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2024-09-14

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精选12篇)

1.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一

普湾新区(普兰店市)沙包镇中心小学

信息化应用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指挥与协调下组织实施,为了有效贯彻执行大连市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精神,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模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特制订沙包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1、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金政

副组长:刘德臣、耿庆

专干:于永良

成员: 胡小燕张成有卢雪芹温甜甜王桂叶王向阳徐才东高君徐忠媛张玮剑刘洪洋王洪平毕春荣陶春艳

2、领导小组各成员工作职责

组长: 张金政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副组长: 刘德臣耿庆分管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信息化工程的具体落实与后勤保障。

于永良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管理的探索,安排与做好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

卢雪芹落实信息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

3、学校信息化建设分阶段工作目标

1、信息化建设启动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

①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②制订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度。

③制订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

④基本完成教育信息网平台上的学校栏目维护。

2、信息化推进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

①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②有针对性提高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③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能基本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再利用。

④优化学生信息化应用环境,开展校际或班级的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⑤制定完善学校几项信息化管理制度,切实助推发展。

4、学校信息化建设要求:

(1)遵纪守法,不利用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①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②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③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⑤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

邪教和封建迷信的;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教育)秩序,破坏社会(教育)稳定的;⑦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⑨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按照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坚持在校每天至少1次登陆教育信息网后台,了解工作信息,用网络处理日常教育事务,每周至少上传一份栏目内容,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普兰店市沙包镇中心小学

2011年3月20日

2.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二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在这一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首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可以说将信息化应用于企业生产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就提供了一种信息化在电子表具行业中建设应用的实施方案。

实施必要性

现在电子表具行业中没有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许多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生产计划与产品销售脱节,造成成品库存积压严重,由于电子产品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原来的成品很快将被淘汰,变成滞销品;

·采购原料与生产任务脱节,造成部分仓库原材料的库存积压,而另一部分生产所需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周期过长;

·仓库中的入库和出库还停留在数量上的管理,无法追溯到具体产品;

·售后服务质量差,尤其在返回产品的管理上比较混乱,存在给客户返回的产品可能不是原来的产品等问题,不能及时为客户反馈信息,导致企业信誉度下降;

·应收和应付账款没有科学统计管理,居高不下;

·销售、生产、采购、财务各环节缺乏沟通协调,难以全面掌握生产经营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现阶段电子表具制造业中的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均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打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达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因此需要进行电子表具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实现企业资源和经营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传递,实现资源数据与管理数据的共享,更快更好地制定决策,提高效率。

操作流程

该实施方案的操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设计以及具体的系统开发。

1)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具体某个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分析来制定出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并在此过程中全面掌握信息化的现状。

2)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设计

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分析,从而制定出企业自己规范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设计出后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

3)具体的系统开发

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系统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及系统运行和维护四个方面。其中,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是根据前面信息化系统的现状及制定出的管理模式来编写的,系统的程序设计主要是指系统的软件模块设计,系统测试包含了系统程序测试和用户应用测试,系统运行维护主要是指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时的网络和基础信息维护。

实施方案

1 电子表具行业信息化实施目标

该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资源数据和管理数据的传递与共享,减少数据传递中的误差。优化资源利用,增加产出;增强工厂和生产流程的可视性;提高对工厂异常事件的实时反应能力;提高操作员间交互、规范操作流程;准确计算关键绩效指标,分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供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2 实施方案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流程介绍

根据电子表具行业信息化的需要,电子表具行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基本可以规范划分成三部分,分别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如图2所示。

1)信息流

信息流是指各部门及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互。主要包括客户与销售部之间的业务往来,销售部与客户制定合同后向生产管理部下生产订单,生产管理部掌握仓库的成品和原材料库存,生产管理部与生产车间沟通下生产任务,生产管理部与采购部沟通下采购任务,采购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往来,销售部和配送部之间传递配送信息,以及随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交互。

2)物流

物流包括成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是指各部门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产品运输。成品的运输过程是生产车间将产出的成品送到品管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送到仓库储存,配送部门接到销售部的发货单后到仓库提货并发送给客户。原材料的运输是由供应商将生产所需原材料提供给采购部,采购部将其运送到仓库,再由仓库提供给生产车间进行生产。

3)资金流

资金流是指以财务部为中心的付款和收款。销售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财务部会根据销售合同添加应收账款客户将应收款项交给财务部。销售部门与客户协商配送方案,由财务部向配送部门提供配送货物所需费用。采购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后,财务部会根据采购合同添加应付账款,财务部将应付款项付给供应商。当客户的产品出现问题与售后联系后,售后部门会根据维修需要列出维修费和换件的费用,该费用由客户支付给财务部门。

3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实施方案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客户向销售部门了解产品报价,之后与销售人员签订销售合同,由销售人员生成销售订单。生成的订单交递给生产计划部,生产计划部根据订单到仓库查询库存情况,如有足够库存,则通知销售部门直接从仓库发货。如没有足够库存,将根据库存情况下达生产通知单和采购计划单。采购部根据采购计划单选择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销售合同,原材料送达后交给质量部门检验后入库,由财务部向供应商支付原材料的账款。生产部门根据生产通知单和物料清单到仓库领取材料进行生产,并将检验合格成品储存到仓库。配送部门与仓库配合将产品出货并修改库存信息,再按每份订单分别进行配送。送达后客户向财务部门支付相应款项。

4 主要技术特点介绍

1)实施方案采用Browser/Server架构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l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B/S结构可以利用不断成熟的WEB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2)实现销售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客户与销售部门签订合同后,系统会查询该合同下达后审核、下订单、生产、入库、发货、开票以及回款的情况,并加以统计整合。系统可以很直观的从一个界面上显示所有的信息。同样,从合同订单下达后的生产通知单开始,生产、报验、装箱和入库整个生产的过程,系统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

3)采用条码扫描技术追溯所有装箱入库的表具。

系统提供多种数据接口,保证与其他系统的良好集成性,条码扫描接口就是其中的应用之一。系统可以利用条码扫描进行产品的装箱、入库、出库、发货和售后跟踪。采用无线手持的激光扫描仪使条码扫描操作更加灵活方便。扫描仪可以将扫描的条码信息存储到本机上,通过传输底座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再由系统通过上传获得计算机中的条码信息。

激光扫描仪可以很杰出的用于非接触扫描,可以阅读不规则的条码表面或透过玻璃或透明胶纸阅读,不会损坏条码标签。因为有较先进的阅读及解码系统,首读识别成功率高、识别速度相对光笔及CCD更快,而且对印刷质量不好或模糊的条码识别效果好,误码率极低。

4)安全机制的运用

提供全面的系统安全管理,对系统资源主要采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用户权限分配等多种方法组合来实现各层次的系统安全性管理;安全登录功能和权限验证,对登陆用户进行判定,防止非法用户闯入,保障通讯安全。

5 硬件架构

实施方案的硬件架构如图4所示,它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和操作终端。根据系统运行设置,服务器以用途分至少需要四台,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网络WEB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服务器端的最低配置CUP为2.8GHZ,内存为2GB。各种计算机终端通过交换机访问服务器,从而运行整套系统。计算机客户端的最低配置CUP为1GHZ,内存为512M。

实施效益

电子表具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能够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电子表具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的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较低的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

电子表具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缩短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客户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购买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结语

3.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保税物流中心 信息化工程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443-02

一、保税物流中心

1、保税物流中心相关概念

保税物流中心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根据我国对保税物流中心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的保税物流中心可以分成A.B两种类型。

目前,全国的保税物流中心以B型为主。基本上是:经海关批准的一家企业法人经营,而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企业则有多家,他们共同从事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仓储物流活动,但经营权却只属于一家企业法人。

2、保税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

就一般意义而言,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解决一般贸易出口商品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退税问题;二是解决一般贸易进口商品保税问题;三是解决加工贸易中的深加工和结转货物问题;四是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加物流服务价值。

保税物流中心实行“境内关外”的经济运作形式,进入该区域的商品具有“免证、免税、保税”的优惠政策。具体来说,保税物流中心具有以下主要业务:

(1)保税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保税物流中心提供在区内进出口货物的仓储运输业务,只收取相应的仓储费用,方便了进出口厂商间的交易。尚未办结手续的货物还可以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完成通关。

(2)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入保税物流中心后的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简单加工包装等业务,均可以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服务实现。

(3)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保税物流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具开放性的区域之一,因此它具有实现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的强大功能。

(4)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优惠的经济政策,使得保税物流中心成为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的良好平台。

(5)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二、信息化工程建设需求分析

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是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如何开展,关系着物流业的未来。因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工程建设的需求:

(1)管理系统建设。统一信息数据的录入和采集,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条码系统实现这一功能,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物流信息更加准确。保税物流中心内货物的仓储信息,仓位信息,出关流程等等的信息化内容通过载体方便查阅。外部政府相关规定,行业信息的整理,形成管理系统,并把这些系统录入信息系统,从而对物流业实现比较全面的管控。

(2)信息管理水平提高。通过建立数据库,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仓储、保管等各类与物流业务管理有关的基本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库存储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在货物的运输、保管、仓储等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控制。

(3)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的提高。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追踪,例如使用GPS技术,对物流汽车进行定位、追踪和导航,提高物流路网运营的透明度;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对用户产品以及需求进行整理和追踪,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4)信息平台的建立。通过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的建立,在网站上实现物流中心一体化,提高申报效率,缩短通关时间,促进贸易交流。信息网络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应不断加强信息系统的开放性,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让客户能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信息,了解货物所处的状态;物流中心也可通过网络了解客户物流需求,进行保税物流中心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信息平台是物流中心提高自身声誉,实现物流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三、江阴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案例分析

1、完善信息化硬件监控监管基础设施

(1)建设电子围网隔离以及监控监管设施。

江阴保税物流中心四周实施了长约5公里的电子隔离网。沿电子隔离网周围布有视频监控摄像机及红外线报警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

另外,科学规划、建设完善海关监管卡口8个、行政卡口2个,监控中心3个。各控制中心相互之间用光纤专线相互联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主控中心对物流中心监管区域内一切前端监控设备的远程实时操作及数据传输。

(2)建立自动型卡口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和集装箱箱号识别系统两大自动识别系统以及IC卡车辆管理、地磅采重、LED显示系统、海关后台业务比对、放行控制等系统组成。卡口管理系统全部实行自动化作业管理,无需人员就能自动完成对车辆号牌、集装箱号的有效识别、车重数据的科学采集,实现了节省人力、客观公正、全面监控的目的,并可以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其它海关监管系统、国检监管系统业务协同。

2、建立一站式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统一的保税物流中心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与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可以进行无缝对接整合。整合后的江阴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平台将包含区外保税加工企业、区内保税物流企业,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实现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效对接。加强了政府在货物通关等方面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提高通关速度,实现快速通关;另一方面体现服务理念,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作业者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作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保税物流企业

仓库管理系统(简称WMS),用于保税物流企业对出入库、账目管理、库存及储位管理、报表管理、流通加工等的管理。通过仓管管理子系统,对企业的仓储定位进行全面把握,而且可进行仓储的调整,系统化使得办公效率提高。

(2)监管场站

场站监管管理系统,通过卡口管理、制单操作、仓储作业、基础资料等功能模块为企业建立完善的仓储管理平台及严格的仓储流程控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管理渠道,最大程度的保障业务处理的流畅和安全,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

(3)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一站式申报平台。通过这样的信息平台,物流中心范围内即可解决货物通关的申报问题,减少中间环节的耗费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4)海关

海关审批放行平台。将需要通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通关放行速度,同时,还可提高货物周转的速度。

(5)检验检疫

检验检疫监管放行平台。对通关的货物检验检疫情况形成数据库统计,便于后期查询与反馈。

四、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工程是影响物流产业的重要因素,而物流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加强物流企业、保税物流中心的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才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工程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物流业的竞争水平,满足了现代制造产业生产、营销以及管理方式的需求,对促进保税和现代化物流、国际惯例相融合,加快现代加工制造业及保税物流业的和谐发展,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供应链条,提升增值率,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集(2011).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08版

[2] 李向文.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09版

[3] 张余平.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版

4.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10—201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xxx校长任组长、xx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江流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赵辉担任),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12年春季开学,三、四、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平均十人拥有一台计算机,2011年,适度调整机型配置及设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2013年4月,要高标准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依托县级资源库,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资源,形成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注重信息资源的科研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

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和设备设施使用工作,不断完善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系统和设备设施使用、维修档案,确保所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评审和监管制度,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素质培训,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网络设备设施管理队伍,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设备设施检查力度。

5.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太和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和《三塔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订《于营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以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为两翼,驱动我校实现教育强校的发展目标。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组织建设

组长:于国夫

副组长:母永梅

成员:赫永久潘庆中韩亮

王素芳孙贺云李思锋

于子廷

三、总体目标

使我校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各班均衡发展;培养适龄生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到2016年,我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迈进全县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

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到2014年,完成四项建设。一是我校按规定标准配齐学生计算机教室,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我校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日常备课需求;三我校建成达标畅通的“班班通”系统;四是到2015年我校建成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

3、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把我校建设成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并发挥在全镇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我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我校在制订实施方案时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校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步实施。

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县”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到2016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我校至少达到县B级标准。

2014年秋季开学至2015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我校达到A级

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

2015年秋季开学至2016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我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学生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校园。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设

加强教育资源库和我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指导各科教师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鼓励各班开发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到校教育资源中心。通过镇、县、市、省、全国的互联互通,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使全校中小学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解决我校课程开不齐和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

具体措施:

1、我校抓紧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指派至少一名以上的专(兼)职管理员,通过购买、收集整理有关素材(文档、视频等)自主研发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的建设;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使我校的教学资源库每学期增加新资源量,为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学校教导处,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审核,把优质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课件上传率不得低于课时总数的80%,课件上传率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活动。

3、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认真负责的电教管理员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加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我们要利用好太和县教育区域资源的优势,大力研究,敢于尝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课程实际,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于 营 小 学

6.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进程,以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为两翼,以桑营镇“一主三线”为指引,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使我校能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养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人“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

全覆盖的桑营镇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

科的深度融合。

3、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一个教师成长,学生

发展所需要的优质的信息化平台。

三、工程实施的具体措施

1、每学期每人要为中心校建立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充实一

份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如优秀的课件,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等。

2、建立学校教研群,要求学校全体教师都要加入,教师制

作的优质课件或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要及时上传到教研群中,并由专人进行整理,选择优秀的作品上报到中心校教研群中。

3、按照中心校的要求,完成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首先积

极参加中心校每年的选拔个别教师去省、市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的培训。其次,我校将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请中心校的专职人员对我校教师集中培训,将在两年内完成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4、到2016年底,我校将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信

息公开专栏,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管理。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我校已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以丰校长为指

挥长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各位成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有效地保障了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2、资金投入: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我校将安排10%的公

用经费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使用由全体指挥部成员讨论决定,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化、科学化。

7.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的组网方案设计 篇七

基于市级参保人数量、设备现状、系统环境和省级金保工程应用软件开发项目建设的要求, 以及面对未来规划建设的要求, 省、市金保工程应用软件两级数据中心平台采用统一标准的设计模式。本方案根据市级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 主要体现全省统一金保工程一期应用软件系统的运行要求。

本方案的设计需求是: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搭建安全可靠的市级网络系统, 满足国家金保工程网络建设的要求, 实现与省人社主干网衔接, 建设市级人社数据中心, 实现对金保工程业务经办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为宏观决策、基金监管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建设, 实现省级与市的社会保险信息的实时交换;实现省内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的数据交换;实现省对市级生产库数据的实时提取, 建立省对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实时监管、调剂和控制的统一管理机制。

2组网方案设计

2.1金保工程网络架构图

根据市级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网络建设需求, 提出以下组网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

2.2纵向网络设计

纵向联网主要包括本地市域网络的连接, 在连接线路上大部分都是远程线路, 采用专线或者通过因特网进行加密传输。

2.2.1 市域网设计

市人社数据中心节点上联省中心节点, 下联该市所辖街道经办机构和下级人社单位, 并且通过Internet方式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市所辖县 (市、区) 人社单位上联市人社数据中心节点, 下联该县 (市、区) 所辖经办机构和其它相关部门、医院、药店、社区/街道等。

2.2.2 网络接口及连接方式

(1) 网络接口设计

网络采用铺设光缆实现政府信息中心与市人社数据中心对接。在局域网端, 市人社数据中心和对方都采用路由器进行连接。即市人社数据中心与对方对联使用用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 在物理段进行网络的隔绝、安全防范和以后的故障排查。带宽的要求是市、县级的对接采用1M的带宽。政务网负责纵向的网络业务, 与当地人社部门保留一个接口, 对接方为市级人社数据中心。市级分支机机构到市级人社数据中心汇集, 县级分支机构不设服务器, 直接汇集到市级人社数据中心。

市社保分支机构、县社保分支机构跟市人社数据中心的连接均采用专线模式, 通过专网进行数据交互。

(2) 核心局域网设计

市级人社部门局域网建设主要为业务专网的建设。在市人社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配置2台高带宽, 吞吐量的核心交换机, 双机实现双机冗余功能, 并配置千兆接口实现千兆桌面接入和楼层接入。

为便于网络的互连, 采用IEEE的802.3x以太网技术作为人社信息系统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标准。网络通信协议采用国际工业标准TCP/IP协议。

内部局域网络交换系统采用以太网技术的星型拓扑结构。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的连接采用双绞线, 交换设备间的连接采用堆叠的方式、光纤和双绞线分布的方式, 如图2所示。

对于用户节点数目和应用服务器数目较多的局域网络选用支持VLAN划分的交换设备, 进行VLAN划分。VLAN划分可优化网络的带宽, 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方便网络的管理。

(3) 广域网设计

由于金保工程省市联网为内网, 在市人社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采用2台防火墙。采用防火墙的路由功能, 用于省市互联、其它社保接入单位的互联, 同时双机可实现备用功能。人社信息系统业务专网主要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平台。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平台, 实现政府部门间的连接和信息交换。

人社信息系统联接了省、市、县乡镇三级网络, 经过综合分析, 网络线路设计采用政务专网线路和城域宽带接入。

2.3横向网络设计

政府、公安、财政、银行、医院、药店、就业相关单位、社会保险相关单位等与人社单位之间的联网, 采用专线接入方式;企业或医院、药店、社区/街道较小单位接入人社单位可通过VPN拨号的方式, 以因特网方式连接。

2.3.1 与定点医疗机构、药店连接的网络设计

在医保管理信息系统中, 为了实现与医院的实时通讯, 使用通讯服务器。该通讯服务器负责与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通讯和数据交换。结构如图3所示。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以下优点:

安全性:中间通讯服务器将外部终端 (医院系统) 与市级人社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隔离, 避免外部终端对中心数据库的破坏。通讯服务器也将外界与医院信息系统隔离, 保障了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

任务分担:实时联网使通讯服务非常繁忙, 如果将通讯服务直接加载到数据库服务器上影响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采用通讯服务器后可将通讯的任务分摊到多个服务器上。

2.3.2 与相关单位连接的网络设计

人社部门与银行的联网主要实现个体人员的缴费以及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的银行代征代发功能采用专线与银行联网实现, 同时采用传统的Socket的方式实现联网交易处理, 如图4所示。

3结束语

本文对市级人社系统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的组网方案进行设计, 该设计方案应用在地级市人社系统, 实现了对金保工程业务经办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为宏观决策、基金监管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持,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4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张文库.企业网搭建及应用 (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3]刘天华, 孙阳, 黄淑伟.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8.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应对方案研究 篇八

关键词:电子政务;基层政府;现状;策略

电子政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化状态中,政府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对行政事务的管理。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打造电子政务,再造本国政府管理体系,并藉此来向全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县级基层政府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直接触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政府发展电子政务,可以为中央和上级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提供方便,特别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实施现状

1.基层政府电信基础设施落后。电子政务是以网络为工具、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灵魂、以便民为目的的。网络作为基础设施影响着整个电子政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很慢,各级政府的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的县级政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2.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认识不足。许多地方基层政府的网站只是一个形式,对电子政务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例如,有人认为建立政府网站就等于推进电子政务,也有人认为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化办公就是电子政务等;网页也只是面子工程,主页做得很漂亮,到处都是图片,没有多大的实用性,而且降低了网站的访问速度,影响网上政府真正作用的发挥。此外,网站的信息过于陈旧,缺乏交互性,信息发布迟缓,很少更新内容。

3.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公务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电子政务能否实施的关键。每一位公务员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及应用能力以处理政府公务、为民众服务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网络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公务员。从我国公务员整体素质来看,一是计算机操作技能普遍欠缺,极少数年龄偏大的公务员几乎不会使用计算机;二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三是电子政务方面的培训太少,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四是部分领导干部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化意识薄弱,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整体推进。

二、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县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尽快转变思想,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一是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二是要求广大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发展电子政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動体现;三是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县级电子政务的发展真正得到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创新思路,突破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资金与技术瓶颈。为了突破资金与技术瓶颈,需要我们超越常规,创新思路。在资金方面,可以大胆吸收民营资本及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在确保电子政务安全的前提下,考虑通过适当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有效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资金压力,又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技术方面,光靠政府的信息中心以及政府的技术人员是不够的,要积极主动联合有实力的IT企业共同开发相应的软硬件产品,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电子政务装备的水平。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和公民计算机应用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近500万政府公务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县级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更不容乐观,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非常少。所以说,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提供公务员和公民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推动电子政务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加“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的内容;公务员的计算机知识要定期考试,考试结果与其相关待遇挂钩。在提高公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政府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配合电信部门降低网络资费,增加上网人数;如何为中小企业培训合格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如何组织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家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何为农民以及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技术援助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想方设法地去解决。

总之,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县级政府必将不断深入改革,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定财.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子政务,

2007,(10).

[2]姚威.中国乡镇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

学,2011.

[3]朱勋平.实施电子政务对县级政府改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9.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九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凉州区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实施好“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项目”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继续做好全区学校光纤ADSL宽带联网,“数字校园”、“凉州教育网”的管理、应用和升级换代工作。

2、以“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目标,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建设。

3、加强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推动信息技术在师生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

4、积极参加“凉州区第五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第六届全区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

三、基本目标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

3、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经常性地印发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营造学习的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予以奖励。

4、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逐步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确保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在达到规定要求的同时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②加强信息技术竞赛的辅导工作,不断积累辅导经验,及早发现苗子,争取在近年内能在区级及以上竞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③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5、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①长期坚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互联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②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除了过程的监督还应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年都应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每人每学年应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

凉州区和平镇中学

10.市公安局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构建信息化与公安业务紧密融合的现代警务机制为核心,以2007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为目标,狠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狠抓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警务工作规范,狠抓应用技能培训和信息化普及应用,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创建和谐、平安江津作出贡献。

在本思想指导下,要紧密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和“大学法”活动,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信息支撑警务的理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的变革,增强实现公安信息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按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和基层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工作目标:通过两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公安信息化工作要力争实现“七个突破”:一是通过基础警务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在实现公安基层信息化上取得突破;二是通过强化民警计算机技能培训,在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上取得突破;三是通过信息化规范警务流程,在创新警务机制上取得突破;四是通过开展“网上作战”,在侦察破案能力上取得突破;五是通过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段,在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取得突破;六是通过信息化改进工作方式,在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效率上取得突破;七是通过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在提高打、防、控能力上取得突破。举全局之力,确保200X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较为健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工作格局,形成运行顺畅、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五统一”工作原则。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坚持统一标准,规范业务与技术;坚持统一审批,避免盲目建设;坚持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畅通。

2、突出实战实用、边建边用、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

3、处理好条与块、业务与技术、当前与长远、共享与保密等关系。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要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接入网和机关局域网,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可靠传输和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所队接入网带宽,200X年底前达到4M以上,200X年底前达到10M以上,适时开通接入网的语音、视频会议、图像传输功能,提高接入网利用效率。机关大院局域网在200X年全面完成机关局域网改造,主干带宽不低于1000M,至桌面不低于100M。

2、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200X年,按照公安部《公安信息中心技术建设总体框架》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购置磁带机备份小型机操作系统,建成网络管理系统。

3、着力提高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200X年底前,我市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0台以上;200X年底前,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0台以上。

4、组建公安350兆无线电同播网。使警用手持对讲机能在XX、XX主城区,XX,XX,XX等地使用。提高跨区域、跨警种协同指挥调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围绕实战需要,构建二级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

1、市局建立“警务应用工作平台”。以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库和门户网站为依托,使“警务信息应用工作平台”涵盖主要公安业务和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公安业务信息化的正常开展,进行各类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录入,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库,同时,通过规定的数据抽取整合机制向重庆市局信息中心提供数据并同步维护。

2、派出所建设“基层警务工作平台”。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刑事案件系统为依托,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本文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有文章需求,请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涵盖人口管理、治安管理、执法办案、行政管理、内务管理、信息采集、情报收集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

(三)推广XX市局下达的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全面、及时完成XX市局下达的53项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在推广应用系统中,重点抓好以下应用系统:

1、全面推广应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XX市局将在200X年X月底完成该系统的开发试点工作。200X年底,争取在我局完成该系统的推广应用。

2、全面推广应用新版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户口审批。

3、强化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治安大队、各派出所要将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提高旅店业系统安装率和住宿人员的数据采集量及比对率。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40%以上,未安装系统的要通过多种方式报送数据,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0%以上。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60%以上,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5以上。

4、加快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完成全市90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200X年完成全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

5、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XX市局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200X年完成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及部分警用公共地理信息的采集并扩展应用功能。

(四)需自建的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200X年X月全面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资源,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一个集公文流转、个人办公、工作提醒督办等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2、情报信息报送研判系统。建成集情报信息收集汇总、整合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研判为一体的公安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查询检索、情报反馈、综合分析服务,实现情报信息的高度整合共享和规范化分析研判,为侦察破案、形势分析、科学管理、领导决策等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支持,提高情报信息对公安工作支持的主动性、及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3、案件审批系统。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批通过公安网络来完成。

通过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建设,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其效能。

(五)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

积极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200X年底建成监控中心和覆盖要害单位、重点路段的16个点35路图像,结合公安业务,整合社会图象监控资源,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要推动派出所辖区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有条件的派出所建立监控室,开通辖区图像监控系统。

(六)认真组织开展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200X年,要结合业务工作,采取“会战”等形式,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活动,做到“应采信息必须采集”,并归类录入相应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日常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变动维护,保证有充足、鲜活的信息资源支持信息化应用。

(七)强化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必须按照市局大学法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网上教学、民警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在200X年底,全体民警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达到会汉字录入、会上网、会查询、会比对的基本要求。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信息实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做到“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谁采集的信息发挥效益就奖励谁。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定民警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指标,明确民警数据采集、录入、反馈、删除、撤销的时限和要求,遵循有关标准规范,严把数据质量关,及时维护业务数据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此外,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多渠道采集电信、金融、通信、保险、公路、铁路、航运等相关社会信息的制度。

(二)建立数据共享制度。要坚决打破部门界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实现跨地区、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除公安部规定不准上网的信息外,所有信息一律上网,通过PKI/PMI数字证书授权,分级向全警提供共享服务。

(三)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制度。建立网络运行维护制度,确保通信网络畅通;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立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业务特点,建立业务系统信息化应用制度,做到强力推进、强制入轨,强制应用。

(五)建立信息化工作考评机制。一是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市局将把信息化工作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同民警的晋职晋级晋衔、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各单位要结合市局的考核办法,根据公安信息化的规律和特点,制定能够充分反映信息化应用成效的考核评比制度。二是实行信息化应用通报制度。市局将从各单位对主要信息系统的访问量、网上信息发布量、“一机两用”监控系统注册率、PKI/PMI数字证书的使用、数据采集、数据维护日增量、民警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等多方面进行通报。三是严格信息化工作奖惩制度。市局将根据信息化进程适时开展阶段性表彰,对信息化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信息化成效显著的个人,将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落实,信息化工作不合格的单位,市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于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失职,漏采、漏录、漏报,造成数据差错而带来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设置信息壁垒,不提供信息共享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责任。发生网络安全违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单位及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

五、工作职责

(一)市局的职责

1、抓好本级信息中心及局域网、接入网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网络安全。

2、依托本局信息中心和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及门户网站,建立本单位统一的“警务应用工作平台”。

3、推广应用各类公安信息系统,抓自建公安信息系统建设。

4、建立信息化工作制度。

5、负责组织实施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目标考核。

(二)局机关各部门的职责

1、做好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衔接,负责本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

2、组织本专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

3、负责组织、指导业务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质量管理,协调整合相关社会信息资源,保证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4、开展网上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和“网上技战法”研究及应用。

5、开展信息化应用,规范和创新本警种警务工作流程。

6、建立信息化相关工作制度。

(三)派出所的职责

1、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并普及应用。

2、负责采集、维护、上传各类信息数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3、全员开展计算机应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信息化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切实做到人、财、物向信息化工作倾斜。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全力实施,确保信息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强制入轨,整体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领导带头、全警参与,迅速掀起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新高潮。一要强化培训,做到人人参训、人人合格;二要强力推广,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和时限要求,抓好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工作;三要强制应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用好已建系统和应用平台。要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信息化紧密融入日常公安工作。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使全局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

(三)引进人才,充实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信息中心力量,壮大公安科技队伍,履行好规划指导、网络与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职能。各基层所队要培养一名信息化技术骨干,负责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要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1.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桌面云;共享桌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66-02

麦肯锡2010年全球教育报告分析:全球进步最快的教育体系因何持续进步?其中1个重点是该体系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別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必须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总结新世纪以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经验,突破以往仅仅依靠项目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方式,加强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的飞速发展,各地校园网建设日趋完善,许多学校尤其是高校,已经建成了数字化图书馆、OA办公系统、校长办公系统、学籍管理及档案管理等校园信息化平台。但校园网基础架构的应用仍是以各种型号的PC为主, 学校或学院的网络/信息中心仍需要维护各种硬件与软件资产管理,还需要保证这些PC系统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在满足教育信息化的新需求方面,还需要多方面考虑。

一、需考虑问题

(1)基于教育机构管理者的考虑,综合成本,包括硬件、软件、管理、能耗。

(2)基于教室与学生的考虑,应用与体验,包含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丰富的桌面体验。

(3)基于IT管理者的考虑,灵活的建设与优秀的管理,包含统一管理界面快速故障恢复,快速统一的升级,桌面监控,与未来的教育云计算的结合。

二、存在问题

(1)县级学校的教育桌面模式,IT信息化经费少、维护量大,教师需要兼任PC管理员;

(2)市级学校,私立学校教育桌面模式,主流PC、较高TCO成本、平板应用,无法兼容大多数教学应用程序。

三、解决方案

升腾资讯在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最终价值是推动数字化学习革命的基础上,围绕促进教育模式改革的使命进行产品技术与合作模式创新,帮助大学和职业院校搭建满足学习移动应用开发的实训教学平台,辅助高校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基于随时随地、安全便捷、流畅高速的基础架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不再受时间空间与传统形式的限制。让国内高校的学生有国际化的视野;让被动灌输的课堂有重互动的变革,让照本宣科的教学有重实践的蜕变。

升腾VDBOX-20是一款新型桌面云方案产品, 它能让多个用户通过升腾零终端共享使用主机上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SBC),从而协助教育单位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地进行教育桌面云的建设。该方案,由四台升腾F20主机实现了60个独立低功耗虚拟桌面,其中一台作为教师机使用,不提供学生桌面,统一管理三台主机,并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配合专门为资源共享系统设计的零终端C75,带给用户专属PC一般的操作体验,最低成本进入云计算时代。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采用升腾VDBOX-20教育桌面云解决方案,教育单位可以从社会责任、成本投入、管理优势以及技术先进性中获得回报。该方案具体优势是:

1.适合学校的简单管理技术

通过即装即用的设置和配置,老师可以让解决方案快速启动并运行。简单设置主机后,通过专门为非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的管理控制台即可轻松连接用户站。此外,系统带有磁盘还原保护的功能,可以设置该保护功能启动,而不用担心系统环境受外部计算机病毒的影响;同时可以在每次用户桌面使用前,可以简单对系统进行重启,使得不同的使用用户的桌面隐私内容得以消除。

2.高性价比,以较低的总拥有成本获得出色的计算体验

单台计算机让多个用户共享使用,而购买、维护和运行成本仅为传统的一对一计算模型的几分之一。由于仅为一台计算机及其关联的用户站(而不是多台计算机)供电,因此耗电量和相关成本较低。通过实际测算,在国内教育实施升腾VDBOX-20与PC在1年总成本比较,可以降低45%以上,在3年内总成本可以降低到60%-65%。

3.避免对第三方教学类软件的软件购买

升腾VDBOX-20教育桌面云解决方案中采用微软共享桌面虚拟化系统,带有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功能,可以满足大多教育场景下的桌面广播,桌面监管,桌面协助以及互动课堂的的需求,从而使对教育的投资能够更有效的利用。

4.改善场景坐席部署电力设计

由于采用了比PC节能的零终端设备,在大规模部署场景,如图书馆等,能够更好地进行各种综合的坐席部署设计,包括更多坐席部署,更好的坐席环境体验(空间与电磁辐射等)。

时代已经变革,新的技术革命正悄然发生。升腾资讯VDBOX-20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使用电脑不足、教学系统故障频出、后期管理维护困难等问题。升腾VDBOX-20教育桌面云解决方案助力信息教育,帮助基础教育中更多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电脑,老师轻松管理教学进程,课堂质量和效率进而显著提升。

12.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篇十二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是贵州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 从六枝三岔河引水进入安顺、贵阳, 枢纽工程分为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水源工程坝址位于长江流域乌江干流六枝三岔河平寨河段。平寨水库为大Ⅰ型, 拟建平寨水库正常水位1 331 m, 总库容10.84亿m3, 死水位1 305 m。电站装机13.6万kW, 发电量3.407亿kWh。工程分二期, 一期工程灌区及引水拟经63.9 km总干渠自流到镇宁自治县的桂家湖反调节后, 再沿桂松干渠前段自流到革寨水库, 设泵站提水到革寨水库, 反调节后再提水进入红枫湖、松柏山、花溪、阿哈水库。桂松干渠总长84.7 km, 沿程设25条支渠分流灌溉, 向沿程乡镇及人畜供水, 支渠总长425.51 km。工程全部完工后, 总供水量可达7.47亿m3, 能够解决黔中地区7个县47个乡镇4.32万hm2耕地灌溉, 解决5个县城、36个乡镇供水以及农村41.8万人、36.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 解决安顺市、贵阳市城市供水问题并使供水区域的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信息化系统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实际出发, 围绕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的需求, 以自动控制和测量为手段, 以输水、精确配水为重点,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信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 全面、及时的采集所需数据, 快速地进行数据传输, 安全可靠的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打破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地域分割与业务分割, 建设服务于自动控制、水费计量、水资源管理和水量调度、公共信息服务等业务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和调度会商决策支撑环境, 实现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各阶段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全局化、数字化及信息服务的公开化、社会化的建设目标。

系统建成后, 通过逐步扩展完善, 能够适应工程的长期运营发展, 并通过不断优化完善调度运行方案, 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投资效益。

2系统总体设计

2.1建设重点

(1) 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自动化系统是系统建设的基础, 也是系统建设的重点。自动化信息种类繁多, 频次不一, 来源不同, 有的是通过前端设备采集上来的, 有的是从其他系统共享接入的。因此应把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系统的重点来建设。

(2) 数据交换服务的建设。

数据交换服务承担着本系统数据交换的任务, 并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共享的核心。数据存储平台承担着存储数据、提供信息的任务, 应是系统建设的重点。

(3) 应采用可靠、开放的系统架构, 建设完善的各应用系统。

系统设计应从系统架构上就要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并为资源共享和以后系统的进一步扩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 系统应灵活配置。

随着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不断地出现大量的新工具、更好的分析处理模型和更完备的业务解决方案。因此, 系统应提供一个开放的架构和灵活的配置管理机制, 能够方便的增加新的模型、工具, 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展、扩充和升级, 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2总体拓扑结构

根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总体需求及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系统建设应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传输平台为支撑, 建立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的覆盖整个枢纽综合业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2.3总体逻辑结构

按照总体框架设计, 系统划分为基础设施层、通信网络层、数据中心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应用交互层、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8个部分。总体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构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 主要包括:自动化采集及控制设备、语音设备、实体环境等硬件设施。

(2) 通信网络层。

通信网络层是在估算本监控系统各类信息量, 分析节点信息流量的基础上, 为整个系统提供各种业务运行的传输平台, 为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包括综合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3) 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是整个一期工程的数据资源中心, 为整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业务。包括生产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综合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以及数据管理与维护。

(4)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运用业界成熟的技术以及标准, 为黔中水利枢纽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整合提供支撑平台。应用平台层包括:支撑服务、公共服务、应用服务、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

(5) 业务应用层。

在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和应用平台层的基础上, 业务应用层负责实现黔中水利枢纽各类业务逻辑。业务应用层包括:监控集成综合信息系统、水费计量与管理系统、供水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6) 应用交互层。

应用交互层为系统操作使用、管理维护人员、各级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统一、便捷的系统访问手段, 实现统一用户管理和授权, 通过应用整合, 为用户提供统一的门户平台进行系统的访问。

(7) 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为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安全支持。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包括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其中,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运作体系。

(8) 标准规范体系。

信息化标准体系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 确保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 在总体结构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安全标准、网络标准、数据标准、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等。

3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3.1机构设置及职能分析

为了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按统一调度层、管理执行层和现地操作层设总调中心、分控中心、现地三级管理模式。一级管理机构为建管局, 二级管理机构水源建管处分控中心、桂家湖分控中心、革寨2号泵站分控中心, 三级管理机构为闸站、泵站、电站等现地站。

一级管理机构建管局, 内设总调度运行中心, 对工程的运营管理负总责。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决定、命令;总体把握本工程的发展方向;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工程发展规划;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负责制定各级机构章程, 明确各级分工与需要相应承担的责任。负责工程供水计划、调度计划和运营管理的总体规划, 并监督其执行情况;总体负责供水计量, 水费结算、使用和管理。

二级管理机构根据工程管理实际需要, 按照行政区域设立水源建管处分控中心、桂家湖分控中心、革寨2号泵站分控中心。各分控中心接受总调中心的直接领导, 定期向总调中心汇报运行工况。配合总调中心做好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 负责协调解决辖区内的一般技术问题。在总调中心未建设完成之前, 三个分控中心负责输水河道、闸站、泵站、电站等输水工程的运营管理。负责供水计划制定、水量监测、信息化工程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水费计收等。

3.2系统用户

本工程系统面对众多用户, 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不同角色用户对系统有不同的需求,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有助于系统功能划分和设计。该系统用户角色概略分析如下。

(1) 主管用户:

对于整个负有管理、指导、监督等职能的上级部门 (如水利部、国调办、省水利厅) , 需要了解调水工作情况、水事件处理情况、审批调水指标和计划, 协调处理相关事宜等。

(2) 会商决策用户:

总调中心、分控中心等有关领导、负责人员、分析作业人员对调度方案进行决策会商, 面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决策, 需要决策信息环境尽可能地再现现场或者仿真未来情形, 现实逼真的决策环境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

(3) 日常管理用户:

从事与本工程相关的日常工作的岗位, 主要包括:运行方案制定、工程运行监测与日常管理等。

(4) 普通员工用户:

工程普通员工, 主要包括日常办公、公文及文件处理、各种信息查询、互联网信息浏览等。

(5) 社会公众用户:

包括关注本工程运行的公众等, 需要了解各类相关信息、工程调情况以及用户取水许可、用水申请、缴纳水费等情况。

3.3业务流程

整个工程主要业务流程涉及调度、自动控制、水费计量等环节。主管部门根据本工程的可供水量, 结合各用户汇总上报的需水计划和全线的水量分配规则, 共同协商确定年内配水计划, 制定年内月调度方案, 根据年内月调度方案, 制定周调度方案。

根据周调度方案, 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为目标, 按照一定的调度模式, 生成全线统一控制的调度指令, 自动化监控系统根据调度指令, 按照自动控制理论对全线泵、闸控制设备实行方案→指令→控制→反馈→修改指令→控制→滚动修正方案的自动控制和调度过程的实时监测、监视和监控。

及时收集工程运行、洪水等工程险情、特殊需水请求, 根据应急调度预案或会商制定的各部门联动设置全线联动的应急响应方案, 迅速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保证工程安全、供水安全, 及早恢复工程正常调度运行。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 总调中心的建设内容不包含在本工程中, 本工程水量调度采用分控中心调度和人工调度相结合的方式。

3.4数据流程

根据本工程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 需要从自动采集和从外部接收水情信息以及用水户的用水申请等信息。系统业务处理包括水量调度、工程管理、综合办公和综合会商等。输出信息包括全线调度公告通报、水量统计信息、水费信息、调度公文等, 以及满足各级管理部门要求的统计分析报表等。水量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会商决策、工程管理、调度方案模拟均不包含在本项目中, 本次系统建设预留各系统接口。

3.5性能需求

3.5.1应用系统性能需求

(1) 要求系统功能齐全、响应速度快、人机界面友好、易操作、易维护、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与相关系统、平台、数据等的接口设计全面清晰, 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2) 系统建设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 在应用需求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应用需求和原需求的变化, 软件开发技术应满足需求变化, 及时增加新功能或者及时方便地改变原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变化。

(4) 系统能够进行灵活的资源管理、功能访问权限管理、身份统一认证等。

(5) 系统应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能力, 能够转换使用各种异构数据资源。

3.5.2自动化监控性能需求

(1) 监控指令和信息传输不受其他业务信息传输影响, 优先保证信息畅通。

(2) 系统响应速度快。闸站数据采集和控制时间要求:状态点采集周期≤1 s;模拟点采集周期:电量≤1 s, 温度量≤10 s;接受控制命令到开始执行控制的时间<1 s。

(3) 远程系统时间要求:闸站采集数据到远程数据库的时间≤2 s;调用新界面的响应时间≤1 s;界面上数据刷新时间≤1 s;操作员发出命令到显示回答时间≤1 s;报警或事件产生到画面显示或发出声音的时间≤1 s。

(4) 系统稳定可靠。要求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采用冗余配置;要求计算机的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 >8 000 h;要求PLC的MTBF>16 000 h, 可利用率≥99.9%。

(5) 系统易于维护。要求主要设备的MTTR (平均维修时间) <1 h (不包括管理辅助时间和运送时间) 。

4结语

系统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技术的兼容性及可靠性, 将近期的工作目标与远期建设目标有机统一, 并为以后的系统建设预留接口。目前水库大坝的监测及水雨情监测已经完工, 初步达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整个信息化系统正在按分步实施, 统筹协调的原则有序推进。系统有望在2014年全部建成, 为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摘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涉及水文、工程地质、工程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淹没、征地移民、环境影响、水土保持、防汛抗旱等涵盖建设期、运行期方方面面的管理及信息利用,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加快捷和有效实施各环节的信息互通, 提高工程建设与运行的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结构

参考文献

[1]赖凤凤, 孙泉.北线引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7) .

[2]肖建华, 郭钰.灌区信息化系统集成方案研究与实现[J].水利信息化, 2010, (5) .

[3]张冰.信息化在水利现代化中的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 (5) .

[4]郭毅, 白鹏, 王智宏, 等.灌区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2) .

上一篇:今日校园小明星下一篇:西游记中最喜欢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