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2024-07-1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精选5篇)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篇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目标定向:

1、熟读成诵。

2、讲解本文。

3、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浩然之气。

教学过程:

一、导语;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四、讲解本文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

“说大人则藐之,匆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

靠是的这种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盂子•膝文公下》

依然是靠的这种气。

甚至如文天祥所写千古名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

也仍然是源于这种气。

然而,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就是养也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不过,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古往令来,合天之下,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又有几许呢?“记得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讲这样的道理给我们听:地里庄稼,即使你站在它的面前随时观察,眼睛紧盯住它不放过,也绝对不能亲眼看到它生长;但是久而久之,隔一段时间去看它,却可以发现它已经长高了。人的身体长高也是同样的道理。那时,老师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是勉励我们要勤奋学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要心急图快,囫囵吞枣。现在想来,当然也包含着老师不拨苗助长的一份苦心在内。可我们当时哪能体会出这些呢?

其实,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关键在于营养的吸取,年力的增强。万事总有规律,不是你一厢情愿就可以如愿以偿的。

放眼观世,红尘滚滚。再看看你的周围,那些追名逐利,急急如律令的人们,一个个不都是那“芒芒然归”的宋人吗?

五、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浩然之气 分小组讨论,然后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注意文中的一句话“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耕云先生曾经指出:“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浩然正气。

六、布置作业: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历史上、现实中那些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教后感: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篇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 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 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 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特别要指出的是,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并非偶然, 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适应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从而成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

而在大学里“研究高深学问”的中国当代大学生, 更应砥砺德行, 束身自爱, “不惟思所以感己, 更必有以励人”, 成为“谨严品行”、“以身作则, 力矫颓俗”的“卓绝之士” (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 成为时代的先锋, 在宝贵的大学阶段自觉并且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 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内容, 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才能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增添巨大的道义力量, 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抚今追昔, 我们会惊人地发现, 在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朝气勃发的国度里, 从古至今, 曾经有过令世界震撼的辉煌, 也曾有过步履艰难的迂回曲折, 还曾有过濒临沦亡的苦难, 但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生存发展的过程里, 华夏民族以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开辟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天空, 创造出彪炳于世的灿烂的中华文明。本文将重温孟子的一些重要思想, 特别是这位思想家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相信必然会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十分宝贵的启示。

一、尊“义理之天”以发心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将儒家以“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发扬光大的大师, 由于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与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相去甚远, 同时也因为两位思想家的个性大为不同, 孟子提出的政治、经济主张更加鲜明, 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孟子》七篇, 体系更为严整, 他的“仁政”和“王道”学说处处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而显得熠熠生辉, 其要义首先在尊“义理之天”以发心。孟子具有与孔子相同的人生经历, 拥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曾经不惮辛苦、周游列国、游说诸侯, 以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主张, 虽然最后因为自己的学说极具理想主义色彩而不能得售, 却在历史的回响中一再泛出精彩的波澜。孟子要求统治者看到人民的力量, 希望统治者体恤劳动人民的疾苦, “保民而王”, 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孟子一再强调今日的君主何以“王天下”的基础, 他说: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也就是说, 统治者应当做到与民“上下同欲”, 施仁政, 行王道, 才能“王天下”, 这确是孔子“仁”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后世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孟子那里实肇其端。

在中国历史上那个思想激荡的黄金时代,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 孟子为人民鼓与呼, 发出了振聋发聩、充分体现民本思想的呼声:

开国君主朱元璋看到《孟子·离娄下》中的“君之视臣为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话十分仇视而下令删改《孟子》一事即为最好的证明。唐太宗李世民所做出的“民之犹水,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著名判断也直接显示出孟子思想的伟大。

孟子还说: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 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这里提到的民心, 正是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具体到个人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 孟子有十分具体的要求, 他认为一个人立身行事, 应当“仰不愧于天, 俯不祚于人” (《孟子·尽心上》) , 并且把这种做人原则视为“君子”的“三乐”之一;他认为一个人一生的使命, 可以概括为“存其心, 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 (《孟子·尽心上》) ;他还认为, “天不言, 以行与事示之矣” (《孟子·万章上》) 。总括一句, 其实这里的“天”, 就是民意的体现, 是理论意义上的“天”。而这种在塑造自身价值观的时候尊“义理之天”以发心、始终与人民共进退的重要思想, 我认为这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己的人生选择、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时首先要注意的。从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直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其实也能很清楚的看到要始终坚持人民性的这种内在要求。

二、道“性善”而布之以“仁之四端”

孟子提倡尊“义理之天”以发心, 《孟子》七篇以《尽心》章作结, 要实现经天纬地、民胞物与, 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 认为人类万物都是天地所生, 要求爱一切人如同爱自己的同胞手足, 并进一步扩大到“视天下无一物非我”。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抱负!无怪乎后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争相把孟子引为同道, 为他深邃的思想喝彩, 从韩愈到王安史, 再到大儒朱熹亲自编定《四书》、《语》《孟》并称, 认识到孟子思想深刻的人从来就不乏其人, “亚圣”的称号沿袭上千年, 孟子确实是沿着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的足迹坚定地走了下去, 为思想史趟开了一条大道, 所谓“孔孟之道”, 从孔子到孟子, 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思想的内核相连和相结之处。因为, 在孟子看来, 道“性善”而布之以“仁之四端”, 这是“人之为人”的必然条件, 或者说这是绝对要求, 类似于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论“道德律令”式的绝对要求5。孟子从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 来论证他的“性善”论:

“ (齐宣王) 曰: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 曰:可。曰:何以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 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 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是说, 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君王, 还是平头老百姓, 只要是人, 都会有同情心, 原因很简单, 天地一体, 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 , 这是一个精彩的论断, 构成了孟子“性善”论的核心, 孟子接着说: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在孟子看来, 一个人只有广布“仁之端” (恻隐之心) 、“义之端” (羞恶之心) 、“礼之端” (辞让之心) 和“智之端” (是非之心) 也就是所谓“仁之四端”,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否则就是“非人”。这也正是人之异于禽兽、体现“人之为人”的最大区别之处。这种道德律令, 即当你看到小孩儿掉到井里就会不假思索地伸手去救、从人的恻隐之心出发的行动要求对中国人的伦理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养气”——“集义”——践履

那么, 人怎样才能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塑造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从自己的“小我”走向“大我”呢?这也是经常给中国当代大学生带来困惑的一个中心问题。对此, 孟子给出的答案同样十分精彩。这也是整个孟子思想当中最为独特和最为闪光之处, 他要求人们在人生之“欲”和人生之“义”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

“鱼, 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於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於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还提出了著名的“大丈夫”的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而最为重要的, 我认为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时最具启发的是孟子的“养气”说:

“夫志, 气之帅也;气, 体之充也。夫志至焉, 气次焉;故曰:持其志, 无暴其气。既曰志至焉, 气次焉, 又曰持其志, 无暴其气者, 何也?曰:志壹则动气, 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 是气也, 而反动其心。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於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 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

正所谓“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提出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具体的人生修养的步骤正是一个“集义” (凝聚义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践履的过程。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甘心抛头颅、洒热血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其实都受到孟子思想的浇溉。这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最终会升华为一种可以“对天地、质鬼神”的磅礴气势, 不正是我们中国当代大学生在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急需要养成的吗?综上所论, 我认为, 孟子以其深邃的思想体系已经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们在自己的人生选择时提供了极为精彩的人生修养的进阶之路。

参考文献

3.善养吾浩然之气 篇三

气,在西方文化词典里,多是指物质现象,而在中国气的含义则非常广泛,无论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都称为气。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及战国时期,先人就提出了精气说、元气说,和气一元论,并使之上升到哲学思想的高度。认为气是一种最精细的物质,是气构成了万物,“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管子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气者 ,人之根本也!”孟子认为,“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夫志,气之帅也”,气受志的统帅,志也受气的影响。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腐臭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多么了不起的思想,气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之气与精神之气之间,是可以互相通畅互相转换的。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聪明智慧,熠熠生辉。

关于气的思想和理论,经几千年的实践,已经融化到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血脉里,并成为中国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

气,当面对疾病,便演变成中医学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顺,万物才和畅,气不顺,气血就瘀滞、逆乱,各种病症就会发生,《内经》云:“百病皆由气生”。所谓气大伤身,就是这个道理!怒,气上则伤肝;喜,气缓则伤心;忧,气消则伤肺;思,气结则伤脾;恐,气下则伤肾;惊,气乱则伤神。针对不同病症对气血进行调理,使其通畅,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尽显出中医神奇的功效。古人还注重把“气”和“养生”相结合,讲究精、气、神,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长寿。中医已经走出国门,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气,进入体内,便产生了气功。气功的威力,让人惊叹不已!江湖武术师,在练武之前,总要拍胸顿足大叫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运足了气,任你长枪刺喉,棍棒击身,头碎石板,惊心动魄,却总毫发无伤。气,真是有种神奇的力量!气功也是无处不在的,平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气功的功力。当搬重物时吸气,就增大了力气;学习时凝神吸气,就能集中精力;歌唱家吸气,能唱出美妙歌曲;书画家创作时也要运气,才能龙飞凤舞,字字珠玑。不学会用气,这些都无从谈起。如像泄了气的皮球,有气无力地去学习、去唱歌,去用头撞石板,会有怎样的结果呢?那是可想而知的。

气,深入精神领域,便产生了诸多有所建树的历史人物,而那些成就的取得,多与“养气”说的学习和实践有关系。因此,后人极为推崇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学说。浩然之气,不是普通的气,而是完全抽象化了,理想化了,人格化了的精神之气,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养吾浩然之气,也是古时培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的重要教育内容。

怎样才能做到“善养”吾浩然之气呢?孟子认为,必须要做到的有两条:一是“至大至刚”,即有恢宏博大的气度,刚毅坚定的气质;二是“配义与道”,即与时代发展的道义与正义相配合。这样才能养成浩然之气,并使之发挥出大的威力。古为今用,古人这些关于“养气”的思想,对今天培养有理想有抱负,与创新时代共进的有用之才,有着重要意义。对此,学子不可不察,不可不备也!

浩然之气,是由很多种气组成,如正气、志气、才气、勇气、骨气、大气、静气、豪气、侠气等,这些优良的气质与品格,都是浩然之气的重要成分。

对于学子来说,养吾浩然之气,主要是树立起:正气,志气,才气。有了正气,才能化小我为大我,化有私为大公,才能为追求真理而奋斗。在旧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举起马列主义之旗帜,凭着浩然正气,把反动势力的邪气、恶气一扫而光,中国从此昂起了头,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国家繁荣昌盛,充满瑞气、朝气和祥和之气。可见,正气所代表的是正义、道义所指的方向,因此正气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文天祥在狱中,不惧威逼利诱,作《正气歌》曰:“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浩气凛然,正气冲天,任何邪气恶气秽气都是不可怕的。有了正气,志气、才气、勇气、骨气、大气等气质就有了根,就不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和用到错误的地方去。有了正气,才能把志气、才气、勇气、骨气、大气等发挥到极高的境地,才能达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境界。

浩然之气,不仅要有正气,还要有志气、才气、勇气、骨气、大气等气质相配合,才能使浩然之气大气磅礴,气势澎湃。志气,是与正气相辅,非常重要的一种气质。志气,卡耐基解释为“朝着一定的目标走是‘志,一鼓作气中途决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靠运气能侥幸一阵子 靠志气才能成功一辈子。才气,是正气和志气的支撑,缺少才气,知识不足才干有限,正气和志气都将因此而没有底气,这三足的鼎立,是缺一而不可的。

勇气、骨气、大气等,都是从正气、志气、才气里面来的,曾子讲“以气养勇”,“以志养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勇气又是实现正气志气才气的重要保证。曹刿论战讲:“夫战,勇气也!”关键时候,一鼓作气,夺取胜利。没有勇气,就没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震惊世界的胜利;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勇气,就没有全中国的胜利解放。人生能有几次搏,没有勇气,不敢拼搏就抓不住成功的机会,空有正气志气才气,也会毫无用武之地。骨气,是自尊自重的一种气度,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没有傲骨。吴晗专门著文《谈骨气》,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讲的是骨气,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讲的也是骨气。有了骨气就会有硬气,就能坚持顶住各种歪风邪气的压力。骨气是正气、志气、才气、勇气的体现,是使之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有骨气才能做成大事。可见,浩然之气里面包含的气息,是相互关联、相互推进、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即使是正气也不能孤立的发展壮大,壮哉!浩然之气也!

气,还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道家思想、易经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都与气学说有关。易经就是把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作为分析事物变化的依据。阳气,象征暖气,阴气,象征冷气;冷暖交替,构成了二十四个节气;在《易经》里,乾卦和坤卦,分别代表阳气和阴气,随着阳光在圭表上的移动,投射出阴阳此长彼短,此短彼长的曲线,据此古人制成了太极图(俗称阴阳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图。

而后,关于气的说法和用法,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里去,并具有了社会学的意义。如阳气,可理解为阳刚之气,象征积极健康向上的正面气息,阴气,是指阴邪之气,则象征着消极向下反面的气氛。在漫长的生活历练中,由气这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或词组,何止有成千上万,涉及领域方方面面,构成汉语言的独特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方式,假如汉语言词汇中没有气字,其文字表现力将黯然失色。

如,说物则有气球、气枪、气笛、气炉、气焊、气管、气门芯等;如说天气,有气象、云气、水汽、雾气、潮气、雨气等;说人则有,气质、气派、气魄、气概、气度、气量、大气、小气、置气、义气、侠气、豪气、剑气、力气、气势、顺气、运气、喜气、福气、憋气、晦气、叹气、脾气、生气、和气、才气、儒气、痞气、匪气、呆气,痴气,豪气、俗气,英气、灵气、风气、习气、傻气,娇气、骄气、傲气,媚气、奴气,等等。如果去掉气字,词就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和魅力。

形容人的状态也是一样,如有气无力、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灰心丧气、怪声怪气、回肠荡气、沆瀣一气、矜功负气、屏气凝神、避其锐气、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神清气爽、才气过人、财大气粗、低声下气、气壮如牛、气壮山河、御指气使、酒色财气、气味相投、力拔山兮气盖世,大将南征胆气豪、每临大事有静气,等等。没有气字,这些句式都不成立,有了气字,句子的含意和汉语言的美学韵味也就出来了。气字组成的词汇,还起着寓褒贬扬善恶秉是非的作用,认真学习领会这些有关气的词汇,“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这对培养浩然之气,造就有为之才,有着重要意义。

气,伴我们造就过去,又将陪我们去开创未来。伟大设计师邓小平,秉浩然之气,提出在21世纪初叶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实现全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伟大构想,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发达、和谐、繁荣、昌盛、富强、幸福的美好前景。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青少年要善养这浩然之气,投身到创新社会建设的大潮中去,做到“至大至刚”,“配义与道”,树正气、长志气、增才气, 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用青春和热情,去承建起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图伟业。让浩然之气,气贯长虹,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同时也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浩然之气更加发扬光大。

大地上充满浩然之气的国家,必定是个朝气蓬勃发奋向上的国家;内心激荡着浩然之气的民族,必定是个伟大的民族;胸中勃发着浩然之气的青少年,必定大有作为大有希望。我们深信,秉新时代浩然之气的青少年,必定能把一个更加繁荣强盛的祖国捧在自己的手上!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师版) 篇四

编者:郭智

审核:陈忠章 高二()

姓名:

【温馨心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习目标】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2、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

3、体会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

4、领悟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意义.【自主学习】1.基础积累:见《新学案》2.辨析下列文言特殊句式:

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⑵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定语后置)⑶助之长者,揠苗也(判断句)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⑸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状语后置)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3.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战国中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孔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孟子》七篇。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4.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注释,通晓文意: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默写填空:

⑴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合作探究】

1、何谓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又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2、“浩然之气”何为“至大” “至刚” 呢?什么是大丈夫?

何为“至大”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还能有比这“天”更大的了吗?所谓的“居天下之广居”,按照杨伯峻的解释,则是“应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大路‘义’”。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你做到“仁”,做到“礼”,做到“义”,你就是“至大”。

何为“至刚”?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丈夫懂得坚持,不随波逐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一个人所处的世上,有很多东西让他迷失心性,丧失本我,比如富贵、比如贫贱、比如威武等等。

什么是大丈夫?

有一幅对联: 天地有大气,一(仁)一(礼)一(义);人间有至圣,唯(孔)唯(孟)唯(己)。横批:善养吾浩然之气。

3、孟子怎样培养他的浩然之气呢?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些什么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要坚持);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中常念且勿急功近利)

用比喻的句子来回答: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养气之径——⑴

直养无害 ⑵ 配义与道 ⑶集义无馁 ⑷ 勿正勿忘,勿助长也)

【巩固提升】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一切向“钱”看的浪潮如龙卷风般,将每个人都席卷进来,凡事均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甚至以此衡量人一生的成就。面对这种大趋势,人们还来不及思索,就随之游走于世间,自我不断膨胀,欲望如草般疯长,灵魂却远远地落在了身后,蹒跚而行。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请同学们为华益慰写一个颁奖词。

【颁奖词】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能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和怎样培养浩然之气?

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学过程:(第一段)

一、导语: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前两段,第三段初中已学过了。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讲解: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作为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敢的力量,当然还必须是行正义之事,不能行苟且之事还踌躇满志,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有义和道相匹配。)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讲解:这告诉我们培养浩然之气要坚持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去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否则这就是你人生的污点,就像如果一个人进过监狱以后,不管他以后怎么做或者做得再好,这都是他人生中难以抹杀的污点。)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一、讲解本文掌握通假 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女通“汝”)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读准字音:

馁(něi)

慊(qiè)于心 闵(mǐn)其苗 苗槁(ɡǎo)傅说(yuè)拂(bì)士 词类活用: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意动用法,以„„为外)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名词用作动词,加冠,戴帽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劳都是使动用法)

2、思考:“气”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明确:精神。浩然之气实际上指一种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当然具体的精神内涵本文中阐述的很详细。2思考:什么是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至大至刚 配义与道

(回答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要点)3思考:怎样培养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要坚持)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中常念且勿急功近利)用比喻的句子来回答?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揠(yà)之

畎(quǎn)亩 胶鬲(ɡé)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4、注意文中的具体语法知识的讲解可参考课本 教学过程:(第二段)一导语

本段孟子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即顶天立地的“人”(不要只说男子汉还包括女中豪杰呢)那些社会地位比较高,对社会影响比较大,呼风唤雨气势凌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么?或许我们的印象里:这些人就是厉害,不是他们又是谁呢。但是按照孟子的标准,这些人不一定都是。

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三、讲解

1文言知识可以参考课本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课下注释学生需要仔细看看。

实际上就是说这些人在外是多么的风光,呼风唤雨气势凌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在内或在国君面前却是唯唯诺诺阿谀苟且、人格何其卑下这些人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可以想到的典型例子“和珅”(实际上我想孟子之所以贬斥他们,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些人拿着自己所学去追求财富和地位特别是苏秦的例子二是这些人搞得社会不安宁,总是想着以暴制暴,用战争的方式来对付对方,这和孟子的推行仁政的主张是完全相违背的。)

3、思考:大丈夫应具备什么条件或素养? 明确:仁 礼 义

(可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知)

4、思考:“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和我们经常说的孟子的那一句话的意思接近

明确: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5、思考:结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考举例历史上的那些人是大丈夫? 明确:屈原 苏武 文天祥 谭嗣同等等

(考虑韩信算一个么,按孟子的标准他其实不算的,有同学可能会想到后来的他成了大将军,我们就事论事,如果都像他那样,面对一个地痞无赖就“威武能屈”,那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么这样的义行么。)

由此可见,所谓的大丈夫并不是离我们特别远不可及,而是让我们触手可及的,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想做都能做到。

6、思考: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7、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8、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9、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 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小结: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总结:思想内容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写作特色:

(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

上一篇:带有桂花的诗句下一篇:1第一单元教案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