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答案1(共6篇)
1.工程材料答案1 篇一
单项选择题测试
1、再结晶退火作为软化材料的手段,常用于 淬火件
铸件
锻压件
650℃左右
750℃左右
冷塑性变形后的零件
2、碳钢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大约为250℃左右
450℃左右
3、弹簧获得高弹性时热处理工艺为 正火 淬火+高温回火
淬火+中温回火
淬火+低温回火
4、表面淬火的零件常选用
低碳钢
中碳调质钢
T12
高碳钢
5、渗碳零件一般的选用
c<0.25% 中碳钢
工具钢
c>0.5%
6、零件经渗碳后还需经过
淬火+低温回火
调质
不再热处理
时效
7、切削加工刀具的性能主要应达到
高强度,高韧性
硬度与强度的适当配合 高的弹性模量及钢度
高硬度高耐磨性及红硬性
8、切削刀具和冷变形模具用碳钢制造时,要进行()
调质
再结晶退火
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高温回火 9、20CrMnTi钢中Ti元素主要作用是()提高强度
提高回火抗力
细化晶粒
提高硬度 10、40CrNiMo钢中Cr、N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强度
强化铁素体提高淬透性
提高红硬性
细化晶粒 11、1Cr18Ni9Ti钢中N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细化晶粒
提高淬透性
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提高强度、导致“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的最可能原因是 船体钢板硬度过低
过高
船体钢板弹性模量过低 船体钢板屈服强度过低
船体钢板硫磷含量
15、下列材料中,适合作赛艇壳体的是
16Mn
尼龙
铝合金
热固性玻璃钢
16、下列材料中,适合作飞机蒙皮的是
L01
LY12
LD7
ZL102 17、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减速器壳的是
KT350-10
QT400-15
16Mn
ZG35 20、下列材料中,适合制作锉刀的是
20钢
60钢
T8钢
T12钢21、20钢加工切削前应进行
完全退火
正火
球化退火
再结晶退火22、40Cr钢制汽车连杆螺栓淬火后高温回火时应
炉冷
空冷
油冷
水冷
23、下列材料中,适合制作手术刀的是
1Cr13
4Cr13
1Cr17
1Cr18Ni9 24、ZG35在铸造后应进行
正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球化退火
26、下列材料中适合制作冷作模具的是
Cr12MoV
38CrMoA1A
HT350
5CrNiMo
27、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板弹簧的是
20钢
60Si2Mn
GCr15
T12 28、下列材料中,适合坦克履带板的是
ZChPbSb16-16-2
ZG35
ZL203
ZGMn13
29、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机床床身的是
HT300
KTH300-06
KTZ450-06
QT450-10 30、W18Cr4V钢在切削加工之前应进行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33、制造内燃机活塞的合适材料是
5CrNiMo
W18Cr4V
ZAlCu5Mn
HT300
34、制造内燃机曲轴轴瓦内衬的合适材料是
ZChSnSb4-4
HT200
GCr15
20钢
35、用T12钢制造锉刀,淬火后的回火温度应为
200℃
350℃
450℃
550℃
36、40Cr钢制内燃机连杆螺栓,淬火加热的合适温度为
650℃
750℃
850℃
950℃
37、40钢钢锭在1000℃左右轧制,有时会出现开裂,最可能的原因是
温度过低
温度过高
含磷量过高
含硫量过高
38、W18Cr4V钢在锻造后机加工之前应进行
球化退火
完全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39、60Si2Mn制造汽车板弹簧,淬火后回火时的加热温度约为
150℃
300℃
450℃
550℃ 40、在工程设计中,对易发生脆性断裂的重要零构件,应按材料哪种性能指标进行设计
σy
σb
KIC
ak 41、制造航空发动机轴瓦的合适材料是 ZQPb30
ZChSnSb12-4-10
GCr15
ZCuPb15Sn8 42、制造钢桥的合适材料是
16Mn
20钢
60钢
T12钢
43、T8钢淬火加热的合适温度约为
580℃
680℃
780℃
880℃
44、钢淬火后还要经过什么热处理
回火
正火
退火
渗碳45、35CrMo钢中Mo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红硬性
提高耐腐蚀性
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细化晶粒
46、钢中细化晶粒的主要合金元素是 Cr、Al、Si
V、Ti、Nb
W、Mo、Re
P、Cu、Mn 49、无相变合金的强化方法主要是
马氏体强化
时效强化
变形强化
细晶强化
50、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
合金元素
冷却速度
工件尺寸
冷却介质51、40CrMo钢制连杆螺栓淬火并经高温回火后,应该
炉冷
空冷
水冷
油冷
54、材料产生低应力脆断是因为材料中存在
位错
裂纹
晶界
第二相
55、既可提高材料强度又可改善材料塑韧性的方法是
时效强化
淬火强化
细晶强化
固溶强化
56、下列材料适合作板簧的是
Mn13
16Mn
20Mn2V
65Mn 57、下列钢中耐腐蚀性最好的是
1Cr18Ni9Ti
GCr15
12CrMoV
Cr12MoV 58、弹簧类零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 淬火加高温回火
淬火加低温回火
温回火
正火加中温回火
淬火加中
59、提高材料表面硬度可提高材料的
抗磨损能力
抗腐蚀能力
抗蠕变能力
抗弹性变形能力
60、不锈钢焊接时焊缝处易发生
小孔腐蚀
缝隙腐蚀
晶间腐蚀
均匀腐蚀
62、高速钢的红硬性可保持到
250℃
425℃
600℃
1500℃
63、压力容器用钢应选用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中、高碳钢
64、为了提高钢制零件的刚度可采用 热处理 改用合金钢
增大零件尺寸 加工硬化
67、下列钢中哪一种淬透性最好
40Co
40Cr
40CrNiMo 70、Mn13是耐磨钢,其良好的耐磨性来自于
形成大量碳化物
加工硬化能力强
后就有高硬度
大量锰元素固溶强化
铸造 71、汽车齿轮可选用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是 40CrNiMo/调质
40CrNiMo/渗碳,淬火
20CrMnTi/调质
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72、为获得合适的切削加工性能,20钢应采用
退火
正火
淬火
淬火加低温回火
76、硬质合金材料是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77、W18Cr4V钢淬火后的回火温度应为
200℃
400℃
560℃
460℃
78、制造钢铆钉的合适材料是
10钢
T10
60钢
20钢
79、制造滑动轴承的合适材料是
GCr15
HT200
ZChSnSb4-4
Cr12MoV 80、制造高压容器的合适材料是
40Cr T12 16Mn 10钢
81、制造热锻模具的合适材料是
5CrNiMo
T12
20CrMnTi
Cr12MoV 82、制造冷作模具的合适材料是
1Cr17
60Si2Mn
Cr12MoV
GCr15 83、制造高速切削车刀的合适材料是
W18Cr4V
T12
40钢
20钢
84、制造汽轮机叶片的合适材料是
1Cr13
1Cr17
5CrNiMo
GCr15 85、制造汽车曲轴的合适材料是
10钢
45钢
T10
20钢
86、制造拉丝模、切边模常选用
15CrMo
1Cr18Ni9Ti
Cr12MoV
2Cr13 87、制造精密机床主轴的合金钢为
20CrMnTi
38CrMoAlA
50CrVA
9SiCr 88、下面所给出的几种合金元素,哪种元素不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Co
Cr
V
Mo 89、某汽车制造厂要给汽车变速箱齿轮选材,请问哪种材料最合适
T12
W18Cr4V
16Mn
20CrMnTi 90、对于金属材料来讲,下面哪一个性能指标是不能通过合金化或者热处理改变的
疲劳强度
弹性模量
断裂韧度
屈服强度
91、下面所给的三种常用的淬火介质,按冷却能力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水,盐水(10%的浓度),机油
盐水(10%的浓度)
盐水(10%的浓度),水,机油 机油,盐水(10%的浓度),水
92、零件产生过量弹性变形的原因是
刚度不足
强度太低
塑性太差
韧性太差
机油,水,94、经过冷轧后的15钢钢板,采用何种热处理可以降低硬度
淬火
回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95、我国南京长江大桥是采用钢建造的
16Mn
1Cr13
T18 96、位错属于晶体缺陷的哪一种
点缺陷
线缺陷
面缺陷
体缺陷
97、铁素体属于下面哪一种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98、铁碳相图中的转变下面哪个是非恒温转变
共晶转变
匀晶转变
共析转变
包晶转变
化合物
中间相 99、莱氏体是以下哪两个相组成的混合物 铁素体和奥氏体
奥氏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
铁素体和渗碳体
珠光体和 100、下面哪一项不是复合材料性能特点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良好的抗疲劳和破断安全性能
弹性模量不易改变
优良的高温
性能和减震性能
题目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1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1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1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1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1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2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2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3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3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3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3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3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4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4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5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5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5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5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5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7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7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7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7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7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7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8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8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9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9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10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判断题测试 上贝氏体的高温转变温度高于下贝氏体,它较之下贝氏体有更高的韧性 淬透性高的钢,其淬硬层一定比淬透性低的钢更深
正确 错误 可锻铸铁中的石墨是在铸造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正确
错误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结晶温度越低
正确 错误 铝合金都可通过时效处理来提高强度
正确
错误 所有强化金属的手段,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都使金属的韧性下降
正确 错误 淬透性越高的钢其焊接性能越差
正确 错误 合金元素能明显提高钢的室温硬度
正确 错误 含碳量小于0.77%的合金钢并非都属亚共析钢
正确 错误 从本质上讲,回火索氏体与正火索氏体是同一种组织,它们性能相同
正确 错误 可锻铸铁可以锻造成复杂形状的零件
正确 错误 冷却速度越快,钢的淬透性越好
正确 错误
金属和合金的弹性模量很难通过合金化、热处理改变
正确 错误 采用异类材料匹配可以显著减轻粘着磨损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可得到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可以直接使用
正确 错误 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可以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消除
正确 错误 温度降低、加载速率增加都使材料脆性断裂的倾向增大
正确 错误 碳钢的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
正确
错误 T12钢可用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正确 错误 碳钢淬火时,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越大
正确 错误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高分子链聚集而成,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为共价力
正确 错误 材料断裂前都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正确 错误 用于结构件的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多晶体
正确 错误 复合材料一定是一种多相材料
正确 错误 用金属模比用砂模浇注金属铸件可获得更细小的晶粒
正确 错误 减小淬火时的冷却速度会降低钢的淬透性
正确 错误 可锻铸铁是塑、韧性最好的灰口铸铁
正确 错误 对所有使钢“C”曲线的孕育期变长的合金元素都可提高淬透性
正确 错误 铝极易氧化,故其抗大气腐蚀能力极低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的合金元素
正确 错误
淬透性越低的钢越不容易出焊接裂纹
正确 错误
形变铝合金都可通过时效处理提高强度
正确 错误
正火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都由α和Fe3C两相组成
正确 错误
平衡态碳钢在室温下都由α和Fe3C两相组成
正确 错误
固态纯铁在不同温度范围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正确
错误
经冷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但塑性、韧性降低
正确 错误
碳钢在淬火时,都需先加热至单相奥氏体状态
正确 错误
钢制弹簧淬火后需进行中温回火
正确 错误
室温下,橡胶处在高弹态,而塑料处在玻璃态
正确 错误
陶瓷材料通常由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组成
正确 错误
晶粒细小的比粗大的同一种金属,其强度更高,塑性更好
正确 错误
球墨铸铁比相同含碳量的白口铸铁塑性更好
正确 错误
多晶体材料都是多相材料
正确 错误
复合材料可以是单相材料
正确 错误
截面较小的零件比截面较大的零件有更高的淬透性
正确 错误
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的硬度也一定高
正确 错误
16Mn钢中的Mn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
正确 错误
碳钢退火后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
正确 错误
高速钢淬火后应在200℃进行低温回火,以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正确 错误
对碳钢在淬火时,通常都先加热到单相奥氏体状态
正确 错误
LF5、LY12、LD5都是变形铝合金
正确 错误
材料的硬度越高,则其强度也就越高
正确
错误
本质细晶粒钢,是一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会粗化的钢
正确 错误
为改善低碳钢的机械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常用正火工艺
正确 错误
为提高钢制零件的刚度,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热处理
正确 错误
一般材料的使用温度都要求高于它的韧脆转变温度
正确 错误
用高速钢制造工具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反复锻造,原因是其硬度太高而不易成型
正确 错误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只与其成分有关,而与其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无关
正确 错误
再结晶退火作为软化材料的手段,常用于淬火钢
正确 错误
同一种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正确 错误
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淬火介质的淬冷能力
正确 错误
提高材料屈服强度可增加其疲劳寿命
正确 错误
铝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由于铝不易与氧发生反应
正确 错误
ZGMn13有良好的抗冲击磨损性能,是由于其有很高的硬度
正确 错误
1Cr18Ni9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由于其处在单相状态
正确 错误
在铁碳合金中,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都是在一定成分和一定温度下进行的
正确 错误
淬火钢件韧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钢中存在残余奥氏体
正确 错误
凡是碳钢在结晶过程中都有共析转变,而铸铁只有共晶转变,没有共析转变
正确 错误
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两者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正确 错误
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可避免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 错误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正确 错误
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塑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正确 错误
实际金属在不同的方向上的性能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溶碳能力不同,前者少,后者多
正确 错误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室温相组成物都是F和Fe3C
正确 错误
包晶反应是液相分解成两个固相的反应,因此,它也是一种三相反应,反应时温度与三个相的成分均发生变化
正确 错误
P元素将造成材料冷脆,S元素将导致热脆
正确 错误
物质从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称为结晶过程
正确 错误
Cu、Al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正确 错误
工业纯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元素
正确 错误
钢都需经过热处理后才能使用
正确 错误
热加工就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
正确 错误
所谓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确 错误
为了便于切削加工,钢在切削加工前都要进行退火处理
正确 错误
弹簧钢需经淬火+高温回火以获得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高的弹性极限
正确 错误
强度,硬度与塑韧性是一对矛盾,所以当强度,硬度升高时,塑韧性一定下降
正确 错误
高锰钢是耐磨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较高的抵抗磨损的能力
正确 错误
黄铜具有高的塑韧性,故子弹壳可以用黄铜来做
正确 错误
淬火后A可以100%地转变为M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必须配合适当的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正确 错误
A不能在室温下存在
正确 错误
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要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小
正确 错误
钢中合金元素除钴外,都可提高钢的淬透性
正确 错误
马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碳含量
正确 错误
铝合金都可进行形变强化
正确
错误
任何纤维与任何基体都能组成复合材料
正确 错误
铁碳合金中的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都属同一个相
正确 错误
冷变形纤维组织和热加工纤维组织都会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
正确 错误
只要加载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就不会发生断裂
正确 错误
测
测验成绩42
错误情况: 题目1.回答错误。题目2.回答错误。题目3.回答错误。题目5.回答错误。题目6.回答错误。题目8.回答错误。题目10.回答错误。题目11.回答错误。题目12.回答错误。题目15.回答错误。题目18.回答错误。题目19.回答错误。题目21.回答错误。题目22.回答错误。题目26.回答错误。题目27.回答错误。题目29.回答错误。题目30.回答错误。题目32.回答错误。题目37.回答错误。题目43.回答错误。题目44.回答错误。题目45.回答错误。题目46.回答错误。题目47.回答错误。题目49.回答错误。题目50.回答错误。题目52.回答错误。题目53.回答错误。题目55.回答错误。题目57.回答错误。题目58.回答错误。题目59.回答错误。题目60.回答错误。题目61.回答错误。题目62.回答错误。题目63.回答错误。题目64.回答错误。题目67.回答错误。题目68.回答错误。题目69.回答错误。题目70.回答错误。题目71.回答错误。题目74.回答错误。题目76.回答错误。题目78.回答错误。题目82.回答错误。题目84.回答错误。题目85.回答错误。题目86.回答错误。题目87.回答错误。题目89.回答错误。题目91.回答错误。题目92.回答错误。题目94.回答错误。题目96.回答错误。题目97.回答错误。题目100.回答错误。
西安交通大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纯金属常见的晶体结构有面心(1)结构,体心(2)结构和密排(3)结构。金属中常见的点缺陷为(4),线缺陷为(5),面缺陷为(6);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7)晶体缺陷数量的方法强化金属
2.铁素体的强度高于纯铁,是由于发生了(8)强化;孕育铸铁的强度高于普通灰口铸铁,是由于发生了(9)强化;冷变形钢丝的强度高于退火态钢丝,是由于发生了(10)强化;珠光体的强度高于铁素体,是由于发生了(11)强化。3.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12)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13)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14)铸铁。其中,(15)铸铁的韧性最(16),因而可以锻造。
4.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的形状有三种,其中的(17)型具有热固性,而(18)具有热(19)性。按照物理状态,室温下处于(20)态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处于(21)态的称为橡胶。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是在其(22)态下进行的。5.滑动轴承材料的显微组织特征是:(23)粒子分布在软(24)中,或(25)粒子分布在硬(26)中,前者的承载能力(27)于后者。
6.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28),它是在(29)过程中形成的,它(30)了陶瓷的强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回火托氏体和托氏体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相构成的组织,因而他们的性能相同。
2.冷却速度越快,钢的淬透性越高。
3.钢的淬透性越高,产生焊接裂纹的倾向越大。4.铝合金也可以象钢那样通过淬火明显提高其硬度。5.所有强化金属的手段,都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降低了韧性。6.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是浇注球墨铸铁时石墨球化不良的结果。7.一定加热温度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小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8.所谓过量弹性变形,是指零件发生了塑性变形。9.铝极易氧化,故铝制品的抗氧化失效能力极差。10.弹簧钢淬火后采用中温回火是想提高钢的弹性模量。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40钢钢锭在1000℃左右轧制,有时会发生开裂,最可能的原因是(a)温度过低;(b)温度过高;(c)钢锭含磷量过高;(d)钢锭含硫量过高 2.下列碳钢中,淬透性最高的是
(a)20钢;(b)40钢;(c)T8钢;(d)T12钢 3.Ni在1Cr18Ni9Ti钢中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淬透性;(b)固溶强化;(c)扩大Fe-Fe3C相图中的γ相区;(d)细化晶粒
4.W18Cr4V钢锻造后,在机械加工之前应进行
(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d)再结晶退火 5.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机床床身的是
(a)40钢;(b)T12钢;(c)HT300;(d)KTH300-06 6.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气轮机叶片的是
(a)1Cr13钢;(b)1Cr17钢;(c)3Cr13钢;(d)4Cr13钢 7.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飞机蒙皮的是
(a)ZAlSi12;(b)2A50(旧牌号LD5);(c)ZAlMg10;(d)2A12(旧牌号LY12)8.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盛放氢氟酸容器的是
(a)1Cr17;(b)1Cr18Ni9Ti;(c)聚四氟乙烯;(d)SiO2 9.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板弹簧的是
(a)60Si2Mn;(b)5CrNiMo;(c)Cr12MoV;(d)GCr15 10.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火花塞绝缘体的是(a)Al2O3;(b)聚苯乙烯;(c)聚丙烯;(d)饱和聚酯
四、简答题(共20分)1.(6分)何谓碳钢中的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他们的力学性能各有何特点?
2.(6分)写出碳质量分数为1.2%的碳钢室温时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并计算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质量分数。
3.(8分)示意画出平衡态碳钢的强度随钢的碳质量分数变化曲线,并定性解释该曲线。
五、综合题(共20分)
欲用20CrMnTi钢制造汽车变速齿轮。
1.(5分)定性分析该齿轮的受力情况及常见失效方式。2.(3分)该齿轮应当具有怎样的力学性能特点?
3.(12分)写出该齿轮的制造工艺路线,并说明工艺路线中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及热处理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
六、论述题(10分)
定性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他们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有何不同?
2.工程材料答案1 篇二
共同推进化工新材料行业健康、快速发展………………(1)
固体推进剂用粘合剂的改性研究进展……………………(2)
从专利角度看刹车片摩擦材料的发展……………………(6)
聚酰亚胺固体润滑涂层研究进展………………………(10)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12)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15)
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17)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21)
聚乙烯和纳米蒙脱土与淀粉共混改性研究进展………(24)
制备生物柴油负载型固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27)
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30)
三代含能材料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研究进展………(33)
液相法制备Sb2Se3纳米材料研究进展…………………(37)
高分子基纳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40)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3)
熔体静电纺丝制备吸油材料……………………………(46)
紫外光固化法合成St/AMPS/AM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49)
模板法制备TiO2纳米介孔薄膜…………………………(52)
多功能水性纳米复合建筑隔热涂料的制备……………(55)
季铵盐改性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58)
带有功能基团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62)
聚天冬氨酸/壳聚糖纳米复合膜的快速制备……………(65)
改进DAR磷酸盐法合成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68)
水系电解质浓度和种类对石墨烯纸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71)
偶氮苯聚膦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74)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吸水性能研究…………………………………(77)
Eu3+掺杂LaPO4-5SiO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80)
纳米ATO透明隔热涂料分散工艺的研究………………(84)
ZnO/GO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87)
ZnO对BaZr0.9Y0.1O2.95-BaCe0.9Y0.1O2.95复相质子导体烧结和电性能的影响…………………………(90)
氮掺杂TiO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9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TiO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96)
生物模板法合成分级多孔结构SnO2及其乙醇气敏性能…………………………………………………(99)
熔盐法合成SmFeO3纳米微粒及其气敏性能研究……(102)
Mo6+掺杂对LiNi0.5Mn1.5O4正极材料脱锂动力学的影响…………………………………………………(104)
生物质多孔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调温调湿性能研究……(107)
柔性BiOI@Bi2S3异质结薄膜的SILAR制备及性能研究…………………………………………………(110)
正癸酸-棕榈酸-硬脂酸三元脂肪酸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114)
环氧树脂E-44改性聚氨酯软泡的粘附性能研究……(117)
建筑用新型复合相变材料储能过程的热性能研究……(120)
非织造基网格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分析……(123)
MH复合N-P阻燃剂的合成及其浸渍处理杨木的阻燃抑烟性研究……………………………………(126)
茶树精油对乳化膜材料性能的影响……………………(130)
混合动力汽车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性能研究…………(133)
溶胶-凝胶法合成Y2MoO6∶Eu3+荧光材料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135)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138)
木质素磺酸钠掺杂聚(3,4-乙撑二氧噻吩)水分散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141)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行为研究……………(145)
纳米多孔玉米淀粉的研制及吸附性能研究……………(148)
蒙脱土-稻壳复合聚氨酯硬质泡沫的研究……………(151)
RAFT聚合制备超分散剂P(AA-b-APEG)及对TiO2分散性研究…………………………………………(153)
基于OPD的Salen-Cu(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156)
一种含磷反应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对聚氨酯的阻燃性研究…………………………………………………(159)
改性麦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机理研究………………(163)
多元醇还原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及磁性能表征……(166)
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因素研究………………………(169)
水热合成法制备光催化剂氧化锌及光催化降解效果研究…………………………………………………(173)
乳胶IPN共混物的阻尼性能……………………………(176)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78)
Ag掺杂SnO2气敏元件性能的研究……………………(182)
具有对称结构的硫杂杯芳烃氮杂衍生物的合成与配合性能…………………………………………………(184)
PEG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87)
LLDPE/煤粉/乙炔黑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研究…………(190)
碳纳米管阵列耦合对其介电常数及光吸收系数影响研究…………………………………………………(193)
DPE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结构表征及嵌段聚合物的制备………………………………………(196)
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199)
PP/EVA/氧化沥青-g-MAH/纳米填料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应用…………………………………………(202)
CdS量子点敏化TiO2电极用于太阳能电池研究……(205)
一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208)
铜基纳米粒子制备的研究进展…………………………(210)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发光机理及今后展望…………(213)
超声波雾化反应工艺对纤维表面改性…………………(216)
地沟油在醇基燃料中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19)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中的除铁工艺………………………(223)
导电聚合物改性TiO2光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226)
钙镁改性有序介孔氧化铝对电厂尾气CO2吸附性能的研究…………………………………………(229)
BASF塑料添加剂-光稳定剂及其应用…………………(232)
(二)
碳纤维/碳纳米管增强基体多尺度混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1)
新型可见光响应型BiVO4光阳极的研究进展……………(4)
富芳烃原料合成COPNA树脂的研究进展………………(7)
丁腈橡胶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9)
2014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项目评述……………(12)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15)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合成的研究进展…………………(18)
白光LED用钼酸盐红色荧光粉水热合成法的研究进展…………………………………………………(21)
Fe3O4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24)
纳米无机粒子/聚合物共混体系分散机理研究进展……(27)
超声波振动静电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超细纤维探索研究…………………………………………………(30)
丙烯腈基含糖共聚物纳米纤维的制备…………………(33)
Lewis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文冠果种仁油制备生物柴油…………………………………………………(37)
废弃聚酯醇解液中乙二醇回收工艺的研究……………(40)
单分散P(St-MMA-BA)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43)
纳米Ag@SiO2/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7)
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及MF/纳米TiO2复合树脂的制备…………………………………………………(50)
PVC改性的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的研究……………(53)
具有完整非对称海绵状结构聚丙烯腈超滤膜的制备…(56)
SiO2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0)
聚噻吩插层钽钛酸钾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63)
Ce/ZnO纳米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65)
麦秸秆为原料新绿色工艺制备碳微球…………………(69)
聚己内酯三醇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及性能……(71)
氧气催化氧化四氟丙醇制备四氟丙酸(钠)工艺研究…(75)
尼龙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78)
变密度针刺碳纤维预制体及其力学性能………………(81)
纳米纤维素制备及壳聚糖/NCC复合膜的性能研究……(83)
相反转工艺制备Fe3O4/P(St-BA)复合微球的研究……(86)
溶液特性对聚丙烯腈初生纤维凝聚态形成的影响……(89)
掺杂金属离子对MOF-5吸附甲烷分子的影响…………(93)
微波辐射下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97)
成核剂对八水氢氧化钡相变材料过冷度的影响………(100)
TiO2/蒙脱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03)
交联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性能研究……………………………………………(105)
热致性液晶/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研究………………………………(108)
双酚A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识别性能……………(111)
竹炭吸附有害气体性能评价检测方法研究……………(114)
YF3∶Yb,Er纳米晶的固相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117)
新型对苯二胺类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121)
基于双模板剂B-EU-1/ZSM-5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123)
改性丝瓜络对铜离子吸附的研究………………………(126)
功能化低聚物胍盐阳离子单体材料合成与表征………(129)
聚醚共聚酰胺/吐温20凝胶膜的制备及其气体渗透性能…………………………………………………(132)
负离子功能人造草丝纤维的研究………………………(136)
纳米氧化硅/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138)
聚合物阶层材料的自组装制备…………………………(141)
渠道混凝土面板裂缝防渗新材料的研制及施工工艺研究…………………………………………………(144)
TiO2纳米纤维的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148)
离子液体中杂多酸季铵盐催化氧化汽油脱硫研究……(151)
K2CO3活化法制备芋叶柄基活性炭的研究……………(154)
SO2-4对BaSO4-2SiO2∶Eu3+发光材料的影响…………(157)
埃洛石纳米管改性复合吸水材料的耐盐性能与凝胶强度…………………………………………………(161)
共溶剂对丙烯酸酯聚合物/SiO2杂化涂膜性能的影响…………………………………………………(164)
无机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研究………………………(167)
不同方法制备ATO导电粉煅烧过程的热分析研究…(171)
沉积铜薄膜涤纶针刺过滤毡抗静电性能研究…………(174)
酶解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177)
磁性炭基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180)
干燥方式对再生纳米纤维素结构及性能的影响………(184)
甘蔗水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荧光碳点…………………(187)
不同包碳方法对泡沫镍@C/Co3O4复合材料形貌和超级电容性能影响…………………………………(191)
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TiO2微球……………………(193)
碱处理提高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197)
脉冲电沉积法应用于铂/垂直取向石墨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200)
MoS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进展及其应用研究…………(203)
银负载TiO2纳米线/石墨烯的制备及光催化应用……(206)
硼基锂盐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研究进展……………(209)
纳米纤维素的应用研究进展……………………………(212)
纳米材料作为增强基底在表面增强红外技术中的研究…………………………………………………(215)
基于LCA的化学建材生产碳排放量研究分析………(218)
染料吸光系数在PVA膜染色中的应用研究…………(222)
非水电解质锂空气电池的开发与探索…………………(225)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229)
醇解废弃软质聚氨酯泡沫及其应用……………………(232)
柔性TiO2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应用……………………(234)
无微不至流光溢彩-Chem-art漆艺液体色浆………(237)
(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1)
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4)
木塑复合材料中国专利状况分析…………………………(6)
国内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主要研究团体及发展现状……(9)
POSS/聚合物杂化材料研究进展………………………(12)
柔性表面减阻技术研究进展……………………………(15)
海上平台结构缺陷的检验和安全保障措施……………(17)
新型胶粉改性沥青降黏剂的研究………………………(21)
磺化聚酰亚胺序列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25)
超声波-微波辅助尿素基沉淀法制备超分散TiO2颗粒…………………………………………………(29)
乳液辅助水热法合成TiO2微球光催化剂………………(32)
β2-SiW11/PANI/SnO2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35)
苯胺/硅丙共聚乳液的制备及防腐蚀性能研究…………(38)
阴离子原位聚合尼龙6/聚酰亚胺合金的制备与性能…(41)
沉淀聚合法制备Cd2+印迹聚合物微球…………………(45)
石墨烯/尼龙66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8)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CeVO4/凹凸棒土的制备和性能研究……………………………………(51)
聚氨酯/含溴环氧树脂硬质泡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4)
隔离结构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阻温特性……………………………(58)
导电硅橡胶基体粘度及组分对导电性能的影响………(61)
PA6/FexOy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去除重金属铬的性能研究……………………………………………(64)
Se纳米线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68)
多核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叔丁基甘油醚…(71)
剥离型高岭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表征…………………(74)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多孔支架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77)
新型微流控合成方法制备超小磁性复合材料及其表征…………………………………………………(80)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石墨/聚苯胺复合对电极的低温制备和性能…………………………………………(83)
湿法球磨改性无烟煤对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86)
微波强化聚偏氟乙烯碱处理改性的研究………………(89)
预处理对TGase催化羊毛接枝ε-PLL的促进作用……(92)
CoOOH/MnO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超级电容性能……………………………………………(96)
基于热探针的建筑用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测定…………………………………………………(100)
新型环糊精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包合性能研究……(103)
外围含偶氮苯基团的温敏性聚合物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06)
温度对Cu2S薄膜结构及光学特性的影响……………(109)
双亲性共聚物P(St-co-AA)在微通道中自组装研究…(112)
SrWO4∶Tb3+微球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116)
水热法合成硫化锌纳米球、结构表征及光降解性能研究…………………………………………………(119)
端羟基超支化聚酯接枝碳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123)
阳极碳纸叠加层数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126)
Sm掺杂TiO2涂层制备与表征…………………………(130)
磁性锌(Ⅱ)离子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132)
有序大孔-介孔Au-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136)
建筑保温材料酚醛板和挤塑聚苯板的阻燃性能研究…………………………………………………(140)
PLA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143)
电纺聚乙烯醇/膨润土超滤膜的制备及表征…………(146)
点击化学修饰纳米硅树脂微球及其吸附性能研究……(149)
季鏻盐型阳离子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152)
一种含磺酸基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155)
直接缩聚法载药纳米胶束的合成及pH控释研究……(158)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61)
制备条件对聚苯胺结构和形貌影响的研究……………(164)
共混改性对壳聚糖缓释膜性能的影响…………………(167)
基于EPDM绝热层拉压不同性的研究…………………(170)
表面氧化改性制备活性炭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173)
改性柠檬皮渣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176)
密胺树脂包覆氢氧化镁及其阻燃硅橡胶的研究………(181)
一种磺化苯乙烯/N-马来酰-L-谷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184)
Fe-B/陶瓷催化KBH4水解析氢性能及XPS研究……(187)
淀粉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及其抑制性实验研究………(190)
钨/三元乙丙橡胶屏蔽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192)
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法制备亲水型取向纤维及亲水实验研究……………………………………………(195)
规则NaNdF4纳米片的水热控制合成及发光性质……(198)
氧化石墨烯/Fe2O3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202)
电沉积制备铁氰化镍/Nafion纳米粒子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化学检测………………………………(204)
多环氧基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环氧值的测定方法及表征…………………………………………………(207)
石墨和铜粉分别填充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比较……(210)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基多含氟支链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212)
氨基在CO2捕捉材料中的应用…………………………(216)
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219)
液膜分离技术在消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222)
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技术及表征方法……………………(225)
硫酸钙晶须的制备及多元化应用研究进展……………(228)
镍锰酸锂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231)
等离子体改性聚合物表面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展望…………………………………………………(234)
杜邦PA在汽车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237)
(四)
生命周期评价法在我国生物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1)
我国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4)
硫化铋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进展……………………………(6)
氧化钛基纳米材料的表面氢化研究进展…………………(9)
活性炭纤维对SO2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12)
苯并噁嗪树脂的化学改性………………………………(15)
液体室温硫化硅橡胶在泡沫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18)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及载体的研究进展………………(21)
光电催化转化CO2为小分子有机物的材料研究………(24)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改性研究进展………………(27)
双组分缩合型有机硅电子灌封胶的制备及其导热阻燃性能研究……………………………………………(30)
纳米四氧化三铁/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3)
微波快速合成响应型增韧水凝胶………………………(37)
低温制备CdS/Ti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40)
浓硫酸催化制备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43)
月桂酸-肉豆蔻酸-癸酸/膨胀石墨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6)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羟基化制备苯二酚的性能研究……………………………………………(49)
高透明低黏度甲基乙烯基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52)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纤维素基复合纳米纤维及其性能研究…………………………………………………(55)
水性热反射多彩涂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58)
控制结晶-碳热还原制备LiFePO4正极材料……………(61)
NR/SBR共混吸水膨胀橡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64)
TPU/ATH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67)
以茂名高岭土为原料制备亚微米级α-Al2O3粉体……(70)
多孔膨润土/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73)
ITO透明导电膜的湿法制备与性能研究………………(76)
基于磁控溅射的聚丙烯/纳米银复合非织造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79)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液性树脂的研究……………………………………(82)
紫外辐射法制备AM/MA/AMPS/KF四元共聚吸附树脂及性能研究……………………………………(86)
超细PAN/PVP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89)
双核酸性离子液体催化麻疯树果油制备生物柴油……(92)
短碳纤维对CF/TiO2复合载体材料性能的影响………(96)
卡波姆凝胶的流变性能及行为研究……………………(99)
β晶型聚丙烯及其自增强复合材料研究………………(102)
浓海水制备硼酸镁纳米棒的表征………………………(105)
碳纳米管(CNTs)的改性及其熔纺PLA复合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107)
磁场诱导制备超顺磁性Fe3O4@PZS纳米链…………(111)
新型PVA/PEI/MWCNTs纳米纤维制备及其释药研究…………………………………………………(115)
光催化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TiO2复合材料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118)
钴酸锰纳米花的合成及其超电容行为…………………(122)
Au、Ag/氧化石墨烯复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125)
玻纤增强尼龙66人工加速光老化性能的研究………(129)
竹浆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工艺优化及表征…………(132)
新型BN/Ag二维层状复合材料的导热胶的制备及其导热性能的表征………………………………(136)
静电纺PMACAA纳米纤维膜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研究……………………………………………(139)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内孔位置对燃烧性能的影响………(143)
单分散碳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146)
锦纶纤维的络合改性及锦纶/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149)
多支状TiO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52)
PbS量子点敏化TiO2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155)
聚苯酯改性PTFE复合材料对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157)
添加CeO2的PVDF-HFP隔膜的性能研究……………(160)
TiO2/PAN导电纤维的性能研究………………………(163)
SAPO-17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166)
酚醛树脂黏度对CFRP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169)
富锂材料0.6Li[Li1/3Mn2/3]O2-0.4LiM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172)
KH-570原位改性制备疏水性纳米TiO2及其表征……(175)
磁场辅助静电纺有序PAN/PVP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工艺优化……………………………………(178)
优化凝胶燃烧法合成YAG粉体的工艺参数…………(182)
蓖麻油基多元醇的制备及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185)
新型聚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锂离子传导性能研究……………………………………………(188)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桑叶萃余物多糖提取工艺优化……(191)
纳米碳化钼复合物的制备及其CO加氢反应性能……(194)
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凹凸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197)
纳米LiFePO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00)
加料顺序对SSBR性能影响……………………………(203)
AMPS-CA共掺杂合成高水溶性PANI及性能………(205)
三烯丙基三嗪改性BMI树脂体系的研究……………(209)
掺杂不同铁含量介孔SiO2微球对甲基紫吸附研究…(212)
氨基甲酸甲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216)
N掺杂浓度对TiO2光催化活性第一性原理研究……(219)
废旧橡胶脱硫再生及其在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23)
天然防污剂间苯三酚在低表面能海洋涂料中的应用…………………………………………………(226)
Fe3O4-Ag磁性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229)
静电纺丝制备ZnO纳米纤维及其应用研究进展………(232)
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生物效应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236)
改性蒙脱土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239)
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242)
酶解木质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245)
La-TiO2/Hβ复合光催化剂降解模拟染料废水………(247)
和氏璧化工型材彩色ASA配套解决方案……………(250)
(五)
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及建议……(1)
基于量子点共敏化的太阳电池研究进展…………………(4)
TiO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进展………………………(8)
含硫有机溶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1)
半导体异质结构光催化制氢材料的设计与研究进展…(14)
稻壳灰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研究进展…………………(19)
双基药的研究方向探讨…………………………………(22)
重氮盐电化学还原接枝法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杂化增强体………………………………………………(25)
环糊精修饰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膜的制备及脱酚性能研究……………………………………………(28)
硅酮胶溶液制备透明超疏水膜的研究…………………(32)
超声分散法制备碳纳米管/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35)
掺钡羟基磷灰石晶须的制备与研究……………………(38)
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电气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纤维…………………………………………………(40)
机械活化强化甘油塑化木薯渣…………………………(43)
一种喷涂型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研究…………………(47)
煤粉/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9)
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具有持久超疏水性的材料………(52)
小麦淀粉制备高凝胶强度高吸水树脂的工艺研究……(55)
高耐水性纳米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58)
石墨烯/血红蛋白复合薄膜的制备、表征及应用………(61)
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双极板的制备研究………(65)
聚苯胺对AB3型储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68)
新型含二甲基硅单元的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71)
TiO2纳米棒花状结构的紫外探测性能研究……………(74)
磷酸处理法和氧等离子体法改性芳纶纤维的机理探讨…………………………………………………(76)
Co/N/C氧气还原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碱性介质中的催化性能研究………………………………………(80)
二氧化锰-碳纤维复合结构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研究…………………………………………………(83)
燃烧法合成Ni2+掺杂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86)
通过一步法制备蛋白质图案化阵列结构………………(89)
导电聚苯胺水分散液的制备及其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能研究……………………………………………(93)
天然生漆改性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及其性能研究………(96)
氧化锌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100)
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103)
脱氢型液体硅橡胶的交联与发泡反应特性研究………(106)
聚对苯乙炔薄膜的吸声性能的研究……………………(109)
稻壳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112)
不同形貌的钯纳米粒子的一步可控制备及其对氧还原的催化研究…………………………………(115)
不同冷等静压压力对ITO靶材性能影响的研究………(117)
CdSe量子点测定TNT的不确定度评估………………(120)
Ostwald熟化效应水热合成“花状”六棱柱β-NaYF4微晶管………………………………………………(123)
多指标正交实验优化BLPAMA选择性吸附树脂的制备…………………………………………………(127)
活性偶联剂改性纳米凹凸棒/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130)
氮硫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研究…………………………………………(134)
磷掺杂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137)
涤纶机织物基纳米金属薄膜的AFM分析和紫外线防护性能……………………………………………(140)
钡铁氧体包覆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144)
玄武岩/纳米ZnO/Al复合纤维的制备及表征分析……(147)
甘油甲酸介入法合成丙烯醇的研究……………………(151)
Li/(Ni+Co+Mn)摩尔比对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54)
BaYF5∶Yb,Er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157)
高温型抗氧剂对叔丁基杯[4]芳烃的合成及其对LLDPE的抗氧化性能研究………………………(161)
纳米TiO2从无定型到锐钛矿型快速相变机理研究…(164)
不同填料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研究……………………………………………(167)
凹凸棒石/脱硅稻壳炭复合材料吸附Pb2+、Cu2+、Ni2+的对比研究……………………………………(169)
微波合成聚叠氮缩水甘油醚的研究……………………(174)
PP/纳米MgO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176)
沸石咪唑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研究……………(179)
工艺参数对羟基磷灰石涂层组织和活性的影响………(184)
Na2CO3掺杂对Li4SiO4材料吸收CO2性能的影响…(187)
同轴与相切套管反应器中藻细胞循环周期分析及普通小球藻培养实验………………………………(190)
玉米苞叶的煮炼工艺优化………………………………(193)
相变储能石膏板的制备及储热性能分析………………(197)
氨基改性碳硅复合有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的研究…………………………………………(199)
壳聚糖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微波快速合成及其响应性……………………………………(202)
石墨导电复合材料有效电导率模型研究………………(206)
石墨烯-搅拌棒联用技术检测金花茶花朵中脂溶性活性成分……………………………………………(209)
PGN与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相容性初探……………(212)
生物基反相乳液型降阻剂与滑溜水体系的研发与评价…………………………………………………(215)
多孔结构TiO2的静电纺丝制备与光催化性能分析…(218)
大直径PA46单丝的后拉伸研究………………………(221)
具有功能涂层的聚乙烯锂电隔膜的制备及表征………(224)
碳纳米管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227)
聚合物气体分离膜改性及应用进展……………………(230)
抗静电剂对煤矿用PU注浆加固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233)
碳纳米管在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应用…………………………………………………(237)
白光LED用Bi3+/Eu3+共掺杂硅酸盐发光玻璃研究…………………………………………………(240)
校园污水的初级絮凝处理研究…………………………(243)
YAG纳米粉末制备中的问题分析……………………(247)
全氟聚醚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防污涂层上的应用…………………………………………………(250)
氢气纯化方法和装置……………………………………(254)
金属配合纳米纤维固定漆酶及其应用…………………(258)
汇邦材料在净水器行业的应用…………………………(261)
(六)
SCR脱硝催化剂用纳米TiO2研究进展…………………(1)
液态地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4)
核壳型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7)
磁性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10)
聚芳醚酮的改性研究进展………………………………(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C的最新进展……(17)
石榴石型多元铝酸盐荧光粉的研究进展………………(21)
可见光响应下Z-系统整体水裂解研究进展……………(24)
有机催化体系催化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27)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30)
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综述……………………………(33)
含功能性基团“邻苯二甲腈”的核壳型及中空型聚合物微球的制备…………………………………………(36)
铕镝共掺铝酸锶发光纳米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39)
聚氨酯改性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2)
电纺制备基于棉纤维素的多组分聚合物纤维…………(45)
机械活化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8)
单组分室温双重自交联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51)
耐温防腐钢衬聚乙烯材料的性能研究…………………(54)
碱性阴离子燃料电池用聚(1-乙烯基咪唑-co-苯乙烯-co-对二乙烯基苯)/PTFE交联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57)
琼脂、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60)
高阻燃涤纶/芳砜纶交织面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4)
高吸水树脂PAMPS的微波制备与性能研究…………(67)
激光熔融静电纺丝法制备PLLA及PLLA/nHA纤维支架及性能研究……………………………………(70)
溶液聚合法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及其性能研究…………………………………(74)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77)
NCC改性海藻酸钠可降解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80)
LED用聚碳酸酯基荧光转换膜的制备与研究…………(83)
交联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86)
芳纶表面化学镀镍与纤维性能…………………………(89)
PBS/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91)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含量对氟醚橡胶性能的影响…………………………………………………(94)
磁性Fe3O4/SPS微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98)
KH550改性水性聚氨酯膜的结构及表面性能研究……(101)
Fe2O3/煤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104)
基于水杨酸的新型两性离子水凝胶单体的制备………(108)
中间体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量与锂源的影响…………………………………………………(111)
有机酸膨润土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114)
聚乙烯醇/海藻酸钙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118)
基于聚乙二醇生物相容性涂层的构建及其释药行为研究…………………………………………………(121)
钙黄绿素自组装膜制备及其对汞离子测定……………(124)
LLM-105基混合炸药组分的实验及模拟优化…………(127)
碳掺杂对ΤiΟ2晶相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130)
稀土离子含量对Sr2Si5N8∶Eu2+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及其电子结构的影响…………………………(133)
亚稳态正交相Cu2ZnSnS4(CZTS)颗粒的制备与表征…………………………………………………(136)
Cd掺杂Cu2S薄膜的水热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40)
球磨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性能的影响…………………………………………………(143)
真空膜蒸馏中的膜污染研究……………………………(146)
浓乳液优先脱醇渗透分离膜形态研究…………………(149)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152)
超声波焊接振幅对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性能的影响…………………………………………………(155)
线型酚醛树脂分子量对PF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58)
FC/Ag有机无机共溅膜结构与性能研究………………(161)
插层复合型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圈的低温密封性能研究…………………………………………………(164)
碱金属氧化物对P2O5-ZnO-R2O玻璃物化性能的影响…………………………………………………(166)
辛醇对PVDF铸膜液体系和膜结构的影响……………(169)
ST-g-PAMPS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合成与表征………(172)
Ce掺杂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175)
超细氢氧化镁对涂料阻燃抑烟性能研究………………(178)
Ca1.7Mg0.3SiO4∶Dy3+白光LED荧光粉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81)
MoO3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184)
增容剂聚丙烯乳液接枝丙烯酸甲酯的研究……………(188)
季铵化聚乙烯醇-钛酸四丁酯杂化膜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191)
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碳纤维微区相对硬度……………(195)
一步湿化学法制备均一大小ZnO球的可控生长探索…………………………………………………(197)
改性杏核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研究…………………(200)
橙红色荧光粉YBO3∶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203)
石墨烯修饰TiO2纳米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206)
氰酸酯树脂与环氧树脂催化共聚研究…………………(208)
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苯基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211)
MFe2O4/MWCNTs复合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213)
新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216)
聚丙烯酸酯类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墙面涂料中的应用………………………………………(219)
硬脂酸/钠基有机膨润土相变储能石膏板的性能研究…………………………………………………(222)
丙烯酰胺-衣康酸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重金属研究…………………………………………(225)
基于FDM的3D打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28)
离子液体用于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231)
ABS基体化学镀铂催化剂室温净化甲醛的研究………(235)
亚异丙基及醚键改善聚酰亚胺加工性能的研究………(238)
壳聚糖在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241)
二氧化硅改性聚氨酯/聚氯乙烯超滤膜的研究………(244)
聚氨酯碎石透水路面的结构设计与配方调节…………(247)
塑料着色方案设计………………………………………(251)
(七)
以苝酰亚胺为构筑单元的π-π堆积型超分子聚集体的研究进展………………………………………………(1)
可溶性导电聚合物的制备研究进展………………………(4)
炮膛附着性残渣擦拭技术研究进展………………………(7)
印刷电子用导电油墨的研究进展…………………………(9)
氨基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12)
纤维素和木质素超临界水气化原理的研究进展………(14)
吖啶酮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18)
PPTA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研究………………(22)
纳米纤维层压织物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25)
铟掺杂纳米SnO2的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28)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耐高温吸水树脂…………(31)
可剥离涂料的制备与去污性能研究……………………(34)
新型碳/聚硅乙炔基防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37)
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纺粘非织造布切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0)
高比表面积悬挂双键后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44)
一种新型低黏度阻燃性苯并嗪/含磷环氧共混树脂的制备…………………………………………………(48)
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51)
凝胶-燃烧法制备掺铝氧化锌(ZAO)纳米粉体…………(54)
水性UV固化含氟聚氨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7)
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60)
稻壳粉末添加聚氨酯硬泡的制备及性能………………(63)
不同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疏水阻燃性能的影响…………(66)
不同反应途径制备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69)
乙酰木粉基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73)
笼型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星型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76)
环氧乙烯基笼型倍伴硅氧烷/P(3HB-co-4HB)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降解性能……………………………(79)
活性炭-壳聚糖银/铜复合物吸附性能及抑菌性能研究…………………………………………………(82)
蠕虫型介孔SiO2的改性及对CO2吸附性能的研究……(85)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加成型硅树脂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89)
IL-ZnO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92)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的合成…………………………………………………(95)
一类聚乙烯吡啶氢键侧链高分子的合成与液晶性能…(99)
Ba-Zn铁氧体空心陶瓷微珠核/壳/腔结构材料的研究…………………………………………………(102)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碳化钼形貌的影响…………………(105)
液体激活镁锰纸电池的研究……………………………(108)
改性活性炭吸附去除NO实验研究……………………(111)
纳米碳化钛水基分散体性能研究………………………(114)
P(MMA-MAh)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导锂离子性能研究…………………………………………………(116)
CeO2改性丝光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119)
晶须状碳纳米管沉积炉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122)
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复合聚氧化乙烯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研究……………………(125)
CaO:Eu3+,A(A=Li+,Na+,K+)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128)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中模拟汽油脱硫研究……………(131)
AgBr/Ag3PO4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34)
分子内电荷转移吩嗪衍生物的合成及溶致变色效应的研究…………………………………………(137)
CdS量子点/染料共敏化TiO2纳米结构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140)
益智和记忆增强药物PRL-8-53的合成方法改进研究…………………………………………………(143)
锂镍钒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145)
HDPE/PA6复合材料形态及力学性能研究…………(147)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蒙脱土及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151)
海胆状混晶型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154)
玉米秸秆粉/HDPE复合材料表面特性的研究………(158)
纳米TiO2表面改性及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161)
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163)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6LiMnPO4·Li3V2(PO4)3/C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165)
果胶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Mn(Ⅱ)及Cr(Ⅵ)的吸附性能…………………………………………………(168)
填料含量对纳米BaTiO3/环氧树脂复合体系介电性能的影响…………………………………………(171)
氧化铜选择性涂层的研究………………………………(174)
玻纤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177)
不同氧化剂对聚苯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80)
SnO2纳米花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183)
微反应器-固相法制备LiMPO4(M=Fe,Mn,Co)及其性能研究……………………………………………(185)
微波法合成DOPO基反应型含磷阻燃剂………………(188)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CeO2包覆白云母复合粉体……………………………………………(191)
纤维素纳米晶体制备及其在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194)
水热炭的合成及其在放射性核素吸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97)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200)
苯并异噻唑啉酮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海洋防污性能研究……………………………………………(203)
导电CaSO4晶须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应用………………(206)
不同硅源石材保护剂对木纹石防护的研究……………(209)
环保型多肽-改性蓖麻油两亲性加脂剂的制备及应用…………………………………………………(212)
高适应性防腐涂料的研制与应用………………………(215)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应用………………………………(218)
多级结构微/纳米SiO2球的合成与应用研究…………(220)
聚醚基聚氨酯/水玻璃凝胶的制备及性能……………(224)
纳滤膜制备方法的研究…………………………………(227)
蒙脱土对丁羟橡胶衬层材料补强的研究………………(230)
一种新型的等离子金属微涂技术(MPS)………………(232)
西门子还原炉倒棒原因与预防…………………………(234)
纳米ZnO的制备研究现状………………………………(236)
E0级人造板用微游离醛脲醛树脂的制备工艺研究…(239)
一种强阳离子交换填料的制备及其在奶粉中二聚氰胺检测中的应用………………………………………(242)
旭硝子改性聚醚硅产品的性能及应用…………………(245)
(八)
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1)
介孔SiO2接枝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4)
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7)
超分子组装体作为蛋白质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10)
玻璃纤维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13)
砜类有机溶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6)
三光子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19)
分子筛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进展……………(22)
高容量Co3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25)
无机填料改性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28)
CeO2基NH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31)
石墨烯基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35)
EQCM在电化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38)
碳化硅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41)
电子墨水用由聚乙烯醇改性的TiO2颗粒电泳性能研究…………………………………………………(44)
聚四氟乙烯涂层剂成膜性能研究………………………(48)
纳米碳纤维/堇青石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51)
Fe3+-蒙脱石/土壤有机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固相光催化降解菲的性能研究…………………………(54)
丝瓜络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表征…………………………………………………(57)
热压羽毛角蛋白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60)
静电组装法制备CB/CNTs复合材料及性能表征………(63)
白光LED用双层钙钛矿Sr3Ti2O7: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66)
Fe3O4/OA/PANI@CdSe/CdS磁性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69)
聚左旋乳酸/介孔硅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及表征…………………………………………………(72)
碳热还原制备单晶TiC纳米纤维………………………(75)
纳米α-MnO2的微乳液法制备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中的性能…………………………………………………(78)
UV固化超支化聚磷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81)
响应面法优化HB/PAA复合高吸水性材料的制备……(83)
有机复合相变材料性能研究……………………………(87)
超细球磨法制备LiFePO4/C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90)
阻燃型竹木重组材制备及性能…………………………(93)
耐盐性淀粉接枝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表征…………………………………………………(96)
低温固相法制备Li离子电池正极材料FeSO4FyOH1-y………………………………………………………(99)
金属有机骨架/聚酰亚胺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脱硫特性…………………………………………………(102)
生物相容性优异的聚碳酸酯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106)
4-[4-(N,N-二苯基)苄亚甲基]氨基吖啶酮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109)
热塑性聚胺醚及其原位聚合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112)
基于MnO2-MWNT纳米复合物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115)
Bi过量对BiFeO3薄膜禁带宽度及光伏性能的影响…(119)
正极材料Li1.26Fe0.09Ni0.36Mn0.36O2的电化学特征及性能研究…………………………………………(122)
SiO2/PDM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研究…(125)
膨胀珍珠岩负载Fe、Tb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128)
金红石型纳米TiO2整理涤棉织物的紫外吸收与自清洁性能…………………………………………(131)
序贯设计法优化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条件的研究……………………………………(134)
原位复合制备CQDs/Ag的催化性能研究……………(137)
多喷头熔体静电纺制备PET纤维膜工艺分析………(140)
纳米粒子表面能与其在相变微胶囊中负载量的关系…………………………………………………(143)
载气种类对微波CVD合成碳纳米管阵列生长的影响…………………………………………………(146)
脂肪酸三元体系相变材料固-液相变动力学研究……(149)
热处理温度对TiO2纳米管电催化性能的影响………(152)
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研究………………(155)
ZnS包覆TiO2/CdS纳米结构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158)
密度梯度变化预制体对C/C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60)
MgO/Al2O3/MCM-41对CO2吸/脱附性能的研究…(163)
Co3+的掺杂对LiMn2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66)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苯酚吸附性能研究……………(169)
碳纳米管内外担载NiO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172)
Cu2O/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对2,4-二氯酚降解性能的研究……………………………………(175)
苯乙酮-4-羟基苯甲酰腙的合成、表征及导电性能……(178)
针状MnO2超级电容导电剂添加剂研究………………(181)
立体复合聚乳酸/SiO2复合物的性能研究……………(184)
OMMT改性PA1010/纳米CaCO3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的研究……………………(187)
硫酸催化淀粉基碳材料的碳化工艺研究………………(190)
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用于大肠杆菌检测的研究……(192)
氮丙啶交联剂改性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及性能…………………………………………………(195)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氨酯包覆层性能的影响……………(198)
几个蓝色发光化合物分子设计及合成…………………(201)
Fe3+对玻璃纤维表面着色浸染工艺的研究……………(204)
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207)
水性涂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210)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阻燃硅橡胶的研究…………………(213)
高取代度阳离子高直链淀粉的制备及絮凝性能………(216)
二(2,3-二溴丙氧基)二(三溴苯氧基)硅烷的合成与应用…………………………………………………(219)
聚醚砜荷正电超滤膜的制备及对染料的分离研究……(222)
汽车玻璃防雾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225)
单组分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LB膜的制备及光刻应用…………………………………………………(228)
油压减震器液压缸密封用丁腈橡胶耐油性的研究……(231)
玻璃纤维用阳离子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234)
基于分子印迹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水体中萘普生污染物的含量………………………………………(237)
悬浮接枝法制备PP-g-MAH纤维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240)
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244)
禾大助剂在汽车行业的应用……………………………(247)
(九)
AB3型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1)
CNTs-Al2O3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4)
改性壳聚糖食品包装复合膜的研究进展…………………(7)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的研究进展………………(10)
基于温差电技术的热电材料研究进展…………………(13)
竹基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17)
单茂钛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进展………………(20)
聚醚酯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进展…………………………(24)
聚酰亚胺基CO分离膜的研究进展……………………(27)
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液的研究进展…………………(3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拉伸技术现状分析………………(33)
聚乳酸薄膜及微孔膜研究进展…………………………(36)
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研究进展……………………………(39)
聚氨酯基仿壁虎刚毛干性粘附微阵列的制备…………(42)
5-氮螺[4.4]壬烷四氟硼酸盐的新合成方法…………(45)
溶液燃烧法制备纳米Fe2O3/C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48)
Fe3O4/CA@CdSe/CdS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51)
“离位”增韧T800H/5228E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55)
醋纤基载药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8)
溶胶-回流法制备TiO2包覆碳纳米管复合颗粒………(62)
具有多孔结构、可快速吸水的PAA-Na树脂的制备及吸水性能研究………………………………………(65)
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68)
一种新型的复合离子液体的微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71)
碳纳米管表面修饰铜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74)
聚二甲基硅氧烷/苯基MDQ硅树脂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77)
溶胶-凝胶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纤维基超疏水功能材料…………………………………………………(80)
共缩聚含芴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83)
添加有机醇水热法合成LiFePO4材料…………………(86)
银/石墨烯复合导电填充材料的制备与表征……………(89)
超支化聚酰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92)
磷钨杂多酸盐催化制备生物柴油………………………(95)
Fe3O4/碳纳米管“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98)
异丁基乙烯基醚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阳离子聚合的研究…………………………………………………(101)
低导电填料含量的PE/ENP全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导电性能研究………………………………………(104)
银掺杂纳米氧化锌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107)
PAN纤维在特征碳化温度下的反应特性……………(110)
固定化Cu2+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113)
低温原位形成SnO2/TiO2复合多孔膜的光电性能……(116)
UV光固化聚氨酯膜透湿性能研究……………………(119)
海藻酸钠/聚乙二醇改性微球的研究…………………(122)
PP/EVA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125)
巯基修饰PVDF-SiO2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处理Cu2+方面的应用…………………………(128)
新型二次电池Se/C复合正极材料的微波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131)
H2O2-[BMIm]Cl改性碱木质素的热解特性研究……(134)
功能化碳点的合成及其在Fenton反应体系中的化学发光行为研究………………………………………(137)
介孔Ce0.8Zr0.2O2的制备及对CO选择性催化氧化研究…………………………………………………(140)
有机硅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热性能研究…………………………………………………(143)
有机硅绝缘导热垫片表面黏性的研究…………………(147)
蓄能型夜光机绣织物的余辉亮度研究…………………(150)
金属Nd增强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机理研究……(153)
稀土掺杂TiO2抗菌薄膜在不锈钢表面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156)
聚丙烯/赤泥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159)
高粱秸秆粉对结晶紫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163)
KOH活化制备石油焦基微孔活性炭及表征…………(166)
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对PPy的微观形貌及导电性的影响研究……………………………………………(169)
两性接枝改性对淀粉膜性能的影响……………………(172)
不同电解液对硫复合正极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175)
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捕集剂的合成及其对锰离子的捕集研究……………………………………………(177)
离子液体中FCC模拟汽油相转移催化氧化脱硫研究…………………………………………………(179)
溶聚丁苯橡胶接枝丙烯酸的改性研究…………………(183)
新型发泡木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186)
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柠檬酸三辛酯…………(189)
离子液体[Emim]BF4的合成及其脱除烟气SO2的研究…………………………………………………(192)
离子液体功能化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195)
叶绿素铜钠非共价改性石墨烯的研究…………………(198)
微米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201)
确定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体羟基数目的一种方法…………………………………………………(204)
离子液体负载β-沸石及其催化合成BEA性能研究…(207)
聚酰胺6/聚醚酰亚胺合金的合成与表征………………(210)
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沥青中间相的形成…………………(213)
羟脯氨酸共聚改性聚乳酸的研究及其性能测试………(215)
中空CdS核壳材料在可见光下催化处理印染废水的探究…………………………………………………(219)
改性粉煤灰漂珠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222)
10kV配变退运变压器油老化情况分析研究…………(225)
多孔生物填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28)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改性的应用进展……………(231)
纤维素类基质在产油微生物积累油脂中的研究进展…………………………………………………(234)
聚乳酸的改性及成型方法………………………………(237)
CNTs导电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展……………(240)
二吡咯亚甲基(DPM)类染料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42)
FRP加固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研究进展………………(245)
聚乙二醇基储能相变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248)
无机建筑涂料-Krystol防水材料复合体系在地下停车场的应用…………………………………(251)
Sabic高性能材料在流体工程行业的应用……………(254)
(十)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1)
一维硫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4)
固相法制备层状结构LiMnO2正极材料…………………(7)
超支化EP改性双酚A型EP的研究进展………………(10)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改性合成进展………………(13)
水凝胶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进展…………(16)
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研究进展…………(19)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及结构研究现状……………(22)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24)
二氧化钛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27)
离子液体掺杂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30)
木质素纳米化技术的研究进展…………………………(33)
低温制备针对KDP晶体的防潮双层宽带增透膜………(37)
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宽波反射性能研究…………………………………………………(40)
石墨烯/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吸附、光催化活性研究……………………………………………(43)
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的形态表征………………………(46)
PCL抑菌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48)
电喷射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研究…………(51)
阻燃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5)
改性碳纤维均匀负载Pt-SnO2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58)
PU纳米纤维表面溅射PTFE防水透湿膜研究…………(62)
六氯环三磷腈/聚苯乙烯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65)
废弃一次性木筷制备碳化硅纳米材料…………………(67)
含硼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及其耐高温性能的研究………(70)
纳米TiO2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响应…………(73)
蒸汽闪爆与碱处理结合法制备棉秆皮纤维……………(76)
高密度正极材料Li[Li0.2Mn0.44Ni0.18Co0.18]O2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79)
铜粉/纤维状海泡石协同改性氟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82)
载香茅精油壳聚糖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85)
改性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88)
石墨烯改性富锂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91)
LED封装用MQ树脂的制备……………………………(94)
静电纺PVDF/O-MMT膜对水面浮油吸附性能研究…(98)
PAN基碳纤维高温环境下成分结构的温度场效应…(101)
Sn前驱体对MnOx-SnO2/TiO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104)
聚合物表面结构对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的粘附和生长的影响…………………………………………………(107)
升温速率对氧化锌空心微球形貌及性能的影响………(111)
过渡金属离子调控微孔铕络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114)
牵伸速度对夜光纺粘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117)
食用菌培养基废弃物热解研究…………………………(120)
高温对碳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123)
硅-石墨/炭负极制备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126)
氯化钠浓度和温度对超高强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129)
载甲苯胺蓝微球的制备及性质检测……………………(132)
混合动力汽车纳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高低温性能研究…………………………………………………(135)
表面活性剂tween60对正极材料LiFePO4/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影响………………………………(138)
基底的结构形态与磁控溅射织物导电性能的关系……(141)
新型壳聚糖季铵化改性工艺条件优化及其产品性能研究…………………………………………………(144)
工业有机硅高沸物改性SiO2气凝胶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147)
水溶性AA/AM/AHPSE/DNDA四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50)
MMT/UPR包覆材料分散工艺研究……………………(154)
酶解木质素改性制备Cr(Ⅵ)吸附剂……………………(157)
SiO2/ZrO2复合溶胶稳定性的研究……………………(160)
锂离子电池低温嵌脱锂行为的研究……………………(163)
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66)
超声波振动静电纺丝行为研究…………………………(169)
QSS对热敏感羊毛纤维粘合强度的影响………………(173)
PA(66-co-6T)非等温结晶行为研究……………………(176)
含磷酰胆碱壳聚糖水凝胶的控释性能研究……………(179)
丙烯酸-丙烯酰胺合成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182)
大块SiO2气凝胶的制备及疏水性能的研究…………(185)
工业钛液制备Fe-TiO2/粉煤灰催化剂及性能研究……(188)
空心玻璃微珠含量对浮力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191)
双乙二酸硼酸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93)
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的聚合物材料在纳米生物材料中的应用进展…………………………………(196)
纳米荧光粉Zn2SiO4:Mn2+,Er3+显现潜在手印研究…………………………………………………(199)
充气式微型保鲜冷库隔热保温材料的优选……………(202)
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草酸改性杨树叶对六价铬的吸附……………………………………(205)
多孔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在含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209)
利用超临界CO2制备聚合物载药微粒的研究进展……(212)
炭基光催化材料的应用进展……………………………(215)
聚氨酯太阳能背板胶的应用进展………………………(218)
纳米SiO2复合抗静电母粒在LLDPE中的应用研究…………………………………………………(220)
纳米银在改性蒙脱土表面的负载及应用研究…………(223)
环三磷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阻燃环氧树脂应用研究…………………………………………………(226)
内蒙古油砂尾砂制备白炭黑的工艺研究………………(229)
新型纳米喷涂保温材料在海上石油装置的首次应用…………………………………………………(232)
含氟拒水整理剂对夜光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234)
磷-氮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与应用………………………(237)
全氮与多氮高能材料结构与能量性能分析及展望……(240)
DMF法抽提丁二烯产品胺值的工艺优化……………(244)
低挥发聚甲醛在汽车上的应用…………………………(247)
(十一)
木质素基吸附剂的研究进展………………………………(1)
丝素蛋白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4)
富勒烯C60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7)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不同类型聚合物的研究进展…………………………………………………(10)
硼酸盐体系单一基质白光LED荧光粉的研究进展……(13)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16)
可见光响应型复合Fe2O3电极的研究进展……………(19)
稀燃汽车尾气中NO催化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22)
三维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制备研究进展…………………(25)
纳米磁性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28)
功能性改性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的研究………………(30)
含sp和sp杂化键的亚稳态碳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33)
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36)
氨基化Cu3(BTC)2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39)
恩施矿区煤矸石中白炭黑的提取试验…………………(43)
用氧化淀粉作成炭剂制备阻燃环氧树脂的研究………(46)
分子印迹型纳米TiO2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选择性能的研究…………………………………………(49)
新型深交联结构碳纤维机织物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2)
SiO2气凝胶复合温控材料的制备与表征………………(56)
TGase交联Zein/Casein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59)
碳纳米管导电纸制备及其性能研究……………………(62)
热塑性木质素-苯酚-甲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65)
新型聚苯胺/多孔碳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68)
聚丙烯超细纤维与活性炭颗粒复合空气滤材的制备…(71)
聚乙二醇/木塑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74)
金属陶瓷太阳能涂层设计及高温稳定性研究…………(77)
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制………………(79)
PEI-b-PLA/Fe3O4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82)
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85)
核壳型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88)
纳米氧化锌-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92)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废弃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解工艺……………………………………………(95)
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98)
KH-560修饰纳米SiO2及其改性酚醛泡沫的制备和表征…………………………………………………(101)
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105)
茶油下脚油制备生物柴油………………………………(108)
热塑性接枝改性羽毛角蛋白膜材的制备及其拉伸断裂性能研究……………………………………………(111)
Ca0.7Sr0.3MoO4∶Eu3+,Gd3+,Na+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114)
反相乳液法PAM微球堵水调剖剂的研究……………(117)
次氯酸钠酸溶液处理对废旧轮胎橡胶表面润湿性的影响…………………………………………………(120)
Cu掺杂及SPS工艺对Ba8Ga14Cu2Si30热电性能的影响…………………………………………………(123)
通电降低碳纳米管接触电阻的正交试验研究…………(126)
一种新型螺环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129)
电子辐射技术抗菌整理棉织物研究……………………(132)
多孔壳聚糖树脂对Cu2+吸附研究……………………(135)
以废旧干电池电解质为原料制备Mn-Zn铁氧体及磁性能研究……………………………………………(138)
卤胺化合物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研究…………………(140)
基质沥青-废橡胶粉体系的化学改性剂研究…………(143)
插层复合型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圈的高低温密封性能研究…………………………………………………(146)
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148)
镁碳复合储氢材料70Mg30C的放氢热力学分析……(151)
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研究…………………………………………………(154)
粉煤灰对PP/EPDM-g-MAH/Al(OH)3阻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57)
交联型木薯淀粉黄原酸酯-g-AA/AM微球的合成与表征…………………………………………………(160)
三聚氰胺树脂增强沙柳纤维基轻质工程材料的研究…………………………………………………(163)
热交联型六(4-炔丙基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热稳定性能研究……………………………………(166)
Cr-F掺杂对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70)
界面聚合法合成柠檬酸掺杂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研究…………………………………………………(173)
硅烷偶联剂KH-560对粉煤灰的表面改性研究………(176)
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抗菌行为研究…………………(179)
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TiO2纳米管的晶型和形貌研究…………………………………………………(182)
GAP与3种含能钝感增塑剂共混相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185)
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TiO2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188)
聚酰亚胺和聚苯硫醚耐甲烷氯化物的研究……………(191)
环氧树脂/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194)
杯[4]芳烃双胆固醇衍生物萃取性能研究……………(197)
石墨烯包覆掺杂Al3+的LiMn2O4正极材料的研究…(199)
温度对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放电中值电压的影响…………………………………………………(202)
油酸甲酯与清净剂交互作用对柴油机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204)
基于笼状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207)
纳米PSMA-AM/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稠油降凝降黏中的应用…………………………………(210)
TiO2/MoS2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垃圾焚烧炉飞灰中的二英……………………………………(213)
氧化铟分级结构的水热法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215)
TiO2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218)
新型油水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221)
燃烧压力和弹带残留物对炮膛附着性残渣擦拭的影响研究……………………………………………(224)
静电纺载银PVDF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层压织物中的应用…………………………………(226)
锂离子电池不同络合体系合成LiMn2O4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229)
EPDM-g-MMA的合成及其在HPVC/EPDM中的应用…………………………………………………(231)
BiVO4可见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234)
特氟龙薄膜的制备和改性………………………………(237)
聚丙烯腈螯合纤维的研究进展…………………………(239)
TrinseoPC医疗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242)
(十二)
激光直写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1)
三维泡沫石墨烯在电池领域的研究现状…………………(4)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的研究进展………………(7)
基于不同粒子改性聚酰亚胺膜的研究进展………………(9)
化学活化处理天然植物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12)
负热膨胀材料Sc2W3O12的研究现状……………………(15)
聚乳酸的合成及改性研究………………………………(18)
镧系元素改性TiO2催化剂的研究进展…………………(21)
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24)
卟啉液晶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27)
泡沫镍负载Co3O4纳米线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30)
变密度预制体对C/C复合材料CVI工艺的影响………(33)
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三嗪改性微晶纤维素的制备与水解……………………(36)
炭黑填充BST/PVDF复合薄膜的制备与介电性研究…………………………………………………(39)
超声分散辅助合成SrxCa1-xTiO3∶Pr3+红色发光材料及性能…………………………………………………(42)
FeS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形貌分析…………(45)
含透明质酸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复合载药体系的制备及释药研究……………………………………………(49)
四元共聚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52)
PS/TPU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除油性能研究…(55)
普鲁士蓝大尺寸复合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58)
无纺布基PVDF膜的制备及亲液性能研究……………(61)
还原氧化石墨烯-柱[5]芳烃-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64)
硬脂酸-月桂酸/蒙脱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67)
膨润土负载BiV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70)
非溶剂调控铸膜液制备海绵状结构聚醚砜超滤膜……(73)
可控尺寸的壳聚糖微球制备……………………………(76)
基于TiO2/CdS量子点/CuSCN的全固态柔性太阳能电池…………………………………………………(79)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及泡沫的制备与研究…………(82)
涂料用有机硅、环氧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85)
改性PVDF膜的制备及其抗紫外线性能的研究………(88)
阳离子SBS改性乳化沥青制备研究……………………(92)
静电纺丝法制备孔结构可调的交联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纤维膜……………………………(95)
机械球磨制备PVC/石墨导电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98)
无卤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及其增韧研究………………(101)
石蜡/SiO2/CuS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用于太阳能的光热转换与存储…………………………(104)
硫酸催化下果糖基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107)
碳纳米杂化材料/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探讨………………………………………………(109)
不同分子量的聚氧化乙烯对聚乳酸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111)
顺丁再生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性能研究…(115)
TiO2纳米粒子及纳米棒在活性碳纤维上的生长研究…………………………………………………(118)
熔体直纺在线添加专用母粒的制备及性能……………(121)
投料方式对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纤维熔融行为的影响…………………………………………(124)
高填充稻壳/HDPE复合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的研究…………………………………………………(127)
树枝状尼龙6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31)
NO-VOC弹性苯丙乳液的共混研究……………………(134)
新型沥青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137)
三端环氧改性硅油的制备及表征………………………(140)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及其载药微球的制备研究…………………………………………………(143)
LiNi1/3Co1/3-xMn1/3CrxO2粉体的类共沉淀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146)
水热法制备掺锶羟基磷灰石及其性能研究……………(149)
石蜡在熔体微分静电纺聚丙烯纤维中的作用研究……(152)
TEACHP-S/PVA共混物上浆性能的研究……………(154)
CTBN含量对环氧胶粘剂性能的影响…………………(157)
蒲草型ZnO微纳结构的制备及其润湿性研究…………(160)
HMDI型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合成工艺研究……………(163)
PP/煤粉/乙炔黑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研究……………(166)
离子液体中壳聚糖的AGET ATRP改性及其抗菌性能研究……………………………………………(169)
聚ε-己内酯与EVA树脂共混体系的热致形状记忆功能研究……………………………………………(172)
轶纶聚酰亚胺纤维的耐化学性能研究…………………(175)
Bi3+和Ce3+掺杂对Ca0.99(WO4)0.5(MoO4)0.5∶0.01Eu3+荧光粉体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影响…………………(178)
固定漆酶对对苯二酚的降解研究………………………(181)
正辛胺对正硅酸乙酯石材保护剂的影响研究…………(184)
空心磁性微球负载La掺杂TiO2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187)
1-甲基-4-苯基-2(1H)喹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190)
硅泡沫垫层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193)
填充改性苯乙炔封端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196)
纳米BaSO4开口剂在聚乙烯(LLDPE)薄膜中的应用及表征…………………………………………………(199)
蠕变对注塑碳纳米管填充聚合物微观结构及导电性能的影响…………………………………………(201)
水溶性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用于纤维素改性的研究…………………………………………………(204)
微胶囊APP的制备及其在PP阻燃中的应用…………(207)
聚左旋乳酸/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210)
改性柚皮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213)
乙二醇四甲基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216)
磁性荧光手印显现粉末的制备及其应用………………(219)
梯度涂覆工艺制备仿荷叶超疏水涂料…………………(222)
离子液体中模拟汽油催化氧化脱硫研究………………(225)
固含量对RTV硅橡胶绝热层烧蚀性能的影响………(228)
不同比例V2O5对硫正极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230)
深水钻完井络合水弃置液性能及在陵水17-2气田的应用研究……………………………………………(233)
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复合丙烯酸酯系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236)
3.工程材料答案1 篇三
试卷答案(A卷)
考试专业:/ 图文信息处理年级/班级: 08级 印刷技术
出题教师: 海泽洫出题时间:年月20106 1日 做答教师: 海泽洫做答时间:年 6月2010 1日 一.
英文单词翻译
18.色彩校正 19.分色 20.排版工 21.反差 22.控制条 23.费用支出 24.裁切 25.润湿系统 26.密度计 27.设计 28.显影剂 29.模切 30.数字印刷 31.网点增大 32.干燥系统 33.编辑 34.静电复印
35.估价 36.丝网处理 37.文档格式 38.胶片 39.负片 40.正片 41.滤色片 42.压凸 43.折页 44.水斗溶液 45.配页 46.重影 47.印刷工业 48.凹版 49.灰平衡 50.灰梯尺
1.活化剂 2.加色 3.画家 4.定位 5.平衡 6.基本重量 7.表格 8.装订 9.橡皮布 10.滚筒 11.亮度 12.压光 13.照相机 14.连续调 15.印版,图像载体 16.字符 17.上光
二. 中文单词翻译
18.Lamination 19.Laser 20.Layout 21.Letter form 22.Letterpress 23.Light source 24.Line copy
25.Lithographic process 26.Management 27.Market analysis 28.Mass 29.Mesh count 30.Middle-tone 31.Modifier 32.Negative 33.Non-image area 34.Off color
35.Offset 36.Overlays 37.Paper 38.Papermaking 39.Newsprint 40.Percent dot size 41.Paleographic printing 42.Postscript 43.Printing system 44.Processing 45.Proof
46.Reflection copy 47.Separation 48.Strike-through 49.Substrate 50.Subtractive
colors
primary
1.halftone screen 2.hard copy3.hardware 4.highlight 5.illumination 6.illustration 7.blanket cylinder 8.impression cylinder 9.perfecting press 10.plate cylinder 11.ink 12.drying 13.inking 14.intaglio printing 15.job planning 16.Kelvin 17.Keyboard 三.
英文短文翻译
1.印刷在其他工业的产品中叶起了重要作用,例如,纺织品、墙纸、牙膏皮、饮料罐、糖纸、橘子和棒球都带有印刷的图像,甚至用于电器如电子计算机和电视的电路板也是印刷的。2.印前和印刷工业数码流程的出现,使所有相关的设备正经历着迅速的变革。尽管已经记述
了许多有关影响供工艺过程输出方面的发展情况,然而在输入方面也同样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数字相机和扫描仪已经成为流行使用的影像输入设备并且将很快完全代替老一代设备。
3.用平的表面印刷称为平版印刷,也叫照相胶版印刷。这种印刷方法基于油水不相容原理。
平版印刷使用的图文载体即印版称作平版印版。平面印版可以用薄纸、塑料或金属制成。这些印版的图文区域都是亲油斥水的,他们吸收油基印墨并且排斥水分;非图文区域亲水而斥油,他们吸收灰分却排斥油墨。
4.你对印刷行业的某一项职业感兴趣么?和你的父母商量商量,和你的导师及印刷专业教师
讨论一下你的打算。也可以与在印刷行业工作的人谈谈。你可以通过当地的因素工业协会,印刷技术人员俱乐部、胶印俱乐部与他们接触,这些单位都列在电话号码本黄页上的“协
会”栏目中。四.
中文短文翻译
1.Paleographic printing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grease and water do not mix.The process
works this way.First, a greasy image is place on a flat plate.The image may be drawn directly on the plate with a grease pencil.Next, water is applied to the plate.The water will cover the non-image area of the plate.Tater will be repelled from the image area because water and grease do not mix.The entire plate is then coated with ink.Ink is a greasy substance and adheres to the greasy image.Ink is repelled from the wet areas of the plate because water and grease do not mix.2.Writ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It enabled our ancestor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without the need for direct contact.Writing allowed them to record their history, their art, their science, their knowledge and their skills.It allowed our ancestors to communicate with future generations.To advance the communications process, limitations had to be overcome.Ways had to be found for reproducing several copies of a message without having to rewrite tht message each time.Writing and printing materials, such as inks, had to be invented and developed.3.With the advent of digital workflow in prepress and graphic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ll the
associated devices are undergoing a rapid evolution.And although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impact that this has had on the output side of the process, dramatic changes are occurring on the input side as well.Digital cameras and scanners have become the popular image input devices and will completely replace those of old generation very soon.4.A beam of white light passed through a glass results in a rainbow of color.This is because white
light is really a mixture of all the colors of light.Each color refracts or bends differently as it enters and leaves the prism.Three colors of light, red, blue, and green, can be used to reproduce white light.Where all three colors of light overlap, white is produced.Red, blue, and green are called additive primary colors because added together they form white light.5.Most printing inks consist of pigments, vehicles, and modifiers.Pigment is the ingredient that
4.工程材料答案1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建设工程监理是由(A)开展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
A.监理单位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D.勘察单位
2.我国实施建设工程监理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
A.法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机制
B.服务性、公正性、独立性
C.需求机制、科学决策机制、竞争机制
D.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
3.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被监理的单位一般指(C)。
A.业主B.勘察单位
C.承建商D.监理单位
4.我国实行监理企业资质的管理体制是(A)。
A.分级管理,统分结合B.一级管理、统分结合C.集中管理,以统为主
D.分级管理,以统为主
5.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的工资、补助、津贴、奖金等费用属于建设工程监理费的(B)
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
C.税金成本D.利润
6.指导工程监理企业的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文件是(A)。
A.监理规划B.监理合同
C.监理大纲D.监理实施细则
7.事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使实际目标符合计划要求,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的形式是(A)。
A.主动控制B.被动控制
C.移动控制D.转动控制
8.《担保法》规定,下列财产可以作为抵押的是(A)。
A.国有土地使用权
B.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
C.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D.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9.下列与监理招标三个特点不符的一项是(D)。
A.招标宗旨是对监理单位能力的选择
B.报价在选择中居于次要地位
C.邀请投标人较少,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
D-选择监理单位一般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且投标人越多越好
10.下列措施不是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的一项是(C)。
A.赔偿损失B.支付违约金
C.采取补救措施D.继续履行
1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按照实施者的不同分为业主方面的质量控制、政府方面的质量控制、承建商方面的质量控制,其中承建商方面质量控制的特点是(D)。
A.外部的、横向的控制B.内部的、横向的控制
C.外部的、纵向的控制D.内部的、自身的控制
12.在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控制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控制步骤是(A)。
A.施工技术方案B.组织措施
C.检测手段D.工艺流程
13.对于设计方案的审核,包括总体方案的审核和专业方案的审核,下列各项中属于专业方案审核内容的是(B)。
A.占地面积B.结构设计方案
C.建设期限D.投资概算
14.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确定后,控制投资的关键阶段是(A)。
A.设计阶段B.建设项目发包阶段
C.施工阶段D.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15.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和信息管理方面采取措施,下列属于技术措施的一项是(B)。
A.建立投资控制管理机构
B.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C.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动态比较投资的计划值与实际支出值
D.加强索赔管理,公正地处理索赔
16.在施工图不完整或当准备发包的工程项目内容、技术经济指标一时尚不能明确具体予以规定时,往往采用的合同形式是(C)。
A.固定单价B.固定总价
C.成本加酬金D.可调价
17.建设工程进度控制计划系统涉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其中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及初步设计的工作进度安排属于(A)的计划系统。
A.建设单位B.设计单位
C.施工单位D.监理单位
18.进度计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横道图和网络图两大类,下列各项对横道图和网络图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横道图是指计划任务中各个子项目均以一条横道表示的进度图表
B.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绘制的双代号网络图称作双代号标时网络图
C.按照表示工作的符号不同,网络图分双代号和单代号两种
D.单代号网络图是以节点或该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
19.工程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应(C)。
A.等于要求工期B.等于计算工期
C.不超过要求工期D.不超过计算工期
20.监理信息的内部信息包括合同信息、技术信息、监理信息、工程验收信息、信息编码系统等几方面,其中项目竣工备案属于(D)。
A.合同信息B.技术信息
C监理信息D-工程验收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
21.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包括(BCDE)。
A.强制性B.科学性
C独立性D.公正性
E.服务性
22.实施建设驻理体制的意义主要有(ABCD)。
A.满足投资者对工程技术服务的社会需要
B.有利于实现政府在工程建设中职能转变
C有助于培养、发展、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
D.促进建设领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E.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
23.监理工程师“良好的品德”这一素质的要求包括(BDE)。
A.不损害他人名誉
B.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廉洁奉公,为人正直、办事公道
C.不泄嚣保密的事项
D-能够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
E.热爱本职工作
24.建设监理规划系列性文件主要包括(ABC)。
A.监理大纲B.监理规划
C.监理实施细则D.监理合同
E.监理委托书
25.按照《合同法》规定,下列合同属无效合同的有(ABCD)。
A.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B.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E.自愿达成的不平等合同
26.开标会议上应宣布投标书为废标的情况有(ABCD)。
A.投标书未按招标文件中规定封记
B.逾期送达的标书
C未加盖法人或委托授权人印鉴的标书
D.未按招标文件内容编写的标书
E.字迹不清楚,但可以辨认的标书
27.监理工程师在质量控制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B.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
C.坚持以预防为主
D.坚持质量标准
E.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28.成本加奖罚合同的优点在于可以(ABCD)。
A.降低成本B.缩短工期
C业主风险小D.承包商风险小
E.提高工程质量
29.为了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进度,监理工程师除审核被监理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外,需要自己编制的计划包括(ABE)。
A.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B.总进度分解计划
C.设计准备工作计划D.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E.各子项目进度计划
30.建立信息编码的原则有(ABCDE)。
A.编码唯一B.应用方便
C.逻辑性强D.具有扩充性
E.标准化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事件1:工程开工前,总承包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认为修改部分施工图设计可以使施工更方便、质量和安全更易保证,遂向璎目监理机构提出了设计变更的要求。
事件2: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主体结构施工时,发现总承包单位在未向项目监理机构报审危险性较大的预制构件起重吊装专项方案的情况下,已自行施工,且现场没有管理人员。于是,总监理工程师下达了<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巡视时,发现设备安装分包单位违章作业,有可能导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总监理工程师口头要求总承包单位暂停分包单位施工,但总承包单位未予执行。总监理工程师随即向总承包单位下达了《工程暂停令》,总承包单位在向设备安装分包单位转发<工程暂停令》前,发生了设备安装质量事故。
问题:
1、针对事件1中总承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写出项目监理机构的处理程序。
(1)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设计变更要求。
(2)若审查后同意总承包单位的设计变更申请,按下列程序进行:
①项目监理机构将审查意见提交给建设单位;
②项目监理机构取得设计变更文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变更费用和工期进行评估;
③总监理工程师就评估情况与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协商;
④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变更单;
⑤若审查后不同意总承包单位的设计变更申请,应要求施工单位按原设计图纸施工。
2、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事件2中起重吊装专项方案需经哪些人签字后方可实施?
答:方案需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3、指出事件2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答:不妥理由:承包单位起重吊装专项方案没有报审,现场没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总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4、事件3中总监理工程师是否可以口头要求暂停施工?为什么?
答:可以。理由:紧急情况下,总监理工程师可以口头下达暂停施工指令,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应书面确认。
32.对某项工程的施工,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承包商。签订合同时,业主为了约束承包商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承包商支付了30万定金。业主与承包商双方在施工合同中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质量、工程价款、工期和违约责任等
都作了具体约定。
施工合同履行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碰到地下有大量文物,使整个工程停工10天;主体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使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部分工作停工15天。两次停工,承包商都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工期索赔申请,并提供了施工记录。
问题:
1、招标时对承包商的资质审查的内容有哪些?
(1)对承包商资质审查的内容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人员素质、设备和技术能力、财产状况、工程经验、企业信誉等。
(2)监理工程师对两次索赔申请应如何处理?
两次索赔处理
对第一次索赔
(1)判定第一次索赔成立。因为:①遇到文物时的停工应视为业主应承担的风险,不属于承包商的责任,工期索赔理由成立;②承包商及时提供了证据资料;③承包商及时提出了索赔申请。
(2)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记录核实延误的天数。
(3)监理工程师签发工期变更指令。
对第二次索赔
(1)判定第二次索赔不成立。因为施工机械故障造成工期延误是承包商自己的责任,索赔无理由。
5.土木工程材料(简答题含答案) 篇五
1.简述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发展方向。
(1).主要类型:①土木工程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承重材料、围护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和装饰材料等5种;②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3种。
(2).发展方向:①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②研究和开发高性能材料;③在产品形式方面积极发展预制技术;④在生产工艺方面要大力引进现代技术。
2.简述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
①建材生产尽量少使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②采用低能耗、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③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不得使用铅、镉、铬及其化合物制成的颜料、添加剂和制品;④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⑤产品具有多功能,如抗菌、灭菌、除霉、除臭、隔热、保温、防火、调温、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功能;⑥产品可循环和回收利用,废弃物无污染排放以防止二次污染。3.简述石灰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1).特点:①可塑性和保水性好;②硬化速度慢,强度低;③耐水性差,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2).用途:①配制石灰砂浆和灰浆;②配制石灰土和三合土;③生产硅酸盐制品;④制造碳化制品;⑤生产无熟料水泥。
4.简述建筑石膏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1).特性:①凝结硬化快;②硬化时体积微膨胀;③硬化后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和强度较低;④防火性能好;⑤具有一定的调温、调湿作用;⑥耐水性、抗冻性和耐热性差。
(2).应用:①制作石膏抹面灰浆;②制作石膏装饰品;③制作各种石膏板制品。5.简述水玻璃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1).特性:①黏结性能良好;②耐酸腐蚀性强;③耐热性良好;④抗压强度高。
(2).应用:①涂刷建筑物表面;②用于土壤加固;③配制速凝防水剂;④配制水玻璃矿渣砂浆;⑤配制耐酸、耐热砂浆及混凝土。6.简述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①孔隙率越大材料强度越低、表观密度越小;②密实的材料且为闭口孔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抗渗性、抗冻性好;③粗大的孔隙因水不易留存,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④细小且孔隙率大、开口连通的孔隙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抗渗性、抗冻性差。
7.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哪些?各性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
(1).基本性质:①材料的物理性质: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填充率、空隙率、间隙率;②材料的力学性质:强度、比强度、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徐变、脆性、韧性、硬度、耐磨性;③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④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导热性、热容量、温度变形;⑤材料的耐久性;⑥材料的安全性。
(2).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空)
8.影响水泥凝结硬化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及细度;②石膏的掺量;③水灰比;④环境温度和湿度;⑤外加剂的影响;⑥龄期。
9.简述水泥石腐蚀的主要类型及产生腐蚀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水泥石腐蚀的主要措施。
(1).主要类型:①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②盐类腐蚀:a.硫酸盐腐蚀、b.镁盐腐蚀;③酸类腐蚀:a.碳酸腐蚀、b.一般酸的腐蚀;④强酸腐蚀。
(2).主要原因:内因:①水泥石中存在易被腐蚀的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②水泥石本身结构不密实。
外因:水泥石周围存在侵蚀介质。
(3).主要措施:①根据侵蚀环境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②提高水泥石的密实程度;③加做保护层。10.简述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及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的共性。
(1).硅酸盐水泥特性:①水化凝结硬化快,强度高,尤其早期强度高;②水化热大;③抗冻性好,干缩小;④耐磨性好;⑤抗碳化性能好;⑥耐热性差;⑦抗腐蚀性差。
(2).掺混合料硅酸盐水泥共性:①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特别适合蒸汽养护;②抗腐蚀能力强,抗碳化能力差;③水化放热速度慢,放热量少。
11.试比较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异同点。
(1).相同点:①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高;②对温度敏感,适合高温养护;③耐腐蚀性好;④水化热小;⑤抗冻性差;⑥抗碳化性能较差;⑦干缩值大。
(2).不同点:①矿渣硅酸盐水泥耐热性好、抗渗性差,适合用于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适用于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②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抗渗性高,适合用于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也不宜用于有耐磨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11.试比较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特性异同点。
(1).相同点:①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发展高;②对温度敏感,适合高温养护;③耐腐蚀性好;④水化热小;⑤抗冻性差;⑥抗碳化性能较差;⑦抗渗性差、干缩值大。
(2).不同点:①矿渣硅酸盐水泥耐热性好,适用于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适用于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②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干缩值小、抗裂性好,适用于承载较晚的混凝土工程,不宜用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也不宜用于干燥环境中的混凝土工程以及有耐磨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12.简述高铝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1).特点:①快凝早强;②化热大;③抗硫酸盐性能很强,但抗碱性极差;④耐热性好;⑤长期强度有降低的趋势。
(2).应用:①紧急军事工程(如筑路、桥);②抢修工程(如堵漏);③配制耐热混凝土;④用于寒冷地区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13.简述减水剂的减水原理及其作用。
(1).减水原理:在水泥浆中加入减水剂,则减水剂的憎水基因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使水泥颗粒表面带上同性电荷,在电性斥力作用下,使水泥颗粒分开,从而将絮凝结构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起到减水作用。
(2).作用:①增加流动性;②提高混凝土强度;③节约水泥;④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14.根据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公式可知,水灰比值越小其强度越大,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则要求水灰比值不宜过小,这是为什么?
原因:当水灰比过小时,水泥浆干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过低,会使施工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15.简述混凝土强度试验的条件对试验结果(强度大小)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试件尺寸、形状、表面状态、含水率以及实验加荷速度等实验因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实验的测试结果。
①试件尺寸越大,测得的抗压强度值越小;②表面状态:当混凝土受压面非常光滑时(如有油脂),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值较低;③含水程度:混凝土试件含水率越高,其强度越低;④.加荷速度:加荷速度过快,测得的强度值偏高。
16.简述混凝土的变形类型及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形的常用方法。
(1).变形类型:1).受荷载作用下的变形;2).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①化学收缩;②干湿变形;③温度变形。
(2).常用方法:①用低水化热水泥和尽量减少水泥用量;②尽量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③选用热膨胀系数低的骨料,减小热变形;④预热原材料;⑤合理分缝、分块、减轻约束;⑥在混凝土中埋冷却水管;⑦表面绝热,调节表面温度的下降速率等。
17.为什么目前在建筑工程中要限制使用烧结普通粘土实心砖而鼓励使用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
生产多孔砖和空心砖,可节省粘土20%-30%,节约燃料10%-20%,采用多孔砖或空心砖砌筑墙体,可减轻自重1/3,工效提高约40%,同时还能改善墙体的热工性能。18.简述塑料的主要性能特点。
①表观密度小;②比强度高;③可加工性好;④耐化学腐蚀性好;⑤抗震、吸声和保温性好;⑥耐水性和耐水蒸气性强;⑦装饰性强;⑧电绝缘性优良。19.简述石油沥青的选用原则及要求。
选用石油沥青的原则包括工程特点、使用部位及环境条件要求,对照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在满足主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牌号的石油沥青,以保证有较长的使用年限。20.简述木材的优缺点。
(1).优点:①比强度大;②弹性韧性好;③导热性低;④有较好的耐久性;⑤纹理美观、色调温和、极富装饰性;⑥易于加工;⑦绝缘性好、无毒性;⑧木材的弹性、绝热性和暖色调的结合,给人以温暖和亲切感。
(2)缺点:①构造不均匀,呈各向异性;②湿胀干缩大,处理不当易翘曲和开裂;③天然缺陷多,降低了材质的利用率;④耐火性差,易着火燃烧;⑤使用不当,易腐朽、虫蛀;⑥如果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中,耐久性较差。
21.为什么木材的抗拉强度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木材很少用于受拉构件?
因为构件受力时两端点只能通过横纹受压或顺纹受剪的方式传递拉力,而横纹受压和顺纹受剪的强度均较低。此外,木材的疵病和缺陷如木节、斜纹和裂缝等会严重降低其顺纹抗拉强度。22.简述矿渣水泥的主要特性及其适用条件。
(1).主要特性:①早期强度比同标号普通水泥低,但后期强度增长较快;②水化热较低,而抗冻性较差,在低温环境中强度增长较慢;③需水量比普通水泥大,干缩性较大,抗渗性差;④耐热性较好。
(2).适用条件:矿渣水泥适用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中结构,也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配制耐热混凝土等,不宜用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中。23.简述影响硅酸盐水泥强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常用水泥的种类。
(1).主要因素:内因:①水泥中各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②水泥的细度;③石膏掺量。外因:①水泥的水灰比;②养护温度;③养护湿度;④养护龄期。
(2).种类:①硅酸盐水泥;②普通水泥;③矿渣水泥;④火山灰水泥;⑤粉煤灰水泥;⑥复合水泥。24.简述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及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主要步骤:①初步计算配合比的确定:1).确定配制强度;2).初步确定水灰比(W/C);3).确定1m3混凝土的用水量(mw0);4).确定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0);5).确定砂率(βs);6).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②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③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1).各材料用量的调整;2).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校正及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2).基本要求:①满足结构设计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②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③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④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符合经济性原则。
25.简述钢筋混凝土中常用钢筋的种类及钢材防腐的主要措施。
(1).种类:①热扎钢筋;②冷轧带肋钢筋;③热处理钢筋;④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⑤钢绞线。
(2).措施:①合金化;②保护层法式;③电化学保护法式。
26.简述沥青混合料作路面材料的主要特点及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质。
(1).主要特点:①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柔韧性,不需要设置伸缩缝和施工缝;②铺筑的路面平整无接缝,减震吸声,行车舒适,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雨天也有较好的抗滑性,无强烈反光,利于行车安全;③沥青路面施工方便,不需养护,能及时开放交通;④经济耐久,便于分期修建和再生利用。
(2).技术性质:①高温稳定性;②低温抗裂性;③耐久性;④抗滑性;⑤施工和易性。27.简述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施工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和易性的主要措施。
(1).主要因素:①水泥浆的用量;②水灰比;③砂率;④组成材料性质的影响;⑤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2).主要措施:①改善黏聚性和保水性;②改善流动性。
28.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主要因素:①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的影响;②骨料的影响;③养护条件(湿度和温度)的影响;④龄期的影响;⑤其他因素。
(2).基本要求:同24.(2)29.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有哪些?冷加工和时效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1).技术性能:①抗拉性能;②冲击韧性;③疲劳强度;④硬度;⑤冷弯性能;⑥可焊性。
(2).影响:钢筋经冷拉与时效处理后,屈服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时,抗拉强度亦有所提高,塑性和韧
性相应降低。
30.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有哪些?沥青牌号大小与沥青性质有何关系?
(1).技术性质:①黏滞性(简称黏性);②塑性;③温度敏感性;④沥青黏附性;⑤大气稳定性;⑥溶解度、闪点和燃点。
(2).关系:沥青牌号越大,沥青的黏性越低,塑性越高,大气稳定性越低。
31.为什么生石灰熟化使用前须在贮灰池中“陈伏”两周以上时间?简述普通水泥的主要特性及其适用条件。
(1).原因:石灰“陈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得到质地较软、可塑性较好的熟石灰。
(2).主要特性:①早期强度高增长快;②水化热高;③抗冻性好;④和易性好;⑤抗腐蚀性差。
(3).适用条件:普通水泥适用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地上、地下和水中结构(其中包括受反复冰冻作用的结构)以及需要早期达到要求强度的结构,配制耐热混凝土等,但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及受侵蚀的结构中。
32.为什么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入适量石膏不会对水泥产生破坏作用,而硬化后的水泥石遇到硫酸盐溶液产生的石膏就具有破坏作用?
生产水泥时掺石膏是为了缓解和调节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加入的石膏与水化铝酸钙生成钙矾石,但是在水化初期的塑性状态,不会引起体积膨胀破坏。而在硫酸盐环境介质中生成的石膏发生在硬化后,此时体积膨胀会产生膨胀应力,导致水泥石破坏。
33.为什么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减水剂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加入减水剂,大大降低了水的用量,同时减水剂可以使团聚的水泥颗粒分散开,保证其流动性,更多接触水,大大增加了水化程度和水化量。
34.简述碳的含量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及钢材选用时的总要求?
(1).影响:在碳素钢中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当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钢的可焊性显著降低。另外,碳的质量分数增加,钢的冷脱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加,耐大气锈蚀性降低。
(2).总要求:要确保结构物的安全可靠,又要经济合理。
35.影响材料绝热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对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主要因素:①材料的物质构成;②微观结构;③孔隙构造;④温度;⑤湿度;⑥热流方向。
(2).基本要求:①材料的颜色;②光泽;③透明性;④质感;⑤形状与尺寸。
36.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是如何产生的?它对水泥石的抗软水侵蚀是有利还是有害?为什么?
Ca(OH)2是水泥石中CaO水化后的产物。水化时液相中的Ca(OH)2是水泥石在凝胶中的碱性物质,对水泥石有利。但有些水泥石水化后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产白色像霜的CaCO3附在水泥石表面,影响混凝土耐蚀性和美观。再有水泥石熟料中死烧状态的游离CaO水化速度很慢,在硬化的水泥石中继续生成Ca(OH)2晶体,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应力,破坏水泥石,这就是所谓的安定性不良。37.何谓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各个施工工序(搅拌、运输、浇筑、捣实)中易于操作,不发生分层、离
析、泌水等现象,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39.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是如何划分的?牌号与性能之间有何关系?
(1).划分: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四部分组成,依次划分为:屈服点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A、B、C、D)和脱氧程度符号(F、Z、b、TZ)。
6.工程材料答案1 篇六
本文以聚苯胺为导电填料,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 制备了聚苯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试剂
苯胺, 分析纯,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过硫酸铵, 分析纯,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浓盐酸, 分析纯, 武汉亚泰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环氧树脂CYD-128, 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无水乙醇, 分析纯,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MeTHPA) ;2, 4, 6-三 (二甲氨基甲基) 苯酚 (DMP-30) , 实验级, 武汉宏大化学试剂厂。
1.2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
将二次蒸馏过的苯胺单体 (9.3g, 0.1mol) , 200ml1mol/L的盐酸溶液加入放置在冰水中的三口烧瓶中, 搅拌三十分钟使苯胺单体溶解, 称取过硫酸铵 (18.3g, 0.08mol) 溶于50ml盐酸溶液加入滴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 在1~1.5h内滴加完毕。控制反应温度在10℃继续反应2.5h。待反应完毕, 将混合液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至滤出液为无色, 抽真空干燥, 在40℃下干燥48h, 然后研磨成粉末待用[5]。
1.3 聚苯胺/环氧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聚苯胺粉末, 加入环氧树脂中搅拌均匀, 然后向其中加入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MeTHPA) 和2, 4, 6-三 (二甲氨基甲基) 苯酚 (DMP-30) , 充分搅拌, 然后浇注, 100℃热固化4h, 然后在150℃后固化4h, 脱模测试。
1.4 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强度测试:按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制备试样, 室温下采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进行测试, 拉伸速度为2mm/min, 记录样条的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测试:按GB/T 16420-1996 (《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 标准制备试样, 室温下采用XJJ-50型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 记录试样吸收的冲击强度。然后按照无缺口试样简支梁冲击强度a (kJ/m2) 的公式计算:
其中:
A——试样吸收的冲击强度, J;
b——试样宽度, mm;
d——试样厚度, mm。
1.5 电性能测试
用常州同惠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TH2683型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材料的体积电阻。
2 结果讨论
2.1 合成聚苯胺的表征
用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红外谱图 (图1) :
由红外光谱中我们可以看到, 图中3400cm-1左右吸收峰较强, 这不仅代表可能含有氨基和亚氨基, 同时可能含有水分[6]。与本征态聚苯胺相比, 掺杂态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均向低频方向有不同程度的移动。醌式结构N=Q=N的特征峰从1590cm-1移到了1558cm-1左右, 来自苯式结构N-B-N的1499cm-1特征振动吸收峰移到1472cm-1, 这证明在聚苯胺结构中同时存在苯式和醌式结构。这是由于掺杂使聚合物分子链中的电子云密度下降, 降低了原子间的力常数, 产生诱导效应, 同时由于掺杂作用, 形成的共轭效应, 使得基团的振动频率下降, 因此各吸收峰都向低频方向移动[7]。同时在1100cm-1左右出现了醌式氮原子的振动吸收峰, 特征振动峰向低波方向移动了大约50cm-1, 这表明掺杂反应主要发生在醌式结构中的氮原子上[8]。
2.2 聚苯胺含量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PANI/EP固化体系力学性能随聚苯胺含量的变化情况。由图2可以看出, 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 体系的弯曲强度逐步下降, 在含量超过1%时, 弯曲强度下降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在图3中, 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有所增加, 但不是很明显, 由此可知, 聚苯胺对环氧体系的增韧效果不是很明显。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由材料的结构决定的, 在环氧体系中, 当受压力或冲击力时, 只有环氧树脂网络受力的作用发生形变, 不存在网络间的应力传递[9]。增加聚苯胺的含量, 弯曲强度下降, 冲击强度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聚苯胺本身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差, 聚苯胺粉末由于分散不均抱团成颗粒, 与环氧树脂基体产生明显的界面, 当颗粒尺寸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损害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各项性能, 所以体系的力学性能下降。
2.3 聚苯胺含量对环氧树脂电性能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PANI/EP固化体系的导电性随聚苯胺含量的变化情况。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 体系的导电率逐步增大。纯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导电率为2.92×10-12S/cm, 当聚苯胺含量在7%时, 电导率增加到了1.09×10-10S/cm, 比纯环氧的电导率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但是这还并没有达到抗静电的范围。由于聚苯胺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较差, 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团聚, 形成较大粒径的颗粒, 阻止了导电通路的形成, 所以电性能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3 结论
⑴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盐酸为掺杂剂, 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掺杂态聚苯胺, 得到翠绿色翠绿亚胺盐粉末。
⑵以聚苯胺为填料, 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MeTH-PA) 为固化剂, 2, 4, 6-三 (二甲氨基甲基) 苯酚 (DMP-30) 为促进剂, 制备了PANI/EP固化物。并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电性能测试。
⑶聚苯胺和环氧树脂组成的体系中, 由于相容性和分散性的问题, 是聚苯胺在环氧树脂中没有能够均匀分散, 从而影响了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这还需进一步研究, 改进工艺, 从而达到更好的改性效果。
摘要: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盐酸为掺杂剂在10℃下合成了导电聚苯胺;以MeTHPA为固化剂和DMP-30为促进剂, 制备了聚苯胺/环氧树脂复合物。研究了聚苯胺含量对环氧树脂复合物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聚苯胺,环氧树脂,抗静电
参考文献
[1]陈振兴.高分子电池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徐浩, 延卫, 冯江涛.聚苯胺的合成与聚合机理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 2008 (27) 10:1561-1568.
[3]赵择卿, 陈小立.高分子材料导电和抗静电技术及应用[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4]Michaela Peliskova, Jarmila Vilcakova.Effect of coat-ing of graphite particles with polyaniline base on charge transport in epoxy-resin composites.J Mater Sci, (2007) 42:4942-4946.
[5]Wen-Chin Chiou, Jin-Lin Han, Sung-Nung Lee.Synthesis and Studie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 and Polyurethane-Modified Epoxy Composites[J].POLYMER ENGINEERRING AND SCIENCE, 2008, 345-354.
[6]徐寿昌.有机化学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杨兰生, 许锦茂, 单忠强, 陈卫祥.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化学合成[J].1993, 2:7-12
[8]汪水平, 何丽红, 翁睿.质子酸掺杂聚苯胺导电材料的合成[J].纤维复合材料, 2005 (3) 1:7-9.
【工程材料答案1】推荐阅读:
土木工程材料课后作业答案10-17
工程力学试卷1及答案07-29
材料变更工程申请07-31
材料加工工程考研09-11
工程先进个人材料10-26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模板07-10
四项工程汇报材料07-27
热工工艺及工程材料07-28
工程材料进场验收表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