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电容器的连接

2024-10-31

教案--电容器的连接(精选5篇)

1.教案--电容器的连接 篇一

第十周(2课时)说明:期中考试

教学课题:电容器的串联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电容器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

2、掌握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参数计算方法的推导。

3、能够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

串联电容器的参数值计算推导和知识运用 教学难点

串联等效电容器的参数值计算在实际电路中运用 教学方法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对比法。通过罗列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来进行比较,分析和推导电容器连接的参数计算公式,并通过练习进行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过程安排

1.复习电容量的规定和平行板电容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概念。2.引入新课程的学习(通过电阻的串并联的特点推导引入课题)。3.新知识的讲授(电容器的串联等效参数计算)4.课堂训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电容量的规定: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两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称为电容量(附带相关知识点的说明)。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影响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正对面积成正比,与极板的距离成反比。(附带相关知识点的说明)

(二)导入新课 1.回顾电阻串联的特点

设总电压为U、电流为I、总功率为P。

等效电阻: R =R1  R2  „  Rn 分压关系: 功率分配:

UU1U2UnI R1R2RnRPP1PP2nI2 R1R2RnR

常考的知识点:两只电阻R1、R2串联时,等效电阻R = R1  R2 , 则有分压公式

R1R2U1U,U2U R1R2R1R2设想:电阻串联具有电压、电阻、功率的特点,那么电容器串联会有什么特点呢?应该如何推导呢?(新课程内容的导入)2.电容器的串联

(1)等效电容的计算:设每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C2、C3,电压分别为U1、U2、U3,则

qqqU1, U2, U3

C1C2C3总电压U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电压之和,所以

111)

UU1U2U3q(C1C2C3q设串联总电容(等效电容)为C,则由C,可得

U1111 CC1C2C3cc 当两个电容串联时,c总12

c1c2即:串联电容器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

电容器的串联

串联电容器之后,相当于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所以总电容小于任何一个电容。(2)分压计算推导:

因为q=q1= q2=„= qn , Cq U

qcuqcucucu U11 同理 U22 21c1c1c1c2c2c2c1c2(3)电容器的参数除了电容量外,还包括电容器的耐压值,那么如何计算串联电容器的耐压呢? 因为串联电容器的所带的电荷量是相同的,所以要考虑每个电容器所能存储电荷量的最大值,然后根据这些值中选择最小的电荷量作为串联电容器组等效电容的最大电荷量的存储能力。

U内

(三)课堂练习

ccqmin 代入 c总12 即可算出耐压值。

c1c2c总例题1.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器的电容为C1 = 10F,额定工作电压为50 V,另一只电容器的电容为C2 = 10 F,额定工作电压为30 V,若将这两个电容器串联起来,接在100 V的直流电源上,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少?这样使用是否安全?

解:两只电容器串联后的等效电容为

C各电容的电容量为

C1C210105F

C1C21010

64q1q2CU510100510C 各电容器上的电压为

q1C2510410U150V,或UU10050V16C11010C1C21010U2q2C15101050V或UU10050V2C210106C1C210104

由于电容器C2的额定电压是30V,而实际加在它上面的电压是50 V,远大于它的额定电压,所以电容器C2可能会被击穿;当C2被击穿后,100V的电压将全部加在C1上,这一电压也大于它的额定电压,因而也被击穿。由此可见,这样使用是不安全的。本题中,每个电容器允许充入的电荷量分别为

q110106505104Cq210106303104C

为了使C2上的电荷量不超过3 104 C,外加总电压应不超过

3104U60V 6510电容值不等的电容器串联使用时,每个电容上分配的电压与其电容成反比。

问题1:由例子得,可以采用串联电容器的方式来获得较高的额定工作电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容器串联得到的等效电容器的耐压都大于它们额定耐压呢?

例题2:现有两只电容器分别标注着“60F/250V”和“30F/100V”,若将它们串联起来,求解串联等效电容的参数值。

解:CC1C2603020F

C1C26030qn1601062501.5102C qn2301061003103C qn1qn2

qminqn2310C U耐3qmin3103150V Un1250VU耐150V 6C2010问题2:请大家联想一下并联电阻的特点,结合本节的知识点,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有哪些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参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电容串联和电阻并联之间存在的异同点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提高电路的分析能力。

(五)作业安排

正式作业:P70选择题7、9,P72计算题6、7、8 课后巩固复习和预习安排:结合电容器的串联来试着推导电容器并联的特点(即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参数计算)

2.教案--电容器的连接 篇二

随着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大型容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器壁结构的相关技术也在发展, 专利上体现在B65D90/08下的专利申请量的增加。该分类号中的大型容器主要包括集装箱/集装袋以及罐体/筒仓容器两个方向, 现针对国内的罐类/筒仓容器的器壁连接关系进行简要介绍。

1 技术说明

大型罐体/筒仓容器主要用于固体颗粒、固体粉料、液体、气体等流体物质的、以大量为操作单位的运输、贮存或充当物理或化学反应容器[1]。

1.1 一体式

容器本体是一体成型的, 该类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80-90年代。因工艺限制导致容器本体材料主要集中为塑料、钢铁、混凝土、陶瓷、橡胶等易于制作一体容器本体的材料。该类容器优点是密封性好、应力分布均匀、不易疲劳, 比如1987年CN85101766A为高密度聚乙烯或金属制成, 外部有提高强度的框架;1996年CN2224182Y为橡胶制成, 用于运输汽油或柴油等, 容器本体外部也有提高强度的零部件;1997年CN2257277Y为陶瓷或混凝土制成。

一体式容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同样因制作工艺的限制, 其存在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运输不便、参数调节困难、后期维护不便等缺陷。

1.2 拼接式

拼接式大型容器因为是使用体积远小于成型后体积的同类零件拼接而成, 因此具有运输方便、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生产和组装可按需求来分开进行等特性而在近些年发展迅速, 而且拼接式容器的可调整性使得容器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且在后期维护和修理也变得更加便捷, 降低了成本。

拼接式容器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容器的器壁连接牢固度上, 基于此, 其连接方式也多种多样, B65D90/08下的专利则是主要按器壁结构的连接来分类, 具体包括:

1) 螺栓固定, 通过在金属器壁零件上设置法兰或带有通孔的重叠区域, 然后使用螺栓将法兰或重叠部分连接起来成型, 比如2007年CN2885779Y和2002年CN2494810Y均为螺栓紧固。

2) 焊接固定, 通过将由金属、塑料等可焊接的材料制作成的器壁零件焊接起来成型, 比如2004年CN2651189Y和2004年CN2639243Y均为焊接固定。

3) 咬口固定, 通过在相邻的器壁零件边缘构造特殊的结构, 在组合时使用咬合机器将其咬合来成型, 按咬合延伸方向可分为纵向咬合、横向咬合、螺旋咬合, 其中的螺旋咬合形成的利浦仓以优异的横向纵向抗拉伸强度的特点成为咬合固定中较实用的连接方式, 比如2011年CN201810017U和2011年CN201810018U, 均为螺旋咬合的利浦仓形式。

4) 其他固定, 除上述固定方式外的其它单一固定方式, 主要包括通过内容物或器壁的重力固定、绳索/拉杆/抱箍的张力固定、加强筋固定、粘结固定等。单纯的此类固定因为成本和效率因素导致应用面并不广泛, 但是也有一定应用, 比如2012年CN202464538U是用抱箍张力来实现相邻筒节的固定, 而2012年CN202279417U则是用粘贴实现固定。

5) 混合固定, 使用上述固定中的多种组合来实现的固定方式, 此类引用最为广泛, 因为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可以加强牢固度的同时弥补单一固定方式可能存在的缺陷, 比如2009年CN101493180A是用粘胶和螺栓混合固定, 2013年CN102923405A是用咬合和拉杆的混合固定来加强纵向抗拉伸强度。

2 分类号扩展

针对拼接式容器的分类号扩展概括如下:

2.1 同义扩展

由于主体仍然为大型容器, 所以一般申请中带有B65D90/08的都可以在B65D88/00下找到相应的同样适用的针对大型容器的同义扩展分类号。

2.2 结构扩展

器壁结构按结构有不同的扩展:咬口固定在B65D8/20用轧制或轧制和压制制成的;根据材料的变化还可以扩展到B65D6/00中;焊接固定在B23K+焊接;螺栓固定在F16B+紧固和固定构件、F16S+一般结构元件等。

2.3 功能扩展

可扩展的分类号包括:E04B1/62一般构造中的隔绝或防护, 其中包括1/64防潮、1/66密封、1/70通风干燥, 1/74热/声的隔绝/反射/吸收, 1/92防火、防晃动/振动等其他防护;B65D90/22安全部件, 其中细分包括防静电、泄压、通风等功能, 如果器壁用于加固的话还可分至B65D90/52防晃动装置。

2.4 领域扩展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以应用频率为划分依据, 部分有重叠) :1) 水类;2) LNG、石油、汽油、煤等固态粉末、固态颗粒、液态或气态化石燃料类;3) 沥青、混凝土、砂石等工程施工材料类;4) 各领域中的化学试剂类;5) 药片、食品或其他粉末、颗粒、液体等流体类, 具体来说:

工程施工材料类可扩展至E04G21/+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在现场的制备, 搬运或加工, B28C9/02生产黏土或水泥与其他材料的混合料的设备布置。

涉及到化石燃料的生产时, 比如石油、煤气、炼焦工业等, 可扩展到C10B+中, 尤其是25/16密封和29/00其他部件, 贮存方面还可包括B16C17/02煤仓、油箱、F17B+可调容量的贮气罐、F17C盛装或贮存压缩的液化的或固化的气体容器等。

与药片、药剂等相关的医疗领域则可以扩展到A61J1/00专用于医学或医药目的的容器及其下的小组内等[2]。

3 结语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 未来的大型容器的器壁结构会在走向智能化的同时, 成型后的容器在综合性能满足一般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更多优异的某一个或某些方面的性能, 体现出的差异化、个性化会更为明显, 也能更好地满足工业化建设大潮中各行各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斌.国际专利分类表中B65D小类浅析[J].科技传播, 2014 (17) :122-123.

3.幼儿园小班线的连接教案 篇三

师:老师这里有6根线,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需要三个人合作,请两个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实验方法:一人抓住线的中间,两边两人按两根两根的方法连接。

师:实验在进行中,请下面的孩子猜一猜会产生什么结果?

幼:可能会有不同的圈、可能变成很长的一根线。

2.猜想记录

师:三人一小组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并贴到大记录单上。

3.交流讨论

师: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你们认为6根线两边两两打结后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有哪个小组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相同的想法有不一样的记录)

4. 动手实验

要求:三人合作;不会打结的可以拿线,但要握紧线、不松手;两边的小朋友两根两根打结;全部打好后松开把结果记录下来。

5.介绍交流

提问:哪个小组来介绍交流一下?有小组和他们一样吗?和你们猜的情况一样吗?

6. 揭示老师的6根线

师:原来,可*组是一样的。

承上启下:

4.CAD绘制连接板教案 篇四

二、任务一 【课题名称】

绘制连接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绘图工具栏上的常用绘图命令和基本修改命令,绘制中心线、圆和直线。

二、能力目标

能绘制图2-1所示的连接板,及由直线和圆组成的相似图形。

三、素质目标

能熟悉AutoCAD 2009软件的作图基本流程,绘制由中心线、直线和圆组成的零件轮廓。

四、教学要求

能正确使用工具栏上的绘图和基本修改命令,按照作图操作流程,完成连接板及相似零件的图形的绘制。【教学重点】

画图的操作步骤与新指令的使用。【难点分析】

新指令“偏移”“打断于点”和“修建”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分析学生】

学生对课程内容一定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给讲课创造很好的基 础。注重新指令使用方法的操作。【教学思路设计】

边讲边示范,后学生时间练习,教师指导。【教学安排】

讲授1学时,实践1学时,共2学时。【教学过程】

一、图样分析

如图2-1所示的连接板零件,其轮廓由中心线、直线和圆组成。绘图时,可不必标注尺寸。

二、绘图工艺分析 1.创建图形文件。2.设置图形界线。3.创建图层。

4.单击“直线”——绘外轮廓。5.“中心线”——定各圆心位置。6.单击“圆”——绘图。

三、绘制连接板零件的操作步骤 1.启动AutoCAD 2009软件。2.设图形界限为210×297。

3.新建“轮廓线”“中心线”和“尺寸线”三个图层,并将“廓线”设置为当前图层。

单击“图层”工具栏中“图层特性”——单击“新建图层”—— 新建“轮廓线”“中心线”和“尺寸线”——设“轮廓线”为当前图层。

4.绘制连接板的轮廓

单击“直线”——按尺寸长度绘制连接板轮廓线,如图2-2所示。命令“line指定第一点——@-25,0——<线宽>@,65——@60,0——@0.-30——捕捉线段的右端点——Enter。(@表示相对坐标)

5.偏移线条——画出多条平行线

单击“偏移“——将左侧竖直轮廓线向右偏移“13.5,17.5,47.5”,上方水平线轮廓向下分别偏移“10,40”,得出图2-3所示。

6.修改图元属性——改直线为中心线

单击“图层管理器”右侧“V”——打开下拉菜单——选“中心线”,即得到如图2-4所示效果。

7.绘制圆图形

单击“圆”——绘制直径为9的圆,如图2-5所示。其他圆的绘制方法相似,完成直径9和15的4个圆的绘制。如图2-6所示。

8.修改中心线

单击“打断于点”,修改中心线长度,如图2-7所示。9.绘制连接板上长圆槽

单击“偏移”——将下方竖直中心线向右偏移5mm,如图2-8所示——单击“圆”,绘制两个半径为5.5的圆,如图2-9所示——单击“直线”,绘制两个圆的外切线,如图2-14所示——单击“修剪”,修剪多余的线段,如图2-11所示。10.完善图形

单击“打断于点”——打断多余中心线,如图2-12所示——单击“保存”为“连接板.dwg”

四、坐标输入 1.绝对坐标

一般在命令行可直接输入点的坐标,该坐标指绝对坐标。只有使用动态输入时,需要增加前缀“#”来表示为绝对坐标。命令:line;起点:-2,1;下一点:3,4.如图2-13所示。

2.相对坐标

输入相对坐标值,需在坐标前加入一个“@”符号,以表示此坐标值为相对坐标。

命令:line;起点:-2,1;下一点:@5,0;下一点:@0,3下一点:@-5,-3。如图2-14所示。

五、实训

选自P29。练习一~六

六、小结

1.连接板零件的绘制要应用到“偏移”“打断于点”“修剪”等指令,完成直线的复制,修改。

2.图形绘制后,一定要“保存”,才能存到硬盘中。

5.教案--电容器的连接 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物体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发现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有的要辅助物。

2.能根据需要辅助物连接的材料的特殊结构,找到合理的连接方式。

3.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连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绳子、布条、勾子、扭扭棒、回形针、插塑玩具、花片、牙签、绳子、珠子、纽扣、订书机、纸张、胶水、蔬菜(西红柿)等。

2.《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组织游戏导入: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朋友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你们听到音乐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和你的朋友做一个亲密的合作的动作,表示你们是好朋友。当音乐停止时,你们的动作就可以马上停止。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和好朋友一起都做了什么动作啊?(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说好朋友是怎样做亲密动作的。(如:手拉手、背靠背、头碰头、屁股对屁股,等等。)

小结:原来啊,这种手拉手、背靠背、头碰头、屁股对屁股的动作就叫连接。

二、组织尝试连接

(一)请幼儿把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一:绳子、布条、勾子、扭扭棒、回形针、插塑玩具、花片。

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朋友,它们都是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它们是什么?

师: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两个两个连接吗?

2.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说一说:你刚才连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为什么它们会连接?

小结:用了勾、绑、插等方法把同一种东西连在一起。因为他们开可以勾、可以绑、可以插。

(二)请幼儿把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二:纸片、胶水、小西红柿、牙签、本、订书机、绳、珠子。

这些东西是什么?怎样把他们连接起来?

2.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组织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两个金橘串起来;我用订书机把两张纸订起来,像一本书。)

②在幼儿回答的同时强调连接的动词,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②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四、展示作品,迁移经验

1.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我把绳子和雪花片连接成一串项链”“我把牙签和西红柿串成一串冰糖葫芦”“我把夹子夹在一起变成了东方明珠塔”等。

2.探索生活中的连接。

(1)观看图片(插头与插座、水管与水龙头、钢筋连接等),了解连接给我们带来方便与美观。

(2)师:小小的连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知识迁移: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连接的?(如:电扇和墙是连接的,电话和电线连接等等)

师:除了教室,马路上还有哪些东西是连接的?

五、延伸交流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上一篇:夏季火灾防控小结下一篇:单位退休批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