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与绿色初中作文

2024-08-27

执着与绿色初中作文(共13篇)

1.执着与绿色初中作文 篇一

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有一个那样的你生活着,为了坚守心中的那样一份执着,用人生舞起了一曲淡泊,在进退间,留下了万世的芬芳。

在公元一千六百年前的那样一个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晋宁易代的岁月,你无奈地走过田园;在那个国家濒临崩溃的**年月里,你空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却根本实现无门。

为了生存,你曾做州里的小官,但因为看不惯官场的恶劣,便辞职回家了。后来,又因为朋友的劝说,再次出任彭泽县令,看多了“攀龙附凤”的丑恶,见惯了“荒淫无耻”的贪婪,你知道,这破败的官场已无人能力挽狂澜,连明主贤君都无力回天。于是,你本雄心勃勃的志向也开始变得麻木,但心灵深处,却有一份执念像是幼小的种子一般疯狂地滋长:“我要离开!回到田园去!”

当有贵客来,你必须恭恭敬敬地迎接时,那颗种子蓦然爆发了,“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铿锵有力的语调下,实则是一颗被苦涩现实打得支离破碎的心。

就这样,你用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执着,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不驯的旋律,回到了田园——你心灵之中的一方净土。

终于,你的执着终有了回报,每一天里,不再有尔虞我诈,不再有市俗纷乱,你可以满足地望着那满园的春色,望着那无垠的天空,望着那倦飞知返的归鸟,望着那潺潺细泉中的游鱼,感悟着人生。

哪怕这一切需要“晨兴理荒秽,戴月荷角锄归”,哪怕这一切需要“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哪怕这一切需要脱掉华丽的官袍,他都不曾后悔。那些虚伪的华丽如何比得上真实的朴素,那些物欲的享用如何比得上精神的享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就是为了心头的那一份执着,断施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返璞归真,饮透人生真谛。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沧海桑田,历史的天空又多少次风云变幻,云卷云舒。但是,你用你的诗篇和执着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慰籍,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时,你依旧在舞一曲淡泊,桃花纷纷,你的执着为你遗留了万世的芬芳。

2.执着与绿色初中作文 篇二

我首先改变的是一名体育专业成绩非常突出、头脑又聪明但性格古怪的男生, 他有一种与老师对抗的心理, 经常不交作业, 而且个别学科就是写了也不教, 最不愿意的就是背诵文言文语段。作为教语文的班主任, 他成了我改造的第一个目标。每次有了小毛病, 我找到他总是带着很大的情绪, 横着眼, 简直就是把我当做敌人准备大战一场, 或不抬眼, 对你不屑一顾。但我每次都先不提之前的错误, 而是先和他一起学习语言表达或阅读理解题, 当他进入了做题状态并有所收获以后, 就忘了我是他的敌人。之后, 我在轻描淡写地问起之前的事, 他也就很正常很理智地对那些事进行了自我剖析。一段时间以后, 他不断进步, 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后来谈起他与一位老师的僵化关系, 他不无伤感地说:“那位老师在高二就教我, 他检查作业, 到我这儿就把我空过去, 老师你知道被忽略的滋味儿有多难受吗?”我豁然开朗, 明白了他与老师关系僵化的原因。之后, 我们有细细地谈起了原来的事, 帮他找到了老师不愿意看他的作业的原因, 知道了这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再后来又帮他改善了于老师的关系, 让他快乐起来, 走出了被忽略的阴影。师生之间以诚相待, 后来他还主动找我检查他的诗歌背诵, 文言文背诵的难题也解决了。后来, 他高考如愿以偿地上了体院。

还有一名同学跟他的情况不大一样, 这位同学专业课文化课水平都一般, 觉得自己在努力也考不上二本, 就做什么也不积极, 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可以对他放松要求。但我想, 不论是从班级的整体风气, 还是从他个人的前途着想, 我都不能放弃他, 他的理科成绩还可以, 语文和英语不入门。每次考完试, 我都不放弃与他单独交流试卷的机会, 让他觉得我对他是关注的, 不能因为老师让本来就没有信心的他再多一层失落。有时上课, 我发现他因为没跟上大家的思路而心不在焉, 我就利用吃晚饭时挤出的时间单独给他补课, 这样他掌握的程度我很清楚, 他也不能在走神了。这样, 一点点地他对语文课他也入门了。后来, 我还交给他一个完成英语写作业的笨方法, 就是先用语文写小作文, 然后再把作文译成对应的英文, 后来他也勉强能完成这个题目了。他还有一个爱到校外同学家过夜的毛病, 我就查完宿后在门外等, 大家就偷偷地给他打电话, 他就悄悄地回来。然后, 他再撒谎说去厕所什么的, 我也不戳穿他。这样几次后, 他也就不好意思再出去了。临近高考的时候, 他像变了一个人, 整天钻研试题变成了“书的蛀虫”, 最后虽然体育专业成绩没有达到专业水平, 也顺利地走进了普理专科院校的大门。

我们班还有一位同学嘴很甜, 人缘很好, 不管是现在班上的同学, 还是已经退了学的, 都喜欢他。有一次, 校外一个同学家的电脑出了点问题, 他帮着去修, 上课就来晚了, 我就把电话打到了那个同学家里, 不但批评了我的学生, 还与人家不上的学生吵了一架。还有一次, 马上要放月假了, 最后一节课校外有人来找他, 可能是去什么地方玩儿, 他就想请假早走, 我坚决不同意, 他实在禁不住诱惑, 不经我同意就溜出了教室, 气得我当时就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 说他在学校实在是不听话, 假后返校就不要来了。可没想到, 我下课后却在大门口发现了他, 他知道我是真的生气了, 在大门口跟我解释原因, 我没有听, 生着气, 含着眼泪回家了, 他无计可施也回家了。返校那天, 他真的没来, 我却着了急, 当时只是想吓吓他, 没真地想不要他, 就让一个同学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 电话里他的母亲也在试探我的态度, 可能知道儿子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当她知道我也在为了孩子没有返校而着急时, 就催着儿子第二天赶紧返校了, 之后, 我又偷偷打电话详细地说明了情况, 与家长建立了统一战线, 交流了对他进行管理的方法。后来, 他不在随意外出和旷课, 但还是不能抓紧时间学习, 晚自习经常睡觉, 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看着他上晚自习, 遇到问题随时帮他解决, 陪他上自习, 一个月下来, 他的主动性增强了, 成绩提高很快。我不动声色地陪伴与鼓励让他安静下来, 看到我因个别同学的停滞不前而情绪低落, 他也跟着沉默, 之后默默地学习来安慰我。

他们只是班级里很普通的一员, 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能量, 他们与我的较量, 我与他们的磨合。其中有我没日没夜的惦念与执着, 也有我感动时的泪水。但我朴素的执着, 温柔的眼神, 让犯错误的学生无地自容, 让“野蛮”的体育生安静下来, 我们共同挑战高考, 我们共同迎接胜利, 最后, 作为一个普通中学, 我班二本上线率超过了三分之一。

真诚能改变一切习惯, 真诚能实现一切梦想, 有付出就有收获, 眼泪没有白流, 我爱他们, 我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我很幸福!

更 正

3.初中生拥抱执着作文 篇三

偶然拾到一块半透明的蜗牛壳,琥珀色,当时只觉得有趣,便留了起来,日后仔细观察,才发现他会折射出七彩的阳光!一个奇异的蜗牛壳!

在我的记忆里,蜗牛代表的是执着,他总是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不停地向前挪动,好像每一步都不是她想要到达的地方,蜗牛总是高傲地抬起触角,但由于渺小却显得低调……。。

它很勇敢,很自信,它总是可以越过各种障碍物,它也从不知道累,只是倔强的向前爬,每走一步,它的身后都会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不知是泪珠,还是汗水!我想那应该是汗水吧!蜗牛如此坚强不会流泪吧……。。

无论周围是怎样的环境,它总是背着沉重的包袱拼命的向前走着,大概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吧,不然怎会如此坚强,如此执着哪?

我十分惊讶并敬畏着微小的生命,是怎样的力量是蜗牛如此执着?我一时找不到答案?

我知道,和蜗牛相比,我身上没有任何的负重,我所走的`是平坦的路,没有的的坎坷,而在成长的路途我撒下的泪水永远比汗水要多得多,有时停步不前,我这庞大的身躯里寄宿着连一只蜗牛都不如的微小生命,这是多么可笑!~

我缺乏的正是执着,正是毅力,我想,只要我抓住了那份执着,将它紧紧抱在怀里,那么,我相信我会有巨大的改变,我不会在变得慵懒,变得贪玩,我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我会很认真,很拼命,像一只蜗牛一样,努力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以至于带动其他人,是大家都成为默默无闻的‘小蜗牛’虽然慢,但一步步走很扎实!~

或许这是我现在正应该做的!~

4.以执着为话题的初中生作文 篇四

为了研究“镭”,居里夫人很辛苦,但是她觉得值得,因为——她热爱科学。他把她和丈夫辛辛苦苦炼造的“镭”毫无怨言的奉献出来,让研究治癌症的人研究;在她教学时,他总是毫不的把如何研制镭的方法教给每一个人。居里夫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崇高的,不管怎么说只是融合一句话“我爱科学!”

居里夫人热爱科学,当然科学给居里夫人的回报也是不可估量的:获得奖章16枚,获得名誉头衔117个,获得奖金10次,获得诺贝尔奖2次。每种名誉都是重千斤的吧,别人一定会以为居里夫人在这堆荣誉中享受,不!她没有,她把奖章送给女儿玩,自己却继续过着贫穷却满足的日子,苦心的专研科学。曾经有人嘲笑过她的“愚蠢”为了所谓的.科学而放弃一大笔财富,是的!曾经我也不明白,但是居里夫人说过:“荣誉就像是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我明白了,居里夫人追求的是对科学的贡献,对社会的责任,而不是名利和财富。

只要用心去看待一下世界,会看到有一些人被名利和金钱蒙蔽了心灵,但是也有不少科学家是那么固执,他们坚信科学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而不是靠财富和名利。

5.执着与坚持作文 篇五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态度”二字。我一直相信学习是一个过程,而非只是单纯几场考试的结果;决定你所能到达的高度并非个人的天资,而是取决于你对待每件事的态度。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习就决定了你所得到的结果。我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只有那被说滥了的两个词——坚持和执着。慢慢来,不需要着急。走好每一步路,结果一定是水到渠成的。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再说一说学习的方法吧。这一点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姑且说说我的方法吧。因为是理科生,可能大家都比较急于做大量的题而忽略了做题之后的思考与分析。我觉得题不一定要做的很多,但一定要多做一些思考与分析。我习惯把一道题拆烂了,做透了,从一类题中归纳出一些通用的方法,这样可能比单纯做题效果更好些。另外,可以抽空列一列知识框架,这对梳理知识点颇有几分好处。遇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题,我会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听一听别人的思路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6.执着与绿色初中作文 篇六

刘建明:尽管我在新中国长大,但我的人生有过煎熬的岁月。1942年我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四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幼年丧母,贫穷、没有家庭欢乐,更没有父爱母爱和儿时的文化熏陶,使我从小养成孤独寡言的性格。直到解放后我才能吃饱饭,家里的日子稍有好转。苦难的童年总是在我心里抹不掉,我总想, 不能让不幸再降临头上, 于是立志改变人生,所以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不敢懈怠,常常想一些苦点子锻炼意志。

1960年,我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当时称辽宁师范学院),读的俄语专业,选修英语与日语。老师中有几位饱学之士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们讲课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逻辑严密,使我对学问、读书、写作发生了兴趣。大学期间,我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和西方哲学、经济学与政治理论家的著作,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了自己的思考。

1964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丹东市第一中学教书。在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后又被抽调到“四清”工作队在农村搞“四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又回到中学,如火如荼的大批判冲击了一切角落,学校更是重灾区。1970年学校革委会把我遣送到农村。我在农村白天干活,晚上在陋屋中读书、练习写文章,一晃三年过去了,1973年才回到城市的中学教书。

当“四人帮”倒台后,批判他们的极左路线活动掀起高潮,我几乎每周都写出一篇文章,刊登或播出在《丹东日报》《辽宁日报》的理论版、丹东广播电台的理论学习节目和一些杂志上, 做了几个新闻单位的通讯员。1977年末,我调进丹东广播电台当了理论节目编辑和文教记者,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

陈娜: 您曾经做过丹东广播电台的记者和广播电视局局长, 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先后两次走出丹东,进京求学? 人到中年弃官不做,远离妻儿潜心钻研,您的这份人生抉择又是否遇到过艰辛或困扰?

刘建明:从事新闻工作后,特别是做了基层新闻单位的领导, 我深感有关新闻工作的学识和理论修养严重欠缺,这方面的研究没有任何书籍可读,零星的文章又十分空洞、直白,我想掌握新闻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体系,遇到了困难。同时,我感到,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 新闻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理论体系,基本属于学术空白。我想到权威学府深造,一方面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想做出自己的探索, 于是我先后两次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的研究生,读了硕士读博士,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陈娜: 是什么样的契机和渊源让您走进了舆论学与媒介批评学的“学术荒原”去开疆拓土?

刘建明: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期间,我读了很多书, 有关新闻学及其相关的近万册书籍都粗读了一遍,对个别著作做了精读。我发现舆论学和媒介批评学两个领域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现象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评价问题,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加深对新闻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指导新闻报道的运作。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征得导师甘惜分教授的同意, 着手研究舆论学课题,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舆论现象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

当开始研究舆论现象时, 不得不首先对社会流行意见和人们日常的言谈做些观察和思考, 自然就回顾了“文化大革命”和以往历次政治运动的舆论批判。那时处处都有舆论混战,每次政治批判都伴随舆论狂涛, 舆论阴谋和舆论攻击在人们心灵中发生震撼。舆论和人心的同构制衡着社会变动,牵动每个人的思想变化。在一个没有舆论学熏陶的国度,不仅假话盛行,而且言论陷害被视为“政治义愤”,诚实的语言可能给人带来悲剧。这样,舆论岂不是需要研究一下吗? 我思考着这类现象,为舆论利器的社会效应感到吃惊, 也为新闻理论的贫乏和舆论学的缺位深感遗憾。就这样,经过半年的思考和写作,我于1986年出版了《基础舆论学》一书。

陈娜:在中国舆论学领域,您不仅先走了一步,而且迈出了一大步,先后出版了八部著作,您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是否一帆风顺? 您的研究成果究竟产生了哪些社会价值?

刘建明:1981年我在读硕士时,就在《新闻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舆论学初探》一文,今天读起来发现有许多幼稚和不准确的结论。我的舆论学观点是一步步发展的,是个不断探讨、不断演进的过程,无论《当代舆论学》《社会舆论原理》还是《天理民心》和《穿越舆论隧道 》的出版 ,都经受了曲折苦思和意识危机的折磨。有些问题很敏感,提不提出来研究? 我从邓小平著作中找到了解放思想的勇气。

我的研究成果,只是个人对学理的孜孜追求,对学界和业界是否有裨益,我个人无法评价。但有十多篇文章给予肯定,被引用的论断有几千篇次,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界也产生了影响, 因为这些论著填补了空白。某些好友告诉我,我的成果对国家决策及其社会机制变革的借鉴意义,远远大于对学界的辐射。从1987年开始我在论著中就强调民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对民意的概念、性质和量化做出界定。我在1989年出版的《当代中国舆论形态》一书中提出尊重民意是人民政府和先进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此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术界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欣慰的是,1998年中共中央终于在十五大报告中写上了“尊重民意”的观点,2003年在十六大报告中又以整个段落强调遵循民意的理念,我的研究至少体现了治国方针。

1998年出版的《天理民心》一书,是我在1995年完成的《社会主义舆论学:中国的社会舆论与舆论制度》的国家课题删节稿,对1949年后50多年我国意识形态与新闻报道中的正误和得失进行了总结,揭示了我国上层建筑、思想建设和社会舆论的关系和表现形式。有人对这本书持批评意见,是因为它提出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当时人们还不理解,总是用“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无限优越”的观念来判断问题,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需要社会和谐来克服政府体制、经济制度和人们道德上的不足。该书提出的“从舆论和谐达到社会和谐”的舆论机制(《天理民心》7-10页)、倡导“公正、公平、正义的道德舆论”(《天理民心》307-308页)、建立“社会痛苦指数、社会挫折指数、社会腐败指数、社会骚动指数”的预警体系(《天理民心》433页)等重大课题,当时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 但后来和今天的国家治理政策表明,这些研究成果对政府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娜: 您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媒介批评的研究专著,您那本《媒介批评通论》在十年后(2012年)又出版了第二版,此外您还相继带领团队(研究生)撰写了《西方媒介批评史》和《中国媒介批评史》,可以说您在中国媒介批评研究方面已经史论兼备。这种学术“拓荒”的意义受到了新闻传播评论者的肯定。那么,同为媒介批评和舆论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这二者在您学术思想体系中存在什么逻辑关系?

刘建明:媒介批评是媒介的“医生”,是对媒介的评价,更是对媒介“病态”的医治。一个健康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批评。但我国的媒介批评比较肤浅,最广泛的批评活动是作品评价,比如每年开展的好新闻评选活动,而理论批评、体制批评、媒介市场批评就很少。业界和学者们对作品的评价往往缺少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评价标准。在2000年前后, 西方媒介批判学派的著作和观点被大量引进,但有些学者把这些观点视为媒介批评学,把它同媒介批判理论画了等号,这就在逻辑上混淆了两个紧密联系而又确实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我想把这二者区分开来。正是以上两种动机,促使我着手媒介批评的研究,把新闻与传播理论的疆域向这个领域扩展。

媒介批评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如何批评媒介,批评的规则、标准和方法是什么,西方的媒介批判理论的着眼点则是如何看待、认识媒介,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就是说,媒介批评学不单研究专家、业界和政府对媒介的批评,还包括广大受众对媒介的评价,后者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反映出来。媒介批评学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舆论现象和舆论规则, 但它和舆论学并不是相互依存、各为其机理的学科。舆论学不仅是一门新闻传播学科,也是政治学、社会心理学和市场调查学的子类,覆盖的社会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陈娜:您能否谈谈甘惜分先生对您的影响,以及在您的学术人生中, 还有哪些人和事曾经对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两个阶段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建明:到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硕士、博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甘惜分教授1981年出版的《新闻学基础理论》一书,甘老师有很深的理论修养和犀利的文笔,这本书奠定了我的党报理论知识。如果我要写有关党报理论的文章,除了阅读党的新闻工作文件外,还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此外,甘老师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

甘老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他指导我们的学业,启发我们积极思考,自由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独立研究问题。在思想修养方面,他总是告诫我们老老实实做人,激励我们忠于祖国和人民,也尽量帮助我们解决自身的一些困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人品正直,没有任何市侩习气,敢于说真话,不顾个人的得失而建言献策。

这里不能不谈及我的硕士生导师何梓华教授。他是我新闻学理论的引路人,1979年我刚入学读硕士时,对新闻理论一窍不通,何老师的理论课我在不同课堂上连续听了三遍。当时没有教材,这三遍课我把他讲授的内容全部记录了下来, 等于手里有了一部他的讲稿。何老师的讲课和讲稿注重知识,甘老师的那本书则注重理论,充满思辨。后来我多次反复研读何老师的授课记录稿,这对我后来写作《宏观新闻学》一书帮助很大。

陈娜:学界有些人认为,您在学术上经常提出一些预见性的观点, 能否举例说明您提出的学说预见是否被实践所证实? 还有人说,您的学术观点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不盲从、不迷信,敢于直面真理、挑战陈见,并且您有极其敏锐的批判性和前瞻性。您认为这种能力源自哪里?

刘建明:这些问题都有挑战性,但也是搞学问的人难以回避的。就是说,社会不断发展,学者将面对种种新的研究课题, 在学术上不能及时提出新的见解、预言事变的走向,一味地重复落后于时代、脱离实际的理论,学术就一钱不值了。任何真正的学问都有科学的预见性,否则就称不起探索。

但预见不仅要有理论根据,而且要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这里只举一个例子。随着我国加入世贸谈判获得进展,从1999年到2000年国内新闻学界和业界突然出现“传媒入世”的热潮,发表了几百篇文章预测传媒作为文化产业也要加入世贸: 外国和港澳电视台要在我国落地几十个频道,外国电视节目将进入千家万户,外国传媒大亨将到我国来创办报刊和出版社,或投资、兼并我国媒体。一时说得神乎其神。我在《新闻记者》杂志2002年第2期发表了《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不赞成这种望风捕影的观点和炒作。《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指出:“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就外国媒体准入和中国媒体进入外国新闻市场没有任何谈判和协议。即使在未来数年,某些西方传媒准许在中国大陆开放,也不是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笔者不反对媒体开放,而是反对弱者向强者奉送财富的开放,反对外国新闻集团垄断中国新闻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开放。”文章发表后就出来了几篇文章和我辩论,认为传媒入世势在必行,否则就是鸵鸟政策。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五年过去了,十年也过去了,直到今天传媒也没有入世。

我们对媒体和新闻现象的研究, 需要认真考察客观实际,了解我国的新闻政策,对理论判断的合理性与后果要做出多种考量。我从事了五年的新闻工作,算是有点实践体验,这对研究新闻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养成看问题要尊重实际,看问题的角度要全面, 看问题的出发点要遵循党的新闻政策和国家利益。我的学术观点对实践不一定都有指导性,但很少盲从,不迷信,倒是真话,我更喜欢挑战陈见,提出过一些批判性和前瞻性的结论。我认为,搞学问就要有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一股热情,能不能发现真理又当别论。国家把我们培养成教授,让我们教书育人,就是要探索真理,把有用的知识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告诉学生和广大读者。从小范围说,这是为了提升传媒理论的科学化;从大范围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道,这就是我追求前瞻性学术探索的动力源泉。

陈娜: 您上面说到的例子涉及学术争鸣问题,不知您如何看待学术争鸣, 能否结合您的亲身经历谈谈看法?

刘建明:学术争鸣是件好事,没有争鸣的学术是死学术,是停滞的学术。学术争鸣不仅能活跃学术空气,而且能给学术界提供新思想,得到一种新观点而茅塞顿开。但也有不好的争鸣,提出的反对意见没有很好地思考,对争鸣的问题根本不了解,也不查阅文献和调查,就随便做出结论,结果漏洞百出。更坏的学术争鸣是意气用事,与我不同者必黑,往往夹杂一些不雅的言辞。

我写过一些带有争鸣性的文章, 有的是应约稿而为,有的是主动写的。但不管哪种情况,只有重要的理论分歧、对重要情况和发展趋势做出误判或把基本知识搞错了,有贻误读者的后果,我才拿出争鸣文字。究竟我争鸣得对不对,最终由实践和多数人是否赞成来评判,不能自恃高明。对一般不同观点的文章,我不会与之争鸣,应允许有各家的看法,学术有派是正常的。

写争鸣文章是件严肃的事, 不仅对反驳的观点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事实根据,而且在逻辑上能经得起推敲;对涉及的概念要搞清楚,不能有任何无法自圆其说之处。这就需要认真阅读、研究与之争鸣的文章,找到它的错误之处,否则就会破绽百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时,我应约发表过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家是传播学主要原理的首创者》一文,与我争鸣的人并没有认真阅读全文,把原理和理论两个概念完全混为一谈, 认为像张闻天、陆定一、胡乔木这样一些党报理论家谈的都是宣传理论,他们怎么能提出传播理论问题呢? 并得出宣传理论绝不是传播理论,党报只能满足党的需要,不可能满足受众需要的论断。他忘记了传播学的鼻祖之一拉斯韦尔就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技巧的, 也忘记了党的需要就是人民的需要这一根本原理 (如果二者不一致,是违反党的政策和纲领造成的)。他更忘记了连孔子、柏拉图等古代学者都提出了一些传播思想而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家怎么就提不出某些传播学论断呢? 他还把知识沟和信息沟、把关原理和把关行为视为同一种东西。尽管我的文章引用了张闻天、胡乔木等人的具体论述,但争鸣者根本不顾及这些论述而自说自话。

写争鸣文章一定要尊重科学,注意逻辑,同时也要照应对方文章发表的目的与环境。在纪念陆定一发表《关于我们新闻学的基本观点》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我发表了《陆定一的历史遗产》一文,后刊登在《新闻大学》上。有人在网上发表批驳文章说,陆定一在1957年整过人,你的文章只说他好的一面,这是违背事实的,也是一种不老实的态度。这种争鸣实在可笑,我不得不在同一个网站上发表反驳文章正告:中国有句古训,对逝者不言其过,要求在纪念会上批评逝者的过错是不道德的。看来,搞学问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占有全面的资料,弄清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还要有宽容精神和道德修养。

陈娜:上世纪80年代您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 两座知名学府的执教经历对您的学术研究是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刘建明:我在国际关系学院任教九年,虽然担任国际新闻系主任, 但我的精力主要用在治学和授课上, 我也要求系里的其他老师都要把教书治学作为第一要务,其他事情再重要也处于从属地位。国际关系学院对教员管理相对宽松,领导很开明,向来要求教师要务正业, 只要做好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就称职,这对我投入学术研究极其有利。

1995年我调入清华大学,兼任中文系副主任,主管新闻专业,我继续秉承科研为先的想法,在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时就主动辞掉了行政职务, 利用清华大学图书馆历史藏书浩瀚的优越条件, 加强对各门学科的知识储备。学术视野宽广,才会有新发现,不断跟踪学科前沿,才能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清华大学更为重视教学, 新闻学院是新建立的科研教学单位,校方为其确定了“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教学方针。可是,拿什么“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只能拿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才能把教学方针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我的大量著作和几百篇学术论文大都是在清华大学在职工作的14年中完成的。

陈娜:作为20世纪40年代生人,您如何评价新中国这一代新闻学者的学术使命与学术责任? 您如何看待这一代新闻学者的集体学术特征?

刘建明:我国新一代的新闻学者总体素质较高,要好于我们那一代人, 所处的宽松政治环境更是我们那一代人无法获得的。许多人都很努力,富有进取心,学术成果累累,特别是在引进西方传播学方面有贡献。但很多人缺乏新闻工作实践的体验,对我国的新闻体制和演变的过程不熟悉, 对新闻学研究不够深入,甚至对新闻理论不感兴趣。一些学者用传播学理论代替新闻理论, 有些院系没有把新闻采访、编辑、写作的研究和教学提到重要位置,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新闻单位上路慢, 同现实的新闻工作需要有很大差距。这都需要我们深思,要想方设法改进我们的科研和教学。

西方传播学有些原理适用于新闻学,因为它本身就来自新闻学。比如议程设置理论,首先由李普曼在研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时提出了理论雏形,1968年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中的新闻报道进行定量研究, 看到媒体议程同公众议程的相关性,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但大量传播学原理不能说明新闻规律,新闻学包含更多的人文因素和政治倾向,依赖所谓“中性”的传播学的“客观分析”,难以对许多政治新闻做出解释,注定产生严重的误导。

另一个令人遗憾的是, 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忽视严谨的科学性, 往往不在科学层面推演理论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概念延至关系、结论推导关系等。这就不成其为理论科学,很难培养人们的新闻思维和认识新闻现象的深度。新闻理论,无疑研究的是理论问题,由一系列概念、原理、论断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 以科学论证确立新闻实践及实践方式的理性。理论论著没有提出理论问题,没有严密的论证,只是罗列简单的现象,正是新闻理论同其他社会科学的主要差距。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真正的新闻理论究竟来自何处? 答案很简单,正确的理论来自新闻工作实践,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更不是来自文件和西方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作为党报工作和现今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但不是新闻理论的源头。“理论来自实践”这个唯一源头,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说得非常清楚。

陈娜: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理论教学,对培养高水平的记者占有首要地位,掌握新闻理论也是做好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的必要条件。新闻官员只有掌握正确的新闻理论,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新闻政策,对媒体实施有效而科学的管理。您对新闻理论都做出过哪些探索,有什么成果,能否介绍给我们的读者呢?

刘建明: 实际上我的很大精力都用在新闻理论研究上, 我也总想在新时期政治与思想环境更加宽松的条件下写出一本像样的新闻理论著作, 这方面的探索大体有以下几个设想:(1)用绝大多数篇幅研究新闻学的普遍原理和一般规律, 把党的新闻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确定为一章的容量;(2)把新闻法治和新闻管理纳入研究视野,这是以往“新闻理论”和“新闻概论”的教材从没有系统研究过的内容;(3)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使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意识形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指导,互联网已成为强势媒体,新闻理论应当体现时代、意识形态的进步和传播工具的新变革;(4)新闻理论不仅要研究新闻运作的规则和规律, 而且要探索记者观察和解释事件的法则、方法,指导记者正确观察世界和阐释世界;(5)厘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来源,归纳、界定知识单元和体系,确定应有的原理,并做出论证。

1991年我出版了《宏观新闻学》,我的设想初步贯彻在了这本书中,但还不全面,特别是第2、3条没有体现。该书强调了宣传、新闻的阶级性和新闻没有商品性,这是不适当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对新闻理论教学有严格的政治要求,也只能如此。1999年我又出版了《现代新闻理论》一书,更多体现了上述设想,复旦大学徐培汀教授在2002年出版的《20世纪的新闻学与传播学》(166-168页) 一书中认为:“刘建明的新闻思想,集中体现在《宏观新闻学》和《现代新闻理论》两本著作中……他创立了新的新闻理论体系。”2003年我出版了《当代新闻学原理》一书,全面体现了我的上述设想,对记者如何认识和阐述当代事件也做了深入探讨。第一版很快销售一空,2005年又出了修订版。

此外,我还出版了《邓小平宣传思想研究》《新闻学前沿》《新闻学概论》《科技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发布概论》等。这些著作力求从新闻宣传实践和受众需要中印证或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从全球化和人类文化发展方向探索新闻报道的规则, 也试图在新闻研究的理论化方面做出尝试。

陈娜:您的新闻理论成果如此宽泛、丰富,而且重视社会发展新趋势对媒介和新闻报道的影响,确实难得。今天看来,传播的全球化和文化、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世界发展的必然前景,先进文化及其相关报道会不断扩大传播空间, 您对西方的新闻理论是否有研究?

刘建明: 今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出版我的《当代西方新闻理论》一书,就21世纪新闻学的前沿理论做出全面的引证和介绍, 对观察和思考当前中外新闻现象有重要价值。在现实与历史语境下,该书重点引介了国内鲜为人知的200多位西方新闻学者的最新观点和73位著名学者的学术身份,力求呈现西方当代新闻理论的原貌。在第一章介绍了西方新闻理论的新兴学派, 第二章就介绍了当代西方新闻理论在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提出的新观点,此后八章陆续演绎了新的理论和学说架构,许多新的概念在我国新闻界鲜为人知。

我认为,我们正在亲历全球化,新闻传播早已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令许多经济或文化屏障爆裂,强悍冲击了广阔的传播场域。西方对新闻法则的新发现,深入到技术魔力与传统观念的崩塌地带,闪烁着激浊扬清的锋芒。但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媒介体系自身也在重新整合和巨变。回顾一下历史, 所有新闻媒介可分为感官互动控制和线性字语控制两类,由低级符号表达向视像表达演进。在网络时代,人类进入媒介化社会,新闻媒介成为社会的路标和窗口,沿着新闻同质化、碎片化,传播人性化,媒介全球化, 媒介融合和大数据驱动五个路径向前发展。西方新闻的四种民主模式正在遭遇挫折,媒体与新闻已不是西方民主的保障, 对新闻媒体的分析要有全新的视角。

陈娜:您从1985年读博士开始,到现在已经出版了35本著作,还有500多篇文章,科研工作量这么大,需要付出多么大的辛苦! 更不容易的是,您的成果几乎都是别人没有或很少研究的领域。您的钻研精神体现了执着的探索、刻苦勤奋和博览群书的孜孜追求,这也使您有了宽广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对许多问题都有通达的领悟。不仅如此,网上还可以经常看到您写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和经济学的文章,都是针对现实紧迫问题的独家之见。不知您的这股干劲来自何处?

7.执着与放下高三作文 篇七

在物化的社会中,人为物役,钱为君主,心被挤压地千疮百孔,于此形势,我们要执着于内心追求,放下对金钱权力的欲望。《让子弹飞》的巨大成功少不了姜文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姜文为了追求意境,竟放弃了3000万的植入广告。姜文的拒绝,是制片人的一块疤,但姜文在赚钱为重的电影圈中,执着于导演本职,无疑是最明智的。高票房已证明了姜文的智慧。而众多为赚钱而降低质量的影片的惨败则说明执着金钱的愚昧。

在激荡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为种种琐事而烦,我们要执着于理性思考,放下感性的冲动。自从日本扣押中国船长以来,中日关系再度紧张,很多人恨不得对日本杀之而后快。政府理性思考,没有采取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平息了扣船事件。日本发生大地震,中国更是不计前嫌,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假如胡锦涛登上钓鱼岛视察,中国拒绝提供援助,会让一些人大快,却损害了中国长远利益。个人唯有放下冲动,也才能逃离魔鬼,走近天堂。

生活不易,社会无情,当一路坦途突遇山崩,我们要放下赶路心切,收藏执着。君不见程砚秋在日军骚扰中,放弃热爱的京剧,隐居京郊?汪涵刚大学毕业,放弃学习四年的播音,做起了场务?日寇铁蹄下的北平一片混浊,程砚秋只有先隐居,在北平解放后才有机会重新粉墨登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汪涵只有先做不对口的场务,才能进入电视圈,才有机会跳槽当主持。凭几之力对抗残酷的体制,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只有放下心中所念,日后才有执着的可能。

执着心中理念,放下财富渴望;

执着心中理性,放下情感冲动;

放下心中理想,才有日后成功机会。

8.执着与偏执作文600字 篇八

当我们驾着理想的船驶向美好的彼岸时,我们就要有迎接暴风雨的准备。当然,在遇到飓风狂浪之时,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前进或退回。但是,如果你没有执着的精神,你怕是永远也无法驶向对岸,而你的性格若又太过偏执,那便会被圈入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执着于偏执,人们往往都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执着是对自己向往生活或人和物的坚持不懈,是坚韧不拔更是永不放弃,后者却不然,是片面而固执的情绪以及由他所做的行为。我们必须清楚两者的含义,我们对待理想与梦应该执着追求。当你有自己的追求时,坚持不懈的追求与锲而不舍的奋斗是珍贵的,而因各种因素临阵退缩是不够勇敢的表现。但执着却可以引起偏执,我们执着,执着于约定,执着与憧憬,执着与热爱,执着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容不下妥协,臣服于变通。在这种过分的执着中,执着渐渐变为偏执,美变成丑,善化为恶,令人堕落成恶魔的便是偏执。偏执的情感让人的思维变得单一、变得片面而固执,不会灵活变通,而是狂热的痴迷、守护和追求,一直到疯狂的地步。油然而生的`是负面情感带来的负面心态,但执着与其不同,虽说是一种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但却有着灵活的思维与大脑,仍然会灵活变通,而不是陷入偏执当中。

9.执着与绿色初中作文 篇九

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网络安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网络在为大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当代大学生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水平,在学习中完善发展自我,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做贡献。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2015年12月12日下午,历山讲坛邀请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培玉教授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对策》的讲座。

刘培玉教授从事网络科技的研发与教育工作30余年,在网络情感分析技术、网络信息特征提取与识别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在网络信息过滤、网络安全审计、计算机取证、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资源管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刘培玉教授说,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向大会发去的贺词中指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网络安全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愿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以上都说明了国家对于网络建设工作的重视。大量数据、事例表明中国网民规模不断增大、互联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和信任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不同阶段互联网的状况说明了互联网更替的速度之快,进而凸显网络信息安全在政治、社会稳定、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他提到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问题严重,网络攻击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应从国家层面、法律政策、技术措施三个方面来实施对网络的安全保护。最后,他从移动互联网安全事件增加、智能互联网设备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目标、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信息安全产业高速发展、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取得新进展等10个方面详细概括了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他希望大学生们都能够加入到建设网络安全的队伍中,积极建设我国信息安全系统。

这次讲座不仅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普及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使同学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了解更加深入,强化了师生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同时有助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促进了和谐、安全、健康网络环境的形成,让参加论坛的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

硕果累累,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助力

刘培玉教授,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计算机系)任教,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等收录的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著作14部,其中《大学IT实验教程》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多年来,刘培玉教授先后主持完成了“基于用户交互特性的社会网络情感分析技术研究”、“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网络信息特征分析与过滤算法研究”等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安全审计与取证系统”、“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安全管理平台研究”、“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等20多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开发的软件系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净化学校校园网络,给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这些技术成果已经在深圳嘉玛特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高新师创软件有限公司、微电通导技术有限公司、济南空间技术开发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山大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刘培玉教授深知互联网技术对未来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系统规划、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软件开发技术。特别是对网络信息过滤模型和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他开发的“山东省高校大学IT考试系统”、“山东省高校大学IT协助教学系统”和“山东省高职英语课件系统”在全省100多所高校的400多万学生使用,为山东省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网络安全审计与WEB信息过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1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网络安全审计与取证系统”2010年获得山东省计算机优秀成果一等奖、“网络信息过滤系统与光通信研究”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资源开发研究”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网络规划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200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获山东省科普奖,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刘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用户交互特性的社会网络情感分析技术研究”,针对网络舆情泛滥和爆发问题,研究了网络爬虫去躁技术、热点话题发现技术、话题关联检测技术以及倾向性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Regex网页去噪Hash比对的网络爬虫无登陆微博采集技术、一种基于突发词的微博突发话题检测方法、一种基于层次话题模型的关联橙测方法和一种跨领域情感词典自动构建方法,设计开发了舆情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对舆情信息的准确分析和有效处置。对舆情及时发现预警、处置和稳定社会舆论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网络信息过滤的需求,刘教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网络信息特征分析与过滤算法研究”,研究了网络信息采集方法、网络信息表示方法、模糊遗传算法、语义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应用于Web信息过滤的模糊遗传算法,实现了一种利用反馈和自学习修改过滤模板的增量学习算法;同时针对文本表示模型的语义缺失现象提出一种逻辑段落划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信息过滤,设计实现了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结合非特征信息建立垃圾邮件表示模型,消除了传统仅仅依靠特征信息进行文本表示的缺陷;利用改进的贝叶斯分类算法,实现了邮件的分类,降低了合法邮件的误判率:同时集成了黑白名单过滤、关键词过滤、内容过滤等多种过滤技术,构建了一个相对准确、高效的垃圾邮件过滤和邮件智能管理系统。开发的“网络信息过滤系统”和“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在深圳嘉玛特科技有限公司、浪潮集团公司、微电通导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山大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推广应用,对保障信息化建设、打击犯罪和净化校园网络起到重要作用。

春风化雨,竭尽全力培养下一代

作为一位教授、优秀研究生导师,刘培玉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为目前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信息产业的高新人才,更是这个时代急需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他寓教于乐,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很快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他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他的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在全国各行业崭露头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凭借着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师德,刘教授还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师大十佳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作为山东省信息学奥赛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山东队总教练兼领队,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高教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理事,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年来,他还经常组织山东省信息学各项比赛,被广大师生群众亲切地称为“豆包哥”。

作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山东队总教练兼领队,为了培养更多的信息学奥林匹克青少年,刘培玉教授经常和家长们探讨“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参加NOIP竞赛”,“考生要取得好成绩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问题。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求考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学有余力,在常规学习之余能够有额外的时间、精力针对信息学奥赛进行学习与训练。其次,要求考生的数学基础扎实,NOIP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计算机语言把算法描述出来,这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数学学科基础和思维能力。第三,要求考生对计算机编程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艰苦的学习和钻研。信息学奥赛属于优生培养教育,选手若没有兴趣做前提,很难表现出色。因此,考生在决定参加信息学奥赛学习和比赛前,要科学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即使拿到了全国一等奖,也并非一劳永逸。高校在自主招生时,通常还要对考生进行考试。如果考生严重偏科的话,很可能因难以通过“校考”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所以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孤注一掷”地只准备比赛而忽略其他学科的学习,否则可能得不偿失。在刘教授的带领下,山东省在信息学奥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5年获得信息学奥赛联赛一等奖106人,列全国第一,2015年信息学奥赛决赛取得了金牌3块、银牌6块,现场签约清华、北大9人。

10.我学会了执着初中议论文 篇十

有点像小时候的‘买冰棍’不是吗?从幼时起,我就听到卖冰棍的老太太和蔼地问:“要奶油的还是要小豆的?”那时我也会犹豫一下,虽然这种选择是经常的,但我还是不能很果断。这就好比鱼和熊掌不能都得,但人间诸多事物除了选择,又能怎么样呢?

人生就是如此,每一个踏上人生遥途的人,脚下都有一条宽阔的大路分出无数小路,每一条延伸道不同地方的小路似乎都昭示着涉足者的命运。而命运却顺从着你脚下的选择。

无悔!便是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回头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选择了你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执着的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执着是美丽的,很多东西只有在执着的追求中我们才能真正地体味到。执着,得到的不仅仅是结果。执着中我们收获了美丽的过程。过程中体会了追求的快乐。

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如何,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

这或许就是“飞越千年, 痴心不改。” 的精神了吧?这也许是一个入世之人的立身之本,无论成败都离不开人生的执着。执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执着地在人生道路上,无悔地走下去!

11.绿色初中作文 篇十一

本届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政府正在尽全力建设绿色奥运,从场馆建设、交通、经费、管理,到比赛项目都充满了绿色。

现在离20北京奥运会开幕只剩下100多天了。可这时候,有些国家的运动员声称,因为担心北京奥运会的环境恶劣,而抵制参加奥运会。这说明要真正实现绿色奥运,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13亿人民全体积极地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物品。超市里、公交车上、马路边……塑料袋真是无处不在。但是,在它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生存的地球带来了白色污染。于是我思考着用另一种袋子代替塑料袋,我想着,想着……布袋、篮子、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决定采用布袋。首先我将一块绿色的布分成两小个长方形和一个大长方形,接着我将大长方形对折并且缝住,再将两小个长方形分别缝在左右两边,大功告成!一个环保、方便、实用的绿色的布袋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了!我高兴极了!我不禁浮想联翩:全国13亿人民都用上了这绿色的布袋,这时垃圾场、海面上数以万计的“白色”已随风而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的“绿”的海洋。爸爸妈妈见到我的创意后,赞赏有加,“你真聪明,真棒!为绿色奥运作出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一天,我和妈妈来到商场购物。在收银台前,我看见人们肆无忌惮地用着一个又一个的塑料袋装着商品,他们是那么的顺手、自然,脸上毫无愧疚的表情,而我在一旁看得心直发紧,那种难受、心疼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时,我拿出了我亲手制作的布袋,身旁的叔叔阿姨们向我投来了赞许、表扬的眼光。他们纷纷议论道:“这孩子真棒啊!我们的确不应该再用塑料袋了!”“是呀,是呀!”……

我们应该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从我们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这样,中国不仅赢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佩。

12.初中作文:绿色环保 篇十二

“嘟——”一阵车喇叭声把我从原始丛林拉回了家。我拍了一下脑袋,定了定神,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奥,原来是一场梦。”我自言自语。一阵阵刺耳的喇叭声又传入我的耳朵,我厌恶的.关上窗子,捂住了耳朵。我的温柔的风声呢?我讨厌这种噪音!抬头看看天,天空是那样灰,好像罩上了一层薄雾。阳光照射进房间,是那样刺眼,温暖的阳光早离我而去。心中好闷,便打开房门,到外面散步。走在街上,地上全是垃圾,走了几条大街,我所见到的是高楼大厦,拥挤的人群,刺眼的阳光,凝热的空气,只有几棵小树孤零零的站在大街上。我的温柔的风声呢?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现在为何变成了臭水沟?

13.成败与执着话题作文 篇十三

下午放学,我跟两个好友去食堂吃晚餐,一如以往。

沐沐和小楠走在前面,我满怀心事,稍稍落后。埋头只管走路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自然,也听不到前面两人在议论什么。

“喂,小呆!”“啊?”茫然地抬起头,才发现她俩都放慢了脚步在等我,“想什么心事哪?这么投入?”沐沐一脸戏谑地看着我。我怔愣着,张了张嘴:“没……”“还说没有?!这段时间你一直都是这副魂不在身,要死不死的样子。没心事?骗鬼啊你!”向来直肠子,有啥说啥的沐沐听了我的回答后立马咋呼起来。

小楠白了她一眼,看着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小呆,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沉默的时间远远大于从前?有什么就说出来吧,你这样会把自己憋成内伤啊!”

盯着食堂光洁的地砖,我说:“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再学下去的必要了。”两人一惊:“为什么?!”刚说完,小楠反应过来,“难道是因为成绩?”“嗯……”说话间,我抬头看了看我们前方等候买饭的队伍,无穷无尽,就像我那惨不忍睹的成绩一样,令人绝望。

沐沐找不到话来安慰我了,半天憋出来一句:“你怎么能这么想……”就没了下文。之后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寂,我在自己造成的悲剧里,浮浮沉沉。

良久,小楠小心翼翼地说:“小呆,或许这不是你的错,可能你并不适合这样的学习。文科、理科这些选择对你来说可能就像几件不合身的衣服,虽然是均码,但总有不适合它们的人,比如你……”

我苦笑:“这算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吗?”小楠摇摇头:“怎么能说是找借口?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子,成绩不好不代表你不努力,也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成材。知识的海洋并不只存在于我们的语数外数理化,不是么?”

我精神一振,是啊,世界那么大,总有一样东西是我擅长的`,总有一样能让我因而备受瞩目。不知不觉间,我们前面无穷无尽的队伍只剩了几人,很快就轮到了我们。

沐沐端着面碗,脸上是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就是嘛!小呆其实还是蛮有才的,你看每次只要有她参与策划的黑板报,哪一次没得奖啊?画画又好看,又会写毛笔字,有时真让人羡慕呢!”

我笑了,小楠也跟着笑了,“你看是吧?我一直就坚信,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不骄躁,不气馁的人,才能永攀成功的高峰!所以不怕你学不到本事,就怕你轻言放弃!”我一惊,多么富有哲理的一段话啊!

沐沐激动地一拍桌子:“太对了!小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模样,我和小楠刚吃进嘴里的面条差点就喷了出来。

上一篇:简短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下一篇:某广告公司网络营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