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的亮点(共9篇)
1.十八大报告的亮点 篇一
关注十八大报告10大亮点
十八大召开,确认了我国未来5年调控和重点工作,从大的方面看需要关注以下几大亮点。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步伐。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具体量化目标更明确。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继十七大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对我国经济发展内涵重大变化阐述的又一新举措。报告明确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5、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报告指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初次分配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公平。
6、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注重农村和民族医药事业。此次报告提出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并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并加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7、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将纳入考核体系。报告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8、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9、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缩减领导职数。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0、国有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公平竞争。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与此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使之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新华社:从十八大报告看改革新指向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的部署。这份充满改革创新气息的报告,字里行间传递出诸多改革新指向。
行政体制改革:减少领导职数 降低行政成本
“一个总人口73188人的县,竟然有1正16副县长”,互联网上流传的一条热帖曾引发各方关注;虽后经澄清该县人民政府实际占职数的领导为县长1名、副县长9名,属于在政策规定领导职数范围内配备,但由此引发的热议并未结束。
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十八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认为,减少领导职数,不仅能降低行政成本,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政府更好地向服务型转型的一个现实要求。“不过,经验证明,职数削减后常常容易 死灰复燃,对此一定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确保改革效果。”他说。
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去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仅次于拥有2.4亿人口的印尼。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解决外来工融入当地的问题,关键是实现教育、就业、医疗等权益均等化,这些都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连。”十八大代表、农民工洪刚说:“报告提出的要求,让广大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看到了希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因为征地侵犯农民利益进而诱发社会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收入和财富的重要来源,报告的这项举措,将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更好保护,也会遏制乱占乱征耕地问题。”十八大代表、浙江安吉县农民宋昌美说,“广大农民都在盼着这项政策,希望抓紧出台标准,更好维护农民权益。”
民生领域改革:公共服务指向“更多更公平”
翻开十八大报告,“公平”一词频频出现,特别在改善民生的章节中频率更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2009年起上海松江就在乡镇一级进行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建立镇级农民集体经济联合社,让本地农民成为联合社成员,充分享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集体资产明晰到人。这项让农民变“股民”的改革举措保证了失地农民长期受益,其中仅一个镇的联合社过去两年就给农民分红近6000万元。
“在民生建设中更加注重公平,不仅需要执政理念的转变,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十八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说,“报告提出的这些民生政策安排,会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生态领域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瓶颈制约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十八大报告专门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特别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价格是有效的调节杠杆,只有改变可以低廉甚至无偿使用生态产品、让污染者承担污染后果的做法,才能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十八大代表、中石油副总裁兼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说。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事业引领得好不好,干部是关键。“只有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才能风清气正,这是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标准和抓手”。十八大代表、上海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关键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只有做到民主、公开、竞争,才能实现择优的目标。”
洪汉英认为,真正落实两个“不让”,一定能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一:市场经济与法治国家
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做主题报告。财新编辑对比了十八大报告全文本和十七大报告原文,发现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有诸多新的表达和提法。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十八大报告明确,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到经济目标,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而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经济性指标只有一个,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这意味着,未来八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增幅应该在7%—8%。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都在8%以上。如果未来八年中国经济能维持8%左右的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非难事。
——市场与非公经济。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要求“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报告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时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谈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共作为执政党,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在谈到城镇化时,报告指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居功能”。同时,“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法治国家。十八大报告谈及政治体制改革时,要求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报告首先明确,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上,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同时,值得注意的包括明确提出:要“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
十八大把此前政治学界广泛讨论的“协商民主”专列一节重点论述。报告要求,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应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同时,“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报告还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报告尤其强调,“当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报告谈及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报告还明确,要“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同时,要“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生态文明与环境问题。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专列一部分重点论述,并强调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中共十八大报告一共分为十二大部分,与十七大报告相同。但较之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专列了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加以重点论述。这凸显了中共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
生态文明建设部分的论述共分四节,分别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提出了诸多务实举措,诸如: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二: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
据新华社11月8日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在对中共过去十年做基本总结时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关于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在第三部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题,用约3200余字的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当时,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定位是: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胡锦涛要求,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他强调了“五个更加自觉”: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胡锦涛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3年(两会精解与强化习题)
一
每年的“两会”是国内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热词一】7.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吴焰:“‘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7.5%的主动适度减速,引导地方政府不盲目追求GDP,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腾出空间,实乃明智之举!”
【热词二】改革(哲学中量变到质变、实践的观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近70次“改革”,代表委员竞相提出“改革”的议案提案。走过“而立之年”的改革,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朱小丹:改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不改革是最大的危机。革命革到自己的头上,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对政府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热词三】刑诉法修正(我国的权利机关设置)
刑诉法时隔16年进行第二次“大修”,首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突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我国刑诉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顺应了新形势、新情况、新国情的需要。此次修订有利于在约束执法机关权力、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对执法机关能力的考验。
【热词四】城乡同比例选举
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从8∶1到4∶1到1∶1,城乡“同票同权”在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中逐步得以实现。
(代表语录)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完善,追求的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始终朝着“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方向努力,“城乡同比”选代表是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大进步。
【热词五】涨工资(民生工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涨工资”内容,与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规划,给广大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严诚忠:要调控物价,让“涨工资”的惠民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让居民工资“毛增加”和幸福感“净增加”之间的差值不断减小。
【热词六】房价合理回归(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让不少中低收入的困难群体看到了希望。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孙甚林:为抑制投机炒房,实施限购是必要的。今后国家房产调控政策应逐渐转向以税收、金融、法律等为主的综合调节方式,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增加保障房供应量等方式,促使房价回归到正常水平。
【热词七】异地高考(公民的权利)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透露,异地高考方案已进入“冲刺阶段”。这将是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高考制度极其重要的一次改革。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张会军:异地高考是一项有益于打破教育地域特权、维护社会公正的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尝试纠正当前高考制度中蕴含的户籍歧视,更体现出中国社会公平和民主的进步。“应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循序渐进,小步快走。”
【热词八】反奢侈浪费(弘扬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当前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何清华:国家必须严控“三公”消费,吃喝浪费、超前消费、决策失误等三大领域浪费,归根结底都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必须立法进行遏制。
【热词九】部长致歉(环境保护,者须与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因果关系)
今年的两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分别就环境污染和物价涨幅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表示歉意。这一举动,引来各方积极肯定。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部长道歉,体现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传达出令人欣慰的清新政风。不过,致歉不是免责的挡箭牌,更应化歉意为动力,把没办好的事情办好,才不辜负百姓的信任和期待。
【热词十】居住证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10日透露,正在起草居住证管理办法,目前已形成草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今年将报国务院审定。
(代表语录)全国人大代表陈舒:从“暂住”到“居住”,一字之变,反映了包容与平等。然而,真正让“居住”的人都能享受同等市民待遇,户籍制度改革仍需政府“给力”。
两会重点二
2013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集会会议在北京进行,全会听取和审议温家宝总理关于当局事情的陈诉;审查和核准2009年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打算执行环境与2013年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打算草案的陈诉,核准2013年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打算;审查和核准2009年中央和处所预算执行环境与 2013年中央和处所预算草案的陈诉,核准2013年中央预算。
温家宝浓墨谈民生,当局事情陈诉首提“尊严论”,这里的“尊严”主要指的是:第一,无论是什么人在法令眼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度的成长最终目标是为了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
会的全面成长必需以每小我私家的成长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成长缔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智慧才智竞相迸发。
在每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都要提交数千件提案,譬喻全国政协去年就收到1900件提案,个中三分之一涉及民生问题。低碳,是2009年哥本哈根集会会议的主题,也同样是本年两会备受存眷的主题之一,并被列为两会头号提案。
理论阐明
首先,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浮现了人代会制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基础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度权力构造,享有最高权力。全会听取和审议当局事情陈诉是行使最高监视权的浮现,审查和核准百姓经济和社会成长打算环境和陈诉,审查和核准预算、决算陈诉是行使最高抉择权的浮现。同时也浮现了人大凭据民主会合制原则集团行使职权,可以或许兼取民主和效率两者之长。实行这种政治制度最能浮现真正的遍及的民主,最便于人民行使国度权力。
其次,两会上代表们提交的数千件提案,说明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代会制度的政体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焦点内容。国度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度制度的基础准则。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度政权中充实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蹊径的最好实现形式,也是党率领国度事务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再次,温家宝浓墨谈民生,当局事情陈诉首提“尊严论”,浮现了党和当局僵持以工钱本的科学成长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成长好最宽大人民的基础好处作为党和国度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建树为中心的现代化建树,基础的目标是为了人民,为了不绝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糊口程度和糊口质量,浮现了汗青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汗青成长的主体和人的全面成长的概念。
最后,低碳被列为本年两会头号提案,反应了我国经济成长僵持可一连成长阶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调和,实现经济成长和人口、资源、情况相协调,僵持走出产成长、糊口富饶、生态精采的文明成长阶梯。成长低碳经济有利于应对气候变革;保障国度能源安详(我国对煤炭依赖很重,煤炭是高碳能源,我国70% 的能源依靠煤炭,所以成长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安详长短常重要的);直接相关我国污染问题,对节制温室气体,对节制污染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8、温总理两会指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有(B)
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我国综合国力显著上升,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因为(C)①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外开放 ②改革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十八大报告的亮点 篇二
翻一番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开放型经济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开放模式, 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
扩大内需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转型升级
“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 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发展服务贸易, 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转方式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利用外资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国际化
3.我读十八大报告 篇三
听完报告我发现:三次报告基本相同处:一是题目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总结过去基本上是成绩讲到,不足写明。三是指导思想是基本相同的。四是今后总体目标任务基本上是相同的,工作布局基本上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一国两制、对外开放和党自身建设。
领导如山,岿然不动;治大国如同烹小鲜,以少翻为妙;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者,近现代有美国一部宪法治天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型化,能够避免瞎折腾。
粗线条比较三次党代会报告,我以为,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把生态文明单列一条系统论述。这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发展基本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二大亮点,是指导思想上的“三合一”。第一重三合一,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合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重三合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体系,又是一种道路体系,还是一种制度体系,对此,“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大亮点,是十八大亮出了协商民主这一条路子。这是一条改革的路子,而且是稳步改革,它不仅比保守好,也比冒进好。
4.十八大报告的亮点 篇四
2012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但是,中央认为,当时科学发展提出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因此没有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党十六大以来的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因此,对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进行新的定位,以进一步地发挥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具有十分紧迫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并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做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高屋建瓴地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小康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号召全党、全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报告以促进社会和谐,惠及民生为核心,认真的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4年来的历史进程,突出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到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是理性文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较十七大报告有十大亮点,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步伐。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具体量化目标更明确。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继十七大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对我国经济发展内涵重大变化阐述的又一新举措。报告明确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5、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报告指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初次分配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公平。
6、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注重农村和民族医药事业。此次报告提出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并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并加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7、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将纳入考核体系。报告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8、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9、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缩减领导职数。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0、国有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公平竞争。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与此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使之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十八大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有四个特点:第一,旗帜鲜明。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主题明确。集中体现为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报告全文贯穿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第三,富有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两大主要创新:其一,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二,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特别是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第四,积极务实。报告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致力于研究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军队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部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按照“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要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加快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建设这六大任务所要解决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随着这六大社会建设任务的逐步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也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和各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胡总书记四个一定要为指导,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十八大献上一份厚礼。以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为指针,统一思想认识,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事,顾全大局,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图书馆工作中,要深入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5.十八大报告的亮点 篇五
“双学”即学理论和学党章。在这次“双学”活动的过程中,我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大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主要精神,认真听取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学习贯彻十八大党章》三场十八大主题报告,并在小组会议中充分讨论了相关内容,在丰富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坚定了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决心,这些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并整体勾画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些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例如,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又如,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组成的“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党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治国理念。
再如,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十八大报告的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是一字之变,却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要求,坚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发展任务的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全党更好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和维护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在党章中完整表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内容写入党章,并对党员义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干部的要求等部分内容作了充实。这次党章修改集中了全党智慧,是全党意志的共同体现。通过这次修改,党章的内容更加完善,必将在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过程中更好发挥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生态文明、保持党的纯洁性等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进党章,使党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中积攒的新鲜经验和启示,彰显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理想,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升华,体现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逐步完善,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取得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进步。
6.十八大报告的亮点 篇六
竹林寨村委会 XXX
11月8日,党的十八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上午,我在电视上收看了十八大开幕式及胡锦涛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总书记用95分钟时间,分12个要点,阐述了这份报告的主旨内容。从这份近三万言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这个国家走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未来这个世界最大的政党又将在“中国道路”上迈出怎样稳健的步伐。展望未来,报告强调,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对过去五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分析,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美好愿景。五年艰辛历程,十年辉煌成就,成绩鼓舞人心,蓝图催人奋进,作为党的一分子,倍感自豪。
在报告中民生是人们最关切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用治国的理念详细阐述了今后民生建设的总思路。“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胡锦涛的这个总定调,让人们更多地看到实惠,更多地看到希望。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民生问题一直是治国理家的关键问题,从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民生问题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考验,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财富积累最多、民生事业空前发展的十年。扎实推进民生事业,也是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重要主题之一。民生问题不可能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问题,无论形势怎么发展,无论民生幸福指数如何提高,民生问题总会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各大媒体一致对民生关心指数进行调查,结果是惊人的一致。大家认为,教育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医疗保障改善和养老保障改善,是老百姓最为期待的的两大民生大事,而住房、就业、工作机会均等等直接的民生问题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胡锦涛的报告,与老百姓的呼声相一致。在总书记明确的唯一一个以数字表示的发展指标中,民生首当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我们党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划时代的信号!胡锦涛在民生政策阐述上,首先谈的就是教育问题,其次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报告的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胡锦涛总书记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浓厚墨迹。作为党的总书记,如此直面老百姓最关心的切身问题,如此坦诚地与老百姓“面对面”式地交流,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到到共产党“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伟大。
我从网上也看了报告全文两次,每听一次,我都感受到鼓舞、振奋、感动。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人民公仆,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一是要当一名学习带头人: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精研细读,做好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二是要当一名义务宣传员,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四群”教育工作的要求,宣传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三是当一名群众的贴心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真正地融入到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中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医疗战线上的同行门一起,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对中央、州委和县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重点的宣传,让党的优惠政策在农村得到了解、落实,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作为党员的我们,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的难题,应该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党员的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7.十八大报告的亮点 篇七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一面旗帜”,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一条道路”,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支持“一套制度”,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理论指导实践、以什么样的制度保证方向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根本保证。
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同时, 十八大报告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实现国富民强, 印证“道路自信”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一提到《春天里》这首歌, 人们就想起那两个光着膀子在出租屋里高歌的打工仔, 想起2.5亿农民工对未来的彷徨和渴望。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面对过如此多的流动人口。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几亿名背着“蛇皮袋子”进城的农民工, 让“凝固的中国”变成了“流动的中国”。他们创造的光荣和梦想成为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身的标志性成就。他们内心的纠结和迷茫, 也折射出转型中的大国成长的烦恼。
很多人还记得, 2009年年末, 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国工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榜, 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先锋。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正是这数以亿计的个体自救, 完成了对这个危难时刻的力挽狂澜”。2.5亿农民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擦亮“中国制造”的品牌, 打造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助推经济形势的“V型反转”, 为中国迈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新社会阶层”, 农民工带给我们的, 不单是炫目的物质成就, 还有无数心灵的感动。在北京“7·21”暴雨中, 150名农民工用血肉之躯救出182名被困群众, 成为“平凡的真英雄”。破解世界建筑难题的赵正义, 获得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为“农民工发明家”。从“傻根”变成明星的王宝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北大保安、从农民工成长为十八大代表的巨晓林……他们用行动积聚起社会的正能量, 成为“中国的脊梁”。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流动的中国”释放出罕见的能量, 也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 考验着治国理政者的政治智慧。从总书记关心留守儿童, 到总理帮助农民工讨薪;从给农民工子女一张安稳书桌, 到健全工伤、养老等社会保障;从国务院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到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从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 到创造条件打开上升通道;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农民工的发展进步和权益保护推动着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促进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一代农民工留不住, 第二代农民工不回去, 第三代农民工回不去。”今天, “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登上历史舞台。与眷恋故土的父辈相比, 他们面临着扎根城市还是归根农村的两难抉择, 面临着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惊险跳跃”。这样的抉择和跨越, 不仅关系亿万农民工的福祉, 关系“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更关系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人们期待着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加铿锵有力。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所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指导实践, 强化“理论自信”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意味深长的变化, 拓展了国人的言说空间。今天的互联网上, 动辄数以万计的跟贴、留言、转发, 引发着“我来看评论”的感慨;“给力”“伤不起”“你懂的”等各种潮词表达着真实而复杂的信息……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 恩格斯认为, 劳动和语言 (及其表达) 是人类思想形成与进化的“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近年, 从“孙志刚事件”影响废除收容法案, 到网络讨论提高个税起征点;从“免费午餐”引来政府接棒, 到网络反腐推动纪委介入;从河南洛阳网友当选人大代表, 到知名博主受邀走进中南海, 在各种公共平台上, “中国好声音”此起彼伏;在国家成长和社会进步中, “表达权”成为重要推力。
不仅要有麦克风, 而且要练就好嗓子。如今, 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 我们的表达渠道空前丰富, 但无论是新媒体还是自媒体、大喇叭还是小喇叭, 都不过是扩音器, 要说得好听、唱得动人, 还要有理性的心态。无论是微博上“辟谣联盟”的成立, 还是反日游行中“反对暴力”的举牌;无论是倡导捍卫他人的表达权利, 还是提出构建观点交锋的“议事规则”, 学会如何表达, 懂得遵守规则, 我们才能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 筑起文明理性的河床, 不断提升中国社会的民主素养和公共精神。
保障发展, 增强“制度自信”
2007年年底, 一些网友在论坛里公布自己的薪水、奖金、福利, 甚至把工资条附图贴上, “晒工资”成为风行一时的活动, 而“晒”字也作为新词迅速走红。
“晒”字成为网络时代留存下来的经典语汇源于其词义的扩展。2008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 “以公开为原则, 以不公开为例外”, 把我国透明政府的建设带上法制化的轨道。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曾被视为“秘密”的政府信息, 发布之物从私人的工资条变成了政府的大账本, 关注之事从家长里短变成了公共事务, “晒”也因而有了公开、透明的引申义。
在5亿多人通过网络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之时, 或许没有什么比网络词汇更能迅速地反映公众心态了。“晒”字折射的是群众对政治运行公开、透明的赞许, 是社会对权力行使科学、规范的期待, 是公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监督的热切期望。
的确, 近年,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组织, 晒账本、晒工作, 公开透明已是大势所趋。新疆阿勒泰的官员财产公示、浙江温岭的阳光预算、四川白庙的“全裸账本”……“晒”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加。2010年, 中央部委晒出“三公”经费;2011年, “晒三公”在争议中前行, 北京、上海等地纷纷跟进, “晒”的质量提升、意识增强。从被动“晒”到主动“晒”, 从“愿晒就晒”到“一定要晒”, “晒”字的闯入, 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化。
“晒”字的背后是“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彰显。中央部委“晒三公”、执法部门“晒”权力清单, 甚至是一些地方“晒”领导手机号, 对象无疑都是公众。主动将权力运行的过程置于公众监督的视线之下, 让公众知情、请公众监督、使公众参与, 从本质上讲, 就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是“权为民所赋, 权为民所用”的权力在实践层面的充分体现。
“晒”的效应已然显现:不论“公车专拍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河南取消公安车牌号段, 还是慈善风暴倒逼出的红十字会捐赠查询平台;不论个税起征点网络征求意见时23万条建议增强的参与意识, 还是“晒三公”时无数公众紧盯钱袋进行的民主训练, 公开带来的参与、互动和共建形成了社会共同体意识、激发了现代公民精神。这些足以开拓出更广阔的民主图景。
发源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 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写入每个人心中。当大地震肆虐汶川, 各地志愿者齐聚震区, 与灾区人民一起守望相助;温州动车事故之后, 温州市民在寂静的深夜排起献血的长队;当大雨侵袭北京, 150名农民工救出182名被困群众, “这一刻, 所有被大雨冲刷的人都是北京人”。公民参与从涓滴之间凝聚起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成为政府力量的重要补充。
发源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起良性互动的桥梁。兔年春节期间风行全国的“微博打拐”, 不仅有大量社会名人参与街拍, 各地警方也接连出警调查核实;“三元免费午餐”从微博上的爱心共振, 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 为儿童端上热腾腾午饭的同时, 也铸就公众和政府良性互动的经典案例, 催生出信任与合作的正能量。
发源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 悄然之间使政治生态更加民主开放。“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 政府信息公开从理念转化为现实, 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逐渐成为常态;政府决策的听证制度日益完善, 为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提供了制度载体;重大决策事项更加注重征求和汲取民意, 各地网络问政日益制度化、常态化。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始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 焕发出促进政府制度创新的正能量。
社会学家指出, 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从网络上积极“围观”、坚定互动, 到现实中参与监督、促进公开;从草根慈善、社会组织, 到共享共建、志愿精神, “积极公民”的形象在近年逐渐清晰。对公众而言, 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 才能涵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 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 以制度渠道海纳公众的“参与百川”, 能够促进自身的制度创新, 尊重民意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
“你所站立的地方, 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 中国就怎么样。”如果你曾以140个字理性表达诉求, 或者参加过政府决策的听证会, 那么你已经参与到时代的前行之中, 成为我们这个“参与时代”的建设者、推动者、主人翁;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 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 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进步的正能量。
8.十八大报告人学浅议 篇八
关键词:十八大;人学;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14-02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和十年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据统计,胡锦涛同志约三万字的报告中,有关“人”与“人民”的部分超过五千余字。这预示着,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将愈来愈注重人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未来中国的改革、建设以及繁荣,会更加以人作为生产力及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确定下来。因此,这份报告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学思想。
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客观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于加快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意义巨大。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扬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是体现人民利益和人民主体思想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和保障人民利益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保障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全面、协调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报告的主要落脚点和归宿。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胡锦涛强调,要使“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以此可以看出,中国建设需要人民参与,需要人民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那么,就必须保障人民权益和利益,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能动力量,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道路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社会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与自然等的生存空间,这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保障人正常发展,社会良性运行,自然生态文明的关键。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必须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才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创造活力。其次,必须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再次,也必须认真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在矛盾和利益面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服务大局。因此,人类进步和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关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三、不断创造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自马克思以来,人们运用“全面发展”来要求和提升自己,不断改变自身物质条件、精神品格和能力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创造一切条件,不断推进人的解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促进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不是广大人民群众丰衣足食,不是精神愉悦,而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类差别,消除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报告还特别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的发展的最直接、最明确的期望和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去,既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保证在文化和教育繁荣的新阶段,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受教育水平和基本素质,将人的发展贯穿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去,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加快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的基本实践活动。因此,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我们要继续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个人贫富差距,达到总体的平衡和协调,促进人均收入稳定增长;要发挥人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情和激情;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的潜力资源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共同富裕。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地增加人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得到提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通过这种规范分配秩序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第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人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制度和法律保障。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这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坚强口号,是保障人的正常发展、全面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地位;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就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就是要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就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受到广泛尊重,保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这是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部分。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优秀文化创造源泉和成果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迸发,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1]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题中之意。文化建设不仅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而且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
报告还强调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促进就业等民生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学前和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为人的发展提供最有利的环境支持。只有个人发展了,进步了,生产力才会跟着发展,社会整体力量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标准体系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促进劳动者个人能力的提升。”[1]这就清楚地表明,国家和社会重视人的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来要求人怎样完善自己,不断促进个人的全面进步。
十八大报告不但从上述几个方面诠释了人的重要性,而且在完善社会管理和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诸多方面表明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广大人民齐心协力和不懈努力,最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历史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人的发展不仅需要客观环境提供必要条件,而且也需要人们自觉地、能动地发挥自身创造精神,不断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发挥所长,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关系与趋势,努力追求自身超越,不断实现个性解放以及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9.十八大报告 篇九
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班黄利洁
2012年11月0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 5年的工作
在听的过程中,我了 解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依然是十八大的指向标,是党开展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胡锦涛总书记还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制度建设摆在首位,推进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实力,加强防御性国防建设,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等等,这些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是该好好将 我们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不能浪费,不该忽视。中国虽然从前几年就开始提出建设文化强 国这个计划,但经过了这么些年,对于文化的深度发掘和发扬光大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 强国,不是表面上的到处歌舞升平,而是要每个地方都能体现其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其独特 的文化背景,让人们一走进这座城市就能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文化气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 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一言论指示着干部队伍要密切关注群众需要,不可脱离群众,不能以公谋私,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我们也要学习到务实的作风,善于总结,善于规划自己的未来。五年计划也好,三年计划也罢。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 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事先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还应该起到先锋模仿作用,为他们 树立富有正能量的形象,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为迎 接更美好的十九大做好准备。通过在校学习,也让第七党支部的党员、预备党员、积极份子都融入支部生活,将各个成员团结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现了第七党支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民生 通过这段时间的十八大学习,我班同学深刻体会到党的“以人为本”理念及“为人民服务” 实践,认识到党对民生工作的重视态度。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 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党把一切工作的重心都 放在了民生上,党也在实际工作中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如农民种地不收税、学生义务教育不 收学费等,这些政策切实地实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离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丽中国”更近一步。十八大报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 另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指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这一点需要我 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积极参与进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 人人在面对能源资源短缺、生活环境恶化情况下,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坚决制止污染浪费 现象,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中参与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中,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 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富强。
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十八大的精神。会议结束后我又对十八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学习,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触颇深,强烈的自豪感和庄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认为十八大是一个胜利的大会,以下我将阐述我的几点感想: 其一,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的感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认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文化知识建设,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作为一名理科生,我们也需要多学习一些人文科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另外,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行为素养,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要扎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然后用自己的所学的去回报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二,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的感想,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而美丽中国的建设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不乱扔垃圾,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等,要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同时我认为学校也要做好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的教育,增强学生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其三,对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的感想,其中谈到要努力办好教育的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认为自己的责任很重大,我要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己今后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我深刻感受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每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刻体会到当今社会在不断变化,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主力军,只有我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整个国家才能更强更好的发展。当然作为学生,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时刻关心社会需要,用这一点来作为发展的风向标。理论结合实践,多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挖掘创新意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身,我们应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这次大会的会议精神,将其中的深刻内涵化为自身的原动力,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此外,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与使命。
【十八大报告的亮点】推荐阅读:
十八大报告重点10-16
关于十八大报告10-20
十八大报告读书笔记06-24
十八大报告学习提纲11-09
十八大报告中英双语版08-11
十八大报告学习测试题12-03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心得08-20
十八大报告知识竞赛题答案09-24
十八大报告要点解读(精简版)12-20
学校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材料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