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发展简介

2024-06-15

picc发展简介(精选6篇)

1.picc发展简介 篇一

一、直播卫星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吕涛介绍, 截至目前, 直播卫星村村通和户户通的用户累计达到了6168万, 其中村村通2039万户, 户户通4029万户。今年共计新增用户2211万, 其中户户通新增2186万户, 村村通新增25万户。

二、农村用户收视特点及环境

谈及我国农民用户的需求, 吕涛表示, 根据调查研究, 鉴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迅速、公共文化生活上的城乡差距、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 农民群众渴望看到更丰富的电视节目。而OTT、IPTV在农村地区基础网络普及率低, 捆绑宽带业务收费高, 智能操作水土不服;有线电视收费较高, 农村地区入户率低;境外卫星涉及国家安全, 违法法律规定, 因此直播卫星户户通在我国农村有一定的竞争力, 存在着一定的需求, 农村地区以收看免费的直播卫星节目为主。

三、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

吕涛介绍,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正在着力对农村进行研究, 了解“农村用户想要什么?农村用户需要什么”。目前, 直播卫星户户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各省卫视、以及省级非卫视频道。通过对农村用户的研究, 认为现在农村用户还有两大需求没有满足, 也成为明年主要的工作方向:一是少儿频道。因为在农村地区, 现在是以老人、孩子为主, 年轻人出去打工的比例非常高, 对少儿频道的需求非常强。二是高清频道, 据了解, 农村正在向CRP向平板电视推进的过程, 农村盖新放、结婚都是买平板电视了, 目前在农村还没有人提供高清的节目信号。下一步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计划增加更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并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专业化的付费频道, 同时借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东风择机推出购物频道。

四、超级强大的内容分发平台

目前, 中星九号具有不少技术优势, 可进行海陆空多方接入, 为用户提供移动旅行新生活。吕涛介绍, 2015年9月3日, 中国民航乘客在空中利用直播卫星实时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活动的直播节目, 9月18日, 民航机载卫星电视直播接收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近期, 还与中国北车集团完成签约, 联合开发高铁智能移动多媒体服务体系, 解决高铁乘客实时听广播看电视的难题。未来, 还计划依托铁路物流搭建在线网上商城。

五、各类节目覆盖的高效平台

吕涛谈到, 直播卫星是高效、经济、直接入户的节目覆盖高效平台, 未来将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前端具有很强的支撑能力, 包括都硬件设备能力、技术支持能力、长期服务能力, 以及端到端服务能力, 目前共有73套电视节目及50套广播节目通过直播卫星平台播出。

六、长效机制确保长期优质通

2.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篇二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高中阶段(U18以下),是日本各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当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的学生联赛阶段,有很多出色的青年球员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得到进入J联赛的机会,即开启足球职业生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日本U18联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J-YOUTH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学校)、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以及国民体育大会等7项赛事。

综上所述,日本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过程中,采取了两条并行的途径培养足球人才:一是在学校中培养足球爱好者,扩大足球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同时坚持开设足球学校方式选拔培养足球精英人才;二是通过日本足球协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在训练中,则是采取划分年龄段的方式,确保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有序衔接。纵观其培养系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从下至上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体系,为每个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

3.埃塞俄比亚蚕业发展简介 篇三

埃塞俄比亚土地肥沃, 地理、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种桑养蚕, 且蚕桑1年可收获6次, 具有巨大的蚕桑发展潜力。桑蚕在上世纪30年代由意大利人引入埃塞俄比亚, 桑树种植很快遍及全国, 主要生长于海拔15 00~2 500m的地带。同时, 各地州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发展蚕桑业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 比如: (1) 免征投资者2-7年的所得税, 免税进口资本货物及机器设备等。 (2) 免费使用城市土地, 在工业园区, 每年仅象征性地征收每平米1比尔的租赁使用费; (3) 将丝织技术 (包括养殖和加工) 课程导入职业教育学院; (4) 为申请投资许可提供一站式服务, 只需2小时即可办妥一切手续; (5) 农民可将土地部分出租给投资者, 租期最长可达25年, 农村用地租赁价格为14.21~79.37比尔/hm2 (1元人民币约合3比尔) 。

由此可见, 埃塞俄比亚人民对栽桑养蚕并不陌生, 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 大规模开展栽桑养蚕, 具备成本优势。然而, 遗憾的是, 全国鲜见从事蚕桑生产的地区, 对于蚕桑生产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笔者于2012年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农业部和商务部共同组织的中埃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 通过为期7个月的教学培训工作, 得以对埃塞俄比亚蚕桑业有粗浅的了解。

1 气候条件

埃塞俄比亚气候温和, 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但是其气候特点为半年雨季半年旱季, 水浇地仅占实际耕作面积的1.3%左右。桑树虽然比较耐旱, 但是长达半年的无雨季节还是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产叶量低下、叶的品质不佳, 对桑蚕饲养不利。

2 经济条件

农民要进行蚕茧生产, 蚕室和基本的养蚕用具是必不可少的, 这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虽然近年来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比较快速, 但是人民生活还处于极低的水平。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居住的房屋还是比较低矮的小草棚, 无法用于蚕桑生产。建造养蚕室和购置养蚕基本用具的费用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各地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蚕桑业的优惠政策, 仅适用于少数投资者。没有政府的经济扶持, 普通农民即使有栽桑养蚕的热情, 也会在巨额的前期投资面前知难而退。

3 资源条件

埃塞俄比亚蚕桑种质资源十分有限, 现存桑树种质资源仅3份, 其中印度品种2份, 本地品种1份。与中国桑树品种比较, 其桑树品种资源均表现出产叶量低, 叶质不佳的特点。现有桑蚕种质资源5份, 其中2份为来自肯尼亚的多化性黄色茧品种, 2份为来自韩国的二化性白色茧品种, 1份为来自中国的二化性白色茧品种。这些品种在埃塞俄比亚生产表现差强人意, 据调查, 其平均全茧量低于1.7g, 茧层率不足19%。虽然近2年来, 通过“南南合作”项目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组专家由我国引进了少部分桑蚕品种资源, 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等原因, 引入的种质资源多为杂交种, 况且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适应性不佳, 也未能在埃塞俄比亚产生上佳的表现。因此, 埃塞俄比亚急需引进或培育出适合其气候特点的优良蚕桑品种资源。

4 技术条件

抛开资源劣势不谈, 埃塞俄比亚蚕桑技术的匮乏应该是阻碍其蚕桑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桑园管理方面:除了旱季极度缺水时的灌溉之外, 埃塞俄比亚的桑园全生长期几乎得不到适时的水肥管理, 桑树生长严重受限。同时缺乏树型养成的概念, 其桑树不疏条, 养蚕用叶除小蚕期少量采摘片叶外, 全部采用根刈伐条, 导致园中桑树生长量严重不足, 分枝繁多, 枝条细碎, 叶小而瘠薄。

2) 蚕期管理方面:小蚕用叶质量参差不齐, 小蚕期从不除沙, 每次饲喂叶量偏多, 导致蚕座内蚕沙过量堆积, 小蚕多被废叶覆盖, 蚕儿发育极度不齐。同时又不注意及时匀座扩座, 蚕座内蚕头密度过大, 极易造成蚕儿互相抓伤感染。兼之其蚕室蚕具多年连续使用, 从未进行消毒处理, 养蚕期间常见脓病发生。大蚕期采用条桑育, 每日喂叶2次。由于前述原因, 采伐的桑条细而短小, 叶质老硬, 且埃塞俄比亚气候干燥, 桑叶很快失水干萎, 蚕儿多因不喜取食而造成发育迟缓, 且茧质不佳。

3) 上簇管理方面:由于蚕期发育严重不齐, 只能由工人提取熟蚕后手工上簇, 上簇方法也极为落后, 部分地区采用纸筒做为簇具, 每个纸筒放2头熟蚕。效率非常低下, 不利于大规模养蚕。由于纸筒内部空间小, 通风排湿效果不好, 同宫茧及下脚茧率增加。

4) 良种繁育方面:埃塞俄比亚至今没有建立统一的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繁育中心, 种茧经粗选后不进行雌雄鉴别, 蚕蛾羽化后随机自然交配, 卵产于废旧的报纸上。产出的卵不经微粒子检查和任何浴消处理, 随出蚕随收蚁。这种没有任何管理规划的蚕种繁育方式极易造成养蚕期的重叠和交叉, 给农民的养蚕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

5 人才教育条件

以上技术条件的限制, 归根结底在于专业人才的匮乏。虽然近年来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人才的教育, 共创建了25所联邦及州立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学院, 但是就蚕桑业而言, 全国仅有1所学院 (Alage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学院) 于2011年起开设了蚕桑专业的课程。即便如此, 该学院仍面临教学资料短缺, 师资力量薄弱的尴尬局面。一些当地教师甚至之前连蚕都没见过, 仅查阅了有限的参考资料就开始给学生上课, 其所编写的教学大纲内容空洞, 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近2年来, 我国通过中非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培训项目, 向埃塞俄比亚派出多名蚕桑专家对其当地教师和学生进行蚕桑技术培训和培训教材的编写,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picc发展简介 篇四

1.1 烘房的分类

涂装车间传统的烘房设备按其功能一般可分为电泳漆烘房、密封胶烘房、中涂漆烘房和面漆烘房等。烘房的结构形式通常有3种:直通式、桥式和Π式 (图1�图4) 。

烘房的加热热源有电、燃气和热水等几种。目前, 使用燃气加热的烘房成为轿车涂装车间用烘房的主流方向。广泛应用的燃气加热烘房通常有以下两种加热方式。

a.采用集中加热、分段控制的方式。如德国杜尔公司的EcoPure TAR烘房, 该烘房采用1个TAR (主燃烧器) 作为烘房的热源, 见图1和图2。

b.采用分段加热的控制方式。这种烘房不设置TAR主燃烧器, 以单体小燃烧器作为热源。分段加热控制方式烘房的废气需采用RTO (加热氧化废气处理) 装置进行净化。

燃气加热烘房按照加热介质的不同, 又可分为直接加热型烘房和非直接加热型烘房。

a.直接加热型烘房。直接加热型烘房的加热介质是由燃烧器产生的高温气体。目前已经有试验证明, 加热介质中的微量氮氧化合物 (NOx) 对漆膜的附着力和抗石击性能有改善作用。

b.非直接加热型烘房。非直接加热型烘房的加热介质为烘房内换热后的循环风。此高温循环风和由燃烧器产生的高温气体之间并不直接接触, 两者之间通过热交换器进行能量的传递。

1.2 烘房的结构

如图1所示, 烘房包括入口气封区 (图1中a) 、升温区 (图1中b) 、保温区 (图1中c) 、出口气封区 (图1中d) 和冷却区 (图1中e) , 主要通过辐射和热空气对流达到烘干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保持升温区的洁净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漆膜经过这个区域时还处于湿润的状态。面漆烘房的升温区入口处通常需要设置辐射加热区 (图5) , 在辐射加热区的暗辐射区域, 来自TAR或单体燃烧器的热空气把安装在烘房内部侧面的箱体加热到300℃以上, 再通过烘房内壁的辐射将热量传递到轿车车身。辐射加热区没有热风循环, 基本可以保证面漆湿膜不会受到扬尘污染, 有利于减少车身面漆上的灰粒缺陷。但不足之处是, 该烘烤方法存在车身各部位温度不均、局部过度烘烤的危险。

1.3 烘房的废气处理

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量的含有机溶剂 (甲苯、二甲苯等) 的气体。这种烘房废气如果直接排放, 必然会对大气造成污染。集中加热、分段控制的TAR烘房具有废气净化功能——把烘房废气引入到TAR燃烧器中, 经过750℃以上的高温焚烧后, 有机溶剂被充分燃烧分解掉, 净化过程产生的热量可供烘房加热利用, 排放到高空的气体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80℃。

如果整个涂装车间采用了多个燃烧器的分段加热控制的烘房 (如电泳烘房、密封胶烘房、中涂烘房、面漆烘房等) , 则这些烘房排出的废气需集中输送到RTO (图6) , 使废气充分燃烧 (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加热前处理线的热水槽) 后再排放。

2 烘房常见问题及处理

2.1 凝结物污染

(1) 凝结污染物的产生原因

如果烘房的气封效果不好, 烘房的热空气 (含有涂层固化过程中释放的有机溶剂等挥发成分) 就会泄漏到较冷的区域 (如烘房的入口或出口冷却区) , 这将使挥发组分冷凝、积聚并滴落在车身上, 造成漆膜缺陷。

(2) 应对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消除烘房凝结物的污染。

a.调整并保持烘房的风平衡, 使烘房相对车间环境实现微负压, 保证烘房进、出口的气封区能正常工作, 避免烘房内的热空气外溢。

b.提高新鲜供风的温度设定, 改善入口气封区 (图1中a) 和出口气封区 (图1中d) 钣金顶棚的升温效果, 保证气密封区顶棚和墙壁的温度超过100℃。

c.定期清洁烘房内部。

2.2 烘烤不足和过烘烤

(1) 产生原因

涂装车间的产能提升改造和车身结构胶的大量应用, 对烘房的烘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热空气对流加热的烘房 (如TAR烘房) , 如果通道内的热空气循环不充分, 则加热效果较差, 容易产生车体内部烘烤不足或车体外部局部过烘烤的问题。

(2) 应对措施

a.调整烘房通道内风嘴的喷射方向, 使热空气可以输送到车体的每个部位, 提高车体地板和门槛等处厚金属钣金件的升温速度。

b.延长烘房通道内的风嘴长度 (图7) , 提高热空气在车体内部和车体地板底部的流动速率, 改善加热效果。但风嘴长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烘房内部清洁工作的困难。

c.增大升温区的热空气循环风量, 保证有足够的热能提供给车身加热。

d.最大限度地增大车身的侧门开度, 门的开度尽量大于75 mm, 以方便热空气在车内、外的流通。

3 烘房的节能措施

3.1 优化烘房的控制程序

(1) 烘房开机程序的优化

燃气烘房在开机点火前, 需开动风机用新鲜空气吹扫燃烧室、烘房内部通道和风管, 防止可燃气体在其中积聚、浓度超过爆炸极限而导致的事故发生。通过优化烘房开机程序, 找到风机吹扫运行的最佳时间点 (新鲜空气的吹扫风量刚好等于燃烧室、风道和烘房内通道的体积之和, 一般控制在10~20 min) , 可以取得新鲜空气用量最少、烘房吹扫效果最好的结果, 降低了烘房风机电能的消耗量。

(2) 烘房停机程序的优化

当烘房停机时, 热箱单元的燃烧器将自动关闭, 但所有循环风机将继续运行, 直到再循环风单元内的温度下降到某个特定值以下为止。循环风机的延时运行能防止热量在烘房以及相关设备内积聚,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优化烘房停机程序, 找到风机延时运行的最佳时间点 (对应设备耐温的最高温度点) , 可以减少无谓的循环风机延时运行时间, 进一步降低了烘房风机电能的消耗量。

3.2 尽量选用Π式和桥式烘房

直通式烘房虽然有空间尺寸小和设备投资少等优点, 但烘房的出、入口存在损失部分热能的缺点。从节能角度而言, 在进行烘房的设计和选型时, 应优先选择Π式和桥式烘房, 以减少烘房出、入口处的热能损失, 提高能量利用率。

3.3 优化烘房通道内的热风循环状态, 提高热交换效率

调整烘房通道内送风嘴的排布方式、送风方向、风嘴结构和风嘴数量, 使烘房通道内的热风循环达到最佳状态, 提高车身地板腔体区域的升温速度和加热过程的热交换效率, 实现烘房加热的高效性和节能性。

4 涂装车间烘房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趋完善, 环境友好型涂装烘房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 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对涂装烘房的能源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单一的能源供给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随着有关技术的进步, 多样能源 (如天然气、液化气、电和UV (紫外) 光等) 提供方式并存的烘房将成为发展趋势。

4.1 UV光和热双固化技术

UV光和热双固化法 (Twin Cure System) 是指UV固化和热固化并用的涂膜固化方法。该罩光清漆固化工艺 (表1) 是由BASF公司最新开发的, 具备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

UV光和热双固化技术可以解决UV固化法的阴影部分涂膜固化不良和传统UV固化型涂料易出现的涂膜黄变、耐候性不足等质量问题, 且在涂膜性能 (外观装饰性、耐酸雨和抗划伤性) 和涂装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UV光和热双固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节能

在UV光照射工序, UV照射时间以s为单位计, 与原来热固化型涂料的固化形式 (附加聚合、缩聚合) 相比, 大幅度地缩短了固化时间。热固化工序的加热时间缩短 (仅需10�12 min, 原来需20�30 min) , 所需烘房长度缩短 (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降低了烘房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能耗, 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 环保

由于部分加热源采用UV光, 缩短了传统热固化时间, 降低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

4.2 NIR短波红外固化技术

最近, 一种短波红外烤灯 (NIR Lamp) 已经投入使用, 该烤灯通过辐射加热方式加热漆膜, 可用于车身漆膜修补部位的烘烤。短波红外 (也叫近红外) 不同于中、长波的远红外, 其波长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图8) , 能通过涂层基体 (车身外壳) 温度迅速升高而产生的自发热效应使涂层中的水分 (或溶剂) 迅速地由内向外挥发, 加速漆涂层的固化。

NIR短波红外固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环保。以电能为加热源, 不直接排放环境污染物。

b.节能。电热管的电热转换效率>95%, 符合现代社会节约能源的要求。

c.烘烤固化效果好。由于NIR短波红外辐射加热几乎不会对空气进行加热, 避免了空气流动可能对漆膜表面造成的灰粒污染问题。另外, 漆膜内外同时加热可以有效避免因漆膜表干太快而导致的漆膜针孔弊病。

5 结束语

目前, 各大轿车生产厂家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都在千方百计地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涂装车间的烘房设备作为关键设备之一, 与涂装车间的生产能力提升和能源消耗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烘房技术正朝着安全、环保、高效和节能的方向快速发展, 环境友好和节能型烘房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轿车涂装车间烘房的分类、结构、烘房废气处理方法、常见问题 (如凝结物污染、烘烤不足和过烘烤) 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还从优化烘房控制程序、烘房选型和优化烘房通道内热风循环状态等方面阐述了烘房的节能措施, 并简述了涂装车间烘房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涂装车间,烘房,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5.picc发展简介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拟行PICC置管病例80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40例,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年龄2岁10个月~81岁, 对照组:盲穿组40例, 其中男16例女24例, 年龄27~72岁。

1.2 器械及物品准备

仪器设备: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Site-Rite5型超声扫描仪, 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型号4Fr, (2岁10个月患儿导管型号为3Fr) 。

1.3 操作方法

1.3.1 观察组

操作方法首选贵要静脉[3], 测量穿刺点上方10cm处上臂围径, 以便观察置管肢体有无肿胀, 用超声选择合适置管径路, 确定穿刺点。用75%酒精和0.5%碘伏分别常规消毒穿刺部位三遍, 以穿刺点为中心全臂消毒, 铺无菌巾, 最大限度的无菌遮盖病人, 当钢丝由针芯导入15~20时退去穿刺针, 最后从置管鞘中置入导管[4]。

1.3.2 对照组

术者靠肉眼观察和触摸的方法选择穿刺血管, 按常规方法穿刺[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PICC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1 (%) 。组别例数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疼痛感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或脱出导管相关感染。

与观察组比较, P<0.05

3 讨论

3.1 穿刺成功率高

由于观察组的患者均为外周血管条件较差, 甚至极差的患者, 肘部或手臂没有肉眼可视或可触及的, 传统盲穿法置管的成功率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血管的情况, 加大置管难度和患者痛苦,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可根据彩色血流图及声像选择最适宜穿刺的静脉, 能使这类患者的PICC置管成为可能, 借助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 我们为最小2岁10个月患儿置入3Fr成人导管, 最大81岁高龄患者成功置管。

3.2 减轻疼痛感

由于传统PICC置管使用的穿刺针型号 (成人14~16Ga) 较大, 易损伤静脉;改良塞丁格技术使用的是21Ga穿刺针, 凡常规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都适合, 采用并且穿刺时应用局麻药, 减轻患者疼痛感[6~7]。

3.3 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

相关文献研究报道[8~9], 因为该处管径粗直, 同时避开肘关节, 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均降低, 肢体活动对导管摩擦牵拉影响小, 不易造成血管壁损伤, 并且平坦易于固定。在夏季穿上短袖衣后亦能遮盖导管, 比较美观, 尤其以女性病人需求量为多[10]。

3.4 对操作者的要求

必须是PICC专科护士且经过MST专业培训, 掌握一定的血管解剖和影像学知识,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熟练的穿刺技术, 可增加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 对于外周静脉状况差, 穿刺困难的患者, 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等独特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比较床边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在困难置管中的效果差异。方法:80例拟实施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盲穿) 和观察组 (超声定位引导穿刺) , 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下较传统PICC置管对于困难血管可获得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 减少穿刺的痛苦, 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 适合于外周静脉状况差, 穿刺困难的患者,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护理

参考文献

[1] 马姗, 马容莉, 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0;25 (9) :89~91

[2] GebauerB, Teichgraber UK, Podrabsky P, et al.Ultrasound-and fluoroscopy-guided implanata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venous (PICCS) [J].RoPo, 2004;176 (3) :389~391

[3] 韩群霞.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 (7) :12~13

[4]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在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26 (22) :2058~2059

[5] 刘春梅.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的探讨与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36 (2) :31~32

[6] Debra J, McPherson DJ.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hers:Whatyou should know[J].Nurs Crit Care, 2008;3 (3) :10~15

[7] 姜珍, 徐旭娟, 谢玉娟, 等.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版) , 2011;40 (20) :1019~1020

[8] 黄石群, 胡敏芝, 梁艳芳, 等.PICC穿刺部位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右江医学, 2007;35 (4) :401~402

[9] RoyerT.Nursedriveninterventionaltechnology.Acostanbenefitperspective[J].JInfusNurs, 2001;24 (5) :326~331

6.肿瘤患者PICC健康教育 篇六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 年龄30~70岁,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67例, 大专以上学历43例, 大专以下46例, 文盲1例, 90例患者病理学诊断均为恶性肿瘤。

2 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方法

2.1 入院时健康教育

2.1.1 评估

护士主动及早给予评估, 及早置入PICC, 更能充分显示PICC的优越性。正确评估使用PICC的依据: (1) 入院诊断; (2) 治疗方案、输液药物的类型; (3) 疗程, 预计住院天数; (4) 患者既往病史及相关因素; (5) 静脉状况, 是否适宜留置PICC导管。

2.1.2 宣教

采用PICC宣传手册、展板挂图、个别交流指导, 集体讲座、带管患者现身说法等方法, 使患者了解PICC是一种先进的静脉输液工具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意义, 指导患者及早置管。宣教内容: (1) 药物对血管损伤的原因, 损坏血管的后果。 (2) 如何保护静脉血管及保护的最佳时间。 (3) 参观没有置管、做了多次化疗的患者血管情况, 向患者展示因外周浅静脉输液而引起静脉炎或局部组织坏死的图片。 (4) PICC的概念、目的、优点、适应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价格。 (5) 目前国内外PICC应用情况。

2.2 置管前的健康教育

2.2.1 评估

有置管意向的患者, 穿刺小组护士做全面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心肺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的情况及有无置管禁忌症、患者的经济状况、心理反应、患者的合作程度。对置管顾虑重重的患者不列为置管对象, 以免置管失败或发生其他意外时引发护理纠纷;血管太细或显露不清, 硬化成条索状等均不宜穿刺置管。

2.2.2宣教

(1) 介绍所选择导管的性能: (2) 向患者及家属阅读置管知情同意书详细讲解置管的优点,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置管大概需要的费用, 特别是要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处理讲解清楚, 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穿刺过程, 邀请带管患者介绍穿刺时及带管的感受,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合作; (4) 医生开出置管医嘱, 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后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5) 为了减少导管感染, 延长留置时间, 除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外, 穿刺前一定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 减少外源性感染侵入, 置管前将患者的手臂用肥皂液清洗于净, 更换清洁内衣[1]。

2.3 置管中的健康教育

2.3.1 评估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穿刺过程需要配合的动作掌握情况。

2.3.2 宣教

(1) 体位:指导患者平卧于床的一侧, 保留穿刺侧足够的操作空间, 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 建立无菌区后肢体不可随意活动。 (2) 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送管时指导患者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等, 助手多与患者交谈, 分散注意力, 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引起血管收缩, 影响送管[2], 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即送入导管约20cm时, 指导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 下颌靠近肩部, 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 而避免向上进入颈内静脉[3], 当导管送至锁骨下静脉出现送管困难时, 可嘱患者上臂抬高>90°, 以加大锁骨下静脉与无名静脉角度, 或嘱患者深呼吸配合送管, 通过增加回心血量, 使导管随加大血流送入上腔静脉, 同时减轻胸廓上缘过厚的皮下脂肪对锁骨下静脉压迫利于送管[2]。

2.4 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2.4.1 置管后教会患者自我观察

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 须立即告知护士: (1) 置管后出现心慌、气促、胸闷, 说明导管可能进入心房, 引起心率失常, 应立即退出导管2~5cm, 不适症状消失即可; (2) 置管侧上肢出现水肿、胀痛, 则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过紧引起, 予调整绷带压力, 抬高上肢处理; (3) 穿刺处有渗血, 及时更换贴膜, 防止感染, 置管侧肢体少做屈肘动作; (4) 穿刺处出现红、肿、痛、热, 说明穿刺处有感染或静脉炎, 应立即对症处理。 (4) 颈部不适、输液不通畅及输液时听见“嗖嗖”声, 说明导管可能移位或进入颈内静脉, 立即X线定位并及时复位。

2.4.2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输液、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洗澡前用保鲜膜包裹穿刺处上下10cm, 至少包裹三层;多做握拳动作及抬高上肢, 少做屈肘动作, 不能负重、举高。

2.5 出院前健康教育

一些需定时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可携带导管出院, 出院前患者及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学习家庭护理的常识。学习内容有:正确更换贴膜, 正确冲洗导管及院外出现问题的处理。学习方式有:操作示范、观看光碟、小讲课及练习等。护士必须在出院前评估患者对家庭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确认患者已经掌握要领并要求患者签字后方可带管出院, 每个出院患者发放PICC出院宣教单, 出院宣教单详细记录导管型号、置管日期、穿刺人及电话号码、导管置入位置、PICC日常生活指导、维护及注意事项。

3 结果

3.1 90例患者置管前与置管后对PICC概念了解的比较 (见表1)

注:χ2=39.38, p<0.001。

3.2 90例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静脉炎6例, 导管堵塞2例, 脱管1例, 导管漂移1例。无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发生。

3.3 90例患者, 置管成功89例, 1例患者腋下血管异位 (推注显影剂证实) , 置管失败;导管最长留置时间231d, 最短留置时间7d, 因血栓性静脉炎拔管。

4 小结

肿瘤患者PICC全程分期式健康教育, 全程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系统教育[4], 分期是患者入院后、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出院前5个阶段的连续性系统教育。在置管的不同时期, 护士根据患者的需求, 结合临床护理经验,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提高了患者置管依从性,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减少了并发症, 延长了导管安全留置时间, 使PICC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更加广泛, 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窦亚琴, 韩凯荣.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 (3) :361.

[2]朱明芝, 毛平, 王文芳, 等.PICC围置管期健康教育[J].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4) :457.

[3]杜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8) :52~53.

上一篇:2022二年级语文教师述职报告下一篇:我不再粗心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