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相思李商隐,相思的意思,相思赏析(共8篇)
1.相思,相思李商隐,相思的意思,相思赏析 篇一
所谓“单相思”词, 是指写己方思念彼方的词。这类词是相思词中最常见的, 也是我们接触的最多的。
如晏殊的《蝶恋花》 (词略) 。
这首词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上片移情于景, 眼中所见之景皆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花在烟中似愁, 草沾露珠似泣, 燕子双双亦会触动离愁。下片倒叙昨夜景况, 因无眠而登楼远眺, 为等待心上人望穿秋水。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三句展开的气象、意境高远阔大, 在“离别相思”词中出现实在少见。
此外, 还有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柳永写离别相思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他独倚高楼, 望穿草色烟光、落日残照的天际, 这股相思之愁, 又有谁能领会?想要借酒消愁, 无奈“强乐还无味”。结尾两句直抒胸臆,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两句所表达出的执著专一、始终不渝的相思与追求之精神, 令人感动。
二、对面着笔型
所谓“对面着笔”, 是指不直接从正面写自己的情感, 而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相思词中也常见此种类型。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通过离情别恨来写恋情相思。上片写行人的离愁。随着景物的变化, 离心上人也越来越远。而随着自己渐行渐远, 离愁更是越来越浓。下片写闺中之人对行人的思念。闺中之人对行人相思之极, 柔肠寸断, 以泪洗面。只能依赖登楼望远以寄托情思。然登楼所见只是连绵的青草, 青草尽处是春山, 而自己思念的人却还在春山之外, 叫人情何以堪?心上人思念着自己, 自己虽未明说思念对方, 然思念之情已显然可见。
三、双向相思型
所谓“双向相思”, 是指彼此双方相互思念。不仅写自己思念对方, 同时也写对方思念自己。如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一剪梅》) , 不只是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愁, 丈夫也因思念自己而愁。又如姜夔的“谁叫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 , 他与她相隔千里, 却各自心知对方的相思沉吟之苦。
四、寄情于梦型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相思词经常会出现诉诸梦寐的意象。如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 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下片写得尤其感人, 别后思念, 多次成梦, 即使眼前重逢, 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犹恐依旧是梦, 其间的酸楚、相思之痛, 令人内心戚然。
五、意象烘托型
诗词常营造某种固定的意象代表相对固定的情意内容, 当这种意象出现时, 会自然地激起一种联想, 使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相思词也经常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如月亮、流水、芳草、等。
以月写相思, 借明月来抒发离别恨, 闺中怨的思妇诗词, 俯拾皆是。如“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等。
而借助流水写相思之情的如黄庭坚的《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因此, 相思者想看看心上人所居住的“江东路”都不可能, 足见其相思之苦。接下来两句说只有梦里才能和心上人相见, 因为梦里山不能隔水不能阻, 写得情深意切, 如痴如醉。
六、悼亡型
悼亡词, 乃在世之人为已故之人所填之词, 是对亡者的相思之情。苏轼的《江城子》便是典型的一例:“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这首词写词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以上便是我们简要概括的相思词的几种类型, 当然不仅只限于此, 还有其他的类型等着我们去探索和研究。需要说明的是, 有些词同时运用了不止一种写法, 如秦观的《八六子》既属于寄情于梦型, 又借用了芳草意象。
一种相思, 万种风情。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相思词, 它描写的都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之一,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 相思是苦, 亦是甜。
参考文献
[1]刘毓庆, 杨文娟.诗经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05, 6.
[2]张占国, 王铁柱.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咏情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1.
[3]诸葛忆兵.宋词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金诤.宋词综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1, 11.
[5]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花季莫种相思树 篇二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 苦口婆心地找她谈心, 她不听;副校长在操场上看到她与那男生手牵手时, 她不畏惧;她妈妈帮她找了很好的工作, 她不去。她就像走火入魔一般, 不能自拔。当发现男生喜欢上别的女孩时, 她内心非常痛苦, 于是去找心理老师咨询。
老师: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吗?
欢欢:我恨死他了!
老师:谁啊?为什么?
欢欢:本来我可以有很好的成绩的, 都是因为他, 一个字也念不下去了!可他现在还移情别恋了。我现在是又恨又爱, 每天都在想以前和他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 情绪很不稳定, 晚上经常失眠,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
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这种状态的?
欢欢:半年前, 正当我非常自卑之时,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的短信, 从此心里再也没有宁静过。
老师:可能在你学业不顺、就业迷茫、前途徘徊、自卑心理出现之时, 便会生出退缩之心, 像只蜗牛退回壳中;或者像心理学上所说, 想回到母腹。其实这些都是逃避或寻找安全感的表现。当你非常自卑、烦闷, 正在空虚寂寞之际, 这时如果有位情窦初开的男生情意绵绵地给你写信, 说“你美丽大方, 你温柔可爱……”或者直接说喜欢你。不管是谁这样做, 此时, 没有一点防备心理的你都会从此不分东西南北, 整日迷迷糊糊地沉浸在幻想中, 影响学业不说, 从此还自叹不如男生, 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宝贵的自信, 把童年的梦想、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统统都忘了。从此就一心想找个依靠, 找一个心灵安慰, 来逃避现实。莫名的青春烦恼耗掉了你所有的时间, 让你深深地陷入迷茫而不能自拔。你是不是这样?
欢欢使劲地点点头。
欢欢:可是老师, 我现在还是非常的孤独痛苦, 怎么办呢?
老师:青春期的你在痛苦、自卑、迷茫、孤独之际, 缺乏自信。这时的你太需要温暖和他人的帮助, 太需要他人欣赏和赞赏的目光。只要他给你一点点的温暖, 你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女生的本能反应往往是希望有一桩恋爱来搭救她, 当然这可能是青春期潜意识的一种反应, 盼望有一个男生来理解和欣赏自己。当你无法成功地自爱, 无法坚信自己时, 就只能通过别人来爱自己, 难道你不是这样吗?
欢欢, 我们小小的胸膛, 无法容纳艰辛的爱情波折;我们弱小的心船, 无法承载汹涌的爱情之波;青春的沃土, 过早种上酸涩的相思树, 总有一天它会退化成沙漠。我们要学会做一朵带刺的铿锵玫瑰。
我也一直在想, 假如你把对情爱的执着专注的热情和耐力投入到学业或工作中去, 那将会拥有一场怎样的人生啊!欢欢, 超越失败就是成功, 一切靠自己吧!
一刹那, 欢欢迷惑的眼睛仿佛有了光亮。
欢欢:老师您说得太对了, 我非常需要他的温暖和帮助, 他曾经对我太好了。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他, 也许正是我青春期孤独无助时的需要吧, 如果这时我遇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可以给我温暖和鼓励的男生, 都会满心欢喜的。我不知不觉混淆了爱情和友情, 更多的可能是怀念自己所付出的第一次美好情怀。所以他不值得我如此的伤心难忘。但是, 老师我还是走不出他的阴影。
老师:如果你没有要求, 没有依赖, 不想让对方的光彩和温暖来罩着自己, 不想去寻找一个心灵的安慰和一生的依靠, 不想将一生的目标建立在成全他人身上, 不想将自己生命的意义搅入他人的生命的主流, 以他人的目的为目的, 换句话, 我们足够坚强独立, 足够勇敢自主, 当我们拥有一个完整的自己的时候, 没有了他, 我们并不会有任何失落。你就不会将生活停摆, 苦苦地期盼, 痴痴地等待, 傻傻地依赖。我们永远可以带着自己回家。何况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志趣、学业、工作, 以及对他人、万事万物的爱, 怎么会停留在一个人的身上而迷失自我呢?
一句话, 只有在我们丧失了自强自立的信心后, 才会向男生索取更多的依赖和保护。所以, 普天下的女生若要真正获得自我价值, 取得成功, 拥有幸福, 唯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思想, 千万别想靠着谁!独立、自主才能坦然面对一切。
欢欢:老师, 我怎么这么轻易地就被他所打动呢?现在该怎么做呢?
老师:当你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 总是一不小心就落网了。《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曾告诫天下女性:“在我特别小的时候, 我妈妈就教育我:‘你任何时候都不要想靠着谁, 一切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你以为你的父母能保护你一辈子吗?你的父母可能突然间就离开你!你以为可以靠你的丈夫吗?你的丈夫完全有可能背叛你!你以为可以靠你的亲朋好友吗?你的亲朋好友完全有可能抛弃你!只有一个人不会背叛你, 那就是你自己。你必须有一技之长, 你必须能够独立生活, 养活自己, 只有那样你才不至于饿死, 才能平安地生活。我们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我们永远可以带着自己回家。’”
因此, 我们在17岁的日记上就应该这样写着:我要独立, 要靠自己。我们不依赖任何人, 我们从小就有一种扛起自己一生的心态, 我们要爱自己。
她紧抿着的嘴唇透出自信。
欢欢铿锵有力地说:我一定要自强自立、要有出息, 让他后悔。老师, 我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这么傻?
老师:是青春期的吸引心理, 或者说是好奇心理, 也有些是模仿心理。我只能说你是单纯地仰慕他的外表, 他的当前。你没有为对方考虑过, 你也不知道他好在哪里, 你爱上他什么, 甚至还很不了解他。这称不上爱, 只能说是异性间的一次吸引, 谁都可能遇上。该怎么做呢?一个女性要想拴住一个男性的心, 不是为了他放弃学业, 放弃自己的机会, 从此百依百顺、稀里糊涂、南北不分, 而是让自己变得比别人优秀。世界上没有一个男人是被眼泪征服的, 而一定是你身上有某种东西吸引他, 使他眷恋你。保持自己的秉性, 这才是一个女人的魅力所在。
欢欢:我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就是做不到。不过现在我心里舒服多了, 谢谢老师!
老师:正由于青春期本身的原因, 男女同学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 这种转瞬即逝的爱慕不是真正的爱情, 更不是初恋, 心理学上说是坠入情网, 此时的海誓山盟、热血沸腾、甜言蜜语、一见钟情等不过是昙花一现。最多算是激情和异性间强烈的吸引。自古以来, 年少时的情梦谁都会做, 谁都可能破灭, 谁都会醒来。我们要赞美青涩自律的青春, 让我们在渴望中学会等待, 让我们在向往中学会自律, 青春会因为自强不息而更加美好!
欢欢:我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女生, 做一个矜持稳重的女生, 让他刮目相看。
欢欢紧紧地拥抱了老师, 眉目间流露出久违的笑容。
一学期以来, 老师和欢欢共同制订了具体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她充满信心, 努力学习, 用心生活, 尽心享受生活的每一瞬间, 充实每一天。她把爱分享给周边的每一个人、每一种事物, 再也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迷失自己。如今的欢欢是一个青春靓丽、品学兼优的学生会干部, 自尊自爱自强, 深受大家的喜爱。
3.《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三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原文: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翻译: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将在何处解鞍投宿?野水边的驿馆,抑或是空山上的驿馆。纵然我们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托给明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梦中相聚,也可以勤写书信,传递彼此的情谊。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赏析
此为送别词。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词中充分地发挥词的声情美,巧妙地利用叠句的回环往复,造成形式上的错落有致,一咏三叹,以参差不齐之句,写郁勃难状之情,使人恬吟密咏之中,更强烈地体会到词人低回缥缈的别离情绪。
首句“怀归”二字,点出方回此时正羁宦天涯,他乡为客。“怀归”之前冠以“终日”,则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去的满腹牢愁,已经溢于言表。这种心情之下,又要为朝夕相伴、志同道合的挚友送别,所以词人这两者之间连以“翻”字,顿时把客中送客,宦愁加离愁的怅触和伤感全盘托出。这一句自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化出,但变旷达为执着,层深浑成,感情更为沈郁。
“春风”句点时、地。“祖”,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活动:“祖席”,引申为饯行酒宴。春风骀荡,风和日丽,本来正宜于与知友郊外踏青,水边饮宴,现却要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他饯行,这样,平常的叙事被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彩。
“便莫惜”句写离宴。“卷白”,即“卷白波”。宋黄朝英《缃素杂记》卷三: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词人只以一句席间的劝酒辞即代替了以上之一切,使主客二人,悒悒寡欢,愁颜相向,以酒浇愁之场景如目前。“卷白”之上加以“频”,“频”之前再加以“莫惜”,“莫惜”之上再以“便”字承上句转折,语气沉痛,字字重拙。友情之笃,分携之苦,见于言外。
上片最后几句是一叠句,以声传情,点醒临行即。这个时候,席间奏起了凄婉的骊歌,那可能就是催人泪下的《阳关三叠》吧!悲凉的乐曲席间回荡,也离人的心头回荡,似乎提醒、催促着行人立即上路。三字短句回环反复,“动”和“催”字重复出现,都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茫然若失的惆怅。
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前两句一问一答,描画出一幅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古道行旅图,把词人对范殿监体贴入微的关切之情具体化,形象化。“临水驿,空山驿”的一再咏叹,更是把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结拍两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一别而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当然是去留双方将面临的凄婉现实。
然而方回“明月相思千里隔”之前加一“纵”字,立刻使地域上的千里相隔失去了应有的份量。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空,全词就“梦咫尺,勤书尺”这样语重情长的再三嘱托中结束,余音袅袅,令人回味。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2相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曾演唱此诗,由此可以证明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3长相思·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冷时催促梅花开放,暖和时催促着凋落,早开便会早落。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
角声吹起,笛声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
注释
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明朝:清晨。
赏析
此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表现惜花之心。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
“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4长相思·惜梅 宋朝 刘克庄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长相思·惜梅》译文
寒冷时催促梅花开放,暖和时催促着凋落,早开便会早落。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
角声吹起,笛声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
《长相思·惜梅》注释
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明朝:清晨。
《长相思·惜梅》赏析
此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下谢落,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军早落,表现惜花之心。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放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两句写梅的开放下谢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
“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军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军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脾吹北脾”,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下,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脾花落,北脾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脾梅花,又吹落了北脾。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放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5长相思·花深深 宋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长相思·花深深》译文
花柳重重,春色盈盈。但在这繁华的花花世界里却寻觅不到心上人的消息,这时才终于明白,他早已辜负了我对他的一片真心。
琴声幽怨,孤枕难眠。曾经的山盟海誓,蜜语甜言不过是都成了空头支票,当初的当初,谁又能料到如今这番兰因絮果般的凄凉情景呢!
《长相思·花深深》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钗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此时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6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吴山:泛指江南群山。悠悠:深长的意思。
鉴赏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水充满了哀感。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感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言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水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词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感。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水似感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感怨的焦点水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恨”且“悠悠”,无穷无尽,思念之深、等待之久,亦由此可知。而要此恨消除,除非爱人归来,所以词中说“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句既是思妇的心理活动,也是词人揆情度理给她的思念所作的结论。“月明人倚楼”句,或解释为爱人归来之后双双倚楼望月,即把这一句作为“恨到归时方始休”的补充句;或解释为思妇对着汴泗怀念爱人的时间、地点。在这两种解释中,本文取后者。月明之夜,思妇难寐,正是怀人念远之情最浓重的时刻。这个结句极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且又频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之致,这与写“流水”、“相思”十分贴切。所以这首词虽然只有三十六个字,却不失为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7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翻译
短亭长亭,古今离情。高楼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晕,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远山茫茫。秋叶落地声伴着孤雁哀鸣,远游的行人不忍听。
注释
山驿(shān yì):山路上的驿站,指作词之地。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短长亭:古代驿道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此代指行旅、行程。
古今情:古今相同的离情。
凉蟾:秋月。
晕:月晕,月亮四周的光环。
馀:剩下、遗留。
横:地理上指东西向,此指远山迷茫。
和:应和。
赏析
《长相思》为万俟咏写行旅之作,上片点明时序和地点,下片含蓄表达行人的愁思。通篇萧疏冷落,情在言外。这首词全词围绕着词人于秋季雨后登亭的所见所闻,秋季雨后的凄凉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这句话写到小楼在月影下独立,月影映衬着小楼,词人将深秋月夜描述犹如画一样。用“蟾”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为蟾蜍这种动物喜欢潮湿而体表是冷的,更能表现出“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可谓善于体会。“晕”是“雨馀”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
下片仍是写驿楼上的所见所闻,思乡的客愁表现得更强烈。过片“暮山平”两句,扣住“山驿”的“山”字,描写日暮黄昏时的山中景象。太阳渐渐西沉,暮云合拢。远远望去,群山模糊一片,山中的暝色越来越深了。云空阔而单调,使得整首词读后给人萧瑟之感。大笔地涂抹,景象开阔而沉郁,浓重的暮色有力地烘染着游子的乡愁。“几叶秋声和雁声”,则由视觉而听觉。所见既已如此,所闻更使心惊。风吹叶落,秋声萧瑟,再加上南归大雁的鸣叫,此情此景,真让人难以承受。因而词人不禁呼出“行人不要听”,把深浓的乡思推向高潮。水到渠成,收合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早年所作。当时词人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雨后登亭,临亭就所望所感而发此作。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8长相思·云一緺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古诗简介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
翻译/译文
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注释
⑴长相思:此词调名在曾慥《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
⑵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
⑶緺(wō):《阳春白雪》、《浩然斋雅谈》中作“窝”;《乐府雅词》中作“〈髟上呙下〉”。一緺,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⑷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
⑸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
⑹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龙洲词》、《龙洲集》、《阳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龙洲词》中作“春山”。
⑺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
⑻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
⑼颦(pín):皱眉。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
⑽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
⑾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古今词统》、《历代诗余》、《全唐诗》、《古今诗余醉》、《续选草堂诗余》中均作“如”。
⑿帘:《龙洲集》、《龙洲词》、《阳春白雪》、《乐府雅词》中均作“窗”。
⒀人:《龙洲词》、《龙洲集》中均作“争”。
赏析/鉴赏
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虽只写衫裙,而通体所呈现的一种绰约风神自可想见。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
“轻颦双黛螺”,写到这位淡妆女子的表情。轻皱双眉,似乎蕴含着幽怨。相思怀人之意,于此隐隐传出,并由此引出下片。这一句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轻”字颇有分寸,它适合表现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通篇轻淡的风格相谐调。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写到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发自心底的深长叹息。这叹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点到即止,不作具体的刻画渲染,反添余蕴。联系上片的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这位“淡淡衫儿薄薄罗”的深闺弱女,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而且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气氛的包围。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9长相思·云一涡
李煜〔五代〕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译文
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轻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注释
长相“:此词调名在曾慥《乐府雅词》中作《长相“令》。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一緺(wō):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轻轻:指衣裳的颜色轻轻。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颦(pín):皱眉。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
赏析
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虽只写衫裙,而通体所呈现的一种绰约风神自可想见。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
“轻颦双黛螺”,写到这位淡妆女子的表情。轻皱双眉,似乎蕴含着幽怨。相思怀人之意,于此隐隐传出,并由此引出下片。这一句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轻”字颇有分寸,它适合表现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通篇轻淡的风格相谐调。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写到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发自心底的深长叹息。这叹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点到即止,不作具体的刻画渲染,反添余蕴。联系上片的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这位“淡淡衫儿薄薄罗”的深闺弱女,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而且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气氛的包围。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0长相思·雨 宋朝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雨》译文
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长相思·雨》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恨,遗撼。
道:知。
阶:台阶。
《长相思·雨》赏析
该词讲述一个相思之得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触景生旅,词得心中有无限的旅怀,孤灯照得难入梦,表达了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讲述一个相思之得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孤灯照得难入梦。词得心中有无限的旅怀,触景生旅,表达了诗得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望,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得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得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旅”,直接道出得的心旅。然而“无限”二望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得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望突出得的愁苦心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得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得”怪雨无旅,不顾得的心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得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得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望,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得的心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长相思·雨》创作背景
此文系诗人早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有感而发此作。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1原文: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译文
在镇江城楼头、西津渡口,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歌妓唱着《宛转歌》,很温柔,惬和人意。那座妓楼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一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凝聚在乐曲里和词章里。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无奈山高路远,到不了你那边。清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见老,不应像我这样,为衰老而悲伤。秋,寓有衰老意。
赏析:
秦观曾于熙宁九年访湖州李公择归来,经镇江;宋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十九日与滕元发等会苏轼于金山,十月复来,作《宿金山》《金山晚眺》二诗,可见对镇江形胜甚为熟悉。此词至迟作于宋元丰七年(1083年)之秋。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2原文
长相思·秋风清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翻译
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使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
注释
槛:栏杆。
砌蛩:台阶旁的蟋蟀。蛩,蟋蟀。
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的小令。上片起首三句,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思乡的词人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于是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下片,写户外近处的景物。传入耳中的是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两句见出环境的凄凉、冷寂,正应词人孤独的思乡心理。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触动了他的乡情,使他这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拓宽了词作的意象空间,加上烘托、反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游子思乡的主题逐渐深入,水到渠成,引出尾句,以“偏伤旅客情”重笔直陈作结。
全词把极寻常的思乡之情,写得含蓄蕴藉,曲折动人,移情于景,借各种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无形的思乡曲曲传出,文心细密,动人心弦。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3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翻译
我有百种相思千种怨恨的情绪,早有那伤春情绪,无奈那春醪更使我苦闷。负心的人让我不满,什么时候才能在枕畔问个明白?
悔恨情爱使我身心俱疲,灌醉自己强行入睡,也还是像之前那样苦闷。这番心意是为你,你却不信。泪流尽了,心里的愁情却难尽。
注释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那:无奈,奈何。
春醪: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薄幸:薄情,负心。
不愤:不服气,妒忌。
懊恼:悔恨。
心一寸: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依前:照旧,仍旧。
赏析
上片写伤春怨恨。首句抒情,百种相思与千种怨恨交织在一起。“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早就有伤春之心,再加上被春酒所困而病酒恹恹。“薄幸辜人终不忿。何时枕畔分明问。”薄幸郎辜负了别人的行为,实在令人不满,要在枕边问明白。“枕畔”,“不忿”中盼着重逢相。
下片诉愁。过片“懊恼风流心一寸”,后悔为了情爱而劳役自己的身心。“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强行将自己灌醉酒,以求得好入睡,也仍然像以前那样烦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这两句是说:这种爱恨交织的相思,全是因为你造成的,可是你却不相信。泪珠滴尽了,而愁怨却难以消尽。
这首词写一个多情女子对薄幸情郎的怨而不怒的复杂的情感。她不愤怒,但她懊恼、烦闷、愁苦、哭泣。尽管如此,她仍然抱有天真的希望:“何时枕畔分明问”。然而,“此意为君君不信”,她等待的恐怕还是失望。一首小词,感情容量却如此复杂。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4原文: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唐代: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译文: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两人以前来往的旧书信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注释: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qīn)寒。
衾:被子。锦衾:丝绸被子。
咫(zhǐ)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赏析: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5原文: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译文
无时无刻不想早日回家,今天反而要为挚友送别。春风和暖,在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你饯行。席间默默无言,只有频频举杯,纵情豪饮。此时,席间奏起了凄婉的管乐,似乎在催促行人上路。
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将在何处解鞍投宿?野水边的驿馆,抑或是空山上的驿馆。纵然我们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托给明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梦中相聚,也可以勤写书信,传递彼此的情谊。
注释
琴调相思引:双调,七十三字,上片七句七仄韵,下片十句十仄韵,皆为入声韵,重韵形式同上。此调《词律》、《词谱》均未载。
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从词中可以看出,他是词人的好友,大概要到黄冈去做官,所以临行前方回作此词以赠之。
翻:因离别引起的种种复杂心情。
祖席: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
觞(shāng):酒杯。卷白:卷白波,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这句是在劝酒。
管色:指离别时奏起的音乐。
书尺:书信。
赏析:
此为送别词。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词中充分地发挥词的声情美,巧妙地利用叠句的回环往复,造成形式上的错落有致,一咏三叹,以参差不齐之句,写郁勃难状之情,使人恬吟密咏之中,更强烈地体会到词人低回缥缈的别离情绪。
首句“怀归”二字,点出方回此时正羁宦天涯,他乡为客。“怀归”之前冠以“终日”,则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去的满腹牢愁,已经溢于言表。这种心情之下,又要为朝夕相伴、志同道合的挚友送别,所以词人这两者之间连以“翻”字,顿时把客中送客,宦愁加离愁的怅触和伤感全盘托出。这一句自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化出,但变旷达为执着,层深浑成,感情更为沈郁。
“春风”句点时、地。“祖”,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活动:“祖席”,引申为饯行酒宴。春风骀荡,风和日丽,本来正宜于与知友郊外踏青,水边饮宴,现却要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他饯行,这样,平常的叙事被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彩。
“便莫惜”句写离宴。“卷白”,即“卷白波”。宋黄朝英《缃素杂记》卷三: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词人只以一句席间的劝酒辞即代替了以上之一切,使主客二人,悒悒寡欢,愁颜相向,以酒浇愁之场景如目前。“卷白”之上加以“频”,“频”之前再加以“莫惜”,“莫惜”之上再以“便”字承上句转折,语气沉痛,字字重拙。友情之笃,分携之苦,见于言外。
上片最后几句是一叠句,以声传情,点醒临行即。这个时候,席间奏起了凄婉的骊歌,那可能就是催人泪下的《阳关三叠》吧!悲凉的乐曲席间回荡,也离人的心头回荡,似乎提醒、催促着行人立即上路。三字短句回环反复,“动”和“催”字重复出现,都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茫然若失的惆怅。
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前两句一问一答,描画出一幅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古道行旅图,把词人对范殿监体贴入微的关切之情具体化,形象化。“临水驿,空山驿”的一再咏叹,更是把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结拍两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一别而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当然是去留双方将面临的凄婉现实。
4.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精】 篇四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谁知离别情 一作: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江边 一作:江头)
赏析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江边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鉴赏
这首小词这首词用复沓语,离情于山水物态之中,流畅可歌而又含思婉转,具有很浓的民歌风味。
此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下阕抒情,以情托景。“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承上片离别,写情人离别难舍难分,无语凝噎,泪眼相视。离别之时总易睹物生情,难以自已,而此处写到离别时的表现是泪水盈眶,却不是哭泣,显示出了双方都是在有意地压抑自己的悲痛,以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悲痛和感伤。一方面要承受着分别的痛苦.一方面却要假意宽慰,不要过多牵挂,可见双方相互体贴入微,相爱之深。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这对男女分手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身。末句“江头潮已平”,以景作结,写江潮涨满,船儿正该启航了,景中寄情,蕴藉深厚。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而这,乃得力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便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花。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2长相思·长相思 宋朝 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长相思·长相思》译文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长相思·长相思》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甚(shèn)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sì):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长相思·长相思》赏析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长相思·长相思》创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词人已经趋于老年,写作风格也趋于回忆以及悲情。这首《长相思》就是词人为怀念旧情人且为了抒发自己的多情而写下的一首词。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译文
在镇江城楼头、西津渡口,楼有十二层高入云霄。在楼上的阁房里,品着酒以待赏月,夜寒了,就放下帘子挡挡风。居高临下,看着黄昏时镇江城的万家灯火,就像看到了扬州城。于是想起了以前在扬州的一段欢娱生活。歌妓唱着《宛转歌》,很温柔,惬和人意。那座妓楼依河流而居,我曾乘着兰舟寻访美色。
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一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凝聚在乐曲里和词章里。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无奈山高路远,到不了你那边。清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见老,不应像我这样,为衰老而悲伤。秋,寓有衰老意。
赏析:
秦观曾于熙宁九年访湖州李公择归来,经镇江;宋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十九日与滕元发等会苏轼于金山,十月复来,作《宿金山》《金山晚眺》二诗,可见对镇江形胜甚为熟悉。此词至迟作于宋元丰七年(1083年)之秋。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4原文: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译文:
短亭长亭,古今离情。高楼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晕,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远山茫茫。秋叶落地声伴着孤雁哀鸣,远游的行人不忍听。
注释:
山驿(shān yì):山路上的驿站,指作词之地。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短长亭:古代驿道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此代指行旅、行程。
古今情:古今相同的离情。
凉蟾(liáng chán):秋月。
晕:月晕,月亮四周的光环。
馀(yú):剩下、遗留。
横:地理上指东西向,此指远山迷茫。
和:应和。
赏析:
这首《长相思·山驿》与另一首《长相思·雨》词意相近,写法与用韵相类,或是同时所作。
这一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全词语淡情深,工于写景,善于造境,读后令人觉其含无限忱恻。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使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而楼带新月一痕,其景如画。用“蟾”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蟾蜍之为物喜湿而体冷,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可谓善于体会。月“晕”是“雨余”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过片“暮云平,暮山横”,写秋景云空阔而单调,全是萧瑟之感。加之叶声与雁声,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轻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听”。“不要听”而不得不听,不发听后之感而只道“不要听”,真令人觉其“含无限惋恻”(《蓼园词选》评)。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5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 唐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③簟:凉席。
④帷:窗帘。
⑤青冥:青云。
⑥绿水:清水。
⑦关山难:关山难渡。
⑧摧:伤。
【译文】:
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6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注释
一、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二、采撷:采摘。
三、相思:想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7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翻译
短亭长亭,古今离情。高楼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晕,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远山茫茫。秋叶落地声伴着孤雁哀鸣,远游的行人不忍听。
注释
山驿(shān yì):山路上的驿站,指作词之地。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短长亭:古代驿道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此代指行旅、行程。
古今情:古今相同的离情。
凉蟾:秋月。
晕:月晕,月亮四周的光环。
馀:剩下、遗留。
横:地理上指东西向,此指远山迷茫。
和:应和。
赏析
《长相思》为万俟咏写行旅之作,上片点明时序和地点,下片含蓄表达行人的愁思。通篇萧疏冷落,情在言外。这首词全词围绕着词人于秋季雨后登亭的所见所闻,秋季雨后的凄凉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这句话写到小楼在月影下独立,月影映衬着小楼,词人将深秋月夜描述犹如画一样。用“蟾”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为蟾蜍这种动物喜欢潮湿而体表是冷的,更能表现出“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可谓善于体会。“晕”是“雨馀”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
下片仍是写驿楼上的所见所闻,思乡的客愁表现得更强烈。过片“暮山平”两句,扣住“山驿”的“山”字,描写日暮黄昏时的山中景象。太阳渐渐西沉,暮云合拢。远远望去,群山模糊一片,山中的暝色越来越深了。云空阔而单调,使得整首词读后给人萧瑟之感。大笔地涂抹,景象开阔而沉郁,浓重的暮色有力地烘染着游子的乡愁。“几叶秋声和雁声”,则由视觉而听觉。所见既已如此,所闻更使心惊。风吹叶落,秋声萧瑟,再加上南归大雁的鸣叫,此情此景,真让人难以承受。因而词人不禁呼出“行人不要听”,把深浓的乡思推向高潮。水到渠成,收合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早年所作。当时词人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雨后登亭,临亭就所望所感而发此作。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8长相思·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古诗简介
《长相思·长相思》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词人运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一位相思女子的相思恋情的深切急迫难耐,以及其无望而又无法宣泄情感的心绪变化。
翻译/译文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注释
①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甚(shèn)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③似(sì):给与。
④浅情人:薄情人。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词人已经趋于老年,写作风格也趋于回忆以及悲情。这首《长相思》就是词人为怀念旧情人且为了抒发自己的多情而写下的一首词。
文学赏析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词人却将这种相思之情用语言说了出来。
最后四句以“浅情人”反衬词人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结句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就算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词人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相思之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该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名家点评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小山词序》:“其痴亦自绝人。”
清代词家陈廷焯《词则·闲情集》:“此为小山集中别调,而缠绵往复,姿态有余。”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9原文:
长相思·花似伊
[宋代]欧阳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作者未知)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花柳:花和柳。《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展随春风,村村白花柳。唐,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鸳鸯(yuān yāng):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唐,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几时:什么时候。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宋·苏轼《儋州》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赏析:
这阕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阕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正阕花繁柳茂的时节,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了。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阕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怜地低头泣下,原来阕因心上人即将离别而黯然神伤。
于阕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恋人被大江分隔,一个住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仿佛阕两岸的鸳鸯两处飞,相逢机会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头双泪垂”了。绵绵相思之情,尽在结句的设问之中。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0原文:
云千重。
水千重。
身在千重云水中。
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
耳未聋。
得酒犹能双脸红。
一尊谁与同。
译文
层层迭迭的云层,层层迭迭的水光山色,我独自垂钓置身于这层层迭迭的山水之中。明月高挂才收钓筒慢慢回家。
现在头发还未稀疏斑白,耳朵尚可听见,得到美酒仍能一醉方休。只是在这幽深的山林中,又有谁能陪我喝酒呢?
注释
千重(zhòng):指千层,层层迭迭。
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头未童: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
赏析:
上阕说作者隐居在山水云间,夜来趁着明月垂钓,无比闲适。下阕说自己头发未白,耳朵还不聋,还很能喝酒,还当身强力壮,只是在这重重云山之间,谁能陪我喝酒呢?
这是诗人描写放浪渔隐、泛舟垂钓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一种闲适自得之趣。蓝天浮游着层层白云,地面纵横交错着湖泊、溪流。水照碧空,云映水中,天光水色上下互融,诗人就生活在这碧水白云中间,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1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①秋啼金井阑②,微霜凄凄簟色寒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①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②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③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简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2点绛唇·屏却相思
近现代: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译文: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斩断相思之情,近来我才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难道真的能将情思抛弃?在梦中仍然苦苦寻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醒后,楼台旁的身影也随着梦的破灭而消失了。西窗上一片洁白,月影斑驳、清冷,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注释:
屏(bǐng)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zhì),梦里终相觅。
屏却:排除,放弃。不成:难成,宋人方言。抛掷:丢弃。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明灭:出现、破灭。纷纷凉月:形容月影斑驳而清冷。
赏析:
这首词写魂萦梦绕、抛撇不去却又无可奈何的相思。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开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怀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正说明无法忘掉,11个字,每个字都渗透出悲伤。让人留下一个“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的悬念,紧接着进人读者眼帘的是“不成抛掷”,透出词人执着的相思,欲忘不能,无法屏却。
“梦里终相觅”,终于在梦中寻觅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几笔,就将梦里景、梦外情写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却写得沉郁顿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这两句又是一折,笔触转入梦醒,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西窗里面隐隐透进一丝白光,词人推开窗子,只有纷纷的凉月,照着“一院丁香雪”。“凉月”用“纷纷”来形容,“丁香”用“雪”来比喻。词人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又不说原因,言于此而意未尽。丁香花本该开在春夏之际,怎能与寒冬白雪联系到一起,在这种违背常理的时令错位当中,足见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3原文: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
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译文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
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罗带一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江边一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赏析:
这首小词这首词用复沓语,离情于山水物态之中,流畅可歌而又含思婉转,具有很浓的民歌风味。
上阕写景,景中衬情。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开篇用语复沓,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钱塘江两岸青山相对迎客,渲染出钱塘江两岸优美的风光,借以托物寄怀。接下来两句采用拟人手法,写两岸青山相送迎,但它却并不能真正理解情人离别的痛苦,“离情”二字,既点明主题,又转入人间离别愁苦。
下阕抒情,以情托景。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承上片离别,写情人离别难舍难分,无语凝噎,泪眼相视。离别之时总易睹物生情,难以自已,而此处写到离别时的表现是泪水盈眶,却不是哭泣,显示出了双方都是在有意地压抑自己的悲痛,以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悲痛和感伤。一方面要承受着分别的痛苦.一方面却要假意宽慰,不要过多牵挂,可见双方相互体贴入微,相爱之深。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这对男女分手在际却“结未成”,暗喻未能定下终身。末句“江头潮已平”,以景作结,写江潮涨满,船儿正该启航了,景中寄情,蕴藉深厚。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4长相思·惜梅 宋朝 刘克庄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长相思·惜梅》译文
寒冷时催促梅花开放,暖和时催促着凋落,早开便会早落。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
角声吹起,笛声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
《长相思·惜梅》注释
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明朝:清晨。
《长相思·惜梅》赏析
此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下谢落,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军早落,表现惜花之心。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放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两句写梅的开放下谢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
“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军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军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脾吹北脾”,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下,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脾花落,北脾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脾梅花,又吹落了北脾。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放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15原文: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译文
无时无刻不想早日回家,今天反而要为挚友送别。春风和暖,在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你饯行。席间默默无言,只有频频举杯,纵情豪饮。此时,席间奏起了凄婉的管乐,似乎在催促行人上路。
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将在何处解鞍投宿?野水边的驿馆,抑或是空山上的驿馆。纵然我们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托给明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梦中相聚,也可以勤写书信,传递彼此的情谊。
注释
琴调相思引:双调,七十三字,上片七句七仄韵,下片十句十仄韵,皆为入声韵,重韵形式同上。此调《词律》、《词谱》均未载。
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从词中可以看出,他是词人的好友,大概要到黄冈去做官,所以临行前方回作此词以赠之。
翻:因离别引起的种种复杂心情。
祖席: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
觞(shāng):酒杯。卷白:卷白波,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这句是在劝酒。
管色:指离别时奏起的音乐。
书尺:书信。
赏析:
此为送别词。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词中充分地发挥词的声情美,巧妙地利用叠句的回环往复,造成形式上的错落有致,一咏三叹,以参差不齐之句,写郁勃难状之情,使人恬吟密咏之中,更强烈地体会到词人低回缥缈的别离情绪。
首句“怀归”二字,点出方回此时正羁宦天涯,他乡为客。“怀归”之前冠以“终日”,则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去的满腹牢愁,已经溢于言表。这种心情之下,又要为朝夕相伴、志同道合的挚友送别,所以词人这两者之间连以“翻”字,顿时把客中送客,宦愁加离愁的怅触和伤感全盘托出。这一句自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化出,但变旷达为执着,层深浑成,感情更为沈郁。
“春风”句点时、地。“祖”,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活动:“祖席”,引申为饯行酒宴。春风骀荡,风和日丽,本来正宜于与知友郊外踏青,水边饮宴,现却要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他饯行,这样,平常的叙事被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彩。
“便莫惜”句写离宴。“卷白”,即“卷白波”。宋黄朝英《缃素杂记》卷三: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词人只以一句席间的劝酒辞即代替了以上之一切,使主客二人,悒悒寡欢,愁颜相向,以酒浇愁之场景如目前。“卷白”之上加以“频”,“频”之前再加以“莫惜”,“莫惜”之上再以“便”字承上句转折,语气沉痛,字字重拙。友情之笃,分携之苦,见于言外。
上片最后几句是一叠句,以声传情,点醒临行即。这个时候,席间奏起了凄婉的骊歌,那可能就是催人泪下的《阳关三叠》吧!悲凉的乐曲席间回荡,也离人的心头回荡,似乎提醒、催促着行人立即上路。三字短句回环反复,“动”和“催”字重复出现,都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茫然若失的惆怅。
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前两句一问一答,描画出一幅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古道行旅图,把词人对范殿监体贴入微的关切之情具体化,形象化。“临水驿,空山驿”的一再咏叹,更是把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结拍两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一别而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当然是去留双方将面临的凄婉现实。
5.相思,相思李商隐,相思的意思,相思赏析 篇五
古有诗云:“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可见“红豆”历来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爱情与思恋的象征。作者落笔就用如此诗情画意、多情浪漫的“红豆”做题目, 显然从一开始就已走入爱情的迷宫之中。深处迷宫而不迷路实在困难, 所以即便本意写女主人公江枚的革命成长历程, 但却拗不过“情”, 终成爱情主题。作者一路写下来, 从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知、相恋写到最终无法相守再到爱情在心中变成永恒, “情”字贯穿全文。也许, 在作品被创作的当时———20世纪中叶的中国———在独特的社会大背景, 复杂的人际关系, 以及微妙而又敏感的政治环境下, 《红豆》中那纯粹而又自我的爱情的出现会让很多人惶恐不安, 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批判。但让我不解的是, 为什么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甚至是21世纪之后, 《红豆》依然要被人从其革命的角度去解读、去欣赏。至少在我看来, 《红豆》传达的是一份纯粹却又经不起挫折的爱情。
我十分欣赏与肯定江枚和齐虹的爱情。我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能够拥有纯粹的爱情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他们的爱是源于共同的精神追求与渴望, 源于彼此灵魂的无阻碍的交流与共鸣。艺术与文学给了他们共同的话题, 对音乐独到领悟所产生的心灵会话让他们更醉心于彼此。当然, 也许没有这些, 他们也会产生爱情, 因为他们几乎就是一见钟情。“江枚想, 这人虽然抬起头来, 但是一定没有看见我。不知为什么, 这个念头, 使她觉得很遗憾。”这样简单的一句话, 甚至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 只是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描写出来, 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清楚地看出江枚对“这人”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渴望。而在日后的生活中, 虽然还并没有与齐虹有正式的接触, 但是齐虹却似乎已经成了江枚生活的一部分, “她觉得清秀的象牙色的脸, 不时在她眼前晃动。”“他送她到西楼, 冷淡地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根本没有问她的姓名。江枚又一次感到有些遗憾。”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却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情窦初开的女孩略微紧张、略微渴望而又矜持难熬的心情。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给原本就美好的爱情增色不少。至于齐虹对江枚的一见倾心就更不必说, “谁能不看见你!你像太阳一样发着光, 谁能不看见你!”这样热烈而真切的表白让哪个女孩子听都会动情。颐和园之行将他们的爱情升华, 像所有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一样, 他们感到那样幸福。“‘我是你的’江玫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存在了, 她靠在齐虹胸前, 觉得这样撼人的幸福渗透了他们, 在灵魂深处汹涌起伏着潮水似的柔情, 把她和齐虹一起溶化。”如此这般深情好似童话仙境, 让人不免怀疑是否会有这样的爱情存在。但是他们的爱却是真实的, 虽然爱得那么深, 那么痴情, 但和所有恋爱中的男女一样, 他们也有矛盾和争吵。他们不停地争吵、哭泣、和好、再争吵, 并把争吵、哭泣变成了他们爱情的一部分。“这种爱情就像碎玻璃一样割着人”, 他们虽然都把话说得那么决绝, 却还是形影相随。再决绝的话语、再激烈的争吵也无法消损两人心中强烈而深刻的爱情。即使是在最后, 俩人不得不斩断情缘再不往来的时刻, 彼此也在深深思恋着对方。江枚因担心见不到齐虹最后一面而“两腿发软”“心里在大声哭泣”;齐虹直到最后时刻都对江枚抱着一丝期待, “也许他还希望江枚会忽然同意跟他走”。两人虽然就此分手了, 但并不是爱情的终结。相反, 他们的爱情就好比那两颗红豆, 在两人心中成为永恒。宗璞十分真实地将这对恋人在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那么细致入微, 感人肺腑, 特别是将女主人公江玫内心深处的理智与感情, 现实与幻想, 依恋与决绝的尖锐激烈而又情思绵绵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出来, 写出了江玫心中“剪不断, 理还乱”的感情矛盾。这种对爱情的如泣如诉的抒写在那个以颂歌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出现, 的确是引人注目的。 (2) 这段评价写出了我的理解, 我想这篇小说能够在相隔五十年之后依然能够打动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心, 主要是因为作者几乎用全部的笔力刻画男女青年如痴如醉、缠绵绊恻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也莫过于此, 心灵的碰撞、精神的共鸣、灵魂的相溶。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超越尘俗与凡世的羁绊达到永恒。这正是我对《红豆》爱情欣赏的原因。
肯定江枚与齐虹的爱情不代表我赞赏齐虹的爱。没错, 两人的爱情是很纯粹、美好而又挚烈的, 但是, 恰恰是齐虹过于挚烈、自私的爱, 才最终导致他们的分离。在我看来, 让两人无法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不是革命与爱情的冲突, 不是个人与集体的分歧, 而是齐虹强烈的占有欲和绝对自我的自私爱情观。“‘可是你知道我多么想和你在一起……———我想要怎样, 就要做到!’齐虹脸上温柔的笑意不见了, 好像江枚是他的一本书, 或者一件仪器。”齐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强迫江枚做她不想做的事情, 他认为他想做的江枚就应该服从。这种占有欲和控制欲并不是真正的爱的表现。爱是互相尊重, 彼此支持与理解, 是“如果你不愿意我绝对尊重你, 绝不勉强你”的那种心情, 可是齐虹的爱却与此相反。“因为他对人生不信任, 他对爱情也不信任, 他监视着爱情, 监视着幸福, 监视着江枚……”“我恨不得杀了你, 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齐虹的爱已经由正常的美好的爱转变为强烈而可怕的占有欲, 变为一种扭曲的近乎变态的爱情。他的这种爱让我想起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面的安嘉和, 都是疯狂的可怕的爱。本来, 齐虹无论在外貌还是内在都可以算得上优秀的男子, 对待爱情却偏偏又如此偏执。我想本来作者主观上是把他塑造成一个自私、凶残、冷酷的革命反面人物, 但是这种塑造从反革命的角度似乎并不那么成功, 反而从人性的角度验证了肖素的评价“齐虹憎恨人, 他认为无论什么彼此都是互相利用。他有的是疯狂的占有的爱, 事实上他爱的是他自己。”“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从当代视角来看齐虹, 没有人会受得了他那令人窒息的爱。齐虹虽本质不坏, 但依我看来他是有严重心理疾病的。
综上所述, 以当代大学生的理解, 《红豆》是一部爱情小说, 向我们展示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但与此同时, 也让我们明白, 仅仅只是精神与灵魂相交融, 并不能让爱情长久, 彼此的理解、支持与尊重才是永葆爱情之关键。
参考文献
[1]金士霞.红豆总相思——重读宗璞的《红豆》.西昌师范高子专科学枚学报, 2000年3月.
[2]朱栋霖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三, 1917-2000.
6.《酷相思·寄怀少穆》译文赏析 篇六
少穆(mù):林则徐的字。
百五:夏历冬至以后约一百零五日为寒食节,为清明节的前两天,民俗禁火三曰。词中暗喻禁烟。
佳期:美好的时光。
过也未:过去了没有。
但笳(jiā)吹,催千骑:自己被欢送的音乐与仪仗队催促送行匆匆地离开了。笳:胡笳;吹,鼓吹;千骑:送行的仪仗队。
澥(xiè):靠陆地的水域,指珠江口以外至南海一带。
盈盈:水清澈的样子。典出《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比喻指两人相隔两地。
侬(nóng):我。
召缓征和:这句是讽刺清廷病急乱投医。缓、和是春秋时秦国的良医。《左传》记载,他们分别为晋景公、平公治过病。缓、和当指琦善、伊里布之流而言,是嘲弄他们的反话。召、征,都是召唤、传来的意思。
并至:都来了。
眼下病:指国家、民族受鸦片之危害和英国之威胁。
肩头事:指林则徐和自己等广大爱国者肩负的重任。
7.相思的河相思的泪散文 篇七
一条相思的河,给了我当初的甜蜜,记录着我的青春和梦想。邻家的女孩,把最甜的家乡水给我送上,我感到她给予我不好明说的一份情和那份爱。看到她美丽清纯的笑脸,我热血沸腾,很想抓住她稚嫩而温柔的小手,向她表达我挚爱的情感。她回避我炽热的目光,羞羞地说:“哥,我最想听你说话!”蓦然一转身,摆了摆我最想抚摸的温柔的小手,莞尔一笑跑开了。看到她轻盈小跑欢乐唱,我心中的小鸟在飞翔。那天夜里我辗转难眠,最想做到小妹的梦。
这条相思的河,邻家小妹的`梦。她给了我最深情的眼眸,寄托一份爱的希望。我怀揣她的一份真情,开始我追梦的旅程。凝结对小妹挚爱情感,谱写我绵绵思念的情歌……
这条相思河,凝结小妹无尽的情感。每每放学回来,她早己等候在相思的河旁。我给她最美的情话,她回敬我最美的笑脸。我正想拉着她的手,一条青涩小蛇吓跑了最胆小的她……
家乡这条相思的河,读书住校的我晚上时刻牵挂着她。甜甜的水,有着邻家小妹的情。每次上学,小妹给我把水装上,对我说:“渴了喝几口,别忘了把盖拧上。要不然就买上好的矿泉水,但我最想你喝我给你的这壶家乡的水。”我在品味小妹说的话,知道她传给我真爱的情肠。我牢记小妹说的话,喝一口,望一望,用不变的真情对待我思念的她。
家乡的这条相思河,你流下了小妹相思的眼泪,也留给我难以忘却的感伤。小妹没有等到我牵她的手,被逼嫁给一个她不爱的富商。出嫁那天听说哭得像个泪人儿,我分明感到她撕心的痛伤。那天,我没能去送她,最怕看到伤心的泪,其实我心更痛苦,再忍还是流下我初恋无果的泪……
家乡的这条相思河,你也流下了相思的泪。我看到鱼儿漂上来,它也想帮你擦眼泪。小妹过的那个苦,她妈也不时的流眼泪。那个富商最刁蛮,说小妹心里有外人,最恨心里欺骗他。现在把她不当人,一天到晚不回家。我听到婶的这番话,心里的那个泪水最终还是挂在眼上。婶的心也在痛,摇了摇头,也许他们大人真的做错了。我和小妹的那个情,她这才感到是真爱。我很想跟婶要小妹的电话,可一时又找不出有理由的问话,只好把思念的泪水在心里咽下……
8.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效果分析 篇八
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属于松科 (Pinaceae) 松属 (Pinus) 常绿大乔木, 树干挺直, 高达30 m, 胸径90 cm, 湿地松属深根性树种, 主根发达,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 除碳酸盐土壤外, 均能在红壤的林地里生长, 适应福建省永春县林地的土壤和气候环境生长, 生长良好[3,4,5,6]。
为了观察湿地松、马占相思在福建省永春县种植的适应程度, 研究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效应, 笔者于2007年5月开始, 在永春县桃城镇外坵村调查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混交林的苗木成活率, 林木生长情况。
1 试验材料与造林
1.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择于桃城镇外坵村田当山山场, 此地是马尾松低产林改造试验地,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3℃, 年均降雨量1 800 mm左右, 1月平均气温16℃, 极端最低气温-4℃, 7月平均气温28℃, 最高气温36℃。海拔420~479 m, 坡向西北, 坡度22°左右, 土壤为黄红壤, 土层腐殖层薄, 肥力较差, p H值4.6~5.7, 属Ⅲ类立地级。
1.2 试验地造林
2006年12月中旬, 对马尾松低产林采伐迹地进行改造, 采用块状整地造林, 面积9.5 hm2 (其中3 hm2营造湿地松纯林, 3 hm2营造马占相思纯林, 3.5 hm2营造湿地松、马占相思混交林) 。各试验地造林株行距2m×2 m, 挖穴规格40 cm×40 cm×30 cm, 采用容器苗雨天造林。
2 试验调查
2.1 苗木成活率的调查
2007年5月, 调查造林苗木成活率。按品字型设3个标准地, 每个样方面积25.82 m×25.82 m, 调查样方的苗木成活情况, 取平均值计算造林苗木平均成活率。从表1可以看出, 湿地松、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苗木平均成活率分别比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提高2.5%和1.1%。
2.2 幼树生长状况的调查
2011年5月, 对造林试验地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按品字型设3个标准地, 每个标准地面积25.82 m×25.82 m。在各个设标准地里对林木采用每木检尺, 取每株林木的生长量、树高、胸径的数值, 计算标准地内的标准林木平均树高、胸径, 然后以标准地面积计算湿地松与马占相思纯林、混交林5年生的每公顷平均立木材积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 (表2) , 5年生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的生长效应好于其纯林, 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比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生长增加12.3%、3.2%、9.5%和3.8、62.4%、22.4%。
2.3 林分凋落物状况调查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凋落物维持土壤养分库、影响初级生产力、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养分循环, 凋落物转化形成的土壤腐殖质可大幅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提高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为了调查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和混交林的凋落物总量, 在标准地内随机建立10个合理分散的凋落物收集箱, 收集箱为面积1 m×1 m的铁框纱网结构, 固定于离地约30 cm。每月底收集箱内凋落物, 置于80℃恒温条件下烘干48 h后称重。调查结果表明 (图1) , 湿地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的年凋落物总量明显高于纯林, 分别比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高70.9%和12.1%。
3 结语
1) 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分别比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造林提高2.5%和4.1%。
2) 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后林木生长效应好于其纯林, 树高、胸径、蓄积量比湿地松和马占相思纯林分别提高12.3%、3.2%、9.5%和3.8%、62.4%、22.4%。
3) 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的林木生长枝叶比较稀疏, 林地枯枝落叶物较少, 而湿地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的林木生长枝叶茂盛, 枯枝落叶物多, 年凋落物总量分别提高70.9%、12.1%。湿地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生长效应较好的原因可能是地面的枯枝落叶物多, 起到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 进而提高林木生长效应。
摘要: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及树木生长速率, 本文研究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的苗木成活率、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湿地松、马占相思纯林分别提高2.5%、12.3%、3.2%、9.5%和4.1%、3.8%、62.4%、22.4%。湿地松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林木生长良好,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湿地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纯林
参考文献
[1]潘志刚, 冯水, 林鸿盛.马占相思引种、生长及利用[J].热带林业, 1996, 24 (4) :142-152.
[2]任海, 彭少麟, 余作岳.马占相思的生态生物学特征[J].生态学杂志, 1996, 15 (4) :1-5.
[3]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4]福建省林业厅.福建主要造林树种培育技术[M].福州:福建农林大学出版社, 1992.
[5]王二丽, 李凤日, 王敏, 等.基于大比例尺航片的针叶树种冠幅的提取[J].森林工程, 2011, 27 (6)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