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美丽乡村建议书(8篇)
1.创建美丽乡村建议书 篇一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中国美丽乡村论坛交流发言材料
中共安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唐中祥
2010年10月29日下午1:30 美林度假村1号会议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宾朋满座。今天,安吉十分荣幸地迎来来参加2010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暨中国小镇(发起)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们,你们的亲临指导是对安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三次产业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安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45万竹乡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以来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安吉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取《诗经》中“安且吉兮”,赐名“安吉”。县域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5个乡镇(开发区)1个街道,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是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 1
林县城、浙江省首个旅游经济强县,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度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是民革中央、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创建的“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深入开展“奋战五年〃再造安吉”推进行动,按照“一地四区”的发展路径,努力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切实将五大文明高度融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建的科学发展路子。到2009年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52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位居市首位;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8.3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长24.3%和27.4%,增幅名列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居全省前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4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36元,同比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1.98:1,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安吉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极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加快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优势、区位优 2
势、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寻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安吉实践的融合点,实行错位式、差异化发展。为此,我们从2008年初开始,根据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创新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6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规划引领,建设品位全面提升。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合规划中,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乡(镇)村发展规划等相对接,编制《安吉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规划和乡镇、村创建规划,形成一个规划系统引领建设,重点突出强化60个中心村和100个一般村的规划引导,着力体现“三大示范、两个更强、一大突破”。三大示范,即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示范,农村与城市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示范,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示范;两个更强,就是农业特色产业更强、旅游休闲富民经济更强;一大突破,即现代家庭工业实现新突破。二是注重内涵挖掘。结合安吉特色品牌,全力规划和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并按照“一 3
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村庄。充分彰显地方文化魅力,初步形成东北部民间民俗文化区域、西北部书画艺术区域、西南部竹文化区域三大特色文化区域。启动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并按功能建设36个馆点,全面展示安吉特有的生态文明。三是注重执行落实。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各创建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不得开展创建。专门成立勘察设计师协会强化对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专项设计和评审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标准,严格建设门槛。全力探索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性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设置“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36项考核指标,力争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2、抓要素支撑,建设活力明显增强。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创建热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部署。采取“5+X”模式整合、评估、确认、审计建设项目,由 4
县农办、发改委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专款安全使用等全面审核把关。坚持对上争取、招商引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实行整体策划、分头包装、结对共建、归口实施。两年来共完成建设项目977个,投入资金8.66亿元。二是注重财政引领。生态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每年安排1.2亿元资金,对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村镇,按人口规模以奖代补,分别给予基数为300、200、150万元奖励,下保底数,年初预拨,年底兑现。两年来县、乡两级以奖代补资金达3.3亿元,带动各类投资9.6亿元,其中村集体投入1.5亿元、农户投入1亿元。三年累计投入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12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40%左右。三是激发基层活力。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五百干部深入一线、千名干部服务一线”行动,选调630名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与建设;认真落实省委关爱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村干部报酬三级统筹,激发基层建设积极性;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一线选拔村干部,破格提拔6名新农村建设优秀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3、抓产业转型,乡村经营加快推进。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 5
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一是农村工业集聚提升。依托优势工业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批特色工业专业村不断涌现,如长林垓村的羊毛衫加工,义士塔村、禹山坞村的转椅配件加工,以及竹机械制造专业村、竹制品加工专业村等。深入实施“5211”中国美丽乡村人才合作开发计划,加大科技兴工和科技人才培育力度。二是品牌农业加快发展。编制《安吉县农业产业招商目录》,先后在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大都城市开展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招商。万亩白茶园区已列入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吉白茶富农典型入选2009年全国两会专刊,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两会特刊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安吉白茶总产同比增长10%以上,产量达到850吨左右,产值9.5亿元,同比增21%。继续实施 “双吨百公斤”(每亩产一吨桑果、一吨桑枝条和一百公斤蚕茧)现代蚕业发展模式,蚕桑产业全县累计完成和改造桑园3万亩,产量增幅达30%以上,仅果桑一项,每亩就能产生2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三是休闲产业带动明显。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今年推进22个乡村经营项目建设,并建成5000亩农产品加工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乡村旅游景区,抓住去年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总局作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试点县的契机,推进传统农产品转向休闲商品、农业园区转向休闲景区。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总投资超6亿元。中南百草园已被命名为 6
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共接待游客544万人次,旅游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8.5%和15.6%(其中农家乐接待146.7万人,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元)。近三年,安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去年增幅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广大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效益农业,涉足农家乐乡村游,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抓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把设施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推进生态设施向县域全面延伸覆盖。全面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多样化、网络全覆盖,城镇和中心村污水“就近入网、集中处理”,散居农户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就地净化”,所有乡镇全部建成处理设施,到2009年底,生活污水处理受益率77.3%,全国领先;建立“户收、村集、乡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运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收运一体化、处置无害化。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小流域生态改造,建成生态公益林43.73万亩,每年新增城乡绿化面积万亩以上。引入低碳生活理念,实施农村沼气系统建设、农房节能改造,推广农业生产节水节肥节能新技术;太阳能特色村覆盖面达到98.3%。到目前为止,全县15乡镇全部建成全国优美乡镇,建成市级以上小康示范村33个,其中省级29个。全县每个村都建立集就业职介、社会保险等于一体的劳动保障平台,都拥有农民广场、7
乡村舞台、篮球场、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实现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公共卫生服务站全覆盖;每年500户困难群众告别危旧房;90%的村建有标准化幼儿园,80%以上的村完成中心村建设,60%的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率均达到100%;每年15万多农民享有免费健康体检,9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运行日趋规范;农村社会助学、法律援助、慈善资助和民情反映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形成全面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5、抓改革创新,民富县强快速推进。通过重点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难点和要素制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实现民富县强目标。一是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流转制度。制定了《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完善了流转中介服务、价格形成和纠纷调处机制。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6个,村级服务站180家;去年新增土地流转4.45万亩,其中农田流转2.45万亩、山林流转2万亩,累计流转土地54万亩。在全省率先成立第一家毛竹股份制合作社—皈山尚林毛竹股份制合作社。二是创新金融体制。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建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总公司,搭建美丽乡村建 8
设投融资平台,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加大“诚信彩虹卡”和“惠农卡”的发放力度。去年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4笔,金额5530万元,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545万元。探索实施“镇贷村用”模式,通过县财政注资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近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创新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渠道筹措,推行“中国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的总体要求,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强化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
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下步推进重点
今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前段时间,陈敏尔常务副省长莅临安吉指导工作,提出了打造风情小镇的课题,这既指出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集镇建设的短腿,又指明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通过两年多来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我们虽然在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城镇建设,尤其是集镇建设、经营正日益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软肋。我们在前一阶段作了一些调研和 9
思考,我们认为打造风情旅居小镇是加快农村资源要素向集镇集聚集中的重要举措,是丰富和完善我县小城镇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经营新领域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建设思路
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际,立足乡镇原有的生态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特色和人文积淀,按照“经营城市”的建设理念,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建设原则,利用10年时间,把15个乡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异、百姓生活和美的风情小镇集群,切实形成县、镇、村三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格局,着力深化“美丽乡村”品牌发展内涵。
(二)初步建设设想
1、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小镇发展方向。小镇发展的定位,关系小镇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实施中,我们坚持采取对外邀请省市小镇发展规划专家实地考察帮助提出论证发展意见,对内选派小镇相关负责同志赴同类型先进小镇学习借鉴发展经验的方式,着眼长远,凝聚智慧,提出小镇发展品牌。以即将试点的天荒坪镇为例,我们在综合天荒坪生态环境优美,休闲经济发达,城乡功能完善等诸多要素优势,提出打造“风情旅居小镇”品牌。这不仅贴合了天荒坪10万亩竹海风情及农耕、作坊、节庆、文化的浓厚文化特色,展现了休闲经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产业特色,突出了乡村,淡化了 10
城市,兼具天荒坪小镇和乡村特色风貌、地域特点,可以形成城乡联动、旅游带动、市场推动的共建共享局面。
2、注重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小镇建设步伐。以实施东育、南优、西进、北拓和中间提升五大工程为基础,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准则,坚持按照“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把小镇发展规划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休闲旅游或工业发展规划等体系融合,将美丽乡村、企业、景点等小镇优势资源串点成线、连网成片,扩大规模,建立小镇旅游精品带、企业发展工业园等平台,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小镇发展品牌。
3、注重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小镇镇域经济。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城镇就可能“空壳化”。小镇建设要围绕品牌创建目标,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与小镇品牌发展相适应的大好高产业项目;在规范土地使用制度的基础上,小镇要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对现有与小镇品牌建设不相适应的企业或产业,采取帮助异地搬迁、促使同类集聚发展的方式,推动小镇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小镇建设和产业培育的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4、注重市场运作,着力增强小镇发展活力。注重发挥市场在小镇建设发展上的基础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依靠市场这个主体,坚持市场这个导向,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推动下,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通过企业化运作、村企共建等形式,11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镇发展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5、注重群众受益,放大小镇建设实际效应。小镇发展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群众受益。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志,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小镇建设工作中。同时,通过小镇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
6、注重政府引导,凝聚小镇发展建设合力。政府引导是加快风情小镇集群建设的重要保证。注重政府引导,避免政府包办,具体是要增强对建设风情小镇,是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要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引导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小镇的开发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小镇建设项目;要整合要素资源,形成全县一盘棋关心、支持、参与小镇发展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采取出台《安吉县风情小镇建设总体规划》,组建由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及小镇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开展创建考核验收,向省政府争取将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列项等方式,明晰思路,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建设。
安吉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展尚属于初步阶段,以上一些理念还不够成熟,部分实践也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 12
在思维的创新和引导上需进一步加强,人才项目的引进和储备需进一步强化,设施配套及优惠政策需进一步跟进,力争在今后的实践当中进一步丰富完善。今天,我们有幸被国标委授予“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示范县”,我们倍感光荣与责任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和新起点,认真汲取论坛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将安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与专家对安吉的关切与厚爱。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创建美丽乡村建议书 篇二
1 目标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 加强工作指导, 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构建科学、量化的评价目标体系, 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 安居、乐业、富足的“美丽乡村”, 树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标杆模式, 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强化主体。明确并不断强化乡村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发挥农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引导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生态优先, 科学发展。按照和谐要求, 遵循发展规律, 尊重科学态度, 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展示农村生态特色, 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规划先行,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差异, 差别性制定试点乡村创建目标, 统筹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形成模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贴近实际、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典型引路, 整体推进。强化总结提升和宣传发动, 向社会推介一批涵盖不同区域类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美丽乡村”典型建设模式,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以点带面,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各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同时, 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创建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各地自主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不断丰富“美丽乡村”的创建模式和内容。
3 进展情况
农业部2013年1号文件将“美丽乡村”列为全年的一项重要举措, 进行了重点安排。通过广泛调研、认真研究, 印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3月1日, 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全面部署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两会”期间, 陈晓华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介绍了农业部创建“美丽乡村”相关情况;韩长赋部长在7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实际, 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 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确立了20项具体指标, 发布了10项措施和20项技术用于指导创建活动。同时,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被列入农业部2013年为农民办的实事之一。目前, 在农业部的指导和引导下, 各地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为了整合资源、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农业部成立了由张桃林副部长任组长、由相关司局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并在科教司设立了“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 “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已初步确定。精心组织的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东北地区巡回活动, 获得了极大成功, 影响非常大。活动中, 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活动, 赵本山带领旗下弟子为村民带去精彩公益演出。这种科技与文化结合成“一台戏”的全新形式,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聘请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先生担任“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形象大使, 开通了“美丽乡村”网站和官方微博, 以新颖、群众喜欢的形式, 与农民和社会各界建立起良好的互动, 在互动中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同时,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都进行了报道, 有的媒体还开辟专栏、专版进行系列报道。
3.创建美丽乡村建议书 篇三
1.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持續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敦化市举全市之力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农村环境整治问题,连续四年召开环境整治大会,进行部署动员,形成了高度共识。围绕“打造全省美丽乡村敦化样板”这一目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1年列支500万元、2012年列支2000万元、2013年列支2500万元、2014年列支2000万元,接连开展了两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明确到2016年,全力打造10个特色乡(镇)、35个美丽乡村、100个标兵村、10000个美丽庭院、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18个新农村建设特色区片的总体目标。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召开农村春季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会和美化绿化现场会,明确在财政列支1000万元新农村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资金400万元和绿化美化专项资金100万元,并要求各乡镇投入不低于20万元,重点抓好“五治、三清、两化”三项工程,并在农村范围内全面实行“绿化三包”,确保树活、花开、果熟,进一步提升农村绿化率。
2.以点连线,抓片带面,全力推动农村环境整体提升
敦化市采取有重点,分区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是抓样板建设。在全市选择35个基础好、有特色、布局合理、辐射带动性强的中心村,作为优先整治对象,从资金和项目上倾斜,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梯次推进,向新型农村社区方向发展,逐步打造成省内一流的美丽乡村样板;二是抓沿线打造。围绕公铁沿线、旅游热线等主要线路,把中心村合理串联起来,突出抓好中心村之间的环境整治,保证沿线村屯无落差,形成了201国道南线21个村屯联结的“生态旅游线”、302国道9个村屯联结的“特色产业线”、敦青线14个村屯联结的“民俗文化线”这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三是抓连片推进。遵循“宜改则改、宜合则合、宜迁则迁”原则,把18个村屯集中、农民集中居住地作为连片推进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起来抓基础、抓产业、抓特色,充分展示乡村特色、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情,做到“一片一品、整片一致”;四是抓整体提升。以各乡镇总规和村屯建设规划为蓝本,全面实施道路建设、农房改造、村屯绿化美化、垃圾污水处理等9大工程。通过持续整治,全市303个行政村全部达标,已建成60个先进村、50个模范村和2500户美丽庭院,实现了“村村有提升、家家有变化”的明显成效。
3.建章立制,强化监管,推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开展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关键。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新农办牵头的联合督查组,实行“市级班子包片、副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通过每周一次通报,每月组织一次现场办公,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调度和秋季游走验收等措施,形成了“集中领导、分级包保、一抓到底”的工作局面;二是狠抓常态管理。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废弃物污染物管理办法和各行政村村规民约,对各类垃圾采取“户定点、村集中、乡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进行全面收集处理。重点乡镇均组建执法大队,实行“门前三包”,配备保洁员688名、各类垃圾车800辆、垃圾点8000多个,基本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加强生态治理。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整合环保、林业、水利、农业、公安等多个部门职能,专门成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与此同时,从治根治本出发,加快实施农村“煤改电、柴改电”示范工程,积极发展废弃木耳段、秸秆等生物垃圾发电产业,促进农村生态在更深层次上得到改善。
4.多方发力,齐抓共建,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投入、部门帮扶、农民自筹、社会捐助”的办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9亿元,并确定今后每年财政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二是实行政策奖补。结合中央和省州各项惠农政策,专门出台农村环境整治奖补办法,重奖业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企业及个人,对做出重大贡献的授予“新农村建设功臣”称号;三是调动农民参与。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注重在农闲时间集中宣传、学习交流和典型引路,用足用活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四是抓好帮扶共建。实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定点帮扶制度,选派76个部门一把手到薄弱村任“第一书记”,定期通报帮扶情况,督促完成帮扶任务,表彰优秀单位,切实形成帮扶建设,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4.村创建美丽乡村情况汇报 篇四
***村地处***。全村现有 *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党员**名,*个党小组。主要以劳务输出和种植、养殖为主要产业,2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荣获**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市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年**市委市政府授予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为目标,稳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在协调发展、村强民富、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等方面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组织,深入宣传,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创建市级美丽乡村。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多次调查研究,讨论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土地情况、产业结构等制定了发展规划。对深山居住的农民实施搬迁,建立了3处移民点;对泥泞土路、出入不便的村主干道、居民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对主干道安装了路灯、并实施绿化美化; 1 合理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养殖业;对街道进行整治,做到宽敞干净整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庄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建设。村两委班子根据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500万元,建立了70户259人的移民搬迁点,解决了居住环境问题,成为我村一处靓丽风景;筹资160余万元,实施主干道和居民小巷道路改造硬化、饮水、亮化等工程,解决了村民方便出行、生活等问题;筹措资金220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整治,实施了绿化、文化项目提升等工程。现在村主干道进出畅通,路面全部硬化,村内巷道硬化基本完成,路网布局合理。农户饮用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达到全覆盖,居民基本生产生活用电保证率达到了100%,土地、山林全部完成了确权登记。合理配置建造了村庄内公厕7座,做到了专人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三是建设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2012年,经过努力,先后筹资108万元,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农村幸福院、村卫生室、文化娱乐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设备齐全,规章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村民普遍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全村5户五保户,实现了五保 2 供养,学前一年儿童全部入园,适龄学生九年制义务教育达到了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努力增收,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几年来,村两委班子认真规划,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产业带动全村致富。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模式。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我村耕地面积2309亩,林地7137.5亩,主要以劳务输出、干杂果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导产业,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花椒、核桃、蔬菜为辅,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本村主导产业占产业收入达到了75%以上,对本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是努力增收,发展规模产业。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村两委班子的责任,积极发展规模产业。全村规模养殖户13户,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带领下,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提高了部分村民收入。本村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上。近三年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本县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
三是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村实际,村两委班子积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2017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在原有花椒1460亩的基础上,新栽花椒366.4亩。同时成立宝鸡市渭滨区晁凤花椒农民 3 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学习先进经验,动员群众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搞活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利用离市区近的优势,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利用城乡结合部位,鼓励村民到市区自主创业,进行多种经营;利用在外工作人员,搜集信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村两委班子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产业带动,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
三、整治环境,建立长效,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
我们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了***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持续环境综合整治,我村道路、房前屋后、墙体周围干净整洁,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了路灯,适宜绿化地段、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树种丰富,农家小院环境优美。我们以全长1050米的主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建设有村史村情墙、商贸一条街、文化传承墙、民俗风情墙等,体现了晁峪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修建仿古式文化墙140 米, 外围墙水泥粉墙716㎡, 围墙仿古式围墙拾脊230米,仿古式广场前文化墙31米 ,粉刷墙面6800㎡ ,水渠加盖板480米,水泥硬化580㎡, 桧柏(高2米,全冠)300 株, 白皮松(2米高)6株,绿化回填土方(深度50cm)453m³,通过整治达到了效果。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我村设置了公益性岗位,目前配备了卫生保洁5人、绿化养护和公共设施维护2人,已从事其工作7年时间。我们认真抓好这类服务队伍管理,完善考勤制度,保证街道、各组巷道路、排水渠、村内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环卫设施、公共设施完好。村内合理设置了垃圾站(台)、垃圾筒,做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得到了全面整治,畜禽粪便得到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我们以村民小组长为各组“三堆”巡查清理责任人,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建立“三堆”清理长效机制。
三是扎实推进土坯房屋拆除。土坯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实施拆除。我们以区、镇党委和政府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工作为契机,积极安排部署,多次进行思想发动,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宣传土坯房改造拆除政策,做拟拆除户思想工作。积极组织,统筹安排,分类施策,制定措施,建立台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组到户,做到拆除户满意,拆除土坯房220余户,保证了土坯房改造拆除工作稳妥推进,进一步美化了整体环境。
四、注重教育,倡导文明,建设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近年来,村两委会不断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注重教育,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多年来,村两委班子注重农民教育,积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 5 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 深入学习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我教育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提升年”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提高务农技能,培训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举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3次,共330人次。
二是倡导文明,不断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建了文体活动团队,建设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游园1处,设置了文体器材,每天由村上组织广场舞,村上组织或自发进行经常性文体活动。教育村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崇尚生态文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风民风淳厚朴实、文明和谐。“十星级文明户”宣传全覆盖农户参评率高于96%,悬挂了“星级文明户”标识,统一了悬挂位置,大力宣传“星级文明户”先进事迹。
三是和谐稳定,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心、民心,积极引领全村人员发展各项事业。班子结构合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村“两委会”引领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较强。我们积极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到位,新农村建设、农村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落实措施。今年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 6 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票否决事项。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村民主法治健全,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安全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村村民委员会
5.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篇五
一、巩固创建成果。
我村先后创建成为全市首批一星级、三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后,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健全完善并认真落实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垃圾收集分类、五水共治、无违建、绿化管护等各类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长效管理工作。优化完善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垃圾分类等村工作人员分片包组责任区划分和年度创建重点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扎实做好河道的巡查,严肃“河长制”工作;在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后续运维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持续推进海宁东部(黄湾)生态功能区建设,抓好企业的腾退搬迁和厂房的拆除、土地的复垦;落实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每月对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进行检查考核,各组宣传栏公开每月检查情况,同时做好问题整改通知书的发放和整改效果的回头看。利用会议、广播、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转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和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形式多样、多途径的措施落实,切实巩固星级美丽乡村创建成果。
二、点面结合体现增量。
1、做好精品节点的扩面。
我村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时,已基本形成“慢谷钱江”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并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开始,我们一直以冷冰坞节点为基础,通过多年的建设培育,形成了以柑桔等水果采摘,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冷冰坞慢谷”示范样板。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点带面,去年开始对冷脚下村庄环境进行提升,改造了冷脚浜,整治村庄环境,建设了旅游厕所和停车场、位等设施,培育了岭下人家民宿经营户,打造“美丽冷脚下”节点。结合市美丽乡村“果园飘香富农路”建设,挖掘头圩村村庄、五七干校、五七海涂围垦、水稻文化、老海塘、制盐等文化故事,实施头圩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岁月头圩里”节点。培育提升周边的戴家埭、老二房等自然村落和高阳山果园等节点环境和基础设施,以点带面,串点连线成片,从而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风景。节点建设中的亭、廊等休闲设施,全部以二十四个节气来命名,彰显特色。
2、抓项目推进。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分三期完成了全长10公里多的水果产业园区沿山道路工程;分六期完成了全村近700多户农户的农房外立面改造工程,成为全市第一家全覆盖村;完成了冷脚下、长田岸等村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生态停车场、位和二座二A级旅游厕所;启动实施了采宝路、聚宝路道路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冷冰坞村庄道路白改黑等工程。
二是着力提升村庄环境。基本完成风景线沿线一、二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岁月头圩里节点一、二期项目,启动三期项目;完成年度村庄内塘清淤和护岸一、二期建设和绿化工程;完成了风景线沿线绿化和东头圩绿化工程。
三是稳步推进美丽田园整治。做好农业设施管理用房的排摸,拆除五七海涂农户原水产养殖管理用房100余平方,对现还在使用的农业管理用房进行规范整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限时清理田间地头、山坡上的柴垛等乱堆放。
四是扎实创建基层党建先锋村。在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党建先锋长廊、廉政家训园,建设示范型党员先锋站。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上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参加党员党性学习的短板,创新建立党员党性教育假日班车,并得到推广。
五是挖掘编撰村落文化。建立了由文化专管员、退休教师、老干部等人员组成的村落文化挖掘收集和村庄故事整理工作小组,整理编撰了涵盖物质文化、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谣、传统游艺等组成的〈钱江故事〉,并在节点等区域通过景墙、墙绘等形式予以展示。结合黄湾原来种植棉花,加工纺纱织布的农耕文化,今年,我村种植棉花2.4亩,还原一定时期繁荣黄湾农村经济的这一农耕文化,留住记忆和乡愁。
三、培育特色拓展内涵。
钱江村三面环山,坐北朝南,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里温润的小气候环境。特别适宜种植柑橘、杨梅、桃等水果种植,通过多年的引导培育,已形成了水果特色产业,全村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200多亩,其中柑桔1800多亩、杨梅800多亩、桃子600多亩,还有热带火龙果、柿、梨、枣等其他各类水果。
规划建设了水果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实施土地流转,引进培育水果种植大户,建立高阳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一帆等家庭农场,建立了高阳山果园火龙果、黄金蜜桃和水蜜桃和冷冰坞柑桔及大地果蔬无花果等多个水果种植休闲采摘基地。每年六月、十月,举办“杨梅节”和“山水冷冰坞采橘农家园”柑桔采摘月等活动。谈仙岭下的小山村岭脚下,游客云集,走谈仙岭古道,登高阳山,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山林的气息。培育了冷冰坞驿站、岭下人家、白鹤山农家小歇等乡村民宿、农家乐经营户,广迎各地游客来钱江村采农家果,吃农家饭,赏农家景,住农家屋。
今年,与海宁日报合作策划举办钱江村首届美丽乡村文化节,根据四个不同的季节举办各类活动:钱江村形象宣传语有奖征集活动、美丽钱江摄影大赛、承办千人定向活动、缤纷水果采摘节、探寻东南最美景徒步游、海报小记者红色乡村游。
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形势要求,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慢谷钱江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正工商注册登记,完成了旅游接待中心项目用地申报。
6.辛家寨中学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篇六
为切实落实《周至县教育局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关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进一步巩固我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美化学校环境,改善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为指导,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综合整治为抓手,以设施建设为基础,全面开展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工作,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我校以校园美化,净化,文明化,科技化为目标配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新农村。
二、组织机构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使我校美丽示范学校目标得以实现,特成立我校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任永坤
副组长:李永峰 何军利 王菊文
成员:李 伟 周 莹 梁刚强 左少冲 辛一平工作职责:
1、组长及副组长负责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学校创建工作,以及对学校进行全面规划,并对实施方案拍板定案。
2、成员负责整治校园内外环境,并对校园美化、净化、文明化、科技化具体工作进行实施。
三、工作内容
(一)实施学校环境“三提升”工程
1、提升校园建设工作标准。
(1)、教学综合楼、学生餐厅修建。教学综合楼配齐各类功能室,解决学校教学用房紧缺问题,师生餐厅窗明桌净、冬暖夏凉,使师生用餐舒适放心,学校建筑面积基本达标。
(2)、校门口改造。配合高渭路修建,做好校门口的绿化美化建设,改善校园周边环境。
(3)、多功能室配套建设。配齐各功能室设备、财产、器材,使学校功能室建设达标,实现教学设备现代化。
(4)、老教学楼维修改造。对老教学楼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形成学校建筑风格,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
(5)、修建塑胶运动场。不久新建学生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使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达标。
(6)、教学仪器、图书添置。逐年添置科学、体音美等器材设施及图书资料,使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标。(每学年)
2、提升校容校貌整治效果。
(1)、对校区内外乱涂乱写现象进行彻底清除,(2)、学校胡同路以冬青为主辅以文化墙烘托,教学区将以主花坛为中心周围各种花木掩映,围墙以垂柳环绕,加强园区绿化工作。
(3)、学校后勤处清除校园内断壁残垣,使校园焕然一新。(4)、学校后勤处定期消毒、灭鼠,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严控“四害”密度。
3、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1)、学校政教处按时制定卫生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制度预案
(2)、专人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制度,奖罚分明
(3)、校园内垃圾集中收集、合理堆放、管理规范,及时清运。
(二)实施学校环境“三化”工程
1、实施道路硬化。
(1)学校将投入资金对校园内道路进行二度硬化是道路更平坦一致。
(2)各班分段加强道路日常管护,保持路面平整,无低洼。
2、实施环境绿化。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内外绿化工作,新植树木一百多棵,草坪1000平米,使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学校总面积30%。
3、实施校园亮化。
(1)、校定期对校园内各线缆检查更换以防线路老化短路。(2)、后勤处在公共活动区域安装路灯,且亮灯率达到98%。
(三)实施学校环境“三改”工程
1、实施学校改水。
按照局卫生要求,我校新打深水井并建成水房一座,积极开展水源地保护和师生饮用水的监测工作,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2、实施学校改污。
我校因地制宜,改善校园内排污设施,疏通排污渠涵,解决学校污水排放处理问题,减少生活污水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3、实施学校改厕。
我校不久改旱厕为水厕,消除疾病孳生源。
(四)实施学校“四创”工程
以卫生先进单位、绿色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文明示范校园创建工作为抓手,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倡导卫生健康,生态环保、和谐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学校环境建设管理,改善校容校貌,以配合所属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四、实施步骤
“美丽乡村校园”建设以学年为一周期,每学年的建设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
1、制定方案,健全组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完善组织,统一思想,达到共识。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宣传橱窗、公示栏等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建设活动氛围。
(二)具体实施
1、对照反思,查找不足。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查找学校工作各方面存在的不美丽、不和谐因素和问题,提高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处室,各处室以整改不美丽问题为切入点,以探索学校特色文化为落脚点,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建设活动。
3、完善制度,加强督查。加强建设活动的过程监管,不断完善基本建设招投标、绿化管理、物质采购、师生评价、家校联系、安全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度。
(三)总结深化
每学年召开一次建设小组工作会议,总结建设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布置下期工作,修订建设方案,强化整改措施,不断深化建设。及时整理建设资料。
(四)表彰奖励
学校将建设活动纳入期末表彰内容,作为上级评先表模依据,逐步形成“美丽乡村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美丽乡村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成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总结宣传
加强“美丽乡村校园”建设活动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想,促进学校健康稳步发展。
(三)保证资金投入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尽可能地利用好公用经费,确保各项建设工作按时落实到位,确保“美丽乡村校园”建设取得成效。
辛家寨中学
7.创建美丽乡村建议书 篇七
创建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战略决策和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的总目标要求,在全区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工作,按照10+X发展模式,坚持以乡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今年抓运作,明年大变样,切实打造乡村人文关怀环境,改善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升乡村基层的服务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乡村建设水平。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十大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为民办事水平
1.乡镇机关规范化。着力抓好“三个规范”:规范办公场所。优化机关楼院环境,建设园林式办公场所,把乡镇机关建设成圩镇环境的典范。规范运行机制。完善乡镇政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员干部学习和机关内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规范便民服务。按照有明显标志、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有办事台账,有情况反馈的“五有标准”,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基层超市化”。通过“工作替代,定时排班,统一受理,流水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塑造“有事您找我,我为您服务”帮民办事、致富理财窗口形象,一年内全区乡镇(含白塘街道,下同)全面实现机关规范化。
2.村级组织阵地化。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化,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要求,切实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管理,打造一支整体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的村级干部队伍。二是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程,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功能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面积狭小、危旧、功能不全的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和修缮,确保活动场所达150㎡以上;有制度健全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设臵统一的村(党)务公开栏,规范公开内容、形式和时限;有运转正常的远程教育设备,建立远教站点学用长效机制,确保学用效果;有布臵规范的党员活动室,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有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站,建立一套工作制度,指定一名代办员,发放一张联心服务卡,记好一本登记簿。三是提升村级组织带动作用。村级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作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凸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3.产业发展基地化。着力整合乡镇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实行物技结合,建立以农村推广、农民创业服务和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建设和发展1个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种植规模必须连片1200亩以上。兴桥镇:着力建立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发展奶牛养殖和园林花卉基地。长塘镇:着力加快培育发展柑桔产业,扩大规模,建立柑桔加工厂,积极引导扩大葡萄和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樟山镇:着力加快农产品粮食加工小区建设,发展井冈蜜柚产业,建立油菜种植示范基地,培植壮大松籽产业交易中心。曲濑镇:着力发展蔬菜基地、草莓基地。禾埠乡、白塘街道:重点发展蔬菜基地,建立“合作社十超市”的合作模式,培育一批农产品经纪人。在建好特色基地的同时,要完善农技站功能,积极做好农技推广和农民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产业化示范基地实行市场化经营。
4.乡镇建设景观化。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规划建设能反映本乡镇的历史文脉、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个性特征的街区景观,形成“一镇一景”;在建筑风格上要融庐陵文化元素,景观区能集人气,搞活商贸、提升功能、彰显鲜明特色亮点;兴桥、长塘、樟山、曲濑每个乡镇至少拿出30亩土地,禾埠乡、白塘街道要充分利用乡(街)村发展经济预留用地,按照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一片集住宅、商贸、餐饮、休闲为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特色街区。乡镇村庄也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及新村庄建设打造若干个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人文乡村。
5.村落管理社区化。强化村落社区理事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一会五站”,积极调处民间纠纷,缓和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推动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邻里互帮互爱,村民互敬互助活动,让村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建立新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陶冶村民精神情操,倡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营造积极向上的的文明新风;集中整治村落卫生环境,改变脏、乱、差现象,抵制流行疾病的滋生与蔓延,保障村民的身心健康。按照“活动有场所,学习有园地”的要求,整合“农民书屋、万村书库”、“运动器械进社区村落”等资源,充分利用祠堂、礼堂和闲臵房屋,大力推进村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每个新农村试点村都必须配套一所集村民议事、书报阅览、科普宣传、棋牌交流、影视录像、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室和一个户外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力争在2012年内实现全区村村“公共场所配套、文化生活丰富”的目标。
6.计生服务常态化。重点抓好“三个到位”:技术力量到位。确保每个乡镇配备6名以上计生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计生专干。工作责任到位。完善计生考核方案,强化乡镇、村计生专干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理顺工作体制,严格考核评比,充分调动计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形成计生专干主抓计生工作的主动局面。服务指导到位。积极开展计生宣传、科技、综合服务活动,提高计生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由原来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变为提供就业、改善生活、帮扶救困等多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流动人口身居异地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7.维稳机构标准化。整合资源,构建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由乡镇综治办牵头,整合公安、司法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等各方面力量,构建乡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综治办与安全生产办合署办公。统一标准,加强基层庭(所、队)建设。以统一的建筑样式完善的结构功能和花园式的庭院标准进行完善。扩大规模,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街道、乡镇组建10-20人以上的由专职巡防员组成的治安巡防队,由公安派出所进行管理。加强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公众安全感。定期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和扰乱社会治安的严重刑事犯罪。针对治安相对混乱的地区和行业,定期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严格落实调处责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安全生产以深入开展“三项行动”(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为重点,加强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推进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8.中小学校配套化。围绕“聚名师、铸名校、优环境、育优生”,重点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堂”(食堂、澡堂)、“两化”(校园绿化、校园文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在2012年底完成学校的宿舍、食堂、澡堂、厕所建设,切实改善就餐和洗浴条件;同时,大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完成中小学校园的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按照核实中小学教师编制总数及时补充缺编教师,招聘大中专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中小学校,科学配备中小学校师资,加大对薄弱学校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在2015年前,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人口在两万以上的乡镇至少建一所以上公办村级幼儿园。通过公办省、市级优秀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带动乡村各类幼儿园向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实现乡村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
9.医疗机构功能化。在硬件建设上,进一步拓展乡村卫生院所服务空间,更新或添臵一批技术含量高、检测能力强的中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健全医疗服务功能。在软件上,进一步拓宽卫生人才引进渠道,按编制配齐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年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全部达到岗位执业要求。完善农村卫生防预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能力,进一步推进卫生院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创建标准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所,2012年底,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每个行政村有一所达标建设的村卫生室。
10.社会保障人文化。注重“三个拓展”:拓展政策落实。进一步筑牢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城乡医疗、就业再就业等“四条保障线”,整合培训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拓展保障层次。拓展失地农民生活救助领域,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救助标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年内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覆盖。拓展服务范围。推进乡村养老工作,按照“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建设原则,确保一年内全区所有敬老院建有一个医务室、一口鱼塘、一块菜地、一座果园、一片绿地、一笼鸡鸭、一栏肉猪、一个活动室、一支服务队、一个晒衣场,满足广大五保对象基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要以敬老扶老护老服务为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院民生活。发挥敬老院养老服务示范作用,将养老助残服务向村组延伸,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建设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孤残儿童日间托养托幼所。
每个乡镇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要选择性地建设一至两个高品味、高标准的中心。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乡村,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管理新模式,争创全市一流,建设和创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项目和管理模式。
二、启动“两改三化四配套”工程,整治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区乡联动、协调推进”,全面启动以“两改三化四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打造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人文关怀,共创农村幸福家园。
1.“两改”,即:庐陵文化风格的立面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庐陵文化风格的立面改造: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一年内各乡镇圩镇的所有房屋建筑融入庐陵文化元素,彰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赣民居风格,立面改造统一由建设部门提供图纸;工作流程安排、工程技术指导统一由领导小组指导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按照“危房优先、因地制宜、原址就地、节能高效、统一风格的原则,把民政系统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居工程”,教育系统的校舍危房改造,老建扶贫部门的生态移民和搬迁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工程等涉农资金。着力抓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中小学校校舍、敬老院、宗祠礼堂的改建或重建。对一类危房限时拆除,对二、三类危房按照规划有序改造。对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危房,能修复的修复,暂不具备条件的配套安全保护措施。
2.“三化”,即:绿化、硬化和净化。绿化方面。着力抓好村庄庭院内外、巷道路两旁、村旁四周、闲臵地块、场所周边的造林增绿。山区庭院绿化以金桔、黄梨、杨梅为主,山下庭院绿化以甜柚为主,巷道绿化以常规绿化树种为主,村旁四周以甜柚和乔木树种为主,闲臵地块就地取材,围栏种植蔬菜,场所周边按照美观实用进行绿化。所有新农村试点村庄内外要完成绿化。圩镇要完成街道两边、住宅区、店面门前的绿化。
硬化方面: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年内所有新农村试点村的主干道、村内主巷道、入户便道以及室外公共活动场所全面硬化,有条件的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可适当进行亮化。
净化方面:紧扣“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的要求,以“农村废弃物资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抓手,重点清理土堆、粪堆和柴堆。治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和柴草乱堆,美化村口、路口、家门口,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圩镇垃圾处理达到“六个有”:有垃圾集中堆放池,有垃圾清动专用车、有垃圾中转站等垃圾处理专用场所、有垃圾清运保洁员,有监督管理卫生打扫环境整洁的城管环卫站所、有整套卫生清扫环境整治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达80%以上;农村垃圾处理达到“五个有”:有垃圾堆放池、有托运垃圾专用车,有垃圾分类屋等垃圾处理专用设施场所,有垃圾清运保洁员、有定期打扫卫生处理垃圾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达70%;农户垃圾处理达到“四个有”:有垃圾存放分粪桶、有有机垃圾堆沤池、有三格式化粪池、有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舍环境。保洁员达到“五个有”:有一辆板车、一把铁锹、一把扫把、一把钳子、一个袋子。力争2年内实现“六个基本没有”的目标,即:农户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基本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村间、圩镇基本没有散放的垃圾,江河、库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105国道、吉福公路、吉新公路、西四镇公路两旁,通村(村边)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垃圾,努力让吉州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环境更优美。
3.“四配套”,即:自来水配套、卫生厕配套、畜禽栏配套和信息网配套。在自来水配套上,按照“生活用水自动化、洁净化”的要求;深入实施安全饮水和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任务,农村基本上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家家喝上干净水”。在卫生厕配套上,按照“庭院无便桶、屋外无茅厕、家家配套卫生厕”的要求,加大农村传统厕所的拆除清理力度,统一配套水冲式厕所,对一些一时不能拆除又无法安装水冲式厕所的农户,在村内集中建造水冲式厕所,2年内全区农村基本达到“公共场所无茅厕、村内清新无臭气”的效果。在畜禽栏配套上,按照“人畜分离、集中圈养”的要求,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要建立人畜分离区、禽畜基本实行圈养,由区农业局牵头落实。在信息网配套上,按照“村村通宽带、户户装电话、家家看有线(电视)、移动手机普遍化”的要求,整合农村远程教育、科普、农家书屋等项目设备,配臵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行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效应。2年内所有乡镇机关和行政村建立以电脑网络为主体,文字图书为辅助、宣传专栏为补充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内所有行政村信息化配套基本到位。
三、实施“六大体系”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1.生态安全体系。积极推广“三生三诱”农业综合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沼气池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村公益林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水流域治理;加强区内水质监测和保护,确保流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2.水利保障体系。加快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防洪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田间渠系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改善水利建设施工环境,各乡镇负责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纠纷问题。
3.农村路网体系。在100%的行政村、52%自然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根据村落规划要求,2年内实现全区所有合并村及新农村通水泥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
4.农村“三防”体系。在防火上,落实区、乡镇、村三级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十不准”,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强化防火专业队伍和义务扑火小分队建设,乡镇(街道)、村、组分别按照不少于1000人、100人、20人的要求,建立一支常设性森林防火义务扑火小分队。在防汛上,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区、乡镇(街道)要组建一支常设性群众抢险队,每个乡镇不少于300人。在防疫上,加强结核病、艾滋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以及禽流感、甲型流感等重点疫情在农村的工作,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森林病虫害防控体系,控制重大动植物疫病发生和传播;加强动植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以上动植物疫病防治员;狠抓疫病源头控制、疫情监测、畜禽免疫、消毒灭源、检疫监管,应急处臵等综合性措施。
5.产业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帮扶体系,重点发展壮大花卉苗木、蔬菜、生猪、特种水产、蜜果业、生态林业、农业休闲等产业。建立健全帮扶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整合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定内容、定场所、定师资,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二是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加强农户授信,搞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帮扶,重点建设曲濑彭家坊、长塘田心、樟山江边蔬菜基地,长塘、樟山的井冈蜜柚基地,兴桥的花卉苗木基地,牛牛奶牛养殖基地和思倍德生猪生产加工基地;整合涉农部门资金和力量,推动区农业示范园建设。
6.商贸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定位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突出特色。建设吉安城南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农村商贸市场发展,继续抓好阳明西路蔬菜批发市场兴桥肉牛花卉交易市场、曲濑鱼苗繁殖交易市场、钓源旅游休闲、采摘长廊建设等,推动农产品商贸流通发展。
四、发挥“四轮驱动”优势,细化保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领导推动,营造浓厚氛围。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突出发挥乡镇(街道)、村组和农民群众的责任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充分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橱窗和手机信息等多种宣传平台,全面宣传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活动的意义和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切实把氛围造浓,把声势造大,最大限度地争取全区上下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尽快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部门责任分工,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节奏同拍,行动同步,迅速掀起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活动高潮。
2.投入拉动,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资助”的思路,按照“一比五是本份、一比十是本事”的理念,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区财政给每个乡镇(街道)安排200万元启动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活动。二是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乡镇(街道)出一点,村组集体收入拿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农民“一事一改”捐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推动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三是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部署机遇,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强化建设资金保障。
3.人才带动,增强智力支撑。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发挥作用”的要求,既立足农村急需、紧缺,又兼顾适当储备、长远发展、创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造就一批有觉悟、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为推动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立集业绩、品德、知识、能力于一体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农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8.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篇八
一、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立项的必要性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本项目以建设“富裕XX、文化XX、生态XX、平安XX”为总体目标,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为切入点,通过3大体系(生态旅游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休闲旅游经济,着力打造构筑“美丽XX——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快速实现美丽乡村必须达到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本项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方法与模式,进而带动和推进XX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
(二)项目可行性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XX乡地处XX南街源中心地带,是XX县深山区人口最多的乡镇,也是全省闻名的梯田之乡,总面积84.54平方公里,是久负盛名的梯田之乡、有机茶之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有利于林、茶、桑、果等农作物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本植物品种多,飞禽走兽诸多,已探明的矿产有萤石、黄铁、石煤,也有少量锑矿。
2、有较好的文化底蕴。XX乡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唐设十六乡,每乡设五里,全县共设八十里,XX属长寿乡XX里中心村,至清沿袭。现有省保单位2处,一处XX村百年古戏台,一处是蜈蚣岭村大队部旧址。2016年通过“知乡贤、学乡贤、颂乡贤”活动,建设XX乡贤馆、XX徽剧馆和乡贤文化墙。
3、有保障的技术和资金力量。该项目获市规划局、县美丽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委多个单位、省市专家和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二、项目建设进展
该项目实施的时间为20XX年X月前完工。
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区域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清单
资金(万元)
XX乡
XX中心村
滨河停车场及公园建设
建设村内公共停车场(配套护磅等建设),小型文体健身广场1个;配套设置文化墙(文化墙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好人墙、普法宣传、家风家训家规格言、农俗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等)
60.00
污水处理
分片式生活污水处理,铺设污水管道、建污水处理池
49.00
道路畅通及污水沟建设
新建、维修村内石板路、鹅卵石路1500米,配套生活污水沟同步建设;政府门口柏油马路200米,配套埋污水管;沿途配套“三格式”化粪池,设置窨井,并将沿途雨水管接入雨水沟
25.00
河坝建设
新建一条拦河坝,配套设置便民水埠
16.00
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乡办茶厂盘活,改造成村公共服务中心(配套“两站”“两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在村部围墙上配套设置好人墙、好家规好家风家训展示墙。
28.00
村口节点打造及小型公园建设
电站桥头菜地砌挡墙,填方硬化长20米、宽6米,做文化休闲长廊;电站桥头塌方点砌石磅,长25米、高12米,并绿化植物100平米,配套小型公园
16.19
排水沟建设
对村内排水沟、沟底硬化部分盖板(部分同步配套生活污水管埋设)
15.50
“三线”整治
建设范围内有线电视、电力、通讯线路等“三线”,按照《XX县“三线”整治工作操作手册》整理规范
7.50
垃圾桶购置
垃圾桶购置50个
0.60
村史文化整理汇编
挖掘整理本地本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传承和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彰显特色文化及古树古民居保护工作资料等,汇编成册(报县美丽办审核后编印)
0.30
公路两边公益广告设牌设置
穿村公路沿线设置文化墙或公益广告宣传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好人榜、普法宣传、家风家训家规格言、农俗文化、民俗文化、孝道文化、文明经营等)
0.80
村庄环境整治“三带头一带动”网格化常态化建设
按XX美办发〔2016〕19号要求,建立推行农村环境整治“三带头、一带动”工作制度,做到:村组干部包片到人、骨干党员包街到人、村民代表包点到人、亮牌亮岗亮责亮承诺亮网格、大力推行门前“三包”、完善保洁员绩效考评、加强村庄日常保洁、定期集中整治环境,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村庄环境卫生网格化、常态化、长效化管护运行机制,坚持动态巡查、定期评比、适时表彰,营造引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的浓厚氛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村民讲卫生、树新风,村庄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0.30
XX乡
XX中心村
乡风文明创评活动
1.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开展乡风文明“十项创评”活动,公开评选、集中表彰一批“文明户”、“五好家庭”、“孝心家庭”、“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好邻里”、“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最美庭院”、“遵纪守法户”、“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示范户”、“优秀留守儿童”、“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标兵”(证书到人、挂牌到户),资金0.5万元。2.“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月”活动宣传经费0.1万元。3.美丽乡村建设宣传经费0.1万元(①建设前应召开户主大会;②其他宣传资料印刷费)。
0.70
交通标识设置
主干道设置规范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线、指路牌、路名牌;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学生横穿马路集中地段,考虑斑马线、减速带);穿村马路因地制宜划设绿道、停车位等标识
1.00
祠堂后公厕
拆除旱厕17个,并新建公厕1个(公厕标识、男女厕所标志上外墙;公厕内各蹲位隔离、设门,内设洗手盆、镜子、拖把盆,公厕节水及卫生提醒标识、管护制度牌上墙;落实管护人员日常保洁)
8.70
停车场边公厕
拆除并新建公厕一个(公厕标识、男女厕所标志上外墙;公厕内各蹲位隔离、设门,内设洗手盆、镜子、拖把盆,公厕节水及卫生提醒标识、管护制度牌上墙;落实管护人员日常保洁)
6.50
村庄绿化
中心村公共场所及马路两边绿化
4.00
村庄亮化
新装路灯24只(建成后凭明细清单附各灯盏所在图片报账,同步建立路灯管护制度,落实路灯管护人员并在主街道等地固定公示牌上墙)
5.20
村中小型文体广场
90㎡硬化、边沿绿化,配套体育器材
2.50
旱厕整治
拆除村中旱厕40个(拆除后卫生改厕或绿化、硬化,或旧砖围栏小菜园)
2.00
电站桥头至胡氏宗祠环境整治、垃圾治理
胡尚顺户整治乱推乱放,猪舍、柴棚翻修;村头文化墙下整治清理杂草、垃圾,填土种绿化竹子;胡尚顺户房下菜地整治旧砖砌围栏,清理荒山、杂草、废树;胡发喜户厕所边菜地清理杂草、废柴,用竹子旧砖砌围栏;江养花户水沟清理、并盖水泥板等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清运
3.56
XX乡
XX中心村
胡氏宗祠到方家农庄环境整治、垃圾治理
胡木根店边空地清理废石头、废铁,并堆放整齐;胡苏明房边菜地整治脏、乱,菜地旧砖砌围栏;江振生地基清理废砖、垃圾,并用废砖围栏;胡尚松周边道路硬化;清理石头、砖头、柴火,并堆放整齐;胡红彤户水埠清理堆放砖头、石料;砌磅填平并硬化、绿化;下面为“三格式”污水池等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清运
3.21
方家农庄到垃圾池环境整治、垃圾治理
方家农庄门口拆除两个水池;胡新建户拆除水池一个,并在家建一个;供电所出口周边清理杂草、竹子、垃圾,整治柴火、旧轮胎,菜地旧砖砌围栏;其名大理石厂周边整治大理石原料并堆放整齐;菜地园旧砖砌围栏;后山路边菜地清理杂草、垃圾,并用旧砖砌围栏等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清运
3.79
后街胡卫清户至乡政府路段环境整治、垃圾治理
胡卫清户周边清理垃圾、柴火,堆放整齐,并做门一扇;水沟清理干净;菜地用旧砖砌围栏;胡承良户旁山沟清理垃圾、竹子;山沟拓宽;胡月时户旁空地小路硬化;清理空地杂草、垃圾;胡尚堂户清理垃圾、杂草、柴火、砖头,并堆放整齐;胡发平户屋后清理杂草、垃圾、沙子等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清运
7.25
XX乡
XX中心村
XX村村部
清理、化解原XX乡茶厂债务、并对原办公楼及厂房进行翻修、改造,对院内平坦进行硬化、绿化
40.00
XX乡XX村
敬老院
XX乡敬老院一座,消防工程配套
135.00
XX乡
一事一议
璜蔚源头里源华道路拓宽硬化;天堂下山亩至上山亩公路拓宽及硬化;胡埠口双星组新建拦河坝;XX下坞组道路拓宽及硬化;蜈蚣岭公路至过小坑道路拓宽及硬化;六联沙塔下阴产河道拓宽、护岸建设及沙塔下古树群公园打造;沙坦村石门坞道路拓宽硬化
60.00
XX村
移委
下XX拦河坝2条;XX桥维修;XX下水道铺网;璜蔚村滑坡治理
181.50
璜蔚村
阴山
璜蔚源头公路至阴山拓宽硬化
40.00
XX乡沙坦村
沙坦塌方整治
沙坦东山坦新建挡土墙2条
14.70
XX乡六联村
六联道路拓宽
XX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XX乡六联老村道加宽,前进口到沙塔下拓宽2.355㎞
50.00
合计
788.80
(二)资金筹措
XX乡美丽乡村建设共需建设资金788.8万元,资金来源为县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XX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能够优化农村发展的硬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注入强劲动力。项目实施完成将有助于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效益
1、项目建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2、项目建设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修筑防病改水工程、架设乡村电网、建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其它基础设施等都是高度劳动密集的项目,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和当地材料为主,所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3、项目建设是XX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
从“生产发展”来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生活宽裕”来讲,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同样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体现;从“乡风文明”来讲,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从“村容整洁”来讲,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只有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快电力建设改造,完善供排水设施,建设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集中治理空心院落和垃圾、污水围村现象,才能改善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因此,项目建设不仅是XX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同时又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全面体现。
4、生态效益
本项目通过对基础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可改变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染物难处理,土地利用没有进行功能分区,集约化种植、养殖等与居民点相邻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改善居住点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
项目成立美丽乡村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农业站、文化站、项目办、组织办、派出所、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
成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为组长,下属果蔬、园艺、土肥、产业等站负责人为成员,成立技术小组,技术小组主要是配合做好农户技术培训工作,按项目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农户落实好培训技术等相关工作。
采取多部门、多渠道筹资、多项目覆盖的方式,抓好项目综合配套建设,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加大协调配合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为项目建设通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实施
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督查机制。成立项目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等方面的督促和检查。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确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三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实行项目捆绑,技术捆绑,部门捆绑,人员捆绑“四个捆绑”。将项目建设任务纳入对相关人员、部门的单项考核,完不成任务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工作到人、责任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六、结论
1.本项目建设符合安徽省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政策,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符合黄山市的国民经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是国家和地方各种支农政策的体现。
2.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气候资源、社会经济及地缘优势等均有利于该项目设计内容的实施。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乡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的建设符合XX县规划要求,布局合理,系统完整,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已有效展开,具体改造计划均已落实。
4.通过社会评价得知: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不仅能显著改善XX村基础设施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能通过项目建设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从本项目的风险分析来看,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方案合理,建设条件成熟。该项目的实施,将取得生态、社会“双赢”的显著效益,同时对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有极为重要的示范推广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七、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项目是XX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部分,项目成败与否对以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运作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预期效益,本报告特提出以下建议。
1.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依次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为项目实施打好建设基础。
2.协调各方关系,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项目最终能否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项目资金是否及时落实。项目单位应协调好党委和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尽快落实项目资金。
3.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
【创建美丽乡村建议书】推荐阅读: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汇报10-20
创建美丽校园12-12
美丽宜居村创建11-08
美丽乡村项目建议书07-03
美丽社区创建实施方案07-04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12-15
美丽乡村建设发言06-27
海南美丽乡村规划07-07
美丽乡村验收标准08-15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