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策略(精选8篇)
1.电影院策略 篇一
私人影院运营策略
近几年,私人影院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作为这个浪潮之一的你,如果还是按照最传统的经营方式去经营,很难说哪天就被拍死在沙滩上。这篇文章主要分享几点运营建议供私人影院的业主参考。
首先,让顾客感受到自己是上帝的体验。强调私人影院的核心价值,高品质服务,而不是只是看个电影而已,避免让顾客忽略,让顾客明了自己付费能够获得重点是什么:花不大的价钱可以享受好的服务,促进他们进入私人影院消费。我们还可以尝试附加私人影院所延伸出的“精神价值”,比如情怀、一种价值观、生活态度。通过实物和其对等的精神价值结合,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体验。
业主可以尝试去关注目标顾客的关注点,利用这些点去制造话题,引发关注及讨论,继而转化-消费。可以参考的点:痛点、热点、笑点、泪点
策划线上+线下主题性活动:圣诞节、女神节、鬼节等,病毒式传播,活动目的一定要明确,拉新、促活,提高翻台率等等。
与周边商户建立联盟,打造以私人影院为中心的小区域购物中心。如送私人影院打折券,以此类推,打造良性循环,从而让整片区域火起来,带来流量。线上可以配合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像我在用的这家系统就有微信运营,业主通过微信发布营销活动、配置微信菜单。独家的微信小游戏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粉丝,为日常营销打下基础。顾客通过微信不仅可以浏览店里的影片库及各影厅的精美照片,还能非常方便的提前预约自己想看的电影,甚至可以对影吧打分、评价。观影时只需用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将手机变身为一个万能的遥控器:选影片、选卖品,呼叫服务员。针对包间包时两种模式并存的点播方式,一直遥控器点播,可语音;而是是手机点播,客人用自己的手机扫描二维码,扫描房间二维码可绑定该房间,然后就可以对该房间的点播进行操作了。这样一来,用于包影片模式的消费,顾客自己手机做遥控可用于包时的消费模式,让客人有种自己就是上帝的体验,体验好,那么自然也会口口相传,继而产生二次消费。
当然,还有一些会员制度,增加黏性,可考虑设计满送。威动私人影院就有会员管理系统,也可以参考。
2.电影院策略 篇二
一、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带来的机遇
(一) 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第一, 相对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可以把信息传播到更广的范围, 无时间地点限制;第二, 新媒体具有可统计性, 营销者可以很方便地借助新媒体进行相关调研, 或借助数字信息技术收集受众的信息接触情况, 如独立IP地址数、独立访客数、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访问时长等指标数据, 通过分析调整电影营销策略。
(二) 有助于更合理地降低顾客总成本。
第一, 运用新媒体进行电影制作和营销推广, 成本相对较低, 有望实现合理定价, 降低消费者的货币成本;第二, 运用新媒体进行电影票销售,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消费者的购买时间, 降低消费者的时间成本;第三, 运用新媒体向消费者提供丰富详尽的电影信息, 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精神和体力成本。
(三) 有助于更方便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第一, 运用新媒体进行电影票销售, 如电影票网上预订、团购、移动订票, 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便利;第二, 通过新媒体销售的电影票可以在指定电影院通用、选择附近电影院使用等方式, 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的便利。
(四) 有助于更深入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第一, 新媒体表现形式生动多样, 包括动态影像、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画、三维空间、虚拟现实, 营销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表现手段加以传达;第二, 新媒体具有层页链接和交互的功能, 受众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 自主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或进行即时互动。
二、新媒体时代的电影营销策略
(一) 消费者需求策略
1. 根据数据确定目标消费群体, 并据此进行电影定位。
电影《爸爸去哪儿》改编自湖南卫视2013年热播的同名亲子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 电影的目标消费群体明确为该综艺节目的忠实观众。营销团队在研究了该节目的收视数据后得出结论:目标消费群体覆盖了年轻人 (20—30岁) 、小朋友和老年人, 且80%为女性, 因此, 初步把电影设想为“一家人一起看”的电影版真人秀, 拟以真实记录的方式展现父亲与孩子的关系。[1]针对现代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父亲缺位的现象, 定位电影的主旨为“关注父爱缺席, 召唤亲情回归”。
2. 借鉴前例确定演员阵容, 并通过微博讨论加以验证。
营销团队分析了之前几部由热门电视剧改编的电影的票房成绩, 初步认为原班人马出演对于此类型电影的票房成功是决定因素;在《爸爸去哪儿》电影项目刚刚曝光时, 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关于“原班人马出演”的相关讨论加以验证。讨论结果显示, 在还没有公布主演的短短两三天时间里, 参与该讨论的讨论量便已经超过2万, 43.38%的网友表示, 原班人马就会看, 47.06%的人表示, 希望是原班人马出演, 9.56%的网友表示, 不是原班人马不看。[2]由此, 确定了电影《爸爸去哪儿》的演员阵容为同名热门综艺节目的原班人马, 即五对星爸萌娃。
3. 深度挖掘目标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 并据此进行电影内容制作。
尽管电影《爸爸去哪儿》存在着拍摄时间短、投资有限、没有太多华丽的电影技巧、不像电影等客观问题, 但它却获得了观众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肯定, 这与制作团队对目标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的深度挖掘不无关系。《爸爸去哪儿》营销团队与主创团队借助新媒体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和分析, 进而进行电影内容制作。由于其目标消费群体是覆盖了三代人的“一家人”, 因此, 首先, 在电影情节设计上, 尽量体现轻松愉快的氛围和老少咸宜的特点。在影片中, 五对父子 (女) 来到野生动物园挑战各种“终极任务”, 期间状况百出, 看点笑点不断, 亦不乏温馨快乐和惊险刺激。其次, 在电影整体内容风格上, 尽量体现出欢乐、温情与正能量, 契合目标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影片中有一个天天给爸爸洗脚、爸爸感动流泪的温馨桥段, 渲染了中华孝亲的传统美德。再次, 在电影具体内容制作上, 主创团队也根据数据分析了解观影需求。营销团队依据新媒体数据对五位小朋友给受众留下的印象进行了分析:“哪些人喜欢Angela?哪些人喜欢Kimi?喜欢的点又是什么?”据此, 在电影中, 五位小朋友各自的特点被精确地放大。森碟的“女汉子”、kimi的自我、Angela的呆萌、天天的“暖男”、石头的“纯爷们”, 在影片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 成本策略
1. 合理控制电影制作与宣传成本, 降低消费者的货币成本。
一方面, 电影《爸爸去哪儿》适当地控制了制作成本。该电影由五位星爸及他们的子女出演, 仅仅花了五天的时间拍摄, 预算成本5000万元, 票房近7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期上映的《大闹天宫》, 由周润发、甄子丹、谢霆锋等当红华语电影明星出演, 耗时三年精心打造, 制作成本5亿元, 票房近10亿元。两者相比, 效益悬殊。另一方面, 《爸爸去哪儿》还利用主创机构自有媒体进行宣传, 合理地降低了宣传成本。其主创机构湖南卫视动用了许多自有宣传资源对电影《爸爸去哪儿》进行支持, 如:2014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小年夜春晚和元宵晚会, 湖南卫视旗下的金鹰卡通、呼啦、快乐购等, 都给予了宣传支持, 这些资源如果按照正常的广告价格, 会是一个天价。为同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开发的“爸爸去哪儿”手机游戏, 在电影上映前下载量已经破亿。微博方面, 粉丝众多的微博账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阵容:同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官微”, 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何炅、谢娜、李维嘉等的个人微博,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我是歌手》、《百变大咖秀》等知名节目的官方微博, 五位星爸的个人微博……这些做法有效控制了宣传成本, 且定位精准, 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合理控制电影的制作与宣传成本, 尽量降低总成本, 使合理定价成为可能, 从而使消费者货币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
2. 提供网络订票, 降低消费者的时间成本。
消费者可以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购买《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票, 节约了时间成本。
3. 运用新媒体向消费者提供丰富详尽的电影信息, 降低消费者的精神和体力成本。
电影《爸爸去哪儿》首映前, 运用新媒体发布了各种预告片和花絮, 这些信息为好奇的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电影相关信息, 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根据新浪微博、搜狐、腾讯、优酷、土豆五家主流视频网站的数据, 截至2014年1月11日, “爸爸去哪儿粉嫩预告片”的播放量达到469.6万, “爸爸去哪儿动物园特辑”花絮的播放量达到398.8万, 在同期电影的预告片和花絮播放中占领先地位。[3]
4.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根据消费者需求差异和供求关系灵活确定电影票价。
《爸爸去哪儿》根据不同的电影播放区域和时间、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购票平台和不同的电影产品生命周期, 实行弹性票价。不同城市票价不同;不同播放时段票价不同;成人票、学生票票价不同;电影院购票、网络在线购票和团购平台购票票价不同;电影首映票价和后期票价亦有所不同。仅以万达电影院线2014年1月31日的票房数据为例, 由于城市、店址、时间、购票平台的不同, 《爸爸去哪儿》电影票价浮动明显, 从25元到200元不等。[4]
(三) 便利策略
1. 准确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社交需求和观影偏好, 选择合理的档期。
电影《爸爸去哪儿》选择了春节贺岁档, 在2013年1月31日 (大年初一) 首映。这一档期迎合了目标消费群体的社交需求和观影偏好:春节时家人团聚时适合看“合家欢”主题的电影;父母陪同孩子观看电影;年轻的父母和准父母希望趁机了解“如何做父亲”……其实, 早在《爸爸去哪儿》之前, 《失恋33天》选择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前后在各地上映;2012年贺岁档中, 喜剧风格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票房上战胜了同期上映的风格沉重的《一九四二》;2013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选择在4月26日毕业季期间首映……它们的成功都已证明了档期选择合理与否对电影票房的重要影响。
2. 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影片的排片量, 为消费者提供购票与观影的便利。
一方面, 借助前期宣传、发行方院线资源和预售影响影院预排片。在首映日预排片榜单中, 《爸爸去哪儿》以30%左右的排片比居第二位, 这与其大力的前期宣传、发行方丰富的院线资源和火热的预售情况是分不开的。在首映前进行了网络预售。截至2014年1月31日 (首映日) 零点, 《爸爸去哪儿》在格瓦拉生活网上的预售数突破了4.3万, 刷新了中国电影之前由《小时代》创下的预订纪录。[5]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的便利。另一方面, 借助首日票房成绩和消费者口碑传播进一步带来高的排片量与上座率。《爸爸去哪儿》的首日票房成绩为9200万元左右, 打破了当时的中国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 且首日观影人数、场均人次、上座率等数据与同档期电影相比亦遥遥领先, 这吸引了很多消费者想看看这部“不像电影的卖座电影”。[6]消费者的口碑传播亦影响了后续的排片量与上座率。首映后第二天, 《爸爸去哪儿》排片量比起首映日增加了近10%, 这一情况对国产电影而言是较为难得的, 它再一次证明了排片量的多少归根结底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
(四) 沟通策略
1.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信息接触习惯选择合理的沟通形式和媒体组合, 新媒体成为媒体组合中的生力军。
《爸爸去哪儿》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信息接触习惯, 采用了广告、新闻发布会、首映礼、路演等多种沟通形式, 并有针对性地通过电视、视频网站、手机App、微博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加以传播。电视媒体方面, 选择了少儿和家长受众集中的央视少儿频道投放了广告;网络视频媒体方面, 在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上投放了电影预告片、花絮和其他相关视频资料;手机App方面, 重点借助湖南卫视出品的“爸爸去哪儿”手机游戏和全球第一款电视互动社交应用“呼啦”加以宣传, 并与Camera 360、手机QQ等18个App合作宣传;微博方面, 借助同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官微”、湖南卫视各知名主持人的个人微博、五位星爸的个人微博等进行宣传。在这些媒体组合中, 新媒体成为生力军, 它们针对性强, 覆盖面广, 表现力好, 组合得当, 成本合理, 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 仰仗之前的热播基础, 拥有400余万的粉丝, 其粉丝数不是其他专为电影建立的普通电影官方微博所能比拟的;该官方微博的粉丝也更容易成为同名电影的粉丝, 因此针对性极强。截至2014年5月3日, 《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所发布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话题获得了391万的讨论量和51951个赞。2013年12月26日—2014年1月26日期间, 几位星爸的个人微博中, 林志颖发布的12条微博带来了20.2万的转发量和17.8万的评论量;田亮发布的13条微博, 带来了10.1万转发量和6.8万的评论量。[7]
2.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偏好和需求确定适合的沟通内容, 始终突出欢乐、温情和正能量的诉求点。
由于《爸爸去哪儿》的目标消费群体包括了年轻人、小朋友和老年人, 且可能为春节合家共同观影, 因此其营销中采用的海报、预告片、花絮和公关等, 始终突出欢乐、温情和正能量的诉求点。Angela在宣传片中经常“萌言”不断:爸爸在讲故事“有一个诸侯……”她插问“到底是猪还是猴啊?”爸爸在“抱抱团”游戏的最后抱住了石头而没有抱住她, 她恼怒“对不起也没用”……天天在宣传片中则总是体现出“暖男”一面:睡觉前为爸爸洗脚、温情款款地亲吻爸爸……在大年初一首映前, 《爸爸去哪儿》发布了年味十足的贺年篇宣传片, 在宣传片中, 星爸萌娃齐上阵, 向观众祝贺新年并展望新的一年, 十分应景。由于目标消费者大部分为女性, 因此大部分宣传片的音乐体现为轻柔舒缓的风格, 画面则体现为梦幻童话的风格。首映第二天 (大年初二) 一早, 湖南卫视工作人员即从长沙驱车500多公里, 带着电影的拷贝奔赴苗乡吕洞村, 给那里的孩子免费放映, 传递了爱和正能量, 让许多家中爸爸不能回家过年的留守孩子感受到了温暖。
3.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把握恰当的沟通节奏, 在不同电影产品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沟通密度和强度。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或服务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部过程, 一般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同理, 电影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电影从首映到下映的全过程, 亦可大体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导入期通常指电影启动宣传到首映之前的阶段;成长期一般指从电影首映到周末放映结束的阶段, 通常持续二至七天左右;首周末结束后, 有的电影凭借良好的口碑和周密有效的宣传, 票房进一步攀升, 并达到最高点, 这个阶段被称为成熟期;随着上映的影片增多, 票房增长速度减缓, 观影人次也迅速减少, 影片开始进入衰退期。[8]在不同的电影产品生命周期, 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电影《爸爸去哪儿》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采用了不同的沟通密度和强度。就总体的沟通密度和强度而言, 导入期最高, 成长期次之, 成熟期再次, 衰退期居后。沟通成本较高的央视少儿频道广告投放、三次新闻发布会 (分别为2013年12月24日在北京、2014年1月7日在北京、2014年1月28日在广州举办) 、电影首映礼 (2014年1月25日在北京举办) 、全国各大城市的路演等, 均在2014年1月31日 (首映日) 前即导入期阶段举办。同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 2014年1月31日至2月2日 (即电影的成长期阶段) 的三天时间里, 共计发布了36条与电影相关的微博, 明显高于之前三天的13条和之后三天的15条。
摘要: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增添了新的机遇。本文以2014年贺岁档电影中票房成绩令人瞩目的《爸爸去哪儿》为例, 借鉴营销的4C理论, 分别从消费者需求、成本、便利、沟通四个方面探讨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新媒体时代, 电影营销宜以消费者为中心, 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带来的机遇, 明确并分析目标消费群体, 采取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电影消费特点和信息接触习惯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4C理论,电影营销,电影《爸爸去哪儿》
注释
1[1]解密电影《爸爸去哪儿》如何做到12天赚6亿.金陵晚报, 2014-02-18.
2[2][3][7]杜昊.大数据分析:《爸爸去哪儿》大卖有前兆么[EB/OL].虎嗅网, [2014-02-01].http://www.huxiu.com/article/27293/1.html.
3[4]万达电影院线.万达电影票房数据库[EB/OL].电影票房网, [2014-05-01].http://58921.com/content/film/2724/schedule/.
4[5]搜狐娱乐.《爸爸》电影发布贺年宣传片预售超《小时代》[EB/OL].搜狐网, [2014-01-31].http://yule.sohu.com/20140131/n394438318.shtml.
5[6]曹冬霞.《爸爸去哪儿》7亿票房收官列华语电影第八[EB/OL].腾讯网, [2014-04-23].http://ent.qq.com/a/20140423/019862.htm.
3.微电影广告策略浅析 篇三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策略
现如今微电影广告已经逐步发展,由于微电影广告处于发展初期,各界对它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所以微电影广告的阐释众口纷纭。微电影广告一般是指时间在几分钟之内且带有故事情节,经过专业的团队策划制作,以用来宣传品牌商品。接下来将对微电影广告的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探析。
一.微电影广告的现状
1.微电影广告表现特征
微电影广告是广告传播的一种新走向,包括电影和广告两个层面,在满足受众审美情趣的同时,又能达到产品品牌宣传的目的。
①比电影更廉价便利的艺术品
随着人们愈来愈碎片化的时间,电影已经从影院拓展到电视,电脑上来以适合现代人的需求,降低了成本也更加便捷。微电影广告则把这种“低价便利”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微电影广告短小,互联网存在的地方就能使看微电影广告成为可能。
②比微视频更专业的商业短片
微视频内容广泛、形态多样,与微电影广告在技术层面上区别不大。微视频是以用户自制的视频为主,随性且成本低。而微视频广告是通过专业团队制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使其在短时间内把品牌特征及产品信息传达到受众内心。微视频以娱乐休闲为主,而微电影广告则更注重的是商业营销,在信息量和信息承载方式上都更优越,在受众接受上从被动转为了主动。
③比电视广告更具故事化的新形势
电视广告以一种生硬的宣传方式,在短时间内,以无谓的强调和不必要的重复把商品信息传递出来,是一种说教式的广告。而微电影广告则是强调的是现代审美,能调动受众的视听感觉和情感共鸣,让受众能更好的接受,是比电视广告更具故事化的新形势。
2.微电影广告表现策略
微电影广告是在迎合受众趣味的主题设置,即与受众的社会规范和个人的价值观相契合,从而使受众能从微电影广告中产生情感共鸣,使精神上得到一丝慰藉。不同于电影,微电影广告借助碎片化的娱乐方式、改变电影结构的叙事方式等手段形成一个故事情节完整紧凑,悬念跌出等叙事策略。在此基础上,微电影也需要找一个契合品牌形象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形象最好是已经占据着消费者的心智,当代言人的前台后台形象一致,就有可能创造出满意的广告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策略
1.微电影广告的现实困境
①微电影广告的内容存在缺陷
微电影广告注重形式但轻视创意,为了夺得受众的眼球,用色情、低俗的内容来获取点击量从而导致微电影广告观赏价值走低。由于微电影广告时间的限制,故事情节不易复杂,这就容易导致题材同质化。微电影广告又不应过于复杂,如果采用蒙太奇、穿越等电影制作手段,广告难以承受,使受众一时难以体会,不能与受众产生共鸣。
②微电影广告的效力形式单一
微电影广告数量颇多,但只有一小部分被广为流传。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广告不同,它是赋予受众自主的权利,而不是强制的传输,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宣传,就很难被关注,最终对企业的贡献有限,效力形式过于单一。
③微电影广告的发布环境监管缺位
微电影广告主要是在网络平台发布,由于其发布者不明和开放性使广告监制困难,导致把关人缺失,使黄色、低俗的的内容充斥其中。政府的监管缺失会导致微电影广告由繁荣走向萎缩。
2.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策略
微电影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存在认识误区。广告主以为任何品牌都可以用微电影广告来宣传,它是最有效的广告形式,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定位。第二,管理者缺失。微电影广告出现问题究竟谁来负责,这种争议一直没有结果。解决微电影广告的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提出四个建议。
①更充分的满足受众的视听娱乐化体验
首先微电影广告要有清晰的定位,即微电影广告的自身定位和微电影广告的受众定位。微电影广告的娱乐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商业宣传,所以在娱乐的同时,要明确广告定位,把品牌的宣传放在中心位置。其次,微电影广告要有创新的表现,避免同质化。如果题材和故事情节都类似,那么微电影广告就不能脱颖而出。适当利用悬念安排、神奇迷幻等电影手段来进行广告表现。
②更主动的配合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活动
微电影广告是品牌营销的一个方面,要想把其真正做好,就需要与其他的营销方式配合。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和传播工具进行做大化的营销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互补,以此在信息可信度方面和受众覆盖度方面都会起到好的作用。
③更全面的利用媒体融合的传播平台
在受众接受媒体日渐碎片化和多样化的今天,广告传播必须进行媒体融合进行传播,进行网状覆盖和病毒式的传播。除了传统媒体外,新兴媒体如手机、互联网平台、地铁等移动终端,都会成为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平台。
④更积极的建设微电影广告生态环境
微电影广告目前其实并没有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欣欣向荣,而是杂草丛生。为了不让低俗、黄色等的内容影响行业风气, 加强行业的整治刻不容缓。要确定主管微电影广告的相关部门,然后制定相关的法律进行正确的政策引导,对微电影广告责任人进行约束。积极的建设微电影广告的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挖掘其产业的更多价值。
4.电影院策略 篇四
这一段三个刚出狱的女人的出场,紧接着第一场的“生产”段落,在谋篇上也是有机巧设计的,那便是“出狱”与“出生”的同类象征意义。我们看到这三个女人在车水马龙的德黑兰街头的那种胆怯、慌张又充满好奇的表现,不难比照出初生婴儿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惯常反应。而不同的是,这里的出生(从监狱获得新生/出生)是一次戴着无形镣铐与宿命罪孽的诞生,即天生的罪人。这也可以反过来解释与象征出第一场戏中那个叫莎玛兹的一直没露面的女人的生产(生女婴)就是一种罪,而诞下的.女婴也摆脱不了自诞生之日起就被指称为“有罪”的悲惨宿命。这一场戏中还有一些可以关注的细节,如警车、警察、乌鸦叫声、警笛声,这些符号在从此开始的影片中随处可见;还有娜葛丝在躲避警察的慌张中弄丢了“饰链”,虽然只是她对阿瑞祖说的一句台词,但我们接下来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偶然,导演在整部影片中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表现一切环状的道具或布景:环状楼梯、汽车站附近建筑物的环形走廊阳台、还有几乎所有的柱子都是圆柱、甚至是小旅馆门口的同心圆状台阶、乃至最后一场戏的环形监狱。
这一场之后,是无法回家的娜葛丝去寻找另一个狱友芭莉。芭莉被哥哥从家里赶出来,她怀了孕,而作为孩子父亲的男友却在狱中被处决了。然后我们跟着芭莉/摄影机又见到了曾经同为狱友的莫妮耶和艾尔罕。莫妮耶正在努力成为“白色世界”的一员,代价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丈夫的第二个妻子、甚至 “快乐地”与这个女人分享自己的亲生骨肉。然而,莫妮耶还是没有忘记过去,她还是可以亲热地和芭莉交谈;所以,当我们看见她和她丈夫的第二个妻子载着芭莉去医院时,鲜明地发现她还是身着与第二个妻子的全白造型形成强烈对比的一袭黑袍。
芭莉去求助的下一个狱友艾尔罕或许是莫妮耶多年之后的目标。艾尔罕已经成功地告别过去,进入了幸福的“白色世界”(她只有和芭莉私下谈话的很短时间里穿过黑衣),所以她一定要拒绝芭莉。这里有一个场景是有象征意味的:芭莉到处找艾尔罕,终于在一间诊室的门口找到她了。画面上是身穿黑袍的芭莉隔着一扇白色的门,透过窗口看见身穿白衣艾尔罕和同样穿着白衣的丈夫在一间白色的房间里对话。芭莉没有推门(那扇门以及那扇门通往的世界是对她禁止的),而是头也不回地逃走了。
芭莉又在街头邂逅遗弃私生女的娜叶蕾,娜叶蕾再带我们/摄影机认识妓女莫甘,然后和她一起回到监狱。摄影机在记录这两位女性的时候,用了比之前更极端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恐怕也可以在行动上解释为一种放弃寻找出路后的沉痛与漠然回归。
全片的最后一场戏是摄影机在环视了监狱一周后,停留在黑色的窗口前(比照开篇生产室的白色窗口:颜色大反差、画面位置和大小比例却惊人相似)。狱卒从窗口向里喊着莎玛兹的名字,但回答却是这里没有此人。黑色的窗口“哗”地关上(比照开片白色窗口同样的打开方式),全片结束。导演帕纳西在采访中指出,首尾呼应中隐含地点出了开场的那一幕其实是发生在监狱生产室里。我倒倾向于更开放性的解释: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根本就只是同名。帕纳西的解释在逻辑上有牵强附会的嫌疑,而且这种看似精巧的设计太刻意了就显得匠气十足。
《古兰经》第二四章《光明(努尔)》中宣称:
“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瞠,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丈夫的父亲……”(第○三一款)
《古兰经》第四章《妇女(尼萨仪)》中宣称:
“你们的妇女,若作丑事,你们当在你们的男人中寻求四个人作见证;如果他们已作见证,你们就应当把她们拘留在家里,直到她们死亡,或真主为她们开辟一条生路。”(第○一五款)
于是在这一背景下,《生命的圆圈》就具有了撼人的文化与政治意义。影片以不露声色的笔法将伊朗女性在男权与宗教压制之下的卑微惨痛处境揭露得深沉而血肉淋漓。一鳞半爪的细节(如:从头至尾,女主人公们想抽支烟的企望都不得实现,唯有在被抓回监狱的警车上才荒诞地达成愿望)都能让全世界大多数的观众惊骇不已——他们始知伊朗除了《小鞋子》、《白气球》那样遥远到似乎只会在梦中发生的、贫瘠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天真纯良,也会有如此原始与暴力的法与罪。
5.电影院策略 篇五
[摘要] 电影与文学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成就了无数优秀银幕佳作。文学作品成功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仅能提升原著的影响力,还使得一批优秀作家走向影像化写作。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作为优秀的改编作品,其改编策略值得研究。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电影 小说 严歌苓 张艺谋
前言
电影与文学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成就了无数优秀银幕佳作。文学作品成功改编成影视作品,不仅能提升原著的影响力,还使得一批优秀作家走向影像化写作。影片《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它不仅获得了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的骄人成绩,同时以极高的艺术价值获得了国内电影节的肯定。笔者将剖析《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
一、严歌苓与张艺谋
严歌苓和张艺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殊途同归。张艺谋有九年的农村插队经历,深谙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他的电影有着浓厚的中国味。严歌苓出生成长于中国,而立之年赴美留学后,便长期生活在美国。她在远离母语的环境里,用中文,想象着重温着属于她那个年代的记忆和故事。在海外的华人,对祖国总是有种特殊的情愫,这种对中国的深厚情感作为一座桥梁连通了严歌苓和张艺谋的创作。而在中国情结的背后,电影与小说又有着同样复杂的意味。严歌苓的作品无论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还是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正如中国影视《金陵十三钗》中秦淮河女人代替教会女学生去赴日本人的“鸿门宴”,而张艺谋将此故事称为“战争中的一抹粉红”,正是对严歌苓小说中体现的美好人性的最中肯赞美。
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从创作伊始社会文化的编码便被编织进它的叙事语言之中。严歌苓与张艺谋都对中国有着很深厚的情感,一个是站在本土中国人的立场上来表现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的朴实故事,一个是以海外华人的身份,用母语描述着那日夜思念的故土上发生的故事。同样的中国情结和对人性的关注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某种接近的精神气质。
二、张艺谋电影改编策略中艺术再创作的剖析
严歌苓从1993年开始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海外华人那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驱使她写出了这部关于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事件的小说。她以女性视角,写时代文章,造就了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在那硝烟漫漫如雾,血流淙淙成河,白骨森森如山的战争中盛放,显得格外动人。
电影无法像小说一样自由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只能借由镜头的暗示作用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张艺谋对严歌苓小说的成功改编不仅体现了导演独到的眼光,更彰显出导演强大的艺术叙事能力。电影主要通过“压缩转换”、“增加”的手段完成了小说《金陵十三钗》的影像重构。
(一)电影对小说内容的压缩转换
这样的改编是由电影与文学的不同属性决定的。电影有时间限制,文学没有篇幅限制。文学可以尽情表现细枝末节将故事叙说详尽,而电影为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能让普通大众看清看明故事的整体脉络,就要将小说中的细枝末节进行精减,为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让步。
电影中增加了许多小说中没有的新人物形象,如李教官,假神父约翰。可是这些人物在小说中都能找到原型,是小说中几个人物压缩转换而成。这样的重置使得电影的叙事线索比小说更清晰集中,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主角身上。
首先,电影将小说里的军人:戴涛少校和李全有,压缩转换成李教官(佟大为饰)。电影将“李全有救浦生”这一情节移植到李教官身上。李教官不是像戴涛一样为了逃命躲进教堂,而是为了救路遇的小士兵浦生才到教堂来。他深知如果自己留在教堂会给这里的女学生们带来危险,而戴涛却没有考虑的这样周全。李教官同戴涛少校一样,是个“天生的军人,是个有理想的军人,为了理想而不为混饭而做军人的”。他带领的护卫队为了保护女学生而牺牲,他将浦生送到教堂后本可换身便装逃命去,但是他却一直藏身于教堂对面的纸铺,在日军来到时拼尽最后一分力气抵抗到底,最后牺牲在爆炸声中。而不是像小说里面的戴涛、李全有,是在教堂里被日军发现后,手无寸铁的被杀害。在战斗中死去,是作为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耀。导演这样的安排使得中国军人的形象更为高大伟岸。李教官牺牲的场面宏大悲壮,漫天飘洒的彩纸屑如同礼花,赞美着李教官作为一个军人的崇高人格。那彩纸屑在灰色的战争中飘洒,凋零,一明一暗的对比更加震慑人心,同时也应和了《金陵十三钗》的英文译名《战争中的花朵》,在这场血战中为了民族尊严牺牲的人们都是最隽永的花。
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李教官捡起了女学生们因逃难而跑丢的鞋子并且后来到教堂还给她这一情节,使得军人形象更加血肉饱满更加真实和人性化。在教堂门口,李教官听到女学生们的歌声时悄悄流泪了,这样一个铮铮男子汉在战场上再苦再累受到再严重的伤,他都不皱一下眉头,可是想到自己竟然没能保护好这样一群如鲜花般娇柔的女生们时却流泪了,那样的泪水也狠狠砸在了观众们的心中。李教官撩起自己的衣袖将那只黑色皮鞋上的尘土拭去,再将它轻轻放在门口,他不想去打扰这样一群天真的女孩子,所以在被书娟发现之后,他赶忙让她不要声张,然后悄悄离开了教堂。佟大为精湛的演技极好的诠释了这样一个外表铁血内心柔软的军人形象,他的眼神尤为坚毅,被广大影迷称颂。
电影还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假神父约翰(贝尔饰)这一角色。电影删去了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英格曼神父,只出现了他的名字和照片,而让约翰代替了他去承担女学生们的保护者这样一个角色。还删去了副神父法比,把他的流氓市井气移植给了约翰,更将小说中军人戴涛少校与女主角玉墨的情感纠葛移植给约翰。电影这样的改编使得故事脉络更加清晰,作为主要人物的约翰形象也塑造得饱满生动。约翰一开始来到教堂只是为了安葬英格曼神父然后赚取利润,可是后来看到这些女学生想到自己夭折的女儿,才决定留下来守护她们。戴涛少校作为一个军人有着自己的纪律和原则,一个好的军人必定是自律的。所以他在自己的战友流血牺牲时,在自己的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时与妓女发生情感纠葛会有些不合理。而约翰作为一个外国人此时无失去国家之痛,再加上他的市井流氓气,所以一看到玉墨这样的风尘女子就动心并与之纠葛,这样的安排更加合理。
(二)电影对小说内容的增加
电影主要增加了 “钢琴演奏”、“表演秦淮景”、“床戏”这几个场景,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为整个作品的肌体吹进了“灵魂”。
在“钢琴演奏”这个段落中,日本军官长谷川来到教堂“道歉”,说战争中难免会有失控的情况,这其实是在为日军的恶行找借口,而后又说会加派岗哨来保护教堂,实际上是看守着女学生们不让她们有任何机会逃跑,他用教堂的钢琴演奏了一首日本童谣《故乡》,以这个为契机问女学生们会不会唱歌,还说过两天来欣赏。通过这个场景,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这个日本军官是个儒雅善良的人,内心中有很美好的一面,但这是错的,它的实质是日军在美化自己的侵略行径,道貌岸然的做着坏事。长谷川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单纯的替女学生们着想,这样的行为背后有着极其肮脏的目的。
“表演秦淮景”和“床戏”这两个段落的增加其实表现了酒神精神,非理性的狂欢。在古希腊神话里,日神阿波罗秉持理性、秩序和真实,而酒神狄俄尼索斯则代表狂放、热烈和不稳定。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曾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诠释文明的两种不同取向,即物质性渴望和精神性追求。所谓酒神精神就是要借狂放的宣泄来剥去个体物质的表象,直逼事物的精神本质,纯粹用思想的力量去探寻现实背后的意义与价值。这两个段落是死期之前的最后狂欢,象征着毁灭之后就会重生。“表演秦淮景”这个场景导演张艺谋是用书娟的视角表现出来的,书娟的幻想中,这十几个女人身着旗袍,婀娜多姿,迈着风姿绰约的步子款款走着唱着。这幻想式的影像风格是他探寻意识本源的酒神精神的一种反映。
“床戏”的增加体现了电影与文学的不同,这是商业片元素,靠性来吸引观众。电影不仅是艺术,它还是商品,需要用商业手段去吸引观众去盈利。“在银幕上展示人的性爱活动或是以引起幻想的色情景象,几乎是在电影成为一种大众娱乐品的同时就开始的”。[1]制片商为了打开影片销路,必须满足电影观众的无意识期待。尤其是在好莱坞电影中,女性视觉表象构成了观众视觉快感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影“通过它特有的视听语言、语法和修辞策略, 使女性的视觉表象成为社会主体的色情消费对象”。[2]张艺谋请贝尔担纲男主角目的就是为了进军好莱坞,所以此场床戏的安排意义也在于此。
(三)电影对小说叙事结构的改变
6.电影院策略 篇六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从受众的角度分析电影《功夫熊猫》的(英文)An Analysis of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日
Outline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dience, the fulfillment of the 3 different needs reflected in the successful film Kung Fu Panda to explore better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or film industry.I.Introduction
II.Introduction to the Film KungFu Panda
III.The Three Basic Needs of the Audience
A.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B.The need for socialization
C.The need for entertainment
IV.The Fulfillment of the Audience’s Needs Reflected in the Film KongFu Panda
A.The target audience
B.The three basic needs of the audience reflected in the film
1.The roles
2.The theme
3.The scene
C.The suggestions to China movie
V.Conclusion
Abstract
The audi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decide whether a film is successful or not.From the theory of Maslow, it’s obvious that the audience have 3 different needs for films.Examples from the film Kung Fu Panda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audience’s need for information, society, as well as entertainment.On this basi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audience’s needs reflected in the film are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oles and the theme of the film Kung Fu Panda.Such a study is helpful for movie makers to know the influence of the audience to films so as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audience when making films, at the same time to give some advice to China movie.Key words: Kung Fu Pandafilmaudienceneedfulfillment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内容摘要
随着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各类电影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受众面前,然而电影《功夫熊猫》如此多的电影中异军突起,引发了全球受众的观看热潮,票房成绩在整个全球范围内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受众,早已成为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难发现电影的受众都是有需求的。在此基础上,从受众的信息需求、社会需求、娱乐需求三个方面探讨电影《功夫熊猫》在人物设计和主题设计方面对其受众需求的满足。本文旨在帮助电影制造者了解受众需求在电影产业中的影响分量,并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策略建议。
7.基于4P理论的电影营销策略 篇七
一、电影产品策略分析
(一) 电影作品风格化的号召力
一部电影, 首先想到的是, 这部电影是谁拍的, 导演是谁。一部电影还没上映时, 就因为导演的号召力而吸引来大批观众。
任何电影的营销, 首先都要把握这部电影的风格和特点, 然后再将其突出特点进行重点宣传营销, 将其放大, 使人们认识到这部电影的风格。电影《疯狂的石头》、《夜店》都是青年导演的新锐之作, 而且都是几百万元的小制作, 最后却取得了极好的市场影响, 是因为这两部电影有着独特的风格, 鲜明的特色。
(二)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现代营销学认为, 目标市场是营销者准备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应的一套营销组合为之服务或从事经营活动的一个特定市场, 或者指一个产品的潜在销售对象, 对电影产业来说, 同样是如此。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而只能适合部分观众去欣赏。
某些电影产品企图占据广大的市场, 可是最终却搞的四不像, 吸引不到观众的注意力, 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牺牲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电影产品要找准受众定位。
(三) 电影上映档期
上映档期对电影产品的票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出于对电影整体风格和目标市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多方权衡, 大多数电影选定在贺岁档即在圣诞——元旦——春节期间上映。这一档期的选择暗合了普通观众逢年过节期间寻求欢乐和放松休闲的心理, 因而赢得了观众。与贺岁档相对的还有一个暑期档, 暑假期间, 学生放假在家, 有观看电影的文化需求, 大多数动画电影、教育电影选择在暑期上映。此外, 还有一种避开热门电影上映的市场营销方式。
二、电影销售渠道分析
第一, 发行工作讲求市场意识, 讲求具有一定风险的市场发行意识, 因为它直接影响影片投放方式的选择, 而评估的重点就在于放映方三个条件是否达标:影院规模、回款能力、商业信誉, 根据三点的质量评估结果再来决定此地区的发行方式。
第二, 在发行方式的选择上, 采用开放务实的地区分账方式发行与地区卖断发行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发行方而言, 它们和制片方一样, 都在经受市场风险的压力, 为了争夺市场, 最大潜力地挖掘票房, 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和交易效益的最大化”。
三、电影促销手段分析
(一) 顾客至上
电影产品的顾客是电影观众, 以电影观众的需求为依归, 是电影产品进行营销所要尤为注意的。相对于电影产业来说, “顾客至上”就是要求制片方在影片题材立项时就要做好影片的前期市场调研, 包括观众主体的年龄、阶层、性别、收入、需求调查, 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的调查, 政治地理环境的调查, 政策的调查。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 以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和观影动机来确定影片的定位。
(二) 传播效应
电影可以充分的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来宣传电影, 形成一种媒体效应。影片公映前, 借助强势媒体进行大面积、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 通过它们的宣传能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发放海报、设立灯箱广告、与影院合作进行有奖观影等方式, 多面出击, 吸引观众;在媒介的持续宣传之外, 组织影片的主创人员在与观众见面, 从而间接地为影片进行宣传, 引起一轮又一轮的观影高潮。
(三) 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就是借助多种多样的方式, 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利用可以运用的其他产业优势, 来发展本产业。相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来说, 有许多其他的产业可以与之进行整合, 笔者在此主要想谈谈电影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营销。
利用电影广泛的公众性和社会影响力来营销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香港中旅芒果网同冯小刚的大片《夜宴》合作, 启动影片里诸多明星参加的电影拍摄地之旅, 将时尚、激情的企业品牌鲜明地展现出来, 扩大了影响力。
四、电影价格策略分析
电影产品定价是与一部电影的投资成本和广告收入密切相关的。电影票价应该根据市场不同消费层次来划分, 根据影片质量, 上映轮次、时段, 针对不同观众呈现多元化状态。盗版和电脑下载无疑是影响电影票房的重要方面, 虽然目前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我们无法根除盗版和网络下载, 电影产业应自身上下功夫, 一方面降低电影票价, 引入会员制, 另一方面提高电影的观赏性, 使其具有着盗版和网络版无法比拟的视觉效果。
五、小结
中国电影已经走到了转折的重要时期, 电影产业引入专业的营销机制和营销策略迫在眉睫, 目前, 中国电影人只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 我们需要继续在电影产业的营销策略上下功夫, 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电影营销方式, 发展中国电影产业。
参考文献
[1]郑玉刚.加入WTO后电影市场的营销对策[J].教育艺术, 2002, (12) .
[2]陈富林.电影市场营销策划之我见[J].计划与市场探索, 1998, (09) .
[3]龙夫.电影旅游手册[J].电影评介, 2002, (1) :1-2.
8.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篇八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
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进行有限的产业化改革。2003年,我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市场准入门槛也进一步降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产电影开始向着文化产业的时代摸索前进。此后几年中,国产电影票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产大片层出不穷,提高了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
2007年,国产电影加大走向世界的步伐,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南非等33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68次中国电影展,展出国产影片605部次;29部电影在19个国际电影节上夺得49个奖项。国产影片的品种开始丰富,多元化的电影产品结构开始初见规模,开始有年轻导演的作品打入了“亿元票房俱乐部”。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电影的格局。
2013年我国城市影院观影人次总和已经超过6亿,城市影院观影人次已经连续4年同比增长超过3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 88%。根据数太奇电影大数据平台2014年的数据,每年在影院观看12次及以上电影的观众占比最高,占到26.1%,其次是每年观看3次以及每年观看2次的,分别占14.2%和 12.7%。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维持高速度扩张态势,但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还存在着问题。
(二)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
1、融资具有局限性,产业内利益不平衡
股本融资是投资者认为电影业有利可图而出资制作电影,我国电影业主要以股本融资为主。投资者聘请可以为影片获取利润的电影创作和经营管理人员,负责监制、导演、发行影片。因此,投资者承担了大量的风险,为了减少自己的投资风险,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很难很好的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因此,这种融资方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我国电影体制中的制片、发行、放映往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平衡分配状态的收入关系,严重阻碍了电影企业的积极性,造成了电影市场的疲软。近些年,我国电影市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形式比较多元,但是我国的电影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电影制作的人员数量和素质都还比较稚嫩,还处于学习阶段,制片、发行和放映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电影类型单调,质量良莠不齐
近几年,我国电影类型逐渐丰富,但电影题材还比较单一,引发关注的国产类型片稀少,离观众的需求和趣味相去甚远。电影创作中缺乏一些社会性题材类型片种,如科幻片、史诗片、音乐歌舞片、人物片等,中国类型片种类相对较少,除了古装武打片之外,并没有自己的类型品牌,题材、种类与表现手法的单一造成此类型片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在国外屡获大奖的影片艺术质量较高,但通常被视为导演的自说自话,不能捕获国内观众的心,市场竞争力极低;屡创票房奇迹的商业大片其创意与立意往往成为观众诟病的靶心,艺术质量让人不忍直视。我国电影创作正是在这种矛盾的两极间左右摇摆着前进。商业片虽然比较重视市场的需求,但大部分影片能够让观众满意的艺术质量却只剩下精美画面和宏大场面。如此下去,将无法培养起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
3、政策、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电影的市场交易是一种版权使用的交易,理应得到尊重与保护,但我国各种的盗版、盗播、盗用行为却屡禁不止,虽然政府已出台政策法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各种新媒体中,由于技术的先进性,肆意盗播和免费下载电影,损害影片权利人利益的非法行为更是极为普遍。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融资能力,引导优化电影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要增强电影产业投融资能力。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投资的扶持力度,政府投资是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提升电影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才能充分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而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向市场;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的资金融入机制。
通过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来引导电影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就得使制作、发行相连接,内容与渠道相结合,强化产品与市场的联结,有效地提高电影产业的投资产出比,均衡利益关系。
(二)提高影片质量,类型多元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多样化。制作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电影完全有人们的需求为主导。导演在制作高质量的艺术电影自话自说的同时,还要与普通大众的思想相融合,从一般中突出个性,在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表达自己的思想。
除了在思想需求上满足观众外,还要满足观众对不同类型电影需求的心理。尊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因此,电影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类型多元化,不能局限于几种商业性强的类型电影,忽略了对其他类型的需求。
(三)优化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就得集所有有利的力量为其所用。政府应该降低电影行业的准入标准,鼓励民营资本注入电影领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一些社会效益比较高的影片给予一定的减免税,对资源充分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影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加强立法,严厉惩处盗版侵权行为。盗版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电影票房收入的威胁之一。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这种威胁更为恐怖许多电影在首映结束的下一分钟在互联网上就会出现,这对电影企业危害非常大,更会阻碍电影产业正常、持续的发展。
【电影院策略】推荐阅读:
电影主题分析电影拉片10-29
七夕电影院活动方案06-15
《天堂电影院》综合影评06-30
电影院商业介绍说辞10-10
电影院七夕活动策划10-28
张艺谋:电影导演工作与电影制作07-04
电影院中秋节活动方案06-10
电影院的可行性方案11-05
电影作业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