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

2024-12-07

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精选7篇)

1.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 篇一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大多数人民主≠全民民主、对少数人专政)

4.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 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6.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政治权利与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3.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珍惜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第一框题:民主选举

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直接选举(亲自投票)、间接选举(代表选民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我国人大代表选举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第二框题:民主决策:

1.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框题:民主管理

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第四框题: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2.为什么坚持依法行政?

(1)国家性质决定,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行政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3)人民政协的监督(4)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5)司法机关的监督

(6)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上级政府)

3.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2)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3.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六课中国共产党执政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7.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6)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8.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 篇二

一、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对政治产生学习兴趣

在生活和工作中,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 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学习尤为如此。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近期的, 小到一节课, 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 中学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政治课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的关系, 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从现实的层次引导学生, 一个人要全面发展, 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 理科生就应该学习经济、哲学知识等, 何况现在大学公共课、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的政治学科知识, 可见学好政治课就是学会生存技能, 增强就业本领, 自然调动了理科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以情感人

我国古代有“亲其师, 信其道”之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可见, 师生的情感交流对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情感效应。另外,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 喜欢你所上的课, 教师还得尊重每一位学生, 凡事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多一点理解, 多一份关爱, 这样一来, 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 必须把传授知识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做到情境交融, 才能以情诱导人, 以情感动人, 以情启发人, 以情鼓舞人,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适时将鲜活的时政知识渗进政治课堂, 以新促趣

时事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理科班的学生天天啃数理化特别枯燥乏味, 对时事政治知识的渴求比文科生更加强烈。作为政治老师, 一定要抓住这个显著特点, 努力使之成为提高理科政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我们教师可以把相关时政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点、切入口;也可以结合书本知识引入时政来论证;还可以专门介绍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要闻。同时, 教师在时政的选择上必须认真对待甄别, 要尽量精选一些直观性、现实性都很强的要闻, 把政治原理与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有机结合起来, 水乳交融, 用教材观点来剖析时政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让政治课堂充满着新鲜感

首先, 讲究导入设计, 让学生带着新鲜感好奇心走进政治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趣味性的导言有先声夺人之效。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例如, “田忌赛马”的故事导入可以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用解放战争中的“锦州战役”实例导出“办事情应抓住主要矛盾”等。总之, “先声夺人”唤起学生无限的兴趣, 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实践, 效果很好。

其次, 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有效育人, 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方式显然不合适了, 贯彻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应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如政治课教学应注重“读、讲、议、练”的结合,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 畅所欲言、精神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五、锤炼教学语言, 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兴趣

3.高中理科班政治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理科班;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78-01

对理科班学生而言,由于高考不考政治,而学业水平考试几乎人人都能“过关”,学生上课不是看课外书,就是做其它作业,任凭教师唱“独角戏”。这样一来,教师学科认同感降低,自我评价下降,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业进度与减压之间的问题,“教”与“学”如何相长?如何才能上好理科班的政治课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后,我让学生写一篇《怎样上好政治课》的小论文,希望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经过一堂课的努力,学生们把自己的小论文交了上来,经过汇总,主要有以下认识:

学习政治课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东西,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高考的各学科都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高考作文,大多数是给材料作文,命题围绕着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每个材料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通过高二《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可以学会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高考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文理分科以后,因为是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所以对知识的掌握不宜求全、求细,重要的是在于把握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二、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1、政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梭伦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基本教材已经教过好多遍了,对知识结构和体系有相当了解,但总体知识体系和综合运用能力还不是很完善。面对变化了的学生,在原有备课的基础上,我重新研读教材,梳理知识点。上课时,态度诚恳,充满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在文化修养上,我广泛“吸收营养”,积极关注天下大事、要事,及时更新知识,随时为教材注入新鲜的血液。虽然是理科班教学,在有些人看来,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在我看来,把不平凡的工作做好,才是充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魏书生所言,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坚持该坚持的,把简单的工作做好。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和感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广泛接收课堂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传统的压抑的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给学生。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的真实场景,还可预测未来,缩短时空距离;同时,加大信息容量,做到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我引用大量历史史实和社会现实材料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问题和分析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时政成为每节课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时政介绍是理科班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是把相关时政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点,有时是结合书本知识引入时政来论证,有时就是直接拿出课堂时间专门介绍一下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要闻。 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这样既使学生更关注时事与政治,又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时事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等。当然,在对时政的选择上教师要认真对待,要努力精选一些直观性、现实性都较强的要闻,要做到所选要闻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失败的选择就会适得其反。

4、树立良好的教学生活氛围,走进学生生活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是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人格尊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站在一个倾听意见者的角度,不随意打断学生,也不武断的否认学生的看法,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又如,结合教学的实际,我在政治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观视频王某有感的话题作文,希望通过文章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某件事的态度和看法,了解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化功底,注意课堂上信息的反馈。交上来的习作,让我受到不小的震撼和感动。记得在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时,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关于《陕西人的锦绣文章》的视频,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了解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某同学就陕西人的锦绣文章写了篇观后感,内容是这样的:陕西文化,作为其最熟悉的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卷上。陕西文化不仅体现在方言和秦腔上,更体现在饮食上,还体现在陕西人的身上,陕西人的性格豪迈、粗犷、自然而率真、不做作。陕西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陕西人也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本真,永远不会丢弃陕西文化,将陕西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们应该去阅览世事,从中去领悟如何做人,其次才应该去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力非凡,却从不领悟做人之道,那么,于社会又何尝不是一种祸患?通过论文的书写,让我了解了学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 篇四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①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②分类:A、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构成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最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⑤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①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②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B、按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和区域性;

③作用:(积极方面)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①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④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也有局限性。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①表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8、为什么要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9、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

①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①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②作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我国的应对政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我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措施):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③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④加强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⑤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2014年3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中国秉持这一立场是因为()①核扩散会加剧军备竞争,违背世界各国的利益

②核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③核扩散会助长强权政治,导致世界战争不可避免

④反对核扩散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第九次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主办国,中国愿意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说明我国()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主动履行国际义务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④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欧美认为,俄罗斯支持乌克兰民间武装导致了乌克兰局势紧张,对其实施制裁,中国表示,制裁无助于乌克兰问题的根本解决,政治解决是乌克兰问题的唯一出路。中国的态度体现了()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B.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C.中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5、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间谍威胁论”,到如今的“黑客威胁论”,不一而足。如果让你对“中国威胁论”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的话,你可以用到的观点是()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方提出中国与东盟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使之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提出也得到了东盟各国代表的普遍关注和认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成必将()

A.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网络空间合作

B.提升中国在东盟事务中的影响力 C.巩固东盟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地位

D.加剧中国与东盟的矛盾和竞争 7、2013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共同语言,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双方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这表明()

①中国尊重东盟拥有的国家主权②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共同利益④中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当今世界,各大国应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就需要各国()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③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4年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美英法等国联合起草的一份决议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宣布即将举行的克里米亚公投无效,呼吁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不要在公投结果的基础上承认对克里米亚现状的改变。由于俄罗斯投了反对票,草案未获通过。由此可见()

①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安理会必须遵循大国一致原则 ②联合国仍然存在大国政治现象

③不干涉国家内政是一条只适用于联合国本身的基本原则

④对美英法等国联合起草的决议草案的投票属于程序性问题投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国际局势和两国各自都经历了很大变化,但两国对文明多样性的追求和尊重,都视对方为重8要合作伙伴,都始终坚持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中法关系却始终充满活力,日益走向成熟。其政治依据是()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②中法两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中法两国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在2014年9月16日广西南宁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做了“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美好未来”的致辞。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原因在于()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②东盟作为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影响范围很广泛 ③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一带一路”规划,就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搭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平台。落实“一带一路”,推动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互尊互信

B.互谅互让

C.互利共赢

D.包容互鉴

14、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尽管丝路沿线各民族之间文明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终是一条和平之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往来,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实现互利共赢。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5.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篇五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初三政治知识点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1)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1)改变了以往的“大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1)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人们的辛勤劳动

(5)

(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7)坚持科学发展观

(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9)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38.(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39.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

(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

(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41.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

(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

(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

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

(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

(3)只有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7)让创新思维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

(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初三政治选择题知识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

2、为什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例):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嫦娥二号成功飞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有哪些?(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3)坚持改革开放。(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0、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我国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1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1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5、四项基本原则

1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7、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怎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2)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3)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史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0、基本路线的重要性: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3、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4、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6、用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篇六

导论

要点:

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官,吴)2.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蒋)与方法(all)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P4 蒋)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要点:

1.使用价值、价值(官,吴)2.抽象劳动、具体劳动(all)3.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all)4.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all)5.货币的本质、流通规律(官,吴)6.什么是价值规律(官,吴)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作用?(all)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要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官,吴)2.资本总公式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官,吴)

3.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原因,试做比较,阐述起技术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官,吴)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官)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要点:

1.资本有机构成(官,吴)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all P108)3.如何看待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官,吴)4.相对过剩人口怎样形成的?(官、吴)

5.为什么说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吴)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蒋 P71)

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要点:

1.资本循环的特征(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all P90)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all P99)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要点:

1.什么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根源是什么?(all P116)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官 P105)

第六章 剩余价值分配

要点:

1.商业资本、商业利润、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官,吴)2.实际资本、虚拟资本(all)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吴)

4.地租的本质是什么?试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官,吴)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要点:

1.垄断如何形成的?(官,吴)它具有哪些组织形式(吴)2.什么事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官,吴)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极其原因(蒋)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初级阶段

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all P211)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官,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极其理解(all P233)3.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蒋)

第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要点:

1.为什么说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吴,官P256)2.联系实际解读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吴)

第十二章 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行与居民消费

要点:

1.如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all P292),兼顾效率与公平?(官,吴 P291)

2.劳动与资本收入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地位、相对重要性(吴)3.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蒋 P296)

4.深化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蒋P300)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要点:

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吴,官P357)2.宏观调控的政策与目标(吴,官)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要点: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何联系与区别?(吴,官P378)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机制(蒋)

论述

7.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篇七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

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1)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A直接选举 优点:①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②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范围: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B间接选举 范围: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

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C差额选举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范围:人大代表的选举。

D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范围:在极少情况下使用。

(2)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 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

重要性(为什么?)

①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②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2、民主决策

(1)间接决策(选举人大代表)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A、直接决策方式(民主协商):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②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征求专家的意见);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征求意见);④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B、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

3、民主管理方式:

(1)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村委会成员自己选(民主选举)

重大事务村民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日常事务村民管(民主管理)、各项事务工作村民监督(民主监督)

(1)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委会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民主选举)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请居委会讨论决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社区大事居民定(民主管理)、居民监督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民主监督)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信函、电话等)、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馆等)。

民主监督意义:既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要求: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二、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要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提示:(1)民主协商即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问题在决策前和执行中的协商,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无论是民主协商还是协商民主都强调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进行对话、沟通、协商,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然后进行决策,使所作出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民主协商在中国特指政治协商,而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协商民主包含着政治协商。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体是政府)

第三课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政府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加强社会建设,(目的:保障政府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幼有所教,学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强调公共设施,社会保障)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

3、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

4、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6、公民向政府的求助与投诉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意义: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什么是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意义:

公民角度: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角度: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角度: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如何坚持依法行政?(1)是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4、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决策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依法决策要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5、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为什么?(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

(2)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怎么办?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②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的监督。 体系包括内部监督体系(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和外部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

6、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的监督。

(内部监督体系)方式: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督主体:行政机关,特点:以行政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

(外部监督体系)方式: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特点:最具权威性最高层次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B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主体:监察委员会,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C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特点:党通过强化对党员素质的提升和对党员的监督,具有较强的约束性,主体:中国共产党,

D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特点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性,主体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E人民政协的监督特点监督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主体;人民政协,

F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特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约束性不强,主体:社会和公民,

国家监察委员会

1. 监察委员会是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 与政府的关系: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与“一府两院”平行

3. 基本方式:依法行使监督、调查、处置等职责;

4. 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

5. 监察法是反腐败的国家立法,监察委是国家最高的监察机关;

6.主要任务:

①整合职能,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 ②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 ③推 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7.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

②推动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集中统一、权威高 效的监察体系;

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公职人员 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7、(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

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

(4)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1)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如何用权)

(2)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执行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业绩。(如何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3)要重品行,做表表率。都必须牢记我们共和国是中华人民的共和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如何提高素质)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体:人大及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

2、人大(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监察,审判,监察)等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最高)决定权指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最高)任免权制选举罢免任命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的权力

(最高)监督权指监督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监察院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地方人大的职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5、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人大常委会行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A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B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

C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必要性: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适合中国国情;

优越性: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法律和重大决策要由人民充分讨论,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1、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创新履职方式,提高履职水平。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主体:中国共产党)

1、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3.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C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如何坚持党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 (2)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3)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3、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以宪执政。

6、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念全部活动中。

8、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八个“明确”;产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合作的根本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的渠道

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主体:民族和宗教)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2)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5、综合探究: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7、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主体: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2、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的分类及作用: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1)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是有其局限性。

(4)中国和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5、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什么?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我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原因):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7、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别国的侵犯。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我国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还要树立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主体:时代的主题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2、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的实质世界正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影响;世界向多级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3、国际竞争的实质及启示?

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世界各国的努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很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对我国的启示: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据: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9、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征程。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探究:10、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因(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的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3)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决定国家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是由我国坚持国家至上决定的。

(5)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要求和体现。

(6)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情节美丽的世界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答题模板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做?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模板: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模板: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 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和监督)

4.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③坚持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⑥党要统揽全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5.如何处理民族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

(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5)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关于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

(1)为什么?

答题模板:①必要性: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怎么做?

上一篇:西游记之执行力下一篇: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