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2024-06-11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17篇)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就要想学生所想, 把数学知识跟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使内心动力转化为兴趣, 及时迁移其他兴趣转化为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巧妙的教学方法, 与学生产生共鸣,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性心理, 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要对每个学生的基础、观察、记忆和思维等特点和学习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对一些概念、定义、难点、重点讲得慢一点, 细一点, 使学生当堂听懂学会。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 对学生不懂的问题, 讲解要细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微小的进步, 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动, 使每个学生形成巨大的内动力,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 让全体学生达到共同要求。同时, 力争每一节课都给学困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及时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学习上不仅有兴趣, 还有求知的欲望。

其次,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 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 学生感觉到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气氛, 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乐趣, 思维就越活跃, 聪明才智就能有效发挥, 学习效果也越好。在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 共同活动玩耍,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学生有什么话就敢和老师讲,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可随时向教师提问, 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 开展适当竞赛, 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 由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 总希望争第一, 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 如“看谁算得快又对”, “看谁的解法多”, “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 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全班比赛, 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 可以分小组比赛, 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 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 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最后,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趣表现, 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教师要设计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把学生引入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 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例如, 在进行质数、合数概念教学时, 教师在讲概念后可组织学生做游戏, 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举小红旗, 让学号是合数的举小黄旗, 使学生在游戏中形象地领悟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其区别。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形成悬念, 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认真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二

关键词:初中美术   兴趣培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1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及完善人格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美术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早在数万年前人类就在岩石中留下画作,而纵观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都与美术处处相关,如中国古代的瓷器、壁画、书法等。大多数人狭义的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画作,而事实并非如此,美术是指一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产物,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处处都在与美术打交道,人类也从未停止对美术的追求,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如我们的穿着,衣服既要得体还要考虑和谐美,漂亮的衣服既能够让别人欣赏,也能使人从衣服中获得自信;人类吃的食物也要注重色香味俱全,色就是美术在食物中的展现;建筑物中,不管是伟大的建筑,还是平常的建筑,都是从一张张图纸展现到建筑工人手中,而图纸就是美术在建筑中的体现。美术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二、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怎么培养学生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课程改革规定学生应当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当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绘画时,总会有小部分学生提出其他的想法,如果这时候老师对提出异议的学生不满,以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的理由批评他们,会让学生在绘画方面产生挫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学生就会慢慢钻研,给他们自由的创作空间,学生就会乘胜进步。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氛围,让他们在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下学习,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进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美术教学更生动具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于教学中的设备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的进入,使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计算机、电子版、投影仪、幻灯等各种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率。这些设备的加入可以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生动、形象性,在将美术的精髓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有些美术作品没有在课本中呈现出来,而教师又不可能带到课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素材,而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鉴赏拓展自己的美术知识,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

(三)学练结合,增强主体意识

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不仅要欣赏好的美术作品,而且需要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传达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将学、练结合起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学生也可以通过我所表达的画面自由发挥,在有效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人物素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工具,利用自己的绘画技术完成作画,虽然说部分作品会显得稚嫩,但整个过程是学生独立完成,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带领学生走出美术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

学习美术,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美术无处不在,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美学习美术的最好的课堂是在大自然中,自然可以教会我们在美术中所需要的一切,所以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自然的美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写生,他们可以在绘画过程中自主调动自己的感官,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并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运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每个学生一开始就能接受复杂的绘画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堂的氛围,防止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每个学生不由自主的去接触美术。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初中生的主要精力并不能完全放在美术学科中,对美术教学难易程度的把握是对教师的另一考验,而且让学生用大量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也不现实,所以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学习环境,能使初中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始终保持热情。

三、总结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并转变观念,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雪芳.初中美术课堂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60).

[2]张琳.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3(28).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三

[作者] 王柏勋

[内容]

,可以有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用科学的真知吸引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说明文的平直美;运用图表手段,在教学说明顺序中增添新鲜感;反复揣摩涵泳,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妙处。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七十年代末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课文164篇,其中说明文15篇,只占总数的9.14%;新版的初中教材共有课文172篇,其中说明文有38篇,点总数的22.1%,比率增加了近十三个百分点。那时的两年制高中教材,共有课文106篇,其中说明文5篇,只占总数的4.71%;现行的高中教材141篇课文中有说明文15篇,占了总数的10.07%

,比例也增加了一倍多。这也充分表明,说明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少教师讲起文学作品来劲头十足,一教说明文则有气无力,有的还公然对学生说:“说明文没什么好多讲,你们自己看一看算了”。如果“主导”者就抱着这样的态度,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低气压”、学生没劲头的现象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注:转引自邓干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艺术》,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10期,第57页。)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努力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勉为”变成“乐为”,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本文谨以下列几种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参与说明文教学艺术的探讨:

一、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文艺作品,能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打动人;论说文,能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那末,在这两方面都没有长处的说明文,是不是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借助有效的专门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因为,“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9页。)中学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强化和激发。

有一位老师在导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往透明的各自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看。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同学们的兴趣骤然大增。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新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最快地在课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之前,先把十幅浮雕的教学挂图挂起来,故意遮去了图下的标题,并把次序搞乱了,然后要求学生猜出这些浮雕的标题,讲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学生问:“可以看书吗?”教师说“允许看书。”(其实老师正是为了诱导学生看书)这下,同学们的兴趣上来了,又是翻书,又是看画,连本来认为“说明文没有什么看头”的学生也都沉浸在研究和思考的海洋里。

二.点拨学生在扩展欣赏视野中品美趣

“文似观山不宜平”,“文以曲为贵”,常被看作做文章的“奥秘”,古今中外,无不如是,只是“曲”的方式不同罢了:小说常以曲折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散文多以情感起伏的波澜激起共鸣,戏剧每靠峰峦叠起的矛盾冲突抓住观众的心,倘或一望见底,就会被斥为“用淡水写的文章”。然而说明文则大多以平直见长,如《景泰蓝的制作》,有条不紊地向普通读者介绍复杂的制作过程;《中国石拱桥》,如拉家常地介绍包涵高深道理的石拱桥。然而,学习和研究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却往往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劲头。

美,从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角度去看,一方面,应具有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内容(即“真”和“善”);另一方面,又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平直质朴的说明文,是与其“实用”这个目的相适应的,它也有自己美学价值。

现代美学还认为,“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注:王朝闻:《文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做好这方面的“情感铺垫”――启发学生理解说明文形式与目的间的啮合性,品味平直简洁的说明方法中隐含的和艺术性,从而产生新的审美情趣。

笔者曾经组织过这样一次别具一格的比赛:让人数相同的男生同女生进行等距离米的迎面接力赛,比赛结果是以男生失败而告终――因为女生是在平坦的大道上跑的,而男生是在校园紫藤架和九曲小桥上穿行的。我问男生为什么会输了,他们都说“我们跑的路不好。”我说“你们跑的路,学校可是化了大钱精心构建的,富有艺术性,怎么能说‘不好’呢?”这下教室里好像炸开了祸,对“好”与“美”的意义争论不休……经过短时间的讨论,大家获得了这样一个共识:目的不同,评价事物的标准也会不同。

我趁机启发学生: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

管园林设计师如何醉心于通幽之曲径,驾驶员却总以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为美;无论园艺大师怎样刻意塑造龙身虬枝的五针松盆景,木工师傅对挺拔坚实的东北红松仍然赞不绝口。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虽然没有诸如欲扬先抑、扣人心弦的手法,也没有委婉含蓄的文辞,但它们平实简明,质朴无华,是文章中的“高速公路”和“东北红松”,它们这种与目的`相适应的形式,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接着,我在《眼睛与仿生学》一文中找出几个这一类的句子,要求学生试写成记叙文式句子,两相进行比较,说说原文的平直之美,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三.组织学生在参与图表教学中出新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耳眼并用要比单一感官参与的效果好得多,如果加上手的参与,效果更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是心理互补因素的作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实验机构对此所作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如果适时地配以编制图表、做图示等方法,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分析内容较深、结构复杂的文章,如果利用捕捉要点、梳理层次、编写概要和制作图表的方法,其学习效率也会成倍提高。这是它的视觉形象带来的新趣。(注:参看李长庚:《中学语文教学课型鸟瞰》,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3期第12页。)运用图表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并不是陌生的手段,但它对于说明文来说,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说明文的内容与实物联系的直观性和结构的有序性,为图示法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因为一般的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形象来表现人或事物,用图表法教学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有时会有一种削足适履的感觉,弄得不好,还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的创造性。

其次,说明文以对事物的理性说明为主,它相对地弱化了形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时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辅以图表的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就能在形象和理性互补的过程中,增添感觉上的新趣,更好地实现思维形式的转变。

有一位教师教学《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一文,在布置预习时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课文对院子、房子、通道和印刷所关系的说明,绘制一张地下印刷所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这是一份比较困难的手脑并用的作业,同学们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发现诸如“到十七米的地方”、“垂直的隧道”、“横的隧道”、“到头儿”这些在平时看来枯燥乏味的文字,在绘图时显得多么的重要。

利用图表进行提问,以检测学生思维的严密程度,可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这种富有挑战性的训练更能激起高年级学生的兴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一文的教学中,为了协助学生加深对课文说明顺序的理解,笔者在布置阅读时挂出了一张“现代自然科学结构体系示意图”(图一),并说“这张图中有的地方相互关系还没有表示清楚,只要擦去几段短线和几个文字,示意反而会更恰当,看谁能很快地找到,并根据课文阐明理由。”同学们一下子来劲了,大家都投入了紧张的思考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共同讨论,最后大家都同意把“图一”改为“图二”。三处小小的改动,反映了大家对这些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过程:擦去了底层“数学”、“物理”之间的一根竖线,表示了这两门学科是交错式地共同作为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的;擦去了第二层中的“数学”和“物理”两个名词及其下面的横线,表示这两门学科既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又是“基础学科”,是由第一层上升到第二层并可直接为第三层“工程技术学科”服务的。同学们对图示的内容和修改本身都感到颇有新意,小小一张图,在本来比较平淡的课堂掀起了一个思维活动的小高潮。^附图{图}

四.带领学生在涵泳精彩文字中识妙趣

文艺理论对语言有三个要求,这就是“准确、鲜明、生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诗句是美的,主要因为它的抒情爱憎鲜明,对比强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诗句也很美,主要是因为它的描绘形象而生动。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它的最大特征是准确而贴切,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美。问题是对鲜明、生动的语言,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而对“准确”之美缺乏情感体验,往往会孰视无睹,以至于不屑一顾。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理论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涵泳和体味,学生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妙处。

探讨用词之妙的途径很多,有词素分析法、实验演示揣摩法,还有情境体验法、影视场面回味法、不同文体比较法等等。笔者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曾经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下列文字选自课文,请把带点的词更换成别的比较合适的词,并试作比较:①……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②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③把红铜片圈起来……”全班同学挖空心思,动了不少脑筋,比过来比过去,总找不到一个更妥贴更到位的词――于是从心底佩服作者用词之妙。苏轼曾经说过,为文“须求物之妙”,要“了然于心”已非易事,“而况了然于口与手者乎”?在上述练习中,同学们似乎才发现,原来这“平淡”之中包含着不平淡的功力,他们对说明文语言的妙趣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把此称为“挖词重填法”。

4.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四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1、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m弯道跑,学生兴趣不大,而结合圆周接力跑游戏。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的教材了。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2]盛昌繁,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J]体育教学.4.

[3]李翔,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5.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五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师生们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就要使学生对教英语的老师感兴趣,就要使学生对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感兴趣,就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要使学生对教学的成果感兴趣.本文针对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求,探讨如何设计明确而切合实际的.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获,有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 者:徐国红 作者单位:滨海县现代教育中心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32)分类号:H3关键词:激发兴趣 任务型教学 教学方法

6.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篇六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调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挖掘,去研究,去总结,从而获得快乐,提升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节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就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才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若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则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那么,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1. 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教学应实现由课本向生活的转变。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课本生物变成生活生物,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和可操作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特定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使抽象的问题生活化。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许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这样一讲,学生就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激趣。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从而有所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创设竞赛情境,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随机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树立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效率。

三、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生物课往往容易走上“满堂灌”的老路。这样的课当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讲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我们在讲授一堂课的新课内容之前一般要复习前一堂课讲的内容,这就可以叫学生自己上来讲,上台讲的学生当然神经紧张兴奋,下面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起来,随着讲台上学生的讲述,一同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一旦有错,下面的学生马上会帮他纠正过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复习的效果也会很好。对于有些比较典型的,概念易混淆易错的题目,可以叫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抒己见,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共同的探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采用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 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7.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七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兴趣;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数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     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笔者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有认真听课。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2    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3    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4    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2~3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笔者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试得一试。

5    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因地制宜,诱发学习英语兴趣

长乐是侨乡,近年来,出国打工的人猛增。出了国的人,更是深刻地体会到懂英语的好处,由于这些申请出国的人或已经出了国的人,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因此,他们觉得可信,对英语也有了兴趣,当然笔者也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他们学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出国打工,真正的用途是为了让中国走向世界。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8.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八

福州二十一中

陈飞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它们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其蕴涵的数学思想却更显重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一旦他们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关键词: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

正文:什么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思想揭示了数学各种定义、定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与能力的桥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等。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如下的总结:

一、应用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思想”也称“化归思想”方法,是指在研究未知领域时,通过元素之间因有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如:在解方程组时,通过消元这个手段,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在解多边形问题时,又是通过添加辅助线这个手段,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加以解决等等。

典型例题剖析:

8如图3-1-1,反比例函数y=- 与一次函数y=-x+

2x两点.

(1)求 A、B两点的坐标;

(2)求△AOB的面积.

8x14x22y; 解:(1)解方程组 得 xy2y412yx2的图象交于A、B

所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4,-2(2)因为直线y=-x+2与y轴交点D坐标是(0,2),所以SAOD222,SBOD244 所以SAOB246

点评: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课本的一道习题,两个函数的图象相交,说明交点处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既适合于第一个函数,又适合于第二个函数,所以根据题意可以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问题,从而求出交点坐标.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可以说转化思想是科学世界观在数学中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的能力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与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在研究数量关系时,有时要借助于图形直观地去研究,而在研究图形时,又常常借助于线段或角的数量关系去探求。如:在讲“圆与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时,可通过课件进行运动实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让学生首先从形的角度认识圆与以上各种图形位置关系,然后找出所对应的各种数量关系。又如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学习研究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等,正是借助数形结合的常用载体——数轴,利用这一载体大大减少了引进这些概念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典型例题剖析:

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相交、重合。在初中数学中研究这种位置关系一般是通过几何作图来研究。但是如果知道两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该如何通过代数的方法来研究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例如:直线l1:ya1xb1,直线l2:ya2xb,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直线l1、l2之间的位置关系。1212ya1xb1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何意义。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

ya2xb2ya1xb1的解有三种情况:①无解;②无数个解;③ 只有一个解。这三种情况可以转化为yaxb22直线l1:ya1xb1与直线l2:ya2xb的三种位置关系:①平行;②重合;③ 相交。方程

组的解转化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当a1a2,b1b2时,两条直线的斜率相同,在y轴上的截距

ya1xb1不同。此时两条直线平行,无交点,因而方程组无解。进一步来说当方程组无解

yaxb22时,直线l1、l2平行。当a1a2,b1b2时,两条直线的斜率相同,在y轴上的截距也相同。此时两条直线重合,有无数个公共点,因而方程组有无数个解。进一步来说当方程组ya1xb1有无数个解时,直线l1、l2重合。当a1a2时,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同,两条直线yaxb22ya1xb1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因而方程组只有一个解。进一步来说当方程组仅有一个解

ya2xb2时,直线l1、l2相交。

点评:这个问题正是利用以数助形的方法给出了判断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代数方法。因此这种借助于形通过数的运算推理研究问题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应用分类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谓“分类思想”也称“类比思想”是指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分类以比较为基础,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可归结为:

3.1涉及数学概念、定义的分类;

如:课本对有理数是这样定义的:“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它揭示了有理数的所有外延,既不扩大也不遗漏。

3.2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

如:当我们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交点的个数多少、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大小比较),两圆的位置关系(交点的个数多少、两圆半

径的和、差与圆心距的数量大小比较),这些性质解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

3.3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

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中一条边的长为6,求另两条边的长。3.4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

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a-1)x-ax+a>0,由于a-1>0,或a-1<0导致系数化一时结果的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

因此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类的过程,可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条理性,而分类讨论,又促进学生研究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四、应用整体思想方法巧解难题 所谓“整体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从而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的解题方法。整体思想的最主要及最常用形式就是整体代入法。

典型例题剖析:

11a2abb已知4,则的值等于

()

ab2a2b7abA.6

B.6

C.12

2D.57

11分析:根据条件显然无法计算出a,b的值,只能考虑在所求代数式中构造出的形式,ab再整体代入求解。

112a2abb42解:ba6

112a2b7ab2()72(4)7ba点评:本题也可以将条件变形为ba4ab,即ab4ab,再整体代入求解.

用整体思想解题不仅使解题过程简捷明快,而且富有创造性。学生有了整体思维的意识,在思考问题时,才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过程。同时,强化整体思想观念,灵活选择恰当的整体思想方法,常常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结论: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相信广大教师如果能用好数学思想这把钥匙,不但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9.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九

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通过正确引导良好的学习动机、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反馈、培养意志品质等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基础.

作 者:王娟娟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1(3)分类号:关键词:体育 教学 兴趣

10.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篇十

一、 导语新颖 引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采用新、奇的方式引入新课,可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因此必须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生动、新颖,富有特色,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选择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拿一个杯子和一袋饮料,问学生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饮料?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于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 促进兴趣

“学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公式,而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三、电教手段 提高兴趣

电教手段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很强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采用电化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展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是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记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学习内容。

四、感受喜悦 巩固兴趣

学习兴趣与成绩优劣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要处处注意,让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巩固他们的兴趣,对学生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的情况下,采取多鼓励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成

绩也会越来越好。

五、融洽情感 增强兴趣

课堂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它不但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听课都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不仅要用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倾注热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一

一、以趣为先,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 他们处于认识事物的感性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易感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 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枯燥乏味, 这就需要教师花心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把字形、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 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 再通过多媒体教学,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ɑ、o、e时, 可以先出示图画:小孩张嘴ɑ、ɑ、ɑ, 公鸡打鸣o、o、o, 鹅的倒影e、e、e。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 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图形结合,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练习,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 结合儿歌等多种形式, 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不同的形式, 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1. 读儿歌、编顺口溜。

首先, 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成儿歌或顺口溜让学生吟诵。如在教学j、q、x和ü相拼时, ü上两点省写要特别注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j、q、x与i相拼的知识, 然后让其观察j、q、x与ü相拼有什么变化。ü上两点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求知欲后, 可用童话语言向学生讲述拼音:“拼音妈妈有许多孩子, 可就数j、q、x最淘气, 每当和ü在一起玩耍时, 总要把ü的两只眼睛蒙去。”接着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j、q、x, 小淘气, 见了鱼眼就蒙去”。儿歌生动有趣, 朗朗上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读口诀, 激发兴趣。

汉语拼音是符号文字, 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组成, 教学时可启发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字母。如出示情景图伞、伞把, 可以读为:“伞把朝上f, 伞把朝下t”;再比如教字母i、u、ü时, 可以读:“牙齿对齐i、i、i, 嘴巴突出u、u、u, 像吹笛子ü、ü、ü;在教m、n时, “一个门洞n, 两个门洞m等。学生不仅在学习时兴趣浓厚, 而且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这些字母。

3. 做游戏、设比赛。

在拼音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设计儿童最喜欢做的游戏, 把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使课堂“活”起来。如教学声母m, 教师范读并讲解了发音方法后, 指导学生读时, 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学。让学生依次站起来发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 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其次, 要抓住儿童好胜心强这一心理, 在课堂上巧妙地增设比赛,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内容和趣味盎然的亲身体验,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拼音,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再次, 用故事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 可降低教学的难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放学了, 一年级三班的三个小朋友i、u、ü在校门口等待家长来接, u的妈妈大w来了, 牵着他的手回家了 (出示拼音卡wu) 。过了一会儿, i的妈妈大y也来了, 准备带他回家, (出示拼音卡yi) 。ü发现只有自己没人接, 伤心地哭了起来。大y看见了, 安慰他:“别着急, 阿姨先送你回家!”听了大y的话, ü赶紧擦干眼泪, 牵起大y的手离开了学校 (出示拼音卡yu) 。

1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二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陈泽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报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精神的儿童”。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如何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课堂效益,也是新课程改革、新理念带给我们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益的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相对而言,较为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这门课程呢?我认为关键在课堂。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儿童现实生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生活为主旋律,在体验与感悟中培养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两门德育课程。无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它们的教学活动内容都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体验与感悟生活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感受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可见,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课间活动》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下课铃声响了之后,你在做些事情呢?”这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学生们一听就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在准备 学习用品”,有的说“我去上洗手间”,有的说“我们几个同学在玩课间游戏”,当班干部的同学说“我们帮老师发作业本”,还有的说„„接着,我又结合我校入学教育内容《学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发问:“入学教育时,班主任又告诉我们‘课间四做好’是什么?”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手:“

一、要准备学习用品;

二、要喝水;

三、要上洗手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当下课铃声响时,我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又想做些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我家的“收支本”》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每个家庭每月的支出情况;另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中心了解一些简单的理财知识,调查现代家庭有哪些理财方式等内容。本来学生较为陌生的家庭收支知识和理财知识,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去了解学习,再回到课堂上来,教学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由于掌握了一定调查材料,加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了,被动学习不由自主地变成主动学习了。

2、创设情境,唤起情感,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应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课堂上,我们有时可以运用形象、真实、直观的投影、录像、录音、电视、图片、模型等教学媒体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做生活的强者》第二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带学生走近“5•12” 汶川灾区的小伙伴身边,让学生了解同龄小伙伴的生活现状,启发学生思考:当汶川小伙伴就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我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他们一个个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举起来了,“我感到生命很脆弱。” “我真想说,他们真是生活中的强者。”“我真想说,他们非常坚强。太棒了!”“我还想说„„”抓住时机,我又马上发问,除了灾区的人 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生活的强者,谁来说一说 ?一只只小手又举起来了„„教师善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用鲜活的思想与真挚的态度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能与别人分享情感,学会爱。

3、引导实践,体验过程, 增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德育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为他们想想》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了三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三是让学生们模仿聋哑人用手语与别人交流。在这过程中,我多次把机会让给学生,“这时,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各自的感受。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春天来了》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们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中“找春天”,让学生从身上找,从教室里找,从操场上找,从学校的生物园里找,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游戏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其特征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特别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是聪明消费者》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上,我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模拟商业活动”,让学生在现场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选购商品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怎样精挑细选商品,小组讨论选购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最后评选谁是聪明的消费者。在这过程中,学生如同 身临购物商场之中,既能获得当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又能得到活动的乐趣,学习兴趣就特别浓厚。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今天我值日》一课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1、让学生向老师、家长或高年级学生了解“值日生”职责和内容。

2、向家长或老师了解一些值日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小常识。课堂上,我又设计以下教学流程:第一环节:以情景激发情感,树立“值日生”光荣形象。①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②看一看:师课件出示本校值日生值日时情景录像。③谈一谈:师生交流校园值日生的工作职责。第二环节:深入生活情景,发展道德思维。①多媒体出示《学生值日劳动》课件。②分小组讨论:你会做其中的哪一种劳动,你是怎么做的?③说一说:劳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安全问题、卫生问题)④议一议:劳动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第三环节:体验故事情景,推动情感内化。①多媒体出示:《动物们的值日劳动》课件。②议一议:动物们做值日劳动时,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③辨一辨:谁一开始做得不是很好?为什么?第四环节:情景模拟,指导行为方式。①师生摹拟值日劳动比赛场景。②师生明确比赛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与要求以及评比方式。(最佳值日组、最佳配合组、最有秩序组、最佳鼓励组)③各小组分工合作,开展值日劳动比赛活动。④小记者采访学生参加值日劳动感受。第五环节:课外延伸,付诸行动。①说说这一节活动课给你带来了什么?②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把知识用在生活中,倡导他们走向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体验值日劳动的光荣与快乐。③以歌曲《劳动最光荣》深入主题,结束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在活动中充满乐趣。

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找朋友》一课,为了让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请你记住我 ,我想和你交朋友”,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在互相叫名字、特长展示、小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

三、以评价为催化剂,在有效预设与精彩生成中巩固学习兴趣。

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欣赏他,他会全神贯注地 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德育课堂上,我们很注重适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课堂教有成效。曾经有一位教师上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的《我长大了》一课的“我会做的事”环节。一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在本子上写着:我是一个小帅哥,我会收拾房间,还会洗碗。简单的几句话却有4个错别字。于是教师评价时说:“小帅哥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不然别人会说,这个帅哥有好看的外表却没有智慧。”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捧腹大笑,课堂的一个小亮点由此诞生。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的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像这样的德育课,又有哪个学生不爱上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会重复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对合作成功的小组,有的老师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配合得真好!”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这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我的老师》一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你见到老师是怎样打招呼的?同学们一听到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吼”的大叫起来。这时,平时纪律很散漫的王明却大喊一声:“老师,早上好!”顿时,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我却抓住时机,拍掌表扬他:“说的真好!你是一位很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正在这时,另一个平时爱捣蛋的同学也来凑热闹,“我还知道要向老师敬礼呢?”我马上走过去说:“对,你更棒!来,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他一听到我的鼓励真的走上讲台,表现得很出色。我马上走过去,摸摸他的小脑袋,“祝贺你!不但说得好,而且做得更好!”这时,这孩子不由自主地拉拉我的手,似乎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由此可见,老师在用语言评价学生时如果能给予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个拥抱,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德育课堂上,我们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时,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如加分、送红花、颁发奖品等等。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做到这样,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们在我们的德育课堂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除此以外,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常说 “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 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我们德育课的老师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中,我真心的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跟我说。虽然很辛苦,但我换来学生对我的理解和信任,换来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课堂上,只要老师们能点燃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的火花,并在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培养目标,我们相信我们的德育课堂将会焕发出有效性的光彩。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品德与生活培训资料》(一年级)《品德与社会培训资料》(三年级)

1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三

课题工作报告

xxxx县xxxx中学 课题研究小组

2013年7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xxxx县xxxx中学

课题研究小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是xxxx县xxxx中学于2011年11月经xx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xx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xxxx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预计2013年7月完成研究任务并结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实验,我们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更富生机与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2、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3、形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很好的融合一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理论基础。

2、调查法::调查我校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3、行动研究法: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不断充实完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压力的策略,使之更具实效性。

4、个案研究: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进行追踪分析。

5、对比实验法:设置对照实验,不改变对照班的条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对比实验,以求真实的实验结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请有关专家指导评价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11年7月——9月)。负责人:xxxx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书籍。

2、组建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4、以学科组为实践主体进行前期调研。

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负责人:xxxx

1、收集有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材料,了解国内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方面的成果,加强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确定子课题研究方向。

2、选取实验班、确立对照班。

2、初步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3、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

4、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利数据,整理分析实施过程和成败。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负责人:xxxx 整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本阶段邀请专家组对实验班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鉴定,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届时,要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自我鉴定。对实验教师发展情况(包括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存在的问题、实验论文、阶段性总结、教学随堂日记和各阶段对实验教师的评价等),学生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建立专门档案,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以备结题时专家查阅。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创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给活动以强有力的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成员:xxxx

xxxx 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xxxx

主持课题全面工作与语文学科的研究。

xxxx、xxxx 负责政治学科的研究及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与整理 xxxx

具体安排、指导课题研究实验与语文学科的研究。xxxx

课题研究及撰写报告。xxxx 负责物理学科的研究

xxxx、xxxx 负责数学学科的研究及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与整理。

2、专家指导

我们适时邀请县教研室、镇乡教办领导给予指导,我们甚至不惜花费一定财力邀请高校专家、科研机构专家给予理论和实践指导。

3、财力保证

我校为搞好课题研究,每学年都要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物品,校图书室要购买大量书籍、报刊、杂志,为营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氛围,学校设专一活动室,并精心布置,新开辟几处宣传栏、经典评价栏,开通校园广播,校园内外根据活动增设广告标语。今后学校会把更多财力用于课题研究工作,在经济上给予保障。

4、落实奖惩

课题研究功在千秋,利在学校和师生个人发展。凡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都要给予大力表扬、宣传和物质奖励,并与评优树先、晋级挂钩。相反,对于那些应付了事的处室和个人要严肃批评,并取消其评先晋级资格。

四、课题取得的成绩及自我评价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更富生机与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2、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3、形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很好的融合一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形成了《“星光璀璨大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6、形成了《“星光璀璨大课堂”语文教学模式初探》。总结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有以下体会:

1、本课题选题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适应素质教育实践的要求。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在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学有所成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是根据当前教育形式和学校、学生实际确立的,目的是不断充实原有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的方法与策略,解决当今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这对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研究过程扎实规范,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研究结论真实有效。为做好课题研究我校成立题题研究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适时邀请县教研室、镇教研室领导给予指导。每学年都要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物品,校图书室要购买大量书籍、报刊、杂志,在经济上给予大力保障。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先随机选取了实验班,确立对照班。将在实验班进行的教学策略与对照班做对比,观察、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听课效率情况。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过程,研究学生知识产生过程,和学习压力产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定点开会讨论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扎扎实实进行,不断改进研究思路和方法,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3、研究成果显著,处于较高的理论水平。

本次课题研究形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很好的融合一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其理论在省市级也处于领先水平,非常值得向全市推广运用,以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五、经费使用情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共花费400元。

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200元。印刷、复印费100元。外出学习费100元。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共花费500元。

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200元,印刷、复印费100元,外出学习费用200元。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共花费280 元。

印刷、复印费100元。会议费用50元。主题活动费100元,专家咨询电话费30元。

以上3阶段合计共花费1180元

六、经验体会、问题与不足

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说我们圆满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之所以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在于依据了先进的理论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初步建构和改进各项有效策略提供

了理论支持,有关专家和县教研室领导的实际指导也促进了我们实验的成功,同时在实验中,课题组成员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实验减少了失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每种教学模式用的时间长了,学生慢慢也会产生懈怠感,经常变换评价的形式以保持兴趣,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具体运用各种有效策略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一定会认真工作、继续努力,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指导促使我们实验的取得更大的成功。

14.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四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数学能力

一、用“爱”来呵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产生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师者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 主动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 真正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 去参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过程, 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多给他们鼓励和帮助, 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去探索。我个人认为只有多走到学生中, 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产生能学好的信心, 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果。因此, 我试着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多角度的看法, 鼓励学生们创造性的看待问题, 多给他们独立思考时间。在交流过程中, 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 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除以5等于3、150除以50等于3、1500除以500等于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后, 我看见学习比较困难而且性格内向的李岩把手举了起来, 我当时就想给他表现的机会, 就叫了他, 可是他却站在那里半天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 其他同学着急了, 七嘴八舌的说着, 纷纷抢着举手。再看李岩此时更着急了, 脸色也变了, 从他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失去了信心, 不想回答了。我没有放弃他, 让大家安静, 并给他时间, 鼓励他慢慢想。最后他慢慢的理清思路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是对的。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想他以后会随着这次的进步变得更加自信阳光。我们把关爱多献给学生, 把信心也还给学生, 这就是保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关注的是形象的事物, 所以一些形象逼真的图画、他们生活的一些场景等, 都能使他们的思维被激活。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去设计一些直观的画面,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年月日”一课时, 由于“年月日”这类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所以, 在教学中, 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屏幕上给学生展现的是彩色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 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 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这些直观的动画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了神奇的宇宙空间。通过这一手段, 学生不仅了解年月日的关系, 还激起了学生谈搜知识的强烈欲望。

三、故事引导, 激发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 我还会经常去创编一些小故事, 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迫切愿望。例如, 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循环”的含义。我首先问的是, 你们想听故事吗?孩子们一定会非常想听, 这时我就给他们讲:“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住着两个道士。有一天, 老道士对小道士说……”说到这里, 我不再讲了, 而是把故事交给了学生, 学生有听过的就会很兴奋的往下讲, 一直重复几遍。有的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思考了, 老师不会只为了让我们听故事, 老师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这时我问他们, 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故事中理解了“循环”的概念。这堂课, 学生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 也感受到了快乐, 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真正的把什么是“循环”通过故事记忆在心。

四、自我表现, 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所以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多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 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 我让学生准备好两条等长的红边纸条, 两条等边的蓝边纸条, 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做四条边拼成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然后动手量一量长、宽各是多少。接着问:“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你能不能想出几种方法?”有的同学把红蓝纸条摆成一条红线, 用“长+宽+长+宽”算出周长, 还有的人把一红一蓝纸条摆成一条线, 共摆成两条线, 用“ (长+宽) ×2”得出结论。我把两种算法写在黑板上, 问:“这两种算法都对吗?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回答是最后一种方法简便。我立即给予肯定。为了强调“乘2”, 我又用绳子把长方形围起来, 证明这条绳子的长就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也就是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所以必须乘2, 才是长方形的周长。

五、成功体验, 激发兴趣

在学习新知识时, 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获取知识。“只有因学生获取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能出现学习兴趣”“兴趣就是快感”, 使学生体验到兴趣作为人所具有的无比自豪感。认为我们主宰事实和现象, 知识在我们手中变成力量。感到知识具有使人高尚起来的力量, 很难找到比这种感觉更强烈的刺激来推动求知兴趣了。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

15.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篇十五

关键词:发展,兴趣,学习效率。

【分类号】G633.7

谓兴趣,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人们求知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 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探索,并去从事与之相关的活动。当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深厚的兴趣时,学生才愿意去学它,才乐于去学它,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当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时,就会排斥学习,甚至强烈地反抗学习。 因而,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十分重要。同样,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

一、明确学习目的,引发学生兴趣

物理老师必须做教学中的有心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关注日新月异的国内外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到物理知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了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从而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是 的重要意义。此外,向学生进行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的成长经历,介绍本校历届学友奋发学习的经历,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结合学生将来可能的形势,帮助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 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使学生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学好物理”的志向,继而形成学好物理知识的强大动力。

二、充分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学习的趣味

老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应该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同时考虑到对学生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提升。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物理材料前,老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的可信的场景,吸引学生的主意力,再由情景过渡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的运用实物、漫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对于物理实验按不同要求,类型在备课时可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还可以利用已有视频,动画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建立和谐融洽、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和谐 、融洽的师生 关系 是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 我们,这个年限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 兴趣并格外重视,肯下功夫 学好这门课,因而成绩优良。这种现象也是我们老师经常能见到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时时 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只是一位可敬的老师,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密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通过批评和表扬达到关心爱护他们的目的。因而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在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的前提下。从内心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和真诚的,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感情才能融洽,学生才会积极主动 地把老师的物理课学好。

同时,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师生互动合作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老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修正老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合作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下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有时也可能加剧负效应。例如“老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老师更受鞭策与鼓舞,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合作互动的正效应。反之,老师上课表情木然,方法单一,学生消极学习,师生互动也会 产生负效应。此外,注意在互动 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这样,每个学生都 可品偿成功的喜悦和成就 感 。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增加。

四、课内外结合,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更多感知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机会,老师可以设计和组织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科技知识,与学生谈新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物理的兴趣。平时 我们可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座谈会,小型物理知识竞赛和物理动手制作作品并进行观摩的活动让学生在这引起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由此来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习,会学习,乐于 学习-----至此境界,学生起始阶段的兴趣之火就会经久不衰地燃烧下去 ,他们的可持续学习兴趣也就 有了可靠的保证和不竭的动力。

16.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十六

摘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就是指兴趣爱好。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

【关键词】体育课;培养;

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既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1.1十足的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帅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1.2让他们多一些表现和发挥的机会。如果课堂提问或需要示范,表演时,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动作可让他们先来示范(每节课后要先提出下节课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预习)。讨论辩论时总是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1.3接近他们,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

2利用教材本身引发学生的兴趣

2.1教材的趣味性。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冬天,北方的冰雪课,天气虽然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十几度。但是,广大少年、儿童不畏严寒,积极参加冰雪活动。夏天,南方的游泳也是如此……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2教材的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戏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教材的知识性。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启发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动作。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者完成某个练习,仅凭讲大道理或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

3.1教材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3.2教师的示范与语言。学生喜欢看教师做动作。特别青年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要精炼、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3.3保护帮助与场地器材。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所以,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既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感。平整而又宽阔的场地,整洁而又规范的器材、设备、清晰的线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良性反应,感到美的享受。学生愿意在优美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4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n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篮球课,既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好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6小结

17.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篇十七

山东省济宁兖州市第20中学 王建强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从兴趣心理生理机制上来看,由兴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识技能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与注意力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同属大脑警觉中枢。因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学习性需求的学生必然对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注意。兴趣能有效地启动有关认知学习器官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促进学生凝思、凝想,想练结合;加快学生思维连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可缺少的一个心理条件与前提,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或放弃的重要教学原则。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授教育,如采用报告、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的目的、功能及锻炼价值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法组织要严密紧凑、环环相扣,自然过渡,让教学过程呈现出科学的、艺术的美。

三、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拿“支撑跳跃”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水平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水平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水平二,以越过高跳箱为水平三。同时,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某一层次水平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进入高一层次水平进行学习。这样,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逐一实现并达到了“支撑跳跃”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

四、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评价

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学的会”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如果学不会,便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而言。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较强、易学易练的技术动作或运动项目,并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的合理运用。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球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球”的过程中使双手特别是左手的功能得到加强。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 备注 ] 样报请用“申通快递”寄至:山东省济宁兖州市第20中学(兖州市新驿镇20中学)王建强

邮编: 272100 联系电话:

上一篇:青春期性教育意义下一篇:关于认真做好五一旅游黄金周运输生产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