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共11篇)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篇一
2012中考思想品德速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时政链接:
◆201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强调,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点击中考: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了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是什么?
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黄埔精神是什么?
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具体概括成: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责任使命感;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全民富强的整体观念;自尊自俭、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击强暴、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严于律己、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伦理规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苦耐劳的律己意识。
▲辛亥革命精神是什么?
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最丰厚的精神遗产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具体可理解: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敢为天下先,大智大勇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前仆后继、忠贞奉献的大爱精神;胸怀大局、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不畏牺牲、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为理想舍得付出的精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舍我其谁的革命精神;是 “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是“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仁爱精神;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奋斗精神。)
▲开展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②有利于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与文化理念,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③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④有利于增进两岸人们的历史认同感,增进海峡两岸人民的深厚情感。⑤有利于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⑥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⑦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勇敢担当历史责任。▲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等。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
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等。
▲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去琉球(今台湾);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设置台湾行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达50年;1945年,国民政府收复台湾;1949年10月1日,国民政府退居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至今;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和缓,民间交往的坚冰打破,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提(基础、原则)、最佳方式、基本方针、立场、法律依据及实践是什么?
前提:坚持—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态度: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
法律:《反分裂国家法》。
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我国用“一国两制”的方针,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并保持了其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台湾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制造台独言行。(若材料中只有台独,则不利因素只是台独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
▲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有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方针做指导;海峡两岸人民同族同宗、血脉
相连,文化一脉相承;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等。
不利条件:台湾岛内一些分裂分子的试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某些外国势力插上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近年来,两岸关系回暖并得到进一步的原因有哪些?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握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关系和暖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等。
▲第四次两岸会谈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香港、澳门回归十几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确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得到切实落实,并极大的调动了港澳同胞的积极性;港澳同胞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有办法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香港、澳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等。
▲十几年来,港澳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因为我国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得到贯彻落实;祖国的发展与大力支持是港澳发展的强大后盾;香港、澳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并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如何巩固香港、澳门现有的发展成果并使香港、澳门明天更美好?(提合理化建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中央政府和内地要继续关心、支持香港、澳门的发展;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澳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要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珠海横琴岛开发,深化粤港澳合作,密切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
▲ECFA的签署使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你认为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败的;③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制”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榜样。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⑤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深化经济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升两岸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向着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了重要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必将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和互相依存,进一步提升两岸经济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你认为应如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台独”言行;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加强两岸沟通和交流,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密切两岸经贸金融交往,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维护台胞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交流,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等。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
积极了解、宣传国家对台的方针、政策;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不做有损国格、不利统一的事,同破坏统一的行为做斗争;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情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积极参加国家统一方面的活动等。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篇二
1.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 课标分析
本条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 (2)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 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 为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依据。
二、学情分析
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是兴义辖区内一所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的学校, 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但他门对历史学科很感兴趣, 学生往往会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学。在课堂上, 他们都希望能分到相关任务, 和老师共同学习。作为高一的学生,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 他们初步具有一定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对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已可以自行处理。
三、设计思路
本课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教学仍是照本宣科, 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 采用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收集资料 (视频与文字) 、课堂交流、教师指导的方式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符合学生实际, 摒弃那些纯理论性的内容;从发展的观点出发, 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理论学习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 理解其内涵。
(2) 了解港、澳、台等问题的由来, 认识我国的对台方针。
(3) 分析我国能收回香港、澳门的条件和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资料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 联系台湾问题的现状, 掌握中共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3) 利用时事资料展示海峡两岸的新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来的,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 认识国家强大是中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 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 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内涵和意义。 (2) 指导学生归纳港、澳回归的过程及意义, 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影响。
难点:利用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统一台湾的阻力及方法, 认识祖国统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六、教法、学法分析
1. 教法
本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浅显, 理论性不强, 但政治色彩浓厚。在教学中,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教师把握学生讨论方向, 对不正确的言论给予纠正;对颇有见解的观点给予表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讨论为主, 教师不作系统分析, 只有当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偏差、遗漏时才给予纠正和补充。
2.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因此, 课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上, 一定要积极发言, 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 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和所悟展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七、教学过程
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解说: (播放香港回归视频)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6月30日23时59分, 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 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国旗终于在香港落下, 标志着香港被英国侵占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 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上升……
问题: (1) 香港被英国霸占150多年, 为什么1997年7月1日能顺利回归? (2) 香港的回归与中国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
(板书: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板书: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合作探究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它的内涵是什么?
(师投影第一至第三段材料)
材料一: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 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1860年, 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九龙半岛以北的大片土地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 租期99年, 于1997年6月30日期满。
材料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87年葡萄牙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 清政府同意“葡国永驻管理澳门”。
材料三: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后, 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 导致台湾与大陆分离。
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 领土、主权上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2) 中共政府针对上述问题是怎样做的?
(师投影第四、第五两段材料)
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81年9月30日, 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后, 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 全面阐述“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是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1982年12月, “一国两制”的方案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材料五:“一国两制”, 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 其内涵是什么, 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 (学生讨论……)
(板书:1、形成;2、内涵;3、意义)
合作探究2:“一国两制”在中国是怎样得以实践和证明的, 有何历史意义?
(师投影第六至第九段材料及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照片)
材料六: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迅速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两制”构想及具体方针日渐完善。
材料七:1982年,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 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 邓小平的强硬态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
材料八:1984年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九:1987年4月, 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问题: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
(板书: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合作探究3: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有了哪些历史性的新变化?
(师投影“台湾民众反‘台独’示威”图片及材料十)
材料十:2007年是海峡两岸恢复民间交流20周年。上海、台湾两地的交流项目高达2490项, 涉及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有741647位台胞进出上海, 有8310位上海居民赴台。上海高校招收台湾学生361人, 台湾学生在沪总人数已达1000多人。全年台商在沪投资项目565个, 合同资金22.4亿美元。为了长期立足上海, 许多台资企业在沪设立总部。
问题: (1)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 (2) 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师投影材料十一)
材料十一:1979年元旦,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后, 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台湾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两岸还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 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
1995年, 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师投影材料十二)
材料十二: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无不体现大陆的一个主导思想——“一国两制”, 这个方针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来的, 符合我国实际, 用此办法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既可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 符合人民愿望, 也有利于保持台湾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顺应时代潮流, 有利于人民, 功于民族,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问题: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 (学生讨论……)
(板书: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八、课堂小结与延伸
假设你就是一位台湾同胞, 请你写出你的真实愿望, 并与大家分享。
九、教学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 多年来, 这门学科教学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堂记笔记, 课后背书;另一种模式是教师把课上得天花乱坠, 课后学生一无所知。从这两种模式来看, 不管是学生抄笔记, 还是作为看戏的旁观者, 都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因此, 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有义务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是义不容辞的实施者。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中, 教师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态度, 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现总结如下:
(1)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课程提倡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但是, 很多老师并不敢这样做, 在实际教学中, 只要认为是重要的东西, 上课就会并命去增补, 这样, 不但没有给学生“减负”, 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在本课中, 教师没有增添其他知识, 而是把书本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学习新的内容。课堂上, 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 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交流和讨论新知识, 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2)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中, 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如何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 获取新知识, 而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新知识。如果教师教的不是方法, 而是知识, 那学生永远都只会接受, 而不会去获取和思考, 这样的课, 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在本课教学中, 教师没有罗列知识, 而是展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 努力为学生寻找展现自我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课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课程教学中, 实现这一任务的确是一个好机会。从本课的教学来看, 很多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 但有个别学生总是不交流, 更不用说发言。对于这样的学生, 一定要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 并逐渐取得成功, 在成功的基础上找到自信, 从而养成敢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
(4) 课堂巩固不要千篇一律。课后的训练题, 主要是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如果每次都是选择题、思考题, 学生无法找到新鲜感, 从而失去了吸引力。在本课中, 课堂检测不是传统的试题, 而是一篇感想, 学生会挖空心思去琢磨台湾民众的心声。当然学生不一定能长篇大论, 但心里话是应该有的。比起那些单一试题来看, 效果当然会更佳。
(5) 不足之处总是不可避免。从本课的教学实况来看, 应该算一次比较成功的示范课了, 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对老师给出的问题总会设法去解决。但却有个别学生好像事不关己, 老师每次提醒总是找其他理由, 并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 学生讨论问题时, 往往会针对一些小问题展开舌战, 忽视重点内容……
3.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思考和建议 篇三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求同存异;合作
1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原因分析及取得成就
1.1 第一次合作原因分析
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选择合作共事的道路,决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农民领袖洪秀全的《天朝天亩制度》成为泡影;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等人的变法维新被扼杀;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为之奋斗十几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昙花一现,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继之而起的张勋复辟、官僚政争、军阀混战接踵而至。并且帝国主义趁火打劫,将其侵略魔爪越伸越长,而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自身力量弱小,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斗争中遭遇挫折。因此,唯有各种进步力量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撼动其统治根基。特别是新生的、充满朝气的中国共产党和当时最大的进步政党——中国国民党的联合,才可能使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根本性的转机。
1.2 第二次合作原因分析
(1)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是实行第二次合作的客观墓础。
日本侵略者自发动“9.18”事变,占我东北后,又发动了各种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因此,抗日则生,不抗日则亡,抗日救国成了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2)中间势力是促成第二次合作的重要因素。
中间势力们是 “最广大的人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时,他们的政治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积极响应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以种种方式积极推动国民党联共抗日。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何香凝,把自己的一条裙子并附诗寄给蒋介石,愿以巾帼裳换出征衣,情愿战死沙场;此种事情接连发生。
(3)国共两党互相让步是第二次合作的关键。
之所以能够从昔日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转变为携手合作、团结抗日的盟友,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同感民族危机的深重,相互在对内政策上作出妥协让步。中国共产党方面在1936年10月2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46人联名写信给蒋介石,明确指出:国势重危,不容再有箕豆之争,并表示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人民红军委员会已单方面命令一切红军部队停止对国民革命军之任何攻击行动,国民党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系统的让步条件,即有名的四项保证和五项政策。
1.3 两次合作取得的成就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国民党的组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具体表现在:建立了革命的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国民政府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工人反帝革命席卷中华大地的主要城市共产党的影响日益扩大;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党员人数由中共三大时的四百多人猛增到中共五大时的5.8万,并且半数以上为工人;国民党在组织上也得到迅速发展,并由南方扩展到了北方,到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时,除云南、贵州、新疆等少数省外,绝大部分省区都有了国民党组织,登记在册的党员人数达20万。
第二次国共合作将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全部赶出中国国土,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收回了被日本占领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还收回了英美等国长期霸占的租界等许多权利。
2 国共“第三次握手”所面临的挑战和合作的契机
2.1 国共“第三次握手”所面临的挑战
2.1.1 警惕分裂势力
李登辉“主政”后,全面背叛蒋经国的一个中国立场,公开鼓吹“两国论”制造分裂活动。在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时,又采取打击宋楚瑜“弃连保扁”来制造党内大分裂,最终将陈水扁送上了总统宝座。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采取回避、模糊、拒绝的态度并弃中华民族利益而不顾,逆历史潮流而行动,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领域,加紧推行“渐进式台独”,不断刺激、挑衅大陆;有幸的是连战主持国民党后,使国民党的路线从“两国论”又回归到一个中国的立场上。
2.1.2 台独势力的破坏
自李登辉执政,“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十分猖獗。图谋以各种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严重破坏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造成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
2.1.3 美国的长期介入
台湾问题至今未解决,主要是有美国的介入。对此,邓小平指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中国的内政,别人无权干涉。”还强调,即使是两岸之间的和平谈判,也“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不断强化台湾的军事力量。1982年5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副总统布什指出:“中美之间的中心问题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 它是检验中美关系稳固性的准则”;“虽然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台湾回归祖国,但我们不能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如果美国政府无限期地、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实际是给台湾提供保护伞”;“出售武器、装备台湾,是出于什么意图呢? 实际上是否定了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2001 年4 月24 日,小布什作出售给台湾40 亿-60 亿美元的先进武器的决定,少数美国人企图推动国会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还有人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 ;小布什口头表示“一个中国,和平方式,两岸对话”,但是行动上却不断让台湾问题复杂化,自“九一一”事件以来,台湾问题在国际上面临机遇,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在亚太地区,又不得不尽力去解决恐怖主义的问题;但是台湾问题也面临美国全球战略的挑战。另外日美修订的防卫合作新指针,始终不明确承诺不把台湾划入其欲军事介入的“周边安全事态”范围。这些行为,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的气焰!
2.2 国共“第三次握手”的契机
2.2.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国共再一次合作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构想。年底,全国人大通过新宪法,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从而为“ 一国两制”提供了法律保证。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为“汪辜会谈”以及此后台湾海基会、大陆海协会举行的20多次不同层级、不同议题的协商谈判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2005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表示,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他在阐述这一方针时强调:“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
2007年4 月26 日和5 月5 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邀请,率团先后来大陆访问。胡锦涛总书记与连宋两位主席就两岸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分别发布了新闻公报和会谈公报。连宋访问大陆,增进两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为台湾民众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台独” 对抗路线的两岸和解、“双赢”道路,为今后对抗“台独”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意愿,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一直的愿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更是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台独”的每一次活动中,都有广大台湾民众的反对,挫败了“台独”的阴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台湾同胞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台湾同胞对大陆产生了误解和隔阂,尤其“台独”势力对海峡两岸分割了50多年,许多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甚少,对大陆的看法,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印象。 如今两岸民众沟通多了,感情得到了交流,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感,“一中”原则在台湾就会有更多的民众基础,“台独”在民众中的影响就越来越少。 “大陆热”持续进行。连宋访问大陆之后,岛内政党纷纷组团来大陆参访。如,2005 年8 月有亲民党在上海举办“两岸财经论坛”;9 月有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立法院'科技立法联盟' 立委” 来大陆商讨两岸网络信息科技规格化等等;而岛内民间则出现了“水果登陆热”、“大陆求学热”、“旅游设施扩建热”等等热潮。民意调查显示,高达85% 的民众赞成两岸和解、打破僵局,71% 主张两岸加强交流,这是岛内“大陆热”的民意基础。
2.2.2 两党有着共同的目标与利益
两党面临共同的危机——“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共同的目标与利益之所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后,就可以联合其他党派力量共同打击台独势力,消除分裂危机,从而赢得大众民心,大陆自此获得稳定的政治局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国民党来说,江炳坤、连战大陆之行已经开启了合作先机,只要平稳发展,两党合作将水到渠成。从经济上看,大陆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并且对台贸易不断发展,祖国大陆的贸易带动了台湾经济发展,增加了台湾就业机会。同时台商对大陆投资也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两岸贸易的繁荣为两岸关系的发展,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提供了充足的经济条件。
综上所述,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看,国共两党“第三次握手”是各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许在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握手”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始料未及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实现祖国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论述选编.[C] . 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文选.第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 -1997) [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1982年12月.
[5]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徐博东等. 台湾政局走势[J] . 嘹望新闻周刊,2005.3.14.
[7]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 .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8] 李松林.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J].人民论坛.2005.5.
4.《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反思 篇四
因此,在本的整体设计上,我以情感的培养为主题,努力渲染堂氛围,以家国情怀题,以爱国主义结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愫。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和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总体讲,我认为本节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引入部分,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首诗导入。请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取关键词句,渲染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怀。由此引入题——《祖国统一大业》。
2、在新讲授环节,通过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的探索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例如在探究“一国两制”的内涵时,让学生结合材料以及本内容,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堂参与度,又能让学生对其内涵有更深的理解。、这节的目标是明确祖国统一、激发学生的历史情节。如何将学生引入这一情节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关键。在这一点上,我利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做为情感引导。同时播放感人歌曲,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此时再引导学生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从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充分解读本,让学生掌握本的基础知识,梳理本内容,做到贴合本知识,突出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教材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这节也直接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问题:
1、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过于简单,堂仅局限于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更多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讲授台湾回归问题时,如果能结合时事,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学生会更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更加兴致盎然。
5.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学设计 篇五
认知:
1.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2.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情感:
1.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感到自豪和高兴。
2.盼望祖国能早日实现统一,对台湾一些人搞分裂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
2.与港、澳、台同胞友好交往。
教学重、难点: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祖国的~部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
教具准备
1.录像带两段:①《香港回归集锦》
②《台湾风貌》
2.录音带两段:①《伯父来到我家中》
②课文内容一段
3.挂图一张:《回归倒计时牌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7月1日,在我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出示挂图)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这张照片,想想当时人们庆祝香港回归时的心情,说说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小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占长达百年。如今,它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人们怎能不激动万分!
板书:祖国 统一
二、学文明理
1.回顾香港、澳门回归,展望台湾回归,激发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放录像:《香港回归集锦》,配合课文第一段录音。
提问:(1)197月1目的午夜钟声响起之前,全国人民在做什么?心情怎样?
(2)午夜钟声响起,倒计时牌跳完最后一个数字,这时,五星红旗伴着雄壮的国歌声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冉冉升起,所有中国人民怎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3)看到这~情景,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小结:香港回来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来了。面对着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会激动,我会激动,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激动,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提问:(1),在祖国统一大业的行进中,又有一件大事发生,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2)澳门同香港一样,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它的命运也如香港一样,被人租占,你知道是谁租占了澳门吗?
(3)香港和澳门本来是中国的,为什么会被别国租占呢?
小结: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才会被英国及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行租占我国领土,长达百年以上。
提问: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主张,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你们知道这个方针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一国两制”的政策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英明决策已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板书:一国两制
2.了解台湾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过渡:在我们庆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刻,不能不想到祖国的宝岛――台湾。
提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保卫我国的这座宝岛,很多爱国英雄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郑成功就是其中一位。你能讲一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吗?
小结:1624年,荷兰侵略者侵入台湾,遭到郑成功领导的台湾人民的一次次抗击。1662年2月,荷兰军队在中国军民的围剿下永远被逐出台湾,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提问:你想了解台湾吗?请看录像《台湾风貌》。
提问:谈一谈看后的感想。
小结:台湾是座美丽的宝岛,那里有晶莹如玉的玉山,有著名的日月潭,还有水果之乡的美名,丰富的海产品、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祖国的瑰宝。
提问:因为台湾既美丽、富饶,又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1895年又被新的侵略者霸占。你知道这个侵略者是哪个国家吗,这场反侵略战争又持续了多久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二段。
提问:虽然外国侵略者垂涎这块土地,但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抱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
小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容许别人欺侮和侵略。正如宪法中所说的――
出示条幅: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问:现在有少数人,宣扬所谓的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针对这些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讨论后小结:有人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不允许的。因为,祖国领土是不可分割的。
三、结合事例,激发爱国情感
1.讲述:海峡两岸人民骨肉情深,是不会允许将台湾与祖国分开的,台湾人民盼望着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陆人民渴望着与台湾亲人早日团聚,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出示条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江泽民
放故事录音:《伯父来到我家中》。
提问: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由于台湾当局放宽了对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限制,一批批台湾同胞陆续来大陆探亲,与亲人团聚。不久的将来,祖国~定要统~,也一定会统一。那时,夫妻离散、骨肉离分的局面就会结束。
板书:一定要
2.布置“活动”:搜集最近报纸上有关大陆与台湾相互交往的事例,并和同学相互交流。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盼望着祖国完全统一,众志成城,相信只要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祖国统一大业必定会实现。
6.关于祖国统一的看法之台湾问题 篇六
11法语 蒋尚婷 学号17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炎黄子孙,我很骄傲自豪,我们有那么多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这些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一。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从这一点上,我觉得,西方国家是很难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感情的,因为他们是海洋文明起源的,他们不会有我们这样重感情。所以理性主义,甚至一些极端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传统。而我们总体来说偏重感情这种奇妙的东西。国家统一,就很容易成为人们一致愿望,最基本的是鉴于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考虑的。可有时我在想,台湾人民想回归大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真的有必要追究的。因为感情这东西真不好说,倘使我们只是一厢情愿,我是说台湾那边已经“质变了”,还有那个必要吗?只要老百姓活的好好的,对于政治上的这些问题是可以变成历史的。所以我在百度上就搜了关键词“台湾人民想回归大陆吗?”百度给的第一条结果是一篇论坛文章《回归大陆,台湾民众真的想吗?从一位台湾女大学生的留言的思考。》。看过之后,我是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反对台独,维护统一。台湾当局对于台湾人民的教育让我吃惊,案例中的女生就是一二B,但我敢肯定像她那样不知道、不了解、甚至没经大脑思考就发表言论的二B青年还是有很大一定数量的,我担心台湾的年轻人以后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是“我是台湾人”,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如果大部分这样想的话,大陆就可以和美国一样,不能干涉台湾了,那是要看台湾内部哪派势力强,强的一方做决定。这就像大陆办事一样,少数服从多数,不管他们是以什么方式解决少数服从多数这个问题,那都是他们的事。所以大陆的做法,我是感觉很正确,又一次感到领导人的智慧了。那就是通过软的„„,可以说是软武器吧,来慢慢解决。利用文化交流让台湾人民对大陆重新亦或更潜移默化。就像从前的中华民族一样慢慢融合。政府就应该眼光看的长远,眼力要锐!可是中央政府的努力必须百分百,百分百软他,从各个方面软他,加从各个方面软他,因为时间可能会毫不留情的隔断台湾和大陆!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历史上,国家分裂带来的从来都是战争,比如五代十国时期,那时的中国民不聊生,所以经常就有一些历史人物出头来搞个大一统。而从大一统的中国来看,国家发展的显然要比分裂要好的多。
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篇七
一、立意的确定
根据课标要求, 本课的学习要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简述“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二是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如果教学重点仅仅满足于教材表面内容的讲授, 本课的立意显然是较为浅显的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解释与罗列。 但要让学生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又离不开中国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因此, 通过基本史实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本课的主要目标。
二、立意的达成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这是本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所在, 因此, 在课堂开始我就直奔主题, 以习近平主席的“ 中国梦”讲话导入。
PPT“: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称之为‘ 中国梦’, 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习近平
问: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回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PPT:
1.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望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有国殇!
———《 望大陆》 ———于佑任
2.林肯总统说过“: 一个自相分裂的家庭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 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 会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反对台湾分裂、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的演讲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 中国人民还面临怎样的困难?
学生回答: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以上导入使学生明白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看待祖国统一大业, 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础,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 要实现民族的振兴, 国家的富强, 国家的统一都是前提和基础。 拔高了本课的高度, 突出了本课立意之所在。
关于“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上, 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 先抛出两个问题:
1.为实现祖国统一, 中央政府做出了那些努力? 最终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2.这种方案是怎样付诸实践的? 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最后重点通过对香港澳门回归原因和意义的分析, 认识到港澳回归既使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也是中国在实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充分理解了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突出了“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实现住过统一大业方面的指导作用。
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方面, 我重点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 ( PPT)
1.我们应该登高望远, 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 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两党应该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 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 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的谈话
2.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 历尽艰辛, 无数先烈前仆后继, 终于推翻帝制, 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 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 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 孙先生领导, 吾辈虽幼, 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 老先生主其事, 吾辈身在其中, 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 但纵观全局, 合则对国家有利, 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 三次合作, 大责难谢。评价历史, 展望未来, 应天下为公,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 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节选)
探究1:综合以上材料, 指出二者有何共同的政治愿望。
教师总结:
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 实现民族的复兴。
探究2: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 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何发展?
归纳总结: ( 略)
探究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本目内容通过三则材料的阅读探究, 理清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脉络, 使学生理解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海峡两岸关系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不断取得突破, 实现祖国统一的积极因素远大于消极因素, 增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教后反思
就本节课而言, 我们仅仅让学生理解“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就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 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统一, 实现祖国的统一到底有何意义, 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会为实现祖国统一,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够早日实现。
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它的灵魂。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能够得到什么, 收获什么, 才是这节课最大的意义之所在。 我们一定要通过问题的探究, 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每节课后, 让学生都能有所感悟, 都能学以致用, 得到一些东西, 解决一些问题。 每节课如何以高远的主题立意来统领课堂, 给课堂以生命和灵魂, 这才是我们每位走上讲台的老师应该真正思考的东西。
参考文献
8.祖国统一思想汇报 篇八
-------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尊敬的党组织: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最近几个月,国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元素,这些事件的发生,警醒着党和党的领导,也告诉了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个公民的崇高责任。作为党员,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让全国各族人民痛心疾首,而且严重破环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边界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还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使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昆明市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这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行为不得人心,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彻底失败的。一直以来,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为了促进西部人民的小康生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则。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作为中国的领导组织----党中央---要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发展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各族干部群众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发愤图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子,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积极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社会的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作为一个党员,要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
2014年4月25日篇二: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 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 敬爱的党组织 :
通过对党的知识的学习,我对台湾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然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该继续携手,并肩振兴中华伟业,但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失败后,国民党一部分军政人员退居台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而美国政府的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的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流浪者,然而迄今为止,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然而祖**亲对宝岛台湾的思念一直没有中断过。为解决台湾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全体中国人民把它当做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人民愿意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早在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然而一系列外国势力干预等的原因,都未能让台湾回归。然而台湾统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对台湾更加充满了感情,首先是可以粉碎美国永久以华制华的严重阴谋,清除了我国长期和平发展的重大威胁,使中国向大国强国迈进。其次是在封锁我国的岛链上打开了关键的一环,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海洋战略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最后是完成了中华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针对“台湾回归阻碍多”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由于当前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和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的现状,使得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台湾从中国独立出去;其二,一些境外势力总是要干涉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它们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而且这些境外势力是支持两岸的分裂状态,甚至乎给予“台独”势力的各种支援。有了它们这些强大的后台,台湾在拒绝统一的立场上便有恃无恐了。
祖国等着台湾归来已经等了太久。台湾是祖国的一份子,谁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希望台湾回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会阻碍谁,而台湾也将摆脱一个流浪者的名字,回到自己的家。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我相信,在海内外同胞和我们这些拥有强大爱国意志的新时期大学生们的不屑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汇报人: 2012年3月13日篇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我们56个民族亲如手足,血脉相通是永远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维护西藏长治久安这场严峻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要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牢固树立稳定发展是福,社会**是祸的道理.增强民族团结的忧患意识,心中时刻牢记 “三个离不开”及“五湖四海”的指导思想,积极成为西藏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生力军,做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好公民。拉萨地处反分裂斗争前沿要始终站在第一线,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同**集团作殊死斗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西藏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对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性质的判断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时刻警醒与**集团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针锋相对、同仇敌忾,彻底根除**集团分裂活动的社会基础。用铁的事实回击**集团和国际敌对势力造谣生事、歪曲事实、欺骗社会的惯用伎俩,撕开恶魔的丑恶嘴脸,让广大群众了解真相,明辨是非,彻底击碎**集团分裂祖国、破坏北京奥运会的险恶用心。用实际行动坚决维护西藏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坚决捍卫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在拉萨“3?14” 事件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拉萨社会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西藏基本保持稳定,好的局面真是来之不易。我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有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有西藏280多万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是永远不可能得逞的,西藏进步的历史进程是任何势力都挡不了的,任何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终将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立足点放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在反分裂斗争中牢牢掌握着斗争的主动权,有力地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以稳定压倒一切。因为只有稳定,才能发展。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并要把反分裂斗争引向深入,不断揭批**集团分裂祖国的罪恶图谋,**集团在国内没有了市场,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人民群众反分裂斗争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在稳定西藏局势中的作用,狠狠打击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为今日西藏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营造良好氛围。张庆黎书记指出:“热爱祖国还是危害祖国,在西藏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当作美德和追求,把卖国、辱国、祸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对人民的背叛和犯罪”。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地同**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搞“西藏独立”的图谋进行斗争,维护西藏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是西藏工作的一项重要政冶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对**集团的斗争方针是: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法严厉打击一切分裂破坏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我们的政治基础。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
9.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篇九
历史组 王朝英
一、课标要求
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本课难点: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 “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一分钟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澳门》,建议同学们一起唱。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2、推进新课:
进入本课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展示本课的总体框架: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二、统一之道: “一国两制”的提出(内涵、形成、意义)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学习第一个子目: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利用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港澳台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
提问: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本质相同吗?如果不同,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中思考答案)提问: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哪些呢?我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此问题引入第二个子目)
(二)、统一之道: “一国两制”的提出
在学生讨论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由此引入“一国两制”的提出; 合作探究一:
1、一国两制的内涵: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3、一国两制的伟大历史意义:
(鼓励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由此引入第三个子目。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香港(补充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插入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及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澳门回归的过程 合作探究二:港澳回归的意义? 合作探究三:港澳回归的原因?
虽然港澳回归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条海峡阻隔着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导入下一个子目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展示课件,认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合作探究四:你认为当前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有哪些?
在台湾统一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我们能否放弃台湾,任其独行?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小结:最后用胡锦涛同志的对台谈话内容结束本课,建议学生起立一起大声朗读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展示本课教学框架,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内容。巩固练习(略)
1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篇十
作者 关公中学 卞军芳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每一次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谢西部沙龙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所谓师者,授业解惑,但于我而言,教师更需学而引,引而进,进而更学。
本次公开课,我所授的是华东师大版第十三课《祖国统一大业》。根据课标要求,要求学生基本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通过对“港澳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因此,在本课的整体设计上,我以情感的培养为主题,努力渲染课堂氛围,以家国情怀课题,以爱国主义结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愫。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和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总体来讲,我认为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引入部分,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首诗导入。请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取关键词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怀。由此引入课题——《祖国统一大业》。
2、在新课讲授环节,通过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的探索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例如在探究“一国两制”的内涵时,让学生结合材料以及课本内容,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让学生对其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3、这节课的目标是明确祖国统一、激发学生的历史情节。如何将学生引入这一情节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关键。在这一点上,我利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做为情感引导。同时播放感人歌曲,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此时再引导学生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从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充分解读课本,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梳理课本内容,做到贴合课本知识,突出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教材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也直接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问题:
1、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过于简单,课堂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更多课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讲授台湾回归问题时,如果能结合时事,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会更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更加兴致盎然。
11.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案 篇十一
第二十二周 年 月 日 周节次
第一课时 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及其反动本质。
2、“三股势力”的主要危害。
过程与方法:
认识中华民族分裂主义的表现、特点和实质,明确危害祖国统 一与安全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做一个维护民族团结,明辨是非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新疆,这里是各民族大杂居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善良,朴实。然而,有些人见不得别人过幸福的生活,他们想方设法的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他们就是——民族分裂主义
二、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1、师问;你们对民族分裂主义了解多少?(生回答,师给予肯定)
2、在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主要表现为暴力恐怖活动。受“三股势力”操纵和指挥。他们妄图反人类,反社会。他们的行为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3、你知道哪些暴力恐怖事件?
生:7.5事件,7.28事件,7.30事件······
生:“7•28”“7•30”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生:听到这些事件,很害怕。现在出门街上都是警察在保护我们······ 4.是啊,暴力恐怖事件带给我们的是阴影和伤害。让我们玩耍时提心吊胆,让我们
上学时胆战心惊,让我们的童年不再无忧无虑。我们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5.请你谈谈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
(1).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祖国统一和安全。
(2).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3).给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三.我们来讨论
1.遇到暴力恐怖事件,我们该怎么做?
冷静,沉着,先确保自身安全,不要大喊大叫······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1)不穿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
(2)不信教,不参与任何宗教活动,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3)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四.教师小结
新疆是我们祖**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各族人民手牵手,肩并肩,团结一心,维护祖国同意,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让暴力恐怖分子无机可趁,无处可逃。希望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的班会。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第二十二周 年 月 日 周节次
第二课时 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族团结的故事。
2、了解民族风情,民族政策,3、明白各族人民相互离不开,要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上台讲故事,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播放《爱我中华》,欣赏歌曲。
主持人甲:是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姐妹是一家。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今天,就让我们在《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中,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二.民族团结源远流长
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主持人甲:西藏是我们祖**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藏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们学院,在我们84人的班级家庭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不体现了民族兄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公共进步。
3、小品表演:学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
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灿烂文化。
表演:在同学们的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的同时,由各学生代表表演自行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T台秀。
(三)民族舞蹈大荟萃
1.请班级少数民族同学带领,表演舞蹈。2.全班一起跳《小苹果》。
(四)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
主持人乙: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五)辅导员总结
通过本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班会,我们从中了解和学习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也体会到,只有民族团结,携手并进,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振兴发展。
(六)结束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推荐阅读: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01-20
企业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统一06-25
九年级祖国统一课件12-23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12-29
浅析祖国统一之台湾问题10-28
考研政治毛概 祖国统一是根本利益07-07
高一实现梦想的作文06-20
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案06-29
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论文07-17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