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答题规范(精选8篇)
1.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篇一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与技巧
一、审题: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危害很大。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概念辨析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审关键字:关键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也是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常见化学题中的关键字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小心加热”、“加热并灼烧”等等。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例如:写“分子式”、“结构简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现象”、“目的”,这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非所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审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三个依据:①使用仪器的精确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大于或等于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②试题所给的数据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的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③题目的明确要求,例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按照试题的要求去保留。
二、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1.选择题:在理综试卷i卷中化学题有7个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避免落入命题人所设的“陷阱”,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做题,也能从选项出发验证题干作答,合理的选择解题方法快而准地找到答案,将做选择题的时间尽可能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在理综试卷ii卷大题中按照近几年情况来看,化学题是三道必考题加一道选考的填空题。必考三题一般来讲实验题一个、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有两个题,分别侧重于化学平衡和电化学。选考一题(选二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与理论或元素化合物与实验分离有关的一个)、选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与周期表与周期律延伸的一题)、选五(有机推断)一个。
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没配平、条件错、有机反应少写物质(水等)会造成该空不得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连接,无机反应用等号、有机反应用箭头,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要标清,点燃,加热,高温有区别,催化剂不能简写为“催”,这些问题出现会被扣分。
(2)专业术语不能错。化学上常用的专业词汇是绝对不能写错别字的,一字之差会使整个空不得分。例如“砝码”不能写成“法码”;“熔化”不能写成“溶化”;“过滤”不能写成“过虚”;“萃取”不能写成“卒取”;“坩埚”不能写成“钳锅”等等。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例如:举一个工业上co做还原剂的反应,这时最好的例子就是3co+fe203=3c02+2fe,这个反应应该是最熟悉的,其它反应也可写但是用不好就会扣分。比如co和水蒸气的反应,如果没注意到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写了等号会被扣分。同时也不可泛泛举例写还原金属氧化物ro十co=r+c02(r表示金属),这样肯定不能得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成立,而且也并不一定能用于工业生产。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作答时要注意,从“己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表达尽可能用唯一、准确的术语,不要多写无用的话,无用的话说错了就会扣分;作答要有明确的要点。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写单位的要写单位。或者是要注意“空“后面所使用的单位是什么,不要因为没有书写单位或者是数量级不对而丢分。
三、掌握化学答题原则:
化学的命题是有要求的,所有的考试范围离不开考纲,所有的考试内容源于教材。所考的内容肯定是教材中有的,教材里有没有的,肯定以信息出现。因此在答题时应该领会命题意图,去想教材里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联系。平时的每一次训练当高考来对待,无论是从考试的心态,还是从答题的习惯、试卷的书写等都要与高考一致。这样,高考时才一能和平时一样轻松。
高考化学中最易弄混的词有哪些
解答题易混淆词
1.关键的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语: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人为失分。
2.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3.符号运用。如“=”与“可逆符号”;“+q”与“-q”;沉淀与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
4.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5.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6.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7.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表示。
8.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书写电极反应式时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输入和输出物质的箭头指向,观察化合价变化确定正负极或是阴阳极。
9.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10.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11.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2.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3.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4.ma(s)+nb(g)pc(l)+q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5.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6.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7.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o(或n)原子数。
16.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7.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①分子式写错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④分子量算错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2.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篇二
一、考前复习准备策略
1. 树立目标
首先根据平时测试考试成绩, 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 尤其是模拟测试成绩更具参考性。再次, 具体分析失分状况, 看看自己的那些分数是有能力得到的;然后根据这些细节查找问题, 预计提分空间。一般有机化学比较简单, 容易得分, 无机化学较失误, 实验题型能力差异显著, 计算题失分最大。根据自己的情况, 针对性的训练, 减少失误, 树立高考的基本目标。
2. 强化心理素质
首先, 建立自信心, 近几年化学高考习题比较固定, 难度不大, 考点明显, 无偏难怪题。同学们可以充满自信, 坚信自己能正常发挥。再次, 考试前和考场中放松心情, 平静答题, 不要背负心理包袱, 认真审题,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心慌, 自己不会其他同学也会觉得困难, 这时候心理素质很重要, 仔细梳理基础知识, 认真分析题目, 找到解题思路。再次, 也不要骄傲, 认真检查, 减少失误。
二、考场考试答题策略
1. 总览全局
考前会提前5分钟分发试卷, 这时候不能动笔但可以看题。此时应该浏览试卷结构, 对试题难易度心中有数, 按照自己特点大致分配时间, 留好涂卡时间, 把会做的题目提前做好, 也就是先易后难。理综时间是150分钟, 平均每一学科分配50分钟, 化学试题是7+3+1, 即7道选择, 3道必做题, 1道选做题。个人情况不同, 解答各类试题所需时间就有差异, 合理分配时间就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率。
2. 认真审题
“出题者是精明人”。解题就是攻, 出题者是守, 攻守之间是智谋的较量。高考试题中往往有多个信息点 (包括卷首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大题指导语, 图像中的特殊点、实验特殊操作、不正确等相关要求类;无色、酸性等限制条件类等) 。审题主要是注意:应学会找到题干, 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 阅读理解题目要求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然后仔细琢磨, 体会命题意图, 降低过失性失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找出关键字、词、句, 一个逗号一个逗号地读题。如正确、错误,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结构式、电子式等等, 特别注意括号中给的信息。如果没有用的话出题者是不会给大家的。
(2) 要边分析题目边写出题中相关反应过程或者原理。
(3) 要明确题中所给的现象和数据, 能够根据题意推导出连锁的相关数据。
(4) 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为此对Ⅰ卷的信息点可用笔打点或横线加以强调突出, 也为以后的检查速度奠定基础, Ⅱ卷虽不能做明显的标记, 可以通过前后对照阅读和反复阅读进而找出隐含条件。以便解题。
3. 规范用语,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阅卷人是挑剔人”。有时候学生会莫名其妙的丢分而不知原因, 这也是考生考试中丢分较多之处。高考阅卷对专业术语也有一定要求, 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 而是比准确性。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所以我们考生应该规范专业术语和答题格式, 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 学会取舍
题目有难易, 答题有顺序, 先简单后复杂, 遇到极难之题目, 要忍心舍去, 有时间最后再研究。所以提前浏览全局是前提。
化学难题一般是大题或者自己比较弱的章节试题, 所以可以选择性的做题。解题时开始认为简单, 结果在一个环节卡住了, 毫无头绪这是应该先把它放在一边, 先做下面的题目。做到后面思维打开了, 忽然明白了回头再补上, 心态的控制非常重要。选择题难的话不能不做, 最好用排除法和代入法或者特殊值法以及区间法进行选择。把能得的分尽量都得到。
5. 把握细节, 减少失误
高考中还有很多细节决定成败。答题卡的填涂, 最好边做边写答题卡, 或者做完选择题先涂卡, 最后再涂卡一旦时间不够就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大题做一道写一道, 不要写在草稿纸上再抄写, 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高考时间有限, 应该惜时如金, 进行最科学的安排布局。草稿纸一般可以再要, 在使用草稿纸的时候应该科学安排和使用, 不要随机乱写乱用, 因为一旦检查或者回头看比较乱, 很难找, 影响效率和心情。所以草稿纸也要有绘画的使用, 可以像作业本一样按照题目顺序使用, 并标好题号, 整齐有序, 有条不紊。
涂卡的2B铅笔和答题专用笔要有备用的, 不要到时候有质量问题而无法使用。铅笔提前削好, 笔尖削成涂卡最方便的扁头, 提高涂卡速度。答题笔笔水充足。计时手表最好佩戴, 以便掌握答题进度。压轴大题能做最好, 不会做也不要空着, 写上相关反应方程式, 或者根据题意, 按照题目条件列出相关方程也会得一些基础分, 而不是零分。但前提是前面的题目快速做完, 需要有充足时间是研究压轴大题。
高考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体力、心理于一体的选拔性考试, 细节把握, 心态调整, 战略战术都是学生考场中需要体现的能力。总之,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提前备战, 高考才能实战成功。
摘要:古语有云:“兵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考中如何取得满意成绩, 需要未雨绸缪, 最好考前准备工作才能减少失误, 甚至超常发挥。本文围绕高考大纲及考点, 就高考化学中各种题型的答题准备策略以及答题技巧略谈个人经验。
关键词:高考化学,答题,技巧,策略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学习的方法[J].中国教育报.
[2]张方国.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M].
[3]时晓霞.情感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 2011 (1) :128.
[4]陈耀亭, 刘知新.课堂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高考地理答题规范与技巧 篇三
一、地理试题答题要求
1.准确运用术语,防止答题口语化。
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较多而且复杂。例如,在描述地形时,如果能将“地形平坦、地势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术语准确应用于对相应地形的描述中,就能获得高分。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忽视对术语的积累和运用,从而导致在答题过程中误用或错用专业术语,遗憾失分。
2.夯实基础,理清答题思路。
从近几年全国和各省区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其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已成为趋势。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考查了城市和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201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考查了黄河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开发条件与问题;2013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考查了美国与中国棉花种植区位条件差异及美国西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典型试题的作答要点和思路。
3.严格审题,抓住关键信息。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但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普遍出现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的现象,从而造成失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按照“审图文材料——审设问——审设问间联系”的步聚,获取答题线索,最大限度地为答题提供帮助。
4.重视图表,获取有效信息。
图表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无图不成题。学生在考试中常常因粗心大意、答题仓促而看图不仔细、不全面,不能准确理解图示信息,抓不住关键信息或关键词。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图表解读方法的教学,增加图表型试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5.答案要点全面,重点突出。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因知识掌握不全面,或对试题材料和问题分析不细致而出现答题思路混乱,最终导致答案要点不全、扣题不准、脱离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强化审题和答题训练,使学生做到答题规范化。
二、地理试题答题技巧
在解答地理试题时要运用学科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体现出逻辑性,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以下答题技巧。
1.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拿不准的内容,在不影响答案完整性和得分的情况下应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可以模糊回答是寒暖流交汇而形成的。
2.多与少的技巧。
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内容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并且要注意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全面性。高考评卷的原则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因此,我们不妨坚持多写、多分点作答。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写上去;多分点作答,即分要点答题,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看要点、看标题给分,分点答题可以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少给分。
3.主要与次要的技巧。
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如果实在没把握,就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与题目有关的知识点都写下来。
4.高考各科答题规范和技巧 篇四
2.题目切题、响亮;
3.要至少三次点题,“三点成一线”;
4.要引用二三句名人名言,增加论证力量;
5.要运用两三个整句,增强文章的奔放气势;
6.材料要做到新鲜典型;
7.结尾要么点题,卒章显志;要么描写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数学
一、
答题工具
答选择题时,必须用合格的2B铅笔填涂,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应使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禁止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或透明胶带改错。最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二、
答题规则与程序
①先填空题,再做解答题;②先填涂再解答;③先易后难。
三、
答题位置
按题号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实在需对答案进行修改,可将需修改的内容工整地划去,然后紧挨在其上方或其下方写出新的答案,修改部分在书写时与正文一样,不能超出该题答题区域的黑色矩形边框,否则修改的答案无效。
四、
解题过程及书写格式要求
《考试说明》中对选择填空题提出的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因此,解答的基本策略是:
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
稳――变形要稳,防止操之过急;
全――答案要全,避免对而不全;
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
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关于填空题,常见的错误或不规范的答卷方式有:字迹不工整、不清晰、字符书写不规范或不正确、分式写法不规范、通项和函数表达式书写不规范、函数解析式书写正确但不注明定义域、要求结果写成集合的不用集合表示、集合的对象属性描述不准确。
关于解答题,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因为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判定分数。
在答题过程中,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是否答出是多得分的关键。答题过程要整洁美观、逻辑思路清晰、概念表达准确、答出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比如要将你的解题过程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得分,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换为“文字语言”,尽管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因此得分少,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对容易题要详写,过程复杂的试题要简写,答题时要会把握得分点。
五、
常见的规范性问题
解与解集: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表示(除非强调求解集);不等式、三角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集(集合或区间)表示,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须加 ;在写区间或集合时,要正确地书写圆括号、方括号或花括号,区间的两端点之间,几何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带单位的计算题或应用题,最后结果必须带单位,特别是应用题解题结束后一定要写符合题意的“答”。分类讨论题,一般要写综合性结论。任何结果要最简。排列组合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函数问题一般要注明定义域(特别是反函数)。
六、
答题规范化的训练
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解题的规范性,需要从点滴做起,重在平时,坚持不懈,养成习惯,做好以下几点:
①平时作业要落实;
②测试考试看效果;
③评分标准做借鉴。
英语
一、
选择题需要填涂答案在答题卡上
考生可把填涂区依次分块填涂。不要四区一次填完,否则容易造成移位。
二、
书面表达规范要求
书面表达对字数的要求是100词左右,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写到100到130。词数为什么不能低于100?因为考生写得太少,看上去不像一篇文章是很危险的。对阅卷者而言,分数不会给高。倘若写得太多,考生难免费神,自然减少其他试题的答题时间,还可能言多而失。一般用十来个句子,且要保证正确无误。
书面表达若有标题,而且没有在答题卡上印出,考生要记得书写。
书面表达题的“字”法:字色(黑色),字迹(工整、清楚),字形(占格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字体(一致),字距(不宜过密,不宜过疏,悦目为宜),字数(比较合适在100-130之间)。
书面表达题的“版”法:三段或四段体,切忌一段到底。每段开头缩进。不可超格、超框。“版”的核心就是要让文章看上去像文章!
5.中考化学怎样复习之答题规范 篇五
一、审题:仔细研读题目不准不看题,看题时应注意的字眼
选择题要求选“正确”或“不正确”;
选“正确”或“错误”;
选“是”或“不是”;
选“能”或“不能”;
选“最高”或“最低”;
选“一定”或“不一定”
二、合理分配时间
看清题后,不能因为一个题做不出来而影响做其它题,合理搭配时间是有效的。
三、字体一定要清楚,试卷要保持整洁
四、小括号内的要求要看清
每年都出现在填空题、计算题中,要看清是让写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物质名称,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要分清,不能误答。还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五、探究题的答案一般不唯一
尽量选择熟悉的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不生搬硬套。
六、实验题,探究题,简答题
推断题要求思维高度集中,思路要严密,每一个步骤要记牢,解题时尽时搞清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形成一个整体思路。
七、文字叙述要严密
做实验探究题时要认真阅读,注意题给信息,文字的字样,少量、足量、适量、过量;有无现象,沉淀、气泡,沉淀的颜色,白色、蓝色等;溶液的颜色,浅绿色、棕黄色、蓝色等,要先取样再操作,描述变化时要“….变为….”。 指错时要写“不能…..”或“应当…”
八、计算题的格式
解----设-----答要全,切不可少一个,相对原子质量要用试卷上的。
一些能计算出的先计算出来,如146克*5%=73克,每步计算要带单位。
计算过程分3步:
1、列比例式;
2、化简;
3、得出结果。
计算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一定要先化简,再计算,减少出错机会。
九、当遇到难题时
当遇到难题时,要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用所学知识作答,抓住关键的话,从中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实在太难不好解决就坚决跳过,先做简单的,把难题留到最后解决,还有可能因为最后思路通畅,而顺利解决。
十、试卷上有无未做的题目
试卷上有无未做的题目,尤其是试卷的反面。一定不要丢题、漏填。
中考常见的13个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通电条件下)
2.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 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3.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4.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添加):2H2O2==2H2O+O2↑
6.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 + 3O2↑(生成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7.2HgO?2Hg+O2↑ (红色变为银白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8.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CaCO3=CaO+CO2↑
9.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0+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0.Ca(HCO3)2 ?CaCO3↓+H2O+CO2↑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
11.2NaHCO3?Na2CO3+H2O+CO2↑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Cu2(OH)2(CO3)?2CuO+H20+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6.高考化学的答题技巧介绍 篇六
化学二卷导致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填空题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表述能力,要求考生有敏捷的思维和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表述内容既要准又须与题意贴切吻合;二是填空题答案呈发散性(而选择题仅四个选项),可以克服考生盲目猜估和侥幸得分;三是题中信息曲径通幽,要求考生善于化“隐”为“现”跃过命题者巧布的“陷阱”,故应考时应注意:
1、抓住关键,以新联旧
填空题形式新颖,思维巧妙,很富有思考性,综合性程度很高,内容跨度大,知识的串联性强,只要抓住关键,搞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题目的新要求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进行有关知识的整体思维,答案就能顺利推出。
【例1】 臭氧(O3)是一种有点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它具有比氧气更强的氧化性。已知臭氧能使润湿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反应中有氧气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解析】这是一道以化学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内容的填空题。根据题意很容易得出O3 + I→I2 + O2这一转化关系,显然反应物中的钾元素在生成物中以何种形式出现,是本题的难点。据钾元素在反应前后价态未变,肯定在生成物中也是+。那么与+结合的阴离子是什么?这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此时,应从题目的字、词、句中挖掘隐含条件,抓住“湿”字这个突破口,就知反应物中还有水参与反应,于是又得出O3 + I + H2O→I2 + O2 + X。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思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目要求,不难推知X-就是OH-,因而就有:O3 + 2I + H2O = I2 + O2 + 2OH,于是第一空就完成了,后面的两空全部脱离了题目的信息,进入整体思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化合价改变、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由于I-是还原剂,则氧化产物就是I2,这一空较容易。但不能因O3是氧化剂,就不加思索地判断出O2是还原产物,因为O3和O2都是氧元素的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即反应前后化合价没变,于是又出现难点,解决此难点,其关键就是看O3里的氧原子获得电子而转变成了什么。仔细观察反应方程式,不难看出O3中有两个O原子形成了O2,价态没变,另一个O原子进入OH,即跟水生成了OH—,价态降低了,所以OH是还原产物,解答第二空的整个思维是把新问题与已学过的旧知识紧密结合,以新联旧,抓住还原产物在反应物中一定是氧化剂,氧化剂中的元素在反应中一定要得电子导致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这一关键。
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例2】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某几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盐酸放出的气体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有气体放出,且残留固体质量有所增加,由此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
【解析】⑴ 以题意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放出气体可能是HCl与NaHCO3或Na2CO3或Na2O2等反应,且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明显减少,但又不等于零,肯定为CO2和O2的混合气体,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
⑵将混合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一定有NaHCO3。
⑶残留固体质量有所增加,多数考生认为NaHCO3 受热分解质量减少,但Na2O2与CO2、
3、变通思维,合理迁移
【例3】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若看成一种盐时,又可以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律和这种书写方法,若将Pb3O4,用上述氧化物形式表示,其化学式可写成 ,看成盐时可写成 ,等物质的量的Fe3O4和Pb3O4分别在一定条件下和浓盐酸反应时,高价的铅能将盐酸氧化而放出Cl2,而高价铁则不能,写出Fe3O4、Pb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这是一道填空型信息迁移题,如果运用简单模仿,则会将Pb3O4类比Fe3O4错填为PbO.Pb2O3、Pb[PbO2]2。正确领会题干信息必须遵守化合价分析规则和Fe3O4书写方法。因Fe3O4中Fe有 +2价、+3价,而Pb3O4中的Pb却只有+2价、+4价。故Pb3O4中有一个+4价的铅原子和两个+2价的铅原子。变通思维后不难得:Pb3O4氧化物形式为:2PbO.PbO2,写成盐时为Pb[PbO4]。
同理,变通思维可写出二者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3O4 + 8HCl = FeCl2 + 2FeCl3 + 4H2O Pb3O4 + 8HCl = 3PbCl2 + Cl2↑ + 4H2O
4、利用规律,逐步推理
近几年来,高考填空题中出现了许多“满足关系”和“取值范围”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新颖,创意较高,思维抽象,规律性很强。该类题目大都是内容源于课本,要求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透彻理解,熟练运用,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这类题,应该将计就计,首先抓住知识的内在规律,找出对应关系,逐步推理,导出结果。
【例4】在25℃时,若10体积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是碱性,则混合前,该强酸溶液的pH值x与该强碱溶液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解析】这道题属于强酸强碱混合的pH值计算题,内容源于课本、难度较大。但此题
5、利用关系,推、验结合
近几年来,高考题中,年年都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尽管年年形式更换,但其解答的思路未变,这类题往往以图表转化关系出现,反应较多,关系复杂,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跨度较大,文字表达较少,但容量却很多,他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程度和推断能力,该题也是高考题中唯一的一个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对于这类题的解答,首先必须仔细读题看图,在读题和看图过程中能得到某些启示,这些启示就成了解题的突破口,从这些突破口出发,通过边推边验证的方法,紧紧抓住图中的各种关系,即可求得题目的正确答案。
【例5】下图中每方框表示一种反应物或一种生成物(反应中加入的水或生成的水,以及由H加热发生的反应中除去G以外的产物均已略去)。已知A、D、G、H是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化合物,E通常情况下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F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物质A的化学式是 ;
物质B的化学式是 ;
物质H的化学式 。
⑵D与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⑴A是2CO3,B是Ca(OH)2,H是ClO3
⑵D和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OH— + CO2 = CO32- + H2O
6、表达准确,击中要点
【例6】在25℃时,若10体积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溶液的pH值与该强碱溶液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pH计算的填空题,设问方式新颖,打破了常规思维习惯,着重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
答案:强酸的pH值与强碱的pH值之和等于15。如果答卷中表述出强酸与强碱的c(H+)之间的关系或只答出强酸的pH值与强碱的pH值之间的比值,此题评分时计零分或减分。
7、深化思维,飞越陷阱
【例7】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Na+、Mg2+、Ba2+、Al3+、Fe3+、SO42-、CO32-、NO3-、Cl-和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试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④取上述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篇七
高考理综化学试卷一般包括7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 (3道必做题、3道选做题) , 一般来说, 取胜的关键在于6道大题。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区分考生成绩的优秀程度, 便于高考选拔人才。可以说理综化学大题的完成情况直接决定着理综化学成绩的高低, 是考生争取高考胜利的关键。下面针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 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理综化学大题的命题特点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的分析, 其存在如下特点:
(1) 一般有6道大题, 其中包括3道必做题 (一般为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化合物相关的推断题) 和3道选做题 (1道化学与技术题、1道物质结构与性质题和1道有机化学题, 考生可任选1道解答) 。
(2) 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 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 如元素化合物性质类试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 再如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 纯粹就是拼盘组合, 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 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 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 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 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 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 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对于元素推断题, 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 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 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 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 联系其他条件, 顺藤摸瓜, 各个击破, 推出结论; (2) 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 可利用题干条件的限定, 逐渐缩小推断范围, 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3) 有时限定条件不足, 则可进行讨论, 得出合理结论, 有时答案不止一组, 只要能合理解释就可以。若题目只要求回答一组, 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 大胆尝试、假设, 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即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 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 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 然后代入验证即可, 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考虑, 盲目验证。
例1.V、W、X、Y、Z是由元素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 其中V、W、X、Z均由2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1) 5种化合物分别是V、W、X、Y、Z (均填化学式) 。
(2) 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 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 则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V的电子式是 。
解析:固体V与水反应可得Y (白色固体) 与Z (无色气体) 就是本题的“突破口”。固体V可能是碳化钙、过氧化钠、氮化镁、硫化铝等;由X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是由2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且由固体V与氧气反应得到, 可知X和W均是氧化物,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CO2、NO、CO等, 并可由此确定V中含有碳元素或氮元素等。W和Y均为白色固体, 且W与 H2O反应生成Y, 又W是氧化物, 符合这些条件的常见物质有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等。据此可初步推断V为碳化钙、氮化镁一类的物质。题目中又告诉我们: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 则可计算推知, V是CaC2, Z是C2H2。
答案: (1) CaC2 CaO CO2 Ca (OH) 2 C2H2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 有时用图像或图表形式, 重点考查热化学 (或离子、电极) 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试题设问较多, 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 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 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和考查内容较多, 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 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 因此要充满信心, 分析时要冷静, 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 陌生度也不大, 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如下高频考点: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 这些都是高考冲刺阶段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 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 同时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规范细致, 另外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 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 千万不能有所放弃。
例2.请回答氯碱的如下问题:
(1) 氯气、烧碱是电解食盐水时按照固定的比率k (质量比) 生成的产品, 理论上k=。 (要求写出计算表达式和结果)
(2) 原料粗盐中常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O
(3) 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 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 (电) 能30%以上。在这种工艺设计中, 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电极未标出, 所用的离子膜都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①图中X、Y分别是、 (均填化学式) , 分析比较图示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a%与b%的大小______;
②分别写出燃料电池B中正极、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正极, 负极;
③这样设计的主要节 (电) 能之处在于 (写出2条) ______、 。
解析: (1) 只要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M (Cl2) /2 M (NaOH) =71/80=1∶1.13或0.89 (2) ③①② (3) ①Cl2 H2a%小于
3.化学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 以考查实验设计、实验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 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探究、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其次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 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
例3.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
方案一:将a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 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 (标准状况) ;
方案二:将 (a/10)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 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 达到终点时消耗25.00mL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 (填“酸”或“碱”) 式滴定管, 理由是 。
(3) 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 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
(4) 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 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作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 (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 , 理由是
;
②方案二 (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 , 理由是 。
解析: (1) 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得:
答案: (1) 2 10 8 5 2 1 8 (2) 碱 KMnO4有强氧化性, 会腐蚀橡胶管 (3) 1.45/a 1.40/a
(4) 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其他金属, 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 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存在, 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 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KMnO4溶液氧化, 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 生成的Fe3+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存在, 则结果准确
4.有机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 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 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体、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的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也可能有数据) , 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 (也给出一些物质性质) 进行推断, 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 再求分子式, 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 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等多种方法。
例4.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 碳的质量分数为55.8%, 氢为7.0%, 其余为氧。A的相关反应如下图所示。
已知
(1) A的分子式为。A的结构简式是。
(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4) 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写出四个同时满足 (i) 能发生水解反应, (ii)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 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 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它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推断和性质, 需注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题意, A分子中碳原子数为4个, 氢原子数为6个, 则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即A的分子式为C4H6O2。由于A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说明含有碳碳双键, 在硫酸存在条件下生成2种有机物, 则为酯的水解, 即A中含有酯基。由A的水解产物C和D的关系可判断C与D中的碳原子数相等, 均为2个。综上可知, A的结构简式为
三、认真审题、规范表达
认真审题是成功答题的关键, 整个解题过程中要不断地审题。审题要点包括:①抓住关键词, 如化学上“正确”与“不正确”或“错误”, “是”与“否”或“不是”, “有色”和“无色”, “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电子式”与“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分子式”与“结构简式”, “一定”与“可能”等。②梳理条件, 大胆剔除无用信息。对条件较多的题, 可在草纸上进行整理, 分析明确, 做好记号, 层次清楚。③挖掘隐含信息和弱信息, 这两种信息给考生的刺激强度小, 容易被忽视, 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仔细, 按文字顺序, 逐一挖掘。④克服思维定式, 防止只凭经验, 想当然。⑤要考虑周全, 避免丢三落四。规范表达是在考场上得高分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述不规范, 字迹不工整是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规范表达的具体要求:①书写规范, 字迹工整清楚, 分段准确利落, 答题层次条理清晰, 简洁明了。②语言表达要规范, 切忌“语多不中”“词不达意”“言不及义”。③学科用语要规范, 化学方程式中的书写要避免丢三落四。如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物质的状态等。④解题过程要规范, 如大题按学科要求进行。
例5.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 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1) 反应Ⅰ前需在FeSO4 溶液中加入 (填字母序号) , 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 D.H2
(2) 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 其目的是 。
(3) 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 其目的是______。
(4) 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 (NH4) 2S2O8 (过二硫酸铵) 。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
解析: (1) 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所以应加入既能防止Fe2+被氧化, 又不会引入新杂质的物质, 所以加入铁屑最好。 (2) 若温度较高, 则会促进Fe2+的水解, 也会使NH4HCO3分解, 所以反应温度应低于35℃。 (3) 要使K2SO4晶体析出, 就要降低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由于K2SO4是离子化合物, 在醇类溶剂中的溶解度一定变小。 (4) 据图示:
答案: (1) B (2) 防止NH4HCO3 分解 (或减少Fe2+的水解 ) (3) 降低K2SO4的溶解度, 有利于K2SO4 析出
总之, 欲提高考试成绩,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大题的命题特点, 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梳理主干知识, 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②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③注重审题和规范表达的训练。
8.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篇八
一、含义与含意类
一般说来,含义题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含意题是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既然是考查理解,那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领会意思并简单解释。就答题思路而言,主要有三点:其一是确定对象。仔细阅读题目,确定是理解概念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解题的方向,找到答题的钥匙。其二是寻找区域。无论是理解概念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都要寻出概念或句子的位置,找出与它们相关的区域。力求劳而有功,事半功倍。其三是圈出重点。找准位置和区域后,要反复阅读相关内容,圈出重点词语;跟着稍加提取与连接,便形成对概念或句子的理解。比如: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第20题第1小题: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看看题目,就知道是考查对概念“乡愁”的理解。阅读访谈,细细寻找,“余光中所说的乡愁”应该在第二节前半部。具体一点,就是从“因为乡愁”到“有所寄托”。仔细阅读,可以圈出重点:“地理某一点”、“历史与文化”、“民族感情的寄托”。稍加整理,就可形成答案:乡愁是地理某一点的超出,是历史与文化的表现,是全民族感情的寄托。或根据原文,稍作提升: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也是历史与文化的,而且是民族的。
就答题规范而言,关键的有三要:一要点出对象。开始答题时,是概念就要点出概念,是句子就要点出句子。明确你要回答什么问题,阐述对什么的理解。二要分点解释。要分点进行回答,以促进思考的深入,显示出解释的条理性;并用①②③标出来,以确保答题的全面,显现答题的序列性。三要分层排列。通常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从而,呈现解释的层次性,表现答题的层递性。仍以上例为例,其提供的答案是:余光中所说的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对照要求,无疑是合符规范,答得不错。开头点出了对象“余光中所说的乡愁”,随后解释了乡愁的三点含义,只是没有用①②③标出;稍加品味,三点含义也是按照意思递进排列的。但是,不够妥当的是,“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一句有歧义:可以把“为了”看作表目的,也可以把“为了”看作“成了”。依据原句意思,应理解为后者。为了避免歧义,可以按照原句,删除“了”,或者将“为了”改为“成”,或者干脆说成“是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再者,“不完全寄托”“不仅仅”与“超出”有些距离,因为讲“超出”就越出本位,没有“地理”了;“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与“融入”也有些差距,因为讲“融入”就是外来加进去的,与“本来就是”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筛选与整合类
就实质而言,筛选就是分析信息,整合就是综合信息。答题时,一般是先筛选信息,后整合信息;或者说先提取信息,后重组信息。只有二者连贯一体,才能回答全面,解答准确。答题思路上,通常分三步走:第一步,浏览筛选。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要依据题干核心,感知全文,筛选重要信息。第二步,比较辨别。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和次要,辨出表象与本质。通过比较辨别,选取出重要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第三步,调整组合。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要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照题目规定,用准确语言进行加工,重新组合。进而,总结上升,形成答案。譬如,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读读题目,不难发现,其切入点是“重要影响”,关键点是“哪几件事”。说得白一点,就是要筛选并整合出影响学术生涯的几件事。通读传记,稍稍感知,依据“重要影响”,可筛选出相关事情。然后,将相关事情进行比较辨别,根据“开始”、“开端”、“拓展”、“转折点”、“从此”等升华性的词语,剔除与“重要影响”无关的事。接着,再去除修饰,留下主干;分类整理,重新组合:①听谭大勋讲学,临摹《舆地图》。②赴京会试,结识名流学人。③搜访典籍,校勘珍本。④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要想答题规范,重要的有三步:最初是据题总提。要根据题目,总提一下。既是紧扣题目,总体进行回答;又是开启后文,提示具体回答。再者是概括重组。答题时,不可脱离原文,更不可凭空臆造。但是,千万不能直接照搬原句,必须进行相应的概括;万万不可直接照抄原文,必须进行一定的重组。末了是讲求简洁。一定要挤去所有的修饰,留下简洁的主干;千万不能直接用关键句来回答,用核心句来解答。力求语言精练,数语中的。再以上例为例,请看提供的答案:①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②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③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④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很显然,开头缺少一个总提,如果想补上总提,可补写为: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四件事情。总提之后,确实从事了概括,进行了重组。但是,第1点概括得不准,因为就事情而言,应是“听谭大勋讲学”;而“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不是事情,只是听谭讲学产生的“重要影响”。第②点重组得不好。因为“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基本上是直接采用关键句,使用核心句。如果想重组到位,宜于重组为:赴京会试,结识名流学人。第③、④点精炼得也不够,因为“在日本”、“第七次会试失败后”,都可以删除。如此之后,答题才算得上符合规范。
三、结构与思路类
要想把握文章思路,就必须分析文本结构。而实用类文本,除新闻多用“倒金字塔”结构外,一般是按照时空顺序或事情发展或性格逻辑来安排的。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首先是总览全篇。带着题目,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力图基本把握文章结构,大体了解文本思路。其次是归纳段意。回味总览情况,准确划分段落;然后归纳每段段意,排列核心词语,形成文本框架,呈现文章思路。末次是明确关系。找出关键句和关键词,把握前后之间的关系。而关键句主要是指起始句、过渡句、照应句和收束句等,关键词主要是指表转折的“相反”、表总结的“总之”、表递进的“而且”和表强调的“尤其”等。例如,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第21题第2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浏览全文,略加回顾,获得初步感知:全文共用了四个段落,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可再生能源。深入一步,划分段落,归纳每段段意:第一段说明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现状,第二段从两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原因;第三段引用事例说明新能源亟需世人理解和社会支持,第四段从立法高度提出用一部专门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措施。显然,从“原来”、“原因”、“推广”和“保护”可知,全文是从现状谈到原因,从推广谈到措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整个科技文章是按照递进思路,采用了层进结构。
答题规范上,应该有三点:其一是总体回答。紧扣题目的提问,整体回答一下,以便总领后面的分述,启发下面的分说。其二是强化提问。回答时,要围绕题目,把提问部分作为表述重点,突出提问的内容,以形成有力回答;要紧扣题目,把提问内容作为强调重点,放在强化的地位,以获得最佳效果。其三是讲究承接。无论是思路题,还是结构题,回答时都必须使用承接词语:前者用以表现思路的流程,体现思路的连贯性;后者用以展现结构的发展,呈现结构的缜密性。还以上例为例,请读提供的答案:作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现状,接着从人类认识有限和观念固执守旧两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原因,然后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事例说明新能源亟需世人理解和社会支持,最后从立法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我们亟需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紧扣题目,从四个方面回答未能突出提问,强化“哪几方面”。如果要强化“哪几方面”,宜于回答为:“现状上说明了什么,原因上分析了什么,推广上表明了什么,措施上提出了什么。”在答题中,先后使用了“首先”、“接着”、“然后”和“最后”等,当然是讲究了承接。但“首先”与“其次”相对,是偏于议论的承接词语。如果想突出思路流程和表述更为简洁,宜于使用“先”、“后”、“再”等承接词语。
四、要点与中心类
上升要点可成为中心,分解中心可形成要点;或者说,归结要点便成为中心,发散中心便形成要点。而归纳是一种归拢,概括是一种归结;所以说,无论是归纳,还是概括,都是一种升华。说起答题思路,重要的有三点:一是把握大意。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做到成竹在胸,了如指掌。二是找出关键。要根据题目意图,寻出关键语段;要依据题目要求,找出重要语句;要依照提问重点,勾出核心词语。三是提取重点。可以摘录关键词语,按要求进行拼接;可以提取段意层意,按题意进行相加;可以抓住核心语句,按意图进行提炼。比如说,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第16题: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浏览传记,可以整体把握:黄永厚经历丰富,热爱绘画;画风独特,冰炭同炉。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寻找出关键语段。稍加推敲,应是在文章第3节的前半部。也就是从“多难”到“绘画风格”,因为这一部分讲到了“卓异的绘画风格”。对照题目,深入体会,可以提取出以下几点:①多难的人生;②独特的生活态度;③涉猎广泛;④关注社会人生。虽然与答案相比,还有些差距,但主要之点都归纳出来了,也算是比较完整的。对照答案,如果补出“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那答案也就进入完美了。
由答题规范来谈,无非有三点:第一是依题总说。要根据题目要求,先总说一下,领起后面的答题,启发下面的分说。第二是形成分说。归纳要点,肯定会形成分说,因为要点大多是三点,至少也该有两点。而概括中心,也可形成分说,因为中心往往不止一点,两点的居多。第三是讲究一致。要紧扣题目,讲究提问与回答的一致性,形成前后的解释关系;要扣住提问,讲求各点之间的一贯性,形成前后的和谐关系。不妨以上例为例,看看提供的答案: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依据规范,明显缺少一个总说。如果想要添补,可添补为“形成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有五点”。接着列举五点,形成对要点的分说。只是第①点需要从全文归纳,第②至⑤点可以直接从第3节前半部找到。就一致性而言,应当说还是不错的,所列五点都是偏正结构,整体上看是前后一致的;但修饰语和中心语的结构很不一样,局部上说是很不一致的。其实,也可不用偏正结构,而采用短句形式:①追求绘画艺术;②人生经历多难;③涉猎非常广泛;④关注社会人生;⑤生活态度独特。再一点,题目是要求回答“主要因素”,而讲起主要因素,总觉得表述应该比较短,可第①②④点表述都比较长。另外,“涉猎广泛的阅读”的说法也欠妥当,因为“涉猎”是粗略阅读之意,与“广泛的阅读”语意重复。因而,只能说涉猎广泛,或者说广泛的阅读,不能说“涉猎广泛的阅读”。
五、观点与态度类
在实用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有的是直接表述的,有的是间接表达的;有的是集中表述的,有的是分散表达的。而作者的态度有的是明朗呈现的,有的是含蓄表露的;有的无疑是一致的,有的似乎是矛盾的。正因为这样,就需要分析与概括。在答题思路上,关键的有三点:第一是审题。要认真审读题目,圈出关键词语;理清题目主干,弄清题目含义;明确答题要求,把握解题核心。第二是梳理。要抓住题目关键,认真进行梳理;由表及里,去芜存菁。力图梳出有关观点的语句,理出有关态度的段落。第三是辨析。对梳理出的材料,要仔细辨别,辨出语句的关键,分出段落的重点;而后认真分析,把握其主要观点,掌握其基本态度。譬如讲,《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针对练第3题:对“读书的人反而越来越少”并“还会继续减少”的现象,作者先说“令人忧虑”,后来又说问题“也许就没有那么严重”,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审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要判定前后说法是否矛盾,并阐述其判定的理由。梳理调查报告,就容易发现:前说的关键语句在第2节,后说的关键语句在第3节末尾。比较前后语句,分辨前后两说;可以作出准确的判定,概括出充足的理由:前后说法并不矛盾。因为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是被“读图”的人分流了;而“读图”也应该归入现代义的“读书”范围之内。这样看来,所谓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也许就没有那么严重。
按答题规范要求,主要有三点:首要是观点鲜明。开始答题时,绝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必须毫不含糊,作出选择,亮出观点;必须旗帜鲜明,作出判断,表明态度。再者是理由充足。无论是支持观点,还是反对观点,都必须力求理由充分;最末是自圆其说。必须寻找充分材料,证明自己的选择,使之没有破绽;必须选择有力论据,论证自己的判断,使之天衣无缝。何妨以上例为例,读读提供的答案:不矛盾。因为“读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狭义的理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令人忧虑;按广义的理解,“读书”包括“读图”,读书的人未必越来越少,问题没那么严重。很明显,一开始就态度鲜明,亮出了“不矛盾”。接着,选择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理由,来论证“不矛盾”。回味论证,理由还算充分,论证还算有力。可以称得上自圆其说,无懈可击。但是,按照全文论述,“读书”不宜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类,而应分为传统义与现代义两类。因为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类,就意味着从古至今都有,混淆古今含义的区别。其实,狭义的读书是指传统的读书,广义的读书既指传统的读书,又指当代的“读图”。如此说来,宜于这样表述:不矛盾。因为“读书”有传统义和现代义之分:按传统义的理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令人忧虑;按现代义的理解,“读书”包括“读图”,读书的人未必越来越少,问题没那么严重。
六、 探索与研究类
探索与研究类,就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揭示其蕴含。通过探究,力图有所认识,有所见解;经过研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的体会;又要联系社会生活,拓展自己的积累。具体地说,最先要明确要求。要揣摩题目,弄清题意:明确要探讨什么问题,要研究什么蕴含;明白要联系什么来探索,要结合什么来研究。然后要发散思维。要扣住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从不同侧面去研究;要围绕揭示蕴含,从不同层面去探索,从不同层次去研究。最后要揭示本质。要由表象到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由表层到深层,入木三分见深刻。例如说,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第22题: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推敲题目,就会发现:要结合新闻文本,探索社会价值;要联系新闻背景,研究蕴含意义。品味全文,发散思维:从援救的对象来看,可探索对生命的尊重;从援救的行动来谈,可研究对人性的呼唤;从援救的成功来说,可探究对大爱的弘扬。通过探索研究,可揭示出社会价值:①弘扬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歌颂了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③增强了当时美国人民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从答题规范来说,不外乎三点:首先是总体提示。依据题目要求,要总体提示一下,摆出要探究的问题,作为答题的总纲;以引起下面的答题,规定解答的方向。其次是分层列面。要围绕题目核心,从几个角度来研究,分几个方面来解答。末次是言之成理。无论是分角度,还是分层次,都必须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无论是分侧面,还是分层面,都必须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就以上例为例,其提供的答案如下:①对生命的尊重。②世间有大爱。③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粗粗一看,就会发现,缺少总体提示。如果补上总体提示,可补写为:就社会价值而言,主要有三点。应该说,是从三个方面来探究的,从三个层面来揭示的。但是,遗憾的是,三个句子的句式并不一致,前者是单纯的偏正式,中者是短句类的主谓式,后者是复杂的偏正式。不光如此,句子长短悬殊,像第①②句与第③句就相差太大;语意上还有重复,如第③点中的“爱的关注”与第②点中的“大爱”就是如此。此外,根据文后注释提供的社会背景,还宜于补上一点:增强了赢得战争的信心。依据以上分析,可作如下修改:①对生命的尊重。②对大爱的关注。③对人性的渴盼。④对战争的信心。或者归结为:①尊重生命。②关注大爱。③渴盼人性。④增强信心。这样一来,前者皆为偏正式,后者都是动宾式,而且都简明扼要,数语中的。
实用类文本涉面广泛,写法多种多样,但它们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立足于事实,浓墨叙写事实;而且诸多事实背后,隐含着“深层意蕴”、“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正因为这样,可以考查对事实的理解,测试对写法的分析,考察对意义的综合。这样看来,研究命题题型,掌握答题思路,娴熟解答规范,就一定能准确进行答题,提高实用类阅读的得分,提升高考语文的成绩。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推荐阅读: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01-05
高考各科答题规范和技巧06-17
高考化学方法11-28
高考化学必考题型07-06
高考海南卷化学07-18
高考化学备考方案09-03
高考化学综合实验12-12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预测08-31
高考化学复习的重点01-03
2024年高考化学电化学专题复习试题训练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