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案(共11篇)
1.批注式阅读教案 篇一
批注式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感言
窦洪存
2018年10月18日下午,在多巴二小参加了批注式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
张桂英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15课《落花生》第二课时,课堂张老师对批注式教学的把握是在“议花生”这一教学内容上,通过出示教学目标,出示批注要求,让学生自我阅读、批注,组织小组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批注。可取之处有如下几点:
1、关注批注的要求方法;
2、批注阅读的时间得到保障,3、批注的交流分享能促进多元理解。
感悟:批注式阅读教学,读是基础,批注是思考、感悟的过程呈现,学生应在边读边悟,批注出自我的看法、见解以及不解之处。在批注式阅读中切忌贪多,出现读与批本末倒置现象,加重学生负担,反而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批注式阅读教学切忌从其他参考书中照抄照搬,变成拿来主义、本本主义。批注阅读要求要把握学生知识层次、阅读水平。
2.批注式阅读教案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正视点是学生, 它实现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个愿望。学生在批注阅读中, 对文本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精彩片段、重点语句, 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 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 以体会文章之精妙、含义之深刻、形象之生动进而得以移情入境。批注式阅读所探索的是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究为支点、读写结合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引导阅读教学从以分析情节为主转向以分析语言为主、从以分析语言的内容为主转向以分析语言的特点为主、从以专题写作训练为主转向以读写结合训练为主, 形成以读写结合为导向的语言文字训练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简便易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一、课前预习, 自主批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 学会欣赏与评价。因此, 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中, 教师要改变以前简单抄写生字词的习惯, 在提供批注范本的基础上, 要求从文章中找出自己有感觉的语段做一些批注。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而且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例如, 预习《可爱的小蜜蜂》一文时, 学生做了很多的批注:“为什么蜜蜂是渺小的, 蜜蜂却又那么高尚?”“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二、个体自述, 展示批注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发展, 主动参与是基本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 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因此, 课堂上要让学生根据课前研究专题, 各自发表批注阅读的收获。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教师还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灵活地作补充,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 做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例如, 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把预习时写的批注展示出来。有的说“狐狸太狡猾了!”有的说“乌鸦太笨了!太不了解自己了!”有的说“狐狸聪明, 肯为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动脑筋、想办法!”这些是教学智慧生成的闪光点。
三、师生互动, 合作批注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而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是各自分散的, 批注以后需要“集中”。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 每次批注后由组长将全组的批注进行整理, 去粗取精, 形成一篇新批注, 然后把这篇批注印发给全班同学。通过此种方法, 可达“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共享、交流之效。同时, 老师还要根据学生提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进行“隐性”的指导, 借助课文情境, 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这种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构建意义。
例如, 教学《惊弓之鸟》时, 有一位学生提出:“大雁究竟是谁害死的?”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说是更羸, 有的说是猎人, 有的说是大雁自己。教师敏锐地抓住机会, 让学生写批注再辩论, 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在批注阅读中, 充分地进行合作, 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在合作中所有的积累被激活;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共享中形成新的智能结构,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学互进。
四、总结评价, 扩展批注
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交流往往是没有一定的顺序, 对文本的各种分析颇有“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境界, 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批注式阅读倡导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 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 让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 依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总结。等学生明白对文本的总结大致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后, 应鼓励学生总结, 教师作补充。评价其实并不仅仅出现在课堂的尾声, 它应贯穿课堂的整个批注阅读过程, 教师要以此为基点, 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 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走向鲜活的社会生活。
例如, 教完《意想不到的灾害》一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周围的环境, 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学生的答案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有的写着“雪是我最企盼的, 可是意想不到今年的雪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灾难”, “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意想不到的是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学生学完课文, 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 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 又能作适当的扩展, 检验阅读效果, 提高阅读能力。
五、学以致用, 课外批注
“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 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这不仅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 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看哪些课外书或者给学生印发名家名篇, 印刷时将原文置于左侧, 右侧和原文末尾处空白, 以备批注。学生的批注有的着眼于文章某词某句某段的“旁批”, 有的是着眼于全篇的“全文总评”。这种 “有句无篇”或 “篇后悟语”的批注铸就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 开展批注式阅读, 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本位的局限性, 稳固了学生直接兴趣, 启动阅读内需;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挖掘内在潜能;培育了学生发散思维, 磨砺创新精神;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可见, 批注式阅读的开展,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形成了他们的阅读个性, 其学习是高效的, 课堂是充实的, 活跃的。只有教师能够自觉地刷新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策略, 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韩学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3]曾祥芹, 刘万珍.现代读书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4]田泉, 李晓明.启迪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7.1
3.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8
语文批注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常用六类批注方式。
1.感受式批注
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批注类型,即在阅读时针对某个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
2.注释式批注
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的一种方法。
3.评价式批注
指阅读时针对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及行文背景作出的评价。此种批注可以褒贬文中人物,可以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可品评好词佳句等。
4.质疑式批注
即阅读时随手写下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贵有疑。”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才能进行深入思考。
5.补白式批注
指阅读时顺着作者的思路,举一反三,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联想,或依照作者的写法,为作者补充,有时也称仿写或续写。
6.概括式批注
指边读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等,有概括段落大意之味。
以上批注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合理运用呢?笔者尝试着“自主学习三步走”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以不同环节的不同批注形式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为例阐述。
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以注释式批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
自学的第二步主要以概括式和质疑式批注为主。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课文后,有哪些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品悟做好铺垫。
以上两步都要求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预习批注的表格内容:
通过这样的表格式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预习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
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有了充分预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批注,对重点句进行赏析,这时的批注大多以感受式、评价式或补白式为主。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在精读品悟阶段,教师可用提问:“课题说‘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结束后再用另一个问题引领文章下半部分的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上可利用同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此环节的阅读批注在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直接对话,调动已有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三步走”的阅读策略和批注方法,尊重了个体体验,满足了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4.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反思 篇四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
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体现高效课堂,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集中到一课时来完成,显得有些仓促。从导入课题,解题,介绍作者到检查预习字词朗读就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难点第二层的处理仅用了十几分钟,学得不充分,老师的引导也欠缺,老师的导的作用发挥的不好。后半部分没有很好地凸显主题,感觉就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因为时间关系,朗读也不充分,课堂气氛沉闷。读应该是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语文课上也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在随堂测试卷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少年中国的象征意义。看来对学生估计过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鉴于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我又进行了一课时的教学,重新对第二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扎实地进行教学,不能急于求成。明确主题与教学的关系。确立主题,研究主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主题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要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或围绕主题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学服务。不是为了主题而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也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少年中国说》听课体会
周五学习了邹爱华老师的《少年中国说》,一篇在我看来没得讲的文章,让邹老师演绎的有声有色,我和学生一样沐浴在邹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中,流连忘返。我觉得收获确实是非常大的,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感受之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简洁明快,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加以组织指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授课时,老师的问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一个平等的理念,如“你们班谁乐意读?”,“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吧!”,“大家愿意听谁的评价?”等等。这种与学生间的正真的平等的交流对话,正真关注学生、与学生共同商榷,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的执教也就变得更加轻松、游刃有余了。
感受之二:找准切入点、厚实的底蕴、灵活的应变及较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执教前,邹老师深挖课本、课外阅读材料等,找准最佳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引领整堂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感受之三:听课活动后的评课交流受益大。讲课后的评课让我收获也很大,我们几个听课的老师从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评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5.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篇五
“语文四读十步批注阅读法”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从关注“教”转变成关注“学”,将“教堂”变成“学堂”;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阐述都在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品味赏析,就没有真正的阅读。也只有在学生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学生才会建构起有效的知识、能力体系。基于此,我们开始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二、概念界定
批注:“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加批语和注解;(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在本课题中,取其第一种解释。批注,就是指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及对文章的评语,也就是指用文字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解释和品评。
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在文本空白处写出阅读心得、评语等,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
批注式阅读,同时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谓之评点。“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
批注式阅读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符合生本教育的儿童观和教学观,所以这项研究的开展方向是对的,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探索适合本年级学生实际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使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
四、研究对象 三至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内容:
1.批注式阅读方法的研究。(1)符号式批注:
“
”(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圆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2)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比较自由,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
品味:抓词句,对其语境意思、感情色彩、如何朗读等进行思考、感受、体会并写下来。
质疑: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由此处处文本迁移到彼处文本。评价:对文本和作者等进行品评,或褒或贬。
补充:从文本延伸出去,结合相关资料的搜集,为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上是我们从有关资料和已有的实践初步总结而来,到底这些符号式批注、文字式批注的学习形式是否有效科学,还有哪些其他形式,二者如何有机地衔接运用,这些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实践探讨的重点,并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使其更充实和完善。
2.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研究。
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流程的研究,我们做了初步的设想:(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此时,我们的研究的侧重点是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主要有这几块:a:前置性作业与传统的预习作业的区别;b:前置性作业的常规形式及因课而异的不同形式;c:自由批注的一些书写要求;d:前置性作业的难易程度把握及与课业负担等。
⑵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主要是探索研究课堂上学生批注阅读时的一些学习方式:a:“问题或者话题的价值”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批注式阅读,不是因为运用了“批注式阅读”,学生就可以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造成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教师仍然要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真正的问题,随后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批注式阅读”,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b、教师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指导的研究,包括:静思默想、勾画圈点、字眼推敲、批写感受、质疑问难、联想想象等等。学生切切实实地读书,原汁原味地体会,一字一句地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是一蹴就成的,有科学系统的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⑶讨论交流,不断生成。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合作探究文本。我们在这个环节研究的主题是:小组交流和大班交流这两种主要的方式。包括小组学习的时机、小组如何建立、任务分配、组内互助协力、小组汇报形式、交流中求同存异、师适时示弱激发更有价值的交流等。
六、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组内教师阅读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书籍以及有关“生本”教育的文章,撰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
2.明确分工,确保实验研究有序开展。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方案,组织日常研究活动,其他教师或负责搜集相关学习材料,或负责填写活动记录表,每位组员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好日常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方法。实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定期举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通过实践及反思,不断总结和修正行动及目标,以期探索出有效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及教学流程。
4.加强研讨,在交流研讨中碰撞提升。充分利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反思行动,交流看法,总结经验,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开展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互相学习,逐步提炼有效方法。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提出课题,撰写实验方案,成立实验小组,明确分工。2.实施阶段:2016年11——至2017年7月
⑴学习培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材料视频及生本教育理念等。
⑵实践研究。进行批注式课堂教学,探索批注式阅读方法及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
⑶积累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随笔、专题论文、教学录像等。
3.结题阶段:2017年8月 撰写结题报告。搜集课题资料。专家鉴定结题。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讨课录像,3.教师研究成果。包括 “批注式阅读教学”教学设计、随笔、案例与反思、教学论文等。
4.学生学习成果汇报。包括“批注式阅读课堂”展示、“批注式课本”展示、学生对“批注式学习形式的体会文章”展示等。
6.批注式阅读的认识和实践 作者 篇六
作者:鲁玲华 新闻来源:群小
一、课题的提出
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记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徐特立先生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正是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没有了老师的引导和监督,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否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读书习惯?学生真的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如何?对此,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加强课外阅读是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其意义不言而喻。课外阅读为学生展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是学生认识事物、开阔眼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这一切应该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之上。
全班共有学生35人。经调查,在课外阅读中作批注的竟无一人。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阅读课上,我给他们布置了三年级《同步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落满霞光的竹林》进行阅读。约三四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已读完了文章,五分钟后,所有学生都把这篇文章读完了。为了慎重起见,我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又快速地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把书收起来。
通过和学生交谈,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约三分之一的同学称只顾着看文章内容了,看完后,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另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称在读书时思想会抛锚,读完后文章内容不深刻,甚至讲不清楚;极少数同学能清楚地讲述文章内容,或较准确地说出文章精彩部分,至于为什么觉得这部分精彩就说不清楚了,因为读书时未作思考。只有2-3名同学对读过的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还能对文中的人物特点、事物特征等进行简单提炼。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另人担忧,这也正是我们整天在强调要让学生大量阅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千方百计寻求阅读指导策略却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由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书本读懂了多少的担忧,还是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担忧,更是对学生阅读态度、思维习惯的一种担忧。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求并总结小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模式以及运作策略,找出影响小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基本要素,以促进批注式阅读的有效实施。
我们将批注式阅读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三段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通过口头批注家长签字的方式,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独立批注打下基础;一年级下学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符号批注,能够在自读中画出有所感悟的词句。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学习用比较完整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二年级学会运用最基本的批注符号,做简单的文字批注,即在有所感处简单写一两个词语或短句,编写批注儿歌。
三至六年级以文字批注为主,逐步由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赏析,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及重点词句的理解等进行批注。
三、研究内容
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国内外曾有过类似的研究成果:如韩中凌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葛剑峰老师的《学做批注提高课堂教学策略》徐晓兰的《批注式阅读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但至今为止尚存在研究不足,经过课题组和陈丽君名师工作室成员论证达成共识,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
1、对韩中凌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2、怎样使学生的课前批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这个问题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在同类课题中有领先的优势。
3、低年级口头批注签字的研究,是至今为止引领孩子亲子阅读的最有效的办法,在亲子阅读实践的领域是突破性的创新之举。
4、研究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及对策,是提高批注的有效性的突破之举。
四、研究的过程
2011年1月,《提高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定为区级立项课题。一开始我和课题组的几位老师低年级口头批注签字的研究,为高年级的批注做好准备。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指导,专门拍摄了一些家长好的做法,好的交流内容,提供给大家实物观看,共同点评。渐渐地,几位高年级的老师也参与到 课题的研究中,开始尝试批注式阅读教学,我们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圈点批注,第二课时交流提升。一时间,因理解把握得不透彻和教师尚不具备批注前期知识的储备,我们或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或瞻前顾后却顾此失彼、迷茫、徘徊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一个学期忙忙碌碌磕磕绊绊地下来了,学生似乎学会了批注,翻开学生的课本,篇首、文尾、行间、课后题等篇篇都有学生批注的痕迹,这让人很欣慰,但坐下来冷静地思索,实验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拿过一篇新课文,开始第一课时的圈点批注,学生或漫无目的地批注或浅层次批注,大多流于形式却盲目乐观地以为批注完课文了,并没有真正学会潜心研读文本,真正走入文中与文中人物,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融,并及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二课时交流批注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则学生众说纷纭,课堂上教师被学生牵着走,不能深化提高,导致对文章的理解零乱无序、支离破碎。教师干着急却无计可施。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则容易被学生牵着走,使学生第一课时的圈点批注推失去意义,无形中学生批注与教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形成了两张皮。两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一是批注式阅读需要一套易于操作的科学的程序,只有学生掌握了程序才能自主进行批注。二是怎样使学生的课前批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批注式阅读”教学就能有效落实。这两个问题一时却又无法解决,有时可能山重水复,有时可能柳暗花明,因为前面的路如烟、如雾„„
2011年3月开学后,我们一直努力试图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在韩中凌老师研究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更适合学生的“操作程序”,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分为四步。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着重解决了“批什么”“怎样批”和“批得怎样”。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拔深化。(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深化对批注的理解)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从文本整体出发进行再度批注,从运用角度确定积累内容,关注重点语段。)第四步:养成习惯,延伸课外,让我欣喜的是,我们对批注式阅读教学摸索的一些做法是对路的,原来模糊的东西明朗化了,我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有了,只要根据年级,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比较科学的操作程序,进行程序化训练即可。有了第一学期有益探索奠定的基础,学生批注开始自主,并逐渐自觉。但第二个问题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因为韩老师的材料里只是告诉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难点,展开交流讨论。怎样使学生的课前批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这个问题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在同类课题中有领先的优势。
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陈萍老师执教了研究课《不一样的卡梅拉》,听课后,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惊喜地认识到:批注式阅读基本操作程序必须充分吸收丁培忠先生“小语整改”的思想,实现“小语整改”。不是废弃课改的课堂教学程序另起炉灶,而是下大力气指导学生课前批注,进行个性化阅读而使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光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批注水平。“读因写而深刻,写因读而流畅”。最终实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有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提升,我开始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我用“话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实现了学生第一课时批注与第二课时交流批注,点拔深化(即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话题”能够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 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话题”对于学生而言,树立起具体的阅读“标杆”,不停顿地追寻探究,猜测验证,反躬自问。
2012年4月中旬,在陈丽君导师的指点下课题更名为《运用批注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研究》。我执教了批注式教学研究课《桥》,课堂上,首先我采取关注学生课前批注,以每个学生学习小组择优选取两处最精彩的批注进行全班交流欣赏,并提炼一到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汇报交流这种方式来肯定学生课前批注,然后,师生一起梳理学生提出的有效问题形成一个交流的“话题”。再以话题形式引领,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定向批注”,引领学生追寻探究,交流深化,并做二次批注的尝试。课后,特级教师陈丽君肯定了我的做法。我继续尝试,在实践中我认识到:“话题”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价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才能引领“定向批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引领学生设计精当的“话题”,才能敢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挑战。话题可以从下面两方面梳理:一是师生根据单元提示或课后习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引领批注。二是依据学生质疑,从中梳理主线性的问题进行定向批注。
2012年5月,少儿艺校全体老师和陈丽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结题仪式。付芳琴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的《触摸春天》,陈丽君导师做了专题讲座。执教《触摸春天》时,付芳琴老师以“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盲童安静创造了哪些令人感动的奇迹?”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定向批注,进行了精彩的交流提升。至此,我们对“批注式阅读教学”带有浓郁语文气息的尝试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肯定,也引起了名师工作室老师们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大思考,大讨论。
五、策略的探索
(一)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标在课文新词中。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2、文字批注
生字口头扩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想想文章写了什么。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我们提醒学生的批注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星级 达标的方法,初级(☆级)是保底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中级(☆☆级)中等的水平可以达标;高级(☆☆☆级)为优生拓展的内容。
(二)基本操作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师生均能做到目标清晰。在备课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细化目标,并保证落实。
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这一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是学生直面文本学会阅读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读书时间,使学生明确读书任务,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具体包括几个环节。
为了易于理解,我们将这一步的几个环节归纳成儿歌形式,让学生抄于课本上,对照操作。如“四步读书法”:标出段落轻声读;圈画生词反复读;穿靴戴帽互相读;批注感悟默默读。
1、标出段落轻声读
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里,教师必须通过阅读实践教会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它是阅读教学的制高点,可俯瞰全文,这种整体把握即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教育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将自己了解到的主要内容简洁地写在课文标题右侧。
2、圈画生词反复读
圈画生字词,练习读好含有生字记词的语句,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当“小老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穿靴戴帽互相读
(1)学生自学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并按一定格式汇总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间或小组互批生字词(及文章主要内容),对有矛盾有争议的地方查找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以较弱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要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这一环节,特别需要关注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提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4、批注感悟默默读
在学生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
(1)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与插图,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收,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2)联想法:读书,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3)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4)补白法:顺着行文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章留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6)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9(7)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拨深化
我们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批注阅读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为使批注式阅读习惯的长久保持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与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批注的检查、交流和互评。(1)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探究问题。
(2)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交流、互评时争论常比较激烈。
(3)实物投影现评。批注写在页眉页侧,利用实物投影仪,调节好焦距,全班可马上看见某位同学的批注,全班共评,发表见解。对于批注时典型的偏激、片面、平淡、离奇、怪异等现象,展出来供大家引以为戒;精辟、独到、创新、全面、透彻的批注供大家借鉴和仿效。通过检查、交流、互评,同学们能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批注质量。为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要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 10 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教室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及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落笔时做到“三思而后记”,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关键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扩充(课题组有专项指导学生如何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
阅读教学结束后,学生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这时可以进行二次批注。如:就本文重点语句、段落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重点批注;也可以引导学生就全文的内容进行批注;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批注。二次批注与随文练笔或写读书笔记相结合,进行读写结合,以多种形式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如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的训练。
第四步: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学生没掌握要领,所作的批注往往是低层次的。我们让他们圈圈、点点、划划,主要是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写人文章注重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词句;写景文章重点抓住能准确表现景物的形状与变化的词句。在实践中,我们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综合性批注一般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1)常规性批注——即每读一文都应对课文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2)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特点,自读思考题。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作出简明批注。
(3)自由式批注——对一些特别欣赏处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随意批注。教师不仅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训练,还让学生在课外拣自己喜爱的读物随读随注。课内阅读一般分两次批注。第一次是在教师对文本不作任何讲解的条件下批注,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经过师生对文本及批注的探讨,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文本的主旨、结构、形式后,再一次作批注。两次批注由浅入深,去伪存真。而课外阅读量较大,一般只要求批注一次。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上,学生每人选其中3条左右交流汇报。要点包括:
a、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
b、这本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c、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d、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
e、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f、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g、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常见的批注误区及对策
1、“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案例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当读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有同学这样写到:“原来砍下的树木可以变成那么多的东西呀!”“小村庄的人们真勤劳呀!”
【点评】批注本来是在“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朱自清语)。学生缺少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下笔总是跳不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大多言而无物,言之无理,言之无据,话语总是大而化之、苍白无力。
【对策】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共鸣,不能仅仅局限在口头的议论、表达上。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无声的交流,尽情的宣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地批注,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锤炼了语言文字。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这段话时的教学片断。师: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
生: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师:谁家想做各式各样的工具,就——
生: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师:谁家想做应有尽有的家具,就——
生: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师:谁家想要大捆大捆的柴,就—— 生: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师:今年,谁家想拥有这些,就——
生: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师:明年,谁家想拥有这些,就——
生: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在教师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连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年、今年、明年”的段式,将斧头在村民心目中的种种功劳做足做透后,学生的批注就变得深刻而有力了,有同学这样写道:“这把斧头是村民无知、贪婪、自私、愚昧的象征,在村民们的砍树声中我仿佛听到了小村庄在哭泣,让人痛心。”
2、“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案例2】又如学生在学完《路边的橡树》“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这段文章我让学生写下了批注并交流。一位女生赫然站了起来,大声地读出了她的批注:“文章通过记叙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棵橡树,想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你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点评】咋听到这位女生充满自信的精彩发言,不由地为她准确、精辟的感受叹服。可一翻学生放于桌角的《跟我学语文》,在“句段评析”中赫然有着她刚才的发言,而且一字不差,再拿过她的课本,书上密密麻麻,凡是《跟我学语文》上所有的都已照搬上书。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批注就不能称之为创造性劳动,一旦沦为书奴后果不堪设想。
【对策】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样一种开放的阅读方式,就应该完全把读书思考的空间交给孩子。尽管孩子们写的批注有些稚气,但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学生思维“拔节”的脉动。这些批注,不仅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语感,如果坚持这样读下去,写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读书的主人。
于是,我重新指导学生围绕“沉默不语”写了批注。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此时此刻沉默不语的工程师和工人在想些什么呢?请你们用心地读读课文,写下他们的想法。
生1: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还没想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
生2: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案例3】五年级下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批注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生1:我感觉叶老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生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真惹人喜爱!
【点评】学生交流批注时各抒己见,但出现的都是一些文本的散点,无法找到把握文章重难点的切入口。教师顺学而导,很容易出现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
【对策】师生一起梳理学生提出的有效问题形成一个交流的“话题”。再以话题形式引领,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定向批注”,引领学生追寻探究,交流深化,并做二次批注的尝试。“话题”能够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话题”为学生树立起了具体的阅读“标杆”,追寻探究,反躬自问。
在教学中,我用质疑的方法引导孩子做批注:
(1)回顾要点: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文章写了这样两件事——(结合板书,学生回答:修改文章/邀请做客)
(2)尝试命题:如果让你来给文章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呢?(学生自由命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3)引导质疑: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课件出示课题,字体逐渐放大后出现红色大“?”)
(4)批注解疑: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那一墙爬山虎的呢?景和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并写一写自己所想到的。
4、重“意”轻“文”,形式单一。
【案例4】第七册《长城》一课,孩子们读到“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孩子们这样批注:“劳动人民真伟大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值得我学习!”
【点评】“批注式”阅读实属个性化阅读,可学生的“书间笔痕”却是惊人的雷同,矛头皆指向“意”。而对表达的方法、技巧却关注不够,出现重“意”轻“文”的现象。
【对策】这是另一位教师执教这段话时的教学片断。我们先把“单看”改为“先看”——
出示:先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再看那,那时候,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生1:再看那宽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那时候最宽的路也不过几个人并排行走,这样的设计简直是个奇迹。
生2:再看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呼应,那时候谁能有这样好的设计本领呢?我太佩服了!
生3:再看那糯米和石灰黏结成的石条,城墙三面风雨不透,那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技术呢?真是一个奇迹。
师:同学们飞扬着智慧的话语,可作者为什们不像我们一样写这么多的内容呢?(生陷入沉思)
生:一个“单看”就让我们产生了无穷想象,长城简直就是伟大的奇迹。师:孩子们,课文中像“单看”一样精妙的表达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通过品词、赏句、悟段再来做做批注。
五、成效与体会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更有自主性。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来合理地分配时间,支配自己的阅读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学生可以书写自己的理解、感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评论,可以畅谈自己的认识,更可以想象文本的延伸等。批注式阅读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阅读过程。
2、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3、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统计。调查形式及人数:抽样调查100人;调查时间:2012年6月。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 18 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
(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1、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鲁玲华老师以批注式课堂教学为素材撰写的一篇教学叙事《从原生态旅游到原课堂》参加了“长三角”教学叙事大赛,并刊登在《上海教育科研》上。
7.批注式阅读教案 篇七
一、从题目中提炼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窥其义, 得其趣。命题的方式有许多种, 但无论是哪一种, 作者都会抓住中心事件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文题, 从文题入手提取可供学生批注阅读时思考的问题。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 在确定需要思考的问题时, 我们就可以抓住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拒收”, 就此提取研究问题:“公仪休拒收了什么礼物?为什么拒收礼物?请联系课文相关描写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这一研究问题品词析句, 阅读文章, 使得批注可在相对集中的问题情境下具有针对性, 并可以让思考更深入、更全面。
二、从中心句中提炼
所谓中心句, 就是文中点明中心, 提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教学中若能抓住这样的中心句来提取统领全篇的问题, 学生思维的空间将会得到大大的拓展, “思维的触角将会伸向每一个自然段, 每一个关键性的句子和词语” (钱梦龙语) 。如《珍珠鸟》一文, 抓住中心句“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以此提炼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我和小珍珠鸟是如何建立信赖的?信赖能创造出怎样美好的境界呢?请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批注时, 学生不光看到了大家都能看到的一步步接近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文章开头的“真好!”一生如此批注“如口语式的开头, 让我感受到了作家对鸟儿情不自禁的喜爱。喜爱到来不及用优美的词语, 一看到便脱口而出, 自然中饱含真情”。我想, 如果我们没有提供给学生有足够思维空间的问题, 是不可能看到如此精彩的批注的。
三、从行文线索中提炼
“文章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教学只有循着这样的思路才能层层深入, 抽丝剥茧, 最终得以享受语言, 凸显主题。有的文本甚至有明暗两条线同时运行, 抓住这些行文线索就可以简化头绪, 使文章条理化、清晰化, 也便于提取出可供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问题。如《番茄太阳》一文, 明暗线同时运行。明线是按时间的顺序叙述故事的发展, 暗线则是作者宣丽华的心情变化的线索“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教学时若能以明线渗透写作教学, 而以暗线创造出供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思考的问题情境:文章三次出现的番茄太阳分别代表什么?盲童明明怎么会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便能使课堂简洁、灵动而高效。
四、从过渡句中提炼
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球状物, 我们在研读文本时就要善于寻找切面间的连接点, 即文章中出现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由这样的一个点中间开花, 串联全文, 从而提炼出值得学生批注思考的问题来。如导读《石榴》一课时, 我抓住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 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样一个过渡句。这句话前半句写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后半句写的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写石榴花, 后半部分写石榴果, 这样就可以形成对课文进行批注式阅读的问题情境:石榴花开怎么会热闹呢?石榴果是如何成熟的?成熟的石榴果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再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吗?由于问题提出过程中注意到前后连接, 便于学生接受, 因此学生的批注体验真实有趣, 在欢乐的氛围中达成目标, 学得轻松愉快。
五、从课后习题中提炼
课后习题既是文本的主旨所在, 又相对集中地体现了文本的重点、难点, 是直接披露编者意图的窗口。认真研究课后习题, 常常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抓住这样的习题, 就能提取出“批注式”阅读的思考问题。如导读《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 我抓住了课后习题“默读课文, 找出有关语句, 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 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提取出文章关键性语句“高风险, 高强度, 高效率, 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结合两者我提取出了阅读思考题“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叶欣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这样就明确指导了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时必须通过品词析句, 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叶欣崇高的人格, 伟大的奉献精神, 并寻找出相关例证。
8.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篇八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实践研究 异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3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应展开较深层次的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对话形式,它逐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当前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着异化的现象。
一、寻踪觅源:课堂“对抗”的现实焦虑
(一)寻踪——发现课堂“对抗”的异化现象
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字词后,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由批注。师生交流时,教师却尴尬地发现有的学生不知如何批注;有的批注只是一种简单的内容搬家;有的没有联系全文,批注错误。无论教师怎样分析、引导,多数学生毫无反应,产生了一种“对抗”的场面,整个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课堂上,师生的这种“对抗”现象,是一种异化行为,是一种课堂“伪对话”。
(二)觅源——探究课堂“对抗”的异化本质
觅源,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来对师生“对抗”的现象进行本质追问。
1.教师在对待批注式阅读认知上的疏忽。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我们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经常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教学目标不明确、模糊,教学偏离了应有的轨迹,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
2.教师对批注式阅读的指导方法陈旧。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教师不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懂得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没有系统地教给学生批注的正确方法,甚至在学生批注不到位时采取一味指责、呵斥的办法,学生批注的积极性必然会受挫。
二、尊重体验:课堂“对话”的策略选择
(一)尊重——定位课堂“对话”的基调
教师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授之以渔。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高屋建瓴,做好智慧生成的引领者。
(二)体验—— 开启课堂“对话”的钥匙
1.欣赏点评,摘录评析。
课堂上,学生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批注式阅读,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经典批注作品的片断,让学生明白古人就已学会批注阅读;再把自己对一篇课外读物的阅读批注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知道批注就是把自己想到的、理解到的写在书上就可以了。
2.教会方法,授之以渔。
(1)符号式批注。符号式批注不仅简单而且实用。它是师生在批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或一个能引起特别注意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的颜色加以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的方法。它一般在学生初次感知文本时运用。用什么符号,全班可以共同拟定,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符号要一致,不可随意更换。比如,一些常用的批注符号:在一类字上加圈“○”;不会的字下加“△”。拟定了符号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这些符号进行标注,每次读课文都能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痕迹。
(2)文字式批注。文字批注是指学生根据初读时所做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可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经常进行这样的批注训练,学生将读书、思考、写作三者结合起来,慢慢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关注评价,导行导心。
批注式阅读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为了保证这种批注阅读的可持续性,我们还应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
(1)检查反馈。主要采用定期检查和轮流抽查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二是质量,看学生是否有较为精彩的批注。
(2)展示交流。学生影响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优秀的批注,教师要积极利用,将批注作品展示出来,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
批注式阅读教学,只有以生为本,关照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态度、思考角度,真正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个静静地阅读、亲近文本的机会,才能使“伪对话”的现象慢慢消失,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起来。
9.批注式阅读教案 篇九
新疆伊宁市第一小学 高俊英
批注式阅读的定义: 课文批注就是边读课文边用符号和文字在文章的不同位置记录自己的阅读疑问、阅读心得、阅读收获、阅读评价等。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把批注引入阅读课堂,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读书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思考、记录思想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在新知识处注一注,在特点处圈一圈,在疑难处点一点,在规律处批一批。
一、批注的方式及分类
1、批注位置:
天头(即眉批)、地脚(即尾批)、行间(即夹批)、旁空(即旁批)2:批注形式
(1)符号批注。就是学生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如:用“O”圈出重点字,用“△△△”标出关键词,用“~~~”划出重点句,用“ ?”表示质疑等。
(2)文字批注。即学生用文字形式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空白处,这种批注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
二、通过写批注或札记,深化阅读理解(一)教师批注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
教师批注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批注在课文的书眉页侧。教师对课文的批注对于学生也是很好的示范引导。另外,扎实的文学功底,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是教师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知识底蕴丰富了,批注就会落到实处,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才能得心应手,对学生写下的批语进行反馈和评价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学生批注
(1)、课前预习批注。眉批。就是批注的内容写在书中“天头”的位置,内容一般是针对课题质疑或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了解等,能有效地调动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课文。如一学生在《观潮》一课的“天头”位置就有过这样的批注:“这‘潮’指的即是钱塘江大潮,文人苏东坡就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诗句!”
(2)、课中专题批注。夹批:批注的内容写在字里行间,即文字之间空白处,一般是针对课文中的字、词、句及标点作圈点勾画或简略的文字点评。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丛的村落》“我想他一定是游侠吧!你看他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他不断的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学生批注:把小甲虫比喻成“游侠”看出小甲虫的英勇、潇洒、勇往直前。)课文《穷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批注:雪上加霜 火上浇油)是他来了?„„(紧张 担忧)不,还没来!„„(放松,舒一口气。)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自责,恨自己鲁莽。)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心甘情愿)恩,揍我一顿也好!”(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桑娜善良、淳朴,有金子般的心灵)旁批。批注的内容写在课文段落的旁边留白处,一般针对段落内容、层次结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或段落中的精彩语句作批注,多则洋洋洒洒上千字,少则寥寥数语 2 三两句,甚至一个“好”字,一个“妙” 亦可,真正体现“言为心声”。例如《6怀念母亲》“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头。”批注:这种思念,就象一颗《哈里波特》中的比比多味豆,各种味道蕴含着一种不可言状 的美味,一种混在一起的情感,其实都是为了爱。(徐友汇)离开家乡来到国外,心里空荡荡的,想起了家乡却不能回到家乡心里有点酸楚感。但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心里,心中的甜蜜感有油然而生,就和食盐,辣面、糖和在一起的感觉一样。(马悦彤)《12用心去倾听》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个世界去歌唱。”批注:这两段是前后照应。苏珊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乐观向上、向往美好的愿望没有改变。
10.批注式阅读教案 篇十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预设性,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基于此,当前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1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体性。
2.2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3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
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3.2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3.3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3.4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11.探讨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篇十一
一、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3.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备而来”,消除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2.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3.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4.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5.深入探讨。批注式阅读如果只停留在学生自主个性阅读的层面上,学生很容易只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如就《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让学生用文字描绘出它在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学生情动于中,自然情发于外。课后对批注笔记的梳理为整个批注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批注式阅读教案】推荐阅读:
我们的表格批注赛700字作文08-15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10-06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案10-23
《匆匆》阅读教案08-06
阅读试讲教案09-21
初一语文阅读教案07-24
五上阅读教案09-10
电影阅读与欣赏教案06-15
阅读课教案昆虫记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