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2024-07-13

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精选10篇)

1.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一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出炉 10 年后新区人口 180 万

总体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 据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所长赵海春介绍,西咸新区将建成西安 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城市新区,促进西咸一体化,引领大都市发展的战略 新高地,推动大都市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 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 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 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 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 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 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 区。文化定位为人文新区 即以周秦汉唐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底蕴,传承和发扬历 史文化,把新区建设成为世界秦汉文化中心、周秦汉唐文化综合展示区、西安国 际化大都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西安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区域。到规划期末,西咸新区总人口将达到 180 万,其中沣渭新区 100 万人,泾渭 新区 80 万人。空间结构 两心一带 四轴三廊 多片区

赵海春表示,按照《规划》,西咸新区将以金融商务,秦汉文化为核心,以 沣泾大道为主轴,以正阳、秦汉、兰池、沣渭为次轴,对接西咸两市的传统轴线,辐射带动西咸新区的多个功能区,构建“两心一带、四轴三廊、多片区”的田园 城市的总体空间形态。其中“两心”为金融商务中心、秦汉文化中心;“一带”即沣泾大道功能拓 展带;“四轴”包括正阳大道功能拓展轴、秦汉大道功能拓展轴、兰池大道功能 拓展轴、沣渭大道功能拓展轴;“三廊”则是渭河景观廊、泾河景观廊、沣河景 观廊。《规划》中提到,西咸新区将规划形成临空经济区、渭北综合商务区、秦汉 文化观光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行政商务综合区、统筹科技资源特区、低碳环 保产业区、奥体休闲生活区、阿房宫文化体验区、渭河百里景观长廊等 10 个功 能分区的功能布局。生态建设 渭河景观带将建成生态绿洲 按照《规划》,渭河景观带将建成天人和谐的活力新城、舒适宜人的生态绿 洲,形成河流生态控制区、湿地生态区、灞渭休闲观光区、休闲生活区、特色风 景林营造区、秦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集中区、高档居住区、奥体生态区、生态 农业展示区等十大功能区。渭河将被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城中河、生态河。赵海 春表示,《规划》得到省政府及省西咸办
的肯定,随后将以省政府印发的《西咸 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为依托,编制和完善好总体规划。西咸新区将建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 地铁 1 号线将延伸至机场 本报讯(记者雷县鸿 实习生张娟)记者昨日获悉,按照新出炉的《西咸 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年)总体框架,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北客站至机场城 际铁路等,构筑立体化交通通道,实现新区 15 分钟通勤,跨区半小时可达。据了解,西咸新区将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具有 中枢轮辐式航线网络结构的机场和物流中心。规划西咸绕城高速、机场高速、沣 泾大道、城际铁路以及地铁新线在机场汇聚。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所长赵海春说: “西咸新区将修建横贯新 区的沣泾大道,该大道计划从现在的原点新城北边向西,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 侧绕到南侧,并向南连接到 312 国道,再沿沣河东侧向南修建,具体的线路如何 走,还需要调研等才能确定”。按照《规划》,西咸新区将形成“五横五纵”的道路主骨架系统。“五横” 为红光大道、世纪大道、沣泾大道东段、尚稷路及兰池大道。“五纵”为沣渭大 道、沣泾大道南段、秦汉大道、永乐大道及正阳大道。同时,新建 3 座跨渭河大 桥以及 6 座跨泾河大桥。据赵海春介绍,西咸新区将新建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延伸地铁 1 号线经 咸阳火车站至机场;延伸地铁 2 号线至泾渭新区;延伸地铁 5 号线至西成高铁阿

房宫站;新增一条新的地铁线路,沿沣泾大道东段从泾河站至机场空港车站,将 地铁 2 号线和 1 号线在机场形成对接。另外,西咸新区还将在泾渭、沣渭新建 2 座交通换乘中心,实现居民出行“零 距离换乘”。赵海春说,新建交通设施将与西安、咸阳两市现有的道路充分对接,连接区 域内部公共交通、外部高速,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方便群众出行。


2.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二

一、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古今辉映理念存在的问题

“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遗产随处可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舟教授说:“大遗址不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历史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构建起了今天与历史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历史的厚度。”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搞建设并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巴黎如此、江苏如此,当然西咸新区亦是如此,从观念到行动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应当保持古遗址的历史风貌和原始地形;禁止挖沙取土、挖建池塘,不得进行与遗址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或者从事其他有损遗址的活动。”[1]按规划,2015年西咸新区范围内人口达150万,遗址共17处,遗址保护区面积为125.9平方公里。[2]遗址区的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遗址风格不相匹配,遗址区居民为了满足日常自身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占压、破坏遗址区。例如,西安北郊漕运明渠西侧有一段数百米长的汉长安城遗址,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近年来,该遗址却一直被煤场包围,毁损严重。

在西咸新区建设中,有些设计过于追求现代风格,忽视了自然山水风光,没有把古朴典雅的历史风貌与八水相绕的灵秀之地融合到恰到好处,主要表现在,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都不能展现出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气息,西咸新区有许多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和绵延亘古、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如果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形成一种古今辉映的生态城市精神,就使得未来的大西安失去可以推动城市不断发展的竞争力。因为,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难以复制的不可再生稀缺资源,这是一个城市的城市特色即城市个性,只有把西咸新区生态特质和历史传承融合得惟妙惟肖,才能展现出西咸新区的个性之所在,才能使大西安在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上述问题,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在古今辉映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规划,严格管理,逐步调整,典型示范,重点开发,实现大遗址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开放城市,文化浓郁、形神兼备的世界遗产城市、山水相依、宁静雅致的生态田园城市。

二、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古今辉映理念的建议

美丽山水是西咸的底色,历史文脉是西咸的底气,二者美轮美奂的结合是西咸新区特色之所在。历史遗址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生生不息,与时代发展相映成趣的动态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市民生活在一个既有古今穿越感,又有精神获得感的“活”的原生文化生态景观之中。

(一)西咸新区要加强考古勘察工作,明确遗址范围并划定紫线,以便保护遗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西咸新区建设过程中,由政府部门设立大遗址管理机构,并制定专项规章制度,健全监管体制,确保在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明确的保障制度,为新区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创造一种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当地的大遗址,让大遗址的社会公益价值尽可能体现出来。

(二)沿渭河、泾河、沣河结合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以农业为主的聚集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内容的生态旅游农业区。以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历史遗存带为依托,打造绿色与遗址相结合的漫步廊道;结合“多绿楔”在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各功能组团间楔入生态绿地,把各功能组团零散的文化遗产结合现代元素联成整体,依托各功能组团的古城、古镇、古寺、古景和自然风光等山水文脉,打造成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多功能区。

(三)将西咸新区打造为现代生态田园新城。城乡之间的发展是互相依存的,城市汲取了乡村的营养,“它才形成自身强大的活力和爱抚养育功能,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的进步发展才成为可能”。[3]西咸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田园牧歌、古朴典雅、依山傍水。西咸新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一座水为脉、绿为底、古今辉映的现代生态田园新区。为此,将西咸新区建成既有优美田园风光,又有强大现代化功能,并能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田园城市,使西咸新区人文景观意义非凡,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田间地头黄发垂髫。

在遵循已有的山水格局、历史文脉的前提下,为了保障城市能够“呼吸顺畅”,西咸新区将打造成为城市下雨的时候就吸水,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使生态得以循环,即所谓的海绵城市。

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要修复渭河、泾河、沣河泄洪、蓄水生态功能。同时,沿河建设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浑然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在湿地、绿地布局彰显秦汉文化的雕塑,实现文化古城与美丽山水的互动。

总之,构建一座彰显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生态城市是所有西咸人的共同梦想。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与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西安与咸阳有其得天独厚体魄之美、形象之美和气质之美,因此所有西咸人正自信满满地铸就、孕育和凝练一座能够展现其文化底蕴与山水格局的国际化新区。

摘要:西咸新区作为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文化重地,是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重要通行证。按照规划,将西咸新区建成主体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发展的国家级新区。本文从西咸新区在彰显古今辉映理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方面分析了西咸新区的生态格局要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使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融古代文明于现代生态、挖掘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西咸现代田园城市,让西咸新区变成可以自由深呼吸的“海绵”。

关键词:西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古今辉映理念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十九条)[Z].2002

[2]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说明书[Z].2010

3.“西咸新区只是个过渡” 篇三

西咸新区与其他三个“同级别”新区有何不同?西成新区建设在整个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比重和影响有多大?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如何?西成新区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又是什么?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著名学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

“西安不发展,带动不了大关中,也引领不了大西北”

《新西部》:您一直致力于西部区域经济的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更是您长期研究和关注的课题。这次由国新办高调颁布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其战略意义如何呢?

张宝通:我国第一个副省级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是1992年10月成立的。浦东新区诞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得改革风气之先,快速发展,而一直以“老大”自居的上海市明显落后了,无论是在沿海的12个省市中,还是在沿长江的11个省市中,上海这个我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工业城市都面临着落伍的局势。这时,浦东新区的应运而生,成为上海带动长三角、赶超珠三角的助推器。

浦东新区的发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浦东新区的建设从一开始起点就比较高,得到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甚至比特区还要好,浦东新区几乎成为我们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今天我们再来看上海,不到20年时间,上海浦东新区不仅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而且堪称上海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縮影。

时隔17年之后,2009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副省级新区。我们知道,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中心城市,天津对环渤海地区、对京津冀乃至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辐射和带动是非常强的。2010年滨海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市的近一半,显然,这些都得益于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2010年6月,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产生。这是在时间上和距离上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副省级新区。这与重庆的定位是一致的,重庆的目标是要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商贸金融中心、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一五”规划实中,成渝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一起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从这个时候开始,即有学者认为,成渝经济区将会成为新的国家级经济区。一年前,作为成渝经济区的“核心”,两江新区率先发展,当年即实现产值过1000亿元。

再来看西咸新区,《西成新区总体规划》和两年前《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的大背景是:第一,国家要缩小东西部差距,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局势。《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与西南的成都比,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西安与其所处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位置明显不符,西安不发展,带动不了大关中,也引领不了大西北。

其次,国家战略的需要。大西北是我国唯一一块可以称的上地大物博的地区,七省区面积占了祖国版图的56%,占了西部版图的80%,西北边陲的安全维系着国家的安稳,西部大开发后,内蒙古由中部划到了西部;青藏铁路修通后,西藏被纳入西北的经济版图。西安的发展就是要引领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藏七省区的大西北开发。大西北在国家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大西安在大西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大西北还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大西北是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能源资源接续地,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我国石油大部分要靠进口,主要是从中东进口,要经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很不安全。大西北与世界能源集中地中亚、西亚各国相邻,通过陆路输送和进口是最安全的,亚欧大陆桥是最佳的能源桥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将会成为“能源之路”。大西北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西安是大西北的核心城市与“发动机”。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亚欧合作,国家需要在西部布局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地处亚欧大陆桥的西北首府西安是最佳选择。

“西成新区无疑就是颗最年轻、跳动最有力的‘心脏’”

《新西部》:西成新区与之前的三个“副省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西咸新区的优势在哪里?

张宝通:要说最大的不同,就是西咸新区是个既不沿江又不沿海还欠发达的内陆型新区。这是自然环境所致的区位差异,从新区的职能和行政划分来看,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共同点是经济新区和行政区划相统一,两个新区都成立了相应的政府机构,便于协调和管理。两江新区虽然没有成立政府机构,但在行政区划上同属重庆市所辖。西成新区则不同,虽然成立了西咸管委会,把原本“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并由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兼任西咸管委会主任,但西咸新区重点打造的“五组团”——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空港新城、泾河新城和秦汉新城,在属地管理上分属西安、咸阳两个市管辖。

西咸新区的优势也很明显:一个是交通运输优势。贯穿大西北有三条重要交通干线,一是包(头)北(部湾)通道,它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二是陇海——兰新线,它是新亚欧大陆桥;三是青藏铁路,它是现代“唐蕃古道”。这三条重要交通干线构成了一个面向东中部、立足大西北的“大”字,以大关中为依托的大西安处在龙头地位,可通过“大”字形交通骨架引领大西北开发。

西咸新区位居中国大地原点,被从西安辐射出的铁路、高速公路、高铁等多个交通“米宇网”覆盖。西咸新区拥有我国西部最核心的交通枢纽,加之咸阳机场的辅助,西成新区的运输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西咸新区的再一个优势就是资源优势。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较少,与其他三个副省级新区相比,这里资源利用成本最低,就能源来说,量大质优,后劲十足。

第三个优势便是人才优势。这也许是西威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陕西是我国“第一科技大省”,西安拥有仅次于北京的高校数量,各类高素质人才密集,这些都将为西咸新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西咸新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区位优势,那就是处于亚欧大陆桥的“中心”位置。贯穿我国东中西有两条经济带,一条是长江经济带,一条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模

式是龙头带动,以长三角为依托的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可带动沿江地带向东开放。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以苏北为依托的连云港与以长三角为依托的上海不能比,当不了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龙头,带动不了从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到乌鲁木齐这么长一条经济带。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她所依托的关中是沿“桥”地带最发达的地段,以关中为依托的西安可以称为亚欧大陆桥的心脏地带,而西咸新区无疑就是颗最年轻、跳动最有力的“心脏”,带动沿“桥”地带东西双向开放。在中国将会形成长江经济带有“龙头”上海带动,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有“心脏”西安推动的格局。

西安才是咸阳,成阳不是成阳

《新西部》:您对大西安的未来曾做过一番设想,您心目中的大西安应该是什么样子?

张宝通:建设大西安,就是要实现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成新区的建设就是为西咸一体化打基础。实现西咸一体化不必将成阳全部划归西安,现实的途径是将成阳一分为三。将咸阳市区、泾阳、三原、礼泉和兴平划归西安,将西安建成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国际化大都市。

将泾阳划归西安,可使西安名正言顺成为大地原点所在地。三原是西安的北门户。礼泉是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陵墓昭陵所在地,将礼泉划归西安,还有利于泾河的治理。兴平的工业主要是国防科技,划归西安有利于产业整合。将彬县、长武、甸邑、淳化划归铜川,把铜川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铜川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将彬长甸淳划归铜川,可为铜川注入新的血液,解决资源型城市矿碣城衰不可持续的世界性难题。将渭北旱原的乾县、永寿、关中川道的武功、扶风、秦岭北麓的周至眉县划归杨凌,把杨凌建成中国唯一、世界唯一的农科型中心城市,使杨凌由一个“实验区”真正成為一个“示范区”,带动关中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而杨凌、铜川和渭南还可以作为西安的卫星城市,与西安构成大西安都市圈,进一步加强西安的大都市地位。

西咸实现一体化应该是没有什么障碍的,1966—1971年,成阳市区就曾归西安管辖。至于两地的历史渊源,更不应该有什么障碍。历史上两地是连在一起的,战国时秦孝公曾把秦国的都城建在成阳,即渭河以北。但秦始皇统一七国,建立秦朝后,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就移到了渭河南岸,包括阿房宫、未央宫等重要建筑都在渭河北岸,即今日的西安。历史上周秦汉唐均建都于西安,从影响上来说,咸阳只有划归西安才有大的发展。如同长安之于西安,只有西安发展了,人们才会重视长安。咸阳也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安才是咸阳,成阳不是成阳。咸阳引领不了大西北,成阳要有大发展,只有西咸一体,仍保留成阳地名,将咸阳设为一个区。

大西安的未来应该是米字型九宫格局,各个区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产业,真正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托亚欧大陆桥,发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作用,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努力发挥西安科教优势,创新科技体制,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的改革示范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西安为核心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发挥西安、杨凌科教优势,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东方人文之都西安为核心,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这就是关天经济区规划中所讲的把大关中建成“一高地四基地”。西成新区在产业布局上切忌“摊大饼”,五个组团做十几种产业,难以面面俱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田园小镇和社区,就是为了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

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西部》:西咸新区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作用是什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如何“定位”的?

张宝通:西成新区可以说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过渡,或者说是个示范区。因为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西安、成阳一体化,将西安建成一个现代国际化大都市。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还要“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特别是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求“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成新区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成新区只能算是个次优方案。也许人力、财力各方面准备还不够充分,一步到位实现西咸一体化的条件还不成熟,只能通过西咸新区的发展,逐步实现西咸一体化。

就目前来看,西咸新区无疑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突破口和抓手。按照最新公布的《西成新区总体规划》,西成新区的规划范围将从原本的560平方公里扩大到882平方公里,到2015年,西咸新区人口将达到150万人,2020年会上升至236万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总思路,未来大西安的都市区人口要超过1000万人,主城区面积要达到800平方公里。西成新区的贡献就是为大西安几乎再造了一个同等面积的“主城区”,人口上则占到大西安的近四分之一。

关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此前曾将西安定位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我认为没有体现出国家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意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所定的发展目标,是把西安建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没有突出“现代化”,担负不起国家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任务,实际上还停留在“历史文化名城”或“世界著名古都”的定位上。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原因是依托了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而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亚欧大陆桥的“心脏”。历史上西安就是亚欧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今天把西安重新定位为亚欧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有利于带动大关中发展,引领大西北开发,维护西部边境安全,加强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向西开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盟各国的合作交流。

4.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四

[摘要] 自西咸新区成立以来,行政区划保持不变,即原户籍是西安市的还是西安市户籍,原户籍是咸阳市的还是咸阳户籍。但与之前相比,辖区内村民将变身居民,范围内所有村民生活、居住及社会福利等将享受同等待遇,且辖区内居民将可以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及有利的创业环境。

居住

将建成国内首个“立体城” 集13项复合功能于一身

作为国内首个立体城市的“实验室”,被命名为“新渭城”的西咸新区“立体城市壹号”将于今年10月建成。“住宅、酒店式公寓、快捷商务酒店、商业、写字楼、体检中心、展示中心、教育机构、学生宿舍、公共小剧场、立体农业、屋顶花园、停车楼,总计13项复合功能”,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表示,“立体城市壹号”如同一个微缩版的立体城市。

“立体城市壹号”的建筑群将会通过空中连廊连成无障碍整体,快速高效的空中连廊将人群从立体城市办公区带到生活娱乐区,实现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城市体验。

此外,西咸新区还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改善投资条件的环境工程,两年多来主动承担了4.3万套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49亿元,建成近万套。

交通

有我省首条快速公交系统 将依托水系建慢行“绿道”

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三桥新街将建成我省首条快速公交系统,该系统将拥有独立交通干道,全程WiFi覆盖,实行站外售票,时速可达60公里。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Transit)是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好比在地面上跑地铁,实现车外售检票,在专属站台内买票,将保证运行速度。

新区还将以“绿道”形式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绿道”将依托城市的水系、道路、桥梁等廊道,将城市、乡村、社区串联起来,这将方便人们通过自行车等慢行方式亲近绿色、感悟自然。“这是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西咸新区会着力实施”,新区管委会副总规划师张琳举例说,将在沣河两岸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短距离的步行和稍长距离的自行车出行都可纳入其中。未来马拉松比赛和自行车比赛都可放在沣河两岸,不用在城市道路里封路搞比赛。

目前,西咸新区内一大批市政工程已全面铺开,已建成的兰池大道被誉为大西安最美城市道路。教育

清华首所京外合办中学 已落户新区 今年就招生

在教育方面,由清华大学及其附属中学与西咸新区联手共同打造的省级示范中学——秦汉清华中学已建成,将于2014年招生,这也是清华附中首所京外合办中学。

秦汉清华中学项目负责人郭永利说,该校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规划一期为高中班60个班,全为寄宿制。秦汉清华中学虽然地处西咸新区,但面向西北五省招生,在教学和管理上,将完全与清华附中接轨。此外,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咸国际文教园区签约引进了香港耀华等高端国际教育机构,将填补大西安国际教育资源方面的空白。

医疗

有四医大医教研综合园 还有智慧医疗产业园

作为西咸新区首个军地融合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第四军医大学医教研综合园区将于年内开工。落户于秦汉新城的这个园区,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医药航母及科研中心,优化大西安医疗资源配置。该项目将结合军医大学特色和“大西安”总体建筑风格,成为“富有汉风唐韵的现代军事医学圣殿”。

西咸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园区战略合作也于去年12月签署仪式,该园区位于西咸立体城市内,以高端医疗带动“医、教、研、贸、养”一体化发展,园区内的医疗机构都将对接国际标准来设计和建设。

此外,投资17亿元的交大二附院秦汉新城分院项目也已开工。

就业

三年内最少培养4000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去年12月,西咸新区管委会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公司将通过“微软IT学院”计划,帮助陕西培养掌握前沿IT技术并拥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通过引入微软西咸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培养不少于4000名具有微软软件外包和云计算应用实践能力的合格软件工程师。

“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表示,西咸新区信息

产业园到2020年将建成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产值2000亿元、集聚各类人才25万。生态

沣河生态景区免费开放 渭河将成大西安城中河

位于沣东新城的沣河生态景区I期已于去年“五一”前夕免费开园。景区建成面积1200亩,其中河道水域面积148亩。若是自行车爱好者,公园内蜿蜒的自行车道让您在优美景色中感受骑行之乐。园内1.2万多株国槐、银杏、五叶枫等林木和12.5万平方米草坪绿化,会让您置身于绿色海洋。

在省内渭河全线整治规划中涉及西咸新区堤防加宽工程长度37.04公里,其中秦汉新城的18.65公里堤防加宽及绿化工程已建成。

此外,随着引汉济渭工程和渭河综合整治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跨渭河发展成为可能,渭河将成为大西安的城中河。

西咸新区还将和省林业厅在五陵塬共同建设万亩都市森林——中国暖温带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西安重要的生态补偿区。

文化

有秦咸阳宫还有汉长安城 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写照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多次以此诗句推介西咸新区:“秦时明月汉时关”正是西咸新区的生动写照,站在横桥上望去,一边是秦咸阳宫,一边是汉长安城……

西咸新区“家底丰厚”:河流文明、都城遗址、帝王陵寝、古建遗存、民俗记忆……西汉九位帝王皆葬于渭河北岸,其逶迤壮观,称之中国“金字塔”群。

如今,汉高祖长陵已栽植油松万余棵,成为五陵塬万亩都市森林的一部分。

去年9月底,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塔景区开园,常年免费开放。“崇文塔修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共13层,高87.218米,被誉为„中国第一高砖塔‟”,泾阳县崇文塔文物管理所所长南强民介绍,该塔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塔基至塔顶全用青砖砌成,平面呈八角形,打破了唐代方塔的传统造型。>>三大疑问

西咸新区的居民 户籍归属变不变

昨日,西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的消息传来,引起强烈反响,很多读者向本报咨询相关问题。

疑问1: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三者有何关系?

答: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大西安包括西安和咸阳现有主城区、西咸新区、周边卫星城镇及辐射区的城市群。这也就是说,三者都是大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疑问2:作为咸阳人,能否说是西咸新区人?户口归属、社保标准有无变化?

答:自西咸新区成立以来,行政区划保持不变,即原户籍是西安市的还是西安市户籍,原户籍是咸阳市的还是咸阳户籍。但与之前相比,辖区内村民将变身居民,范围内所有村民生活、居住及社会福利等将享受同等待遇,且辖区内居民将可以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及有利的创业环境。

疑问3:新区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具体有哪些?

按照规划,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形成“一区五城”的整体格局,包括西安和咸阳共7个(区)县23个乡镇(街办),总人口90万左右(西安:未央区的三桥街办、六村堡街办;户县大王镇;长安区马王街办、高桥乡、斗门街办、王寺街办。咸阳:渭城区的北杜镇、底张街办、周陵街办、渭城街办、窑店街办、正阳街办;秦都区的钓台街办、陈杨寨街办、沣东街办、双照街办;兴平市的南位镇;泾阳县的泾干镇、崇文镇、太平镇、高庄镇、永乐镇)。

知道一下

5.国内新区规划国际方案征集 篇五

2005年: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南宁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把南宁市建设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核心城市。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首府南宁提出的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经充分论证,选择了邕江以南、五象岭周边地带作为南宁市的新区进行规划。

2006年:为“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五象新区,自2006年2月13日起,南宁市规划管理局采取国际征集的方式,从报名应征的25家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中,经多方面综合比较,选定四家设计机构(或联合体)参加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确定由美国XWHO设计公司、德国SBA公司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威尔考特建筑规划事务所联合体四家设计单位参加本次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工作。5月20日至21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并综合考察设计单位的业绩,报请南宁市政府同意,确定了以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为主、南宁市规划设计院配合的方式完成五象新区规划方案的整合和编制。

2011年南宁启动了该规划的修编工作,2012年3月17

日,《南宁市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深化)》(以下简称《规划》),在南宁市规划局接受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王静霞等10位区内外知名专家的评审。

郑州郑东新区:中国城市规划的典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典范,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可以标榜的亮点。郑州,作为中原崛起的领跑者,她的亮点在哪里?笔者认为,但凡对郑州有些了解的人都会想到郑东新区。2002年,郑东新区开始动工建设。七年,弹指一挥间,郑州的东部崛起了一座初展雄姿的现代化新城。如今,昔日废弃的飞机场跑道已踪迹难觅,取而代之的是已投入使用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CBD如意湖以及内外环60栋摩天高楼;炊烟袅袅的村庄、遍地的鱼塘,变成了环境宜人的新建小区以及体育、医疗、物流等公共设施。

目前,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近700亿元,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突破200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3000余家,入住人口30万人。一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新城区——郑东新区屹立在了中原大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郑东新区崛起要归功于“规划先行”

不过,回望过去,郑东新区今日所呈现的亮点绝非偶然,几乎每一个郑州人都知晓,郑东新区这座值得骄傲的新城,从某种意义而言,要归功于“规划先行”的科学理念。

2001年,在郑东新区开建之初,河南、郑州的决策者就高瞻远见地提出:要高起点,大手笔,用世界的眼光、专家的智慧建设郑东新区,将郑州城市建设的坐标定位于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1年8月,郑州向国内外发出郑东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概念设计邀请函,17家声名显赫的设计单位前来竞标。经过广泛考察和初步筛选,日本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澳大利亚COX集团、美国SASAKI公司、法国夏氏事务所和新加坡PWD集团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进入最终的角逐。

最终,经过专家的反复比对优选,以及市民的投票,郑州市政府决定采用世界著名规划和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设计的方案,在郑州老城区的东部,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自机场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总规划占地150 km2的地方再造一座新城!在新城中,规划建设水域面积6.08km2,超过杭州西湖水面面积的人工湖;根据中原地区关于龙的传说和湖的形态,取名为“龙湖”。在其下游规划水域面积约2km2的“龙子湖”,然后开挖100m宽的人工运河将龙湖、龙子湖以及相应的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城市河网等连接起来,形成城市

生态水系。

于是,一座总规划面积相当于现有郑州市面积的新城,一个将人工湖泊与CBD中心、新区与老城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水系,一个把水的历史与现代相交织的景观主题,一个水域靓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开放新城为一体的宜居城市建设目标正在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郑东新区已成为展示河南形象的名片

“郑东新区如今已成为展示郑州、河南形象的一张名片。”11月1日,专门负责接待记者采访的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冯锐笑着告诉我们,现在许多郑州市民,包括一些出租车司机拉着客人都理直气壮地夸着郑州的变化,一些回国探亲的留学生,外地的亲戚、朋友来了以后,很多郑州人都会很自豪地带着他们来看郑东新区。

冯锐提及郑东新区的一点一滴都充满了自豪,“郑东新区建设避免了城市建设的通病——千城一面,城市规划、整体形状、水系、绿化、建筑等都很有特色,比如会展中心、艺术中心、特色桥梁,只要来到郑东新区,看一眼就终生难忘。而且郑东新区处处彰显着浓浓的文化内涵,这里有塔文化、帽文化,还有乐器文化——河南艺术中心造型源自河南几千年前的埙、排箫和骨笛,展示了浓厚的中原文化。”她认为,郑东新区在建设中积累了大量好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和发扬。

上海陆家嘴的规划

1992年,上海市组织了由意大利福克萨斯事务所、英国罗杰斯事务所、日本伊东丰雄事务所、法国贝罗事务所和上海小组参加的国际咨询,所提出的五个方案各具所长。现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是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的深化设计,取长补短,使其更具科学性、现实性和地方性,重点研究了形态布局、综合功能、城市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控制与实施等几个方面。获得上海市1994年度优秀设计一等奖。

6.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六

2019年10月21日

科学编制和实施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事关新区长远发展,对于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丰富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新内涵,加快大西安新中心建设,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积极助推大西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全面做好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分析研判未来一个时期西咸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的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坚持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厘清西咸新区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新区客观实际,有指导性、操作性和特色性的新区“十四五”规划。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

(一)加强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重点加强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基本思路、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城乡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由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局统筹安排。

(二)起草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由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局牵头,各新城、新区各相关部门,西咸集团、园办深度参与,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实现规划目标任务的主要政策措施等。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与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并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编制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由改革创新发展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由相关部门负责具体编制。以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为依据,围绕“十四五”总体发展目标任务,组织编制新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等专项发展规划。规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布局、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涉及公共服务布局的专项规划须有布局示意图和规划项目表,并对项目建设期限作出计划安排。要对规划期总投资进行科学测算,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

(四)编制新城、园办发展规划

各新城(园办)发展规划以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为依据,贯彻新区“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落实相关目标指标及分解任务,各新城(园办)编制属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报新区管委会批准实施。

二、进度安排

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一)组织筹备阶段(2019年4月至7月底)

开展“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分析评估;动员和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确定重大调研课题,通过公开招标、直接委托等方式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二)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19年8月至12月底)

10月底前完成各项前期重大问题研究;11月底前形成“十四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12月底前征求各部门、各新城(园办)和社会各界对“十四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规划基本思路。

(三)规划纲要建议起草阶段(2020年1月至6月底)

根据中省市“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起草形成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开展各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做好与中省市专项规划的衔接。

(四)规划纲要起草完善阶段(2020年7月至12月底)

起草完成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新城(园办)、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纲要草案;在总体规划纲要批准实施后,着手开展各专项规划的审查和报批。

新城(园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由新城(园办)自行安排,原则上要与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进度基本保持一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各新城、新区相关部门、西咸集团、园办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改革创新发展局,负责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工作。各新城(园办)要加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

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素质和水平,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新区、新城(园办)要为规划编制安排专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大宣传力度

7.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七

1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责任分担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1 指导思想

1.1.1 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思想。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责任分担体系构建既是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题之一, 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来源, 两者的目标具有根本一致性。农村污水治理必须面对日益严峻的治理形势, 将治理目标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满足农村居民污水治理的各种需求, 改善家庭生活卫生状况, 提高自身居住环境质量, 保护区域环境,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民生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2]。

1.1.2 美丽乡村建设思想。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与应有之义。农村污水自身特点、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特点以及农村污水治理资金与治理技术能力的不足, 要求克服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障碍, 建设具有西咸特色的治理模式。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密切联系。应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条件与政策环境,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 着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进行顶层设计, 创新体制机制,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赢。

1.1.3“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是预防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以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为契机, 加强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水污染综合治理, 有利于推进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村污水治理来改善家庭生活卫生状况和提高自身居住环境质量, 这也正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1.1.4 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和《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为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式和路径: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要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相适应, 要尊重农民意愿, 在科学引导乡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以及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进行, 要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农村河道整治、农村水环境整治紧密结合。

1.2 基本原则

1.2.1 随机制宜原则。

在加强国家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宏观调控的同时, 要给予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业务主管部门更多的自主权, 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务实地开展本区域的治理工作。一方面, 要认真贯彻国家的治理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 要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具体工作上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开创性地搞好农村污水治理。

1.2.2 能级分布原则。

能级分布原则主要是针对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而言的, 是管理组织的能级结构优化的根据, 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组织的能级必须按照层次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不同能级的主体应被授予不同的权力, 实现不同的利益;不同专业岗位的能级必须动态对应[3,4]。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机构设置应当体现管理的能级分布原则, 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3 管理动力原则。

环境保护中的管理动力分为激励和惩罚2种。在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实践中, 刺激应以实现治理目标为标准。对不仅完成已有的目标, 而且于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有较大贡献的行为予以超常正刺激。对近期目标有贡献, 而对中、远期目标无益, 甚至有害的行为, 不予以刺激或予以负刺激。另外, 激励措施与手段要符合新区农村污水治理的实际需要, 惩罚措施与手段要健全、可行。

1.2.4 管理反馈原则。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 要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措施和目标, 且需要不断调整和反复修正。为此, 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信息反馈机制, 以确保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 而且需要农村污水治理决策者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2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责任分担体系建构的制度条件

2.1 农村污水治理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2.1.1 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

200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了法律规定;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宏观层面对水污染控制进行了规定;2007年实施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 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2010年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旨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 防治农村生活污染;2010年, 环境保护部印发了《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提出了“村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2010年, 环保部发布了《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 (试行) 》, 对生活污水防治的相关内容做出了规定;2011年,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开始实施。

2.1.2 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

西咸新区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大多包含针对本地区的规划目标、实施的对象与原则、技术范围、工程管理的标准与措施、资金安排以及各方权责等, 相比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在涉及内容全面的基础上, 更注重本地区的现状与发展, 有关条文更具有针对性, 更详细深入, 更灵活多样, 操作性更强。

2.2 农村污水治理规划引导体系

2.2.1 国家层面的规划。

2007年,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发布, 提出因地制宜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2006年, 《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发布, 提出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处理方式,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2010年, 环保部公布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 明确指出“推行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控制, 探索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纲要强调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并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相关内容;与此同时, 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 (试行) 》, 以指导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2.2.2 地方层面的规划。

西咸新区管理部门在分散污水处理发展规划上强调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工程的重要性, 并根据环境敏感性、项目实施保障性等进行有所侧重的发展。相比国家规划, 其在指标制定上更加详细明确, 更有针对性, 且发展目标定得更为长远, 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 达标要求也更高。此外, 其还将发展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下级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

3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组织结构现状与责任分担体系建构的创新设计要点

3.1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组织结构现状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西咸新区水污染防治主要相关部门职责为如下。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西咸新区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拟定有关水污染防治规划、政策、法规、规章和标准并统一监督执行, 统一负责水环境质量监测以及相关的监测信息发布, 负责排污收费政策的制定, 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组织指导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指导西咸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指导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

水利部门:负责审定西咸新区水域纳污能力, 提出限制排污问题意见, 指导农村的供水排水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西咸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控制。

发改部门:负责西咸新区水污染防治的产业政策, 负责与水污染相关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制定及其实施监督, 提出农村污水处理财政性资金安排意见, 以及污染治理重点项目财政性补助投资安排建议, 审核相关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 组织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制定排污收费标准政策, 制定污水处理厂收费标准政策。

财政部门:参与西咸新区排污收费政策制定和资金管理, 参与污水处理厂收费政策制定。

3.2 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责任分担体系的创新设计要点

鉴于目前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中存在的相关部门职责不清、权责不对应及各部门间沟通失灵、协调不畅等问题, 应当改变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组织结构现状, 进行农村污水治理顶层设计, 建立农村污水治理责任分担体系[5,6]。

一方面, 在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责任分担方面, 构建“政府统筹下直接排污者 (农村居民) 投入为主体、累积污染贡献者 (生产性企业) 投入为重点、共同受益者 (全社会) 投入为补充”的农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主体责任份额的划分, 使各项责任清晰明确、承担合理、易于评价。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模式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体制, 即基于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所形成的, 以直接或间接排污者与服务受益者承担资金投入责任为主导, 其他资金来源为补充的农村污水治理资金投入责任分担体制, 以及在该体制框架下所形成的能够有效、合理拓宽农村污水治理融资渠道并高效利用资金, 形成制度性的稳定资金供给的机制。

另一方面, 在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政府组织实施责任分担方面, 构建“政府组织实施责任+行政相对人支持与参与责任”双层责任分担模式。西咸新区农村污水治理政府组织实施模式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污水治理政府组织实施体制, 即基于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所形成的, 以政府承担统筹、组织和管理责任为根本, 以行政相对人承担支持、协助、配合责任为条件的农村污水治理组织实施责任分担体制, 以及在该体制框架下所形成的政府与排污者、受益者之间, 政府与社会组织管理者之间以及政府与参与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的行业者之间, 就农村污水治理组织实施责任有效落实所形成的责任分担机制。

参考文献

[1]常杪, 小柳秀明, 水落元之, 等.小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建设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24-28.

[2]方炳南.农村生活污水区域集中处理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19-22.

[3]朱庚申.环境管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44-51.

[4]叶文虎, 张勇.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8-83.

[5]李冠杰.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与对策[J].新西部, 2015 (29) :8-9.

8.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八

关键词 都市农业 人力资源 开发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在农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咸新区于2011年6月13日正式成立,在陕西省政府发布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都市农业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发展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都市农业的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该地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了挑战。

一、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现状

(一)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数量状况

据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1115.9万人,其中关中地区农业从业人员617.8万人,占55.36%。关中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中男劳动力占49.5%,女劳动力占50.5%。由此可见,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数量丰富,具有较大地开发潜力。

(二)西咸新区都市农业技术人员状况

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技术人员5.13万人,其中,关中地区2.61万人。关中地区农业技术人员按职称分,初、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分别为1.64万人、0.77万人和0.20万人。西咸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缺乏中高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员大多是根据经验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三)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文化素质状况

关中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中,未上学的占13.9%,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0.7%,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4%。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总体文化素质偏低,这就使得人们对于新科技成果及信息反应迟钝,对于新技术不能迅速地接纳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二、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机构

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专业的开发机构来进行。西咸新区与全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相邻,地处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高级农业骨干人才。但是面向广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类院校较少,且质量也不高。这就阻碍了都市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缺乏大量的经费投入

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远远少于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在陕西省尤为明显,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都市农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缺乏符合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的开发内容

就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在专业设置方面,缺少符合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大众化的专业较多;“短、平、快”的专业较少,长线专业较多。在教学内容方面,这些院校往往更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难以体现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特点。

(四)缺乏先进的开发手段

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其特殊性要求在对农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而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校内实训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也较为缺乏。

三、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机构

健全的开发机构是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农业类和水利类职业院校、西咸两市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水利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在西咸新区所属的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开办涉农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粮食生产和流通方式的新型农民。面向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水产健康养殖和林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田水利建设等领域,建立技术服务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将职业农民培养、现代产业理念和新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核心,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二)加大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经费投入

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我们应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重点用于支持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和水利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各级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要向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倾斜。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发放和管理。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比如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捐助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等,保障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进行。

(三)形成丰富的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内容

根据西咸新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的特点,改革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方式整合县域职业教育资源。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强涉农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对于未列入重点支持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应把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新产业、农业新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更新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应与西咸新区发展相一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增强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首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且信息量大,能够增加农业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针对农民学习特点,有效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送教下乡、流动课堂车等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现场指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增强农民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中老年农民和留守妇女为培训对象,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的能力;以青壮年为主要对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改善农村民生;选择适龄人员,开展生产技能加文化基础的农民学历教育工程,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面向全体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时事政策、文化、卫生、科普知识、水情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最后,应加大农业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实训设备的投入与更新,积极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开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通过培训转岗、行业选派、企业招聘、社会技能专长人员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录用、企业实践提高等多渠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农村、农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完善农村职业院校师资培训机制,优先支持农村和农业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都市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5月27日http://www.sxzys.gov.cn/news-2169.

[2]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陕教职[2012] 37号http://www.snedu.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212/21/5908.html.

[3]白清平.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1,(8).

9.西咸新区建设规划方案 篇九

关于印发安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豫政 〔2011〕4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安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安阳新区是安阳市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全面推进安阳新区建设,有利于拓展安阳市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汤阴、水冶、白璧等周边城镇实现组团式集群发展,巩固提升安阳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构筑在豫晋冀交界地区的竞争优势。《总体方案》是指导安阳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安阳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总体方案》的实施。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实现率先发展,力争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安阳新区建设成为安阳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豫晋冀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三、安阳市要切实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稳妥、健康地推进安阳新区规划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原则,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当前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东产业集聚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四、省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强对安阳新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要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指导和帮助安阳市解决《总体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安阳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安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29号)和安阳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安阳新区的基础和条件

安阳市位于我省最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和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是全省最大的钢铁基地,市域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总人口548.5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311亿元,居全省第6位;实现工业增加值64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9.4%,城镇化率达到40.4%,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安阳市是豫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以我省为主体北向合作辐射、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一是空间位置独特。安阳市与毗邻区域内山西省长治市、河北省邯郸市等空间距离在100公里以内,在晋冀鲁豫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距京津冀都市圈内核心城市北京、天津500公里,是中原经济区联系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门户。二是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和晋豫鲁铁路、京广铁路在市区东南部形成“双十字”交叉,随着石武客专的建成通车和豫北支线机场的规划建设,安阳市将成为铁路、公路、航空高效衔接的区域性交通枢纽,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的经济联系。三是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安阳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突出东部、提升北部、优化西部、协调南部”思路,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到2010年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96平方公里、人口突破92万,正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但总体上看,安阳市中心城区规模偏小、经济实力较弱,与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聊城市等城市相比,在区域竞争中压力较大;空间布局尚未完全打开,商贸、居住、物流、产业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难以适应城市更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充分利用石武客专新站及相应设施建设、安阳县新县城规划建设等有利条件,规划建设安阳新区,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有利于提高产业、人口等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汤阴、水冶、白璧等周边城镇实现组团式集群发展,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

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有利于统筹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布局,进一步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加速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进一步巩固提升安阳市豫晋冀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构筑在豫晋冀交界地区的竞争优势。

二、安阳新区空间范围

安阳新区在安阳市中心城市东部地区集中布局,是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规划区空间范围以安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新东产业集聚区为基础,适度向外围拓展,北至洹河,东至白璧镇东边界,南至文峰区南边界,西至京广铁路和中华路,远期规划面积约22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涉及安阳县、文峰区、北关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安阳新区功能定位

安阳新区功能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豫晋冀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突出水系等生态功能,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相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发挥安阳市联系京津冀都市圈的门户优势,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吸引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及山东半岛产业向中原经济区转移,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钢铁精深加工业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豫晋冀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依托石武客专、京广铁路、晋豫鲁铁路、京港澳高速、南

林高速、豫北支线机场,优化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园区、会展中心、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四、安阳新区管理体制

安阳新区的规划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安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主要干部任免由市委提名后报省委研究。在体制上,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安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一)安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安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新区规划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决定支持新区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

2.组织协调涉及国家和省重大问题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

3.协调有关县(区)和市属部门支持新区建设。

4.审议确定新区管委会提出的计划和建设任务,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指导新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成立安阳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安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新区管委会是新区规划建设的执行机构,具有统一规划编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政管理等职权。主要职责是:

1.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对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研究提出新区发展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案。

10.河西新区管理体制方案 篇十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河西新区建设,现就县城河西新区(暂定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把握河西开发区定位

河西开发区定位为县城新区,是我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我县未来集行政、商业、工业、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运用“经营城市、以地建城”的理念,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把河西新区建成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服务业兴旺、区域经济增长较快、具有现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的生态新城。

二、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

(一)机构设置

撤销河西开发建设指挥部,河西新区开发建设实行县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

1、成立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为议事协调机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人大主任、县长、县政协主席、县委分管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建设、公安、规划、国土、林业、环保、水利、房产、吴集镇、栗木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2、成立中共河西新区工作委员会和河西新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为县委、县政府正科级派驻机构,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负责区内详细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市政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村民服务、治安维护、行政审批代办等工作。

3、成立河西新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暂定名)。公司为县政府按《公司法》注册的国有控股公司或独资公司,为新区开发建设经营运作实体。与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新区土地开发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工作。

(二)内设机构

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河西新区管委会内设办公室、建设规划部、土地资源管理部、招商与投融资部、社会事务部等5个副科级职能部门。

1、办公室

负责管委会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文秘、接待、后勤、财务等日常工作;负责督查督办及绩效考核;负责拆迁、安置补偿款的发放工作。

2、建设规划部

负责编制工程修建性详规;负责建设项目布局、选址及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工作;负责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确定各类建设工程的预(结)算计价办法和取费标准;负责工程建设、安全措施制定、招投标方案拟定、报建审批等工作;负责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负责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3、土地资源管理部

负责新区土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负责新区土地征收、储备、补偿、出让、转让、变更等工作。

4、招商与投融资部

负责招商项目的洽谈、协作、投资、引资等工作;负责新区土地开发经营、建设项目资金筹集等工作;负责建设项目的归集,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分期用款计划编制;配合土地资源管理部拟定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协同做好土地出让实施;负责新区各类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保值工作;编制融资与投资计划。

5、社会事务部

负责新区拆迁、安置、矛盾纠纷调解;负责协调管理新区范围内村组干部;负责区内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及社会保障工作。

(三)派驻机构—成立县公安局驻河西治安室。负责新区日常治安维护、周边环境整顿;协同社会事务部调解社会矛盾。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人员编制:核定管委会全额事业编制23名,分别用于党工委书记、主任1名、副主任3名、办公室5名、建设规划部4名、土地资源管理部3名、招商与投融资部4名、社会事务部3名。县公安局驻河西治安室3人,工资、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不计管委会编制总额。

2、领导职数:管委会配领导职数4名,设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1名,副主任3名(副主任分别兼任纪工委书记和工会主席)。

三、人事和考核

(一)人事

1、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县委任免;内设机构负责人由管委会提出方案报县委批准同意,从各单位选调。上述人员是公务员身份的保留不变,退休或调回机关继续享受公务员待遇,但其组织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与原单位脱钩,由管委会统一管理。

2、其他工作人员,由管委会根据各自部门的特点与任务从各单位选调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引进,分别报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审批。

(二)考核

1、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其他人员的考核由管委会负责。

2、管委会所有人员待遇与岗位绩效挂钩。具体实施意见由管委会在县人力资源部门指导下拟定,报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上一篇:优秀学生干部自我鉴定下一篇:西方节日观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