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共11篇)
1.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一
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的内部管理等对保证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财务制度的改革,以及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与推行,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各医院要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过去的财务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管理机制,搞好有偿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和任务。为了适应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院成本效益,使其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医院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和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重心做好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考核医院工作的好坏,只强调门诊量和就诊率,不强调医院的经济效果,忽视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医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导致财经秩序较为混乱,经费管理漏洞较多、责任不清,以及重供轻管和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出现了严重流失、浪费经费物资的问题。
2.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索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得卫生系统财会队伍的素质、会计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具体业务水平远远跟不上医学管理发展的需要,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
3.医院财产物资控制薄弱,资金利用率低。医院拥有大量的药品、材料及各种消耗物资,这些都占用着大量的资金,在资金运动的循环过程中,几乎每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价。然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医院是福利事业部门,价值规律不起作用,所以放弃了经营管理和核算,造成药品、材料大量的流失浪费,资金浪费。
4.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没有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医院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了一两个审计人员,但不具备相对独立性,院领导也不赋予其相应权力,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
5.没有建成切实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医疗卫生部门从管理上讲,没有“经济责任制”就意味着医院财务监督不健全。由于医院没有分级管理的“经济责任制”,更没有个“经济立法”,各级领导对医院的经济损失,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因而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管与不管一个样,因而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6.不重视医院资产投资前的财务论证决策。现在医院医疗设备投资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领导审批即可。投资决策过程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大多由使用设备的业
务部门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专业性,可信度低,导致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
二、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路径
1.科学定位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应以人为本,防病治病,让人民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不应以营利为目的;医院又是盈利医疗机构,应以最少的财力消耗向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既要考虑资本保值、增值,又要把社会效益作为医院财务目标定位的基础。
2.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分析。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医院运营风险是指各种难以顶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引入投资运营风险分析,不但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也可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是提高投资回报率的有效保证。尤其是对一些医疗项目的长期投资,引入投资运营风险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3.强化全面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将成本管理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的方式予以规范。借助一系列基础工作与原始记录,通过成本预测、成本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等工作环节,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实现全面成本核算。二是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落实岗位经济责任制,将成本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同各职能科室和职工经济利益拄钩,以此形成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院职工不断增收节支,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各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本管理运行机制。
4.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要想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卫生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财务法规和财会管理、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加强财务人员的再教育,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人员应是个知识而广,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知识型人才。另外,财务人员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与财务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医疗中位的在职财务人员应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越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 行为的社会意义越明显, 就越能产生行为的强大推动力。
“心力”就是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由心到力的激发过程, 激发过程也是“心力管理”的过程。“心力管理”就是不断引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 善用其心, 自净其心, 消除恶心、贪心、私心, 增加爱心、慈心、诚心、好心, 共同营造心心相印的和谐环境。要使员工对企业敬业、忠诚,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当下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在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赢得人心?时时想着让员工满意, 事事关注员工的想法、愿望和要求, 并尽可能及时地帮助解决, 少一些锦上添花, 多一些雪中送炭, 哪怕是瞬间的爱。因为爱算不出价值, 爱无法偿还, 爱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一
人是有自尊的生命体, 真正可调动其潜能的只有自己。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 情动之后心动, 心动之后理顺。企业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关爱员工, 与员工肝胆相照, 让员工真正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被爱着, 才能点燃心中的激情, 焕发出高涨的工作热情和持久的忠诚度。
春节放假, 公司对设备进行填平补齐的技术改造。大年初三一早, 我拨通项目负责人老丁的手机, 准备送上我的新春祝福和慰问。
“丁主任, 新年好!新年头头的, 你们就战斗在一线, 谢谢啦!”
“老总, 应该的。你放心, 初五一开工,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老丁沙哑的声音, 像缺了润滑油的轴承, 咔嗞咔嗞的。
“丁主任, 喉咙怎么啦, 怎么沙哑成这样了?”
“昨天吊装设备出了一身汗, 可能是脱衣服受凉了。老总, 你放心, 没关系的。”
“哦, 咱们的‘国宝’可要注意保重身体呀!”我肃然起敬, 慢慢放下电话。
厂区寂静无声, 车间内偶尔闪耀着道道电焊弧光, 响起阵阵清脆的敲打声。“慢, 再往左边来一点儿!慢———”还没踏上通往操作间平台的楼梯, 我就听到四楼传来老丁那沙哑的声音。
“老总, 你好!”面对着楼梯口的老何第一个发现我, 立刻招呼起来。
“大伙儿新年好, 大家辛苦了!”我边说边举起右手, 来了个标准的军礼, 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给你买的胖大海, 另加两盒润喉片。”我眼神透着牵挂, 边说边打开润喉片的包装盒, 剥下两粒送到老丁的嘴里。
“谢谢老———总———”老丁声音很小很小, 余音却很长很长……
企业要提高效率, 就得提高员工的情绪。英语“encouragement” (鼓励) 中含有拉丁字根“cor”, 它的意思是“心”。是的, 企业老总在激励你的员工时, 要抓准一个“心”字, 表现出你是用真心、平等、真诚爱他们的。
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儿“罗曼蒂克”来, 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 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表达的心意, 升华为在第一现场的感动。一盒胖大海让情感在一线涌动、让真爱在心中流淌、让热情在春天里怒放……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关爱员工的心态, 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中国传统文化以“情”为特质, 提倡“仁义”、“包容”、“兼爱”。要把传统文化应用于“心力管理”之中, 倾听员工所言、关注员工所行、关心员工所困、了解员工所思, 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员工心理和身体健康, 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歌德说:有心读书看两面, 一面是纸上的东西, 一面是纸后的东西。
新产品连续试产好几天, 我和外聘的王工程师到车间察看设备运转情况。刚到操作平台, 一眼就看见员工老彭吃力地拎着一桶小料, 脸色煞白煞白的, 像一张白纸。
“今天怎么啦, 咱们的彭大将军?”
“老总, 这两天我全身乏力, 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
“看过医生了吗?”
“没有, 工作忙, 挺两天再说吧。”老彭有气无力地往滴加桶里加料。
“现在你就给我去医院!”我一脸严肃下了命令。虽说是命令, 也是“甜”的。老彭不情愿地离开了工作现场。
企业文化的共同点, 是能够不断促进企业变革。像老彭这样, 带病坚持工作, 搁在以前就是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老黄牛”典型, 应该提倡、表扬甚至嘉奖。可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的今天, 让员工带病坚持工作, 就是对员工不负责任。
员工带病工作, 万一延误诊治、病态恶化怎么办?带病工作, 会造成注意力分散、行动迟缓, 也会给工作质量打折扣, 给安全生产种下隐患。如果我们仍然将“带病坚持工作”认定为真理, 就是谬误。
“心力”就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优质的“心力”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上的, 是一种充盈的、圆通的、运动着的力量, 并且随着外界的条件变化而变化。
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 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相互的, 当管理者不是把员工当做没有情感需求的冰冷机器, 而是在员工最需要的时候, 敏锐地掌握员工微妙的变化, 适时随情境从细微之处关心、以真情实意对待员工, 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真心爱人才能抓住员工的心。
二
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 到佛祖面前哭诉:“佛祖啊, 佛祖,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佛祖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 不懂得奉献的道理。”年轻人听了佛祖的话, 很惊疑:“可是我是个穷光蛋, 一无所有啊, 还讲什么奉献、布施?这岂不很荒谬。”佛祖摇了摇头, 笑道:“并不是这样。即使没钱, 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一, 眼施;第二, 言施;第三, 心施;第四, 颜施;第五, 身施;第六, 座施;第七, 房施。”佛祖向年轻人一一解释了七种布施, 微笑着对他说:“凡人有此七种布施, 好运便会如影随行。”这个年轻人了解了七种布施后, 依言而行, 人生从此改变, 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
“心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更主要的是感性的、情感的, 更多的体现在情感方面, 有十分强烈的感性因素在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心力”在实践中就是指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和体力、思想和才智, 发自内心地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关爱员工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力量, 点点滴滴的爱都是沟通的桥梁、粘合的中介。
正月初五是财神日, 俗称“破五”, 传说财神赵公元帅当日凌晨诞生, 为人们带来了一年好运。敬财神要早才能“抢”到财神, 因此财神日又叫“抢财神”。到这一天, 商家都要开门营业迎财神。我们公司每年都定在这一天正式上班。
这天, 天还没亮, 鞭炮声就在大街小巷噼里啪啦地欢腾起来。我很早就起了床, 带上两条“中华”、几斤巧克力, 准备好灿烂的笑容给员工拜年。
一跨进公司大门, 门卫老吴和几个值班的年轻人见我来了, 都欢呼起来, 不约而同地给我作揖拜年。小严抢先说:“老总, 我预定第一缕春风, 祝黑松林一帆风顺, 乘风破浪大发展!”“老总, 我祝你天天精神百倍, 日日财源广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令人心潮澎湃。我双手抱拳, 深深鞠躬, 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合家欢乐、事业发展。员工们陆陆续续地来了, 我站在大门口向每一位员工鞠躬拜年, 送上几块糖, 递上一支烟, 声声祝福是对员工的深情。看着这支生龙活虎的队伍, 我仿佛又捧了一个大金娃娃。“黑松林”恰逢天时地利人和, “财神爷”在每一个员工的心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们的忘我工作, 我用发自内心的温情、驾驭爱的力量, 向他们表达深深的祝福, 更为企业来年更上一层楼而祈祷。
生活中, 爱只不过是一个得到或给予的问题。爱的力量没有对立面, 这个世界看见的所有负面事物, 都只是缺乏爱的表现。其实, 当我们在爱别人、尊重别人的时候, 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爱和尊重。老总给员工拜年, 有心才是最重要的。用员工的话说:“老总的这颗心让我们感动温暖, 自己的付出值得。”天道酬勤, 春华秋实, 没有正月初五的“抢财神”, 哪有大年三十的压岁钱?
一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物质利益能带来60%的回报, 而情感交流能带来40%的回报。表面上看来物质利益永远大于情感交流, 其实如果我们用真心关爱员工, 结果往往出乎意料。
炼胶是我们公司的一道生产工序, 就是将原料胶片像轧面皮那样, 反复轧到规定的次数和厚度后待用。这道工序并不复杂, 可多年前在一次QC质量小组分析会上, 质量科小朱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时提出, 炼胶人员进入炼胶生产场所必须换工作鞋, 防止将鞋上的杂物沙土带入炼好的胶中而留下质量隐患。小朱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每一道工序都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啊!
冬日的一天, 我和生产厂长小丁一道来到炼胶车间, 了解试用某橡胶公司提供的新型号胶片的情况。刚从办公室出来, 一阵冷风吹得我直打颤。
“老总, 请换工作鞋。”小丁麻利地从鞋柜拿出一双崭新的工作鞋递到我的面前说。
我朝他看了看:“质量意识蛮强的嘛, 很好, 很好!”
我边夸奖小丁边换着鞋。哇噻!暖和和的脚伸进了冷冰冰的工作鞋, 似钻进冰窟。
在家吃晚饭时, 我和老伴聊起了在车间换鞋的事。
“你们可不可以用鞋套?”
老伴的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是啊, 进车间套上一双鞋套, 外出时脱下, 既保暖了脚, 又预防了异物带进胶片, 这可是两全齐美呀。”
“心力管理”在于有心、在于换位体验思考。心中有你的员工, 亲手将几双布制的鞋套送到员工手里, 虽微不足道, 但这种“爱的精神”能将温暖之舟驶入员工心灵的港湾。《孙子兵法》中说:视卒为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渊;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往往不缺少值得感谢的地方, 只是缺少用心发现。管理者若能时刻关心自己的员工, 把员工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 爱他疼他, 他们带给企业的回报定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三
爱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要想让员工爱企业, 企业先要学会爱员工。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企业。向心力催生战斗力, 关爱是向心力最好的粘接配方。要办好企业首先要培育向心力, 培育向心力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播种关爱。
有一年的正月初七下午2时左右, 一场大雪突降, 让人措手不及。看着越下越猛的雪, 正在主持第一次部门负责人会议的我打断副总的发言, 宣布:暂时休会, 通知全体员工, 今天破例提前下班, 让大家赶在大雪封路前到家。
员工们纷纷涌出车间。一车间的小严第一个冲出来, 双手挥舞着高喊:“下雪了, 提前下班了!”追逐着的小丁抓起一把雪朝他扔过去。我站在四楼会议室, 看着这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 欢乐绽放在他们的脸上, 透露出勃勃的生机。
大雪封路, 提前下班, 破例成了那温暖的一脉。要是过去, 这可是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无例不可兴, 有例不可废。老总与员工,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楚河汉界, 泾渭分明, 一切按制度办事, 没有什么可通融的。但时代不同了, 实行人性化管理, 既有严格要求, 更有点滴关爱。人心最重要。
常言道:钱只能买到房子, 爱心却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家。你送出去物质, 得到了感激, 而我送出去感激, 得到了物质, 因为我们在互相帮助。现代企业管理中, 需要我们用心不断地情感注入:逢年过节慰问特困员工家庭, 犒劳坚守一线的员工;员工过生日, 送上一只蛋糕, 捎上一句祝福……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 犹如绵绵细雨, 滋润着员工的心田, 让员工们时刻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企业家不但要懂得向员工赠送物质, 还要懂得送出自己的感激。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薪、福利等物质类的外在激励因子;二是员工更需要情感抚慰的内在激励因子。
2008年1月27日, 灯光下我伏案写日记:星期日, 天气阴转大雪……
“嘀铃———”来短信了。打开一看, 是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雪黄色预警, 预计未来12小时内降雪达12毫米以上, 对交通有影响, 提醒注意防范。放下笔, 我临窗眺望, 漫天狂舞的大雪仿佛在向我示威, 一点儿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地上, 到处白茫茫的一片, 路也找不到, 偶尔有一两辆汽车, 如同蜗牛爬行般驶过。我看着大雪发呆, 脑海里满是那些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上班路上熟悉的脸庞, 那些在风雪中摇摇晃晃骑车上班的员工身影……
我拨通了生产部丁部长的电话:“丁部长, 刚刚发布的暴雪黄色预警紧急通知收到了吗?请你马上通知各车间主任, 并转告各班组长, 明天不上班, 各自做好防范, 确保安全!”
“是!谢谢老总!”
通完电话, 我如释重负。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异想天开, 给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写了一封信。孩子在信中说:因为每天要起大早去上学, 所以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自己最大的梦想是能让早晨的时间停下半小时, 这样他才可能迎着太阳去上学。孩子的来信深深打动了总统的心, 他亲自率领工作组, 调查论证那个孩子的说法, 并作出全国时间调慢半个小时的决定。
一个心系员工的老总, 员工也一定会心系企业。一个深夜发出的临时放假通知, 会给员工送去一股融冰化雪的暖流, 我相信。
美国奥辛顿工业公司总裁曾提出一条“黄金法则”:关爱你的客户, 关爱你的员工, 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客户是企业的外部客户, 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 只有内外兼顾, 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3.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三
现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的俞贵麟行事颇为低调,平时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对于与他很有缘分的《中华儿女》的邀约,他欣然应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谈起那份曾从事并热爱的事业,那些属于青春和青联的故事。
首创“十杰”
“杰出青年”,一个闪闪发亮的名词。聂卫平、陈章良、杨利伟、姚明、刘翔……这些不同行业的人物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称号,这个称号也成为积极、向上、优秀青年的代名词。如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已经轰轰烈烈地搞了18个年头,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活动最初正是在俞贵麟的策划下诞生的。
那是在1989年,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担任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和全国青联秘书长的俞贵麟在和一些青年的交流中发现,他们中的不少人思想上有些迷茫、消沉,找不到方向。俞贵麟意识到,在这个时候,应该办一次“喊得响,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活动,来振奋年轻人,引导他们追求卓越,积极向上。
“要使这个活动有生命力,有影响力,就应该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于是,举办一个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想法在俞贵麟的脑海中逐渐酝酿成型。几天后,俞贵麟将申请举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报告交到了团中央书记处。
评选“十大杰出青年”的想法得到了书记处的大力支持。1990年5月4日,由全国青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华儿女》等10家新闻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十杰”的评选一改以往“组织讨论决定”的老套路,而是和如今选秀活动中的“海选”有些相似:首先由各省、市、自治区及独立系统的青联向组委会推举1—2人,由组委会确定30位候选人之后,通过媒体公布候选人的名单和事迹,再由群众进行投票,最终选出10名杰出青年。
评选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巨大热情和高度关注,这是俞贵麟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陆陆续续收到的选票有几十万张。计票的时候,用一辆大卡车拉到中科院电子计算机所,由他们无偿帮忙进行电脑计票。”
7月下旬,首届“十杰”评选结果公布之后,全国青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之后,一场学习“十大杰出青年”的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十杰”们走向全国各地,和青年们交流、座谈。“十杰”的事迹还出了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甚至触发了一系列的“十杰效应”:继“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之后,相继出现了“中国十大杰出工人”、“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中国十大杰出妇女”……各省、市、自治区青联也开始评选自己的“十杰”。“杰出青年”一度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词汇。
“可能之前树立的一些典型对很多青年人来说有些遥不可及,觉得他们的思想境界不是自己能够达到的。再加上那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他们只有被动地接受。而‘十杰’评选呢,是大家自己投票选出来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接受起来更容易,热情更高。”谈及“十杰”评选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俞贵麟这样分析。
“其实,如何做好团和青联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引导青年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动脑筋。‘十杰’的评选,是一种带有探索性质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现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18届,仍是全国青联每年的重头项目之一。为了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在评选方法和流程上也进行了数次调整。“开始采取广泛投票的方法,既有利于大家的参与,又能够提高知名度,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有些单位买报纸上的选票,一买就是10万份。”为了防止出现部分人控制选票的情况,后几届的“十杰”评选改为评审委员会评选的方式。开始是设定30位固定的评委。后来,又形成百余名评委组成的评委库,每次临近评选时,从中随机抽取部分评委形成当年的评审委员会。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十杰”评选的公正性和含金量。”
“博士服务团”的前前后后
在团中央、全国青联工作,学到了什么?答案当然有很多。俞贵麟特别提到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大局观和做大事的意识。“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整个宏观趋势来考虑。”除了“十杰”评选外,俞贵麟还参与策划组织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留学人员“归国服务团”、“博士服务团”等多个“重头”活动。
其中,“博士服务团”应该说是个最值得一提的例子。
那是在1997年,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全国第四个直辖市。那一年,重庆团市委副书记周旬等几位同志专程到北京找到俞贵麟,向他征询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后,团市委、青联应该做点什么,来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添砖加瓦。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常规”的想法,比如请团中央统战部及全国青联帮忙,请一些文艺界的名人,在重庆搞一次庆祝活动。但俞贵麟考虑到:重庆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庆祝活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才缺口。重庆升为直辖市,重庆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不会因为地市的升级而随之提高。经过反复考虑,俞贵麟提出:派一批博士生过去。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重庆方面的欢迎和赞同。
经过商议,团中央决定组织一个高层次的“博士服务团”作为团组织献给重庆直辖市的一份厚礼。在全国青联与中国社科院的合作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39名博士。1997年7月16日,“博士服务团”(当时称为“博士生服务团”)赴重庆挂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效率也很高,在经过为期两天的培训后,39位博士就在各自不同的岗位走马上任了。
一年的挂职期满后,有18名成员选择了留任。如今11年过去了,当年留任重庆的“博士服务团”成员很多都走上了副厅级以上领导岗位,经过锻炼后离开的成员也大多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岗位担任重要的工作。
“博士服务团”在西部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反响。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张德邻称之为“一项创举”。之后,中组部找到团中央参与进来,更是将这项活动拓展到了更大的范围。今天“博士服务团”已经成为中组部、团中央联合推出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项目,向西部地区陆续选派了近千名博士。这些人才如同源源不断的“智慧血液”,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开创两岸青年交流的先河
让俞贵麟尤其欣慰的是,他在团中央统战部工作期间,也为大陆和台湾两岸青年的交流工作打开了局面。借1990年亚运会举办之际,俞贵麟经过多方努力,首次邀请台湾青年代表团访问大陆。同时,为尽快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在他努力下,1995年3月26日全国青联首次派出“大陆杰出青年访问团”赴台访问,打破了两岸40多年来青年间的隔绝,实现了两岸青年的双向交流。在台期间,访问团与台湾青年商会总会、十大杰出青年选拔筹备委员会、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等青年团体开展交流活动,还举办了以“两岸精英交流迎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两岸十大杰出青年科技、经贸交流座谈会。
俞贵麟回忆起那次赴台湾访问,“刚刚下飞机还没有来得及到下榻的饭店去,就被拉到新闻发布会上去了。”对于代表团的到来,台湾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这里也要见面,那里也邀请我们去,在台湾访问的近10天时间几乎都在马不停蹄地跑。”
后来,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俞贵麟又策划组织了“两岸青年中秋大联欢”。“每年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台湾青年到大陆来,元宵节则是大陆青年代表团到台湾去。”接待台湾青年代表团的时候,也尽量安排他们到不同的城市去看看:“在北京,他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在杭州,他们看到秀美的江南景色,而转到上海,他们又会体会到大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俞贵麟说,台湾的朋友来了以后都很兴奋,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个台湾青年还问我,俞主席,您是共产党员吗?我跟他说我是。对方感慨道,原来共产党员这么和蔼可亲,一点也不像想象中那样!” 这也让俞贵麟体会到,每一次交流都会让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更深一些。两岸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彼此不了解就会有生疏、有隔阂。在交往中,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他聊起这样一个片段,有一次两岸青年大联欢活动,是在日月潭的码头上,伴随着流淌的河水和美丽的月色,两岸的青年朋友们一起唱着歌,感觉非常浪漫。回忆起这一段的时候,俞贵麟微微笑着,眼神变得深邃而遥远,仿佛又回到多年前的那个美好的夜晚。
青联工作让我一生受益
“青联是一方洁净的土地,在这里难以见到世俗的偏见、贪婪、歧视、铜臭、交易、争斗……这里有的只是理解,信任和纯真炽热的友情。
青联是一片温馨的港湾,在海上奋力拼搏的青年人,在这里可以寻到慰藉和新的充实。
青联是一条不涸的河流,前浪奔涌,后浪叠起。它旺盛不衰的生命来自流淌,来自新陈代谢,来自永不停滞地从过去流向未来 …… ”
这几句话,摘自曾任全国青联常委、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写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俞贵麟一直非常喜爱。
“我对青联这个组织情有独钟,不仅仅是因为我在里面工作的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个组织的模式和工作方式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应该说青联的工作和团的工作有所区别,她更加开阔,包容性更强,青联工作是一项非常美的事业。”
为什么青联能具有这么大的凝聚力?俞贵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这种“青联现象”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他自己的心得是:首先是因为青联高举爱国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她可以联络联系广大的青年。“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民族、宗教都没有关系,对祖国的热爱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当然,青联的魅力还有其它的因素:“比如青联委员都是本行业内的优秀人才,都有着远大的志向,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是志同道合的。另外,青联组织里面没有利益冲突,没有厉害关系。大家在这个组织里感到很轻松,很温暖。”
在青联工作多年,俞贵麟说,这段经历让自己一生受益。“不管是组织能力、活动能力还是文字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在青联更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认准了的事情,就要不遗余力地做好。”
1979年刚调任团中央学校部时,俞贵麟还是个青涩的理科毕业生。“之前接触的都是数字、公式、定理。现在要面临大堆的文字工作,觉得很头疼。”
他至今仍然记得进团中央后第一次写文章的情景。“我写完交给领导,过了三天他还没有找我,我就知道没戏了,肯定是我写得不好,他另找别人写了。”这次经历让俞贵麟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压力很大。”好在团中央有很好的机构文化,每天晚上机关大楼里面都是灯火通明,年轻人都在伏案学习。于是俞贵麟也加入了这支“夜读”的队伍,他买来指导写作的书籍,把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一遍一遍地看,分析人家是怎么写的。“这样三年下来,写文章已经难不倒我了。”俞贵麟微笑着回忆。
如今,虽然俞贵麟已经离开了他钟爱的共青团、青联事业,但与当初的同事和青联委员们的感情并没有随之陌生或中断,这份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俞贵麟说,这也是青联给予他的一份宝贵礼物。
如今的俞贵麟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保持着在旺盛的工作激情。他笑称自己是个不会偷懒的人,常常在工作上自己给自己“加码”,施加压力。他热爱大自然,勤于锻炼,多年来不管风霜雨雪,每天坚持步行上班。“我永远不会让自己暮气沉沉,得过且过。因为多年来我都从事着一个青春的职业,这样一路走来,我的心态到现在都很年轻。”
与《中华儿女》杂志的缘分
“《中华儿女》就像我一手带大的孩子一样。”谈起这本杂志的创办过程,虽然已经过去20年了,俞贵麟仍然记忆犹新。
团中央有人提出创办《中华儿女》杂志的想法是在1987年。“当时的考虑是,全国青联聚集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应该通过一个媒体不断地来宣传报道。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他们发奋成才、报效祖国的故事也需要媒体的宣传报道,来激励、鼓舞当代青年。因此,在当时创办这样一本杂志,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团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后,《中华儿女》于1988年正式创刊,最初被纳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但初期的发行量却并不理想。
“它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先天有些不足,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因而成长得不是很茁壮。”
但俞贵麟坚持这本杂志要好好办下去。“‘中华儿女’这个名字,政治包容量很大,和全国青联这个组织的性质也是相吻合的。”在俞贵麟的努力下,《中华儿女》杂志在1989年转为由团中央统战部直接管理。“当时我就想了一个办法,配合首届‘十杰’评选活动,《中华儿女》出了一本专刊。”随着“十杰”评选活动知名度的提高和群众的热情参与,《中华儿女》的发行量也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十杰”专刊连续办了三年,可以说是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中华儿女》一下子就茁壮起来了。
团中央统战部对《中华儿女》的管理,是“将有力的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相结合”。俞贵麟曾和当时的中华儿女杂志社社长杨筱怀谈到:“政治上要严格把关,内容上要符合我们的办刊方针,与青联的工作相结合,在这个前提下,你做什么都可以。”俞贵麟还亲自为《中华儿女》出谋划策,指出了一条发展思路:“一个杂志要做大,仅仅靠文字是不行的,要和做活动结合起来,在做活动的同时宣传杂志,两者有形结合,这个杂志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他还不止一次地对杂志社的领导说:“必须要借助青联这个组织,借助委员们的力量,大家来办刊,不能几个人闷在屋子里面办杂志。因为这本杂志是为委员们服务的,所以也要借委员们的力量来办,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青联组织在精神上和政策上的强大后盾,再加上杂志社人员自身的努力,《中华儿女》终于开始蒸蒸日上,蓬勃地发展起来,成为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的媒体,并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这对于曾经的老领导、也为之付出过不少心血的俞贵麟来说,可以说是一件颇感欣慰的事。
人物链接
俞贵麟:现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主要经历:
1970.6-1973.9 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通讯员、文书
1973.9-1976.12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加速器专业学习
1977.1-1977.11 安徽省路线教育工作队
1977.12-1979.6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团总支书记
1979.6-1983.1 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全国学联副主席
1983.2-1985.8 团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
1985.9-1986.7 中央讲师团山西分团副团长
1986.8-1987.4 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党总支书记
1987.5-1988.1 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副秘书长
1988.2-1988.12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政治组副局级调研员
兼中央联系工、青、妇联络员
1988.12-1998.11 团中央常委、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常委、秘书长、副主席兼秘书长
1998.11-今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主持日常工作)、党组书记
4.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 篇四
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
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
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
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
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
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1
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
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
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
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三)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
是指调查的途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调查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外,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
1、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
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开调查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效率比较高,而且由于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会比较可靠。开调查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选定适合参加调查的人员。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是熟悉情况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就不可能谈出真实的情况来,甚至会把调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
二是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尽可能挑选各个层次、各个行业或部门、不同年龄的人员,这样便于更广泛地了解各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三是调查会要有活泼、畅所欲言的氛,主持调查会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
四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调查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几次开还是一次开。有时事情情况较复杂,发言人较多,可以分开两次或多次,让参加座谈的人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由于一些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参加可能会使参加调查的同志紧张或拘束,不利于发表意见,主持人就可以分层次召开或个别征求领导及权威人士的意见。
五是将调查的内容提前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调查会开始才提出议题的做法。
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实地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首选方法。实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者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和客观对象,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实地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献调查法和民意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信息资料,是调查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文献资料就可能成为首要的资料来源。文献调查法的目的作用,在于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与概貌,以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
民意测验是一种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调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众对某问题的态度和意见。民意测验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走访调查。调查者通过抽样法,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他们面谈或电话联系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其缺点是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一些拘束,不愿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民意测验选的对象越多,了解到的情况就越接近真实,民意测验挑选对象时应注意不要单调地选一种人,而应从年龄、职业、收入、政治面貌、种族、性别等不同的方面选出不同的人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二是书面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者提出一些题目或调查内容,通过卡片、信函和问卷等书面形式分发给一定数量的群众,由群众自愿填写,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采取无记名方式,群众没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群众真实的心理和看法,对改进工作很有帮助,而且由于这种调查面广,增加了解调查的材料。
3、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访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访谈调查法要求访谈者不仅要做法访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练地掌握访谈中的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面谈。
资料调查法。即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不容易接触的东西或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一定的情况,资料调查法的缺点是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有时会由于其记录者的水平问题,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进行资料调查时,要认真核对资料,尽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资料。
4、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是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每月报表,可以分析出某个企业逐月产值完成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预测出下一步的趋势。运用统计调查法,应注意几点:一是统计口径要统一,否则是不可比的;二是应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否则分析的依据难免有误;三是报表分析和实际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产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
实验调查法。是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提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控制某种条件,较准确地了解有关现象的变化,深刻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尤其是取决于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对非实
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调查法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理论目的,即检验一定的假设;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即对新的政策、措施或社会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5、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零碎繁杂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情况不加整理地全给领导端上来,就不能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整理的办法之的就是综合归纳法,所谓综合归纳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考虑得到普遍性的、有规律的东西,形成多样性的统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综合归纳离不开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较为可靠,能够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
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对某项决策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即在某项决策面临失效的情况必须重新决策时,就需要对原有决策的产生背景及决策本身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过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纠正失误。
回溯分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按事物发展顺序来进行,通过对当时决策背景、决策实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问题的症结。二是从决策的结果开始,倒着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先摆出失误的后果,然后找出引起失误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搞假设推理。
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这是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虽然是选择部门对象进行调查,但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也能够达到认识事物总体的目的。典型调查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如选择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详细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概况,认真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义。
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办公室人员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
刚就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已谈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这里,结合平时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
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炼则杂气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拿现代语说,就是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实现统一的手段,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
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一个人要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必须做到“三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对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
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
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第二,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第三,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对组织工作起作用。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
5.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篇五
下面,我结合社区实际浅谈几个观点。
一、抓好党建重在责任
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把本职工作,把组织交给的任务,要把它当成事业,当作乐趣,真心实意去对待。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具体,就会细致,就会深入,就会扎实,就会不怕麻烦。只有带着责任,才会知道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要关心温暖党员。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自己的身份,要拥有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干工作的高尚风格,要具有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工作心境。应做的工作,做好了不夸耀,不张扬,做不好就要有寝食难安,无地自容之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才会有希望。
二、抓好党建要有满腔热情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挑战很大。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和控制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对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旧观念的相互碰撞和东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丧失热情,缺少信心。有激情才会有动力,工作才会有魄力,有推行力,也才会激发创造力。因此,我们每个党务工作者都必须满怀信心、满腔热情干好党建工作。对肩负的工作,要有激情,要有干好的决心,要将决心变为持久的动力,持续的激情。工作要不分份内份外,要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要全身心投入。
三、抓好党建要注重方法
党建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切实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更加积极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整体同步推进。处理好夯实基础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处理好埋头苦干与巧借外力的关系,处理好巩固成果与大胆创新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飞跃和新的发展。
四、“树”好先锋模范
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选出优秀党员。同时,建立领导示范机制,使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带动其他党员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树立顽强的进步精神,从而增强党建工作凝聚力。
五、“抓”住学习培训
6.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六
学生是个变化发展的人。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习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理论,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就看教师来如何培养和开发。所以,教师首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有不少班主任总埋怨学生如何不好,不听话,难管理。仔细想一下,我们是否真心实意地爱过学生?是否把工作做得很周到、细致?其次对后进生要因人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班主任尊重信任学生。只要相互信任和尊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好做多了。
学生是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具备完整的人格力量和智慧力量,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不同的学生在兴趣、动机、能力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侧重。这就形成了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差异作为实施教育的基础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更要为学生创设环境,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班级管理要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愿望,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体验、观察等过程来掌握规律,学习文化知识。班主任强行灌输,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挫伤其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他们既享有法律和伦理权利,又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7.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篇七
关键词:会计,诚信建设,深化,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会计信息已成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来源, 并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但近几年来, 会计领域的造假却层出不穷, 有的单位主动造假、有的单位被动造假、有的单位和个人串通造假, 表现为假凭证、假账薄、假报表。会计领域失信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大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职能, 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削弱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控制, 影响了国家税收, 同时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市场经济呼唤真实的经济信息, 会计诚信建设的深化已迫在眉睫。
1 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
每一个会计工作者及其相关人员在会计活动中都应该自觉遵守会计诚信。然而, 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 中国会计诚信危机日益严重。下面以上市公司说明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
上市公司会计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企业成功上市以后, 就会得到高于股票面值的资金, 但是上市公司如何运用这些资金, 投资者就不一定能够真实了解, 因为上市公司会采取一些手段来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1) 信息披露不真实。一些公司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 蓄意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会计信息。 (2) 年度报告的有关内容表述过于简单, 信息披露不充分。 (3) 信息披露的不够及时。上市公司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d内编制完成会计报告, 报告完成后应立即报送中国证监会, 但事实上上市公司按此时间报送的会计年度报告还不到一半。 (4) 中期报告披露存在随意性, 报喜不报忧。
不少会计事务所和会计人员造假账, 出具虚假财务报告, 为企业包装上市, 已成为危害中国证券市场发展, 乃至整个经济秩序的毒瘤。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这些神话的破灭, 每一家都有注册会计师参与其中。购买会计原则, 劣币驱逐良币已成了金融监管与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会计失信的危害
2.1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失信的手段, 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 将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 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 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加剧信用危机。
2.2 造成人们对会计资料的不信任
会计资料的质量, 不单纯是单位的内部事务, 它已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大股东和代表大股东利益的公司管理层来讲, 是弱势群体,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取决于公司所公布的有关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而会计失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扭曲了公司股票的实际价值, 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2.3 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会计人员失信, 影响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轻者被吊销证书, 不得从事会计职业, 重者将受到法律的惩治制裁, 此类例子已不胜枚举。
3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3.1 受利益驱动
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不久, 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受到很大冲击, 而诚实守信价值观念尚未形成。由于现行的组织、人事体制及管理缺陷, 一些部门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 往往偏重于任职期间的经营成果, 简单地依据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来评价领导的功过是非, 从而导致一些企业领导负责人不在市场上下功夫而是一味从数字上做文章, 为了实现“高指标”, 只好报喜不报忧, 结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2 对造假处罚力度小
《会计法》、《公司法》中的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 威慑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 对造假处罚更是停留在经济处罚上, 而这些经济处罚与会计造假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3.3 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会计人员首先是企业员工, 要依附于企业而存在, 这种地位的从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职责的履行。所以在会计核算和决策过程中, 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一些会计人员在“道义”和“利益”之间权衡, 尽管作假时或许产生不安, 但除了无奈之外, 别无选择。
3.4 监督机制不合理和监管机构措施不力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共同构成了会计监督体系, 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现实中3种监督并没有完全按照设定目标进行, 弱化了原有的监督职能。现行会计监督体系采取的是普查式一对一的监督方法, 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轻打轻罚现象, 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社会监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有“经济警察”之称的注册会计师, 在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业务竞争下, 其监管往往不得力。内部监督的空白和弱化, 使得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4 完善会计诚信的对策
讲诚信不只是一个行业的事, 更不只是某一个人的事。诚信问题不只是理论问题, 更是实践问题, 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4.1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政府是行政的主体, 其行政行为对社会各方面发挥着调控作用、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它是全社会, 包括会计界诚信的示范。政府诚信, 主要指行政过程中的诚信, 包括政策的权威性、连续性和执行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就会计师行业来讲,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各种法律文件, 如果这些批文不真实, 那么会计师也把握不了。证券市场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打造会计诚信, 政府首先要加强诚信建设, 实施诚信工程, 强化诚信教育。张维迎教授在谈到诚信时认为,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进行的2个条件, 与法律相比, 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 法律是无能为力的, 只有信誉才起作用。因此, 对会计造假行为, 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 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1) 打造信用政府。杜绝“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的浮夸风, 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 (2) 建立信用档案。朱熔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 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名誉扫地, 直至绳之以法”。目前, 我们的信用档案还是不完善的, 如有中国人民银行的诚信记录, 但没有更为广泛的。因此, 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 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 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 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4.2 财政部门的诚信建设是关键
财政部门是会计的主管部门, 它是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及财经法律法规的组织者、指挥者和监督者, 是会计界的龙头。打造会计诚信, 无疑首先要抓住这一龙头。一个时期以来, 受社会“诚信缺失”的影响, 个别单位个别干部弄虚作假, 为失信者大开方便之门。为此, 作为财政部门, 一要加强行风建设, 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对自己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二要采取切实措施, 解决存在的某些失信问题;三要针对会计虚假严重的现状, 严格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 定期对批准设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四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使那些不具备自律能力, 不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改变其不道德行为, 为会计诚信建设创造条件和提供法律支持。
4.3 会计诚信的主体应是单位负责人
《会计法》明确指出,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作为企业雇员, 要听命于雇主, 其首要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有调查显示, 当前普遍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大部分的会计人员不是主观故意的, 如果没有遇到授意指使、强令, 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因此, 会计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主导企业会计行为的是单位负责人, 会计诚信的主体应是单位负责人。
4.4 还需要社会诚信建设这个大环境
会计人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分子, 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关心配合, 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会计造假, 只是众多非诚信行为的一个方面, 不可孤立地看待。首先, 从会计诚信同社会诚信关联性来看, 构筑社会诚信这一“外围工程”,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各行业人员规则意识的培养。其次, 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等对会计诚信影响极大。就社会舆论而言, 它代表了广大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 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因此,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 要把握社会舆论导向, 为会计诚信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4.5 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因此, 我们在大中专财会专业的课程设计中, 在会计执业资格的考试内容里, 在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 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使会计从业人员牢固地树立诚信意识, 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诚信理念。这样, 当他们步入社会、走上会计岗位时, 就会有牢牢扎根于心中的良好道德文化。
4.6 会计诚信建设最终要落实在制度设计上
作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证”, 人们越来越看到诚信的重要, 但是要树立诚信, 搞好诚信建设,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 要建立一套保证诚信的制度和机制。诚信来自于严格的法制化监管。所以我们应该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 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 使失信者付出巨大的成本, 诚信者获得奖励, 从而使得诚信成为一种理性行为。其次, 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制度。设立相关部门对成年公民信用资料进行记录, 并向社会开放。使得那些有信誉污点的人, 很难在社会上过体面的生活。因此, 我们应通过制度建设, 用制度搭建“诚信防火墙”, 使会计诚信从“良心主导”走向“基于规范”, 使会计诚信从一种单纯的说教, 而成为会计人自觉的、理性的选择。如: (1) 在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强化公司行为准则、防止欺诈行为的重要机制。审计委员会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是: 审核来自管理层及内外部审计人员的信息, 确保公司向外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2)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造假成本。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参与造假, 无论是公司 (投资者或经营者) 、律师, 还是评估师、会计师, 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5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前面所讲的对策, 各自可以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但要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 才能保证中国会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诚信方面的法律建设应当是重中之重, 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会计诚信不是某一行业的事, 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 而是一项与各方面有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
会计诚信建设是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本研究的探讨是初步的。从理论到实践, 还有许多研究和实践课题需要深入和细化。
参考文献
[1]韩志国, 段强.独立董事———管制革命还是装饰革命[M].经济科社, 2002.
[2]盖地.会计诚信与诚信会计[J].财会文摘, 2003 (6) .
[3]赵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会计论坛, 2003 (5) .
[4]孙素岚, 杨孟.会计监督新论[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2) .
[5]王证明.论“会计监督概念”的使用[J].当代经济, 2008 (6) .
[6]樊建文, 李群, 王砚书.对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现状的分析[J].经济论坛, 2004 (15) .
[7]杨录强.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 (6) .
8.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艺术 篇八
最早知道《插班生林可树》这本书,是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上。它是温州苍南县的年轻教师杨聪撰写的教育叙事,柳斌、朱永新、刘秉民等教育专家和《读写月报·新教育》等新闻媒体都倾力予以关注和推荐,被誉为中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可谓好评如潮。书中透射出的林可树现象,也因此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林可树是五年级的一位学生,父母离异,哥哥跟着父亲重组家庭,他和开了一家酒店的母亲相依相伴。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林可树养成了孤僻冷漠、行为古怪、顽劣暴躁等恶习,成为了人见人厌的“问题学生”。
当老师检查作业,他会很干脆地说没写;当老师把他拉到办公室,想了解为什么屡次与同学打架,他会爱理不理地翻翻眼皮;当老师要求家长来校谈话,他却从围墙上翻出去躲起来两三天不来上学;当老师苦口婆心地予以辅导和鼓励,他的语文期末考试仍然只考了24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办呢?是怒不可遏地大打出手,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听之任之由他自生自灭,还是心平气和地循循善诱?
不可否认,在现实教学中,属于前者的老师还是居多。我们的许多老师,对于学业成绩不好、品德行为较差、心理情感严重饥渴的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往往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扮演了伤害学生心灵的角色。如此教育现状,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悲哀。因为教育之爱是无法重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面对现实,把握住今天的教育,不放弃,不抛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他们享受到来自老师贴心、温馨的关爱。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杨聪老师!这也正是驱使我迫不及待地把《插班生林可树》这本书读完的内动力。杨老师对林可树的耐心是非常大的。当林可树明显是因为贪玩没有完成作业时,当林可树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时,杨老师没有直接指出原因,而是总能克制自己,并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及时为之排除困扰。杨老师是睿智的,他有意的一波三折的明知故问,营造对话的氛围,是为了能让孩子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自己说出不做作业的原因。就这样,林可树的心在慢慢融化。
曾看过一则有趣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一个人很奇怪:“你为什么不走了呢?”
那个人笑了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当下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赶教学进度,我们得快点把内容上完;为了中考、高考取得好成绩,我们要把眼睛盯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为了吹嘘迎合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我们不得不舍弃原先扎实有效的过程……如此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会不会丢掉教育的灵魂?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用张先生的话来说:“教育很容易被简化为训斥、惩罚。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强调的是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春风化雨的滋润。很多时候,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我想,如果没有杨老师的“慢”,也许就不会有林可树的改变。
然而,更令我欣赏的不是杨老师一味的“慢”的等待,而是他处理教育事件中“慢”的艺术和“慢”的睿智。他每一次疏导林可树时说的话,他每一次冷静的分析与主动出击,总能抓住最佳教育契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导林可树的行为方向,最終让林可树从自我中心、自我禁闭的个性中解放出来,堪称教育之神奇,也焕发出了杨老师的风采。
只有真正的优秀教师,才能有如此大的教育智慧!我深深地感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满满的爱是不够的,光有用心良苦也是不够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情境,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教育智慧,灵活机智地变换思考方式与处理策略,才能点化顽石,唤醒迷途中的小羔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说实话,一个老师在一生中能遇见多少学生,遇见怎么样的学生,这也是无法预测也无法回避的。“遇上你是我的缘,守望你是我的歌”,如歌词所唱,让我们好好珍惜人生途上的段段因缘,与孩子一起相伴相随,共生共长。
(作者单位: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浙江温州 325200)
9.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九
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因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战争、各国内部战争,凸显了现存的社会管理体制存在很多不健全、可修改的地方,且如今我国存在大量的矛盾如官民之间、贫富之间、历史遗留、)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政权长期稳定的国家突然发生社会剧变,以及我国社会也发生巨大变化、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这种大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当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也是一项“硬任务”。
现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强化政府管理,政府力量的强大是我们的优势,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对政府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把政府管理的力量贯彻到社会各个领域。二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就是强国家、弱社会,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权力没有得到制衡,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的是改变这种状况,培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更多地依赖社会自治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实现“社会治理”。三是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在某些方面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际上涉及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这项改革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当前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我更倾向于强调第三种看法,因为这是目前往往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社会问题多发凸显,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管理体制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我们现在说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关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表述。党委统领全局、政府负责实施、社会各方协同、公众广泛参与,这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目前在实践中,前两个方面各级干部是熟悉的,后两个方面则是相对陌生的。而且,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管理和驾驭经济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各级干部都比较熟悉管理经济,经济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体制机制。但从社会管理来看,各级干部还相对陌生。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哪些事情要加强政府监管?哪些事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管理成本?哪些事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自治?哪些事情要引入市场机制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诸此等等,都需要在理论上弄清楚、在实践中落实到位。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这也许就是“顶层设计”吧。
10.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十
各地各部门把和谐平安建设作为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加快发展的保障工程、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按照大综治、大平安的思路,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实行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左右联动,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整个创建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确保了全省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全省群体性事件大幅度下降,刑事发案平稳,城乡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是结合城市转型抓平安建设,突出“优化环境”这个重点。抓好城市转型,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萍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城市转型的主要任务是要构建好可持续发展机制、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两大机制,发展好接续替代产业,解决好因资源枯竭带来的就业问题,治理好生态环境,勘探寻找新的资源。根据我们萍乡的实际情况,作为政法综治的同志,要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来服务于城市转型主战略,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在服务城市转型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对经济犯罪多发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对策研究,提高发现、预防、打击经济犯罪的综合能力。要重点打击事关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经济犯罪,着力抓好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案件的查处。要继续抓好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要牢固树立“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的理念,对打击报复、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扣押人质索要债务、盗窃、哄抢、诈骗等侵害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及时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特别是对涉及外来投资者的案件更是要依法快查、快审、快结,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结合“四城同创”抓平安建设,突出“民生改善”这个重点。“四城同创”的核心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紧紧依托“四城同创”这个平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积极疏通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倾听民声,掌握民意,解决民忧,在政法系统广泛开展“大走访”的爱民实践活动。要着力抓好 “两抢一盗”、“六合彩赌博”、“吸毒”、“诈骗”等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要大力推进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按照《萍乡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有效防范违法犯罪。要大力弘扬社会正义,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加大见义勇为人员保障力度,努力形成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社会氛围。要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市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平安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真正把平安创建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五好社区创建”抓平安建设,突出“夯实基层”这个重点。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将“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五好社区创建”工作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努力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组织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按照政策优先落实、经费优先保障、装备优先解决、人员优先配备的原则,加大对基层政法综治部门和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的倾斜力度,逐步解决基层人员偏少、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的问题,使基层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办好事。
二、1、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治安复杂形势的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平安**,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作保障。各级政府及政法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治安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常研究社会治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针对治安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安机关的经费和装备的保障力度,切实解决经费不足和装备落后的问题,保障严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升严打整治的效果。
2、巩固严打成果,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政法机关,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严打整治斗争中特别是奥运安保期间创造的维护治安稳定的好经验、好作法,通过充实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下去。要进一步加强对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政治稳定的境内外敌对势力活动的防范,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地下宗教势力的破坏活动。要下大力打击和防范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性犯罪,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强对破坏公共设施犯罪的打击,保护好“城市三年大变样”取得的成果。要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特别是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除恶务尽,防止治安形势出现反弹、反复,巩固严打整治成果。
3、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防范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治安防范为重点的治安防控体系。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防范力量建设,深化“三级巡控”机制,提高街头路面见警率。要积极推广义务治安巡逻做法,形成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把科技防范作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科技防范《五年规划》目标落实。要继续推进全市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提高创建的覆盖面和创建水平,推动全市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
4、着力提高干警素质,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法机关特别是政法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政法机关要高度重视干警队伍建设,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加强队伍的管理和严格要求,建立和完善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公正执法的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树立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为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着力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工作机制。2003年,省委提出建设法治江苏,明确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
主要任务之一,切实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一是强化组织机制。省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二是强化责任机制。紧紧抓住考评考核这一关键和重点,以省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了《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将行政负责人学法用法纳入政府、政府部门及其个人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三是强化保障机制。做到了“六个一”:定一个学法计划,发一本基本教材,配一本学法笔记,写一篇学法心得,聘一个法律顾问,建一支普法讲师团队伍,有力保障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着力创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方式手段。一是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这一制度架构,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各项指标纳入述职考评体系之中,把述职、述廉、述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大力实施“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三是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学法考试。2006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全面实施了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四年来共组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329次。同时,积极探索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全省13个省辖市已有8个出台和实施了这一制度。四是不断创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载体。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中的积极作用,以全省党员远程教育网、党政机关局域网为主阵地、主渠道,开办领导干部学法网校,开设领导干部学法讲坛,建设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基地,拓展了领导干部学法阵地,丰富了领导干部学法途径。
着力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际成效。一是进一步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升,行政诉讼败诉率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水平和政法队伍的满意率达到98.69%;全省平安创建活动覆盖率达100%,基层平安建设达标率保持在93.8%以上,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6.5%,2008年全省公众安全感为98.23%。二是进一步增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能力。通过大力实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纳入了法治轨道,市场秩序、市场主体进一步规范,经济保持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有效开展了法律助企活动,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和改善民生的能力。2006年开始,省级55家行政执法部门和政法机关全面展开“向人民承诺、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放心”行动,全面推进法治惠民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以内,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2009年上半年,法律援助受援群众达24768人次。群众非正常进京上访量明显下降,连续5年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将通过落实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立足法治江苏实践,着眼建设美好江苏,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创优,打造特色,在更高层面上推进江苏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一要大力开展宪法的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提高全市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二要大力开展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努力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和保障社
会和谐;三要大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法制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公民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要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创造符合我市实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丰富 “法律六进”活动形式。
2、加强“法律六进”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其学法用法带头作用。
3、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法律六进”联系点制度。
4、健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把司法和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贯彻落实全市“三警”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改进政法队伍作风,提高公正廉洁执法的的自觉性,推进和谐平安上栗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保护民生工作的能力、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动态社会的管控能力;要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努力把公安队伍打造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市纪委十届六次全会暨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着力优化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
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城市的关键所在,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他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准确把握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全力打造依法行政的协调和考核体系,深化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工程、法律素质工程和法制惠民工程,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职能、政府公开职能、执法监督职能和行政决策职能,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的领导水平,保证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
张苏军指出,按照全国普法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目前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他强调,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
他提出,在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中,要把加强依法行政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创建活动的核心内容。要把创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以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等基层创建活动为载体,打牢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基础。要找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从法治方面入手,每年切实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权益,提高群众对创建活动的满意度,有效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下简称《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9〕8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进一步健全制度,强化学习,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四、进一步理顺体制,规范行为,确保法律法规规章的全面正确实施
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坚决克服执法权力部门化现象。
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
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江西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省政府令第128号)和《萍乡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市政府令第16号),不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
六、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不断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将按《决定》和《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纳入对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勾;建立健全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考评制度,加大问责力度。
11.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篇十一
父龄:13年
榜样事迹:经营女儿成为“史上最年轻作协会员”
关键词:担任过电视台编剧、宣传经理;对培养女儿文学创作能力有独到见解。
找准早教定位
自打女儿出生后,作为奶爸,杨雪平有强烈的育儿参与感,从嗷嗷待哺、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女儿绯儿成长每一步,都牵动着他的心。
女儿3岁以后,跟其他爸妈一样,杨雪平开始带着女儿游走于广州几个少年宫和一些培训机构,学舞蹈、学绘画、学唱歌、学古筝、学英语、学奥数……作为爸爸的他,主要的任务是观察女儿的兴趣点。他发现:特地为女儿买了一个超大的古筝让她学,她却只学了三四次次,就不愿意去学了,至今那个超大的古筝还摆在门后墙角养蜘蛛;学奥数,更是每次都几乎是赖着不肯去,就算勉强长了,最后肯定也哭着回家……其他课程也大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无疾而终。
最后他终于带着欣慰的心情发现了女儿文学方面的爱好,这个发现让他找到了经营女儿的精准定位,从此这位父亲带着他一贯的责任感开始有意识地对女儿进行各个方面的训练。
想象力的开发
很小的时候,琲儿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爸爸妈妈给她讲故事哄她睡觉。但上了幼儿园以后,就开始不满足于讲故事了,而是要杨雪平和她一起参与编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先要和杨雪平玩一个编故事的游戏:琲儿和杨雪平分别扮演一棵树上的金苹果和银苹果,没有故事脚本,凭自己想象去编。于是,这两个不安分的苹果,每天都要进行一个冒险之旅,用想象力自由演绎,一起天马行空去编故事,有时是在古堡探秘,有时就去月宫漫步,有时是下海底遨游……
为了进一步训练女儿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杨雪平还经常有意识地和她玩另一个游戏——新编故事。就像大家熟悉的乌兔赛跑,兔子是因为骄傲、中途睡觉而输了比赛,但他要琲儿再想出兔子的其他一百种输法,如龟兔赛跑的路线要经过一条河,兔子不会游泳而输了;兔子因为贪吃,输了……还有小狗在沙漠中的一百种死法,如沙漠中没有电线杆,小狗无法小便憋死等,又比如“餐厅汤里发现苍蝇的一百个解释”等等。
到后来,即便是给她几个毫不相关的词语,如“珠子”、“扫帚”、“有钱人”等,让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她也能很快编出一个合情合理又有趣的精彩故事。
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琲儿经常拿着童话绘本缠着爸爸给她读故事,开始他都是很耐心地给她读,可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读故事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读书就变成了体力活。为了“省事”,更为了让她早点摆脱家长的束缚,他开始教琲儿认字,训练她自己看书。他让琲儿看到不认识的字时,把那个字画个圈,再加上一个尾巴,像是个苹果,然后爸爸教她读,美其名曰 “摘苹果”。就这样,到幼儿园中班、大班的时候,琲儿已经会认很多字了,一般的童话绘本都能自己看懂,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从此,家里经常出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晚上睡觉前,一家三口各自拿着一本书互不干扰地看上1小时。以至于在一个冬日,琲儿见到和煦的阳光照在阳台上,就兴奋地搬上一张小椅子,再拿着一本书坐在阳台看,并由衷感叹:“真是太享受!”这让杨雪平大为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将“晒太阳看书”当成一个难得的享受!
另外,琲儿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她每周都要去一次看书,然后再借2本书回家,有时也会坐车去书城去“窃读”1~2小时。小学二年级以前她就看了很多各种童话故事、小说,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的全部童话等。看书成了最能让她安静下来的事情,有时候大人在那边谈话聊天,她能在旁边看一天的书而不会吵闹。
等她看了大量的书,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后,杨雪平就开始和她玩文字游戏。每次送她上学或者出去的时候,爸爸会和她玩一些文字游戏,训练她的词汇量积累的应用。这是一个互动的接力游戏:
成语游戏,有时是成语接龙,有时候是列举含数字的成语,含生肖的成语,同义的成语等。还有词汇游戏,迭声词、多音字、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等。还有看图说话游戏、故事接龙游戏等等,不同类型的练习,不仅让琲儿学习了很多新的词汇,同时也无形中要求她平时要看很多的书,因为要积累到很多的词汇才能玩这样的游戏。
写作能力的训练
琲儿2~3岁就和爸爸一起玩电脑游戏,为此还挨了妈妈不少批评,但在玩电脑游戏中,她慢慢地学会使用电脑。刚开始让琲儿练习看图说话的时候,还是她看着图来说,爸爸为她用电脑写下来。在学会了拼音后,琲儿就开始自己打字,将自己的文字用电脑写下来。
琲儿6岁时,一次与父母在外面吃完饭,走在回家路上,天空偶然下起小雨,她看着落下的雨滴,天真无邪地问:“小雨滴从那么高的空中落下,会不会疼呀?”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让杨雪平很惊奇,觉得这个形容特别有趣就鼓励她用文字写下来,于是琲儿写出了她的第一篇文章——《怕疼的小雨滴》,杨雪平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就帮她投稿,结果很快被刊用了。看着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那份喜悦使琲儿爱上了写作,同时也得到广州市少年宫的认可,使她成为广州市少年宫的一名小记者,参加了系列小记者培训,还参与了一些采访。
“生活处处有灵感。”这是杨雪平常对女儿说的话。每当女儿有一个想法,或者看见有趣的事情,杨雪平都鼓励她写出来,用笔表达出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后来,他就帮她在新浪开了博客,琲儿从此开始在博客上创作一些清新激扬的短文、日记、散文、诗歌及小说,比如她养了小鸡、小兔、小鸟,种了一盘植物,做了一次家务,去参加徒步爬山,去做小报童卖报纸,都写下了相关的文章,慢慢地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她因为自己的 “铁三角” 好朋友转去其它学校,从而创作了《友谊在我的心中》;因为爸爸扔掉了老旧的灯泡,创作了诗歌《灯泡的心声》;因为追着她叫姐姐的4~5岁男孩应该叫她阿姨,而一个才5个月大的小屁孩竟然是她阿姨,而让她不解,又创作出了《叫我阿姨和我叫阿姨的两个小屁孩》……这些文章后来被杨雪平投稿到报刊发表了,送去参加比赛也都获奖了。直到后来绯儿在网上发表了多部小说,以13岁的小小年纪被批准成为广州市作协作家。
对于女儿的成名,杨雪平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可以鞭策她继续努力创作;忧的是少年出名,会不会给女儿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她今后的生活?杨雪平觉得,成为更好的父亲,既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压力。
Q&A
《为了孩子》:女儿平时是怎么评价你的?有没有专门写过你这个爸爸呢?
我比较宠爱女儿,在家里我是充当红脸的,妈妈是黑脸,所以女儿从小喜欢和我玩。不管是在家玩游戏,还是到野外玩耍,基本上都是我带着玩的。
在女儿眼里,我也是个贪玩的人,喜欢玩电脑游戏,让女儿相当不屑的是,我现在还停留在玩大富翁的低幼游戏阶段。
《为了孩子》:作为“过来人”,你对孩子正处在3~7岁阶段的爸爸们有什么忠告吗?
3~7岁阶段的孩子,正是开始有自我意识和学习启蒙的阶段,也是孩子形成世界观、形成习惯的阶段,所以这时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
根据孩子的爱好,有目的有技巧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喜欢学习。这阶段的教育和引导,以游戏为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孩子喜欢,不抗拒,也容易养成学习的习惯。
对于3岁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父母最好以“讲”为主,通过“讲”故事、聊故事、编故事等不同形式的“讲”,让孩子得到锻炼和朋友。
到孩子4~5岁的时候,就可以跟他“共读”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图识字,再到共读绘本,目的是一步一步地养成他喜欢阅读的习惯。
有了这些铺垫,到孩子6~7岁的时候,就可以鼓励他独立大胆地“编“和 “写”了。当然,我谈的主要是“文”的方面的培养,因为我自己这方面比较有感觉。爸爸们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多多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推荐阅读: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0-12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09-15
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10-13
分层教学管理工作计划06-15
教学管理治理革新工作方案07-18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实施06-10
教学仪器管理工作计划06-25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报告07-09
《风是一位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09-03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教学工作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