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2024-10-1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共13篇)(共13篇)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一

2013年秋季学期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九曲湾小学张春海

一、教材简介: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

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六(2)班原有学生51人,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的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二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 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预习这一方面, 更大的变化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 它完全颠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有了正确的定位, 在让学生提前学习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实际学情出发, 以教材为蓝本, 适度的重组教材, 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单, 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一、微课与导学单助力全境学习

要想真正“翻转”课堂, 学生的提前学习必须是有效的, 那么在制作微课和导学单时必须理清自学目标, 知识的冲突点必须放在课堂上, 以便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六年级《扇形的认识》这节课时, 为了践行“生本理念”, 我在导学单中清楚告知学生通过自学需要达到的自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 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这两个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均能达成, 而课堂中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扇形的概念 (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及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决定扇形的面积。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自学, 单单靠理清自学目标是不够的, 必须有任务点的驱动, 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就可以解决学生不落实自学的问题。 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真正的达到全境学习, 落实“翻转课堂”的第一步。

根据该课的自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点:

练习1:

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

练习2:

下图中涂色的部分, 哪些是扇形?

练习3:

练习4:

判断:

(1) 半径大的扇形面积大。 ( )

(2)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比圆心角为15°的扇形面积大。 ( )

设计意图之一在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二在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制定课堂的冲突点, 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发现: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掌握得非常好, 没有一个学生判断错误。 那是不是说明学生对圆心角的理解就到位了呢? 课堂上如何检测这一结果呢?

2.扇形的判断出现了障碍, 对于下面这个图形, 学生的评判各占一半, 那么对于扇形的概念理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二、深度辨析助力难点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讲解浪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而“耽误”另外一部分学生, 因此缺失了有效的“辨”和“探”。

在这节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导学单呈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成课堂的辨析点: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那是否掌握了圆心角的概念了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问题, “这个角 (图1) 为什么不是圆心角?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他们通过自学对圆心角的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只有说的时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对这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了。 于是, 我指着导学单中的另一个图继续追问“这个角 (图2) 经过了圆心, 为什么你们也说不是圆心角呢? ”看似简单的追问, 其实是抓住了关键知识点在进行追问。 经过这一追问, 落实了学生对圆心角定义的理解, 顶点在圆心的角才是圆心角。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展示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此, 看似自学效果非常好的知识点, 也要经过课堂的深度辨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图3 中的阴影部分是否为扇形, 学生的判断各占一半。 这便是课堂最好的辨析点, 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层层发问, “图4 为什么不是扇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好的检验。 学生说:“两条边不相等。 ” 貌似问题已经解决了, 学生一语道破。 再追问:“图3 的两条边相等了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不是扇形?”“顶点不在圆心。”看来通过自学, 基本达到了自学目标,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认为这个是扇形的反而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说服他们的。 于是第三轮追问:“看来这个理由似乎不能说服部分同学, 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是扇形? ”“顶点只是不在这个圆的圆心, 只要两边相等就肯定是另一个圆的圆心, 那自然就是扇形。 ”一语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仿佛突然被点醒, 纷纷附和:“是扇形, 只是不是这个圆的扇形。 ”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老师去解释? 这恰恰正是让孩子“探”的机会。于是我说:“那究竟是哪个圆的扇形呢?以顶点为圆心, 边长为半径你们画一画吧。 ”这一画就发现了问题, 不是同一段弧了。 (如图4) 老师适时归纳, 圆心角和对应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通过“探”才真正理解了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是不是扇形必须放在一个圆中才能进行判断。

在有效追问的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 这些都有赖于前期的自主学习。 教师再及时地把捕捉到的信息加以过滤与整合, 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其成为课堂的深度辨析点。追问时, 或正面直击, 问在“难”处, 突破教学难点;或旁敲侧击, 问在“错”处, 加深对本质认识;或顺势一抹, 问在“深”处, 历练数学思维;抑或拨云见日, 问在“延”处, 感悟数学思想。

三、灵动练习助力思维发散

概念理清之后, 自然是要延伸应用的, “翻转”的目的也正在于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于是我设计了一道“请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的操作题。 此题灵动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画扇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先画半径为2 厘米的圆, 再去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有些孩子则更为聪明, 先画一个边长为2 厘米的100°的角, 再用圆规取边上画弧, 这就简便多了。

在处理练习3 中, 也很好的体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收获不同, 由弧与圆周的关系延伸到圆心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 进而延伸到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路下来, 学生的兴趣丝毫不减,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结束了课堂。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扇形的认识中从“模糊———清晰———深刻。 深度辨析中生生互动, 操作中“探”出究竟, 课堂出现了真正的“翻转”与高效。

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三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6-57页 例1 例2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探索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会使用圆规画圆。

难点:会使用圆规画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一)复习导入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今天,老师就再次带领大家走入我们的平面图形世界,并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圆。

(二)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

(一)1.找圆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2.感受圆的曲线特性

(课件出示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观察,比较圆和其他平面图形的异同点。

3.用物体画圆

利用含圆的小物体在之上画圆,并用剪刀剪下来。

活动

(二)1.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A.认识圆心

a.(将剪好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圆心的概念

B.认识直径

a.(用彩色笔将其中一条折痕描出来)

让学生观察所描出来的线段,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直径的概念

C.认识半径

(在圆上任取一点,并与圆心连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介绍半径,并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一条半径。

(2)认识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小组讨论:在同一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B.反馈交流结果,并归纳总结。

活动

(三)1.用圆规画圆

(1)师介绍圆规并示范画圆。

(2)学生尝试画圆。

(3)交流画圆的方法和经验。

(4)思考:圆的位置由什么确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适时点拨

?

(1)圆心的概念:将圆反复对折,所有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 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的概念: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直径的概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同一个圆内)

(5)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把有针脚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把装有铅笔芯的一

脚旋转一周,就能画出一个圆。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四、测评训练

1.填一填。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2)()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有()条直径。

(5)()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2.画一画.。

分别用圆规画出半径为2厘米,4厘米的圆。

五、课堂小结

5.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五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1/6+2/6+3/6= 3/10+3/10+3/10=

2、引出课题。

3/10+3/10+3/10=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利用 3/10+3/10+3/10=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乘法,3/10 ×3)

3/10+3/10 +3/10 =9/10,那么 3/10+3/10 +3/10 = 3/10×3,所以 3/10×3= 9/10。同学们想想看,3/10 ×3=9/10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2/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2/11,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 是多少?(列式:2/11 ×3 = 6/11)

总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4、教学例2:(1)出示 3/8×6,让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的第1、3题。

2、练习二第1、2、4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3/10+3/10+3/10= 乘法:3/10 ×3=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5-26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

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 我国有一个非常的科学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2. 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 因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数的应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某地在教水稻的种植面积为2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比20增加25%,20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公顷?

2.线段图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年和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师评价

25% = 1/4

20公顷

2000年

25%

2001年

3.学生自主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办法一: 20 × 25% = 5(公顷)

20 + 5 = 25(公顷)

办法二: 1 + 25 % = 125%

20 × 125% = 25(公顷)

三、试一试

1.生活中的折扣

游乐场的套票原来每套30元,六一期间八折优惠,购买一套这样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 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八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

3. 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办法一: 30 × 80% = 24(元)

30 - 24 = 6(元)

办法二: 30 × ( 1 - 80%)

= 30 × 20 %

= 6(元)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6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P26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6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七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每空0.5分,共17分)

1.3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为(),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

2.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330724198009300011,我们可以知道王老师的生日是()月()日,今年王老师()岁了。

3.《哈利波特》一书一共有a页,小红每天看x页,看了3天,一共看了()页,还剩()米。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dm,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5. 3米5厘米=()米 0.6平方米=()平方分米

72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6.在○里填上“<”、“>”、“=”。

9.3×0.95○9.310.5÷2.5○10.5÷1.25

4.95×99+4.95○49.5×102.3×4.6○0.023×46

7.口袋里有红球1个,绿球2个,黄球3个。任意摸出一个球,红球的可能性是(),绿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可能性是(),黑球的可能性是()。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8÷0.4=()÷43.5÷0.007=()÷7

9.一根彩带长6.4米,每1.4米剪一段,这根彩带可以剪( )段;60升油装入容量为7升的油桶中,需要( )只油桶。

10.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那么它的顶角是()度,底角是()。

11.粗心的小明计算一道乘法题时,把因数4.2错写成了42,结果得158,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12. 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周长是()。整个图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13.在□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每题1分,共6分)

1.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2.5.010010001…是循环小数,0.7777不是循环小数。()

3.观察一物体时,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4.2a×a>a。()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6.一个整数除以一个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小。

()

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第1、2、3题每题3分,第4、5、6、7、8题每题5分,共34分)

1.妈妈带了50元钱到新世纪商场买25千克大米,钱够吗?(列式解答)

2.妈妈买了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用27.60元,已知每千克橘子的售价是3.20元,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

3.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体重的37.5倍还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用方程解)

4.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下底是240米,上底是180米,高是6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5.学校买来的桌椅一套需要140元,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2.5倍,桌子、椅子各需多少钱?

6.张大伯用篱笆围一块梯形的菜地(如下图,一边靠墙),篱笆长8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如果每平方米收菜10.2千克,这块地共收菜多少千克?

7.某地通讯公司通话的收费标准有两种:

(1)月租18元,通话费每分钟0.18元;

(2)无月租,通话费每分钟0.22元。

若张老师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50分钟,他选择哪种标准比较省钱?为什么?

8.五年级有14人分两组举行踢毽子比赛,成绩如下:

甲组:55,37,25,5,46,12,9。

乙组:31,36,34,15,21,34,18。

(1)请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这两个组中,哪个组的成绩更稳定些?为什么?

七、选做题(共10分)

1.规律填数:1+3、2+4、3+5、4+6……第100个算式的和是()。

2.韩旺在计算一道小数除法算式时,把除数的小数点漏写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4。已知被除数是210,正确的商是()。

4.妈妈到粮食店买米。如果买20千克大米,所带的钱还剩5.5元;如果买同样的大米25千克,则差7元。妈妈带了多少元钱?

8.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八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号填上“>”“<”“=”

( )16 ( )23 ( ) ( )

2.15的倒数是( ), 倒数是( )

3.把4.5%划成分数是( ),划0.3÷35 =0.5 5-512 = 5144 ×12= (4.2+34 )×2×0=

3.7+5=8.7 300×0.3%= 0.9 415 ×14 = 3×112 +3×12 =

二、填空:20%

1、27 ×10表示 ,12×29 表示 。

2、79 是112 的( )( ) ,412 的( )%是114 。

3、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1.2比它的倒数多( )。

4、0.25=( )8 =( )%=( )÷16

5、比平角少20%的角是( )度。

6、甲数比乙数少14 ,乙数比甲数多( )( ) 。

7、在67%,23 ,0.67和0.67中,从大到小排列是

( )( )( )

8、在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9、如果甲数是乙数的45 ,则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度、 度、 度。

11、把1.2吨:350千克化简比后是 ,它的比值 。

12、110 小时=( )分 3125千克=( )吨

三、判断题:4%

1、王师傅做98个零件都合格,合格率是98%。( )

2、1的倒数比2的倒数大。( )

3、一根铁丝长8米,用去58 米,还剩3米。( )

4、1吨的35%是35%吨。( )

四、选择题。5%

1、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比乙多( )

A、50% B、100% C、200%

2、甲数的75%与乙数的35 相等,甲数( )乙数。

A、 B、 C 、=

3、在150克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

A、115 B、10% C、25%

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 )米。

A、16 B、56 C、115

5、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 )

A、3倍 B、6倍 C、9倍

五、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

(1)314 × 1523 C1.25×1523 (2) 756 +3910 +216 +6.1

(3) 3-(45 ÷623 +225 ) (4) 9920 ÷[(38.02+1.98) ×0.5]

四、解方程:6%

5.5-χ=234 χ: 0.75=56 2χ+30%χ=9.2

六、作图题。5%

作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求这个半圆的周长。

七、列式计算:12%

1、45 的20%是多少? 2、一个数的16 正好是24,这个数是多少?

3、某数的23 正好是313 的40%, 4、78 乘以6.4加上2.4的30%,

求某数。 和是多少?

八、应用题:32%(第7题2分)

1、挖一条24千米长的水渠,第一周挖了全长的25 ,余下的第二周挖完,第二周挖了多少千米?

2、用4000千克大豆榨豆油1440千克,求大豆的出油率。

3、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4、洗衣机厂去年生产洗衣机5400台,比计划多生产600台,实际比计划增产了百分之几?

5、火车主动轮的半径是0.75米,如果每分钟转300周,每小时可行多少米?

6、一项工程师傅独做要15小时完成,徒北独做要18小时完成。现在由师傅先做5小时,余下的由徒弟做,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7、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

附加题,开放题10%

有两根长分别是30分米和80分米的木条,现在要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段长度的分米数都是整数),而且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是多少分米? 成小数是( )。

4.把 、 、 、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5. 5∶( )。

6. ∶3的比值是( ),化简比是( )。

7.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

8.甲、乙的比值是0.6,甲、乙两个数的比是( )。

9.圆的直径是10分米,它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10.当一个圆的半径是( )厘米时,它的面积和周长数值相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分2分,共10分)

1.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3,则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

2.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

3.3米的 与1米的 是相等的。 ( )

4.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5.顶点在圆上的角叫圆心角。 ( )

三、精心算一算(26分)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6分)

① ② ③ ④

四、画一画,算一算(6分)

请在下面的长方形内,用图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 的 是多少?

列式为( ) ( )=( )

五、解答题(30分)

1.用500粒玉米做发芽测验,有15粒没有发芽,发芽率是多少?

2.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 ,剩下18千米,这条水渠有多长?

3.一段公路,如果甲工程队单独修需要2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需要30天,现在甲、乙两工程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4.小丽的妈妈把5000元存入银行,按年利率2.05%计算,2年后扣除20%的利息税,可获得本利和多少元?

5.仓库里堆放着36吨货物,运走了 ,还剩多少吨?

6、一个圆形花坛,直径为6米,沿花坛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开放题(8分)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答案

一、1.< > = > 2. 3 3. 0.045 4.

5.8 3 25 20 6. 或0.25 1∶4 7.1∶11 8.3∶5 9.31.4 78.5 10.2

二、1.× 2.× 3.√ 4.√ 5.×

三、1.

2.① ② ③ ④

四、

五、1.

2.

3.

4.5164元

5.

6.这条小路的面积是21.98平方米

9.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听课心得 篇九

这节课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力争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即有趣又有用。

一、导入环节:首先,由黑板上老师板书的一个“圆”字导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找到生活中和圆有关的物体,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圆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接着在此基础上直接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圆的认识”

二、画圆环节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结合在一起。

第一次画圆,先让学生用准备的材料(圆形物体、圆规等)在纸上画圆,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为探究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做了准备、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把画好的圆剪下来,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内化为表象,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第二次画圆,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试着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最后总结出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这次画圆,既巩固了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又检查了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第三次画圆,让学生按照上面画圆的步骤,画出直径是6厘米的圆,加深了学生对半径与直径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三次画的圆,让学生观察圆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不一样,很容易的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阶段:

概念形成后,完成了图中哪条线段是圆的半径、直径及圆的半径、直径在等圆或同圆中才存在的特征及关系的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即是概念形成后的应用,同时又检查了学生对圆的各部分的特征的掌握情况。最后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个问题,使学生懂得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周围所见的事物,提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听课反思

今天有幸听了老师执教育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课的教学。听过之后进行了反思,现在将自己的反思汇报如下:

1、对教学目标达成做得比较到位。并能很好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重视了“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时。教师努力做到了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发展。

10.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十

一、我会填(共20分)

1、长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米=10( ) 1米=10( ) 1厘米=10( ) 1( )=100( )

3、一枚硬币约厚2( )。一支钢笔约长2( )。黑板长约3( )。你的身高约137( )。七月降水量约10( )。

4、3千米-1000米=2( ) 7000米+9000米=( )千米

5、3900米( )4千米 7公里( )7000米

6、质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kg表示( ),g表示( ),t表示( ).

7、5kg=( )g 1t-400kg=( )kg 6000kg=( )t

8、2吨( )12千克 1400克( )14千克

9、1吨-800千克=( )千克 400千克+600千克=( )吨

2吨+500千克=( )千克 4500千克+2500千克=( )吨

10、四边形都有( )和( )。

11、长方形是( )形,它有四个( ),平行四边形的角是( )和( )。

12、时间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 )秒 4小时=( )分 81分=( )小时( )分

二、我会算(共27分)

1、笔算(②③需要验算15分)

①97+28 ②427+175 ③723480

2、列式计算(12分)

(1)比909多607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203,另一个加数是805,和是多少?

(3)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的和是多少?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8分)

1、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 ( )

2、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一定会发生。( )

3、用 只能摆4个不同的三位数。( )

4、4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四、我会思考,我会探究(共8分)。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分别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共8分)。

六、解决问题(共25分)。

1、一根长1分米的纸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画图列式)

2、书画展览馆上午有观众852人,中午有793人离去,下午又来了507人,这时馆内有多少有?全天馆内来过多少人?

3、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50米,小明跑一圈是多少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全长是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三(7)班为福利院捐款406元,三(4)班比三(7)班少捐14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三年级数学答案

一、1、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公里)

2、厘米 分米 米 毫米 厘米

3、毫米 分米 米 厘米 毫米 千米

4、千米 16

5、〈 =

6、克 千克 吨 千克 克 吨

7、5000 600 6

8、〉 〈

9、200 1 2500

10、4个角 4条边

11、四边 直角 钝角 锐角

12、时 分 秒

13、180秒 1小时 21分X

二、2(1)1516 (2)1008 (3)

三、1 2 3 4

六、1、分米 图略

2、566人 1359人

3、300米

4、18米 12米或15米

5、798元

1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十一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2.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3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三、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正方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师:最近,罗老师发现,我有一项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板书)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你们说出这样的算式,罗老师差不多都能脱口而出,信吧?不信也没关系,我们就现场来比一比。找同学出题,老师来和你们比赛,看老师是不是向传闻中那样快。找一个同学来出题,(为了公平起见,我找来2个计算器,请两个同学用计算器来算。)好!请出第一个。生:……。师(板书算式并说结果)…。师:怎么样,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算得这么快?(生),想不想掌握这种方法?(生)。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自己掌握这个方法好一点,我可以给你一点点提示。我的提示是:我是借助图形来发现这个方法的(板书:形—数—与)揭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数与形。

那我是怎么借助图形发现的呢,我是根据加数,拿出若干个图片,摆成图形,接着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发现的。如何复杂的问题的研究,都先从简单的开始。

(二)探究实践,发现规律

1.活动1:借数摆形,借形解数。— — 依次出示凌乱的1,3,5, 7个小正方形。

师:(先出示1个小正方形)请看大屏幕,这是?生:1个小正方形。《贴正方形,板书1)

师:《再出示3个小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生:3个、4个。

师:是算出来的还是数出来的?生: 数出的、算出的。

师:数一数生:数

师:算的同学是怎么算的呢?生: 1+3=4 (板书)

师:把1+3这个算式如果摆成图形的话,你能摆成什么图形呢? 长方形、正方形

观察,还可以怎么算?生:2×2=4(师板书22)

师: (再出示5个小正方形)快速告诉我,现在一共是几个?生: 9个

1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好的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新教材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

(一)主要变化

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第109页第2题(如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2个图比第1个图增加2个圆片,第3个图比第2个图增加3个圆片,第4个图比第3个图增加4个圆片……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的圆片个数分别是1,3,6,10,…,即1,1+2,1+2+3,1+2+3+4,…,如果是第n个图,圆片的个数是1+2+3+4+…+n,等将来学习了等差数列的知识,就知道圆片个数是。

有的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

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能力,提高推理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体会数形结合、极限等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并学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教学难点是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四、教学建议

1.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过程。

1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十三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人,整体素质较好,美中不足的是吕扬学习习惯不好,比较懒惰。马龙过于马虎。于可心相对比较平稳。学期末针对各自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分数乘法

复习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2、位置与方向:复习依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方法;绘制路线图的方法;运用分析法和图示法解决位置与方向问题。

3、分数除法

复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复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比

复习比的意义;比的符号和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的方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求中未知数的方法;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5、圆

复习圆的组成、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强化训练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环形的面积。

6、百分数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进一步训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复习巩固求率、折扣、纳税、利息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复习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7.统计

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8、数学广角

复习“数与形”,运用数与形结合的方法找出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思路

努力按“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新理念去指引复习,先分块复习,再让学生按单元快速浏览,然后指导学生构建单元知识,同步进行相应的练习;最后让学生背记必须记住的知识,强化训练方法;最后按单元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分层复习,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完一单元、检测一单元,相应的强化一单元。

四、具体安排

12.19日前引导学生分块复习完毕。

12.20——12.23

复习一、二单元并进行检测。12.24——12.25

复习三、四单元并进行检测。12.27——12.29

复习五、六单元并进行检测。

12.30——12.31

复习七单元并进行检测、考期末检测卷。1.3——1.4

上一篇:浪淘沙刘禹锡下一篇:农产量调查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