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2024-08-02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共14篇)(共14篇)

1.“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一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本文简要结合时代背景论述一下“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和未来发展途径。

关键字:“一带一路”、意义、“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就本国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成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

就与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可使有关国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即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同时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与建设意义重大,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当前更重要的是如何着手实施“一带一路”的构想。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其次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最后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要重视国别间和区域间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通过机制化安排推进工作。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要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2.“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二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基本上以政府主导为主,私企和民间机构为辅的格局开展。广西是农业大省,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接壤的省份,无可厚非地成为我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主要省份。近年来,广西与东盟的合作范围逐渐扩大,贸易额度一路飙升,2010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位181.7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额分别为107.1亿美元、74.6亿美元,201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位432.6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额分别为260.2亿美元、172.4亿美元,2010—201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增长了250.9亿美元、97.8亿美元及153.1亿美元,尤其2010—2011年期间,增长率高达34.6%(如下表所示)。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和发展,双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且农业领域的合作已扩展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渔业、畜牧业、养殖业,另外有人才培训、科技交流等,东盟与中国的农业合作也逐渐延伸到中国内地,且开展了互联网农业方面的合作[2]。中国与东盟自开展农业合作以来,合作项目和农产品贸易金额持续增加,“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和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东盟可在农业合作中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农业部、商务部、科技部积极开展与东盟的农业合作,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10年的181.7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432.6亿美元[3],但每个项目平均只有几十万,总体看来投资力度较小,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多个政府部门单独投资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难以形成投资的互补效益,比如中国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及江西、湖北两省都与菲律宾开展了水稻的技术合作,由于这些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影响了规模效益的形成。

(二)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协调性较差

调查显示,我国一些省份不但参与了国家与东盟的农业合作项目,还私下与东盟开展了合作,地方政府与东盟开展合作丰富了农业合作内容、拓宽了合作面,加大了合作力度。但这也造成了很多困扰,地方和中央项目雷同,不能形成互补,并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合作国而言,同一个项目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合作国的经费,但却使我国地方和中央形成了竞争关系,不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和长期发展合作。

(三)农产品物流体系落后

中国—东盟交易的农产品大都是鲜活农产品,最注重新鲜。在中国只有广西的东兴与东盟接壤,农产品运输大部分要靠海运,而海运周期较长,不利于鲜活农产品及时的运送,而陆路运输较少,且缺乏适宜的航空运输。我国对东盟出口前三位的农产品是大蒜、柑橘和苹果,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柑橘和苹果占水果出口量的2/3。水果易腐,加上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定会影响水果的质量,一旦进行贸易的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影响两国的合作,故必须要完善中国—东盟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4]。

(四)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较差

很多专家都较关注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影响力和持久性。四川省农业厅正在执行的“中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项目就面临可持续性的问题。按照项目规划,该项目将作为引进、展示优良品种,培训农业技术人才的实验基地。项目结束了,示范园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今后是在现有体制下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还是直接引进一家企业进行运作,值得各方认真探索和研究。

(五)农业企业“走出去”困难重重

中国—东盟的合作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走出去”较困难。农业具有先天的弱质性,生产周期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需要长期连续投资,不易“走出去”。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部门繁多,审批复杂,阻碍了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脚步。中国—东盟农产品税率较高,出口关税负担较大,201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平均关税率高达30%,再加上国家取消了粮食出口退税政策,严重削弱了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5]。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与东盟农业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

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投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设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项目专项资金。其次,改变与东盟农业合作资金供给分散的现象。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实现农业合作资金整合,在机构和职能还不能进行大调整的情况下,可通过打造“大项目”平台实现资金整合,“大项目”应该集中在重点领域,如粮食生产合作、农村能源建设、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农村发展与减贫、农业合作信息平台建设等[6]。

(二)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性

为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东盟合作的协调性,国家应制定统一规则,规范中央和政府对东盟的农业合作和外交方式,如中央和地方不能在东盟国家实施相同或类似的农业合作项目或者进行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在与东盟开展合作项目时,地方和中央最好形成互补,既能拓宽合作面又能避免资金的浪费。国家可根据各省市的特点和优劣势决定其是否需要与东盟合作,应该在哪些方面合作,哪些方面需要协助国家,哪些方面需自主与东盟开展合作等。

(三)完善中国—东盟农产品物流体系

为维持贸易双方长期友好的合作,必须要完善物流体系,建设大型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中国和东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条件建设具有规模的国际运输中心。由于海运具有周期长的弊端,可大力发展陆运和空运,在与东盟接壤的东兴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国际物流园区,并可与互联网相结合,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电子交易平台,完善仓储设施,这将使中国—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走向大规模、现代化的批发配送方式[7]。

(四)提高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

在对农业合作项目进行规划时,必须要考虑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性问题。要使项目有可持续性就必须解决三个问题[8]。首先,维持项目可持续的资金从何处来?在设计农业合作项目时,可考虑多设计一些可以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将来企业能够承接做下去的内容。其次,项目结束后,合作方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是否达到了能够独立工作的程度?最后,项目结束后,合作方能否获得维持设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配件,这需要建立良好的贸易渠道。

(五)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与东盟开展合作时要考虑让企业参与,为企业“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项目的市场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优先推荐“走出去”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走出去”的农业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其融资和示范项目经费问题。最后,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各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管理协调机制,解决权限分散、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仍存在资金规模效益小、物流发展不健全、农业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较差、农业企业“走出去”困难重重等问题,应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国际性的物流园区,提高项目可持续性,帮助农业企业更顺利地“走出去”等措施加强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习农,陈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拓展与共建[J].国际贸易,2014,(4):23-30.

[2]黄梅森.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现状与对策[J].经贸论坛,2015,(7):181.

[3]张周来.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将进入黄金期[N].经济参考报,2009-10-16.

[4]孙大岩,孔繁利.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新趋势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5,(10):186-190.

[5]陈前恒,吕之望.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状况与展望[J].东南亚研究,2009,(4):46-50.

[6]傅晨,李飞武.金融危机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J].广东农业科学,2011,(7):204-208.

[7]黄凌军,何政.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分析与展望[J].广西农学报,2007,(10):62-64.

3.缅甸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篇三

首先,缅甸的地理位置确实重要。缅甸位于东南亚、南亚的交汇处,是中国从陆路进入印度洋的最捷径。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濒临印度洋的缅甸无疑属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个方向是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缅甸同样是这个方向的沿线国家。可以说,缅甸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之一。

其次,前任吴登盛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表态总体上比较积极。自从中国提出该倡议后,中缅双方高层会晤时都会提到缅甸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缅甸的很多精英也想搭中国“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加速缅甸的发展,因而羡慕巴基斯坦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获得中国460亿美元的投资,甚至提出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不乐观,腐败严重,还不如把钱投到缅甸。不过,缅甸社会对“一带一路”的了解也仅仅限于政府官员以及学者、NGO工作人员、智库工作人员等精英阶层,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知之甚少,甚至一些缅甸政府的官员,包括个别决策层的官员,也知之不多。即便缅甸的媒体开放后,其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也不多。而民盟政府自2016年4月执政以来,只是表态愿意和中国加强合作,对“一带一路”并未发表明确意见。有分析人士预测,民盟政府主要领导人正式访华时,可能会在新闻公报中提及“一带一路”,但姿态很难超过原来的吴登盛政府。

第三,缅方严重高估了密松电站、中缅油气管道、中缅铁路以及皎漂经济特区等项目在中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密松电站被搁置的重要理由之一是90%的电量要输送回中国,而事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电力已经大大富余,根本不需要从缅甸输入电力。密松电站被搁置的真正原因应该说是政治,它已经成为缅甸政治转型的象征和图腾,所以短期内重启是不可能的。

中缅油气管道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也被拔高了。且不论马六甲困局是一个伪命题,中缅油气管道每年的输入量在中国的油气总进口量中比例很低。其中天然气管道即便满负荷运转,每年从缅甸进口量也不到中国总进口量的20%。石油管道虽然已经建成,但尚未投入使用,即便使用后按照每年2200万吨计算,其进口的石油也不会超过中国每年总进口量的10%。笔者2014年5月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与缅甸联邦部分国会议员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一些议员对笔者提供的数据表示深深的失望,因为过去他们认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就靠中缅油气管道来保障的。

中缅铁路和皎漂经济特区对中国的经济意义也同样被高估。中国西南的货物从昆明—皎漂铁路运输到皎漂港后,再运送到南亚、非洲和欧洲市场,理论上是能节约2?7天的时间,成本也能降低。但前提是皎漂港口每年必须有数千万吨的货物聚集,才会有大量的班轮前往运输,否则货物就只能在皎漂港等候班轮或者再到新加坡港拼船。而昆明—皎漂铁路要达到每年能运送数千万吨货物的能力,就必须是大运量的电气化复线铁路,而即将开工建设的大理—瑞丽铁路的设计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最关键的是昆明与国内的贵州、重庆、成都等城市之间的铁路运输能力也有限。所以,昆明—皎漂铁路即便建成了,只是中国西南多了一个出海口而已,经济上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信联合体把皎漂港口的建设分为四期20年,也表明该港口的开发不可能马上就有经济效益。至于有些人怀疑昆明—皎漂铁路会被用于军事目的,更是无稽之谈,因为缅甸现行的外交政策根本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在该国拥有军事基地。

转型之后的缅甸有很多不切实际的优势意识和“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良好感觉,总认为缅甸的地理位置对美、日、印、中十分重要,大国对缅投资会蜂拥而至,因而只是强调外资要适应缅甸,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却并不主动了解和适应国际社会,这会使缅甸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4.“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讲题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的思路。

在这一讲当中,我同大家一块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就是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有哪些?第二个内容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的推进思路是怎样的?

一、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投资风险

我们说“一带一路”的愿望非常美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风险,那么这些风险比较突出的包括投资的风险还有地缘政治风险。首先我们来看投资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投资风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假设如果东道国有战乱或者存在恐怖主义的活动,或者是与中国存在冲突,那么中国的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人身和财产的危险,这个层次的风险是最高的。那么其次就是企业所有权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权的更迭,新政府上台以后有可能会将外国的投资国有化,或者通过种种的措施转移外国企业的所有权,比如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中冶集团就正式接管了希腊艾利,就希腊比艾弗斯港的经营权,但是在2015年1月希腊政府上台之后终止了这项工作,导致了希腊比艾夫斯港的经营权遭到了转移。

那么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政府违约的情况,东道国政府可能会违反协议,导致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原来合同继续实施投资,比如在2011年的9月份,缅甸政府就单方面宣布要搁置我们中甸投资公司在当地密松水电站的项目,那么这样的一个政府的违约就导致了企业前期投入70亿人民币的损失。

另外还有法律变更的风险,东道国政府可能由于产业调整或者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而临时立法或通过行政命令改变原有的政策,这样也会使得我们外国企业投资收益遭到损失,还有就是汇兑限制,当东道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时候,它有可能禁止或者限制跨国公司汇出自己的利润。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遭遇严重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2014年在越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运动,给我们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工厂遭到抢劫、焚烧,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看一下在越南海外的经济利益有多少?我们同越南的贸易量有500多亿美元,中国从出口到越南贸易有300多亿美元,还有中国在当地的投资有将近70亿美元,我们的工程项目900多个,工程承包金额20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发现在越南产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对于我们海外利益损失可想而知。况且我们还有人员伤亡,所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中冶集团实际上在这次**当中损失比较惨重。

在我们左手边的图上可以看到,这实际上是发生在**当天,在项目工地被焚烧的画面,右图是手上人员回国接受治疗的画面。中国政府应该运用软实力,以更加真诚积极的态度去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帮忙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双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统的霸权论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主义情怀,其实对小国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剖析“一带一路”国家印度,来具体分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风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后呢,与南亚国家相比,印度官方回应一直是比较消极的,在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经多次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议,但是并没有得到印度方面积极回应,相反印度也提出了相应反制计划,也就是季风计划和香料之路,它们同样是借古喻今,发展当下。与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再来看印度的媒体是怎么说的?在2014年2月的今日印度上,有文章指出,中国在印度洋周边的动作也在挑战印度在该地区的地位。中国邀请印度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但中国的提议显得太自私。另外在今年4月份,《印度时报》发表文章称:蚕丝并不是沿着整个丝绸之路交易的唯一商品,古代印度的棉纺路与丝绸之路具有平等的历史意义。那么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到印度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态度。

那么实际上中国在印度投资发展的也并不顺利,这里总结出了中国在印度投资的一个特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引进外资比重是非常低的,从2000年到2013年

中国大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占比为:0.15%,可以少到忽略不计。那么中国在对外投资当中,流向印度资金有多少?印度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却只吸收了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的0.19%,对世界投资总量的0.37%,实际上也是可以忽略不计。也就说明中国与印度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印度投资所遇到的一系列被限制的行为。中国的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6年的时候,它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并将印度市场定位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1999年的时候,华为在印度开始投资软件的开发,2001年的时候,华为在印度成立了研发中心,但是华为在印度发展其实并不顺利,在2005年的时候,华为计划在班加罗尔投资6000万美元成立生产中心,但是这个需要向印度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出申请,但是印度的内政部确认为,我们的项目存在安全危险,所以迫使华为与同年9月收回了这个申请。然后2006年的时候,华为又计划投资1.64亿兴建新设施,但是印度政府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发放销售许可证。2009年的时候,印度国有电信公司对系统进行扩容,向外招标,招标的金额到60亿美元。然后华为公司由于价格低廉,方案杰出胜出了,但是随后印度情报局和国防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的设施。所以中国华为还是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然后在2009年印度政府又称中国电信设备商的设备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在全国的22个电信服务区内当中的20个电信服务区,它们定义为敏感区域,认为在这样的敏感区域内使用中国的设备是很不安全的,所以通过法律强制性的禁用中国设备,而这个禁令严重影响的华为在印度业务扩展。2010年的时候,印度政府更是制定了一份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名单,名单当中明确将华为公司列为禁止购买名单。所以我们发现华为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比比受到限制。但是华为公司只是中国若干公司的一家,其实很多中国公司在印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张表当中举例了其他的一些公司在印度投资,印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的事件,其中包括香港的和记黄埔,包括中兴,包括中国的港湾建设集团、海尔集团,腾讯科技等等,都曾经在印度遭遇了这些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说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风险,从硬度的例子当中我们就可见一斑,我们需要采取更加谨慎态度,更加周全规划去推进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投资计划。好了,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内容,就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有什么样的推进思路?我们看主要是有这些的推进思路,首先在合作原则方面,我们倡导是: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就是说要集思广益,兼顾各方面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面的智慧和创造。无论是在酝酿倡议还是推进收获阶段,都有沿线国家商量着办事,“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本身就是采取与东道国共商的形式。“共建”就是体现共动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形成新的合作优势,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沿线国家它们的国情国力各不相同,可以各尽其力,各司所长。然后就是“共享”,就是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就是大家一起做大蛋糕,然后在公平合理的分配蛋糕。那么具体的推进思路,我们看如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 首先要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我们以高铁为例,来说明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我们有着一个很大发展潜力。我们说高铁,实际上是中国现在一张耀眼的名片,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成功的战略性产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高铁连通整个欧亚大陆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我们说连通欧亚大陆三条线,第一条是北线,北线是从新疆进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比利时。那么实际上这条线当中,中国到欧洲的普通铁路,现在就已经运行了。但是比较糟糕的是前后需要两次的换轨,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俄罗斯在周边推行宽轨的准铁路,被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都采用这样的宽轨,但是中国使用却是国际标准的轨道,轨与轨距的不同,火车在跨越过境的时候,需要把每一节的车箱吊起来,然后在车箱底下去更换转向架,由于需要换装,那么货物通关时间大大延长,甚至达到了运输时间的2倍以上,这样不仅运行效率低,而且增加了装卸过程中货物的损失风险。所以这条铁路运输线路难以发挥它的优势,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一条铁路修建中国的高铁,并且采用是国际标准的轨距,而不是俄罗斯的宽轨的话,它将是一个非常而具有效率的工程,而我们继续向西修,与西欧各国的铁路连通,如果这条铁路最终变成中国与伦敦的高铁,那么它将成为代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最重要的象征。当高铁打通中国与西欧以后,这条线路的客流量会大大增加,从经济上也更加具有可行性,中国在这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好俄罗斯工作。

我们再来看中线,中线即中吉乌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再进乌兹别克斯坦,然后经土库曼斯坦南下伊朗,再经土耳其进欧洲。那么这条线路,可能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因为在2013年的吉尔吉斯斯坦就宣布不参加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在这条线路上开展工作。

我们再看看第三条南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路,包括中巴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沿线的某个点上西进伊朗,经土耳其进欧洲。我们说中巴铁路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是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帮我们解决马六峡困境。中巴铁路协到瓜达尔港以后,中国不但有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而且可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其次有了这个中巴铁路,中亚国家就有可能同意修建中吉乌铁路,他们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那么第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霍尔木兹海峡。我们说霍尔木兹海峡与瓜达尔港只有300公里,而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重要在哪里呢?那是因为世界上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有海洋运输的石油贸易三分之一,以及整个海湾国家出口石油的90%,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如果我们有一条中国到巴基斯坦的高铁,而且现在的瓜达尔港也已经交由中方进行管理。如果能把这条铁路修通的话,那么整个一盘棋就可以火起来。让我们再设想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就是我们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不到40公里,而法国到英国的海底隧道也就是40公里,所以从技术而言,在霍尔木兹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如果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和解,修建霍尔木兹海底隧道,把中巴铁路经伊朗通到阿拉伯半岛,再往西去经过沙特、也门这些国家,然后在非洲国家大陆与吉布提之间的海峡架设一个大桥的话,那么中国的大陆就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这样一来“一带一路”就变成了“一带一路+一洲”。对于中国而言,非洲大陆是未来输出铁路重要地区,海湾国家的参与也将为中国铁路进入非洲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一旦打通这条陆路通道,从哈什到非洲,能比哈什到广州远不了多少,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当然了这个设想还是相对长期的,从目前情况看也不具备马上实现的条件。

现阶段,我们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出来几点,在2014年8月,中国帮助土耳其开通了约160公里的高速铁路,与俄罗斯已宣布要建设北京到莫斯科高铁,并且与印度,中东欧地区,还有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也开展了相关合作。当然虽然中国的高铁有了比较丰富的运行经验,但是目前还处于需要证明自己的阶段,而且还需要考虑很多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对我们高铁走出去带来的一些困难和阻碍,所以中国还需要谨慎而全面的去应对这些问题。

(二)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5.一带一路 中国梦 结课论文 篇五

----中国梦

班级:岩土1401 姓名:赵家兴

学号:20141061007

中国人的中国梦-----“一带一路”

现在被全世界都知晓的“一带一路”,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才知道,真是尴尬、汗颜。不过,听了老师的课,瞬间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实际上确实很厉害。因为,这“一带一路”如果实现,中国就能够将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好几个层次,能够不惧怕任何国家,作为长期受到美国针对的我国,是很值得期待的。

那么,先说说什么是一带一路,要不然哪天有爱看新闻的老爷爷老奶奶问你,你都不知道。上过学的都知道,古时候,有一条经济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非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据我所知,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和建立以我国为中心的经济圈,从而结束来自美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扼制。

其中有:短期内产能外输,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为GDP增长寻找新的发动机。关于这一点,不再鏖述,很多人有所了解,也不难理解,国内的钢铁,造船,机械,房地产,机械制造等绝大部分基础制造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过剩的原因:一是国家为了不让房地产泡沫无限扩大并落得最终破裂的风险,已经逐步抛弃房地产这个曾经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二是国内制造业相对低端,能打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产业和品牌还不多,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又大都非常落后没有消化能力。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要产能外输,第三世界国家是首选,然后对症下药的提升他们的消化能力,就要帮助中亚那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就需要投资,这是一个设想中的良性循环。

帮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上一题提到过如果要拉动中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内需,就需要对他们先进行投资,那么怎么投资呢?你们向我们的银行贷款,用我们贷款给你们的钱发展,再用这个钱购买我们的设备,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又是一个设想中的很好的良性循环,这样就实现了人民币的部分国际化功能。

更深层次,是为长远的发展,提高我国的高端制造业水准和创造高端制造业的市场,再配合金融,形成金融,科技,制造 至少这三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解决美国对我们的威胁,还要通过自己的战略,进行“反包围”,让美国陷入下风。可见,***提出的这个战略政策多么牛了。简直了

因为之前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通过网络搜索了一些资料,看完以后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由崛起的大国提出的合作倡议,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角,产能合作为主要方式,是一种经济外交手段。该战略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动员国内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建设,同时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配合,时间上可能需要30年、甚至100年时间来推动。

衷心的祝愿一带一路早日完成,让我们国家变得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梦。恢复古时我国的地位,让其他国家为首是瞻。尤其是美国那个心机婊。

6.“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六

一、活动目的:

为帮助青少年更好的理解党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引导同学们关注时政,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参与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激发学生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我校政治组特举办此次“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政治手抄报设计展评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二、参赛须知: 1.参赛学年:八学年 2.参赛要求:

(1)要求参赛作品要以“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为主题,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反映我国蒸蒸日上的可喜变化„„使同学们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可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2)每班至少5幅作品,多者不限,要求参赛选手,独立完成设计绘制。(3)各班参赛选手利用假期时间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手抄报的设计和绘制,及时完成作品,并于9月5日前将作品上交到政治组。

3.作品要求:

1、表现形式:报头醒目,插图精美、联系内容。

2、版面设计:新颖美观、色彩和谐、创意独特。

3、内容选择:新颖具体、有赏读性、突出主题。

4、文字书写:汉字规范、一律楷书,清晰悦目。

5、版面规格:八开素描纸、上下左右页边距各2厘米。

三、评选办法:

(1)设单项奖和集体奖。

(2)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并在“萝北一中第十二届文体艺术节”活动中展出。

(3)单项奖和集体奖都将计入文体艺术节团体总分:单项奖一等计7分,二等计5分,三等计4分;集体奖一等计14分,二等计10分,三等计8分。

请各位同学积极踊跃参与,展示自我,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

萝北县第一中学政治组

2017年7月3日

“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 政治手抄报设计展评活动总结

为帮助青少年更好的理解党和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引导同学们关注时政,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参与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激发学生把爱国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我校政治组特举办此次“一带一路 筑梦中国”政治手抄报设计展评活动,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9.6 张新悦

9.9 宋炜晴

9.3 赵钰

二等奖:9.5 宋芝琳

9.7 王婉秋

9.8 赵彤

9.2 牛艺霖

9.4 张冰

9.10 全美宣

三等奖:9.5 路鑫

9.10 王楠

9.9 肖嘉艺

9.9 王雅晴

9.4 薛婧雯

9.2 王佳昕

9.3 王屹涵

9.8 李美佳

9.7 毕玉莹

优秀奖:9.2 侯美祺

9.9 肖冰

9.5 孔德航

9.7 闫芮宁

9.3 高巾帼

9.10 杨旭雯

9.8 蔡伊琳

9.8 董秋男

9.2 张清源 9.10 华婉盈 优秀组织奖:9.2班

9.9班

9.10班

7.“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七

1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困难

1.1 美国“一带一路”计划的干扰

近年来, 美国带着强烈的政治和军事目标进军中亚, 建设军事基地, 进行政治监察与干预。不仅如此, 美国不满足于此, 希望在更深、更广阔的领域上面插手中亚事物, 提出美国“一带一路”计划, 通过此计划干涉中国参与中亚事务, 让中南亚11国与中亚五国直接发生贸易往来, 继续在中亚地区对中国展开围追堵截, 严重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亚洲“一带一路”模式。

1.2 双方信任度和配合力度不够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辐射中国与中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个方面, 需要双方在多个领域相互配合相互信任,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它的建设水平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不仅取决于中国, 在很大程度上也受辐射带地区具备影响力国家的影响, 尤其是中亚各国。就现实情况来看, 由多方面因素影响, 双方的信任度较这个要求有一定程度的距离。中亚国家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 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计划有点让各国摸不到头脑, 它是一种全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概念, 很多讨论与研究都停留在表面, 直观上看到这个计划是以中国为中心进行的, 而对于“一带一路”经济相关国家所带来的利益并不鲜明。

首先, 作为原苏联加盟国之一, 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密而又复杂, 而中亚五国又处于俄罗斯与中国的中间地带, 这就让其在于中国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顾虑, 担心如果与中国走的过近会引起俄罗斯的不满, 影响双方的全方位合作。其次, 随着国际反恐行动的进行, 中国一方面需要在西北边疆地区打击恐怖主义, 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中亚地区的民族问题, 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虽然中国与中亚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 但中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用自己的思路构架发展蓝图。因此, 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一带一路”, 这些版本实质上只站在自己角度上强调“连”和“通”, 但对于中国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隔”和“断”, 这些版本自私的用自身利益最大化, 让别国边缘化。

中国主要通过发展陆上“一带一路”来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 陆上“一带一路”途径我国多个地区希望借助路上“一带一路”来大力发展地方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但在现阶段, 陆上“一带一路”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层面上, 希望通过陆路运输替代价格昂贵的空运和运输速度慢的海运运输。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地方政府要加强陆上运输建设, 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建成我国强健的运输系统, 确保“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顺利建设进程。

1.3 双方经济结构差异大, 影响深度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门类齐全, 尤其是轻工业非常发达, 即使是我国的中国西北地区虽然经济欠发达, 但也具备比较完善的产业结构, 在与中亚贸易往来中占据明显的主动权。中亚五国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资源, 冶炼等重工业发达, 经济有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受原苏联畸形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苏联综合征”并未消失, 经济落后, 技术水平与中国有较大差距, 导致有可能无法在双方区域经济贸易往来中担任起重要的角色。中国主要从中亚进口能源产品和原材料, 向中亚输出机械设备、日用消费品等产品。在这种情况下, 中亚国家有可能担心出现资源掠夺, 也怕开采矿产资源会对自身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所以对“一带一路”存在误解和偏见, 这些误解和偏见将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

2.1 借助集体机制, 协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中, 我国要重视各种地区一体化机制以及多边对话机构带来的正面效应, 例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联盟、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还有新兴的统一经济区。拿上海合作组织来说, 它能够建立开发银行, 还有“上海合作组织特别账户”这样的金融合作机制, 这些金融合作机制可以为中国、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项目提供很好的融资平台, 在无形中就扩大了合作发展空间, 会给“一带一路”经济带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增加了动力。

2.2 做好战略规划与交流, 促进合作共识

要想推进战略的实施,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规划, 规划可以将理论付诸实践, 一个健康积极的规划能够促进重大项目的稳步前进。“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 是一项特别复杂且长期的国际合作项目, 它的提出旨在为中国及沿线国家提供更加广泛的经济合作平台, 这就需要从理论研究基础上, 上升到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外交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上, 从总体进行规划和协调。中国需要让中亚国家相信, 这个战略的提出不仅仅是满足中国的需要, 也不只是给中国带来利益, “一带一路”构想能够带来互利多赢的好处, 积极参与可以实现多方利益, 将能够为参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好处[15]。

2.3 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确立, 目的是为中国以及沿线国家, 提供经济合作的发展平台。中国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 通过合作主要影响中亚国家的经济领域。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 经济合作不会独立存在。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国与中亚贸易的时, 不应局限于经济合作, 而应该开展双方全方位的合作, 合作领域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领域扩大, 中国与中亚各国可以从这个广泛的合作前景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推进战略实施的过程中, 要根据本国以及中亚各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逐步推进, 在双方都能够接受和参与的项目上展开合作。通过多个领域的合作, 稳固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 消除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更好更有效率的推进“一带一路”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DB/OL].新华每日电讯, 2014-09-08.

[2]何茂春.“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10:65-68.

[3]张晓红.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2, 05.

[4]赵东渡, 李英武.中俄及中亚各国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14, 03:59-46.

8.“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八

摘 要:2011年至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包括中东政局动荡、乌克兰危机和北美能源革命等。国际能源价格在此期间经历了暴涨暴跌,波动幅度巨大,引发了新一轮的国际能源恐慌。我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未来中国、亚太以及国际能源局势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全新能源安全战略的意义,对未来具体制定及实施全方位能源安全發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能源;地缘政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76-03

一、“一带一路”战略助推区域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的提出

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纷繁复杂的变化,我国率先提出了涵盖多领域的国际化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OBAOR)。“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贯通亚非欧多个经济圈,通过实现沿线各国及地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构建国际化经济合作平台,合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同维护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持续稳定发展。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主轴,其中作为“世界油田”的中东地区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打通两大战略路线的关键节点。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中东与亚太地区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对稳定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还是对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助力维护世界能源供应稳定性

延续到2014年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使得油价持续飙升,而后半年,由于利比亚、乌克兰和伊拉克的地缘政治局势的缓解以及美国油页岩产业的蓬勃发展,国际油价开始下跌。紧接着到2014年11月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不减产之后,国际油价跌势迅速加剧,美国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近50美元关口。从短期的国际油价走势可以看出,国际能源走势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颇深。油价的大幅涨跌甚至引发了美国与沙特联手打压俄罗斯的阴谋论猜测。国际能源价格作为一个经济指标,受到地缘政治影响过于深刻时,势必会对国际能源安全格局造成严重的威胁。与美国长期对中东实施的政治干预不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以经济为主体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建立陆路和海路两条战略通道,将沿线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的多个经济圈联通起来,形成国际化的能源经济综合体,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二)搭建区域能源合作平台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区,据英国BP公司《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亚洲四国上榜,总用量43.39亿吨,约占十国消费总量的50.98%,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3.9%[1]。亚太地区作为目前世界新的经济引擎,能源贸易越来越集中于中东和亚洲之间,“一带一路”有助于合理整合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以及沿途多个地区能源市场,有利于搭建畅通的能源贸易平台。

能源贸易平台带来最直接的贸易沟通是能源金融合作。当前,亚太地区各国能源机制存在较大差异,能源金融制度也不够完善。这种不完善呈现一种地区化特征,即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能源合作国之间甚至一国之内能源机制与金融制度都缺乏统一标准。上述差异给区域能源金融合作造成很大障碍,使得贸易渠道与贸易方式都较为单一。“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计划,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参与合作国能源产业链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能源金融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疏通趋于内部的能源合作,而且提高了整个区域抵御能源风险的能力。以亚投行(AIIB)为例,作为丝路专项金融平台,它的创立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目前,已经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充足的战略资金能够为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金融准备。

“一带一路”战略设想之一是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涵盖领域较广泛,如能源开发、加工炼化、能源运输和消费市场等。“一带一路”规划线路中包含了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全部能源贸易领域,预计未来投资项目和投资强度会有大幅提高,同时与能源相关的工程基建需求将不断扩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国能源技术与装备能够高效流通与交换,加快能源国际合作。项目建成后,区域内能源流通与自由贸易将会踏上新台阶。目前“一带一路”正从海陆两方面着手进行初建,欧亚大陆跨国油气管网与电力走廊等基建合作与海上丝路LNG交易枢纽建设旨在提升亚洲在世界能源贸易中的话语权,促使整个亚洲能源消费国摆脱“亚洲溢价”的烦恼。

(三)敦促中国加快实现能源进出口多元化

我国与中东地区各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关系,这种贸易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方面。现今的国际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油气资源的获取,与之相关的贸易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能源竞争的重要手段,包括油气资源的储藏、生产、交易和运输等。从运输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渠道是管道运输和海洋油轮运输,分别有中哈、中俄、中缅三条石油管道和经由马六甲海峡至中东的油气运输航线。

在管道运输方面,一方面,与我国合作的能源出口国长期受到美国在政治上威胁,在石油资源获得上我国处于被动劣势。并且美国在经济上利用其能源跨国公司实施对中国能源进口的限制,控制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因此我国目前在能源获取方面掣肘于美国,安全系数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在中东的主要能源合作国和石油管道途径的国家大多是中东地区的敏感地带,政治经济局势变化莫测,常常处于动荡状态。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异常化对我国石油企业和石油管道的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海运方面,中国80%进口石油途径马六甲海峡,受中东局势影响较大,不稳定因素较多,能源安全处于被动状态。一旦该地区发生政局动荡或暴恐事件,这条被称为“中国海上石油的生命线”将立即处于高危状态,导致中国石油的进口几乎陷入濒临绝境。且90%的海上船运由国外油轮承担,存在较大的贸易风险。

油气管网的建设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是重点领域,建成海陆两通、全面覆盖的油气管网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中东、中亚与东南亚的能源贸易格局,将我国从能源进口大国变成能源中转大国。不但能够有效保证中国能源运输安全,而且能大幅提升中国在世界能源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未来发展方向

(一)开拓能源领域多元化经济合作方式

针对“一带一路”规划将中国打造成为亚太最大的能源中转国的目标,我国的对外能源合作应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与能源合作国建立直接对等的能源贸易。随着世界能源体系格局的变化,中东地区能源产量所占比重逐年递减,2014年OPEC石油产量下降至世界总产量的41.0%,与此同时,非OPCE国家石油产量则上升至43.0%[2]。这意味着中国能源贸易必须开拓更多渠道,同更多的新兴能源生产国建立贸易合作关系。传统的原油期货交易也将无法满足日渐庞大的能源交易体系,必须开启更多的新兴能源贸易方式。如能源基建合作、技术人员交流、能源设备引进与出口,甚至运河开凿与共同管理等。在此过程中,能源贸易对等是基本要素。自从亚投行设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其中包括美国的多个盟国,这使得美国对中国敌意渐深。中国掌握能源贸易主动权使得美国担心失去世界能源霸主地位,因此必然会以霸权身份介入“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过去几十年我国能源贸易长期处于美国掌控之中,包括政治干预与我国有贸易关系的能源出口国与世界能源运输通道。未来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博弈将日渐增多,我国必须抓住一切机遇与能源合作国建立直接对等的贸易合作关系,摆脱霸权主义的干涉,尽量减少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换经济的影响。

第二,主导亚太形成一体化能源消费市场。“一带一路”倡议用“五通三同”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贸易体系,对能源产业来说涵盖了能源领域上中下游的全部方面。“一带一路”的东部和南部沿线分布着多数能源消费大国,“一带一路”的建成可以使这些沿途国家均从中受益,搭上能源管网建设的便车。完善区域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是形成一体化消费市场的前提。目前,我国已分别建成三条陆上石油运输管线与经由马六甲海峡至中东的油气运输航线,应当抓住国际能源价格较低的机遇,以这四条能源运输通道为基础,建设覆盖范围更为全面的能源运输管网。包括建设俄罗斯西线天然气入境管线、跨越里海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油气管线和阿塞拜疆向西通往地中海的油气管线,从而实现里海两岸能源基础网络的互联,打通向东和向西两个方向的能源输送通道。与此同时,可以在我国东南沿海设立以能源为主体的高新产业基地,打造亚太地区集传统能源、新能源以及能源高科技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二)实现海陆统筹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分为海陆两条主线,其沿途国家的能源经济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不尽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国家多为能源富集区,包括俄罗斯、中亚五国,阿塞拜疆,也包括巴基斯坦、伊朗、中东、西亚地区。这些地区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较大,国内经济多倚靠能源出口产业,因此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也较明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东南亚等国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没有良好的配套工业体系。东亚地区日本、韩国本身处于能源较为缺乏区域,对能源进口的需求量非常高,同时也是能源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

“一带一路”的建设应结合沿途各合作国的能源经济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合作方式,将能源生产国、途经国和消费国串联起来,加快能源经济的融合,促进能源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针对能源资源丰富但缺乏开发技术的国家应加快能源管网的建设和能源开发投资项目的合作,利用亚投行等金融机构专设的基建投资发展基金,引导我国能源设备的出口。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开发效率,加快投资基金的流通,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同时与能源消费大国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增加能源技术交流合作,引进传统能源炼化和新能源开发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海陆统筹能够有效地弥补区域内不同国家能源经济中存在的不足,发挥各家所长,迅速提高区域能源技术水平,促进区域能源经济一体化。此外,海陆统筹的发展战略也符合当今世界面向海洋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建设成为更加全面的海陆复合型国家。

三、结语

“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完善亚非欧能源经济体系,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提高能源经济一体化程度,尽量减小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能源安全和能源秩序的影响。同时,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主导“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沿途各合作国提供经济发展机遇,将会成为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2〕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5.

〔3〕中国石化报环球周刊[N].2012-10-12.

〔4〕舒先林.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与中国能源安全[J].西亚非洲,2010,(2).

〔5〕潜旭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5).

〔6〕翟铁.中东“阿拉伯之春”的地緣政治透视[D].山西师范大学,2012.

〔7〕田文林.转型中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3).

〔8〕陈沫.中国能源新思考[J].西亚非洲,2012,(6).

〔9〕唐志超.中东剧变与阿拉伯世界的未来[J].和平与发展,2014,(4).

〔10〕徐小杰.中国需要增强在中东的“软实力”[J].中法国石油企业济,2012,(9).

9.“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九

“一路一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破了理念上的禁锢。二是通过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开放的领域,形成了开放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三是延伸到长江沿线的开放,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局面。这种按梯度分层次的开放节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其基本驱动力是先开放合资、后扩大出口,通过对内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通过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拓展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其结果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内需外需一起拉动,形成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过去有效的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宗教、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向世人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新面貌。

经济,向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国际环境暗流涌动,似乎攀上山峰沐浴阳光的方式独有你争我夺,殊不知经过漫长世纪更迭的社会已约定俗成了自有的规则,谁能率先领悟它的真谛谁就会掌握长久而非短暂的主动权。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迟缓、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进程难、外部环境摧残中国出口以及美国经济一家独秀和国际经济市场僵化等诸多挑战,我们也到了考虑更深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时候了。反观亚洲自身,亟待解决的关乎各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这次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诠释,这是国家的连通,是心与心的连结。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深化了合作交流,加深各国友谊并促进各国的发展。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数不清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流向各国带去了文明和美好,也带来了喜爱和赞誉。今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问题上充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惠及周边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向世界重申和平崛起的伟大理念。

作为连通了各国发展的金纽带,“一带一路”深刻影响和改变亚欧大陆数十亿人民的生活,政策沟通、贸易往来、资金流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便利也加速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次好机会对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拓宽市场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处于自贸区的企业,由于自贸区数量不断增加,自贸区也将促力“一带一路”的发展。找准立足点,准确分析自贸区对自身的影响,以便更好的发展自身和贡献“一带一路”。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连通的不仅是国家与国家,更多的是惠及民生。

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13年9月、10月起,中铁建总部的国际部与经营计划部就一直注意收集“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跟踪相关的项目。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一带一路’是工程机械企业的‘春天’”。正如中铁建和三

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 赵保佑说,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共有4处入选,应该和这些“世遗”优势相结合。另外,还应结合好“一带一路”战略中河南所拥有的实际地位,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郑州被列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明确指出“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

“我认为,河南应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内陆地区的战略连接点’作为主要定位。”赵保佑说,“为适应这一战略定位,必须做好三个对接。与郑州所独有的交通枢纽地位对接,利用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米字形高铁、郑州航空港和已开通的‘中欧班列’;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对接,洛阳、开封在中外交流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要挖掘内涵,叫响品牌;与我省整体的产业优势相对接,发挥我省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交通物流业的优势,增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形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腹地。” “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傅云威)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围绕“一带一路”话题的探讨连日来不断升温,促进人们不断深化认识“一带一路”内涵、战略意义,并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特性、国际角色定位。这让人们愈发相信,“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也是这一倡议的积极践行者,这一倡议饱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了中国的国家定位,呼应着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和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旧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增长点尚在酝酿。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国际开发合作游戏规则,引入更加系统、广泛、普惠的新型合作机制,是打破僵局、赢得新增长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如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间之国”,其独特优势在于,上能与最尖端的技术资本要素对接,下能与广大发展中国合作,联通高、中、低端资源和市场。

就是说,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这个角色绝不止于基建领域的架桥铺路,而是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承上启下,破除梗阻,打通上下游资源,联通高低端市场,提高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效率。

正是出于对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中国定位的敏锐判断,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外界广泛认同。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当前发达经济体应与发展能力弱的国家开展结构改善性的项目,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拉紧彼此经济关系。“这方面可以参照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他说。

10.《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读后感作文 篇十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在释义上还看到了“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所以这样我们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改善民生,许多沿线国家和中国还是有共同利益的。而且,据我所知,在历史上,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等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而“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有很多,它可以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也可以开创地区的新型合作。但抛开这一切国家战略来说,作为一个学生,我认为“一带一路”最有意义的是拉起周边的小国家一起发展,增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融合和治国互信。现在“一带一路”的世界影响已经非常大了,这个战略一提出,就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现在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就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目前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看来大家对中国还是很信任的。

11.“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十一

中国企业是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

“一带一路”建设为发掘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历史渊源提供了新的依据,唤起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形象的记忆和共鸣。从历史上看,古丝绸之路绵亘东西,最初由商业贸易驱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经济特色。随着政治、宗教、文化等元素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维护区域之间经济互利、政治互信的重要纽带。古丝绸之路以经济为先导、以商贸为桥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格局。

当前,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值得期待和憧憬。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落实,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多方合作,更要充分利用经贸往来的先导作用,使中国企业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先行官。

2015年初,保利集团下属保利科技公司签署了乌兹别克斯坦橡胶厂项目的合作协议。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签发了总统令,授予保利科技公司项目总承包商资质。该项目是该国政府的重点工程,建成后可年产360万条轮胎。此项目成功签约是保利集团在中亚市场的重大突破,对于保利集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周边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既有助于深化国际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促进区域繁荣发展;也有助于增进沟通交流,加强信任,减少摩擦,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国企业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走出去的主体作用,努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过去10多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更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必须变得更具战略性、竞争力和效率,“一带一路”将成为新一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指南针,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不断做大海外市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先进的技术水平、成熟的管理经验,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近50亿,经济总量约39万亿美元,蕴含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一带一路”的提出,恰逢其时。今天,中国企业有能力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并推动汽车、高铁、钢铁、电力等产业的发展,扩大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比重,更好地顺应企业走出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市场供需变化使部分产业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但在要素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的其他国家,这些产业可以得到合理估值,重现生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中国企业在研发、技术、品牌上将进行新的投入,引导国内产业转型和再升级,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产业战略选择、经济技术路径、区域间合作方式等。在克服“水土不服”、适应不同国家和区域环境的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学习借鉴海外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动企业发展模式、产业战略、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间的每个改革和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必须高度重视防范风险,提高海外投资利益的保障能力,实现与当地社会、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

一是从海外投资环境看,中国企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有明显的“后发劣势”,大部分只能到投资环境差、风险高的国家和行业去寻找机会,有的市场看似空间巨大,实则有效需求不足,盲目进入将带来高风险。

二是从企业管理能力看,我国海外投资起步较晚,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以及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机构发展程度低、风险评估能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海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语言文化、商业规则、法律体系、行业标准等与国内截然不同,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从协调支持机制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恶性竞争等问题,既不利于力量整合统筹,也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环境并不完善,对中国企业的金融支持有限。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的落脚点

中国企业要有勇气抓住当前“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更要有能力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市场发展趋势。从需求端来看,企业要迎合海外市场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大众化的竞争。从供给侧来看,企业更要引领市场潮流,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提供更超前的产品、服务和技术,特别是具有创造新需求的能力,这一点对于中国企业更为重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要紧密结合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意识地将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将产品服务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真正发挥引领市场、创造需求的作用。

保利集团作为国内贸易和文化的领军企业之一,多年来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代理销售奔驰、法拉利、红酒等高端消费品,并与国外演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艺术收藏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引进海外优秀音乐剧、歌剧、艺术品资源,引领全球市场潮流,促进经贸文化往来。

二是要结合开发性金融资源,加强产融深度合作。去年以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开发性金融的创新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中国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先导和引领作用,结合开发性金融特点设计企业经营模式,共同打造产融结合的海外投资运营平台。

nlc202309090456

2011年,保利科技公司以卖方信贷模式承揽了赞比亚卢萨卡约50公里的城市道路工程。该项目2015年10月正式交付业主,获得卢萨卡城市委员会的高度评价。目前,工程款已经全部收到。这就是利用开发性金融——卖方信贷的一次实践。中国企业要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用好、用活、用足金融资源,创新金融对海外发展的支撑体系,以金融的力量长期稳定地驱动国际化发展。

三是要结合国际化经营运作,促进企业管理提升。面对“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政治社会环境的显著差异,企业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营,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在国际化经营中,企业要深入研究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背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适应海外发展需要和国际竞争环境。

2015年以来,保利地产走出国门,布局海外,先后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以及英国伦敦等核心城市投资了多个房地产项目,并已成功实现销售收入。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保利地产因地制宜,加强合作,搭建了本土化的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

四是要结合古丝路文化传承,突出世界公民责任。自古以来,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中国企业要继承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促进欧洲、亚洲、非洲等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共同发展,形成文化命运共同体。2015年以来,保利集团下属保利剧院公司加快推进与英国大使剧院集团、法国巴黎歌剧院、美国林肯中心等国外著名剧院院线的战略合作,推广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探索培育共享型、出口型文化,积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共同发展。

同时,中国企业要结合古丝路文化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意识去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生工程,树立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企业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影响力。保利集团下属科技公司承担联合国、世界银行“点亮非洲”的扶贫计划,在非洲18个国家完成了涉及医院、光伏电站、广播发射台站、太阳能照明等民生项目的建设,惠及10万民众,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有力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世界公民形象。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广泛探讨国际经济合作机会,加强同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交流互动,为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郝幸田)

12.“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十二

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现状

对于印尼来说,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同时中国也是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按照印尼海关统计,机电产品多年来一直是印尼数量最大的进口商品,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是印尼机电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中国大陆对其出口额则远小于这些经济体。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印尼出口受阻,外汇收入减少,迫使其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发展稳定,是印尼产品的理想出口市场,印尼的棕榈油、天然橡胶、香料等产品生产过剩,中国对这些商品有很大的潜在需求,扩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合作,符合印尼的对外贸易利益。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急需依赖大量外部资金投入。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成熟技术,可以帮助印尼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提升其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2002年-2014年,中国与印尼双边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进出口总额为79.34亿美元,2014年达到635.55亿美元,是2002年的8倍。受2009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印尼双边贸易增长势头回落,2010年随着世界各国携手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与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扩张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低迷得以部分遏制,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迅速好转,呈快速上升趋势。2002年-2012年中国对印尼的出口和进口两条线几乎重合,双边贸易基本平衡,之后向两个方向分化,中国对印尼出口增加,从印尼的进口下降。2002年中国对印尼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为34.26亿美元、45.08亿美元,2012年分别上升至342.45亿美元、319.36亿美元,之后中国对印尼出口继续上升至2014年的390.6亿美元,从印尼进口下降至244.95亿美元。

二、中国与印尼的贸易互补性分析

为考察中国与印尼的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深入分析中国与印尼的贸易互补性,本文选取中国对印尼出口以及印尼对中国出口(中国从印尼进口)的按协调制度(简称HS)章别的前5章商品进行分析,并依据HS章别(97章)与HS分类(21类)对应关系将2014年中国与印尼进出口前5章商品归入HS分类。HS分类中1-5类产品归为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6-20类产品归为工业制成品,21类产品归为艺术品。按资本劳动投入比率再将第8、9、11、12、20类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6、7、10、13、14、15、16、17、18、19类归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按照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划分1-15类为原料类产品,第16-18类为技术含量较高产品。

数据来源:根据UNComtradedatabase数据计算得到。

从上表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向印尼市场出口的主要商品:一是第84章机械设备及零件(第16类:机电产品),出口额为65.52亿美元,出口占中国向印尼总出口比重的16.77%,机械设备及零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二是第85章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第16类:机电产品),出口额为61.54亿美元,出口占中国向印尼总出口比重的15.75%,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附件也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三是第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第5类:矿产品),出口额为21.87亿美元,出口占比为5.6%,矿物燃料、矿物油属于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四是第72章钢铁((第15类:贱金属及制品),出口额为17.68亿美元,出口占比4.53%;五是第73章钢铁制品(第15类:贱金属及制品),出口额15.71亿美元,出口占比为4.02%,钢铁及钢铁制品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前5章出口合计占中国对印尼总出口比重约为47%。

2014年中国从印尼进口的主要商品:一是第27章矿物燃料及矿物油(第5类:矿产品),进口额83.71亿美元,进口占中国从印尼总进口的34.18%,矿物燃料、矿物油属于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二是第15章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第3类:动植物油脂),进口额为29.79亿美元,进口占中国从印尼总进口的12.16%;三是第26章矿砂、矿渣及矿灰(第5类:矿产品),进口额为20.13亿美元,进口占中国从印尼总进口的8.22%,矿砂、矿渣及矿灰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四是第38章杂项化学产品(第6类:化学产品,),进口额为15.30亿美元,进口占比6.24%,杂项化学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五是第47章木浆及纤维素浆(第10类:纤维素浆;纸张),进口额为12.43亿美元,进口占中国从印尼总进口的5.07%;木浆及纤维素浆也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前5章进口商品占中国从印尼总进口的65.87%。

总体来看,中国向印尼出口的商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占很大比重,中国从印尼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很高,中国从印尼进口的矿物燃料及矿物油,动植物油脂,矿砂、矿渣及矿灰等初级产品占中国从印尼总进口的54.56%,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很强。

三、提升中国与印尼贸易水平的对策建议

1.深入挖掘中国与印尼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加深双边经贸关系

中国与印尼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在机电产品和纺织品行业技术成熟,中国可以增加对印尼机电产品的出口。印尼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可增加原油和油类制品、木及木制品、矿产品等产品出口。双方应积极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加深双边经贸关系。

2.增加对印尼的基础设施投资,以投资促进出口增加

印尼市场潜力大、劳动要素成本低廉,海岸线长、拥有众多海上交通枢纽,石油矿产品资源丰富。印尼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欢迎来自中国的海外投资。能源领域是未来中国与印尼贸易合作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加快实施海外能源多元化战略,印尼将成为中国能源来源地的重要选择。

摘要:印尼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支点国家。本文分析了中国与印尼的贸易现状以及基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贸易互补性,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充分挖掘双方的贸易互补性、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出口等提升中国与印尼贸易合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与印尼,贸易互补性

参考文献

[1]涂庄.中国与印尼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J].北方经济,2012(8).

[2]费盛康.修改深化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0(6).

[3]黄群慧,韵江,李芳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15.

[4]“一带一路”为中印尼关系腾飞带来新机遇[EB/OL].新华每日电讯,2015.4.21.

[5]马进,刘世强.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3(9).

[6]李鸿阶.印尼经济转型及其与中国经贸合作前景[J].亚太经济,2011(5).

13.“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十三

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提供良好的依据。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一带一路”给我国及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

1.贸易基本格局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密切程度不断增加,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据商务部透漏,2015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到99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5.1%。同时,向沿线49个国家投资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主要投资国家有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国。

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分析不难得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贸易密切程度较高,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外交状态良好,给双边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推动下,使得中国与东南亚11国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拉近。分析2001~2015年中国贸易总额得知,与中亚5国的贸易额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速达29.8%。而蒙俄年均增速较小,但也达到18.7%。另外,与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年平均贸易增速超过40%,而与泰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贸易增速不足20%。分析得知,中国贸易增速较快的国家中新兴市场国家占有较高比例,而和政治局势不稳定、一些贸易大国贸易增速较缓慢。

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

通过分析中国出口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HM指数得知,中国对东南亚11国具有较高的依赖程度,而后为西亚中东19国。除蒙俄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程度加深正在凸显,超过其对中国出口依赖程度,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贡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贡献有所差别,其中与蒙俄地区贸易频繁的省份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与黑龙江省,尤其黑龙江省GDP增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与蒙俄地区的贸易关系。浙江、新疆、河北、上海、广东向蒙俄地区的出口给本省GDP增长也做出突出贡献。众所周知,蒙俄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总量有限,出口该地区省份的GDP虽有所增长,但并不明显。

中国各省份向中亚5国的出口有所不同,其中新疆地区向中亚5国出口带动GDP增长较为显著,为8.18%,而其对其他出口省份的GDP贡献均低于0.5%。中亚5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新疆与其贸易往来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同时,新疆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临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资源条件等方面相互影响,贸易往来频繁。

中国与东南亚11国关系较为亲密,贸易往来频繁,尤其东南沿海向东南亚11国的出口对本省GDP增长贡献较为明显。上海拉动GDP4.5%,广东GDP因此增长6.4%。另外,天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因与东南亚11国贸易往来,一定程度促进GDP的增长。东南亚国家多临海,具有较大的经济总量,因此,我国对其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较大。

中国新疆、西藏、云南等省份与南亚8国临近,但受喜马拉雅山地等地理条件限制,与南亚8国的贸易往来的省份主要为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究其原因在于贸易通道主要通过海运,给拉动沿海省份GDP增长做出一定贡献。

中国与中东欧19国相距较远,陆路、海陆均不够便利,而且这些国家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与中国较为相似,构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导致中国与中东欧19国贸易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分析,主要沿海省份与中东欧19国进行贸易往来,GDP也因此获得一定增长。中国与其贸易期间,海陆运输距离超过陆路运输距离,相信随着通往中东欧货运班列的开通,会提高陆路贸易所占的比例,为西部省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和西亚、中东19国的贸易呈现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西亚地区与中国的距离较远,货物主要以海上运输为主,因此,沿海省份与其贸易具有较大优势,成为拉动GDP增加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广东对GDP的贡献为3.28%,浙江为3.86%,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均超过1%。

三、“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真落实,我国应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及经济贸易实际,积极寻找有效对策。

14.“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篇十四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

保监发〔2017〕38号

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培训中心、服务中心,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中国精算师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全方位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助力。“一带一路”战略辐射区域涉及国别众多,人口数量庞大,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多变,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将面临较多的政治、经济、法律风险和违约风险。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自身特点决定了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天然优势,能够为“一带一路”跨境合作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与服务,减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后顾之忧,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建设保险强国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为保险业创造了巨大的战略机遇,是保险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利契机,对于提升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

(三)坚持“保险业姓保”、服务大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和扩大开放宏观布局,坚守“保险业姓保”的行业根基,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保障需求和融资需求,不断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努力使保险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四)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做好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从行业层面整体推进,在产品、资金、机构、人才等领域协同发力,提升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渗透度和覆盖面。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积极探索更高效、更便捷的保险服务方式,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坚持市场运作、持续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增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和保障能力,培育我国保险业核心竞争力。在支持国家战略落地的过程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及形势研判,切实做好风险管控,提高保险运行效率和保障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抓住机遇,顺应“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趋势,加快保险业国际化步伐,推动保险业互联互通,提高我国保险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和监管合作,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更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不断丰富我国保险业开放合作内涵,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三、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保险支持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七)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服务“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综合运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资信评估等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持力度,对风险可控的项目应保尽保,推动国家重大项目加快落地。鼓励政策性保险机构扩大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增强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建筑等对外工程承包重点行业的竞争能力,支持“一带一路”示范项目及相关共建行动的落实。推动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鼓励政策性保险机构加快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创新保险品种,扩大承保范围,支持优势产业产能输出,推动高铁、核电等高端行业向外发展,促进钢铁、水泥和船舶等行业优势产能转移。

积极构建国别风险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在资信渠道、风险管理、数据收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和行业风险指导以及信息咨询,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境投资贸易合作提供决策参考,提高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八)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鼓励保险机构根据国内“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节点城市建设中的特殊风险保障需求,积极发展各类责任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服务,化解核心区和节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减轻政府和企业压力,优化社会治理,保障民生。

鼓励保险机构大力发展跨境保险服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机动车出境保险、航运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跨境保险业务,为沿线“互联互通”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大力发展建筑工程、交通、恐怖事件等意外伤害保险和流行性疾病等人身保险产品,完善海外急难救助等附加服务措施。加快特种保险业务国际化进程,服务航空航天、核能及新能源等高新领域的国际合作。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化保险需求,努力提供一揽子综合保险解决方案。鼓励保险中介机构主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提供风险管理、保险及再保险安排、损失评估等全方位的保险中介服务。

(九)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优势,支持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多种方式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私募基金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资“一带一路”重大投资项目,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支持保险机构通过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推出的债权股权等金融产品,间接投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保险机构不断提高境外投资管理能力,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国别范围,完善境外重大投资监管政策,加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监管。积极发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服务,发挥撬动融资的杠杆作用,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四、加快保险业国际化步伐,推动保险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十)支持保险业稳步“走出去”,构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网络。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承保支持、技术支持和本地服务支持,加快建设海外承保、理赔作业、救援等境外服务网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网络依托。稳步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保险机构“走出去”,积极支持资本实力雄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保险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区域铺设机构网点,鼓励保险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提供有效载体。鼓励保险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居民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助力实现“民心互通”。

(十一)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能力。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加强业务协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组建行业战略联盟,探索建立保险业“一带一路”国际保险再保险共同体和投资共同体,打造国内外保险行业资源共享和发展平台,提升整体承保和服务能力。推动搭建“一带一路”建设保险需求与供给对接平台,探索建立全行业风险数据库和保险资金运用项目库,加强行业内外部信息共享。加快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建设,为我国保险机构“走出去”提供支撑。

(十二)加强保险监管互联互通,推动我国保险监管标准和技术输出。借助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亚洲保险监督官论坛等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险监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双边、多边监管合作机制,宣讲“丝路故事”,争取沿线重要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保险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优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推进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的国际化,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力争成为新兴市场和亚洲地区代表性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等效评估。继续组织“亚洲偿付能力监管与合作研修班”,将其打造为国际监管合作的精品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监管技术合作和技术援助。向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反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监管实际与经验。增强我国对国际监管规则的影响力,建设我国保险业国际合作新格局。

五、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抓好落实。保险业要充分认识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加以推进。保险监管部门要结合行业实际,把握区域特色,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保险机构要从产品创新、资金运用、组织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统筹部署,积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要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系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搭建与政府、金融机构“互联互通”的政策协调与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向行业传递“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重大项目和保险需求等信息,引导保险机构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合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保险机构要加强与保险同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协作,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保险服务。

(十五)完善机制,注重长效。保险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立足于现阶段的行业实际,找准切入点,主动作为,更要着眼长远,以全面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全球服务能力为目标,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渠道、新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综合保险服务。同时,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进情况,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为国际和地区合作提供保险服务。

(十六)严控风险,守住底线。保险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国际局势、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密切关注沿线国家和地区监管规定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完善合规管控体系,增强行业的境外风险防控能力,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中国保监会

2017年4月27日

上一篇:培训部08年度工作总结(OK版)下一篇:07全年年油料收发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