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与报告区别

2024-08-03

论文与报告区别(精选20篇)

1.论文与报告区别 篇一

报告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

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

事由加文种,如《关于200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2007工作情况的报告》。

正文

把握三点:(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最后可写“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二)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

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

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请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三)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

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

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二)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三)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请示可分为解决某种问题的请示,请求批准某种事项的请示。

请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2.请示的问题必须是自己无权作出决定和处理的。3.必须是为了向上级请求批准。

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意图分为三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

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3.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请示具有以下特点:

1.请示事项一般时间性较强。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2.应一事一请示。

3.一般主送一个机关,不多头主送,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请示的同时又抄送下级机关。

4.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请示,如确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报直接主管部门。

写作要求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请示与报告区别

1.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导、批准,上级接文后一定要给予批复;报告则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供上级了解情况。为上级提供信息和经验,上级机关接文后,不一定给予批复。

2.请示内容具体单一,要求一文一事,必须提出明确的请求事项。报告内容较广泛,可一文一事,也可反映多方面情况,但不能在报告中写入请示事项,也不能请求上级批复。请示起因、事项和结语缺一不可;报告行文较长,结构安排不拘一格,因文而异。

3.请示涉及事项是没有进行的,等上级批复后才能处理,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涉及事项大却已过去或正在进行中,可以事后行文,也可以事中行文。请求时间性要求强,报告时间性要求一般较差。

4.批准性请示,上级未作出答复前,成文单位无权安排和办理;批转性报告在上级未作答复前,成文单位即可进行安排和部署。请示与报告的联系:

请示与报告虽然文种不同,但两者之间仍有某些相同这处。

1.主送单位相同。请示、报告的主送单位都是上级机关。因此,两者都是上行文,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请性公文。

2.行文手法相同。请示、报告都是用具体的事实和确凿的数据行文,禁言过其实,弄虚作假,混淆上级机关视听。

3.表达方式相同。请示、报告都要求把有关事实叙述得清楚明白,这种叙述并非记流水账式的罗列材料,而是对有关事实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概括。

4.用语要求相同。请示、报告都是处理问题、指导工作的依据,使用语言时都要求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结构写法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开展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请示》。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2.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3.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1)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论文与报告区别 篇二

这2个词的意思不同, 用法也不同。“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例如“截止”的正确用法: (1) “截至18日下午16时”应为“截止18日下午16时”。“截至”的正确用法: (1) 截止2008年12月; (2) 截止2006年底; (3) 截止2007年9月19日20时46分; (4) 截止目前; (5) 期限截止2007年10月10日;上面 (1) ~ (5) 中的“截止”均应为“截至”。

3.内功与外功区别 篇三

功夫之种类,亦繁复众多,不胜枚举,然就大体区分之,则不出乎两种,即外功与内功是也。外功则专练刚劲,如打马鞍、铁臂膊等,制人则有余,而自卫则不足。内功则专练柔劲,如易筋经、捶练等法,皆行气入膜,以充实其全体,虽不足以制人,而练至炉火纯青之境,非但拳打脚踢不能损伤其毫发,即刀劈剑刺亦不能稍受伤害。依此而论,则内功之优于外功,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也。且练习武术之人,本以强健体魄却病延年为本旨,学之兼以防毒蛇猛兽之侵凌及盗贼意外等患害,非所以教人尚攻杀斗狠者也。故涵虚禅师之言曰:“学武技者,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唯守斯静,静是生机;唯攻乃动,动是死机。”练外功者,劈击点刺,念念在于制人,是重于攻,若守则此等功夫,完全失其效用。攻则非但足以杀人,亦且足以自杀,故谓之死机。练内功者,运气充体,如筑壁垒,念念在于自保。他人来攻,即有功夫兵刀,皆不足以伤我,我亦处之泰然,任其袭击,亦不至于杀人。则守之一字,其功正大,既能自保,亦正不必再出手攻人,因攻我者不能得志,势必知难而退也,故谓之生机。

然世之学武者,又恒多练习外功,而少见练内功者,则又何故耶?因外功一事,学习既较为便利,而所费时日又较短少,无论所习者为何种外功,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必可见效。如练打马鞍,三年之后,拳如铁石,用力一击,可洞坚壁。余亦类是。避重就轻之心理,固人人皆有者也。至若内功,则殊不易言成,一层进一层,深奥异常,学之既繁复难行,而所费时日,亦必数倍于外功,且不能限期成功,故人皆畏其难而却步矣。他派固勿论,即投身少林门中者,彼未始不知少林一派中亦有精纯之内功,顾皆舍此而习外功者,实避重就轻之心理使然也。至练习内功,略无根基,入手即练,其难自不待言。若意志坚强,身体壮健,而其人又具夙慧者,练此最为相宜,因内功固重于悟性也。

4.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区别 篇四

说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5.请示与报告的区别练习 篇五

(1)某地发生一突发性重大事故,向上级反映此事故及其有关情况,用报告行文。()

(2)报告可以同时上报几个上级机关。()

(3)报告不能用“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之类的结束语。()

(4)关于申请修建教学大楼的报告。()

(5)关于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报告。()

(6)关于扩建油库的请示报告。()

(7)关于加强外事工作的报告。()

(8)报告标题可只用“报告”两字。()

(9)凡必须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和指示后才能办理的公务,都可用“请示”行文。

()

(10)请示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多事。()

2、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请以××市商业局的名义向××省商业厅起草一份报告。

(1)××××年5月20日上午9点20分,××市××百货商城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2)事故后果: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烧毁三层楼房一幢及大部分商品,直接经济损失1792万元。

(3)施救情况:事故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出动15辆消防车,经4个小时扑救,火灾才被扑灭。

(4)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是电焊工××违章作业,在一楼铁窗架电焊火花溅到易燃货品上引起火灾,但也与××百货商城管理局及员工安全思想模糊,商城安全制度不落实,许多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

(5)善后处理:市商业局副局长带领有关人员赶到现场调查处理;市人民政府召开紧急防火电话会议;市委、市政府对有关人员视情节轻重,做了相应处理。

3、答复性报告模拟写作

背景材料:

(1)青岛市教育局向市外贸学校发了一个通知,要求该校从2007年起为即墨市代培全日制本科走读生。市外贸学院收到这个通知后,院领导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并于2007年1月12日向市教育局写了一个答复报告。

(2)答复报告种一共答复了四件事:一是为了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将他们单独编班;二是由于教学力量(师资)和教学条件(教室)的不足,2007年拟招收108名学员;三是把学员编成三个班,每个班36人;四是开设两个专业:工商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

4、根据下述材料,拟写一份请示。

6.报告与请示的区别和写法 篇六

2010-12-06 10:1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22699

一、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所用的一个文种。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从行文方向上看,这两个文种都是上行公文,撰写中都要注意陈词恳切,语气谦恭,有近似的一面。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所担负的任务、使命不同。请示要求批复,报告一般不做批复。

第二,使用时间不同。请示要事前行文,一般情况下不得“先斩后奏”;报告通常是在事后或事情进行中行文。

第三,内容繁简不同。请示的公文一般应一文一事,而报告中综合性报告,内容往往涉及到许多方面。

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报告和请示的使用上把握的不够准确,常常把请示写成报告,或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有的标题就写成“请示报告”,类似这类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二、报告的一般写法

常用的报告大体有4种,即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答复性报告,报送文件、物件的报告。答复性报告要有针对性地回答来文中提出的问题,文字力求简要;报送文件、物件的报告把所报送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写清楚就可以了。这里重点介绍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写法。

(一)综合报告

综合报告的内容较多,写法上一般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概括说明有关工作和活动的动态;第二,要点明工作或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倾向;第三,提出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综合报告要说明的工作项目较多,撰写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有调查,有分析,决不能面面俱到,堆砌材料。

(二)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主要有两种:情况报告和工作报告。情况报告,以反映经济社会动态、倾向以及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为主。反映情况要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问题交待不清;讲问题要揭示事物的本质,避免被表象迷惑。工作报告,也要汇报工作情况和问题,但以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为主。在写法上,开头要集中写情况和问题,然后以主要篇幅陈述工作意见或建议,这部分要力求从实际出发,符合政策精神,使之用得上,行得通。

三、请示的一般写法

(一)请示的原则

需要请示的情况大体包括:

1、对上级的方针政策有不了解的问题;

2、工作中新近发生比较重大的、本单位一时没有把握处理的问题;

3、本地区、本部门因情况特殊难执行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

4、开展某项工作遇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等。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要避免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情况;第二,不能事无巨细都向上级请示。

(二)请示的一般写法

撰写请示,首先必须严格遵守行文规则,如:一般不得越级请示;请示必须是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情外,不得直接送领导本人;等等。其次,正文一般应包括两部分,一是请示的缘由,即请示的根据。这一部分陈述的情况要真实,理由要充分。二是请示事项,即请求指示、批准的项目。提出请求的事项要注意集中明确、切实可行,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能性;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需要,又要照顾到全局的利益。

报告与请示的区别和写法

2010-12-06 10:1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22699

一、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所用的一个文种。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从行文方向上看,这两个文种都是上行公文,撰写中都要注意陈词恳切,语气谦恭,有近似的一面。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所担负的任务、使命不同。请示要求批复,报告一般不做批复。

第二,使用时间不同。请示要事前行文,一般情况下不得“先斩后奏”;报告通常是在事后或事情进行中行文。

第三,内容繁简不同。请示的公文一般应一文一事,而报告中综合性报告,内容往往涉及到许多方面。

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报告和请示的使用上把握的不够准确,常常把请示写成报告,或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有的标题就写成“请示报告”,类似这类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二、报告的一般写法

常用的报告大体有4种,即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答复性报告,报送文件、物件的报告。答复性报告要有针对性地回答来文中提出的问题,文字力求简要;报送文件、物件的报告把所报送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写清楚就可以了。这里重点介绍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写法。

(一)综合报告

综合报告的内容较多,写法上一般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概括说明有关工作和活动的动态;第二,要点明工作或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倾向;第三,提出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综合报告要说明的工作项目较多,撰写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有调查,有分析,决不能面面俱到,堆砌材料。

(二)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主要有两种:情况报告和工作报告。情况报告,以反映经济社会动态、倾向以及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为主。反映情况要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问题交待不清;讲问题要揭示事物的本质,避免被表象迷惑。工作报告,也要汇报工作情况和问题,但以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为主。在写法上,开头要集中写情况和问题,然后以主要篇幅陈述工作意见或建议,这部分要力求从实际出发,符合政策精神,使之用得上,行得通。

三、请示的一般写法

(一)请示的原则

需要请示的情况大体包括:

1、对上级的方针政策有不了解的问题;

2、工作中新近发生比较重大的、本单位一时没有把握处理的问题;

3、本地区、本部门因情况特殊难执行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

4、开展某项工作遇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等。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要避免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情况;第二,不能事无巨细都向上级请示。

(二)请示的一般写法

撰写请示,首先必须严格遵守行文规则,如:一般不得越级请示;请示必须是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情外,不得直接送领导本人;等等。其次,正文一般应包括两部分,一是请示的缘由,即请示的根据。这一部分陈述的情况要真实,理由要充分。二是请示事项,即请求指示、批准的项目。提出请求的事项要注意集中明确、切实可行,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能性;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需要,又要照顾到全局的利益。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一、报告:适用于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单位的询问或交办事项、上报有关材料等。分为呈报报告、呈转报告、回复报告三类,常用“特此报告,请阅知”、“谨此报告,请审阅”等作为结束语。

二、请示:适用于向上级单位请求指示或批准,分为请求指示、请求批准、请求批转三类,一般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束语三部份组成。

请示缘由:即请示事项的原因、背景、理由和依据,特别要写清楚请示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引起上级单位的重视。

请示事项:即写明请求上级单位给予指示或批准的具体事项。请求事项一定要明确,以便上级单位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答复。

结束语:常用“妥否,请示”、“以上当否,请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等作为结束语。请示文一定要写明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三、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1.行文功能不同。报告主要是汇报情况、反映问题等;请示则主要是请求批准、指示和解决问题等。

7.“截至”与“截止”的区别 篇七

这2个词的意思不同, 用法也不同。“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例如“截止”的正确用法: (1) “截至18日下午16时”应为“截止18日下午16时”。“截至”的正确用法: (1) 截止2008年12月; (2) 截止2006年底; (3) 截止2007年9月19日20时46分; (4) 截止目前; (5) 期限截止2007年10月10日;上面 (1) ~ (5) 中的“截止”均应为“截至”。

8.专家与工匠的区别 篇八

可每到下雷天,坡上总会残留积雪。而这里的天气又格外冷。很多时候雪刚落下就冻在了地面上,如果这时正好有客人光临,轿车很容易打滑,弄得宾馆很丢面子。

如果是在家里,自然可以让门童及时清扫,可一个三星级的宾馆门前,老是用个人拿着扫帚清扫,极不协调。宾馆经理及时接到门童的汇报,立即组织专家团队找对策。专家团集中了建筑、服务、礼仪诸多方面的权威,经过多天的座谈研究,终于想出个完美的办法。在坡道处安装了红外线遥感系统,每当天气冷到一定温度时,坡度两边的护栏上安装的水龙头里,就会喷出含有盐水的液体,融化冰雪,地面不再滑,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虽然前前后后花费了数万元,而且以后还要随时准备盐水,但经理认为很值得,褒奖了各位专家。

和这家宾馆几里之遥的另外一个景区,也建了一个宾馆,可惜是私人的。规格也没有这么高。下雪天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老板看见客人差点滑倒,就对负责接待的组长喊道:“再下雪如果我还能看见客人滑倒。你必须卷铺盖回家。”

组长找来一位工匠。工匠看了看,然后用铁凿子在水泥路上凿出一条条的横纹,地面整体并没有破坏,但车和人上去时因为有横纹防滑,再也没有出过问题。组长给了工匠三十块钱,工匠高高兴兴地哼着歌曲遠去了……

9.辞职信与辞职报告的区别 篇九

辞职报告范文辞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会计辞职报告格式范文关于辞职的报告的范文简短经典的辞职报告公司员工辞职报告优秀范文5篇软件开发人员辞职报告精选范文

辞职申请书: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意向书

往往含有“望批准”、“请领导批准”“申请批准”这一类词汇。

对于这种辞职申请,公司是否批准就成为能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关键。公司可以批准,也可以不批准。如果不批准的,双方就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辞职申请书是劳动者按照根据《劳动法》第24条或者《劳动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将自己想辞职的信息向用人单位进行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做出答复的一种方法。

因此,在公司收到员工的离职报告时,要分辨清楚员工提交的离职文件到底是辞职通知还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意向书。

注意:在公司规章制度中必须规定:口头辞职、电子邮件辞职、手机短信辞职等行为无效,必须按公司规定以书面形式提交辞职信。

辞职信:通知公司离职的文件

辞职信又叫辞职通知,即记载劳动者提出辞职时间、辞职原因等内容的法律文书。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辞职通知送达用人单位满三十日,产生双方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无论用人单位同不同意劳动者辞职,30天后劳动者均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跟你说一声,我将在三十天后离职了,你们准备工作交接和办理退工手续吧!”,用人单位没有表示异议的权利,因而也无须对辞职通知做出回复。

写明辞职的时间、原因没有其他特别约定,俗话来说就是“跟你说一下,我将在三十天后离职了,你们准备交接办退工吧”。

对于这种辞职信,公司是否批准都没有法律效力,在此辞职通知签署日起三十天后,就是劳动合同解除日。

辞职信是劳动者按照写信的方式,根据《劳动法》第31条或者《劳动合同法》第37条的规定将自己决定辞职的信息告诉用人单位的一种方法。

法理分析

从法理上讲,辞职通知是劳动者在行使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使某一法律关系效力发生变化的权利,形成权的魅力就是单方说了算。劳动者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三十天期满必然发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而辞职申请实际上是劳动者在行使请求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至于该他人能否获得其希冀的给付,则是另一回事。

如果劳动者要辞职,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没有其他条件。如果劳动者辞职时未办理工作交接或者与用人单位有其他未了的纠纷,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劳动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等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但不能以此不给劳动者办理退工手续。

10.述职报告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篇十

段果云

近年来述职报告这一应用文种特别广泛地应用,逐步成为我国建立和实行性的干部管理体制及考核体系的一个重要工具。述职报告与个人总结存在密切联系:首先,二者都为检查个人工作而写,都要求回顾某段时间内个人工作的总体情况、成绩、经验和不足;其次,都要求写得有“个性”特点,要评价自己和本职工作;第三要求工作实践和事实材料真实准确、表述诚恳朴实等。正因为如此,在实际写作中,二者易出现雷同和混淆的现象。但是,述职报告与个人总结作为两个不同的文种,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含义和作用不同

述职报告主要是一种各级领导干部陈述和评估自己一个时期履行职务的情况而通过口头表达的书面材料,是上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培养、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其作用主要是:便于组织、人事部门考核、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干部;便于群众监督评议,强化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能够促进被考察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明确自身职责,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领导才干和业务素质,廉政勤政,爱岗敬业。

个人总结是对前一段工作的检查和回顾。对已经历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应用文。其作用是从理论的高度,概括出经验教训,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发展规律,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述职报告重在展现个人工作能力、思想水平等,个人工作总结重在体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就是提高”、“总结就是转化”。

二、行文目的不同

述职报告的目的是向领导和群众汇报、评估自己的德、能、勤、绩的真实情况。述职报告中的总结,自我评估性非常突出,其评估结论是否恰当也是领导所要审查和大众做要评议的内容之一。就供审查评议之用这一点,是一般工作总结所不具备有的。工作总结要求写出规律性的东西,特点在于理论性。要对工作中的得失利弊进行分析评价,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科学结论,才能用以指导下一步实践,提高工作水平。

三、表达方式不同

述职报告要当众宣读,具有很强的透明性,其表达方式,包括思想观点、材料内容、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的优劣,都直接反映着述职者的工作态度和基本素质,以致影响到述职者的形象和任用。

述职报告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而不是议论,比如不必过多写“通过者接顿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有关职务职责岗位的重要程度也不宜多写,相对于此,写总结是为了交流工作经验,因此要去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有关经验和教训的心得要大写特写。

述职,即汇报自己的任职情况,要使听众了解自己工作做的怎么样,是否称职,最重要的莫过于把所做的工作实绩叙说清楚,评估自己必须简短扼要,点到为止。表述自己的政绩业绩,要防止面面俱到、轻重不分,而对一些难题的应对思路和重大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最后的效果和影响则是写作重点。在主要陈述了业绩以后,还要找出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并且一定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应当解决而自身暂时还不具备解决条件或确实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也可以写出来,以引起上级领导和职工群众的重视,争取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解决。

个人工作总结的写作,带有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研究性,因此表述重在证明,表述手段是论证,要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它所提出的各个判断的正确性。夹叙夹议的写法很常见。

四、写作立意和角度不同

写出个性,写出新意是述职报告的一大特点。各个类型的岗位职务、职责范围多种多样,每个人对职责履行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写出自己特有的工作、特有的个性,这决定着一份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8号大世界科技城505室

11.感冒与流感有区别 篇十一

感冒和流感不相同

病原不同:流感的病原有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普通感冒的病原则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多种普通感冒病毒,以及少数细菌、支原体。

传染性不同:普通感冒传染性不强,主要通过握手等直接接触传播;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患者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很容易在人群间扩散。

流行性不同:普通感冒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大多在人群中散发,对人们的影响较小,成年人平均每年感冒2~3次,儿童可能会有6~8次;流感的发病则有很强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感一般都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份左右;南方的发病高峰为夏季和冬季,常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可造成地区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症状不同:普通感冒开始发病时多为声音沙哑或鼻塞,然后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变得越来越重,全身症状比较轻微,也可发烧,但体温不会太高。流感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往往一发病便出现高烧,常达39°C以上,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则比较轻微。

预后不同:普通感冒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如果正确用药治疗,大约在5~7天内可以痊愈。流感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可以继发病菌感染,引发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中药治疗感冒更彻底

现代医学认为,感冒一般是由病毒侵袭引起的,能够引起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种,而西药抗病毒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药物只能杀灭一、二种病毒,所以服用后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相形之下,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而且可以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不仅能退热消炎抗病毒,还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在治疗感冒的过程中,具有更全面、更彻底的优势。

肃清毒火全身爽:中医认为,感冒是在体内蕴火的基础上外感风寒引发的,日常生活中嗜食辛辣油腻、长期疲劳过度,都可能在体内积蓄内火,出现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这时遇冷就会引起感冒,只有外散风寒、内清火热,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感冒。连花清瘟胶囊药物中含有的薄荷、麻黄可以散外邪,贯众、板蓝根、银花、连翘、石膏等可以清内火,大黄更为清火的重剂,能使体内蕴积的火毒从大便清出,毒火肃清了,发热、嗓子疼等症状就会消失。

12.“接合”与“结合”的区别 篇十二

摘要:<正>“接合”与“结合”是意思不同、用法不同的一对词,稍不注意,二者就会混淆。“接合”意思是连接使合在一起,如段落之间接合得十分巧妙;“结合”意思是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并非合在一起,有时还带有抽象意义,如:根据文献报道,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理论结合实际。在写作中将“接合”误用“结合”的较常见,如“新老城乡结

!“接合”与“结合”是意思不同、用法不同的一对词,稍不注意,二者就会混淆。“接合”意思是连接使合在一起,如段落之间接合得十分巧妙;“结合”意思是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并非合在一起,有时还带有抽象意义,如:根据文献报道,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理论结合实际。在写作中将“接合”误用“结合”的较常见,如“新老城乡结!合部”“该医院处于城乡结合部”中的“结合”应为“接合”。

13.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的区别 篇十三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述职报告和个人工作总结在概念的本质上有所不同,应把两者加以区分开来。述职报告是各类公职人员向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上级机关和职工群众,如实陈述本人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一种事务文书。《孟子。梁惠王上》说:“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可见,所谓述职是陈述职守,报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不涉及与本职无关的事。而个人总结则是个人对做过的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从中找出收获、经验教训及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一种事务文书。二 目的不同

述职报告和个人工作总结行文的目的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述职报告是群众评议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述职干部的重要文字依据,不仅有利于述职者进一步明确职责,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素质、改进工作,还有利于增强民主监督的良好风气。而个人工作总结则是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借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同时,也有利助于针对性地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三 回答的问题不同

两者在具体写作中,文中具体要回答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个人工作总结是对一项或一段时间里工作给予的归纳,主要回答的是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绩,取得了哪些经验,存在哪些不足,要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有哪些打算等问题。而述职报告要回答的是有什么职责,履行职

责如何,是如何履行职责的,称职与否等问题。即要表述履行职责的结果,展示履行职责的过程,又要介绍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思路,还要申述处理问题的依据和理由。除上文涉及的三点理论方面区别以外,在实际写作操作过程中,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不同,即两者写作的侧重点不同、结束语不同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

一 写作的侧重点不同

应用文在写作时,并不是对每个部分平均分配笔墨,把所有的材料罗列开来,而是有所侧重,详略得当。在这点上,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在写作的侧重点,主要着笔的地方也有所不同。个人工作总结一般以归纳工作事实、汇总工作成果为主。重点在于阐述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都可以归纳在总结之中。而述职报告则必须以报告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德才业绩为主。重点在于展示履行职责的思路、过程和能力,重点和范围有确定性,仅限于职责范围之内,围绕职责这个基点精选材料。职责范围外的概不涉及。二 结束语不同

应用文的结构一般有固定模式,它崇尚程式化的结构,循规蹈矩而不别出心裁。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只就是在结尾部分有所区别。述职报告结束时一般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后,阐述自己的态度,欢迎大家对自己的述职报告进行评议。常用“以上报告请批评指正”、“述职至此,谢谢大家”、“专此报告,请审阅”等字样。而工作总结结束时即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后,还要写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努力方向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三 表达方式不同

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好的内容,必须通过恰当的形式才能得以充分的表现。应用文写作也是如此。由于写上目的、内容的不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总结一般采用叙述的方式,运用叙述语言、语句概括,不展示工作过程,只需归纳结果。述职报告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运用叙述和议论,还辅助以适当的说明。回顾工作情况,主要用叙述,分析问题,评价成绩时用议论;需要交代某些情况时,用说明。

14.论文与报告区别 篇十四

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尽管在报告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大致相同,但由于工作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因而在研究重点、深度、评价方法等方面有重大区别。

1、目的和作用不同

项目建议书是国家批准立项的依据,经批准立项的项目,才能列入国家长远计划,组织可行性研究。对于利用外资或有引进内容的项目,批准立项后才可以对外进行初步计划询价;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批准决策的项目才能列入国家近期发展计划;开展设计工作。

2、论证的侧重点不同

项目建议书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依据城市规划初步确定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范围和具体工艺路线,用类比分析法匡算建设投资,允许误差在20%左右,提出资金筹措的设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具体分析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对城市水域污染的削减,是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在对城市污水的水量及水质现状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污水厂的建设规模与分期、污水处理程度和具体工艺方案,根据城市排水现状和市场需要,确定配套城市排水管网及回用水工程建设规模和方案,按工程方案和总图情况估算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及设备等直接费和间接费,确定总投资的估算误差应控制在10%以内。对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贷款偿还方式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

3、方案论证的深度不同

项目建议书是对影响立项的建设地点、规模、重大技术方案、资金筹措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类比指标计算费用法;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对影响项目决策的重大方案和重要的局部方案均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优化论证,如选址、建设规模、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程度、构筑物及设备选择、还贷方式等。

4、经济评价的要求不同

项目建议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财务效益只审查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回收三项指标,且以静态估算为主;可行性研究报告则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测算而后评价。财务效益评价包括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应以动态分析为主。还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以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和可靠性。工程效益评价则包括节能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审查结果不同

15.浅析会计与财务的区别 篇十五

一、岗位设置的区别

现代企业组织中,财务与会计的工作性质、内容是不同的,分工显然存在,会计部门应设置的岗位有:会计主管、出纳、一般会计核算等,设置这些岗位时要明确职责分工控制,遵循不相融职务要分离的原则。财务的岗位设置应有:资产管理岗、融投资管理岗、财务分析和规划管理岗、风险管理岗等。

二工作内容的区别

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是会计的基础,把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以货币的形式,用专门的技术方法进行科学的分类、归纳,繁多的经济业务与会计六要素有对应关系。监督是按管理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法、合理、有效性,从而对经济业务实行必要的干预。其工作内容包括贯穿经济实体的经营过程的三方面:会计资料本身的真实、可靠性监督;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监督;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监督。

财务的工作内容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营运资本的管理、融资和投资管理、利润的分配管理等。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在实施工作时,主要负责基于战略执行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分管战略规划、计划预算、投资管理、业绩评估、风险控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规范的做法。

三、工作规范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区别

会计工作的规范是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制订、颁布,强制实施的法规,各种经济实体必须按财经、会计法规办理会计事项。具体有《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各层次的会计制度等。会计所处理的业务是对已经发生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属事后监督。其目的是形成对外的信息发布。业务处理流程是凭证的编制到账簿的登记到报表的编制,周而复始。

财务工作规范相对来说没有会计工作规范那样具体细致,有的只是大方向的,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单位内部制定的适用于内部的管理办法。另外财务工作也没有成套的、规范的工作流程,往往是一事一案,工作内部有其特有的规律。财务考虑的是:经济业务该不该发生,应发生多少,其结果将会如何。财务要了解分析企业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要基于一定的假设对历史资料和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做出决策。

四、目的和结论的区别

会计的工作目的,要得出一套能对各方面负责,具有法律效力的“真账”,这个结果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是相对静态的资料,主要提供关于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财务成果。不同的人不管他的知识、业务水平如何,处理相同的业务,结果大致相同。会计工作的结果及载体,有较为规范的通用格式,主要组成资料为: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各行业内经济单位的会计资料格式大同小异,会计政策、业务处理方法、规定、习惯基本相同;数据归类、记录大致相同,所形成的数据同行业内横向可比,相同项目可汇总成行业数据。会计工作的周而复始的特点,决定数据同期纵向可比,相同项目累计指标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如某时期的销售额累计、利润累计总额、上缴某税种税款累计额等等。

会计资料着重描述过去的经济事项的财务影响,提供历史性信息,也反映经营管理者对资源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但会计资料只能满足使用者的共同需要,不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全部需要。

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科学,但不是一门硬科学,而是一门软科学。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为它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都是假定的,是经验值(如平均资金成本)。财务难就难在要对不确定性的东西,要依据经验、判断、推理做出决策。因此财务是一门软科学。

16.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篇十六

在古典诗歌表现技巧鉴赏中,许多同学对渲染和烘托不是很清楚,做题过程中遇到此类题目,常举棋不定,似乎渲染也可以,烘托也可以。出现这种摇摆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它们的表现形式理解不透。下面对这两种貌似相近的表现手法作一比较。

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词的结尾写愁,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久不停歇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广,之浓,之久。用比喻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没有渲染手法的运用,只是用江水形容出愁的绵绵不绝,无穷无尽。

再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首句通过描写风、天、猿、渚、沙、鸟这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渲染出肃杀苍凉的秋江景象,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与迟暮之感。

又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首诗用“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极力渲染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诗歌创作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烘托可以用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作者的本意是要表现罗敷的美貌,但又没有正面写她如何美,而是通过过路人、耕、锄者被她的美貌吸引而行为为之迟,年轻人见之搔首弄姿的描写,写出了罗敷美丽的程度。

烘托也可以用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烘托也可以用物烘托人,如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弹奏完乐曲,音乐美妙动听,引人入胜,作者不是直接写音乐的余音袅袅,而是通过写周围船上的悄无声息,人们沉浸其中尚未走出音乐的境界,江面寂静,月白风清,从侧面进行烘托的。

那么,到底如何把握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呢?

第一,看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不难看出,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所说的烘托。

第二,看从属关系:

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作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主体。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前两句借“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来渲染怡人风光,表现愉悦之情。在这里,“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是怡人风光的具体表现形态,它们虽然各自独立,但都从属于“怡人风光”。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渲染中,托体(描写对象)与主体(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托体是主体的具体表现,主体是托体的抽象概括。回头再看例(1),“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从属关系,“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是肃杀苍凉秋天的属类,肃杀苍凉藉“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而存在。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先写衾枕之冷,再写窗户之明,又写竹折之声,连从三个方面来烘托夜雪。托体是“衾枕之冷”“窗户之明”“竹折之声”,主体是夜雪。与渲染不同,烘托的托体与主体,既不相似,也不相属,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再回头看例(2)。托体是行人、少年等人的反应,主体是罗敷之美,托体能够反映主体,但托体并不是主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托体和主体并不相属。

由上述比较可见,渲染与烘托的最大区别在于:渲染是从正面进行的描写,烘托是从侧面进行的描写;渲染中的托体与主体之间处于从属关系,烘托中的托体与主体并不相属。同一事物,既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全看作者的调度使用了。

17.请示、报告区别联系 篇十七

一、报告与请示的相似点

(一)报告与请示两个文种的源流大致相同。“报告”和“请示”起源相同,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西汉时的“疏”、“状”,魏晋时的“启”,宋代以后的“申状”、“呈状”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牒”、“呈”、“申状”、“呈状”、“禀”等文种。民国时期,仍沿用“呈”,这种“呈”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报告”与“请示”。民国时期已出现“报告”,但使用不普遍,主要是军事机关下对上的报告,如“战斗要报”、“战斗详报”等。真正将“报告”和“请示”定为公文文种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时代。1931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有“报告书”这个文种,其中包括了“报告”和“请示”。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发表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请示”的公文名称,并界定“请求上级答复问题时用之”,但实际上常与“报告”混用。这个文件把“报告”定为下级对上级的通用公文名称,规定“工作报告、工作经验、工作反映、检讨„„均包括在内”。这样“报告”和“请示”就取代了旧时“呈”的部分职能。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在《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中将“报告”和“请示”明确分开,作为两种公文文种。

(二)从行文关系看,报告与请示均属于上行文,即都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行文,因此在措辞口吻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主要种类》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分10类15种,报告和请示属于其中的第七类。该章第七条七款“报告、请示”类表述为: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显然,这一规定表明,报告和请示皆属于报请类上行文。

(三)从行文的目的和用途看,请求批转性请示与呈转性报告,均属于呈请文书。根据行文目的不同,请示可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三种。请求指示的请示是对上级的指示、决定以及施行有关政策、法令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太清楚或需要变通执行的地方,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或作出解释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是指用于下级机关需要办理、解决而自己无权无力办理、解决的事项和问题,请求上级批准办理或授权解决时所使用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是指职能部门就自己分管业务范围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措施,却因职权范围所限不能自行向有关地区、部门发出指令性文件,需请求上级机关审定批准后转发执行时使用的请示。报告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是下级机关为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情况,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专题报告(是下级机关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或某一活动,向上级所写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门性和单一性。);按性质分,报告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呈报性报告是只向上级报送有关情况,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为主要内容,不要求上级机关批转;呈转性报告,除了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外,侧重提出建议和意见,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并转发有关部门参考或执行。由此可以看出,呈转性报告也同请求批转性请示一样,均属于呈请性文书。近年来,在高规格的公文作中,呈转性报告和呈转性请示已被“意见”所取代。这是应特别予以注意的。

(四)从两种文书的结构看,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正文均由开头(又叫做报告缘由或请示缘由)、主体(又叫做报告事项或请示事项)、结尾(又叫做报告结语或请示结语)三部分组成;从文书的陈述方式看,都用叙述为主、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请示与报告的不同点

(一)行文性质、用途、目的不同。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报告与请示的文种作了明确规定。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具有呈报性;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公文,具有请求性。

凡是报告,所涉及的事项均属于发文部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项,不超出所管辖的职能职权范围,是为直接的上级机关服务的,所以一般不越级报告,特殊情况下越级报告,必须同时或事后向直接上级报告;也不向平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报告。报告主要用于下情上达,为上级机关了解下情、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要明确: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机关,虽然同在一个层次上,如省一级或市一级或县一级,但它们的行文关系却不是平级机关,也不是不相隶属机关。必须特别强调指出:党是领导机关,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而工、青、妇机关则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因此,这些机关之间不是平级机关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着“领导”、“监督”、“执行”的关系,具有领导与指导的关系,也就存在着报告、请示的工作制度。如公文版式中“信函式格式的报告——政府给党委的报告”、“函件格式的报告——政府给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就是为了印证这种特殊的行文关系。

政府机关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不相隶属机关,相互之间没有报告、请示的行文,如有工作上的联系,只能使用函和意见。因此,报告是在事项不超越所属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上行文,主要目的是让直接上级机关及时了解下情,沟通和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着重于汇报工作,只供上级参考,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属于呈阅性文件,称为“阅件”。

请示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属于主管单位明确规定必须经过请示批准方可办理的事项;第二,对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不甚了解,有待上级机关明确答复方可办理的事项;第三,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严重困难或出现的新情况,但又无章可循,难以处理,请求上级给予指示和帮助解决;第四,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特殊,难以完全落实上级的统一决定,需要对此做变通或特殊处理,请求上级批准;第五,本单位意见分歧,又无法统一,要求上级机关给予裁决;第六,本单位职权范围内难以决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待于上级指示或批准。由此可以看出,请示是在事项超越职权范围的情况下使用的上行文,而且请示只能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提出而不能向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提出。因此,请示主要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具体问题,是“问文”,属于呈批性公文,无论可否都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答复,称为“办件”。

(二)主体部分的内容含量不同。

请示主体部分的内容要比报告单纯得多。因为请示没有综合性的,《办法》中的行文规则明确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这也是实际的需要,因为“一文数事”,牵涉的单位多,涉及的政策规定也多,上级机关往往难以答复,几个单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有时会因其中某一事项被卡住而耽误其他事项的批复,从而影响办事效率。因此,请示主体部分的内容单一,就一件事发文请示,篇幅较短。而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则丰富和宽泛得多。报告有专题的与综合的,综合性报告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主要情况、经验教训、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专题性报告主体部分有的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报告,主要写取得的成绩、做法上的经验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事实及产生原因、责任追究及处理意见和今后的改进措施。如果是汇报工作,则应首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其次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措施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最后写明还存在什么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如果是反映情况,则应首先对所要反映的情况或问题作一概述,然后集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如果是答复上级的询问和要求,应首先扼要叙述上级机关询问的事项或提出的交办的任务,然后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所采取的办法或措施,以及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待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因此,报告主体部分的容量可大可小,内容含量较多,篇幅也较长。

(三)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与使用语气不同。

虽然请示与报告文种结构类似,但主体部分的写作方法、使用语气却各不相同。

报告的主体,又叫做“报告事项”:要写出自己的实践情况、问题、经验。在写作上依据内容类项不同,按照一定的类别、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有序地表述出来;行文中,注意展示本机关的实践性、过程性,是陈述自己的做法,或获得的情况,或针对上级机关所问而答,分条列项,事项分明地撰写出来;使用的语气是报告性;而请示的主体,叫“请示事项”:是要陈述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的事项的理由,行文中要注意“述由”而不是“论理”,所陈述的不是自己的实践而是自己的请求,因此行文不体现实践性、过程性,而要展示请求的必要性、合理性,使用的语气是请求性的。

报告在于陈述自己的实践,或将需要反映的情况进行陈述,或针对上级所询进行答复,侧重于陈述情况,形式多样,表述灵活;请示在于陈述自己的请求(请求什么)、请求的理由(为了什么目的、基于什么原因)、请求的依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需要的依据、政策允许的依据),侧重于陈述理由,讲明原因,简明扼要。撰写请示,切忌议论说理。请示绝对不能写成议论文。请示需要的是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不是论证道理。怎样做到明白、准确陈述自己的理由而不议论理由呢?就是注意自己所要陈述的理由,都是本机关实际发生的人和事所需要的,而不是从书本上、报刊上找的理论。一般来说,所陈述的都是实际困难、实际需要,只要如实陈述出来,让上级机关能从中了解到实际情况,能体会到你的实际困难、实际需要便足够了,无需理论化。

(四)行文的时间不同

请示由于是“请求上级机关批示、批准”,因此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不允许未经上级批示或批准,就擅自做出处理或决定。否则,即属越权行为,处理或决定的事项就属无效。比如某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打算购置一台复印机。必须事前行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批准后方可购买;未经批准,即便有钱也不行。报告则有所不同,它可以事中行文——重大工程建设或重要工作进行当中的例行报告;还可以事后行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反映某方面重要情况等。总之,报告的写作时间比较灵活,不像请示那样必须事前行文。

(五)结尾用语不同

18.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篇十八

1.经验型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大量的常见的调查报告,一般是抓住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事物或经验,深入调查,给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它可以比较完整地,全面地总结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用实际材料说明它的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总结某企业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的具体经验,措施,办法和体会.

2.基础型调查报告

这类报告比较系统深入地解剖社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各个行业,各种不同类型人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基本情况,让有关方面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材料.

3.揭露型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用大量确凿的事实,把长期被隐蔽的事情真相揭露出来,以澄清事实.这类报告常常问题尖锐,材料扎实,一针见血,引人注目.往往是供内部参考的.

二,撰写调查报告的具体要求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而全面地总结和反映调查结果,这是写好调查报告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在此前提下,调查报告的写作有以下几点要求:

1,观点和资料必须统一

19.论文与报告区别 篇十九

一、“请批函”与请示、批复的联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函称之为“请批函”。“请批函”又分为请求批准的去函和答复审批的复函。“请示”则“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批复”则“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它们之间在使用功能、特点、写作格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1.使用功能非常相似

“请批函”中“请求批准”的功能与请示的“请求指示、批准”功能十分相似,二者都是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某些事项。而“请批函”复函的“答复审批事项”的功能,与批复的“答复请示事项”功能也十分相似。例如,学校要建设学生宿舍楼,首先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上级部门同意批复后,才能向土地、规划、建设等业务主管部门去函请求批准,业务主管部门若同意则复函批准。

2.“请批函”与请示、批复的特点十分相似

(1)“请批函”去函与请示都具有针对性、报请性、期复性、单一性、事前性等特点。“请批函”去函是针对需要主管职能部门审批的重要事项而行文;请示是针对本机关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或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以及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行文请示上级机关给予指示、答复、批准或帮助。因此,二者的行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请批函”去函与请示行文都是为了得到有关部门的答复或批准,都需要呈报有关问题或事项,请求批准或答复,都具有报请性、期复性的特点,有关部门收文后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复函或批复。为了便于主管职能部门或上级机关准确、及时给予答复,“请批函”去函与请示行文要求一文一事,请批事项单一,主送机关单一。因此,二者都具有单一性特点。

“请批函”去函与请示都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按照有关程序必须得到主管职能部门或上级机关批准而行文,都具有事前性的特点。

(2)“请批函”复函与批复都具有针对性、回复性、权威性等特点。“请批函”复函与批复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批复函是针对有关单位请求批准事项的函所给的复函;批复则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所给的答复。二是二者答复的内容针对的是请批事项,不涉及请批事项以外的内容。

“请批函”复函与批复都属于回复性公文,其内容属于回复性的内容。没有请求批准的函就没有批复函,没有请示就没有批复。因此,批复函和批复的制作和应用是以“请批函”和请示为条件,请求什么事项,就答复什么事项。同时,对请求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行文答复。

“请批函”复函与批复还具有权威性的特点。批复函是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给予请求批准事项单位的答复,代表的是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的意见,具有政策方面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请批事项的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复函的意见执行。批复代表的是上级机关对有关问题的决策意见,往往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对下级机关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权威性,下级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3.“请批函”去函与请示、复函与批复的写作格式十分相似

“请批函”去函与请示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主要交代请求批准或请示的缘由。这是请批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主管职能部门或上级机关答复同意与否的根据。原因必须客观、具体,理由必须充分、合理。二者的主体部分都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请批事项,这是行文的目的。这部分内容要求单一,一文一事,便于主管职能部门或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答复。二者的结语大同小异,一般用“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或“以上请批事项如无不妥,请予批准”等。

“请批函”的复函与批复正文也是由开头、主体、结语构成。二者的开头一般引叙来文以说明函复或批复缘由。主体部分主要说明批准或批复事项,针对来文的请批事项给予同意或不同意明确的答复。二者的结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或“特此函复”等习惯用语。

二、“请批函”与请示、批复的区别

1.适用主送机关不同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函的界定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因此,“请批函”的行文对象相互间是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其行文对象范围广,可以是任何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只要相关业务按程序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审批,不管其行政级别高低,都需要使用请批函来行文。而请示和批复适用于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对象范围比较窄,往往限于本系统内,且为上下级机关单位之间。请示主送的是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批复主送的是有隶属关系的下一级机关,并且一般不能越级行文。这是“请批函”去函与请示、复函与批复的最主要的区别,也是本质的区别。

2.行文方向不同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行文规则”要求,可以把公文按行文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请示的行文对象是上一级机关,属于典型的上行文;批复的行文对象是下一级机关,属于典型的下行文;“请批函”的行文对象相互间是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属于典型的平行文,行文对象可以是上级机关,也可以是平级机关,还可以是下级机关。

3.行文目的不同

“请批函”去函的行文目的在于请求主管职能部门批准某一事项,复函的行文目的是答复有关请批事项,其行文目的单一。“请示”的行文目的旨在向上一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除了“请求批准”以外,还可以就某些工作或问题,自身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希望得到上级机关的指示和帮助。“批复”的行文目的则是答复请示事项,除了“批准同意”以外,还可以对请示单位作出“指示”,解答疑难问题。

4.行文内容范围不同

“请批函”的行文内容范围往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无权自行决定的业务性请批事项,需向主管职能部门报批。“请示”“批复”的行文内容范围涉及机关单位行政、党务、人事、财务等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行文内容范围更加广泛,但又局限于本系统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单位之间。

此外,“请批函”与请示、批复在行文格式、使用的语气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之,只要我们清楚了三者的异同,就能准确使用相关文种,提高行文效率。

参考文献

[1]叶会乐.刍议“请示”与“请批函”的区别[J].应用写作,2010,(8).

20.浅析「が」与「は」的区别 篇二十

关键词:日语;语法;「が」与「は」的区别

引言

作为第二外语,很多中国学生对日语的学习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一段时间下来,不少学生感到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很让人满意。个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日语语法的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特点,增加了很多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尤其是,在进行日语语法的学习过程中,语法中助词的使用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本文从「が」与「は」的基本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两者的区别和正确使用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希望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这一语法项目的学习和掌握。

一「が」与「は」的具体区别

「が」与「は」的区别有很多,在概念特征和不同的语句中它们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首先,「が」属于格助词中的主格助词。「は」属于提示助词,通常情况下,可以用来提示句子中的主语成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は」还可以提示句子中的宾语、补语等句子成分。比如说,在不同的问句中两者所表达和提示的意义不同。例如,在句子「ここは教室です。」中,は的使用是为了强调这个场所的名称和用途是用来给学生上课的教室,而不是给教师休息的茶歇室或者给技术人员准备的实验室,这种说法的回答是针对这个房间的用途来回答的。所以,它所回答的问句应该是「ここは何の部屋ですか」。换一下助词,把は变成が,这个句子所要指向的是这个房子在数量或者说地位上的意义。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这个地方只有这么一间房子是教室,别的地方都不是,周围也没有这样的可以做教室的房子,所以,当は变成が时,句子所要指向的重点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的回答,一般是针对「どこが教室ですか。」这样关于求证属性的问题。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は和が在内容提示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は只能针对句子中具体的内容部分来进行提示,但是当提示部分是疑问词而且在句子的主语部分时,只能使用助词が来进行提示。如果句子需要提示的部分是在谓语部分,并且对所提示的部分比较具体,则还是用は来进行提示。例如,在句子「ここはどうですか。」中需要提示的部分在谓语位置,而且提示的内容比较具体,在回答时需要用は来进行提示,这句话的答句应该是「ここは静かです。」。同样在句子「どこが静かですか。」中,提示部分的疑问词在句子的主语部分,则需要用が来进行提示。所以,这句话的答句应该是「ここが静かです。」同样在陈述句中,は与が使用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在陈述句「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中,由于は的使用,所以,强调的是谓语,也就是“学日语”,同样是这个句子,如果把は改成了が,则强调的部分就变成了句子的主语,也就是动作的发出者,这个句子的表达的重点是“我”。

二「が」与「は」的使用句型

在表示存在关系的陈述句中,は与が使用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在存在句「教室に机があります。」が的强调部分是在句子的主语位置,也就是说,这个句子的强调是“教室”的情况,“教室里面有学习桌”。如果这个句子想表达宾语的情况,也就是“桌子”的情况,需要使用は,则原句就要改为:「机は教室にあります。」总结一下,在使用「は」强调的是某物在某地,句子结构一般是:主语,补语,谓语的表达形式,如果要表达某地有某物,则要使用「が」来表示,句子一般遵循的结构是:补语,主语,谓语的结构。

另外在日语的主谓谓语句中,根据句子主语的大小使用不同的助词は或者が。一般來说,如果指代的是句子中的主语部分,要使用は来进行指代,如果需要指代的是句子中的小主语,则要使用が来表示。例如在陈述句:「我が国は歴史が長いです。」中,有两个主语,一个是大主语「我が国は」,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所以需要使用は来进行指示。同理,按照前文的说法,句子中的小主语是「歴史が」,所以要用が来进行指示。需要补充的是,在句子中如果所要表达的是作者的个人能力或者是需求、喜好时也把这种当作小主语,使用が来进行指示。例如,在句子「李さんは英語が上手です。」中,英语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是句子的小主语,所以要使用が来进行指示。在句子「私はパソコンが欲しいです。」中パソコン(电脑)是个人的需求对象,也是句子的小主语,所以要使用が来进行指示。同样,在表达个人喜好的句子中,「学生は日本語が好きです。」日本語が是作者喜爱的对象,是句子中的小主语,所以要使用が来进行指示。

但是在存在句中,「私は新しい車があります。」,在这个句子中,句子的主语是“我”但这表示拥有关系,如前文所述,此时依然用が来进行指示,在句子中做小主语。

在日语中,主从复合句的助词的使用也有自己的要求。在两个接续动词相连的前后两个句子。以助词为参照对象,助词以前的是整个句子的从句,助词之后的是整个句子的主句。为了便于区别主从复合句中各自主语的不同。日语语法中规定:在无特殊的情况下,句子主句中的主语采用来进行「は」表示,与之相对应,句子中从句的主语需要用「が」来进行表示。

例如,在主从句「王さんが来たので、私は帰りました。」中,以「ので」接续动词为标准,它之前的是从句,所以从句中的主语王さん要用「が」来进行表示。同样接续动词之后的是主句,其主句的主语要用「は」来进行表示。例如在句子「電話番号が変わったら、(あなたは私に)知らせてください。」中,句子的以「ので」接续动词为标准,它之前的是从句,所以从句中的主语「電話番号が変わる」要用「が」来进行表示。同样接续动词之后的是主句,其主句的主语要用「は」来进行表示。和上一句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省略句,句子的主语虽然被省略,但根据前文的语法规则,主句中被省略的主语还是用「は」来进行表示,其他的陈述句,存在句或者使用接续动词的主从句中は与が的使用都与上述的例句相同或类似。

三「が」与「は」的使用特例

在は与が的具体应用时,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格外注意区别使用。比如,在接续动词所连接的主从句的主语是同一个主语时,这里部分主句的主语或者从句的主语,统一使用「は」来进行指示。例如在主从句「私は、健康になると、薬を飲むのを忘れます。」中,主从句的主语都是「私は」,所以遵循刚才的语法规定,主语要用「は」来进行指示。

在否定句中,句子的主语一般是用「が」来表示,但如果谓语进行否定时,这时句子主语是要用「は」来进行提示。 例如在句子「教室に王さんがいます。」,当这句话改为否定句时,要把「が」改为「は」,所以原句变成了「教室に王さんはいません。」

在对比句中,句子中需要对比的内容和句子成分一般要用「は」来进行提示。例如,在对比句「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ます」中,对比的内容是宾语英语和日本语,所以这两部分都用「は」来进行提示。在对比句「教室に王さんがいます。」中,对比的内容是小王和小李,所以,句子要表示为教室に王さんはいますが、李さんはいません。」。

以下几个句型是要使用「が」来进行表示的句子,

例如,在句子中原先的一般动作要转变为可能动作时,要使用「が」来进行表示。例如,在句子「私は本を読みます。」要表达成一种动作的可能性时,也就是从“我读书”转化为“我能读书”时,要使用「が」来进行表示。所以原句变为「私は本が読めます。」

当句子的定语已经是一个从句时,该句的主语也只能用「が」来表示,例如,「ここは私が勉強している大学です。」在这个句子中,大学的修饰成分是一个句子,所以这个时候的主语表示为私が或者是「私の」。

当句子描述的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现象时,其主语要用「が」来进行表示。例如,下雪了,「雪が降ります。」等自然现象,其句子的主语要用「が」来进行表示。

结语

日语在中国有着比较大的学习群体,如何学好日语是每一个日语学习者颇为关心的话题。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日语的语法结构和汉语及欧美语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日语的学习中,特别是对日语语法的学习要从语法的表达功能角度来分析其特征和功能。本文从「が」与「は」的基本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两者的区别和正确使用的方式,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这一重要语法项目的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孟瑾.简明日语语法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2] 孟瑾.日语语法学词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徐一平.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出国留学必须经历的几大理由的解答下一篇:祝国庆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