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2024-07-16

小学生《感恩》读后感(共19篇)(共19篇)

1.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篇一

寒假里我读了一篇《点亮一盏感恩的灯》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点亮一盏感恩的灯》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个故事:①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一条毒蛇发现了他,正要向他吐信,这时,一个过路人打死了蛇,就悄悄走开了;②“我”上中学时,父亲把寄给他的钱装在没有贴邮票的信封里不小心丢在路上,一个好心人贴上了邮票寄给了他;③“我”的同事的妻子,为了让一对捡垃圾的夫妇,能在阳台灯光下吃东西,把自己家的灯点着。 文中三位好心人怎能不令人感动呢?第一位救了陌生人一命,第二位拾金不昧,第三位给人以暗香。是啊!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友谊,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

正因为我们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暗中碰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雷锋,那么人生的路将照得夜如白昼。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我们要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和关怀,却不图回报;我们要感恩朋友,是他们在我们失意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而在我们高兴的时候,他们在一旁默默的祝福着我们;我们要感恩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我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

2.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篇二

一、当前学生现状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 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 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品德。学会感恩, 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 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目前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宠爱, 生活的安逸, 助长了他们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再加上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 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 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中, 更加使他们认为优越的生活是与生俱来的, 是应该的, 因此不懂得珍惜, 不懂得感恩。《北京晚报》报道, 一名就读于京城某高校的女大学生, 因事和父亲闹了点意见, 又因自己的电脑坏了急需用钱, 就在其居住的村内张贴了5张借钱启示, 目的是“寒碜寒碜我老爸”。《福州晚报》8月10日报道某小学生自己忘带课本后, 立刻在电话里命令家长尽快把课本送到学校来, 态度之蛮横、口气之粗暴, 令在场教师感到吃惊。

所以实施感恩教育, 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 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手足、同事、互爱互助之恩, 感恩师长启蒙教导之恩尤为重要, 感恩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小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 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关于感恩的故事。讲到感动之处, 我与学生一起体会、一起感受。慢慢地, 学生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并不容易, 逐渐地在行为上发生变化, 如: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 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学间相处更加友好了……不过, 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 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长期的渗透培养。如背诵理解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 学会感激他人。

三、寓教于游戏, 使学生深化认识

作为小学生, 最能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就是通过游戏带来的教育, 寓教于游戏中。在一次班会课上, 本人做了一个既让学生深受教育又深感震撼的游戏:“谁是你最重要的人”。我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10个人的名字, 可以是亲人、朋友和亲戚。学生很快就写下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然后我叫学生删掉其中一个, 学生迟疑了一会, 照做了。接着又删掉一个, 学生还是照做了。再删一个, 有几个女生开始哭了。教室里静得出奇, 游戏还在进行, 直到纸上只剩下一个人时, 很多学生已经哭出来了, 连最有男子汉气概的班长也是泪流满面。我趁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最亲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有一天, 他们将一个个离开我们, 永远都不再回来, 我们该怎么办?最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一次, 学生的习作让我大为震惊, 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认识到了要听父母的话, 要孝顺父母。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真诚的泪水, 以及心灵深处一种美好感情的苏醒。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灵,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开展感恩教育, 给学生的情感一个“出口”。

四、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中队会是德育教育形式之一。为了从感性上增强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队会课, 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难忘同学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中队会。中队会上, 激发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事例, 针对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感, 感恩恩父母, 感恩同学和老师, 感恩社会和自然。把感恩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五、培养劳动意识, 体会劳动的快乐与意义

学校可以每周开展一节小学生手工劳动课及卫生劳动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锻炼平台 (例如手抄报活动、小小清洁员活动等) 。老师与小学生们一起参与劳动, 在这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辛苦、体验成果、收获快乐, 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体会父母养育我们的不易及给予的一切, 感恩亲人、老师、同学的关心, 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同学。与此同时, 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校互动”劳动与感恩主题活动课, 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与老师一起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关心。

参考文献

[1]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2]谢丽芳, 胡光明.高校“感恩”的缺失与重拾[J].科技资讯, 2008 (33) .

[3]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评论[J].2007 (2) .

3.补上感恩这一课,让学生学会感恩 篇三

一、感恩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总会看到好多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喝着吃着,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行李蹒跚地穿梭于各个报到的窗口!

一位家长前几天来校请求我好好的与他的孩子谈谈:自己的孩子(住校生)每周回家后根本不愿与父母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中也满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该”的神情!

一个总是感觉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曾经不无炫耀地在同学面前说:我帮爸爸拔白头发,拔一根向他要1块钱,为了凑齐20元钱,我还拔了2根黑头发充数!哈哈……

一个男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讨厌他们的唠唠叨叨,总有一天,我要离家出走……

一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大爷捡到一个包,他站在烈日下等失主来认领,不多会,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匆匆跑来,原来是她上学时放在后车座上丢的,小姑娘拿书包就走了,竟然连一句谢谢都没说。

二、需要补课的感恩教育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这是误解,也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三、感恩教育本质的思考

我认为,感恩教育针对我们班目前学生的状况非常适合,我们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 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教育学生进感恩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从感恩教育入手,正确分析本班学生情况,认识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相关中华优良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父母、教师、同伴的恩情与恩赐。开展各式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本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系列活动:

①感恩阅读周: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阅读了感恩系列材料《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对手》《感恩亲人》。

②开展感恩演讲活动。

③和家长一起观看大型演讲《让生命充满爱》。

④编写感恩家长会材料,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感受感恩教育,主要选取了以下文章:《为了亲人的微笑》《血奶》《疯娘》《情谎》《母爱的伟大——一位护士的叙述》《母爱》《儿子,生日快乐》《我的哑巴父亲》。

4.小学生感恩故事全集读后感 篇四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这首歌我很喜欢,歌词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感慨良久。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小学生感恩故事全集》。这本书让我知道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给予我们的帮助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所以感恩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我曾经在这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题目叫《一杯牛奶》。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由于他很饿,他向一个妇女乞讨,女子看到她很饥饿的样子给了他一杯牛奶。数年后,妇女得了一种怪病,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正好是她救济的男孩,医生为了报答她,竭尽全力为她做手术,结果成功了,妇女翻开医药费通知单时,不经大吃一惊,上面写着“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医生。

感恩就是这样“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

5.中学生感恩自然读后感 篇五

大自然是万物之母,她无私地哺育着她的每一个孩子,包容、馈赠、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是来自这位伟 大母亲的教诲与奉献。

每当我观察周遭的一切时,我也常常觉得它们在悄悄注视着我,正如我向长辈请教问题时的模样,它们,是否也在发出疑问?

微风徐徐、百鸟争鸣、去兴霞落、星河璀璨。这一切的一切,都带给人以美丽的感受。这像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卷,和谐而美好。

而自然把控制这幅画的主动权交到了人类手里。人类的贪婪,大概是大自然创造这一物种时最大的败笔。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能与自然这位拥有着无尽魔力的母亲抗衡,甚至凌驾其上。这位宽容的母亲选择了原谅。人类却变本加厉,一味地索取,欺凌甚至戟害其他大自然的肢体,血脉……

人们应该懂得感恩啊!感恩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生命,蓬勃的朝气;感恩自然让我们能感受到这世界上的千万种美好,感恩自然让我们享受着她孕育了千万年的宝贵资源。

可是人类没有懂得。

于是这个向来宽厚的母亲开始惩戒她不听话的孩子了。原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无法发生一次的灾害连年不断,大自然在用实际行动鞭笞着她的孩子,警醒人类,要学会感恩,要学会珍惜,要学会去平等对待大自然创造的所有生命。

人类终于收敛了一些他们的贪婪。

越来越多的环境,动物保护组织成立,政府开始积极治理污染问题,人前从自身开始践行“环保”的意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了。

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身边的一草一木,用行动践行我们的感恩之心。

6.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篇六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父母就像这棵苹果树一样呵护着我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都费尽心血,可我们平时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想到这些,脸上顿时觉得火辣辣的。

我想我们不仅仅要对父母感恩,也要对我们的教师感恩。老师每天早早到校,把知识传授给我们,默默地奉献着,为班里的事情操尽了心,多么的累啊!今后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7.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1. 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 校内评比。让学生写有关“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等主题作文。

2. 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 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 举行主题队会。

如, “算算亲情账, 感知父母恩”等, 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 算出家长为自己的花费;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 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 为父母过节。

逢母亲节、父亲节, 给父母过节, 向父母说一声谢谢, 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

5. 坚持每周为父母端一次洗脚水, 并对父母道一声:

您辛苦了!

6. 开展“爸爸、妈妈, 您们辛苦了”为主题的一

封家书活动, 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 给父母写一封信。

二、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1. 举行演讲比赛。主题为“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 老师”。

2. 开展“六个一”活动, 即, 写一封信, 谈一次

心, 做一张贺卡, 献一束鲜花, 提一个建议, 表一个决心, 让学生向老师献真情。

3. 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道一声“老师辛苦了”, 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4. 组织手抄报比赛, 如办“我爱我师”主题手抄报等。

三、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

1. 开展“同学如手足”主题作文比赛, 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2. 我为同学做一件事。

3. 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

人, 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 表达自己的感恩心情。

四、孝心教育渗透到品德及其他学科

科任教师利用本学科教材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孝心教育。在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进行渗透, 结合“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我为家人添欢乐”、“我爱我的家”、“让爷爷奶奶高兴”等内容延伸到课题研究上来。在课堂中渗透孝心教育要注意把握“四性”, 即渗透准备注意针对性, 渗透过程注意自然性, 渗透方法注意灵活性, 渗透效果注意持续性。

五、社会实践调查

1. 调查父母的一年收入和劳动时间。

让学生充分了解家长挣钱的不易和劳动的艰辛, 养成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2. 调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一星期的生活作息时间, 了解他们以前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以提高学生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自觉性。

3. 利用双休日调查附近7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

状况, 了解他们的吃、穿、住、行, 了解他们的生活来源, 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等。

六、建立孝心教育家校联系卡制度

8.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篇八

一、积极创设学校感恩教育文化氛围

学校应该积极为孩子们营造校园感恩文化的氛围,比如:走廊上可以张贴“二十四孝小故事”,悬挂“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等宣传标语;教室里定期更换感恩主题的板报、墙报,让感恩的情感时时刻刻滋润着师生的心灵。校园的红领巾广播站可以开辟“感恩论坛”等专题栏目,定期广播孩子们的感恩征文。学校还可以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升旗仪式……让孩子们每天都沐浴在浓浓的感恩文化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与净化。

二、在课堂上渗透感恩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老师们应该利用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亲情赞歌,应引导学生好好赏析,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例如我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艰辛的句子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母亲的艰辛。然后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当成文章的作者,向这位母亲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孩子们发完感慨之后,老师又启发说:“想一想:平时,你的妈妈又是怎样关心、爱护、照顾你的?看到她每日为了你而辛苦奔波,你不想对她说点什么吗?耳畔轻轻响起优美的旋律,一曲《妈妈,我想对你说》勾起了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紧接着,电脑出示:“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伴着动人的歌声,一件件往事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闪现,他们拿起笔,任凭自己的情感在笔端流淌……很多孩子在读自己的文章时不由得热泪盈眶,感恩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亲情的洗礼。

三、把《弟子规》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懂得做人的规范

中国最适合教导小学生道德修养和品质修养的书籍,想想应该非弟子规莫属,《弟子规》包括了生活中各种道德规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弟子规》很重视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的事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这与平日德育教育口头说教及处罚截然不同,它有一种“润物无声”的妙处。有人把《弟子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一半的条例能在《弟子规》中得以体现,相比之下,《弟子规》更容易背诵记忆。《弟子规》能让从小就习惯了宠爱、独占的孩子,在今天懂得感恩、分享、回报,《弟子规》能让从小享受自由、过分放纵的孩子,懂得约束、懂得退让

将《弟子规》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校和家庭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主要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礼貌,在家尊重父母,对父母有礼貌的孩子在外才能尊重别人。“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教育学生侍奉父母要体贴用心,要养成向父母请安、问好、报平安的习惯,居所、工作要稳定,以免父母忧虑不安,等等。一个人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的、本能的情感,所以,感恩教育的服务对象首先指向父母最为切实可行,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就可以被迁移放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直至整个社会。

四、开展活动,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王阳明曾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校开展了“妈妈,您辛苦了”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还可以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9.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九

观看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的节目后,内心深处受到了启发。家长不能单单指责孩子在感恩方面做的不好,而是要良好地教育孩子怎么学会感恩,怎么培养孝心,怎么奉献爱心,怎么抵抗挫折,怎么自立自强自信。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

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的怎么样,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我们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尊敬孝顺,让孩子看到父母对爷爷奶奶的孝心,才能从内心深处使孩子受到触动,从心底里理解“孝心”,体会孝道。有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再加上对孩子的言语教育,才能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能够理所当然地接受,从而能在生活中,家庭中体现出来。

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有人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适当的时候给别人帮助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在孩子与同学、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时,作为父母要能够告诉孩子,不要吝啬自己的一些美好的事物,要能够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在别人困难时,要能够及时的伸出援手。尽管社会上有些不好的事件发生,但是在教育孩子上,也不能以偏概全,要让孩子明白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在遇到真正有困难的人,还是应该及时的帮助别人。

3、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信、自强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对待孩子有些父母是“言听计从”,当然,宠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和责任,但是过度的宠爱就是溺爱,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亲力亲为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孩子自己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强。孩子要树立信心,父母就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多给些鼓励和赞赏,告诉孩子可以在心里说“我好累”但是不能说“我不行”,多谢关心和鼓励,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4、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现在社会有很多新闻是关于受不了压力而选择自杀的,往往这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挫折伴随着人的一生,孩子考试考得不好,不能用言语去侮辱他,爱之深责之切,这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表现,但是要注意言辞、语气和方式。要告诉孩子要有信心面对,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不能遇到挫折就唉声叹气,自暴自弃,要让孩子自己面对些困难,不能一遇到事情孩子还没有担心,父母就先急着帮孩子解决了,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10.《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

其实现在的我都莫以为然的接受了长辈那无限的爱,却忘记了自己因有的职责——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从心灵深处挤走,把那无限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当看了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错了,我在希望别人给予时,没有动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师说的故事一样“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她的妈妈手受伤了,拿给她看,她一手推开了妈妈,说;别打扰我看电视!”就这一个我们以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妈妈,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方式,温柔得吹吹妈妈的伤口,问一问还疼不疼?其实这样的小动作还有很多,都发人深思。我们也曾有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都是为了谁?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严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妈妈总是顺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唠叨也尾随其后,当我难过时会安慰我,当我失败时会鼓励我,当我受伤妈妈比我更痛苦;爸爸不会跟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但那严厉的神情中流露出爱,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我被一个男生欺负了许多次,爸爸忍无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长处理了这件事。以前我还以为他们不在乎我,甚至还发过脾气,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我想感谢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你们生了我,抚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我还有感谢教育过我的人,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感谢伤害过我的人。

11.让学生学会感恩 篇十一

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感恩意识。它并非与生俱来、非生而知之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因此,在教学中,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例如教学《爸爸妈妈》一课,我设计“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爸爸或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家庭自我服务劳动,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感恩意识。

二、要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内涵

感恩包括哪些内容呢?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所表现的“恩”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有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之恩;有祖国对我们的呵护之恩;还有大自然对我们的滋养之恩…… 因此,我们应明确教科书中的感恩教材,为学生诠释其感恩内涵。

三、班主任要善于引导感恩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进而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引导 “升华”感恩情怀

①定期召开以《我会说谢谢》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平时感恩的点点滴滴,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难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有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给过自己关爱。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②把感恩教育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来加以实施,给每个学生建立感恩档案,把自己感恩行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每月一评,评出班里的“感恩之星”,让学生每天都提醒自己做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③写感恩日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资源,看看厨房里的炊事阿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家乡的巨大成就……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下来。④生日祝福:建立学生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那天由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让自然的美带给大家好的心情。

2.参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经常结合教材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如下做法:①讲述“感恩”的故事。通过对自已身边“感恩”故事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②表演“感恩”的小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如在教学《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时,我就结合他们日常生活中该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找同伴合作表演。唱响《祖国你好》、《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化为一种感恩行为,同时感念自然之恩的种子也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埋下了。

3.“体验”感恩的真情实感

我们可以结合节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家中,在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的活动;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时,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如: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祖国的生日时,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看图书、看画册等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英雄的事迹,崇敬人民英雄。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的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人的一生是感恩的一生,我们沐浴着别人的恩泽而来,感恩是我们一生的使命,就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将我们的爱洒向世界吧!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感恩不难,多笑一次,多说一声“谢谢”,多帮助别人一次,这会是对曾帮助过我们的人最好的心灵慰藉。记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几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让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绽放鲜艳的花朵。

12.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篇十二

一、选对泥材好奠基, “感恩”有了好媒介

在传统的泥塑工艺中,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是需要精心准备的, 不但泥原料的选择上颇为讲究, 将泥加工成可用于泥塑的泥料, 其过程也是极为繁琐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现在制作泥塑的泥料可以直接采购, 可选择的品种也较多, 但多数仍然需要通过专业设备烧制, 或者通过高温烘烤、蒸煮等手段, 才能让作品定型和保存。这些都是普通小学校的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所达不到的。而且, 当使用泥来进行制作时, 过程是快乐的, 事后收拾则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此, 绝大多数学校都会让孩子们使用橡皮泥来作为泥塑教学的基本泥材。橡皮泥色彩鲜艳、柔软, 容易加工, 从问世以来, 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但橡皮泥制作的作品会干裂、发霉, 无法保存。每当孩子们用橡皮泥做完作品, 教师只能通过为作品拍照的方式将其影像留存, 证明它的曾经存在。然后, 让孩子们拆掉作品, 收拾好各色橡皮泥, 以便今后再用。否则, 它就只能落得被丢进垃圾桶的命运。无疑, 这些对孩子们而言, 是无奈而又遗憾的, 也是残忍的。

经过市场调查, 并请教了专业人士, 我校在众多泥材中选择了“超轻纸粘土”, 率先作为学校低年级美术课程的校本内容, 开展泥塑教学。超轻纸粘土是以纯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树脂粘土, 是十分适合孩子进行泥塑制作的泥材。它的造型可以有平面的、立体的, 有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 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因此, 超轻纸粘土造型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课程。

二、欣赏评述激兴趣, 感受文化的传承之恩

如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童年》一课中, 被誉为现代雕塑经典之作的《艰苦岁月》, 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 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 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 让孩子们深深感到当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应当感恩与珍惜。再如, 通过一年级下册《漂亮的瓶子》、二年级上册《玩泥巴》等内容的学习后, 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泥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价值。尤其是当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被誉为瓷器的故乡, 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重大影响之后,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那些民间泥塑玩具, 更是与孩子们的童心产生了共鸣。

三、观察表现重感悟, “感恩”变得更真实、更具体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除了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生活更是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和感悟的。如在一年级《太阳》一课中, 孩子通过摄影作品的欣赏, 太阳相关知识的学习, 深深感受到了太阳对于一切生命之重要性。孩子们通过手中那一团团超轻纸粘土, 创作出了散发着各种各样光芒, 拥有各种表情和身份的拟人化的太阳, 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太阳的赞美之情、感激之情。

四、组合创造齐合作, 感受同伴的互助之恩

当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泥塑技巧后, 已经不再满足于创作单个儿的小作品。但美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超轻纸粘土3小时左右即可干燥表面的特点又决定了一件作品完成的间隔时间不能过长。于是, 合作制作便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低年级的孩子还不擅长合作, 但通过合作创作大型纸粘土作品, 孩子们在交流、磨合中, 逐步学会了合作。如在二年级上册《动物乐园》一课中, 孩子们将分组合作完成大作品。有的在创作前就统一思想, 确定细节, 将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完成的作品主题更突出, 造型特征也会较统一;有的创作前只是大体商议了方向, 留出了更多独立创作的空间, 等个人的作品完成后, 再进一步探讨作品的组合;甚至, 还有些孩子尝试创作前不商量, 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后再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者, 或根据这多件作品, 发现其内在联系, 再创意组合成完整的新作品, 这样的作品往往也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可谓创意无限。

五、赠送应用显价值, “感恩”从表达开始

在孩子们的作品中, 那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小花, 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无一不在讲述着孩子们感恩大自然, 对自然世界的赞美之情;那小桥流水人家, 那昆曲京剧评弹, 无一不在表达着孩子们感恩祖国, 对家乡、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欢乐的校园活动, 那互帮互助的同窗, 那浓浓的师生情, 无一不在表达着孩子们感恩学校, 师恩难忘, 同伴友善;那温馨的全家福, 幸福的笑脸, 无一不在表达着孩子们感恩父母,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父母的辛勤呵护……

13.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三

今天早晨在老师您的推荐下,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那针是一场不可错过的非常棒的讲座,看过之后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专题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强。

现在的孩子们可以说都是在全家人满满的爱与期待中成长的,就如温室中的花朵,蜜罐中的糖。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怕孩子吃苦,受委屈,凡事都是宁可自己累点,苦点,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孩子最好的。我们为他遮风挡雨,为他搭建最大,最温暖,最明亮,最奢华的温室,却忘记了不接触阳光和风雨的小树怎么能健康而茁壮的成长?是啊!我们往往都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忽视了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忘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重视孩子的智商,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和情商的教育。这无疑是错误的,失败的。所以现在有些孩子成为了娇公主,傲王子。总是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高分低能,无爱心,无同情心,欺凌弱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抗挫折能力弱,不自信等等问题。这是孩子们情感缺失的表现,也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不足与错误的体现。

好在孩子们现在还小,就如小树刚刚才抽枝、发芽,正是孩子情感培养与完善的好时机。所以教育方式错误的家长们也不用那么着急、懊悔,一切都还来的及,孩子以后的成长情况,就看我们给予他怎样的雨露,所以家长们,让孩子们从我们给他们构建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吧。让他们在阳光下、风雨中,茁壮、健康的成长。一切就从感恩开始!

在我们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觉得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家长的给予是应该的。不懂得生命的给予和接受都是应该是相同的。一点点挫折和困难就打退堂鼓,更可怕的是丧失了面对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学会了用回避和打岔来掩盖事实的真相,缺乏勇敢的承担。要让孩子知道承认失败并不是一件丢人的、可耻的事情,反而勇于承认并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人一辈子都会遭遇到不同的挫折、困难,这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磨难,也是财富,怎样在挫折中修复才是至关重要的,修复越快就越能赢得更好的时光。如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赖东进,他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感谢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感谢苦难的人生,是苦难给了我人生的磨炼,给了我这样的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对于我们孩子同样也是,如何培养起抵抗能力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此。即使在挫折中依然不忘感恩与回馈,在逆境中也能更好的成长,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做生活的感恩者!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个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为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也让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的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给予我帮助每一个人,感恩上苍给予我温暖的家,健康的宝宝,感恩孩子能在一所好的学校接受好的老师给予的教育„„就让我们用善良的心怀感知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个世界。在人生这个社会大舞台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在看完讲座后,孩子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妈妈,我要向您道歉,我以前有时太不懂事,太任性了,老是惹您生气,这几次考试我也没有考好,对不起!然后,我还要对您说谢谢,谢谢您把我养这么大,谢谢您经常做好吃的给我,还要谢谢您训斥我,对我生气。”我不解的问他:“我训斥你,对你生气,你为什么还要谢谢我呢?”他说,“那是因为你爱我啊!”是啊!只有真正爱你,关心你,为你好的人,才会在你犯错的时候指出来让你改正,训斥你,对你生气。我开心的拥抱了他,并感动的流下了泪!之后,我为他做的每件事,他都会对我说声谢谢,还主动帮我做家务,哄小弟弟玩,我真是开心极了!呵呵!这次的活动无疑是成功的!

14.《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作文 篇十四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作文

李馨雨

今天是周末,可是我却破例地起了个早床,因为我要观看 于丹教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这档节目大约有三四十分钟,主要讲了我们应该要孝敬父母,争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并且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看完节目后,让我明白感恩是一种品德,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并教我学习知识及一些做人的道理。(www.Fwsir.com)而我最应该感谢的是妈妈,是妈妈给了我生命,把我带到这美好的世界。虽然有时我会觉得妈妈唠叨,而且偶尔还会打我,可是事后我也渐渐明白,正是妈妈的.严格要求才会让我逐步改掉坏毛病,慢慢地进步。而每当我受伤或者生病了,妈妈总是最着急的。

15.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篇十五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学生来自于厦门市六所小学3~5 年级756 名学生, 采用集体抽样的方式。

2.问卷选择与修订

本研究选择青少年感恩量表。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为避免社会认可倾向的回答, 保证施测数据的可靠性, 本研究在问卷中加入一道测谎题“我从来不说谎”, 这道测谎题来自人格问卷, 运用五点计分方式。测谎题的作用在于剔除不可信的问卷, 不参与其余统计分析。

3.施测过程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感恩心理品质的测验, 测验采用不记名的方式, 用以降低被测者的掩饰程度。参与测验的人员在测验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本研究发放问卷756 份, 回收问卷756 份, 回收率100%。通过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26 份, 有效问卷530 份。

4.统计工具

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描述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面的数据分析。

二、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使用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检验可信程度, 其中Cronbach’s Alpha为0.762, 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670, 说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水平高。总体看来, 该问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2.效度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 KMO值为0.919, 高于0.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中Sig值为0.000, 小于0.05, 说明本研究中使用此问卷分析, 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根据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效度良好, 该问卷适合在本研究中使用。

三、问卷分析结果

1.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使用青少年感恩量表测得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平均水平为93.62, 平均每道题的分数为3.74。说明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一般。

2.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性别差异

根据表4 分析结果, 男女生在感恩心理品质的方差分析中, Sig值为0.164, 大于0.05, 说明满足方差齐性。其次, 在t检验中Sig值为0.033, 数值小于0.05, 说明男女生在感恩心理品质方面差异显著。女生感恩心理品质平均水平高于男生。

3.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年级差异

本研究被试群体来自于三个不同的年级, 分别为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从表5 的结果中可以发现, t检验结果Sig值为0.000, 小于0.05, 说明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表6 均值来看, 五年级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总体高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

4.小学生中高段感恩心理品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方差分析中显示,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感恩心理品质上差异不显著。说明学校、家庭及社会在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感恩教育方面没有特别的差异性。

5.小学生中高年段感恩心理品质学校间的差异

本研究共有六所学校学生参与到问卷调查中, 通过多独立样本检验, Sig值为0.000, 小于0.05, 说明六所学校在感恩心理品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四、结果讨论

本研究中, 小学中高段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状况一般。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检验方式发现, 小学中高段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性, 但是在性别、年级及学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1.男女生在感恩心理水平上的差异性

小学中高段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相应的社会角色, 在对待事物的看法上, 男生的性格大而化之, 对于任何事情不追求细节, 而女生情感细腻, 对细节的感知觉察能力高于男生, 因此,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察到感恩事件。同时, 小学中高段逐渐进入青春期前期, 在这个阶段, 女生和男生相比也更善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 外化为语言和行动。所以, 在感恩事件的表达和反馈上, 女生比男生更好一些。

2.不同年级对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来看, 小学生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过程中, 五年级感恩心理品质最高, 四年级感恩心理品质最低, 而在年龄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说明年级的跨度是影响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变化的因素之一。小学三年级学生依赖性仍比较强, 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大多停留在社会认可的角度上, 因此在处理问题和表达情感中也更多的是建立在父母或者老师对自己期望的基础之上。小学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 是从低年段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面临着较大的改变, 思维方式也逐渐由笼统的思维转向具体化的思维。在认识事物上逐渐摆脱父母和老师的认可, 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进行内部的主观分析,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 可能对感恩心理品质产生了影响。小学五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前期, 在认识世界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处理上也比三年级和四年级更加成熟,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社会规范认可度增加, 加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感恩心理品质也不断得到提升。

3.学校文化熏陶及教育教学方式对感恩心理品质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 参与研究的六所学校在感恩心理品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六所学校均来自于厦门市, 在教科书的使用上是一致的, 学校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说明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方式是影响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以往很多的感恩教育中常常用“给父母洗脚”这样的活动来进行感恩教育, 这样的活动并没有起到显著的效果。实际上, 感恩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一个活动上, 而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长期的感恩教育, 比如, 校园文化的塑造, 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渗透, 乃至回家后家庭教育的细节等等,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未来展望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 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感恩水平略高于平均值, 说明感恩水平一般, 有加强的空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可以从以下方式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

(1) 主题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学校为主的主题教育具有全面覆盖性的特点, 可以大范围地进行集体感恩教育, 具有普遍性意义, 但是主题教育是一时性的, 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短暂的。日常教学中的学科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针对班级学生, 甚至个体学生的特点进行, 具有特殊性、长期性的特点。两者相结合, 可以取长补短, 达到感恩教育的目标。

(2) 理论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感恩教育需从理论教育上入手,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感恩事件及如何感恩, 这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很多学生对理论上的感恩并不陌生,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实际应用, 变成课堂上一套, 生活中另一套的脱轨现象。因此, 在感恩教育中加入体验部分, 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感恩他人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 引导学生逐渐将感恩行为内化为内在引起的主动行为。

(3) 团体辅导。许多学者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王晓伟曾经以初中生为例, 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干预, 研究学生的感恩水平。研究发现, 团体辅导这种辅导模式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的感恩心理水平。在小学的感恩教育中, 也可以尝试引入感恩团体辅导, 针对某些有共性的学生, 例如:可以选取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或者感恩行为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 激发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 在团体活动中, 逐步提高感恩心理品质水平。

参考文献

[1]Emmons RShelton C M.Gratitude and the sci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6.开启学生感恩的心灵 篇十六

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是家庭的中心,认为父母亲人甚至他人为自己所做的都是理所应当的,只在乎自己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的同时,又享受着自己为别人付出所带来的快乐。

一、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好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培养学生的感恩价值观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1.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2.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将道德原则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原则,使他们越来越少的依赖成人,并给予其道德引导。反复讲道德行为付诸实施,德育目标才会实现。

三、拓宽对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小学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感恩教育体系。小学感恩教育应跳出课堂教学这一单一途径,积极拓展新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借鉴小学德育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根据时代特征、学生特点、因“校”制宜地选择不同的途径,以求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拓展更多的感恩教育途径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活泼、强调趣味性,而应以小学感恩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中心,综合考虑多种教育途径的结合与互补。

1. 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感恩教育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理性的感恩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感恩的理论内容、经验知识准确、深刻地全面理解和系统地讲解,会成为学生获得感恩知识和形成感恩意识的重要指导力量。

2.积极创设校园感恩文化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创设独特的校园感恩文化,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一是可以设立校园“感恩节”。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设立“感恩节”,是要使小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对于全人类的责任,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他们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恩与受恩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他们高尚的感恩情感。引导小学生通过反思,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对于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开展系统地感恩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如开展以“感恩、自强、奋进、成才”、“感恩老师”、“感恩母校”、“感恩国家助学贷款”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感恩文化的熏陶,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使学生们认识到,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母校、老师和同学,感恩社会和国家。

3.拓展校园网络渠道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进入了小学生的生活,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感恩教育对当代小学生来说更易于接受。建立感恩教育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与小学生进行平等的、双向互动的、真诚坦率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加之网络教育教育形式多样,教育方法灵活,寓教于乐,更能吸引广小学生,产生良好的效果。校园网络会成为小学感恩教育的有效载体。

四、实施感恩行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

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让孩子们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经历深刻的体验过程,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践行。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初见成效了。让我们将感恩教育深入孩子心中,升华为他们灵魂深处中最高尚的道德修养,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灵。

17.小学生《感恩》读后感 篇十七

《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篇

星期六上午7点15分,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河北少儿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于丹教授一开讲,我们就被她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了。讲座一共分为三部分: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和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事第一讲,她用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给我们讲解了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就像大树给予那个孩子的爱一样无私而深沉,其实每一位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看完以后我陷入沉思:父母每天早上比我起得还要早很多,为的是给我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爸爸妈妈上班也很辛苦,可是一到家就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着做饭收拾,检查我的功课,给我洗衣服,安顿好我睡觉,才开始忙着备课看作业,有时候还要忙到半夜......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一定是最不爱吃的从来不肯往嘴里放一口。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为他们做过什么呢?很少为爸爸端上一杯热茶,很少帮妈妈做一点家务,很少为姥姥捶捶背~我做的太少了。

今天的讲座让我感悟了很多,我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常怀感恩之情,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只有学会感恩,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2篇

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

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我受益匪浅。《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3篇

今天,我在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4篇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1篇

星期六上午7点15分,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河北少儿频道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于丹教授一开讲,我们就被她富有哲理的语言吸引了。讲座一共分为三部分: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和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事第一讲,她用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给我们讲解了父母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就像大树给予那个孩子的爱一样无私而深沉,其实每一位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都是尽心尽力的,不惜任何代价的,可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看完以后我陷入沉思:父母每天早上比我起得还要早很多,为的是给我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爸爸妈妈上班也很辛苦,可是一到家就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忙着做饭收拾,检查我的功课,给我洗衣服,安顿好我睡觉,才开始忙着备课看作业,有时候还要忙到半夜......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妈妈一定是最不爱吃的从来不肯往嘴里放一口。想到这我的眼睛模糊了,爸爸妈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为他们做过什么呢?很少为爸爸端上一杯热茶,很少帮妈妈做一点家务,很少为姥姥捶捶背~我做的太少了。

今天的讲座让我感悟了很多,我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常怀感恩之情,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只有学会感恩,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2篇

周六的上午,迎着光辉,接受了太阳的洗礼,我收看了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

这个讲座加强了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我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首先讲的是培养人的孝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田世国,一个捐肾救母的儿子,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说:“母亲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一种责任!而我们孩子就应该背起这种责任,尽孝道。儒家创始人孔子讲究一个“仁”字,于丹老师讲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际关系的扭动,需要靠行动上的态度来获取。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学业、阅历、人格。其中阅历与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与毅力,将来才会走向社会的最高峰。只要自强不息,成功就属于你。社会就好比是一锅沸腾、滚烫的水,它不会因为可怜你,就会降低它自己的温度。所以,我们应像那把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会。教育只是人生的起点,而我们的终点,应是我们自己寻求的方式来升华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看了这个讲座,我树立起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我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强、自信的重要意义,使我受益匪浅。《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3篇

今天,我在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4篇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无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让我们做一个会孝的人吧!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我们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感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遐想,今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感恩教育》观后感_第5篇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18.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篇十八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为一名家长,听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视频之后我深受启发。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知礼、行礼是每个人必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于丹老师通过一些经典的小故事、小事例,深入的探讨了礼的形成,人们在生活中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感恩是“礼”社会化的产物。每个个体生活的过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活动,而感恩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感恩就没真挚的情感。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的体味到了感恩真实的内涵。

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于丹教授用儒家和道家的理论深刻的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当人力无法战胜自然力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去主动的适应自然而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于教授谈到通过私家旅游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自然,自我体悟自然的力量,通过自身观察,提升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我给她报了一个特长班、报了一个英语班、一个文化课提高班,孩子几乎没有自我活动的空间。通过听报告使我觉的我的做法适得其反,太盲目了,今后在这些方面应该及时调整。

19.新疆大学生感恩意识探析 篇十九

一、感恩与感恩意识的涵义

感恩,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 它在西方与基督教的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密切相关。《牛津字典》给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感恩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所施的恩惠及方便由衷认可, 并设法报答的心理感激和情感行为,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感恩的关键在于由衷认可基础上的回报, 就是对哺育、培养、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付出, 用实际行动去报答。

由感恩的涵义延伸, 感恩意识是指因受人之恩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报恩反映, 是综合感觉所形成的对报恩的知觉、思维等。感恩意识指导人的感恩行动。“是否具有感恩意识, 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做出形式上的合适反应, 而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 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1]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 才能正确地理解感恩, 才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合情合理的感恩行动。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的内容

传统观念中感恩就是孝顺父母, 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其实感恩有着更丰富的内容, 包括热爱祖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 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因此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的内容包括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感恩父母。

人生而不能离开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世人传颂的佳作, 其中“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深刻地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一个人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漠然置之, 则很难想象他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自祖国的培养和来自自然的赏赐。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 感恩父母的支持, 感恩父母的鼓励, 感恩父母无私的爱。

(二) 感恩师长和朋友。

感恩师长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云“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悌) ”, 意思是在家里要孝顺父母, 在外要尊长敬老。在当今社会, 尊师重教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 是衡量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作为高校的大学生, 我们应感恩师长的培养, 感恩师长的激励, 学会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老师的创造, 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一个好汉三个帮”等, 由此可见朋友的重要性。对朋友或同学给予的帮助与关怀, 要学会感恩。要报答朋友的付出, 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同时也要尽己所能主动帮助别人。

(三) 感恩社会。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因此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建国以来, 我国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更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热爱, 对新疆来说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 决定了新疆历史的发展方向, 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 使新疆进入了历史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因此对社会我们应该时时保持一颗感动、感恩的心, 要有一种对社会深深热爱的勇气和豪气, 以感恩之心奉献社会, 为社会的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四) 感恩祖国。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感恩伟大祖国体现了人们对祖国母亲至高至纯、有恩必报的最朴素的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 与伟大祖国的同呼吸、共命运, 同发展、共繁荣, 让新疆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走得如此自信、如此坚实。现在的新疆, 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 以及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解放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也呈现出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和发展。这些辉煌成就举世公认、有目共睹。天山南北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然趋势。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 对祖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 时刻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及促进民族地区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五) 感恩大自然。

所谓感恩自然, 指要对自然怀有一种亲子般的感激之情和关爱之心。自然孕育了人类,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太阳是我们地球的能量之源, 水和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植物和动物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这些我们都应该感恩。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 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 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3]。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作为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大学生们应该懂得感恩自然、尊重自然,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珍惜资源,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培养和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思考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主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环境层面入手, 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教育, 使学生知恩于心, 报恩于行。

(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要使学生在识恩的基础上知恩, 进而感恩。首先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获得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这一切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包容关爱、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 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感恩。受惠者应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 对他人给予的恩惠时刻惦念, 并在恰当的时机回报对方;而施恩者要树立施恩不图报、投桃并不要报李的观念。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感恩是崇高的义务, 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 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 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这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更是人生的境界。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把感恩情怀转化为行动, 做到努力在平时, 坚持在平常, 奋斗在平凡,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4]

(二)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身教重于言教。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 用感恩的情怀教育学生, 从而使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因此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 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尤其要用自身积极的行为去感染学生, 用人格魅力来感化和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通过言传身教, 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进行感恩教育, 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意识, 激发学生强烈的感恩情感,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学会知恩和感恩。

(三) 加强感恩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感恩环境对实施感恩教育将起到促进作用。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感恩环境主要分为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 对新疆高校来说,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积极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把感恩情境即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 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多为学生举办一些关于感恩的活动, 使学生对感恩有所感悟, 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 并最终将感恩外化为行动。

其次,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学理论认为,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 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可见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感恩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在全社会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 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 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开展感恩教育, 营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比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 新疆便以“感恩伟大祖国, 建设和谐新疆”为主题开展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广泛开展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三个不忘”教育, 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0年新疆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也提出在全社会形成感恩的良好氛围, 意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限度地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新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上来, 让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 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6]

每个人都心怀感恩之情, 就能时时想着付出与奉献, 而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与进退;就能时刻把祖国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不会良莠不分、善恶不辨、是非不明;就能够更加自觉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新疆有着特殊的区情, 新疆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感恩意识对新疆能否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探讨感恩的涵义入手, 分析了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的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策略, 以为加强新疆高校感恩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疆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参考文献

[1]张贵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4]高香, 赵志玲, 郭立新.浅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科技信息, 2008, (3) .

[5]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上一篇:第一次缝扣子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小学校办学特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