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公园作文(精选19篇)
1.解放公园作文 篇一
武汉的解放公园作文
我去过很多地方,有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江滩……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公园。
十一长假正赶上解放公园的花卉展,主题是辛亥百年,园林武汉。我们全家欣然前往。
一走进解放公园,一股泥土的清新和花儿的芳香迎面扑来。放眼望去,这简直是花的海洋。花有各种颜色:淡雅的桃红,鲜艳的火红,害羞的`粉红,可爱的鹅黄,还有高贵的紫。它们被园林艺师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组合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地毯。还有那一座座惟妙惟肖的造型有汽车之都,有全民健身,有长江二桥,还有武汉新站。最令人惊叹的是记录着辛亥革命的足迹的造型:从鄂军都督府到起义门再到首义门,最后到辛亥百年纪念碑……这些造型都是用花卉和藤草扎成的。看了之后,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历史,这到底倾注了园林艺师多少心血,才把武汉的昨天变成了今天啊!
我喜欢解放公园,我喜欢武汉,我要把武汉的明天变得更美丽。
2.解放公园作文 篇二
一、解放头脑, 激发想象
学生喜欢想象, 也善于想象。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 取材于课文, 全方位为学生创设想象情境,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如教完寓言《滥竽充数》后, 笔者以《南郭溜走后》为题,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想象南郭先生溜走后的生活情境。有位学生想象奇特, 写南郭苦读中举, 官封知府后实行改革, 废除“大锅饭”制, 深受齐湣王的赏识。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 笔者以《地球爷爷的苦恼》为题, 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方面去想象, 赋予地球生命, 会说话, 有感情。总之,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想象机会,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解放双手, 以做促写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学生的智慧在于手指尖上。”笔者在作文课中让学生参加和作文相关的操作, 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从操作中获取写作素材。如在《我喜欢的课外活动》作文活动课上, 笔者让学生带彩带、彩布、纸片、胶水进行手贴画制作, 引导学生想象, 把手中的材料变成图画, 然后指导学生把图画或制作过程写成文章。由于亲自动手操作,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生动。
三、解放眼睛, 训练观察
观察能激发思维, 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越细, 作文就写得越好。作文课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观察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为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机会, 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 观其形, 听其声, 看其行, 察其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解放嘴巴, 以说促写
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来看, 说能检查思考的结果, 起到组织语言、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书面语言的表达。说在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教学中, 广辟说话材源, 以说促写。教完《新型玻璃》, 笔者让学生扮演“产品推销员”, 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语言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 并写下一篇广告词。
五、解放空间, 拓展材源
社会是作文的大课堂, 有取之不尽的材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把作文的空间延伸到社会, 从社会实践中选材写作, 才会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六、解放时间, 自主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给学生一些时间消化所学, 并让他们学点自己要学的东西。”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在指导人物肖像描写小练笔时, 笔者没做过多的指导, 而是先让学生读相关课文中肖像描写的语句, 并反复诵读体味;接着自由“侃聊”、总结肖像描写的注意要点;最后出示人物照片, 让学生亲自描绘刻画;写完后, 再互相批改指正, 直到掌握这种描写方法。这样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 气氛活跃, 学生学得轻松, 写得愉快。
总之, 教师要尽量花时间让学生动手做, 用眼看, 动脑想, 开口说, 形成自由的动态式的作文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
摘要:优化作文教学环境, 紧密作文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联系, 实施“六大解放”, 充分发挥学生脑、眼、嘴、手的协调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
3.浅论思维解放与个性化作文 篇三
一、思维解放是个性化形成的基础
勿庸置疑,中学生习作中的“假、大、空”以及“无病呻吟”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产物。统一的思维模式、统一的行文标准、统一的价值观和审美规范,必然使学生丧失自我、怀疑自我,亦步亦趋地按照 “权威”设定的框框和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社会标准以及应试教育要求进行写作,在这种背景下,上述现象的出现就成为必然。有人将长期以来中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总结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深入思考和感受后以自己的独立视角和语言写下来的冲动,使学生把反映心路历程的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机械的文字堆积。可见,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从宏观环境到个体习惯进行系统的转型和调整,这个调整既是一个适应性调整过程,也是一个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个性化写作的适应性调整需要从作文教学模式和解放学生思维入手正本清源,而战略性调整则在于从根本上改革急功近利、抹杀个性的应试作文考核、评价标准。问题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独立性和创造性权力归还给学生,这是个性化作文得以实现的前提保证。
思维既是人类语言的一种隐形的、潜在的内部形式,又是学习语言的内核,是将外在的语言化作个人精神底蕴的过程和策略,这种表里如一达到协调的保障就在于解放思维,跳出障碍,实现思维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活动总是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面对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涉及到甚至已经解决了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的,要首创、突破、发现和发明等。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中学生写作中提倡个性化,并不是要完全放弃写作中的再生性思维,而是首先要继承和发扬已有的优秀写作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如关于春夏秋冬四季以及自然景物的描写,关于基本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看法等。因此,尽管在语言表述上可以海阔天空,但民族文化中长期形成的思想精髓和优秀的价值观不能背离,这种写作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
但是,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不是指学生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结论等,而是指他们能以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待写作,以探索和创造的方法练习写作,对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是相对而言的。
二、个性化作文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
即中学生写作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尽可能减少封闭性,减少过于苛刻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往往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既要遵循这个规定,也要符合那个条件,既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条条框框多如牛毛。对写什么,怎样写,写多少,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学生如果在写作过程忽视了这些形形色色的要求,那么作文成绩肯定不会理想,当然教师更不会容忍学生的这种行为,因为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唯成绩论英雄。然而这种写作标准和考核要求付出的代价是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虽然近几年在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话题作文,在命题思路上体现了极大的开放性,取消了许多束缚考生手脚的限制条件,体现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趋向,但总体上看,在应试教育导向下作文的考核、评价仍然存在严重束缚,包括字数限制、文体限制等。
个性化作文的开放型首先应体现写作形式即文体的开放。在训练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自选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应的文体。文体的开放性必然带来文体的多样性、丰富性。 其次为内容的开放性。个性化作文不论古今中外,社会、自然、现实、虚拟、事物、言论,只要有所想所感,均可入文。再次为写法的开放性。在写作方法上,由过去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变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性和行文的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手法充分地表达思想,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发挥创新意识、展示创新能力。
2.灵活性
个性化作文的核心在于体现“个性”,而灵活性是个性化的题中应有之意。灵活性首先意味着要不拘一格而又准确地把握选题的内涵和外延。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求在写作前确立写作意向,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即所谓 “立意”。“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达。作文立意的诀窍有人总结为“准、深、稳、新”四个字。准,即切题不跑题;深,即深刻不肤浅;稳,即稳妥不走险;新,即新颖不俗套。为此,在作文中必须灵活地进行思维,包括多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尽力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以期寻求与他人不同的思维角度,异中取胜。
当然,创新离不开借鉴 ,古人强调写文章要“善偷”,是指要灵活借鉴他人立意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构思以及语言表述的精致,而不是生吞活剥,更不是照抄照搬。不少投机取巧者,没有真正吃透古人“善偷”的精髓,结果偷鸡不成反蚀米。
3.创造性
个性化作文在于给学生创设更大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情境。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学生可以大胆设想,任意驰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在主客观世界的交汇中爆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新颖的思想,新奇的构思,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包含“质疑——构想——实现” 三个环节,这是一个复杂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思维过程,往往催生出发明和创新的成果,因此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这种写作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发明和技术创新,只要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表达,丰富的材料,也应看成是具备了创造思维的特质;能够在他人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写出个性来就是发挥了创造性思维。因此,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对于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低,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三、个性化写作的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
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量变累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即便思维得到了解放,但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流利地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大量训练。这种训练包括读、写、听、说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上述四个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对自然、对社会的勤于观察和独立思考,才能在个性化写作的原野上纵横驰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养成以下良好的习惯。
1.观察、体味和随时描写的习惯
少年儿童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感觉系统的发展先于词语系统发展,感性认识的形成先于理性认识的形成。如果离开了对生活的充分体验,离开了感性认知能力的积累而过早地强调和追求理性认识,结果决不会写出内容饱满、充满思辨意识和富有个性化的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的失败,常常忽略学生真实的感觉,作文教学强调统一要求,群体客观“观察生活”,关注的是指导写作的规律性知识。常常脱离学生的感觉体验,过分强调审题立意、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的既定模式。而个性化作文教学应突出个体主观反应、“体验生命”的重要性。成功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是学生的感觉在先。只有建筑在真实感觉和独特体验基础上,个性的作文,才是一种有真意义、有真价值的作文。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才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观察、感悟生活的渠道和机会大大增加。只有身体力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发掘生活的本质,引发情感积淀,产生创作冲动,如果将这种冲动随时用语言记录、描述下来,日积月累,便会在思维和写作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写作不仅仅要求将现象随时记录下来,还需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本质的归纳,并给予合理的定位,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个别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这就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内涵。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包括直接的、间接的,现实的、想象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各方面的生活;唯有体验、接触生活,观察细致、体验深刻,为生活所触动,内心生发情感和表达欲望,才能及时将情感真实地写出来,这样的作文也才能妙笔生花,左右逢源。
2.多思、善辨的习惯
写作是将生活中获得的特殊感受通过自己的能动思考反映出来的一种复杂脑力劳动,是感情和理性相互结合的产物。所以,个性化写作指导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善思。
中学生的作文大部分之所以流于一般化、形式化,主要原因在于追求统一模式。然而认识事物的角度往往可以从不同侧面展开,“横看成岭侧成峰”,引导学生多思,就是要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思考,就可以避免认识雷同的通病。写作本来就是创新,是对人们习惯的看法进行适度的反思和超越。大家都从这个侧面看,得出一致的结论,而你只要稍稍偏一点方向就可能产生新的看法。如对宋代杨万里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般人只看到“平凡的景物中充满了生机”。但有人却从别的角度看出了无穷的韵味:“从荷叶角度看,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余韵;从蜻蜓角度看,又有求新求美、反应敏锐、如饥似渴的内涵。”令人感到视角独特,耳目一新。
若想写出不流于形式、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的文章,就要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即你要比一般人思考得更深,看问题的视角更独特,才能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如对《荷塘月色》主题的思考,最常见的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理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有人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出发,得出文章“表达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的孤独情绪,是因自己高出于芸芸众生之上而不被人理解而产生的知音难觅的感叹和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活力的憧憬”的看法;近来又有人从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视角出发,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角色冲突和角色适应导致的心理紧张和茫然”,是来自于人的“个性”与“社会性”这一不可避免的矛盾。可见,深入思考就特别要注意思考的联想性与深入性,思维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二者的质量。从中学生的文章来看,联想角度的平庸,视野的狭窄以及内容的肤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看到星星月亮,就想到故乡亲人;提笔写母爱,便把母亲描述为下岗工人、重症患者等以求得母爱的“非凡”。这种联想是正确的,这种认识也没有错误,但由于远离真实,凭空联想,因此尽管语言表达上“声泪俱下”,却仍然不能打动读者,因为他清楚你在演戏,而且大部分同学的演技如出一辙。所以,作文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借助教材,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联想、分析、比较,从同一材料中提炼出不同的有理论价值的观点。让学生多动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从各个方面展开联想,一步一步地深化认识。也许这是彰显习作个性的前提。
思考还要讲究方法,思考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涉及批判思考,即判断是非对错的思考;另一类涉及创意思考,即提出新意念的时候所进行的思考。创意思考是批判性思考的基础和延伸。因此掌握以思辨为特征的“批判思考”的方法,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其方法的关键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懂得恰当提出“是什么意思”和“有什么根据”这两个问题。要判别一个言论,一种生活现象的是非对错,首先必须知道那言论、那现象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弄清有什么根据。养成问这两个问题的思维习惯,也就是培养起一种“批判思考的警觉性”,这可以说是学习基本思考方法的最重要的关键。
四、个性化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变
传统的作文课型是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为了让学生真正在宽松的心境下展示自我,应打破原有的作文课型,采取符合文章自然生成规律的做法。具体就是不设专门的作文课,而是在布置作文(不是命题作文)后,给学生一个开放、观察、感悟的机会和时间,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尽情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在命题形式上改变教师命题学生写的陈旧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拟题目为主、师生共同命题为辅的命题形式。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开拓学生独特的角度,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当然,这种作文的具体组织形式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并不见得为了寻找素材,而必须一窝蜂地跑出校园。
同时,作文的评价、修改尽可能实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办法。个性化作文的灵活性、开放型和创造性特点,必然吸引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激发这种兴趣的诱因产生于中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思辨性和自我意识。因此,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而教师的角色则是适时点拨,正面激励,最终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的目标。
4.公园作文:美丽的复圣公园 篇四
春天万物复苏,春姑娘经过这里,洒下了漫天的魔法,花草树木抽出了细嫩翠绿的新叶,一片片不知名的野花争相开放,引来了辛勤的蜜蜂和身着各色彩衣的蝴蝶,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夏天生机盎然,树木枝繁叶茂,五颜六色的野花开得让人眼花缭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河塘里的莲花仿佛也感觉到了人们的热情,开得煞是娇艳。水里的鱼儿无忧无虑的游来游去,这样的景色真真是妙不可言。
秋天风清气爽,金黄色的树叶漫天飞舞,酷似一只只婆娑起舞的蝴蝶,落在地上如同一层黄灿灿的地毯,令人浮想联翩。菊花开了,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锦......真相一位位身着华服的公主!
冬天庄重肃穆,公园被染成了白色,树木穿上了银色的战铠,威武挺拔。湖面上盖着厚厚的积雪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雪花飞舞,这诗情画意的情色令人陶醉!
5.解放公园作文 篇五
走进大门,就能看到那些枝叶茂盛的树,树木高大,耳边传来阵阵清脆的鸟叫声,让人心旷神怡,但你却看不到它们,这里也应该是“鸟的天堂”吧!瞧:有一只小动物在树枝下窜来窜去,好像在做“健身操”来迎接新的一天。
来到荷花池,我被这美景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双人水车在哗哗的流水,沉在水底的鳄鱼是那样的逼真,还有池边上的姜太公钓鱼的雕像,满池的深浅不一、千姿百态的荷叶,浮在水面上,好像在彰显她们特有的气质,像是一副大自然的画镶嵌在森林的一角。
走进了森林弯弯曲曲的小路,时而就会有恐龙现身,让我大开眼界,一颗大大的恐龙蛋,让我又惊又吓,从蛋壳里冒出了可爱的小宝宝,使我又有点喜欢它了。前面的原角龙还咬住了它的尾巴,让偷蛋龙无法逃走,在这里有个小木牌,介绍许多我不知道的恐龙的名字、年龄、生活习性等,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
接下来是游乐场了,这里的体育设施好玩又惊险,走独木桥的时候,我非常怕,万一木头倒了,那我还不给摔个屁股开花呀!穿越绳子宫,把我的手都磨破皮了,这是一段艰辛的路程;走吊桥、攀木墙、爬上爬下……在这里我流下来快乐的汗水,也体验到了惊险的心跳。
6.解放公园作文 篇六
今年的夏天,我去了体育公园,刚进到体育公园我就看见大门两旁有两个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石头顶上有许多白色的鸽子,好像在寻找食物。我站在石头旁边,和鸽子合了一个影。
再往前走,你可以进入一个风车做的五颜六色的风车长廊。站在里面,想到了秋天,一样凉爽。还可以听见风的声音,还有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长廊的那一头是一个美丽的仙境,在一条小径的左边,有一片嫩绿的草地。一阵风拂过,草地上的小草向我点头,好像在说:“夏天到来了,欢迎你来玩儿。”我在草地上愉快的玩耍。我趴在草地上让妈妈给我照相,我忽然看见远处有一匹白色的小马驹。于是我飞快的跑到小马驹面前,等我跑到他面前时,发现小马君驹像雪一样洁白,正低头在吃地下嫩绿的小草,看见我就快速的向马群跑去,我追了上去,可是小马驹跑的太快了,小马驹跑到马群中,再也找不到了。这里还有许多展翅飞舞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给花丛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小道两边还有许多柳树随风摆动。
再往前走,就能看见有很多老人在凉亭下棋。有下五子棋的,有下军棋的,有下象棋的。老人们是那样安详,幸福。
7.解放公园作文 篇七
关键词:设计,景观空间,人性化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具有调节城市生态功能, 美化城市面貌;能够为人们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 以满足人们对公共游憩空间的日常需求;同时又能够反映城市的特色文化及价值取向, 反映城市的精神层次。为此, 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设计必须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更好的服务大众。
一、 景观空间的含义概述
景观空间的主体是为人服务的, 是指在公园空间设计中, 应用一定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地形改造 (或进一步筑山、 叠石、理水)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 使人工与自然, 内、外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能加强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创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满足不同条件下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
二、武汉解放公园景观空间调查分析
解放公园是武汉市区最大的自然生态公园之一, 占地面积比较大, 景观层次丰富, 有许多供游客健身休闲的现代化游乐项目以及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
1.解放公园园景和街景相连
改造后的解放公园与居民的联系性加强, 园区及周边地区的三个门与街道景观建成了三座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提升了与公园相邻道路的景观效果, 让公园景观街街道景观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乐春广场的地面铺砖以花岗岩材料为主, 其间栽植了高达乔木, 构成了现代简约的风格, 同时也使城市与公园更加的融合。涵虚广场则保留了以前的门楼建筑, 拆除了周边的围墙, 修建具有亲水性的木栈道, 使滨湖的道路景观更具有特色。逸兴广场则扩大和城市道路的接口部分, 为游客提供了安静休息的场所, 同时由大桂花树围合成的密林草坡也使这个区域的空间感更加的强烈。
2.解放公园内的生态湿地系统人水相亲
公园中水生植物品种多, 有六十多种水生植物, 岸边植物与水面的植物形成了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在湿地上修建了木筏道, 游客可以沿着曲折的木筏道欣赏湿地景观, 因为它是在水中, 所以人走在木筏道上像同行在水面上一样, 人们更好地亲近自然从而与景观融为一体。
3.解放公园植物群落调查
改造后的植物种类繁多, 多种植物的搭配使得植物的层次也更加的丰富, 同时也使得公园的四季变化非常的明确。比如, 樱花园区:植物造景是以樱花为主景树, 成行状种植于群落中, 从而与周围的桂花树相互映衬, 因此群落的季相丰富。
三、景观空间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1.地形
公园中的地形的变化有利于景观的展现以及游人的观赏, 在公园中, 群众文体活动需要平坦的用地,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平地与坡地的结合。园路地形上的处理在公园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适当的调节使用者的步伐, 缓解疲劳, 在地形的处理上可以适当的起伏变化, 或者设置一些步道或者台阶以缓冲平坦的路面的带来的不适感。同时, 园路两边的地形成若设置, 不仅能够满足拍水, 还能使道路的流动性和方向感更加强。
2.水体
近水、亲水, 是人的天性, 也是人与自然对话最常用的“语言”, 无论是小溪、河流还是大海, 水对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怎样利用水景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水景景观是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公园中, 对于湖域面积较大的水体, 可以设置一些亲水平台或者游览的船只, 在公园的广场地带, 设计动态的喷泉景观, 在小溪流水岸采用散石和块石, 并与水生或者湿地植物相结合, 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3.道路
园路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为了能让人们在公园中有丰富的空间体验。园路的设计可以设置地形的起伏变化,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图案铺地,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步移景异“的要求, 还可以增加景观色彩。第一, 园路布局以环形路最为适宜, 使用者从无论从哪里出发都能够很好地游遍全园, 回形园路的好处就是不走回头路;第二, 疏密适度园路的疏密度同景园的规模、性质有关, 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占总面积10%-12%, 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 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 但不宜超过25% ;第三, 根据景观来布置道路, 使得在行走的过程中有景可看。曲折性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 若隐若现, 能够丰富景观, 增强景观的层次, 活跃空间气氛, 使游览路线增强。
4.色彩
色彩是对人最直接的视觉感受, 色彩感觉不仅局限于颜色本身, 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不同的情绪, 色彩的温度感、体积感都构成了色彩的不同空间。城市公园以绿色为基调, 而绿色代表着大自然与生命, 冷暖适合, 给人以安全舒适的感觉。因此, 不同的颜色可以营造不同的环境空间氛围。比如, 儿童喜欢活泼热闹的活动空间, 以暖色调的黄绿色为宜, 而老人喜欢沉稳宁静的环境空间。在对公园的色彩空间设计中, 空间色彩的配置应该在主色调的基础上, 选择辅助色平衡主色调的冲击, 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 增加视觉色彩的变化, 在局部的小空间为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以采用辅助色和点缀色。选择点缀色打破视觉的单调, 增添空间的活力。
四、结语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公园设计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公园的景观环境是现代人们关注的重点, 同时也给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挑战。本文从实际的城市公园出发, 从理论知识的概述到具体的公园调查总结分析, 阐述了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空间中的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提出空间设计的理念, 让公园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著, 王求是, 高峰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刘颂.刘滨谊.温泉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桂尔公园 非公园式“公园” 篇八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厄尔卡梅尔山上,作为西班牙国宝的桂尔公园,现如今正接待着无数慕名前往的游客。这个公园的前身是一个商业上不成功的住宅区,开发者欧塞比·桂尔伯爵受英国花园城市运动的影响于1900年购买了一座荒山,并委任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为富人设计一个微型城市住宅群。然而因为曲高和寡,只有两栋建筑最终建成,高迪携家眷在1906-1926年居住在其中一间。1923年,巴塞罗那市政府收回该公园作为城市公共财产。虽然工程从未完工,它仍然是高迪一生之中最色彩斑斓、最奇异的作品之一。
高迪十分擅长利用地势的变化和地表形态来达到他的设计目的。正因如此,公园里那些原本作为城市规划之用的雕塑,高架桥,台阶通道,凉亭和广场等,反而得以完全融入到巴塞罗那的自然景观之中。公园包含了数量惊人的石头建筑,表面镶嵌着五彩斑斓的琉璃陶瓷。
进公园游览不需要门票,如果想要进入高迪的寓所则需要支付门票,寓所中还摆设着高迪设计的家居。公园还有一处特色景点,由扭曲的岩石柱支撑着的走廊,从入口望去,各自不同却又整齐划一的石柱延伸到远处,倾斜的墙面和顶部以弧形相连给人一种快要倒塌的压抑感,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会犹豫不敢轻易通过。
9.解放公园作文 篇九
在木头做的亭子旁边,就是一条水流湍急,清澈见底的河。河里有欢快的红鲤鱼,拨剌声里银光一闪,就不见踪影了。河边有羽毛雪白的白鹭,白鹭喜欢在河边梳理自己美丽的羽毛,发出“咕咕咕”的叫声。
河的旁边是几棵高大的树,枝叶十分的茂盛,在它粗糙的枝干上有几只羽毛五颜六色的小鸟,发出悦耳的歌声,似乎它是歌手一样。
魁梧的雕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了,有一些孩子想要爬上去,在一旁休息的老人劝说:“乖孩子,不要爬上去,危险,要爱护公共财物!”那些孩子看着雕像蠢蠢欲动的心就只有放弃了,心里虽然有点痒痒的,但觉得老人家说的话挺有道理的。有一些孩子喜欢在底下坐着,虽然没有爬上去,但还是觉得自己才是最高的。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在这五个雕像间玩躲猫猫,局外人老是帮他们抓,搞得那些躲的人不满地撅起小嘴。
说到卵石小路,大人对那再满意不过了,在那儿散步有一种按摩脚的感觉,无论你走多久都不会累。小孩子们可不喜欢穿着鞋走,他们喜欢赤着脚丫子在那儿蹦蹦跳跳,可快活了!
除了魁梧的雕像和卵石布满的小路,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亭子了,因为亭子里经常聚集一些小猫啊,小狗啊,小鸟啊。孩子们喜欢去和小猫小狗玩,去喂小鸟。大人则悠闲地在那坐着。小猫小狗和我们小孩子的关系十分的好,一见到小孩子就摇尾巴,不管认不认识。
10.游玩公园作文500字 三潭公园 篇十
那壮观的景色,让我们以比刘翔还刘翔的速度冲了进去,进去里面,一位漂亮的美女导游带着我们游玩。
我们跟着导游走向惊奇瓜果园,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动物,例如:盾甲蜥,美洲Q蜥,大象龟和鳄鱼。来到了惊奇瓜果园,那里根本就是一条迷宫,不过在里面我认识了更多植物,例如:冬瓜、西瓜、玉米一号……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知道了,棉花是长在树上的,以前,我总以为棉花就是棉被里的那些花……
重台戏登场,我们又来到鳄作剧场,那里的表演非常精彩,非常恐怖,也非常惊险,那就是来自泰国的工作人员,他们给我们表演的节目有很多:打鳄鱼,用嘴巴把鳄鱼嘴里的气球拿出来,用手把鳄鱼嘴里的钱给拿出来、双手举起鳄鱼……
最精彩的就是用手把钱拿出来这个节目了。
一名工作人员抓来一条健壮的鳄鱼,这位鳄鱼先生的牙齿远远看过去就给人一种很锋利的感觉,让人看了就胆战心惊,看来保养得不错。另一名工作人员把一张十元人民币放进鳄鱼的嘴里,鳄鱼先生似乎很不情愿接受啊,似乎在说:“怎么说给张红牛啊!”。不过也由不得它嫌弃了,只见工作人员先是摸了摸鳄鱼先生的脑袋,然后突然一下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鳄鱼嘴里拿出了那张十元人民币。可怜鳄鱼先生还没尝出味道,就被这位“从鳄鱼嘴里夺钱”的工作人员抢了。工作人员把那张十元人民币往口袋里一塞,一鞠躬,就牵着那位路过打酱油的鳄鱼先生带走了……
11.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一
看神奇的另一个“星球”
美国作家约翰·缪尔1890年游历了大峡谷后曾有一段感言:“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
在黄昏之时,我们从亚利桑那州的东南端驶进大峡谷。我想起它头上的光环:世界7大自然奇观,世界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被保护的世界自然遗产。
当大峡谷出现在我们视线里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它带来的震撼,全家人都是一个词:“哇!”。大自然亿万年的吞吐酝酿,才留下这片极致的美丽沧桑。隐士路(Hermit Road)入口不远处的亮天使观景点(Bright Angel Point),算是我们进入大峡谷后停的第一站,见识了叹为观止的美景,日头已少许偏西,却正是大峡谷最美的时候。赶紧在公园内的Yavapai小屋check-in之后,我们立刻前往Mohave和Hopi两个观景点。这些地名来源于大峡谷的原住民部族,或许是为了纪念那些曾经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吧。
此时已近傍晚时分,大峡谷沉浸在夕阳之下,那种美无以言表,我竟然有种感动,对大自然的膜拜,人是多么渺小呀!
太阳下山后我们搭巴士回 Yavapai 小屋。来大峡谷,一定试着早几个月预订一间靠崖边有峡谷景观的小屋,窗外就是峡谷风光,玩累了立刻能回房睡,三分钟内能到Yavapai Point看日出,绝对值一百多美刀一晚。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Yavapai看日出,日出后一两小时的大峡谷最美,色泽最多变化,也最适合拍照。斜射的阳光加上柔和温暖的光线,使大峡谷凹凸有致的立体感在平面的相片上仍然能完整重现。沐浴在阳光中,它是变幻无穷的,随着太阳光线的强弱,一会儿变幻成紫色、深蓝色、棕色、赤色,它的色彩与结构,特别是那一股气势,任何雕刻家和画家也无法模拟。
停留一段时间,我们往沙漠路Desert View Drive前进。这条路沿着弯弯曲曲的峡谷边蜿蜒25里,在公园南端入口不远的路边有个突出的悬崖,远方峡谷下凹陷的是科罗拉多河。 Desert View是南崖最东边的俯瞰景点。70呎高的瞭望塔颇具特色。瞭望塔外观用当地的岩石块堆砌而成,不过当年土著印地安人曾用它来监视周围,也许在那个西部淘金的年代,这里同样也发生过如同《与狼共舞》中相似的故事,光阴荏苒,人类的历史远远不如大峡谷中坚硬的岩石,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住宿/公园里的Yavapai 小屋可以上 HYPERLINK "http://www.grandcanyonlodges.com/lodging-413.html" http://www.grandcanyonlodges.com/lodging-413.html预定,淡旺季价格有变化,旺季是一房难求须提前半年预定。价格大约在每晚120~160刀/间。还有Kachina Lodge 、Thunderbird Lodge等。还可以预定公园内的宿营地,www.recreation.gov可以查询并预定到位于Mather的营地,18刀/晚,配有野餐桌、篝火台、公用卫生间。
饮食/国家公园内有不少野餐地(Picnic Area),可以做饭。但是其他地方(包括酒店房间里)严禁做饭。
门票/在任意一个美国国家公园的入口都可以购买一张年票,80刀无限次自由进出任何一个国家公园,含停车。一张票可供一车使用(我们就是4人公用),相比国内门票,这真是让人觉得太值了。
徒步/沿着边缘步道(RIM TRAIL)走一走是很惬意的,边走边欣赏峡谷景色,可以走十来分钟,也可以走一两小时,随时可回到公路乘车。但如是专业或发烧级驴友,也可走一走“光明天使”步道或南 KAIBAB步道,这两条路有绝佳景色,可走2到9小时不等。但不要试图一天内走到科罗拉多河并折返。如果要到谷底露营,需提前四个月预约并取得许可,还要支付费用。
骑马、骑骡/有一日和两日的行程,都是走到谷底的,如不怕磨烂屁股,不妨试试。
漂流/每年4月到10月有穿越大峡谷的商业漂流,行程从1天到20多天都有,这可是个烧钱也玩命的体验。在大峡谷漂流的惊险程度,绝不是我们国内那些一般营业性的漂流可比的。
露营/这里有几个露营区,分别提供帐篷和露营车营地,有的有外接水电设施,有的则无,有的还有淋浴设施。全部都要交费。
飞机/有小型飞机或直升机,在南缘附近的大峡谷机场起飞,可在游客中心取得资料。
拱门国家公园
犹他车牌下的星空
当我们的车子开进高原之州——犹他州之后,我就发现路上的车子变得更加狂野,不论是车速还是装备都大大超过美国其他地方。而且他们的车牌上总会出现一个赭红色岩石的拱门,下面写着:LIFE ELEVATED。这个极具象征性的地标就位于拱门国家公园里面。
拱门国家公园(Arches National Park)坐落在犹他州东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我们从盐湖城(Salt Lake City)驱车前往只花了4小时,入园就被这里无数深红色的砂岩结构所吸引。 千万年来风雨把这些岩石冲蚀成一座座鬼斧神工的雕塑:有的像拱门,有的像巨塔,有的像鱼鳍,还有的像大教堂里的管风琴。
拱门国家公园总面积仅309平方公里,与黄石或优圣美地等比起来算是小个子,但这里蕴藏的美景绝不逊色。不可错过的景点包括在公园中部的平衡石(Balanced Rock)以及东北部的精致门(Delicate Arch)。
精致门(Delicate Arch)是犹他州的非官方标志,沿着标示清晰的徒步道攀爬需要一小时,才能来到精致门脚下。作为国家公园内必去的景点,我们选择下午4点出发,既能避开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又能保证在黄昏时分抵达,看到最美的时刻。沿途还有好心人堆起石头做路标,到达山顶时,夕阳的余晖正好映照在拱门上,让原本就艳丽的颜色显得更加饱和,带着一种金色,四周辽阔孑然独立,更凸显出所谓“精致”二字的含义。这里的风非常大,要到达绝壁上的拱门,只能紧紧背靠着岩壁,很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大风刮到谷底去啦。
住宿/如果你够有品位,要享受,这里附近有著名的安曼酒店,在大漠里可以享受最精致的美景和特别的体验,就是银子比较多。公园里没有旅店,如果想欣赏这里美丽的星空,可以提前预定公园内的营地,上网站www.recreation.gov可以查询并预定到位于Devil Garden的营地,20刀/晚,配有野餐桌、篝火台、公用卫生间。
天气/拱门国家公园的活动对体能是极大的挑战,即使在9月这里白天的气温也达到30多度,春天时很适合全家参与。
行程/建议至少花上一个全天以便完整收录日出和日落。如果时间不允许,在公园大道停留一会儿,然后花上两三个小时在石窗区(Windows Section)游玩。恶魔花园(Devils Garden)里有一些很出名的拱门像是景色拱门(Landscape Arch),走完行程至少会花4小时以上。
12.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二
伴随着城市的迅速增长, 城市中的建筑经历着城市的开放与改革。美国城市规划师梅尔文 ·韦伯曾经在发表的文章《城市场所与无场所城市领域》中指出新兴城市空间, 也阐述了新的城市存在形式。拉维莱特公园已建成约30 年, 它作为一个城市公园的存在, 并不只是一个巧合, 它的存在来自于不同方面不同的力量所致力下形成的城市公园。本文借助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 试图找寻布拉德·屈米的设计初衷, 探讨城市公园的内在涵义, 剖析其中的设计理念, 从而探寻其作为新的形式下的城市公园的要义。
建筑师屈米拥有建筑实践项目的扎实的知识, 深入文化和艺术, 同时他又是有着丰富理论的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核心在于探讨人类 (事件和空间) 与环境之间的使用关系。作为主持建筑师, 屈米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总体框架的结构。面对复杂的现场情况并处理其场地产生的不确定性, 屈米推出了点线面的系统。他认为, 花园和城市之间的传统矛盾的关系将不再有效, 公园更应该应纳入城市公园, 公园应该没有围墙没有阻隔, 城市应该融入公园的内部并与城市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有内涵的城市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里面的红色构筑物被引入城市公园内部, 疯狂地试图表达一种新的含义。笔者也试图逃离拉维莱特公园中随机理性和不可预知, 梳理拉维莱特公园看似合理的“游戏规则”与非理性的过程。一般来说, 传统的公园指的是一块公共的空地并且用作娱乐和锻炼的场地, 同时也是作为景观的自然元素;另一方面, 城市设计者认为的角度不再只是从景观元素而也从城市的角度上去看待城市公园。拉维莱特公园在一定意义上, 表现了从传统公园从城市公园的本质转变。
1.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背景
21 世纪80 年代, 巴黎面对着城市快速增长和城市扩张各种挑战。传统的巴黎, 富裕家庭住在巴黎市中心, 城市绅士化逐渐推动, 移民和工人阶层逐渐从巴黎市中心搬出。因而,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大都市区巴黎的城市发展。而巴黎的城市中心轴同时作为希望能给公共带来开放的景观视线, 因此, 在城市中心轴上的现代城市公园扮演的角色面临着新的公众挑战。
1.1 历史背景
1980 年, 密特朗 (1916 年至1996 年) 就任法国总统。继而, 实施了大巴黎再重生规划, 使得巴黎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密特朗总统倡议在拉维莱特公园实施一个低收入住房区域的规划, 但是这个倡议失败了。随后在牲畜市场和屠宰场关闭后, 法国政府公布了在该场地上的拉维莱特公共公园的竞赛。
法国政府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废弃工业区建立公共公园, 并且距离市中心非常之远。正因为如此, 作为建筑设计层面室外的疑问随之产生:什么样才是对拉维莱特公园的最大挑战?从地理位置上看, 拉维莱特公园坐落在城市东北部边缘, 地处以工业, 基础设施和铁路站点为主的半工业区内。拉维莱特公园在这个孤独的区域产生了新的元素, 而这些新的元素恰恰成为巴黎在18 世纪的城市设计中一个强有力的象征。
伯纳德·屈米在赢得第二轮入围团队竞赛项目之后, 在大赛的介绍发布会上, 他对公园和城市社会不匹配做出了批评, 主要内容是基于对现代公园设计的不满, 提出如何建立21 世纪的公园的重要意见。
1.2 拉维莱特公园所面临的挑战
公园基地位于东北角, 在远离市中心的19 区东北边缘, 这里充满许多低收入人群, 同时也有诸多公路的基础设施, 从而拉维莱特公园担任了重振城市边缘区域的使命。另一层挑战在于如何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吸引巴黎城市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中下阶级人群来到拉维莱特公园进行一系列的活动。矛盾的表现在于拉维莱特地处非常特别城市边缘的地区, 这部分的城市地段并没有自己的明确归属, 它并不属于附近也并不属于任何社区范围。这样一来, 拉维莱特公园超出了巴黎的城市中心范畴: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作为桥梁吸引不同的城市使用者, 一个试图吸引新的城市用户的拉维莱特公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社会亟须一种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来拉近不同阶层的人群。社会需要重整催化剂, 使上层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人都能够得到更紧密, 从而促进整个城市公共性的发展与完善。
当时的赞助商与州长期望有清晰的概念和运用新的原型城市公园的新设计方法来把建筑元素与城市公园相结合。布拉德·屈米设计这个城市公园的概念是拒绝的公园景观作为一个传统的元素, 把建筑元素与城市公园人类的结构和它的使用之中。 屈米一直试图重新定义城市为景观空间, 从而决定了设计的理念是模糊园区和不断延伸的“边缘”城市。这部分城市区域已经不具有任何明确的身份, 它不属于附近, 不属于社区。它已经超出了边界, 这种新的城市公园具有所有的景观要素。
拉维莱特公园的核心是建筑和设计的城市用户人群。使用者汇聚在这块土地上, 并且产生各种各样的活动, 从而给公园注入实用性, 补全城市片区的功能性缺失, 拉维莱特公园从而发挥了更大的城市功能, 它与城市的关系恰如给养与反哺的关系。
2. 拉维莱特公园系统设计理念
屈米在这个景观中介绍了三种中性系统:点、线和面。他认为, 花园和城市之间的传统矛盾的关系将不再允许有效景观元素被纳入城市公园。因此公园应该是没有围墙, 公园应该嵌入城市, 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屈米深受解构学的影响, 并形成了点、线、面立体的状态。在这样的系统下, 整个公园布局在宽阔城市道路的一侧, 提供了大面积的开敞的草坪和广场。网格网络, 面向城市, 扩展已有的城市结构。基于点、线、面这样的三种元素将各个景观元素纳入整个公园, 以形成一种新的秩序, 以形成与传统公园相不同的序列和空间景观。
2.1 点
40 个构筑物 (Folly) (图1) 出现在拉维莱特公园之中。整个形状结构的尺度大致为120m乘以120m, 这些红色构筑物形成了整个的想正面, 其也代表不同的建筑形态与功能。屈米利用形态上的变化, 在红色构筑物显示了框架结构的理念。从而在设计上起到了引领视线的作用, 使得空间更加戏剧性和随机性。屈米在设计理念上讨厌一切稳定的和确定的元素, 同时, 他极力否定无变化, 非超前性的设计。他在设计上的概念更多考虑的是空间上的一定的移位, 利用他曾提到“冲突胜过合成, 片段胜过统一, 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形成界面的异位。同时, 红色的标注物塑造的空间感觉更加突破稳定, 具有华丽的倒映。
2.2 线
南北方向的画廊和人行道组成的正交系统, 构成拉维莱特公园最显著的景点 (图2) , 包含了博物馆, 大礼堂和音乐中心等。巴黎市和郊区的连接在这两个垂直轴的路线上形成呼应, 使得它成为公园里自由的焦点。同时, 在两个主要的走道上, 也强调拉维莱特公园的入口。 “主题公园走道”的设计理念体现在轴向路线的不同的地方, 它表现出了人在运动的反复性, 而在“线”系统中共有加顶的连廊空间900 米, 其由起伏的天棚构成。在主干道中也有许多圆弧形的小道, 这当然是为了满足构图的需要。而在规整的线上和主干道中使用了很多的线性空间, 穿插了许多弯曲的小路, 整个小路将一系列的娱乐设施, 庭院等紧密串联。
2.3 面
设计元素的“面”系统是由大片的铺地、主题花园和水构成。拉维莱特的“表面”很生动, “面”已经包括游戏, 运动, 休闲散步广场等。每个面的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范围, 代表的是如水晶球, 科学城等等形成的空间区域范围。
屈米邀请来许多景观设计师来设计这个小规模的主题公园。每个主题公园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 其形成了一个新的景观。在拉维莱特公园和城市之间的空间, 更像是溶解在城市中的景观公园, 南北两条的运河形成的关系成为了公园与城市融合的纽带, 彰显着景观城市公园的魅力。
屈米并不是城市公园的第一位建筑师。巴塞罗那也拥有值得一提的创新城市空间计划, 正如Row在《Civic Urbanism》中指出一些公园是不喜欢单独部分, 其本质是属于城市景观——“提供了框架本身的表现力的自主性公园”。巴塞罗那公园的几何秩序, 包括植树、轴路径组件三维品质提供了新的构图形式, 利用在自然景观和建筑穿插的景观设计方法, 产生结构化的布局方式。而在传统园林中, 其只是以传统的平面在不同的空间上堆砌三维建筑骨架, 并在人工自然元素为辅助, 与建筑相互穿插, 从而使公园能够很好地融入周围的城市环境, 形成一种全新的空间体系。城市公共公园以不确定性的功能, 抛开了传统园林形态中的中心等级关系, 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形式美。随着三个不同系统的叠加, 处理错综复杂的地段, 使整个设计具有可塑性。
3.结语
拉维莱特公园不仅强调持续了传统城市形态的重要性, 在新的城市、建筑方式和在“共享区域”实现相当大的建筑价值。同样的概念也用于将建筑元素叠加布局从而形成新的城市空间。城市公园空间融于景观之中, 打破传统园林空间的中心、秩序、逻辑、完整, 并通过随意拼接, 进行变形、扭曲、解体, 形成不和谐、不稳定的空间立体形式。进一步, 形成城市空间, 并溶解于新型城市公园。
在拉维莱特公园项目中, 公园已不具有任何明确的身份, 它不属于社区和城市。它已经超出了巴黎的边界并延伸到城市内部, 景观之中的建筑随之也没有了传统中心轴, 而是叙说的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交叉叠加, 同时它以公园的形态融入城市, 形成新型的城市公园。
当我们今天重新思考新的城市公园时候, 我们应该形成更好的设计思维, 使城市公园做为新的21 世纪景观都市主义的领域, 并给新的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了一种新鲜的血液。
摘要:文章立足于讨论拉维莱特公园作为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的独特的设计理论, 其看似合理的“游戏规则”却经历了非理性的生成过程。这个具有创新的景观公园设计, 解决了必要的城市结构的问题, 探索出城市与建筑的重叠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大型城市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更多地适应新的城市活动, 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新的血液, 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拉维莱特公园,城市公园,景观都市主义
参考文献
[1].刘开济.从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谈起[J].世界建筑, 1990 (2) :29-30
13.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三
听完故事,我们一起来到了华侨城湿地公园,到了大门口,保安叔叔不让我们进去,我们只好等老师的到来。老师带着我们走在一条叽叽喳喳的小道上,我们边走边看,就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心情跟随小鸟的叫声思绪飞扬。
我在路边发现了一种毛绒绒的花,就像绣球一样,非常漂亮!我促进闻了一下,也非常的香。就在这时,我看见树林里面有一支很大的鸟躺着那里,我仔细观察,发现它已经死了,就像标本一样!在它的旁边有一支小鸟,叽叽喳喳的在叫不停,好像在说:“妈妈你怎么了?快点起来呀!”我不禁有点伤感,好可怜的小鸟呀!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来到在观鸟台,我站在窗口看到了一片芦苇在随风飘扬,一些鸟儿停留在上面休息,有的在寻找食物。芦苇旁边有一个小水塘,有鱼儿在跳来跳去,这一片景色非常漂亮,就像一副画。
我们一直向前走,走的累了,大家就一起坐下来吃东西。最终我们来到了华侨城湿地展厅,老师先帮我们总结了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我非常紧张的藏着后面,可是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们还和妈妈一起做了游戏,还玩了猜字谜游戏。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
最后老师带我们来到展厅,我们一路观看,老师耐心讲解,还观看了湿地公园的历史,了解到这里有一百多种鸟类,有黑脸琵鹭,斑黑狗,八哥,鸭嘴兽等等。
14.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四
今天我来到钵池山公园,参观秋姑娘的画展。一进公园,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只只飞舞的”花蝴蝶”,那是落叶,有的在空中,有的在地上,为我们铺起了一条金黄的道路。远处假山上一片片婀娜多姿的枫树随风摇曳,你听,火红的枫叶在沙沙作响,像在快乐地歌唱,让我不禁吟出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往前走,有明镜一样的小湖,不时一群白鸥掠过湖面,平静的湖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瞧,那一片翠绿的冬青形成的迷宫,小朋友们你追我赶,在里面愉快地玩耍。
秋天的金黄,秋天的火红,秋天的翠绿,都被我们发现了。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看,我们还会找到秋姑娘画展的什么颜色呢?
15.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五
1.1 公园概况
公园位于郑州市文化路北段, 渠西路以西, 姜寨明沟以南。公园占地面积为79320m2, 周围邻近城市主要干道, 交通便利。附近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司法干部学校等多所高校, 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休闲、娱乐、健身的地方, 对于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面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规划空间布局
郑州文化公园呈“L”形布局, 是一个以体现历史文化、戏曲文化、体育文化为主题, 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空间布局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 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 “点、线、面”相结合, 动与静相结合, 地形空间起伏有致, 水系自然蜿蜒。
2规划布局
2.1 功能分区
依据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可将公园划分为4 个功能分区, 分别为观赏区、健身区、休闲区、运动区。通过完整的游览路线把各个景区串联起来, 使游客在游览时能够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2.2 景区营造
依据功能分区全园共划分了13 个景区, 分别为装饰广场、星光步道、秀木繁荫、健康加油站、梨花伴月、冬意悠然、外语角、童稚戏水、渔戏莲台、绿屿柯荫、春媚满园、运动乐园、溢翠流香等景点。
3公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造景
3.1观赏区
公园主入口位于东侧, 邻近城市主干道, 由此进入公园观赏区, 入口以规则式为主, 黄杨、紫叶小檗、冬青经过色彩搭配, 形成优美的模纹图案。在中心线上布置了一组装饰花坛可以延伸游客的视线, 引导游人向内行走。入口处独具特色的雕塑, 突出了入口的标识性, 强化了其处于空间中心的地位, 并列植悬铃木等进行空间的围合, 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软化了硬质的铺装。
3.2 健身区
位于公园的东南角, 此处香樟郁郁葱葱, 高大挺拔, 冠大而整齐, 形成了一个封闭安静的空间, 作为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遮挡了附近高大的建筑物, 主要为周边居民以及附近的学生学习服务, 可在此处安静地读书看报。公园的南端种植了一片梨树, 每当满树梨花时节, 戏曲爱好者在树下借景抒情, 细细品味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3.3 休闲区
位于公园的中部, 主要以自然式的水景为主, 植物配置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岸边配置垂柳、迎春, 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 柔化了石岸的边缘。用地锦、霹雳等对岸边进行局部遮挡, 疏密相间、高低错落使人感到舒适亲切。草本植物以及小灌木等多用于装饰点缀或遮挡驳岸, 大乔木用于衬托水景并形成优美的倒影, 增加了水面层次, 增添了野趣。
3.4 活动区
位于公园北侧, 有较大面积的草坪, 种植了一些耐践踏的地被植物如早熟禾、野牛草等, 适当点缀孤植树, 以具有北方特色的乡土树种为主调植物, 临近入口种植了不同种类的花卉和芳香植物,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嬉戏玩耍, 老人在此散步, 年轻人在此做有氧运动, 是一个运动、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3.5 园路
3.5.1 文化公园道路植物造景遵循了以下原则。①均衡与对比。②节奏与韵律。③层次背景。④季相变化。
3.5.2 各级园路的植物造景。①主干道。主干道宽3m, 是沟通各功能区的主要道路, 多选用通直、枝叶浓密的白蜡、香樟等, 或植以观花类乔木或秋色叶植物如玉兰、合欢、银杏、栾树等, 并以花灌木、宿根花卉等作为下层植物丰富了植物层次。
②次干道。次干道宽2m, 连接主路, 在视觉上有疏有密、主次分明。如在青翠的塔柏边点缀几棵紫叶李或者紫薇, 再配以石块和不同造型的酢酱草, 丰富了道路景观。
③游步道。游步道宽1.2m, 分布于全园各处, 游步道是全园风景变化最细腻、最能体现公园游憩功能的园路, 宽1.2m, 路旁时常设置一些小巧的园林建筑、坐凳等园林小品, 路面质地也更加灵活多样, 有自然式汀步、漏草砖等。游步道有的蜿蜒深入密林, 也有的穿过林径、花径、草径、竹径等, 形成了不同的情趣和意境的景观。
摘要:通过对郑州文化公园造景的调查和分析, 阐述了绿地对城市的意义, 具体论述了植物造景的原则, 分析了文化公园植物群落造景的生态特性和观赏特性以及城市公园各景观节点的植物配置方法及其联系。
关键词:植物配置,景观空间,园路设计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林业出版社, 1994
16.中山公园:一座公园里的城市历史 篇十六
在世界版图上,中山公园共有75座。其中大陆有51座,台湾16座,香港2座,澳门1座。国外有5座,包括美国夏威夷2座,加拿大2座,日本千叶市1座。
这些前身或为古代皇家园林、或于70余年前奠基、或是新近建成的中山公园大都建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成为现代人高雅的音乐殿堂、肃穆的历史纪念馆、市民的游乐场所,甚至公共交通枢纽……历经岁月磨洗的中山公园如今虽然存在的状态迥异,却因为同一个名字而有着共同的情思和追忆。
在这75座同名公园中,第一个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便是济南的“中山公园”。论规模,济南中山公园可能算是比较小的;但论“辈分”,它却是历史最久远的、资历最老的。
初建:
中西合璧的大众娱乐场所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济南自开商埠,成为当时中国内陆城市中第一个自主开放的城市。也就是在这一年,济南决定在商埠区内(今天的经三路与经四路、经四路与小纬六路之间)建设公园,并将之命名为“商埠公园”。这是山东省内第一家以公园命名的公共娱乐场所,因此被誉为“山东最早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此之前,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虽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为普通民众建设的“公园”却绝无仅有。商埠公园的建立,让市民第一次尝到了先进城市规划理念的成果。以至于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公园仍是济南重要的大众娱乐休闲场所。
根据规划,初建时商埠公园面积为8公顷,然而实际建成时只有约4公顷。“巴掌大小”的公园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不仅处处松柏青翠、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还有假山、生篱、动物笼舍掺杂其间,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提供了娱乐休闲的胜地。
翻阅史料,可以对当时公园的盛景窥见一斑:公园北门内建有六角形水池,池中立高石,顶部为园盘,内置石蛙,口鼻喷水,终日不止。水池南部的石砌方台上建有“四照亭”,青瓦屋顶,环廊明柱,玻璃门窗,周围建台阶,是游人赏景、品茗的好去处。西部的假山名曰“云洞岭”,岭上建有“登啸亭”,岭北有石刻,题为“峰回路转”。岭东侧建月牙形水池,池中植荷花,夏日盛开,芳香四溢。东部的船亭(也称石击舟),与董凤阁南北对峙,方亭、圆亭、六角亭点缀园中,美不胜收。
除了优雅怡人的环境,公园里中西文化交融的氛围也如同开埠初期的济南:外来的西餐厅、咖啡厅与中式茶社相伴而生;运动场和弹子房遥相呼应。公园内修有“洋式井”、安装了“大洋灯”。公园西边的柏树林中还修建有音乐台,每到周日下午四点,就会有乐团到此演奏西洋乐曲。
公园内虽游人众多,却“井井有条,人众不扰”。而这便是得益于建园之初,济南市政府效仿西方国家的游园规则制定的一系列游人游园规则和公园管理规则。如“凡来公园游览者,先在售票处购券,方准入内,览毕出园,即将券交销。入园游人,均需鱼贯而入,以免拥挤。本园门前备有停车场,以备游人停放车马,不得乘坐入园。”
像这样详细的细节,在《公园游览章程》里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以前从未进过公园的济南市民来说可谓闻所未闻。除了游览章程,公园还制定了《公园场地出租投标办法》和《公园管理规则》,雇佣了管理员来维护公园秩序,公园里的经营项目也是通过招标完成。这些借鉴了西方的先进人文文化和经济管理模式,对一直处在封闭环境下的济南人来说,既新鲜又有巨大冲击力。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感受并摸索起西方文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历史:
数易其名的政治思想阵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埠公园逐渐成为多种文化碰撞与融合、民众聚集交流思想的最佳场所。而后的这一个世纪以来,公园更是伴随着历史的风云数次易名,而每一次名称的更改,都牵引着历史的车轮——
1914年6月15日,山东省第一届工农矿产物品展览会在商埠公园开幕;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济南民众曾多次在商埠公园集会;1920年下半年,由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组织发起的“励新学会”的成立大会,在商埠公园内召开;1925年4月,为了悼念孙中山先生,济南各界是在商埠公园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同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商埠公园正式改名为中山公园。于是,济南商埠公园就成为了国内历史上最早的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公园。从此以后,商会、学会等新兴的城市社会精英,通过各种社会组织,以公开演讲为主要活动方式,不断在公园内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中山公园不再仅仅作为纪念意义而存在,更是升华为民族主义的象征。
历史继续演进。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济南城惨遭屠戮。济南各界在中山公园集会,抗议日寇暴行,后将中山公园改称“五三公园”;1937年冬天,日军越过黄河,攻占了济南城后,在商埠公园内盖起了神社,建了电台,并且在园内挖战壕、修炮楼,毁坏建筑,砍伐树木。这座寄托了济南人无尽情感与追忆的公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呈现一片凋零景象;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政府军进驻济南。1947年,为了阻止解放军的进攻,国民党的部队又在公园内修筑工事,挖壕沟,建炮楼,公园再次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济南市政府对公园重新整修,植树种花,修建道路,并增设了景观。还在公园附近建设了图书馆和电影院,为市民提供了工余饭后游览、娱乐、学习的地方;1951年,公园正式改名为“人民公园”;198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济南市政府决定,恢复中山公园这一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
重现百年商埠历史的文化园区
今日的中山公园,背负着一段段关乎济南与国家命运的历史,静静地掩藏于商埠区的喧嚣深处。虽然园内建有国内知名的古旧书文化市场和清代衍生至今的古树群,但与城内的其他大型公园、名胜景点相比,仍显得颇为落寞。
徜徉在公园内,能看到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屹立在中心游览区。他身着长袍马褂,双手捧着一本书,目光炯炯有神,似乎是在守望着园子里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拉京胡、下象棋的老人,或者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基座的几个立面镌刻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词,提醒着游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理想和信念。
而今,随着老商埠项目的推进,包括中山公园在内的一批已“默默无闻”了许久的老建筑,又一次回归人们的视野;曾经黯然失色的老公园又将以光彩夺目的姿态屹立于世人面前。
根据规划,中山公园扩建以后,面积将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扩大近一倍。在保留现有公园遗迹的同时,将形成商埠历史文化展示区、中山文化展示区、公园历史文化展示区等不同文化主题的功能区域,完善片区功能作用。届时,这座历经沧桑的公园,将作为展览济南老商业、再现百年商埠文化的最大园区,再一次佐证一座文化新城的觉醒和崛起。
(感谢济南市档案局<馆>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除注明外,本专题所有图片均由济南市档案馆提供)
17.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七
我们过了马路,径直向红梅公园走去。来到鱼池边,只见横跨鱼池的石桥上站了许多人,有的把自己买的或带的食物洒向水面,有的则在用相机记录鱼儿吃食的精彩瞬间。我们也很快加入到喂食这一行列中去,我们走到鱼池边的乱石前,将月饼皮的碎屑洒向湖面。我的方法和别人的不同,我先抓一把月饼屑,然后用力往天空一抛,月饼屑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轻轻地漂在水面上,犹如一叶叶漂浮于沧海之上的小舟。我则“欣赏”着这“落英缤纷”的景象。不一会儿,鱼儿簇拥上来,你争我抢地抢食吃,有的快人一步,吃了好多,有的暗地偷袭,躲在水下暗处,一见有食物,便猛窜上去,一口吞下,不过这只是小鱼,好戏还在后头!
我又掰了几块月饼屑,刚准备扔,爸爸便提醒我:“别急着扔,这才是小鱼,大鱼还没有出来呢!”于是,我便把这最具诱惑力的的饵扔到了池中心,然后越扔离我越近,目的是引诱大鱼到我跟前来。这方法真奏效!没过几分钟,几条耀武扬威的大鲶鱼顺着我设计的路线游了过来,它们长着短短的胡须,目光炯炯,有一派帝王风范,小鱼散了,莫非鲶鱼是鱼王?后来,我索性直接将剩下的月饼一股脑扔出去,一只鲶鱼见机行事,一口便独吞了。
18.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八
一走进这个小公园展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个现代化小平屋似的亭子。一跨进这个小亭子就能看到四根强壮的柱子树立在亭子上面,房顶上是一块块红色的亭瓦,非常的古典哟!在红色的亭瓦上有一个像钻石似的亭尖,倒立在上面。你看了这个小亭子准会惊叹不已,目瞪口呆哦!
亭子前面有三棵粗壮、枝繁叶茂而高大挺拔的大樟树。这三棵大樟树在夏天能为人们遮挡阳光,就像三把巨大的遮阳伞,遮挡着太阳抹去了夏日的一丝炎热!还能供人们在树荫下谈天说地呢!
亭子后面有一棵树上开满串串小紫花的大树,远看过去就像一串串挂满枝头的紫葡萄,美极了!小紫花旁边有一群群小柏树就像无数小塔尖高低错落,可爱极了!小紫花和小柏树衬托在一起真是绿树丛中点缀着串串紫宝石。小柏树旁边还有一棵茁壮的大柏树,茁壮的大柏树就像巨大的春笋破土而出,挺立在花草之中。又像一位穿着绿衣的战士,守卫在小公园里。亭子左边有一棵大柳树,一阵风吹过,大柳树就像一位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这时我想到了一首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古诗形象地写出了我眼前的柳树。亭子有右边还有一片青草地呢!远看就像一片绿油油的大绒毯。
19.解放公园作文 篇十九
社区公园是居住区绿地的一种, 它是为全居住区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地, 它在用地性质上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公共绿地部分。社区公园供居住在附近居民空暇时间游憩、锻炼、读书、歌舞、聊天、集会等活动。社区公园一般服务半径为80~100m, 居民步行到社区公园的时间不多于10min的路程。社区公园的典型分区包括休憩区、运动区以及服务区。分别提供不同的空间类型和自然条件,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
2 秀山社区公园规划设计
2.1 项目概况
秀山社区公园位于中山市南区秀山社区住宅区中。南陡北缓, 总面积约为12000m2。在西、南面各有一出入口, 林中有一简易泥路。乔木以荔枝为主, 有少量的龙眼。其中有几株荔枝和龙眼直径达40cm左右, 有部分野生海芋。
2.2 地形与植物现状分析及初步规划设想
2.2.1 地形。
地形地貌属于南陡北缓的山地, 最高海拔标高为22.6m, 最低为10.0m, 相对高差为12.6m。是一个小山岗, 在山顶有200m2小平台, 西面和东面有部分倒坎。
2.2.2 植物。
整个山岗遍植荔枝, 树龄大约在8年以下, 属于幼龄单纯林, 景观单调。荔枝树下, 黄土裸露, 植被全无, 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空间的创造, 在规划设计时设置了疏林草地, 疏林铺装地, 以供人们活动, 通过植物的分隔, 创造出大小合宜、闭合有序的景观空间。为了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设计时种植具有较高观赏艺术价值的有盛花期的植物, 如:大花紫薇、小叶紫薇、日本矮生紫薇等。
2.3 规划设计目标与原则
通过对靠近住宅区的一块荔枝林地进行景观改造, 为本地居民提供一个进行游憩、锻炼、娱乐、交往等活动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环保节约型、功能与形式统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3 功能分区与景点
3.1 功能分区
公园以绿化为主, 人工构筑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和植被条件, 突出展现亚热带地区的景观生态特征。它的总体规划分四个功能区:A、入口区;B、安静休息区;C、生态营造区;D、康乐活动区。各个功能区通过园路连接起来, 方便居民的活动。 (见图1)
3.2 道路系统的规划
3.2.1 主园路的规划。
本绿地总体设计风格为自然式园林风格, 道路体系结合地形来规划。由于是一座孤山, 因此, 在园路的设计上, 将围绕山脚设计3 m宽的回环路。这样, 人们可以环绕此路进行晨跑、散步或其他活动。在路的两边广植大花紫薇、细叶紫薇, 每年花季, 繁花似锦, 蔚为庄观。
3.2.2 次园路的规划。
环内设置次园道或游步道, 园路主次分明, 大小合宜, 结合有度, 构成社区公园道路系统。全园设一处主出入口两处次出入口, 北入口与城市干道相接, 接纳其它社区及外来游客, 南入口和北入口接社区次干道。二为各景区内游步道, 通向景区、景点、园建或其他设施, 构成完整的道路体系。
3.3 入口区规划
主入口采用中国传统的牌坊门作为入园的标志, 主要用琉璃瓦、花岗岩板装饰。运用牌坊做大门, 在一片现代建筑中特别显眼, 它与园内的建筑相呼应, 在展示人文文化的同时, 景观效果也特别好。
3.4 安静休息区规划
位于公园北部, 设置有休闲园亭, 场地、座凳等, 以供安静休息。
3.4.1 阳光草坪。
在公园中部规划一处阳光草坪, 形成一个三面树木围绕, 中间开阔的空间。见图2。
3.4.2 林荫活动区。
沿主园路向南设有林荫道, 根据游人游览路线, 在有需要的地方结合树池, 设置了座凳。并在适当的位置, 如在草地中布置几组反映中山地方文化主题的情景雕塑以及其他休闲构筑物;在道路两边, 设置具有民族特色主题的标志性灯柱。
3.5 康乐活动区规划
位于公园中间部位, 设置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及座凳等, 以供进行康乐活动。结合人们的要求及其他设计要素, 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种运动项目和健身器材, 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相应活动空间。
3.6 环境小品设置
本园中的小品设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均采用仿石材, 仿古典式风格。表现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 体量小巧, 造型简洁、典雅大方、新颖, 与环境协调统一。
3.7 植物配置
3.7.1 主要植物品种。
本公园的主调树种主要有乔木类:凤凰木、秋枫、细叶榕、木棉、荔枝树等;灌木类:细叶紫薇、毛杜鹃、叶子花、黄榕、红继木等;地被类:马尼拉草、蜘蛛兰、葱兰、蔓花生、美人蕉等。
3.7.2 植物配置的布局特点。
根据公园整体布局的特点, 种植方式采取规则行列式与自然式相结合。入口区及公园外围多采用行列式种植。园内植物配植多以自然式为主, 采用混交林或自然林, 强调了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的群落景观。林荫道种植方式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以花池、树槽、休闲座凳等小品相结合, 突出其遮荫效果, 并在局部地方点缀秋色叶树种。由于本园区现状是南陡北缓的山地, 在立体设计上以满足功能为基础, 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形成乔木、灌木、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
4 结论与讨论
社区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秀山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 对于如何在保持原有城市的格局下进行有特色的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4.1 结论
4.1.1 引入自然要素。
绿化作为社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 社区公园的绿地结构上的一般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 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 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树种选择上, 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 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 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
4.1.2 创造交往空间。
人是社区公共空间的主人, 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间的交往实现的, 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社区公园就是最适合的邻里交往的场所, 所以设计者促进邻里交往的努力, 应该从提供绿地等公共场所各个细部的交往空间着手。如空间边界的处理既可以被青少年利用又可以被老年人或其他人利用。座位布置以满足人们希望的社交方式布置。道路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 而不会强迫留下来。
4.1.3 配置环境设施。
社区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 (人) 的行为和客体 (物质环境) 的统一。在公园中设置各种活动、运动场地以满足人们运动、游戏的需求, 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 提高公园空间的人气, 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设有老年人活动区、青少年运动场地、儿童游戏设施等。活动区设在公园边缘, 这样产生的噪声和拥挤不会干扰安静区。
4.1.4 休息及服务设施。
社区公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区公共环境要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适量的亭、廊、花架、坐椅、坐凳等休息场地及停车场、洗手间、饮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在社区公共环境中都有较高的利用率。
4.1.5 体现人文景观。
在社区环境中体现居住区的文化脉络, 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特色。社区公园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是社区文化的载体, 在设计时应充分突出公园的人文信息内涵。
4.2 讨论
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关注特定群体的思想、爱好、态度、作风、举止等影响规划布局与设计的行为要求。通过对秀山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的分析与总结, 提出两点想法。
4.2.1 社区公园应该考虑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O世纪初, 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 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一一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 旨在运用现代技术改造环境, 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 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因此在社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 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 高者为高龄者和身体障碍者使用, 矮的为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 每隔1.2 m设休息平台;在公园里座椅的摆放位置、数量甚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 遮阳、避雨的设计, 防滑设计, 照明设计, 公厕的设置, 电话亭设计等;为了显示道路和高差的不同灵活采用路面材料, 一些高差变化前给轮椅以足够的回转空间。
4.2.2 社区公园应该发挥公众参与设计。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 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 公众参与的倡导者主张设计者首先询问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居住区公园作为现代人们的重要生活环境场所和精神寄托场所, 必然受到更多关注和观念赋予, 公众参与的结果必然大大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 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进一步提高园林创作水准, 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 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契合、更和谐。也就是说, 只有社区中的居民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的, 设计者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公园容易产生认同感, 并且更愿意使用和爱护它, 也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 物为人用”的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开始渴望拥有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空间良好的居所开放空间环境。社区公园在改善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的城市化进程较早, 社区公园建设也很完善。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历史时期, 城市居住区建设量大面广, 社区公园是社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 本文选取秀山社区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归纳、总结, 对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性质
参考文献
[1]刁克.谈植物景观的布局[J].中国园林, 2001, 17 (1) :51-52.
[2]Marus C C.Francis C.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孙鹏, 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l994.
[4]马锦义, 徐志祥, 等.公共庭园美化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8.
[5]韩秀琪, 杨军.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 2001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