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16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共11篇)

1.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郸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谢翠云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成长,集体备课很重要,对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同志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青年教师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领略优秀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虽然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若还不能解决问题,课后查阅资料或是向他人请教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给学生个微笑,学生就会喜欢这门功门。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1、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3、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4、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2.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和教学活动的功能,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对细胞膜的发现过程进行详细讨论和总结思考,让学生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建立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模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再觉得学习是种负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样的。接着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例,把课本的知识和教学目标与这些事例很好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当今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营造出引人入胜、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当前热门的“克隆”技术。介绍“多利”的诞生和各种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干细胞的移植技术等,为学生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到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上讲解DNA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时,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只有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要想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组织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及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内容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酶易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给出的影响酶活性的2个曲线图。同时让学生去处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不同温度段是如何去设置和调节(如水浴控温)?不同pH值如何去调配和控制?底物可以随意地处理或添加吗?”等很多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必然十分深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忘记具体内容,但对自己做过实验的以及相应环节会有深刻的印象。在进行探究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好相关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合理处理好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有效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志芳.无效教学——课改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J].中学生物教学,2009,25(5).

3.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精神 质疑精神

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根据我们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情感策略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化学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三、物理课程应该加宽知识面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物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过窄的物理学知识面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不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的其他教育功能。

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却难以找到,即使有,也往往作为选讲处理,多数老师不讲。相对湿度是一个常用的物理概念,夏天,人们对于温度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技术上,许多仪器设备对相对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它在现行课本中只是一个选讲内容。现在,天气预报常讲降水概率,但是,作为应该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几个高中毕业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概率的含义呢?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看问题片面,以偏盖全,究其认识论上的原因,也和缺少概率与统计的观念有关。其实,作为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当然也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热学和原子物理学中,关于概率与统计的问题本应多作一些文章的。

其他一些物理知识,如角动量守恒、多普勒效应、绝热过程,以及流体动力学的初步知识等,较高素质的公民是应该有所了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包括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中。

基于以上讨论,正在两省一市试用的新编高中物理课本(必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了一定的努力。在尽力限定那些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内容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以不同形式增加或加强了例如多普勒效应、电话磁卡、电话IC卡、高空气温为什么低、怎样测定古物的年代等与生活常识关系密切的内容。

课本的编写必须遵照教学大纲。由于在降低“主干知识”的要求方面无法加大力度,所以增加的内容也十分有限。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物理课尤其被认为“深、难、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一步扩大物理课程的知识面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在于能否在正确的物理教育观的指导下较大幅度地降低“重点知识”的要求,不再在这些知识点上“深挖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物理课程“深、难、重”的问题,也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物理课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

四、必须加强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我们的国家曾是一个文明古国,但从几百年前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对于这个现象,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不同侧面寻找原因。从文化传统上看,儒家思想在我们国家统治了几千年,在很多场合道德思维代替了科学思维。在民族心理的深处,重人情、重道德,轻逻辑、轻规则。与西方文化相比,不能不说科学精神有些欠缺。

不唯上、不唯书,不受传统观念的左右,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真正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候要经受痛苦的观念转变。供试验用的新高中教学大纲在建国以来第一次把量子论和相对论列入教学内容,目的之一也是进行这样的教质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重要的科学精神。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都十分注意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引导学生找出矛盾,展开课题。课本写得思路清晰、节奏轻快,本身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有的实验在课堂上做不了,有的理论推导对中学生说来预备知识不够,或者有的推导或运算是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的,那么这些地方都有明确的交代,不丢失任何一个思维环节,也就是说,绝对不给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坏习惯。

4.高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一、教材方面:

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习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师方面:

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习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

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加重。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

1. 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

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包括教材课后练习),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

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习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四、教学建议

(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

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制定科学、细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

(2)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上,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训练学生合理有序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规范熟练的化学用语,训练学生简练准确的表述能力。给学生充分思考、活动和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慎用各种教辅材料.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 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重视反馈,及时补漏

在基础年级的教学中,抓好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课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对教与学的盲点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须及时反馈,反馈不一定正规的考试,每节要留2-3个问题,在解题时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张纸,重要的化学式、方程式、实验。

5.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五

浦城仙阳中学生物组吴彬

2009年12月2日,我有幸参加在武夷山市举办的 “生物学教师片段教学评比活动”,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和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评比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评比活动期间,我与许多生物的同行认真听取了南平市剑津中学方丽金老师的《预防传染病》、建阳二中的叶智锋老师的《细胞衰老和凋亡》、浦城二中施淑军老师的《细胞分裂》及浦城三中戴巨浪老师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等课,这些位老师所进行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的探讨,值得我们大家的学习。

我们教师经常会谈到、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说明我们课堂中有很多无效行为的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杨文普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高效的核心应该定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定位在当堂解决问题上,应该定位在没有课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上;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学生学会基础上的学会,见到课堂内容就像见到陌生客人,就像见到刚发的考卷,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由开始上课时的好奇到下课时的熟悉,由开始上课时的一纸空白到下课时的圆满交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深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那要怎样推进高效课堂呢?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跟生物有关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以及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生物知识的天地。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创设和利用相应的教学情景,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另外,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点是:把教学目标、教学心理、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四个元素合为一个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引领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一踏入学校门槛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而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的容器呢?看来学会学习是需要费一番脑筋的,是需要引导的,是需要技术的。在我看来,“学习反刍”应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然后找个清静的时间,清静的地点,坐下来集中时间进行内化梳理,总结反思,从而更好的消化,促进下一步的学习。学到的东西不加以消化吸收,我们便不能灵活运用,不灵活就没有能力的形成,也就没有积极兴趣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当中大力倡导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善于反思者,勇于思考者,乐于思考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6.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仅供参考。

篇一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学生。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

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二、体验成功,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

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

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引进竞争机制,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方法,在学生表现出色时,及时地给予奖励,一堂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评比。如此,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紧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而且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再适时适地的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等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正如爱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从而爱上语文课。

篇二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

理。

如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一部分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

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 6 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篇三

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有多个年头了,但是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

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双

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的教在对学生的学的诱发、组织、辅导、调节、反馈等方面而发挥作用,而不只见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使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便接受为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7.高中英语教学体会点滴 篇七

教师应该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努力做到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合力作用, 加大教研和集体备课的力度, 做到群策群力、资源共享。这样既可以互相借鉴好的经验, 又可以节省资料查询的时间, 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 避免了教材把握的偏差。

2.发动、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课本有关的资料并进行筛选, 以英语小“沙龙”的形式在“热身”阶段交流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做, 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拓宽学习铺好了道路。

3.每天安排值日生报告, 值日报告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像一座桥, 使英语教学中的单元与单元、课与课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布置“值日报告”时, 每周布置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或与时事有关的话题让各组学生准备, 值日小组在第二周的热身阶段做值日报告。每堂课的“值日报告”都不同, 它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乐于参与这项活动。

(二) 对教材内容要重新整合、大胆取舍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打破了呆板的块状设计, 换之于流畅的线型流程, 为课堂教学的灵活组织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此, 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 要努力做到板块清晰, 思路流畅, 条块结合, 经纬贯通。

1.教材的整合:课本只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一种载体, 如果完全依赖于教材的编排顺序照本宣科, 就会使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呆板,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安排, 每单元安排8课时:第一节“Listening”与“speaking”;第二节“Warming up”与“reading”;第三节“Integrating skills”and“fast-reading”;第四节“Language study (1) ”;第五节“Language study (2) ;第六节“Grammar”;第七节“Revision”and“Writing”;第八节“Test”。

2.内容的取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不改变教材主体的前提下, 大胆地取舍。比如在处理“Warming up”这一环节时, 由于受社会阅历和获取信息渠道的限制, 一些学生很难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 有些话题非常陌生, 根本无从谈起。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来替换陌生的内容,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又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言之有物, 从而达到热身交际的目的。

(三)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就语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进行讲解, 指明其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 可设置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根据言语交际的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在高一英语新教材中更是强调了中外两种不同文化的教学渗透, 如第三单元的野外冒险旅游, 生态旅游, 第六单元的餐桌文化, 第七单元的文化遗址, 第十单元的音乐文化。第十二单元的文学与艺术, 第十四单元的节日文化, 更是非常明确提出了“Holidays are often a time to remember some important person or historical event”, “Festivals help us understand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高中 物理 教学 心得

物理是门自然科学学科,其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相吻合。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试化现象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看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影子,看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看到的只有大量的机械性训练。有的甚至打着“学案导学”的旗号,将这种应试化、训练化、试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高效课堂”。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学习兴趣。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改变思想观念,教师角色从新定位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育观念,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到终身性教育的转变,推进创新课程的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把自己作为信息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引者即作为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中转站,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以往的物理教学,甚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的灌理论,讲概念,甚至讲实验,上课效果差是非常明显的。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如在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时,让学生靠墙亲自站在同学面前,用一个钉子挂着小钟摆,然后让钟摆从靠近该同学眼球的位置开始摇摆,摇摆前通过提问,比如小球会不会碰到该同学眼睛,碰到为什么,不碰到又为什么,在参与活动中巧设各种疑问。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惊奇→探索这样的一个过程,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探索思维。

3设计紧贴生活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找来一个自动报警器,当场“解剖”,让学生感叹其原理的简单和电路设计的微妙,又如在学习电磁场的过程中,拿来各种小型电动机,让学生分组“解剖”,总结其原理,理解电能转化的原理。这些拿生活用具,理解物理现象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重点是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并让其经历一定的思考与无答案期,才能让他们理解深刻。这些对于他们潜能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4增加典型人物的解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对伟大科学家的介绍的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精神;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还有许多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等。教师应与学生分享、解读这些典型人物和辉煌的科学成就,善于挖掘利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青少年是崇拜偶像的一代,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其主要心理特点,在解读这些人文信息的同时,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典型偶像的树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5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思想,突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强化活动表现评价,改革过去单纯以笔试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优劣的做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考试以外,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倡导不同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行为领域,情感领域)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我们既要评价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这些方面只要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作下记录。课堂记录定期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交流,帮学生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增强其自信心,稳定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帮其找出美中不足之处,勉励他们改正,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9.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首先,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高中物理旧教材第一章是力,起点高,难度大,使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头一章学下来,便有一小半打起了弃学物理的退堂鼓。现在新教材把难学的静力学放到了第三章,且适当降低了难度,而把旧教材的运动学拆分为第一、二两章,使之更好地与初中教材衔接,降低了高中物理的入学门槛。

2009年秋季,人教社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刚施行不久,各地一片哗然。教师则埋怨新教材操作的复杂性,学生抱怨加重了负担,家长则担心孩子能否上大学的平台。一言以蔽之“新不如旧”。一年来,课改之道荆棘满布,教改之路在责骂声中艰难跋涉。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新课改势在必行。一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由衷感到新教材有着很强大的优势。最突出的一点是新教材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降低了高中物理的入学门槛。

还有,它也体现了难点分散的教学原则。以运动学图象为例,开始先行备课的老师认为新教材图象内容编写零乱,不如采用旧教材,将s-t图及v-t图合在一起用两节课教完。后来备课组讨论了这一方案的弊病:在时一空图上描写质点位移的变化,学生已感到有点难,再要表现出运动快慢的变化,这对数学知识尚末到位、思维水平实为初中生的高一新生而言,确是沉重的负担。我们再研讨了新教材编写的v-t图像,实施了将这一难点分散在五节新课中完成的方案:一是初晓v-t图象所代表运动的特征(匀速、加速、减速)(§1.4);二是学会在v-t图象上定性比较加速度(§1.5):三是会画质点运动的v-t图象(§2.1);四是理解用v—t图象定量计算加速度(§2.2);五是掌握用v-t图象计算位移(§2.3)。这五节横跨一、二两章,教学时间长达三周之久。这种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的教学,不仅切合了学生的数学水平与认知水平,而且可以夯实双基。

新教材作了这样的安排以后,使得学生更容易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以后长远的学习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学期主要担任高中二年级二班和三班两个班的物理课教学工作。由于这两个班均属于文科班,所以学生们普遍理科基础比较差。另外由于物理课对于文科生不是高考学科,所以学生们对于物理课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学生没有学好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也都存在各种问题。

首先,学生们由于长期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之物理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学生们在历次的各种考试中往往物理成绩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明显偏低。多次物理考试成绩总比较差,就会在学生们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和焦虑又会对学生们形成某种心理暗示,很多学生心里总认为“可能我并不适合学习理科吧,我可能就不是学习理科的那块料?”有很多学生就是基于这种原因才选择了报考文科,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种逃避。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再加上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往往因此而责备了学生,所以学生们对物理学科彻底没有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很多学生都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的同学干脆就说,老师我只要毕业会考时能打个小炒,炒过去能就行了。也有的说,老师我们都是文科生,物理课学不好也不影响我们的高考成绩,反正高考时不考物理。还有一些学生竟然说,老师考试的时候您能给我们传答案吗? 针对上面的现实状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重新建立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那么它干什么事就没有了意义,就更加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了。在我开始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并没有上来就讲物理知识,而是把已经打开的物理书又合上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班上的第一节物理课,我们先别着急上课,大家把书先合上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天,谈谈心。同学们的表情马上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刚才还一脸麻木的他们,现在个个眼睛有神。刚才还死气沉沉教室,现在立马像开了锅。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说得是真的还是假的。我知道他们还不太相信,于是我又大声说了一遍,我说今天的物理课我们来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如果大家觉得时间太短不够,我们下节课还可以聊,直到你们满意。如果哪位同学觉得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当着别的同学讲,你也可以课下单独找我谈,也可以给我写信,还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或者用QQ同我网上聊天,也可以把你要说的话写到你的物理作业本上,各种方式都行。

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物理课学不好,并不光是你们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育体制上的问题。另外也和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欠佳有关。物理课本来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反过来又能积极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基础科学知识。但很可惜我们的物理课并没有让同学们快乐起来,并没有让同学们体会到用物理知识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去发明甚至改造我们生活的所带来的乐趣。反而成为了一门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包袱,这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不袒护自己和同行们的失败。我说我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为了和你们套近乎,博得你们的好感,而是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分析一下是不是如此。我们现在实验室有多少物理实验能做?能做的物理实验中又有几个真正在试验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往往都是简单的做一下就完了,学生们根本体会不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反而是在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作。更有的教师将本来该学生亲自操作的学生实验也改成了教师的演示试验,简单得让学生看一下就完了。要知道物理课不是简单的理论学,并不是只坐在教室里听听就能学好的。

再有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生产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时要多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多搞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往往“安全”二字一提就什么学生活动都不敢搞了,能省的就都省了,总之把学生都关在学校里面,都关在教室里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就安全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割裂了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长期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情况的发生,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什么都会无味,时间久了学生们连学习信心也彻底地丧失了。如此恶性循环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成绩了。

简单的几句话立马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我发现学生们开始有点信任我了。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谈心交朋友拉进了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有了这层信任,我们又一起分析了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帮助学生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

二、如何对待和处理物理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往往明显低于其它学科的问题,我是这样分析的:

1、这主要由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造成的计算错误使学生们会做的题目往往也得不到满分,只能得到一个列公式的基本分数;

2、很多物理题不会做,这是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弄清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的本质造成的。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对初中数学知识拿出一定时间将必要的知识点复习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理解。把弄清物理基本概念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来做。不要好高骛远,只要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学习上,再将其联系生活,注意分析各种物理现象总结规律,学好物理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了帮助同学们打好学习基础我利用每周星期六补课的时间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对高一物理知识的复习,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现在看来学生们很珍视这次复习机会,上课效果很好。从学生们对我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们认为这种上课形势很好,他们感觉以前没有选好的地方现在都掌握了。平时注重训练小题的策略也很多学生尝到了甜头,有几名学生在只学习了第一本书多一点的情况下,就顺利通过了高中会考。他们都说保证小题的得分率是他们这次通过会考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认清自我

认清自我,一个人如果不能明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现实情况,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确立自己合适的竞争目标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学习,不断地前进。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建立自己认知模型,认真分析,仔细探查合适的突破口,一旦突破口被你找到,问题被解决往往也就指日可待了。这就像你遇到了一团乱麻,初看起来往往很乱,这时你首先静下心来找到这团麻的一个开头,找到了这个头,在想理清这团麻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对于自己建立的目标开始一定不要过高,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再来了解你的竞争对象,然后再分阶段,分步骤超越对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往往超越了自我。反过头来你会发现其实最难超越的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你会发现对于自己的认识越清楚,学习起来才会越轻松。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2. 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我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高一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与平抛运动概念及解题规律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解题策略,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带电粒子的加速如图所示:在一对带电平行金属板所形成的匀强电场中,两板间的电压为U、电场强度为E。如果图中的带正电或带负电的粒子的初速为零,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注:忽略带电粒子所受重力的影响才作直线运动。若不能忽略重力影响,则带电粒子将作向下方偏移的曲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和基本思路如下: F=QE F=ma 然后再根据问题要求,选用匀变速运动公QE=ma→aqU

md式。

(注:上式中的q和m为带电粒子的电量和质量。)第二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W=qU

ΔEk=11mv20qUmv222 如图(1)、(2)、(3)、(4)所示:在真空中水平放置的一对带电金属板,两板间的电压为U、距离为d。若带电粒子以水平方向或斜向以初速v0射入平行金属板的电场中,则会发生偏转,其运动形式和性质与平抛、斜抛运动相似。处理这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F=ma F=QE E=

然后再根据类似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 x=v0t y=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他们能用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总结出以下结论: 1.带有粒子的加速度:若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且电场力做正功,其电势能减少功能增加。(1)初速度为零时 12at2qUqUmaadmd

Ud qU12mv2

(2)初速度不为零时

qU1212mvmv022

上述公式适用于匀强和非匀强电场。

2.带电粒子的偏转: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为初速度v0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做类平势运动,此类问题一般都是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来处理。

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vx=v0,x=v0t 沿电场方向做匀加速运动:vy=at,y=at2/2 两个分运动的联系桥梁:时间t相等

若偏转电场的电压为U、距离为d,则带电粒子的加速度为a=qU/md,任意时刻的速度为tgvy/v0qUx/mdv202v2vtv0y侧移量

yqUx2/2md0。偏转角θ

2的正切为。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MN的距离d=0.20m,给两板加电压U(M板带正电,N板带负电),板间有一长度L=8.0×10-2m绝缘板AB能够绕端点A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先使AB板保持水平静止,并在AB板的中点放一质量m=4.9×10-10kg、电量q=7×10-10C的带正电的微粒p。现使板AB突然以角速度ω100π/3,r/s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为使板AB在转动中能与微粒p相碰,则加在平行金属板M、N之间的电压取值是多少?

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3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例3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教材p141(1)(2)(3).B组作业:教材p141(3)(4).C组作业:创新课时训练习题5、6、7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尽管分层教学实施仅两年,但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同时也我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分层教学中的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10.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

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每周完成课外阅读字以上,摘抄、写读书笔记800字以上。每周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给活动定个主题: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写作水平。

上学期,高一级已经开展了两次“读写之星”的评比活动。从学生写的读书笔记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做好,而且越来越认真、重视,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关于这项常规作业的安排,我们是考虑到一些现实情况,如下。第一,高中三年的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要有一个总规划、统筹,从高一起就抓好阅读写作,强化阅读写作训练,一直持续到高三。

第二,金中的学生一贯重理不重文,平时,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理化学习中去,无暇光顾经典名作,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积累,思维较简单,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巴,内容空洞。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第三,高考能上130分以上的极少,一些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就集中在125到129分之间,这是一个瓶颈,从阅读写作入手,也许能突破这个瓶颈。

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规划好三年的阅读教学,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是我们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

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多写读书笔记(读写应结合才是高效)。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

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

从秋季开学至今,我们学校的高一级语文科备课组把课外读写当作学生的一项常规作业来开展。各班语文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每周定量的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开展多阅读佳作经典、勤练笔、人人争当“读写之星”的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每周完成课外阅读2000字以上,摘抄、写读书笔记800字以上。每周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给活动定个主题: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写作水平。上学期,高一级已经开展了两次“读写之星”的评比活动。从学生写的读书笔记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做好,而且越来越认真、重视,取得的效果还不错。

关于这项常规作业的安排,我们是考虑到一些现实情况,如下。第一,高中三年的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要有一个总规划、统筹,从高一起就抓好阅读写作,强化阅读写作训练,一直持续到高三。

第二,金中的学生一贯重理不重文,平时,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理化学习中去,无暇光顾经典名作,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缺乏积累,思维较简单,看问题不透彻,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巴,内容空洞。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第三,高考能上130分以上的极少,一些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就集中在125到129分之间,这是一个瓶颈,从阅读写作入手,也许能突破这个瓶颈。

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规划好三年的阅读教学,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注重素材、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是我们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

11.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篇十一

一、重新建立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那么它干什么事就没有了意义,就更加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了。在我开始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并没有上来就讲物理知识,而是把已经打开的物理书又合上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班上的第一节物理课,我们先别着急上课,大家把书先合上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天,谈谈心。同学们的表情马上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刚才还一脸麻木的他们,现在个个眼睛有神。如果大家觉得时间太短不够,我们下节课还可以聊,直到你们满意。如果哪位同学觉得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当着别的同学讲,你也可以课下单独找我谈,也可以把你要说的话写到你的物理作业本上,各种方式都行。

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物理课学不好,并不光是你们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育体制上的问题。另外也和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欠佳有关。物理课本来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反过来又能积极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基础科学知识。但很可惜我们的物理课并没有让同学们快乐起来,并没有让同学们体会到用物理知识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去发明甚至改造我们生活的所带来的乐趣。反而成为了一门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包袱,这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不袒护自己和同行们的失败。我说我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为了和你们套近乎,博得你们的好感,而是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分析一下是不是如此。我们现在实验室有多少物理实验能做?能做的物理实验中又有几个真正在试验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往往都是简单的做一下就完了,学生们根本体会不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反而是在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作。更有的教师将本来该学生亲自操作的学生实验也改成了教师的演示试验,简单得让学生看一下就完了。要知道物理课不是简单的理论学,并不是只坐在教室里听听就能学好的。

再有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生产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时要多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多搞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往往“安全”二字一提就什么学生活动都不敢搞了,能省的就都省了,总之把学生都关在学校里面,都关在教室里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就安全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割裂了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长期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情况的发生,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什么都会无味,时间久了学生们连学习信心也彻底地丧失了。

简单的几句话立马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我发现学生们开始有点信任我了。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谈心交朋友拉进了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有了这层信任,我们又一起分析了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帮助学生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

二、如何对待和处理物理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往往明显低于其它学科的问题,我是这样分析的:1、这主要由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造成的计算错误使学生们会做的题目往往也得不到满分,只能得到一个列公式的基本分数;2、很多物理题不会做,这是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弄清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的本质造成的。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对初中数学知识拿出一定时间将必要的知识点复习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理解。把弄清物理基本概念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来做。不要好高骛远,只要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学习上,再将其联系生活,注意分析各种物理现象总结规律,学好物理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了帮助同学们打好学习基础我利用每周星期六补课的时间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对高一物理知识的复习,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现在看来学生们很珍视这次复习机会,上课效果很好。从学生们对我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们认为这种上课形势很好,他们感觉以前没有选好的地方现在都掌握了。平时注重训练小题的策略也很多学生尝到了甜头,有几名学生在只学习了第一本书多一点的情况下,就顺利通过了高中会考。他们都说保证小题的得分率是他們这次通过会考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认清自我

上一篇:员工活动计划方案下一篇:如何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