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规划方法

2024-09-23

税收规划方法(10篇)

1.税收规划方法 篇一

开展税收文化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一条治本之策。通过开展税收文化建设,在税收文化中引入文化管理观念,构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厚重底蕴的税收文化体系,形成广大税务干部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可以调动和发挥广大税务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税务干部素质的目的。我局继去年创建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今年县局党组为创新、发展工作,适时提出建设有永宁特色的税收文化。为了及早地将此项工作开展起来,求得推动工作之实效,我局制定税收文化建设“三年三步走”的规划。

一、实施方案

第一步:推行阶段(XX年2月至XX年年年底)

利用近一年时间在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明确税收文化的意义和推进县局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营造税收文化建设的氛围;确立税收文化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文化理念:构筑我局税收文化的基本框架,并在我局开展国税文化基本理念的普及和“灌输”活动。借永宁县政府开展创建“礼仪永宁”“诚信永宁”“文化永宁”“魅力永宁”活动之机,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以此来推动永宁国税局的税收文化建设。

1、2月18日—3月30日:学习讨论税收文化的发展、作用和我局建设税收文化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2、4月1日—4月15日:制订我局税收文化建设的规划,成立税收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分工实施,制定我局有关税收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的雏形。

3、4月16日—6月30日: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完善修订我局税收文化的理念;将各项制度修订成册,做好税收文化建设中间层即标准文化建设。

4、7月1日—12月30日:广泛动员,发动干部职工围绕永宁国税文化理念和永宁县创建“礼仪永宁”“诚信永宁”“文化永宁”“魅力永宁”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耳熟能详的同时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讨论,使干部较全面地了解税收文化的具体范围、层面和创建“礼仪永宁”“诚信永宁”“文化永宁”“魅力永宁”的具体措施,做出自我设计,自我定位,并自我完善,自觉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付诸实施,同时在社会大力宣传我局税收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开展情况。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第二步:作用阶段(2011年1月—12月)

全面组织实施、建构和巩固国税文化阶段。整个税收文化体系基本形成;作用充分发挥。就是通过发挥税收文化建设的功能,优化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激发、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向自主化方向发展。

第三步(2011年1月—6月)

利用半年的时间建构和巩固永宁国税文化,具有鲜明特点、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的永宁国税文化体系基本形成,税收文化建设的作用在税收工作中具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同时用学习和实践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推进我局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

二、几点要求:

1、各级要高度重视我局税收文化的发展。提倡税收文化是我局工作的一项创新,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系统的庞大工程,她的启动是我局干部素质工程的启动,对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辅助和推动作用。

2、税收文化创建领导小组要按照实施步骤认真抓好落实,要抓好每个步骤、每个阶段的具体细节。力争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3、要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采取各种方式掀起学习与宣传税收文化的高潮。

2.税收规划方法 篇二

企业税收筹划就是企业纳税筹划,它的前提是一项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一些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如纳税人的日常投资经营活动等,在事前进行最优纳税方案选择的企业行为,以使企业少缴或递延缴纳税款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税收筹划,对税收筹划的研究也已经从理论发展到实践,大量纳税人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合理运用税收筹划,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税收筹划失败的原因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税费的普遍征收,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形成,最终减少了投资者收益。企业都希望通过合理税务筹划来达到降低经营税负,但在实际的税务筹划案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筹划方案最终搁置或放弃,降低税负的目的没有实现,反而遗留下税务风险,税务筹划失败。筹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在企业实际经营工作中,相关人员对税法、税收政策理解不够深入,筹划方案只针对在运用会计方法这一方面进行筹划,得到的结果只是改变会计计量的方法和标准,没有依据税法规定进行筹划,最终的结果也是要进行纳税调整,达不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2)筹划方案一般会引发出一些商业活动安排,由此会产生相应的非税成本。企业如果没有充分考虑计划到商业活动引来的非税成本,当这些非税成本发生后,最终税负会比原来筹划的目标高,达不到筹划目标。

(3)税务筹划一般要在纳税义务发生前进行,未雨筹谋,不能在纳税义务确定后才进行。

(4)我国的税务文件(国税发[2009]2号)《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上的规定,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纳税事项安排,可以进行一般反避税调查,调查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有“合理商业目的”的证据材料,如果企业事前不具有这些资料,同样存在税务风险,会导致筹划活动失败。

(5)企业投机取巧,税务筹划触犯刑事责任,名为“筹划”,实为偷逃税。企业相关人员需要了解税务法律风险,充分认知税务风险,税务筹划有“雷区”,需谨慎进行税务筹划,不能对潜在税务风险缺乏专业认知。

(6)税务筹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缺少企业各部门相关人员的相互支持也会导致筹划失败。

(7)我国的税收政策,对于某一经营事项适用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规定,但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偏离税收适用政策,企业应该主动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进行咨询沟通,确认相关税收政策的具体适用政策。

(8)企业过份强调低税率导致筹划后企业税负率过低,当被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盯上时,如果无法提供合理的理由,很难保证不被税务机关认为是故意偷逃税。

上述筹划活动的失败,主要原因是筹划活动中,企业内部没有专职的或者没有外聘有税务筹划活动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合理的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的税收筹划利国利民,但前提是企业应根据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避免违反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不违背国家的立法意图,树立合法的税收筹划活动观念,深入了解本国或他国的税收管理制度,密切关注国家新颁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税收筹划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行,结合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

1. 熟知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找突破口。

税收筹划的基础环节是要全面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及处罚条例,加强对财政法规及税收法规的学习与研究,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从中找出合理避税的最佳途径。如进行产品创新;直接投资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老、少、边、穷”地区企业、“三废”利用企业等,此方法可以享受税率优惠和税额扣除等方面的优惠,获得最大的投资税后收益。而间接投资方式如债券、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投资,除了首先要考虑投资收益及投资风险等外,还要同时考虑相关税收政策对取得的投资收益的税收待遇。

2. 对新设立企业的筹划

(1)新立企业通过推迟获利年度,降低税额来进行筹划。如适当增加生产初期的广告费用、控制投产初期的产品产量、一次性进行开办费分摊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2)纳税人在税务注册登记前,就要对企业本身应适用的申报纳税形式、经营地点、企业性质及形式等设计完善,处理好这些因素后,对以后的经营纳税活动会产生积极影响。

3. 适当安置残疾职工。

根据税法规定,安置残疾职工的工资薪金支出可以在税前加计扣除,通过此方法来减少当年纳税税额,降低当年利润。

4. 遵守谨慎性的会计准则,按准则规定足额计提各种减值(跌价)准备金,合理估计预计负债,及时处理损失,适当增加本期费用。

5. 遵守会计制度,合理将大额费用如前期研究开发费一次性计入当期;

日常购置的低值易耗品尽可能费用化而非资本化,采用一次摊销法计入当期;固定资产折旧选择对企业纳税有利的折旧方法,以上方法尽量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增加当期费用,降低当期经营利润,达到合理降低企业所得税。

6. 综合衡量税收筹划方案,注意税收与非税收因素,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节约税收支付从而达到增加收益,争取新的税收收益,帮助企业良性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节约税收支付这一点上。

7. 针对不同的问题,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巩固与税收部门的沟通,积极分析企业现状,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只会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腿。

8. 考虑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

(1)首先税收筹划准备要完成的广度和深度,是取决于企业能够承担的税收负担,如果国家目前的宏观及微观税负都较低,税率可以承受,那么企业就不须费力搞节税筹划策略。其次如他国的税收负担大大低于本国,跨国投资决策就可以考虑进行。

(2)决定节税利益和税收筹划潜力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弹性。越大的税收弹性,对税收筹划就越有利可图,税收筹划可能达到的节税利益和余地就越大。税种的构成要素决定了税收弹性的高低,如税率的高低、税基的宽窄、扣除的大小以及税收优惠的多少。就目前我国政策来说,企业所得税所涵盖的生产经营范围最广,所涉及的税种构成要素最多,所得税的税收弹性要高于其他税种,目前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税种就在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上。

(3)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通过对纳税人给予一定的税收利益,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的一种政府行为,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税收优惠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影响人们的生产与消费偏好来实现税收优惠政策。国际上大多国家都把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引导、刺激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等方面来加以运用,纳税人应熟知并充分利用其所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获得收益。

四、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税收筹划策略也要随着国家政策而变。面对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企业还是有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的。作为要进行税收筹划的纳税人,应重点关注税务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深入学习研究税收筹划理论及税收优惠政策,筹划出合理合法、有效的节税策略,从而降低税负,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廖奎.企业纳税筹划大全[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69-223.

[2]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6):35-36.

3.中央苏区税收监督方法研究 篇三

摘 要 在极端艰苦的中央苏区,临时政权能正常运作是与各级税务机关艰苦卓越的努力分不开的,而富有特色的税收监督机制至今给我们不少的启示。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税收监督 监督机制 启示

中央苏区税收是中央苏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及《暂行税则》的颁布、修订及调整实施之后。据曾飞《中央苏区税收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的研究,在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税收占中央苏区财政收入的40%左右,这与初期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很少的状况有大的进步。取得这一成就是以统一财政为前提,但与中央苏区各级税务机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反腐肃贪,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监督机制

中央苏区税收人员大多数能保持艰苦奋斗、甘当公仆、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本色。但是,苏维埃红色政权毕竟是从旧社会的土壤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税务人员中有不少不良行为表现出来了。为此,各级税务机关内部主要综合运用了以下几种监督方式:

首先是法制监督。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32年发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26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下的强迫劳动。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致使国家受到损失者,依其浪费程度处以警告、撤职以至1个月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

其次是行政监督。积极配合工农检察部的监督检查和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审计,中央财政部唐仁达贪污案,就是1933年12月,中央工农检查部检查瑞金县苏维埃财政部9月—11月经费收支决算报告书时,发现问题深挖出来而将其送上最高法庭,被判处以死刑的。同时,各级税务机关还经常组织人员对下级进行工作巡视、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向上级报告。

第三是制度监督。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和票证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监督制约;规定及时解缴税款,统一印制税收票证,严格领票开票收款管理;建立移接交清册,限定移接交时间。这些制度较好地防范了贪污挪用税款现象的发生。

最后是群众监督。设立控告箱,便于工农群众投递控告材料。设置不脱产工农通信员,经常向各级工农检察部反映情况。由共青团组织轻骑队,检查机关内官僚主义,贪污、浪费、腐化,消极怠工等问题,举报对于党和政府税收政策执行的阻碍与曲解现象。

二、对外以加强征收管理为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查方法,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者

首先是建立征收管理制度。1932年1月,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的决议》,规定“凡投资者须先将资本的数目、公司章程或店铺名称、经营的事项、经理的姓名详细具报向当地苏维埃政府登记,取得经营证即可按照规定事业去经营,以后改营他业时亦须向政府报告和登记”。为控制和掌握税源,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随后颁发了《工商业登记规则》,对工商业进行登记、发证,规定各项商业买卖、营业者,一律要向当地县政府登记,领取营业证,无营业证者不得营业。登记项目包括:营业字号及所在地;股东姓名籍贯;雇用几人;资本多少;开办年月;上年每月平均营业额或生产额。为了使征收机关对税源做到心中有数,还规定了营业调查制度。中央财政部在关于整顿商业税问题的第18号训令中提出:“调查生意及收税时不必税收人员自己亲到各店,可于每月二三号起发出营业调查表,嘱各店自己照实填报,盖章负责,此调查表限他们两天或三天填好送来,不填者即照一月加倍收税。此调查表送来后,税务科审查可疑者即派人前往查帐。如认为无甚可疑即将调查表数目填在商业税分户帐上,扣算税款。”

其次,各级税务机关采取重点、突击、派员等方法加强税收检查工作。所谓重点检查是“可于每条街中择五七家比较大及比较可疑的商店,集中人手力量去检查,不必家家照例,致延时间;突击检查则“可以收税后经常突然间去检查某几家商铺帐簿,这个月查那几家,下个月又查这几家,有时也可以查一查一月份二月份或去年之帐,如有调查表与帐簿不符者,即须严厉处罚”;派员巡查主要针对屠户营业税,“必须先收钱后盖印。由税收员指定某适中地点令各屠夫将猪送来盖印,盖印后才准出卖。一方面盖印,另一方面即派人巡查 。”中央财政部1932年颁布的《商业所得税征收细则》第21条明确规定:“征收员有检查纳税商号各种账簿之权,无论任何纳税商人不得匿藏簿账,拒绝检查,否则以抗税论罪。”检查的内容则主要包括:“检查商店资本及生意总数”;“检查资本时主要以上年盘货簿及来往簿为凭。老店资本用空及小资本无账簿可凭者,概以生意大小为估计资本之标准”;“查实生意数量,主要是查他的银钱簿、卖货买货簿互相对照,但须考察其笔迹与墨迹及账簿边痕的新旧,以防假造。”

最后是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者。1932年12月中央财政部《关于商业税与店租之征收事宜》的第11号训令指出:“查出有以多报少者,即须将该店东逮捕禁闭,并照该店应出税款加五倍或十倍处罚,以警其余。”对故意破坏税收的奸商从严惩办。1933年7月《红色中华》“防止奸商破坏苏维埃经济”一文报道:“会昌城市区在集中一切财力来充实战费争取革命战争全部胜利的当中,对于各种税收都有相当的收入。最近检查屠宰商业税,查出了奸商钟寿长瞒税不报,私自发卖,经依照条例罚款五倍后,又查出该奸商成份是地主,于是又证明了他是故意破坏苏维埃,随即被区苏维埃将他扣留,判罚了大洋一百九十元,以示惩戒,并警醒其他奸商 。”

三、中央苏区税收监督给我们的启示

(一)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税收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央苏区在战争环境和工作条件险恶的情况下都能做到坚持依法收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应坚持依法治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方针是“法治、公平、文明、效率”,法治摆在首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依法治税观念,保障税务机关的独立执法权,支持税务机关公正执法;税务机关要切实落实“重在治内”、“重在治权”的各项措施,在具体征收管理工作中,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原则,严格执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各种税收实体法规,坚决反对有税不收和无税乱收以及引税、买税、卖税等违反税收法规和政策的行为,杜绝“关系税”、“人情税”,切实做到税收执法公开、公平、公正。

(二)加强税收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是做好税收监督根本保证

 苏区时期,中共党的各级组织是十分重视税务机构和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力培训财税干部,把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中央苏区税收制度和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新时期,各级税务机关及其人员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改进作风。一方面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严肃税收法规法纪,依法加强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形成执法有依据、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两权”监督制约机制。还要加强对财政税收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计算机及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 (三)内部监督机制是外部监督机制的基础

中央苏区税收工作取得的成果与其监督机制密切相关,而行之有效监督机制在于内、外结合,以内为基础。如果没有形式多样且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纯洁各级税务机关及其人员,则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可能真正做好外部监督,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者,做到应收尽收,增加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唐立新,杨自彬,龙翰林.试论中央苏区会计制度建设对财政监督的影响.会计之友.2010(12).

[2]唐立新,刘灯明,龙翰林.中央苏区财政收入结构及其成因研究.新学术论丛.2010(4).

[3]江西省财政厅,赣州市财政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史展览大纲(庐山修改稿).2007.7.

[4]编写組.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土地革命时期下)(送审稿).1978.8.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条例.1931.12.

[6]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财字第15号):统一税收问题.1932.8.16.

4.税收规划方法 篇四

(12月14-15日)房地产培训:房企合同涉税风险控制及合同税收规划培训

【课程背景】

房地产培训:房企合同涉税风险控制及合同税收规划培训,无论您是老板还是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在地产全面稽查的时代,您终将遭遇税务稽查!面对严峻的税务稽查形势,您准备好了么? 合同更是降低税负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改变合同当事人、标的物、时间、地点、价款,以至合同的附件等等各种合同要件,都能实现意想不到的节税效果。本课程运用大量案例说明和帮助房地产企业了解和掌握经济合同中的涉税风险控制,并能做好经济合同中的税务规则,让签合同的人能有效控制经济合同的税务风险并达到节税的效果!而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大多从企业的合同、发票、支付结算等方面入手,如果不在合同签订的环节进行好税务方向的事前审核和税务安排,往往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重大税收损失和经济损失。

【课程对象】

各房地产企业领导,主管财务工作人员,合约部,法务部与税务师事务所等人员。

【讲师介绍】

林老师:中房商学院房地产培训高级顾问,中国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著名房地产纳税规划实战筹划专家,被誉为房地产财税答疑“第一人”。现为某省地方税务局官员,国家税务总局讲师团成员,国家税务总局稽查人才库、所得税人才库优秀人才,某省纳税人服务研究会副会长,某省税务干部学院等数所院校客座教授,多次组织、参与全国税收大要案稽查工作,潜心于房地产业财税研究,具有深湛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财经法规知识积累,出版有《土地增值税清算操作指南》等房地产企业财税专著。林老师长期工作在税务稽查、所得税等工作岗位,具有十分丰富的税务稽查实战经验和政策研究理论基础,长期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全国数十个城市授课,课程涵盖房地产投融资、商业模式、经济合同、土地增值税清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以及税收筹划等各方面,讲授由浅入深、生动活泼、内容准确、分析透彻、简明扼要、操作实用;授课风格生动诙谐、风趣幽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战操作,深受各地学员喜爱!【课程大纲】

一、经济合同与税收关系

1、引 子

2、案例分析经济合同与税收的关系

3、经济合同主要条款的涉税问题有哪些?

4、合同的约定义务和税法的法定义务冲突怎么办?

5、何谓纳税规划和税务利益?

二、销售合同的涉税风险及税收规划

1、销售模式的选择:销售毛胚房还是销售精装修房如何取舍?先装修后出售还是先出售后装修?

2、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按揭等)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3、促销方式(买一赠一)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4、代收款项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5、地下室、车位/库(有产权、无产权、人防设施改造的车位)转让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6、代理销售合同、销售策划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7、售后回租/售后回购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三、经营租赁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1、出租和自营的选择:如何变出租为自营的技巧何在?

2、物业自营过程中的税收:自营、分立经营还是委托经营?

3、租赁合同(不等额租金、无租、免租): 先装修后出租还是先出租后装修?如何分解租金、管理费、广告费等?

4、批发和零售的妙用:如何变出租为转租?

四、其他特殊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1、代建(定向开发)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2、联合开发合同(分房、固定收益、分红)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3、挂靠开发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4、担保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五、投资设立阶段合同风险及规划(章程协议)

1、投资方式的选择:设立公司、购买股权还是增资扩股?

2、投资者身份的选择(法人、自然人、境内境外):选择好投资者身份,赢在起点,决胜千里!

3、组织形式的选择(有限无限、母子、总分、合伙):组织形式有时直接决定了税负的多寡。

4、出资方式(货币、非货币)的选择:以房产、土地出资会涉及什么税收风险?

5、出资不到位(包括抽逃资金)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6、利润分配形式的选择(国税函[2008]267号):由陈发树股权投资利润分配引发的政策该如何把握?

7、股权收购、股权转让、合并分立合同条款中的风险。

六、拿地合同中的涉税风险控制与合同税收规划

1、招拍挂土地出让合同受让主体选择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2、拆迁补偿(货币/实物)条款中的涉税事项

3、土地出让金返还条款的涉税风险控制和合同税收规划

4、合同签订时间与标的物交割时间条款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5、以购买股权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6、以购买在建项目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7、合作建房方式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8、以合并分立方式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9、以接受投资方式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10、以置换方式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11、以路换地方式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12、以附加红线外工程为代价取得土地的涉税风险与合同税收规划

七、开发建设阶段合同涉税风险及税收规划

1、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总包、分包)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2、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包工包料、甲供材、甲控材)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3、精装修、装饰、安装、绿化合同的税收风险与税收规划

4、自产货物销售包建筑劳务(如包安装)合同的涉税风险与税收规划

5、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违约金条款的税收风险与税收规划

6、建筑安装工程的营业税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舍小求大”问题

7、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的项目合同分解技巧与纳税规划

8、建筑安装工程合同票据结算环节的税收规划

八、专家现场开放时间,解答学员疑难问题。

【课程说明】

[组织机构]:中房商学院 中房博越

[时间地点]:2013年12月14-15日 济南(详见报到通知)[培训费用]:268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食宿代订,费用自理。

5.税收规划方法 篇五

[关键词]财政 税收征管 审计 策略

财政税收征管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审计工作促进地税系统规范税收征管,严肃税收执法,强化依法治税,促进建立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审计法》颁布实行后,各地审计机关连续开展了财政税收执行审计,从审计的情况看,各级地方税务部门克服了地方税源紧、征收任务大的种.种困难,不断完善税收征管,在筹集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税收征管方面还存在漏洞,其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 税收征管审计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财政审计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税收征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偷梁换柱,调整税收完成进度

在对税收征管审计中发现,个别基层税务征收机构受主管部门的指令,变换手法随意调整税收完成进度。如某地区的一个下属征收机构,l0月份就完成了20全年的税金及其他收入入库任务。但有关部门怕垫高当年税收基数,担心来年不能完成税收任务,于是采取将11月和12月的部分税金放至次年1月份才征收的办法,出现了11月入库税金250余万元,而次年1月入库税金猛增至650多万元的反常情况。

2、 扣押物税款处置违规

审计发现某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以低于评估价违规将查封扣押物处置给本单位内部职工,这种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工作,造成直接损失10万元。

3、税务监管不到位

有的税务部门对查封扣押的资产未建立相应台账,收到拍卖款后,并没有及时与纳税人进行结算,对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后的余额也来不及退还被执行人;未将款项及时入库,不依法开具税票,对纳税人“应交税金”的真实性未进行审核与监督等。这些税务监督不到位现象,严重影响了征管审计工作。

4、 税收收入组织违规

在笔者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单位为了完成税收任务,采取各种违规手段进行工作,严重违反了规定,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流失。

5、税收会计核算不实

在核算审计中发现,有的税务部门未将组织征收的各项收入的应征、征收、上解、入库和提退等活动的全过程如实核算。如:某地区直属单位税收报表反映。截止末,“待征税金”余额100万元,而该单位20税收账簿却反映了不一样的情况,截止20l2月底,“待征税金”余额显示的却为零。

6、税务部门为计划把税源留在企业

一些税务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税收计划,或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人为控制税收入库进度,将税源留在企业。

7、地方政府越权减免企业税务

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仍然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政策执行以及越权减免税问题。

8、税务部门擅自扩大优惠政策范围

税务部门擅自扩大优惠政策执行范围,或变通政策违规批准减免税,对企业纳税申报审核不严,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二、 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审计的方法

1、 审查征收方式

对有无将账目健全的纳税户核定为定额户的情况进行审查。对有出入的单位进一步延伸调查,核实税务部门是否为照顾关系,将按账征收税款核定为定额征收,从而少征税款,导致税收减少。在通审软件纳税辅导功能下,运用排序法确定出定额纳税户。采用正确的征收方式有利于保护国家财产。

2、 提高税收征管核算水平

各税收核算单位一方面应准确反映欠税余额的真实情况.并根据相关规定设置欠税登记簿,按以前年度陈欠、经批准缓征等欠税原因进行登记和分析,对每月的欠缴税金明细表进行分析说明,随表上报;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核算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正确、系统地反映税收资金及其运动的全过程。核算水平提上去了,相应的征管工作也就提高了效率。

3、打造完善的税收征管环境

在关注税收收入总量增减变化以及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税收变化的经济水平、政策和征管等方面因素,协助当地政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论文联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变原来单纯依赖某一产业维持财税收入的状况,保障税收收入的稳定,使其可持续地增长,确保依法治税的各项措施有效运行。环境好了,税收征管自然就容易了。

4、资源战略利用进一步加强

加强国家机关在审计工作中协同和引导社会舆论,将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等部门案件线索传递和协调配合。现在也推行审计政务公开,将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职能。可以有效利用民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成果,像有关企业纳税情况的审计结果,减少重复审计。内部审计拥有的大量审计资源和优势同样可以帮助政府审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人才的开发培训、合理配置、考评制度也可以借鉴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熟做法。资源战略利用好了,税收征管水平也就提高了。

5、对重点纳税单位进行延伸审计

延伸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程,也是征管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税系统税收入库资料。征管档案等基础资料的审查,可以掌握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的总体情况,但还不足以系统、完善地揭示地税系统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审查其纳税情况,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税收征管情况。

6、审计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务公开和审计公开工作的开展,税收征管审计结果也需要解决权责不清、问责主体不当、问责范围过窄和惩治力度过轻等问题,需要健全税收征管审计的问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也应该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像对行政权力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损害政府形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贪污或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纵容或包庇下属等现象,要联合行政主管部门、纪检部门、司法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这是“阳光执政”对于税收审计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7、 提高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进行培训

不论什么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对其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对于征管人员也是这样。征管人员首先要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好的责任心,时刻想着公司和单位的发展,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相关单位也要定期进行培训,让征管人员一直处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这样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同时,审计的培训也为征管人员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也相应的加强了人际关系交流的培养。其次,相关部门要积极摸索考核激励制度,通过制度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将工作做好。第三,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税法的相关规定操作,坚持一户纳税人对应一个税务代码,保证纳税登记、申报、缴纳的资料真实、及时、完整。

8、采用高新技术进行审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产品的普及,税收系统的工作也从手工开票、记账逐步被微机所取代,而在审计手段上,还停留在以手工审计为主的状况,手工审计不但费时、费力,也容易遗漏一些重要的环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建议,应适时引入计算机审计,审计人员要熟练使用,从而提高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总之,采用以上财政税收征管审计方法策略,对加强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审计或调查,以促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征管行为,使财政征收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军芳.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地税征管审计中的运用. 审计文摘.,;12

[2]高连云. 房地产企业税收常见问题及审计对策. 中国审计:特区版,;6

[3]王雁鸣. 利用A0系统进行房地产税征管审计初探. 审计文摘.,2008;5

[4]周小渝,宫本胜,罗建平.计算机技术在地税系统税收征管审计中的运用. 审计文汇,;12

[5]邵运纹.敢创新路 大有作为——南昌市审计局开展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审计调查纪实. 审计与理财,;8

[6]吴璇,张连勇.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在中央税收收入征管审计中的应用.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8

[7]王琳琳. 地方税收征管审计的经验和做法. 现代审计与经济,;2

6.税收规划方法 篇六

2008-06-11 14:37:49 | 来源:烟台税务局 | 作者:

office软件是计算机装机必备软件,普及面广,操作相对简单。该软件中的excel和access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充分利用其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税收管理工作中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它可以应用于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税收统计方面的应用这里所说的税收统计不仅仅局限于计统部门的统计,是包含计统、征管、税政等方面的广义的统计。日常税收工作的统计分析往往涉及到很多税收数据,使用较为原始的方法,费时又费力,如果使用高级语言数据库则会遇到技术瓶颈,无法突破。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对相关的税收数据进行加工,省时省力,又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例如税收排名统计,按照老办法需要从CTAIS中分类导出入库数据,然后再使用分类汇总等办法进行统计,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使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五分钟内就能作出相同效果的统计结果。同理使用该方法对其他会统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将以往需要一到两天才能处理完的统计工作,在半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再例如基层局流转税管理人员每月初都需要报送“增值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统计表”。该表内容复杂,既涉及企业申报信息,又涉及企业入库信息,同时还需要综合减免税审批、政策性退税等信息。如果使用综合征管软件提供的明细查询功能,要在4-5个模块中进行分户查询,然后再将查询出的数据填入表中,既费时又费力。对于享受优惠政策企业较多的单位,填制该表需要半天或更长的时间,并且容易遗漏出错。将access系统的“设计”与excel表中“数据透视表(图)”结合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上述要求,整个过程同样仅需要5分钟,数百倍提高工作效率。

二、日常税收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日常税收管理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如行业税负、单个纳税人税负、所得税贡献率、税收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以往只能使用人海战术,到相关系统中查询数据,然后汇总,及时性、准确性较差,不能及时地反映征管质量、税源监控的情况。运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税收预警系统中,一户纳税人可能在不同的预警期间出现多个预警指标,预警信息比较分散,找起来比较麻烦,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就可以很快地将该户纳税人不同预警期间的所有预警指标集中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预警指标落实工作的针对性。

再例如,税负分析是日常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非常便捷的计算出一个单位的所有纳税人不同纳税期间的税负及行业税负,并进行排序。

三、税务稽查,纳税评估方面的应用。

CTAIS上线后,税务机关拥有了纳税人越来越多的信息。如何高效快捷准确地利用这些海量的信息为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服务是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office中的excel和access数据库强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选案方面的应用。税务机关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选案标准,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从CTAIS数据库、金税工程及税收预警系统中就可以很快选出待检查对象。

例如,将一个行业税负低于一定标准,销售收入、税收收入、存货变动大于一定标准的纳税人作为选案标准。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就可以快速准确地选出符合条件的待检查对象。

2、税务稽查和评估过程中的应用。对稽查和评估对象进行稽查和评估时,有大量的计算、统计、分析工作要做。如,试算平衡、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完工产品入库单位成本、产成品出库单位成本、产品成本的结转等等。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都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

例如税务局对一户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时,在对其车辆成本进行核查时,从企业的电子帐中调取了车辆组装零件的明细,运用office 数据处理方法,还原出了每一辆车的零件使用情况,发现有许多出库零件未用到车辆上,车辆成本核算不准确,存在销售零部件不计收入的问题。

四、office 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势

(一)即时性强。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数据处理。

(二)操作简单,易学实用。进行相对复杂的数据处理时,不用编程,特别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

(三)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可以将大量的、分散在CTAIS、金税工程及税负预警系统的纳税人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并且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明细查询功能。

(四)高效便捷准确。日常税收征管的数据处理五分钟左右即可完成,相对复杂的数据处理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数百倍提高工作效率。

(五)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征收、管理、稽查、评估到量化指标的考核都可以应用。并且,只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都可以操作使用。

随着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税收数据的来源与途径越来越多,数据处理已经渗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用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去处理海量的税收数据,并得出准确的结果,成为税务机关的当务之急。Office数据处理方法正是符合了这一特点,它为基层税务机关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工具。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如果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本可以满足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中数据处理的要求,有效提升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在加强数据管理、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探索信息化支持决策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有效地进行税收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一直是税务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基础数据采集、分析主题选取、分析方法、制度管理等方面对税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加强数据采集管理确保数据分析质量

数据质量是开展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只有保证税收数据的真实、完整,才能不断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促进税收征管质量提高。

一是不断拓展和完善信息采集渠道,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资源的齐全、完整是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的基础。首先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录入纳税人信息,如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运用状况、税款缴纳、债权债务、违法违章等各类涉税数据。其次是引导纳税人应用网络等先进的电子技术报送涉税资料。最后是与外部单位交换涉税信息。实现国、地税、工商、质监、国库等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

二是加强管理考核,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和效率。数据资源的真实、准确是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数据运维制度,维护软件、硬件和网络安全,确保数据的运行质量。制定数据操作规范,明确征管业务的操作内容、方法、程序,指导税务人员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税收业务。建立经验交流机制,将数据运行中的好经验、好方法,收集整理、归类发布,变个体经验变为群体经验。其次是明确职责。征管部门负责把好数据采集关,确保源头数据的完整、准确;计统部门负责数据的核算、分析、监控;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数据的发布和处理。第三应加强考核。依托税务相关考核软件,统计、分析出税务人员的办事数量、办事效率、办事质量,促进税收数据的规范和准确。第四实行监控。充分利用数据集中优势,通过程序检测,将数据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告知相关机构进行分析、整改,并随时监测整改情况,规范操作行为。

浅析如何强化工商部门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

作者:王 淮 罗东来 来源:灌南工商局 时间:2009-11-23 12:39:56 随着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分析利用,为工商工作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免费试用华天动力协同OA系统 HR/ERP等企业软件注册免费试用

随着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分析利用,为工商工作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现状

总体来看,目前工商系统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利用的工作主要限于两个层次:一是通过信息系统软件采集市场主体原始的、基本的登记事项信息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处理加以利用,以支撑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及各个软件系统的运转。二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一些市场主体信息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和加工,产生出符合一定条件和格式的报表,并进行一些初步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因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数据应用系统的开发机制有待加强;数据利用工作还属于初级或者是比较低层次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应用涉及面窄,层次较浅,手段单一,作用有限;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业务支持,数据应用职责不明确;数据来源渠道单一,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加大。

二、深化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的方向

(一)强化基础信息数据利用。要开发市场主体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系统,采取数据抽取和信息交换的方式构建基于各主要应用系统数据源的信息基础平台,在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分发机制,市局定时将数据以区县局为单位自动分发回馈给各基层局。各基层局以市局回馈的数据为基础,从加强区域管理出发,对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二)强化区域经济综合研究。要依托工商信息数据资源,为政府、企业提供经济信息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发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实现对所有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各类经济主体的数量、发展趋势、行业分布状况、注册资金情况等经济信息报表,从而为市场主体调研和生产经营提供支持。

(三)强化重点行业分类管理。注重条线数据分析工作,要在宏观层面上重点加强按行业、按经济类型、按规模等分类,研究制定各类分类管理办法,把信息数据处理细化到各项管理工作中。要依托案件系统对一段期限内查办案件进行分类分析,掌握辖区内经济主体一定时间内违法违章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以便基层制定相应的监管防控措施。

三、如何开展好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工作

(一)确保数据质量。目前,系统中仍然存在数据项采集不全、关键项录入错误等问题,导致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可用性不强。因此,要把数据质量看成系统软件运行的生命线,在基础数据录入时,做好比对,加强前台数据录入监控,从源头上保证数据无差错。

(二)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是确保系统软件协调高效运转,提高数据应用水平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要根据数据集中和管理责任上移的实际,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加大培训力度,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并能熟练地从各个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

(三)搞好协调配合。要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管理的职责分解到各级机关的每一个机构,各司其职,业务部门负责业务牵头和数据质量管理,信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通过运管例会制度等形式,集中研究解决各类软件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各类软件协调运转。

(四)注重实际需求。要充分了解各类业务需求,了解各个层次对数据利用的不同需求,了解在各自的工作流程和环节中所需用到的各类数据要求,并进行相对固定,需求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修正。要对各类数据应用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对现有系统能够提供相关功能的,通过现有软件进行加工提取,对现有软件不能提供的,专门开发软件进行处理加工。要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工预处理,形成固定的格式和表单,储存在数据库中,下次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加强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思考

盱眙政府网7月12日报道 地税数据省级集中后,各级地税机关都在探索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诸如加强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业务、技术部门工作职责,建立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流程;健全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培养地税人员的数据处理应用意识,强化对地税干部操作应用软件的培训,等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这些实践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上,税收数据应用规模和效果有待挖掘,数据处理应用对地税工作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尚未凸显。

具体而言,目前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

不少基层地税机关仍然沿用听汇报、报资料、送报表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手段未能很好利用。有些同志甚至某些领导干部,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税收数据的处理应用对税收工作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将数据信息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强烈意识,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数据信息关注不够,敏感性不高。

二、数据质量不高

数据处理应用必须建立在数据信息真实、完整、逻辑关系正确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尽管各地采取些许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但数据采集面窄,数据失真、不完整、逻辑关系不符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数据应用价值较低,制约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可以这样说,数据质量差已经成为深入开展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主要障碍。

三、软件功能不全

尤其是基层地税机关自行开发的查询软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税人员数据分析、税源监控工作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软件设计时技术不规范、接口不标准,软件功能不全,查询结果不准确,软件更新升级滞后等。

四、应用范围不宽

从数据来源上看,对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多,对其它系统的数据、企业端、外部数据应用少。从数据应用领域上看,在税收日常查询统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方面,进行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多,对税收政策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经济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分析应用少。从数据应用手段上看,基本上都是利用软件查询功能来进行数据分析,申请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性分析少。

五、数据处理不规范

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组织形式怎样?是单独成立一部门来承担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好,还是以松散的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好?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开展具体工作等系列问题没有可借鉴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当前数据处理应用工作也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使数据应用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六、干部素质不过硬

地税系统税收数据处理应用专业性人才匮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干部较少,既懂业务又懂技术还具备数据处理应用能力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部分地税干部对税收业务、应用软件操作、数据处理分析基本方法不了解、不清楚,也不愿意从事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做好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树立“信息管税、数据管税”工作理念

信息管税、数据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国家税务总局已将“信息管税”确立为税收征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税收数据的处理应用将成为税务系统一项常规的重要性工作。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观念,使他们成为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坚定支持和倡导者,让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成为领导决策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要加强对地税干部数据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对数据应用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地税干部从心理上接受并愿意从事数据处理应用工作。

二、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要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不断提高地税干部对税收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软件数据采集标准和定义,规范操作步骤和流程。强化税收业务及应用软件操作培训,尤其是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的培训,使所有岗位操作人员都熟悉本岗的操作技术及相关业务。设置数据质量监控岗位,强化数据质量考核,落实责任追究。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加强企业端及外部数据的采集,为数据分析、应用提供素材。

三、讲究数据处理应用方法

完善现有应用软件查询功能。加强软件查询功能的开发与完善,使软件支持多口径查询与自定义查询。完善软件数据接口设计,保证数据后期能够被共享使用。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软件操作人员通过软件查不出需要的数据信息时,可以向本级数据管理部门提出数据支持申请。数据管理部门根据业务申请,运用技术手段从现有应用软件中提取目标数据,供各部门使用。

四、扩大数据处理应用范围

加强宏观、行业、微观税负数据分析。通过宏观税负指标分析,弄清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提高税收预测准确度。通过行业税负分析,揭示行业税负之间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发现存在问题的行业。通过微观税负与行业税负比较分析,发现税负偏低企业,为纳税评估或税务稽查提供疑点数据;充分利用广泛数据进行税源分析。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了解企业规模等情况,通过分析生产经营成本、利润和税负等指标,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进行评判。同时将从工商、银行、统计等部门获取的外部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税源状况,提高税收征收率;加强税收政策实施结果、经济与税收关系分析。通过对经济、税收及社会财富分配等相关数据的深入研究,寻觅规律,为后续税收政策调整提供可靠建议依据,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进步。

五、明晰数据处理应用思路

明确征管、规划、稽查、税政等部门在数据处理应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实行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统一归口管理,指定或设立一个专门部门,具体承担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评与数据技术处理工作,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对税收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为业务部门与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建立数据处理应用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实施考评,促进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六、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在系统内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又懂一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税务干部,作为税收数据处理应用专业人才储备,多给予数据处理应用工作人员实践及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其素质,逐渐培养一支能够满足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一般地税干部的操作技能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软件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不断增强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提升税收管理质效奠定基础。

基层税务机关建设集约式专业化税收数据管理机制推进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探讨

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税收数据管理在税源管理乃至整个税收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税务部门的重视。加强数据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税收数据的一般应用已经难以满足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内在需求。加强税收数据深度利用应成为税务部门数据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建设集约式专业化税收数据管理机制,应是推进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有效路径。

一、影响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主要因素

(一)基础数据管理还不扎实。一是来源不统一。多个税收管理软件并行,由于数据采集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同时,来自税务机关外部多个部门不同口径的数据引入,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风险。二是更新不及时。税收数据处于经常变动之中,税务机关如不能及时将变更的数据信息录入,可能引起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三是录入不准确。四是数据不全面。税收数据大部分仍以申报纳税有关数据为主,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外部数据还不能有效引入,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五是安全应加强。海量的数据信息给存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部分数据涉及到保密要求,需要进一步做好数据存储、备份、恢复和数据库监控、维护三方面的运维工作,并对无效信息进行定期清理,减轻系统负荷。

(二)数据利用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在原有的数据管理机制中,缺少专业性的数据利用组织机构和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流程,一般由各税收管理部门按业务分工自己负责数据的提取、分析和结果发布,存在多头应用、多头发布的现象,没有统一的税收数据分析口径和信息发布渠道,很容易造成各部门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甚至背离。而随着数据集中的层次越来越高,面对海量税收数据,已经不能简单地一次性分析比对,必须经过多道复杂程序,对基础数据进行抽取、加工和转换,提取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在数据流动增值过程中,利用程度越深,程序越复杂,数据失真风险相应加大。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需要。

(三)数据分析方式仍显简单粗放。数据利用系统在构架、标准、口径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没有建立起专业化的数据算法模型和应用平台。大量核心分析实际上仍部分由人工完成,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同人员对同一数据的分析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比较常见的利用方式局限于报表浏览、检索查询、税负分析、数据比对等,一般基于汇总、分类、简单计算基础之上的,应属对原始数据的“复制式”展现和对税收现象的“陈列式”描述。同时,数据利用较多地侧重于对基层具体征管行为的指导和监督,对税收经济关系刻画、管理决策参考、政策效应分析等应用相对不足。

二、形成税收数据风险的管理要素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仍缺少有效的数据质量监测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同时,在税务部门多年积累和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的信息数据中,有很多是无效数据、垃圾数据,不仅长期占用系统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二)缺少专业性数据利用支持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税收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表现为海量数据,特别是深度利用不仅涉及经济理论、税收业务、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数理分析等学科知识。数据深度利用需要专业化的数据管理机构提供支持。目前,税务部门数据管理机构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立专门机构对税收基础数据进行集中采集、清理和安全维护等管理。这种模式是在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完成系统整合或数据集中进行的数据准备,似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没有完全上升到为税收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上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限性。另一种是挂靠于信息中心等内部某一部门,抽调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分析整理数据并根据自己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税收业务的分析。这种模式似是一种功能的集中,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工作流程监督和保障决策效果。

(三)数据管理与税源管理衔接不紧密。现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应依据流程再造理论,在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按数据采集、分析、利用的一般流程,对单项税源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再造,强调对数据流的控制和监督,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依照数据管理主线来整合业务流程、优化岗位设置、规范业务处理,仍以单项的、分散的、独立的数据管理为主,数据分析利用往往难以与税收管理业务相衔接。

三、建设集约式专业化税收数据管理机制的建议

探索实行税收数据集约式专业化管理,即将税务部门内部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的单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集约整合,建设数据管理专业化服务团队,采取独立开展工作的方式,集中运用专业手段对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监测、考核、分析和处理。

一是数据质量监测考核。按照各级在数据质量管理的重点,建立一级数据审核、二级数据校验、三级数据监测的分层级的集约式专业化数据管理机制。一级数据审核,即由基层分局数据管理岗,负责对本单位采集的涉税信息进行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初步核对,确保录入项目没有漏项。二级数据校验,即由县级局负责对基础数据进行一般性校验,包括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等,并对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交换信息取得的异类数据转型归并和审核比对。三级数据监测,即由市级局负责对数据进行深度逻辑审核,动态监测税收数据质量。同时,在市、县局设立专职数据考核管理岗,集中负责对下的数据管理质量考核,按期发布考核报告并予以奖惩。

二是数据安全维护。市、县局负责数据定期清理维护,滤除无效的垃圾数据,提高可用度;负责数据信息安全和技术维护,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库维护、系统性能监控、数据访问权限设定、数据保密等方面的维护管理;负责建立和落实对数据的更正、删除、补充等数据管理制度,保障数据操作手续完备、程序规范。

三是数据一般分析利用。市局主要负责税收收入数据管理,以县级局为统计单位,分地区、分单位、分行业、分税种以及分时间对税收收入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对分析和监测预测,出具总体情况;征收管理数据管理,以县级局为统计单位,对县区级征收管理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监测,出具单位个体指标和横向比对有关情况;税源管理数据管理。对各县局按有关要求提供上报的重点税源纳税人和重点行业纳税人直接进行分析监测监控;以县局为分析单位,对全市“双定”业户的定额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分析;以县级局为统计单位,从税种收入、行业收入等方面对社会税源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和监测预警。县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对本县区局及所属分局、基层分局有关税源和征管数据的数据分析整理并向有关方面出具数据指标报告,市局数据管理中心发布数据的协调应用,对数据修正事项的审核、权限内办理或协调上报处理工作等。基层分局数据管理岗主要应负责对具体纳税人的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本单位税源和征管数据的纵向分析、监测预警,其他数据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等。

7.基于税收优惠的投资决策方法探讨 篇七

隐性税收的概念始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国外的学者研究得出。隐性税收是假设在税收以外的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因为投资者竞逐于税收上有利的资产a(享受税收优惠的资产),导致其价格升高,反而致使该项税收优惠资产的税前报酬率(Ra)低于税收上不利资产b(完全课税资产)的税前报酬率(Rb),而这一税前报酬率降低的部分即为投资于税收优惠资产所支付的隐性税收,根据S-W模型,隐性税收的计算公式是:隐性税收=(RbRa)/Rb。可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的投资回报,因为这些项目还可能会因为隐性税收而获得比一般项目还低的投资报酬率。因此投资者在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项目的投资进行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隐性税收因素。

二、我国采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企业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根据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他税收法规,税收优惠政策可归纳为减免税、延期纳税、减计应税所得额三种,具体如下:

(一)减免税。

国家为扶持相关产业,规定对纳税义务人减除部分或全部应纳税款,如对从事农、林、牧、渔项目的所得可以减税或免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按15%税率征收;对小型微利企业按20%征税等。

(二)延期纳税。

对纳税人应纳部分或全部税款的缴纳期限适当延长。国家对很多项目实行延期纳税计划,如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经营收入所属税收年度起,第1到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至6年减半征收;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到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至6年减半征收;对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到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至5年减半征收;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到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至5年减半征收;如投资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营期15年以上的,可以享受五免五减半政策。

(三)减计应税所得额。

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1.加速折旧。即按税法规定准予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的办法,加快折旧速度,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2.减计收入。即按税法规定可以按一定比率减计应税收入,从而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3.加计扣除。即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对某些成本费用加计扣除,以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对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对于综合利用资源的项目可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研发费用,按50%加计扣除;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三、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笔者针对每种税收优惠政策找出计算其收益的方法,然后与一般项目比较,以帮助投资者做出合理决策。

(一)减免税。

如果税法规定对一项目实行减税,其税率为Ta,假定不享受税收优惠项目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是R;税后收益率为S;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税前投资收益率为Ra;税后收益率为Sa;正常税率为T,并且项目的税率与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项目税后投资收益率为:。其他项目的税后收益率为:。如果,则可以利用此税收优惠进行投资,若相反,则不能投资。此时Ra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而对于免税,把上述的Ta换成0即可,即。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分析,只要明确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适用税率,然后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其税后投资收益率即可。

(二)延期纳税。

对于延期纳税优惠,可通过比较其与一般项目在撤出投资时资本总额来分析是否应该利用此税收优惠。假定某项目前×年免税,第×+1到第y年减半征收,每年公司利润又会投资到下年的经营当中,投资者打算在第n年撤出投资,把初始投资假定为单位“1”;不享受税收优惠项目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是R;税后收益率为S;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税前投资收益率为Ra;税后收益率为Sa;正常税率为T。此享受税收优惠项目在前×年的每年资本总额M为: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x年末:

第x+1年末:

第y年末:

第y+1年末:

第n年末:

而对于没有税收优惠的项目,其第n年撤出投资时资本总额:

当时,可以利用此税收优惠政策。首先需要预测该项目的税前投资收益率,明确其享受税收优惠的具体规定、投资年限,然后通过上述公式来计算Ma与M,就可以做出决策。

案例分析:某项目享受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Ra为10%,而其他不享受投资优惠的项目R为15%,企业在投资10年后撤出资本,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在10年后,企业投资享受税收优惠项目的总资本Ma=(1+10%)3×[1++10%1×(1-25%/2)]3×[1+10%×(1-25%)]10-6=2.286;M=[1+15%×(1-25%)]10=2.904。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此项目享受三免三减半优惠,但是10年后撤出投资时资产总额为原来的2.286倍,而其他不享受投资优惠项目资产总额为原来的2.904倍,因此不应该因为此税收优惠而投资此项目。

(三)加速折旧、加计扣除与减计收入。

加速折旧、加计扣除与减计收入都是旨在减少当年应税收入。由于加速折旧也可以看做是加计扣除了当年的成本费用,因此可以把这三种情况一起分析。

这几种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与投资正常项目撤出投资时的总资产增加额来比较。如某项享受减计收入与加计扣除的项目,假设总资产为1,其每年收入为m,成本费用为n。其应税收入可以减按原来的b倍(b≤1)计量,而成本费用可以按应计额的c(c>1)倍扣除,税率为t。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年的净利润=m-n-(b×m-c×n)×t;第一年末总资本为:1+r。在a、b、c、t等不变的条件下,r也保持不变。第二年净利润=(1+r)×r;第二年年末总资本=(1+r)2……第n年总资本=(1+r)n。而对于不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假设其每年应税收入与当年总资产之比为M,成本费用与总资产之比为N,税率为T。第一年净利润=(M-N)×(1-T),总资本=1+R,在A、M、T不变的条件下,R也不变。第二年净利润=(1+R)×R,总资本=1+R+(1+R)×R=(1+R)2……第n年总资本=(1+R)n。

8.税收规划方法 篇八

摘要: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使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进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负担的所得税现值最少。

关键词:折旧 加速折旧法 所得税额 现值

0 引言

企业所得税是合理避税筹划的重点,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但资产的计价几乎不具有弹性,纳税人很难在这方面作合理避税筹划,于是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折旧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应计提的折旧额。企业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但在规定年限内,缩短折旧年限更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为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为105633元。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为80000元,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为114972元,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9339元。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资产的所得成本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内进行摊销,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而不同折旧方法记算摊销额不同,因此,计算折旧便成为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重要的因素。

2 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固定资产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例2.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资金成本率为10%。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如下:

经计算,(1)直线法:年折旧额为34000元,第一年利润额为6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21780元;第二年利润额为5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18480元;第三年利润额为8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28380元;第四年利润额为46000元,应纳所得税为15180元;第五年利润额为42000元,应纳所得税为:13860元,5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97680元,应纳所得税现值为75350.88元。

(2)工作量法:第一年折旧额为36480元,利润额为63520元,应纳所得税为20961.6元;第二年折旧额为32832元,利润额为57168元,应纳所得税为18865.44元;第三年折旧额为43776元,利润额为76224元,应纳所得税为25153.92元;第四年折旧额为29184元,利润额为50816元,应纳所得税为16769.28元;第五年折旧额为27725元,利润额为48275元,应纳所得税为5930.75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97680.95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74873.95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40%,第一年折旧额为72000元,利润额28000元,应纳所得税为9240元,第二年折旧额为:43200元,利润额为46800元,应纳所得税为15444元,第三年折旧额为25920元,利润额为94080元,应纳所得税为31046.4元,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为14440(元),第四年利润额为65560元,应纳所得税为21634.8元;第五年利润额为61560元,应纳所得税为20314.8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97680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71863.81元。

(4)年数总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15,第一年折旧额为56666元,利润额为43334元,应纳所得税14300.22元;第二年折旧额为45333元,利润额为44667元,应纳所得税14740.11元;第三年折旧额为34000元,利润额为86000元,应纳所得税28380元;第四年折旧额为22666元,利润额为57334元,应纳所得税18920.22元;第五年折旧额为11333元,利润额为64667元,应纳所得税21340.11元;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97680.65元,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72662.33元。

经比较,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14300.22元,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21780元。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平均年限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而工作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工作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汤谷良,王化成. [企业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9.个人网络理财规划方法 篇九

作为目前最为火热的理财选择,互联网理财承载着太多理财人的理财期望,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互联网理财,无非是互联网理财能够提供更低的理财门槛、更高的理财收益以及更为灵活的理财操作体验。作为新时代的理财人,合适规划互联网理财可以你的理财之路更为通畅,也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理财回报。

互联网理财作为有别于传统理财的新型理财方式,具有高收益、低风险、低门槛、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优势,备受众多理财人的青睐。惠卡宝理财就是如此,理财人只需将资金转入惠卡宝中即可开始理财,理财人在惠卡宝理财不仅可以享受9%的超高年化收益率,还有收益次日结算的超灵活理财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惠卡宝理财属于利息复利计算,也就是说可以实现理财人的收益最大化。低风险、低门槛、高收益、高流通性,惠卡宝理财完美的诠释了互联网理财所能够为理财人提供的优质理财环境,是当前理财人绝佳的理财选择。

个人互联网理财规划其实并不复杂,第一要明确理财目标,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理财亦是如此。所以理财人在做理财规划钱就要明确自己的理财目标,如此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财。第二是理财期限要明确。理财目标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选择不同的理财目标就会有不同的理财期限,理财期限不同,那么风险水平就会有高低之分。第三是理财方案要合适。明确的理财目标、明确的投资期限,才能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同时理财人要明确,现在市场上理财项目非常多,其收益也层次不齐、有高有低,理财不能因为高收益就放弃之前的理财预期。

10.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 篇十

【摘要】城市色彩蕴含城市意向,展现城市风貌与文明发展程度。结合鹤壁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与建筑色彩现状,通过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对鹤壁市城市色彩规律进行探讨,提出鹤壁市新区淇水湾城市色彩规划主题,确定城市色彩规划结构,划分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区,对控制区内不同功能类型建筑的色彩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进而提出具体控制引导建议,以期创造和谐有序,并具文化内涵和鲜明风格特征的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格局。论文关键词:城市色彩,色彩规划,鹤壁市,淇水湾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河南省鹤壁市作为豫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资源城市转型示范性城市为导向,建设豫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中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性城市、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宜居城市[1]。当前鹤壁市正面临城市空间扩容的发展机遇,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城市色彩风貌特色日益消退,城市色彩秩序较为杂乱,因此急需通过城市色彩规划进行控制管理。本研究通过挖掘整理鹤壁市色彩文脉,调研分析色彩现状,总结归纳城市色彩规划重点考虑因素,对鹤壁市新区淇水湾城市色彩进行科学规划,以期形成和谐有序,并具文化内涵和鲜明风格特征的淇水湾城市色彩格局,从而整体提升鹤壁市城市色彩风貌的内涵与品质。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影响因素分析 1.1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色彩特质

1.1.1 自然地理的色彩特质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由于气候温度高低不同将导致人们在视觉上寻求与心理感受相平衡的色彩因素。对鹤壁市而言,适当采用暖色系有助于缓解冬季给人们所带来的寒冷感受。受不同季节空气湿度影响,鹤壁市的大气光线透过率较低,导致作为城市背景的天空色彩较为灰暗,相应增加城市建筑色彩的彩度,控制建筑无彩色系的用色面积,有助于塑造出具有明确色彩意向的城市色彩环境。鹤壁市主要为中山、低山和丘陵地域,具有峰峦叠嶂,植被茂密,树种丰富的地貌特征。植物冬季落叶、夏季葱绿,色彩变化丰富多样,灵活运用植物色彩的变化有助于补充淇水湾城市色彩的多元格局。此外,鹤壁市境内拥有三条主要河流,北部为羑河,中部有汤河,南部有淇河。淇河与天赉渠形成了贯穿淇水湾大环状的通廊,奠定了区域规划格局,因此淇水湾滨水区域应营造出清新和谐的色彩意象。

1.1.2 人文地理的色彩特质 鹤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孕育了古老辉煌的朝歌文化,并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例如鹤壁古瓷窑遗址、五岩寺石窟和玄天洞石塔等。从散布于鹤壁地区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制作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及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遗迹中,可以发现当地民众因受不同的思想意识、社会风尚、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因素影响,加之在自然地理条件和技术工艺等情况所局限而逐渐形成的地方色

彩传统特质。例如鹤壁窑在唐代便开始大量烧制白瓷,还烧制出黑釉、黄釉、白釉、釉下褐彩等瓷器;宋金时期,开始出现白地黑花,白釉刻花、划花、剔花、白地褐彩、加彩及黑釉、青釉、钧釉等陶瓷[2]。此外,浚县泥塑的色彩以黑、赭石、白等为底色,以蓝、绿、白、黄和红为花纹图案,不经调和而采用原色直接进行描绘,形成极具民俗韵味的色彩风格。雨雪霏霏这些人文地理色彩展现了鹤壁地区民众对色彩运用的历史积淀与偏好习惯。对这些色彩特质进行挖掘整理,在城市色彩规划中加以合理运用,以增强城市色彩规划的文化内涵。

1.2 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重点考虑因素 城市色彩是城市风貌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色彩规划并非单纯从美学角度来获取和谐美观的城市色彩意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和规划管理,使色彩规划在保护和发扬城市及地区文化、建设和谐城市景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色彩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2.1 注重传承历史色彩文脉 鹤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例如殷商的朝歌和春秋战国的卫国、赵国均定都此地。因此在制定城市色彩规划时,需要在挖掘历史文化厚重感的前提下,结合自然风貌特色,合理运用符合大众需求的审美标准,并以古代先民提供的灵感来获取今后淇水湾城市色彩文化的发展动力,充分发展和体现淇水湾的城市色彩个性。其中包括以淇河和大伾山为代表的地域印象色彩,以当地民居为代表的传统建筑色彩,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色彩,以殷商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景观色

彩。例如《考工记》中记载商尚白,商朝建筑的主要类型为庙宇和宫殿,深灰色屋顶,外墙常以白色涂墁,柱饰以朱色,这些传统建筑色彩的灵活应用能够更好地延续淇水湾的历史色彩文脉。

1.2.2 注重体现色彩场所精神 淇水湾以构建新兴经济走廊、中央商务和市民活动组织枢纽、生态网格为发展目标,提供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居住配套等复合功能。因此淇水湾的城市色彩景观要体现出开放型、创新型和生态型宜居城市特有的色彩场所精神,不仅要采用富有节奏的色彩变化来增加生活情趣,增添城市的生机和活力,还要根据建筑的材料、规模、形态以及功能等,进行统一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在不断变换的城市空间里,应用色彩表情透露生活的语言,传达生动的人文气息和场所精神。

1.2.3 注重创造统一连续景观 淇水湾是鹤壁市发展建设的新兴地区,淇水湾的城市色彩景观不仅要强调地区特色,还应与周边地区的整体色彩相协调。鹤壁市新区南部以绿色为环境色彩基调,以白色为建筑主色调,多层居住建筑的坡屋顶以红色、蓝色为主。因此淇水湾地区的城市色彩规划应将鹤壁新区南部的整体城市色彩氛围考虑在内,要注意不同色彩间的关联性。对连续的不同功能形态建筑,应通过色调明暗、浓淡和色相变换来加以补充和修正,使其更具统一感和连续性,以免造成整体与局部的冲突和割裂,影响鹤壁市城市色彩和谐统一的景观氛围。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规划定位与规划原则 2.1 鹤壁市淇水湾城市色彩规划定位

从活力营造和生态格局角度来看,淇水湾是鹤壁市中央商务、市民活动的组织中枢和鹤壁市生态格局中的蓝绿网络主脉,因此营造生态宜居化的城市色彩意向符合发展需求。从功能布局和职能定位角度来看,淇水湾是鹤壁市轴向发展的新兴经济走廊和发挥革新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基地,因此营造现代创新化的城市色彩意向符合发展需求。从城市风貌和文化传承角度来看,淇水湾是展现鹤壁市同国际接轨的城市崭新名片和展现鹤壁市厚重历史文化的多元化舞台,因此营造国际多元化潮流的城市色彩意向符合发展需求。

上一篇:《伊索寓言》的读后感之《蚊子和狮子》下一篇:陆游《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