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散步教案

2024-09-21

语文散步教案(共12篇)(共12篇)

1.语文散步教案 篇一

语文教案-散步

散 步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老师导语导入

同学们刚学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散步,散步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请大家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难题?

二、 听录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赏画面,抓主旨。

1、 听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回答“难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路 母亲

小路 孙子

教师追问:这是摆在谁面前的一个难题?

3、 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很好的解决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画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后,教师追问,你能谈谈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吗?

三、 读文本,悟亲情,探究“孝”

1、“我”面对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听母亲的;大路没走,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听孙子的。

2、 这样看来,一家 四口人中,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说的?

(1)“我”听母亲的

2.语文散步教案 篇二

一、学习示例, 研读思考

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教学设计的示例, 是指导职前教师学习的第一步。出示示例后, 引导职前教师认真研读与思考。

示例一:罗诗孟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 (有删节)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 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设计

(一) 导入 (略)

(二) 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配乐朗读,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 研读入境合作讨论

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 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 到底谁说了算?

(四) 涵泳入理品味探究

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2.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五) 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的原因?2、反馈:形式对称, 音韵和谐, 相映成趣, 清新淡雅。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 请画出来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 评价。5、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6、朗读最后一段, 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7、小结:以轻衬重, 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课后作业: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有几点, 是什么?

示例二:余映潮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 (有删节)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能力的训练。

2.理解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设计

1.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课文

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课文的内容。

2.第二个教学板块:记诵文段

学生自由背读写景两段文字, 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第三个教学板块:学用句式

(1) 讲析比较句式与反复句式。

(2) 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第一, 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分号, 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 显得特别精练、精神, 形式美观, 是句式中的精品。第二, 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 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 读起来也传达出一种音乐美。第三, 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 还可以用于议论, 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3) 请同学们学用“对称句”, 以“生日”为取材内容, 写出一两个这样形式的句子。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有几点, 是什么?

示例三:郑桂华老师的《散步》教学设计 (有删节)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 (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小组活动时, 寻找典型词句, 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三、教学设计:

(一) 激发兴趣, 导入学习

1.回忆生活, 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 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3.交流感受, 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4.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 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 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二) 师生合作, 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 师生共同探讨。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 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 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三) 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 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 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 进一步探究语言。2.班级交流, 共享发现。

(四) 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 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 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 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 如“扛着一支铅笔”, “学生周末大逃亡”。 (3) 分场合与对象, 轻重得体, 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都将创造历史, 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 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 推进研究。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 关键要注意场合, 把握分寸, 得体是前提, 在这个基础上, 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 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五) 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 (金黄的大斗笠) , 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六) 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 写一写这件事情, 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有几点, 是什么?

案例四:程翔老师的《散步》课堂教学[1] (有删节)

一、师:现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篇题目是“散步”的文章, 大家先仔细阅读课文, 然后组长组织大家讨论:文章的哪些地方最感动人?组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督促每个人都发言, 不能有旁观者。

二、师:这种暖暖的孝心和浓浓的亲情, 作者是以怎样的构思方法来表达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 然后组长指派代表发言, 注意要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

三、师:太感动人了!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分歧式构思”在讲述故事或者写作文章时的重要作用。 (板书:1.预设分歧—2.出现分歧—3.解决分歧。) 同学们现在根据黑板上提示的步骤, 结合你们平时的生活, 拟一个写作提纲。

四、师:这节课时间快到了, 下节课同学们根据提纲, 练习应用“分歧式构思法”完成写作任务。现在, 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对这节课的看法。

思考题:你认为此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个教学内容需要教吗?

二、讨论探究, 梳理总结

在第一环节的职前教师个人研读思考的基础上, 指导职前教师分小组讨论, 每组选择一个示例, 梳理出其示例设计的语文教学内容, 小组选代表汇报学习结果。要求是:归纳出的教学内容要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学点”上。其结果可从三维目标角度进行描述, 归纳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学习点、学用对称句式或品味文章“举轻若重”特点的言语学习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知识学习点、分歧式构思或记叙文写作模式的写作学习点。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学习点。

3.情感态度教育

理解与体会文中的亲情、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受中年人的责任等情感态度教育点。

几个设计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情感态度教育点、学用对称句式的言语学习点、朗读法学习点等。

三、运用方法, 设计教学

在第二环节学习优秀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之后, 紧接引导职前教师思考:这些教师是依据什么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上述的几个教学设计确定的语文教学内容为什么是不同的?我们自己怎样才能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在这些问题引起职前教师学习的困惑的状态下, 给出设计教学内容的步骤与方法, 指导职前教师运用方法进行设计。方法如下:

1.把握课标

要了解课标对七-九年段阅读、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方向。如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实施建议”中具体说明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指,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 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里要注意课标强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学习, 要通过品味语言去体会作品情感, 进而运用朗读技巧, 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而不是只一味地读而已。对于写作, 课标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就是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2.熟悉教材

如果说把握课标是从宏观上了解各学段、各年级总的教学目标, 那么熟悉教材就是把握各学段、各年级具体的教学目标。因为教材就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落实与展开, 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 每一版本在选文、编排体例与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 熟悉教材就是了解教材编辑者的编写意图及其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这里, 熟悉教材不仅是指吃透具体课文篇目的特点, 还要把握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甚至要了解单元所在的单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及其对具体课文篇目的教学要求。为此可以采用一看单册教材要求, 二看单元提示, 三看课文特点, 四看书后练习, 再综合这些因素确定教学内容。

一看单册教材:

如《散步》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篇自读课文, 编写者对七年级上册学习的要求是: (1) 掌握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 学习朗读方法; (3) 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4)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看单元提示:

从第五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分析此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亲情, 解决矛盾, 维护亲情。

知识与能力: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 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诵和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

三看课文特点:

《散步》是一篇集语言美、人性美、诗意美于一身的叙事散文。具体来说, 大词小用、对称句式等的“举轻若重”的独特语言以及分歧式构思的叙事方式, 赋予了文章深层次的人性、生命、中年人的责任等哲理。同时富于起伏变化的写作方式与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成为写作方法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 朗读法、写作方法的学习与情感教育都是本文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四看书后练习:

书后三道练习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文章的中心。

综上,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课文应该教的内容有:通过朗读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 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式等语言特点, 以及“分歧式”的构思方法。

3.分析学情

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教学理解的不同所致, 另一方面是所面临的学生不同, 不同的学情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认为应该教的内容, 更应是学生认为需要学的内容。而不少新手教师之所以把握不住教学重点, 恰恰就是缺乏对学情的了解。教师可采用调查、访谈、提问等方式, 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 方可确定学生需要学的教学内容。

如《散步》的学情分析:一是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独生子女对亲情的理解很狭隘, 很难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二是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经验方面:有一定阅读能力, 但对文章中的写景、一些句子、语言特点等不能深入理解。

4.综合各因素, 确定基本的学点:

综合教师认为应该教的内容与学生认为应该学的内容, 确定一篇课文基本的学点。

如《散步》的基本学点是:

(1) 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 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式等语言特点, 学用对称句式;

(4) 学习“分歧式构思”、写景创境的写作方法。

四、出示练习, 实践演练

职前教师经历了《散步》一文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学习, 对设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要安排大量的自主的练习, 让职前教师进行充分的实践演练, 才能形成教学设计技能。如安排这样的练习:请自选初中语文教材 (人教版或语文版均可) 中一篇一课时的文章, 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摘要:职前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 关键是让职前教师把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即针对一篇具体课文篇目设计出明确的语文教学内容。形成这样的教学设计技能, 就需要通过多个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案例学习, 明白教学内容的具体内涵与呈现方式, 并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要点, 在大量反复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践中进行。因此精选案例、引导思考、指导方法、实践演练是指导职前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职前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3.散步美学:真味语文的特殊智慧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64-01

散步,在宗白华先生眼中,是一种美学的境界:漫不经心,拈花微笑。“散步”这两个字表现了宗先生美学中的悠闲和学术人生的境界。我以为,散步美学,也是教学中需要的特殊智慧。“散步”,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真味课堂中的美学。

1.等待——气韵,通达。

我们期待在课堂上看到等待的场景。比如,学生在思考,在读书,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小声交流,教师不限定一分钟、两分钟,静静地等待。再比如,教师在黑板上静静写,慢慢写,下面的学生静静地坐着看。相比现在的热闹课堂,教学中“等待”的情节,其实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虚空”能使课堂气韵生动,赋予教与学另一种生命力。等待的品质,相对浮躁的教学改革中种种模式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2.安静——空灵,充实。

课堂需要留有一份安静,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练、满堂合作、满堂探究,满堂的喧闹,我们喊出:让语文安静。让语文安静是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入手思考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科学”,伴随学习科学与儿童学的研究,我们发现,语文需要回归“真实的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静静读书,静静思考,在静谧的学习情境下,语文的滋养如春雨润物。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安静地学习、思考、研磨,留得一份朴素与实在。心态安静,方可清醒明智,气定神闲。

3.留白——无墨,妙境。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论盛唐诗人诗歌的境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语文课堂,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地亲近文本,让学生在真正自主中独创和批判。语文课堂的“留白”,是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现实思考。学生是问题生成和解决的主体,倾听学生思维的表达和指导学生应融为一体。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时说:“好文章是需要你用一辈子来读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就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你读完这本小说,再来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的“度”,是需要小心拿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应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具有“适切性”。小学生学习语文,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教多少就教多少,而是要把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学习中的核心交给他们并使之终身受用。

4.愉悦——生活,艺术。

不论是“人生的艺术化”,还是“艺术的人生化”,人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生活。审美愉悦以情感为中心,以人自身为最高目的,语文课堂应抓住“学习的愉悦”这一基本特点,走向教与学的“审美愉悦”。海德格尔曾将语言的本质概括为“歌唱的欢乐”,对语言学习的欣赏、发现与感悟,学习的愉悦就在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心沉淀。语文教学应处处表现出对人生的关怀,正如一切美来源于心灵,通过语文学习的欢乐世界让师生共同闪光。

散步美学,是真味语文的一种追求,它表现着教学的真实与真诚。语文教学当有这艺术,并使之丰富、优美而有意义。

4.初一语文《散步》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 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重点:(1)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 :

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轻声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三、品读课文 、探究主旨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B、“我”是怎么解决的?

C、结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 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亲情无处不在,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

人到中年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承前启后

5.人教版初中语文散步教案优秀 篇五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设计范文3篇

6.语文散步教案 篇六

1、投影出示最后一段。

2、请同学说说对末句的理解。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从字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所以非稳当不可。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3、总结归纳。屏幕显示上联:全家四口散步中关心显真爱

下联:祖孙三代相处间和睦表真情

横批:相亲相爱

一边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在一个家庭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作者有一双慧眼,从散步这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这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一首欢快的亲情曲,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五、畅叙亲情

1、针对文章主旨引入现实生活中不幸家庭里的亲情故事图片。如替母换肾的田治国;31年来收养孤寡老人弃婴的林秀芬;竭尽全力伺候父亲的18岁男孩胡文涛;蓝田汤浴镇15岁学生程花,只身照顾患有青光眼的80岁爷爷和50岁聋哑伯伯。

2、其实,亲情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时光如流水把许多记忆冲淡了,只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肯定是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亲情的。学生简述发生在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回忆感动的瞬间,把最美的祝福送给最亲的人。

七、作业:感恩亲情

亲情不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也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它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1、真诚行动: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一次碗、拖一次地,陪父母散散步„„

2、真情朗读:你在课外阅读中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孝心无价》

7.语文散步教案 篇七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 2学情分析

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学生多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认为享受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求索取,不懂付出和承担,故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3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散步 二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四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集体归纳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2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8.《散步》优秀教案 篇八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品味课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

2、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细读品味可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少与家人在一起的实情,教育让学生以后要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处理好家人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的家庭

()的我()的母亲

()的妻子()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略)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 走。)

2、“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略)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八、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背母、背儿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母 亲 散步

9.散文《散步》教案 篇九

23.散步

莫怀戚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揣摩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还教学权力、个性及时间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重点:

1、从“散步”切入,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散文独特的音韵美、性灵美和诗意美。难点:

理解文章表现的主旨,特别是理解“我”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

多元并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讲析法次之,兼济其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联想古诗,齐背《游子吟》。

日本有句谚语“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如果世界上有一种水,能够让

乡土中国——边地教育

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界上有一座山,能够让你学会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苦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安适。可是,当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经无法担起重负,这个时候,做儿女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笔下的一家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二)“基础积累”

信服

嫩芽 霎时 一刹那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煎熬

各得其所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感知散文音韵美、性灵美和诗意美。并勾画大致对称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圈出比较经典的用词。

2、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把握情感脉络。

3、分角色讲述故事:

A组:以文中“我”的身份试着説服母亲去散步及解决“分歧”难题。B组: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来简要复述分歧。C组:以“母亲”的身份复述改变主意的念头。

4、快速抢答

A.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B.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儿子)C.散步的季节:(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四)自主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乡土中国——边地教育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呢?

(面对一老一小,一方面要善待老人,另一方面又要爱护幼小,我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家人的和睦,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

(五)重点研读

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从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理解: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人到中年,肩上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2中华文化想来就是家国同构,家是国的缩影,过时家的放大,国家自来不曾分裂过。传承中华孝道传统。)

2、这篇短文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呢?文中句子“一霎时我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后半句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拓展延伸

亲情,发手机短信给至亲,可以给父母写几句心里话,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或一组比喻句赞颂亲情。(50字以内)

结语:

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爱而美好,最后,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亲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亲人恩情。

乡土中国——边地教育

教后反思:

《散步》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促人奋进,促人深思,使人产生许多感慨。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既有设计的合理之处,又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将它们总结如下: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亲情。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百善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研读过程中,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走”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的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如果我此时能进行示范朗读,会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会更深,朗读的效果会更好。

乡土中国——边地教育

10.散步教案 篇十

23.散步

莫怀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学习、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2、引导学生批注、朗读等方法品味文章语言和文字中蕴含的心

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表现的主旨,特别是理解“我”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

2、从“散步”切入,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引入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让爱天天住我家》。这首歌不 仅听起来旋律动听,而且歌词写得也很有意思,里面有这样的话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多么朴实无华的歌词,让我们体会到他们一家相处时的温馨和幸福。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陪他们一家几口人散散步,去感受一下他们的这份幸福。

2、出示教学目标

2013年.5月 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学习、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3、质疑问难

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产生哪些疑问?(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事,怎样解决的?提示什么主题等)

4、初读课文,品味语言,思考问题。

(1

(2

(3)这个故事发生在初春的田野上,哪么初春的田野景色如何呢?第几段写到了?(4)我们来读一下。说说哪几个词你最喜欢的理由?(嫩芽:可以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使我对明天充满希望和信心;新绿:体现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气象,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对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咕咕的:是一个象声词,可以让我感受到得冬水在我耳边溶化时的声音;随意„„)

不管是我说的还是你们说的,这段话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觉?(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给人以希望)那么我们通过读把它读出来。我们体会一下,当我们读到生机勃勃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他仅是看到这满野的春色而高兴的吗?哪还是因为什么呢?(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我们过冬天有没有熬这种感觉?那你是怎样体会这个“熬”字的?

(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既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酷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并读出这种的感情。心情如此之好,景色如此之好。一家人说着、闹着、笑着走在这初春的田野小路上。走着走着发生了分歧。母亲的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文章哪一句看出来小路有意思了?(7)那么能不能通过读,把我们带到有意思的小路上呢?试着读一下。

5、合作探究

(1)可是作者选择了走大路,那他是怎么想的?(6,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作者主要是考虑到了母亲的身体不好,想抓紧时间尽尽孝心,他不及时尽孝的话可能是来不及了。这使我想起了我们身边的人也包括我们自己,总想着等我将来有钱了,我对父母怎么怎么样。其实时间是不等人的,岁月是残酷的,我们父母、亲人不可能永远在那等着你,所以不要说将来,要说现在为他们做点什么。

(2)出示毕淑敏《孝心无价》片段,说说读后的感悟,说说想怎样做?才能对父母表孝心呢。

6、导学归纳

(1)可是作者选择走大路表表孝心,最终走大路了吗?

我们读读这一句“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脑瓜,„”

(2)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有特别感人的地方。把这种感情托到了极至。我们来读读这一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开始。

(3)如果你是摄影师的话,在这段话中你准备选取哪个感人的镜头?

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试着读一下。这时你是背上的母亲会想些什么?你是背着母亲的儿子,又会想些什么?思考一下,任选一个说说。(母亲:欣慰;儿子:责任)

(4都是我们至亲挚爱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全部。在我心中的分量重。)读出至亲挚爱、责任,肩上那沉甸甸的担子的感觉。(但我„开始)

(5)至现在,我们陪同作者一家四口散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家

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个世界也是如此。这么大个主题就是通过散步来体现的。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7、、拓展训练

其实,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也蕴含着很多像散步这样感人的故事,温馨的画面,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感悟体会一定从中感受到那份亲情。能不能来个情景再现,让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幸福?

(8)学生归纳:现在,我们的课接近尾声,那么你从这节课中感知到了什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出示:对联

11.散步教案 篇十一

茶园中学

杨丹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的美点:亲情美、人性美、责任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公益广告《家是前进的动力 》

二.品读课文——平淡中唱出生活之美 【一件小事——读出亲情美】

1.听朗读

2.小组朗读、交流:找出文中描写亲情的令你感动的句子。(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3.通过这件似乎平常的小事,传达出这一家人关系怎样?

【一次分歧——读出人性美】

1.朗读写分歧的段落

2.教师引导:

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指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从我的决定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一个家庭——读出责任美】 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回放生活片段,读出我的生活之美

你的家中有哪些幸福、感动的画面。你现在最想为父母做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亲情美散 步

(读出生活之美)

人性美

尊老爱幼

12.语文散步教案 篇十二

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天的优美诗句和描写春天的诗,谁来汇报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跟春天相关的资料,大家想了解一下吗?

(教师朗读与春天相关的诗句和小散文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板书课题:《春风带我去散步》,学习“带”字,解释“带”的由来,会意由来,并让学生举例组词说明“带”的字意:书包带、鞋带、腰带、彩带、绿化带……区别“袋”与“戴”。学习步,注意步的写法下半部分少一点。

二新授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不认识、易读错的字随手注音,听清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圈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书后的认字表认读几遍。

3、是谁带我去观赏春天的美景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指导朗读,尤其是要读好感叹句。“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习学习风铃的铃,强调铃的最后一笔是点。 “格外”一词,格外是什么意思?“格外”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特别)并识记“格”字。区分唤和换。

4 对,是温暖的春风,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们终于盼到春天了,终于可以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玩耍了。接受到这样的邀请,“我”高兴吗?“我”是怎样做的?(指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识记“脱、厚、套”。

5、春风都带我去哪散步了?我们都看见了什么?

6、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汇报。

1)我们来到山脚下,我发现了一丛丛淡紫色的二月兰。认读:淡、兰、丛。“一丛丛”除了可以表示花之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并说出“一丛丛”这样的词。组词区别从和丛

2)我走进树林,啊,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白桦树,睁着大大的眼睛。这春天的眼睛格外明亮。(指导朗读强调高大笔直,大大的眼睛。让学生感受拟人句的好处:生动形象)。

找一找文中这样的比喻句还有哪些?(1、今天,窗外的风铃摇得格外好听。2、我拉着春风温暖的手,我们去散步。3、春风告诉我:这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花。)

3)我仰望高高的树梢,喜鹊正在筑巢。认读“梢”“筑”并指导朗读。

7、春风带我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你认为春风还会带我去那里,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学生模仿上面的三句话进行说话练习)

8、瞧,春风又带我来到了这里,出示课件(风筝),学习“数”多音字。

三、集中识字:

春天带我去了那么多地方,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跟随着春风的脚步,我们又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让我们再和他们见一面吧!重新认读生字。

出示字卡:带、步、铃、格、丛、兰、梢、数。词卡:风铃、带走、散步、皮带、格言、草丛、兰花、玉兰、末梢、发梢、数量、格格不入、心中有数。齐读、开火车读。

上一篇:关于申请老人协会筹备下一篇:周年庆典活动主持人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