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总结

2024-10-11

科技社团总结(共12篇)

1.科技社团总结 篇一

科技活动——因你而精彩

之所以说“因你而精彩”,是因为首先我觉得科技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都要借助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第二,我认为科技活动应该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更多更炫丽的色彩,而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第三,我希望今后每一次的科技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从而促使活动更加精彩。

接下来我就先和大家分享本学年我校的科技活动。每年的九月份到十一月份都是区科技节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区里的科技活动会比较集中,而我们也是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各项活动。其中建筑模型是我校比较传统的竞赛项目,从最初的区普及赛开始,在近两年已经进入到全国赛中。校级普及赛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中选拔出一些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有想法、有创新性的学生。而全国赛则主要考虑到学生升学和发展特长,因此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会参与这样的选拔赛。同时我们也开展了结构类的其他普及赛、挑战赛,如:高高的纸结构、纸结构承重等等,都需要学生用最简单的材料做出最坚固的结构,这不仅考验学生们的设计能力,更挑战着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参与了市级竞赛:科学建议奖、金鹏科技论坛。

科学建议奖主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或者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甚至是调整方案,是市级直接进行选拔的竞赛,而且不分年龄和学段,通常都是小学、初中、高中一起参赛,这就是要选拔出那些对人们的生活、出行,对社会有利有意义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还能够让我们的政府在几年内就能够实施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就要充分地关注社会生活,还要树立城市主人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这是属于论文类的竞赛。

此外金鹏科技论坛,也是去年我们获奖比较多的一个项目,它分为创造发明类,就是有具体发明实物的;还有对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生活中具体情况的实验分析,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参加,如:上学期参赛的论文《关于薯片的研究》、《对维生素水的研究》就是来源于生活,通过看到广告的宣传而产生了想要亲自检验一番的想法,并且检验的方法,像是燃烧、等实验手段都是课上学过的,论文中大量使用的对比实验方法也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学习的,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概念,教师的指导作用关

键就是要帮助学生筛选出适合他们研究的内容,帮助他们梳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其实这也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能够理性地看待事物,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而且我也认为学生做这些研究项目以及日常的科学课还能充分体现出学科间的融合,尤其是和数学学科的融合,我觉得这样的融合不仅仅指的是表面上对数据的处理,更多的应该是思维层面,比如说对数据的敏感性,从很多数据中发现规律性、建立模型等等,而且在数学课标中提到的很多项能力都是科学学习经常会用到的技能。我想只有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曾经学到了多么重要的知识,这或许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

其实很多科技活动都需要学科间的融合,最近两个月一直在做的创意展示活动就是和艺术学科的融合。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或手段,用自己的肢体变成各种各样的物品,或事物甚至是事物变化的过程,要富于创意或者幽默,而且要求在三分钟内表演完毕。在设计节目内容时,科学上的创意体现得更多一些,但是表演方面以及道具的设计方面对艺术的要求就要高一些,因此在组织活动之中,非常感谢艺术组的白老师从色彩、绘图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才有了非常夸张的道具。

在上学期我们参与的由市教委和市水务局举办的节水知识大赛,从思想道德的角度让学生们受到了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育,在记忆大量数据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水资源的紧缺,在感叹新型灌溉模式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科技的力量,我想正是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出了学生们更多的潜能甚至是情感的熏陶。

(二、今后的发展)

其实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多,也有着多年的传承,每年还会有一些新增加的项目。近几年,我区的科技活动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参与的学校也更多,这当中优秀的作品也在全市、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甚至在国际上也崭露头角,绽放光彩。虽然近两年我校也逐渐参与其中,但和起有经验的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竞争力也稍显薄弱,因此今后我想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参与每一项竞赛,踏踏实实地做好做足每一次活动,真正理解赛的是什么,比起别人我们欠缺的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让比赛或者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获胜的规律或者说是秘诀。

同时,我觉得从推广科技活动的角度、从培养更多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多做一些普及赛,多做一些有趣的挑战赛,让学校更多的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也吸引更多的、有科技特长的孩子参与其中。比如我设想,我校传统的建筑模型比赛,我们可以做成展销会的形式,让“设计师们”面对“开发商”或者“购房者”甚至是“政府”来宣传自己的设计作品,这样一方面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联系,同时有能够充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从“政府”的角度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作为“购房者”要考虑到宜居、方便,作为“开发商”还要考虑到成本、效益等等,希望这样有趣味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设计理念,怎样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包括让他们逐渐懂得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是怎样的,新颖新奇的建筑造型是否一定适合某个城市等等,这样科技活动又将会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这也正是建筑模型竞赛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其他的科技普及活动,我们也需要多进行设计和策划,不仅让活动生动起来,更要深入学生的内心,让他们由衷地喜欢玩科学、做科学,真正达到做科技活动的意义。

(三、需要思考和改进的方面)

今后我校的科技活动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也会更加努力让科技活动更加精彩。但是从目前来看,我的一些困惑或者说正在思考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科技活动的范围那么广,涉及的领域那么多,我们的社团应该做成什么样子?毕竟它不同于合唱团、田径队,人员相对固定,专攻某一项技能或者技巧。因为我们的比赛内容和项目不属于同一领域,所以在人员的选择上就要有不同侧重,需要让那些擅长实验设计与分析学生参与论文类的竞赛,让爱好动手制作的孩子参加发明类或者制作类的比赛,让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参加创意展示类的比赛,所以说不同的竞赛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该如何组织才能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团队,而不是因为比赛而聚集到一起集训的学生,除了参加竞赛,科技社团在学校的活动中能做些什么?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我想应该考虑到或者说应该处理好社团活动与学生各科学习的关系。毕竟小学的知识都是最基础,也是今后应用最频繁的知识,如果学不好,且先不说影响了班里的成绩,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科技活动的效果和成果,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让学生全面的发展,主动地学习所有学

科,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兴趣特长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发挥社团的作用。

从教师的角度,我觉得虽然科技活动包罗万象,但教师的能力和经历毕竟有限,应该怎样才能避开这些不利的方面,需要得到别人在哪些方面的帮助,为自己做一些怎样的规划,制定什么样的策略等等,我觉得只有多想这些事情,活动才能越做越轻松,越做越有经验。

以上就是我对科技活动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科技社团总结 篇二

1.1 社团内部管理松散, 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社团本身就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等特点, 且大多数社团管理规范不健全, 结果造成内部管理松散, 难以形成完善的机制, 导致社团缺乏稳定性。此外, 社团成员存在很大流动性, 成员在社团中受制度约束力较小, 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高校学生社团虽然创建了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但往往流于形式, 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团制度的缺陷。例如:西农礼仪形象协会曾举办较多精品活动, 并两度被评为十佳社团, 但由于社团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更多的是靠发起人热情及成立初期学校对社团的支持, 近两年出现无人愿意担任社团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 社团管理干部实际只有1人, 社团会员也只有5人, 社团面临被注销的困境。

1.2 社团文化缺失, 凝聚力不强

虽然各社团逐渐重视社团文化建设, 但往往对社团文化的内涵较为模糊, 大部分社团将本社团文化简单地确定为家文化, 不具特色, 也不能形成较好的凝聚力;社团负责人对于社团文化体系构建方法缺乏了解, 对于社团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感到力不从心。社团凝聚力较差, 人员流失严重, 社团会员大都随意进出, 未能承担其在社团的责任, 社团干部及会员缺乏交流, 往往刚入社时能够积极参加社团举办活动, 一学期结束后对社团热情直线下降, 这些问题是社团普遍面临的问题, 极大地影响社团的发展。

1.3 社团活动缺乏内涵, 活动资源有限

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是形式多样的, 但活动内容总体上层次较低缺乏新意, 活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根据对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五所大学社团调查数据, 36.0%学生认为社团活动“参差不齐, 难以评价”, 26.0%学生认为“表面热闹, 没有意义”, 25.5%的学生认为“单调枯燥、缺乏创意”。同时, 社团活动质量直接影响社团成员能力的提高, 调查显示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仅占38.2%, 15.1%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提高”。

1.4 社团缺乏科学指导

从整体来看, 大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来自团委或辅导员, 团委教师一方面负责社团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其他学生组织的管理, 而辅导员主要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 因此, 有指导老师即使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与能力, 但也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长期聘请专业人士做专门指导, 又缺乏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难以实现。

1.5 社团干部素质良莠不齐

有很多社团干部在担任负责人之前缺乏历练, 往往出现“大一部委、大二会长、大三卸任”的现象, 负责人之间缺乏有效传承。社团干部往往在工作初期积极性较高, 但当他们觉得社团工作不能带给自己荣誉或是意识到社团工作开展困难时, 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社团也会逐渐走向没落。

2 高校社团建设对策

2.1 加强社团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加强社团外部管理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社团管理制度, 避免多头管理, 责任不明, 管理不畅的局面。其次要加强社团内部制度建设, 要不断完善社团章程、社团成员管理、活动组织以及经费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特别要建立起以社团会员为主体的自我监督体系, 避免出现损害会员利益的情况。在制度建设中, 要始终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 根据社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改进, 避免许多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

2.2 加强社团人才建设

首先建立科学有效的社团干部激励机制, 对优秀的干部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宣扬先进事迹, 从而提高优秀人才积极性, 激励社团干部认真负责地进行社团工作。第二要在社团内部建立民主的干部选拔聘任制度, 对于优秀社团干部破格任用, 同时做好社团骨干的培养, 避免出现因社团负责人的毕业而不能正常运行甚至解散。另外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社团干部的系统培训, 提高他们专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此外要搭建社团干部交流平台, 鼓励各社团干部互相交流学习。

2.3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首先, 要重视对社团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氛围。其次, 围绕社团宗旨, 充分利用社团徽标等文化符号,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构建具有社团特色的文化。另外, 还要注重社团文化的培育与宣传, 加大对品牌社团的支持力度, 利用网络、公告栏、刊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 充分发挥优秀社团的示范作用, 促进广大社团文化建设。例如:西农向日葵爱心社以“奉献爱心, 完善自我”为宗旨, 会对每一位新会员讲述社团历史与发展并阐述会标的意义, 同时开展动静态培训, 组织衣物资助、手语操等体现社团特色的活动, 形成了温馨自强的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向日葵文化。

2.4 加强活动设施建设, 加大支持与指导力度

首先学校要加大社团活动资金的投入, 把社团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中, 努力为社团提供办公场所与活动设备, 修建必要的学生活动中心, 同时有效结合资金、场所、设备的分配使用与奖励激励政策,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扶持中小型社团、奖励优秀社团。此外, 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社团的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 提高社团活动信息交流与管理工作效率, 降低社团活动和管理的成本, 进一步完善社团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同时, 学校可以开辟社团网站, 通过网络渠道的宣传, 增强社团成员间的凝聚力, 提高社团影响力。针对社团指导老师形同虚设, 指导力度较弱不能满足社团需求的问题, 应加大学校相关政策支持,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选派有专长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社团, 从而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水平。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对有效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笔者基于丰富的社团工作经验发现高校社团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社团制度流于形式、内部管理松散, 社团文化缺乏、凝聚力不强, 社团活动缺乏内涵、活动资源有限, 社团干部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 继而提出加强社团管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社团,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小兵.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2]代卉霞, 何海兵.高校社团文化及其建设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1) .

[3]余洪.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建设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2006.10 (3) .

3.浅谈中学科技兴趣社团的建设 篇三

目前,我国中学为了发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资源,繁荣校园文化,广泛地开展和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为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技实践能力,我校成立了众多科技活动社团,包括车模小组、航模小组、摄影小组、发明创造小组、天文爱好者协会等。由于学校的重视,各个社团的精心组织管理,我校的初高中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方面非常积极。

二、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之我行我思

1.社团的组织和形成

我校科技馆八楼建有一座被誉为校园中“楼顶花园”的生态园,园内设有植物园、动物养殖园、水生池塘、盆景栽培台、实验田等部门。在建设生态园的同时,随之带来的各种动物、微生物群落也在园中“落户”,于是生态园科技兴趣社团孕育而生。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我开始从事生态园科技兴趣社团的组织指导工作。组织社团初期,难题就摆在了面前:在生态园中开展哪些社团活动?如何招募到感兴趣的、一定数量的社团学生会员?如何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下指导和管理学生?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2.社团的组织和建设过程简述

在社团前期的酝酿过程中,我做了必要的准备,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生态学知识、城市生态学知识、生物学知识、社团组织和学生管理知识和技巧科技知识、社团活动设计知识、生态环境安全和学生安全管理的知识以及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知识。

招募社团学生时,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是否具有相关知识;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活动创新的能力;是否对实践农学知识,认识植物,饲养动物具有兴趣;是否具有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是否具有动手实践的主动性。最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将他们分成动物小组、植物小组和植物分类小组。

在社团的组织建设过程中,我逐步确定了以下管理措施:

(1)确定每周社团活动的集体和个别时间并打印成表张贴在生态园大门外;在生态园中张贴环保宣传和安全警示性的标语。

(2)确定每周集体活动前的集会场所,安排不同小组进行科技技能培训的小课堂。

(3)制作每周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手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前获得活动内容的指导。

(4)在各小组中通过民主选出组长,并为每个组长分发每周活动日志和小组成员的评分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组长对组员的管理,组员对组长的监督,顺利推进生态园的活动。

(5)每周坚持写活动日志和活动心得反思,总结自己在社团管理和指导工作上的得失。

通过对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克服了对社团工作的推进和处理学生管理的一系列难题。总之,在组织指导社团的过程中,通过总结经验,学习积累,我收获了许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后的社团活动过程中还需再接再厉。

4.科技社团活动总结 篇四

在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7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分别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或通过广播站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同时利用新校区图书馆科普宣传栏作为阵地,以黑板报或者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

二、举办科技文化讲座

4月25日《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主讲人:陈达渊老师

6月6日《节能减排与化学》,主讲人:李懿芬老师

10月17日《生物燃料的开发》,主讲人:肖瀚老师

“节能减排”是近年来的环保工作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我们今年环保科技实践活动的宣传主题之一。在我们的邀请下,三位老师分别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围绕“节能减排”这一话题,为我们做了三场精彩的讲座,成为我们社团主题活动的重要一部分。

三、开展科普宣传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绿色行动在校园

时间:3月——今“绿色行动在校园”活动是由绿茵环保社策划提出,并与科技活动社密切合作的大型科技环保实践活动,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包括节假日,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二)活动主题:地震知识知多少

时间:6月中旬

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再次引发了我们对这一自然灾害的关注。社员在这次主题活动中通过展出所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简单介绍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描述地震的专用术语,以及一旦发生地震,如何正确自救与互救等相关知识。在我们的邀请下,地理科王雯老师于今年12月5日为老校区师生进行了一场关于地震的专题讲座。

(三)科技周活动主题: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时间:5月18日—24日

本次科技周活动,我们社团除了配合学校组织“研究性学习”结题答辩会外,也负责将以往几年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展示。其间由本社的航模活动小组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模展示及飞行表演活动,吸引了许多同学的关注。

四、课题小组探究实践活动

在年初举行的第2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本社团部分成员参与的课题“你吃的健康吗?——汕头市中小学生早餐情况调查”获得优秀科技实践活动项目一等奖。另外,社团成员刘树嘉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电脑艺术设计获得汕头市二等奖。

5.科技社团总结 篇五

2010学年第二学期,继续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教导处工作安排,进行每周四活动,本组参加学生有20人,主要地点放在四年级三班。现将本学期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紧紧围绕市级各类科技竞赛进行活动。

本学期科技方面的竞赛有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努力,我校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二、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给给学生找一些课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这些办法如果能做成实物就是发明创造。不要以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小学生也能成为发明家。如宋传昊同学觉得锅盖的摆放非常占位置,设计出了一个扇形锅盖,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三、让学生自己积累、查找相关知识。

老师凭上课讲的一点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积累,看到容易好做的就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积累了经验。

四、注重活动的拓展,争取家长的支持。

很多家长认为科技兴趣占用了孩子的时间,可能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针对这一点,我注意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让家长明白科技兴趣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习。因为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项目需要花费孩子们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特别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关心。科技竞赛中的成功,也促进了学生对科学学科的热爱,进而促进了对学习的热爱,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6.小学科技社团建设方案 篇六

一、社团建设宗旨:

1.通过举办科技社团活动,推动学校科技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形成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氛围。

2.结合研究性学习、实验、劳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的意识。

二、社团组建要求:

1.学校要成立一个科技社团领导小组,必须有学校领导参与。

2.学校必须配备专门的科技教师至少一名。科技教师要有爱好科技,对科技感兴趣,动手能力强。

3.学校必须有专门的科技教室及相关硬件设施,如水、电、工具,成果展示柜或展示桌等。

4.科技社团必须每学期要有社团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时间等。

三、培训内容及要求:

1.培训节次:每周至少1节次。

2.培训主题:根据学习、生活、娱乐等日用品,联系科技相关知识,制作或提出改进性意见。

3.培训内容:根据培训主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制作、改进方案,并讲授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科技知识,思考改进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改进方案后,收集相关材料和用具,制作并不断改进。

4.器材准备: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器材购买或由学生在家里根据培训内容准备器材。

5.培训前、培训时、培训后一定要注意学生自身安全,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注意水、电、交通安全。

四、学生活动评价与展示:

1.科技社团的成果主要是以活动制作后的作品为主。

2.考评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科技作品”、“学习兴趣、“参与合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以“优”、“良”、“及格”或“待及格”四个等级呈现。特别强调科技作品的优点及缺点,给出指导性建议。

3.展示办法:以学生现场制作为主,结合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学期末以展板的形式展示。

附:科技活动内容参考:

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幻想画 发明创造 橡筋动力飞机 纸飞机 纸飞机选拔赛 小直升机 伞降火箭 搭建纸桥 智力七巧板 太阳能利用 下雨报警器 …………

仙桃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7.科技社团总结 篇七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界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记载科学发现,展现科学发展历程、学术进步繁荣,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传承科学技术文化的平台和窗口,是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学科发展、学术繁荣、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等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1]。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不仅成为新闻出版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门类,而且成为科学技术事业、科技文献情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科技期刊作为知识资源和智力支持在构建国家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但是,面对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集群化、数字化、细分化等新的态势,我国科技期刊还存在着部门分割和资源配置低效、办刊主体缺位和不到位、深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等不少问题,面临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不少难题[1]。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主要依托各类行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开展出版活动[3]。其中科技社团办刊是最特殊也最复杂的部分,这不仅表现在科技社团自身作为非营利组织与其他企事业性质的办刊单位相比明显不同,而且表现在科技社团办刊有许多是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共同主办或委托这些单位承办;在出版体制改革中,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面临着整合出版资源、明确办刊主体、获得公平经营权、寻求资金支持等深层次问题[4]。本文依托2011年针对江西省所属学术团体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开展的“江西省科技期刊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调研活动,对江西省科协所属的省级学术团体主管、主办或联办的科技期刊(以下简称“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现状、改革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整体现状,发现了其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提出了期刊改革、发展、创新的建议,以期对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现状

1.1 期刊的基本情况

1.1.1 期刊数量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在江西省科技期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从学术影响力还是从期刊数量上,都可以称之为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群体之一。调查显示,江西科协所属的108个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主办科技期刊41种,其中公开发行的有31种,内部资料10种。此外,此次调查还涉及非江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术团体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28家。

1.1.2 学科分布

此次调查江西科技期刊学科分布如图1所示。

由于期刊调查仅针对江西省内的部分科技期刊,因此,所涉及的领域并不是很多,如军事,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方面的领域就未涉及到。调查发现,农业科学类期刊所占比例最大,这也与江西经济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相吻合。

1.1.3 期刊文种及刊期

所调查的科技期刊中全部为中文的期刊所占比例最大,为61%,以中文为主、有英文摘要的占39%,全部为英文和中英合刊为0;以月刊、双月刊和季刊为主,周刊、旬刊和年刊为0。

1.1.4 期刊所属单位性质和办刊经费

单位性质分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非法人和其他。按单位性质分如图2。非法人占50%,事业法人占22%,企业法人占11%,其他占17%。其他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法人。

办刊经费包括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其中全额拨款占41%,自收自支占59%,差额拨款为0。

1.2 编辑出版与学术评价

1.2.1 编辑出版

1)稿件来源

主要有3个渠道:专家约稿、编辑部约稿、自投稿。调查结果显示,专家约稿占10%,自投稿占80%,编辑部约稿占10%。对于多数科技期刊来说,虽然自投稿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期刊的用稿需求,但是编辑部约稿更具针对性,必要的约稿更有利于获得最新的科学信息和重要活动的情况。

2)2008年度~2010年度期刊出版发行情况

期刊出版发行情况包括排版设计、印刷装帧(封面用纸、内文用纸、内文用色)、出版期数、平均每期发行量、每期页码等。

调查排版设计中编辑部自排占56%,印刷厂排版占44%。封面用纸以铜版纸为主,内文用纸以胶版纸为主,内文用色以黑白为主,少数用四色和双色(共占6%)。近年来,绝大多数期刊设计、印刷、装帧水平有大的提高。期刊年出版期数与刊期有关,绝大部分期刊平均每期发行量在3千册以下,极少数自收自支的期刊平均每期发行量比较大,如《实验与检验医学》平均每期发行达6.6千册。

1.2.2 学术评价

1)2008年度~2010年度期刊学术水平进展情况

期刊发表量稳中有升;编辑主动约稿比例均在20%以下,但各类期刊编辑主动约稿比例逐年提高;各类期刊审稿周期为1~3个月不等,以3个月为主,各类期刊审稿周期均比2007年提前0.5~1个月。

2)学术期刊质量建设出版

刊载的论文类型包括研究性论文、综述性论文、简讯简报等。近3年,研究性论文比例有所提高,简讯简报比例下降;基金论文和专家约稿率有所增加,但是海外论文和英文论文比例仍然很低。据调查,编辑部对稿源88%基本满意,12%不太满意;在发表的论文中,大部分有自己的观点且对科研有一定作用,很多论文是居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3)数据收录情况

有67%期刊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大多期刊被各种专业数据库收录,但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科技期刊还比较少。

4)获奖情况

绝大多数期刊都获得省级称号,部分获省级期刊奖,部分还获得国家部委称号。2010年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开展了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工作,全省51种科技期刊参加了本次评估,15种被评为优秀期刊,其中学会主办的期刊占16%。

1.3 组织建设、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1.3.1 人员结构

在所有调查期刊中,编辑部人员均在3~8人,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其中主编学历本科占70%,硕士占24%,博士占6%;主编职称主要在高级职称以上,中级职称只占6%;执行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学历本科占71%、硕士占29%。

1.3.2 经营管理

1)2008年~2010年度期刊经营情况

经营情况包括管理模式(编辑部独立经营、多刊联合经营和编辑部不独立),收入支出(收入来源和支出费用)。调查发现,编辑部不独立经营占87%,独立经营占13%,多刊联合经营为0;收入来源中,全额拨款的期刊主要来自上级拨款和资助,自收自支的主要来自发表费、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广告经营是期刊除发行以外的重要收入来源。支出主要是出版印刷费、稿费及审稿费、员工薪酬、发行费、管理费、上缴利税、员工培训费、数字化建设和其他支出,在所有支出中,前三项为主要支出。

2)2008年度~2010年期刊与主管单位互动情况

主管单位对期刊的支持情况如图3所示,有30%的主管单位作为主办单位对期刊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24%主管单位对期刊提供物资或资金支持,22%为期刊提供交流和宣传机会,14%为期刊提供专家资源,10%帮助期刊组织稿件。

期刊配合和支持主管单位工作情况如图4所示,41%期刊对主管单位免费赠送期刊或实行会员订阅优惠政策,24%协助主管单位组织专业会议或制作论文集,19%对主管单位文章发表费优惠或免收发表费,8%为主管单位提供人力资源。

1.4 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成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必备品。所有接受调查的期刊编辑部基本可达到人手1台电脑的程度,排版软件主要集中于方正、Word、Pagemaker等。

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开始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此次调查涉及的科技期刊基本建立自己的网站,网站选取的内容主要有:刊登期刊文章摘要,刊载科学交流信息,刊登期刊全文等。

2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具备的优势

1)具备一定的学科优势。据调查统计,江西科技社团期刊涉及理、工、农、医及跨领域的多个学科,涵盖了学术(研究)、技术、指导(综合)和科普等类别。尤其是农、林、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期刊更具优势,不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学术成果、交流科研经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推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2)拥有一批历史悠久的期刊。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创刊历史悠久,其中有43%创刊历史为31年~50年,12%在50年以上,这些历史悠久的期刊,积累了丰富的期刊管理、运作经验,为新兴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指导。新兴期刊发展良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多数期刊在经营期刊出版发行主业的同时开始开展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也更加灵活;

3)市场经济经营方式已成为科技期刊办刊主流。近年来,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市场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在经营期刊出版发行主业的同时,许多期刊开始开展多种经营,超过半数的期刊刊登广告,其广告收入不少已超过了发行收入,表明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能力不断提升;

4)不少科技期刊在逐步探索和适应新的办刊模式。调查显示,近年来,江西不少科技社团期刊已通过变更刊名、淡化地方色彩等方式,将期刊的定位由主要面向本省行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向国内外整个行业(领域)转变和拓展,以适应竞争日益剧烈的科技期刊市场,谋求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期刊的影响力和统计评价指标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一些拥有多种期刊的行业将其由不同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部集中在一起,建立编辑出版部门统一运作,既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又有利于提高期刊出版质量。这些都为适应科技期刊分类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办刊模式奠定了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1)期刊学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认为稿源质量有待提高的期刊超过60%。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期刊,期刊导向功能、组织功能和优化功能发挥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本地高水平的论文外流,而外地高水平的论文又难吸引。一些期刊存在着轻学术质量、得利益追求的倾向;

2)期刊结构布局和总体发展不平衡。从学科分布来看,林、水、生态环境保护类期刊总数远远高于其他学科,高层次的综合学术期刊很少,导致面临日益加剧的期刊同质竞争。从出版周期来看,月刊和双月刊虽然占主体,但季刊仍超过总数的20%,出版周期相对长,信息量偏少,致使科技论文发表时滞拉长,学术时效偏差;

3)集约化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虽然江西科技社团期刊拥有一定的数量,但这些期刊绝大多数还比较分散,专业细分化比较明显,属于小众化类型,部门分割和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比较突出,离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布局分散,产业化规模不大,加上管理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导致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综合影响力不能充分地发掘出来。此外,部分编辑部办刊理念陈旧,开放竞争意识不强。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科技社团期刊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

4)人才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的学历,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均与现在从事行业相关,一批编辑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编辑经验;但是,懂出版发行、善经营管理特别是广告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5)国际交流现状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主要是通过国外订阅、赠阅和与有关出版机构交换期刊的方式参与国际交流,但总量都很小,现状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 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创新发展建议

科技期刊经营的集群化、科技期刊手段的数字化、科技期刊市场的细分化是当今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1]。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阶段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报刊出版单位的分类改革,国家对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确定,一些多年来制约科技社团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为科技期刊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期刊面临着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历史性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与全国的科技期刊一样,江西科技社团期刊需要审时度势,认清科技期刊面临的体制改革形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探索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创新,加快发展步伐,促进科技期刊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出版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3.1 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探索新型办刊模式

科技社团办刊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出版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如何通过出版体制改革,实现科技社团期刊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确立科技社团的办刊主体地位,解决科技社团出版期刊的公平经营权问题,如何在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社团办刊的政策支持[4]等,都是值得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科技社团期刊深入思考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省级科协科技期刊办刊一般有单种期刊编辑部办刊、多种期刊集中办刊、行业期刊理事会、杂志社独立法人等办刊模式[5]。科技社团组织作为按学科组建的科技社团,又是科技期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办刊模式,特别是要适应科技期刊数字化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对期刊出版资源实施有效整合,进行办刊模式的创新。就江西科技社团期刊而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培育学科期刊集群,或尝试设立法人出版单位,实现期刊实力的壮大和集约化、市场化的管理与经营。以专业分工为前提,以本学科的名刊大刊和有潜力的期刊为龙头,突破管理体制,促进强强联合和品牌扩张,推动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一是主办多种期刊的科技社团就有条件将各类刊物集中在一起建立编辑出版部门,统一运作;二是科技社团主办的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设立理事机构,与一些行业内的高校、研究所、企业联合协作办刊。期刊通过探索和改革,不断优化资源整合和配置,不断壮大实力,提高影响力,探索和实现新的办刊模式。

江西省科协作为学会、协会等科技社团的业务主管单位,在探索办刊模式的创新中应加强分类管理与指导,对学术类、综合指导类等公益性科技期刊应稳定人员,给予必要的扶持,为办刊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技术类、科普类等可面向市场的科技期刊,给予积极引导,转换办刊模式[5]。特别是应紧紧围绕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积极促进科技社团期刊的资源整合,大力支持科技社团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吸纳本学科领域内其他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参与集群化建设,充分应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期刊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域整合,共享期刊资源,提高期刊质量,培育品牌期刊,建设精品期刊群,谋求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

3.2 发挥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科技社团作为科学建制的重要组织形态和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主办的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挖掘学术资源、设立出版单位、建设办刊队伍、筹措办刊经费等。科技社团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是办好科技期刊的重要学术依托。个人会员是期刊的作者、编者、审稿者和读者,团体会员大多是本学科的相关科研机构或业务单位,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家资源。科技社团在办刊过程中,应发挥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凝聚本学科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将这一重要的学术依托充分体现到期刊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中。还可以面向和利用科技社团这样一个开放、平等、公信力高的平台,加强期刊编委会建设,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编辑部团队建设和作者队伍建设,有效拓展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的外延,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

学术交流是科技社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平台。科技期刊应当利用好这一组织优势,通过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组织策划学术研讨会,针对学科的热点、重点、焦点和难点征稿,特别邀请知名专家撰稿,以专集或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以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3.3 加快网站建设,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以及学术研究和科学交流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6]。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是对期刊整个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体例、出版传播方式的一种革命性的整合和再造[7],其包括的内容很多,针对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实际,建立完善期刊门户网站和稿件管理系统,推进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目前现实和紧迫的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刊网站建设对期刊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设计良好的网站可以成为科技期刊传播其信息的最重要载体和窗口,成为编辑与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沟通的主要桥梁[7]。因此,建设期刊网站是提升期刊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基本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普遍存在着界面内容单调、功能满足度差、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有的基本只是纸质版期刊内容的简单平移。应把期刊的门户网站建设提到重要日程,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期刊网站,丰富网站内容,完善网站导航和检索功能,有效增加为用户服务的信息量,并在用户界面友好设计、内外部链接、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升网站的技术含量。

以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依托,推动期刊管理模式、编辑出版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一是在编辑、制作、印刷和发行等环节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期刊出版的科技含量。特别是稿件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优化,是推进期刊数字化、提升期刊管理与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真正实现稿件管理数字化的并不多,应加快建设步伐,在构建和改善投稿和审稿系统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多从作者和审稿专家角度考虑,注重期刊的专业特性[6]。二是发展电子期刊,包括将印刷版的内容转为数字化;实现发布有关期刊各种信息的功能,使读者通过网站对期刊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实现期刊在线经营和管理、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相关统计功能等;实现其他拓展功能,如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的及时沟通交流和提供服务,以及广告发布等。

当今,网络全文检索和阅览方式逐步得到推广,科技信息的开放存取(OA)是国际期刊出版的新模式,也是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有条件的科技期刊可以尝试网络出版。由于运行成本低廉、获取方式便捷,可以使期刊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的速度更快,加之实施OA的论文与须付费阅读的论文相比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引用率,还可以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3.4 尝试与国际期刊出版机构合作,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国际性是科技期刊的一大基本属性。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科技期刊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汲取国外先进的编辑技术和管理模式,进入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加快期刊的编辑出版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目前,江西科技社团期刊与国内的期刊出版推广机构(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的合作比较普遍,合作的时间也比较长,对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促进期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乏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我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文化出版市场更加开放,国际出版机构纷纷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同国内出版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应当主动顺应期刊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发挥科技社团在国际交流中的优势,加强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寻求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科技期刊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在国家允许的期刊国际合作模式(海外营销代理、版权合作和广告代理等)框架下,探索建立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特别是针对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特点,采取海外营销代理等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实现文字语言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使江西科技社团期刊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5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期刊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稳定并培育编辑、管理经营人才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保证[8]。要加强专家型的编辑团队建设,聘请行业内知名并热心办刊的学者担任主编、副主编,尽可能避免期刊主管、主办单位行政领导“虚挂”的现象;同时,加强编辑部人员素质建设,努力提升编辑部的效能。科技期刊的编委会往往聚合了行业内不少的专家学者,是创办优秀科技期刊的重要保证和优势所在。应充分依托编委会的力量,不仅仅是依托编委会审稿,更重要的是依托其把握办刊方针和选题方向,指导编辑出版工作,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随着期刊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期刊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但需要重视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人才,还要大力培养广告经营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及多元化经营人才。

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9]。建立优秀人才吸纳机制是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好的机制可以吸引到真正为期刊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并能使其长期稳定地服务于期刊。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是激发编辑团队积极性和潜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奖优罚劣促进编辑团队的稳定与发展。此外,还应建立包括审读机制、交流机制和培训机制在内的学习机制,实现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3.6 争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谋求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品牌是衡量期刊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品牌是信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组织和实施科技社团期刊品牌发展过程中,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科协系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对于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投人来说,对科技期刊的投人和扶持是非常微弱的[10]。这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品牌期刊的发展非常不利。江西省科协应从建立和完善精品科技期刊的机制、制度和措施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精品期刊,不断提升江西科技社团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政策引导方面,可以借鉴中国科协自2006年开始与财政部联合共同推进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江西省的精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项目,挑选目前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的科技期刊进行精品化培育。在资金支持方面,应积极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公益类期刊和精品期刊,做大做强期刊阵地;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促进科技期刊的民间融资,实现期刊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在对科技期刊进行资助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体制改革、对外交流合作等支持力度。列入精品建设的科技期刊,应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积累,期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所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建设,打造学科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江西科技社团期刊整体发展。

4 结论

不论从学术影响力还是从期刊数量上,江西科技社团期刊在江西省科技期刊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群体之一。面对国家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和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新形势,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江西科技社团拥有一批历史悠久的期刊,近年来随着转型发展,具备一定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期刊优势较为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结构布局和总体发展不平衡、集约化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等诸多问题,加上高层次的综合学术期刊匮乏,使其在面临市场化竞争(尤其是同质竞争)中,往往由于专业细分化明显、部门分割、资源配置低效而竞争乏力。江西科技社团需要认清科技期刊面临的体制改革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集约期刊资源,积极探索期刊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数字化水平和集约化发展能力,以适应科技期刊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由于本次调查在问卷设计、资料回收与统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在总结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等方面难免有失偏颇,甚至挂一漏万。

参考文献

[1]杨文志.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机遇与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377-383.

[2]杜大力.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开放30年[J].编辑学报,2009,21(1):1-4.

[3]王亚柯.科技期刊分类改革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6):510-512.

[4]张品纯,初迎霞,苏婧,等.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出版体制改革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317-321.

[5]沈悦林,龚勤,俞志华,等.省级科协系统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770-772.

[6]张芳英,刘志强,丁嘉羽,等.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11),169-171.

[7]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

[8]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4):99-102.

[9]罗新星.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编辑学报,2010,22(6):545-546.

8.科技社团总结 篇八

关键词:科技社团;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从新的战略高度,开启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2015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这为学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出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迫切需要科技社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开展继续教育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其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所有社团成员,主要是对各类科技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为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规模宏大,继续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例如美国继续教育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高等学校设立继续教育部门、大企业及机关部门组织的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业协会组织的面向本行业的继续教育;法国政府对继续教育曾进行过三次立法,成立职业教育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发展信息中心;英国成立了技术培训委员会,开设较高级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立许多继续教育学术团体,专门开展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面对现代的各种挑战,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形成了社会化、个体化、多格局、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发展趋势。

(二)国内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工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各级科技社团发展、服务和管理会员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级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函授班、短期培训班、研讨班、高级研修班、学术讲座、专家论坛、学术研讨、国际交流、学习进修等。

科技社团具有其他部门难以替代的继续教育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社团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共同体,有着专业的理论研究、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管理、专业的工作团队、专业的师资力量。二是学科齐全,几乎包罗了我国各个学科,符合继续教育市场日趋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三是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工作网络体系初步建立,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职能分工清晰、组织结构严密、调理顺畅的网络体系。四是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五是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合作。

(三)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青海省科技社团主要包括各级专业技术学会和行业协会,这些社团大部分组织健全、活动规范、业绩显著,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他们是青海省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受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经济文化、人口素质、民族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海省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还较落后。科技社团在思想观念、人员素质、运行机制等上还与经济发达省份之间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社团联合各科研院所,通过汉藏双语学习资源建设,对社团会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实现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带动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民族地区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是社团围绕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前瞻性问题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服务平台。组织内地一些科技社团与本省科技社团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结合青海资源优势,将太阳能光伏、中藏药种植加工业等资源丰富、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行业产业作为科技项目对接的重点,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根据近年来社团所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的变化,支持社团在优势领域开展的继续教育特色活动,开展学会理事长或秘书长轮训或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讲课,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社团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依托分布在青海省各地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各州(市)科协、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基本覆盖了青海省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37份,回收率为94.4%。

(一)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45.1%,女性占54.9%;从民族来看,汉族占65.1%,少数民族占34.9%;从事职业来看,工程技术12.5%,医务工作者18.9%,科学研究人员2.9%,大学教师14.7%,中学教师14.9%,农业科技推广人员10.9%,科普工作者2.3%,科研教学辅助人员3.4%,其他19.5%。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青海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科技工作者队伍的骨干力量。

(二)科技工作者工作内容

青海省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类型多样,覆盖到了与科学技术工作相关的各个领域。详见图1。

(三)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查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分别有27.2%和14.8%的科技工作者选择了缺乏相关训练和没有进行继续教育(二者合计达到42%),说明对一部分科技工作者而言,缺乏激励和经费是阻碍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四)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是科技工作者工作中面临的最多困扰,科技工作者需要随时更新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更经常的培训,对其开展继续教育,将对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识、降低工作中的困扰起到很大作用。如图3所示。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社团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资源。作为科技社团的核心成员,知识老化、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亟需提升,迫切需要与现代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社团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对生产力推动力。对社团科技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对其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青海省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的社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与社团继续教育工作人员人才队伍,是非常迫切的。

三、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在评价继续教育对科技工作者是否有作用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既包括了继续教育的组织者,也包括继续教育的对象,更包括对外部社会的影响,即环境。

通过对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分析,其评价体系可分为以下五个子系统。评价体系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一)领导与组织子系统

党和国家对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通过科技社团的各级领导有效地组织、推动和贯彻落实,必须让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的全员意识能够完全确立和落实。因此,评价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状况是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评价的关键一环。根据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领导与组织的评价内容应包括:领导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科技社团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继续教育的组织结构和继续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对领导对继续教育工作认识水平的评价,主要考察社团领导是否坚持科学的办学方向,是否坚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社团是否把继续教育作为社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社团是否有科学的办学目标及办学方式。

对领导体制的评价,主要考察科技社团是否实行了以社团主席为主负责,各级部门精诚合作的继续教育领导体制;考察是否有必要的工作制度。

对组织机构的评价,主要考察社团是否有健全的各级继续教育的领导组织机构,机构设置情况是否合理。

对继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评价,主要考察是否有专业的培训教师;是否重视骨干队伍的建设;是否重视队伍的再培养和培训;是否有具体的制度保证队伍的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

(二)物质保障子系统

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而且经费、设施、场地等也是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列为继续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物质保障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和继续教育设施与场所两个方面。

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否到位,对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十分关键。因此,对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评价主要包括:继续教育经费在社团总经费中是否占到一定比例、继续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等。

继续教育设施与场地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和社团实际情况,把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设施、场地列入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之中。主要内容包括:社团有无符合要求的学习活动场所;有无完成继续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资料和设备。

(三)实施过程子系统

对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评价不仅仅是对继续教育效果的评价,而且还要看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过程,实施过程是继续教育工作最直接的部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对实施过程的评价更为重要。对继续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调查研究及总结经验等。

(四)工作效果子系统

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不仅要看过程,还要看效果。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最能直接体现的还是继续教育对象的实际表现。

(五)继续教育信息系统建设子系统

建立全面、高效、即时的继续教育信息系统能有效管理相关信息,优化继续教育的资源配置,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价值效用。因此,继续教育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继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继续教育信息系统的功能、效率、安全性等。

四、结语

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的继续教育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所有社团成员,迫切需要各级科协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因此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定性定量的继续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继续教育的成效,对促进民族地区科技社团适应时代发展,提高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政府转移职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开业,吕春雷,郭践识.对高等学校德育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4).

[2]姚广.企业财务系统的评价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08,(9).

9.科技社团巡礼月策划书2 篇九

二〇一三年四月

一、活动背景

为了活跃我院校园文化气氛,响应我院“注重实践、强

化能力、创新科技、挑战梦想”为主题的科技创新节号召,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综合型人才,营造“开拓思维,科技创新”的良好学习气氛,丰富广大在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经院团委研究,决定举办第一届届科技社团巡礼月活动。

二、活动主题

开拓思维、科技创新

三、活动时间

2013年4月9日下午3点

四、活动地点

学院羽毛球场

五、活动目的通过开展“科技社团巡礼月”活动,为我院大学生提供

与社团交流的平台,促使广大社员与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引导社团健康的发展,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互相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实践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学生社团联合会及我院25个社团

七、活动流程

开幕式前的调度活动

场地布置

开幕仪式

展品介绍及参观

八、活动过程

活动前期:

1、外联部为本次活动拉取赞助

2、申请音响设备,安排调配人员

3、确定主持人,并做好主持词以及领导发言稿(确定出席

活动的领导及嘉宾)

4、通知各社团社长带领社员届时参加开幕式,并安排好相

关社团的活动

5、宣传部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

6、主席团发出邀请函并在活动当天及时邀请嘉宾出席开幕

7、统一安排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具体分工)

活动中期:

1、活动开始前各部门确认所有环节工作进度

2、现场调度(矿泉水、桌椅、音响调配等)

3、接待赞助商有关人员

4、维护现场秩序

开幕式(下午3点准时开始)

1、主持人致辞,介绍到场领导嘉宾

2、社联主席作此次活动的开幕词

3、院领导讲话

4、赞助方有关人员讲话

5、有请院领导及赞助方相关人员到主席台合影留念

6、主持人宣布开幕式结束

7、赞助方作科技展品的讲解

8、邀请全院师生及各社团社员参观科技展品

活动后期:

1、作相关的相关新闻报道

2、会场整理,3、清点财务,并归还赞助商有关展品

4、整理文化月活动的相关资料,寻找不足,以备后用

九、活动内容及要求

各社团活动内容要积极向上,新颖有创意,丰富而且有

号召力,能够体现社团文化与特色

十、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大力宣传,防止冷场现象的发生

2、工作人员为他人介绍展品时态度要和蔼

十一、活动主要负责人 郭帅

十二、后期总结

1、活动结束之后1天内,各社团将此次活动的总结报告

和影像资料上交到社团联合会新闻策划部

2、学生社团联合会做出对此次活动的评价

学生社团联合会

新闻策划部

二〇一三年四月

=

10.西南科技大学百鸣文学社社团简介 篇十

文学社下现设三部两个责任组,分别是编辑部、宣传部、活动部、简讯组和创作组。各部门分工明确,密切协作。

编辑部:负责社内刊物的素材采集、组稿、编辑、印发工作,以及向其它刊物推荐社员的优秀稿件。

创作组:负责日常的作品创作及向成员提供及时的投稿信息。

活动部:负责社团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实施,负责与校内外其它团体组织的联谊以及社内活动基金的筹集工作。

简讯组:负责百鸣简讯的内容采集、编排和正常出版。负责社内部门工作的协调,日常会议和财务的组织管理,各项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对社内学生干部进行考评。宣传部:负责社团活动对内对外的宣传策划、宣传用品制作等工作,负责社团网站、论坛管理维护,及网上征文信息的采集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百鸣文学社形成了以“激情与责任”为主的百鸣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文坛新生力量,倾注社会和谐事业”为办社目的;“互动互助、交流提高、弘扬文学、倡导人文”是社团的宗旨;“积极上进、活跃创新、心系百鸣”是社团的社训;“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战略” 是社团的管理理念。社团的最终目标是“让百鸣走近社会,让社会了解百鸣”。

在十年的发展中,自筹资金创办发行了社刊《百鸣》报、《百鸣简讯》、《新生指南》,并组织策划过诗歌节、文学交流会、文学讲座、读书月及我市历届的“大学生原创”征文大赛,参与历届“中华情”征文比赛、“信风杯”征文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此,我社在学校05年的“五四评优”中被评为“优秀社团”,06、07、08、09年连续被评为“明星社团”,10年被评为“明星社团创建单位”。在绵阳市05年首届、06年第二届社团文化节中连续荣获绵阳市“十佳风采社团”,07年获“四川省大学生十佳社团”,在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中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08年在第四届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中获得“百优文学社团”荣誉称号。11年在第四届“中华情”征文比赛中获“优秀社团”称号,10、11、12年连续被评为“西南科技大学十佳社团”,1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11.科技社团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科技社团,期刊,经营策略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经逐步的走入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传播、市场需求和基本制度体制等方面都在不断的革新和发展, 由科技社团出版的科技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经营的重点, 市场营销策略也在不断的改进, 做到顺应于广大人民的需要。在2011年, 国家对非政治类的报刊进行全新的规定和整合, 各个地区也根据规定将这项改革进行了落实, 并且针对出版的具体方案进行了策划。国内外的期刊出版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 因此中国出版社的经营和管理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国外科技社团期刊出版的发展环境

1.1政府制度体系的支持

在国外的出版体系当中, 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直接向社团提供出版资金, 在制度管理上对科技社团的限制也比较少。科技社团中理事成员的选举也比较自由, 不需要向政府进行报备。

英国的管理制度有所不同, 国家只会承担科技社团全部费用的少部分, 其他的部分由社团本身和个人进行承担, 英国会将科技社团注册成为慈善机构[1], 国家通过将科技社团与政府的活动联系到一起, 从而获得需要得到的资金。

德国的法律规定, 如果人数可以达到七个以上, 就会有注册科技社团的权利和资格。政府不会对同种类的科技社团进行限制, 也不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出版的内容进行强调, 这种放松式的制度扩大了科技社团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 科技社团属于纯粹的民间活动[2], 政府和科技社团之间并没有所属关系, 所以日本不会对任何的科技社团进行干预。

1.2以法律法规为基础, 团结合作, 共同发展

国外一般是以法律的程序对科技社团进行管理, 并且呼吁各大企业对科技社团出版进行支持, 主要体现在资金方面。科技社团期刊可以通过与大型的出版社进行合作, 将自己的期刊进行出版, 这样的方法可以使科技社团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地位。

现在科技社团期刊的发展趋势是, 管理已经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 营销的模式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研究。

二、国外对科技社团期刊的经营策略特点

国外的科技社团期刊, 处在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独立体制的背景下, 已经在市场中开始比较活跃的进行出版和运作。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多数都是以期刊和广告等多种商业性的模式进行出版, 营销的方式比较多元化, 主要在于对商业的创新。

第一种经营策略是与国际出版社进行合作出版自己的期刊, IOPP组织有包含期刊和杂志两种出版物, 共计可以达到65种, 在这里有34种是属于与其他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期刊, 其中涉及到的出版社在30个左右。国外期刊也曾与多个中国知名的期刊进行合作, 包括《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科学基金》等等[3]。在合作的过程中IOPP为与之合作的企业制订了详细的出版计划和营销策略, 这一点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合作商与IOPP企业进行合作出版。

第二种经营策略就是对期刊进行数字化的建设, IOPP在这一点上一直做的很到位, 1995年, 第一次在网络上出版了期刊, 从此以后期刊在网站上占据越来越大的规模。此外, IOPP还创建了其他独立的期刊网站和电子产品。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获取, 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

三、对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借鉴

首先在政治的层面上, 应该加快文化体制的革新, 不断地进行数字化和整体化的学习, 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我国的期刊所处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环境还不够完善, 对于科技社团期刊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 因此还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资金和制度上得到解决和完善。培养出专业化的团队, 在市场的经营当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借鉴国外的方法与跨国企业进行合作, 增加市场需要的一些新的项目, 利用网络平台的有利条件进行宣传和出版。

总结:本文对国外科技社团和期刊出版的经营策略进行了研究, 国外政府对于科技社团的建立和社团期刊的出版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社团期刊出版的经营策略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我国的科技社团期刊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 现在国家还没有对这一体制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所以科技社团期刊只有在不断的摸索、改正和借鉴当中逐渐的走向正轨。相信我国的社团期刊会顺应我国的社会发展体制进行不断的发展。

注释

1[1]初迎霞、张晶纯、韩振中等.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出版特点分析[J].学会, 2011 (6) :55-60.

2[2]朱晓文、刘培一、张宏翔等.国外科技社团期刊出版分析与借鉴[J].学会, 2011 (7) :30-40.

12.科技社团总结 篇十二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1992年3月成立,是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五科”)联合组成的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科学技术民间社团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协会的宗旨是贯彻科技合作“官民并举”的方针,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协会一方面坚持协会的工作是政府科技外事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成为科技外事部门的好参谋;另一方面协会又从事信息、咨询中介,为公众提供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服务。

一、协会成立十年来的主要工作

遵循上述宗旨,协会成立十年来,在“五科”的支持和全体成员坚持不懈的努

力下,经历了三届理事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1)在软科学和政策研究方面 协会开展了“外国在中国兴办研发机构”、“政府机构改革后,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的作用”,“加入WTO与我国对外科技合作的对策”和“西部开发与对外科技合作要求”等软课题的研究,协会还与有关单位共同编撰了《国际科技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名录》、《美国华人学术团体》、《海外科学基金会选编》、《中国科技外交官名册》等工具书。其中《当代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史》是国庆五十周年时完成的,对建国五十年以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和政策进行了总结。《对外科技合作国别研究(第五版)》则是今年年初刚出版的,对与我国交往比较多的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情况和方针政策作了阐述。今年,协会正在组织“五科”的专家,进一步对一些重点国家(美、俄、德、法)进行国别政策研究,还按照科技部的要求,组织进行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科技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科技外事文件汇编等。这些工作对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政府部门和研究单位以及相关行业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表明协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重要参谋, 是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软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2)在组织培训工作方面 协会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自1996年以来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支持下,协会已连续举办过八期科技外事干部培训班,有400多名科技外事干部参加过培训。根据科技部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关于积极推动地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工作的精神,为了加强在职干部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并考虑到各地科技厅(委)机构改革等情况,去年协会举办了地方科技厅(委)领导干部科技外事研修班。此外,协会还多次举办了国际科技会展、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上海国际节水保水和宁夏防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等专题培训班。由于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协会在组织培训工作方面发挥优势、不断改进,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受到学员们的好评。为配合国家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协会还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支持下,承办了资助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项目,受资助的科技人员已达120多人,使他们有机会到国际舞台上去学习锻炼,逐步成长为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

(3)在开展横向交流与合作方面 协会利用自己在网络联系方面的优势,一直支持地方的科技外事、对外科技交流和各地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的工作。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支持下,协会与火炬中心合作推动各地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并

与有关单位合作,为发展中国家举办生物医药、能源测量、农作物育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孵化器孵化模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专业性国际培训班。去年协会常务理事会倡议不定期地召开“五科”国际合作司、局长交流会,互通信息、协调行动。这个活动得到“五科”的积极支持。到目前为止共召开了六次“五科”国际合作司、局长交流会,分别就交流会的机制、“十五”计划主要任务及分工合作、建立“五科”国际科技合作国别政策联合研究组、国家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的进展、国际科技合作网的建设、“911”事件后如何加快人才引进以及加强对俄罗斯科技合作、如何发挥非政府科技社团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等共同关心的专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共商大计,采取联合行动。后三次会议还邀请了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及外国专家局的有关领导参加。这是一种政府部门利用非政府机构加强部门间横向联系和协作的一种典型作法,也是当年筹建协会时的一项初衷。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并支持地方协会的工作,协会与地方协会合作,发起召开了五次全国协会工作座谈会,2000年以来是每年开一次,以交流协会工作经验,共商联合行动项目。虽然该会议是自愿参加,但由于主题明确、合作务实,不仅各地合作协会踊跃参加,也吸引了各地政府科技合作部门、科技企、事业单位积极到会。

(4)在国际学术交流、科技考察和展览方面 协会组织了国内有关单位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波兰、捷克、白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技考察、举办展览会和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并配合火炬中心,组织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先后赴波兰和捷克、德国、俄罗斯等国考察;配合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做好科技小组委员会的工作,多次组团出国参加由PECC组织的专题研讨会和科技交流活动;还积极参与了中国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APEC)的有关活动。在国内与有关单位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展览会,加强技贸结合,促进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5)在科技、经济合作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方面 协会也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协会在协助联合办展览、推介项目、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外国专家、驻华科技外交官访问有关省市,商谈合作项目等做了一些工作。协会还在有关省市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国际会展网》,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展网上网下互动式的服务和市场运作,并正与有关公司联合筹建网络公司。此外,为与会员单位交流信息,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出版了《通讯》(双月刊),至今已出版了57期,从未间断。协会每年还针对国际形势中的热点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和各种技术讲座。

现在协会共有240个团体会员,138位理事,其中23位常务理事来自有关中央部委的司局级领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协会聘请了热心于科技外事事业的科技界、教育界、外交界、经贸界、工商界和北京、天津、上海市的21位领导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另外,全国已有26个省市成立了地方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在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后,各地协会都在地方的科技外事工作中起到积极的补充和延伸作用。

总结十年来的工作实践,协会在“五科”特别是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了社团组织的积极性,依托协会自身的优势,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不仅在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政府工作的助手和参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壮大了协会的实力,扩大了协会的影响,提高了协会的声誉,并在不断工作实践中提高了对非政府组织工作的认识,积累了一点协会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二、对协会工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协会的定位要明确,要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1992年3月成立前经过了大约两年的酝酿和准备。最早的想法是中央一级的科技部门对外都有国际科技合作业务。尽管原国家科委是国务院指定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谈判、执行和管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调科技口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但是由于条块分割,部门之间是不很通气的。因此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可以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和协调,此外,作为一个民间社团也可以加强民间渠道的作用,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多样化服务,沟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符合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协会章程确定了协会的性质和宗旨,即: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科学技术民间社团组织,具有法人地位。贯彻科技合作“官民并举”的方针,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章程中还规定了协会的十项具体工作任务。

经过十年来的工作,协会在“五科”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三任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正是由于协会工作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工作扎实、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协会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协会的工作也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协会的工作定位是,官方科技外事工作的延伸和补充,承办政府科技外事部门委托的十分需要做,而政府部门限于人力物力不能做的工作。根据政府职能转变、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部门重点从事宏观管理,协会则承担行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作参谋,并进行一些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如文件起草或修订、资料汇编、培训、会议组织等工作。

另一方面,协会作为从事国际科技合作单位的会员组织,要从事中介、信息、咨询,联络,为会员服务,发挥第三产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做好桥梁和纽带。“官民并举”,官方民间构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对外科技、经济合作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才能较充分地满足科技工作国际化的要求。因此,协会要在公益性工作和中介经营性工作两条战线上发挥作用。

协会是非盈利组织,要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就必须树立诚信。因此,完成任务要优质高效,集中优势力量,做出水平;同时,要多做公益性服务,使会员受益;执行项目或组织活动不要贪图收益或回报,才能获得用户和会员的信任和支持。协会坚决加入诚信倡议的行列。

(2)协会的领导和工作班子要奉献

任务明确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办协会更是如此。协会是个民间社团,它与政府不同,权威不依靠手中的权力,而是依靠它在社会上的影响,靠协会领导成员的个人信誉和关系,甚至于个人的魅力。协会是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社团,能否管理好更需要有得力的领导,也就是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及常务理事,应层次高一些,范围广一些。协会是个联合体,它要能为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服务,要能整合各有关方面的力量,要能取得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领导机构中要能体现各方的代表性。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领导机构考虑了“五科”部委和司、局两级领导的参与。

工作班子特别是担任领导的同志的执着、奉献精神对于民间社团十分重要。在中国民间社团的地位和作用还未被普遍承认的情况下,社团工作的难度往往很大。为此,协会工作班子的人员要非常执着,有一种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要想搞好一个民间社团的工作,需要一些不为金钱,追求为社会服务,为实现个人人

生价值而奋斗的人们的参与。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十年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工作班子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分不开。这些同志大多是原来在国内外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离退休干部,他们不仅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工作和外语能力,而且不计报酬,善于沟通,不断开拓各方面工作机会。正由于协会工作班子有这样的素质,协会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协会的诚信才得以树立。

当然,起用离退休干部(一般60-70岁)是有利也有弊的。这些老同志素质高、业务精通、上岗不需要培训、办事认真稳妥、完成任务质量较有保证,而且,他们的退休金、住房、医保等都已有了保障,协会运作成本相对较低。但这些同志毕竟年纪较大,精力不如青壮年人,有些需要跑跑颠颠的第一线任务则不

适宜。这就需要适当增加一些青年人到工作班子,更好地发挥协会的作用。

(3)协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协会有两个优势,即:网络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协会是真正的跨部门、跨省市、跨行业、全国性的组织。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在协会成立十周年论坛上发言说,“协会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NGO),联合科技口各方面力量,横向编织一个对外科技合作的网络,超越了原来的行政部门隶属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说明有必要强调和发挥协会的网络作用。协会与会员的关系虽不如政府部门领导关系那样权威,但是,会员关系是否紧密取决于协会为会员提供的服务多不多和质量好不好。事在人为,无所是事可以把关系做没有了,有所作为也可以把松散的关系变成紧密的合作。因此,协会要高举网络旗帜,利用其横向联系的便利,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进行资源整合,联合行动。并根据各地的地理、资源、人文等的优势,搭建地区性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为其他地区走出去提供服务。另外,协会还要多开展一些会员感兴趣的,为会员能够提供信息交流和服务的活动,如:刊物、网站。在这方面,我们支持和帮助召开地方科技外事工作片会,及时召开全国协会工作座谈会,去年开始召开“五科”国际合作司局长交流会等。在科技部的批准和支持下,还联合省、市,成立了会展网理事会,建设了《中国国际会展网》,以此作为合作平台,把网下实体会展与网上虚拟会展结合起来,从而,可为大家提供无限商机。

由于协会具有层次较高的特点,协会可以召开高层次的会议或论坛,这对提高协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很有利。今年3月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纪念成立十周年,召开了国际科技合作论坛,请到政协副主席宋健和16位部级领导,9位院士和6位大使出席会议,取得很好效果。

(4)协会要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

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组织非常多,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补充政府和企业的不足而产生的。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就是这样。在中国,由于人们认识和体制上的原因,非政府组织还不很发达。西方国家政府当权者支持和利用非政府组织,平息了很多社会矛盾。联合国是个政府间的组织,它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是由各国政府代表出席,但同时也专门邀请非政府组织列席会议。有的政府间会议举行的同时,也召开非政府组织参加的专门会议。通过这些活动,非政府组织把各界要求反映到政府代表的耳朵里,通过非政府组织广泛的网络影响,政府组织的会议精神被迅速带给了广大民众。为此,许多国家政府利用各种办法资助非政府组织,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上非政府组织超过40%的经费来自政府。

我国各地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与相关政府部门都建立有良好的关系。实际上

所有的协会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目标一致,协会把政府委托的任务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机构改革后科技厅(委)国际合作处编制减少或合并,协会发挥作用的机会更多。

十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得到了有关部门,特别是科技部和有关司的积极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这是协会做好工作并不断取得成绩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协会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发展新时期,其特征是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勇敢应对,把它看成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把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推向新阶段,提高到新水平。要以江主席提出的“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特征为出发点,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为基本宗旨和衡量国际科技合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对外积极配合我国的总体外交,对内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最大限度获取发达国家的最新知识,尖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我国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化,以实现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作为非政府社团组织,协会工作也应在过去十年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开拓新的业务,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树立非政府社团的良好形象。

(1)协会要进一步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加强与省、市和地方单位、尤其是地方协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大家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优势,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要越出科技系统,与教育、经贸、金融等领域的相关单位加强联系、开展互补性合作。(2)协会要逐步使经费来源多样化。国际上非政府组织的收入来源一般为:

1、公共部门的支付,包括:项目赠款和合同、依法拨款、第三方偿付;

2、私人赠予,包括:基金会赠予、企业捐款、个人捐赠;

3、项目费,包括:服务费、会费、销售收益、投资收入。

协会是非盈利组织,在建立时政府通常提供启动经费。在日常工作中,相应政府部门提供稳定的适当的经费补助和项目支持是合理的。但作为非政府社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则不能长期依靠政府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经费支持,而是要逐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开拓社会化业务,使协会的经费来源多样化,才能巩固自身的地位。

(3)协会要扩展国际活动空间。协会是搞对外科技合作的,对外工作主要在国内,但国外活动也不可缺少。例如加强与国外相关科技社团的联系、互访和合作;组织全国性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团组出国考察和参展,探讨民间合作;协会是否要发展国外会员等,都是协会业务范围内的工作。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开展不够,今后,要创造条件,予以加强。

(4)协会要加强为会员单位服务,发挥会员单位的作用。协会共有团体会员240个,其中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等39个;地方科技部门和地方协会94个;科研和大专院校3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创业中心46个;企事业单位30个,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科技外事系统的网络,是一支强大的支持力量。加强为会员单位服务,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也是协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

上一篇:我的圣诞愿望作文下一篇:实训室管理维护人员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