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小学作文(精选20篇)
1.乡村的小学作文 篇一
每年的暑假,爸爸都会带我们全家人去老家农村看望奶奶,这事也使我有机会去农村玩。了解农村的生活习惯。
清早起床,爸爸开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弯延公路前行,公路两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成群结队的牛羊,啊,景色大美了!小花随处可见,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对我说:“欢迎你们来到农村!”下车后,走在由石头铺成的小道上,凉凉的微风迎面吹来,让我感到无比好兴奋,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奶奶家。
农村的人们,早上天刚刚亮就起床,大人出去耕田、锄草,小孩去放羊,九点左右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又去干农活,忙到中午回家随便吃点东西,休息半个小时又去干活,直到天快黑才往家走。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村人很喜欢养狗,只要你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狗都会叫个不停,甚至你从篱笆外走过,它也要叫几声,尽职地保护着主人的家。同时提醒主人有陌生人来访,小心有小偷!
习惯了城市喧闹的我,在这找到了一份优雅的宁静。习惯了城市空气污染的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自然清香的空气。乡村人家生活是那样简单,而城市生活是多么讲究!
乡村生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是那么使人回味无穷呀,使人感到一股流连忘返的心情。
2.乡村的小学作文 篇二
其中几项敏感的调查数据,例如,52个县1155所学校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等,这些布局调整引发的新问题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
布局调整成效如何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其必然性,它对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从审计署专项调查的角度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办学规模和效益,2006年至2011年,1185个县共撤并布局分散、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9.6万所,新建和改扩建设施相对齐全的学校1.22万所,校均学生人数增加17%,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二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的优化,2011年被调查县的学校专任教师平均比2006年增加35%,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增加1倍以上,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增加19%以上,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均有所下降,更好地满足了“一科一师”的教学要求;三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升了办学标准化水平和教学质量。
就甘肃省来说,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学校多、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很多学校生源不足,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偏远学校生源减少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空壳”现象。
从2006年起,甘肃省加快了布局调整步伐,各地按照本地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工作。据相关资料显示,2001年至2010年间,我省小学减少了5895所,初中校均规模由766.4人增加到872.7人。
从全省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四个集中”调整,校均规模逐步增大,有利于发挥资金的集中和规模效益,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教育投入方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率。通过撤并教学点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很好地促进了集约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实现教师资源集约。同时,实行寄宿制教育,还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减轻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问题在哪里
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盲目和不符合实际的现象,引发了新的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如,审计署重点抽查的25127个学校的1257.63万名走读生中,有49.31万名(占4%)上学单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万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或丘陵地区。而在审计署走访的7.2万名乘车上学走读生中,其年人均上学交通费支出为839元,比布局调整前增加390元。19.99万名校内寄宿生年人均食宿费支出1658元。同时,审计署还调查了3.28万名家长校外租房陪读学生,年人均费用支出8046元,占其家庭年均收入的36%。同时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集中办学规模,使现有生源大量向县镇学校集中,抽查显示,有2140所县城学校(占65%)的班级学生规模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其中352个班甚至超过了100人。
其实,这一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在今年5月审计署《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公布之前,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意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在布局调整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过急过快的情况,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二是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参差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三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四是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五是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县镇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
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审计署的调查结果还是国务院《意见》中所指出的这些问题,甘肃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省政府也指出:有的地方脱离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学校覆盖半径过大、校均班额过大、安全隐患增多,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校舍处置不当,致使教育资源浪费和流失。
如何规范
如何在调整过程中考虑到农村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经济社会、地理位置和教育现状等问题,不能因为调整而损害农村学生的教育权利,增加农村家长的教育负担,这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尺,考验着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
甘肃省政府及时调查研究,于2013年4月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合理确定区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和规模以及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功能和分布,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保证学生就近上学。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选择走读或寄宿。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防止因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和“上学难”。
《意见》认为,村小学和教学点是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难点和“风险”点,也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点。
为此,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出发,省上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如,要继续推进学区统筹教学管理机制,实现“学生不动资源动”或“送教上门”。同时,可采取“并”、“挂”等形式(“并”即乡镇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挂”即对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管理),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作用,通过统筹安排课程、组织教师巡回教学、连片教研、集中备课等方式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学质量。
另外,从经费和政策上予以保障,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并采取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岗位津贴等有效政策措施,吸引、支持优秀教师到村小学和教学点工作。要加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培训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短评
学校布局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撤并和集中,归根结底,它一方面反映了城镇化背景下学校布局的结构性变化,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教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不是学校规模的增大,也不是学校的“城镇化”,它更加需要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换句话说,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核心是,不管学生在教学点还是在城镇学校读书,都能享受到一样的教育资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相反,如果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上的学生无法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使保留了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家长也会想方设法送子女入城,哪怕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对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所谓“空壳”学校进行撤并或“自然淘汰”,将会对当地学生造成两重伤害,一方面损害了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造成学生上学难和家长负担的加重。
3.乡村小学里的科技之星 篇三
在这些活泼好动的小身影中,有两名小选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一名是来自江苏农村的黄文达,这位11岁的小学生创新发明的项目为轨迹机器人。另一位是来自山东农村只有9岁的郝天好,他在两年前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次带来的创新发明项目也正在专利申请过程中。11岁的孩子做机器人,7岁的孩子拥有发明专利,这些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些小选手中。带着一探究竟的想法,记者走进了两位小选手的宿舍。
黄文达,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憨憨的话不多,但他的特点是爱。琢磨事儿”。
黄文达是江苏省高淳县古柏镇古柏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父亲是镇上的机械工,母亲在服装厂工作。黄文达上三年级时,跟父母到县城逛街,看到超市的自动门,感到很神奇,便产生了琢磨这些神奇东西的好奇心,再加上受到父亲从事机械工作的影响,小小的黄文达迷上了机械制作。四年级时,黄文达制作出自己的第一艘舰艇——一个泡沫盒子装上马达和螺旋桨,再安上电池。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可以在池塘的水面上飞驰了,这不仅令同学们羡慕,也使黄文达兴奋不已,父母也给了黄文达极大的鼓励,让他继续努力。
黄文达上五年级时,他所在的古柏中心小学举行了以废物利用为主题的发明创新竞赛活动,黄文达找来废旧硬纸盒和报废的遥控汽车,修好损坏的马达,将这些废品重新组装成一辆漂亮的遥控汽车。黄文达的作品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但这次竞赛中的一等奖作品却给了黄文达极大的启示,那是一个活动的太阳能房子,房子上面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房子里的电灯由太阳能板供电,房子下面装有轮子和马达,太阳能板的供电可以驱动马达使房子自由移动。黄文达感到一等奖作品的创意远远超过自己的作品,自己要做出更有创意、更新颖的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黄文达也处处注意挖掘发明创新的题材。不久前,黄文达对自己房间里的衣柜门产生了兴趣,他想发明一个装置,能够自动控制衣柜门的开关。黄文达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自己动手。他找来马达、电池、螺丝、线绳等材料,在衣柜里反复安装尝试,打开的衣柜门需要靠一种有弹性的材料恢复关闭状态,黄文达试验了五六种铁片材料和橡胶材料,结果这些材料不是太硬就是太软,都没有成功。到现在,黄文达还在对这套装置进行试验和探索。虽然尚未成功,但这种探索的过程对黄文达的发明创新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他还想在试验成功后,把这种装置装到爸爸妈妈房间的衣柜上去。
今年5月,南京市为举办机器人竞赛活动征集作品,平时在课外科技读物上学到不少机器人知识的黄文达要制作一个能够自动改变运动方向的机器人。黄文达的构想是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可以自己调整运动方向,持续自己的运行。要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一个机器人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动力以及轮子,同时,还需要一个传感装置,感受外界的阻力。传感装置将信息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发出控制指令,使轮子改变转动方式,机器人便实现了自动拐弯,可以继续运行了。
黄文达的想法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为他提供了传感器、轮胎等部件,父母出资为他购买了机器人的主控板,黄文达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其他部件。经过一番努力,黄文达发明的机器人问世了,这个机器人在遇到障碍时,两个轮子可以在主控板的控制下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机器人改变运行的方向,当障碍信息消失后,两个轮子又按相同的方向转动,机器人又可以继续前行。
黄文达的机器人在专业人士看来也许是非常简单的,但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学过任何物理、电子方面课程的情况下,能够自己动脑,运用自己课外学习的知识,做出这样的机器人装置,确实令人惊叹。今年,黄文达的机器人参加南京市机器人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参加江苏省机器人竞赛获得三等奖,今年暑假期间,黄文达还代表南京市参加全国NOC机器人竞赛的智能环保机器人竞赛项目。
和黄文达相比,来自山东省菏泽市郝大庙村的郝天好显得更加稚嫩,瘦小的身材,单纯的眼神,你很难想象这位只有9岁的孩子两年前就拥有了发明专利。
郝天好的家庭条件较差,爸爸是—名乡村教师,妈妈在服装厂打工,为了照顾在外村上学的郝天好,全家人一直在外村租房子住。但动荡的生活丝毫没有泯灭小天好爱动脑筋的天性。
两年前的一天,上二年级的天好跟着爸爸到爸爸教书的学校去玩,看到爸爸在院子里清理树杈,低矮的树杈被爸爸锯掉了,但高处的树杈爸爸够不到,只能爬梯子上去清理,非常危险。这一微小的细节被天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帮爸爸想办法安全地去除高处的树杈成了天好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琢磨、反复思考,天好想出一个办法,用一根铁管做成一个装置,可以将电锯固定在铁管的一端,然后举起铁管,电锯就被高高举起,电锯的开关被一根延长线延伸到控制者的手中,这样站在地面就可以锯到高处的树枝了。天好将这一想法告诉爸爸,爸爸听了非常高兴,鼓励天好把这一想法变成实物。在爸爸帮助下,天好做成了想象中的装置,经过试验,这个装置很实用,爸爸用它清理校园里的树枝再也不用爬梯子了。
天好学校的老师知道天好的发明后,主动提出为天好申请发明专利,并将这一装置命名为“电动锯枝机”。2008年开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取得了发明申请号2008100149114。这—年,天好只有7岁。
“元帅棋”是天好的又一项发明。天好喜欢玩军棋和象棋,但玩着玩着,天好有了新的想法,把军棋改造一下,并参照象棋的一些内容,一定会更好玩。于是,天好在军棋棋盘的基础上,把“司令”、“军长”变成了“大元帅”、”元帅”,“工兵”、“炸弹”变成了”炮兵”、“炮弹”,“军长”到“士兵”的官兵系列变成了“大将”到“准尉”的系列,军棋的50个棋子变成了“元帅棋”的40个棋子,棋子的形状也由长方形变成了象棋的圆形。此外,天好还为“元帅棋”制订了新的玩法:“大元帅能吃对方大元帅以下的官兵,元帅能吃对方元帅以下的官兵;炮兵带上炮弹可以到行营躲避,也可以背炮弹消灭五步以内的一个敌人目标;一方只有两个棋子时为败;先布完棋子的一方先出棋……”
4.乡村四季的小学作文 篇四
春天,花明柳媚。乡村到处开出红的、粉的、蓝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朵;小草慢慢地探出了小脑袋;柳树姑娘也不甘示弱,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翠绿。田野上、路两旁、乡间小路上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天,绿树成阴。在我们很热的时候,就可以在树下乘凉。柳树已长得苍翠欲滴。一场雷阵雨过后,天边架起了一座彩虹桥,叶子上、花瓣上、小草上,都有一颗颗“珍珠”在闪耀。
秋天,瓜果飘香。葡萄成熟了,你看:人们正在争着摘它呢!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赶紧拿起镰刀,割稻谷去了,如果你正在看,就赶快去帮忙呀!
冬天,天寒地冻。一场大雪过后,树虽然变成了光头,雪姑娘却给它披上了一件洁白的“棉袄”,让它感觉冬天也很温暖的。雪姑娘来到哪,哪就会变白,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雪姑娘喜欢白色,所以才会这样。雪姑娘不仅带上了一件件“白棉袄,还带上了快乐,有了雪,小朋友就可以打雪仗、扔雪球、堆雪人,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雪虽然好玩,却很冷,如果冬天能暖和些,该多好呀!
5.体验乡村生活的小学作文 篇五
早晨,我来到农村体验一下乡村生活。
刚下车,就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在竞相开放,谁都不让谁,仿佛在说:“我最美丽,我最美丽”。虽然它们不是什么高贵的花,但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叮咚,叮咚”咦?是谁在敲门?原来,花儿旁边的小溪在“叮咚,叮咚”响个不停!好像让我们注意它似的,清澈见底的小溪里住着一大群鱼儿,哈!你看!小溪中心有一位钓鱼者划着小船在钓鱼呢!哦,远处若隐若现的是什么?可真像水上毛绒球啊!在水中飘流着。仔细一看,是鸭子呀!“鸡咯咯,鸡咯咯”正当我陶醉其中的时候,一连串的鸡叫把我叫“醒”了,鸡也不甘示弱。当我走进去看时,“汪汪汪汪汪汪!”一只大狗突然跳出冲着我叫,我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很快镇定下来,这时外婆出来了,笑眯眯的说:“你来了,我的.孙子!”然后对那只狗打了个手势,大狗立刻不叫了,而且还走开了。“咕咕咕,咕咕咕”这次是谁叫的?是我的肚子抗议啦!天色还未黑,我看见许多人家把桌椅饭菜抬到门前吃起来。这不,爸爸和外公一起搬来了,我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6.乡村的雾小学作文 篇六
幽静的早上,我打开大门,和微风来个亲密拥抱。我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白茫茫的雾将整个乡村笼罩着,向玉皇大帝洒下了洁白如玉的奶汁一样,将乡村变成了童话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大门,感受那浓雾的魅力:抓一把,软绵绵;吸一口,甜津津;踩一脚,轻悠悠。
太阳渐渐地从山脚爬上来,探出了小脑袋。那浓雾渐渐扩去,如轻纱一样飘渺,缠绕连绵起伏的大山,抚摸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环抱一座座房子,让我置身于仙境一般。在雾中,那雾犹如顽皮的孩童,四处躲藏,若隐若现。远处,人们踏着雾辛勤地干活,池塘里的小鸭子有的拍翅膀,有的梳理羽毛,有的比赛游泳,难道它们也在感受雾的魅力吗?
7.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情况探究 篇七
一、乡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大宏观方向论述:
1、客观方面
(1)阅读对象单一。乡村小学一般都缺少图书馆或图书室,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课外阅读书籍很少,就是有也仅限于自己买的一些作文书,且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平日的阅读只有语文教材和作文书,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
(2)阅读条件差。乡村学生家长很多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父母根本没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教育、辅导孩子,孩子都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观念意识淡薄,要操持家务,对孩子基本的作业爱莫能助,更谈不上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阅读方法指导不够。教师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大多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学生自己阅读多是走马观花,没有方法技巧,更没有深入的思考。
(4)对阅读的不够重视。乡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局限于成绩的高低,对孩子的投资只是教材费和练习册的费用,不会给孩子买额外的辅导书及课外读物,认为是浪费钱财,浪费时间,家长们认识不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5)教学任务的影响。身为乡村教师,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学校、家长只看眼前成绩,而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生日积月累,多阅读多练习,逐步提高,乡村语文老师纵有很多想法也无法大刀阔斧的施展自己的教学计划。
2、主观方面
(1)阅读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课外读物不感兴趣,常常应付了事,与阅读课外书籍相比,他们一般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后,更喜欢回家后看动画片,放假打游戏,跟小伙伴玩耍,空闲的时间很少去阅读课外书。
(2)阅读观念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意识很淡薄,根本不把阅读当回事,在孩子看来,作业完成的好,成绩好,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就能就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多阅读课外读物没用,这源于学校、教师、家长对孩子灌输的理念不对,熟不知真正的知识源于阅读、源于日积月累。
那么,究竟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什么?
二、乡村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增加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语文成绩,而且为学生日后的交流打下基础,更好的认知世界,提升自身的品味和修养。在目前乡村小学,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还有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的欠缺,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重视。
1、阅读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学生一直努力的目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更好的去鉴赏新的作品,从中受到高尚的情感熏陶,利于个体的发展。而且,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身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性格,使学生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也利于自身的成长与修养的完善。
2、多阅读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通过多阅读获取信息、获得知识。身为教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是符合语文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三、提升乡村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对策
1、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像以图画、音乐等导入,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音乐又有极强的渲染和烘托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指定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维。
2、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教材是适合学生本年龄阶段阅读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变讲为引导学生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另外,教师要精选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相对容易理解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阅读材料,要适合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通过丰富课外阅读来逐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3、分享阅读体会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心得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对问题的看法,还可以摘抄陌生或优美的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得效果就达到了。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一个交流感受的平台,每隔一段时间让每位同学轮流推荐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大家通过对他的阅读感受感兴趣进而去阅读推荐的书目,同时促进了学生自身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采用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课之前,制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读,范读引领。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 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节,句句渗入情感,自然进入文本,反复思考文本思想所在。可以利用课件、视频、音乐、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融进文字里面,身临其境,学生朗读时边看边读,调动思维,才容易感情融入,感悟到文质美。课文中的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要加批注,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斟酌词句,使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
8.浅论乡村小学的教学及其管理 篇八
一、处理好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的关系
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知识方面的长者,在课堂上认真而又幽默清闲的传授一定的知识文化,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既感到轻松,又有很好的学习效率。课外,教师又要成为他们生活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知晓他们的心理情况。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的教学内与课外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茁壮成长。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在以本课堂内容为主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材,将所学过的相关事件提出来,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分析,或者在有合适的时候进行分组交流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历史的主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们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措施进行综合总结。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进行教学,这才是素质教学的本质所在。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迫切的希望能改善西部乡村的教学质量,实行新时代的素质教育。但是,政府的需要却与西部的实情有着一定的矛盾。由于长期以来,西部经济的匮乏,教育的落后,思想方面的保守,进而促使诸多家庭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对女子的教育不太重视,而男孩子却在这种场合下,形成骄傲自大的个性,因而乡村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涌进发达的城市,而将小孩让与其他人抚养,小孩在家里未能得到很好的管理,成天习惯于玩乐。因此,乡村的这种现实加大了乡村教师教学管理的难度,要解决好这一大难题,教师也就必然要加大对学生的关爱,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管理的工作。
教学思想是灵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教育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借助台湾的教学理念,将礼、义、廉、耻的四维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运用于教学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乡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们开启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对人要礼貌,要知道廉耻,有羞辱之心。
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家长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后背力量,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必须使这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灵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当今,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能力,擅长与在三者之间起联络作用,主动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取得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外,或由于在家也整天忙于工作上的事,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做好教学及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如课外学生是不是喜欢学习、复习,是不是注重文明、礼貌等。对家长不在家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如亲自上门问问学生的邻居,学生回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
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最佳概括,他们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成为学校与社会的中介。一方面,她要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为了对得住学生家长,教师还必然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的成长,减轻学生家长的担忧。因而,这就迫切的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们在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了欢歌笑语的学校中健康的成长。要使乡村家长能够很好的管理孩子,教师在教学之余的任务则更为重要和艰难,因为教师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家庭。对于乡村而言,多数家长是未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的,因而对教学不甚关注也就很自然,而且由于乡村经济收入的问题,大多数家庭不会投入大多的经费于孩子身上。
三、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融为一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是社会人才的来源之地,社会是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校将一批批的学生送入大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素质型的人才。对于中小学而言,特别是乡村中小学,它不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事宜,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与社会双方加强联系当然也是教师教学管理的任务。学生离开学校,必然会接触到一定的社会,因而教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有益于更好的了解学生情况,更好的形成师生融于教学的一条线。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教育界对两者的高度关注只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成员,虽然主要任务在于校内的教学,但是他同时还有着替学校分担管理的责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社会知识的传授,让他们知道社会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公共场合下,注意礼仪举止,谈吐得当等一些细节的事,鼓励他们做一名文明的栋礼貌的学生。让学生们在走出校门之后,能恰当地与社会相处,在社会的正面和对不良现象中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
综合而论,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管理任务,必须处理好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的关系,以及尽力加强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注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此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之地,教师除了完成传授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让学习知道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并尽量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
9.乡村的小河小学作文400字 篇九
早晨,嫩绿嫩绿的草尖儿挂着一颗又一颗的露珠,它们像数不清的珍珠,被朝霞映得闪闪发光;它们又像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着迷地望着天上的云朵。风儿轻轻吹过,水中溅起了涟漪,像盛开的`荷花,竞相开放;岸边的柳树随风摇摆,好似姑娘的辫子又细又长。
中午,阳光懒洋洋地照在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戏、追逐;野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阳光照在树木上,绿叶子霎时变成了金叶子,闪闪发亮;过了一会儿,河水不再平静,变得更加热闹。翻滚着,跳跃着,流向远方……
夜晚,繁星在天空中一眨一眨的,淡淡的星光映在小河中,显得更加美丽,偶尔蜻蜓在水面上点一下水。家乡的小河似乎睡着了,小草小花也好像睡着了似的。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鸟啼,虫鸣,灿烂的阳光,奔腾的河水,柔嫩的小花小草……
10.小学生美丽的乡村作文 篇十
今天早上起床时,奶奶手里捧着一只小兔子,哇,好可爱呀!奶奶说这是后面的阿姨给我的,我看着白白的小兔子,忍不住要把它抱在手里了。
我仔细端详小兔子,有两只长长的耳朵,耷拉在头顶,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忽闪着红玛瑙般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没有一丝瑕疵,摸一摸真是舒服极了。奶奶说可以给小白兔取个名字,我左思右想,学起了小和尚一休,“休息,休息一会儿,就能想出好听的名字啦。”我希望小白兔快快成长,天天开心如意,我眼睛一转,“哈哈,有了!就叫它‘如意’吧。”我摸摸小白兔的头,它的三瓣嘴正在一扭一扭的吃草呢,样子真是喜煞人!我灵机一动,不如给小白兔造个窝吧,心动不如行动,我叫上伯伯开始为小白兔造窝了。“看我左敲敲,右敲敲。”我一边说一边把钉子钉上木板,伯伯真是技艺高超,三下两下一个小屋就造好了,如意就能搬进去住了。
小白兔白又白,真是又白又可爱!
11.乡村的小学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识字教学;谴词造句;课外阅读
乡村小学由于教学设施不全,基础条件差,与时代结合的步伐缓慢等因素影响,其语文教学的难度较大,成效不显著,质量提不高。小学语文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识字教学是基础
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从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识字就不能折词辨义,理解句子,就不能领会文章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小学生只有识了字,才能遣词句,进而布局谋篇,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每学一个汉字,都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在识字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很有必要。
首先,刚入学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而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在教“小”字时:“一竖钩,两只眼睛光溜溜”; 教“田”字时:“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等等。其次,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节目名称、把常吃的食品名称等写在卡片上,不会写的字可由父母代劳,装入“识字袋”中;也可以把书报、杂志、各种包装盒上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装入“识字袋”中。“识字袋”平时存放在家中,定期交流时让学生带到学校里来,贴在展示台上,供大家交流,比一比一段时间内谁认识的生字最多,谁就被评为“识字大王”。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二、谴词造句要强化
小学生在识字基础上,要进一步辅以遣词造句,加以提升其语文水平。所谓遣:派,送之意;谴词:排列词语;造句:组织语句。通常指运用词语组织句子。我们要指导学生领略字词的情味,让他也能重视词的锤炼。小学生是从一个字一个字学起,然后组词、造句。可以说学习写文章,是从学习组词、造句开始的。低年级的学生每学期要学习大量的生字,每个生字不仅要认会、写会,还要进行组词练习,这样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为学生说话、写话和作文打下基础。要想准确、生动地运用所学的词语,就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用词不当、语意不清,表达混乱,这样容易产生歧义,影响正确意思的表达。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利用工具书、上网等方法来查找词语的意思。
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遣词造句训练时,首先要把握教材,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按照新教材的训练要求、有重点的指导学生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其次要了解学生,课堂上一般情况下,对中等及以下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同一班学生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要有层次的进行训练和指导。还要抓好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巩固他们已掌握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能力。故而指导学生遣词造句的训练,要有的放矢、常抓不懈,培养学生理解词意、理解语言文字、准确遣词造句,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外阅读要广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份内的事。但是,正因为教无定法,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各显神通,共同把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雪容.关于新课改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琼州学院学报》,2008(S1)
12.乡村中小学“自主造血”策略浅探 篇十二
一、抽签上课、上比较课, 扭转学习态度
面对新课程, 乡村教师对新理念很难认同, 习惯了“老师讲, 学生听”, 而视野和思维方式与新课程要求很不相适应, 知识匮乏, 体现在讲解时平淡无奇, 语言苍白, 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讲法, 而枯燥无味的“说教式”课堂教学, 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教师缺乏主动适应性。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根据“小学教师打通关”的要求, 我们首先采取“抽签上课”的策略, 即:点将定人, 抽签临时决定年级、学科及内容, 独立准备1小时, 再上课。用以检测教师综合素质, 让教师暴露“弱势”, 教育教师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然后采取“上比较课”的策略: (1) , 集体听几名普通教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 (2) , 集体听一名普通教师和一名乡村“名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 (3) , 集体听某个教师上课和观摩同一教学内容的名师授课录像, 帮助教师寻找差距, 进而激起教师的斗志, 转“示弱”为“内需”,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新教学比武, 学践结合, 理论有效联系实践
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渴望优质培训, 但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 同时对培训未能很好落实, 教师谈“训”色变, 但又无奈、苦恼。
我们将理论学习与教学比武较好地结合起来。对教学比武进行了以下三种组织形式的探讨:一是创新教学比武。在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新教法、新学习方式等基础上, 为给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这种比武既是摒弃, 又是传承。二是片段教学竞赛。选取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 让教师进行15至20分钟的教学, 展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水平。三是教学风格展示。在教学艺术培训完成后, 为检测培训成果而组织的课堂教学比武。以上比武, 以培训学习为前提, 以比武展示为成果检测手段,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 使教学比武不会被架空而流于形式。
三、专题研讨, 面向实际, 吸引教师参与教研
以前, 学科教研组内开展最传统的活动是“听评型”教研, 即听一节公开课、优质课, 大家评一评、说一说, 未深入反思, 发言者寥寥无几。教研活动逐渐被常规教学检查所替代。同时, 学校开展最传统的活动是教学比武, 评出个一、二、三等奖, 最后是“我好, 你好, 他也好”。因此, 教师失去了参与教研的激情和兴趣。
为此, 我们通过调研征询, 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和新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整理, 建立教研主题“资源库”, 从中选取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对有价值的“经验与方法”进一步推介推广:一是专题讲座;二是示范观摩;三是研究讨论;四是专家引领;五是分校推广;六是课题研究。对“困惑与问题”, 根据学科的不同, 选取一定的教学专题组织研讨:一是搜集主题资料, 开始自我探究;二是组织集中研讨, 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名师名课观摩, 从中深刻感悟;四是安排集体备课, 形成典型课例;五是邀请专家引领, 提升认识层面;六是成立课题小组, 形成科研成果。对教师形成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提升与推广, 是对教师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以“问题”为载体的专题研讨, 启导教师去发现问题,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启示, 诱发教师教学机智, 促进教学相长
我们将搜集到的30多个典型案例分为:人本理念、享受教育、语言艺术、赏识教育、教育机智、班主任艺术、课堂常见现象的处置等7类, 进行案例剖析, 促使教师深入思考, 充分讨论, 以此诱发教师的教学机智, 启迪教育智慧, 进而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们采取了三种形式: (1) 研讨式:一是出示优秀课例;二是自主学习课例;三是交流学习成果;四是自主内化反思;五是主持人点评反思。 (2) 提问式:一是出示案例情境;二是提出研讨问题;三是教师各抒己见;四是点出执教教师做法;五是主持人点评反思;六是评选“教育能手”。 (3) 介绍式:一是教师介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特例场景或突发问题情境;二是提出研讨问题;三是同伴互助研讨交流案例;四是由介绍教师点出自己当时的做法;五是介绍人主持共同反思;六是评选“教育能手”。
这三种案例启示, 在角色转换方面, 实现了教师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案例内容选择上, 反映了由“彼”及“己”的内容更迭;在研讨形式上,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活动策略。案例启示, 针对新课改实施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展开, 符合教师需要, 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 实现了教研创新;同时, 构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锻炼了教研能力, 促进了同伴互助, 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有效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
五、成果展示, 表彰宣传, 鼓励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搭建作品展示平台。一是组织每年一届的优秀论文等评比, 以《铎山教研》为载体, 将优秀作品刊出。二是择优出版《教师手记》, 内容主要荟萃教育叙事、生活日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的教学风格等方面的作品。三是搭建推荐发表桥梁, 将教师的成果作品, 通过网络发送邮件、报刊杂志社投寄、参加评比和论坛等方式, 择优推荐发表、获奖, 使教师的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交流, 扩大影响面。
搭建表彰宣传平台。建立获奖教师喜报张贴、校园广播宣传、师生互相颁奖、媒体采访报道等机制。教师在外参加竞赛等活动, 获奖结果一出来, 学校里已贴出了喜报, 红领巾广播站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播送。第二天教师回来一踏入校门, 早有学生代表手执红花恭候, 迎接“英雄”凯旋, 令教师激动不已。中心校每年“九·十”节都组织了不同岗位的优秀教师表彰活动。并开辟宣传橱窗展览, 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对教师进行表彰、激励, 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潜在的热情和感动。
通过“成果展示”, 教师逐渐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写作, 爱实践的良好职业习惯。同时, 通过表彰宣传、媒体报道等, 宣传“名师”, 宣传学校, 促进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 了解教育, 了解教师, 促进学校和教师赢得社会尊重。
六、调整视角, 摆正心态, 充分享受教育乐趣
“教师首先应是教育的享受者, 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我们的做法是:
利用典型案例, 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摆正心态。如:《老太太的忧与乐》告诉我们, 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 就会豁然开朗。同理启示:我们不能只盯着学生的背影 (缺点和错误) 自烦自燥, 而要走向前去, 看到学生的自信、微笑、成长 (闪光点和良好心态) 而欣慰。又如案例《关注》:美国人关注的是孩子学会了什么;中国人关注的是孩子还有什么没学会。从中折射出两国家长不同的教育理念, 以此深生的教育行为、语言、心态、方法和结果, 启示教师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跳出来, 更新理念, 学会欣赏, 转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方式, 发展学生素质和个性。
在学校里, 教师享受学校生活。在研训活动中, 教师每次活动后均有不同的收获, 从中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在教学中, 享受“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比武中, 享受竞争的快感;在成长平台上, 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 我们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享受教育行为规范》,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开展“教育分享”活动。组织教育一“得”、教育有“悔”交流, 分享成功, 分享失败。同时,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教师的教育观念、心态和行为有了积极改变。以前经常听到教师叹息:“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我班没有一个好学生”……现在, 埋怨学生的少了, 主动反思的多了;体罚学生的少了, 赏识学生的多了;课堂上“板着脸”的少了, 微笑的多了;教师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 换位思考的多了。
我们还采取“循环授课”“教育叙事”“教学日记”“QQ群聊”等策略。
13.小学生作文:乡村的回忆 篇十三
岁月伴着我的成长悄悄流逝,我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一切好象,理所当然,细细品味日子,才觉得走过的那些日子里有淡淡的酸,有丝丝的甜,还有不经意就溜走的
早晨起来,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
池塘边玩耍的孩子们凫在水里,有的竟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好大一会儿才露出头,有的刚从水里跳出来,浑身沾着淤泥,瞧,那一个黑鼻子、黑脸蛋、黑屁股,我看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故乡真不愧是水乡。鱼塘边是一望无垠的秋苗,阳光洒在乡村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要走了,小朋友都来送我,他们送给我捉蛤蟆的铁针,还有的端来鸟蛋、大红枣。我把我的铅笔拿出来送给他们,雨还在下着……
以上就是小学生作文:乡村的回忆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
14.乡村的小溪小学作文500字 篇十四
在我印象中,那小溪中间有一个断桥,虽说是断桥,其实也是几块石头摆在那儿的。断桥的中间并没有摆上石块,溪虽然不深,而中间空的地方也不是很宽,但每当别的小朋友一脚走过去了,我还在原地发抖。大人们有时看不下去了,就过来抱起我,一起渡过那“危险的地方”,每当我到达了对面,又立刻神气十足地向下一个过来的人拌鬼脸。当时的我也不知为什么要神气,只知道:哈哈,我比你过来得早。
断桥有时候也并不“断”,村里的人把一块大石头搭在两边,就是座完整的桥了。虽然一走上去,大石头就立刻摇摇晃晃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的我却走得十分安心。
小溪的水浅浅的`,那时的我5岁,水也只到大腿。每到了夏天,便是小鬼的天堂。我与几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一起到小溪捉鱼。我们几个人围成一个大圆,个个弯弯着腰,在水中寻找小鱼们的身影,但是小鱼们每一次就快要被我捉住时,总会巧妙找到缺口并逃之夭夭。“我捉到了,我捉到了!”只见她的手中还游着一只黑白斑的小鱼。“桶呢?”想下来就下来的我们,丝毫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待到水桶来救,小鱼已经被顺着我们流淌在手上的水流而逃跑了。
在我们小孩中,吴寅姐姐比我们大好几岁,捉鱼方法也比我们厉害。每当我们捉到了鱼,大家一定会把鱼送给我。
带鱼回了家,没过几天就死了,外公叹息着说:“水土不服啊,水土不服啊!”
15.乡村的小学作文 篇十五
一、乡村学生言语能力弊端的共性
(一)自主表达缺乏主动
乡村学生由于生活积累不够丰富,很多不善于表达,个性内向。对于历练自己的机会,总是默默放弃,与他人的交往也较为被动。他们没有经历应有的训练,难以将自己的认知体验和心理感受与他人分享交流。在多数情况下,都选择沉默。缺乏主动意识,是乡村学生在言语表达上的共性。
(二)诵读演讲缺乏自信
我们发现,无论是朗诵,还是演讲,乡村学生都有较大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总是在意人们对自己的评价,生怕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遭受他人的非议和笑话。畏缩、怕羞,成为他们言语表达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
(三)发表见解缺乏见地
在针对某一种场景或现象引导乡村学生发表意见时,他们总是缺乏自己独特的认知体验,常常人云亦云,成了他人意见的传声筒。因此,缺乏自己独特的体验,是乡村学生言语表达一个鲜明标志。
(四)书面表达缺乏逻辑
在书面表达时,农村学生的语言相对质朴,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逻辑混乱情况。他们难以运用一段语言通畅、气韵连贯的话语来描述事物、刻画人物、表达情感,言语之间总会出现思维严重跳跃的情况,导致读者读后不知所云。逻辑缜密、气韵连贯则成了乡村学生书面表达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影响言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原因
(一)积累不足,缺乏应有的认知储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其学习的过程应该是量变最终引发质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广泛阅读,形成了丰厚的积累,表达才能游刃有余,行云流水;但遗憾的是,乡村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与缺失,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积累量相对狭窄,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乡村学校由于教育均衡化难以到位,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导致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严重缺乏。刚入学时,很多学生甚至连最起码的拼音都难以掌握,词汇量、诗文积累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其次,硬件设施也严重不足。乡村学校没有相应的图书馆,教学设备也相对落后,对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历练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学生言语能力相对低下。
(二)难以运用,缺乏应有的链接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积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大量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诗文。乡村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量,但他们无论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时,都难以顺利、正确地加以运用,常常需要教师点拨之后才恍然大悟。
(三)训练不足,缺少应有的展示平台
言语表达能力需要长期、扎实的训练,才得以形成。乡村学校的资源相对匮乏,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鲜有各种有效活动支撑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诸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现场作文大赛等活动的缺失,使学生失去了历练自我的机会,没有扎实的平台展现自我,学生言语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了。
三、提升农村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造成乡村学生言语表达相对落后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从语文教学的视角,运用现有的资源,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平台,努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多种诵读,拓展学生的语文积累
积累与表达之间相辅相成。没有丰厚的积累,就没有巧妙的表达。因此,教师除了围绕教材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之外,还应广泛开辟渠道,拓展补充各种形式的经典诗文,利用早读、午休等时间诵读。同时,教师还可以筹办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读书会,将学生家中为数不多的图书整合起来,形成可流动性的资源,并通过班级读书会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开设课前导读课、课中推进课、读后分享课,促进学生多维积累,最终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二)课前演讲,训练学生的严谨思维
针对乡村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现状,教师不仅要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引领、改变学生,更要从学生内在的心理入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增强他们的自信。笔者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课前演讲”。在活动开始之初,教师通过每周一个主题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围绕主题准备三分钟的演讲,通过同桌互练、上台展示,推动全员参与。每个主题完成之后,评选出最佳演讲、最具气质、最有自信等多种奖项,从而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随着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自信程度不断加强,笔者对“课前演讲”的方法也进行了改革,由事先命题调整为当众公布主题,引导学生即兴演讲。要求学生针对演讲的主题,可进行一分钟的思维整理,通过提纲梳理演讲的线索与框架,更多的言语细节要临场组织,这对于训练学生有序表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写作本位,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
语文课堂无疑是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平台。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通过习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外,更应该充分开掘阅读教学中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领学生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习作策略上,充分开掘课堂教学的时间,为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教师以较短的时间引领学生概括出课文所描述的九件事。随后,教师则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上: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对比课文中的九件事,思考哪些是详细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们要这么处理?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关注了文本内容,更引领学生紧扣中心洞察素材与中心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内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聚焦课文的第13自然段,模仿语段进行随文练笔,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16.我那乡村小学 篇十六
我的乡村小学,就在我家山脚下,绕过一个松树密集的山冈,再下一个陡坡,就到了。离开那所小学,已有30个年头了,夜半梦中,我却常常回到学校旁杂草丛生的坝子上漫步。
乡村小学的孩子,都是当地农人的子女,他们奔跑时野性而又淘气的疯劲儿,他们脸上挂着鼻涕玩乡村游戏时的吵闹,他们蜡黄瘦削的脸庞,他们面对碗里一块肉咂吧嘴的饞样儿,都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乡村小学的操场不大,却是我们的乐园。随着学校值班老师敲响铁钟,孩子们就像山雀一样奔出教室,汇聚在小操场上,在老师的口令声中,七零八落地做完一套不规范的广播体操。
从小,我就是一个敏感而又内向的孩子。每当黄昏放学,我背着书包在山谷四处飘散的炊烟中回家,内心总有孤独的感觉。我不愿意回到家里,面对那每天千篇一律的红薯玉米粥。记得有一个冬日黄昏,放学后,我走到半路又返回学校。天黑了,我蹑手蹑脚来到教语文的杨老师门前。杨老师是城里来的女老师,刚满20岁,她也许是听到了响声,打开了门。看到冻得瑟瑟发抖的我,杨老师一把把我搂在了怀里问:“傻娃儿啊傻娃儿,你怎么不敲门啊?”杨老师给我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突然哭了,我已有好久没有吃到这么香的食物了。当我流着泪吃完面条时,妈妈举着火把找到了学校。妈妈那天举着火把在山崖下四处搜寻,她是担心我放学路上在山崖边一脚踏空……见到我后,惊吓过度的妈妈使劲在我胳膊上掐个不停。
那天晚上回家,在山村漆黑的夜里,在土屋冷冷的被窝里,10岁的我突然想起杨老师搂紧我时那种芳香的味道,我感到杨老师身上的味儿和妈妈的不一样。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杨老师要回城里的家,我悄悄尾随她走了好长一段路,望着她渐渐消失在山坳里的身影,我是那么失落。
那时的乡村小学,每个老师都有一块种菜的自留地,颇有点南泥湾开荒的感觉。我还记得学校的皮校长,他喜欢喝酒,每每还要伴着一盘花生米下酒,让一群围在桌边的学生偷偷吞咽了不少口水。后来上初中读孔乙己吃茴香豆喝酒的故事,总让我想起吃花生米喝白酒的皮校长。我人生第一口白酒,就是皮校长“赏赐”的。遗憾的是,慈爱的皮校长已于10多年前患肝癌去世,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他嗜酒有关系。我的语文老师邓老师,喜欢早晨起来对着晨雾飘散的山冈吟诗作赋,当地农人讥讽他为“早起开叫的鸡公”。我终身感激邓老师,是他,在全班40多个学生面前,抑扬顿挫地朗读了我的一篇记述参加村里集体劳动的作文,从此点燃了一个少年对文学的梦想。
17.小学四年级作文:美丽的乡村 篇十七
当我踏上乡间小路,发现了眼前的风景很美。农民伯伯背上背着农药水,给秧苗浇水。虽说夕阳西下,阳光依然照着秧苗,随风摇摆它那纤柔的腰肢,整个身子沐浴着晚风带来的凉爽。走上小桥,河水缓缓流淌,水很清澈,偶尔看见了几条小鱼游过来、游过去,可好玩啦,我忍不住捡起一颗小石子向河中扔。“咚!”,水面上溅起一个大水花,小鱼受到惊吓,不知溜到哪里躲藏起来。那一圈圈的涟漪,就像妈妈项链上的一串珠子。
离外婆家大概还要走40多分钟,我一边走一边踢石子。突然,后面传来三轮车的声音,回首一瞧,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驮着个胖胖的小男孩,同情!很快,老奶奶追上我了,在不远处的一座楼房停了下来。哇哦,房子前面是一片开花的草地!!
我想在那儿玩一会,可时间不允许,我依依不舍地对草地Say Good Bye了。
天黑了,周围没有狗的吠声,没有鸡的奔跑,没有风吹草的声音,万籁俱寂,静得可怕起来,我不敢走动,甚至不敢呼吸,突然,一阵音乐传入我的耳朵,我吓得连叫喊都忘记了。我尽力不去想僵尸啊野鬼啊什么的,身后的秧苗一动也不动,似乎也被紧张的气氛吓得不敢出声。抬头看看天空,乌黑一片,太阳换下月亮值班了,看见那个月牙就不爽,似乎在挑衅我。无意中,我瞥到了电线杆子上的喇叭,哦,我知道了音乐的来源了!
18.美丽的乡村700字作文小学 篇十八
小溪从天子岭飞泻而下,流淌过农田,穿过村庄,流向神秘的远方。溪水时而恬静,时而活泼;时而缓,时而急;不断地变化着调子,演奏着一首动听的小溪奏鸣曲。溪水是那么清澈,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影子,倒映着石桥香樟的影子,倒映着我们欢乐的影子。微风拂来,溪边的香樟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也想汇入小溪奏鸣曲。我最喜欢小溪的夏天,蓝天白云下的小溪成了我们乐园。我和小宝、小北、迅迅等兄弟,一放暑假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外婆家,迅速霸占这条小溪,宁静的小溪从此开启喧闹模式,我们一起抓小鱼,摸螃蟹,打水仗,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
妈妈说,她儿时的环溪也是碧波荡漾,青山掩映,白鹭翔集。突然有一天大型卡车来了,开往村子的上游,卡车驶过,泥路上扬起卷卷黄尘,好奇的孩子们追着卡车疯跑,后来,村子的上游建起了气派的厂房,一幢一幢,有造纸厂,有箱包厂,有化工厂……宁静的乡村热闹起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人们成群结队地进入工厂工作;慢慢的,大家手中有钱了,慢慢的,生活富裕了,家里搬进了电视机,小朋友们手上多了一样叫游戏机的玩意儿。于是,小朋友们再也不去小溪戏耍了,沉浸在动画片和游戏的世界!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小溪的水不再清澈了,变得污浊熏臭,溪岸没有了野花幼芽,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垃圾,不过也没有人在乎这事,反正也没有人再稀罕去哪里玩。唯有伤心的小溪咕噜咕噜地冒着浑浊的眼泪,叹息着时代变迁的无奈。
终于有一天,村头忽然悬挂了一条横幅上写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紧跟着又开进几辆工程车,这次他们没有再建造工厂,而是先铲走了肮脏的垃圾堆,清理了水中的漂浮物,然后又挖开了泥泞的道路,铺设了排污管、下水管,紧接着让污染企业停了产,搬到了别的地方。围着小溪的溪田里都种上了荷花,公共地带都铺上了整洁的地砖,种上了美丽的植物。渐渐地溪水又清澈了,白鹭也重新飞回来安家了。外公说,现在的环溪村仿佛又回到了他小时候的样子,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天是蓝的,村里的一切生活都渐渐又离不开这条小溪了,小孩子玩耍嬉闹,在这里;大人们散步闲聊,也在这里。
19.乡村的小学作文 篇十九
彝汉双语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 它是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核心, 它跟教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学、社会语言学、民族学等诸学科有着直接的联系, 只有跨学科地进行综合研究才能科学地阐释双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彝汉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 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我国现行的彝汉双语教育是指我国有自己语言的彝族学生, 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实行彝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言文字并存的教育体制, 这种教育体制叫彝汉双语教育 (即双语教学)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则指凉山彝族自治州、县、聚居区的彝族学生, 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实行彝语文和汉语文两种文字并存的教育体制。当然也不排除中等学校 (即四川省彝文校) 、高等学校 (即西南民族大学彝文系和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民族高中 (即各县、市民族中学) 等等但主要是基础教育普及阶段。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各民族教育、各民族平等, 制定了民族语言政策, 提出各民族使用语言文字问题, 培养双语人才, 提倡相互学习汉语和民族语言。彝汉双语教学是从彝族地区实际出发, 尊重民族特点、地区特点, 并把社会主义内容同民族形式正确结合起来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 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于提高民族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 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尽快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是十分必要的, 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将长期存在下去。
1 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双语教师缺乏, 彝汉语言与文字的脱节
据调查了解, 彝区乡村小学懂彝文的双语教师不到20%, 80%的彝族教师会说彝语但不懂彝文, 汉族教师即不会说彝语也不懂彝文更谈不上双语教学。彝语是当地群众社会交往的公共语言, 彝族学生从小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 因接触汉语少, 不会听, 不会讲汉语, 入学后接触的是全国统编汉文教材, 一时难以理解汉语文的含义和规律, 再加上教材是按照汉族地区的实际统编的, 所以对于彝族学生来说, 语言障碍大, 搞“直接过渡”学习汉语文效益低, 形成语言和文字脱节, 因而统编教材中的知识和层次很不适应彝族地区的实际, 使彝族学生不得不用机械的办法来死记硬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难于理解和分析出一篇文章的实质内容, 造成了“进了校门学汉语.出了校门说彝语”的学用不一致的反差现象。双语师资队伍仍难以摆脱量少质弱和不稳定状况, 双语师资仍待加强建设步伐。
1.2 双语师资队伍素质及待遇问题有待提高
彝族双语师资队伍状况而言, 低学历或聘任的双语代课教师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加之双语代课教师工资待遇太低, 双语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双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长期的深入开展, 这是彝区乡村小学校教学急待加大力度, 逐步给予解决的问题。
1.3 对彝汉双语文教学认识不够统一
彝区乡村小学部分教师以及当地的部分干部和群众, 特别是部分学生家长仍对双语教学持有无用、多余和过渡等落后思想意识, 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长远性缺乏认识, 给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和影响。
1.4 双语教材使用不理想
彝区乡村小学目前所使用的彝文汉文教材不是很理想, 汉文教材用的是一般普通小学的通用教材, 这种教材的内容比较深刻, 不太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由于大多数彝文教材都是从汉文小学课本中翻译过来的, 课文的内容与汉文课的内容重复, 为了搞好双语教学, 有关部门应该召集有关专家, 学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 为小学彝文课和汉文课编写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彝族地区教学的双语教学课本, 并制定相应的大纲以作为双语教学的依据, 这对于开展好双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1.5 教学参考读物不能满足当前教学要求
虽加对双语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和培养, 但由于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 彝区乡村小学各级各类配套教材、彝文读物特别是参考读物、辅助读物、各种练习册等仍不能满足或达到当前教学要求, 也需加快力度逐步解决。
2 对策
彝区乡村小学双语教学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只有采取一些措施, 我们的双语教学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2.1 抓好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一支适当, 素质合格, 兼通双语和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 是保证双语教学发展和提高的关键, 由于基础薄弱, 彝区乡村小学现在虽然初步形成了一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但数量质量和学科配套情况都还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 必须尽快着手大力加以解决, 提高教学质量, 要开展好双语教学, 首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彝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建设一支“高素质,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目标, 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二是狠抓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采取以在职进修为主, 脱产进修为辅, 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 三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优先发放教师工资, 提高代课教师待遇。通过这些措施, 稳定了教师队伍。
2.2 关于教材的建设问题
在凉山彝族地区彝族学生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是不利于彝族学生的教育发展的,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 凉山彝区生活方式更接近于自然, 民风淳朴, 教师地位受人尊敬, 师生接触机会更多, 这种环境对于生活教育, 道德培养和正确人生价值的确立均有助益。如果能充实设备, 健全师资队伍, 采用乡土教材并辅以其他制度 (考试制度) 的改革, 使教育能对实际生活和生产知识有所帮助与贡献。
2.3 加大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逐步改善教学环境
加大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逐步改善教学环境为学校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是添置和配备必要的桌凳、床位及教学器材等。二是学校应该成立图书室, 多购买一些彝文读物供学生阅读。
2.4 加大宣传双语教学重要性, 改变学生家长观念
部分学生家长对双语教学持有无用、多余和过渡等落后思想意识, 这样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是导致个别学生辍学的原因。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 在正确处理彝汉双语文的过程中, 发现彝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用彝语文教学, 学生学得快, 记得牢, 容易理解, 能促进汉语文的教学, 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师生都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双语教学的意义, 让家长改变观念。
综上所述, 凉山彝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凉山彝区教只有走彝汉双语教学这条路。彝区乡村小学在双语教学这条道路上, 只要实事求是, 放开手脚, 坚定不移地引进机制和改革创新经验, 取长补短, 彝区乡村小学教育将会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冬.浅谈寄宿制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M].山教育研究,
[2]喇明清.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郭礼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问题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0.立邦:为乡村小学“上色” 篇二十
在化工行业,一家品牌商所要面对的环境危机和舆论压力是巨大的。立邦深谙此道,希望扭转公众仅仅局限在涂料基本功能的认知,力求引导人们更多感受到涂料带给人们生活、情感、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改变。
过去5年,立邦中国(Nippon Paint China)已在全国近180所乡村小学中开展一个取名为“为爱上色”公益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为那些地处偏远山区、质朴无华的乡村学校换上“新衣”。刚刚度完暑假归来的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学校突然焕然一新了—崭新的外墙被画上了可爱的动物、亭亭玉立的向日葵、七色彩虹。这些图案色彩明快,颇有凡·高的风格,极富艺术性。因为颇具创意,这个项目成功吸引了包括波音、佳能、中信、娃哈哈、可口可乐等在内的23个知名企业、NGO及媒体共同参与。时至今日,已经升级为一个“多元、开放、融合”的公益平台,愈具影响力。2014年初,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了立邦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执行人吴佳伦(Ariel Wu)。
中国财富:“为爱上色”的创意从何而来?
吴佳伦:CSR项目要跟企业本身的产品优势和整体战略项目相结合。我们是涂料公司,从2008年开始,就为立邦捐助的小学做涂刷。后来我们想到,也可以帮其他更多的小学做涂刷。并意识到要有很多伙伴、企业,甚至公益平台一起来参与。于是,我们和杜邦(Dupont)公司一起成立了这个项目,还找到了新浪公益、网易公益,甚至纪录片公司进行项目记录影片设置,给公众更多认识这些农村小学的机会。这个活动在进行过程,还因为了解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而衍生出很多项目,比如,支持乡村美术教育,捐建学校,以及个别的软性支持。等做到第三年后,我们开始去和很多企业做分享,比如,可口可乐、佳能、波音公司……希望他们也能加入我们这个领域。
中国财富:很多企业都是直接捐赠资金。
吴佳伦:除了捐钱之外,我们还能做更专业的事情。我们的机制不仅仅只有涂刷,还有美术教育的支持,只要是立邦公司涂刷的学校,就会有美术教室的捐建。而且不同公司的公益项目都能和我们相结合,我们叫做“1+1公益”。譬如,前年佳能中国的影像公益加入,我们的美术教室升级成了色彩教室,我们为佳能的小学涂刷,支持美术教室,同样佳能给我们的小学做影像公益和色彩教室,大家共同培训乡村老师。还有可口可乐的美术支教项目,也能和我们结合在一起。
中国财富:如何涂刷乡村小学?如何选择学校?
吴佳伦:涂刷大部分以外墙为主。即使只有一层楼,都有可能搭脚手架,会影响到孩子上课。我们会利用小孩子在暑假的期间去进行。
我们挑选的学校,要保证在五年内能持续运营,且这些学校经过墙面修复,可以维持更长时间。我们对学校的师生数量会有一定量的要求,但最主要的是这些学校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是新学校就不需要涂刷了。通常,我们每年都会征求图案,设计师、企业、网友都可以投稿。目前已有30多幅不同的墙画可供学校选择。涂刷前需要打底、修复、涂粉等,是一项技术活,而且还要涂得好看,所以有时还会找当地美院的学生一起参加。孩子们不能参与主要还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有些合作伙伴会想让自己的员工参与涂刷,比如波音公司就提出让员工们去涂自己捐赠学校的内墙。
中国财富:目前项目运作如何?
吴佳伦:这个项目平均每年要花费800万到1000万。学校每年都在增加,5年一共有180所。我们的目标是以后每年20所地成长。此外,也会要求捐助的企业在涂刷后一起来看看。比如中信地产的学校,那所学校很大,我们跟他们说已经涂好了,你们应该去回访,问问这些孩子们还缺什么,我们希望他们持续地想,怎么帮助孩子们,写卡片,送礼物,都是自发产生。这不仅仅是个墙面刷新的行动而已,还能让企业切实地关注到自己捐助的学校。
中国财富:这么多跨国公司加入到你们的公益平台,如何分工协作?
吴佳伦:我们并不是想把公益的合作伙伴变成客户,但我们不介意将我们的客户变成我们的公益伙伴。大家都是平行的,不会因为说他是我们的客户,要我们涂哪所学校我们就去涂哪所学校,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考核来挑选。跟他们合作,除了有协议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每个企业的做法都不太一样。有的会把钱捐到我们的涂刷基金里,所有的事情都由我们来搞定。有的则是互相分工。我们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部分由对方来提供。比如和佳能合作,刷墙的成本我们来负责,活动和设备捐赠则由佳能负责。因为我们对学校有一定要求,所以有的企业提供的学校并不需要我们帮助。
中国财富:你们和什么样的NGO合作?
吴佳伦:我们跟很多大型的NGO合作过,如青少年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现在希望和国际NGO,或者草根公益组织去合作,国内这些大型的NGO业务量太大了,没办法做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但公益项目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做到每一笔基金都要负责任。过去我们会每年放个几百万在NGO,现在我们不仅仅只是捐钱,还希望项目能落实得更好,所以我们会更慎重地去评估。
中国财富:你们如何理解CSR和成本的关系?
吴佳伦:你要在一个市场里取得什么,你就要有相应的责任,这是我对成本的理解。企业越强大,投入在社会责任上的成本会越大,这与企业在市场上的成长速度是一样的。我们的CSR不是一个部门,而是叫“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委员会主席来自母公司立时集团CEO黄守金,而成员是来自公司的所有高层,包括总部的总监、事业部门的总经理,甚至是生产部门的总经理们,大家都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要各司其职,共同做项目管理。CSR是我们立邦在经营非常重要的管理战略。
中国财富:你认为CSR项目能做成功的关键是?
吴佳伦:首先,能不能取得自己内部员工的认同;其次才是公众的认同。企业社会责任还是要回到内部本身,有本身的认同才有一个群体的推动,而不是公司里某几个人在做。公众认同虽然没有内部认同重要,但毕竟是社会企业责任,还是要有一个公众的标准。最后才是媒体的认同,媒体的角色不只是认同,还应该一起做。我之所以把内部认同当做我评估的要点是因为这是我过去工作的困难点。我不担心工作会被误解,很多时候观念会改变的,沟通到了某个程度,这个困难就会消失。
中国财富:你怎么说服你的老板?
吴佳伦: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老板与领导们更重视说做这样的事能造成多少品牌效应,用数字去佐证它,告诉他这对我们的品牌有个怎样的正面成长。老板的观念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能做这些项目做得很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超级好的老板。我觉得很多企业的CSR项目要做下去是要从上往下开始的,对我们中层管理者而言,我们的角色在于对上对下对所有人都要做功课,这很有挑战,也很有意思。我个性还是很愿意接受挑战的,一开始我们CSR委员会成立的时候,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遍了所有的工厂,告诉工厂的领导层们什么是企业的CSR。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沟通,有没有抱着有爱的心情去做,要有耐心。一旦走出去你就会发现反馈,就能学习。做CSR很重要的是要和社会沟通,了解不同人的诉求。
中国财富:有人认为CSR是企业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引擎,甚至借此开拓出一片新市场。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乡村的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乡村的景色小学作文550字07-11
乡村的乐趣小学生作文10-24
乡村风光的小学作文450字11-06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小学作文07-28
小学四年级作文:乡村风光09-21
乡村生活作文小学生10-22
乡村的一天400字_四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11-01
乡村小捣蛋小学生作文08-27
小学生游记作文:乡村游记11-14
田园乡村_小学写景作文500字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