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2024-06-11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精选9篇)

1.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篇一

煤炭循环经济的论文

建设煤炭循环经济需要一方面通过前向关联延长资源产品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增值,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篇

1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即要求物质和能量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循环往复多次重复利用,达到对自然资源的最小消耗,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达到最小化的目的,并要求经济活动排放到自然界的废物同自然界同化,排放总量不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1]。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少污染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资源投入—生产—废弃的线性生产模式,循环经济旨在实现资源—生产—资源化—再生产的闭路循环,通过物质交换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使上一阶段的废弃物转变为下一阶段的原材料投入,实现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2]。

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减排等措施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理念,其根本特点在于:①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为主要目标;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原则;③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利用为主要特征;④自然生态系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环境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循环经济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方面,而且体现了社会伦理价值,循环经济实践者以对社会、对环境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生产经营,同外界进行积极的物质能量交换,将其他关联企业纳入循环经济系统之内,借助网络化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减排[1]。

循环经济是应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必然要求,也是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结果。

按照实践的层次和范围,循环经济可分为企业内循环、集群层面循环经济、区域层面循环经济。

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着重强调清洁生产技术、节能设备的应用;集群层面循环经济侧重于企业之间物质交换和设施共享,通过废弃物、副产品资源化再利用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区域层面也即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是在更广范围内实现资源综合使用,污染物减排和能效提高。

例如通过交通设施优化降低资源运送费用,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构建生产消费循环系统。

循环经济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相对聚集的煤炭产业尤为适用,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需要从采集、加工企业内部逐渐延伸到集群、社会层面,实现更广范围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2煤炭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采煤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①采煤业中存在回收率、回采率偏低,贫化率偏高的现象,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大矿区煤炭回采率均值为30%~40%,中小型矿井回采率最低不足10%,而世界煤炭回采率最高为85%,煤炭回采率低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应当受到煤炭生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②我国煤矿同澳大利亚、美国等产煤国家不同,多低下深层型,开采难度大,风险性高,限制了煤炭资源的充分回采利用;

③煤矿分布较为分散,小煤窑众多、机械化水平低,缺乏规模化经营,还存在众多依靠人工开采的煤矿,相比较先进的数字化可视采矿技术存在资源开采定位不准确、浪费现象严重、煤矿事故多发等问题;

④长期以来资源税实行按量计征的方式,致使一部分煤矿主在开采过程中过于追求开采速度,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的现象普遍;

⑤缺乏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如缺乏对瓦斯气体的合理采集利用,造成空气污染及安全隐患,煤矸石随意丢弃造成土地占用和土壤污染;

⑥缺乏必要的矿井水回收处理设施,致使矿区地下水受到污染,地表塌陷、生态破坏等现象明显;

⑦尾矿沙的处理是煤炭开采后难以解决的问题,众多煤矿主将其随意丢弃在矿区,尾矿中有价值的部分浪费弃置,且大量尾矿沙侵占土地、破坏地表土壤和植被,在地势高及山区内还容易形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2]。

2.2产业链条短、未形成规模效应,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煤炭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产业之间缺乏相应协调配合,资源一次性开采使用造成副产品增加、能源浪费、初级产品比重高的结果,这种现象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致使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水平受限,煤炭产区居民收入和设施建设水平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

小规模低技术水平污染处理不当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众多,由于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或是污染治理方法不当,给当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除此之外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煤炭延伸产业如煤炭-电力,煤炭-化工,煤炭-冶金发展不充分,废弃物回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没有实现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系统的产业活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水、土壤、空气、生态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

开挖矿井会产生地表裸露、水土流失,采空区面积过大会形成地表沉陷,山体滑坡;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会引起水位下降,矿井水滞留地下或抽出地面造成水体污染。

煤炭开采加工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例如采矿过程中的尾矿砂、煤矸石、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粉煤灰都会造成占地和土壤污染。

煤炭城市的另一特点是空气质量差、粉尘天气多,煤炭产业及其派生的电力和化工都属于高污染行业,燃烧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环境破坏和污染会对当地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地表沉陷,土壤、水体污染威胁植被的正常生长,空气和水质的变坏会对人及牲畜的健康造成威胁。

传统的煤炭产业生产经营方式若不改变,产煤区社会、环境将难以持续发展。

3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途径

3.1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建设煤炭循环经济需要一方面通过前向关联延长资源产品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增值,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企业外部不经济性最小,使环境成本最低。

与煤炭产业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引入了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3],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构建煤炭工业产业链,在煤炭工业内部实现经济循环,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效代谢了自身产生的污染物,实现煤炭工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②更重视产业链延伸效应,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不断连接新的环节,延伸产业链,挖掘实施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循环经济将煤炭生产加工中的副产品和伴生品综合回收利用,使原有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开发使用效率,减轻了煤炭业对于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有益贡献。

3.2煤炭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3.2.1做好煤炭资源总体规划,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

(1)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程度,采用数字化测量设备提高采煤的精确度,在确保矿井安全的基础上增进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为新建煤矿建设提供资源条件,增强煤炭产业发展后劲。

(2)大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3],选择科学的采集方案,合理利用煤炭伴生品,例如通过煤矸石置换实现矸石不升井,地面矸石零排放的矿山绿色开采。

(3)实施煤水共采技术,把水作为子资源优先保护与开采,优先收集开采危机安全的老空水,使用井下采掘技术集中分散的地下矿井水,采用井上下结合净化复用技术增加矿区供水水源。

(4)确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观,综合利用煤炭开采、生产过程中的伴生品、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把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煤炭产业经营的核心:①提高选矿技术水平,细化选矿环节,分层次提出有用矿物质,合理处置尾矿,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减轻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②收集利用煤炭瓦斯气体,以“先采气,再采煤”为原则,推广高效瓦斯排放技术,研究使用低浓度瓦斯回收、压缩技术,将瓦斯气体用于发电、生产炭黑、生活取暖,使其化害为利、服务社会;③综合开采使用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研究煤矸石、煤泥发电、制砖、化工技术并加快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将废弃物粉煤灰用于制造水泥、陶粒等建材,副产品电石制造化工产品,电石生产剩余物电石渣还可以用来循环制造水泥;④研究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电析渗透技术,使高矿化、高硬度的矿井水逐渐可用于生产生活。

3.2.2提高煤炭资源深加工,实施清洁生产

建设与煤炭生产能力相配套的选煤厂,对原煤进行洗选加工,变单一煤为多种精煤,推进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原煤直接销售。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煤炭燃料利用率,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①应用先进发电技术,将煤炭转化为能值更高、易于运送的电力,综合考虑项目投资成本收益,引进先进适用的新型发电技术和设备如超临界机组,提高环境水平和能源效率;

②引进清洁生产设施,加大污染物处理力度[3],推广烟气脱硫、烟气除尘、烟气脱硝技术,降低煤炭燃烧转化过程对空气的污染度;

③研发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制造建筑材料技术,煤矸石发电技术、煤矸石化工技术、粉煤灰筑路技术,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发电厂利用焦炉煤气进行发电,焦化厂利用发电厂和甲醇厂的污水,降低新鲜水的用量,节约净水资源。

合理利用洗煤厂产生的煤泥,用煤泥发电供热避免堆存占用土地,引起二次扬尘。

清洁生产就是要增加节能治污技术投入,将洁净燃煤、污染减排贯彻于煤炭产业的各环节中,在提高煤炭能源效率的同时,减轻生产过程对于空气、水、土壤环境的压力。

3.2.3构建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发展集群式循环经济体系

积极开发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3条产业链条,推行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用生态产业链使上游企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

煤电化产业链条是使矿井及选煤厂产生的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劣质燃料及矿井水经过处理后用于火电厂发电,发展聚乙烯,炭黑,纳米碳管,乳丁胶等产品;

煤焦化产业链条就是回收制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后一部分民用,一部分用于提制甲醇,提炼焦油粗苯,二甲醚等化工产品;

煤油化产业链条是利用煤炭液化技术将煤炭生产为高质量的柴油、汽油、石脑油等制品,缓解我国原油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配炼技术,特别要建立动力煤配煤基地,形成产、配、销、送及售后服务一条龙体系;

完善水煤浆制备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重点开发利用煤层气,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提高煤矿生产效益,使其成为煤炭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5];

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推动单一采煤矿区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经济规模,取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效益的综合经济社会效果。

3.2.4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的广泛开展

环境恢复与治理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经济两方面效益,在空气、水质、土壤净化的同时提高煤炭产区产值水平,政府部门和煤炭企业先期投入部分资金,用于脱硫除尘、水质土壤改良设施建设[4]。

地下资源开采带来地面塌陷等问题,造成土地,农田,建筑物等的破坏,应采取高压注浆充填技术控制地表下沉,修复已毁地面,另外煤炭生产中的矸石、粉煤灰都可用来填充塌陷区。

对集水区因地制宜进行回填复垦。

旱区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浅水区种植水稻,深水区养鱼,走农林牧渔多元化高效农业的道路[5]。

矿井水的净化处理:可将矿井水抽出统一净化处理,形成的中水可用于土地灌溉、工业生产,减轻矿井水对地下及地表水的污染。

防止矿区出现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象,进行地表土运送平整,恢复矿区土壤生态功能。

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建设生产及生活区绿化带,起到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

3.2.5构建有利于推进煤炭业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

完善矿业循环经济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征费制度引导投资到环保建设方向。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加大对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研究落实促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制度。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推行循环经济方案,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信贷支持、价格优惠政策,重点补贴在实行循环经济初期出现亏损的项目及企业。

对于技术设备更新缓慢、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相应惩罚,如加收环境补偿金、限制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张、取消增值税、电价的优惠政策。

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使更多的煤炭收益用于生态环境保护[4-5]。

将循环经济指标化并作为衡量区域及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使煤炭业循环经济的理念能够得到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加大对循环经济管理方法与技术研发的投入,从制度层面促进煤炭产业体系的改造升级。

4结语

通过分析国内煤炭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途径。

2.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篇二

关键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必要性,战略重点

一、山西省煤炭工业基本情况

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煤质优、埋藏浅、易开采。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度煤炭资源储量表和山西省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全省煤炭资源6551.98亿吨(2000米以浅),在全省119个县(区、市)中,94个县(区、市)有煤炭资源分布。山西煤炭累计查明资源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一位,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27.02%。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合法矿井2590座, 合计总产能9.4亿吨/年, 单井生产规模36万吨/年。2008年全省煤炭产量6.56亿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5%。山西省作为全国主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工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我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受计划经济及“有水快流”的影响, 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重生产轻治理的数量速度型道路。虽然煤炭资源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造成的土地塌陷,耕地毁坏,村庄搬迁以及排放的“煤矸石、矿井水、瓦斯”也给社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制约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在地方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开采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较差,使得资源优势未能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首先表现在煤炭的低回采率。目前全省的资源回采率,国有矿平均为55%,乡镇矿仅为15—30%,由于开采技术落后,采厚弃薄,每年全省资源损失严重;其次是煤的共伴生资源的浪费严重,特别是与煤共生的煤层气一般作为废气排放掉,煤矸石就地堆放, 不仅浪费资源, 还污染环境。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煤炭采掘和洗选加工仅仅是产业链和产品链的起点。煤炭的共伴生矿物高岭土、稀土矿、铝矾土、煤层气以及煤炭生产加工中排放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乃至受开采损害的土地也是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但由于这些资源未加以开发利用,无论是排放还是堆积,都会污染环境,企业还要承担排污费等经济责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使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物质资源都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环境管理。把传统的环境保护从生产的末端向前推进到生产的源头和生产的全过程,让宝贵的煤炭资源流动起来、激活起来,资源充分得到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的问题自然没有了。

因此,发展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煤炭生态工业园,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使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会大大促进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

1. 加强资源地质勘查,扩大资源储备。

山西省煤炭工业要建立完善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投融资体制,扩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增加投入,提高煤炭资源勘查程度,保障煤炭资源有效供给。

2. 坚持洁净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循环经济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努力生产洁净产品,实现废物排放减量化,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 着眼于综合利用和提高效益,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

由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改变为“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通过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产品进行技术处理,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着力延长和拓宽产业链,变污染源为新资源,最终实现资源的跨产业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发展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煤炭生态工业园。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契机, 以大集团、大公司为主体, 建立煤炭生态工业园区, 采取园区集中布置,焦化、发电、气化、液化、建材及其它项目同时入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 生态环境保护。

必须加强矿区的环境保护,以矿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环境污染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监督管理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环保部门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把矿区环境保护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全面推动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1. 支持和鼓励煤矿企业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积极推进煤电联营。

2. 大力调整煤炭工业结构,逐步提高非煤产业比重。为扭转煤炭资源城市单一原煤生产格局的困境,加速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以促进洁净煤技术的广泛应用。

3. 增加科技与教育投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构建职业技术和文化教育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人才和技术基础。

4. 制定资源枯竭矿区和煤炭城市经济转型的配套政策。对资源枯竭矿区发展的接续产业项目,特别是利用矿区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和矿井水等资源建设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建材厂、水厂等项目,国家要给予支持。

3.论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篇三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企业;循环经济 ;IGCC发电技术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在经济体制、战略方向、政策引导的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了当地过分依赖煤炭资源,重视发展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单一[1]。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采,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转变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日益重要。2010年底,国家正式提出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山西省大力支持,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科技创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建设现代化煤炭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利用、利用、再利用的一种循环状态。

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运行模式,它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方式循环的,要求资源通过3R原则,达到使用效率最高和循环利用限度最大,产生废物最少。

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现状是“多、小、散、乱”,其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且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破坏、地表塌陷等问题突出,要缓解这些问题,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2]。

(一)有助于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包括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3],其中资源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因而,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将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降到最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

煤炭企业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剧,利润最大化已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应发展循环经济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企业“走出去”。

(三)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山西省的煤炭企业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模式,在煤炭资源使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严重,循环利用效率低,使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循环经济模式,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 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山西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山西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煤炭企业成了主导产业。长期以来,山西省的煤炭企业走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回收利用

率低

近些年,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以及不重视勘探技术, 山西省煤炭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存在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的现象,煤炭企业的整体回收率仍较低。据统计,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大约在40%左右, 与美国煤矿资源回采率(66%)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煤矸石,对水资源、空气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同时由于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造成地表塌陷,改变了地形地貌,破坏地下水、地表植被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

(三)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矿区生产的控制力度,全国范围内安全事故问题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2014年,山西省发生多起瓦斯爆炸事故和透水事故,山西沁源县一周内就发生了两起煤矿安全事故。可见,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混乱、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山西省作为产煤大省,更应重视煤炭生产中安全问题。

三、 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认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在现有产业链的基础上增加新产品,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二)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煤炭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寻求符合山西煤炭资源条件的开采方式。开采前,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提升其开采范围,提高其资源的开采率。同时,要合理地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其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三)引用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环保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在清洁生产方面的优惠政策, 结合山西省情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研发、寻求适合本企业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与设备, 从源头减少污染, 实施清洁生产。

(四)制订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构建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确定对绿色GDP、资源综合回收率的计算标准,设立一个最低标准,以实施合理的奖惩措施,促进其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山西煤炭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违章生产的企业进行严惩,以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从公众出发,积极购买绿色产品,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应用—IGCC发电技术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 68% , 煤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中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燃煤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82%。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发电大多使用煤炭,煤电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煤电企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综合回收利用率低,且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资源和环境认识的增强,各国都开始探索新的发电技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既具有联合循环的高效率, 又解决了燃煤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其高清洁的优越性能受到普遍关注, 成为新一代燃煤发电方式的首选技术之一[4]。

IGCC 发电技术是将煤气化技术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典型的IGCC发电技术为: 煤炭经预处理后进入气化炉,气化为中低热值的粗煤气,粗煤气经脱硫除尘装置,除去煤气中的氮化物、硫化物、粉尘等,净化后的煤气送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驱动燃气透平做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产生的过热蒸汽使蒸汽轮机做功。

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IGCC发电技术,到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有18座,我国在研究和建设IGCC示范工程项目的技术已具备了基本条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效、清洁、节能的特点使得IGCC发电技术更加符合21世纪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国家应通过优惠的电价政策、税收政策和环境政策等,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 发展IGCC技术,实现资源节约化、效率高效化、环境环保化相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娟.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闫菲菲.论我国煤炭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5):50-53.

[3]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74-78.

[4]陈涛,邵云飞,唐小我.碳排放约束下的发电技术选择——以PC发电和IGCC发电为例[J].技术经济,2013,4(4):62-70.

4.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篇四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部署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为五大重点任务。今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再次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近期,发改委、国资委、环保部等多个部委纷纷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作为“去产能”关键一环的中央企业,高层多次对改革工作做出部署和指示。5月18日,国务院第1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会议提出,促进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明确今明两年要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继2015年12月部署促进央企提质增效、强调“今后两年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后再度部署这项工作。

密集出台的政策,意味着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入实施的关键时期。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的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八个去产能配套政策文件已出齐。据统计,在此轮去产能的过程中,煤炭、钢铁行业共涉及约180万人,其中钢铁行业涉及50万人。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文件称,中央财政将积极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同时还涉及1000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具体使用方案。今年2月初,国务院公布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而粗钢的去产能目标则是5年压减1亿至1.5亿吨。我们再回顾一下煤炭行业近年进出口情况。

一、煤炭行业进出口总体态势分析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28.6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6.95亿美元,同比下降34.51%,进口金额为221.66亿美元,同比下降23.56%。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中国煤炭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26.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8.28%,进口金额为121.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40%。

图表1:2011-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出口状况表(单位:万美元,%)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煤炭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如下表所示,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煤炭行业主要进口产品为“其他烟煤”(税则号:27011290),2014年进口额为86.43亿美元,进口单价为0.08美元/千克;2015年,进口额为40.12亿美元,占该行业产品进口总额的39.64%,进口单价为0.06美元/千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中国煤炭行业排名第二位的进口产品为“炼焦煤”(税则号:27011210),2014年进口额为65.38亿美元,进口单价为0.10美元/千克;2015年,进口额为38.11亿美元,进口单价为0.08美元/千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图表2:2013-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主要进口产品结构表(单位:万吨,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2014-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口产品结构图(单位:%)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煤炭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如下表所示,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主要出口产品为“焦炭及半焦炭”(税则号:27040010),2014年出口额为17.09亿美元;2015年,出口额为15.20亿美元,占该行业产品出口总额的75.30%,出口单价为0.16美元/千克,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014年中国煤炭行业排名第二位的出口产品为“无烟煤”(税则号:27011100),2014年出口额为3.03亿美元,出口单价为0.12美元/千克;2015年,出口额为2.66亿美元,出口单价为0.09美元/千克,较上年价格有所下降。

图表4:2013-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主要出口产品结构表(单位:吨,万美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5:2014-2015年中国煤炭行业出口产品结构(单位:%)

本文作者:李佩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5.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篇五

2.1定价行为分析

2.1.1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

2.1.2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

(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

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

2.2自组织行为

所谓企业自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利润冲动和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为适应外部各种条件的变化而自动进行的相应组织结构调整或组织创新,企业自组织行为是企业行为的核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企业自组织是实现产业组织优化的能动力量。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3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1我国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

3.2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3.2.1我国现有的设备利用率和新设备的研发情况

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2采用新技术的情况

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生产;醇醚燃料得益于产品标准的出台蓬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始取得领先优势并出口。

政府政策下煤炭行业的SCP分析

产业政策是政府将宏观管理深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内,按经济发展中对资源配置结构进化的客观规律,依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系统

和适当的干预、介入和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国民整体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整体协调的目的,并且寻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下面是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煤炭行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原料为下游产业提供投入品的第一次产业,煤炭企业的产量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市场势力,能真正体现一个企业的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多元化经营,如果不用原煤产量度量市场集中度,容易使得作为考察对象的市场由于界限不清而影响研究结论。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的煤炭市场结构属于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差异较小、市场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非法中小煤矿居多,另外,目前中国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能、新能源之间具有弱替代性,因此与煤炭相关的经济市场(包括所有明显影响煤炭价格的产品)的具体范围较为精确。而且,中国煤炭市场相对独立自给,进出口比重较小,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衡量国内生产企业的市场集中状况是适宜的。总之,将市场集中度指标运用于中国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衡量中能较好地克服指标自身局限性,得出的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经济状况。自建国以来,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可分为鼓励生产快速增长和限制盲目生产两种类型。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供不应求,为保障供应,国家采取鼓励生产快速增长的倾斜政策,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供不应求局势得到缓解,并转向生产过剩,开始出现持续的供大于求,因此,国家对煤炭生产采取并井压产、调整结构、平衡总量的限制性政策,以此来控制煤炭生产的盲目增产。

二、煤炭行业的市场行为分析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造成上述价格变动趋势的原因主要有:煤炭定价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下游行业的需求比较旺盛,主要是煤炭用于发电的需求增加导致;其次就是生产成本的上升。为了缓解煤炭价格的上涨趋势,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

三、煤炭行业的市场绩效分析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受煤炭价格的推动,我国现有的煤炭企业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设备进行生产,据统计我国煤炭产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85%。煤化工的发展带动了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煤化工装备行业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同时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已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重点内容。这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装备行业在2007年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007年我国煤化工行业逐步摆脱了单一引进技术的现状,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蓬勃发展,有些技术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中以即将实现化生产的神华煤直接制油技术、开工建设2000吨/年催化剂工厂的大连化物所DMTO技术、出口国外的兖矿-华东理工大学水煤浆气化技术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产的甲醇制汽油技术为代表。2007年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受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相关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稳步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即将投入

6.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篇六

在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 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道路该怎么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才能以尽可能低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 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山西煤炭经历了高强度、大面积的开发后, 现状如下:

1.浅层煤炭资源衰竭。全省煤炭资源除已开采和在建项目占用外, 剩余储量为1 532.3亿吨, 特别是动力煤中, 浅层侏罗纪煤仅占1.6%, 而深部的石炭二叠系煤占到98%。

2.煤质逐渐变差。石炭二叠系煤属于高硫高灰煤, 含硫量一般在1%-2%之间, 而优质侏罗纪的低灰煤将在近10~15年内枯竭。

3.煤种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化。由于全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中, 炼焦煤为1 506.2亿吨, 无烟煤49 719亿吨, 分别占到全省煤炭总量的53%和18.70%, 占到全国同类煤炭探明总量的56.8%和46%, 因而在这两大煤种上, 对市场仍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4.资源的勘探程度低。地质工作程度极低, 可靠性差的煤资源量和远景调查资源量相差很多。

5.在资源开发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例如, 开采条件比较复杂, 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相适应, 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二、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作为一个煤炭大省, 逐步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体系, 然而, 随着采矿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其经济增长仍以低层次、粗放型和外延型为特征。

1.企业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产业集中度低。山西省多数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偏小, 小、散、乱问题突出, 既不利于一次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也不利于煤炭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煤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劳动生产率低, 安全事故居高不下。近年来, 山西的煤矿瓦斯爆炸、水害等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3.采出率低,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煤炭资源管理工作薄弱, 煤炭资源勘察和开发秩序比较混乱, 煤炭回采率低, 焦、肥、瘦煤等稀缺煤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造成了回采率低、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土地资源的无序占用和破坏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大幅超标, 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负外部性强。

4.煤炭产业链短, 高附加值产品少。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山西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 深度加工产品所占比重极低, 能源产品和技术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 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和综合加工利用步履迟缓。

5.国有企业负担过重, 经营管理落后, 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山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的设备老化, 技术更新资金缺乏, 机制转换较慢, 管理方式粗放, 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前些年煤炭经济运行比较困难, 资金短缺, 造成了煤矿安全装备费用欠账较多, 而现行政策又不能及时改进, 从而使历史欠账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职工收入低, 处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的环境中;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 特种人才严重短缺。

三、山西煤炭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意义

(一) 循环经济的界定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从经济层面上讲,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 是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全社会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 从宏观上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 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 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从微观上改变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 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 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 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持续振兴的必然选择

传统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 仅实现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 获得了有限的煤炭开发价值, 而把煤炭的深度开发和使用价值拱手转让给了下游用户, 从而使自己一直处于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社会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是煤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四、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伴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煤炭企业在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对煤炭资源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破坏, 对人类生存环境形成极大威胁。因此, 进入新世纪, 煤炭企业必须以生态学为指导, 将传统经济活动“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流动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模式, 通过向“两低一高”的煤炭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理想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设计:

此外, 煤炭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可能用于商业仓储、固体废物永久处置等。产业链每延伸一步, 就增加了煤炭加工转化带来的附加值, 同时减少了废物排放。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通过单个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将进入个体生产系统的物质、能量减少到最小, 废物的产出达到最少;通过多个企业间组成生态工业链, 将上游企业的代谢物变为下游企业的原料, 从而使整个生产系统内的能量、物质实现梯级循环利用。

五、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的目标是优化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 建立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的寡占型市场结构, 是优化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 形成一种在政府产业政策干预下的煤炭企业之间竞争与协调有机结合的市场行为。所以,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可以提高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 使整个煤炭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所以, 要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进行重点攻关;以多种有效形式,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 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祸合共生技术。

(三) 加强对煤炭产业的财政支持

鉴于长期计划体制的低价政策导致煤炭企业发展基金严重匾乏, 因此, 建议对煤炭企业给予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政策。对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工艺与设备的企业, 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和土地使用税, 或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加速折旧等政策, 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应充分考虑煤炭企业的实际, 改进成本核算体系, 增加环境成本, 通过理顺煤炭成本价格机制, 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 促进企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 创新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为了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国家应实施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矿业权管理模式, 完善矿业权管理体制。在维护国家对煤炭资源所有权权益的前提下, 以矿业权的有偿使用为根本, 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竞争方式, 实施矿业权的出让和转让;地方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 设计激励手段, 搞好各产业间产权的整合;国有煤矿应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

(五) 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加强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使煤炭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开展循环经济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培训力度, 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 使企业逐步树立“绿色经营”的理念, 结合企业经营发展, 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煤炭生产的发展战略, 进行规划和实施。

摘要:山西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 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促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进发展模式, 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结合山西省煤炭企业特点, 构建了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关键词: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堂军, 等.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师, 2003, (3) :18-21.

[2]汪前元, 何华兵.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煤炭.2006, 32 (2) .

[3]郎庆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环境, 2003, (114) :11-13.

7.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篇七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鏈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

作者简介:

8.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十大态势分析 篇八

2009-9-2 9:45:00 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报告名称】: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十大态势分析

【关 键 字】: 煤炭 行业 发展 十大态势 分析

【报告来源】: 中国化工网

〖 报告内容 〗

所谓煤炭行业的发展态势,我认为有三点含义:一则在全国行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二则目前及未来的动态共性走向,三则具有发展方向的引领性。据此定义,作者对当今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归纳为以下十大态势,正确认识这十大态势对煤炭企业管理者把握方向、制定战略和推动煤炭企业实现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一、我国煤炭产业布局正在优化调整之中

我国煤炭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需逆向分布。东部地区多数省区煤炭开发强度较大,使矿区乃至地区的煤炭均衡生产期大大缩短,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中国煤炭供应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等主产区,“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加大。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煤炭布局的总体思路是:“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

一是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煤炭生产规模应基本稳定在现有水平。河北煤炭生产规模应保持稳定;北京的小煤矿要逐步退出市场,煤炭生产规模下降。江苏、福建、江西煤炭生产规模逐步减少;浙江资源枯竭,近期退出市场;山东的煤炭生产规模基本维持稳定或略有增长;安徽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河南、湖北基本维持现有煤炭生产规模;湖南、广西逐步下降;广东煤矿退出市场。在煤炭开发过程中,要做好东部

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区治理,保护耕地。

二是增加调出区开发规模。晋陕蒙宁规划区担负着供应本区和调入区煤炭需要。规划新增产能的70%以上分布在晋陕蒙宁四省区。近年来煤炭勘查进度快,储备了大批开发的煤矿,煤炭开发条件好,适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矿和矿井,坑口电站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基本具备,可以扩大开发规模。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煤炭大规模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

三是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西南区(云贵渝川、新甘青藏)的煤炭主要满足本区需要,少量调出到两广和湖南等地。重庆、四川资源不多,开采条件不好,应维持现有生产规模;贵州、云南资源量较多,但开采条件不太好,煤矿自然灾害较严重,煤炭产能过快增长受到限制。同时,两省煤炭主要用于就地转化,输出电力,因此调出量有限。新甘青距离东部消费中心距离遥远,近期煤炭生产主要立足本区需要;青海西南部和西藏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区,要严格控制煤炭生产开发。

二、煤炭行业的战略地位在稳步上升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过去以至未来可预见的几十年内,煤炭仍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煤炭工业的地位空前提高。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煤炭行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出台,国家对煤炭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空前的重大举措,煤炭工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新的能源局及国家能源协调委员会的诞生,有利于加强煤炭行业的管理,也将进一步增强煤炭行业的话语权。

三、经济发展带动煤炭生产量快速增加

近五年国民经济保持了GDP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在这种大增长形势之下,作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能源生产总量76%和社会消费总量69%的煤炭产业,也必然出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2001年全国煤炭产量10.89亿吨,2002年13.8亿吨,2003年16.6亿吨,2004年19.56亿吨,2005年21.9亿吨,2006年23.25亿吨,2007年25.36亿吨,2008年27.93亿吨,仅7年的时间,全国煤炭产量就从 10.89亿吨上升到27.93亿吨,增加17.04亿吨,平均每年增产2.43亿吨。同时应看到,我国近八年各类企业对煤矿投资巨大,一大批300万吨、800万吨乃至1000万吨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矿陆续建成投产,其产能将会逐渐释放,今后产能过剩问题对市场供需关系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及压力。

四、市场需求推动煤价高低位转换

前几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国际上煤价快速走高,2007年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交易价格6月份上升到90美元/吨,2008 年2月31日煤价高达131美元/吨,4月份一度达到192美元/吨。国内市场煤价今年一路攀升看好。市场供需状况决定着煤价的高低,特别是国家去年取消电煤双轨制,实行市场煤价之后,煤价得以恢复本来面貌,煤炭企业迎来煤价高升良机。一是国家加大对小煤井的关闭力度,二是近几年火电快速发展,钢铁、建材和化工等主要行业发展迅速,三是煤炭企业加强煤炭品种结构调整和质量控制,在这些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和推动之下,煤炭价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华东地区,有的精煤品种每吨高达1600元,5000大卡以上的混煤每吨也达到1000元左右。全国煤炭价格创历史新高,一时间煤炭行业的利润猛升。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这种煤价不断上涨的势头迅速逆转调向,从2008年8月开始市场急转直下,煤价跳水回落。

五、煤基产业链发展趋同比较明显

在国际上,大部分跨国煤炭公司走煤基产业链战略,煤炭产品在企业内部直接进行消化和深加工,大幅度减少了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数额,降低了产品的综合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大多跨国煤炭公司收入中煤炭收入只占30%左右。在国内,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重组整合、扩张发展,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已率先在战略上提出了“平向产业链”——煤、路、港、航的发展思路,或提出“纵向产业链”——煤、电、化,煤、焦、化等发展思路。例如,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提出了“实行煤、电、路、港、油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发展战略;山西焦煤集团提出了建设“煤、电、材”高耗能产业链、“煤、焦、化”高附加值产业链和“资源、产品、废物利用”环保型闭式循环经济链;兖矿集团提出“煤、电、铝”产业链;中煤能源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都提出煤、电、路、化等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凡此种种,集中反映出一种共同发展战略趋向——通过推行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链条发展战略,实现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进而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但值得警惕的是,现在许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煤化工产业,且第一个产品大多为甲醇。许多煤炭企业不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及精细深加工,盲目快速上马建设煤化工项目,有的一个项目投资几十亿元、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规模宏大、产能巨大。目前煤化工甲醇等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凸现,风险在增大,有的项目可能投产之日也就是下马之时。

六、煤炭大基地建设势头不断加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批复了包括神东、陕北、黄陇(华亭)、晋中、晋北、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13个大型煤炭基地由98个矿区组成,保有煤炭资源量/储量8528亿吨,占全国的83.5%。大型煤炭基地内煤类齐全,在保有资源量/储量中,动力用煤占72%,炼焦用煤占16%,无烟煤占12%。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是新世纪煤炭工业建设的重点,是构筑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关键。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煤炭工业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原则是:规范开发秩序;推进制度创新;优化生产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支持煤电、煤化、煤路等一体化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环境保护;加强配套建设和规划衔接,做好各矿区铁路与运煤通道的衔接和配套。最终形成稳定可靠的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公布之后,各有关省区及企业高度重视,通过采取重组煤炭大集团和整合煤炭资源等措施,加快推动煤炭大基地建设。目前,绝大多数煤炭大基地建设规划得以顺利实施,进展比较快,并己初具规模。

七、煤炭资源争夺战进入了新阶段

煤炭企业是资源型的企业,没有煤炭资源作支撑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后劲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储量分布不均衡,开发强度及需求情况也不一样。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经济较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煤炭资源相对较少,保有储量仅有1200亿吨左右,且开发强度大,后续煤炭资源严重不足,本区内自给供应能力会越来越差;中部地区,包括晋陕蒙三省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本地区保有储量6500亿吨左右,目前虽然开发强度较大,但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是我国未来最重要的煤炭生产和供应基地,不仅能满足本地区市场需求,而且可以支持东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包括西南部分省区和西北的新甘宁青,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保有储量2200亿吨左右,生产规模小,开发强度不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自2001年煤炭市场趋向好转以来,各煤炭企业尤其是神华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纷纷行动起来,跨地区、跨省区寻找抢占煤炭资源储量,有的已经跨国去开发资源。目前的局面是,东部地区煤炭储量已基本被抢占完毕,中部地区煤炭储量也已大部分被抢占,西部地区煤炭储量部分被抢占。在对煤炭资源储量的争夺抢占行动中,除煤炭企业之外,鲁能集团、华电集团等电力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了其中,以致抢占煤炭资源之战更趋激烈。

现在的情况是,东部未开发煤炭资源己基本没有了,中部未开发的煤炭资源也所剩无几,西部优质丰富的成块煤田也抢占的差不多了。可以说中国境内跑马圈地抢占煤炭资源的时期己经过去了,现在要再想争占好的煤炭资源其门槛要高得多,不仅没有优惠政策了,而且肯定要付出比原来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精力。

八、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

国家提出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和产业延伸的发展格局,实现煤和与煤供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浓度加工、高效利用,促进煤矿与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发展模式是,按照企业、矿区、区域三个层次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走减量化、节约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的道路。

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的原则;二是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整体装备水平,改善落后面貌;三是推进综合利用适当集中,克服小而分散的局面;四是建设技术先进的大中型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五是制定规范化生产和技术管理模式、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考察制度。

九、安全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是南非的15倍、波兰的8倍、俄罗斯和印度的6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社会安定、和谐及国际形象。为此,国家对煤矿安全管理高度重视,接连出台煤炭企业安全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加大各级政府官员和煤炭企业管理者的法律责任。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正从治标向治标与治本并重转变,从人治向人治与法治并举及侧重法治方向转变。

十、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强

9.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分析 篇九

“去产能是2016年煤炭家当政策的症结词。上半年月表一个阶段,自9月起则进入另一个转机点。”神华团体政策研讨室研讨主管张熙霖说,往年的煤炭家当政策很密集,力度很大,影响愈加深远。

记者理解到,往年2月,《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多余产能完成脱困开展的看法》(简称国务院7号文件)下发。随后,以国务院7号文件为主线,相干部委密集出台了人员安顿、资金保证、“三供一业”剥离、减量置换、债权处理等去产能配套文件。

回忆往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张熙霖以为,合理且获得了积极的成效。

前不久,国度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在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现,依据中央和相干央企上报的数据,往年煤炭去产能的义务已提早超额完成。

2016年以去产能为主线,同时统筹释放先辈产能,以包管市场供给。在张熙霖看来,2016年,我国煤炭家当政策以去产能为主线,同时统筹释放先辈产能,以包管市场供给,“9月是政策的一个分水岭”。

上半年,煤炭去产能政策履行得很果断,加入产能7227万吨。因冬储煤需求较大,供需关系发作了变更,煤价开端上升。8月3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每吨495元,频年初下跌了125元,涨幅33.8%。8月底,原煤库存4.6亿吨,同比降低12.2%。“进入9月,国度发改委开端出台波动煤炭供给的政策。”张熙霖说。

钢管市场了解获悉,9月8日,国度发改委召开波动煤炭供给、克制煤价过快下跌预案启开工作会议。事先,5500大卡口岸下水煤市场价超越500元/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作为受权代表和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签署了自愿承当波动市场调理总量义务协定,标记着煤炭分级减产呼应机制正式启动,全国每日可减产30万吨。

两周后,国度发改委宣告启动煤炭一级呼应,即煤炭每日减产量上调至50万吨,呼应规模扩展至全国74处先辈产能煤矿。

尔后不到一周,国度发改委再次召开保证夏季煤炭波动供给的会议,并提出四时度可在276个任务日至330个任务日之间释放产能,对应煤矿增至1503处。

张熙霖说:“释放产能政策出台后,煤价还在下跌,这存在客不雅缘由。”

一方面,煤炭需求有时节差别,面对冬储煤顶峰期,煤炭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铁路运力、口岸装船量等需求调剂。此外,煤矿减产需求一个进程,产能释放需求必定的工夫来完成,减产和市场需求比拟存在滞后性。

“鉴于多种要素,到今朝为止煤价根本波动。国度发改委为此也做出了尽力,特别在一些机制上。”张熙霖说,“例如,鼓舞煤电单方签署临时协定、克制市场投契等。”

往年11月,神华团体、中煤团体与华能、国电、大唐、华电、国投五大电力团体签署了电煤中临时协定。同月,山西焦煤团体与河钢、首钢、鞍钢、宝钢、马钢、华菱钢六大钢铁团体签署了炼焦煤中临时协定。

“最终签署的价钱关于供需单方来说,多是比拟合理的,而且价钱可以一个月一调,统筹了市场变化。这是防止煤炭市场大幅度动摇的无效之举,是一种双赢的形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张熙霖说,阅历了煤炭“黄金十年”和市场低谷,今朝供需单方都比拟感性。中临时协定的胜利签署,基于供需单方对来岁煤炭价钱的根本判别——来岁煤炭价钱根本波动。

“假如煤炭价钱呈现大起大落,煤电总会有一方缺少实行长协的动力,往后应当研讨若何让长协标准化、机制化。”张熙霖说。

钢管厂商了解获悉,11月9日,郑商所通知布告称,动力煤期货包管金比率于11月11日起调剂为8%,涨跌停板幅度由原比率调剂为6%,以防备市场风险、克制市场过热。

张熙霖以为,煤价过快下跌是不正常的,不完整是市场感化的后果,能够包括投契成分,有些证券商或许期货商伺机囤货。调剂郑州买卖市场指数对波动煤价起到了必定的感化。

政策与市场并不矛盾,好政接应更重视引诱而非呈现成绩再补偿

“无论是兴旺国度照样开展中国度,无论何种动力、哪个行业,微观调控多是需要的。”张熙霖说,“政策与市场不矛盾。”

张熙霖以为,市场的安康开展不克不及只依托市场行动。“假如人人都去追逐利润,国计平易近生、动力平安就很可贵到保证。假如煤价掌握不了,电价就会上升,工业产物价钱也会下跌,每一个人的生涯都邑受影响,政策与市场不只不矛盾,用好了,还可以互相增进、互相感化。”张熙霖说。

国际外对可再生动力的鼓励性政策,是采取政策影响动力开展的典型案例。

张熙霖通知记者,德国太阳能发电程度世界抢先,不得不归结于当局的引诱。在太阳能发电的初始阶段,德国当局赐与补助,给企业利润空间,鼓舞其开展。但当太阳能发电家当开展到必定水平时,德国当局下降并逐渐中止补助,转为鼓舞企业经过技巧提高下降太阳能发电本钱,进步竞争力。由于当太阳能发电家当开展到必定水平时,假如持续补助,就会起反感化。补助越高,企业范围越大,越没有动力去研究技巧,不只会使补助金额充足,并且会形成产能多余,晦气于行业开展。

“何时补助、何时加入,都属于微观调控的范围。”张熙霖说,有些人以为“行政干涉就是方案经济,影响了煤炭市场安康次序”,这是不担任任的谈吐。

张熙霖以为,政策有补偿政策和引诱政策,这两种政策都很需要,但好的家当政接应该更重视引诱,而不是呈现成绩后再去补偿。当局制订政策前要对行业有明晰的掌握和研判,应多收罗本行业、范畴一线专家和从业者的看法,由于他们可以较为精确地理解市场。

张熙霖表现,煤炭“黄金十年”时,受利润使令,守法违规的小煤矿大量呈现。煤炭“黄金十年”的成果掩饰了多种矛盾,如乱采滥挖、毁坏生态情况、平安变乱频发等,就不得不再去依托行政、法治手腕遏制这些行动。

煤炭是我国的根底动力,牵扯到国计平易近生、煤炭上下流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动力行业间的关系等,这些范畴都需求停止政策研讨。“例如,倡议煤电一体化、强调煤炭干净开采和应用等,假如政策没有引诱好,将会支付很大价值。”张熙霖说,最近几年来,国度借煤炭市场不景气之机把落伍煤炭产能镌汰失落,鼓舞开展先辈产能,这是准确的偏向。

“释放先辈产能和去产能并不矛盾。”张熙霖说,“其实质是镌汰真正落伍的,鼓舞真正平安高效的,今朝看来已获得成效。

钢管企业了解获悉,往年11月,国度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在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现,依据中央和相干央企上报的数据,往年煤炭去产能的义务已提早超额完成。全国6000多处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中已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的规模,煤炭营业板块进一步优化。前10个月,范围以上煤炭企业完成利润537.7亿元,同比增加了112.8%。

在获得成果的同时,煤炭政策的制订与落实也阅历了一些曲折。

“往年的煤炭家当政策在履行时,总比市场慢半拍。”张熙霖说,从履行276个任务日轨制到依照330个任务日释放局部先辈产能,政策存在动摇。但一项新政策的制订需求有探索的进程,相干部分在政策方面做出了测验考试,并依据市场情势逐渐调剂优化,最终知足煤炭市场可继续开展的需求。

“先辈产能由相干部分认定、煤炭企业自立申报,由行业协会停止考察。但什么样的产能算是先辈产能?今朝缺少一个定性、定量的行业规范。”张熙霖说。

深条理矛盾一直要靠发力去产能化解,将来行业集中度会更高

供应侧构造性变革是严重指点性、前瞻性、针对性的经济任务安排,是普惠性政策,“三去一降一补”是为中国经济切脉,为推动供应侧构造性变革开出的药方,许多企业曾经开端从“三去一降一补”中受害。

“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中,去产能是头一条。2017年,煤炭去产能还会持续,从总体来看,我国煤炭产能照样多余的。”张熙霖说,“‘十三五’时代是我国煤炭耗费进一步掌握增加的时代,我国煤炭产能严重多余的场面并没有发作基本改动,煤炭企业的债权成绩、资金成绩并未失掉本质性处理。”

据统计,今朝,全国煤炭产能超越60亿吨,而我国煤炭消费市场空间在34亿吨到37亿吨阁下,产能多余达20亿吨。

截至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能约57亿吨,包含正常消费的产能约39亿吨、改扩建或新增煤炭产能15亿吨(含守法违规建立8亿吨),停产矿井范围约3亿吨。依照国务院7号文件的请求,将来3年至5年内,煤炭行业去产能范围为5亿吨,正当在建矿范围为7亿吨;依照减量置换的请求,将来正当新减产能掌握在2亿吨阁下,实践产能为39亿吨。“十三五”计划中,我国2020年的煤炭消费目的折合原煤约41亿吨,思索39亿吨的产能加长进口煤炭数目,根本可以知足这一需求。

“从静态平衡的后果来看,去产能政策是合理可行的,并将会持续落实下去。”张熙霖说,2017年,减量置换政策将充沛推动。小型高危矿井的关停或持续放慢,优质高效新建产能将在减量置换的前提下释放;减量置换也可以跨区域停止交流,不影响全体去产能的目的。

张熙霖表现,2017年,产能应用率的控制政策或将逐渐抓紧,276个任务日轨制等经过下降产能应用率来限制产量的政策将作为短期政策能够会逐渐淡出。去产能的政策重心将从“降产量”向本质“去产能”转换。

关于我国将来的煤炭家当开展情势,张熙霖给出了本人的判别。

起首,假如去产能政策继续无效履行,真正分清落伍产能和先辈产能,应用好去产能资金,加上市场的选择力度,2018年至2020年间,煤炭家当根本可以完成供需均衡。

其次,从下半年的政策可以看出,假如煤炭去产能速渡过快,煤价就会敏捷上升,这反应了煤炭在我国根底动力中弗成撼动的位置。短期内,可再生动力无法替代传统动力,地方屡次指出:推进动力消费和消费反动,起首要完成煤炭的干净应用。

若何让更多煤炭干净高效应用,是往后煤炭家当开展的症结成绩,也是调剂动力构造、完成动力平安的请求。完成煤炭的消费反动和应用反动是两大趋向。

“煤炭很脏是一种落伍认知。任何一种动力在运用进程中都邑对情况有影响,处理动力情况成绩,绕开煤炭是不理想的。”张熙霖说。

钢管信息了解获悉,将来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在他看来,跨区域重组是进步煤炭行业集中度的一个主要手腕。从全部行业趋向来看,大企业必定会兼并其他的企业,乃至包含央企、国企之间的整合重组,个中既有市场的自觉成分,又有当局的引诱成分。

张熙霖以为,2016年以来的一系列煤炭家当政策,有利于推动煤炭干净应用、镌汰落伍产能。对企业而言,应当抓住煤炭政策调剂的机遇,顺势开展。煤炭企业需求认清近况,坚持感性。国度日夕要镌汰失落落伍产能,煤炭价钱在市场和当局的影响下也会逐步趋于波动,最终完成供需根本均衡。

“思索到消费本钱、情况本钱、运输本钱、洗选本钱、合理利润等,今朝5500大卡动力煤吨煤均匀价钱(500元到650元)是合理的,这个价钱根本可以反应出该商品的价值。跟着供应侧构造性变革无效推动,今后煤炭价钱猛烈动摇的状况将不会呈现。”张熙霖说,“各煤炭企业不要一看到煤炭跌价就一哄而上,要多些感性判别。”

张熙霖以为,煤炭企业在平安和情况维护上不克不及抓紧。煤炭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假如自觉消费,平安就保证不了;假如没有合理的消费方案,情况与资本就会被毁坏。

上一篇:辩论比赛活动总结下一篇:交通局政务公开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