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财务管理创新之处

2024-09-23

erp财务管理创新之处(11篇)

1.erp财务管理创新之处 篇一

本课题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要给他们自主的权利。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学生就能够主动合作。

(2)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只有启动学生内部的欲望,外部的教育影响才能有效,从而激活学生的内部合作的动机,达到愉悦,和谐。

(3)学生在学习中也是能够掌握学习方法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交给学生一些策略和技巧,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4)学生个人都会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只要我们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学生是能够形成很好的合作氛围的。

创新之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有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相的新形式,师生之间能平等学习、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民主。

2.erp财务管理创新之处 篇二

某公司主要生产电源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达几亿,企业员工有上千人。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按照订单来确定装配类型的,因而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大多数订单都要进行设计变更。然而,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造成80%的订单出现拖期、库存积压以及短缺严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信誉,失去了许多客户。后来该电源企业在采用ERP的基础上进行了管理创新,快速扭转了这种局面。由此可见,探究电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以及ERP的实施具有实际意义。

1 ERP概述

1.1 ERP的内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该计划由美国的加特纳集团提出,是对MRPⅡ的进一步发展。ERP对企业资金、物流及信息流进行综合管理,综合平衡与充分考虑企业中的资金、人力、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技术等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全面管理。ERP的理念是将企业业务流程视为一个紧密协调的供应链,以现代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工具,同时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思想,从而实现企业业务数据的协同化、统一化。ERP通过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充分协调,实现了精准生产,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降低了库存和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客户的满意度,加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ERP主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企业先进管理思想,将企业中所有的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集成,有效整合了企业资源,同时为企业提供了计划、决策、控制及经营业绩评估的系统化、全方位的管理平台。

1.2 实施ERP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源企业无论在环境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有着极大的变化。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下,电源企业的管理也逐渐面向市场,向着价值化、中国模式、系统化、电脑化和国家化的时代前进。如今,电源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各个企业要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管理,改革与创新管理方法、观念、模式、手段及工具等各个方面,以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作为工具,优化企业运营。而ERP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基础数据、业务流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整合为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符合我国的管理现状需求。

2 电源企业管理创新与ERP的实施

2.1 电源企业管理创新

增强电源企业自身实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电源企业的管理创新,而创新并不是单方面的,主要涉及到观念和方式2个方面。

(1)观念创新。要实现电源企业的管理创新首先要创新观念,管理者只有掌握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够观察新事物,摒弃传统观念,并将新理念融入到创新系统中。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具备信息第一位的思想,通过不断更新电源企业的信息,把握企业核心理念和正确思想;2)以能力为本;3)具备企业伦理思想,进行企业道德建设,树立企业信誉形象,从而确保电源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方式创新:

1)使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要实现电源企业的管理创新就必须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强化信息化建设也是电源企业管理创新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此电源企业必须扭转思想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优化企业资源,以获取经济利益。

2)重视电源企业的弹性、柔性、和谐管理。不只采用机械强制办法,还要创新管理办法,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氛围,从而保证各位员工团结协作,为企业的利润和发展做出贡献。

3)转变电源企业运营方式。由于仅依靠企业的内部资源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管理方式、业务交流等方面应该打破地域限制,重视团队及外部力量,同时还要打破组织局限性,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学习其他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将其转变成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方法。

4)构建网络化的营销模式。企业营销是电源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电源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一对多”的营销模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源企业必须合理利用网络平台,除了可以大力宣传产品外,还能及时收集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因而运用网络平台是创新管理的重点工作。

2.2 电源企业ERP的实施

对于电源企业而言,实现创新管理不仅要创新思想和管理方法,还要科学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ERP平台进行管理。ERP平台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前期准备。在电源企业中实施项目,必须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进行详细计划和周密安排,这样才能够确保电源企业真正实施ERP系统。

1)思想准备。电源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必须真正了解ERP系统,明确对ERP的期望和需求等,同时还要清楚电源企业的管理现状以及推行ERP系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2)组织准备。由于实施ERP系统极为复杂,几乎涉及了电源企业中所有职能部门和高层管理人员,仅依靠电源企业信息中心的努力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跨部门、强势的ERP实施组织来确保ERP的成功实施,即要成立电源企业的ERP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3)财力准备。ERP系统是较为庞大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该系统自身还是运行平台,都要有较大投入。国外比较知名的ERP软件,如ORACLE、SAP等,一般需要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投入,而国内软件也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并且该软件还需要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其硬件投资的花费也极大。因此,实施ERP系统需要做好财力上的准备工作。

4)资料准备。ERP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大量正确的资料作保证。对于电源企业,基础资料包含所产电源型号、电源资料、电子元件等。在正式实施ERP系统前,必须对各种基础资料进行收集、规范、整理及编码,以确保ERP系统的顺利实施。

(2) ERP系统实施。ERP系统的模块较多且关联较为紧密,要实施该系统就必须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按计划和步骤分阶段进行。本文以电源企业ERP实施过程为例进行阐述:

1) ERP选型。选型是电源企业顺利实施ERP系统的第一步,必须选择专业性及行业性的ERP系统,需要注重其生产公司的资信记录和行业经验而不是公司名气,还要注意其是否拥有无可争议的知识产权。

2)营造气氛。在ERP系统实施前应该在电源企业中营造一种变革气氛,对各级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ERP系统、企业的需求原因以及实施之后的作业情况等,同时还要拟定相关管理和作业通知,确保该系统顺利实施。

3)系统试运行。选型完成后就要开始正式实施,首要任务就要掌握ERP系统作业流程及其与生产实际操作和电源企业需求的差异等。在实施前拟建一个较小的网络运行环境,通过各部门人员的试运行,找出差异并检查系统的快捷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4)需求差异的检讨以及确定。由于ERP系统与生产实际操作的差异,因此在试运行后就必须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全面、客观的检讨,分析原因并制定出解决办法。

5)制度修订和系统修改。确定需求差异后,电源企业就必须着手进行制度修订和流程调整,同时ERP公司也要对系统进行修正。此时并不是把实施ERP系统的工作完全停下来,应该合理利用这段时间构建出完善的基础资料档案,并且加强对各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6)正式实施系统。在企业制度修订和ERP系统修正完成后,就可以在电源企业中全面实施ERP系统的各个管理模块,但是必须按照计划和步骤一步一步地实施。

3 结语

在新形势下,电源企业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通过创新管理来增强电源企业的竞争力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电源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实际,从思想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同时合理实施ERP系统,从而加强电源企业的全面管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摘要:阐述了ERP的内涵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电源企业实施管理创新与ERP。

关键词:电源企业,管理创新,ERP

参考文献

[1]刘清瑞.ERP系统:企业管理创新平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曾垂璧,李慧敏.集成化ERP管理模式[J].科研管理,1999(3)

3.erp财务管理创新之处 篇三

关键词: ERP系统;财务管理;应用;创新

一、ERP系统概述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提高企业资源效能为整体思想,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在ERP系统中,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

二、ERP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它兼顾“供”与“需”两方面的环境。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面临全球化大市场的竞争环境,只有联合其他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需链,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ERP的管理范围亦相应地由企业内部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从而使得企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大大增强了该供需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使每个企业均可以最小的成本和转换成本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

三、ERP系统环境下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差异 首先,会计科目不同。在ERP系统中,企业的会计科目是由总公司统一设置,子公司无权修改,保证了公司财务数据是按业务发生的性质统一组织,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还以有利于系统编制合并报表。对于往来类与成本费用类的科目,传统财务管理系统需要设置多级明细科目,不利于进行数据的集成控制,而ERP系统通过采用辅助核算模式,可以避免这一弊端。其次,会计凭证生成方式及会计信息输出方式不同。在ERP系统中,业务部门完成采购、销售等工作同时,财务系统中会根据预先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可以直接进行审核,保证了财务情况与业务同时反映,可以避免传统财务管理中会计凭证相对于业务发生的滞后性。在会计信息输出过程中,业务数据都是以原始方式存放,并且系统可以根据业务的特征及属性将数据分类、汇总,可以对数据进行组合查询,并生成所需的详细、准确的财务报告,比传统的财务系统的数据处理方便、快捷。

总之,ERP财务系统相对于传统财务系统不仅可以在会计凭证生成、财务报表生成上节约时间,还可以及时查询子公司的业务信息、丰富其报告与报表的形式、提高会计信息可靠度。因此,该系统可以为财务管理与控制奠定基础,并且把握公司业务各流程中的资金控制,真正实现资金的高效率利用。

四、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ERP系统现阶段的应用。企业业务信息数据处理随着电脑作业的不断普及或其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要求,但对于业务流程和其他系统的集成化,则受到技术功能的限制。因此,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陷,并且还可以依托这一平台进行广泛的包括材料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和代理网络及客户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和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ERP系统现阶段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会计核算、对会计核算信息的分析以及成本管理中。

ERP系统在会计核算方面将企业资金分为若干模块,例如:固定资产模块、总账模块等,通过对各个模块的集成管理,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以现金模块为例,该系统主要对现金的流转、企业备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票据进行核算,包括票据和银行清单的维护打印、企业交易情况的查询等功能,并且还可以与总账、应收应付账等模块集成管理,自动生成凭证,为以后的查询管理提供详细数据。ER同时把企业的成本管理分为: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所有系统应用程序使用同标准的数据源和报告系统,具有同结构、易操作的特点。各项业务的成本与收入贯穿所有部门,问题一旦出现就可以被分离出来,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二)ERP系统未来的创新。目前ERP系统的应用只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势必要在ERP系统环境下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树立创新观念的同时,要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去审视各种经济、财务问题,创造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但真正将系统作用发挥好,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系统自身功能,提高对业务数据挖掘、整理、分析能力,做到与具体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以便更加适合企业的高效率、高水平管理。

1.ERP系统中自身功能的创新。(1)充分挖掘采购预算管理功能。对于采购预算的管理,ERP系统主要通过模块分类审批控制、责任人授权审批控制及供应商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于企业某一项采购业务,各模块应设置资金检查环节,对于每项业务按照企业自身标准以及同类型市场采购情况给出相应数据并提出不同级别的建议供管理者进行决策,最后汇总到总账,为下次采购提供数据。授权责任人应当根据系统录入的采购订单进行审批,对于超出预算或者意外事项不予批准,订单退回申请部门进行更改或者废弃,以保证订单按照业务事前计划履行。系统通过汇总各供应商提供的供货数据进行分析,在产品质量、供货时间和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以选择供应商,调整每次采购数量及供货时间,做好资金准备,以获得最佳采购效果。(2)利用ERP系统开放性转换其他系统数据。ERP系统的创新还需要大量信息的支持,因此,可以利用系统开放性接口将其他系统电子数据转换到该系统中,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数据重复录入,以获得更多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科学决策的数据。这就要求在ERP系统环境下,各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共享,财务部门能够参与企业决策,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检测、事后分析。

2.ERP系统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组。企业要想在ERP系统下实现创新也要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以更加适应系统。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要想最大限度的实现,就要进行模式重组。

以企业流程重组为例。企业流程重组要求企业实现从传统面向职能管理转向面向流程管理,建立“扁平化”新型组织,以达到对市场环境、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首先应设计企业若干流程,如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流程等,确定各流程组织单位与职责。在此转变下与ERP系统进行结合可以在向系统提供更多详细具体的数据同时,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建议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了组织运转的效率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主要管理职能集中在总部进行,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各种业务的集中监督与管理,并适时做出统一决策。

结束语

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在广泛吸收市场中其他企业的共享信息同时,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管理者提供一系列准确有效的数据,改善了企业的管理和营运模式,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更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状洪,对企业导入ERP系统的看法与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5(6)

4.财务工作总结不足之处 篇四

财务工作不足之处

一、中学财务工作现状分析

中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财务工作不足之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近年来,国家实行教育产业化,财政对学校的拨款逐年减少,不少学校感到经费紧张。因此如何使用管理学校的有限资金,使之达到边际效益的最大化,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从财务管理体制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校收入来源和渠道呈多元化趋势。但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认为学校财务管理只是单纯的教育经费收支管理,未设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把财务置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削弱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从资金管理方式来看,学校经费由财政拨入,收取的学生学杂费等要上缴财政,纳入财政管理,支出经费由财政拨回,表面上是“清水衙门”,又加上学校资产不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考核资金使用效益,更不讲究教学成本高低,所以造成资金管理不严,资产账目不全,价值不实,账实不符,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分离,形成了只重视资金的使用,不重视资金的利用效率;注重举债经营而忽视负债的偿还;注重价值管理而忽视现场管理;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微观利益而忽视宏观利益的现象。

二、亟待解决的中学财务工作不足之处

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按照财政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中小学财务制度》中的要求:“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不具备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集中统一管理财务活动,学校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工作总结《财务工作不足之处》。学校财会人员的职责、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罚等按《会计法》执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等财务活动均由学校财务机构统一领导。”

而实际上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一般的做法是建立简单的会计账簿,记录收入支出,采用单向直线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资金的使用监督,再加上从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差,不仅不懂《会计法》、《审计法》等财会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业务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更是不可能的事。

经济业务事项办理未严格执行“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复核”等互相牵制的程序办理,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没有真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尚未真正明确不相容岗位,尚未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本身的收入受政策限制,政府财政又不能满足教育的投入,造成学校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要做好预算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学校领导预算管理意识没有真正到位,具体执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监督、控制、考核均没有真正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做好人员经费预算的同时,没有较为切合实际地编制其他预算,整个预算只是会计一人应付了事,一人操办。在预算实际执行中,一些领导无预算意识,我行我素,收支不按计划,走一步算一步。执行时没有

按有关规定和具体标准落实到每一个收支的具体项目,没有根据各项收入的性质用途坚持收支来源配比原则,导致已经制定好的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没能够发挥出预算的财务控制作用。

3.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许多学校因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在领导者的意识中,往往只将现金看作财务管理的对象,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动产的固定资产,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核算,购置时根本没有入账,形成大量账外资产,更谈不上报废、减少时调整相关资产项目;属不动产的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既没有办理竣工决算算,也不进行验收就开始使用,没有及时增加固定资产;由于没有严格的执行标准,许多由于价值低、易损耗,够不上固定资产的物品,则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财产清查不定期;账项调整不及时、不准确。总之,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在账面上无法

真实反映,账实不符,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项目规划工作存在不足之处

1.公司对职业健康管理重视度不足,无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此进行管理。

2.去市里办事,路途较远,经常无专车,办事效率不高。

3.规划前瞻性不够,事情不能做到有备无患。

4.规划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没有调理性。

5.部门之间协调不好,急需别的部门配合时,未能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6.与政府单位之间工作联系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时,办事比较棘手。

7.和项目咨询单位之间业务未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8.在线监测系统没有和市环保局达成统一管理协定,车间对其管理不够重视。

9.资料整理较为混乱。

10.各单项验收后,缺少总结。

11.规划工作计划完成程度不足。

2014年11月27日

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学习“四风”,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有很多不足。

1.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不求上进。

2.缺少责任心和事业心。

刘艳 2014-10-14

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各立档单位虽然都已经通过了自治区一级档案达标的复查认证,但仍要保持自治区一级档案标准水平,为达到自治区档案管理特级单位努力做好档案的基础性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完成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步伐,发挥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优越性。使档案资源在局域网内共享,为税收工作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各单位要进一步重视档案管理工

作,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主动去研究各类新业务所形成档案的管理问题,实实在在的将档案管理工作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保证档案工作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

主动及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围绕 “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编辑专题档案信息,把提供资料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普遍开展起来。

重视编研、注重档案的利用,档案作为历史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强化档案编研工作,是充分发挥档案潜在信息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积极为全局税收中心工作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查找档案提供便利,充分利用局域网等现代化技术,开展网上查询服务,不断提高远程服务能力,使档案潜在信息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继续做好档案培训和考核工作。围绕今年档案重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做好档案人员上岗证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积极探索、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大档案信息化力度。加大电子文件接收力度,接收纸质文书档案和实物档案的同时,完成文书档案目录电子化,实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同步移交;继续有条不紊的开展全局各类电子档案扫描工作。

做好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加强对档案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所有拟开放或拟公布的档案及电子档案、上网信息的审核鉴定,严防把不宜公开的档案信息公开出去;加强对电子文件形式、存储、传输和利用等各环节以及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等各方面的保密防范,严防电子文件泄密;做好档案数据和电子文件的异

地备份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各部门9月任务不足之处

一部:9月份回款计划未做;

二部:喻兆林9月份没有做销售计划600万,应收账款100万。三部:9月份未做销售日标数据,早晚秋库存要做。采购部:9月份计划未做。

5.领导者和管理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篇五

领导者负责的是全面、全方位的未来策划,因此,领导者更多的注重纵向发展,把希望放在未来;而管理者则是执行领导者的战略部署,按步按点去实施管理。在实施管理中,管理者的使命是不断地将每一步每一点横向尽最大努力地创造业绩、创造效益,从而创造最大利润。例如一家跨国公司懂事长(领导者)负责亚洲各个国家的电子产品贸易,而一名CEO(管理者)负责中国电子产品分公司的管理,这名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搞好中国市场,为公司在中国的市场里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和利润了。

因此,一个管理者和一个领导者它们的任务决定了一个只能注重横向发展,一个只能注重纵向发展。优秀的领导者是不断地向前看,用自己的专业眼光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而管理者则要在每一个停留的点上尽最大的努力去将该点横向延伸,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二、领导者和管理者处理问题的着眼点不同。

由于领导者的任务是负责全局发展,因此需要凡事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而管理者负责局部管理,凡事只需从局部考虑问题。例如一个领导者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研制、成本核算,通过大致的市场预测为整体价格定位和确定整体的销售目标等;而管理者则负责当地市场的调查、销售以及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的高低对产品进行二次定位等。可以说领导者是抽象的,务虚者;

管理者是具体的,务实者。所以,领导者处理每个问题,都必须谨慎面对,必须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去权衡利弊,相对来说,管理者就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有时只需按照管理的制度去执行就行了。

三、领导者追求改革、创新;管理者注重维持现状。

由于领导者旨在发展整体,管理者负责搞好局部,从而导致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个有所侧重。管理者一般注重维持目前的秩序,利用已建立的制度、法规使其自己管理的范围,按照管理当局的愿望运行,只要不出问题、差错,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就算是不错的管理者了。

当然,只能说侧重,优秀的管理者是不会只满足停留在当前状态的。他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检讨自己、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地想方设法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从而谋求更高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领导者大都注重对企业前景的关注,志在改革创新。

因此,管理者一般都被认为是现有制度的守护神,而领导者由于始终走在潮流前为人们指导方向,从而大都成为人们的精神领袖。

四、领导者和管理者岗位要求的专业素质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层次不尽相同。

由于领导者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眼光去观察,去捕捉机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确定方向,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领导者的职位要求更侧重领导者本身的洞察市场的能力、预测分析能力和统筹大局的能力。而管理者只是运用自己的管理方法去维护当前的秩序或谋求更大的发展就能基本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管理者的职位要求更注重自己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员工――部长――经理――董事长的级别层递过程看,你只有做过了部长才能普级为经理,只有过了优秀经理这一关,你才有资格当上董事长, 这里面除了强调经验的重要性之外,还说明了领导者的整体素质要求比管理者更高一个层次。当然我们只能说是从整体素质来讲,而不是说一个领导者肯定就比一个管理者强。总之,领导者讲能力,重策划;管理者讲经验,重执行。

五、领导者和管理者使用的权力基础不尽相同。

我国学者一般将权力定义为: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进而又将权力分成三个组成部分:职位权、专长权、个性权。

职位权是法律或制度所赋予的,所以有其强制性,专长权来自于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才能,个性权来自于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专长权和个性权缺乏强制性,它们的影响完全出于其被管理或被领导对象的主动的内心认可,我们常说的领导魅力指的就是“专长权和个性权”。

领导者和管理者都拥有这三种权力, 但两者对三种权力使用的概率不尽相同。领导者一般都靠个性权专长权去真正从心里征服下属,让下属主动地接受自己的思想或主张进而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去完成任务。这种效果远比单独使用职位权好的多,因为主动比被动,积极比消极地去执行任务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我们不能说,领导者就不需要职位权,一个新来的领导者,他拥有的也只是职位权,他也是靠职位权去让下属去执行工作的。优秀的领导者,他会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且尽量地和员工打成一片,从而提升并巩固自己的专长权和个性权。

因此,领导者只是需要职位权来让下属承认并接受自己的身份作为前提,而在日常执行工作时更多时候是靠专长权和个性权的影响。而管理者则不同,由于他强调的是维持现有的秩序,而维持秩序都是靠制度去执行的,所以他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直接使用职位权,这样既快捷又方便。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都有了共识:利用职位权时,如果再加上专长权和个性权的影响,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可以说,领导是灵活的,而管理是硬性的,所以很多的领导者给人的感觉都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而大多的管理者给人的印象则是严肃的、不怒而威的。

再来分析和总结一下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相似点:

一、都是善于选人、用人、留人的高手,在用人方面有独到的眼光和经验或主张。

领导者明白,自己提出的改革、创新思想或主张,都需要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人去完成。职位本身就要求他们都必须具备善于选人、用人、留人的专业水平。管理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能力的人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要求贯彻或执行下去,以方便自己管理或达到管理的目的。

有的人以“管理者喜欢老实的员工,领导者偏爱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来证明领导者与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不同,这是不恰当的。试想一下,总喜欢老实的员工的管理者必然是个无能的管理者,能够偏爱有才能有个性员工的领导者(不是每个领导者都能做到的,现实社会中用人唯亲的领导者数不胜数)必然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用一个无能的管理者例子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例子相比,就如坏的与好的相比,一来这种对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二来以点代面,说服力就更脆弱了。

如何能说明两者对员工的态度不同呢?要比就要用同样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相比。我想,既然他们都是用人高手,对员工的态度也就不会相差太大,因为他们都会明白: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才有更多的利用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优秀的领导者和有才能的管理者都会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只要给他带走微软公司的20多个人,他同样能再营造一个微软公司;伊利公司的首任总经理牛根生也是由于广阔的胸襟而赢来了众多有学有才之士的追随者,在离开了伊利后创立了与伊利公司不相上下的蒙牛公司。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唯才是用,则人才济济;知人善任,则人尽其才;人尽其才,则事业兴盛。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人才,提升企业效益和品位的关键就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人、用人、留人上动心思、下功夫、做实事。至于他们用什么方法、如何去控制利用有才能、有个性的员工,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

二、两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表达及沟通能力)等。

一来,领导者负责全局,对外沟通合作;管理者负责局部,对内沟通管理。两者只是内与外、全局与局部之分,遇到的事情和要处理的事务千变万化,都是无法预料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等,并且都要过关过硬才行。

6.ERP与财务管理 篇六

摘要:ERP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在ERP系统里,财务管理始终是核心的模块和职能。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金流,是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和表现,人们就将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引入ERP系统中来,从而使ERP有了财务管理的功能。

关键字:ERP财务管理功能应用 正文: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ERP系统是基于ERP企业管理理念上的高度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ERP软件,即企业资源规划软件,是一种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应用软件。它是一种运用了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网络技术和INTERNET技术,在MRPII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生产制造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一:ERP核心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精益生产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其二:敏捷制造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二: ERP与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事后核算,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其信息处理一般又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面向任务和职能的,难以满足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高度集成。而ERP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将资金流和物流进行高度集成,实现财务管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全球化财务管理支持的转变,以便对全球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馈,降低各类经营成本和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提供强大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获取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除传统的功能外,还应有如下功能:

1、基于ERP的财务成本管理应当以企业的运营资本管理为核心,对采购、生产、销售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和货款回收,由信用销售造成的应收账款,以及由生产和销售需要而设置的存货进行管理,加强运营资本的流动性,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风险。

2、要求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馈,全面提供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尤其是提供更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决策、市场营销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

3、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并做到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

4、支持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的改善,如支持凭证的集中式审核,加快期末关封帐的速度,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

5、财务管理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且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使得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了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

6、支持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向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处理,再到事前预算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

7、除了提供必须的财务报表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了易于最终用户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

8、支持基于Web的财务信息处理,为支持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部分财务信息(如采购订单处理等)可以通过Web方式收集和发布。例如Oracle提出的应用系统的ICA结构(网络计算体系),就是这方面的应用。

9、支持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能支持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和报表要求。如提供多币种会计处理能力,支持各币种间的转换,支持多国会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合并等。

三: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采购付款循环中的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ERP的执行过程是从采购活动开始的。采购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采购回来以后,经质检部门验收入库,录入库存系统。此时,库存增加,同时应付账款也增加(或现金减少)。通过ERP的会计界面,生成会计凭证,过账后在总账系统中同时更新应付账款和存货账户。从而在采购付款循环中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二)生产循环中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订单从仓库中领取原材料,此时,存货减少,而生产成本增加。通过ERP的会计界面生成会计凭证,过入总账,更新相应的会计科目数据。加工完成,生产出可以向客户销售的产品并入库,通过ERP的会计界面,声称会计凭证,过入总账,减少总账模块中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增加存货账户的金额,实现了生产循环中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三)销售和收款循环中的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销售部门接到客户的定单,通知仓库按照订单向客户发货,库存减少的同时,应收账款增加。通过ERP的会计界面,生成会计凭证,过账后即可更新应收账款和存货在关的金额。以后收到客户付来的货款,通过ERP的会计界面,生成收款凭证并过账,总账系统中的现金和应收账款两个科目的数据同时得到更新。从而在销售和付款循环中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四:实施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ERP系统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ERP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人力资源、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然而,由于无形资产确认、计量的困难,传统核算型软件受到很大限制,进行财务决策时也很少考虑这些无形资产。ERP系统除了财务系统外,还包括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系统,可以从各方面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分析、预测,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ERP系统突出财务管理的整体性

ERP系统突出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性,ERP系统除了提供必须的财务报表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模型和分析模块,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提供服务。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并且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ERP系统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ERP系统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发挥计划与控制作用系统可以把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管理集成在一起。在一个集成的环境下,当生产经营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时,很容易驱动会计核算系统正常运行。由财务管理系统驱动生产管理系统非常困难,而由生产管理系统驱动财务管理系统则容易得多。

(四)ERP系统细化了成本核算

细化成本核算以加强成本管理ERP上线带给成本管理的第一个变革是建立了标准成本体系。成本核算对象进一步细化,按物料编码核算成本,通过子库存转移实现同一法人内部物资转移,成本费用控制高度集中。同时能适时监控采购

物资的实际采购价格,及时了解公司各项大宗原材料等市场信息,促进采购成本降低,保证公司成本、利润核算更加真实、科学、准确。

(五)ERP系统改变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ERP资金管理的两个重要功能,即自动实时生成现金流量表和利用内部银行结构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可以使集团总部作为投资中心,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与运用。

五、结论

从传统的封闭、单一的核算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基于ERP的集成、准确、实时、决策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ERP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ERP 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系统必将朝着更加科学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传统企业在转型前必须作好各方面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吕文清:ERP制造与财务管理,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年

2.李成伟:我们ERP软件产业优势分析发展策略研究,经济经纬,2004年4月

3.姜金香:论ERP对企业会计变革的影响,商业研究,2004年9月

4.孙丹.如何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年第14期

5.张军.浅谈ERP系统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商场现代化》2010年31期

6.胡晓莱.基于ERP系统下财务管理功能探讨《商场现代化》2009年

7.erp财务管理创新之处 篇七

一、ERP沙盘推演概述

沙盘推演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 通过红、蓝两军对抗与较量, 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指挥作战能力。由于企业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代价高昂, 沙盘推演这一现代新型培训模式一经推出, 就以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情境性、直观性、协作性、竞争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深刻实用的培训效果, 受到国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的青睐。目前, 沙盘推演课程是欧、美工商管理核心课程之一, 也是大多数世界500强8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的首选课程[4]。沙盘推演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后, 深受学生欢迎, 很快得到北大、清华、人大、浙大等各类院校众多专业认可和接受。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对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企业资源的整合集成管理过程, 其实质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生产, 力求做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股东权益最大化[5]。ERP沙盘推演就是基于军事战场和商业战场的某些共性而设计的模拟企业的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及改造、财务核算及管理等整体运作, 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 由学生组成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6年的经营运作, 是一个由学生担任CEO、财务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等经营管理角色的基于角色体验而设计的企业经营管理实验平台, 涉及管理、会计、营销、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 对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的建构

ERP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 为实现提高学生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能力等特定教学目的, 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 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ERP沙盘教学模型, 既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6](184)我们可以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建构ERP教学模式。

1. 理论基础

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者自主建构认知结构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建构活动, 学习是学习者自主的活动, 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指导者、创建者和帮助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记忆某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解释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就是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和评价观, 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 为学习者的学习、形成和获得相应的知识创设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恰当的外部条件, 而不是仅仅由教师介绍和讲解相关知识和经验[7]。

2. 教学目标

通过沙盘推演模拟训练, 将企业搬进课堂, 促进学生将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模拟推演中加以运用。在沙盘实战推演中学生通过集成企业资源并通过计划、决策、控制和经营业绩评估等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 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用, 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 得到的不再是空洞的概念、理论, 而是极其宝贵的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商务谈判、沟通技巧、技术合作、产品研发等方面实战经验和合理平衡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的深层次的领会与感悟, 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3. 操作程序

(1) 创设经营管理情境、确定各项决策问题。ERP沙盘推演教学通过创设一个竞争性行业的情境, 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模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 由学生分组建立若干模拟公司, 扮演各种管理角色, 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被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 学生在这种模拟企业运营的情境中学习, 根据需要对企业经营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掌握企业运营的规则和流程, 掌握市场预测、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相关知识, 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设定多个决策节点, 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经营决策, 如产品开发决策、市场开拓决策、投融资决策、物料和设备采购决策等等。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各小组的学生围绕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 实战推演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 模拟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 包括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及改造、财务核算及管理等等, 通过小组成员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加强团队合作, 实现小组协作学习。

(3) 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由于ERP沙盘推演教学和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在学生经历模拟企业6年的经营过程中, 每一年度经营结束后, 引导学生对“公司”当年业绩的盘点与总结, 通过组织会计核算、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告等等,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效果的评价, 结合相关管理理论反思决策成败, 解析战略得失, 梳理管理思路, 暴露自身误区。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

4. 实现条件

(1) 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被定位成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而不是主导者。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当学生需要帮助时, 他能及时出现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课堂教学由听讲模式, 变成教师为学生设计情境和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 允许多元思维并存,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有针对性地探索、学习。

(2) 强化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转化。ERP沙盘推演涉及整体战略谋划、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市场与销售、财务管理、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 通过模拟市场运作, 学生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看到企业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人员实力、银行借贷等指标, 了解企业实际流程、生存环境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单纯来自教师、来自课内也来自其他学生与课外。学生通过亲历亲为模拟经营活动, 根据企业“运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决策, 从而懂得必须在立场不同的部门之间建立沟通协调的机制, 建立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组织, 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素质与习惯, 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促进学生形成战略意识, 强化预算能力。ERP沙盘推演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企业发展必然遵循的历史与逻辑的关系, 从企业的诞生到发展壮大都取决于战略的制定, 学生必须完全吃透规则, 在谋求当期现实利益基础之上做出为将来发展负责的决策。另外, 必须提高学生的财务预算能力, 否则很难实现理性决策。

(4) 创造学生充分体验的学习环境、及时总结提高。ERP沙盘推演一般在实训室进行, 教学时间至少保证在20课时以上 (一般连续安排) , 创造出让参与者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忠实反映自己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己, 也能与他人建立更有意义彼此支持的互动关系。当学生克服了原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 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自我肯定。因此, 充分发挥“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的教学理念, 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 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中体验管理, 拓展专业知识, 尤其是通过教师的点评, 将学生自身理解不透分析不清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 及时总结提高, 充分体现体验式教学法的精髓。

5. 教学评价

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设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方法更注重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参与和自我反思、团队反思, 主要采用教师点评和学生总结的方式, 每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后, 各小组的学生必须及时汇报经营成果, 进行市场分析、成本分析、财务分析, 通过各类报表可以综合评判各小组的经营情况, 通过小组内和各组间的评议, 教师及时对ERP沙盘推演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并就典型案例进行点评, 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提高。总体来说, 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包括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和应变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等) 、经营业绩评价 (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 与教师评价 (包括考勤、经营记录、课后总结等) 几个部分构成, 具体权重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合理设置。

三、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在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对于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 各类高校、职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 改进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

1. 入学专业认知教育中的引入

学校现有的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包括学校情况简介、班级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认知教育。其中专业认知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及意义、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等, 一般以专业骨干教师进行短时间的讲解介绍为主, 由于时间短、方式单一, 加上学生还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学生接受程度较低, 容易流于形式和走过场。通过引入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认知企业、认知管理和运营, 同时通过小组演练, 能及时组建学习小组, 并发掘学生的潜能, 发现有培养潜力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分析点评, 引入后续课程的介绍, 使学生迅速建立起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整体概念, 激发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2. 专业课程中的嵌入

主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如专科课程《基础会计》《管理学基础》《资源与运营管理》和本科课程《企业信息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将沙盘嵌入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战略思维。例如, 在本科《企业信息管理》的课程中充分利用ERP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相结合进行教学探索[8]。利用手工沙盘将抽象的企业流程通过道具直接摆在学生面前, 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呈现在同一张沙盘上。既可以直接观察到企业的各种业务的运转情况, 也能同时理解承载其上的信息流框架。通过电子沙盘将企业业务全部搬进电脑, 用图形和文字显示出企业各个部门和各种经营要素状态。所有数据全部通过人机对话的窗口录入并汇总, 使同学直观的感受信息流动过程。将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结合起来辅助课程的教学, 既发挥了手工沙盘的“简洁、直观、易入手”的特征将学生带入企业经营情境, 从宏观上把握企业信息流向主框架, 有发挥了电子沙盘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让学生理解流承载着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企业信息流的具体运转过程, 并通过准确及时的信息作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保障, 在学生经营企业沙盘模拟的同时, 发现企业信息的真正价值。

3. 综合实训环节中的运用

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的内容必须具有经营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特色, 通过在工商管理专科层次引入ERP企业经营手工沙盘推演教学, 将企业搬进课堂, 营造贴近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和运营环境, 使学生在“经营”体验中学习, 在“试错”中反思, 在“竞争”中成长, 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创业素质和企业家精神[9], 大大提升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速度。通过在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在ERP企业经营手工沙盘推演教学的基础上引入ERP企业经营电子沙盘推演教学, 一方面通过竞赛性的教学模式, 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经营逻辑, 掌握企业管理流程, 增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尤其是实战经验, 系统训练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 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此外, 同时还可以进行ERP认证培训, 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 可以获得相关培训证书, 促进学生的就业。

4. 开展ERP沙盘推演技能竞赛提高学习主动性

2011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次我校专/本科学生和华南理工大学EMBA班学生之间的沙盘比赛[10], 让学生模拟企业经营, 模拟市场预测、战略制定、团队沟通、集体决策、资金筹集、广告投放、竟单、原材料采购、生产运作、财务报表制作等流程,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 通过团队去共同分析问题, 找出对策、制定决策, 并组织实施, 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高管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实践证明工商管理沙盘推演比赛规模大、影响大、学术性强, 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管理技能竞赛方式,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能。

5. 组建学生“ERP沙盘协会”推动沙盘教学

结合学校蓬勃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 创办学生“ERP沙盘协会”, 让学生深入探讨ERP知识和运用, 组织开展各项沙盘比赛活动, 充当老师的助手;并逐渐让优秀的学生参与沙盘培训等工作, 既提高学生的能力, 又能解决目前沙盘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

总之, ERP沙盘推演教学是现代企业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新方法, 也是高校培养工商管理等专门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 对建立一套融情景式教学、互动教学、自主学习、角色实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将沙盘推演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对于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摘要:改革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直是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 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方向。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入学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课程及专业综合实训环节中引入ERP沙盘推演教学模式, 同时开展ERP沙盘推演技能竞赛、组建学生“ERP沙盘协会”等方式推动沙盘教学, 对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ERP沙盘推演,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曲铁华, 周晓红.教师学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熊会兵, 郭志文.对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 2005 (5) :100-101.

[3]马海燕.论内涵型发展期的职业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6 (2) :14-16.

[4]周红兵.沙盘推演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09 (12) :261-263.

[5]张曼晶.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12) :71.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7]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科学课, 2003 (12) :22-23.

[8]罗春元.基于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工商管理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9 (9) :96-97.

[9]杨晶, 周红兵.ERP沙盘模拟在企业信息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12 (3) :124-125.

8.《十二道锋味》的创新之处 篇八

电视节目的创新,指在电视行业现有的多种多样的节目表现形式中,根据电视频道自身的定位及特点、不同受众的特点以及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自主研发新的节目表现形式,并逐步与互联网新媒体积极融合,拓宽电视娱乐节目的影响力及创收效益。

《十二道锋味》是由浙江卫视、蓝天下影视传媒与英皇(北京)文化联合出品,以谢霆锋为主的电影级美食节目,它开创了结合真人秀、广告片、微电影于一体的新颖节目模式。它的节目定位、结构编排、拍摄手法等方面的创新值得电视行业研究和学习。

一、 节目定位的创新

《十二道锋味》是一档难以用一句话概括其定位的节目,有的观众觉得它是一档真人秀节目,但是它华丽的包装又不像《爸爸去哪儿》那样的情感性、动作性十足。而有的观众说它是美食旅游节目,可美食和旅游的元素在这档节目当中仅仅是一个由头或者点缀。因此,节目播出之后,许多观众和学者都很难对该节目做出明确的定位。但是,不能用一词概括的节目定位从也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节目定位的创新之处。

(一)浓厚的明星个人特质

《十二道锋味》既不是一档美食节目,也不是一档旅游节目,它是以明星为线索,用一道菜带出一段情,讲述一个故事,探讨一个道理的情感追溯型的真人秀节目。当然,很多观众在观看节目之后,会觉得里面的大牌明星不像是真情流露,而有很多表演的痕迹。确实,这类明星真人秀节目缺乏最吸引观众的戏剧张力,戏剧效果远远不及由海外引进的拥有成熟模式的《中国好声音》那样,给观众以震撼的感受。但是,《十二道锋味》以明星为线索,有着主角谢霆锋浓厚的个人色彩,再加上谢霆锋在圈内的人际魅力,让更多的大牌明星加盟节目,这已经足以虏获众多粉丝观众的关注。

(二)多形式融合的节目模式

《十二道锋味》开创了结合真人秀、广告片、微电影于一体的新颖节目模式,堪称“电影级真人秀”。在以华丽的明星阵容打响旗号的名人真人秀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微电影式的节目包装,突显出节目制作的精细程度。美轮美奂的画面剪辑与拍摄手法,给予了观众不一样的观感体验。虽然广告语在节目当中提及的次数非常多,但是由于主题与产品功能的相吻合,广告的植入显得自然合理,毫无违和感。

(三)丰富的人文色彩

《十二道锋味》的取景地点包括中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尼、西班牙、瑞士、英国、挪威、意大利、新加坡、米兰等国家。法国的浪漫、西班牙的热情、瑞士的与世无争……世界各地丰富的人文特色,在谢霆锋和每期嘉宾与一切关于美食美景的互动中表现得活泼而真挚。譬如在第十二期节目中,主人公谢霆锋带领嘉宾们在浙江德清寻找中餐食材,在下榻农家庄园庄主的家中,一行人偶然发现,住在区里的当地人帮小孩子洗澡时,是将小孩放在一口铁锅里,一边在灶下烧柴将水加温一边给孩子洗澡来驱除湿气。这个细节不但体现了节目的人文色彩,同时也将明星与生活化的情节联系起来,非常具有亲和力。另外,在节目的收官之作中,节目特别策划了3000人同时完成香港传统小吃“鸡蛋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十二道锋味》的完美结局,带上了回味传统的深远意义。

二、 节目结构编排的创新

节目的结构编排是每期电视娱乐节目的主心骨,主心骨发挥到位了,整个节目的脉络框架才是清晰的、有起伏的、有亮点的。节目的结构编排承接了整个节目的逻辑体系和价值体系,而在节目结构编排上的创新也是《十二道锋味》的亮点之一。

(一)结构编排主次分明

在时间的安排上,故事板块的时长有60分钟,而美食制作板块的时长仅5分钟。结构编排的主次分明使得节目的内容呈现有了线索感与层次感,即使最后的美食环节更多的是作为广告植入,也不会与主题形成太大的冲突。美食环节对节目主旨的呼应和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前后呼应,十分完整。

故事板块可以简单总结为:一道美食引发一次相遇,开启一段旅程,敞开一段过往,上演一场食材大搜索,最后画上完满句号,又再开启下一段美食之旅。而美食制作板块,则是由谢霆锋亲自给观众介绍、制作一道美食。这个板块在呼应节目美食主题的同时,也给了充分的篇幅,很好地融入节目广告的植入。

在节目的结构编排上,故事板块是节目最具有创新性的一部分。每期节目的故事板块,让整个真人秀有了一小段类似电影的情节铺排,充满着戏剧性。节目的故事大纲是根据谢霆锋和嘉宾的真实经历去设计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第五期“带着爸爸去旅行”,谢霆锋与父亲谢贤对往事的回顾、父子关系的真实曝光、以及父子俩在任务中的密切交流,都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情。此外,节目还以多种形式展现出了友情、兄弟情、爱情等各种明星光环的背后,人们平常难以看到的真实情感。

(二)线上线下结合的编排设置

由于《十二道锋味》编排模式在国内并没有参照的版本,因此,节目的编排和内容制作,也参照了韩国电视剧结合线下观众的编剧手法。节目组设置了专门的网络平台,收集观众和网友在对节目提出的意见,然后节目组根据有建设性的意见去改良现有的版本。其中,赵薇作为嘉宾的第二期的成片,节目组就改了19遍才正式对外播出。

这种线上线下整合意见,纳入节目编排策划的方法,不仅增加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还能不断实现节目新模式的优化,更大程度上地体现了原创节目兼容并蓄的优点,也给了国内其他电视娱乐节目作了示范,证明走原创道路是有极大的上升空间的。

三、 节目拍摄手法的创新

《十二道锋味》大胆的拍摄手法与投入,是过去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敢于“尝鲜”的勇气也使得节目的效果大大加分。

(一)电影级的拍摄班底与拍摄技术

在高清普及的当下,《十二道锋味》获得高收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精良的制作。对比传统真人秀节目的拍摄手法,一般采用多机位的拍摄模式,对画面感、灯光的要求较弱,拍摄模式更接近于纪录片的形式。而《十二道锋味》采用了香港金像奖级别的电影班底,所用的美术、灯光和摄影全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至于对美景的拍摄,大量使用陆海结合的航拍技术,光是摄像人员就达40人。每集的制作费用超过100万,足以看出制作团队的要求甚高。

作为中国首档“电影级真人秀”,《十二道锋味》将电影拍摄手法运用到娱乐节目的制作当中,实为新尝试。画面的构图讲究、美感十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节目中很少出现类似其他国内真人秀中惯用的跟拍、边追边跑的拍摄手法,保证了明星嘉宾的美态,也符合主角谢霆锋的“完美主义”形象。为了节目的拍摄质感,节目组更远赴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实地取景,最大程度地契合节目中故事发展的原本面貌。

(二)电影式的拍摄流程

《十二道锋味》从策划到拍摄模式,都尊重主人公谢霆锋的意愿,打造与电影接近的水平。节目的拍摄流程也是按照电影的拍摄模式逐步推进的。在拍摄前期,节目编导根据每期节目的表现主题设置剧本和拍摄方案。在拍摄期间,拍摄人员结合每期节目的主题需求,进行当中的所有细节设置,有时为了情节需要,还需要补拍重要镜头,力求丰富节目的情感。

结语

9.ERP财务总监报告 篇九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学习的仅仅是围绕书本上的书面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上的操作,即使我们学得再好,但真正工作起来,我们仍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实验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从书面知识转移到实际操作,让我们切身感受商场中的“战争”。在模拟企业六年的运营中,我们从迷途的小羊羔到清楚地了解自身企业的需要,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到分步骤分阶段地完成企业的预算、决策、生产、销售等,从企业亏损到转亏为盈,我们都亲身感受到这个过程的刺激和惊险、心情的激动和沮丧。与此同时,我个人对ERP沙盘模拟实验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的运营情况。

在沙盘模拟过程中,在我看来,团队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清晰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明确资本的流转如何影响损益,就不能更好的估计长短期资金的需求,就不能以最佳方式筹资,导致借高利贷的后果。没有很好的控制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处理财务贷款上,未能有效预测未来的资金,没有合理地确定贷款的金额和年限,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因此,在了解基本规则与步骤之后,我选择申请担任了我们第二组的CFO(财务总监)角色,经过小组的共同讨论,我顺利当选。

一个企业的运营都是基于资金支撑的基础上的。广告费的投入、订单的选择、材料的订购、生产线的投资、市场的开发、ISO资格的认证、管理费用的预算等等,无一不涉及到资金的周转使用,当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又要考虑账面资本额是否允许企业申请贷款及贷款额、贷款利息,应收款贴现、贴现息,变卖企业资产等问题,因此,CFO不仅仅需要了解并掌握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还需要了解各个部门的运营状况,为企业作出一个最合理、最恰当的资金预算,使企业的运营能有柔韧有余。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总监协助决策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负责其职能领域内短期及长期的公司财务决策和战略,对公司中长期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负责公司财务方面的策略制定、执行及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根据公司发展的计划完成财务预算,带领财务团队完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到本次的沙盘模拟训练中,小组财务总监的具体岗位职责是:(1)总管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

(2)负责制定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

(3)制定和管理税收政策方案及程序;

(4)对企业将要进行的战略规划,提出意见,并给予财务预计支持;(5)规划企业的贷款业务;总体平衡企业的各项指标;(6)年终作出企业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7)对下的总资金额、各项支出进行评估和预算;(8)配合其他组员的工作。

每年的经营状况分析

1.在虚拟的公司里面,可以看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工资费用、折旧费、生产线、市场认证、市场推广等运营指标,怎样让企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不仅需要全体团结协作,还要有精明能干的CEO,指定一个整体的运营规划;精打细算的财务总监,编制预算表等资金控制表;纵观市场的营销总监,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收益率;熟练生产规则的运营总监,调整和控制生产能力;精确材料的采购总监,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保证原料的供应。

2.应根据环境、战略与能力三者的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必须改变战略,制定出适应新环境的新战略。同样,当战略改变了,企业的能力也必须随着变化,从而使企业的能力能够符合战略的要求,保证战略的实现。

3.融资渠道的正确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向银行贷款其实是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的,对企业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定程度的负债对于企业来说并非不是件好事,它可以起到杠杆的作用。4.对企业要有全面、整体的调控,在研发产品和开拓市场的同时,要注意生产线的引进、生产能力的跟进,使之相匹配。也只有生产能力与开拓的市场相匹配时,企业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

在最开始的几次模拟中,我们小组经营的企业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沙盘模拟ERP的方便的操作也为我的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随着对规则掌握度和操作的熟练度的提高,困难并没有比想象中多,ERP这种简化的企业流程让我对实际的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信心。

首先,作为企业的财务,在经营初期就该做好财务预算,保证资金不断流,协调企业各部门资金运用合理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企业刚刚成立,支出巨大,一味的购置厂房设配把能花的钱都花了,就会造成财务危机,有可能造成设备和工人闲置而没钱买材料的情况,没有产品便没有收入。到下一季度初的费用支出可能会造成紧急贷款,既要支付更高的财务费用又会显示企业管理能力的欠缺并影响企业的财务得分。企业规模都是由小到大,产品是企业收入的保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合理分配各部门的资金,保证企业正常产出产品。我们小组第一季度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周期,只购置了一条柔性线和手工线,租用中型厂房。其次,企业的财务要避免过于保守。身为学生的我们对贷款,特别是几万、十几万(尽管是模拟的数额)的贷款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最开始的几次模拟经营,我就有这样的心理,对贷款总是放不开,怕还不上,第一次模拟没有贷款结果导致了近十万的贷款。对抗中我们吸取教训,开源节流,第一季度贷款10万元,以后每季度都有约5~15万元的贷款。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越是没有资金来支持运营,企业规模越难扩大,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越小,企业越穷,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发展受到资金限制,资金断流,紧急贷款又给企业经营恶况雪上加霜。并且,正常贷款的利息率较低,我们的利润率很容易就高于利息率。适当使用贷款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有利作用,发挥利息抵税效,创造高额收益。用对现代企业而言,一个正确的贷款理念对企业健康稳健发展不是重要而是必须的。再次,企业的资金要合理投资,避免闲置浪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在我们的沙盘模拟中这一阶段大约出现在三四季度),财力逐渐增强,这时候资金若闲置则只会贬值。将赚到的钱投入到企业经营中,新的资本会带来更多新的利润。此时带来的市场占有率的增强,对企业的发展的益处也是指数性增长。最后,我们小组的运作过程比较流畅,每次模拟的进步也较快,在最后的对抗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这些与我们组内各位部门“总监”团结,有效沟通是分不开的。沙盘是企业的模拟,小组是管理层的映射,说到底,生存之道是一样的。财务部作为企业重要的一个部门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整体的部分。这就必然要求它与整体的其他部分配合好,各个部门团结合作,才会让我们的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

综上各方面,财务工作是不容易的,CFO需要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做好各项费用的预算,使整个企业在资金的运转上游刃有余。如果资金出现紧缺,则需要考虑申请短期贷款、长期贷款、高利贷、应收贴现、变卖生产线、出售厂房等,在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前提下,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动。

10.erp管理思想分析 (6) 篇十

ERP系统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发展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预测在信息时代今后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并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这个概念。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服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的大型企业已难以取得今天市场上的竞争力,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科层制”管理模式和以MRPII应用为主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企业的发展,甚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为了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Revolution)、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上的重组(Reengineering)、管理手段上的更新(Reform)(汉普公司称之为3R),这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以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革命和以ERP系统应用为主体的管理手段革命。

一、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ERP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为了完整地了解ERP这个概念,需要首先回顾一下ERP系统的发展历程。

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工业经济时代竞争的特点就是产品生产成本上的竞争,规模化大生产(Mass Production)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式。由于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生产给制造业带来了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能准时供应或供应不足;零部件生产不配套,且积压严重;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和难以控制,劳动生产率下降;资金积压严重,周转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经营计划难以适应。总之,降低成本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库存积压与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关键问题,1957年,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成立,开始进行生产与库存控制方面的研究与理论传播。随着六十年代计算机的商业化应用开始,第一套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软件面世并应用于企业物料管理工作中。在七十年代,人们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中,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入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使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系统,这就是由早期的MRP发展而来的闭环式MRP,闭环式MRP将物料需求按周甚至按天进行分解,使得MRP成为一个实际的计划系统和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订货系统,这是企业物流管理重大发展。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只要主生产计划真正制订好,那么闭环MRP系统就能够很好运行。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资源。于是人们想到,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数据间的不一致性现象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要求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闭环MRP向MRP II前进了一大步。最终,在八十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MRP II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它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它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量和减少物料短缺现象。

到90年代中后期,现实社会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即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面世的。在ERP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考虑了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仅组织“大批量生产”,还要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这两种情况并存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计划。

二、ERP系统与MRPII的区别

ERP是在MRP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企业管理系统,为了进一步弄清ERP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需要弄清ERP与MRPII之间的区别。

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Supply Chain)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 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 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上,如在生产计划系统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外还扩展了销售执行计划SOP和利润计划。

5、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善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6、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三、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尽管如此,ERP系统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ERP系统虽然考虑了企业怎样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怎样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但并未从根本上考虑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持续创新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对企业生产流程与业务管理流程动态调整的要求。目前的ERP系统一般是以一种预先固定好的模式结构提供给用户,企业在建立其管理系统时,一是软件无法灵活地适应地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流程要求,这就不得不要求企业管理流程需按ERP系统中的固有模式去运作,否则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使用;二是一旦ERP系统实施完毕,企业在需要进行管理与业务流程重整时,很难真正达到从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全面重整的效果,即现有的ERP系统结构与功能制约了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因此,ERP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将管理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以期实现企业的动态重整过程。

第二,ERP系统的发展起源于制造业并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可以说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在制造业管理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ERP系统可以应用于非制造业,如ERP中的财务管理、分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这时将难以完整地体现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是社会经济的主导行业,ERP在服务业的应用,特别是在跟踪客户服务和实现在线客户服务(如同国外HelpDesk类软件系统的功能)方面,难以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和高满意度。

第三,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价值主要是有形资本(包括实物与资金)与无形资本的价值,在工业经济时代后期,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及其资本价值。而今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开始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企业智力资本价值,人们认识到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加工处理、共享使用等)的重要性。ERP系统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供应链上如何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与管理手段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第四,ERP系统虽然提供了对工作流(Work Flow)的管理,但ERP系统中的工作流与ERP系统功能组成的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并没有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没有形成对业务处理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IT技术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ERP系统的功能还将不断发展。ERP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必将会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ERP系统的成功应用模式

北京汉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张后启 博士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黑洞”

计算机是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先进性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管理创新。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事实表明,在九十年代以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可见的经济效益。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IT)应用上投资了10,000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整个八十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在1975至1985这十年期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实际产出增长了15%,表面上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但在这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与实际产出增长15%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这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另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八十年代,我国企业在应用MRP II系统方面已投资过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当前全球企业投资IT应用已超出其他资本品投资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其不合情理。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潜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释放这种替能。这需要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信息技术应用失败的原因。

二、信息技术应用失败的原因

信息技术应用没有释放其替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用旧的或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怎样做,然后考虑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实现它。办公自化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应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梦想“无纸化办公”,其结果导致更多的纸张使用。不管报告是否有价值,报告愈来愈多,格式愈来愈漂亮。人们不惜化去数天时间去写报告并绘有精美的图表等以期高一级管理层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或批准。因为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上修改文字和图表实在太容易以致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修改完善以使得到每一级管理层的欣赏。问题就在于处理办公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

11.浅谈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 篇十一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正常性消费 区别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1.项目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涉及前期的投标,合同的签订到中期的施工组织再到工程验收、资金的结算,整个过程设计到多个部门。因此,成本是一项全员参与、各职能部门共同完成的系统性工程。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不够,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核算人员的责任与其他人员没有关系,把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财务人员。而实际上,项目成本的管理应该贯穿于施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并需要全员的参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树立人人参与到成本管理的观念,不能各自为政。没有全员参与的项目成本管理表面看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忽视了成本管理的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实际上导致了成本管理的责任没有得到正确的落实与承担。所以,施工企业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不单是会计员、核算员同样也应该是直接参与到成本发生过程的人。

2.成本发生环节控制力度不够。施工企业发生的成本种类繁多,具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设备费用还有一些间接费用。在人工费用的控制上,有些项目的人员安排专业不对口,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有些岗位的设置存在一岗多人的现象,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种不按岗位、不按需求配备人员的行为严重扩大了项目的成本开支。在材料费用控制上,没有按规定采购、运输、存储材料一方面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相关人员贪污腐败创造了机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程序领取材料,材料的收发控制不严,常常有监守自盗的现象发生。材料存放不科学, 变质锈蚀厉害,有效利用率低,造成了无谓的成本。在机械设备费的管理上,相关设备的选配与利用缺乏完善严密合理的规划,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都比较低,使用费过高。间接费用是指行政管理人员发生的工资、差旅费、招待费等。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间接费用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这样就导致了间接费用开支较大,出现失控现象。

3.缺乏明确的成本控制责任。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建立在明确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上,项目成本管理也不例外。在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经理是最核心的人物,其对整个项目的效益与成本控制上向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其他各业务部门主管和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享有一定的权力和利益分配,通过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然而有些施工企业项目部并没有将权责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将对项目成本的考核与人员的经济利益真正挂钩起来,各业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和体制,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对项目部进行奖励,是促使员工积极主动挖掘潜能与企业效能同步增长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奖励可以对项目部与员工进行激励,可以促进项目部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当项目部或员工没有完成规定的成本控制任务,可以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可以提醒项目组成员的危机意识,不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成本管理中。通过权责利的相互配合,可以积极调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效果得到了显著的加强。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下文就针对目前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1.强化成本管理观念,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与素质。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的管理。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成本管理工作不应仅由财务人员承担,同时需要项目部和其他部门的配合参与,强化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内部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材料、施工、质量、等其他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完成以项目部为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成本管理过程,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的一个成本管理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活动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要建立全员的培训体系,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与技术能力。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给予员工充分的学习时间,通过培训可以加强的成本控制意识。人员素质的提供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活力与更多的价值。企业成员成本管理的意识与技能的提高,将成本控制措施融入到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成本管理责任,健全责任成本制度。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为中心、为对象所归集的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指在该责任中心内,能为该责任中心所控制并受其工作好坏所影响的成本。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靠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来完成的,企业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确定相应的标准业务工作流程,完善和健全责任成本制度是管理好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要素。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责任成本制度,用制度明确责任,在确定项目经理和各个岗位管理人员后,也就确定了相应的职、责、权、利,职责权利四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来划分项目成本的归属,明确各层次责任的划分,明确考核的指标。责任成本的突出特点就是责任明确,在企业项目价值链上的每位员工都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心中有数。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成本责任和地位,使项目各部门可以各负其责并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沟通,避免推诿扯皮等现象。

3.加强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施工项目的成本涉及项目发生的整个周期,同样,项目的成本管理也涉及项目的整个周期,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括成本的预测与计划, 事中控制包括成本的控制、核算与分析,事后控制包含成本的考核。预测是计划的基础,是确立事前成本的一个重要的事前管理方法,有了事前成本为以后成本考核树立了基础。事中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使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项目的事前成本之内的一项项目管理工作。它的正确施行保证了项目成本的正确发生,可以及时有效更正错误成本。从前文所述,项目中发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设备费用和间接费用都可以通过事中控制来进行管理。事后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是考核,通过责任成本制度确立的责任来考核项目单位和人员的完成情况,并依此作为奖罚的依据。通过事后控制可以积极调动人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成本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围,促进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上一篇:涤纶卷材防水施工方案下一篇:落实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