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程(精选8篇)
1.培育工程 篇一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研究
摘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之一,以党的建设促进高校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有利于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地位,能够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榜样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提高其政治理论修养,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党的建设
一、“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一是能够激发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在思想上更加坚定“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更好地为学生、教师和教育事业服务。二是能够丰富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能够不断积累基层党组织建设丰富经验,把优秀经验加以理论升华,丰富党的建设理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前向上发展。
(二)实践意义
高校深入贯彻“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阵地和坚强战斗的堡垒,在工作上能够促进党建和科研教学能力双提升,在组织上实现教师、党员管理齐推进,在作风上推动学生、群众联系共落实,服务于学校的创新发展。
党建、教学科研逐步平衡,教科研与党的建设能够进一步融合起
来,教学科研工作以党的建设为基础,党的建设以教科研为载体,在贯彻落实党的建设上深入推动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党支部工作热情不高
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示科研和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党支部工作开展的阻力,仅有40%受访者愿意继续留在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工作。究其原因,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般由科研能力强、教学优秀者居之,随着近年来党务工作的增多,党建考核的日益严格,支部书记在处理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科研、教学工作,难免分身乏力;高校一般把党务工作作为支部书记“份内之事”对待,缺乏有效奖励机制,工作坏或好、少或多都一样,在考核中并不占主要地位,而科研、教学却和自身职称及未来发展息息相关,“鱼”和“熊掌”孰重孰轻一目了然;组织缺少对其具体培养措施,党支部书记亦对未来在的成长前景不甚清晰,缺乏明确的工作蓝图和规划,发展没有可预见价值,难以产生预期效应。这些问题极大影响支部书记工作热情。
(二)党支部工作投入不足
“三会一课”是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支部工作的主要内容,据调查,8%的党支部书记没有完成一年至少四次的党课任务,部分党支部并未完全按照制度要求完成组织生活。
教师党支部书记由于任期时间问题,对支部工作内容经验略有不足,未认清党建和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组织生活和日常工作相脱离,开会学习流于表面,未切实去解决实际问题,难以推动高校工作持续前进
;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思路,意识匮乏,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仍然采取传统方式,在特定的会议室,开展一些学习文件、会议精神等活动,对网络的应用仍简单的囿于组织学习时的观看视频,工作仅仅服务于完成任务;还有甚者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没有按组织要求完成任务,在纪律观念层面上存在问题。长此以往,教师党支部将会越发缺乏活力、创造力、凝聚力,从而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党建工作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的作用将大大削弱。
(三)轻党建与重业务问题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党建工作被边缘化。在高校,大量存在轻党建、重业务的现象,教师党支部书记在高校大环境下容易从“一岗双责”转变为“一岗单责”,不自觉的弱化了自身党建职责,平时教学、科研业务工作量大,便放松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逐渐被束之高阁;缺乏组织活动使得支部党员对党的路线、政策不能做到实时更新,思想日益僵化,纪律意识变差,理想信念产生动摇,甚至产生消极思想,对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政治责任放松懈怠,对教学、科研产生反面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产生不良反应。
(四)党支部工作弱化
大部分教师党支部书记把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开展组织活动,最为最主要的工作,经调查,接近半数的教师党支部书记认为开展的活动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疏于思考,没有具体措施,导致
在工作开展中存在问题,难以形成凝聚力,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沟通;班子成员党性修为弱化,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泛泛而谈,在表示个人意见时缺乏担当责任意识,在执行党的决定时,阳奉阴违,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不积极推进党组织工作;不执行党的纪律,擅自以个人意见代替组织意见。
2.培育工程 篇二
我县农机推广部门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要求结合我县农机化的特点, 在传统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 分成五个培训阶段, 各个阶段有声有色, 交叉进行, 内容相互关联, 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1 结合专项、理论培训
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是县农机推广站的2014年推广专项, 为了打破全县免耕播种薄弱的被动局面, 结合项目资金, 培训教师根据不同季节、确定培训内容, 在农闲季节举办家庭课堂, 一个班在三个季节完成, 分散和集中, 辐射周边农民参与, 集中到机具多的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里讲解理论知识, 分别学习免耕播种技术要求, 增产增收、节约生产成本的优点。
1) 不用清理秸秆;
2) 一次性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
3) 适时播种, 抢农时;
4) 少动土、保墒、蓄水;
5) 减少作业次数, 省工、省时, 节约作业成本。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参与培训的学员真正认识到传统的播种方法和保护性耕作存在很大的差距, 同时感受到自身的压力和紧迫意思。让家庭课堂找准了切入点, 在几个乡镇的培训现场, 农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农忙季节组织学员实际操作, 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试验示范, 通过现场实践、观摩, 促进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购机的热情和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积极性。
2 结合典型、走出考察
典型经验具有说服力,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 结合本地特点, 去外地合作社学习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虽然我县成立了很多合作社, 但是, 经营管理和发展规模还不够, 为了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带领学员参观省内知名的农业 (农机) 合作社;参观玉米节, 向设立展位的合作社学习;去农机生产企业参观农机具生产过程。学员学到了社员资金互助样板经验, 学到了土地托管和半托管的经营模式, 购买了保护性耕作机具。通过学员辐射, 带动了新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3个, 新增入社员125户, 耕地4 466.67hm2, 我县合作社有了飞跃发展, 为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结合先进、聘请专家
在理论授课时, 学有内容、看有榜样、操作有机具、先进有实际例子。聘请典型合作社负责人讲解经营管理理念;聘请先进适用农机具生产厂家的工程师讲解农机具使用、保养、维护技术, 确保新型先进农机具发挥更大优势。有的合作社组成了农业联合社, 有的合作社加入到省内知名合作联社, 壮大了合作社的实力。合作社进入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 合作社直接与种子、农药、化肥厂家合作, 降低了农业成本。维护、使用、保养农机具的能力增强。种植方式也越来越先进, 在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基础上, 采用了二比空、四比空、复式套种模式。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提高了全程农业机械化程度。
4 实用技术、现场示范
提高农业合作社的实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必须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 针对几个关键环节的理论讲解外, 教会全部学员使用全程机械化涉及的农机具: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玉米收获机、植保机械和等离子种子处理机。方法是召开现场演示会, 演示会还邀请政府领导、各乡镇农民参加, 扩大了学习范围, 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样的活动不仅学员欢迎, 还受到农民的青睐。通过试验示范、现场讲解、事半功倍;通过实验推广, 农民实实在在感受新技术带来的效益:太空机处理的种子出苗好、根系发达;免耕播种出苗整齐, 保墒、抗倒伏能力增强;深松地块不脱肥、抗旱、防涝、抗倒伏优势明显、枯叶少、籽粒饱满;玉米收获机故障率降低;通过实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增产20%以上, 为我县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5 提供信息, 培育组织
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都是基础好、有素质、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主体, 是现代农业转型的生力军, 但是达到真正转型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既要立足于当前, 又要着眼未来, 以市场控制为基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调动农业、农机部门技术优势, 扶持发展新型农业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成为农村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逐步实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当前, 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 遍及各乡村, 但是基础差距很大, 原因很多:地理原因、经济实力、经验信息等因素, 特别是改变农民的思想意识尤其重要。在培训学习时, 我们收集很多外地成型的经验和做法, 向学员介绍, 复制和创新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在合作社之间建立通讯录和QQ群, 互相介绍先进经验和信息共享, 包括种植技术、经营信息、管理方法, 不同程度地提高学员学习和沟通能力, 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实用技术通过QQ群发布, 在群内共享。每个合作组织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为三农服务, 提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 解决了传统的培育方式可能导致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即端正了学员的学习态度, 又激发了学员的热忱, 充分利用培育、考察、讨论、实训等手段, 达到促使学员更新知识, 更新观念的目的, 开拓视野,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布局中, 农业机械化至关重要,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方式和方法, 是解决农村“谁来种地, 怎样种地”的问题, 我们利用先进的农机技术、农机装备, 来为农民朋友提高服务和支持。我们要以先进的授课理念和推广部门的优势, 有先进农机技术和先进农机具的优势, 一方面提升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随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带动身边的人, 全面开花。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模式创新上, 要体现出农机技术的特点。吸收有理想、年轻化的学员;吸收机具多, 爱学习的科技示范户;吸收有规模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吸收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知识型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来学习, 成功地培养出农业生产中的新生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助推农机技术推广最好的理论课和实训基地, 助推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与农业专项对接, 走出去、请进来, 进入田间地头, 以实际应用、试验示范为主, 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农业、农机新型主体健康发展, 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阳光工程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篇三
培育对象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201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今年阳光工程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总体目标,着力加强务农农民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结合农业项目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阳光工程突出为产业发展服务,加强与农业项目对接,按照有关农业项目实施方向、重点区域和产业布局规划确定培训对象和分解培训任务。
2013年阳光工程全国安排示范性培训任务316万人,继续按照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层次组织实施,各层次分别培训203.54万人、107.97 万人和4.49万人。
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方面:一是培训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骨干农民。根据2012年国家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域分布,每个示范片培训骨干农民100人。二是培训“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骨干农民。根据《全国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每县培训骨干农民500人。三是培训肉牛、肉羊、奶牛、生猪生产大县骨干农牧民。根据《全国肉牛、肉羊、奶牛、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从列入规划的重点县中选择50%的县,每县培训骨干农牧民200人。四是培训渔业生产大县骨干渔民。根据2010年主要渔业统计指标,从本省年产1万吨以上水产品的渔业大县中选择50%的县,每县培训骨干渔民200人。
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一是培训专业合作社骨干社员。各省从2012年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机除外)中选择50%的合作社,为每社培训骨干社员50名;按照国家级示范社数量,选择等量的省重点专业合作社(农机除外),为每社培训骨干社员30名。二是培训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和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各省从本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中选择10%重点社,为每社培训农机手20人;按照当地公布的购机补贴目录,以当地重点农机具为主,培训2011-2012年新购机农民,数量不低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人员;按照农业部201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5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名单,为每个合作组织培训植保员30人。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开展农民培训。农业部2013年起在全国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选择1000个“美丽乡村”进行创建试点工作。各省要结合“美丽乡村”试点要求开展农民培训,每村不少于50人。
在农业创业培训方面:一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开展培训。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参照创业培训模式,对遴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个试点县培训200人,避免与其他培训层次重复。二是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对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中第1项选择确定的国家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省级专业合作重点社,每社培训经纪人等负责人1人。三是培训农村创业青年。落实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提高青年农民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服务等领域的创业就业能力,全国培训2万人。
培训任务向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倾斜
《意见》提出,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机构(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除外),且近5年无不良记录;二是具备较强的农民组织能力和农民培训经验;三是具备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和相应的教学实训条件,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要具备必要的食宿条件;四是自愿在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培训任务。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每个项目实施县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超过3家,培训任务要向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倾斜。在培训机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农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要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确定。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机构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承担其他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机构可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其余培训机构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各省农业主管部门对所有的培训机构进行备案管理。
《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机校的作用,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按产业需求科学编制培训规范,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培训,择优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实训基地。
规范实施,开展培训工作
农业部从今年开始,结合培训对象和从业岗位分批发布和修订农民培训规范,明确适用对象和培训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编发培训教材、培训实施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
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类别、对象和数量,科学论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特别要吸收经过知识更新培训的农技人员进入培训师资库。根据各培训班的对象和内容,从师资库中挑选适合的专家授课。培训机构应组织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各省农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对各地培训师资库进行年审,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三是编发培训教材。加强培训教材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培训规范,采取全国、省、县统分结合方式组织编写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各地免费将培训教材发放给参训农民,确保每人一套。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不得以简单的讲义、明白纸等代替培训教材。
四是实施班级管理。对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培训机构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成立班委会,引导学员加强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组织各培训班学员填写《阳光工程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
五是组织培训考核。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每期培训班结束时组织参训农民考试考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场技能操作测试。对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民出具培训证明。各地加强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协调,鼓励受训农民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执业就业能力。
六是项目管理和验收。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应派专人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逐班次讲解阳光工程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建议,公布联系电话,请学员进行监督;培训结束后,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抽查学员培训情况等方式逐班次开展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出具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
4.培育工程 篇四
科学素养的培育:工程力学教学应关注的视点
针对理工科高等学校科学素养教育和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运用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结合工程力学教学和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教育的需要,应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作 者:陆夏美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高教研究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642.1 关键词:科学素养 工程力学 创新能力5.培育工程 篇五
一、工作目标
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计划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100家,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二、产业定位
(一)技术政策定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单纯的商业经营性企业除外。
(二)技术产业定位。根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认定条件
(一)法人资格认定:必须依法在本县登记注册,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符合环保要求的经济实体。
(二)投资规模认定:设备投资首期规模在30万元以上,且占总投资的30%以上,有规范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
(三)科技含量认定:企业所投项目属已产业化的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科研项目的必须有经相关科研机构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立项、鉴定的相关文件和证明;通过转让获得的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必须有合法授让证明。
(四)科技人才认定:企业经营者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
四、认定程序
(一)成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科技局、财政局、经贸委、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制定实施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对各乡镇(含开发区,下同)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考核。
(二)县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实行企业自主申报,常年受理、分批认定的办法。
(三)要求认定的企业应向所在乡镇或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乡镇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办公室根据具体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和科技咨询机构建立科技项目评估小组,主要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内容》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投资规模、市场前景等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办法是对项目审查并提供鉴别、评估报告等基础材料。
(五)领导小组按照评估小组的评估结果,进行审定。
五、优惠政策
(一)设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型企业购置设备和购买技术的补助,以及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作的考核奖励。
(二)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新购置的设备投资,凭设备购置合同、购货发票、付款凭证、入库单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三)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购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其他高新技术并已形成生产能力的,凭技术贸易合同、付款凭证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对新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当年入库企业所得税超过上年入库企业所得税的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对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两年给予50%奖励。
(五)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或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并对照有关条件由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支持。
(六)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获得贷款支持,并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补助。
(七)在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中,以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入股,成果价值折价占注册资本比例经省科技厅审核和资产评估机构认定,其所占比例最高可达70%。
六、工作考核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要把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作纳入各乡镇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考核,每成功引进培育1家科技型企业奖励1万元(以投产为准)。奖励对象:党政正职20%,直接引入人60%,相关分管领导20%。
6.培育工程 篇六
各区县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现将《北京市“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北京市“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我市经济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意见》的要求和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围绕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目标,以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为重点,联合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各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开发,为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以专利工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提高我市知识产权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能基本满足我市经济发展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二)主要任务
1、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首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在知识产权领域中以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为重点,分阶段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保护环境,具有较高知识产权理论修养、实证研究水准的高能力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2、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培养1000名左右知识产权管理、执法、信息服务等领域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实务技能的骨干。
3、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育。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各类社会组织培养10000名左右掌握相关知识产权知识,具备相应行业或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环节服务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三、重点工作
(一)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1、培养对象
各级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骨干人员,大型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高水平专业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教学和研究领军人物。
2、培养措施
采用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锻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要积极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培养对象承担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选送培养对象参加各级各类知识产权进修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参加课题研究,提高培养对象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组织管理、专业服务、学术和实证研究和涉外知识产权争端应对能力,促进人才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成长。市知识产权局每年举办一到两期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研修班,选派优秀人员出国进修。
3、研修内容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政府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及政策措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策略运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业务发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涉外知识产权实务、法院专利纠纷案件审理、专利信息服务及专利预警等综合定向分析与利用等内容。
(二)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
1、培养对象
各级政府知识产权部门从事管理、行政执法、法律政策及战略研究、专利审查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部门业务骨干,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
2、培养措施
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分别举办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及行政执法研修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及实务研修班、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实务研修班。每年举办6期,每期50人。
3、研修内容
经济理论与实践、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各国知识产权战略及政府政策措施、专利法修订及专利法律制度的新发展、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及实务、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实务、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与知识产权关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竞争力分析、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务、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专利许可与转让实务、专利与技术标准、专利诉讼典型案例分析、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涉外知识产权实务等。
(三)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训
1、培训对象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研发人员,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在校大学生、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自愿参加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的其他人员,以及报名参加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和培训的人员等。
2、培训措施
北京市市区两级知识产权局及所属事业单位负责本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2000人。
3、培训内容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法基础知识、专利申请与审批程序、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及分析利用、专利行政保护、专利司法保护、企业专利管理制度建设、企业专利战略。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业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法基础知识、专利信息检索及分析利用、专题专利数据库应用、专利信息分析与企业专利战略、专利与技术秘密等。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的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次、多渠道选拔培养人选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并统筹协调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提出相应政策或措施建议;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负责百名高层次人才的选拔;组织相关专家对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和指导;组织推进人才工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指导各区县、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各知识产权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根据职责和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2、建立政府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加大物质、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市知识产权局将利用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立知识产权培训师资库和人才信息库,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
3、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专项经费支持
市知识产权局在工作经费中安排百千万知识产权(专利)人才培育工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举办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研修班和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研修班,并对开展万名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训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7.培育工程 篇七
关键词:独立学院,生物工程,重点专业
质量是独立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随着独立学院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多, 影响独立学院声誉的因素也不断增多, 如何抓好重点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 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被列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首批立项建设项目, 以此为契机, 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从师资队伍、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 积极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建设。
一、独立学院专业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 学科定位。
独立学院的学科定位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母体学校的学科资源条件、独立学院自身的财力和市场需求的稀缺度[1]。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 办学经验比较匮乏, 学科基础相对薄弱, 在一段时间内专业建设只能以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通过借助于母体高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积淀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如师资、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 不仅使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有保障,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
因此, 我院自2003年办学以来, 以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为依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竞争环境, 将生物工程专业定位于我院重点建设专业, 以错位发展的方式突出优势, 实现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2. 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的兴衰和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主要依据和参考母体学校, 但独立学院也要注重培育自己的特色, 侧重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而更应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培养, 使学生既要达到本科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2], 使毕业生成为服务地方经济中受欢迎的人。除此之外,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 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 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原则决定了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自觉地树立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包括人才类型、规格和质量等。作为以教学为主的独立学院, 其人才培养模式应有别于母体高校和其他普通本科院校, 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贴近社会需求[3]。为此, 我院实行了专业教育和职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填补原来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的空白, 而这种应用能力强于普通本科院校、理论基础强于高职高专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也正是生产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 从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独立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优势及不足
办学体制机制的独特性是独立学院办学最大的优势。独立学院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名牌效应, 吸收母体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 共享母体优质教育资源, 这些都有利于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4]。在专业建设方面, 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 独立学院所设专业定位比较明确, 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度高, 并可坚持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 初步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独立学院教师岗位聘任机制灵活, 有利于建立不合格教师淘汰退出机制;教师队伍相对年轻, 可塑性大;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基本保障, 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5]。但独立学院在重点专业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其中, 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是最大的问题。独立学院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 往往大量引进母体高校的兼职教师, 专兼职教师比例失调, 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师资队伍中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 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独立学院从母体引进的师资以教学型为主, 缺乏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独立学院教师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 母体师资对学生关注不够;高水平师资一方面引进困难, 另一方面也缺乏作用发挥的必要环境。另外, 专业建设投入不够, 专业办学条件不平衡等因素, 也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在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长远发展。
作为独立学院, 重点专业建设不能贪多求全, 不能过分追求多专业的齐头并进, 一定要通过培育重点专业来打造独立学院办学品牌与特色, 并通过重点专业建设, 带动整体专业发展。我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结合现实条件, 依托母体高校优势专业, 按照“文理兼容、应用为主、工科优先”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本科专业布局, 不断完善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学校重点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建设规划。2010年,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项目, 这对我们进一步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
三、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工科专业, 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随着生物与化工技术产业的转型, 社会上对具备生物与化工技术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 注重工程教育内涵、提高教育质量, 也就成为我们最为紧迫的任务[5]。独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向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 这对我们从事的高等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近年来结合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体系。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 大部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主要由母体学校派遣的教师和自身聘用的专职教师组成, 而自有教师多数很年轻, 科研能力相对薄弱。而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多方面交叉的学科, 因此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何要提高自有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是当务之急。目前我院该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近20人, 自有实习、实训基地6处, 实践教学环节基础较好。根据现有师资队伍现状, 我院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 大力实施“青蓝工程”,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 提高知识面,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其快速成长, 逐步形成了一支高水平、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 我院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 如参与工厂实习教学、参加工程活动考察以及与厂方合作开展生物工程课题研究等, 使教师的工程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 构建教学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艺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7], 我院结合现有条件, 对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合理调整和改进, 将课程设置分为主干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并对不同的课程设置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努力夯实基础课的地位, 处理好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同时借鉴德国高校“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增设了食品工程及生物制药等专业选修方向, 拓宽专业口径, 以适应市场需要。
3.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 我们采取了注重精和新的原则, 及时将本学科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引入课程教学, 给学生提供一些尚未解决的新问题供其思考, 借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学习精神[8]。在教学过程中, 明确各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 并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避免重复性、松散性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编排, 对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 使课程教学内容既不出现重复也不产生盲点。在教学方法上, 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鼓励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 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4.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独立院校作为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之一, 正处于发展阶段, 独立院校对实行和普及素质教育责无旁贷。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学风的好坏, 学风欠佳是制约独立院校发展的致命内伤和外伤, 因此素质教育千万不能忽视[9]。未来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加快, 对人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院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举行各种丰富的校内外活动, 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必备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并努力将其作为重点专业区别于一般专业的标志之一。
5.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我院从校内实验、校外实践两方面着手, 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要素和实践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科研立项等活动, 训练学生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观察与分析等能力, 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而在校外实践基地, 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真实的工厂操作、工艺过程、自动控制、安全生产、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 有助于提高专业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 是其他各项基本建设的核心, 而抓好重点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 更是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措施。我院通过对重点培育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体系、实验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凭借独立学院办学新机制, 立足地方和基层, 全面推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冰冰.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6.
[2]张琦英, 沈美媛.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 2011, (6) :92-93.
[3]董孝璧, 陈锦宣.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J].宜宾学院学报, 2011, 11 (5) :7-9.
[4]徐军伟.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 :20-21.
[5]程向阳.发挥独立学院优势,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44 (6) :140-143.
[6]张德华, 江瑜, 陈存武, 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与教改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 2011, 27 (5) :53-56.
[7]刘志强, 张大为, 李会东, 等.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中教学体系的构建、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 (5) :66-68.
[8]陈建平, 陈必链.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7 (3) :49-51.
[9]刘传凤, 彭其安, 程勋, 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0) :6270-6271, 6274.
8.培育工程 篇八
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坚持农民自愿,围绕涪陵区粮食、榨菜、畜牧、蔬菜、果品、水产、蚕桑、中药材、烤烟等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班“一对一”遴选培育对象。课程设置符合农民特色和学习规律,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注重针对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二是做好认定管理。培育对象参加教育培训后,农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并进行认定。对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条件的,由农业主管部门颁发证书。建立准确完备的新型职业农民个人及家庭信息档案电子管理平台,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化管理和服务。
【培育工程】推荐阅读:
人才培育战略07-23
培育教学计划10-25
绿色经济培育技术体系07-08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08-26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08-27
如何培育孩子发散思维09-04
烤烟砂培育苗技术09-06
阳光少年培育行动方案09-07
学校礼仪培育活动方案09-07
品牌培育之我见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