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模式(共13篇)
1.我的教学模式 篇一
——参加全国第五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博览会“之我感 棋盘井第一小学
陈惠玲
全国第五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课堂模式博览会于2015年4月17日至19日在天津市西青区西青实验小学举行。
按照学校安排,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我们16名教师一同参加了此次展示活动,并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独具特色的说课,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主办,研究会理事长王敏勤等知名教育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800余名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活动。本次会议主题为“如何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模式”,旨在推动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三级建模”的经验,展示各种教学模式的风采,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规律。王敏勤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也强调:“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
我们知道,要想形成有竞争力的课堂,就要在本学科的教学模式探索上下功夫,只有拥有了成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孕育出高质量的课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我认为改革重点首要的放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
现在全国的课改典型很多,教学模式也很多,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衡量课堂模式优劣的标准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要看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我想我们要努力做到既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教学模式,又能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还能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创造性和个性特点,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在参加本次会议之前,我认真总结了这几年在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先后梳理出对话教学,单词教学,阅读教学的己有的教学模式,在梳理过程中,我重新翻阅了我们这两年来的导学案设计,对这些课型的教学进行了重新研究设计。重读了史局长的《导学型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8日上午,我们听了王敏勤教授的精彩报告,他的报告实实在在,又有发聋振聩之感。我感觉到,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深入,追求课堂形式上一片热闹的时代已悄然过去,人们又开始关注并重视课堂的实效性,很多教学理念已逐渐回归本质。他提出的五个关系:课前预习与课堂预习的关系、课上紧张与课外轻松的关系、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的关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王教授对目前很多现象进行了“冷思考”,对指导如何打造真正的优质高效课堂提出了这样有高度的极具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让人感到大家确实是大家。他的指导对改进自己的特色教学法大有裨益,我想,下一步,一定处理好王敏勤教授说的五种关系,让自己的特色教学法更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更扎实高效。18日下午是各省教师课堂展示环节,开放式、自助式的课堂,让我们零距离接触各种“教学模式”。北到内蒙古、黑龙江,南至贵州、广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四百余名教师带来不同的教学模式,一堂堂课可以说是风格迥异,但归途一致,那就是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施教,课堂呈现的效果都是“高效”。
在这次博览会上,我听了九节课,特别不错,各有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天津西青区这实验小学的多彩课堂《let’s sing》,执教人是一位极其年轻的女教师。该老师通过回忆旧知识导出新课,借助课件展示的图片,课件生动鲜活,极具感染力。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对学生的引导和对课堂的驾驭。恰当的引出单词,让学生边说边做,将生硬的单词教学加入丰富的肢体语言,生活化的小练语激活了学生的思想火花,将课堂推向高潮。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次活动,对于促进我们深入探索和提升自己的特色教学方法,凸显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及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都将大有裨益。
总之,这次天津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不虚此行。下一步,我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落实于自己特色教学法的改进上来,让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更简约,更优质,更高效,让自己的教学法走得更远。2015、4、20
2.我的教学模式 篇二
stept 1.War mi ng up
1.Fr ee t alk.
st ep2.Pr epar at i on
1.Gr eet i ngs.
2.Si ng a song“Come on and j oi n i nt o t he games”.
st ep3.Pr esent at i on and pr act i ce
1.j ump hi gh.
2.r un f ast.
3.speak loudly.
4.Teach dance beaut i f ully, walk car ef ully, si t qui et ly i n t he same way.
5.Li st en t o t he t ape and r ead af t er t he t ape.
6.Hand out t he car ds t o some st udent s, ask t he ot her s t o guess.
7.Show Ss some phot os and t alk about t hem.Does he r un f ast?
Yes, he does.No, he doesn’t.
Ask Ss t r y t o say“Does he…?”
8.Talk about t he pi ct ur e i n pai r.
9.Make a di alogue and act i t.
st ep4.Consoli dat i on
1.Do a sur veye.
在教授了这一课后, 总结这堂课, 我感觉这堂课自己教得累, 学生学得也很累, 课堂有点乱。我决定停下脚步, 静静地反思这一课, 为什么这节课我会感觉这么累呢?为什么学生没有说的欲望呢?
在冷静地反思后, 我认为主要是我的教学设计安排不合理, 教学方法陈旧, 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大刀破斧的改进。
第一步骤Free t alk, 我把这部分改为了歌曲“Make new friends”, 让歌曲把我们带入本课的主题。
第二步骤Preparat ion巧设情景, 呈现整体。
1.T:Tom i s Wang Bi ng’s f r i end.Wang Bi ng has a lot of f r i ends, He li kes maki ng f r i ends i n t he QQ.Do you know QQ?Do you li ke i t?
S:Yes.
T:Look, Wang Bi ng i s on t he Int erent, Let’s t alk t o hi m.OK?
S:OK.
(学生们和王兵聊天, 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我会设计王兵邀请大家看看他的QQ空间)
打开QQ, 进入空间, 老师介绍“This i s hi s musi c plat e, di ar y plat e…”
T:Look, t hi s i s hi s phot o show plat e, Do you want t o have a look?
S:Yes.
T:look, t hi s i s a phot o of hi s f r i end.They ar e (人名) 。Today, We’ll t alk about QQ f r i ends! (揭题)
T:What ar e t hey doi ng?
S:They ar e r unni ng speaki ng danci ng walki ng si t t i ng.
T:How do t hey do i t (Let’s look and li st en)
因为学生比较常用的联系方式是QQ, 所以我把本课的场景改为了QQ空间内, 教师对主人公的空间进行简单的介绍, 使学生对QQ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用一段录音整体呈现了B部分的内容。B部分中孩子的名字就以他身上衣服的颜色命名, 便于学生记忆。接下来再逐一突破。
1.新授词组。
T:What’s Ten doi ng?
S:He i s r unni ng.
T:He r uns f ast.
教学fast (配上教师夸张的肢体语言) …
T:What i s Red doi ng?
S:He i s j umpi ng.He j umps hi gh…
学生在情景中, 逐一突破, 引导学生观察, 体会单词的读音、拼写、意义、构成用法等各个方面, 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运用多种方法呈现词组, 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 将词组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2.巩固词组。
(1) Read and act再次让学生动一动, 说一说, 做一做。
(2) 总结, 突出重难点:副词跟着动词跑, 有的副词以ly结尾。
(3) 游戏:Wat ch, list en and guess (复习B中较难的词组, 如walk car ef ully…)
让学生做一做, 动一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授句型部分。
(1) 观看杨丽萍跳舞的视屏, 无痕地引出C部分句型。Does…?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
T:What about ot her QQ f r i ends?Her e ar e some ot her phot os.
(2) 出示Part C的图, (半掩, 把书中每幅图下面的两个人物去掉, 再掩盖住一半图, 让学生看清动作, 却看不清结果。) 引导学生用句型提问。这样以“猜”的形式, 改变传统的直接问答, 使对话真实自然,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很好地复习了句型。
(3) 设计chant结合单词, 句型。
Fast, f ast r unf ast
Does he r un f ast?Yes, he does.
Qui et ly, qui et ly, si t qui et ly.
Do she…….
鼓励学生模仿教材自编chant.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我的“三分课堂”教学模式 篇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拓展提升
一、“三分课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1.总体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矛盾多元化,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新课改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竞争,学会做人。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在这种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提出了“三分课堂”教学模式这个课题。
2.具体背景。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促成教学内容更新的同时,对教学理念形成强烈的冲击。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实现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
“三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提升”三大块的一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三分课堂”模式的主要观点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读出问题、标划记录、查找疑难、强化记忆;合作交流:合理分工、表述质疑、指导讲解、倾听演练、疑难共商;拓展提升:规范板书、研讨疑难、讲解展示、补充抢答、倾听记录。
三、“三分课堂”模式的教学思想
1.创造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文本的阅读理解不能单纯依靠文本本身,进行文本阅读时,常会遇到很多障碍:如对文本写作年代的一无所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毫不知晓,都会大大影响到我们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前或自主学习中,有必要根据文本阅读理解实际,进行适当的写作背景介绍,相关故事情节的引介,相关人物关系的提示等,从而让学生面对文本时是“有备而来”,能够在文本阅读中做到“知人论世”。
2.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潜力生可以让他们交流字词的音形义,谈谈读后的粗略感受;中等生可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优等生可以谈谈文本写作上的技巧和语言表达特色等。这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交流情境:老师可以提示,看同学们是否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见解?(语言激发交流);教师举例子讲解,请同学们再类比思考回答(引导、点拨激发交流);出示图片引发学生想象,然后再交流(媒体创设交流情境)等。
3.把握拓展提升的善问技巧。胡适先生讲“做学问应在不疑处有疑”。语文学习的问题主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听、说”暂且不论,“读、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实在而且重要。要善于提出语言表达技巧和结构技巧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要那样写”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写什么”方面的问题。
四、“三分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教师要新颖快捷地导入新课,把学生尽快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明确任务。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学案” 或“自学指导”。出示方式:①学案;②多媒体课件;③小黑板;④口头展示等。“学案” 或“自学指导”要做到学习内容、方法、要求与时间“四个明确”。
(3)问题导学。学生依据“学案” 或“自学指导”设计的基础性问题,独立学习内容,尝试解决问题,尝试生成新的问题。
(4)自学自测。学生依据“导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基础练习题(侧重“识记”层次的内容)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教师作简要的点评。
2.合作交流
(1)自学生疑:针对基础性问题相互提问、回答,相互交流自学成果,尝试解决困惑,记录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2)问题质疑。对“学案” 或“自学指导”中设计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问题,分组展示问题的答案或思路,组与组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展开质疑、纠错、补充完善。
(3)导学点拨。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生成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點和易错易混易漏点知识,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点拨作用,适时进行引导、调控和激励。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理解,构建知识结构。
3.拓展提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知水平,侧重“理解”、“应用”层次的内容,设计一些体现能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思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达到迁移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是深化教材知识、检验学习成果、弥补学习缺失的一步。
五、“三分课堂”模式的特点
1.自主学习的问题需有深度。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因为课堂时间相当宝贵,因此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有“于无疑处生出疑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之下,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
2.合作交流的问题需有饱和度。一堂课问题的设置应是有一定量的,问题过多,必然造成学生思考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且容易疲倦;问题过少,学生学习太简单,课堂会有很多空闲时间;问题过于笼统,学生无从下手,或者思维懒散,因此,精心设置一定量的问题,使其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既能保证学生思维发展、 “生成”“优秀答案”的时间和空间,又能保证教学进度、提升学生素质。
3.拓展学习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型问题。自拓展学习的问题最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一类的或者解题思维是丰富多彩的开放型问题。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给不同思维的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维与表达的可能,就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和展现优异学习成果、绽放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空间。
4.我的教学主张) 篇四
关注数学课堂之灵魂----“数感”的培养
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小芳
一、教学主张的提出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时常发现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每个油桶能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学生的解答是需要13.3个。“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学生答可以做22.7套。有谁见过0.7套衣服?又有谁拿得出0.3个油桶?类似的“失误”还有许多,如小丁丁的体重是25克,奶奶今年17岁等。是学生缺乏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学生头脑中的“数”游离于生活经验之外,不能自觉地与已有常识建立联系呢?反思其中原因,我认为,这虽然与学生解题的不良习惯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一定的数感。
关于数感,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常常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读数、写数,能够按照既定规则比较数的大小、完成数的计算操作就可以了,很少有目的地让学生思考数的实际意义,更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的知识去观察身边事物发展的数量规律。这就造成学生未能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起自然的联系,不会从数的实际意义去分析、解释和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学生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为了让学生学会解题,我们往往采用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练,最后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结果是学生的负担加重了,数感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增强。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存在。建立数感不仅仅是为了学好数学,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了良好的数感后,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并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处理问题、解释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提出关注数学课堂之灵魂----数感,并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数感?顾名思义,是指对数的感觉。那么,什么又是对数的感觉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解释是:“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显然,这段话并没有给出数感的定义,而是试图从学习行为改变的角度,对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加以刻画。由于内涵丰富,从概念界定的需要来讲,显得不很明确、不够概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同样是描述数感的表现,但较为简练:“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在数学科学里,数与量可以“混为一谈”,因为数是量的高度抽象,变数与变量是同义词。但在小学数学中,数与量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例如,从数的角度讲,1 小于 10;从量的角度讲,1 千米大于 10 毫米。前者是纯粹的“数感”,后者是实实在在的“量感”。小学阶段教学数的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抽象地解释,而且必须联系具体的量,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通过把10根小棒扎成1捆,抽象出10个1是1个10;借助1米的十分之一是 1 分米,使 1 的十等分是1/10或 0.1 直观化。也就是说,联系量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策略。对小学生而言,数感的形成离不开量感的支持。缺了量感,数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实际意义了。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从而使我们眼中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例如,买了1千克橘子,估计大约有14个。这里,“1千克”“单个橘子的质量”与“14个”产生了联系。可见,数 与量在现实世界里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对数感的定义是:数感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如同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一样,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建立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之一,也是将数学与现实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有了数感,学生在学习数学及相关学科时,就会感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反之则会处处受制。
三、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的方式
(一)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数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从“迷茫”到“醒悟”的过程,如何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数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利用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已有数感,是在数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的三条主要途径。
1.利用生活经验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形成数感,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数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往往会产生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内在关联,从而为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概念和形成数感提供经验支撑。
例如,学生经常看到天气预报,教学时可以从列举学生熟悉的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入手,让他们发现气温除了零度、零上温度,还有零下温度。怎样用数表示气温,才能使得零上、零下一目了然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1)如果不用文字,仅用已学过的数(即非负数),不能明确区分零上、零下的气温;(2)还有比零摄氏度更低的气温,需要用比0更小的数来表示。于是,比较自然地促使学生产生用负数表示的想法。然后,通过观察银行存折记载情况、记录家庭收支情况等活动,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感悟正负数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挖掘一些生活中可以使用正负数的例子,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
2.借助直观形象
如果说利用生活经验形成数感是将儿童课堂以外的活动经验及其所见所闻融入了数学学习,那么借助直观形象则是利用了儿童善于形象思维的本能。因此,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概念,形成数感,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借助直观形象的经典方法就是利用计数器。计数器与数位顺序表一一对应,通过计数器的演示,还能让学生看到满十进一的过程,感悟十进制的构造。但相对于实物直观来说,计数器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表现数的实际大小。鉴于 此,我们在教学中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积木式的计数教具“块、条、板”,即用一“块”小立方体表示1,一“条”(10个)小立方体表示10,一“板”(100个)小立方体表示100,一“个”大立方体(由10板即1000个小立方体组成)表示1000。块、条、板的引入,更形象、更具体地为学生展示了数的大小,简洁明了。学生看到有几个大立方体几板几条几块就知道表示的是几千几百几十几,对数感的形成有着比较直接的促进作用。
3.运用已有的数感建立新的数感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一个知识的学习往往建立在前一个知识的基础上。数感的建立亦是如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数感出发,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数感。
以“万”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学生已经有对于千的数感,教学时可以结合身边的例子展开。例如,全校有一千名左右的学生,那么万名学生有多少呢?一个学校一千,一千一千地数,数十次,十个一千就是一万,十个这样的学校里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就大约是一万名学生了。教学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时,难以给出精确的直观模型,这时就必须利用学生已有的数感。
(二)在计算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计算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在计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的途径与措施很多,比较而言,相对重要、效果明显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1.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既是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学习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们认为“,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应该贯穿始终。因为口算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口算算理才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而数感则是理解口算原理的必要支撑。
举个典型的例子。口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7×800、800×70,课改以来,一些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到口算算法,一旦学生总结出“先把两个因数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就认为大功告成,而对算理的解释弃之不顾。实际上,还要引导学生由7个8是56,推出7个800是56个百,所以 7×800=5600;再由 7×800 是 56 个百,推出800×70是56个千,也就是56000。整个推算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2.提高估算意识
所谓估算意识,是指人们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不急于计算准确的结果,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以及对自己或别人的计算结果,自觉地用估计的方法判断其是否有明显错误,并成为一种习惯。估算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不仅给学生的实际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大概是多少。如“19×12=?”,一般会有以下估计方法:方法1:把19看作20,20×12=240;方法2:把12看作10,19×10=190;方法 3:把 19 看作 20,把 12 看作 10,20×10=200。这三种估算方法都正确,但结果各不相同。观察比较后学生发现,方法1把19看作20,估算结果一定比正确结果大;方法2把12看作10,估算结果一定比正确结果小;方法3,一个因数估大,一个因数估小,估算结果更接近正确结果。这样,通过三种不同估算结果的比较,学生对计算结果有了大致的判断,答案范围应在190到240之间。如果笔算结果不在此范围内,说明计算错误。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通过估算预测计算结果的范围,或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不断积累经验,能使估算意识与数感的培养相得益彰。
3.关注笔算算理
所谓笔算,就是借助纸和笔把思维的过程完全、清晰地记录下来。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是否了解每一步的含义,即计算的道理,对于掌握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关注笔算的算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笔算教学通常由现实生活问题引入。例如,把7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支铅笔?还剩几支铅笔?让学生借助小棒动手操作,通常会出现两种分法。
分法 1:先分根,再分捆。先拿出 3 根小棒,每人分到1根;再拿出6捆小棒,每人分到2捆,然后把剩下的1捆小棒拆成10根,每人分到3根还多出1根。因此,每人分到1根+2捆+3根=24根,还剩1根。
分法 2:先分捆,再分根。先拿出 6 捆小棒,每人分到2捆;再把剩下的1捆和3根合起来分,每人分到4根,还剩下1根。因此,每人能分到2捆+4根=24根,还剩1根。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物化的操作使抽象的计算得以具体、形象地展现,有利于学生形成计算过程的表象。与此同时,数学逻辑思维得到锻炼,算理得到澄清,数感也得以增长。有了这样的基础,除法笔算的进一步学习就能依此类推。在此我们也看到,将算理归结为最基本的运算意义和数的组成,即归结为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则知识迁移的范围也就越广。
4.适当启发算法多样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指学生群体算法多样化,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则是算法的个性化。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又一条途径与策略,因为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所想到的不同算法,常常反映出他们个性化的数感。
5.我的教学经历 篇五
我于2001年毕业于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开始在家乡小学任教,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初中二年级担任英语代课教师,2004年来到潍坊奎文区教育培训学校。2004年7月10日在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专科学历。现在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进修本科学历。
我性格活泼,喜欢跟孩子们打交道。多年来,我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潜心研究如何优化英语教学,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制教具、学具,谱写英文歌曲,开展英语特长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当然这中间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大帮助。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一、思想方面。我爱国爱岗敬业,积极认真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做为一名教师,我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一定会做一名关心爱护孩子,对学校有贡献的人。
二、工作态度方面。我认真对待工作,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与老师协调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教学工作。
三、工作能力方面。我担任的是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老师,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施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学生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何理想,结果后来下课一调查,一听同学们 1
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反应跟不上,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有的以前从来未学过。于是,我在课后更多的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积极与家长联系,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 一方面,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们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四、教学创新方面
1、重视课堂教学,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悉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我在上课之前总是精心备课,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以新颖有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博学的英语知识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采用动静结合、学练结合、动嘴与动手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
2、建立多元评价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教育教学“制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从心里放松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中,本着多表扬、不批评的原则,只要学生参与,不管说的正确与否、准确与否,都要适时予以肯定,加以表扬。学生在学习成绩,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思维方面,英语口头笔头表达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注意感情交流,做到以情动人。教学中,既要重知识的学习,又要重情感的沟通,通过感情的交流促进知识的理解,达到掌握的目的。学生的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教学中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不专心、参与性不强的学生,对他们多提问、多点拨,用眼神去提醒他把心思放到课堂中。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也特别注意去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班里我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竞争对手,让他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赛,形成一种良好的你追我赶、互相比赛的氛围。
五、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1、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积极向周围的老师请教。采用多种方式与同行老师进行业务交流与研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通过网络、报刊、书籍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
6.我的教学观 篇六
——浅谈学生的培养与转化
摘要:教书育人,育人为先。怎样教,能让学生的潜力最大的发挥;育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应该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教育教学工作与总结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尝试,有了一些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学生培养
情感纽带
教育
作为普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已经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多的想法,也做了一些尝试。在每一次的教学难题的解决、还是学生事情的处理,心里边也有不少想法与感叹。每一次,我都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事情记载在心底,作为工作经验的积累。这种教学工作反思类的札记也伴随我七年。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三年,我感受颇深。
现在就把我这几年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也许这些想法显得肤浅与不成熟,但我也想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与大家真心交流,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更加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自己快速成长。
一、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培养奠基
作为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就意味着很多是留守儿童,由于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难免会造成孩子情感上的缺失,而我们的教育要触及孩子灵魂,教育的功效才会最大化。由于孩子情感的缺失,情感纽带脆弱,所以想利用情感打通通向学生灵魂的道路,就十分困难,往往表现出来就是教师教育很久,学生却是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哦如果对学生了解的比较透彻,就可以很快找到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就抓住了学生“脉门”。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使我们教育成败的关键点。
二、分层教学,促进发展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抓住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相互的转化,这使中等生想优生转化、后进生相中的生转化成为可能。对于初中这个阶段来讲,保优、促优、稳中以及转差不是一个教师或者班主任之力能解决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对提升对象施加外力,更需要整个班级同行的通力合作,需要学校搭台子。
在促进学生转化的过程中,要选目的性地选好转化对象,认真分析学生已有成绩,对已选对象每次检测都要进行深入分析,班主任要对其谈话,对其进行思想鼓动,让其找到学习的快乐,上进的乐趣。充分发挥优生在班级中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后进生向中等生转化,要明确目标,对其作业或者检测试题进行跟踪监测,促进其转化。
另者,在后进生向中等生转化、中等生向优生得转化过程中,选择适当时机,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提高的快乐体验,之后以适当时机给与展示。这样激发需要转化对象的学习动机和展示的欲望,无论学生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有学习的欲望,转化学生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手里,这样完成学生转化的华丽变化。
三、责任,教育成功的翅膀
无论怎样好方法,无论多聪明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责任心,那将是一句空话,前面的优势都将无限趋近于零。所以,教师的责任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是矛盾的关键之所在。
反之,教师如果有了责任心,就会在不断变化的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的任何行为都会引起教师的思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对于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负责的教师团队,学校才会有发展的希望。
七年的的时间,也许太年轻,看法太肤浅。但我一直认为,好的方法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我也将以我校老同行为师,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更多的是一种对职业坚守的责任!
参考书目:
1.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加涅等著,王小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年06月 3.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修订版
7.我的教学故事 篇七
上午10点钟, 我接到张星悦妈妈的电话, 她非常希望我到她家去家访。因为她家比较远, 这次不在我的计划之内, 我有点犹豫。她说:“李老师, 我跟您打电话孩子是不知道的。昨天孩子回来说, 不愿意老师家访, 因为心里会很紧张、很害怕, 但我希望老师能来我家家访, 想让孩子觉得这没什么可怕的, 老师也不可怕, 改变她对老师的看法。”
我想了想, 同意了中午抽时间去一趟, 并顺路送孩子回家。她的妈妈非常高兴, 说会一直在家等着。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 我请了假到教室接张星悦, 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她, 我要去她家家访。她惊讶地瞪大眼睛, 看不出是激动还是害怕, 好多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我拉着她的手走出教室, 走出校门……跟平时不一样, 她很健谈, 说话风趣且有条理。她像只小鸟一样在我身边跳来跳去, 一会儿指指这边, 是哪位同学家, 一会儿指指那边, 是她曾经抄近路爬过的墙, 东边那棵树春天开的大红花可好看啦……她的笑声像夏日徐徐的凉风, 让我忘记了头上的烈日, 忘记了路程的漫长。
到了她家, 她身上的紧张感荡然无存, 一会儿给我开风扇, 一会儿给我倒茶, 忙前忙后。她还带我参观她的卧室, 介绍她养的那一只聪明的八哥, 看她平时画的画。她的画用笔细致, 色彩绚丽有层次, 很有绘画潜质。她妈妈一直在我们身边陪同着, 却很少说话, 脸上带着欣慰的微笑。我们经常会意地对一下眼神, 我眼里有惊喜, 她眼里有感激。为了不错过学校的午餐时间, 我匆匆告辞了, 孩子不舍地送我到门口, 一直说着让我下次再来。
这次家访过后, 张星悦变了:上课爱发言, 听讲特别认真, 还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平时经常主动帮老师做事;遇到老师, 老远就跑过来打招呼……
8.我的教学思想 篇八
关键词:思想;微笑;激情;方法;追求;成功
我一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时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得失,使自己上课有特色,学生很喜欢。可以这样说,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那就是:
一、微笑教学
微笑,是最宝贵的,但又是最廉价的。廉价就在于人人都有,宝贵就在于很少有人会使用它。尤其是老师,如果不是自信进教室、微笑上讲台,那么,这堂课在成功上就已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微笑是沟通师生的桥梁。老师的微笑是出自内心的。当老师微笑上课,学生心情就会非常愉悦,就会自觉地融入课堂,配合老师上好课,使课堂活跃,进而想听老师报告消息,传递喜讯。就这样一堂师生心情愉快的课就从老师脸上的微笑开始。
微笑是联结知识的纽带。一堂课上,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情形都不能发脾气。可以这样说,老师一旦发脾气,整个课堂都变味。因一人一事而影响大家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或许发脾气会让学生怕起来,但学生怕老师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教学的失败。所以,一堂课老师要自始至终保持微笑,除非主人公命运悲惨,老师与主角同喜共悲外,其他都应以微笑为主旋律。
微笑是课堂进行的润滑剂。一堂课,老师只要笑对大家,他可以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把心情忧郁的学生转过来。与老师同欢乐是优生的享受,也是差生的欲望。可以这样说,没有谁喜欢阴沉的脸,没有谁愿意受批评,得到老师的微笑是每一学生的心愿。
二、激情教学
激情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又一亮点。有微笑不一定有激情,但有激情一定有微笑。有激情的课一定是成功的课。因为激情让学生兴奋,学生在兴奋中求学,所学知识既灵活,又牢固,那么怎样才会有激情呢?
1.顿挫教学。即是说老师的语言要有抑扬顿挫。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声音高亢引起注意,声音低沉吸引注意。这不仅在讲课时要这样,就是课文朗读也应如此。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听了高音听低音,听惯缓慢听急促,给学生心理一种变化莫测之感,让学生兴味极浓。
2.音韵教学。所谓音韵教学,是指老师语言要讲节奏、押韵,听来悦耳,记来快捷。例如我在教育学生学习要刻苦时这样讲:“人咋活,向人学,榜样在哪里?班上优生不用说。学宋颖,学何鸿,虎军冯洁都不错,平时不把苦功下,到时家长关难过。只要想去贪玩时,又捧书本细细读。”学生一听,音韵和谐,道理寓于叙述中,记来方便又迅速。
3.诙谐教学。所谓诙谐,即老师的话要幽默风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笑话入课堂。有一堂课,我为了批评一个考差了的学生,我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个学生得了班上第二名,于是高高兴兴跑回家去向他妈妈求奖赏。他妈妈正欲奖赏忽然若有所思地问:‘那班上有多少人呢’学生回答,‘俩人’。他妈妈‘啪’的一声,奖赏交给了学生的脸。”学生一听笑开了。(2)故意说错话。即所有人都明白的,老师故意说错。例如有一天,在谈到谁的思乡诗写得最好时,我说李白的《静夜思》最漂亮,于是我背起来,“床前明月光,淌了一地霜,抬头望玉兔。埋头想爹娘。”学生一听,乐不可支。(3)故意乱断句。即老师在读课文时,故意将某些词拆开,产生幽默效果,让学生在笑声中去掌握正确读法。例如:我读“盘古开天辟地”时,有意读成“盘古开/天辟地”,学生一听就知道,这种读法是错的。(4)故意说反话。即老师对一篇文章或一件事,有意从反面入手,结果才从正面作结,这样学生印象才深刻。
4.跨越教学。所谓跨越教学,即老师总要给学生多一点什么,中国作品就添点外国内容,现代人作品就跟点古代元素,地理知识联点天文常识。这样就会使学生兴趣更浓。
三、方法教学
老师教学最大的任务不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而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即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如果学生总是处于不断地查资料、求知识的过程中,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查资料。学生读书,一定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字典、词典、教学资料都应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这样通过自己的手,记忆才深刻。
2.做笔记。资料查到后,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即把所查知识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那无异于猴子掰苞米。通过记录,零散的知识就变为集中的,支离的变为系统的。
3.分主次。知识点罗列下来之后,不是什么都要掌握,而是要学会辨别,能分清重点难点,分清主要次要,那么学生就学得不错了。
4.常复习。复习是知识之母,知识记下来不等于掌握了,而常复习则是巩固知识、更新知识、运用知识的前提。“温故而知新”是学习的箴言。
四、追求教学
学生学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处于不断追求中、创新中,这样的教学才称得上创新教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文章没写完。这是我常爱说的一句话。一课上完后,我说:“其实文章并没有写完。”学生一听,没写完,那还有哪些呢?大多纷纷拿起笔来,想把这没写完的写完。可想而知,相同的一篇文章又会有多少续篇呢。
2.不是这回事。这是我上课常爱说的另一句话,因为“不是这回事”容易激起兴奋。顿生好奇心。到底是咋回事呢?于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追根究底,变成“原来是这回事”。
3.结果恰相反。这是我还爱说的一句话。明明结果这样,我却向相反方向去引导。例如我教《孔乙己》时,文末写孔乙己进店是用手走进来的,我给学生这样说:“孔乙己穿着整洁的长衫,戴着一顶不必戴的漂亮的遮阳小帽,双手放在背后,踱进咸亨酒店,坐在那里要酒要菜……”学生一听就发出议论:“对孔乙己倒好,但揭露科举制度罪恶的主题就没有了。反而……”
五、成功教学
这一点可以说对老师是最为重要的。成功教学法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只有采用肯定法,每日每时都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进步的快乐,我比他人强的享受,这才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
1.现在比过去进步了。也许有人会说,难道最差的也有进步。是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每一个人的今天都是对昨天的否定。只有老师持这种观点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才符合教学规律。所以,请老师不忘说“你比昨天有进步”。
2.张三比李四进步了。老师要为学生选好参照人,把一个有骄傲思想的优生放在比他还好的优生一起,说“还要努力”;把一个有泄气思想的学困生放在比他更差的学困生一起,说“你还不错”。使优生感到我不如人,使学困生感到我还强过人,这就靠老师去让学生心理得到满足,得到信心,以争取优生更优,学困生转优。
9.我的教学心得 篇九
我的教学心得
我从教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在以前的教学中,可以说不知是怎么度过的。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刚开始的那几年,也许是与学生相处很好的缘故吧,教学成绩还不错。但进几年,教学成绩不理想,不要说与别人争绩效工资,还差点被罚。自己认真反思,每次上课都认真备课,而且批改作业、试卷都是认真的,但为什么教学成绩总是那么差呢?本来今年要回到初一教的,但学校不知怎么考虑,又把我留在初三任两个班的数学,加重了我的心理负担。自己想:不要给学校丢脸,要认真啊!于是我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材,发现教材根本是一篇很好的教案。教材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然后“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这些都是学生活动,在以前我是从头讲到尾,最后随堂练习都没有时间讲,我反思自己讲得过多,占用了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法,我认真用好45分钟。我用“20+15+10”的教学模式,也就是20分钟的课堂预习,15分钟的教师精讲,10分钟的师生反馈。改变满堂讲,占用了学生的时间。下面我谈我的看法:
我们班刚毕业在白云二中就读高一的张威同学回来,我与她谈,她说她们上课的时间很少,没有黑板,分组学习,老师上课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都是自学。我反思,初三了,为了与高中接轨,我们不得不改变教学方法。我们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认为非常重要。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在上课时给了学生20分钟的自学,我认为有必要。因为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他自己能完成学习,而且记忆深,他会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他同样也有收获。就拿我们开会来说吧,每次学校都发活动安排表,校长也在会上讲得多,但有的人还是忘记。如果我们改变方式,先组织大家学习安排表,再开会,作重点讲解,我想效果应该是很好的。当然,有的老师会反对我的这种教学方法,他说为什么不安排学生课外预习,而安排在课堂上,这样很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我想,现在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不能占用学生 的课余时间。况且,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能达到当堂学习的效果。另外,有的老师说我教的是小学,小学生好动,而且精力集中的时间很少,如果给他20分钟的时间,那他在下面玩。我想,对于小学生,这种方法不恰合,我们老师要一同引导学生学习。要组织好课堂教学。
10.我的教学勇气 篇十
(一)一早,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袭来,外面的春风也浮躁地不停地吹刮着刚刚吐绿的树枝。疲倦的梅子端着一杯咖啡,轻轻走到窗台前,随意地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瞭望校门口那一以贯之的一幕。每当这时,她都会感到很温馨。校长和蔼地问候着每一个学生,仿佛在炫耀着他的博爱亦或是学校那贵族的身份。然而今天很奇怪,只有赞赞一个人在门口静候着学生的到来。他呢?
正在纳闷之际,“叮铃铃”电话声音传来,姜校长有请。梅子习惯地看看手表,七点四十,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大事不妙。梅子怀着忐忑的心情,沿着楼梯而上,边走边在预测着可能发生的一切,并积极地搜刮着大脑里早已疲惫不堪的细胞,对策、答语,这些都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果然,透过校长室门上的玻璃,她看到了正襟危坐的三位校长——一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梅子的心顿时紧张起来。轻轻敲门后,她便如一个罪犯一样坐在领导面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动气,这时,汪校长使劲地咳嗽了两声,仿佛要打破这致命的压抑。“还是我来说吧,事情是这样的。。。”梅子好久没有看到他在自己面前如此严肃的样子,自己有些紧张,她在不停地回忆着近期发生的事情,但是,好像没有异常。
“你们班的一个女生家长投诉你,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完成作业,你经常打她。我们想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事情。”梅子有些愕然,工作10年了,打孩子的行为一直是她所不齿的,而且更何况是对女孩子。梅子诧异地看着眼前高高在上的领导,一丝蔑视从眼中闪过,她轻声地说:“我承认,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我会很生气地把作业本扔到地上,并让她补上。但是打人,我还不至于。”
“可是,家长说的言之灼灼,这件事情已经被投诉到教育局了,而且据说你打人的现象还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梅子的声音刚落,唐校长便抢先发难。梅子一时无语,这就是她的性格,不是事实的东西,她从不争辩。“这件事情不能完全怪梅子,因为最近我给了她很多压力,原本是一件好事情,正是因为我给她的压力太大了,她才会急躁的,因此这件事情我也有责任。”,王校长英雄救美般挺身而出,为沉默的梅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开脱理由。但是此时,梅子心里却苦涩极了。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他也认为自己打过了那个女孩子。于是,梅子不知道是否该感激他,还是继续沉默。她想去辩解,但是梅子知道,这时候的任何辩解都没有了意义和价值。这时领导仿佛如《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轮番上阵,从扔本子的利害,谈到老师的师德,然后便是个人的前途,学校的荣誉„„
梅子漠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再回忆起近期为了完成学校事务,自己的疲倦,以及正在发着高烧的儿子,莫名的委屈如潮水一般涌到心门。她感到颓废极了,自己的努力,无疑早已灰飞烟灭,在学校荣誉面前,自己就是一个不闻一名的小卒,什么也不是。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委屈吗?也许!但是梅子知道,她难过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这个。因为她需要最基本的信任与尊重。而他并没有给自己。她失望极了,任凭眼泪恣意地流淌。
“学校希望听听你的态度?你想怎么办?”唐校长终于进行了总结发言。
“打孩子的事情,我确实没有做过。„„如果这件事情非得有个了结,那我辞职吧!”倔强的梅子抬起了头,她认为这件事情再纠缠下去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三个校长——如此正式地找自己谈话,也无非是想要个了结。而且从刚才的谈话中,梅子知道,那个诬陷她的家长,动用了教育局的关系。而她只不过是个无根的小草,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她早已没有争辩的勇气了,也许是她的心早已死了吧。尽管,她曾经想过要为他而努力。
“我一早上的苦口婆心,不是为了等你的破罐子破摔,昨天为了你,我几乎一夜没睡,而你今天竟然是这个态度。梅子,你太没有勇气,也太没责任心了。”他疯一样地瞪着充满血丝的眼睛狂吼着,把给梅子擦眼泪的纸巾也愤怒地扔到了地上。梅子恐惧地看着他,因为她从来没见过他会在另外两个领导面前失态成这样。
“我有的选吗?”梅子泪眼婆娑,“我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逼迫我承认,我只是扔过本子,我做错了可以认错,但是我没有打过孩子一手指头!”梅子仿佛更委屈了,她哽咽地辩解着。
“这有区别吗?扔本子难道还有理了?这就是你的教养,这就是你的态度?!”他难过地看着梅子。梅子知道,他在等待着一个台阶。
“对不起领导,我就是太委屈了„„”梅子无力地败下阵来。她不希望他为了自己在其他人面前过于失态。
“是啊,梅子也是太急了。”姜校长话锋一转,“但是不管怎样,辞职,这样的话,可不能轻易说出口,因为这样会伤人心的。”姜校长仿佛话里有话地说,并随手给了梅子一张纸巾。梅子接过来,不想说任何话,因为她早已身心俱疲。随它去吧,梅子心里想。也许,她的职业生命会就此打住,画上一个残损的休止符。但是梅子不甘心啊。因为她喜欢当老师,喜欢把自己所知,所获毫无保留地教给这些孩子们。但是她知道也许她可能因为这件事情,永远的驻足、停留在美好的愿景面前。梅子心乱如麻。
她麻木地听从着领导苦口婆心的劝慰,然后木然地离开校长室,眼前的一切都不再清晰,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接下来便是一整天的浑浑噩噩,然后敏感地感知着同事的指指点点和幸灾乐祸的笑魇。
当天下午,梅子极度委屈地找到了这个孩子,按照领导的意思道歉。她清晰地从女孩的眼里看到了幸灾乐祸的神情。梅子难过极了,眼前孩子那张美得如天使般的笑脸,渐渐地在大脑中扭曲、变形。梅子心里挣扎着,无力地呐喊着:孩子,若干年后,你一定会为你的行为感到羞惭!但是梅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她只想回家,躺在床上静静地睡上一觉,然后醒来,忘掉这一切。
第二天中午,手机再次响起,是姜校长的声音„„
“梅子,为了你的前途,我们希望你找找家长面谈。因为今天家长又到学校说,昨天你对孩子说,孩子在撒谎,冤枉你。孩子的家长也没有文化,没有素质。这件事情,如果不想闹大的话,最好是你亲自登门给家长道歉。”
梅子麻木地看着校长室里的两位领导,她知道他回避了。她不想猜测什么原因,此时,还有必要吗?
“我没有做错过事情,也没打过孩子,我不道歉。而且说孩子撒谎,家长没素质的话,我也没说过,更不会道歉。”梅子固执地说。
“可是,人家家长一口咬定,你有什么证据证明?”
“如果我打过孩子,她的证据在哪?如果不相信,可以去调查学生啊!”梅子据理力争。“这件事情,学校想压下来,我也希望你能够配合学校。今晚主动到孩子家里道歉。我们想这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如果你坚持,没打过学生,我们会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调查,请你放心。”校长仿佛在宣布指令一般。
梅子知道,她早已没有了退路。她想就此离开这个让她受到耻辱的学校,但是她不想就这样灰溜溜地走了。至少她还要清白。
下午放学后,梅子随着校车和那个长着天使般容颜的女孩一起从班车点下车。然后看到了那个暴发户一般的女孩父亲。而自己像一个做错事情的小孩一路相随,同时极尽温和的嗓音,说着自己道歉的话。那个如正人君子一般的女孩父亲,冷漠地展示着那个所谓有钱就有一切的脸,蛮横地说着“早干什么了?”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高档小区的单元门。梅子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了委屈,没有了痛苦,仿佛完成使命一般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她早已预料到来这一切。但是梅子还不想走,至少,她还在挣扎。然后梅子接通了他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完成了任务。电话那头,梅子听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是梅子那不争气的眼泪,此时早已夺眶而出。她好想找个人痛哭一番,诉说着自己的委屈。梅子在电话里不停地痛哭,倾诉着长久以来的压抑与愤懑,尽管梅子清楚地知道,于他而言,自己只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兵而已。但是梅子就是想哭,任由自己的放纵,任由自己的任性,不计任何后果的狂吼着,宣泄着。而电话那头依然是平静的聆听„„
第二天,便是调查问卷,两位校长,两个主任、两个家长义工,一切都是那么正式,仿佛如官府审案一样隆重。结果很快出来了,他通风报信一般来到梅子班级门口,一改这两天的严肃,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待会姜校长会找你。”然后便轻松的离开了。梅子知道,事情终于有了结果。但是即便是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梅子从此再也不开心„„
春风依旧轻抚着外面的杨柳,鸟儿和着泥土的芬芳,唱着最动听的歌。但是梅子的心碎了,因为什么?是为了教育的纯真,自己被践踏和蹂躏的尊严,还是那曾经想要开始,却扼杀在摇篮中的梦啊„„
梅子不知道,但是为了心中那个永不磨灭的教学信念,她还会坚持下去,尽管有痛苦,尽管有委屈,也尽管有梦碎的那一刻 „„
(二)今天,正当梅子拖着疲惫的身体正准备离开教室,唐校长便一脸严肃的立在了教室门前。梅子心一冷,她敏感地觉着应该还是那个事情。正如预想的那样,学生家长仍然纠缠不清,梅子不禁哀叹,也许这便是生活,有钱和有权者的生活。
梅子漠然地来到副校长室,然后便看到了那张冷酷而带着嘲讽意味的处分决定。上面赫然写着因为这件事情,自己和他一起受到处分。莫名的愤怒袭上心头。高傲的梅子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没有动手打过孩子,何以给自己处分。而且即便是自己的事自己去担当,又与他有何关系。但是梅子知道,这时的争辩没有任何意义。可是自己内心对他的愧疚与亏欠是注定了。梅子无力地离开了校长室,此时,她感觉周围的空气也带着些许嘲讽的味道,同时夹扎着冷风凄雨与漫天的阴霾将自己包裹起来。但是梅子多少感觉到木然,这原本就是一个有钱与有权者的社会,自己一介草民何以与这漫天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抗衡。只是,梅子内心多了份牵挂。“他在那里?他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他为什么要和我一起承担这些无谓的东西?”梅子纷乱的心里浮想联翩。她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看到此时,校车已经开进校园,依稀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的人。
梅子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下班前的一个小时,看到那个有些消瘦的身影,她感觉到自己像个罪人一样。一直以来,梅子感念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情,甚至因为交往,梅子对他产生了一丝丝朦胧的情愫,尽管,梅子无所求,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维护自己在他心目中的那份美好。然而此时,梅子失落极了。她分不清,也不想弄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因为,她的心早已被亏欠所占据。
终于拨通了他的电话,一如既往,他用温柔的声音劝慰着梅子,是那么地坦诚与稳重。梅子嘴里重复着愧疚的话语,但是,这一切在这份温柔与厚重里面,变得是如此无力。高傲的梅子,那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清高的女人,又一次在他面前臣服。因为,梅子知道,他懂自己,他懂得自己的心。这是她寻遍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感觉。在梅子心中,她不在乎锦衣玉食的享受,附庸风雅的做作,她在乎的是一个真正懂得她的人,能够用心去呵护她,珍视她的一颗心。梅子静静地聆听着电话那头的劝慰,此时,周围的一切都归于静谧,梅子只希望这份感觉能够永远印刻在自己心灵的一隅,即便在烦嚣的尘世,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细细体会,这也是一种美。
起风了,窗外昏黄的灯光下,树儿随风摇曳,树影也变得婆娑起来。而梅子的心里如波澜不惊的湖面,相信,以后的梅子无论遇到什么,她都会多一些沉稳,因为她知道有人在她的身边静静地守候着她。
(三)事情还没有结束,尽管疲惫不堪的梅子,误认为一纸处分决定就会将事情画上一个圆满的休止符。然而学生家长仿佛执意要将梅子置于死地而后快,无休止地纠缠着学校,并且借助教育局的关系不断地给学校施加压力。梅子无处可躲,她无助地躲在自己编织的壳里面,因为她早已习惯了这一切。
此时,梅子一个人颓废地望着窗外,春天的风,浮躁地裹挟着尘土,吹袭着泛着嫩芽的树儿,干燥的空气也仿佛带着郁闷的味道。梅子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便一遍一遍地劝慰着自己。她很想放弃,尤其是事情发生后,梅子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每天辗转反侧的压抑,夜不成寐的困顿与无奈,仿佛一股脑的向她袭来。放弃还是坚持?梅子一遍又一遍地叩问着自己的心。放弃,心有不甘,不愿被这残酷的现实打倒;但是承受这份压力,因此所带来的痛苦,也是梅子不愿意接受的。好想找个肩膀痛哭一场,但放眼望去,哪来的依靠啊!一切的一切,只有自己独自品尝着,那份苦涩的味道。
梅子有些后悔了,她后悔当初的选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有的原则,所有的坚持,都是徒劳。一次又一次地碰壁,眼前的现实,冷酷地向自己的原则宣战,梅子感觉自己好无力,也好无助。
11.我的课堂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课堂模式;中考;生物
我校现在正在推行三级建模课程改革,学校实施两段五环节和导学案的基本课程改革模式,又在学科组内推行了学科课改方案,学科组内的老师们通过设定立标人,开展立标课和学标课,现在生物学科两段五环节教学已经初步成形,已经形成了学科特色。老师们也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有统一模式,但是人人也有风格和特点,二中老师们百花齐放。我对自己的生物课堂模式做了思考,我感觉自己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热爱和对课本语言的转化。
一、产生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也迫使我们教学方式改变,学校的统一模式是从比较广义的层面来适用大多数学科,而具体到我们生物课堂,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完善。生物是一门理科科目,但又有点偏文,所以学好生物这门课既要像学理科那样理解与计算,又要像学文科那样念熟、记忆。而且在学习中有很多的生物名词与术语,初一学生面对生物,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方法是“先记忆,后理解”。针对这些情况,生物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将生涩的课本语言转化为通俗的语言,把课本由难变易,生物术语抽象变具体。
二、教学思想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通俗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讲解容易让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积极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以及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操作流程
生物课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结合学校的“两段五环节”模式,探讨研究出适合生物课的教师个人小模式。课堂模式的基本内容实质是:尽可能让学生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疑难点拨作用。生物转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1.自主预习,学生自学
使学生上课就开始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学内容,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将课本全部的基本知识点集中在上面,促进学生对全部的知识进行浏览,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具体到几页几行,明确内容和范围,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小组交流,展示提升
以简答题的形式将课本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加以总结,学生已经有自主预习的经验,哪道题自己会,哪道题自己不会,都很清楚,进行小组交流,体现“学生教学生”,小组内会的同学给不会的同学来讲,学生来讲课,实现了兵教兵、小组互助的结果。然后派代表来展示讨论交流结果,把课堂还给学生,每节课所选的代表都不一样,达到人人参与,有的班级一组六人,有的八人,每个人回答问题所加分数不一样,学习能力差所加分数越多,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巡视学困生。
3.当堂检测
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当堂检测,试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对学生分层要求;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学会了。检测可以设定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快速有效完成,组内互相批阅,完成基本测试。
4.课后练习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先自学,教师大部分不讲,甚至于整个课堂都不讲,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取得的。但是学生学习还是具有局限性,有的知识点自己无法完成,但是又要面对考试试题的大覆盖面,所以配套练习的习题可以补充知识点,也可以达到检测的效果。
坚持半学期以来,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比较适应,而且我们教师虽然备课量增加了,但是上课轻松了,而且学生自学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比以前好很多,经过实践和摸索,我们将为提高课堂效率做进一步努力。
四、模式特征
教师点拨中的“点是指点,拨是启发。是三言两语而非长篇大论。课堂指导的方式是点,是引导,提示。而不是灌输,不是把问题详详细细地一步不落地讲解。而是用高度凝练、通俗简洁的提示性语言去引导学生的思路。点的面不要太宽,要有针对性。拨是纠错,把学生从错误、从毫无头绪的困惑中引导出来,带领学生正确思考。
参考文献:
符永平.在生物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J].新课程:教师版,2007(4):46.
12.《我的母亲》教学 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从而引发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从而引发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亲爱的同学们,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说: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 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因此, 从古到今有多少诗词、歌赋赞美母亲, 歌颂母亲。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杰出的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老舍, 他这样评价他的母亲:“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 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然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 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他悲痛欲绝, 于是, 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来回忆自己的母亲, 来思念自己的母亲。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老舍的《我的母亲》, 一起聆听生命的教育。
二、朗读课文, 感知内容
师:亲爱的孩子们,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老舍的母亲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三、品味语言, 感悟母亲的美好品质, 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的确, 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文章中令我们感动的语句太多了!细读文本, 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语句如下:
1. 在我的记忆中, 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做事永远也不敷衍, 就是屠户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 她也给洗得雪白…… (用白描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2. 她会……她会……她会……凡是……她都…… (体会母亲的能干及乐于助人)
3. 心横起来, 她不慌不哭, 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 (体会母亲的坚强)
4.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 把这巨款筹到,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为什么含泪?)
5. 当了校长, 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 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为什么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你可以设想这是什么样的泪?
这是___________的泪
这是________的泪
这是________的泪
这是_______的泪
这是________的泪
(以上的教学程序为:找出句子———有引导理解———拓展想象———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6. 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 她愣住了。半天, 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 她递给我一些花生, 说:“去吧, 孩子!”街上是那么热闹, 我却什么也没有看见, 泪遮住了我的眼。
让学生们静心默读本段, 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笑——愣———叹———递”, 寥寥数笔, 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深爱自己孩子却不给孩子任何负累的善良母亲形象。
明确:母亲是多么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 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 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 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读到这里怎能不让人为之鼻酸呢?老舍泪眼朦胧, 这是怎样的泪? (难过的泪、痛苦的泪、懊悔的泪……)
师:带着这份感情读进去。
7. 七十大寿那天, 我还远在异域。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 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 很早便睡下了, 她想念她的幼子, 而不便说出来。
设疑:七十大寿, 是大喜的日子, 为什么她很早地便睡下了? (学生回答)
师:母亲这样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那么作为儿子的作者是否惦念着母亲、牵挂着母亲呢?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每逢接到家信, 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 怕, 怕, 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
明确:连用四个“怕”字, 表现内心的恐惧, 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心理描写)
人, 即使活到八九十岁, 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 虽然还有色有香, 却失去了根。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母亲的重要, 表达了作者无比思念和担心母亲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生命的教育”的内涵
师:一位一生勤勤恳恳、做事认真的母亲就这样离去了, 一位乐于助人, 宁吃亏、不斗气的母亲就这样走了, 一位坚强, 深爱子女、有苦自己咽的母亲永远不能回来了……可是她深爱的儿子一年后才得知她去世的消息, 身为这位母亲的儿子的心情当然不能平静, 所以他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 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 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 习惯, 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 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 心痛!”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师:为什么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小组讨论)
师:这样一位给她生命教育的伟大母亲就这样走了, 永远地走了。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 临死前吃的还是粗粮。唉!作者还能说什么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心痛, 心痛!
师:作者心痛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到心痛?
生:心痛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福;心痛母亲为了子女受了多少罪, 而母亲去世一年了自己还不知道, 愧对母亲, 他再也无法原谅自己, 他的心在隐隐作痛, 不, 他的心痛得无法忍受。
师:直到现在, 真正地理解了母亲, 读懂了母亲。然而, 母亲悄悄地走了, 她留给作者深深的愧疚, 深深的遗憾, 深深的伤痛, 深深的忏悔, 作者他只有在心底里深深地呼唤:母亲, 我懂您!母亲, 我爱您!母亲, 我对不起您!
五、倾听音乐, 升华情感
倾听满文军的《懂你》, 理解母亲的辛苦, 体会儿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眷恋之情, 同时给学生一个宣泄情感的机会。
六、拓展延伸, 引发思考
师:亲爱的孩子们, 不只是老舍的母亲是这样的, 天下许多的母亲都是这样, 默默奉献着,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自己孩子的爱。
人常说:血浓于水。亲爱的孩子们,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好好地去理解母亲, 去读懂母亲, 去孝敬母亲, 让我们在有生之年不留下一点遗憾吧!
13.我的教学故事 篇十三
文学习的乐趣,也让我懂得:做老师就是要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十年以后,我有幸登上讲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刚刚踏进教室的那一刻,看着台下学生们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名像危老师一样的好老师,用自己全部的热忱和爱心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爱孩子,首先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孩子。怎样去理解孩子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是啊,只要“不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就容易理解孩子,理解是爱的别名。
去年上半年,我担任二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在一天中餐后,班里有一名叫刘阳的同学放在自己课桌里的30元钱不见了。我经过暗地调查,确定这钱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小刚拿了。当时,我非常生气,真想拉住他说:“你成绩不好也就算了,怎么还偷钱呢?”又想在上课时把他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逼他把钱交出来,再狠狠地批评一顿,也好让同学们都知道偷钱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情。可是,我冷静下来后马上想到:如果我是小刚,在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后,心情会怎样?老师当众批评了我,我又会怎样?我会因丢了脸而改掉这个坏毛病吗?好像不太可能!这么一想,我便有了主意。
下课后,我把小刚叫到了办公室,语气温和地问他:“小刚,你知道刘阳丢钱的事吗?”小家伙满脸通红地看着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我摸了摸他的头,接着说:“老师在想,一定是哪位魔术师把刘阳的钱变到了别人的口袋里,但不管这钱到了谁的口袋里,这个孩子都一定会把钱还给刘阳的。你说是这样吗?”听了这话,小刚抬起头,支支吾吾地说:“老师,这钱……在……在我的……口袋里。”“是吗?”我开心地笑了,“它被变到了你的口袋里?你愿意让老师去把它还给刘阳吗?”“愿意!”“好,老师决定让钱在你口袋里的这件事成为咱们之间的一个小秘密,但你要保证以后再不发生这种事,行吗?”“行!”小刚的笑脸如一朵绽放的红彤彤的花儿……
事后,我告诉班上的同学,是一位小朋友捡到刘阳的钱后交公了。从此以后,班上再没有同学丢东西了,不仅如此,小刚的学习兴趣一天比一天浓厚,成绩也逐渐提高了!是啊,世上没有落后的孩子,只有失败的教育。对于有缺点的孩子,需要老师多一些关爱,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爱孩子,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与表扬,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有他最爱听的话。爱听好话,爱听建议,爱听赞美。一句好话可以使一个人充满温暖,充满快乐。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学生贺飞翔曾让以前教他的所有老师“头痛。”上课时,他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不是把玩学习用品,就是拉拉前面女生的辫子,扯扯旁边男生的耳朵。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过他,疾言厉色地责骂过他,但这种师生之间的“战争”总是以老师无可奈何地摇头苦笑而告终。对于他的事,我早已耳闻,知道了他的“厉害”,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对待他。
第一天上课前,我走进教室,假装不认识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看你这样子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想请你帮个忙,给我介绍一下班里同学们的情况,重点说说哪些同学最听话,哪些同学最调皮,可以吗?”贺飞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最听话,成绩也最好。××是个调皮的孩子。我……我也有些调皮。”“是吗?你觉得自己是个调皮的孩子?”“老师,我也想改,但就是上课时管不住自己!”“没关系,只要你想改就好,以后老师在上课时用眼神或手势提醒你,但你一定要改哦!”“一定改!”
有了这师生之间的“约定”,贺飞翔的改变非常明显。上课时,只要他坐端正了,我就会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如果他举手回答问题了,我就会向他竖起大拇指;作业做好了,我就会当堂表扬他。就这样,他越来越守纪律,越来越爱学习,劳动也积极了。对于他的这些变化,学校里其他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可没想到这个所谓的差生也是渴望表扬和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