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2024-10-06

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精选12篇)

1.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篇一

有余数的除法

找出每组题的联系

96÷3=

86÷4=

32×3=

21×4+2=

知识扩展:

★例1:一个数除以5,商是123,余数是3,这个数是多少?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考考你:

1、同学们做纸花,每6朵扎成一束,一共扎了103束,还多5朵,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

2、国庆节到了,学校要在6条走廊上挂彩灯,已知每条走廊上挂的彩灯一样多,且彩灯的总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挂完后还多出3盏,问每条走廊上挂了几盏彩灯?

★例2:算式□÷6=□……□中,不告诉你被除数,商是多少,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哪几个吗?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试试:

1、算式□÷7=□……□中,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个,最大的余数是(),最小的余数是()。

2、算式□÷9=5……□中,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3、算式□÷□=13……8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4、23÷□=□……5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5、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商是最小的两位数,除数是最大的一位数,被除数和余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例3:有一袋桃子,如果每次拿5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7个,最后余下1个,这袋桃子最少有()个。◇我最棒:

1、一堆橘子,如果每次拿走3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走5个,最后余下4个,这堆橘子最少有多少个? 你会灵活运用吗?

一、填空:

1、下面算式中的余数可能是几?□÷5=□……□()

2、要使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是哪些数?□÷6=□……□()

二、判断题:

1、在算式23÷□=□……5中,除数可能是3,商可能是6。()

2、某一个数除以5,所得的商与余数相同,这个数只可能是6。()

4、在算式□÷□=25……3中,除数最小是4,被除数最小是103。()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9余5,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课堂学习我也棒

列竖式计算(前两道题验算)425÷3 560÷4 927÷3 456÷9

1、有一堆围棋子,按“二黑三白”排列起来●●○○○●●○○○……,想一想,第21个棋子是白子还是黑子?第53个棋子呢?

2、有100朵花,按3朵红花2朵黄花的顺序排列着,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

3、学校买来452本练习本,每位同学发6本,可以发给多少位同学,还余多少本?再买几本就正好发完了?

4、李老师买来258枝花,每8枝花捆成一束,最多可以捆几束花?

2.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篇二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 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 教师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与发展数感, 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而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建立与发展数感的有效载体, 因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发展数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二课“分橘子 (有余数除法) ”, 教科书3~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过程, 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横、竖式表达有余数的除法, 并体会表达的合理性。

2.结合分橘子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实际操作, 建立余数的概念, 形成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 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价值与作用,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

片段1巩固除法模型

师:有12个橘子, 每个小朋友分4个,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样解决?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 并根据计算结果表达你的结论。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师: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用除法算, 列式为:12÷4=3 (个) , 我的结论是可以分给3个小朋友。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算?

生:因为每个小朋友分4个, 共有12个橘子, 也就是求12里有几个4, 所以用除法算。

【评析】开课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复习已建立的除法模型, 强化了对除法的认识, 而且有余数除法正是在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同时复习环节也为下一步产生的新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对数感主要表现的描述, 包括“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加减乘除法含义、掌握了这四种运算的模型基础上, 才能正确地选择除法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复习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具体体现。

片段2有余数除法模型的建立

师:分东西的时候, 有时会刚好分完, 就像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但有时候, 也会遇到有剩余的情况 (出示“分橘子”主题图, 见图1) , 同学们请看主题图,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生:共有14个橘子, 每盘放4个, 可以放几盘?

师:你们分分看, 能产生什么结果?看谁能说得清楚明了。

生:都在积极思考, 动脑解决。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结论?

集体反馈:

从图中可以看出, 能放3盘, 还剩2个。

用算式来解决:

……

师:看来, 同学们真正动了脑筋, 想出这么多好办法!生1用图示来表达, 一目了然,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是39个橘子, 或橘子数更多, 这样画起图来可就麻烦了。如果橘子数多,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议一议。

生:用算式来解决!

师:生2、生3用加减法算式来解决主题图中的问题简洁明了, 但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是39个橘子, 或橘子数更多, 要写好多连加、连减法算式, 太麻烦了!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达, 能简洁明了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一议。

生:在小组内热烈讨论。

师: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我们想如果是12个橘子, 每盘放4个, 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达:12÷4=3 (盘) 。改成14个橘子, 相同的都是放了3盘, 不同的是还剩2个, 我们想也可以用除法算, 就是剩的2个再在除法算式中表示出来就可以了。

师:你们太聪明了!想得很有道理, 14里面有3个4, 还剩2个, 剩的这2个, 可以标在3盘的后面, 也就是这样用除法表示:

14÷4=3 (盘) ……2 (个)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上写这个算式, 并说一说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师:算式中的2叫做余数, 这个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怎样写呢?竖式中的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习。

【评析】教师让学生明确主题图提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并探索去解决, 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的过程。通过这些体验, 学生认识到现实中有这样的问题:要将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 各份相同, 有分不尽的情况, 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同时, 借助分橘子的具体实例, 使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实际意义, 加深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片段中, 教师设计的让学生探索解决14个橘子, 每盘放4个, 能放几盘的问题,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用画图法、算式法等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片断3对余数的进一步认识

师: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搭搭看, 然后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你的结果。

生:9÷4=2 (个) ……1 (根) 。

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9、4、2、1分别表示什么。

生:分别在小组内说。一人说, 其余同学倾听, 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写出竖式并寻找竖式中9、4、2、1在图形中的具体意义。

师:增加1根, 用10根小棒来搭正方形, 一共能搭几个?先想一想, 再搭一搭, 看看和脑子里想的一样不一样。

生:操作、思考。

师:用9根小棒时能搭几个正方形?还余几根?10根呢?这两个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用9根能搭2个正方形, 余1根;用10根也能搭2个正方形, 余2根;10根比9根多1根, 都能搭出2个正方形, 只是多余1根。

师:如果继续每次增加1根, 用11根、12根、13根……小棒呢?余下的小棒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各组的想法。

生:我们组是用画图来说明的,

用9根小棒搭余1根;10根搭余2根;11根搭余3根;12根搭时, 11根搭余的3根再加1根, 又能搭成1个正方形, 所以余0根。13根又开始余1根, 往后应该是余2根、3根、0根, 1根、2根、3根、0根, ……

师:这个小组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 而且用图来表达, 值得我们学习!想想看, 余数跟除数比, 它们的大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教师设计了学生动手搭——再一次感知, 脑中搭——进一步理解, 议一议——归纳升华三个活动内容, 由具体到抽象, 环环紧扣, 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加深了学生对余数的理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主要表现内容的部分描述, 可见, 教师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实施,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 篇三

教材通过“搭一搭”活动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即存在余数。并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步的含义,认识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摆一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经过探究过程,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难点:经历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贴图、盘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教师出示图形)你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位置的序号,老师就能猜到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不信,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设计意图:用猜图形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一种悬念,让他们产生学习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的心理需要。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学具操作,理解余数

(1)学具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这里有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同桌间相互合作摆苹果,教师参与活动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铺垫。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

预设生:6÷2=3(盘)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谁能结合图来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2)再次操作,感知分不完有剩余的现象

师:如果给你7个苹果,还是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下面4人一组合作完成。

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生:7个苹果,每2个摆1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

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了1个,没有继续再摆?

(3)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①引出余数

师:像这样,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师板书:7÷2=3剩余1.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剩余”两个字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生:7÷2=3(盘)……1(个)

师:这个剩下的数就叫做余数。

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活动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摆苹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物有剩余的现象。

2.摆学具,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1)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这里面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合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师:12根小棒能摆3个正方形,如果有13根、14根、15根、16根,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3)交流汇报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4)延伸

师:现在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7根的结果吗?18根?19根呢?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5)观察思考

师: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6)质疑

师: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討论。

学生小组合作摆正方形,并在题单上做记录。

(7)再质疑

师:余数不能是4,那比4大行不行呢?比如5.

预设生:不行!5里面又有一个4,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追问)这样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1)

师:如果剩下6根呢?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2)

师:如果剩下7根呢?余数是几?(3)

师:看来余数既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它只能比4小。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摆正方形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探索、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掌握了新知识。

三、课堂作业

1.课本习题

2.首尾呼应,拓展运用

师:上课开始时,老师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位置的呢?下面咱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这些图形是按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顺序每4个一组,要猜到第8个位置是什么图形,就用8÷4=2(组),表示刚好摆了2组,没有余数,最后一个就是梯形,同样的方法,要猜到第15个位置是什么图形,就用15÷4=3(组)……3(个),余数是3,表示摆了3组还剩下3个,就表示第四组的第三个,所以是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得知识猜出第17位置、第22个位置摆的是什么图形吗?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第一题是针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内容的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等内容的理解。课堂练习第二题解答了课前留下的悬念,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心理需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更好地概括和记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盘)

7÷2=3(盘)……1(个)

作者简介:周红英,女,本科,就职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八角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4.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练习课) 篇四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理解什么问题需要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的情景图,收集数学信息。

2、提出目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这一节课重点要研究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一)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P69——71的2、8、9、10题。

师相机进行指导(特别学困生),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学生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问题解决展示

第2题 口算方法 23 ÷4 = 5(本)……3(元)25 ÷4 = 6(本)……1(元)竖式计算:(略)答:(略)第8题

康乃馨:22÷7 = 3(束)……1(枝)玫 瑰:16÷3 = 5(束)……1(枝)郁金香:10÷2 = 5(束)答:(略)第9题

44÷8= 5(辆)……4(人)44÷9= 4(条)……8(人)

5+1=6(辆)

+ 1 = 5(条)

答:(略)第10题

22÷6 = 3(间)……2(只)22÷4 = 5(间)……2(只)答:(略)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二)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冲突,让学生更深层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 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师质疑问难:老师还是有点不清楚,什么问题需要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呢?谁来说一说?

5.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篇五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篇六

一、填空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小。

2.一个数除以3有余数,那么余数可能是()。

3.()÷5=9……(),余数最大是(),那么被除数是()。

4.八月份有31天,一共有()个星期,还多()天。

5.三(1)班41名同学到公园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最少要租()条船。

6.一道除法算式的除数是6,被除数是45,商是(),余数是()。

7.()÷7=5……4.8.把27盆花摆成6排,如果每排摆5盆,还差()盆。

9.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

10.□÷9=5……□,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直接写得数

4×9=36÷4=37÷9=6×8=48÷6=53÷6=

三、解决问题

1.小红借了一本70页的故事书,如果她每天看9页,一个星期能还书吗?

2.一件上衣要钉5颗扣子,44颗扣子可以钉多少件上衣?

3.一个笼子最多可以养4只兔,小明家里养了30只兔,至少需要几个笼子?

4.儿童读物每本 5 元,小红带了 36 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

5.刘老师给每8位小朋友发苹果,每位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老师原来有多少

个苹果?

6.李老师有60张邮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张,才可以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7.马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9错看成6,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2。正确的商

和余数各是多少?

8.幼儿园搞活动,发给每个小朋友 4 个小面包、2 瓶饮料和 3 个苹果。现有 39 个小面

包、17 瓶饮料和 26 个苹果,能发给几个小朋友?

9.用 5 枝康乃馨,3 枝玫瑰,3 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 枝康乃馨,17 枝玫瑰,8 只

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10.○○○○●●○○○○●●○○○○●●……那么第 21 颗棋子是什 么色的?

7.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篇七

一、主题图的分析慢一些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通过以“场景图”表现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 具有情趣性、故事性、生动性、联想性的特点,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 因数学教材不再单列“应用题”教学单元, 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计算教学中, 主题图既承担着计算教学的功能, 又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收集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子。本课主题图是通过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提供了许多可以用除法计算的素材, 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方式插:跳绳时, 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板报下面的花摆成3盆一组的形式, 这些素材中, 有整除的, 也有有余数的除法的, 使学生认识到二者的本质都是平均分, 加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片段一:

师:咱们的校园真美啊, 想去校园里看一看吗?

生:想。

师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旗。

生:我看到了有人在打篮球。

生:我看到了小朋友们在跳绳。

生:我看到了有一盆一盆的花。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 让我们一起来用盆花去布置班级吧!

显然, 此案例是仅仅为用图而用图, 只花几分钟时间对主题图作一个简单的处理和设计, 而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目标的呈现, 这样做看似学习时间增多了, 但对学生从生活场景中提取宝贵的数学信息的经验的训练却忽视了, 这样的引入教学是无效的。用好主题图, 慢功才能出细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像片段二这样进行有效的设计:

片段二:

师:开学了, 咱们又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学校又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等等, 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生: (兴趣被调动) 想!

师:仔细观察, 图中有哪些能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生:跳绳!

师:在跳绳这件事情中有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请说完整!

生:有8个人跳绳, 每4个人一组, 有2组在跳。

师:谁会写算式?

生:8÷4=2 (组)

(教师板书)

师:其他的同学还能完整地说说其他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学校大楼前有16面旗子, 4面摆在一堆, 摆了4堆。

师:你会写算式吗?

生:16÷4=4 (组)

……

二、新知识的介绍慢一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道不等于学会, 记住不等于理解, 清楚不等于明白。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需要一个慢热的过程。在教学中,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教师总是自己不停地强调和说明, 时间不够, 只能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却不知, 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灵魂, 学生如果只是一个简单地被动接收的容器, 课堂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 教师在关键知识点的传授上, 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的知识真正达到内化。所以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的竖式计算时, 教师必须慢慢地分析, 让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去思考和感悟。

片段三:

师:在除法竖式中, 我们先写横式中的被除数15, 在被除数上面写这样一个符号, 它代表横式中的什么?

生:除号。

师:看看像什么?

生:工厂的“厂”字。

师:在除号外面写5, 5是横式中的什么呢?

生:除数。

师:想一想, 15里面有几个5?

生:3个。

师:3写在哪里?

生:除号上面。

师:对准哪个数位写呢?

生:个位。

师:为什么不对准十位上写呢?对准十位上写表示多少了? (教师问话停留3秒, 让学生充分思考,

学生回答, 也多叫了几个同学)

生:表示30盆。

师:这个3就是横式中的什么?

生:商。

师:这个部分就表示15里面有3个5。

师:我们每5盆分一组, 分了3组, 想一想, 我们分走了多少盆?

生:15盆。

师:我们把已经分走的15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这个分走的15盆是怎么来的呢?

生:3和15相乘得到的。 (教师板书, 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最后从被除数里面减去分走的15盆, 等于0, 写在横线下面, 你知道“0”表示什么意思呢? (问话继续停留3秒,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表示正好分完, 一盆都不剩。

……

显然, 本片段在“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15表示什么意思”, “相减得到的0表示什么意思”等列竖式中最关键的几步演绎得非常清楚, 这对于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且在此环节的师生问话中, 教师注意了时间的等待, 不急于要学生马上给出答案, 使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维, 主动探讨, 所谓慢功出思维!

三、错误资源呈现慢一步

错误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错误之所以是一种资源, 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 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析错、纠错活动, 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 去伪存真, 将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领会和掌握内隐的数学规律及本质。错误资源用得好往往可以使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片断四:

师:一共有23盆花, 每组摆5盆, 到底可以摆几组呢?你能不能通过前面学的知识用竖式计算, 如果有疑问, 可以借助手中的圆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做法或想法来说一说?

生l:我是用摆圆片得来的。

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大家看, 这个竖式列对了吗?

生:没有。

师:错在哪里呢?

……

错误资源在实际运用中, 呈现方式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巩固性的练习训练中错误资源应及时出示, 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质疑、辨析、发现, 找出致误原因, 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消除数学学习中的隐患。而在新知识点的开放性“先学后教”模式中, 根据学生心理“先入为主”的认知规律, 错误资源应置后。本案例属于后者, 在教学中, 此环节是教师在刚刚学习了能整除的除法竖式之后, 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感思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因此, 面对各种错误的生成资源, 教师要用, 但要适时。笔者认为, 教师应积极做好巡视, 先有意地展示一个正确的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待学生明确了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有了“先入为主”的感思后, 再呈现错误资源, 让学生去分辨和思考, 这样,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分化。所以从心理学角度, 有时, 错误资源慢一步应用, 它的效果会更好。

8.有余数除法竖式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沟通平均分的实物操作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每个数的含义。

2.经历平均分实物、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小棒,图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 4 =

÷ 8 = 15÷5= 7÷3= 8÷5= 5÷2= 2.方框里最大能填几?

()×5<38()×9<60()×8<26()×4<31 3.下面算式中,余数可以是几?()÷5=()„„()

二、探索新知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含义。(1)采取例2情境的延续。

课件出示例3:同学们上次用小棒摆了正方形,今天我这里有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会怎样呢?

(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一组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老师给出的提示下自己摆自己分或者自己画自己圈,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展示本组分法,边展示,老师边提问,引出除法算式。

13÷4=3(组)„„1(根)

(3)认识有余数除法算式中的数:13、4、3、1分别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总结:13表示13根小棒。4表示每4根分成一组。3表示分了3组。1表示分完后还剩1根小棒。

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意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算式的读法。2.感知竖式写法。

(1)刚才同学们列出了除法算式,这个算式叫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课件出示竖式:(板书: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2)这个除法竖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家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3)学生汇报。学生会说出13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4)12是什么呢?

有些孩子会发现12是4和3的积。3.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知道了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咱们来看看每一个数的含义。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书写除法竖式,我们来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边板书竖式,边提出问题。

表示什么? 商3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12表示什么意思? 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结:13表示13根小棒。4表示每4根分成一组。3表示分了3组。12表示分掉了3个4也就是12根小棒。1表示分完后还剩余1根小棒。

4.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62页“做一做”1题。(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以同桌为小组交流汇报。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如果我们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请大家分一分写一写。竖式怎么写?小组讨论:(1)分了几组?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分完后,有剩余吗?那么该怎么表示? 分组操作,讨论汇报,并让学生在黑板板书横式、竖式。6.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课件出示“做一做”2题。以同桌为小组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9÷2= 25÷4= 30÷5= 30÷7= 2.判断并改正。(课件演示课本65页7题)3.解决问题

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计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那发现了什么? 46÷7= 28÷5= 7×6+4= 5×5+3=

四、归纳小结。

9.《有余数除法》的教案设计 篇九

(二)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具:实物图及投影片。

学具:11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84= 36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

()里最大能填几?

3()<22 4()<37

()2<11()5<38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63=2

订正时,提问:

(1)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

(2)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

提问:

(1)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

(2)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

怎样列式计算呢?(73=)

怎样写竖式呢?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

写在什么地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教师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实际分掉几个梨?(6个)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有剩余,剩1个梨)

教师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1个,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怎样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呢?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即

73=2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读作:商2余1。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两道题。

提问:这两道题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盘都放2个。不同:第1小题正好分完,第2小题还剩1个,不能正好分完)

教师说明:像第2小题这种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除法。(板书课题)练一练:

每个同学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订正时,教师着重提问:

1)商2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

(2)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表示什么?

(3)横线下面写什么?表示什么?

(4)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

2.教学例2 385=eq x(7)eq x(8)

提问:

(1)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2)怎样想商几?在乘法口诀里没有一句是五几三十八。

相邻两位同学互相讨论怎样想商几呢?再在全班交流。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6,教师板书: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8,教师板书: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适。

最后结果是商7余5。

练一练:

144=□□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商,最后的结果怎样说。

引导学生观察:

上面三道有余数除法,把每题的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况下,说明商大了?(被除数不够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时,说明商大了,商再小一些)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用折叠卡片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边口述计算过程,教师也掀开有关部分。

(2)全班动笔练习,指名两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订正。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发展性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思考性练习

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0.最新《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篇十

本节课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动手分一分,由没有剩余引入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除法”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转化”,这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通过一层层递进认识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 本课的教学中,以分发具体实物,让学生从动手平均分东西给组员,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并在把分的结果一一列表后,形象感知正好分完与有余数的两种不同分的结果。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有本质理解。

在《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根本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固然重要,但余数、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的探索过程,推导过程更重要。因为其过程中蕴涵着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本课始终贯穿着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会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思维活跃,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圈一圈,填一填,想一想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11.有余数除法评课稿 篇十一

第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进入新课,教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本上的主题图、演示例题,通过设置问题和生动的描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兴奋、有积极性,学生产生了我要学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组织交往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数学知识总是渗透着实际问题,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上课时刘老师打利用本次校班容布置为主线,通过买纸、剪纸、贴纸的生活为题材贯穿整堂课,把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并且通过游戏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数是怎样产生的,而且对余数产生的感受特别深,接着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游戏的过程,并且列出算式,这时学生就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刘老师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定了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如,在找第一类除法题的特点时,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丰富、更全面,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教得轻松自如,适时点拨,比较好地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探讨的问题(个人意见)

一、如何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的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刘老师设计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目的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可从课堂上反馈处,老师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从竖式中还说不处意义来,原因是老师缺少反馈。

二、试商法的教学这一环节上老师也有待改进的地方。应先复习( )x 4《27 之类的问题,强调最大能填几,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就不会出现学生都不知道商几的问题啦。

三、刘老师在节课中错过啦一个(错中出精彩)的环节。老师在出示题目时漏啦一个条件,学生提出来啦,刘老师这时候非常慌张,赶忙补上,还说自己台紧张啦,漏啦这个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出错是难免

12.有余数除法练习沪教 篇十二

课时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 标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准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

( )×6 < 57    ( )×7  < 43   ( )×5 < 38               4×<  31            8 ×( )< 26      9×( )< 60

1、 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二、练习

1、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

3、当师傅。(完成教材第54页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4、把计算卡片分一分。(第54页第7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明确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5、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形,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看图明确题目中求彩带的长就是求“3×8+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 全课总结。(略)新课标第一网

四、补充思考。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枝?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10月18日

《课堂》P18       《特训》P35-37第1-5

上一篇:蒲公英的种子作文600字下一篇:郑州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补贴细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