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精选12篇)
1.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篇一
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金鱼图、音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谈。
提问:谁还画了这一部分,我们都来读读这几句话,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 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教师引读:
就在茶室的金鱼缸边作者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生读。
就在这位青年身旁,聚集着爱鱼的老人、孩子还有青年,个个有说有笑,还在金鱼缸旁不停的穿梭,唯独他是那么特别,生读。
作者依然喝茶、看鱼,等到太阳快下山了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又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生读。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星期天,作者一眼又瞥见了那位青年,生读。
他的世界远离了身边的热闹与喧嚣,成了一个只有金鱼的世界,生读。
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 专注
小结:
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谈出了自己的体会,你还画了哪个句子。
2、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谈体会:
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体会的很好──他有时有时
指读:
请你读工笔细描的部分,想象一下,这样画出来的是怎样的金鱼图?
出示图,再读。
读挥笔速写,读出不同,师生评价。
师生合作读(配乐读)再来一遍。
合上书来一遍(齐读):
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
老人说,年轻的阿姨说,
人们赞叹着,青年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中学生说,几次见过他的作者说。
师: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齐读这一段(8段)。
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______________。
再读这段(8段) 指读。
出示: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他仿佛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当我发现他是一位聋哑人的时候,当我的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的略微一跳,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指读后三段: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联系上文说一说吗?(指板书)(关系)(由此让我们想到一位画家郑板桥)
五、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
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虽然我们不能与他交谈,却可以笔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抄一抄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看鱼画鱼的句子,对你以后学习观察人物很有帮助。
师: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海伦·凯勒,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他们的故事读一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2.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篇二
第一次教学:只有人文, 失去语文
第一次拿到四年级教材时, 目光一下子就定格于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文章并不长, 但是聋哑青年的专注和执著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文中描写青年的句子具体生动, 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文内涵丰富。于是, 我准备从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词语入手, 由词及句, 读悟结合, 帮助学生体会青年的特点, 领悟课文主题。
[片段一]学习两组词语
上课伊始, 我就出示两组词语, 与新词的学习结合起来。
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举止特别 呆呆地 静静地 忘我的境界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一组讲聋哑青年画鱼, 第二组讲他看鱼。接着顺势引导,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找出描写青年画鱼和看鱼的句子,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片段二]学习画鱼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游”字里充分体会到青年人笔下的金鱼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这些鱼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出示相关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 也忘记了自己。
为了突出课堂的语文味, 我特意设计了抄写句子的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抄, 抄完后想一想: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重点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 青年人眼中只有鱼, 心中只有鱼, 笔下只有鱼, 人鱼合一, 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怪不得——— (出示女孩的话, 学生多种感情齐读: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这一句话语引出了我们如此多的感受。怪不得——— (学生齐读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 同学们, 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围观者, 你会听到哪些赞叹和议论?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第一次教学,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紧凑,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解读课文时只关注描写聋哑青年的词句, 课堂的人文味过强, 语文味被冲淡了。词语教学的形式挺好, 可是只着眼于为寻找句子做铺垫, 没有开发其语文训练的功能;学习画鱼的句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只着眼于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专注和技艺高超, 失去了语文的价值;想象说话, 也只着眼于帮助学生想象围观者的反应, 反衬青年的专注忘我。所以, 课堂中教师说的多了, 学生说的少了, 出现了个别优生在撑场面、而大部分学生只当旁听者的现象。一堂课下来, 学生除了记住“专注忘我”等几个词以外, 便很少有其他的收获了。教学只注重人文感悟, 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感悟和讨论上, 显然是不妥的, “眼里只有人文, 课堂便失去语文”了。
第二次教学:突破人文, 走向语文
在学校老师们的帮助下, 我认识到了诸多不足。这一回, 我要细读文本, 把文本读透, 读出自己的发现来。于是, 我再一次走进课文。
我不再把视线只放在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上。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住了我:
就在金鱼缸边, 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说聋哑青年“举止特别”, 不正是他看鱼、画鱼时的独特表现吗?如果从整体入手, 抓住“特别”, 设计教学方案, 语文味应该会强一些。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当我重新研读这句话时, 有了新的发现:首先, 有一个标点是我原先忽略了的———分号。从语法的角度上来看, 分号往往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句子之间, 而且这些句子既有相同的意思, 又有很大的不同。其次, 句式很有特点, 分号的前后形式整齐, 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较强的节奏感。第三, 从内容上看, 两个分句都是描写聋哑青年画鱼, 但画法却有很大不同:前半句讲的是青年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 速度慢, 用笔轻, 颜色淡;而后半句讲的是青年人运用速写的方法挥笔画鱼, 速度快, 用笔重, 颜色浓。
就这样, 第二份教案产生了。
[片段一]围绕“特别”, 走近青年
在初读课文、交流对青年的印象之后, 我抓住课文中的“特别”一词, 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在玉泉边, 我认识了一位__的青年。说他“特别”, 是因为他爱鱼到了___。他老是一个人___站在金鱼缸边, ____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而且____。
学生交流之后, 教师出示所填写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 告诉学生词语是有意思的, 读词语时可以通过想象, 把意思读出来。
[片段二]学习画鱼, 领略风采
在学生朗读课文第5~9自然段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小节中哪个句子把青年画鱼的样子写得最精彩?学生交流后, 教师出示画鱼的句子。
师:同学们, 你们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不太常见吗?它是———
生:分号。
师:对, 请拿起笔把它圈出来。分号往往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分句之间, 这些分句既表达相同的意思, 又有很大的差别。请同学们轻轻读一读, 你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吗?
生:我发现它们都是讲聋哑青年在画鱼。
师:是的, 同样是讲聋哑青年画鱼, 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别呢?请大家认真默读, 拿起笔画一画。
生:我发现前半句话是讲聋哑青年工笔细描, 后半句话是讲他挥笔速写的。
师:找得好极了!班里有人学画国画吗? (指一生) 你能介绍一下, 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各是怎么画的吗?
生:工笔细描要很细致地画, 很认真、很小心地画;挥笔速写却是很快地画。
师:说得不错。 (出示金鱼图) 同学们, 你们看, 这是一幅国画金鱼图。 (指着金鱼身上的鳞片) 来, 我们以手代笔先来工笔细描一下。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做动作) 你看, 这细细的鳞片, 需要我们慢慢地画, 细细地画, 一丝不苟地画, 这就是工笔细描。 (指着金鱼的尾巴) 现在, 我们再次以手代笔, 来挥笔速写一下。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快速地挥动手指) 一笔, 两笔, 三笔, 你看, 这鱼尾巴就画好了, 金鱼的动态被画出来了, 活灵活现的金鱼就出现我们的面前了。这就是挥笔速写。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读一读, 体会它们的不同。 (在教师手势的引导下, 师生配合朗读, 读得有轻有重, 有快有慢)
师:读得真好!你们听出来了吗?用笔有轻有重, 速度有快有慢, 线条有粗有细, 颜色有浓有淡, 这就是它们的不同。 (教师手势引导, 学生分组配合朗读)
师: (总结) 同学们, 这么多的不同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 那就是青年在怎样地画鱼呀?
生:专注地、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聚精会神地……
体会到聋哑青年的专注认真之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女孩和围观者反应的句子。接着拿出作业纸, 学生选择一个人物, 进行写话训练。
这次教学的思路有了明显变化。首先是删除了原来的两组词语, 抓住“特别”一词, 设计练习题, 开展朗读训练。教学中, 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读、个体读、齐读等形式实现朗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 此处的朗读还为下面读“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做好了个充分的铺垫。教学的整体性、目的性更强了, 也更有效了。第二, 依据描写聋哑青年画鱼句子的语言特点, 从分号入手, 抓住“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围绕分句意思的异同之处, 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方法, 从读出意思到读出形象, 最后到读出感受, 层层递进, 效果较好。第三, 围观者的反应, 变说话为写话, 训练更扎实, 语文味更强。
第二次教学改变了前一次人文性过强的缺点, 淡化了感悟讨论的分量, 开始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语言发展, 采用了以读为主的策略, 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性加强了。但团队教师还是指出了不少问题:对第七自然段的整体解读还不够, 只抓住聋哑青年画鱼的句子展开学习, 显得零碎。写话的设计还有待完善, 没有体现从仿到写的过程;学生写话的质量也不高;分号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略显随意, 冲淡了一些语文味。原因是只关注了语文味, 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怎么教, 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不强。
第三次教学:超越语文, 走向生本
怎样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呢?沈大安老师在评课中说:“只有读好文本, 才能走向生本。”在团队教师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 我再次研读文本, 同时也查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这时, 特级教师王崧舟紧扣“静静地”一词的教学设计给了我新的启示。第七自然段共有两句话, 第一句是概括描写青年在“静静地”画鱼, 第二句具体描写青年是怎样“静静地”画鱼。因此, 应该把第二句话放入整段文字中, 而不是割裂开去。这样, 原本是句子的教学转变成了段落的教学。同时, 在写话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运用分号, 改原来写一句话变为写一段话。
就这样, 第三份教案诞生了。
[片段一]学习画鱼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第七自然段:
我挤过去一看, 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这段话一共有两句话, 其中写得最具体的要算第二句话, 我们先来研究这一句话。
教师隐去第一句, 带领学生从分号入手, 抓住“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个重点词展开学习。 (过程同上)
师: (总结) 是的, 轻重、快慢、粗细, 其实, 这众多的不同都是表达共同的意思, 那就是青年在怎样地画鱼呀?
生:专注地、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聚精会神地……
师:是的, 认真、专注、一丝不苟、聚精会神…… (重新出示第一句话) 这都是讲青年在默默地画鱼。 (学生齐读第一句话)
[片段二]想象写话
师:就这样, 一条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金鱼游到了青年人的纸上。怪不得一位女孩会不由自主地说——— (学生读女孩的话) 同学们, 女孩在说这句话的同时, 还会有哪些反应呢?
生:女孩可能会点头、拍手叫好、伸出手指点、把头凑过来……
师:来, 大家试着做动作读这句话, 相信一定会读得有声有色。女孩看青年在画鱼, 她越看越惊讶, 越看越佩服, 最后她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学生有感情地读女孩的话)
师:女孩的叫声, 把旁边看金鱼的人都吸引过来了。 (学生读围观者反应的句子) 同学们,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果此时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 你可能会听到人群中有哪些赞叹和议论呢?来, 拿出作业纸, 从这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来写一写, 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那就更棒了! (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老爷爷_______;小伙子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
(想一想, 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 会看到观众怎么的反应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可得★★★。)
师:你们看, 作业题中有两个分号。刚才我们了解了它的作用, 现在尝试着用一用。 (交流写话时, 请四位同学分别读第一句和老爷爷、小伙子和小朋友的语言) 你们听出来了吗?刚才我们运用了分号, 把这几句话连起读, 就组成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这就是分号的用处。课余请同学们把另外两个人的对话补起来, 也组成一段精彩的话。
第三份教案在加强语文味的同时, 生本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把青年画鱼的句子放回段落中, 有助于学生对段落的理解和把握。在朗读女孩的话时, 通过联系生活, 想象女孩的动作和神态, 组织学生表演读,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为下面的写话训练做好了语言准备。在交流写话时, 教师请四位同学交流, 既组成了一段话, 同时也帮助学生体会到分号的用法。沈大安老师在赛后的点评中说道:“从标点入手, 通过词语理解、形象再现、前后对比、整体把握, 引导学生细读一个语段, 感受青年的画技高超。通过想象写话, 迁移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对第七、八自然段的教学给予了肯定。
3.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多角度感悟。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多角度感悟。
2.理解課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教学的难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请读一遍课题
师:哪个词最吸引你的眼球?
生:游
师:读到这个“游”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呢?
生2:不可思议,想探个究竟。
生3: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是谁?
生4:这句话是谁说的?
………………
2.三读课题,引起共鸣
《鱼游到了纸上》让我们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连鱼游到纸上的事都会发生,按照常理,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你们能读出这样的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
【设计理念】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疑出创见,到底从哪里质疑?用什么方法质疑?教师仅仅抓住“游”字,引发思考,缩小范围,有质疑的目标和针对性,避免学生游离,泛泛而谈,没有时效性。其次,三读课题,走进学生的心里,引起共鸣,敢于质疑,产生探究的志趣,为下文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追本溯源
1.出示探究主题,分四人小组探究
(1)找出课文中带有“游”的句子,并用序号标注好。
(2)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找到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批注。
2.交流展示探究的结果。
镜头一:
(1)交流带有“游”的句子
师:带有“游”的句子,标注了几句?
生:标注了7句。
生:标注了5句。
师:只标注2句有没有呢?
……………………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带有“游”的句子,并为句子找到家。
心里有鱼的句子( )
照应题目句子( )
观鱼的句子( )
【设计理念】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很机巧用“游”字带动全文,整体感悟。紧扣7个带有“游”的句子,先为句子找一找家,构建文章的层次;其次,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的体会。采用分角色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配乐朗读……在各种不同的读书体验中,以读促解,以解促读,释疑感悟,切身体会到青年爱鱼成癖,观鱼似醉。凸显出心与文本对话,心与作者对话,心与主人公对话的教学策略。
镜头二:
(1)展示“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相关句子的批注情况。
(2)白板展示对比批注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利用白板出示批注的内容,将重点和难点很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查缺补漏,修正改进。
(3)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A、默默地读一读,感受青年静静画画的情景。
B、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意义,这是对他的称赞。)
C、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认真看,仔细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设计理念】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给学生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读书,边读边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进行简单的勾画,探究解疑,批注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的情感,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读中批注,读而有疑,读而有获,读而有悟。另外,在对比反思中,得到学习方法的启示,寻找理解文章的途径,在对比中改进不足,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对重点句段的把握,思想在碰撞中得以提升,能力在对比中得以加强,情感在交流中得以递增。通过研读“鱼游到了纸上”,理解含义;利用插图,身临其境,产生情感的共鸣,;借用小女孩的话三赞聋哑青年,走近青年,理解了含义,拓展延伸,敬畏生命,升华了情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巧抓读写结合的生发点,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搭建支架
1、出示一组排比句式,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我---------------聋哑青年,因为他---------------------
我---------------聋哑青年,因为他---------------------
我---------------聋哑青年,因为他---------------------
2、用优美的诗句,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熏陶
悄悄的,他来了
是谁静静地观鱼,静静地画鱼?
是谁达到忘我的境界?
是谁与游鱼融为一体?
玉泉回音——聋哑青年
我赞美聋哑青年,因为他勤奋努力,画技高超
我敬佩聋哑青年,因为他专心致志,心静致远
我歌颂聋哑青年,因为他身残志坚,乐观向上
生命的意义是勇气
生命灿烂如花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4.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设计 篇四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先让我们齐读课题。
当你读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是啊,鱼应该是被画到纸上的呀?(板书:画?)
那么课题为什么用“游”(板书:叫着重点),而不用画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27课,在预习的基础上让我们先流利地朗读课文,再找一找课题是怎么来的?
2、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
(出示: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
师:小姑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青年画得好,画得像)
你从课文哪里发现的?(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又是挥笔速写?(重点词变色)
我们来看这两幅图(出示图片),请你判断一下,刚才的两个词分别说的是哪一幅画?工笔细描时画得非常(细致),挥笔速写时画得非常(快速)。
师:文中的青年又是怎样用这两种手法画金鱼的?我是工笔细描,大家是挥笔速写,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青年画得很认真,画的鱼栩栩如生)
3、点题
师:怪不得小姑娘会惊奇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现在你明白课题为什么用“游”?有什么好处?(“游”说明鱼画得很逼真)
二、体会青年的认真、专注
师:青年的鱼画得如此逼真,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反应?指名读。
假如你是那位画家,听到人们为你的画赞叹,你会怎么想?(高兴,沾沾自喜),然而那位青年呢?和我们一样吗?(没有任何反应,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
体)。什么是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就是金鱼)。
这让我想起三年级学过的《荷花》,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也和荷花融为一体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服,站在阳光里。)
这位青年也和金鱼融为一体,仿佛自己也是一条金鱼,在鱼缸里自由自在地游,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三、体会青年的忘我境界
师:为什么青年对大家的赞叹声无动于衷呢?(因为他是一位聋哑人,听不到大家的赞叹)
师:是啊,他是一位聋哑人,因此他显得和我们不一样,与众不同,用文中的一个词是什么?(板书:特别)
什么特别?(举止特别)
举止指什么?(动作)
但说他“特别”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聋哑人,在课文中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说他“特别”……不说一句话)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的特别,看出他的忘我境界,说说你的理解。(重点词变色)
老是:经常这样,并非偶尔。
呆呆地:看一样事物目不转睛,说明他看得入神。
静静地、从来不说:看得专心。
师:我们抓住这些重点的词语就可以看出青年看鱼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谁来读一读,齐读,感受忘我的境界。
师:你还能从课文找到青年的忘我表现吗?(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
(出示: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师:请你仔细品读这段话,这位聋哑青年的表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他认真、用功、刻苦……)
四、“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因果关系
师:是啊,一位聋哑人做事如此认真,画技如此高超,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怪不得我和小女孩都赞叹道“鱼游到了纸上!”这是对聋哑青年忘我精神的最好评价。然
而他听了又是什么反应?(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鱼怎么会游到心里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为青年在画鱼之前已经仔细观察了鱼,心里已经有了鱼的样子)
这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胸有成竹,什么意思?(画竹子之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样子),那么用在这里我们也能用一个词语——心有成鱼。
师:正因为聋哑青年心有成鱼,早已把鱼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所以画出来的鱼才会如此的栩栩如生,仿佛是游到了纸上,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板书:因果关系)你也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把鱼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心里,画出来的画才会逼真,才会被大家称赞是“游到了纸上”。
四、作业(出示作业要求)
师:让我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找出青年专心看鱼,细致画鱼的句子,抄一抄,并读一读。
《鱼游到了纸上》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
聋哑青年认真看鱼的句子:
聋哑青年细致画鱼的句子:
《鱼游到了纸上》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
聋哑青年认真看鱼的句子:
5.《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五
第二课时
童媛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教育。2.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
课前准备:ppt出示带轻柔音乐的十张金鱼图片,把学生思维渐渐带入课堂。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板书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ppt出示课题并齐读 2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出示课件提示,学生根据提示回答)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小组合作,边读边用“—”线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师生配合,读句子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屏幕出示游鱼图](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出示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齐读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4)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青年的外貌吗?(眉清目秀)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第3、4、5“游”字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谁来读一下第3个“游”字句。
(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在写小女孩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惊奇”,说明他的画画得太好了,好得那些鱼像是──(真的)(3)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生练习读。
(4)还有一句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也体现出他画得好。
[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5)齐读,边读边思考:这句话分为几部分,用什么表示?(生回答)
(6)齐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这部分青年怎么画鱼?生回答,师解释“工笔细描”:是国画中的一种画法,它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比如画古代美女的眉毛,眼睛,画小朋友红通通的脸蛋就要用工笔细描。文中指青年画金鱼像姑娘绣花那样一针一线,非常仔细。(7)齐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这部分写青年怎样画鱼?生回答,师解释“挥笔速写”:也是国画中的一种画法,它用简单的几笔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快速地把它画下来。文中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金鱼的动态描绘出来。
小结:虽然都在写画鱼,可是写出了青年两种不同的方法,所以中间用分号表示。
(8)他画得这样好,以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一写。生写出自己假想为围观者所说的话。]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1)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2)作者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骄傲的青年人可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看法?回答,课文到哪里才告诉读者?回答。
(3)作者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作者会在心里怎么想?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出示句子: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1)齐读(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知道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进心里的吗?回答(他爱鱼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3)总结:正是因为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认真观察,细心练习,他才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以致人们称赞他是让鱼游到了纸上。
(4)讨论:“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提示: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你能不能说一说呢。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我们学过胸有成竹的故事。宋朝文同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画成了的竹子的模样。同样,这位青年画金鱼前,心里已经有了金鱼的形象,可以说胸有成“鱼”,所以他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鱼在纸上游动似的。
四、总结全文,主题升华
1.同学们,文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鱼在水里游,鱼在心里游,鱼在纸上游。(板书)
3.你佩服青年什么?(全神贯注、坚持不懈、有毅力。)
师:我也很佩服他,他是一位聋哑人。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也想到《触摸春天》中的一句话:“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五、作业
Ppt出示图片:知识在于积累
天才在于勤奋
积累课文中四字词和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六、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6.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学生学习;文章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专注、勤奋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2、学生质疑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3、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总结 1鱼为什么会游到心里? ○2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3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有什么关系?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三个疑问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这位聋哑青年。
三、研读“鱼游到心里”
1、联系课文说一说“鱼游到心里”什么意思?(通过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了其特点,做到了胸有成鱼。)
2、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年轻人看鱼的句子。(1)出示: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通过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是”说明他经常到玉泉来看鱼;“静静地”说明他看得很专注;“呆呆地”说明他看得很入迷、忘我、出了神。)
3朗读,读出青年的忘我、专注。○过渡:青年这样呆呆地看了多长时间呢?你是从课文哪句话看出来的?(2)出示: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齐读 ○2引读:是啊!青年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2
春花烂漫时,他全神贯注; 夏日酷暑中,他专心致志; 秋日凉风中,他忘我挥毫; 冬日寒风中,他傲然挺立。3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青年执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4青年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想一想,他还忘记什么? ○(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劳累„„)
小结:是呀,青年忘记了所有,忘记了一切,他这种忘我、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青年忘我和执着。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青年这么忘我地、执着地看鱼,才使他记住了金鱼的每个细节和动作,鱼才能游到他的心里。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想一想“鱼游到了纸上”什么意思?(青年把鱼画得很生动、逼真,像在纸上游动)
2、默读课文,用“——”画出年轻人画鱼的句子。(1)出示:
他有事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理解“工笔”和“速写” ○(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细致,把事物细微的部分画得很仔细。速写也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一边观察一边用简练线条把主要特征迅速画出来。)
这是利用工具书来理解这两个词,你能联系课文来说一说吗?
(工笔就是青年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速写就是青年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3大家想看金鱼工笔画吗? ○画得多细致呀!连一片片鱼鳞都画出来了,这就是工笔细描。4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青年画画很认真,一丝不苟)
5我们再来欣赏金鱼速写 ○像这样寥寥几笔就把事物特征快速画出来的方法,就是速写。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速写,青年画的鱼都是那么像。
6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说说青年画的鱼有多像吗? ○(逼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这么多有关画得像的词语,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些新的词语,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出神入化、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妙手丹青„„
7青年人画得这么逼真,○栩栩如生,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画技高超,令人敬佩)8带着敬佩的心情来朗读。○(2)出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融在一起,体会到了青年人画鱼到了忘我、痴迷的程度)2读出青年的忘我 ○3请大家仔细看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他们会赞叹些什么呢?模仿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语言来写一写。
一、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人心里”的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你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因为„„所以„„ 只有„„才„„ 只要„„就„„ 先„„然后„„ 如果„„就„„
2、小结:
“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基础和原因。聋哑青年要把金鱼画活,画像,必须先仔细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做到胸有成鱼,呼之欲出。
二、总结升华
1、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这是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青年。这是一个忘我、执着的青年)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悟?有何收获?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勤奋、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3、小练笔
4、师总结:
文中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地看鱼、画鱼,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一个人也很特别,他就是作者,通过长期观察,抓住聋哑青年的外貌、动作、神情的描写,把他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只要我们像这位青年,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表达,我相信,绚丽多彩的生活同样会反映到我们每个人的作文纸上。最后,让我们牢记:(师生同呼)坚持就是胜利![板书设计]
鱼 游
忘我
执着
教学反思
1.重点句的研读不够。
2.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的地方太少。3.让学生读的过少。4.备课不充分。
5.上课时鼓励性语言较少。
到 了 纸 上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7.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七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二、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五、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8.《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介绍了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青年看鱼画鱼的情形,让读者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无不为之精神所感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技能目标:
1、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难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就像鸟儿离不开天空。可我们昨天见到的鱼却可以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玉泉游玩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板书:看鱼 画鱼
二、品“画鱼”感受“鱼游到了纸上”。
1、师:看来你把上节课的知识学到了心里去了,老师为你高兴,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鱼是自己游到纸上的吗?是怎么上去的?青年竟然能把鱼画的像在纸上游动,看来这位青年非常的厉害,那他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 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呢?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生齐读。)
师:在谈感受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两个词,工笔和速写都是画的一种画法,工笔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特点是用笔工整,细致,速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描写出来,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看那张是工笔,那张是速写。
2、下面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生: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师:有相同体会的请举手,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他画鱼认真的?(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一丝不苟来说一句话.(做事很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文中指青年画鱼很认真,一点不马虎。)很好,从你的句子中,老师知道你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在这里把青年画鱼和姑娘绣花进行了比较,突出了青年画鱼的细致)
除了感受到他的认真,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画鱼技术高超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非常好,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来,带上你的感受我们女同学一丝不苟的读工笔细描部分,男同学动力十足地读挥笔速写部分。
3、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但是老师希望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青年画的鱼都有哪些动态。呆会告诉我,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师配乐范读句子。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了鱼的哪些动态?(生发言)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来,带上你的想象,把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记在心里。再读。(配乐)
4、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啊!怪不得这位小姑娘叫了起来,出示小女孩的话,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那就请你把这份惊奇、这份赞叹读出来吧!(生读)
5、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知道的说出来。出示(语言、动作、神态)作者在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青年的画画得好。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去用。师:小姑娘的这一叫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出示课文插图)想象他们会分别说些什么了?(看,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挤了过来,看着画,说„„,这位大伯伯也走了过来,探着身子,看着画,说„„小弟弟听到叫声跑过来,看了看画,又看了看鱼缸里的金鱼,又看了看画,说„„)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这样了一句话,读„„(指大屏幕)(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6、青年听到我们的赞叹声、议论声了吗?为什么?明确他不仅仅因是聋哑人,更是因为他已经和鱼融为一体了。)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出示:(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师:是啊,此时此刻青年和鱼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已经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
7、太阳下山了,大家都准备回家了,可他还在那里静静地画,出示:(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但他没有忘记(金鱼),他手里所画的,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鱼。你们说他爱鱼到了什么境界?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忘我)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1、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汇报)
2、谁来把他画的句子读一读.师相机出示: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从这句话中哪个词可以感受这个青年的忘我呢?(老是 呆呆地 静静地 从来)
“呆呆地”是不是说他在发呆呀?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静静地”是什么意思?他不只看鱼时静静地,他还在什么时候也是静静地?对,画鱼。你们看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静下心去做,多专心多投入的一位青年啊!“老是” 是什么意思?能给他换一个词吗?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
4、师:同学们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想想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青年的? 生:(出示神态、动作)。那么我们在写人物时,这种方法用不用得上?要学会学以致用哦。
5、师:还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爱鱼到了忘我呢?生说师出示: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中你感受到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汇报。
师:一整天就是指从早上到晚上,而且每个星期天都来,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我们来想象一下他看鱼时的情景,老师来描述情境,同学们把看到的情景读出来。好吗?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师:孩子们,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看鱼,记住了(鱼的特点),记住了(鱼的形象),记住了(鱼的动态),所以说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由鱼游到心里,你能想到一个成语吗?但老师想起了一位画家,他是北宋的文与可,他最擅长画竹子,知道是什么了吗?(胸有成竹)
2、师总结:是的,正因为青年坚持不懈地细心地观察,正因为青年胸有成竹,才会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为他让鱼先游到心里,所以才会有了在画鱼时有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种令人惊奇的事情的发生。
3、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4、师:让鱼游到纸上来的这位青年,他居然是位聋哑人,而且他竟然做到了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延伸
1、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具有这些美好的品质?你知道谁?同桌交流。
2、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吗?知道这个节目叫什么名字吗?(千手观音)但是这群姑娘却是聋哑人,她们用表演感动了全国观众,甚至震撼了世界。
3、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是啊,他们给予我们的震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他们告诉我们,瞄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相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的。
5、相信大家都记住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形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青年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呢?
1)、通过细心地观察。2)、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来描写的。
六、出示小练笔: 师:作者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以致用吧,完成下面的小练笔。提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想象当时人们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写下来。
教后反思:
9.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篇九
【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四年级同学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同学的多元感官潜心会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学习主线】以同学提出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是怎么游到纸上?”为线索, 由线和面,层层扣击文本。锁定青年人一丝不苟画鱼这一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专注画鱼 ”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随堂认识本课3个生字,通过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和发展同学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通过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感受“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为下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作铺垫。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制作课件;
同学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预习课文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疑——鱼游到了纸上
1、课件展示(录象)哇,多可爱的金鱼呀,金鱼在哪里游来游去呀?(水里)对,鱼离开水会怎么样呢?何老师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好奇怪——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你们能协助何老师研究研究吗?(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梳理并提炼同学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相机板书:谁让金鱼游到纸上?怎么游?)
过渡:是啊,是谁让金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了纸上?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自身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读为快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鱼游到了纸上
初读课文,想对自身提出什么要求?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遇到不懂的字词把它画出来。(请多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身不认识的字词板书出来,放一边,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相机解决。)
小结:同学真会学习,边读边把疑问记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并解决。
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边读边考虑(出示阅读要求),拿起笔划一划相关语句、语段,留下自身考虑的痕迹。别忘了和身边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三、再读课文,研悟——鱼游到了纸上
(一)感悟鱼游纸上
1、“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从那些地方让你感到金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出示重点语段: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个别读,指导读正确。解决3个生字“苟、绣、挥”
3、生字是我们读顺课文的钥匙,请同学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鼓励读流利。
4、从这段话里,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身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纸上游动”,原来青年人是把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5、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的这一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词语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6、板块预设:
A、一丝不苟
(1)“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马虎)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哪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你是怎么知道的?很好,积累词语有助于我们写作。
(2)正是有着这种专注的态度,才干把鱼画活啊。你能读出这种专注吗?(个别读,老师同学进行评价)
B、工笔细描
(1)怎样才叫“工笔细描”呢?(同学个性化理解)你看老师工笔细描金鱼身上的部位——鳞片(板画鱼鳞)这是一种特殊的画技,你看出来了吗?画时要慢,要一丝不苟,这样才干把鱼鳞画得美观又逼真。
(2)这位青年只是一丝不苟地画着鳞片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知道?(每个部位)哪些部位呢?(嘴巴、眼睛、鳍尾巴等)你想画什么部位?请以读代画。(预设评价语——好一个细致入微的姑娘,好一个一丝不苟的青年!你也能这样以读代画吗?)
C、挥笔速写
(1)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引出“挥笔速写”。“挥笔速写”可是豪放派的画技,谁能用读来体会体会?
(2)指导朗读。个别试读时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如“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豪放了吗?你无妨来试试!”
(3)让我们来豪爽地挥笔速写金鱼的尾巴吧!(师板画金鱼的尾巴)看,多么活泼可爱的金鱼游出来了。这一招,真绝!
7、小结提升:同学们,这就是那位青年,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的人群没有打扰他,他只是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让我们静静地分享这一份与众不同的一丝不苟。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一局部,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一局部,注意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
8、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此灵活多变的高超画技,怎能不让鱼游到纸上呢?俨然是出自画家之手的杰作呀!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课件展示几幅金鱼画作)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看画时的惊叹?(同学个性化表达)老师这儿有你这个意思的一组成语,请你读读。(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逼真传神、跃然纸上)
(二)赏析鱼游纸上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
出示语句: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谁来替这位女孩叫叫?个别朗读,引导评价。
2、指导同学抓“哟”、“游”、“啦”从表情、动作、语气的角度读出女孩的惊奇。
3、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哪些人说什么了?请把听到的写下来。
出示小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誉说:“ !”
一位青年 赞叹道:“ !”
一群小朋友 叫道:“ !”
(1)同学尽情抒发自身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
(2)反馈交流,引导恰到好处地使用“栩栩如生”等一组词语,为文句增色。
四、释疑鱼游纸上
对于上课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通过潜心研读,现在你解决了吗?用自身的话说说独特的见解。(个别检查)
五、深疑鱼游纸上
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平静地吐了一句话,请找一找,一起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同学们,此时你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10.小学 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篇十
课前交流: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尤其是看到这个“游”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感受,那就是——„..来,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题目。这是他的感受,你的呢?。。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题目。。。。
你们有这种感觉吗?把这种最原始、最真切的感觉读出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题目,开始!
瞧,这么一个简单的题目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让我们感到那么奇怪,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品读体验。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几句带“游”的句子,用波浪线把他划下来,注意句子要完整。1 默读课文。
好,已经找到带“游”的句子的,举手。都找到了,我们来听听。2 汇报交流。
咱们按句子的先后来说,谁先来?
“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着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好,这是第一句,第二句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第三句:“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第四句:“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第五句:“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第六句:“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了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最后一句,一起来吧: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结尾。不过呢,有长有短,下面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觉得比较长、比较难读的句子,把它们读熟。开始!3 生自由读句子。
4、师生接读句子。
注意听清楚要求:我呢想办法把这些句子串起来,但是你们一定注意听,该接的地方赶紧把你的句子接上去,看谁的耳朵最好使。听明白了吗?好!那么其他同学干什么?倾听!准备好了吗?
西湖啊,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啊!真好!就在茶室的后院儿,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恩!有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晚了一些,当后来到了茶室的后院的时候,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议论着,赞叹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真没想到,这位画技如此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学好画,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看鱼,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接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为什么笑了?而且笑得那么甜?
师:为什么?他为什么笑了? 小女孩怎么夸他的呢?读文中的原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没错,咱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生:惊讶、惊奇。。。
3、同学们,假如你就在现场,你就在金鱼缸边,你的耳边突然传来这么一声惊叫,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指名说。这是你的第一反应,那你呢?你的。。?
好的,我们都来做做第一反应。谁来读那句话?要求是让所有的同学听了你的这一声叫喊之后,迅速地做出第一反应。谁来?(指一名)
同学们都做好准备,现在你们就在玉泉的茶室后院的金鱼缸边儿。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同学们,听到这样一声惊叫,都想挤过去看个明白,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去了呢?那假如小女孩说的不是这句话,而是哟,金鱼画到他的纸上去了!那你还会有刚才那样的反应吗?为什么?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小女孩却是这样喊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面会浮出哪样的画面呢?(生思考回答)金鱼活啦。。更活啦。。想象够奇特的。。
是的,你们看到的种种画面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把你的喊叫声传入到每个人的耳朵里去,再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5、品读靑年画鱼
是啊,青年把鱼画活了,那么,那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青年怎么画画的段落找出来。(生默读)
找到的举手,来读一读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其他同学注意听。(生读)
课件出示: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自己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看青年画画,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一丝不苟、细致。。。静静)
是啊,这说明青年的画技怎么样?(生:)那你想不想夸夸他?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指名读)生评价。
通过静静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来,闭上眼睛,我们再去静静地看看青年是怎么画鱼的。一边静静地看,一边静静的想象青年都画出了金鱼的哪些动态。师范读屏幕字)
看到了吗?看到的举手。你看到青年在画什么?画金鱼的什么? 动态,没错!谁看见过金鱼的哪些动态?说说!(生说站着,继续点名说)那你们会不会画出这些动态?咱们用朗读来话。
把你刚才说的金鱼的动态加在句子里动态的前面,就画成了,明白吗? 大家注意看,看青年是怎么画金鱼吹泡泡的动态的,准备好了吗?开始!生: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画成了,那我想问你一下,当你在画金鱼-----的时候,还需要在金鱼面前看着金鱼是怎么----的吗?为什么?(因为金鱼已经游到我的心里了。)继续画画,你画的是什么来着?开始吧!。。。
同学们,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鱼的时候,他的心里只有谁? 当青年在静静地画鱼的时候,他的心里装着的又是谁? 当青年在静静地画鱼的时候,他的心里刻着的又是谁? 当青年在静静地画鱼的时候,他的心里记着的又是谁? 总而言之,他的心里只有————生:金鱼!
这叫什么?这就叫静!一丝不乱的静、胸有成鱼的静!来让我们再一次去看一看,青年静静地画鱼。(配乐)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齐!——大屏幕。
正是青年这样静静地画画,才让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读——鱼游到了纸上!正是那位青年这样静静地画画,才让每一个围观的人有这样一种深深地感受,——鱼游到了纸上!
同学们,当你知道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却是一个聋哑人的时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家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高超的画技,他是怎么练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字里行间写着这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就如此高超的画技的。默读课文,体会这么高超的画技,他是怎么练出来的。(体会静)
生默读课文,标句子。
汇报交流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一定留意过其中一个词,那就是——“静静地”再读——再读——什么叫静静地看?你在看金鱼的时候都怎么看?而那位青年呢?这叫什么看? 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屏息凝神的看专心致志地看。。。板书:全神贯注 这样--------的看了多少时间?找出那句话: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他就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齐读这句话。
同学们,什么叫每个星期天?每个星期天都去,这样坚持了多久?
那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谁愿意做青年?(指名四位)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位青年在不在。设置情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查实后院,你看见——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看来那个青年的确在看,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又看见——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还发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孩子们,从春夏到秋冬,那位青年就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勘,中断过吗?他放弃过吗?这叫怎样的看?
(坚持不懈地看、持之以恒地看、。。)板书:坚持不懈
7、感受忘我境界
是啊他就这样一个人呆呆地站着,静静地看着,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这叫怎样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这就叫静,静就是----生:全神贯注,静就是---生:坚持不懈,静就是-----生:忘我境界
8、小结:同学们,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个小女孩真切地看到——鱼游到了纸上!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在心里边发出这样的赞鱼游到了纸上!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 生:()
11.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十一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个性”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作者对对人物的描述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个性”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二、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但明白写什么,还要明白怎样写。本节课让学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读、感悟,再透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跃然纸上。同时,在这种品读、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就这样,学生学完课文后,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述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清澈见底、一壶、鱼缸、花港
2、课文主要讲件什么事?(估计学生会说:一位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以及他画技高超的事。)
3、学了课文1—2自然段明白了什么?(估计学生会说:玉泉“泉如白玉”;观鱼的人多;看鱼赏心悦目……)
二、品读课文、感悟品质。
1、谈话:我们从前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明白:要了解一个人,要把一个人读活了,就就应抓住文中描述他的句子来品读感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篇课文中的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2、布置任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写青年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中体会到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关键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一些句子进行品读感悟,并适当地进行感情朗读。)
(1)说他“个性”,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关键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体会到青年观察鱼时专注、入神着迷,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②个别读,评读,齐读。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抓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体会到青年作画全神贯注,相机理解“一丝不苟”的意思,体会青年作画不马虎;抓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青年把鱼画活了,真是画技高超;抓住“有时…E有时……”体会到青年作画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②个别读,评读,赛读。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抓住“唯一没有任何反应”“融为一体”体会到青年作画专注、忘我、痴迷,全身心投入。(有感情朗读。)
②语言训练:假如你就是围观中的一员:你看到青年的画会怎样赞叹着,议论着?(生先练写,再交流。最后再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此时此刻,青年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的全是鱼,他已各游鱼融为一体了。我们用刚学过的一个成员说就是——全神贯注(生说)。
(4)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飘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①抓住“太阳快下山”“可青年还在画鱼”“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体会到青年执著的精神。
②有感情朗读。
(5)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抓住几个时间“一年多”“每个星期天”“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体会青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专注认真的品质。
②有感情朗读。
5、理解“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1)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活生生的青年站在我们的面前,他是那么的勤奋专注,画技是那么的高超,这不由得让我们对他产生敬佩之情。文中的一句话就是对他的最高概括,是哪一句?——鱼游到了纸上。(生)
当我把这句话告诉青年的时候,他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生说)
(2)“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呢?(估计学生会说:是因果关系,因为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了纸上;是前后关系,只有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3)师:人家是胸有成竹,我们的这位青年能够说是胸有成“鱼”。
三、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1、师: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围观的人赞叹道:“鱼游到了纸上!”文中还有一个人也认真观察了,你们明白是谁吗?(作者)
2、布置任务:
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
3、学生讨论学习。
4、反馈学习状况。(估计学生会说:作者认真看,听别人说,还问青年等。)
5、教师归纳小结:
作者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他认真看,听人说,亲自问,才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勤奋专注的青年展示在我们面前。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作业:
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12.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十二
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品读课文。
二、检查初读情况。
1.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读后正音齐读。)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预习课文时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
4.梳理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结合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交流问题1: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举止特别”?
(结合交流板书:忘我境界)
(2):“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
导语: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3)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4)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结合交流板书:画鱼)
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
3.交流问题2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
【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四年级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1-12
2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08-23
小学作文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10-16
课文《水》教案设计09-10
课文《茶馆》的教案设计06-19
荷花-小学课文教案设计08-06
《谈笑》课文的教案设计08-31
课文花未眠的教案设计06-08
课文《春》优秀教案设计06-22
语文课文风雨的教案设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