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4-09-10

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杨海平

【案由】: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但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因素很多,总的来看,主要可归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随着近年来《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的颁布,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正逐步健全,但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未建立起当地统一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缺乏统一权威管理部门,导致当地相关政策缺乏有效协调和衔接,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秩序不规范。

2、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受各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是以面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为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落实不够。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自身信贷资金规模的有限性,不能全面承担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3、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术含量低、资信情况不透明等情况,很多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报表不真实,无法向融资方提供有效信息。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没有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没有有效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自身担保费用和利息收入,很难维持担保基金的有效运作。

5、信用环境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社会信用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相关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系统缺乏共享性,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还缺乏强有力的监测。

【委员建议】: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对此,本人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1、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

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全面落实细化《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当地法规,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2、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其次,当地政府要鼓励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是地方性金融组织,规模小、信贷资金有限,在金融体系中是弱势金融机构。而实际承担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任务,超过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因此,要增强普陀农合行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将政府涉农性财政资金存放农村合作银行,以增加农合行信贷资金,增强农合行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3、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

第一,完善担保服务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一体两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

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等。

第二,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对担保机构按照实际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降低担保机构经营风险。

4、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改善和规范财务运行质量。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依托大企业加快发展。

5、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实用性和透明性,对企业自觉履约形成约束。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违约中小企业的惩罚力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失信行为,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

2.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策,诚信

一、 我国商业银行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途径

1.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质量问题。

解决中小企业质量问题的核心是银行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对企业质量的甄别能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中小企业贷款申请中筛选出优质贷款,从而提高中小贷款的总体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组合贷款技术、综合风险控制等方面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促进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革新。例如,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规模小、客户数量大的特点,可以借鉴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中管理个人信贷风险的客户信用评分方法,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和信息技术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这一方法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贷款申请人的各种特征对违约和不良行为的影响,通过计算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分数来预测其违约或不良行为的概率,银行通过对各类客户的历史和现实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信用阈值,并以此为贷款审批依据,对高于阈值的客户的贷款申请予以批准,对低于阈值的客户的贷款申请予以拒绝。

2.多管齐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1)建立中小企业客户经理专职队伍。客户经理工作在一线,长期与企业内部人员和往来客户接触,可以搜集到一些不可能通过贷款申请的纸面作业发现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质量的鉴别来说非常有价值,往往对信贷审批具有重要影响。以此降低外源融资方式中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2)利用中小企业交易记录搜集。中小企业要与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如工商部门、税务部门、质检部门等,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配套企业。因此,大型银行可以通过交易系统和网络查询出中小企业的交易信息,从而正确判断。(3)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这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信息数据的更新速度和使用效率,减低信息活动成本。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行业工会协调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行业互换提高客户信息数据库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4)提高信息分析处理技术水平。信息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搜集中小企业信息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为信贷审批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3.解决担保不足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担保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贷款获得率。如果有了充足的担保,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违约概率,银行业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从而促进了信贷交易。解决担保不足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一方面,可以借用担保公司的平台。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日益强烈和政府强有力的推动,目前国内形成了一大批担保公司,有政府担保性质的担保公司,也有民营性质的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这些担保公司的合作,接受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另一方面,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型银行要充分利用产品创新,根据中小企业特点,拓宽现有金融产品的运用空间,开发配套使用的金融产品。中小企业往往固定资产很少,或者价值不足,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不以中小企业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作抵押,而用其权利资产作质押,如存货、仓单、应收账款等。

4.解决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体制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体制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贷政策不配套。二是商业化的经营机制客观上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推行贷款责任人和终身责任制度。四是缺乏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标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针对风险补偿问题,银行除了在贷款利率上可以根据中小企业风险状态进行合理上浮之外,还应进行风险补偿创新,银行可以通过与担保公司、其他金融投资公司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来实现,实现收益与风险分摊、收益与风险平衡的问题;银行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预期损失提足风险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2)针对审批权的问题,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科学的授权审批体制,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减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3)针对中小企业责任追究问题,大型银行要切实根据银监会的“六项机制”要求,采取不良率总体控制,主要针对各个中小企业经营机构而不主要针对客户经理,并放宽客户经理免责范围,通过机制建设和加强激励手段来提高客户经理营销和管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针对评价标准问题,大型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

二、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

1.制定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例如,进一步明确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问责制度,采取对机构贷款不良率总量控制方式,极大弱化客户经理问责制度,不得采用中小企业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可以降低营业税率、提高损失准备金比例;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单独核算、单独考核,激励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鼓励银行经营权和审批权适当下放;司法部门可以单独制定银行处置中小企业担保物的司法程序和办法,简化流程,提高可操作性,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借款人悬空担保物的行为、严格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为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提供法律保障;禁止商业银行向有违约记录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2.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管理。

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制定担保公司监管办法,将担保公司列为重要监管对象,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支持担保公司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政府性质的担保公司资本实力,财政可以为政府类担保公司代偿提供部分补偿。

3.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政府应在改进服务、创造环境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大力宣传信用观念,重塑社会信用秩序,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其中重要一环是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综合管理职能,将中小企业在不同机构的经营信息、产品信息、融资信息、交易信息、违约记录整合在一起,提高公共信息产品的数量和透明度,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的社会化。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和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也有自身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特点决定了其先天的融资劣势。中小企业规模小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极易受到冲击,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和审查成本。三是总体经营业绩不佳,持续经营能力不足,银行对偿债能力心存顾虑。四是总体信用状况较差,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形象。中小企业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1.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努力树立诚实守信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遭到市场的淘汰。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自始自终坚持贯彻诚实守信的原则,定期向社会各有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2.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配备精通财务的专业人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资金使用、周转和财务核算方面的管理。

3.努力和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 篇三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贷款融资信用

1.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一 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二 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三 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 是内部环境因素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营风险大,资金筹措能力低,资金来源窄,极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资金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管理者素质低,管理方法简单,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这些不规范性使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更加剧了企业资金的匮乏。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经营前途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最先倒闭的一般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大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市场竞争能力难与大中型企业抗衡,自身弱点导致在资金筹集上与大中型企业有明显的差距。

二 是外部环境因素

我国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单笔借款金额较小,银行要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所要支出的贷款单位成本高,管理费用高,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商业银行之间缺乏竞争,只愿意将资金贷给风险小、成本低、金额大的借款对象,否则宁愿减少贷款额度,也不愿冒风险将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

3.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3.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 内部融资

1、资产变卖融资。资产变卖融资是将企业的某一部门或某一部分资产清理变卖以筹集所需资金的方法。企业资产变卖对象包括:与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大的资产;盈利能力低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资产;清算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资产;欲强化专业化生产而放弃的非专业化生产用资产。为优化经营结构和提高专业化程度,也可变卖盈利部门,挪出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战略部门的投入。通过变卖多余或低效资产筹措到必要的资金,集中力量发展企业优势,提高专业化程度,开拓新市场,提高竞争能力。

2、内部职工集资方式。企业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十分清楚。企业发展了,对内部职工是有利的;企业关门,职工会因此失去工作。中小企业的老板为扩大企业规模或资金周转不便时,向内部职工集资一般都会得到支持。向内部职工集资,不用受银行借款所附条件的限制,运用资金比较自由。当然老板应承诺职工回报较高的利息,这相当于分给集资职工红利。职工把钱投入本企业,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愿意集资。职工把钱借给自己的老板后,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近,职工会更加效忠企业。

二 外部融资

依靠社会关系。不少小企业常以家庭为核心,以兄弟为帮手,以朋友为辐射,来筹集起家的资本。在向亲朋好友借款时,除了以情动人外,要注意向他们介绍创业计划和投资机会,让他们相信计划是可行的。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通过亲朋好友筹集到不菲的资金。

政府扶持。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公布一系列政策性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文件。企业应注意收集这些政策性文件,认真学习,真正领会政府的意图。重点留意与本企业相关的产业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企业可能在什么地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按照政府的意图去投资,考虑所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可享受到一定的财政融资;按国家政策引导,把握机会,积极主动争取,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申请,充分准备,才能用足用好政策。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我国初步建立了微型金融体系基本框架,政府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和发展,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银行贷款。几乎所有国家,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是最高的。借款技巧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显得日益重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是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手段。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中小企业顺利取得银行贷款的关键。首先,企业要讲究信誉。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与否。企业的财务核算是否正规、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以及财务管理严格与否是银行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应苦练内功,真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信誉。其次,企业应经常主动向银行汇报经营情况。这是一种心理公关技巧,银行由此感受到公司的尊重,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良好关系。企业不能因一时办事受挫而埋怨银行,在爭取贷款时要有耐心,充分理解和体谅银行的难处,避免冲动伤了和气而得不偿失。要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既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又便于银行调剂。银行信贷规模是年初一次性下达,分季安排使用,不允许擅自突破。中小企业如要申请较大金额的贷款,不宜安排在年末和每季季末,应提早将本企业的用款计划告诉银行,以免银行在信贷规模和资金安排上被动。企业要严格按借款合同规定使用贷款,主动配合银行检查企业贷款的使用情况,认真填写和报送企业财务报表;贷款到期履行还款手续。

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每一设备都由企业自己购买并不划算也难以办到,通过租赁,不必支付设备款项,只须支付很低的租金就能获得此设备,获得的是使用权,并不将其列为负债,也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由于企业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动能力,可以节约出大量资金用于其他方面,补充了企业的运营资本。企业借钱的目的往往是通过购买设备来增加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租赁融资比银行借贷更为直接,能更快形成生产能力,可避免借贷筹资的条款限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

上市。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企

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板块给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困难可以得到很大缓解。

参考文献:

[1]史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新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7.

[2]杨红梅.新思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中国财经报,2009-05-26(008).

[3]宋晓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J].山西科技期刊,2010,(2).

[4]金融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J].商业经济期刊,2010,(6).

[5]张秋.基于制度角度的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期刊,2010,(3).

4.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四

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

[摘 要] 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融资难是主要的“瓶颈”之一。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重建信用,加快金融深化,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活动源泉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扩大就业、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科技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然而,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困难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已经开始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空间。中小企业融资的总规模有了很大提高,融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从目前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仍存在很大制约。

1.自筹资金满足不了中小企业扩张投资的有效需求

中小企业在初始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绝大部分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成员及家庭提供的。在创业后追加投资时,自筹资金仍是中小企业发展扩张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靠内部自我积累融资,滚雪球式发展。在全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高达66.6%,其中城镇个体经济自筹高达93%,联营经济达54.18%,股份制经济达53%。绝大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向职工亲友借债集资,内部股份募集,职工股份的红利转为股本等民间渠道来筹集中长期投资。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平均利润水平不高,仅仅依靠利润留成来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远远无法满足企业投资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给我国中小企业生产和再生产的资金所需带来困难,而且会失去许多市场机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金融信贷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中短期投资的有效需求

尽管中小企业在创办时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我积累和自筹,但是仍有50%以上的企业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在生产运营过程和扩大投资时对金融机构的需求更加强烈。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要想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或者风险资本较难,获得外来资本除进行私人借贷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国家统计局曾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312个样本中有81.35%的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银行贷款。而在获得人民币短期贷款方面,有81.99%、47.27%与30.87%的企业分别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合作商业银行获得的。也就是说,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形成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比较大这种情况。但即使这样,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因得不到银行贷款而濒临破产倒闭的境地。

3.股权、债券融资满足不了中长期的有效需求

与银行信贷相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程度更低,正规的股票债券融资渠道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的直接融资需求。中小企业需要与其资本结构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然而,目前的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各类融资渠道更加适合大型企业的需要,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则不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筹到资金。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它都规定了企业进入的最低门槛,如要进入沪深两地“主板”市场发行股票,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最近三年要连续盈利等,而要发行债券,其发债主体的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平均可支配利润足够支付全部债息。按照这样的条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不可能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想通过资本市场筹到资金可以说是难之又难、少之又少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环境外部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的产权障碍

产权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内部原因。城镇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同国有大企业一样,面临着严重的产权归属和重新界定问题。这些企业创立的初期大都没有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不清晰的产权使众多企业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缺乏后继资金的支持,在内部融资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便以行政方式强令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城市银行、信用社等)给予资金支持。随着几年前中央政府开始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治理整顿,许多不规范的中小金融机构被撤掉,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很快便陷入了融资困境。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制后,商业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摆脱了地方政府的控制,对那些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的中小企业不再盲目贷款,从而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群体的融资困境。

民营或私营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出于种种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等方式,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资产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的状况。产权的不明晰使这类中小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即使是发展前景再好的企业,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同时,由于这类企业内部融资能力有限,所以发展资金不足将长期困扰着这些企业。

2.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缺失

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企业公信力不足,信用水平低下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个内部原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漠、信息批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帐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等现象普遍存在;赖帐、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凡此种种违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不信用行为,极大地挫伤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势必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企业化改革的今天,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自身信用缺乏的必然结果。因为企业化改制之后的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自身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没有义务再去承担各级政府的所谓“政策性”责任,不问效益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众多的信用较差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也无法从银行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金融体制存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制约

从金融体制的角度看,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我国现有的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天生”就不适合,也不可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决定的。国有大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已经演化成一种刚性依赖,国有银行虽然已经进行了企业化改制,实际上仍然要承担部分“政策性业务”,完全按照利益最大化要求运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企业形成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是绝对不可能形成这种关系的。同时,随着近几年银行企业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上收了信贷管理权限,极大地削弱和限制了基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拓展业务的能力。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制度创新,加快中小企业产权明晰化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市场机制得以按其自身规律运行的关键所在。应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对于历史上形成的集体企业,要通过清产核资,分析投资关系、历史演变过程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规范;对于新建立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投资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立,避免产权关系不清。其次是大家认为产权关系最清楚的私有企业,其实产权关系也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小葱拌豆腐”。只不过一些私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其表现形式比较特殊。私有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产权制度,整体看,具有封闭性,其产权的外部边界是清晰的,但内部关系比较复杂,有的很不清晰。私有企业往往在创业之初,缺乏资金,靠亲朋好友等凑钱,很多情况下,没有明确的契约,甚至是借贷还是出资都不明确,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发生产权纠纷的例子不在少数。因此,中小企业也存在明晰产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需要在不同家族成员之间明晰产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以改组和规范。实现产权的社会化,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是对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2.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关键

大银行很难做小贷款是世界的通例,完全依靠我国国有四大银行的商业信贷途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大我国银行体制的创新,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将民间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要把眼光集中于银行信贷、抵押担保、风险投资、二板市场等,而且还要特别关注各种非正式金融市场。例如股权的柜台交易市场、场外市场、民间信贷、以及民间的非正式的风险投资等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非正式金融市场和非正式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往往高于正式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日本很重视利用民间金融,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有相互银行、信用金库、信用合作社等。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合作互助性强,其中后两家采用会员制。尽管从整体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不大,但他们多为本地中小企业服务,熟知地区情况;能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采用多种服务形式。民间信贷主体

是地方性的信用社。这类银行的定位较为灵活,与中小企业信息相通,与中小企业一同成长,对企业的经营及背景信息较为熟悉,信用调查成本相对较低。如浙江台州等地区创立的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得民间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目前在存贷款总额上都大大超过了国有银行,而且信贷资产质量非常优良。我省也应借鉴学习这种做法,大力推进发展民间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重建信用,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是条件

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条件。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信用担保机构资本来源渠道单一;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了过多的风险等。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力量还是较为薄弱,而且各自为战,不成体系,不能发挥担保机构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应有作用。应当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不仅要设立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更重要的是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包括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家共存的局面。

二要建立两级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具体模式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担保机构将所有的担保业务向省级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省级再担保机构以对区域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同时负责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管和协调等其他事务,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可以将其承担的再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国家再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行业法律规定的制定、全国范围的担保业务的监管以及最终再担保。由此而来形成“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结构,共同解决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晓斌:现代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樊 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张 杰: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陈晓红等: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郑 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5)

[6]周小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探研——试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J].金融经济,2007(2)

[7]吴晓鸣:重塑新型银企关系的思考[J].市场论坛,2006(4)

[8]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经济转型时期的银企关系研究[J],西南金融,2006(1)

[9]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6(1)

[10]刘 炜: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J].财会月刊,2006(3)

■ 张 秋

5.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五

近年来,市工业企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占全市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融资难仍是制约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央行紧缩银根、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亟待完善。我市中小企业大多没建立公司治理机制,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透明度低,企业法人资产和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在产权制度上不符合银行标准。

(二)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我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甚至没有会计报表,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虚假帐、多套帐的现象甚为普遍,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在其财务报表中真实性、透明度不高,银行难以认同。

(三)企业资信等级低。资信等级是银行规避风险的重要判断依据。银行新增贷款一般都集中于资信等级高的企业。而-1-

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努力生存而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影响了企业的资信等级,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偏低。

(四)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以抵押为主,而我市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同时,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具有额度小、时间短、次数多的特点,而抵押手续繁琐,程序复杂,难以适应其要求,且抵押物的评估登记收费很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五)银企对接难。一方面我市社会诚信系统尚待完善。社会经济信息不透明、不共享,企业和个人经营状况的真实性难以判断,使得银行很难选出有实力、守信用的企业。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银行对风险的管控更加严格,尽管国家政策不断向中小企业倾斜,但银行采取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同时,金融机构对信贷政策、程序、金融产品种类、作用以及企业需求的准备等相关金融知识宣传推广不足,企业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融资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不注重建立和发展与银行的信贷关系,不注重自身在银行的信用建立。

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规范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联系紧密,一方面加强制度约束,促使中小企业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积极发展综合性辅导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基本素质。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一个缺乏资金来源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寻找资金的知识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己有多元化趋势,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规则和管理办法有很大差别,利用好这些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需要有专业的知识,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意识和理财观念,这些都需要进行知识普及和培训。

(二)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撬动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近年来,在资金政策方面,中央财政逐步建立起了面向各类中小企业的资金政策体系。1999年以来,相继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2003年,在财政预算中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用于反映和核算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投入。立足我市实际,为支持我市企业快速发展,我们积极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力度。2008—2010年,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财政扶持资金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我市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三)努力实现资金投放总量的较快增长。虽然国家在加

大信贷投放的力度,但我们同时感到,由于临清的产业特点,贷款投速没有明显提高,原因在于银行的门槛没有降低;有的行、社出现了新增存款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原因是银企对接错位。由于企业小,多数企业未办土地证,不能有效地进行不动产抵押、动产质押,贷款授信空间不大,甚至出现了有的大企业暂时不愿意贷款,小、弱企业银行看不上,可放力量闲置。市国土、经贸、民营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分门别类,加大对企业用地的确权工作力度,及时办理有关手续,解决土地瓶颈制约。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银企共同想办法、创造条件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形成银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四)用足用好金融调控政策。利用差别化准备金率政策,充分发挥再贷款作用,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问题。适时取消企业出口退税与出口收汇核销挂钩限制,提高一般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和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加大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融通资金,探讨贷款再担保的路子。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完善担保服务体系。目前,我市成立了公司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五)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对资金周转速度快、回笼及时、临时性用款需求较多的企业,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对缺乏担保条件无法取得信贷支持的企业,采取信用保险和联合担保等方式。在各金融机构中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由企业、农户或经济实体自行组成联保体,经过考察授信,给予联保体一定额度的贷款规模,在有效期限内,联保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这个额度的贷款,并且可以随用随贷,方便快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以轴承产业等特色产业骨干企业为主,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筛选出三合、润源等骨干企业作为集合票据发行企业,通过农业银行发行集合票据,进行融资,目前已进入考察、实施阶段,为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氛围打下鉴定基础。

6.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六

调研报告

宏伟区劳动就业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近年来,宏伟区坚持走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芳烃和工业铝型材两大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但在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大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人才紧缺、招工困难的问题也尤为突出,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性发展及集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深入探究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普遍存在“用工荒”“招工难”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一制约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宏伟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区内民营企业搞调研,了解区内民营企业在新上项目、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掌握区内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动态,提思路,解难题。

在此过程中,区劳动就业局也成立了调研组,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开展了深入调研。被调研对象群体覆盖区内民营企业36家,其中,占企业对象总体的72.2%;居民服务、家政行业、物业服务业企业6家,占企业对象总体的16.7%;其余11.1%的企业主要是生活副产品加工企业及小商品加工、营销企业。发放调查表15065份,其中包括企业在职员工调查表6023份,其余为社会闲散劳动力、待业求职人员及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欲转岗的求职者。我们对企业发放了调查表,经对采集的调研数据中进行分析,我 们发现:在具体难招的工种上,55.9%的企业表示难以招聘到合适的高级技术工人及操控专业机台的熟练工,14.8%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稳定的普通力工,还有10.2%的企业表示难以招到合适的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表示对于短暂出现的人才紧缺问题,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预先都建立了相应的预防机制,并且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各部门针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未出现严重的影响。68%左右的企业表示曾经出现或一定程度正在面临“招工难”现象所带来实际影响,这部分企业全部为大中型以上规模或在职员工反应企业用人机制及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的调研对象。

我们结合以上调研数据,综合各方面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人才储备充足、员工流动相对稳定的企业的成功经验

(一)公平合理的薪资制度、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

高待遇企业与底薪企业工资差距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60.4%的民营企业认为造成“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对工资期望过高,而求职者中有71.4%表示期望薪酬集中在1500-3000员/月,企业给出 的无特殊技能员工平均月工资却为1125元,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不言而喻。

部分企业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忽视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明文规定,在员工的加班工时的计算、加班费的发放,甚至员工的工伤和医疗保险上打小算盘,极大损害了员工的生活保障感和就业安全感。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求职者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是否跟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是否为员工缴纳保险。可见,意欲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必先从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下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劳动保障,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依托联系。

(二)灵活多变、公平合理的用人、选人机制是企业吸引、招揽并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求职者和在职员工在择业、择企过程中所选择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自己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调查问卷中显示,48%的劳动者表示“曾经因所在企业的家族性管理模式所导致的岗位上升空间不足而选择跳槽”,78%的大专以上学历求职者表示“不会选择家族性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可见,广大求职者对于家族性经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存在清醒认识。

家族性经营模式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几种现象:管理权限集 中,管理者固定,没有公平竞争的氛围和环境条件,被雇佣者发展空间有限。这使得很多真正具备管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对于家族性企业避之不及,而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中的员工也往往失去了原本的进取心,没有了应有的贡献精神和在工作中积极地表现欲望,失去了竞争的压力和推动力,进而使企业进入僵化没有活力的氛围中。

(三)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机制和以企为家、以厂为家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人才更需要牢固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的营造往往得益于企业文化的渲染。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辽宁奥克企业集团为员工设臵的一个“吸烟室”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该企业制定了非常科学合理的员工作息时间及工休制度,由于企业内存在高危原料,厂区及生产线周边都是严禁烟火的区域,这使一部分有吸烟需求的员工深感不便,于是企业在远离生产区域的门岗附近设立了一个定时开放的“吸烟室”,工休时间一到,吸烟室就有专人来开放并打开通风设备,有吸烟需求的员工自动到吸烟室吸烟并短暂休息、放松精神、聊天娱乐,工休时间一过,员工便自动自觉整理工作服,有秩序的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这一人性化的设计间接获得了无限生产力,很小的一个投入却反映了企业对于员工服务的细心程度。即满足了员工们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 5 生,与其用严格、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管理制度来强制约束员工遵守安全规章,不如将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隐患消除,有了小小的吸烟室,员工自然不会躲避安全监督在高危区偷偷吸烟,有了科学合理的休息安排,员工自然在工作中精神更加集中、劳动效率也自然提高。

此外,该企业还定期组织各生产车间及部门员工进行春游、踏青及野外拓展训练,登记所有员工的生日,为过生日的员工赠送蛋糕并组织工休时段同事间的生日聚会。采用最先进的员工情感培养方法来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默契协作程度、协调优化员工间关系,建立“工作亲情”,使全厂上下都有温馨的工作氛围,自然使在职员工不愿离开现有工作环境,更好的达到了留住人才,巩固人才的战略目的。

(四)先进的、全方位的员工激励机制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制度保证

新一代求职者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工资外福利待遇,在择业过程中,公司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底蕴、工作稳定程度等方面成为广大求职者更加关注的问题。

同引辽宁奥克集团的范例,该企业不遗余力引进最先进的员工激励机制,将企业效益与每个员工的经济收入紧密联系起来,采用全厂股份制经营模式,使每个员工都有平等的权利购买公司 的股份,享受看不见的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每一个普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将所有员工的角色从“被雇佣者”转化为“所有者”,使所有的劳动和付出都有直接的自我发展意义,为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来参与生产,一次性解决了生产资源的节能减耗、单位员工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及应急状况等突发加班需求时候的员工积极性调动等细节性问题,并辅助了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推广,更强化了福利待遇的可见性,一举多得。

(五)企业成本投入中注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这一元素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合并利用当下的政策资源,通过与技术技能学校的广泛合作,将掌握理论的高校毕业生迅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高效劳动力资源是刚刚上升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辽阳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迫切需求。解决这两大经济发展看点的人才需求问题,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和解决途径。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将人才需求及储备方向进行整合申报,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并转变工作思路,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平衡,进而带动人才资源的良性流动和循环。

二、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违背和忽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反应本企业存在“招工难”现象的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中59%没有为员工规定合理的试用期及录用程序,试用期和录用后的员工薪资及保险缴纳等环节也存在不同程度违规行为。在针对该部分企业的在职员工的调查中可体现:被调查者中80%以上都表示“认为所在企业存在不合理克扣员工工资”,还有50%表示“加班、绩效等薪资部分计算不明或从不计算发放加班费”,更有98%的被调查者表示“劳动强度过大,身心疲惫”(该部分被调查者总计1034人,发放问卷1034份,有效回收百分之百问卷)。

综上所述,造成民营企业“招工困难、留工不能”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企业自身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忽视甚至有意违背。调研组也发现了很多隐藏在貌似合理合法的员工管理制度中的变相违法规定。例如,规定“试用期三个月,但视具体情况,公司可参考主管领导意见适当延长或缩短试用期以便更好的考察该员工的价值”,这种延长期限不明确、延期次数不明确的试用期规定可使企业逃避为实质已经超过试用期限的员工缴纳应缴纳的保险的义务,进而达到自身节省劳动力投资的目的。这种变相的违法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机制中屡见不鲜。

(二)单纯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和长远发展需求

这一点往往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层面的 8 通病。将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视为“累赘”,将短期内见不到回报和收益的投入全部删减,这也是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最真实写照。

(三)缺乏弹性和人性化的员工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团结稳定人才资源的员工激励机制

好的企业本应是天然吸引人才前来就业的,在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二者本应是平等的地位。部分企业无法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认知,往往单纯视为这种选择是单相并主动的,只有自己选择求职者,却忽视了求职者对于企业选择的前提性和诱因性,没有魅力的企业是无法吸引真正高技术的人才前来求职的,长期保持没有吸引力状态的企业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人才储备空白的窘境,这一点必须引起所有企业的深刻且清醒的认识。

(四)企业经营者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显著提高,加上农村土地整体改革步伐的加快,使更多耕地的使用权完全落入农民手中,捡起世世代代农活儿的农户深深受益于这一系列措施,返乡务农和留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城镇中普通劳动力、普通工人的求职者在同比减少。从另外一层面来分析,随着区域间工资待遇差距逐步增大,客观上使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选择余地加大,外省市务工人流流向我们地区的数量在逐年降低,向东南沿海一带积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务 工人员紧缺。

从历年来统计和掌握的各项数据也可以显示出,原本的失地农民是普通劳动力的潜在来源之一,随着政府各方面保障措施更加严密,失地农民的安全感与日俱增,可选择的就业和创业途径也在增多,农民的眼界宽了,于是外出打工、做普通工人的意识也渐渐从单一趋向多元化,很多农民选择从事小商品零售、批发零售行业等风险相对较低的创业途径,乘着政府大力号召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东风开始另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上述诸多原因都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曾经的普通工人群体,起到了削减的作用。总之,劳动者创业意识增强、创业途径顺畅、就业途径增多,已经成为现实。对此,企业经营者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思路建议

(一)企业自身用人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1、建立健全顺应时代发展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企业的特色,有条件的引入股份制管理的精髓。将在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来,以效益带动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以制度带动人才的吸引和稳固。

2、切实改革陈旧不合理的管理模式,让竞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让人才的引进发挥最大的效用,让真正有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走上管理岗位发挥作用。

3、改变原有的单相选择思维定势,经营者也应有深刻的被 选择的压力和意识,在这种压力的推动下经营、树立并传播自身的社会信誉,用无形的资产换取有形的经济效益。

4、引进先进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员工管理方法,运用并借助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巩固现有的人才资源、稳固现有的人才储备。为每一个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有人情味的企业与员工间的联系,为员工创造归属感,进而增强员工为企业增效的积极性。

5、以科学创新、技术改革为为先导,改变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模式,引进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更多的将资本投入产业升级及现有设备升级换代中,通过加大机械效能来达到减少单纯劳动力产出的目的,进而减少企业对于普通工的需求,增大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间接降低粗放、普通型劳动力资源动荡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提高企业对于人力资源风险的抵抗力。

(二)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和辅助

在调研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调研组对区委、区政府给予民营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进行了归纳整理。宏伟区民政、教育、劳动保障及公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自身的管辖权限内出台了数十项特惠、专项扶持政策和方针,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辅助措施涉及并涵盖了民营企业自申请成立到平稳运营直至产业升级转型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充分便利了在本区 内企业就业的员工基本生活,解决了企业职工原本存在的上下班交通不便及住宿困难的问题,拓宽了教育平台和学龄儿童异地入学的途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对下一代教育发展问题的后顾之忧,又专门在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开设“企业职工诉求服务中心”,化解现有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将企业无法留住、不能固定现有人才方面的不良因素及人才招聘工作中的弊端消灭。宏伟区委、区政府又在今年加大了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的招工活动,借助政府公信力和信誉度拓宽民营企业的招工渠道、扩大企业招工的宣传形像,同时组织专家成立调研小组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数次有组织的调研走访,鼓励劳动就业的窗口服务部门创新思维,多途径、多渠道开辟解决民营企业招工困难的有效方法。

下一步,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政府出面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针对民营企业用工旺季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使各种规模的企业能针对自身规模及产业优势将生产、发展、利益扩大化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利用并举,用最科学的方式提高产能,用效率创造企业效益,进而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倡导稳定和谐的劳动环境。

2、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企业的用工机制,将雇佣关系规范化管理,统一审查企业的用工合同,按季度 12 抽查或审查企业为员工保险等保障待遇的落实。

3、积极引导企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不因一个季度、一个阶段的利润降低而盲目采取大面积裁员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注重企业信誉度的建设和培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使服务体系中用工前上岗培训及岗位技能及工人自身价值提升培训的公力培训投入切实转化为民营中小型企业受益资源。

4、坚持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逐步向劳动者倾斜,促进劳动报酬比重合理增长。民营企业在企业间竞争中有着很多自身优势,例如中小型企业更灵活多变、生产技术的提高更加迅捷,应该重视并利用这些自身优势使企业在“招工难”问题上的劣势得以弥补,坚决扭转“只看重眼前小利益,在员工保险、保障方面苛求利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收入,让企业的员工享受到企业为其提供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创造并享受成就感。

5、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社会的信息引导。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采集及公开发布,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经营维护管理秩序,加强对社会的信息引导。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发布空岗信息来引导社会公众对紧俏人才结构调整的认识,用公开的需求呼声吸引人才流向,用区域化工产业的规 模化作为吸引人才的资本和基础。

6、以政府公供服务机构举办的就业培训为载体,将社会闲散劳动力加以集中培训,引导非专业求职者紧跟社会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技术型人才的角色转化,争取实现先培训上岗工人,再培训熟练工人,最后辅助提升为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龙战略。

7.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篇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信用担保体

面对当前货币政策从紧、通胀预期高涨的双重压力之下,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今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六次上调, 三次加息, 客观上银行信贷规模受到缩减。而那些信用低、稳定性低、成长性低的中小企业影响是首当其冲的, 融资难, 贷款难, 资金短缺成了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是社会稳定之基, 创新创业之源, 创造近6成的经济总量, 近一半的财税收入, 提供了近8成的就业岗位,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 维护社会稳定, 扩大城乡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着“钱荒、人荒、电荒, 高成本、高税收”三荒两高的困境, 融资难, 融资成本高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信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 今年1-7月, 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60%-70%的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困境。贷款成本提高, 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 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据调查, 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从正规金融体系得到贷款, 大部分融资需求依靠民间借贷解决, 结果导致民间利率节节高攀。2011年6月16日,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中指出, “目前,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存贷款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 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 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相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升高, 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获得流动资金以及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缺乏创新。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 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难以得到批准, 外部市场融资体制尚未建立, 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目前获得资金最便宜的渠道, 实际上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是十分困难的, 基本是内部融资, 自我发展, 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 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 有的企业只能依靠地下钱庄。中小企业融资难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 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

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从间接融资体系来看, 我国现有银行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具有大中型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特点。从我国小型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发展状况来看, 中国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9家, 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600余家, 而美国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就有7000多家。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二元性特征凸突, 国有商业银行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中, 对风险防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求过高过严, 银行宁愿牺牲市场, 也绝不能出现风险。银行信贷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虽然近年来, 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但银行信贷的小企业覆盖率仍然较低 (大约在1%) 。如作为我国存贷款规模最大、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工商银行, 2009年该行有融资余额的小企业客户为44243户, 比上年增加6686户;2010年末, 有融资余额小企业客户63, 081户, 比上年末增加18, 838户;该行在全国有各类机构1.6万多家, 平均一个机构也不到4户小企业 (1) 。

从直接金融体系来看,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按照啄食顺序原理, 大公司更有可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太窄, 上市门槛仍然偏高。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建立6年多和1年多, 共有650多家企业上市, 按规模划分, 表现为大企业多, 中企业少, 小企业无。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的融资机会几乎没有。

从信用担保体系来看, 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受规模小、资产少等因素影响, 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 或者因为自身资信不足而难以获得第三方的担保, 由于小企业贷款担保物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较多等问题, 甚至有些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可用于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 使得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贷款条件严苛也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且担保费率高, 有的担保费率基本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当。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如《中小企业法》配套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发展。

从监管体系来看, 金融监管政策尚不能适应中小银行的发展需要。出于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过度担心, 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运行规则等方面, 设置了过高甚至不合理的门槛。金融监管过度, 致使在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困境, 不少中小企业被高利贷拖死, 影响了社会就业和社会和谐。另外, 目前还没有专职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投资、担保等机构进行协调管理。

(二) 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

经营管理缺陷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生障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 生产经营能力有限, 层次较低, 缺乏市场应变能力, 抵御市场能力较弱, 信用等级较低, 固定资产积累比较少, 符合抵押、担保条件的资产不足, 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 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目前,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仍然实行“家族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往往单一依靠某一种产品或一种技术支撑企业发展, 经营极不稳定,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正因为如此,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了严格的条件。而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状况不透明, 财务报表不健全, 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信息, 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向银行获得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的历史演变、较差的生存环境以及管理理念, 在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方面存在着不规范和不健全, 导致其信用质量不高, 财务信息虚假, 人为拖欠银行账款, 逃废债务现象屡有发生。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

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大中企业的指导思想, 把资金除了投到大中企业, 还应投到符和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一) 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 要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自觉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提高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度。同时, 管理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搭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走向市场的平台, 让银行放心给中小企业贷款。

在财务管理方面, 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 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完善的财务会计帐目, 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为了不断提高贷款能力和融资条件, 中小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 做到资本真实、账目清晰、运营规范、讲究信用。

(二) 积极推动对于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创新

中小企业规模小, 机制相对灵活, 具有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优势。要因势利导, 用市场力量倒逼中小企业转型, 引导低效率、高耗能的中小企业向高成长性的创新型新兴产业发展,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当然, 在转型过程中, 政府不光从从产业、财政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更要从金融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 放开垄断, 深化改革, 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 开展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业务, 发展信托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 鼓励民间资本能够参股地方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 适当发展民营的中小银行,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各金融机构把对中小企业贷款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一个具体举措, 加大授信力度。

(三) 推动建立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

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学会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 综合采取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这样, 既可缓解流动性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又有助于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善, 实现中小企业产业群的稳定健康发展。完善企业上市扶持引导机制, 要进一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扩大创业板的规模, 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集合票据、私募股权等方式直接融资, 建立多方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培育创业投资机制, 加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步伐, 引导和扶持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鼓励创业投资企业优先扶持处于种子期、扩建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资信征信系统是很必要的, 它能使银行系统地、全面地、充分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种信息。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 到2010年9月底, 全国累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210.8万户, 其中23.9万户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推进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征信体系, 将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金融风险、降低社会交易总成本、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使诚实守信成为中小企业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自觉行为。为银行贷款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同时, 也为政府部门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和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创造条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 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

(五)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

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融资环境, 解决贷款担保难的历史难题, 分散银行风险。而再担保机制的建立, 可以发挥“增信、分险”功能。

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 可以通过政府提供担保或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各个层次担保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解决信用不足、信用能力比较低的问题, 如股份联合、企业自办、民营互助等形式并举。积极运用第三方保证、小企业联保和组合担保等多种措施, 创新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困难。鼓励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整合、引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资本金注入机制, 提高担保机构风险承担和融资担保能力。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应当有良好的补偿机制。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 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政府通过与各商业银行的再担保业务合作, 在信用放大倍数、保证金、利率优惠、风险分散等方面为担保机构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 促进担保机构做大业务规模, 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 各地近些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成立了不少政府主导型的担保公司, 而在实际运行中, 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 一方面拿着财政给予的贴息和奖补, 一方面又经营着高息的资金生意。显然, 这是违背了政府设立担保公司的初衷。

(六) 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机制和成本核算机制

商业银行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 应建立风险的评价机制和成本核算机制。但商业银行不能用做大企业的方式来做中小企业业务, 应该根据中小企业分散、数额小、风险难以识别控制的特点,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管理、审批机制。推进专业化经营, 加快渠道、产品、流程和管理创新, 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要根据市场风险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门的独立核算机制,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 融资产品涵盖周转贷款、循环贷款、贸易融资、经营型物业贷款和标准厂房按揭贷款等产品。使管理人员能够尽可能去做好与这些小企业的沟通、调研和风险评估。同时还应建立免责机制, 只要尽职, 即使贷款发生坏账, 也不应该给予处罚, 使他们能够放下包袱, 愿意做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商业银行还应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 减少审批的环节, 适应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

(七) 商业银行应建立恶意违约的惩罚机制

中小企业能否持续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 信用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危机的实质实际是信用危机, 要建立信用记录, 企业有了良好的信用记录, 银行就应该作为可信的业务伙伴来加速对他们贷款的审批。而对那些恶意违约, 不讲信用, 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 监管部门应指导、监督银行建立一个严厉的惩罚机制。在一个良好的信用制度基础上, 才能共同解决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要实现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迟福林.中小企业改革与经济增长[Z].中国改革论坛,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0&ID=6226&skin=0

[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2011年.

[3]林鑫.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华章, 2011年20期

[4]周颖.多重因素制约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24期.

[6]王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财经政法资讯, 2010年04期.

8.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

引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已成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在山西,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扶持科技含量较高,信用程度较好的中小企业的政策。但我省多数的中小企业多数集中在煤焦、冶炼、化工等粗放型行业。所以我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仍没有获得实质上的进步,融资难度高仍然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研究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其必要性。

一、山西弘鑫源电冶有限公司融资状况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公司的融资特点:

(一)公司主要以银行贷款为模式进行融资。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公司有了第一笔银行贷款50万元。从2002年后的三年中,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共从银行贷出150万元。据公司负责人介绍,2005年末公司改进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公司盈利水平显著上升,于是在2006年从银行贷出100万。

(二)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为另一种主要融资方式。该公司2006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1000万,2007年达2000万。由于公司在2006年2007年对外赊销产品数量大幅增加,所以该公司就将其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作为债权向银行等信贷机构提供质押担保并获得总共3000万元的贷款。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中大约有60%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1]。

(三)公司的融资渠道有了新的突破。即在2010年该公司与某投资公司合作融资2000万。当与投资公司合作后,公司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目的就是要把公司做强做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投资公司的介入,可以更好地分散企业在市场上的风险,还可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由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金融体制不完善、政府政策供给及金融扶持不足等微观和宏观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企业﹑金融﹑政府三个层面来分析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从企业自身看

1.客观上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缺陷,外部融资不易。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规模小,实力弱,盲目发展的趋势,产品单一且技术含量低,市场潜力小。

2.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

(1)信誉度不良。我省中小企业信誉度不良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会计信息做假,账务处理不实,并且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内部控制制度混乱。(2)产业层次不高。我省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产业,生产设备落后,生产工艺水平不高,科技创新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差,生产资源重复投资问题突出。(3)自有资金问题。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本积累过少,过度依赖外部借债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融得资本,因此,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

(二)从企业所处融资环境看

1.银行机构

(1)经营对象固定。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主要是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而我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需求频繁、金额小的特点,与对大型企业的大额信贷业务相比,成本高、风险大且收益低,常常不被商业银行所关注。

(2)信贷管理体制问题。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强化了银行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因而对中小企业“急、小、险”的贷款需求慎之又慎。二是银行对基层行的授权授信权限和额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客观上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三是银行信贷业务审批制度,操作流程及手续繁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影响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积极性。

2.资本市场

(1)股票市场的门槛高。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至少人民币500 万元,上市公司股东总额至少人民币3 000 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等,这些硬性条件间接扼杀了中小企业试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想法。

(2)中小企业板的融资方式有局限。通过中小企业板进行资本融资的方案,其实只能解决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但我省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居多,因而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我省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效果的。

(三)从政策环境看。政府关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执行不全面,政策反馈效果不佳。我国已出台的《公司法》、《企业保护法》等,对实际操作缺乏具体的指导,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且政府缺乏对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

三、改善山西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外部形象

1.提高我省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着力引进优秀人才。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大力宣扬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使公司成为当地政府重点扶持企业。

(二)打造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1.银行机构方面。建立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及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系统,根据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性、多样性等特点,适当扩展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运作效率,改进并完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

2.资本市场层面。建立以创业板为主导发展股权融资市场。考虑到中小企业具有风险高,信息成本高,营运能力不佳等特质,股权融资比债权融资更具明显优势。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为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投资中小企业打开了窗口,并有望成为长期性资金来源。打造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体系,为具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提供条件,极大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股权市场的发展,会间接影响到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这对于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和融资体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2]。

(三)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建立适当的政府支持基金。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应当鼓励建立一些支持型基金,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等。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甚至免利息,偿还的期限长,甚至不用偿还。我省还应建立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建立规模适度的评级机构对于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是一剂良药。(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平. 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链上发掘信用空间[N]. 第一财经日报,2010-10-15.

9.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九

中小企业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国有大型企业逐步淡出,成长性强、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顺理成章地步入前台,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领头羊,对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人民生活、推进技术进步和保障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淀的历史问题与现实矛

盾错综交杂,使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也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资金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稳定的融资渠道是保障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前提条件。资金匮乏和融资渠道单

一、不畅,是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窘境。

1、贷款效益较差。贷款的中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以亏损者居多;企业产品积压及材料筹备负担较重,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大、速动比率较小,资金流动乏力;许多企业资产状况不良,包袱沉重,流动比率相对较低,短期偿债能力弱。

2、贷款结构不尽合理。2003年,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余额分别占统计样本总额的62和83,而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等其它所有制企业仅分别占38和

17。贷款明显向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倾斜,其他企业贷款不足。

3、贷款增量明显不足。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复杂,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远远滞后于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使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申请到银行贷款,出现所获银行贷款增量趋缓的局面。

4、直接融资难度较大。国内货币市场不发达,资本市场尚处逐步成熟阶段,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很小,外部融资还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在发达城市上海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融资占73,而有价证券融资只占2。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之所以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体制、政策导向、外部环境的制约密切相关。多种因素交织作用,致使中小企业倍受资金短缺煎熬。

1、中小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附力。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了内部监管,严格限制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致使信用贷款数量大幅缩水。中小企业短期贷款行为多、贷款金额相对较小,调查、评估、监督等贷款发放程序、经办环节与大企业大致相同,导致施贷银行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既得效益较低,银行从自身“经济性”角度出发,不愿为其贷款。

2、中小企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抗风险能力不强。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产权制度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完善;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企业一旦遇到市场波动,金融部门将承担较大贷款风险;少数中小企业诚信度不高,逃、废银行贷款现象较为严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查、发放较为严格和慎重。

3、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影响信贷投入。中小企业可抵押物较少,且折扣率较高,平均高达46.7,高于国有企业20多个百分点。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企业办理一笔抵押贷款,须经工商、房产部门评估登记,并到法律公证处公证,由此导致贷款费用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负担。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政策制定和资金运作中,政府将关注的集点和扶持的重点过多向牵动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倾斜,对分散、弱小、创税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有所忽视,更缺少对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相应优惠政策;在发展直接融资、培植资本市场时也相应忽视了中小企业的需要,在中小企业立法、培育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

系方面仍显不够。

5、启动民资的机制尚不健全,中小企业难以通过民间渠道融通资金。因为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把申请借贷的方向转向民间投资者。但由于缺少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民间高利贷等违法活动相当普遍,中小企业很难以合理的利率融得资金。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从解决制约发展的症结入手,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创新金融制度,完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业添注生机和活力。

一是实施区域信贷扶持政策。在切实防范风险前提下,选准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扶持信誉观念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度低的中小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重点支持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加速培育优质客户,促进中小企业向“高”、“精”、“尖”、“专”方向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将银、政、企合作拓展到中小企业领域,建立金融机构与 贷环境。完善人民银行再贷款调控和利率调控手续,在信贷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给予倾斜。对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确有资金需求的银行、信用社,由人民银行在再贷款方面予以支持。实行央行再贴现与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多贷多贴,帮助银行、信用社培育新的优良客户群体。灵活运行利率手段体现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对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增加的贷款

投放,其利率可适当优惠。鼓励银行、信用社选择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贴息等多种形式的优惠贷款。

二是构建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运作机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降低对基层行的贷款限制,制定简捷高效的贷款管理程序。倡导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在全力开展信贷支持基础上,利用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兑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对中小企业推广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减少对企业报表的过分依赖,突出实地检查,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并根据企业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指标,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作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三是建立完善贷款担保机制。由地方政府积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速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探索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由政府牵头并出资成立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模式,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为中小企业小额、短期、急需贷款提供担保。建立信贷担保基金,资金可由地方财政拨款、中小企业出资以入股形式筹集,采取会员制管理;为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政府可出面进行担保,允许基金向外发行债券;遵循市场原则规范运作担保基金,确保担保基金充分发挥作用。选择合适的贷款担保方式,积极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优化担保结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

四是培育、优化信用环境。由地方政府协调经济管理、司法、新闻宣传和金融等部门,扎实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教育和引导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强化信用文化建设,重诺守信,规范改制,坚决制止和依法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增大违约成本,全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顺利开展融资奠定基础。政府组织、银行参

10.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十

作者:王珏帅

2009年12月23日 摘自:《中国金融》 2009年第24期共有0条评论

打印Email评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改善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外,还必须从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创新。

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中小企业一般生存期较短,美国只有13%的中小企业能存活10年以上,我国近年来每年都有5%~10%的小企业倒闭。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商业银行体系的融资支持以外,还需要专门的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战略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落后、技术落后向低耗能、环保、产能先进、技术升级转变,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尤其是纺织等行业的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因此,政府应该有责任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较好的资金支持环境,通过建立专门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融资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代理地方政府筹集的中小企业产业转移与升级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满足中小企业在创业和产业升级方面的融资需求。

建立专业服务的贷款银行——中小企业银行

11.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中小企业集群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75%以上的GDP。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试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对策。

一、何谓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所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将严重影响市场上交易契约的完备性,进而直接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甚至完全无效率。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又被称为“隐蔽的信息”,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隐蔽的信息表现为企业掌握但投资方事前并不知道的信息。由于在投资、融资双方之间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申请投资的一方为了能获得资金就有可能捏造信息,歪曲事实;投资者则因为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情况,难以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判断企业的优劣,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风险,谨慎投资或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结果,在资本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优秀企业不愿承担高额融资成本而退出,市场上充斥的多是劣质企业,出现劣质企业挤出优秀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又被称为“隐蔽的行为”,指在达成交易之后,交易的一方可能做出的不被对方知道的行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它表现为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行动进行有效监督,融资者就有可能利用“隐蔽性”为自身谋利益,而使投资者承担风险和代价,即为道德风险。其根源在于企业与银行利益的不一致性,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有意或无意损害银行的利益。严重的是,在我国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存在逃债的冲动,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和短视行为,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对当地中小企业的逃债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这更进一步刺激中小企业企业的道德风险,进而加大了银行实施监督的费用,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问题已成为金融市场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障碍。由于中小企业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信息内部化、透明度低,使得投资者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有关中小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也使得中小企业社会公信度普遍不佳。它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真假不分,并且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因此出现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由此而引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克服融资困难和实现融资目的,许多中小企业又会想方设法地隐瞒于已不利的各种信息,从而演绎出另一轮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这一选择,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信誉,加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二、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企业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不是一次性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假设信贷市场具有完美、完全信息,交易费用为零,当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银行首先决定贷与不贷。如不贷,则博弈中止;若贷款,下一步则由企业还贷行为决定,如企业还款,则银企双赢,博弈告一段落;如企业赖帐,银行可以采取忍让态度,接受损失;也可以进行追究,请求补偿。总括来看,银企博弈状况有四种情形:

1、银行不贷款,双方收益为零,收益集为(0,0);

2、银行贷款,企业还款,获得双赢,收益集为(+1,+1);

3、银行贷款后,企业赖帐,银行忍受损失。此时,企业独占所获利润+2,银行损失本金,得益-3,收益集为(+2,-3);

4、银行贷款后,企业赖帐,银行追究。此时,企业由于不履行责任而受罚,所获利润为0,银行利益达到保护,得益+1,收益集为(0,+1)。

显然,经过利益的权衡,理性的银行在追究和忍受的选择上,必然会选择追究;而理性的企业将赖帐与还款相比较,会选择还款。因此,博弈的均衡状态必然是银行贷款——企业还款,收益集为(+1,+1)。

现实经济生活是有“摩擦”的,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在交易费用较高的条件下,银企博弈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于银行追究时要付出昂贵的交易费用(设为0.6),则银行的收益为0.4,而企业在银行追究下,假定交易费用为0.4,则企业的收益为1.6,于是第四种情况由(0,+1)就变成了D(+1.6,+0.4)。展开式也变成了:

考察银企博弈格局,会发现博弈的均衡状态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博弈中,企业倾向于赖帐(因为赖帐收益比还款大),而银行为了减少损失,必然采取少贷或不贷的策略。结果银企博弈均衡状态倾向于A(0,0),银企双方一无所获。也就是说,银行为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造成的损失,要么放弃交易,从而出现逆向选择问题,这会导致优秀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信贷融资;要么加强监管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避免或减轻道德风险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需资金规模小,对于银行来说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必须与众多的企业接触,但大规模地收集这种非规范意义上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最终会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萎缩。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交易成本为零,银企实现双赢;反之,高昂的银企交易成本,将导致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萎缩。其隐含意义是:在存在信息不对称,进而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能否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一个信息相对对称的信贷市场: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1、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国外现有的研究大部分认为,中小企业和银行尤其是一家银行保持长期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它们获得银行贷款,有利于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的信贷安全是建立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中小企业没有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或者虽然在一家银行开立了基本账户,但同时还在其他多家银行开立账户,那么,银行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就是短期的或者不全面,慎重的银行就不敢向企业提供贷款。所以中小企业最好在一家银行开立基本账户,使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即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这有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估”,它是由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研究之后,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做的综合评价,并用特定的等级符号标定其信用等级的一种制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资信评估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揭示风险的功能与作用。对借款企业进行资信评估也是国际银行业与信用管理业公认的发展趋势。

3、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是指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显然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劣势,但它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式,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降低交易费用等。

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集群形成后,中小企业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集群中有商会、行会等加强企业联络的部门及行业信息中心,让大量企业有交流、联络的机会,企业集群中会产生信息集聚效应。对中小企业来说,为了更好的拓展自身业务,必将参加各种商会、行会,以加强企业间的联络。用提供的自身相关信息来换取集群内的信息支持,并树立自己良好的信用形象。

从银行角度,集群后各种商会、行会及行业信息中心等的建立,使其可从中取得集群内企业的相关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具体表现为:(1)减少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银行在贷款之前可能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信誉较好,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贷款。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需求少,如果银行只给一家中小企业贷款,则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等进行预测的成本费用较高,难以形成银行信贷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其贷款意愿。中小企业集群后,由于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经营相对稳定,而且由于地理接近,银行对本地的企业状况比较了解,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的倾向,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机会。(2)克服道德风险。中小企业集群往往产生于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内,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避免了盲目投资的倾向,保证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同时在区域内的商业信誉以及集群中商会、行会的规范,也使它们不愿意更改贷款计划,从而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田丽滨.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2006年第4期.

[2]赵秀芳、周利军. 中小企业集群的信贷融资优势[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3年第4期.

[3]梁宝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剖析与金融支持对策研究[D] 苏州大学, 2005年.

[4]吕薇.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几种运作模式比较[J] 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7期.

上一篇:区检察院度纪检监察要点下一篇: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