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培训教

2024-08-18

商务礼仪培训教(共13篇)

1.商务礼仪培训教 篇一

招教面试礼仪

(一)服饰的要求

服饰应整洁、素雅、自然大方。这是社会评价教师服饰的基本尺度,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要求。教职工不应该把穿着打扮看成是个人的事,而应与自己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所以考生在着装方面既不能打扮的过于暴露,也不能体现的太过学生化。

1、干净整洁是最基本的要求。你可以没有高档的职业套装,但必须注意服装的整洁度,整齐干净、无异味、无异物粘附、不穿着脏、烂、破的服装是最基本的要求。

2、服装以素雅自然为宜。考生的衣着搭配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因此服装色彩不能俗艳杂乱,款型选择端正朴实的样式最好。女生注意不要穿着过露、过透、过紧或过小的衣服,下装裙、裤不得高过膝盖15厘米。夏天时上装忌穿背心、吊带衫等服装,不能穿拖鞋。服装搭配的.标准是自然大方,合适得体。

(二)仪容的要求

1、头发的重要性。很多人出门时把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却常常忽略对头发的梳洗和护理。在教师招聘面试时,除了要穿着合适的服装外,还要注重头发的清爽度。男生要做到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生要做到前发不遮眼,侧发不掩眼,如非必要尽量不要烫染头发,头饰以美观大方为美,避免出现“远看圣诞树,近看杂货铺”的现象。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提前修剪指甲,指甲里不要藏污纳垢,女生不要涂抹指甲。

2、女生要适度化妆。虽说现在流行素颜美,但天生丽质的女生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家可以在教师招聘面试时给自己画一个简单的淡妆来提升美感。简单得体的妆容不仅能让别人赏心悦目,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化妆的原则是:清新自然,优雅协调,切忌浓妆艳抹,妆容厚重。

3、微笑的魅力。微笑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它能够让人产生亲近感,消除隔阂感,因此对于彼此都不熟识的考官和大家而言,微笑是一种缓解气氛的最好方法。在微笑时要注意笑不露齿,不出声音,让嘴唇自然地呈现出弧度,不要太过僵硬,以免让人产生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4、口腔清洁也很重要。大家试想如果一开口就让考官闻到一股浓郁的韭菜包子味,你的面试还会好吗?所以建议大家在进入考场前口嚼口香糖,消除口腔异味,保持一个良好的口腔环境。

以上就是在教师招聘面试中需要注意的仪容仪表问题。总结来说,考生作为准教师的身份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衣着打扮要适宜自己的职业特点,最好还能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肤色特点、个性气质等,这样在面试时会才能作为亮点让考官给自己加分。

2.商务礼仪培训教 篇二

1.1 高校女生教育的实施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专题讲座。讲座通常是对某一阶段的突出问题或工作而设置,主题涵盖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为人处世、言行礼仪等,注重理念灌输,强调价值观趋同,讲座的开设弥补女生在某些认知领域与人文素养上的空白,另一方面受到人数、场地、规模等影响,讲座效果不显著。(2)主题活动。以女生的性别及角色特征设置的各类文化活动。较具代表性活动是女生文化节。通常以展示女生在生活中的某些技能及兴趣爱好为系列主题设置,活动目的旨在通过对兴趣的展示培养女生综合素质,活动成果是根据作品评选等级给予不同奖励。(3)专题影视片的组织与观看。对当下社会及高校校园突发事件视频观看,提醒女生应当防患的灾难与隐患识别,同时辅助技能培训(防火、防骗、防身体伤害等),活动目的旨在提高女生关爱自我、关爱生命的意识警醒。(4)学院根据特色工作设置的其它女生教育活动。以校团委的工作思路为基础结合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女生相关活动。

1.2 现有的女生教育模式与现实需要的不对称日益突出

(1)普通高校女生教育的平台与载体来自于专题讲座与主题活动,虽说每次讲座、每个活动都有方案与设计,但就女生教育的整体现状而言仍然缺乏完整的体系与连续性,女生获得的礼仪认知与行为改变不明显。(2)女生教育活动开展与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完善的体现,得到女生的接受与认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校园学生的出身年代多为90后独生子女,她们成长的过程伴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物质丰富,互联网快速发展,她们需要的信息与感兴趣的领域更多考虑与未来发展相关,而现有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没有提升空间,且活动相对单一,内容独立,对女生个人礼仪、内涵、品位、格调等素养带来影响甚小或者微乎其微。

针对当今女大学生礼仪文化认知与学习途径,笔者作了问卷调查,63%的女生认为“礼仪素养在个人学习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54.3%的女生“想在大学里提高个人的文化内涵与修养”,而对于“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对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在选项“学校举行相关的讲座”占比34%,“外面报班学习”占有率16.2%,“从书籍,杂志自学”占有一席之44.2%,“实践活动”占36%;数据显示,女生希望在大学学习中想得到礼仪方面的专业与形象转变(成熟、稳重、职业),希望通过大学四年获得综合素质的拓展与提高。

在这一现实需求下,高校女生教育内容与形式应有所设计与突破,结合当下社会对礼仪文化的重新审势与提倡,我们可借助礼仪之风树文明之旗,激发学生弘扬良好文明举止,“仁义礼智信,温俭恭良让”,并使这种个性品质成就其未来的人生理想。

2 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以礼仪文化为引领探索女生教育新模式

2.1 以传统文化的“礼”教为载体,融入女生教育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千年来的“礼”教融入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之中,重拾“礼”教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呼吁与认可的新话题。女生是校园的重要群体,她们对传统“礼”教文化的认知与态度,影响其作为未来社会传承人的角色认知,甚或国家民族的希望承载。因此,女生教育内容设计还须有体系与连续,不但为女生拓宽学习渠道,也为她们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进行梳理与澄清,更好激发她们人文情怀与学习热情。

2.2 结合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实效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看,大学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把培养合格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地方普通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案。其中女生教育成效如何,更是高校的重中之重。笔者拟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女生教育的工作思路作探究:

2.2.1 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创客空间项目设计与申报推进女生教育

创客(Maker)就是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创客空间是给创意提供工作空间,让其创意经过不断论证与实践孵化成可行的某一行业或产品。女生教育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平台,在校园创客空间成立以礼教为内容的创意项目,具体实施方案:(1)选择好的项目进行申报。以突出礼仪知识与实操性的项目申报。如茶道文化项目,通过茶为核心延伸出的茶叶、茶品、茶艺、茶器等,拓展学生对这一领域的认知与了解,同时,茶文化中最深刻的内在在于以茶会友,谋取志同道合之人,成就自己的理想与选择,同时通过参与茶道创意能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产生思想碰撞,形成独自见解;又如陶艺项目,通过陶艺作品的展示激发女生对美的感知,同时融入实践操作,对于陶艺的发展历史、产品鉴赏及市场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培养。同时依托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平台与资源(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对市场的提前认知。创客空间使学生的创意有交流空间与梳理平台,对未来的职业探索也有了分享与体验。(2)选择答辩的方式进行立项。如何确定项目是否立项,较好的方式是采用答辩方式。通过项目主持人(学生)对项目申报的意义、可操作性、受众面、发展方向等问题阐释与答辩,考察项目的最终落脚点是否可形成孵化项目,同时结合项目的价值给予重点与一般项目立项。(3)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导师进行辅导。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指导老师在项目申报初始加入团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导师源自学校各部门推荐,创客空间根据推荐名单设置导师库,各项目组按创客空间老师库商量决定项目导师。

2.2.2 以校礼仪队团队建设为引领推进女生教育

校礼仪队是“礼”在校园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也是礼仪文化内涵的延伸。校园的重大活动都会出现礼仪队的身影,她们往往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获得女生的羡慕与青睐。(1)在校礼仪队团队建设中,形体、礼仪、服饰、化妆等学习与训练是基础,因此我们可通过这些基础学习吸纳有兴趣的女生参与其中。通过对每一项训练内容设立项目负责人(礼仪队产生),后组建团队,形成各自的活动方案开展实施相关活动。(2)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设置活动,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文化活动,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弘扬民族情怀、激发爱国热情。(3)团队学习活动。每月有一次读书分享会,通过分享,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在诗词、小说、经济、金融、管理、艺术等领域获得知识拓展。

2.2.3 利用团委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方式推进女生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使用通信工具普遍的现状,校团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先后成立了在学生中颇有影响力的QQ公众号与微信平台,及时将学生活动、校园动态等通过新媒体方式传播给学生,获得学生的极大关注。

“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也”。“礼”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克己复礼”、“彬彬有礼”、“敬贤礼士”、“礼义廉耻”等等,礼不仅成为国家的治国之道,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今天,高校教育要有传承“礼”仪教化的行为担当,为未来各行业培养高素质职业女性与精英作出应有的改变与努力。

摘要:高校女生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育现状一直受到重视与关注。在女生教育的工作布局与内容设计中,文明素养是重要的环节。高校女生教育模式一般为主题讲座与文体活动,由于活动之间缺乏衔接与连续,对女生带来的文明素养改变影响甚小。在当今互联网日益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女生对自我的个性发展与需要已不再停留在参与讲座与活动层面,她们需要有更为宽阔的平台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本文拟在通过以传统礼仪文化为引领,利用创客空间项目申报、校礼仪队团队建设、微信平台与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研究女生教育的新体系。

关键词:礼仪文化,普通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毛子水,译注.论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

[2]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7.

3.我们是在教“商务英语”吗? 篇三

【关键词】商務英语;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职场;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66-02

近年来, 高校外语类学科开始掀起了一场专业名称改革的新浪潮,其中“商务英语” 不乏是这个浪潮中的最热门方向。 许多文科类、理科类,甚至工科类的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甚至连时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医学院等与外经外贸、国际商务、涉外事务等专业教育无关的高等院校也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潮流似乎是:教师教授英语必教——商务英语,学校开设专业首选——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简称“BE”)的概念和叫法从提出到今天,应该不短于十年了,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之后,BE就开始流行于中国的高校界。近年来,在国内英语教育热潮的大趋势下,众多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把BE作为了其主要的课程和专业建设以及培训课目。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Business English?它有什么样的专业特征和市场应用性?我们现在教的 、学的是真正的“ 商务英语”吗?本文欲从教学和应用的角度来进行一些分析和阐述,供大家参考。

1 商务英语的准确含义和概念

首先,我们要研究清楚,究竟什么是Business English?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语言学教授(Jones, L. And R. Alexander, 1994 Cambridge Univ. Pr.)曾经说过:“Business English” i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used in business contexts or any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is composed of both English language and busi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牛津词典对BE的定义更加简单明了:“Business English is English especially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Many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study business English with the goal of doing busines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r othe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r with companies located in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areas but nonetheless using English as a shared second language.”

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家R.Huddeston 和G. Pullun 在其所著著名的语言学著作《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更进一步把BE划分成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两类,进一步进行了细分。以此理解,我认为,商务英语其实是一种专用于商务活动,特别是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行业中的专业英语。EGP专业性不是太强,常用于一般性的商业活动和商业交往,从适用人群和场景中可明显加以区分,如一般性的电话约会,酒店入住,机票预订等适用于任何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涉外活动。在此,我认为将其译成“商业应用英语”比较贴切。而ESP则专业性很强,其中含有大量的行业内部的专业术语,通常只应用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活动的特殊行业圈子,如进出口贸易、国际航运、银行国际结算、国际项目投资、国际保险等系列活动。这是商务英语的核心部分,可真正译称为“商务专业英语”。

“商务英语”的主要应用范围,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所涵盖内容, 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一些:

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往来函电——其实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货物贸易,包括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等。而国际商务则更广泛一些,包括了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往来于国际贸易客户之间的函电都属于商务英语之范畴。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各种常规文件——包括:

A.报价性文件, 如,项目报价书、商品价格单、产品销售清单、购买意向书、采购订单、拍卖清单、项目设备单、销售指南、采购须知、招标书、中标书等。

B.成交性文件, 如, Sales Contract, Purchase Contract, Letter of Intention,Agreement, Memorandum, Insurance Policy, Charter Party,Shipping Order,Confirmation, Bank’s advice,Agent Authority 等。

C.支付性文件, 如Letter of Credit, Letter of Guarantee, Standby L/C, Shipping Documents, Draft, Debit Note, Invoice, 等。

D.技术支持性辅助文件, 如,Cargo’s Specification & Standard, Inspection Report, Claim & Investigation Report, Project Proposal, Feasibility report, Financial Analysis, Budget,等。

国际商务活动的背景文件——如,客户信用资料、产品说明书、客户邀请函、项目招商书、特别租船条款、特别保险条款、银行融资文件、各种政府的相关批文、行业产业的法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海关、商检、口岸管理等行政部门的法令等等

其他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性文件——如,国际性会议、会展、演出、比赛的申办、批复、组织、布展、接待等文字和口译资料。

我们虽然承认商务英语只是职业英语的一种,但职业英语并不等同于商务英语。在职场上还有很多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行业英语,比如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用英语、科技英语等。职场英语有其共同性和专业性,共同性就是它的应用性,专业性就是他的行业专业技术特征。所谓应用性就是指在某些职场和行业内有广泛的一般应用性,如介绍、交谈、提出要求和完成社交任务。所谓专业性,是指其基本语言基础必须要有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全面承载,两者无法分离。例如,不懂FOB条款、没有CAD、L/C at sight的知识,不知道ALL Risks +War risk海运保险条款的商人, 就无法使用商务英语进行国际贸易谈判。而进行一般性电话商务约会,办理酒店入住手续,预定国际航班的机票, 参观游览、宴会应酬等之类的商务社交活动,由于不涉及技术知识和行业术语,就不能算是“商务英语”,至少不能等同于ESP,称之为应用型“商业英语”更合适一些。

“商务英语”与“商业英语”;“应用型”与“专业型”一字之差,含义不同。其中的差别,凡是从事过国际贸易业务的人士,是会有真正正确的感觉和体会的。至于那些把“旅游英语”,“交际英语”,“职场英语”都当成商务英语来组织施教, 把接待、观光、订房、服务都当成商务英语编成教材的院校和作者,倒是应该重新定位和更新对商务英语的认识。否则,龙蛇混杂,鱼目混珠,以彼“商务英语”替代此“商务英语”而施教、施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真正胜任国际商务职业岗位要求的。

2 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与“英语”的关系

关于商务英语,不少人会有疑问,究竟是“商务中的英语”还是“商务加英语”,“商务”与“英语”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谈这个关系问题。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坦诚是英语引导商务,其指导理论理由是没有基础英语知识,是不能学好商务英语的。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目前国际贸易的大部分规则都是用英语制定和实施的,商务英语来源于商务实践,发展于商务实践,应用于商务实践。两者的关系就像是海洋和船舶,是“海洋”(商务)承载着“船舶”(英语),而“船舶”又往来驶于不同的港口(不同具体专业行业)之间,进行各种各样的运输和交流。其实,语言工具的基本作用就是人之交流,而人之交流的结果,就是货物和服务的商务交流。难怪国外有专家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知识比例关系下的定义是: 商务占60%,英语占40%。以此就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在何处了。

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也一样,其核心在于“沟通”和“应用”。当今的商务活动强调人实际的商务沟通能力。能否用最准确、清晰、简练和经济的商务语言来与各国客商进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可决定你的商务活动成功与否。当然,达到沟通的理想状态和以“商务”为核心的语言教学过程,任教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商业知识背景。只有具备语言、商业知识、商务技能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传授给学生商务英语方面的有效知识,更能辅之以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商务技能的讲解,使学生学会和掌握的是语言+商务,而不仅仅是语言。良好的“沟通”必须以“应用”来检验和实践。我个人认为,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的优秀商务英语教师是以“商务”为核心组织商务英语教学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在高年级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主要原因之一。

3 商务英语教学中“教”与“用”之间的失衡差距

就目前笔者所了解的国内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大部分都是“重教”而“轻用”,把理论教学放在第一位,而把实践应用放在第二位,甚至完全没有突出“ 用”的课程。例如,讲授商务英语函电课程, 至今还在讲授什么信函写作的“ 3C或5C”原则,还在教学生们如何写商业信函的开头、主题、结尾……可在国际贸易业務工作中,早就没有人提笔写信函了,商务函电联系中连传真电报都懒得发,全都是E-mail往来。许多学生上了一个学期的函电课,上机( 电脑网络或传真机)实训操作时,两个小时都不能应答一份来电,甚至连传真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都不懂,这样商务英语函电课有用吗?

再例如,许多商务英语教材谈到L/C 时,注明的所遵循条款还是UCP400,可到2009年,UCP 600条款都已经开始生效广泛使用了。两者之间,已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更别说在现代商务文件中讲授合同条款时,输美货物食品商检中的“反恐条款”, “非木”包装条款,输日货物的包装物“回收”条款,输欧玩具的“特种安全”条款等,都是执教于商务英语的老师们不懂或闻所未闻的商务知识。举例来说,商务英语中的常用的缩略语单词E.M.P., 一位老师给同学们译成“欧洲主要港口”。对此,国际货代的专家们说:错了,不叫“欧洲主要港口”,行业内称之为“欧洲基本港”。因为到这六个E.M.P的海运运费要比其他欧洲港口便宜很多,是中国货物海运到欧洲的首选基本目的港。

笔者就遇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会实际运用商务英语的许多实例。有一次作业,要求学生用英文写一份商务邀请函。作业上交后,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邀请函有这句话:“ Please hold this letter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ntrance visa from the Chinese’s Embassy or G. Consulate’s in your country”. 因为他们不知道外商短期来华是要申办商务签证的,而商务签证必须要有中方企业和机构的正式邀请函, 我国驻外使领馆才给予签发。以上教-用失衡的例子数不胜数。究其原因, 还是师资问题。现在高校上商务英语课的许多青年教师,完全是从文学英语专业毕业后直接上岗教课的,不懂商务。而一些转行过来教商务英语的教师也很少有国际商务的活动经历和知识,只能把书上课,纸上谈兵。

其实,商务英语是既简单又复杂,既广泛又狭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理解它和把握它,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授它,让它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有效工具和打开未来职场的一把金钥匙。学习和掌握了真正商务英语的人,靠着商务英语作为工具和武器,就能在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职场上纵横驰骋, 创造一份优秀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Jones, L. And R. Alexander, 199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BEC). Beijing: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 Van Boekhoven Bosch. Netherlands,1985,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Key Word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3] Strutt, P. 1992,Harlow: Longman. 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Usage.

[4] Rodney Huddleston,2002,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5年

[5] 高增安.《商务英语导航》.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 胡庚申、王春晖等.《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4.中继教培训总结 篇四

学习、学习在学习,学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工作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法展,只要这样才能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此我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号召,积极参与了中继教的各种培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现将我这些年来的培训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文件精神及学科培训的要求为指导,努力完成在中继教期间的各学科培训的同时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力求培训活动达标,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强,更高。

二、学习内容:

在这五年的中继教培训学习中,我参加了学科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校本教研、师德师风等更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学习方式:

由于我们身处农村学校,受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习方式主要是采取自学和走出去参加培训和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

四、学习成果

5.教师职前培训总结 篇五

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今后的课堂上,我急于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 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 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做到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地球

6.送教下乡培训心得 篇六

2017年9月23日、24日,我以杨林镇一名乡村教师的身份参加了由洞口县国培办统筹、湖南省洞口思源实验学校组织的“手拉手”培训活动的第二次集中研修。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听了思源学校的老师们上的几节精彩绝伦的示范课——张媛老师二年级《口语交际—小曲线变魔术》、李艳平老师二年级《观察物体》、吴思晋心理活动课《让我的心情好起来》、吴晓敏老师《主题班会之洒扫篇》、袁帅老师《中学的我们》,还有几位专家老师们给我们带来的内容丰富,非常实用的讲座——吴思晋老师《班级文化建设》、尹德群老师《班主任培训—用心换得百花蜜,勤劳换来桃李香》、雷立斌校长《用有效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两天时间,课程被安排的密密麻麻,内容涵盖了小学语文、数学、班级活动、心理建设、以及班级文化、班主任培训等各个方面,各位老师都是早上8点赶到学校,下午4点才结束,虽然时间课程都安排的非常紧密,许多来学习的老师们也感觉到非常的辛苦,但是这次培训更像是一次大充电,对自己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创新、班级管理改进、教育科研的一次大充电。

城乡差距历来存在,这不只表现在经济上,同样也表现在了教育中。我所在单位是洞口县杨林镇地处偏远的一所完全小学,在思源学校听课的过程中,老师们使用了许多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熊娃娃、乐器),那节课上的确实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效率也高。但是,我却思考自己的学校,那些教具都是没有的,条件不够。但是我更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城里的孩子个个大胆,不管是发言还是活动,表现出来的素质都非常高,我不禁汗颜了,为自己所教育的学生,感到非常的愧疚与无奈。但是,仔细想想,难道孩子们之间的教育差距难道全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条件吗?并不是的,这里面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个人都是有原因的。我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反思自身的教育,发现自己的职业素养与那些老师们也相差甚远。从那些醒目扎眼的教育标语出发,总书记曾说过,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由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可能都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才能尽力做到。希望我们都能从培训中发现问题,在研修中学习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有效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7.商务礼仪培训教 篇七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国家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所决定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将产教融合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重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个优秀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还应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技能是经验的积累,必须在工作中才能体会。职业素养也须身处职业环境,通过一定的工作才能深刻体会和养成。因此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环境、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结果与产业保持高度一致。高职院校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拥有尽可能多的产业元素。

2 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之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格局强化校企紧密合作、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意识与能力三者在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才培养定位、支撑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着手,针对性解决了以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2.1 应对变革,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为了主动适应互联网行业产业发展变革,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以及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专业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懂运营、精技能、会创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目标,并在此目标基础上深化“岗位引领、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多岗适应、专岗精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懂运营”指熟悉网站、网店运营的一般流程,熟知开设网店的规则、方法,掌握一定的团队管理、数据分析、活动策划、市场推广方法,具备开设和运营网站、网店的基本能力。“精技能”指基于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链核心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美工设计、策划营销等岗位核心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会创新”融入浙商文化与浙商精神,进一步完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2 四方联动,构建多元校企合作平台

在学院“四方联动”(以系统为依托、以学院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合作办学体制的基础上,专业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了“产学合作中心-创业园-综合实训中心-校中企-工作室-订单班-短期实习班”等多元校企合作平台,见图1,形成了从单一企业到产业园区,从垂直细分到综合行业,从校内到校外的支撑平台格局,稳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凭借产业和区位优势,学院(专业)先后与东方电子商务园、下沙电子商务园、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管委会、西湖区产业园、杭州市供销社、台州市供销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产学合作中心建设。学院被命名为“国家(杭州)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技能培训中心”。新创立了浙商创业园,形成了“创富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浙商创业园”三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孵化场所。与上海网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绿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运营,实现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学生实践与企业生产相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与杭州四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凯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电蚂蚁工作室”、“凯惠摄影工作室”等4个师生工作室,通过“带一支队伍、抓一个项目、出一批成果”,使工作室成为人才孵化地。与杭州界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米妮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阿卡班”、“米妮班”,定向合作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与杭州悠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双十一短期实习班”,让学生感受电商盛会。

通过打造多元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不紧密、校企合作渠道单一等问题,为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注重实战,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应强化技能、重在实战,为强化学生实战技能培养,依托多元校企合作平台,专业提炼了“三段三域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图2)并进行了实践。“三段”指人才培养的三个不同阶段:基本能力训练阶段、综合能力训练阶段和实战能力训练阶段;“三域”指三个不同的教学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在人才培养的三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三课堂联动”,分阶段分层递进的推进学生岗位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三段三域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创新创业培养环境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竞争力明显提高。

2.4 专兼结合,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平台的构建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团队。专业以电子商务网店(站)运营主要工作过程“摄影→美工→设计→建设→推广→服务”为主线,打造了基于电子商务业务生态链的“师资生态链”,见图3。

每个岗位有2~3个教师擅长,每个教师精通1-3个岗位,通过专任教师和企业高水平兼职教师“一对一”紧密结合,形成分工明确、技能精专互补的教学团队。每个教师就像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互相依存,共同成长。“师资生态链”构建既有效保障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正常运转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又解决了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技能单一、教师缺乏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等问题。

2.5 以生为本,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专业以生为本,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并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电子商务人才。通过依托平台协同育人、“项目团队”分类施教、“师生工作室”项目实战、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孵化、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措施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效显著。

3 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之创新

3.1 实现了多维度、多环节的产教融合,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构建“产学合作中心-创业园-综合实训中心-校中企-工作室-订单班-短期实习班”等多元校企合作平台,打破了单一节点、单一途径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了多维度、多环节的产教融合,创新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平台有大有小,灵活多样可拓展,通过实践证明可操作性强,企业参与热情高,实现了校企双赢。

3.2 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适岗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三段三域式”实践教学模式,在第一课堂强化对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核心)技能、创新意识和创业知识的培养;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综合技能训练和创业训练;第三课堂强化学生岗位实战技能和创业实践,实现了“懂运营、精技能、会创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目标。

3.3 创新师资、基地、制度等教学保障体系

从师资、基地、制度方面创新教学保障体系。对接电子商务业务生态链,提炼了电子商务“师资生态链”建设理念,打造了一支技能精专互补的教学团队,保证了师资团队建设的整体性、协作性和可持续性。贯彻先进性、生产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建设原则,打造集教学、培训、生产、项目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了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完善考核评价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

4 结语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出台的规划和政策也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即2015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基本建立,到2020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

摘要:以提高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依托学院“政校企社”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构建“产学合作中心—创业园—综合实训中心—校中企—工作室—订单班—短期实习班”等多元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三段三域式”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基于职业岗位链的师资生态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提高了人才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初步解决了校企合作平台不健全、学生适岗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平台,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杨,郭可欣.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9).

[2]田明山,白士强.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8).

8.论海员培训考教分离制度 篇八

关键词:考官;教师;学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武汉地区的海船海员培训教育进入了一个快车道。许多青年人和中年人看重海员这个特殊的职业,纷纷踏入海船海员培训教育行列。从大学到高职、从高专再到中专,各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设备组建学历和培训两大块教学机构,为海上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和实用人才。

由于海员这个职业工作的特殊性,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了STCW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公约的形式强制实施,以减少和防止海上事故的发生。于是培训教学工作与评估考试鉴定严格分离,而且是异地执行评估考试鉴定工作,这就出现教、学、考三者的对立统一局面。教学的不负责考试,考试的不负责教学、考与教是不见面的。学员要从教者那里获得知识,学员又要从考者那里获得证书,学员即要面对学,又要面对考,心理承受压力大。如何缓解降低学员面对学与考的双重压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考试心理,是教学管理工作者从心理指导学员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和谐是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集中表现为人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的状态;心理和谐是符合学员们处在考、教分离的这种环境的。

1 考官与学员的和谐

考官是检验和鉴定学员掌握知识的程度,学员是展示和表现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要在考官与学员的对立关系中寻求统一,也是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例如,在一次测量气缸套直径的考试中,学生测量的速度之快,测量数据之准确,让考官感到惊詑。考官在细细的观查中,感觉学生没有按正常测量那样,在缸内测量位置的上下方向上找最小的尺寸,在水平方向上找最大的尺寸的过程。考官再细细的分析,学校只有这样的三个气缸套,每个学生在实操中反复地测量过n次。对这三个气缸套的各自尺寸都掌握十分清楚。因此测量中,只顾抡时间和数据的准确,而对测量动作的规范、到位没有给于重视。学员是否能真正读量缸表的数值执怀疑态度。正是从这点考虑,考官再考这个题目时,也调整了考试方法。以学员回答提问为主,再要学生读量缸表的数据为辅。以检验学员正确掌握读量缸表数值的水平程度。

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正确回答了考官的提问后,考官将量缸表在气缸里水平移动,但不是最大的位置,要求学生读这个表的数值。这个学生当时就在心里读出了这个数值,但他认为这个数值比气缸直径小,不是气缸的直径尺寸,读出来是错误的,就说:这个数值不对,不能读。问题出在那里呢?这是一个考试心态的问题。学员要有对外适应的能力,要有一种相信自己、理性平和的心态,考官要学员读此时的测量尺寸,学员正确读出这个数值,这个考试也就结束了。但学员心理素质不完备,误认为读这个数值是错误的,明明自己能准确读出的数值,却放弃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心理和谐很重要,应该是听清楚考官的考题,正面准确地回答。这件事,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上指导学员正确回答考官的问题,达到和谐考试,是一个比较好的典型事例。同时也要与教师交流,希望教者能用多种方法,模拟考官考试的情景训练学员,达到考试和谐。

2 考试与教学的和谐

考的不教,教的不考,考与教是分离的,这是影响海船海员培训、学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考与教的共同点就是适应考试大纲。教者按适应考试大纲进行教学,考者按适应考试大纲进行考试,二者形成对立的统一。考与教中出现不和谐音符怎么办?首先应该明确教服从于考,考促进教的关系。心理和谐就会平稳处理这种不和谐的音符。

3 教师与学员的和谐

作为海船海员教学的教师,面对学员、面对适应考试大纲,要让学员们顺利通过适应考试,压力非同小可。学员层次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要教好学员,相互互动共同完成适应考试大纲,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局面。在做柴油雾化实验时,有学生点火玩;在做喷油泵拆装实训时,出油阀丢失了;有的学生存在语言障碍现象,只会做,不会说。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多沟通、多联系,及时掌握学员动态,多做疏导工作、多做教育工作,使学员与教师互动,共同执行考、教分离的计划,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材。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心理必然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无论是和谐的心理状态,还是不和谐的心理状态,归根结底都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考、教分离制度是检验海船海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的客观公证的试金石。大量的人员涌入这个特殊行业,且不知道这个特殊行业的风险,海难事故80%的原因都是来至人为事故。因此海船海员的心理素质、技术业务水平,都与海船海上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考与教,教与学、考与被考之间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要反映到学员的心理上,教师的心理上,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推动学员的心理和谐建设,形成良好的考试心态,引导人们理性地面对各种矛盾特别是利益矛盾,为构建校园和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来夯实培训考、教分离制度。

作者简介:

9.送教下乡培训心得 篇九

2016年5月12日、13日、26日、27日,我有幸参加由榆中县教育局举办的“国培计划(2016)为期4天的培训。这次培训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和体验,既让我们学到了技能与方法,又考虑到了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得到教授和专家们的悉心指导。此次培训教育局用心良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为其4天的培训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刘苗老师的课。无论是第一次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还是第二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都体现出了刘苗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每堂课前都会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数学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活动单安排合理,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刘老师的教学已形成了一种模式,孩子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听完刘老师的课,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体会与认识。数学课堂不能只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以及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

其次便是施天赐老师的评课。施老师有着很好的语言水平,这对于部分数学老师来说,绝对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施老师的评课既到位精炼,用精准的语言道出了授课老师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增长了我的见识,拓宽了我的思路。

再者,是专家们的困惑答疑活动,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课程需要改革,但是不能盲目的改,也不能只改形式不改本质。数学教学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课堂。并不是每节课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合作探究,并不是每一节内容都需要课件才能够实现。教师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组织者。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的讲话更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我们如何规范的书写教学设计,如何更好的组织课堂,如何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每个人都收获颇多。此次培训让我对教师工作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简单说明如下。

一、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热爱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树立他们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以“爱”为核心,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都细心关爱,倍加呵护,从欣赏开始,从称赞入手,欣赏、称赞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处,激发他们高 尚的动机,而且自身对知识充满热忱,不断求新成长。当今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1.能科学地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2.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积极参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以通过抽象 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的,善于启发,分析细腻层次分明,注重解题思路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总结。

三、有爱心。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 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 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口号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部分学生不会学习呢。后来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及多方面的实践探索请教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教育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面 对一些顽劣的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会左右自己的情绪,另外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有时候会茫然不知所从,不能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影响了与学生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存在的问题。因此怎样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尊重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蹲下来给学生说话,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调整。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认真遵循“教书育人”的工作准则,把书教好,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以适应新世纪对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要求。

10.继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本次培训为期五天,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让我收获不少,无论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学管理方面还是教师心理素质方面,对我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能和同行的很多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我感到很荣幸。我相信或多或少对我今后的教学还是人生观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几天的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师生交往中的职业道德。

在新时期,对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师德精髓是:关爱学生。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更需要学好这门课程,对特殊孩子的关爱更胜过普通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耐心培养,他总会成长,永远不对他绝望。

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要求越来越高,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1.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的演变 篇十一

关键词职后培训政策 中小学教师 学历补偿教育 继续教育

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是指其承担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后,接受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教学知识传递和技能提高的行为。建国以来,针对职后培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本文基于政策文本,围绕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阐明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其背后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的演变过程

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培训、从学历补偿到继续教育和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

1.学历补偿为主的教育

建国后,我们很快建立了教师教育体系: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主要培养高级中学教师,师范专科学校主要培养初级中学教师,中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学高年级师资,初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师资。到了60年代,逐渐取消了初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都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这表明,我国规定高中教师是本科毕业、初中教师是专科毕业、小学教师是中师毕业。改革开放后的一些政策法律,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1978年10月)和《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1982年8月)、国家教委《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1986年3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都重申了这一规定。

由于教师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很多不合格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所以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教师职后教育的政策主题是“学历补偿”培训,即对没有达到规定合格学历标准的教师进行的学历达标培训,这一思想在很多政策中都有体现。

建国初期教育部的一些文件就指出了在职教师培训任务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1955年,教育部分别在《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业余文化补习的指示》(7月19日)和《关于加强中等学校在职教师业余进修的指示》(11月7日)中明确,今后若干年的任务是实施学历达标培训。

改革开放后,在70年代末、80年代的相关文件中都坚持以“学历补偿”为主的培训。例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77年12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0年8月),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6年2月)等,这些政策都强调今后在职教师培训的任务是使现有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取得合格学历。让小学教师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初中教师多数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高中教师多数是师范学院毕业。

上述政策表明,从建国之初到90年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点是学历达标,目的是尽快改变他们学历不合格现状。

2.从学历补偿到继续教育

1999年9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简称《规定》)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该定义表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学历合格教师提供的培训,是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教育。

90年代中后期,教师职后培训政策一方面强调“学历补偿”,一方面又提出了继续教育的任务,但是最终的取向是继续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996年12月)和《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996年12月)都强调:“九五”期间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依然是学历补偿,但同时也都指出了要实施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骨干。1999年3月,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在强调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的同时,也强调要把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重心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向继续教育。

《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这表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也是应该得到的价值回报,还表明了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是国家的责任。另外,文件还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原则、周期、内容、类别、组织管理、条件保障、考核与奖惩等都进行了规定。这是90年代末,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我国出台的一部较为完整的规章性文件,该文件表明了我国职后教师教育政策的主体转向了继续教育。

90年代,不仅政策中提出了中小学继续教育的思想,而且颁布政策予以落实。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收对象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基础教育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职教育硕士属于对合格教师进行的提高学位层次和综合素质的继续教育。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该计划中“跨世纪园丁工程”内容之一是,3年内对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工作重点从学历补偿逐步转变为以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为主的继续教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及“跨世纪园丁工程”表明,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实施阶段。

由此看到,90年代的教师教育政策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把具有不合格学历的教师提高到合格学历水平,二是使合格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3.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1世纪,我国虽然还存在教师学历不达标状况,但是此时教师教育政策主要指向了继续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这一时期的政策主题。《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继《规定》颁布后,教育部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2000年3月)和《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年2月)等,这些政策都明确,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这些政策还就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性与全国性的特点进行了明确:继续教育要实行全员性培训,要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这种全员性培训不是大家都参加统一模式的培训,而是要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培训。例如,有新任教师、在职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有计算机和其他学科培训;有培训者和非培训者的培训;有学历和非学历培训等。这个时期的学历教育主要是对取得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培训,是为了提高他们学历层次而实施的培训,它是继续教育中的一个内容。

这种全面性还体现在继续教育要逐步从部分地区扩展到全国。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城市教师的培训,21世纪的教师培训政策除了关注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教师继续教育外,还关注农村和西部等地区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提出要加强对农村、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要加大对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实施西部教师培训计划。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为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还从培训手段上进行了明确。教育部于2003年9月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该计划主要是运用远程教育手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高效益地实施继续教育。2004年9月,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以此加快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步伐。

201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即我们通常说的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家希望通过这两个项目继续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二、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演变的价值理念

政策演变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经历了以学历补偿为主的培训、学历补偿与继续教育同时存在、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强调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背后的价值理念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达到一定学历后还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所以国家要提供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两种教育,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学习,提升教师人力资本质量。

1.通过学历教育提升教师的人力资本质量

学历教育是从入学、培养到毕业都在国家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进行的教育。学历教育要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根据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录取学生;要按照事先制定的、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要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情况、根据各科考试成绩及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发放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非学历教育比起来,学历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更强的规范性。

学历是一个人的学习经历,表明了他接受教育的程度。虽然这种学习经历并非能够完全决定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但是一般来说接受过这种教育的人比没有接受过的人,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工作效率也更高。与非学历教育比起来,人们普遍认为学历教育含金量更高,更具有符号性意义。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认为:“人才开发如果以学历为标准的话,那么学历层次与脑力劳动能力的比值将有25倍的差距,大学∶中学∶小学=25∶7∶1。”[1]所以,学历反映了一个人本身的资本含量,反映了其对社会的价值。这表明学历教育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更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

鉴于学历的个体意义与社会意义,一些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教师要有本科学历。不仅如此,很多国家还倡导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吸收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作中小学教师。我国也认识到了学历对发展教育的价值,所以改革开放后,在追求学历达标的同时,国家又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思想。201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这表明国家不仅仅倡导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还准备通过法规形式提高教师职业入门的学历要求,也表明了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学历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高学历,很多国家都把学历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学历教育对促进社会、促进教育发展的意义,所以建国后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就是学历补偿教育,使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达标,之后进行学历提高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入继续教育时期,此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供学历教育,目的是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国家在1996年为中小学教师专门提供了教育硕士渠道后,于2008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又为中小学教师获得更高学历提供了专门渠道。

2.通过继续教育完善教师的一生发展状态

学历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它只能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不能成为全部,教师发展还需要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

(1)学历教育不能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虽然教师学历表明了他们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的最起码资格,高学历者表明了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与能力的起点,但是这些都不能表明他们未来一定是合格教师。学历是人们一生中某一阶段的教育经历,一般来说本科教育4年、硕士研究生2~3年、博士研究生3~4年。以此来计算他们从教时间:目前大多数学生22岁或23岁大学本科毕业,24岁或2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28岁或30岁博士研究生毕业,按照到60岁退休计算,他们从教时间大约是30~38年。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快文化社会,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会发生很大变化,“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2]如果没有后续的教师教育,教师很难跟上未来社会发展步伐。终身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一生中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一项比任何社会活动都重要的行为。”[3]即便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尽管他们的起点很高,也具备了创新研究的基础,但是教育的传递特征使得他们的知识、技术是建立在以往社会发展状态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未来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所以,他们如果不持续学习,其对教育的贡献很可能也会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只有学历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学历后教育。

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终身教育理论表明,教育应该持续地进行,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保罗·郎格朗(Parl Lengrand)认为,教育应该帮助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和方法。[3]在终身教育理论影响与指导下,很多国家都开始了继续教育,我国也进入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阶段。

(2)继续教育有利于完善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状态

继续教育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人的发展理论表明,人们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经历起始阶段、成长阶段、初成就期、高成就期、下滑期、衰败期,最后进入“死亡之谷”。一般来说,当人们达到高成就期后,由于心理满足、知识陈旧、经验过时、思维定势、成就动机减弱等原因,会出现职业发展缓慢、停顿、下滑等现象,我们称之为老化现象,包括思想老化、知识老化、技术老化、心态老化等。美国教育家学会曾经对教师的成绩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教师在最初的教学中,其教学效果呈现上升趋势,隔了五六年以后,其成绩不像以前那样快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衰退现象。[5]美国教育家学会的考查,验证了教师老化现象的存在。

教师这个职业每天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位学生,其知识、技术、品质的输出量很大。心理学中的“孔雀开屏现象”表明,人们都愿意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就像孔雀打开自己的美丽羽毛一样。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展示自己“美丽”的一面,而没有补充“美丽”的来源,时间长了教师就会枯萎,呈现出老化现象。处于老化状态的教师没有发展欲望、没有进取心,结果不仅仅自己职业生涯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发展。

人的发展理论表明,教师可以走出“死亡之谷”,改变老化状态,其办法就是及时汲取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心态,给予教师发展动力,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他们追求智慧的能力,使教师更加充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从而也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的一生中,老化现象不只出现一次,很可能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社会发展越快,老化现象出现的也就越频繁。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寻找自己发展的新生长点。所以,国家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中特意强调了这一点。《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5~07)》(2010年)及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都指出,教师的继续教育周期为五年,每五年对全体教师培训一遍,其培训学时从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增加到360学时。

参考文献

[1] 俞家庆主编.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2] 保罗·郎格让.终身教育导论[M].腾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 吴遵民,等.现代终身学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 董士贞,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商务礼仪培训教 篇十二

想要通过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增加骨干教师的数量,就要明确目前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理论化倾向严重,忽视音乐的内在价值。目前的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组织机构和教师主要以专科、本科院校及其任课教师为主,职后培训的课程往往与大学课程类似,偏重于音乐理论性、专业性的培训。但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这样的课程除了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对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授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第二,音乐教师职后培训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对学生和音乐教师情况的掌握不够充分。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将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师集合起来进行音乐知识的培训。但是这种培训方式由于人数较多,无法对学生和音乐教师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无法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而这样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讨厌音乐、逃避音乐课程。第三,缺乏与其他学科和其他文化的联系。音乐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学科、单一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而是与其他多种学科,多种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但是,在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中,很少进行相关学科知识和文化的学习,使得小学音乐教师的教授范围过于狭窄和单一,不符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对骨干教师成长影响的思考

首先,音乐教师职后培训是符合目前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潮流的。音乐教师职后培训通过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在音乐教师之间架起一座交流和沟通桥梁,促进了骨干教师的成长,增加了骨干教师的数量。

其次,想要通过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促使骨干教师的成长,就要意识到目前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改善音乐教师职后培训。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小学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专注能力较弱,所以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应根据小学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树立教师灵活授课的意识,帮助小学音乐教师改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展示出音乐的内在价值。

最后,要认识到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对骨干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无论是职后培训有利的方面,还是职后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都要摆正对待职后培训的态度。除了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有利方面外,虽然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但是职后培训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有助于音乐教师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骨干教师的成长。

三、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对骨干教师成长的意义

(一)提升骨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

在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时,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一些优秀教师身上更好地学会什么叫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什么叫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我国的教育事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了音乐骨干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提高骨干教学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关键任务是培训者,其主要负责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的制订。在培训中,培训者需要与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效地引导了骨干教师的发展。同时培训者的授课风格、学术态度、学识和人格魅力或多或少都会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相关调查表示,骨干教师对“幽默风趣”“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者比较喜欢,从而有效地调动了骨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13.送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小蓬小学 魏志娟

今年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感谢进修校给我的学习机会。每位老师都各显神通,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胡老师的教学设计构思巧妙,用老虎的图片给学生做热身活动,放松心情。练习题从初级到超级,不仅有层次,而且趣味和挑战性,触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课堂中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整堂课老师都在强调学生练习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动笔。

梁老师语言精准流畅,教态亲切自然,充满激情,学生也很活泼聪明,反应灵敏,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气氛轻松,浓厚。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梁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了小闹钟。同时善于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加直观,具体,形象。“师说生拨”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善于动手操作的好习惯。通过让学生一分钟内写字,举例点钞机一分钟点钞票小数,飞机一分钟行驶的路程等等,让学生感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启发学生要珍惜每分每秒.邱老师以雨滴的动态图导入,让学生观察发现“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处处有数学。

陈老师幽默感十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和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这一次的培训学习中我有很多收获,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同仁的优点,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成为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上一篇:车险续保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