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德育教案

2024-12-12

品社德育教案(精选4篇)

1.品社德育教案 篇一

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总结

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内容,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计划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一、在品社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品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思品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初步了解思品学的研究方法、思品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思品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使学生对思品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思品的浓厚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思品知识,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二、目标及措施

(一)、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思想品德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2.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3.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思想品德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4.身教重于言教,树立良好教师形象,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吸取力量,领悟做人的道理。

5.充分利用好思品教材。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等教育的良好平台。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思品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有实事求是、尊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认识交流与合作,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在现代理论指导下,如何在品社课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计划如下:

1、激趣引题要“求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培养目标反思意识。品社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时政新闻材料就是很好的培养目标反思意识的契机。

(2)妙用警句。教学前,适时、巧妙地运用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佳句,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引导学生学习《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时,出示孟子的名言“无耻之耻无耻矣”、“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等名言警句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很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课后学生对于身边的不耻行为,甚至可以用到课上读过的这些名言警句。

2、学文明要“激情”。

品社课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揭示道德观点,讲明做人的道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并要求逐步转化为行为。所以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确观点,应该成为思品课的主轴。教学设计时不但要重视教师教的设计,还要注重学生学的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力求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与活力,激发学生勤思,爱学,乐学的求知欲望,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效果。

3、辨析导行要“求实”。

指明行为方向,提出行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本课题组认为应导之以引,使学生知行统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辨析是非导行。教师出些是非题让学生判断,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认识,正确判断行为的正误,又可以为指导行为打下基础。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联系实际导行。这是导行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讨论、评议,通过学生合作、师生合作,达到正确导行的目的,从而把明白的行为规范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学习《两代人的对话》一课,组织学生开展家庭调查,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健康、愿望等方面的情况,下堂课时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怎样做孝敬父母的孩子的感受,深化认识,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3)树立榜样导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对自己是一种鞭策,对学生则有了目标。我除号召学生向书本上介绍的英模学习外,更多是让学生学习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

4、总结延伸要“自然”。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的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思品教学的整体效益。

品社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品社教师不断地从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汲取“养分”,给德育教育引入活水,引领学生从生活的领域去学习、去自我教育。

2.品社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重温5.12汶川地震的惨烈,激起孩子们对汶川人民的同情和对地震中那些少年英雄的敬佩之情。

2.学习抗震救灾中英雄少年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机智勇敢,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3.在了解英雄事迹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少年强则国强“意识和信念,担负起民族未来的希望。

二、课时计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学习抗震救灾中少年英雄的优秀事迹,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机智勇敢,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难点:以“多难兴邦”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像少年英雄一样,勇于担当,担负起民族未来的希望。

五、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引课明标 动情引入,渲染气氛 西北青海玉树县4月14日7:49分7.1级地震死亡400余人,受伤8000余人。90%以上房屋倒塌,损失惨重。

1、出示5.12,谈话你记得这个数字吗?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2、播放汶川地震的课件(师解说:是啊,2008年5月12日对于四川汶川的同胞们、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地震前的汶川美丽而富饶,那里有连绵的青山,有成群的牛羊,历史悠久的都江堰,还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8级大地震像疯狂的魔鬼,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数以万计的房屋。便将这个初夏变成了我们最深刻、最长久的记忆。那时,涌入我们眼帘的到处是废墟,到处是绝望 的脸庞,到处是无助的眼神,到处是流离失所的人们,耳边也常常会响起那撕心裂肺的喊声。刹那间,汶川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危难之时,我们最可爱的人来了,他们把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拉了回来;危难之时,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来了,他们送来了党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危难之时,我们最团结的中国人来了,他们送来了灾区人民最需要的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关心)

(过渡:而在灾难面前,那些灾区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更是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灾难,汶川那些7岁、9岁、11岁??的孩子,却表现出了超出他们年龄的勇敢和坚强,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小小的脊梁却是能够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希望的的新一代。(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孩子。

(二)自学探究 交流事迹,学习品质

1、聚焦林浩 ①认识林浩: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镜头(出示照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他叫林浩。当他和旗手姚明引领着中国队一起出现在开幕式上,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当时很多媒体评价“他们都是‘小’巨人”,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他们两个在人们眼里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是巨人)。②请同学来讲讲林浩的事迹

当林浩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他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在地震生死抉择的一瞬间,意味着什么?

因为我是班长,所以。

③我来赞美小林浩,送给林浩一个心目中的称誉。

我们看了他感人的事迹,肯定有许多话想送给小林浩,有人称赞他是行动的巨人,有人称赞他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让我们都来夸夸林浩,送他一个你心目中的称誉。

④林浩一句平实的“我是班长”让我们看到他质朴中却有着一份难得的责任感。(板书:责任)

2、关注抗震救灾英雄群体

(1)教师谈话:小林浩在5.12地震中表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相对称的成熟,冷静,勇敢和大气让人钦佩。在那一次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像林浩那样在灾难面前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英雄少年。

(2)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大地震中少年英雄的事迹和照片。(配乐:《我不哭》)师增加一些总结过渡词,如当他们救同伴和老师时表现的很机智勇敢,面对面对死神时表现的很纯真,面对生死时表现的很团结友爱,面对危难时表现的很勇于担当)

(3)小组成员推荐评选“我心目中抗震救灾小英雄”并写好相应颁奖词。师:虽然“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评比活动已经结束,但这些在地震中涌现出英雄少年的事迹让我们至今难忘,今天我们也来一个评比活动,把你心目中的英雄少年推荐出来并写好他的颁奖词。(附表格)

(4)随机穿插学习陈浩事迹《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a今天,老师也想来推荐一个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每每读他的事迹,总让我感动得流泪。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b生自由读故事。

c再次感受地震时山崩地裂的场景 d对比体验,震撼心灵

师:同学们,在那个地动山摇的地震现场,多呆一分钟,那怕一秒钟也会多一份死亡的危险,如此危急时刻,我们会做出怎么样本能反应?那陈浩又是怎么样做的?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陈浩,知道你这样这一跑回去,会使 你经受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遍体鳞伤身体与心理的煎熬,这一跑会让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也可能因此有羁绊和曲折,你还会选择跑出去吗?为什么?那陈浩却没有后悔他的举动,是什么原

因促使陈浩坚定而又勇敢地跑回去了?(5)从他们的语言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6)教师小结。同学们推荐的“心目中的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让人感动,他们勇敢、坚韧和担当,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名副其实的抗震救灾小英雄。

3.(师:现在让我们通过画面,再次走近哪些熟悉的面孔)播放课件,再次熟悉那些可爱的面孔。

4、师:2008年我们记住了这些孩子。这些地震中的少年英雄是多么了不起呀,他们和地震中那些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师者最伟大的爱的教师们一起被评为了中国年度新闻人物,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颁奖词。

“20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特别奖---抗震救灾师生群体

【颁奖词】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页!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座永久的丰碑!在汶川大地震撕裂中华大地的一刻,我们的教师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师者最伟大的爱。我们的学生用勇敢和担当展现了新一代的风采!让中华大地永远记住他们——5·12抗震救灾英雄师生群体!

(三)精讲点拨 激发情感,激励自我

1、教师谈话:汶川的少年是勇敢的、自强的、他们在灾难面前不低头,他们挺直了脊梁,在地震后短短几天就从噩梦中走出来,继续自己的学业,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示新闻资料:北川中学在废墟中复课 孩子们含泪上课

2、教师讲述温总理到北川中学临时校舍视察的经过。5月23日,温家宝来到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时,他曾勉励同学们在灾后更加努力地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好,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当走进高(1)班的临时教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上课,她当场在黑板左侧一笔一划竖直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3、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现在你知道多难兴邦的意思了吗?

4、温总理为什么要对地震灾区的学生写下“多难兴邦”?

6、小结。英雄少年小脊梁,危难之际勇担当,机智勇敢壮举显。中华民族大希望。

(四)训练达标 榜样激励,指导行为

1、心灵对话。同学们,灾难是一部教材,也是一次考验,地震灾区的少年面对灾难,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南方旱灾小孩画面)

我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小英雄一样在抗震救灾前线干出一些英雄壮举,但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同样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同样能够勇敢担当。我们应该怎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担负起社会责任,与他们一同担起了中国的希望呢?

2、指名交流。做好学校、家庭份内的事。

看到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能力所能及地献爱心帮助别人。看到不良行为,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勇敢制止。

出示名言:范仲淹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希望在坐的各位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使自己成为勇于担当的一代。

(五)小结提升 总结全课,提升认识

师: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们没有退却,选择勇敢面对。他们凭着机智勇敢逃脱死神的魔爪,又冒着余震的危险勇救伙伴的生命。灾后他们有的永远失去了亲人,却仍然用自己的坚强带给别人希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他们弱小的肩膀勇敢担当所有一切。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发出的呼声。出示《少年中国说》内容,齐读。

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课后延伸,落实行动

1、小组讨论如何给灾区幸存的同龄人写一封信。在信中点明,鼓励灾区学生只要生命在,希望就在;只要我们在,未来就在,再写写准备如何与同学们一起肩负起社会责任,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

3.五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篇三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请你相信我》教案

一、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来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同时,还注意通过让学生对具体事例的感受和认识。提高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唤起儿童对诚信的需求和愿望。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从学生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课程体现了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倡导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实施知、情、行统一的综合评价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三、教学策略设计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理解、启发、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时,要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讲究教育的道德性,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活动化的教学策略、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活动 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

(二)课堂学习活动

1.设情景,导入新课。用课件出示小学生诚实事例的动画片及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问:你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是怎样对待的?对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小结:像他们这样,说话、做事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诚实守信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怎么才能做到诚实守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你相信我》这一课。板书课题:《请你相信我》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你认识的人当中,什么样的人信得过?她信得过吗? 请看小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一个同学饰演老师,一个同学饰演小玲,一个同学饰演小丽,还有三个同学饰演其它同学)内容是:一个叫小玲的同学平时不重视学习,经常补交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她为了不再受老师批评,想出一个骗人的方法,她把小丽同学的作业本上的姓名涂去,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后来她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完成作业,虽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人的品质最可贵;涂去别人的姓名,写上自己的姓名,即使一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不光彩。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诚实守信 小结:浪子回头金不换,勇于承认错误是好的开始,她是我们信得过的人。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 “悄悄话”信箱

诚信真是那么重要吗? 请同学们一起来听《狼来了》的故事:(多媒体出示《狼来了》的故事动画片和图片,提问请你认真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在小组里几个同学说一说,再让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慌的危害真大啊!说慌不单危害别人而且也危害自己。

师: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他就是不承认等。让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上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然后请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活动三 走进“诚信乐园”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段。(出示有关诚实故事的录像让同学们观看,观看后说一说各自的感受)小结: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原则问题面前,必须以诚实为第一位。同时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1.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然后 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诚信乐园”入园条件。

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4.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诚信歌》、齐唱《诚信歌》(多媒体出示动画片和歌词)

五、总结全课

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六、课后延伸活动

1.继续调查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诚实守信品质的重要性。

3.你认为诚实守信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4.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谈收获)

《诚信是金》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社会呼唤诚信》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能力:能对身边不诚信的现象提出应对的主张、措施。

知识: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定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教学难点:

明确诚信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各行各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教学准备:课件。

1.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以及人们信赖它们的原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1.[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承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看见了哪些承诺的形式?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承诺的形式?大家说一说。小结: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承诺形式,总起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商家对顾客做的承诺;服务性的承诺;企业间的承诺。

2.[播放课件:北京奥运信守承诺,赢得世界赞誉] [播放课件:彭水水电站:科学发展,兑现承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履行了承诺对政府、企业、个人有什么益处呢?有了承诺是不是就有了诚信呢?

小结:承诺不仅仅是挂在口头上,或写在书面上,更要看他的行动。有承诺并且能兑现,才是真正的诚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诚信,它保障了我们的权益。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板书:社会呼唤诚信)活动二: 品牌的塑造靠诚信

[播放动画:砸冰箱事件]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位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你还知道哪些讲诚信的商家,并阐述原因。

小结:一件不好的事可能毁掉一个企业。而良好信誉的建立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才能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正如海尔集团前任董事长张瑞敏所说:“只要我们对社会和人类的爱„真诚到永远‟,社会也会承认我们到永远。”这就是诚信的力量。(板书:诚信毁时容易建立难)

活动三: 回归诚信大行动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诚信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将想到的方法填写在金点子卡上。

小结:时代呼唤着诚信,社会需要诚信。不讲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不能进步;不讲诚信,我们的生活质量就无法提高;不讲诚信,我们就无法应对全球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诚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大家都讲诚信,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诚信社会。(板书:社会生活呼唤诚信 诚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社会诚信。板书设计 :

社会呼唤诚信 诚信毁时容易建立难 诚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高班级选举和干部轮岗制的认识,增强现代民主意识。

能力:在民主选举中,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知识: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而不能由学校或老师指定或变相指定。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懂得当班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引导学生关注干部选举改革,知道干部制度在发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培养锻炼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干部轮岗制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民主选举是社会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能在怎样选班级干部的讨论交流中明确选班队干部的标准以及选举程序。

教学难点:

明白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在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了解学生对于选举的认识,了解班上的干部对于当干部的认识。

学生准备:选举班干部的自荐书。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怎样选班干部”“当干部是为了什么”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播放动画:不同的班队干部评选标准]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研讨交流选举干部的标准。小结:选举干部的基本标准是能热心为大家服务,做事有责任心、有能力。

2.班上进行发表“竞选宣言”的模拟活动。全班同学可以针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疑。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活动二: 怎样选干部

1.[播放视频:学校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研讨交流讨论:你们那里的学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谈谈自己认为学生干部到底应该怎样产生,谁说了算呢? 明确选举程序:[出示图片:选举程序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可不可以由老师直接指定?

2.[播放动画:行使权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他们正确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吗?

教师追问:(1)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正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们会怎么看自己?(2)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3)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这样是否违反选举规则? 小结:要按民主程序选出大家满意的干部,还需要我们每位同学认真行使好自己的权利,本着公平、公正、从集体利益出发的原则慎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够条件、愿意为大家服务,也可以自荐。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板书:公平、公正)活动三 : 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情境提问:你赞成哪个观点?能说说为什么吗? 小结:我们选学生干部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谁来管理,而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自己管理自己、学习过民主生活的机会。同时,也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服务集体、服务他人的机会。在承担一些班级和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所以,这个机会不应只是少部分同学,应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队的工作中来,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受锻炼。达到人人在少先队里得到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的。

活动四: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播放动画:为什么当干部] 结合情境引发思考:应该怎样看待和履行干部的职责呢? [播放动画:班干部的职责] 学生交流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小干部表现出的一些不合适的想法和做法,不宜联系具体人进行讨论。小结:干部是同学们选出来的,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当干部就意味着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些为大家服务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板书:为大家服务 没有特权)

2.[播放音频:阳光伙伴] 学生在音乐声中,给自己班级里的干部写一句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板书设计: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民主选举 公平公正 为大家服务 没有特权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意识。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即尊重别人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等。

教学设计:

活动一:有事大家商量 1.集体的事能不能一人说了算 1)教师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2)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满意。由此引出对应该怎样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的思考。

3)以此问题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4)结合教材第29页和学生以往参与班级和学校议事的情况展开讨论:以往集体的决定都由谁来确定,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二;解除小干部的烦恼

1)结合教材事例,启发本班的干部或曾经当过干部的同学谈谈自己在组织活动和进行班级管理时遇到的烦恼。2)教师指导学生将干部的烦恼归归类,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并从中提出引发学生研讨的问题,如:干部拿出活动计划,大家不同意怎么办?和同学们商量,大家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征求同学的意见,有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办?订了计划或决议,有人不执行怎么办?在讨论时,有人不高兴怎么办?……

3)针对归纳出的问题,全班开一人上“我给干部出主意”或“我的好经验”研讨、交流会。普通同学可以帮助干部出主意,干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交流自己的做法。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三.用好你的发言权

结合教材第30页所示问题或本班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小组交流:在班级商量事情的时候,我爱发言吗?我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2)现场采访:积极发表意见和不爱发言的同学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3)谈体会:通过调查访问,对在集体商量事情的时候出现的不同做法和想法有什么看法?我们重视自己的发言权吗?应怎样用好自己的发言权?对不爱发表意见的同学可以给予哪些鼓励、帮助? 4)讨论:当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进来了,发言都非常踊跃了,可是意见又不一致了怎么办?

5)文本对话:教材中同学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做法?

活动二:学会商量

设计一个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或设计活动方案的研讨活动。如颓靡小队活动计划、搞一个班级比赛活动方案等,让学生在实际研讨中,学习如何商量。

1.制定“听说守则”结合教材范例,或针对在上一活动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研讨,在商量问题时,该怎样学会倾听和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可采取以下作法:

1)让学生想一想:假如我在发言,别人打断我的话,我有什么感受?假如因为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就生气,周围人会有什么感受?如果顾自己说,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别人会怎么想?等等。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让学生认识自己该怎么做。

2)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共同制订一个“听说守则”,并要求大家在商量计划时遵循这个守则。

2.在协商中做出决定围绕班级生活或学习中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做出决定。例如,为下周班会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围绕下一单杠“集体活动可不可以不参加”的话题,大家出出主意,可以搞一个什么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或实话实说)等。

1)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在学生谈想法时,教师一方面提示发言的学生说出理由,以培养学生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较清楚地陈述自己理由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询问其他同学比较赞同谁的看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在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选出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小组讨论。讨论可围绕:大家对哪个想法更感兴趣?哪个想法比较好操作?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权衡利弊,选择一个更好的意见,做出本组认为比较合适决定。在讨论中,小组间可以相互询问、协商,让学生更广泛地征求意见,以帮助其做出决定。

3)将小组商量出的决定在班内交流。在交流时应说明小组中每个同学是怎样发表自己意见的,都提出了什么意见。为什么最后大家确定了这个方案,是怎么确定的等。

4)最后全班根据每组意见,以共同协商或以表决的方式做出决定。

《我是参与者》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能力: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为大家服务。学会管理自己。

知识: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现实的集体生活中去感受、实践怎样实施权利和义务。要积极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热心为大家服务。

教学难点: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定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拟定班级小岗位。

学生准备:发现学校和班级工作中的小问题,写下自己的发现和金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参加集体活动是我们的义务”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参与无极限”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第1课时

活动一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播放动画:可以不参加吗?] 引导学生就情境展开辩论:可以不参加吗?教师追问:(1)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要参加?

(2)如果因有不同意见,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制定出的计划会怎样?

(3)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有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

(4)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

小结:我们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集体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定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播放课件:参与要求](板书:执行集体的决定,这是自己的责任)《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能力:能够在考察交流活动中体验社会民主生活的形式、意义。知识: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教学重点 :

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习一些社会生活中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相关民主生活的资料收集。学生准备:调查表的调查和填写;自己身边的社会民主生活形式资料收集。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 活动一 民主选举

1.调查表格: 调查对象 民主选举名称 民主选举程序 相关常识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并明确话题。(板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2.[播放课件:我国民主选举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3.抢答比赛。[播放课件:民主选举常识问答

4.小结:我们国家的基层干部乃至国家主要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民主选举可以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每个年满18岁的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活动二: 民主对话

1.[播放视频:民主对话的一些形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了哪些民主对话的形式?你听说过这些形式吗?(板书:民主对话)

2.[播放视频:总理与网民对话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新闻发布会等民主对话形式在社会民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小结:新闻发布会、民意测验、民意调查等都属于民主对话。民主对话让社会生活更公开、更和谐。

3.布置课后任务:课后请同学们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选择一个小小的调查主题,拟订一份民意调查表,根据所设计的民意调查表,选择不同的调查群体(本校师生、家庭成员、生活区居民、路边行人等)进行一次民意调查。然后,把调查的结果整理出来,看看我们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了解民主对话的基本原则和做法,感受民主对话所体现的民主、平等氛围,从而进一步树立民主意识。

活动三: 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1.[播放课件:古建筑恢复原貌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讨论:在这件事中,我们的民主监督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小结:新闻媒体通过正当的舆论监督,把一些假、恶、丑的事物不加掩饰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去衡量、去评判,这是一种强大的、积极的社会控制力量。它有助于阻止和抑制不正确、不道德言论和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弘扬正气,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板书: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2.学生找一找住家所在的社区和村镇为大家提供了哪些实行民主参与和监督的渠道。还可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公民关心和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或责任。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小结:民主参与和监督就在我们生活中。请同学们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说说你们那里的人是怎样行使民主权利的。

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民主对话 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点评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的感知了解,以及和世界主要国家国土面积的对比,感受我国幅员辽阔的事实。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在了解、感知祖国的辽阔海陆疆域的过程中,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介绍视频.学生准备相当介绍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1.感知辽阔的陆地面积

活动一:看一看————从温差上感受祖国之大

导入: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国各地的观众都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那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欢乐的时刻好吗?不过,老师想请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特别留心观察一下观众的穿衣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南北方不同地域观众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重在突出观众衣着的差异。)

1、指名个别汇报(从衣着上发现了什么不同)。同是除夕夜,人们的穿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气温差异)说起气温,老师倒是从每晚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发现北方的气温总比南方低,如一月份,哈尔滨一派冰天雪地,海南省却温暖如春,鲜花盛开。这又是怎么回事?从人们的穿着和景色的不同中,你领会到了什么?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2、交流、评议,感知祖国南北跨度之大。

3、小结:由于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南方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如过你去北方旅游,可别忘了防寒哦!2.从数字上感受祖国之大

过渡:谁知道我国南北到底相距多远呢?请同学们先从地图上找到祖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各伸至哪里,在图上把位置标出。(出示中国地图)

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心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1、学生仔细观察地图,个别汇报交流。

到底南北相距多远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做个计算。(提示:地图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我国南北的跨度约50度。)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南往北走,大约要走多少天?

1、学生计算 汇报(约5500千米,约138天 要四个多月)那东西距离又是多少呢?也请大家先在地图上找到最东端和最西端的位置,再量一量东西两端之间在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再根据比例尺算一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如果也以南北的行走方式一样从东走到西的话,他需要走多少天?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1、学生计算 汇报数据(约5200千米,130天 四个多月)2.播放相关介绍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3.从计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学生汇报交流)3.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

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的确感觉到了祖国东西、南北两地的距离之遥远,其实我们刚才算的还是直线距离,在我们生活中如果要从最东边坐车到达最西边,实际的路程还要比这远的多。因为路线是弯曲的、不可能这样笔直,距离就更长了。东西、南北的直线距离就这么长,那么由这样长的跨度所构成的整个面积就更是广阔了。你能说出我国的国土面积吗?

1、学生个别汇报

(板书: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谁知道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几位吗?

1、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出示“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全世界有独立的国家190多个,我们排第三,这个排名前不前呀?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欧洲有40多个国家,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而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土就有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从这些比较中,让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辽阔!

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这些方式感受了祖国的辽阔。除了这些方法,你还能用生活中的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

1、学生交流讨论 个别汇报

小结:是呀,这许许多多不同方面的事实,都证实了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不论从南北温差、东西时差还是和其他国家的国土面积的对比中,都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之大。其实,我们祖国真正的国土面积还不止960万平方千米呢!4.感知辽阔的海域

过渡语:因为这960万平方千米仅仅是我国的陆地面积,也称“黄色国土”。我们祖国除了“黄色国土”,还有很辽阔的“蓝色国土”,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它们的具体位置。

课件出示中国版图,让学生看清“蓝色国土”的范围与位置。

1、学生看地图,分别找到四大海洋名称。

2、指名汇报。

小结:从北到南,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越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祖国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请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用你们的才能去开发海洋资源,让明天的祖国更强盛。5.总结提升 歌曲激情

所以准确地说,我们祖国的面积大约是1260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之深感自豪和骄傲。

记得有位歌手曾唱过一首歌,名字就叫《大中国》,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一起高歌,一起来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课件同时展示长江、黄河、长城、珠穆朗玛峰等祖国标志性的图片)

《江山多娇》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保护自然的意识;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能力:学会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知识: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知道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母亲河、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主要地形的景观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地形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祖国就像一幅画”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母亲河”“活动天地”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多样的地形 1.[播放动画:中国地形]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从动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从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从中国地形图中,我们知道了地形图上的颜色表示了海拔高度。[播放课件:《中国地形图》图例] 在中国地形图上各种颜色的深浅不同表示海拔高度的不同。由于西部多高原山脉,东部多平原,所以造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由西向东流,也说明了这点。2.[播放视频:三级阶梯]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讨论交流: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长江黄河为什么都是自西向东流?

小结: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好像三级阶梯,长江黄河发源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由西向东穿过第二级阶梯,穿越第三级阶梯最后注入大海。

3.[出示图片:《中国地形图》五种地形]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思考:看了这些不同的风光,你对我国的地形有什么样了解?

小结:我国不但地势特点明显,地形也多种多样。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不一样的地形,不一样的风光。[播放课件:地形比较]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地面平坦,周围有高山。如:青藏高原。山地:高山起伏, 一般山峰海拔在500米以上,高差超过200米。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如:太行山脉。

丘陵:起伏和缓的小山。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如:山东丘陵。

平原: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如:华北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底部多为平原或者丘陵。如:四川盆地 4.[播放动画:我国几大著名地形]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主要的丘陵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围绕情境,探究了解我国有哪几大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有哪些主要丘陵和主要河流。

5.小组活动:分小组成立旅游公司,设计旅游路线,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旅游线路通过的地形最多,能够带领游客领略不同的地貌风景。

活动二

土地利用委员会 [播放视频:平原、盆地和山地]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上面的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知道地形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小组交流:小组成立土地资源利用委员会,选择一种地形进行研讨: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地形,更好地发展生产,方便生活。教师追问: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对我国生产和发展交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使学生知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着丰富的旅游和矿产资源。但山区崎岖的山路又给发展交通带来了许多的不便,由于山区修路要建造大量的桥梁和隧道,因此工程量大,投资高。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山区与平原相比,人口比较稀少,经济也不够发达。通过研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促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的地形多样,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我们的母亲河 1.[播放音频:龙的传人]

围绕情境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小结:这首歌表达了远在他乡的中华儿女对长江和黄河的感怀,以及对祖国的向往和思念之情。2.[播放视频:母亲河]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了解母亲河的由来。3.[播放视频:长江、黄河的风景] 围绕情境全班交流:用收集的资料赞美母亲河。可以讲传说故事、朗诵诗歌、散文、唱歌,也可以自己编排节目表达对母亲河的敬意和感谢。

4.[出示图片:母亲河被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可以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

小结:母亲河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精心治理,黄河、长江等许多河段重披绿装,带给人们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应科学利用,合理开发母亲河,小学生要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板书:保护母亲河)

[播放视频:治理后的母亲河] 活动二 神游祖国

[播放视频:神游祖国]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风光名称,并说说它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洁白纯净的吉林雾凇、青翠欲滴的杭州西湖、质朴而粗犷的新疆戈壁大沙漠,只要你走进其中,你会深深地陶醉。我们为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而自豪,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一山一水,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保护好祖国美丽的山水!(板书:祖国就像一幅画)板书设计

江山多娇 祖国就像一幅画 保护母亲河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情感。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

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地貌、地形、风光、物产、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学生准备: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大陆与台湾的相关新闻报道。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祖国一定要统一”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美丽的宝岛——台湾 1.[播放动画:台湾在哪里] 围绕情境思考台湾在哪里,并在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小结: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台湾岛周围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这些都是我国神圣的领土。(板书:台湾)

2.[播放视频:美丽的台湾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最喜欢台湾岛哪个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板书:美丽的宝岛——台湾)3.[播放动画:阿里山名称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播放动画:日月潭的传说]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听了介绍,你感受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优美的传说?

4.[播放视频:富饶的台湾岛]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介绍中,你知道台湾岛有哪些别称?为什么会有这些美称呢?

小结:台湾既有着优美的风景名胜,也有着丰富的物产。它真不愧是一座宝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闪闪发亮。(板书:富饶 宝岛)让我们带着对台湾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这首诗。[播放课件:诗] 福建以东近百里,台湾宝岛人称奇。阿里山区林如海,日月潭里波光碧。稻米甘蔗乌龙茶,香蕉菠萝甜如蜜。宝岛物产多丰富,台湾风光真美丽。

活动二

根脉相连

1.[出示文本:对台湾岛的开发]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国大陆的人们就渡海去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开发。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政府派万余人去台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和当地居民一道开发台湾。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开发更加深入。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介绍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和血缘关系。但在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虽然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分离了,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2.[出示图片:根脉相连]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生活在台湾的人民哪些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我们相同?引导学生从饮食习惯、节日风俗、语言文字、房屋风格、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找一找台湾与大陆文化的共同之处,感受“根脉相连”的含义。

小结:台湾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许多方面与我们大陆人民完全一样。如果说台湾是绿叶,祖国就是大树。台湾是大树,祖国就是森林。台湾是森林,祖国就是一片沃土。台湾和大陆是根脉相连的。(板书:根脉相连)板书设计

美丽的宝岛——台湾

根脉相连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两岸人民盼统一 1.[播放课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学生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1624年荷兰侵略者侵入台湾,1642年荷兰人夺取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据点,使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发兵,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台湾第二次被入侵是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战争的手段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行夺走了台湾岛与澎湖列岛。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岛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从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回到祖国的怀抱。

围绕情境交流研讨:台湾的两次被入侵及收复,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小结:历史上,虽然台湾曾多次被外来侵略者侵占,沦为殖民地,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道,并肩战斗,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地将外来侵略者赶出台湾,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从中,我们感受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谁也无法把这块土地从我们手中夺走。为了保卫祖国的宝岛台湾,我们的前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播放课件:两岸交往] 围绕情境交流:你们还知道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两岸人民有哪些交往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两岸的交流活动,从中感受两岸人民愿意交流、渴望统一的愿望。

小结:祖国大陆与台湾人民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活动二

祖国一定要统一

1.[播放动画: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

围绕情境交流: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湾问题所抱的共同态度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实现统一的决心和为了统一所做出的努力。小结: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决不允许台独分子分裂祖国。(板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2.[出示图片:连战等访问大陆]

围绕情境交流:他们为什么要去祭奠黄帝陵?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祭拜祖先?当他们出现在民众面前,大陆的老百姓都热情地欢迎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祭黄帝陵、祭祖表达了他们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忘自己的根。从大陆人们的一张张笑脸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他们这一行动的赞许,看到了大陆人民盼望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亲怀抱的炽热之情。

总结: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祖国的完整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能统一,祖国也一定会统一。(板书:盼望祖国早统一)板书设计

根脉相连 盼望祖国早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情怀,体会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树立国防意识。

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看问题的方法。

知识: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了解解放军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了解国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树立国防意识。教学难点

激发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历史上和现代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

学生准备:收集解放军保卫边防线的事例。分主题收集部队歌曲。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驻守在边防线上”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军民鱼水情”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解放军英雄谱

1.[出示图片:驻守在边防线上]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解放军保卫边防线的事例?还了解到哪些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

教师追问:这些边关哨所大都处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他们会遇到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给边防战士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远离家乡和亲人,战士们内心的感受怎样?面对这些困难,战士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小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守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防范一切敢于来犯之敌,他们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板书:驻守在边防线上)正如南沙某守礁部队哨所上的这副对联所说的:莫嫌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毋觉失大每失皆为两亿家。祖国和人民离不开他们。[播放课件:对联]

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缺水、缺氧、高温、高寒、高湿„„很多地方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给边防战士的饮水、吃饭、吃菜、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在高原哨所的战士经常无缘无故的流鼻血,指甲脱落,头发一把一把地掉。但战士们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姿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吃不下饭,战士们就办起了吃饭比赛。高原缺氧,头疼欲裂,战士们就用背包带把头勒紧照样站岗放哨„„这些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对自己的妻儿老小同样是无比热爱,他们也想家,也想念自己的亲人,但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宁愿放弃自己的小家来保卫我们的大家──国家。正像这首军营之歌所唱的。[播放音频:说句心里话]

2.对驻守边防的战士说句心里话。

小结: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解放军们默默奉献着,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的边防,也在守卫着心中的理想„„感谢你们,祝福你们,可爱的亲人解放军,祝你们幸福安康!活动二

演唱部队歌曲

1.唱军营歌曲。学生在班上展示课前收集的歌曲: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会唱的歌更多。内容可以是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可以是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可以是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也可以是讴歌战斗英雄的。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小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军营歌曲表达了人民解放军的信念与使命、牺牲与奉献、历史与荣誉,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斗志和舍家为国、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意在唤起学生的国防意识。

2.[播放课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活动三

当兵真光荣

1.交流研讨:读读教材上题为“争先恐后来应征,百里挑一选新兵”的消息,从这则消息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讨论各界群众的参军热情,意在唤起学生的国防意识。2.[出示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摘录”] 围绕素材交流讨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小结:从相关法律法规中,我们知道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3.[出示图片:为了国防]

围绕情境交流: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学生全方位去了解战士献身国防事业的事迹。

4.全班交流:开展一个“长大我也去参军”的畅想活动,想象自己成为光荣的解放军的情景。(板书:国防在我心中)

总结:课后,同学们可以开展了解解放军历史的活动,如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战斗英雄图片、著名战役等,办一次剪贴报、手抄报展览,以加强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培养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板书设计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驻守在边防线上

国防在我心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人民子弟兵

1.[播放视频: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结:这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幕:在遭受自然灾害之时,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时间赶来救援。唐山大地震、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冰雪灾害„„当人民的利益一次次面临威胁,军旗总是飘扬在党的号令所指之处。熊熊烈火燃烧时,军人是降伏火魔的水;肆虐洪水袭来时,军人是冲不垮的堤;不测的大地震发生时,军人是挺立在废墟上的钢铁脊梁!战士不倒,勇士无泪。因为他们的肩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他们的臂膀,托举着生命的希望。从一个个战斗在灾区的绿色身影里,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启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和宗旨。无论是当烽火燃起还是灾难袭来,只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队,才能捍卫和平与安宁,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只有这样的一支军队,才无愧于这样的光荣称号——人民子弟兵。(板书:人民子弟兵为人民)2.交流汇报:你还知道哪些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故事? 学生可从另一个视角来了解解放军,并从中感受军民间的鱼水情,如群众健康的护卫者、驻地儿童的辅导员等。可用图片或小品表演以及讲故事的形式等。活动二

拥军爱军在行动 1.[出示图片:拥军爱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讨论如何拥军爱军。

2.教师还可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如,了解本村正在服役的军人的生活情况,请退役军人讲讲他们在军队里的故事,以及了解本地青年积极应征入伍的事迹等。

3.开展慰问军属的活动,如可设计制作贺卡送给解放军。小结:解放军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者,他们用青春和热情守护着我们,我们也深爱着他们,真是军民鱼水情。(板书:军民鱼水情)

板书设计

军民鱼水情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课堂教学支持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MTV《爱我中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民族团结照片和体现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学生简单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并搜集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2、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MTV《爱我中华》)

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跟着唱(一段)。

2、师:看得出来,欢快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每一个人,孩子们,大声说出歌曲的名字吧!(学生大声说:爱我中华)

3、师:是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二)活动一:我知道的民族

1、师: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是哪个民族吗?(生猜)同学们真聪明,在我们班有大部分都是汉族,可是还有几个同学和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你们想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让我们用掌声请他们到前边来。

(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

2、师:同学们,你知道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对说的较多的及时表扬鼓励。)

3、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一共生活着56族兄弟姐妹,为了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国家制定出台了一项民族政策,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民族区域自治),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找学生说一说,教师补充强调)

4、师: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机关,我国共设立了5大自治区,你知道哪些自治区?(找学生说五大自治区)

5、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并请学生到前面指出来。

6、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民族分布图,说说民族分布的特点。

7、师:我们黑龙江最近的一个自制区是哪个?住着哪个族的人?(蒙古族)

(三)活动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1、师生共同了解“蒙古族”:(1)老师介绍蒙古族的服饰(2)学生总结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3)服饰文化你能说说你对这一民族的总体印象吗?(4)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民居——蒙古包

(5)师生总结蒙古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是(服饰,民居)

2、“民族风情交流会”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的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等资料,大家都收集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介绍? 一组:我们小组先来介绍?我们带来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图片和服饰,大家先猜一猜他们是哪个民族,居住地是哪儿?(生生互动交流,说出这些民族服饰的特点?)师:这些服饰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这些服饰也为现代的服装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组:我们小组同学喜欢集邮,我们从家里带来了反映各少数民族居住房屋的邮票,大家瞧瞧?(实物投影?)师:谁能举例说说一些服饰和民居的特色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有着什么密切的联系? 生:傣族人住竹楼,因为他们住的地方很热又潮湿,这样的房子防热又防潮? 师: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录像,请你们告诉我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播放录像?)生:傣族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和游客们玩的多开心,相互用泼水的形式祝福着彼此,那你们知道泼水节的由来么?(引导学生看书78页“泼水节的由来”,并谈感受?)师:哪一组来介绍你们所了解到的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小组介绍不同民族的歌舞?)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齐唱《爱我中华》(师生齐唱)

五、板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一、我知道的民族风情

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了解其他各民族,树立理解、尊重、友爱的民族情感。

能力: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知识: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携手共同发展,共同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

教学难点

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的共同创造的成果、杰出人物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中华民族家庭中的杰出儿女(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的相关资料,了解身边不同民族人们的职业和生活情况。调查各级人民尊重、关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和行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共同创造我们的祖国”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民族团结手足情”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1.[出示图片:物质文明贡献] 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从上面的介绍中你明白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你们还知道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吗?

2.[出示图片:精神文明贡献] 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民族特色的物产和文学作品呢?你喜欢吗?为什么?

小结: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族儿女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板书: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多彩的民族特色,丰富着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活动二 优秀的中华儿女

1.[播放课件: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交流: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呢?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小结: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英雄豪杰、科学家、文学家„„

2.制作光荣卡。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个少数民族之星榜,把所知道的知名的,或身边那些默默无闻地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人物写在榜上,再讲讲他们的故事。

总结:历史上为祖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各族儿女还有很多。今天,在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了更多的民族之星。少数民族同胞活跃在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人们为祖国作出贡献,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

板书设计 各族儿女手拉手 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第2课时 活动一 手足情深

1.[播放动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吗?文成公主为什么至今受到藏族同胞的崇敬?

小结: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藏汉两族人民的联系就非常密切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和亲开创了唐蕃友好交往的新时代。

2.[播放动画:汉族医生吴登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故事里大家体会到什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民族交往的动人故事?

小结:各民族儿女情同手足,友好合作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他们始终致力于民族间相互理解,共同维护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板书:民族团结手足情深)

【设计意图:体会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友好合作源远流长,民族团结手足情的真正含义。】

活动二 爱心列车 1.小小论坛。

(1)各族人民为什么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2)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的稳定与发展,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

4.四年级品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活需要消费,了解最基本的消费知识。

2、使学生知道生活与消费、消费与收入、收入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知道家庭消费依靠父母的劳动收入来维持,要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知识,知道生活、消费、收入、劳动间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勤俭节约等好品质。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家庭照片。

2、准备自己及家庭的消费统计表(一周及一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

调查家庭收入、体验劳动感受 活动一:调查家庭收入

1、导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段文字,对消费作简单介绍。

2、识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家庭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情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认识到我们家庭中的生活用品,是靠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收入购买的,引起学生探究爸爸妈妈收入问题的兴趣。

3、问题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对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出采访计划,去采访爸爸妈妈。

4、交流。交流学生采访情况,鼓励学生充分的交流,说清楚爸爸妈妈的职业及工作情况,然后填写家庭收入表。

5、深化认识。老师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认识爸爸妈妈的工作,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靠他们的劳动为家庭提供了收入,激发学生对爸爸妈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从而自觉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活动二:体验劳动

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劳动体验”的要求及开展活动的“小提示”,明确“劳动体验”的有关要求及注意问题。

2、提示学生采取收集、整理废旧报纸、纸箱、酒瓶等,然后自己找收购点去卖掉。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如:给人做零工等。

3、总结。总结这次劳动活动的收获。指导学生认识到,收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最后填写“我想说的话”,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第二课时:我家的消费 活动一:我的消费

1、搜集资料。课前搜集“我的消费”的有关票据,并填写好一周支出统计和一学期支出统计表。

2、课堂交流。根据课前填写的统计表,看看自己的消费情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消费情况,认识自己的消费是否适合家庭的收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学生制作。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家庭日常消费记录卡”布置学生进行记录。活动二:我家的消费

1、提供出:课前搜集的“家庭一周日常消费记录卡”,了解家庭日常消费情况及家庭月支出情况,搜集家庭有关衣食住行支出的票据。

2、讨论:家庭消费有哪些方面?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填写“家庭月支出调查表”,通过讨论了解家庭消费有许多方面,如:买电脑、买书、旅游、看医生等。

3、说说你家还有那些消费?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消费情况充分说一说,对自己家庭的消费情况作进一步了解。

4、对于“自己有结余的钱,会做什么?”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不能乱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有意义的事情等。

2、《不同的购物场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购物场所及它们的特点。

2、会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

3、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根据自己购物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购物场所。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与支付方式。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家附近的购物场所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场所的数量、规模、所卖商品的种类、付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要购买需要的用品应该怎么办?

2.照片展示,让学生观看一些周围熟悉的购物场所。

3.让学生完成书本中的调查表。

4.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购物场所的特点。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购物场所的特点。

6.游戏:

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购物场所,然后选一位同学,让他把该购物场所的特点叙述给大家听,由其他组的同学判断这个购物场所是哪个商店。

二、模拟商品买卖活动

1.多媒体演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购物场所。让学生置身与购物环境中。

2.任选三名同学到大门口当“导购员”。

3.学生模拟买卖商品,教师巡视。

4.其他同学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由三个“导购员”抢答,并说出去哪儿买较好,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评议。如果“导购员”回答不正确或不令大家满意,就把“导购员”免职,由自选的助手承担“导购员”的任务。那位导购员回答的问题多,坚持的时间长,则获得优秀“导购员”的称号。

5.评选“优秀售货员”、“文明顾客”。

三、了解新颖的购物方式

1.先让学生回忆电视上介绍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选购、付款方式。2.观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颖的购物、付款方式。

3.比较讨论自己的购物、付款方式与电脑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为什么? 4.指导学生尝试通过网络购买一本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尝试一下新颖的购物方式。

四、扩展训练

1.让学生讨论未来的购物场所应该怎样? 2.小组共同绘画未来的购物场所。

3.教师从旁点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当一名精明的消费者,懂得选择最佳的购物场所,选择价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购物方式。

2.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收获。3.在今天的购物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宣布购物活动圆满结束!

3、《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3.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装袋上的有什么学问;

教学难点: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课前准备:

1.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2.几个不同种类的包装袋。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同样的商品会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当我们到当地购物场所了解一下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再请教一下售货员和家长,弄清价格变化的原因。

大家有没有信心做最聪明的消费者?我们闯关开始。活动一:看商品猜价格(课件)1.(课件出示规则)准备好了么?

A.穿着漂亮绿色外衣的中性笔,书写流利清晰,能使你的字体美观大方。请各组商量后出价。

B.是一支白雪牌巨无霸中性笔,书写长度达1500米,能写36000多字。请出价。C.这个双层漂亮文具盒上的小猫在向你招手呢,盒盖上的电子表能提醒你要珍惜时间。你觉得它会是多少钱呢?

D.这个文具盒简洁大方,会让你爱不释手。请各小组出价。活动二:作调查 知差异

1.水笔的价格有所不同,文具盒价钱存在差异。这种情况我们平时经常遇到,课前,我们做过调查了,来交流交流吧!2.既然商品的价格差异这么大,我们在购买时应该怎么做呢?听,小精灵有话要说。(课件)

3.但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出示录像)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可取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情况么? 活动三:火眼金睛

1.同学们课前做过调查,老师也做过调查,我知道咱们大家都喜欢吃美味的零食:酸甜可口的话梅,香脆麻辣的方便面,味美嫩滑的果冻„„一听就让人流口水,可是你知道么,市场上有些不合格的食品,吃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课件)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不必惊慌,只要我们在购买食品时注意看包装,不合格食品就会远离我们。你平时购买食品时,主要看什么? 3.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我们来问问购物精灵吧!(课件)拿出你手里的包装袋看看符合小精灵说的这几条么?(对照看包装)4.课件)大家认识这个标志么?你在哪儿见过?

这是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市场标志。食品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就说明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加工环境符合国家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放心食用。目前,我国已经对(课件)。。。等几十类食品实行了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只要看到包装上有这个标志,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买了。

5.(课件)这个包装袋合格么?少了什么?没这些不行么?(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厂址和电话、商标。。。)

大家可真是火眼金睛呀!听小精灵说什么?(课件)像我们学校门口的小摊上的食品很便宜,很多同学都会去买,可多数是“三无食品”,食用后有损我们的健康,为了健康着想,我们还是对它们往而却步吧!活动四:小鬼当家

1.今天是周日,你的父母要加班,中午不能回来了。妈妈给了你9元钱,让你解决自己的午餐,你还得买下周学习用的尺子和日记本。除此以外,你是个小馋猫,还要买些零食来解解馋。怎样合理分配这些钱呢?这就需要各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请各组选出三名代表来购物。我们要找四个收银员,谁愿意?你想吃什么,快告诉你们的代表。在买东西时可要注意看呀,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分钟。(音乐)

2.咱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如果符合其中一条就会获得一颗智慧星。总结:

看来,花钱买东西还真有不少学问呢?虽然今天这三组没有获得胜利,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一定可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4、《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活动目标:

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格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教师

1、收集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 》、回族开斋节、《爱我中华》音乐。活动过程 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唱歌跳舞欢聚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多彩的民族节日》,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

二、个人汇报信息共享。㈠傣族介绍

1、老师出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大家猜这是用的什么乐器胡芦丝葫芦丝是哪个民族过节时少不了的一种助兴的乐器?傣族

2、你们知道傣族都有哪些快乐的节日吗?

3、重点了解泼水节

1、大家互相展示了解到的关于泼水节的资料。在介绍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模仿泼水节的场景来做一做。你瞧你的衣服都淋湿了可他们为什么还那么高兴?了解谁被泼水最多谁得到的幸福最多。

2、课件,认识图片中间的人吗?是周总理。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用这种实际行动表示了什么?他对傣族同胞的关心与尊重。

3、刚才,我们了解了傣族的节日习俗那这些图片向大家展示的又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特色.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㈡回族、开斋节

1、我们的书上为我们详展示了开斋节的图片同学们把书翻到19页你能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吗

2、课件展示教师小结。㈢、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1、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令你最感兴趣的习俗是什么?赛马、摔跤、射箭。

2、课件展示看了刚才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3、师小结,蒙古族人民可好客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男女老少报名参加,他们都热情欢迎。不过,你可要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才行啊。

我们一起分享了三个民族多彩的节日习俗,介绍节日的同学说得真生动,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同学们,你们还对哪个民族的节日感兴趣。学生自由列举。

三、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现在我们进行

即兴表演看哪位同学能通过歌声、动作表现民族的节日风俗? 唱歌、射箭、献哈达、骑马。

四、歌唱祖国升华感情。

1、欣赏乐曲《爱我中华》。2、56个民族,56种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民族这么灿烂的文化,面对这么多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师小结 

5、《家有喜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读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感受生活中的喜庆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习俗的资料,如:搬新居、娶新娘等。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资料。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搬新居

活动一:

揭示学习目的,了解搬新居的风俗。分组进行探究,收集有关搬新居的资料。实际采访。

采访准备。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带足采访用品,设计采访用语,提醒学生:注意文明礼貌等)

实地采访,收集资料:分组走出校门进行实地采访,做好采访记录。

整理资料,小组交流。回到教室后整理采访资料,列出盖新房、搬新居时人们的习俗,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带领学生讨论搬新居的习俗。

填写空卡:依据已有的经验,填写还知道那些盖新房、搬新居的习俗。课后延伸,布置学生了解更多搬新居的事情。

第二课时:迎新娘

活动一:

课前搜集有关迎新娘习俗的资料,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礼和习俗。

课上引入:让学生知道迎新娘是一件喜庆的事情。结合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迎新娘的热烈场面。

引到学生自主看教材中迎新娘的喜庆场面,说说不同时期人们的婚礼习俗,认识婚礼习俗的发展变化。各小组选代表交流搜集的资料。

自由发言,结合婚庆习俗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其他喜事

活动一: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家中有关系似的资料(照片、实物等)。小组内交流,谈谈最近家中发生的喜事。

全班交流,学生到讲台前介绍自己家中的喜事,并评选“喜事之最家庭”。指导看图,指导学生读教材中的图,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当生活中发生类似的喜事时,人们会怎样庆祝?如:开业、上大学、有了小宝宝等。总结整理,整理自己家中的喜事资料,填写知识卡。

6、《异国习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风俗和习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日本人身穿和服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畅饮美酒边欣赏樱花的情景。

提问:谁知道这是哪国人在欣赏樱花?他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观察、交流,从饮食、服装方面来谈。

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有关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板书课题:日常习俗)(设计意图:创设日本人欣赏樱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究问题: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二、了解欣赏

1.课件出示:阿拉伯人身着白色长袍行走在沙漠中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

2.让学生通过课本交流、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并由学生谈谈课本上的资料自己是由什么方式搜集到的?(如上网搜集资料、查阅课外书等)

3.课件出示泰国人见面时的情景,学生交流泰国人见面时有哪些礼节?小组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人的见面礼节?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交流中,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及泰国人的见面礼节。并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美国人的饮食习俗,引领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三、汇报交流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外国人的日常习俗?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礼节)等生活方面,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习俗文化,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一些日常习俗,如: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每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以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美国人在拜访朋友的时候,敲门经主人允许进屋后,首先要脱帽,并询问是否方便,当对方回答“无妨”时,方可说明来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异国习俗资料及教师的补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

1.猜一猜 课件播放异国风情录像片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习俗,能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2.演一演 各小组表演节目,包括异国服饰表演、舞蹈、小品等。由评委小组打分,评出表演优胜奖。(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知、明确世界各国的风情。)

五、深化认识

1.说一说,本地的哪些生活习俗是从外国“引进”的?(在隆重场合人们要穿西服;现在,人们还经常吃西餐;英国人普遍流行戴婚纱的习俗,最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年轻人在举行结婚典礼、拍摄结婚照时,新娘喜欢穿婚纱礼服„„)你觉得外国人的生活习俗有没有意义?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组织分小组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明白,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学习并接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交流、辩论,引导学生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六、谈谈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喜欢哪国的日常习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生畅谈。

7、《交通安全每一天》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初步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⑵ 养成热爱科学的态度,养成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收集与整理、分析资料等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

3、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交通状况,知道交通安全常识,了解《交通安全法》及其违法的危害性。活动准备:

1、学生在课前搜集、制作交通标志,查询记录相关交通法规。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一套、广告创意设计纸每生一张、小旗数面。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公共交通规则

活动一:我知道的交通规则

此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收集资料等方式完成。主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制定交通规则?(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有哪些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法》主要内容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违反《交通安全法》的现象? 活动二:认识交通标志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交通标志,有的早已熟悉,有的还很陌生。因此,可以组织学生从他们各自的生活实际出发,先进行小组交流或全班讨论,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从记忆储存中搜寻出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并画出来;也可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见过的交通标志,再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且也在课堂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信息场,为下面的知识拓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三:我是小交警

这是一次“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学中可以让几位学生戴上“轿车”“自行车”“卡车”等头饰,三位学生分别举红、黄、绿牌,代表红灯、黄灯、绿灯,两位学生手拿红、绿牌代表行人过街灯,一位学生扮演警察:“请大家听我指挥。”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对指挥灯、人行横道灯等交通信号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际体验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使导行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课时 交通事故的启示

活动一:交通事故的警示

此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导图,调查、访问、请交警讲座、多媒体展示交通事故等形式,让学生交流违反交通规则的真实事例,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和震撼人心的数据,让学生明白有秩序的交通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安全,不遵守交通秩序常常会引发事故给人类带来灾难,树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活动五:怎样过马路

不论是在农村,还是身居闹市,小学生外出总免不了要横过马路,穿越十字路口。过马路一定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千万不要闯红灯。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动员学生收集、设计一些交通安全用语进行张贴,起到警示作用,不仅自护,而且关心、保护他人。活动二:讨论交通带来的问题

人们在享受交通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在面临交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调查、发现这些问题。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分析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过程设计可以分几步实施: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讨论会、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活动一: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讲座等形式对交通事故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在行动上真正落实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结合周围的实际交通状况谈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等。活动二: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对于交通工作,许多学生往往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教师应帮助他们提升原有的认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通过调查,使学生从观察中发现交通设施不合理的状况,并提出建议。

8、《从“119”谈起》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初步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⑵ 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

2、能力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的本领。

3、知识目标

知道家庭安全、校园安全和社区生活安全的基本常识,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活动准备:

1、学生在课前搜集火灾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一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火灾的危害

活动一:火灾的危害

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和我国发生的重大火灾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火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谈危害可以从危害生命和财产损失两方面讨论。可以利用图像资料、数字资料说明。活动二:讨论引发火灾的原因

讨论引发火灾的原因主要为了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在家里、学校里引发火灾的原因;在商场、宾馆引发火灾的原因;在野外引发火灾的原因。这些都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避免空谈泛论。

第二课时 遇到火灾怎么办

活动一:演习活动“火灾发生时”

先组织学生分几种情况讨论“火灾发生时怎么办?”比如:“当你被困火场怎么办?”“当你看到失火怎么办?”“当发现刚刚着火怎么办?”“当在汽车上失火怎么办?”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演习,演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学习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住所附近的设施情况,去商场、娱乐场所游玩时也要注意观察它的安全设备、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等,以便危急时刻能自护自救。

第三课时 走进消防警察

活动二:与消防警察面对面

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参观前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参观后讨论、总结,谈参观的体会和收获。如果没有条件实地参观,可以收集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了解消防警察的训练、急救等工作的情况。活动三:查找火灾隐患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个人200学期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三字经读后感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