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稿件评审系统中英文摘要(精选3篇)
1.毕业设计稿件评审系统中英文摘要 篇一
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建筑名称:博文图书馆
位置: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层数:四层
总建筑面积:7629.4m2
本设计建筑名称为博文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场所,它更是市民交流的平台。作为城市地标,拟建建筑物要考虑与临边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也要突出自己的建筑风格。
本图书馆建筑建筑总高度25.875米,共4层,层高5.1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整个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建筑设计部分,首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的初步布局,包括建筑体形及室内空间布置等,然后结合使用的材料、做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尺寸和平、立面风格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功能布局及布置思路、房间的布置、卫生间的设计、楼梯布置、柱网布置等)、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层数层高确定及楼梯设计)、建筑材料设计(屋面做法、楼面做法)、防火设计,并对主要设计规范、尺寸单位、荷载及钢筋混凝土作了附加说明。
结构设计部分,首先根据建筑设计、工艺使用要求、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场地地质条件等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然后选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设计计算。在明确计算简图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框架承受的荷载,包括恒载、屋(楼)面活载和风荷载,在此基础上进行框架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内力组合、梁、柱和基础等构件的配筋计算以及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楼梯设计(梯段板设计、平台板设计及平台梁设计)、雨篷的设计与计算等。
为进一步验证手算结果的精确度,采用PKPM 2005行业软件进行了电算,比较分析表明手算结果是可靠的。最后用AutoCAD进行绘图。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图书馆建筑;建筑设计;结构设计1
Abstract
Building Name: Bo Wen Library
Location: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QingdaoStruture System: R.C.frame
Number of Stories: 4 stories
Total floor area:7629.4m2
The building name of the design is Bo Wen Library.It is not only a reading place but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As a landmark of the city, The proposed build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yle of surrounding architecture, and also highlight its own style.The present project is a 4-storey library with the floor height 5.1m and the total height 25.875m.The four-layer building is adopted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7 with the anti-seismic level 3.The entire graduation project divides into two parts, that i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art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part.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art, the general layout is first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function, including conformation and indoor spatial setting;then the dimension, plane style and elevation style are chosen considering the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Make it more specific,it includes the total plane design, architectural graphic design(the function layout and layout thinking, the room arrangement and the design of toilet, stair layout, column, etc), the facade design layout, section design(the number and the height of layers identity and stair design), building materials design(roofing approach, the floor practice)and fire prevention design.In addition, instructions for the main design norms and dimensions, load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is given.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part, the array of structure is first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demand, material suppl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n a typical transverse frame is taken to be computed.After the extract of computation sketch, the external loads such as the dead load, living load on the roof(floor)and the wind load are calculated;then the internal force in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moment distribution method under vertical
loading and the modified knick point method under horizontal loads.In the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 is performed.On the above basis, the design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beams, columns and foundations are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hecking computation of the slidesway under wind load is done.In addition, the design of the stair(ladder period of board design, smooth bedplate design and platform beam design), the canopy and other accessory components are also completed..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above results, numerical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software PKPM 2005, and the comparisons prove that the original results are reliable.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documents are completed using the software AutoCAD 2004.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Multi-storey library
building;Architectural design;Structural design.目录建 筑 设 计................1
1.1设计资料................1
1.1.1建筑环境和地点...........1
1.1.2建筑设计要求.............2
1.2 总平面设计..............3
1.2.1总平面设计要求...........3
1.2.2总图设计..........4
1.2.3方案特点..........5
1.2.4基地环境分析.............6
1.2.5交通组织..........7
1.2.6绿化景观设计.............8
1.2.7 变形缝的设计.............8
1.3 建筑平面设计............9
1.3.1设计指导思想及本方案平面特点..........10
1.3.2功能分区.........12
1.3.3房间的布置..............14
1.3.4卫生间的设计............16
1.3.5人流组织说明............17
1.3.6防火疏散组织与楼梯的布置.......17
1.3.7柱网的布置..............19
1.4 立面设计...............20
1.4.1立面设计要求............21
1.4.2方案造型设计............22
1.5 剖面设计...............25
1.5.1剖面设计基本要求........25
1.5.2屋面、楼面做法..........28
1.5.3楼梯选择.........29
1.6细部构造总说明.........31
1.6.1勒脚.............31
1.6.2散水.............31
1.6.3楼地面工程..............32
1.6.4屋面工程.........32
1.6.5门窗工程.........32
1.6.6基础工程.........33
1.7防火设计...............34
1.8其它说明...............35
2.结构设计...........36
2.1 板的设计...............36
2.1.1 设计资料.........36
2.1.2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36
2.1.3单向板计算..............37
2.1.4 双向板计算..............40
2.2 次梁计算...............47
2.3框架设计...............50
2.3.1 设计资料.........50
2.3.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52
2.3.3 荷载统计.........54
2.3.4 内力计算.........66
2.3.5 内力组合.........94
2.3.6截面设计........102
2.4 基础设计..............114
2.4.1基础资料........114
2.4.2荷载统计........115
2.4.3地基承载力验算.........117
2.4.4配筋计算........126
2.4.5联合基础设计...........134
2.5 楼梯设计..............138
2.5.1 设计资料........138
2.5.2 梯段板设计.............139
2.5.3平台板设计.............140
2.5.4平台梁设计.............141
2.6 雨篷设计..............143
2.6.1 设计资料........143
2.6.2 雨篷板抗弯强度计算.....143
2.6.3 雨篷梁计算.............145 参考文献.............150 致谢..........152 附录 博文图书馆图纸目录表...........153
2.本科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篇二
摘 要: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文化的差异。
英汉文化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本文从哲学和思维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指出翻译之本就在于跨越文化的障碍,翻译思维最重要的是文化思维。
关键词:翻译 文化差异 影响 交流
Abstract: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Due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Region and Tim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ends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philosophy and think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lies in the cross-cultural barriers, translation thin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thinking.
Key words: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ffect Exchange
引言
翻译,英文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一种手段。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 ,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
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如何在快节奏的国际交流中,如何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含义,从而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必要影响,已经成为了翻译工作最为重要的应用课题。
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颁出,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该荣誉。
他也因此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
在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看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而这其中,担当莫言作品翻译的译作家们功不可没。
亚洲很少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作家用的不是英法等语言,作家的作品需要经过翻译才能被其他国家的人阅读。
正是因为语言文字翻译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文化传递过程中不可弥补的断裂和缺失。
自1895年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获奖作家多来自欧洲和北美,亚洲仅有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的阿格农获奖。
因此,语言成为了首要因素,翻译也就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作品自然越好,反之,必然会降低原有作品的艺术价值。
翻译对于文化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
1 中国翻译与中国文化
1.1 中国翻译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从诸子百家争论不休到法家独尊,然后儒道合一,继而儒道佛三体一位,直到东西兼容的多元文化体系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有过几次异族文化大规模移入,导致我国翻译史上的几次高潮。
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翻译从东汉至北宋时期的佛经翻译,走向了明朝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科学著作翻译,并不断发展至今,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文艺理论、苏俄及各国的进步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
这无一不是中国翻译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同时也确立了中国翻译在世界翻译领域的历史地位。
中国翻译有着自己的标准,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彦琮的“十条八备”,玄奘的“五不翻”,赞宁的译经“六例”,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信与顺”,傅雷的“形似、神似”说,钱种书的“化境”说,许渊冲先生则从诗学的视角提出“意美、形美、音美”的翻译标准。
伴随着这些标准的诞生、发展与传承,中国翻译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1.2 中国翻译对其文化的影响
中国各个时期的翻译无论是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中国文化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经的翻译,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思想和文化方面。
佛教思想是一种迷信思想,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国家和民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
在文化上的影响有语言、文学、学术思想等,尤其在语言方面非常显著,不仅吸收了梵语词,还利用汉语构词法创造了许多词,如菩萨、天堂、地狱等。
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成功地将外来文化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从此,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道不断塑造着中国的主流文化,而中国的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都烙上了佛教文化的印记。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更使得中国翻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文化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是西方传教士以传教为目的进入中国后引发的,为了在中国立足,他们采用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的翻译活动,来扩大其影响,抬高天主教的地位。
他们的活动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的科学译著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则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传播西方文艺思潮,这次翻译活动高潮促成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中国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的思想状况都产生了极大的转变。
1.3 中国当代翻译的地位
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在谈到“中国艺术家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时说:“唯有不同种族的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满,愈来愈光辉灿烂。”要能使中国的文化灌输到世界的文化中去,我们必须还翻译一个公正的地位。
中国的解放,也使翻译工作得以大解放。
译作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飞跃发展,翻译理论日臻完善。
《郭沫若论创作》编后记中说:文字翻译“与创作无所异”,“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超过创作。”中国当代翻译应该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契机,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2 西方翻译与西方文化
2.1 西方翻译的发展
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持续交流的结果,广泛的交流当然离不开翻译。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文化信息的传播,而且能促进翻译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大规模的翻译都起到了这一作用。
古罗马占领埃及与希腊后,于公元前270年开始大规模翻译。
72位犹太学者在亚历山大城将圣经的《旧约全书》译成《七十子希腊文本》;随后,罗马学者用拉丁文翻译希腊文的《奥德赛》,从而推动了罗马文学的发展。
翻译在古希腊文化发展进程中也同样功不可没。
公元7至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希腊、罗马之后,将大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等学者的希腊语著作译成叙利亚文。
后来这批资料又流入西班牙,受到西欧学者的重视。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勃尔纳斯译《年代记》,托马斯诺斯译《希腊罗马贵人传略》,费洛蒙·和兰特译《自然史》等。
这些译自法文、拉丁文的文本,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及文学创作手法。
2.2 西方翻译对其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渊源是古希腊文化。
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欧文化。
西方文化的构成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希腊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播的结果。
古希腊自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控制希腊时起,实施向外扩张的策略,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洲的帝国。
虽然这个帝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联系却因此加强。
希腊文化发展过程中,罗马帝国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该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师从亚里士多德,从《荷马史诗》中受益非浅。
在他统治期内,希腊文化迅速广泛地传播,甚至涉及到印度和中亚。
14世纪发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遍及西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广泛收集湮没已久的古希腊、罗马著作,利用古典著作中世俗性及其肯定人生的倾向,来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倡导科学文化。
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莎士比亚的一系列名剧,时至今日,丰采依然。
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在强权扩张中发展起来的。
在一轮又一轮的扩张中,科学地分析、演绎、归纳外来文化,从中汲取合理的内核,并融入自己的系统。
3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特点
翻译的本质,在目前的翻译学中,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只能简单地描述成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对于翻译而言,能影响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美国人类学家F·Boas指出:“各个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正由于这样,它们才具自不同于其他社会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社会机构。”正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心态、交际方式及语言的词汇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和规避这些问题,充分认识和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首要条件。
3.1 宗教文化造成的差异
中国足一个多宗教国家.
主要信奉来源于印度的佛教.
以及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
在漫长的五千多年历史当中.
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而西方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E帝”及“爱人如己”两点,于是上帝便成了西方的神。
《红楼梦》第六回中出现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谚语,两方翻译名家将其翻译成了:“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而中国翻译名家杨宪益先生将其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God和Heaven的差别在于God带有西方基督教色彩。
而Heaven带有明显的东方佛教色彩。
在翻译时,同时也必须保留各自的宗教文化特色。
否则很容易出现翻译上的重大失误,比如“in the name of Christ”是“以基督的名义”而不是“以佛的名义”。
而从汉语与英语的结构上看.
也可以看出宗教差异的影子。
汉语就如同我国道教巾的阴阳太极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英语形态多变,变化无穷。
从中西方宗教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角度看。
汉英两种语言各自遵循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形态、词序.
表达习惯上各有特色。
(1)英语有形态上的变化而汉语却无形态上的变化。
比如下面这个句子“行动速度很快”,可以译为“He moved astonishingly fast.”,“He moved with astonishingly rapidly.”,“His movement were astonishingly rapid.”等三种不同形式。
(2)从词序上看,英语比较灵活,而汉语却相对同定。
例如:“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毕业设计稿件评审系统中英文摘要 篇三
【摘 要】本文基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对语言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这一特定语类的名词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论文摘要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对论文摘要的严谨性、客观性及连贯性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尝试为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语言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名词化
0 引言
摘要是对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过程及成果的高度概括,能直接反映论文质量高低,影响论文的传播和影响力。目前,对英文论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对英语摘要从学术规范的角度(例如,在时态、语态、句式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规范)进行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中西方学者英文摘要差异,或是研究不同语种英文摘要差异;对某一学术领域论文(如财经类、医学类等)摘要的结构进行研究。学术论文摘要需要具备特有的客观、严谨、学术的特点,朱永生、董宏乐曾指出,在正式的语体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可以增加语篇的理性、技术性和客观性[1],这无疑与英文摘要的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年来有学者开始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论文摘要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服务。本文将聚焦于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试图为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语文摘要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名词化概念隐喻
语法隐喻理论认为隐喻除词汇层面外还发生在语法层面,即语言意义未发生变化,只是在隐喻化过程中发生了语法性状的变化,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韩礼德曾明确指出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名词化,即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体现的过程(一致式)和特征由名词或名词词组(隐喻式)来体现[2]。很多学者指出语法层面上的隐喻度越高,语言正式化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见,名词化隐喻式常见于相对正式的书面语中。
摘要是对学术论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其语言需要符合简练、客观、逻辑性强,而名词化是将复杂的小句成分“浓缩”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使得语言结构更加凝练、紧凑。由此可见,名词化语法隐喻恰恰迎合了英文摘要写作的要求。聚焦于学术论文摘要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特征对摘要的英译与写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 语言学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总体情况
有些学者曾从实证的角度对其他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名词化现象非常普遍。杨信彰[3]指出,以名词化为特征的语法隐喻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科学方法、科学论证和科学理论的需要。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同样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陈兰[4]选取从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随意挑选了20篇字数上较为接近的语言学论文的英语摘要,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平均值为10.6%,就说明每100个单词中出现10.6个名词化结构;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论文摘要的名词化频率为9.13%,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本文按照“-ion等名词后缀及其变体的相应名词进行检索统计发现中国作者的使用频率(33.7%)比英语为母语的作者(19%)高得多,可以看出这方面中国学者存在一定的过度使用的问题。以上两点值得研究者加以重视,以期在语言类学术论文摘要的书写中提升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同时尽量纠正不良倾向。
3 名词化隐喻在语言学论文摘要中的构建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构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现摘要简洁凝练的文体特征
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用最凝练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量,向其他研究者介绍其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等。表示过程的“动词”和“形容词”(即“一致式“)经过名词化(即”隐喻式“)后,信息打包重组,在表述相同的内容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真正实现了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
3.2 实现论文摘要术语化、客观化的文体特征
术语的大量使用是论文摘要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以增强摘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可以通过语法隐喻把信息量繁多的小句凝练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实现摘要术语化的文体特征。同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应该客观表述研究内容,尽量避免出现显示出主观臆断色彩的表达方式。在名词化隐喻式中,名词化的使用使得动作的参与者信息得以淡化或是隐藏,从实体概念向抽象概念转换,可以脱离时态和情态的限定。因此,名词化结构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观色彩,增强摘要的客观性。
3.3 提高摘要语篇的连贯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句子有主位和述位两部分构成。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表现已知信息。述位是主位之外的成分,传递新信息。如果将前句述位部分隐喻化,作为后句的主位。通过“主位—述位”的承接可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
4 本研究教学启示
理解语言学类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名词化特征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更好地为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服务。基于以上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可供借鉴的训练方法:
4.1 “以阅读带动写作”提升学生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术具有名词化语法隐喻意识,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特别是高级阶段的教材中,政论性的问题和演讲文体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文体中,语篇中大量的名词化隐喻是一种典型的“动因的突出”,是作者为顺应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教师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名词化隐喻与文体正式程度的相关性。
4.2 提供一定量的范例语料加以分析与模仿
教师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语言特征,教师也可提供国内外不同学术杂志进行英语本族语学者与非本族语学者英文摘要的主要差异。然后学生通过模仿所分析的范文提高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能力。主要模仿对象为常用名词化句式,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模式化的可供直接借鉴的语料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和写作过程中直接使用。
总之,学术论文英文摘要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词组等名词化隐喻手段,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概括性。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语言要求简洁凝练,具有正式性、客观性,同时语篇需要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研究语言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摘要这一特殊语体的理解,从而撰写出更具学术性,语言规范、得体的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1]朱永生,董宏乐.科技语篇中的词汇隐喻、语法隐喻及其互补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1(4):5-8.
[2]吴启雨.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9-91.
[3]杨信彰.名词化在语体中的作用——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一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4):3-7.
【毕业设计稿件评审系统中英文摘要】推荐阅读:
湖南大学建筑工程毕业设计-中英文摘要08-27
同济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打印格式及要求07-09
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论文10-08
毕业设计英文翻译材料09-06
出租车计价器毕业设计中英文翻译12-04
2024年关于启用“毕业设计”系统的通知08-30
毕业论文摘要写作方法06-11
化工分析毕业论文摘要06-30
毕业生音乐歌曲稿件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