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024-07-20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共10篇)

1.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一

【摘要】本文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搞好内部审计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越显得重要。为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正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定位,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就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或之后)产生的客观效果。它的作用有:

1.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

(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

(3)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1)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

(2)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3.鉴证作用

(1)开展联营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4.促进作用

(1)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

(3)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5.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1)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

(2)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6.参谋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客观、公正的资料和信息,为企业领导决策服务。

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职能仅停留在监督上,忽视了审计为管理服务的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出台了不少审计制度,以及开展了许多的审计项目工作,但仍仅停留在监督上,在预防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方面仍有待改进和完善。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专业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而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只掌握会计及相关方面的知识,难以深层次地发现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重视审计业务,忽视理论研究

企业内审人员审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审计理论研究处于低点,充电意识淡薄,导致审计理论与业务实践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国际内审发展的步伐。

(四)作用与认识脱节

目前企业中,仍有不少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审计有抵触情绪,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来查问题,与我过不去,对内审怀畏惧心理。

(五)审计意见、审计决定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审计意见、审计决定是审计部门反映审计情况,纠正财经违纪的主要手段。审计部门作出的审计意见、审计决定不能得到执行,就起不到审计为维护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廉政建设服务的作用。

三、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重点强调的是过程监督与控制;在工作内容上,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二)扩大内部审计队伍

在所属单位配置或聘任兼职审计人员或在各专业聘任兼职审计人员,以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在内部单位开展交叉审计,根据他们所开展的业务数量及质量,进行一定的考核、奖惩。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实践证明,即便有先进的审计技术,较多数量的审计人员,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能力不强,照样完成不了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审计质量意识教育。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通过理论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对审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自觉完善各种审计行为、审计工作程序、审计证据等。通过组织专项业务培训或与会代训、审计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补充和更新审计人员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相关的职称、资格证的考试,如: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等。

(四)抓好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的执行

建立审计决定、审计意见执行情况落实机制。对作出的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必须定期进行核查,对未能执行的,督促执行或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被审计单位执行。建议将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作为所属单位、部门领导的工作考核的一个内容。

(五)推行审计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成为审计必不可少的常用技术。建议引进计算机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六)加大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加大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审计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明确加强审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查问题处理人,而是通过审计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运行质量,以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的目的。

总之,内部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有为才能有位。只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取得实践成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才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内部审计才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9,(12).[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7).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9).

[4]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5]徐光华,李兰翔.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内容体系构建新探.审计研究,2007,(1).

2.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二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的环节, 在商场上最大的风险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战略失误带来的损失。风险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不确定性太强, 企业的经营者很有可能做好了所有的工作但是仍然在市场中被淘汰掉, 比如传统的手机巨头诺基亚, 这家公司在被微软收购的时候其首席执行官说:我们也没有做错什么啊。经营中的风险正是这样的, 它完全不能够预料到。通常而言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的几个方面:战略决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公司运营以及法律事项等方面。

在经营中风险的管理时间跨度往往很长, 而且在整个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地对各种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使得风险管理可以真正的起到作用。任何一家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深刻的关系到公司的每一个人, 一家企业的风险管理体制需要所有人来进行参与其中才能够发挥积极地效用。企业的风险偏好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决定风险管理的效果, 风险偏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而且其受到公司战略的影响比较大, 企业的风险也会随着公司战略而有所改变, 所以公司的风险管理需要密切的和公司的战略决策进行配合, 使得其既能够满足到公司的风险偏好方面的问题, 更加的可以创造出符合预期的价值出来。

二、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很多的工作还是要依靠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落实, 内部控制制度在整个的企业管理中占据了很大的管理范围和权限。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的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方面, 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 产品的开拓方面, 市场的开拓方面, 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一些法律上的事物。在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目标的基础上来严格的按照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来开展整个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时候还有积极地健全与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 并且结合科学的程序化管理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的组织在严格的遵守外界法规的条件下, 来采取管理上的手段进而使得公司的运营效率有所提升, 而且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公司的所有资产的安全, 从而可以保障目标的实现所采用的一些办法。在一般情况下, 内部控制主要管理的是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具体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中最为主要的控制要素就是控制的环境了, 只有在保证了控制环境的安全下, 才能够保证有效地控制方法和控制的措施被完全的实施开来, 这些工作会在企业文化的塑造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且也会使得纪律制度被严格的遵守进而使得公司的规章制度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2. 风险评估工作, 任何的会影响到企业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都可以被称为风险, 风险评估的工作主要就是对于各种的会对最终目标的实现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考量, 考量其收益与损失, 要想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可以做好风险评估方面的工作。

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说的主要就是为了保证公司的目标实现而采取的所有的措施和方法, 而且这些措施与方法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中很关键的就是信息的流动, 要想使得公司的员工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公司的战略目标中, 就需要在内部做好信息的传达与不同方面的沟通工作。

4. 对于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 监督的形式也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种, 即持续的监督与综合的监督, 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认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情况与执行的效果。内部控制目标的确立也是整个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点, 只有是事前确定了清晰地目标之后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

5. 对于内部控制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必要的审查和客观地评价。审查内部的控制情况主要就是找出在整个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进而来对整个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 从而找到其中的不完美的地方, 有的就需要进行补救, 而有的就需要在以后的执行中有效地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过程更加的规范合理, 以此来扩大整个公司的效益。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监督和评审会占据绝大部分的工作内容。

在整个的计划执行的过程中, 我们要意识到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复盘对于整个过程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办法来对整个过程进行检查, 比如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合理的, 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将评价的标准和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过程中获得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比较, 从而评价其是否合理和有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 政治格局的不断深化变化, 企业的经营也会有着更多的风险,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就有必要来对风险进行管理。内控制度的落实就是风险管理的理念中关键的内容所在, 我们在实际中需要积极地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进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切实的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 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的各种企业也都在不断地进行变革, 在不断地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的方向上前进着, 而且公司的整体结构也都趋于完善, 这样的管理体系也为内部审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审计月刊, 2005, (3) :11-13.

[2]丁鹏.浅谈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 2011, (14) :206.

3.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地位;作用

一、内部控制内容分析

(一)内涵概述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利用优化措施进行经济活动,从而确保企业物质安全、管理可行、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等,并且在内部控制结构中实现财务活动的优化控制。管理人员要从企业经营项目入手,优化管控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推进整体政策程序的运行实施。在内部控制中,企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主,切实维护企业运行安全,确保企业经营信息和实际财务信息真实有效[1]。

(二)内容分析

在实际内部控制结构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针对化措施,其一,授权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不同级别工作人员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管理项目进行对应控制,建立处理项目机制。其二,财产安全控制。主要是指,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内部具体管理项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集中管控,例如物资、财产等。其三,业务记录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利用必要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实际业务运行相关记录进行及时地登记和控制。其四,分工控制。控制机制要求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经营管理措施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分工处理。最后,是对人员素质以及书面文件的控制,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以及工作道德素质培养。企业要保证管理结构和管理控制具有较为完善的机制,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发展进程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要实现管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升级,企业就要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内部控制结构,集中优化管理办法,确保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优化制约,内部控制结构在企业具体控制范围内运行做优化机制,能确保企业规模的增大,实现企业管理效果愈发显著。另外,企业运行内部控制结构也能对市场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只有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和策略,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且企业是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结构提升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从而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企业也能利用内部控制结构促进人力资源项目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并且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2]。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发展进程

在对内部控制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针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结构进行分析,也要从源头处理内部控制项目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从源头分析内部控制项目,我们不难发现,最初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利用各种独立运行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维护,也是自此会计和审计项目逐渐建立起来。随着时代的推移,在我国西周时代,工业水平发展迅猛,在会计统计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分级管理制度,这种分级式的管控措施正是内部控制的雏形,但是这段时间并没有直接提出内部控制的理念,人们只是利用控制机制和手段进行财务管理,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仔细分析内部控制的具体内涵,内部控制制度才被正式提出。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要发挥内部牵制的作用,也要利用其制度内涵对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企业风险项目预估等结构进行深入发掘。其一,内部牵制。在内部牵制项目中,管理人员主要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管理人员要集中管控项目运行结构和实际运行效果。并且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企业会计师对企业运行结构和运行措施的评估,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并且对企业动态化的需求进行及时关注,从而梳理出企业正确的运行目标。并且,企业要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建立必要的处理机制,从而促建企业内部发展和经营管理发展的同步,因此,对于企业顺利发展并且建立创新机制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市场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融合措施方面,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只有确保企业运行结构符合市场需求,才能保证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市场本身并不是特别完美的,仍然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这就对企业的实际管理人员以及投资人员带来了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以及信息的接受力都会造成影响,并且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若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降低,就会出现内部系统管控力度和手段的缺失,也就在整体管理项目中出现偏差。另外,企业在实际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不能和企业内外部信息建立有效的交互,就会导致数据和信息缺乏在真实性,不能建立全面审核机制,也不能发挥最根本的时效性,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受到限制。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决策人员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需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内部出现的不规范管理,也就是越权管理,这也会导致内部控制机制运行受阻。另外,若是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制度的运行结构和运行措施缺乏灵活性,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受限,也就是说。创新发展内部控制和管理办法非常必要。

四、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一)切实落实法规制度

在企业运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确保国家深入贯彻的法律法规得到充分的践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要积极的配合国家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实际要求,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氛围,切实解决实际运营环境中发生的问题、企业只有运行优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进一步对相应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从而确保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法规顺利运行,也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另外,企业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理念,认真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意义,在建立内部控制内涵和内部控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全员控制应用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结构中收益[3]。

(二)切实防范管理风险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定会遭遇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风险项目,企业不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估,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经验以及对市场的充分认知和分析,企业也要对已经面临的风险建立优化的处理机制,顺利利用必要手段给予解决。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就要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风险进行集中的防护和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项目和谐化发展,企业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建立优化的风险评估报告,针对企业的不良问题建立对应机制,并对企业运行薄弱处进行适时规避,强化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和手段。

(三)切实维护财务信息

财务人员在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并且建立最优化处理机制,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市场信息进行调研,也要对企业内部运行信息进行集中收集,促进企业实现信息完整以及信息准确的管理过程,在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收集时,企业要确保高质量内部控制机制,促进监管项目以及企业管理项目符合实际需求,并且要对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汇总结构进行集中管理和汇总。另外,企业在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过程中,针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集中分析和管控,从而促进信息准确生成,确保财务数据中不会出现低级错误。企业也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认知和素质,确保管理结构符合时代需求,也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得到有效发挥。

(四)切实保护资源完整

在企业运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对企业实际运营资金进行集中管控,也能优化利用内部控制结构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建立对应措施,确保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引导下针对采购项目以及验收项目建立最优化处理机制,管理人员要利用实际管控手段强化资产保障机制和措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内部实际资源得到完整保护,并且,企业要利用资产运行结构强化资产质量,有效的维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只有企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完整运行,才能确保最大化的降低资源浪费。

(五)切实提升经营效率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内部控制制度顺利践行,并且管理人员要利用积极的企业运行策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实际项目的利用价值。企业要在实际项目处理和管理过程中,针对企业生产营销以及运行措施进行集中处理,从而确保各项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理清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集中强化企业内部结构发挥最大整体化效能,在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内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增强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意识的认知,也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组织形式,从而促进整体管控模式的优化升级。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建立相对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强化贯彻力度,积极拓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进程,从而建立更加帖和于企业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从根本上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池国华,张传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基于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报告的一项实验研究[C].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1741-1759.

[2] 牟韶红,李启航.高管权力、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基于2009-2011年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C].第八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文集.2013:1-17.

[3] 段敏,孙素梅.内部控制正面信息披露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报的经验证据[C]./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2013:1-14.

作者简介:

4.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四

摘 要

现如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对企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从国际上来看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经营者已将其本质(独立的监督检查活动)转变以增值与转变经营模式为主的咨询活动,这种活动也就是现代内部审计。以下内容是从现代内部审计的含义出发,简要分析了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地位;作用

目 录

言„„„„„„„„„„„„„„„„„„„„„„„„4 1.背景环境„„„„„„„„„„„„„„„„„„„„„„„4 1.1自我定位„„„„„„„„„„„„„„„„„„„„„4 2.现状分析„„„„„„„„„„„„„„„„„„„„„„4 2.1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漏洞„„„„„„„„„„„„„„5 2.2内部审计师的角色偏差„„„„„„„„„„„„„„„5 2.3审查方式的落后过时„„„„„„„„„„„„„„„„5 3.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5 4.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5 4.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6 4.2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6 5.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6 5.1内部审计认识不足„„„„„„„„„„„„„„„„„6 5.2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6 5.3审计内容较狭隘„„„„„„„„„„„„„„„„6 5.4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7 5.5审计手段落后,制度不完善„„„„„„„„„„„„„7 6.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7 6.1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8 6.2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审计制度„„„„„„„„„„„„„„8 6.3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审计质量„„„„„„„„„„„„9 6.4审计人员提高自我专业素养„„„„„„„„„„„„„9 7.现代企业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下发展的前景„„„„„„„„„„9 7.1内部审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10 7.2内部审计利于防范经营风险„„„„„„„„„„„„„„„10

7.3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增值型服务„„„„„„„„„„„„„„10 7.4加强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11 7.5从独立性到客观性的过渡„„„„„„„„„„„„„„„„11 8.企业的发展应不断加强现代内部审计„„„„„„„„„„„„„11 结 束 语 „„„„„„„„„„„„„„„„„„„„„„„„„„12 参 考 文 献„„„„„„„„„„„„„„„„„„„„„„„„„„12

引 言

如今社会,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必须了解和理解外部环境,而且还有效地调整和控制的内部环境。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复杂的经济业务,内部审计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就越来越重大。如何利用内部审计的作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强化企业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现阶段各界人士研究的首选课题。

1.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的正确定位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的正确定位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金融保险业中规格实力最强的企业,同时还是世界500强企业。它的总部立在北京 ,也是国家副部级单位。人寿保险公司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要确定其有序而高效地经济运转,这离不开公司内部的制约机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关系到能否为公司运营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1.1.内部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且客观的保障征询活动。其目的是为例放大价值和改良经济组织的运营,它是经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来评估和改良其风险管理的,从而对经济运作来进行管制和管理,来协助内部组织完成其目的。

1.2.正确定位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及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如今的内部审计已赶不上大时代的步伐了。

1.3.正确定位是内部审计任务的需要

内部审计的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即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倡的“增值服务”。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在其企业中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不会受任何个人或部门的影响而做出不准确不真实的审计结果。这就是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状况。

2.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现状

就以所在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由于我国各个保险业公司建立时间的长短不一,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经济体制。甚至还有好多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现状。我将各种情况加以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吏属关系 报告 独立性强弱 1 隶属公司部门 部门经理 较弱 2 独立部门 总核算/总经理 弱 3 设在监事会下 监事会 强 4 设在董事会下 董事会或董事会下 较强(理想状态)的审计委员会

从以上四种类型中,大家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工作方面的成败。

2.1.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漏洞

如今有许多中小企业都有建立自己的审计部,但是却都只是属于架空部门,隶属财政部门直接掌控。却未制定任何关于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在审计时间上,以审计工作发生后为主,往往是各个部门出现异常情况后才去审查相关情况,而不是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去处理的。而就论审查范围而言,内部审计的职能就仅仅局限于一些资产类账户而并没有过多的涉及经营审计和风险审计两个主要模块。这就使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的作用大大地缩减了。

2.2.内部审计师的角色偏差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人员被大量地灌输监督意识,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自觉和不自觉地充当企业监督管理员的角色,错误的以为凭自己的一己之力越过组织就能实现监督,从而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不能准确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支公司)之间的关系,导致被审计部门(支公司)产生抵触心理;而就另外一方面来说,作为个体而言,内部审计又处于公司内部的弱势地位,其监控是滞后,不连续,同时失去了它的权威性。

2.3.内部审查方式过时,报告质量不高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仍过于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固定资产表(这些固然重要,但已不再是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了),在工作中仍沿袭过时的审计方法,无论项目风险大小,总是报表一一呈现。这对报告的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如此,必须更新企业内部的审查方式。

3.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经济高速进步的过程中,现代企业在内部以及外部各方面环境下都发生了巨大地变动,而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审计监督体制在经济业务繁琐的现今社会中,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所有企业不仅应该独立运作,自我融资,而且自我约束和自

我发展。不仅依靠外部因素和发展。这不单单只靠外部因素而发展。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的本能机制前,和经济评价已本能的机制和效果。企业内部审计是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机制,虽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但内部审计流程和企业管理两个紧密相关的过程,相辅相成。是对管理经营的控制,再控制。的管理和控制。他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以下任务:评估公司的金融信息服务和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理解业务策略的实施计划和操作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的管理和控制,结果每个项目的情况和经营成果或职业发展等内部审计在公司的作用是能行使其特定的功能,即内部审计,加强纪律,自我调节发展的功能。因为一次公司触犯了国家法律,肯定了经济制裁的国家,无论大小公司支付,结果是非常透明的。所以创造一个经济系统,这样可以做审计的经济管理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公司内部审计,分析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和经济的功能,而且在许多方面的决策,资本流动的生产技术,跟踪的方向移动公司的经济活动。独立的内部审计的管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可能在近期。看来,公司愿意在无敌的,在如今的社会,经济,内部审计应该是最重要的平台。就必须借助内部审计这个至关重要的平台。

4.新形势下企业中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4.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二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企业在内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要相互补充结合,还要制约对方,相互补充。这能使得两者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帮助与指导。在这种模式下现代企业的行动不仅经济,而且也为公司降低投资成本,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公司的主要经济是现代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公司的内部组织作现代企业的综合管理工作的发展,为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的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一个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的工作,以更好的帮助企业控制和预防的风险管理、商业战略和内部控制模式,为公司的发展。可以实现在一个大量的工作,最顶尖的企业内部控制为例,对企业各部门员工的岗位职责结构,设置范围,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设置的行政权威的定义等。改进公司 的规章制度,在实施的具体方案。工作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上的工作,控制、监视、授权,清晰描述金融参与者的个人责任,公司的故障处理、调查和处罚,以确保现代企业资本的正常运行。

4.2.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的企业管理者在未来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在提高,这将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企业的经济发展,在现代企业减少经济损失。通过内部审计活动,评估和分析,同时经济的现代企业,公司更稳定的风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必须是合理的。在实施内部控制,公司的内部组织和互相监督的结果。在资本管理方面,有必要明确财务人员的责任,做自己的工作在金融工作,以避免混乱。公司内部审计、评估和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实时轨迹的研究,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的工作条件,监测和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实现管理大公司创造系统的内部压力测试,内部控制的程度,以及实际的点集,导致系统的实现。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来测试内部审计系统,实施现状,找出现代企业组织的各个部门,它可以完成任务,从部分到整体,分析现代企业全面发展的目标。

5.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5.1.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看法和器重程度不够导致现代社会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了解不足。使它们的工作得不到支持与器重,从而导致它们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企业的管理者只作为内部审计的功能意味着国家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它是企业的一个聚合部分,是须要的方法来增强企业管理,运营商惯性从心理上回绝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担负累赘,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这是错误的理解。缺乏了解的另一个表现的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分配上显示大量的关注,随机性。他们可以撤销内部审计机构的合并,简化内部审计人员,以便审计人员波动增加、增加了不稳定。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困惑,交错使用。

5.2.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组织设立的企业,其业务领导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实现业务管理服务作为目标。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也同样也反映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弱势。例如:一些内部审计和内部财务部门一起建立,和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和企业监管部门合并在一起,一些企业也监督资金,物资和金融账户后人员分配给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一些企业和会计经理,负责审计工作和工作。从那以后,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建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帮助。尤其是当企业经营者参与或者上层领导违犯财政法规时,内部审计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能为力。如果领导者倾向于专制权力,有效地评估错误的企业经济活动做出判断和客观的评估不能发布虚假审计报告的社会和国家,罪恶将种植的水果。未来是可能导致巨大的潜力。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整个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地保护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企业及其自治和权威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防范。

5.3.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相对简略,内容狭隘。

自国家应允以来中小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主要是对财务信息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遵守和安然的资产完整性和其他方面开展工作,绝大多数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事后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完美的,科学的、有效的,并没有许多方面,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作用,因此,操作不了,一直在地方。目前,仍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国际管理审计,即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组织,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内企业内部审计后的财务审计,并不能导致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很难发挥评价功能和监督功能同时,相对而言也难以发挥其评估职能和监控职能。

5.4.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其功能,除了外部客观条件,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结构的内部审计师在中国,专业的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我国中小企业相对较差,还很难达到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整体专业程度偏低,业务的综合素养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大部分都偏向于会计专业,但又不精,只局限于简单的会计业务。而有关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尤

其是有关企业管理的这一模块的综合知识,精通的审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少之甚少。(2)企业经营者以及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人员不够器重,他们通常不会将精通审计工作业务的人员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更加不会聘请具备高素质文化的审计专家来协助其审计工作。尽管各界人士都在强调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很显然这还没有引起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5.5.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仍处于手工运行的阶段,这使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监控产生了极大的限度,使其无法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而在内部审计的流程上,因内部审计计划思量的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明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传统手工运作的审核方法本钱极高,因而这种方法逐步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被采纳运用。近几年来,许多中小企业大量地采用抽样审计这种审计手段,这种手段虽简单易操作,但其结果具有不完整性,不能代表整个审计对象,而有些审计人员甚至舍弃一些对结论影响不大的对象。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其结论的局限性使审计论断产生偏差,审计结论并不可靠。这样则不会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6.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6.1.提高领导者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层面上转变对内部审计的看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被动”更改为“主动”。让内部审计和审计人员和商业领袖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领导人必须努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提高企业的审计和审计人员的位置,并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经理和高级领导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要的审计机构:一是审查的权利,内部审计和审计人员有权审查和监督会计凭证和其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权审阅及查看企业相关资料且有参与企业会议的权利,从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审查结果的监督权,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权对被审计部门及日后的改进过程中进行监督。在审计结果公布之后,审计部门将审计结果送交给企业经营者或高层领导者签字

审阅,待领导者做出相关的决策后,有权对有关部门的改进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当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其使用它们的权力时,其他任何个人,部门乃至企业领导者都不可以干涉其审计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企业的经营者要严肃处理审计结果并严格执行审计决策。还有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建立保障审计工作正常运行的相关制度。其他人员,部门不得干涉其工作的开展。这一制度充分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的经营者也应当尊重其批准的审计决策。一定要有扫除一切恶势力的决心,对那些违犯法律法规的行为不能姑息迁就,这样才能维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地位。

6.2.中小企业应当设立与现代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内部审计机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较晚,与国外经验借鉴不一致,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多种模式。在中小企业中,内部审计在现实中主要包括五种模式:

第一,它属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总经理,这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第二,是对董事会或董事会组成的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审计。第三,是在监事会、内部审计活动。第四,办公室和纪律检查,内部审计活动。第五,是集团会计部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部分。

这是五种模式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在财务审计,失去了基本的功能,是不可取的。建议进行的创造和独立创造高的活动,但在监事会的内部审计实践中经常被误认为是你的工作或礼物,从现在起,打败其他的角色。毫无疑问,最好的是第二个模式,在美国,例如,根据模型的中国审计公司、鞍钢集团、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也为了这个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中小企业,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系统正常,但必须清楚两件事情:一是学校领导的第二次独立,独立是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应委托授权的工作或领导。

6.3.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中国企业应当遵守法律,建立内部审计的规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在审计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设立内部审计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虑到不同的特征根据内部审计部门和公司的条件,内部审计定义的身体和操作系统。系统的实施和标准化的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根据法律规定的国家必须实现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依法行使,确保内部审计质量,促进经济组织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

6.4.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质量。

而且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业务能力强。不仅家庭、法律、税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领域的标准和专业实践,判断能力也一定好。首先,这要求每八小时内控制器的加速,规定利率自由学习,更新知识,如果适应市场变化、更新内部审计的法律和监管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率。现在有建立单位内部审计组织的学习,涉及培训的内容似乎有点加强,对不对?第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不仅包括在不同的沟通渠道,包括审计,审计人员之间的媒体。建立定期向审计协会研讨会,建立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根据内部审计师应该创造一个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便更有效地利用,以确保活动的审计。的内部审核员一定是不同的,不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发团队的精神和互相学习。

7.现代企业管理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下的发展前景

7.1.现代内部审计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内部审计师应该更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内部审计是组织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风险,加强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经济价值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外就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的各种元素,采取科学合理正当的管理办法,从而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扮演一个角色,是你的问题,给经理反馈会做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调整各级管理和员工,鼓励他们为促进业务工作,提高经济效率。

7.2.现代内部审计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

我国企业应该在设立的企业内部审计之前,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审计法规。内部审计师可以使用各种审计方法的企业内部现金流量和会计相关活动的实施审计监督,检查是否操作流程和内部经济协议的经济法

律制度,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措施的规定,如何执行效果在各方面影响企业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加强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7.3.现代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提供增值型服务

中小企业为了满足新社会经济体系下的要求和跟上大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从内部审计下手,扩展其工作范围,即审计范围。现代内部审计审计会计财务会计。也有必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今天,现代化的进程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主要功能,它可以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的企业领袖。

7.4.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现如今社会已经进入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科技的快速提升,中小企业想要一个空间,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经济背景下立足,唯一的办法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事部门专业质量,从而跟上大时代的发展步伐。内部审计师应该更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和理解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实现其终极目标。7.5.从独立性到客观性

企业的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要素,它同样也被认为是保障审计结果和制定审计决策的一个重要要求。但与此同时,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约束内部审计,这限制了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因为它们是让审计部门目标和建议都具有客观性。独立性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客观性,而客观性才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8.企业的发展,应不断加强现代内部审计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小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搬家公司的内部审计,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和运作的有效性不仅加强经济管理的公司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风险将会出现在管理过程中,以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的飞跃。要促使中小企业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健康地高度发展就要不断增强各个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其审计职能,使其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席之地,保障其健康快速地发展。在国内,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是还在处于初始阶段,和许多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独立的审计机构,无论是在建立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还是审计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上,改进内部审计机构的程度,是处于劣势。中小型企业在内部经营方面具有一些的灵巧性,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体现了其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上的积累和能力。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经济的大背景下,逐步缩小与大型企业乃至国际企业之间的差距,内部审计就得充分发挥其审计职能,协助企业加速发展。在企业经营者和审计部门人员共同的努力下,积累实践经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才能使企业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结 论

5.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五

一、工序计划成本管理的内涵

计划成本制度就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影响因素的的细化分析,测算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成本,运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揭示形成差异的原因,并努力寻找调整差异的方法,着力于成本改善,确保实际成本都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消耗。实施对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成本中心成本绩效的衡量,并运用计划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工序计划成本控制为适应精细管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项目经理层的目标责任成本和作业层工序计划成本的确定改变以往以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推行以工序为控制点,进一步细化成本构成,确定工序计划成本,然后进行成本核算;施工企业工序计划成本的测定,主要由预算人员或造价人员牵头,结合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和统计人员,对照国家、地方和行业定额、标准,以工序为对象,按照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量水平测算,达到先进水平的按实际水平确定工序标准成本,低于平均水平按平均水平确定工序计划成本,按这种方法制定出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指标,通过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控制和事后的实际成本核算与目标计划成本比较分析控制,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项目成本的各种消耗控制在事先预测的成本指标之内,从而确保降低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目标利润。工序计划成本提供了成本中心绩效衡量的手段,通过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起到了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实际上,工序计划成本控制是作业班组负责各类消耗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层和企业层负责各种价格和费用计划的控制。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开源阶段,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同时必须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必须从下几方面的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施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然后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一直分解到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照工序计划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预测事前的目标成本期望值尽可能底,利润就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竞争力优势明显,而且一旦中标,利润非常客观,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2、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和目标责任成本分解工作,然后按照工序计划成本制定方法制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这样的目标计划成本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 用这种标准来进行事中的目标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投标过程中技术方案作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作出最优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合均衡性的相互关系,它是工程施工作业的基本组合方式,是作为计算分析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使建设工程能够最经济地得以实施,从而避免重复施工、突击施工。

(2)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计划成本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项目责任成本是对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由项目管理经费和工程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项目一开始,应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根据投标报价中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该目标成本是预测的,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为了更加切合项目实际,项目部要在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工程特点,掌握现场施工单位情况,

结合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确定其目标责任成本,目标责任成本不能突破投标报价中成本期望值,在此基础上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

3、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是事中目标成本控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 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技术措施。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技术措施和不同施工工艺组织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的工期,发生的费用也不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复杂程度、现场情况、设备供应情况和人员供应情况,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然后进行相互对照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2)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推行工序计划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按工序计划成本进行分解目标计划成本,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动态地对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严格控制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把施工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之内。及时做好签证和索赔工作并进行成本分析,同时调整目标计划成本。确保低成本、高效益目标的实现。

4、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在结算时,工程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签证费用、索赔费用进行全面的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对比,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项目经理部对班组进行考核,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6.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六

试析内部审计在监狱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监狱体制改革的完成,逐步实现了“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目标,建立了监狱刑罚执行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执法经费支出和监狱生产收入分开的运行机制。监狱企业和社会企业一样共同面临各种市场风险,但同时监狱企业作为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又必须符合劳动改造的需要。监狱企业公司治理得到不断改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中作用日益显现,大力提高内部审计层次和水平已成为新形势下监狱企业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保证,确保所有业务活动都遵循公司政策且受托责任已经建立的过程。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上的,这四个主要条件是: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这四个部分是公司治理的基石,要充分考虑公司治理四个群体的作用。内部审计以多种方式扮演“前线运动员”的角色,为治理活动参与者提供关键的信息。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内部审计评价与约束机制,有效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手段

内部审计作为董事会实施控制的手段,能够对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起到质量上的保障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监督体系无法替代的。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内部审计能够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建立公司治理系统的微观基础,使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合理。在经营环境日趋国际化和复杂化的情况下,减少公司经营目标实现过程中潜伏的各种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公司治理的主旋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包括治理风险的风险管理已成为公司治理的中心要素。作为公司治理的监督主体成员之一的内部审计部门就应承担起治理风险的控制工作,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帮助企业更加安全有效地经营,不断地增加组织的价值。

二、现状分析

从上世纪八十代中期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起,我国监狱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处于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近几年来,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完成,内部审计作为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企业积极推进审计转型,先后对内部审计的体制机制进行了重要改革,内部审计职能、目标和定位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

(一)由先前的审计在纪委领导下,转变为在董事长领导下的相对独立和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独立性得到提高。而这种垂直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在监狱体制改革以前,罪犯经费保障不到位,经费不足由监狱企业弥补,监企未完全分开,内部审计的作用未充分发挥,主要以查错纠弊为主。监狱体制改革以后,监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分子,要参与市场竞争,市场风险被提到突出位置,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得以应用,内部审计的内容得到丰富。

(三)出台了《内部审计工作办法》、《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促进了内部审计系统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明确了审计职责、权限、程序等方面内容,上述管理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

(四)明晰了内部审计的报告路线,审计结果能直达董事会和管理层。监狱体制改革以前,内部审计在纪委领导下,审计结果不能直达高管层,效果大打折扣,监狱体制改革以后,审计报告直接向董事长汇报,审计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三、内部审计在我国监狱企业公司治理中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在监狱企业公司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可以说,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一个检查系统,企业的管理者更将其定位为一个控制系统。

(一)内部审计是监狱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督者

内部审计是对外部审计的补充,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对关键控制和程序的监督有利于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的职责不应局限于审核会计账目,而应扩展为稽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审查内部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和效果,并向企业管理者提出建议和报告。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内部审计要致力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错正弊的建议。

(二)内部审计是监狱企业风险管理的关注者

风险管理是当前监狱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领域。内部审计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关注监狱企业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对策,评估与风险管理有关的管理薄弱环节,并通过与监狱企业管理层、董事会讨论,揭露重大风险隐患,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发挥提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功能,促进监狱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化解与驾驭,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审计是监狱企业经营管理的“医生”

监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运营状况的优劣做出客观、及时的判断,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弊端及病根,可以为监狱企业管理当局开出治疗的良方,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利用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内部审计是实现监狱企业内部控制的关健要素

监狱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增强监狱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监狱企业经济效益,强化监狱企业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而监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承担着监督、评价和咨询的职能,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来确认控制系统是否薄弱或失控,进而查明问题,分析成因及后果,提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措施,以杜绝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

四、内部审计在监狱企业公司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对监狱企业监督约束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自己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督促监狱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监督职能的核心是通过审核检查被审计事项的真相,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作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结论。审计人员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方针政策是否贯彻执行国家和监狱系统的.方针政策,评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评定被审计单位各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等。并根据评定的结果,提出改善内部治理和管理的建议。

(二)促进监狱企业制度建设

监狱体制改革之后,监狱企业的企业特性逐步强化,组织活动也逐步市场化,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形势,监狱企业与社会各个产业和市场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关于监狱企业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监督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监狱企业需要加强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监狱企业制度,监狱企业内部审计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共同参与监狱企业公司治理,对监狱企业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合规性、内部控制的适当性等予以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促进监狱企业完善管理机制、防范风险,从而保障监狱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对监狱企业的风险防范作用

随着监狱企业风险意识增强,良好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是衡量监狱企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风险管理是管理层的一项主要职责,而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通常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内部审计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帮助。内部审计能协助识别风险因素,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轻重缓急,可以针对风险管理程序在实际中是否如预想的那样发挥作用提供确认。

(四)对监狱企业的咨询和服务作用

咨询职能是一种服务职能,旨在增加价值和改进监狱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程序,其活动范围包括顾问、建议、流程设计协调和培训服务等,监狱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以监狱企业的中心工作为前提,把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彻于审计全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监狱企业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决策层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服务大局,改善和加强监狱企业的治理和管理。

(五)促进监狱企业增加价值

7.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识别评估,分析计量,反馈预警,加强审计

随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风险日益增大,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 客观识别和评估风险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 这使其可以从全局出发, 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 就是要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的那些风险, 并找出识破主要风险。内部审计师不仅要识别相关的风险, 而且还应从以下五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一是评价企业战略目标是否符合组织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来制定;二是看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是否对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 是否与企业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三是评价员工是否确知已建立的工作目标或业务管理目标;四是是否已识别出各类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计量, 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 是否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控制在风险容忍度之内, 五是风险监控是否合理, 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等。

(二) 综合分析和计量风险

风险分析和计量是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确定。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 通用的公式:风险值=风险影响×风险概率。内部审计可以对风险进行计量和解析。如在实际审计中, 发现有大额债权长期未能收回的现象, 在审计报告中要及时报告不良债权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坏账风险以及合理预测风险值 (每一笔债券金额与各自可收回的风险概率乘积之和) , 以帮助管理层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追究相应的责任, 完善应收款项的风险防范制度。在风险难以量化, 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取时, 应采取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情况下需要主观判断不同结果的可能性, 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性格和不同职位的人对风险判断都可能不同, 如在计量未决诉讼预计负债时, 其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而恰当的估计。

(三) 及时反馈和预警风险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发挥反馈作用,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能。内部审计在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 特别在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时, 是通过风险反馈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价, 确保目标与预算如期完成的。一方面, 内部审计要与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沟通, 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 对重大的审计发现按清晰传递的线路进行报告,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对监督检查结果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报告, 使控制风险及时得到控制和防范;另一方面, 以风险为核心及出发点的内部审计, 能够客观的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 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 作为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的参考意见, 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 同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反馈, 提高组织的整体管理效率。

二、如何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风险管理

(一) 树立正确的风险审计理念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企业各级管理层深刻理解所处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风险的含义, 把风险作为重要的决策力量, 始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存在风险的领域就是内部审计的重点, 风险评估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从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方向发展。内部审计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 更要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分析、确认、解释和防范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该从传统的“差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效益审计应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 将风险管理融入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向管理层提供信息, 以减少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内部审计程序与机构的风险管理之间应该协调一致, 使这两项工作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首先,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 应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 按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审计顺序, 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 确定审计项目。其次, 确定审计范围和编制审计方案时, 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范围, 如重要的会计凭证、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交易授权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 通过评价内控制度, 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在选择技术与方法时, 应能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再次, 在编制审计报告时, 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 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最后, 后续审计时应注意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问题上, 将风险确定为决定后续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风险越大, 后续审计的范围就越广。

(三) 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管理评价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审计中, 利用网络信息收集风险数据开展动态的评价模式, 为企业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进行分工。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收集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状况资料, 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的优点是把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 发挥预警作用, 同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以便及早发现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进行解决, 达到控制风险和方法风险的目的。充分利用风险评估, 及时准确地确定审计监控的重点和范围, 为各级经营决策者和审计部门全面、连续、及时的监控和评价业务发展情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四)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业务技能

8.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作用

一、风险管理的理论背景

风险是指发生对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影响的事件的不确定性。在经营活动中风险常常被定义为生产经营的弊端、失误或失败带来组织危机的可能性。面对高风险的环境,企业要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将风险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必须强调风险管理。2006年6月6日,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这意味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台。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结合

(一)内部审计角色的转变

内部审计不仅涵盖财务审计,而且更注重管理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內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现代内部审计的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层次上,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未来的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是风险导向型审计。

(二)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结合

2005年5月1日中国内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作为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内容正式步入我国内审领域。于是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有了明确的结合点——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是为组织的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的,其活动必须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风险是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关注组织的内外部风险。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在企业中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内部审计的新发展是将评价和管理风险作为重要服务领域。

企业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是要防范或者减少错弊、损失的发生,然而,风险就是发生错弊或者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要把可能的错弊或者损失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内部审计介入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势

1.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外部审计无可比拟的优势

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职岗位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内审人员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提请管理层注意风险管理和控制等的相关建议。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员工,也会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和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更有责任感。而且内部审计关注的直接就是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外部审计的风险关注更具有针对性。

2.内审部门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风险

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至少不是单独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决定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相对超脱地获得企业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识别的全面性、整体性进行评价,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所以,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环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使然。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一)监督评价职责

监督、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内部审计传统的看家本领。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也存在监督、评价职责,而且监督、评价是风险管理的起始和基础。要管理风险,必先识别风险。企业的风险在哪里,形成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内部审计在履行风险管理监督责任时,首先要学会分析判断企业风险所在,在准确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要坚持原则,勇于发现反映企业存在的风险,切实体现监督责任,因为许多企业的风险是同各级管理人员甚至领导人员的工作缺陷分不开的。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监督和各项处置与承受需要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间分开,才能使风险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内部审计往往成为体现企业风险管理监督责任的主要部门。

(二)咨询服务职责

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负责的以下七种相关活动属于“咨询活动”:帮助识别和评估风险;指导管理层应对风险;调整风险管理相关活动;加强风险管理的报告与披露;维护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内部审计通过以上咨询活动,积极协助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咨询服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体现创新和大力发展的新功能,也是现代内部审计新型的重要责任。是企业环境变化给内部审计带来增加价值的极好机会,是内部审计提升地位和作用的崭新平台,而风险管理正是提供咨询服务最多机会的重要管理活动。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个机遇,作到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积极主动地在风险管理中开展帮助、促进健全管理活动,才能履行好咨询服务责任。企业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化解和转移风险,或权衡利弊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内部审计应当对企业风险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尤其是对需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来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尽其责任,必须通过内部审计的具体工作来体现,通过涉及风险管理的有关审计活动发挥其作用。责任与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根据目标和所能承受的风险,制定内控制度,控制过度容易导致效率不高,控制不足容易导致舞弊行为的产生。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独特地位,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实现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在风险识别、评价中发挥预警作用

风险是尚未显现不利后果的某种可能。这种潜在的可能是在相关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识别和抓住相关不利因素是分析判断风险是否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在风险防范处置中发挥参谋作用

化解和降低风险要从消除风险根源入手,内部审计可以根据各种风险的根源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从而在风险防范处置中发挥参谋作用。有的外部风险根源是企业无法避开和影响的,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因素的变化,对此企业只能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减轻外部风险的影响。但是许多企业内部的风险根源则是可以通过改善管理而消除的,这正是内部审计发挥更多参谋作用的用武之地。内部审计在许多专项管理审计中,在内部控制系统评审活动中,都可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制度性、执行力缺陷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四)在风险机制建设中发挥整合作用

现业面临的风险具有广泛性、经常性、持续性特点,企业不应被动地对突发性风险进行应对,而应建立经常性的风险管理机制,使风险管理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内部审计利用其工作特点可以在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发挥整合作用。企业的各种风险可能会相互影响、传递,就像多米诺骨牌使得发生连锁反应。

在传统模式上,风险控制是分散的,企业总是控制单项事情,而未来应当是整合性控制,对内控依赖的逐渐增大,使企业内部需要一个专门部门开展控制与风险工作,而独特的地位决定了内部审计要承担其这个责任。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掌握的信息资源相对全面,加上风险管理中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协调配合工作,因此更适宜内部审计综合各自專长提出风险管理的协同性建议。

(五)监督风险发展状况

风险不是静态的,风险的数量和可能性会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对风险管理要持续监控,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监控和对定期检查结果及意外事项的处理结果的评价,保证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是持续有效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和风险变化,还可以通过后续审计检查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已更新,新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控制新的风险。经过这个环节,可以总结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使风险管理框架持续改进。

(六)加强风险信息沟通

在风险信息活动中,风险信息要被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的某些信息还要传递给有关方。

(七)评价风险带来的影响

一个风险事件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将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成为以后风险管理的经验。在风险总结中应包含对以下内容的评价

1.风险识别是否完整;

2.风险衡量是否准确;

3.应对措施是否有效;

4.监控手段是否合理;

(八)风险事件的后果

通过这个环节明确风险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与价值,了解风险评估的正确性,为下次评估提供经验教训,明确风险回应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还有助于控制成本费用。

五、内部审计参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一)在现有审计中增强风险意识

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很难想象能够在一次审计中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

(二)对企业风险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当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后,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这种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再监督或再管理,正是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六、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领导要重视

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充当监督和咨询的角色。如果内部审计机构要保持其客观和独立,其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属于管理层,要依赖于管理层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级管理者的特殊要求,也就是依赖于领导的重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二)内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课题,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对每一位审计人员的思维观念、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是一种全面的考验和挑战。尤其是要掌握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从头学习。只有大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素质,内部审计的特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审计范围没有边界从而导致了对审计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内审人员必须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与会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法、计算机基本操作、市场营销等。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外,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要具有良好的交流技巧,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七、结束语

总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涉足风险管理领域是新形势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随着我国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日益增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大。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作用,帮助管理层建立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在风险处置的决策和实施中保持相对独立,在特定的责任范围内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莫勒尔·著.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M].李海风,刘霄化,译.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柯安德,李波颂,彭礼定.风险管理的三道有效防线.商业评论[J],2009,(3).

[3]李三喜..内部审计规范精要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凯文·比勒,安德鲁·弗里曼,罗恩·休姆.管理你的天然风险[J].商业评论,2009,(12).

[5]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暨全面风险管理设计操作指南:风险框架·设计方法与模板·实施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9.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篇九

摘要: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五项相互联系的管理任务,即企业的愿景、企业的使命、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以及战略的实施。这五项任务形成一个循环体系,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任何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文化。本文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战略分析;战略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在内的工作作风等。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每个企业都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有自己特色的、广大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职工价值观等等。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目标带动战略,战略驱动文化。企业必须确立目标,进而达成目标。达成目标需要战略支持,战略的实施需要信念的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表现,也是企业家团队信念的表现。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和一定的持续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所以,企业在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要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因为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同时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着重考虑与企业原有文化相适应的变革,不要破坏企业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应给企业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文化与战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命力的基本点,是企业理念客观存在的必然。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线,企业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的战略规划受企业思想的制约,以企业使命为基础性依据。如《南网方略》是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它为企业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分析等做出了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必须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提升并重。

企业战略制定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通过其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的共同作用,激发员工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

第一、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心往前走,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弥补人的有限理性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如实施员工投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团队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对非财富最大化的追求,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全方位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功能主要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在制度的约束;软约束主要表现在文化的约束。制度的约束常存在不足,因为制度是人制订的,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很难完善,而且落实制度的监督成本也往往很大。相对来说,文化这种软约束是硬约束的补充。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模式,形成员工自觉的行动。南方电网公司能在六年的时间内快速融合、发展,以《南网方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南网方略,明确提出了企业的行为理念、服务理念、团队理念和廉洁理念,得到了员工的支持,成为了激励员工干事的力量源泉。达到了最佳软约束功能。

三、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国内企业文化与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分析,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最主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

第一、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第二、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例如企业若实行差异化战略,则企业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则较为灵活,给员工的空间将较为宽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而一个规章制度制定比较严谨的企业与崇尚自由创新的企业战略是不相符合的。总之,制度和行为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和适应。

第三,企业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道理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规划,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尚未进行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规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四、总结

10.信息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篇十

佘春利

摘要:“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必须管理它的未来;而管理未来就是管理信息。”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已成为主宰企业命运的关键。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促使全球化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Abstract: “To manage a business, must manage its future;and management of the future 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formation has become key to the fate dominate enterprise.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ver-changing and the new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has prompted global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management model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knowledge economy contex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part of enhancing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become a key factor.关键词:企业信息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决策

前言: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平稳发展,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际上的各种知名品牌的产品、各种带有外来文化的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市场,需要企业加强信息管理,有时一个信息的获取或丢失,轻的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重的也许导致动辄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因而信息的顺畅沟通和有效利用尤为重要,而要减少信息沟通的失误和损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信息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信息管理的概述:

信息管理是指对人类信息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信息进行管理并为了达到预定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面对每时每刻不断产生和变换的大量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收集、加工、传递、储存、利用其中的有用信息?这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在信息成为被利用的资源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所谓信息管理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产生、识别、遴选、收集、加工、传递、储存、检索、输出等项工作的总称。它包括从信息产生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管理人员可以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信息进行管理,但是,信息资源的特殊性使得管理信息的管理工作有所不同。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总的要求是:动作要快,视野要广,不能贪多求全,要用一定标准合理地舍弃和选择信息。既要善于搜集新信息,也要学会对已有信息的再加工、再利用。还要学会制造信息(如广告、公关、商业炒作等)和引导信息的作用方向(变不利信息为有利信息)等。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认识片面、管理混乱、应用不到位和人

员素质低等问题。

解决对策:

1.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

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是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持续地改进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变革管理方式。另外,不仅仅是“一把手”的问题,还包括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及业务骨干,他们才是信息化真正的主力军。

2.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应首先确立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坚持统筹规划、业务为核、效益优先、协调发展,重点实施的原则。依照先内后外,“互动”、“交易”的顺序,由内部运转至外部协同。另外也不能将原来落后的手工管理流程直接拷贝成电子化的流程,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适度的优化,按照先固化再优化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改进。一步到位的方式往往是不现实的。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应用,但目前有关法律制度和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首先应尽量采用国标及行业标准,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制相关的专业标准。

3.结合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

如何将项目层面与企业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价值,积极应对WTO的挑战是摆在广大企业和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大课题,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跟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优先开发何种信息应用系统。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还要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政策性资源和公共资源,积极利用现有基础和技术成果。应采用试点引路,面上推广的策略。选择若干类型相近,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用其信息化成功经验和模式启迪和引导其他企业探索自身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4.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占有资金,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人已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发人的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企业人才管理的核心。信息管理的重点是,加强职工队伍教育,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时储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经验,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知识。充实有关专家知识库,为建立本企业有特色的专家系统打下基础。建立CIO(信息管理人员)负责制,由企业领导担当CIO,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这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另外要设计相应机制,为企业的IT人员提供一条有光明前景的升迁之路。信息管理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推广,企业获得信息的能力和数量都在成倍增长,企业信息数量的膨胀和信息对企业赢利影响的扩大使信息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成为一种和其他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质资社会关系等)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构建以信息为基础的现代化企业。

信息管理所关注的是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是如何使信息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信息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捷径之一。

1.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企业的基本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重要的是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孤立运行的应用系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虽然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企业的整体信息资源。因此,企业需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其是指能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能与外部业务单位、相关业务部门之间

进行自动化信息交换的系统,包括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服务等应用系统。

2.提高企业的对外反应速度和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竞争剧烈、环境动荡。一方面,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受技术和投资的驱使变化较快,这样,就导致进入新经济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变化无常,另一方面,旧经济企业的结构重组、产品改造、新技术的利用也同样加快了原有企业间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除了具有传统的质量、价格、服务等竞争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创新竞争能力和时间竞争能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各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工具,人们用它来加工信息,并支持组织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处理的任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ranet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竞争情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模式正处于从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转向扁平结构、从纵向层次结构转向横向网络结构的组织模式变迁之中,为适应企业组织模式的这种变迁,企业需要改变企业的内外信息联系方式,建立更加灵活的、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企业组织柔性的信息系统。

3.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活动提供支持。

企业已被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快快捷、真实,数据检索方便、高效、显示图形化类似这样的利好所迷惑。管理学中对决策的重要性有这样一个观点,“企业经营的重心在管理,管理的重心在决策”。决策支持信息与传统的信息是有所区别的,传统的信息多以描述型信息为主,而决策支持信息必须符合决策的需求。

4.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改进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过程。

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流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前对企业组织结和业务进程进行分析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围绕信息技术对企业流程、企业组织结构不同侧面的影响,提出信息技术、流程重组、组织结构和企业战略整合的关系模型,以及在企业信息化中如何围绕企业商业利益及企业战略的实现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流程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以使信息技术始终支持并为企业利益的实现服务。

信息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可以加以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有效地利用信息可改变企业的目标、经营、产品、服务或相关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利用信息改变企业的生产、服务和内部运作方式的同时改变着企业本身,促使企业形成新模式。信息技术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技术与企业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MRP、MRPII、ERP三个软件包的应用。MRP是物料需求计划,它是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系统,主要用于库存和订货管理。MRPII是制造资源计划,支持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随着企业与其外部环境越来越密切,产生了ERP软件(企业资源计划),ERP强调把客户需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到一起。

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把信息作为待开发的资源,把信息和信息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存储、创新、共享和利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企业信息活动中的人、技术、设备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运行,以谋求可能的企业最大效益。

结论: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材料、能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在信息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革,都高度地依赖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同样,信息也支配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就特别强调信息对组织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组织这个协

作系统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之一是“信息的联系”,而“经理人员是信息联系系统的中心”,经理的第一职能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理的这一职能愈显突出。据调查,企业经理80%的时间用于信息的通讯和处理。对信息的掌握和利用,体现了企业家整体素质的一个方面。美国一些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一个新职位,即首席信息经理,专门负责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信息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黄庭满:国内商企应加快发展“信息流”经济参考报.2004-11-6

【2】王洪海周祖德陈幼平徐成:基于Agent 的虚拟企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2(4):372~375

【3】翁佳: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情报科学,2005;(6)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