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精选8篇)
1.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一
风景写生
(一)(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和生
(一)二、讲授新课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风景写生(二)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能力
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
3、掌握色彩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构图
2、取景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风景写生
(二)二、讲授新课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
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
(2)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主体物要突出。
(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
3、学生写生,教师巡回指导(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4、作业讲评。
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本着淡化学生技能的指导思想,对于学生风景写生的一写技能没有很好的教授,导致在写生时,学生显得手足无措完成的作业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处理得不好。得出结论:淡化美术技能,不是不要美术技能。
2.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二
1. 能够认读地点名词:park, zoo, movie theatre, restaurant, store, gym和动词词组:watch a movie, have supper, fly kites, watch the animals, buyclothes, play badminton.
2. 能够运用句型I/We go to the ___to ___. Doyou go to the ___to ___? 进行口语交际。
3. 会说chant并进行创编。
4.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与他人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句型I/We go to the ___to ___. Doyou go to the ___to ___? 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and Revision
1. Greeting. (通过简短的free-talk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 Sing an English song: Walking, Walking.
T: Today I am a tourist guide. We will havea travel today! Let’s have fun together. A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and do actions. (教师创设“一日游”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用富有节奏感的动作歌曲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3. Review the words:
park, zoo, gym, movie theatre, restaurant, store.
T: Please take out your learning notes. Lookat task 1. Write the words on your paper.
① Write the words correctly on the LearningNotes.
② Little teachers write the words on thecards.
③ Read after the little teachers: We go to the______.
(利用学习单,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默写本课复习到的六个地点名词, 并且通过小老师的领学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练习句型We go to the ______. 将词汇和句型融为一体, 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快乐, 也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New concepts:
I / We go to the____ to____.
Do you go to the _______ to ________ ?
T: 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we want to go.Let’s begin our travel. Here’s our travel line. Atfirst, We go to the____.
Ss: We go to the gym / park / zoo / store / restaurant / movie theatre.
(课件中清晰明了的旅行线路图将学生迅速带入一日游的情境中,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 We go to the gym.
T: At first, we go to the gym to play. Therea r e m a n y s p o r t s . L e t ’ s p l a y c a r d s t o g e t h e r .Please take out your little cards. Group-leaders:Choose the cards. Members: Say and do it quickly.
Group-work: play cards. ( Review the verbphrases )
(通过小组的卡片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学过的动词词组, 也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做铺垫。)
2. We go to the park.
T: Let’s go on our trip to the park. We go tothe park to fly kites. Let’s play together in thepark.
Ss: We go to the park to skip/run/swim.
T: What else can you do in the park ?
Students try to make new sentences with “We go to the park to ____ .”
(教师在公园游玩的情境设置中自然的引入句型I / We go to the ___to ___. 让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充分的操练巩固句型, 为进一步学习一般疑问句打好基础。)
3. We go to the zoo.
① T: We go to the zoo to watch the animals.What a big zoo !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
Ss: I like ____.
T: I like animals, too. Do you go to the zoo towatch a panda ?
Ss: Yes.
T: We can answer it with “Yes, I do./ No, Idon’t.”
② Play a game :
Listen carefully and guess the animals withthe sentences:
Do you go to the zoo to watch a ______ ?
Yes, I do./ No, I don’t.
(Practice with the new sentences: Do you goto the ___ to ____ ?)
(让学生在动物园的情境设置中, 自然习得一般疑问句Do you go to the ___to ___? 及其回答, 并利用动物的叫声, 通过句型抢答游戏充分进行问答操练, 巩固所学。)
4.We go to the store.
T: Let’s go on our trip to the store. We go tothe store to buy clothes. I like shopping. I wantto buy a new dress. What do you want to buy ?
Ss: I want to buy a ____.
T: Let’s go shopping in the store. Please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Students try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ownwords in the store.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在商场购物的情境中, 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拓展延伸, 大胆创编对话, 真正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We go to the movie theatre.
T: I’m tired and hungry now. It’s time forsupper. We go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supper.I’m full now. After lunch, Let’s watch a movie.
S s : We go the movie theatre to watch amovie.
T: Let’s watch a movie about Li Ming’s family.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text.
(借助电影院的情境设置, 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课文的学习中。)
Step 3: Production
Chant: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T: I think we have a wonderful time. Now let’schant together!
① Listen and try to chant together.
② Make a new chant with own words in groups.
What do you like to do ?
Go to the _____, ________.
(通过小组合作创编chant, 不仅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运用, 而且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升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习效果也大大增强。)
Step 4: Summary
Homework:
Make a travel plan.
Write some sentences about your travel plan.
(巧妙的作业设计, 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整理,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3.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三
1.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
2.
(1)一共有( )只动物,的右边有( )只。
(2)从左数, 排第( ),排第( )和第( )。
(3)从右数,在第8只动物下面画个△;把右边的3只动物圈在一起。
3.
4.
比少( )个,比( )( )个。
5.我今年( )岁,3年前我( )岁,2年后我( )岁。
6.我们班有( )个小组,从前往后数我坐第( )位。
二、细心算一算(12+8+8=28分)
1.看谁都算对。
2+4= 5Ha2= 5+2= 7Ha2Ha4=
3Ha3= 4+5= 10Ha6= 2+3+5=
5+3= 7Ha0= 0+8Ha3= 9Ha6+6=
2.
3.龟兔赛跑。
三、开心玩一玩(9+8+6+4=27分)
1.分水果。
2.小马过河。(按得数从大到小连上线。)
3.捉迷藏。(桃子后面藏着什么数?)
4.按要求画珠子。
(1)一共有7颗。
(2)再画7颗,一共有……
四、专心解一解(8+4+4+6=22分)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解答。
飞走了( )只。 又飞来了( )只
3.
(1)原来有萝卜多少个?
(2)再拔掉3个萝卜,还剩多少个?
4.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四
版本: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册第6课
课
型:造型·表现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白画图片,激发他们的灵感。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黑白画的独特形式和美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黑白正负形图片、黑纸、白纸、课件;
学生:铅笔、擦子、剪刀等工具。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黑、白正负图形的形式美感,初步了解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用正负形黑白画的构成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师:猜一猜熊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拍一张彩色照片。
师:为什么?因为熊猫的身上只有黑白色,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黑白世界。(板书课题:黑与白)
2.生活中的黑与白
师:黑白是最经典,永不过时的颜色。其实熊猫想拍彩色照片是个笑话,它身上的黑与白就非常美了,还有什么动物是黑与白的颜色呢?
生:斑马、奶牛、斑点狗……(PPT出示生活中的黑白花纹的动物)
师: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动物以外,我们还有哪些事物是黑白色?
生:钢琴、围棋、书法、斑马线等。(边出示图片和学生一起说)
师:这些黑白图片虽然没有色彩也非常美。
二、探究新知
1.游戏感受
师:老师想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
出示一张刻好图案的黑纸,将不要的部分撕掉,变出《人与酒杯》图。
师:你们瞧,老师从一张单调的黑色纸变出了两个图形,你能看出是什么图形吗?
生:酒杯。
师:黑色的部分是什么?看出来了吗?
生:人侧脸。
小结:当你注视白色的时候,这就是图形,黑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但当你注视黑色时,那也成为了图形,而白色的部分就成了背景.这就是黑白画里的正负形。(板书:正负形。)
2.感受黑白画的正负形
四个人为一小组,一起将黑色画面变出黑白正负形图。想一想: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一变?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张黑纸,你们根据刻画的痕迹,将不要的部分撕掉,看看会出现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体会黑白画正负形的特点。
师:各小组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正负形?
3.欣赏大师范作
埃舍尔的《天空和水》。埃舍尔是荷兰著名的图形艺术家,他创作的木刻、版画等作品而闻名。这幅图巧妙的把天空和水用黑白正负形相结合,天上黑色部分可以看到海鸟,水里白色部分可以看到鱼,构思十分奇特巧妙,让人过目不忘。
三、示范讲解
师:这么多大师创作的黑白正负形,都是用画出来的,我们除了用画能表现出这么多的黑白正负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板书——剪贴法)。
师:今天老师也想创作一幅黑白正负形的画,想看吗?
首先先选择一张白纸或者黑纸画形(板书——画),第二步把形剪下来(板书——剪),最后将剪好的纸贴到相反的颜色纸上(板书——贴)。一幅《鲨鱼和鱼骨头》就完成了。
用PPT小结制作方法:1.画;2.剪;3.贴。
四、创作表现
1.作业任务
师:以“苹果”为主题,创作黑白正负形图。
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创作?
生:……
2.欣赏同龄人制作的作品,激发灵感。(PPT播放同龄人作品)
3.作业要求:
(1)以“苹果”为主题,创作黑白正负形图。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使用刀具要小心。
4.学生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师:你觉得谁剪贴的“苹果”正负形最有创意?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
(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
(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六、课后拓展
生活中的应用。
黑与白的经典颜色可以用在衣服上,可以制作包包,可以画在花盆上、装修设计等等。
5.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赣美版江西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七册第6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类绘画创作课型,即“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本课主要是对以前绘画内容作一个回顾,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和掌握绘画日记的特点及绘画方法,并学会运用绘画日记记录每天所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2、教学目的: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及创作方法,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难点:激发学生的记忆和创造思维,引发学生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想象,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教法运用: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语文、音乐学科,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并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掌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学会绘画和运用。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生:比较感知——激发想象——讨论探索——绘画实践——情感升华 师:引导观察——创设情景——启发点拨——巡视指导——汇总归纳
四、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序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导入:“同学们都写过日记,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兴趣的或感受最深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给日记配以简单的画面,使日记更直观、更形象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文字日记和绘画日记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文字,后者既有文字又有绘画)②这些绘画是干什么用的?文字内容有哪些?(日期、天气等)③哪种日记比较美观?(绘画日记)
3、教师小结:文字日记与绘画日记这两种方法的共性,也就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但绘画日记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画日记。(多媒体出示课题——“我的美术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的内容呢?我们想一想,生活中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或发生的事情,所以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来回忆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多媒体出示——听声音画记忆画)
(二)、展开:情趣教学,激发想象
1、教师播放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提问:“说说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多媒体展示 :“听”字。)
2、教师出示一幅小朋友唱歌图,提问:“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容?”(还有文字部分)(多媒体展示: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
3、教师再次播放各种声音国歌声、笑声、哭泣声、雨声。学生认真聆听并展开想象。(多媒体展示 :“想”字。)
4、师生共同讨论:当我们听到其它声音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象好吗?(多媒体展示 :“说”字。)
5、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并出示一些听到声音后学生想到的一些范图。激发学生想象,并对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进行表扬。(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声有画的情景,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记忆思维,突出本课的难点。)
6、学生再次讨论: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教师出示范图(唱歌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7、师:那么我们要如何来作画呢?教师出示几例范图并出示绘画步骤:
1)构思画稿(形象、匀称)
2)涂上颜色(强调大胆,均匀,整洁)
3)文字说明(日期、天气、事件、说明要概括,简单)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各绘画图,动画出示绘画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迅速掌握绘画方法,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深入:学生小组创作实践
1、按4人为一组分组合作绘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2、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习,鼓励不足的学生。
3、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绘画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四)、结束:情感升华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记日记 ──用绘画记日记。希望大家在往后的日子里能运用这种新画法记日记,时时记,天天记,隔天记!
五、板书设计:
6.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 篇六
一、新课导入。
1.图画(1)导入(美和丑图)。这幅图里藏着一对什么反义词?(美、丑)用“漂亮”和“难看”行吗?
2.第二幅图(冷图和热)。这幅图中藏着什么反义词?
3.齐读。(美对丑、冷对暖)。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两对反义词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对子歌》
二、初读。
1.打开书,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看拼音。
2.用铅笔划出藏在对子歌中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好又多。3.汇报:(1)指名读反义词。
(2)指名带生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语
1.自学生字、词。
2.师生游戏:师出示一个词语,生说反义词。(冷——暖、热。)3.读生字并组词。(开火车读读音并组词。)
四、师生读、背诵。
1.师范读对子歌。2.指名读(分节)
3.齐读最后一句。(这句是一首歌中的歌词)4.拍手读对子歌。(也可以背诵)
五、写字。
1.看生字,有什么特点。(很多生字是反义词——也有近义词;反义词组成词语)
7.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七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8.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篇八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1-6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10-23
冀教版小学美术1至6年级上册教案01-27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10-21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10-16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06-24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2-26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6教学设计12-08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06-21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0-01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