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精选8篇)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同学要如实填写哦,谢谢合作~~~
1、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你会
A主动找话题与同学讨论B不会主动,但参与同学的讨论C羞涩不愿开口D无所谓,看心情
2、某同学的某些言行你不喜欢,你会
A找好朋友发牢骚B尽量减少与他(她)交往C处处与他(她)作对D表示理解,并调整适应
3、学校举行活动你很想参加,但周围朋友没有兴趣,你会
A自己去B放弃C说服朋友和你一起去D犹豫不决
4、与朋友发生矛盾你会
A找到自己的不足与朋友解释B认为错全在对方等待对方道歉
C大吵一架再也不理他(她)D看心情而定
5、锁门时你有什么习惯
A总觉得门没锁好反复检查
B锁好门直接离开
C离开后又总觉得门没锁再跑回来检查
D没注意
6、你决定要做好某件事后
A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B三分钟热血不会坚持
C能坚持一段时间后来慢慢放弃D不知道
7、每个月向父母要生活费时你会
A尽可能多要,因为周围同学都比自己多
B按实际需要
C平时节俭,要很少
D父母给多少是多少
8、与很爱的男(女)朋友分手后你会
A从此萎靡不振B马上重新找一个C调整一段时间后恢复D抱怨自己被骗痛恨对方
9、你认为交友中最注重哪几个因素?(多选)
A性格B兴趣爱好
C道德品质D处事作风
E个人能力F学习成绩
G长相H家庭状况
10、你认为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B没感觉
C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D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无心向学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二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校2011级三年制专科学生652人, 其中女生440人, 男生212人, 年龄17~22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统一指导语, 共发放问卷652份, 收回有效问卷533份, 有效回收率81.7%。
2结果
(见表1)
3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年龄一般为17~22岁, 他们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 而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却复杂多样, 这使他们的挫折感比成人更加强烈, 焦虑体验范围更广[2]。此时最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矛盾心理, 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甚至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频繁发生[2]。一年级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后, 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发生改变,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际关系的变化等会使其产生很多不适应, 而来自各种渠道的鱼龙混杂乃至冲突矛盾的信息观念, 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普遍感到焦虑和紧张, 无法找到消除紧张和压力的办法, 久而久之, 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据报道, 大约有10.0%~40.0%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 其中, 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3]。本调查显示, 调适能力差的学生占16.7%, 表现为焦虑、烦躁、情绪不稳、易冲动, 不能主动学习, 49.5%的学生自信心不足, 27.0%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2.5%的学生无学习目的, 21.8%的学生常有自卑感, 69.4%的学生时有自卑感, 22.1%的学生常感到孤独, 67.2%的学生时有孤独感, 36.6%的学生有很多困扰, 50.8%的学生压力很大, 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的学生占51.6%。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突出, 是班上的尖子生, 各种赞扬强化了他们的自尊心, 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较高的期望值;进入大学后, 不能继续保持原来尖子生的地位, 自尊心受到打击, 开始怀疑自己, 觉得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 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心理上产生了较大的落差, 感到自卑、孤独、压抑, 对所处环境及未来产生困惑。尤其是三年制专科学生, 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 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人生目标, 自信心不足,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不能及时排解来自多方面的困扰 (如就业、恋爱、学习、贫困等) 而陷入迷茫、困惑。调查显示, 9.9%的学生严重自闭, 拒绝或很少与人交往。大学时代是人生中心理和生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 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敏感而矛盾, 既渴望友情, 又追求孤独;既希望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 又害怕孤独;既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而又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因此封闭自己。矛盾的心理使他们陷入渴望理解与友情又无法坦诚与人交往的矛盾之中, 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紧张的困境。调查显示, 3.0%的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49.9%的学生人际关系一般, 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 一方面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如父母过度溺爱、袒护导致其孤僻、任性、依赖、自私,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 以及因同学间日常琐碎小事引发的种种矛盾, 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在与父母的沟通方面, 他们既依赖于父母,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 又厌烦父母的关心照顾, 调查显示, 49.2%的学生只是偶尔与父母沟通, 3.9%的学生不与父母沟通, 而实际上, 与父母沟通交流是缓解心理压力、疏导困扰的有效途径。
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是粗放型的, 赋予大学生更多独立与自由的空间, 但是面对大学的宽松与自由, 很多人不知该怎样管理自己, 没有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于是感到迷茫、困惑, 处于适应不良的状态, 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调查显示, 20.3%的学生自律意识不强, 不能自我约束, 自由散漫甚至违犯学校纪律。在大学生活中,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是促进同学之间了解、增进友谊、增加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平台。调查显示, 55.7%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 甚至有3.2%的学生拒绝参加。对班级荣誉不在意的学生占3.2%, 责任心不强的学生占28.1%, 这种冷漠的态度实在令人担忧。此外, 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自卑、怨恨、抑郁、自闭心理比较严重[3], 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也是高校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 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逐步形成的时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青年, 他们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封闭等矛盾, 他们希望得到心理帮助与指导。调查显示, 17.3%的学生渴望进行心理咨询, 46.5%的学生需要心理咨询, 希望得到心理指导。但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只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只是小部分[1]。因此, 学校要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促使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 使亚健康心理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教育界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开展全面、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冲突的技巧、方法, 使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以及调控情绪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兰蕊.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调适[J].教育与管理:理论版, 2010 (3) :41-42.
[2]李齐, 薛继婷, 韩光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展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8) :75-76.
3.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篇三
关键词: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
收稿日期:2009-12-04
作者简介:朱佳隽(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孙颖娟(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助理,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
师范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未来教师职业所连带的巨大社会责任,他们的个人素质显得更加重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师范专业大学生面临着未来职业抉择的不稳定性和艰难性,在学业和择业等方面面临着新变化、新问题和新局面,身心承受着更大压力,加上自身成熟程度、适应能力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目前关于各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国内外均有研究,但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尚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揭示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而分析其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的采取干预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某大学2947名师范专业在校本科生,其中男生为703名、女生为2244名;同时抽取1492名非师范专业在校本科生,其中男生为545名、女生为947名。
(二)研究方法
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样。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并嘱其独立完成,为填写真实,保护隐私权,问卷采用自愿,无记名形式。
调查工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译本。该量表由10组症状群组成。每组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1=无(自觉没有症状);2=轻度(自觉有点症状);3=中度(自觉有症状);4=重度(常有症状);5=极重(症状频度和强度十分严重)。因子分<2时计为第一类无心理问题、3>因子分≥2时计为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因子≥3时计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应用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9项因子中至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小于3者1612人,占45.3%,即有45.3%的师范专业的学生有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一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者259人,占8.79%,即有8.79%的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从反映心理健康程度的9项因子状况看,强迫症倾向居于首位,其次是抑郁,其三是人际关系,其四是偏执,其五是敌对,其六是精神病性(见表1)。
(二)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比较
根据往年师范专业学生基本信息显示,师范专业大学生生源结构与其他院校不同,女生越来越多。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把性别作为一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表2我们发现: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因子分均值女大学生大于男大学生,即M女>M男,经t检验我们发现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P<0.05达到显著性差异,抑郁、恐怖P<0.01达到极其显著性差异;9项因子分均值女大学生小于男大学生即M女
(三)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表3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因子分均值比较,只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因子分均值高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水平,经t检验我们发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上,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均值低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水平,经t检验发现躯体化、敌对因子均值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差异极其显著,P<0.01。说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
(四)师范专业大学生与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
师范专业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值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值均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差异极其显著,P<0.01,说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良好(见表4)。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统计分析,从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显示,与非师范专业大学生及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比,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進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师范专业大学生一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者259人,占8.79%,即有8.79%的师范专业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9项因子中至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小于3者1612人,占45.3%,即有45.3%的师范专业的学生有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疏导,目前处于轻度心理问题部分学生未来受到潜在诱因影响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对第Ⅲ类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定期对她们进行心理矫正和辅导,促进他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指到他们应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认识自我、重塑自我解决心理问题。对第Ⅱ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咨询服务,指导那些心理基本健康,但生活和学习中有多种烦恼、有明显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新生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对第Ⅰ类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那些心理健康,无明显心理矛盾和冲突新生更好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他人,扬长避短、开发潜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永明.98级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4).
[2]单茂洪.正确使用scl-90,UPI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2).
[3]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1998,(12).
4.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同健康的`关系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冲突、情感危机与适应不良等问题.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选取洛阳市3所高等院校的妇幼、艺术、高护3个专业的女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洛阳市3所高等院校3个专业女大学生,即妇幼专业39人,艺术专业42人,高护专业30人.3个专业学生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作 者:胡庆成 宋晓伟 田敏 吕姝焱 黄永 作者单位:胡庆成,田敏,吕姝焱,黄永(洛阳医专预防医学教研室)
宋晓伟(洛阳医专生物化学教研室)
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五
在综合分析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处理 2.人生价值观 3.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一)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虽然大学生涯有三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9%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三)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5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45%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建议与意见
6.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六
您好,我们是浙江理工大学“心理抗贫”调研小组,我们开展本次调研是为了深入了解当代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家庭经济拮据,就业压力以及知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的发展状况,并深究其原因,提出培养健康、适度心理状况的建议。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可能会占用您几分钟时间,也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我们的问卷,谢谢﹗
您的性别是
男女
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
您所就读的高校是
专业是广告
1、您的家庭所在地是属于下面哪个?[单选题】()*
A、城市B、乡镇C、农村
2、您是否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单选题】()*
A、是B、不是
3、您每月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限选两项] [多选题]()A父母付出B勤工俭学
C 社会各部门资助D奖学金E其他
4、您是否经常意识到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差别?[单选题]()*
A、是,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5、对于外界的帮助,你是以何种心境接受的?[单选题]()*
A、很感动,以后一定要回报
B、觉得不好意思,不想让别人知道
C、觉得理所当然
6、你会介绍自己父母给现在的大学同学吗?[单选题]()*
A、当然会,很乐意
B、有点犹豫
C、不拒绝父母来学校
7、在相同的自身条件下,你却因为家庭背景等经济因素失去了某个绝好的机会,你会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种类似情况?[单选题]()
A、愤怒,认为社会不公平,自己做再多努力也是徒劳
B、自卑,埋怨自己的出身
C、以此为鉴,更加努力提高自己试图改变命运
D、无所谓,顺其自然
8、您觉得周围同学的消费水平对你的影响如何?[单选题]()
A、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常为此自卑
B、有影响,偶尔伤感
C、基本没有影响
D、完全没有影响
9、您是否为家人对你期望过高而害怕自己成绩不能满足他们?[单选题]()*
A、一直这样
B、有时会有这种想法
C、从来没有,我就是做我喜欢的10、您认为当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援助?[限选两项] * [多选题]
A、资金上的资助B、心理辅导
C、同辈群体的共勉D、师长的鼓励
E、社会的关注与支持F 国家政策的优惠
11、您是否赞同学校公布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情况?[单选题]()*
A、赞同B、不赞同,不希望让其他同学知道
C、无所谓
12、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限选两项]()* [多选题]
A、经济问题B、恋爱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D、家庭问题
E、学业问题F、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H、父母期望
13.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单选题]()*
A、.转移(心理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
B、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
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
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14、您认为您目前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大学生?[单选题]()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乐观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B、对自己的人生没什么想法,平淡就好,舒服一天算一天
C、对未来一片茫然,虽然知道应该积极去努力,却不知道如何努力,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D、对人生很失望,想要破罐子破摔,不愿意振作起来
15.经历了中学时代,您觉得大学同学或朋友[单选题]()
A、更深刻,更理性B、差不多
C、不象以前那么好,个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D、不清楚,没想过
16您在未来择偶时,较注重下面哪些指标?[限选两项]()* [多选题]
A、年龄B、外貌身高
C、道德品质D、脾气性格
E、物质条件F、家庭背景
G、职业地位H、兴趣爱好
J、能力发展
17、您结识朋友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吗?(单项选择)*a、无关紧要b、根本不会
c、主要原因d、次要原因
18.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时,您是否到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去进行相应咨询?[单选题]()*
A、是B、有考虑,但没进去C、否
19。您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单选题]()*
A、有,非常清晰;远期(人生奋斗方向)、中期(人生职业规划)、短期(3-5年内阶段性目标目标)
B、有,只有一点,没有很仔细考虑过
C、有,还比较清晰,但只有近期并没有长远策划
D、从来没有想过
20.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求助?【单选题】()
A家人或亲友B男∕女朋友
C同性朋友D专业人士
E自行解决F辅导员老师
7.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七
一、学生状况
调查工具及对象: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用于我国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在本次调查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哈尔滨某重点中学选取高一学生620人, 收取有效问卷607份, 其中男生272人, 女生335人;一批次学生290人, 三批次学生317人。重点对该量表中学习焦虑一项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研究发现, 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占了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 即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有259人, 学生表现出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 无法安心学习, 非常关心考试分数, 继而影响正常学习。因心理焦虑水平过高而导致身体症状高分的学生则有71人, 即自身焦虑水平较高时, 学生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呕吐等症状, 这说明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普遍, 但并不代表正常, 说明目前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子们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身体的煎熬付出, 而这一焦虑水平在男女生和不同批次方面差异表现并不显著, 也就是说性别和不同学习程度两因素不是影响焦虑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高中生学习焦虑水平较高, 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为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 其对自身的期望值高, 加之个人目标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与修正, 使得他们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同时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其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不如人意, 因而心理上容易失衡。此外,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高中生, 总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为了拥有这种独立感和成人感, 他们会不惜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举措。这几点在学习焦虑水平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2. 家庭教育方式与家长期望水平易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家长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孩子, 因此内心特别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 各方面都优秀。然而孩子间是有差异的, 家长这种高期望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巨大压力, 加之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或理念, 导致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压力释放的途径。学生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 或是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时, 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的心理。
3. 学校与社会环境因素。
高考体制与导向使家长、社会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重点率, 学校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而老师则在学校的评价下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指标, 这一链接反应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态, 使羽翼还不丰满的孩子过多地承受与体验这种高压下的生活。同时重点中学对学生成绩的重视, 学生平时的课业量多, 定期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等, 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竞争压力, 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焦虑, 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辅导案例
◆案例陈述
求助者是一位高一女生。她目前的成绩不理想, 进入高中后的所有考试, 每次成绩与其意愿相差甚远 (她认为自己应该是班级的前三名) , 特别是与初中相比, 成绩滑落的更是让她难以接受。数学原本是她的长项, 不过最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到90分, 结果导致她不愿意上数学课, 现发展到不敢上数学课, 目前状态无论上哪科的课, 听不懂也坐不住。自习课上看到其他同学积极认真学习的样子, 对她来说是莫大的痛苦, 她害怕考试, 害怕上课, 最后, 她不想上学了。就这样, 一次期末考试, 让这位学生彻底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学生来说, 树立积极心态和信心是今后应解决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帮助她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 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才能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件背后心理上的变化:一是一贯的“优生”心理, 导致心理承受力较差;二是进入高中后较大的心理落差, 不再是“优生”;三是以点带面的消极心态;四是来自家长的高期望、来自学校及老师的排名、来自自己的心理设障以及周围大环境等;五是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强, 患得患失;六是完美心理, 自我要求过于苛刻, 希望自己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
四、具体措施
基于调查与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我认为要想实现我们理想中适度的焦虑水平, 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努力实践:
◆外因方面
1. 在学校与社会环境方面:
学校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发展阶段, 仅重视高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需求, 因此学校发展应开拓视野, 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层面,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学生才能得到更优更好的发展。同时应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老师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套建设, 树立积极心理教育理念,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开展好团体与个别心理咨询, 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最好的帮助, 也应适当考虑个别学生需求, 给予其特殊政策, 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减少一些考试, 缓解学习压力。
2. 在家庭及家长方面, 建议学校开展家长心理讲堂。
普及心理知识, 使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做孩子合格的听众。从过来人、长者的角度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教授孩子必要的成长阶段知识,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摆“家长”的谱, 高高在上, “一言堂”, 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 给予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内因方面
1.改变认知。
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是认为考试越重要, 焦虑水平会越高。心理学中提出了焦虑与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的, 也就是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个人的最佳状态得到调动, 只有适度才能最佳。因此适当调整考试期望水平, 方能正确对待考试和发挥正常水平。
2.具体行为。
“视练为考, 考似练”, 即把平时的练习当作考试, 那在真正大的考试面前时就能够像平时一样参加了。也就是说,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说一说就能解决的, 而应是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实现的, 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小考或练习中能够严阵以待,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在真正考试时其认真与紧张程度不过如此。
3. 给自己留有余地。
目标的制定应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也就是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应有一定的余地, 这样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 不会出现“瓦伦达心态”, 即因压力过大关注结果而无法专心做当下应做之事, 从而适得其反。
4. 调整心理落差。
心理落差大, 源于自身的一种主宰心理。何不把这次当成成长路上的磨炼, 因为这事发生在高一而不是高考中。要学会积极对待生活中的事, 换个角度看世界, 这样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5. 懂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完美是人人追求的, 但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 能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扬长避短就是最棒的。人与人是有差距的, 而缩小差距的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到的, 所以还应客观地为自己的发展定位。正如前面所说, 关键不是别人对你说了什么, 而是你对自己说了什么!你觉得你行你就行, 你觉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别人说你行你也不行。
6. 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侧面, 各有所长与所短, 正确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 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7. 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建议对惧考、惧学进行自信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 逐步树立信心并解除过敏症状, 慢慢恢复正常学生生活。
(1) 何为自信训练?
自信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 通过考试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 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 借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自信训练的设计直接针对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如“离考试时间越近, 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这次考试”;“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我强”等。研究表明, 当一位应试者出现充满担忧的情感时, 便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自信训练的两大步骤:
第一步学会察觉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如当得知即将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以后, 就会产生朦朦胧胧的担忧念头。针对这些朦胧的念头, 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的水平, 从而可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二是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当你逐条记述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 下一步就是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性步骤。所谓挑战, 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不合理成份进行自我质辩, 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 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 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 (主要是三个问题: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此种担忧对自己有危害吗?个人应取怎样的态度?)
(2) 何为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将放松训练和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基本方法是, 在产生考试焦虑反应时, 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 (放松训练) , 以使考试焦虑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 这种做法又称交互抑制。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 从弱到强, 渐次实施, 直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即系统脱敏。
下面, 我们对考试焦虑进行系统脱敏所用的假定等级程序, 并让考试焦虑者大声朗读这段假定程序 (进入情景) 。
(1) 班主任宣布, 三天内将进行一次小测验。
(2) 明天就要考试了, 今晚我觉得准备得还不充分。
(3) 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4) 我看见其他应试者陆续来到。
(5) 监考的教师到了, 我等得得急, 脑子也好像失去了知觉。
(6) 我收到了考卷。开始做题之前, 我把卷子仔细看了一遍。
(7) 我中断考试, 考虑自己怎么才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8) 我被一道试题难住了。
(9) 我看见有人在我之前答完题, 交上了卷子。
(10) 时间快到了, 我根本做不完了。
进行系统脱敏时, 要求考试焦虑者先进行放松训练, 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 要考试焦虑者按假定焦虑等级的第一种情景进行想象, 看自己是否会出现紧张。如果感到不紧张, 肌群继续呈松弛状态, 便可转入下一个情景。假如在某一个情景的想象中感到存在紧张状态, 即应在自觉紧张的肌肉部位做一遍放松练习。以此类推, 直到每一个情景均不感到紧张为止。
8.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心理健康 本科生 专科生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27-03
一、引言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诸多的研究报告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大学生一方面承受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承受就业竞争的压力,有些大学生还要承受经济、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那么,我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评价的?他们对自己所估计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常规的心理健康测量是否一致?为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
二、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铜仁学院大学二年级学生200人,其中本科生100人,专科生100人。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 176份,总有效率88%。
(二)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按量表指导要求进行测试。问卷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无此症状,2分—轻度,3分—中度,4分—相当重,5分—严重;问卷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SCL-90各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各因子分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三、结果
(一)研究组整体SCL-90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的分析比较
表1 研究组SCL-90(本专科)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X±s)
■
从表1可知,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普遍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呈现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具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成人低。
(二)本科和专科学生SCL-90因子分析比较
对本科和专科学生SCL-90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 T Test),见下表2(表中只列出了有显著以上差异的因子):
表2 Group Statistics
■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本科和专科学生在敌对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专科学生明显高于本科学生。
表3 Group Statistics
■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本科和专科学生在偏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专科学生明显高于本科学生。
四、讨论
(一)研究组整体SCL-90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的分析与讨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研究组在SCL-90得分评定结果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说明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同龄青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大学生在强迫、抑郁因子上尤为突出。
导致强迫、抑郁因子突出的原因可能与下几个方面有关:
1.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希望自己在学习、工作、才艺各个方面都能符合自己的期望,多发在本身已经比较优秀的学生中。
2.大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脱离了父母的监督,自然对感情有了期待,一些学生会不断的找寻恋爱对象,由于方式不正确,而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情感问题。
3.大学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部分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世界等方面,导致上网和游戏成瘾,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地方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常常发现城市同学说一些话题他们插不上嘴,感到自己不被接纳,由于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失衡状态,行为上表现出不合群,内心深处有很强的孤独感,从而造成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困难。有些学生强迫自己认识更多的人,他们认为认识的人越多越能说明自己的社交能力,从而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
另外,导致强迫、抑郁因子还与大学生性格缺陷有关,如缺乏自信,遇事过分谨慎,生活习惯呆板,墨守成规,常怕出现不幸,活动能力差,主动性不足等,与他们既要承受大学学习的压力,又要独立应付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要面对将来的就业压力等多重应激有关。
虽然整体水平较差,但他们远未到心理病态的地步。大学生在其年龄段所拥有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特征,不同于中学生,也不同于一般社会青年。他们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本科和专科学生SCL-90因子分析与讨论
从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专科生在敌对、偏执因子上均比本科生要高。导致专科生在敌对、偏执因子突出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有的大专生因为自己的经济、学识等因素的缺乏而羡慕他人,易产生嫉妒心理或攻击性的行为。
2.从自身来说,觉得不如本科生有前途,有点自卑,随之而来的便是学习动机不足,再加上没有及时的疏导这些想法,以至于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专科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存在一般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外,还表现出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他们的压力特别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
针对大学专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的特殊性,学校及相关部门应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心理卫生指导、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方面来加强对专科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结论
1.大学生各因子分均普遍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呈现显著差异性。
2.本科和专科学生在敌对、偏执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专科生在敌对、偏执因子上均比本科生要高。
[ 参 考 文 献 ]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
[2] 王晓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2.
[3] 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08-03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10-22
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10-18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09-18
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报告07-27
大学生电脑消费状况调查报告09-02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1-07
4-6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