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共10篇)
1.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一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
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而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总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所产生的压力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所以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是拿着“标尺”和“放大镜”来衡量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一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对于教师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教师整天小心翼翼地工作,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教师在社会中“明高暗低”的地位
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经过大学培养的,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而言,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现在社会上对老师的尊重也仅仅表现在口头上,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离开了教师岗位,还有一些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
第三:职业压力过大
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较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深夜才能够得到休息,而且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异常繁重,单元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完试后的教师间的相互比较,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
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2.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二
无体罚和无变相体罚学生的报告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园的绝对权威不容冒,而他们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则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严重的会使 学生的人格尊严、身体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等受到侵害。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作为 一名教师,我总觉得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工作中,不妨采用以下几招:“软方法”处理、表扬式教育、即兴教育等。而实践也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而我在实习的时候甚至就有学生来给我道歉,让我再接下来的日子里平添了一种成就感!
3.论文: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篇三
摘要
………………………………………………………………(1)关键字 ……………………………………………………….………..(1)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来自老师的校园暴力 …………………………….……….......(二)、常见体罚现象的分析
…………………………………………
二、体罚的危害性……………………………………………….…
三、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 ……………………………………………
(一)老师自身原因 ……………………………………………….(二)、学生的原因 ……………………………………………….(三)、客观原因
……………… ……………………………….四、对问题的思考及应对措施………………………………………
(一)、对问题的思考: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最大的惩罚 ……………
(二)、实施有效教育
……………………………………………
参考文献
………………………………………………….… 1)2)3)3)3)4)5)6)6)8)9)
(((((((((((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
摘要
近年来,体罚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教师体罚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智,不人道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但是学生无视学校纪律,顽固任性,对教育毫无敬畏之心,甚至把老师的宽容视为软弱可欺,这一现象也不容小觑。基于这样的问题,本文从案例入手,对体罚的现象、危害性及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提出几点实施有效教育的策略。愿各位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不吝赐教。
关键词
体罚 惩罚 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来自老师的校园暴力
2000年12月2日法制日报:
今年11月20日,辽宁省沈阳市第22中学的初一学生金岩在向老师询问自己的月考分数时,竟惹得教师火冒三丈,当着全班同学连扇该学生4个耳光,将其鼻口打得流血。
同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小学一名二年级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与另外一个同学打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并被打了两个耳光。该学生家长向有关部门投诉,该同学已被打成中耳炎。
2003年7月15日《北京晚报》
河南省汝阳县一小学生张某因上课精力不够集中,被老师随手掷来的小竹棍刺中左眼球,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辽宁省昌图县学生梁某因为作业字迹稍微潦草,右尺桡骨远端被老师打成骨折。东北一9岁女生因为老师体罚,导致左耳神经性耳聋、癫痫和双下肢瘫痪;山西省永济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赵超死在自己班主任的拳头下„„
(二)、常见体罚现象的分析
看了以上案例,我们很自然的想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体罚”。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1、殴打(打耳光、刮脸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失去理智的暴力行为。在众多的殴打方式中,对学生扇耳光,可能算是最能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比如教师在上课,有个调皮的学生自由讲话,教师走到该生前面,不问青红皂白,扫手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觉得不够畅快,接着来一场狂轰乱炸,直打的学生跪地求饶为止,想来个“杀鸡儆猴”使其他同学望而生畏。但如果偏偏该生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位格刚猛的“混世魔王”,那这位老师恐怕就要下不了台喽。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因为罚站很少招致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王某是一位年轻教师,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在玩游戏机,于是大吼一声:“要打游戏就站到教室外面去打!”学生无奈,在教室外站着,过了半小时,其家长来校送衣服,发现儿子站在外面。于是怒气冲冲地闯进校长室,发问道:“我儿子是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不是来站岗放哨的,纵有千错万错,你们总不该把他‘驱逐出境’吧!”此时校长和王老师都无言以对,只有赔礼道歉的份。
3、羞辱。很多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比如,有教师骂学生“有娘养,没娘教”、“朽木不可雕”、“脸比城墙厚”„„甚至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取难听的绰号,引得同学嗤笑。这样的羞 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对学习丧失兴趣。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些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一些教师常威胁、恐吓学生。如某校有位学生在校长信箱里投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其班主任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花样!”还说:“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狠,有不怕死的就试试!”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 2 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由此看来,体罚是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它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那么它达到了什么目的呢?
二、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概括来说,体罚的危害性有:
1、难以转变学生不良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体罚会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
(一)、老师自身原因
体罚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智,不人道的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由于老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和教育失败造成。
首先体罚是老师权利欲的直接体现。他们以为老师的权利不可侵犯,师道尊严不可改变,老师在学生当中应该是有地位,有威信的,学生必须对老师的一言一行绝对服从,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是对老师权威的藐视,当老师的权威受到威胁,他们就会严厉惩罚这些学生以便维护自己。其次是教育的失败。很多教育者没有看到学生的优点,过分强调他们的缺点,因此很容易对学生的认识产生晕轮效应,总以为他们是不可教化,所以不思考用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是采用原始粗鲁的方法,找机会教训他,或着让他离开学校,除掉这个不安稳分子。
还有些教师受“严师手下出高徒”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出人才”。所以他们上课时往往是手里握着一根教鞭,用教鞭维护课堂纪律和教育学生,特别是鞭策或惩罚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或违纪的学生。
再者,就是老师自身素质问题,一些老师自己知识水平有限,上课内容没有新意,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艺术性,教育上缺化耐心,所以很容易和学生发生矛盾,并且事后处理问题能力差,只要学生有点儿错误就带到办公室,或者课堂上挖苦讥讽学生。似乎办公室就是审讯室,因为办公室有很多老师可以帮他解决问题,课堂上可以得到其他学生的支持,但结果往往相反。在办公室和课堂上,学生情绪最容易激动,面对许多老师或学生,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这种场合更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其实学生毕竟是到学校学习的,缺乏为人处世的方式,我们要宽容些,耐心些。
其实有很多教师体罚学生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都是为了教育学生。但是教师体罚学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不允许的。
(二)、学生的原因
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独生子女教育失当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难以教育、管理两方面。
计划生育的开展,使我国人口增长得到有力的控制,然而独生子女的教育却成了问题。许多独生子女成了家里的“太上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给啥,好吃懒做。正因为家长对子女的溺爱、袒护,使这些“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懂什么是文明礼貌,不懂得珍惜父母血汗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更谈不上遵守学生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纪律了。他们在课堂上吵闹,使其他学生无法受课甚至还会使很多学生被“赤化”。对于这样的学生,学校的纪律处分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教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结果自然是课堂乱糟糟, ,教师的威信因此受到严重削弱。为了管好和教育好这部分学生,一些教师不得不“动武”。有的则 4 通知家长把该生带回家去教育。
另外,目前在一些单亲家庭里或一些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教育也因此受到影响;也有些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识不够或素质低下,平时只顾做生意、干农活甚至吃、喝、玩、乐,对子女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不闻不问。由于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渣滓,思想品德受到严重的“污染”,学习就更不必说了。有的学生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老师的开导、批评、教育往往被视为软弱可欺。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忍无可忍的老师也会“杀鸡给猴看”。
(三)、客观原因
首先是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体罚不是从马教那里传来的,那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实际上它是儒家过分追求社会秩序,过分强调“礼”的结果,儒家把尊卑秩序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它一方面在口头上教化你,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服教化,等待你的就是暴力打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老师的体罚,这几乎是中国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学生?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培养顺民。我们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三个钱买书,七个钱买打”,许多家长给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没事,你给我打!”中国的课堂上除了老虎凳没有用上之外,其它的刑具差不多都用上了。让孩子对暴力感到恐怖,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工作之一,因为只有对暴力感到恐怖,这样的人以后才不会走到异端的道路上去。但事实上这样的人,以后走上社会他是没有胆子坚持真理的,因为他早就已经被打服了。
其次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目前的教师评价体制、学校评价体制、学生评价体制仍然过于强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这样,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成了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成了教师岗位聘任、评先进、评职称的主要凭据。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工作再努力,如果学生不用功,期末成绩考不好,你文凭再高,职称再高,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人家也许还会说你那文凭是混的,是假的。
为此,许多学校都在提高教学成绩上很下工夫,对教师的教学成绩的评价、奖励和惩罚作了很多具体的规定。为了“日子好过”的老师们不得不在学生的身上打主意、下工夫。所以没有背好书的学生每天必须背好书后方能回家吃饭,测 5 验不及格要罚抄一千遍等。
再次,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生毕业国家不再包分配,自主择业,打破了历史上“读书人考举人,戴乌纱帽吃皇粮”这一传统。大中专学生“找婆家难”,导致社会上一部分家境较贫寒的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从而不支持或不积极支持孩子读书。一些缺乏理想,学习尽头不足的学生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听课还破坏纪律,用自己的个性挑战老师的耐性。
四、对问题的思考及应对措施
(一)、对问题的思考:没有惩罚的教育就是最大的惩罚
由上述可知,对学生体罚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伤害性后果,甚至构成违法。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一味宽容爱护学生,对那些顽固学生也只是进行说服教育?对这个问题,同样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曾经看到过一篇题为《教师的膝盖为何这样软》的消息,使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讲的是:在一所重点中学,一个男生在教室当众与女生搂搂抱抱,班主任看到后,即请这个男生到办公室谈心,万万没想到的是:该生竟然威胁老师要跳楼自杀,除非老师给他下跪。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老师屈服了,而这个学生转身得意地跑到班上宣布:班主任老师已经给他跪下了。
案例二:仅仅因为儿子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教育”了一顿,学生家长便纠集数人将老师殴打至死——这是曾发生在陕西铜川耀州区南街小学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惨剧。
案例三::在某一农村初中,为教育学生远离网吧而举行了全体学生大签名活动。可是,并没有起到什么约束作用,那几个有网瘾的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半夜翻墙而出。后来,这些学生私下说:“即使被学校抓到,最多被批评一下,有什么好怕的。”
面对这样的教育现象,我们又该反省些什么? 1.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有其社会原因,但是,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和扭曲也是重要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惩罚——已远离了教育,甚至有人执意反对一切教育惩罚。但事实上,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 教育著作中,关于教育的原则,都会包括这样几条:严爱结合,奖励与惩罚结合,鼓励与批评结合。所以作为老师,我坚决反对那种盲目的为了出气而进行的惩罚甚至体罚,但我也清楚的看到意识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反对体罚并非拒绝惩罚,因为惩罚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
2.国内外惩罚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惩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易经》认为,在儿童启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反倒不利,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禅宗中的“当头棒喝”就是说明惩罚对犯错误者的惊醒作用。所以,即便是大仁大义
【1】的孙悟空,也要让菩提老祖用鞭子抽三下,让唐僧把紧箍咒念几下,否则,他如何修成正果?因此我们教师也要会一道紧箍咒,为的就是让学生对教育有一颗敬畏之心。
在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自己儿时受到过先生的惩罚。其实寿镜吾老先生的戒尺应该说并不单单是代表专政,更多的是威严,可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无形的教育!它使鲁迅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仁义和道理,还有法规!所以鲁迅在长大后还记得那无数的说教,还记得第一次被惩罚。这样的惩罚伴随他一生的成长,使他警觉,给他鞭策,促他反思,让他铭记。这样的惩罚,值!
同样,国外也不乏惩罚教育思想。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共产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对惩罚教育作了深入全面的论述。针对当时有一些人认为“惩罚只能培养出奴隶”的观点,马卡连柯进行了批驳,同时他指出惩罚虽然可能培养出奴隶,但也可以培养出自由和出色的人来,而且愈是优秀的人,要求更为严格,愈是可能受到惩罚;“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观点,只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且会使教师变得矛盾、虚伪:为了表白自己是好教师,于是在该采用惩罚时也不愿使用任何形式的惩罚。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他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
【3】
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 7 性。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时,洛克也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即顽固或公然地反抗时,还要借助棍棒惩罚。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4】“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 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杜
【5】威也认为:“儿童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必须接受有关领导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6】
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否认惩罚的教育价值。所以在今天强调“尊重儿童”的时候,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可爱心既能创造未来,也能葬送未来。因为爱是教师进行教育行为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二)、实施有效教育
对教师而言,我们一定不能用体罚来伤害学生,同时也不能一味纵容学生,那么该怎样实施有效的教育呢? 1.学会幽默
幽默是一种风格,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机智。一次上课,一位从小就独自留守在家的女生一直盯着窗外看,一边看还一边指着窗外和周围的同学不停说话,多次提示,她却置若罔闻。当时,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把她拎起来好好教训一顿,可再一想,长期的孤独已经让这个孩子变得任性而脆弱,粗暴的训斥不但不会有任何效果,可能还会造成她更大的反抗,于是我面带微笑,用幽默而又亲切的语气对她说:“原来窗外有一只小鸟在向你招手!”这句话让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个女孩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2.把握尺度,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比如,学生早恋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是很棘手的问题。如果发现学生早恋就严厉申讨,甚至在家长和其他同学面前历数其劣迹斑斑,势必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但如果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慢慢疏导,比如告诉学生:独生子女都是很孤独的,他们的感情实际是像兄弟姐妹一样,所以要把彼此真的当作兄弟姐妹来关心。这样既让学生清醒地认清到自己的行 8 为,又保护了学生自尊心。
3.“替代法”惩罚
老师对待一些后进生不必用教鞭,更不能有“冷眼”和“讥笑”,而可以用春风化雨、催人奋进的“绿色惩罚”来代替。我们班上有几个学生他们既不学习也不遵守纪律,对这些孩子我首先很客观的看待他们:虽然有缺点,但他们仍然是好孩子,所以,教育他们时,我不会带着“有色眼镜”来对待他们。每当他们接二连三违反纪律时,我往往会在谈话之后让他们利用自习课抄几遍要求背诵的诗词,这样的惩罚既避免了伤害,又在惩罚中督促了孩子学习。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而老师们应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胸怀来教育他们,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管理他们,让孩子们在情理法的教育氛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唐明邦教授主编, 《周易评注》,中华书局出版,1995 〔2〕马卡连柯(苏),《教育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3〕夸美纽斯(捷克)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约翰·洛克(英)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5〕卢梭(法)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谈谈你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 篇四
答:通过对《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这一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很多、很深。我认为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违背师德和违法行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针对小学生自制能力差、思想不成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犯的很多错误,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联合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努力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体罚学生的事情在我国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学校以各种办法惩罚违规学生的新闻也在各地时有发生。教师体罚学生是非常不应该,即使是出于严格要求也不应该体罚学生。试问,体罚学生如何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是有着教书育人的法定义务,可没有体罚学生的“权力”。
古人讲:“教不严,师之惰。”走过了私塾的家长式教育,如今的教育体制,可不是靠暴力来能解决问题的,现在还能够说打得严,打得狠,就是师之“勤”吗?素质教育的转型,关键在体制,更在教师,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型思想、方法和模式,再这样罚下去、打下去,岂不是让教育挂倒档吗?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要求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尊重的同时,也应该尊重社会、家长和孩子。教师在教授别人先进知识文化的时候,自己反而落后了,是值得我们第一位教师深刻反思的。
5.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篇五
一、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适当的体罚,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是,体罚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歹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我个人认为体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让学生打扫卫生,做一件有益于班级和同学的事,写检讨等等。体罚最重要是让学生警醒以至于不再犯,而不是发泄老师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体罚也可以人性化性,不一定是肉体的惩罚,而且体罚学生时不应该带有蔑视、不尊重和残害的成分。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我个人认为惩罚要有度,教育要有爱,爱要善于欣赏,爱要善于引导,爱还要善于感化,爱同样需要“惩罚”!但要温柔地惩罚,用爱的艺术托起生命的厚重,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
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尽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却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应该学会艺术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呵护。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犯错,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体罚也应该从学生的性格和犯错程度入手,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抗挫能力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做衣服一样量身定做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委,问清原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学生;然后从他们的性格入手,用适合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打人和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老师的人格。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
每次作业总是能发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作为低段的任课老师,该怎么办?静下心来面对这些错误,发现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但学生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如何对待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当学生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非打既骂,对于学生为何犯了错误,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尽的责备学生,结果是教师出了气,学生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老师对犯错误学生非打即骂,有的老师则是放任不管,这些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方法。打骂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只会使孩子越来越放肆,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
6.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六
不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对体罚的违法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体罚学生,不管是否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其行为的属性是肯定违法的。具体而言,体罚学生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1、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
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人身自由是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学生也享有此项权利,教育教学中对违犯纪律学生关禁闭或者放学后长时间留学生补作业、面壁、罚站,以及为了没收玩具而搜身等,它不仅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而且还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更是在某一时间内限制学生的人生自由,这种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2、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人格尊严是每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宪法》第38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诬告和陷害”,在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所实施的一些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如扯头发、打耳光、罚站立、罚劳动等,表面上出于对学生的惩戒,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质上教师已经将自身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借用“教育者”这一名义进行的违法行为,尽管每一次体罚都触及学生的皮肉,但这种伤害却是心灵上永久的痛楚。
3、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受到侵害
健康权是有生命的主体,依法享有的保障其自身肌体生理功能的健康的权力,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采用暴力的方式体罚学生极易造成学生身体器官的损伤,严重者造成终身残疾,如陕西省商州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某,就因课后与同学们吵闹,被气极败坏的老师打成脑振荡,并拌有听力减退等症状。
4、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
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基本的权利,《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4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学生的受教育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因违犯校规、班规或劳动纪律,被教师逐出教室,罚站或以劳代学等不让学生进入课堂听讲的行为,剥夺了这些学生在教室听课的机会,致使他们不能享有和其他学生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其实质就是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7.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七
林区平房家庭火灾成因及预防措施浅析
一、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 在林区家庭火灾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如生活中用火不慎、生产中用火不慎,春节、清明节前后上坟烧纸、乱扔烟头,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爆竹等.
作 者:牛海林 作者单位:兴隆林业局,151801 刊 名: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NONGCUN SHIYONG KEJI XINXI 年,卷(期): “”(8) 分类号:X9 关键词:8.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八
摘要 分析了油库在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着指挥系统及安全组织不健全,时机选择不当,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等危险因素,提出油罐清洗作业前一定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油罐清洗作业中应加强对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爆炸性混合物,控制并消除点火源,妥善处理油罐清洗中产生的污物等措施,以保证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进行。
关键词油库油罐清洗事故因素措施
油罐在储存油品的过程中,罐底及内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附着许多油污,从而影响储存油品的质量,加速油罐底板腐蚀,降低油罐使用寿命。另外,罐底水杂增多也会造成静电积聚增加,影响使用安全和油品计量的精确度。因此按规定做好油罐清洗工作是油库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油罐清洗作业中,由于参加人员较多,作业场所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存在多种点火源,具有较大潜在的着火爆炸危险性。如果组织指挥不当,油罐清洗时机选择不当,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等,极易诱发人员伤害及爆炸事故,给油库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针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一、清罐作业中危险因素分析
(一)、指挥系统及安全组织不健全
高效的指挥系统和建全的安全组织及安全措施是保证油罐清洗
作业安全进行的首要保证。很多油库因为怕麻烦,不愿意为清罐付出那么多精力,根本不成立组织或象征性的成立一个,从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进罐作业的时机选择不当
一些油库为了尽快完成油罐清洗任务,要求清罐施工人员在打开人孔、采光孔等以后,不留足油气扩散时间或进行机械通风,不进行油气浓度测量,即派施工人员进入油罐内进行清洗作业,有的甚至在雷雨天进行油罐清洗作业。
(三)、动用设备、参加人员多
油罐清洗作业中,一是使用设备多。如照明灯具、通讯工具、油气浓度测定仪、机械通风装置等;二是用于安全防护的设备设施多。如压缩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衣、手套、鞋)或整体防护服,以及脚手架、安全网、安全绳等;三是涉及安全、医疗救护、消防、检修、电工、后勤保障等专业的人员多。如果投入清罐的设备、工具不防爆,进罐作业人员着装等不符合要求,甚至工作人员操作不谨慎都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在大多数油库的油罐清洗作业承包给地方施工队,施工队伍中大部分是民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普遍存在素质低,组织纪律性差,安全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再加上油库组织不建全,作业前教育不够,作业中监督管理不严,施工队伍受经济利益驱使,不愿意为安全施工投入过多,极易造成各项安全制度、安全规程不落实和不
到位的情况。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情况也也很难有效控制。
(五)、在罐内形成爆炸性油气混合物
一是清洗前没有按规定进行机械通风或采用自然通风时油气消散时间不足。造成在清洗作业时,油罐内油蒸气四处弥漫扩散,无法有效控制在爆炸下限以内,从而极易形成爆炸混合气体,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发生爆炸着火。二是在清洗时油罐自身通风不畅造成罐内油气重新积聚,不能及时排出,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形成爆炸性油气混合物,遇到明火也可能燃烧爆炸。
(六)、清洗不洁,方法不当
油料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流动、有毒,危险性较大,如果清洗不干净,油罐内残留油垢、油泥和其它残渣,即使可燃性气体浓度检测合格,除锈、动火时,也很可能因油垢、油泥和其它残渣,受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导致着火爆炸。在使用高压水枪或蒸气清洗罐壁时,从油罐顶部进行喷溅式注水如果压力过大,喷射速度过快,容易产生静电引燃油蒸气。
(七)、存在点火源
油罐清洗作业中通常是多种点火源共存,容易诱发事故。油罐清洗作业中使用的照明灯具、通讯设备、通风机械等电气设备引起的电气火花,用高压水、蒸气冲洗时和化纤衣物磨擦等产生的静电火花,使用钢质工具进行作业时摩擦磁撞产生的火花,以及作业人员违章携带的火种等。
(八)、污物处理不当
清洗时使用过的沾有油料的棉纱、抹布、手套、木屑等易燃、自燃物,从油罐内清理出来的油污、油泥、污水、锈渣等污物,清洗用过的废液中所含有的可燃成份,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会留下事故隐患。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及技术措施
由于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国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清罐作业的安全。
(一)、健全指挥系统和安全组织,制定清罐方案和安全措施 清洗油罐作业时油库应成立清罐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兼)职安全人员,根据作业现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清罐方案和安全措施。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现场作业指挥组、数据测试整理组、进罐作业组、消防监护组等,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强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管理
施工队伍在油罐清洗作业前一定要根据分工情况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和有关操作技术的岗前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油罐清洗作业要在严密组织下进行,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及检查用的设备、器材和工具,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按操作技术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油罐清洗,现场应有负责人、安全监督员、消防人员值班,负责安全监护和消防检查工作,做好班前的安全教育和下班后的现场安全检查、清点人员及工具器材等工作,制定好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联络方法,认真落实监护制度、履行监护职责。
(三)、有效控制爆炸性混合物
排空底油后应及时拆卸输油管道、排污管道、胀油管等,脱离与其它油罐、管道的连接,关闭阀门,并加盲板封堵,不允许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防止其它罐油气串入作业罐。打开作业罐人孔、采光孔、测量孔,拆下呼吸阀、阻火器等附件,使罐内充分通风,必要时还应采取机械通风。作业前必须进行油气浓度检测,检测要按有关规定执行,不留死角,当罐内油气浓度超过油品爆炸下限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油罐清洗,作业期间应保持油罐通风,并定时按规定进行罐内油气浓度检测,防止油浓度上升。禁止进罐人员使用氧气呼吸器,防止增加助燃的危险性。气压低和五级以上大风天禁止通风或清洗作业。采用化学清洗时要尽量选用不燃或难燃清洗剂。
(四)、控制并消除点火源
油罐清洗作业期间均为火灾和爆炸危险期,要按不同的作业阶段划分危险场所的安全等级和范围。引入罐内及其附近爆炸危险场所的照明、通迅、通风等电气设备及线路应符合防爆要求,检查、试验、维修电气应在爆炸危险场所以外进行。油罐清洗人员不准穿化纤服装,不准使用化纤的绳索和棉纱。进入油罐内的水管、气管、蒸气管等的金属部分,用于排陈除底油的胶管、软管,移动式软质风管和通风机等,都应与油罐进行电气连接,并做可靠接地。油罐的防雷、防静电接地及阴极保护系统、自动计量等与油罐相连的电气线路要全部断开。在人工清除油污时,应用木质、有色金属制成的不产生火花的铲、刷等工具,雷雨天严禁进行油罐清洗作业。
(五)、妥善处理油罐清洗污物
1、清洗后的含油污水不能随意排入下水管道、大地、水体,应当排到通往隔油池或设有污油回收设施的专门下水道内,经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后,并经检测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
2、油罐污杂,在作业期间应淋水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以防自燃。
3、从油罐清理出的油污,锈蚀、杂质等,清洗时使用过的沾有油料的棉纱、抹布、手套、木屑等,应及时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理。油污、铁锈、木屑等污染物通常应进行自然风化,自然风化应符合下列要求:a)晾晒场地应远离油罐、各类建(构)筑物、农田、水域及排水沟;与具有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应小于35m;b)晾晒场地应用围栏等隔开,并设置明显标志,禁止人、畜、车通行。场地的地面保持平坦,防止积水;c)晾晒时,应将污杂尽可能均匀摊开,厚度不大于7.5cm,并适时翻搅;d)晾晒应避开雨季。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且温度在0℃以上时,晾晒时间不应少于28天。含铅污杂晾晒后必须经过测定,有机铅含量的重量比不得大于0.002%;e)晾晒后的污物应深埋(或控制条件下烧掉),一般深度为0.5m以下。棉纱、抹布等可清洗再生后使用。
9.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篇九
(作者:陈中杰 来源: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乌拉特前旗制梁场 时间:2010年12月10日)摘 要:本文结合场内预制T梁实际施工经验,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预制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形式,重点从裂缝产生各部位中剖析其成因,并探讨实际施工中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成因 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的铁路及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行业标准越来越高,施工难度相继增大,以场制桥梁为例,设计使用寿命100年,时速120-350Km/h不等,而混凝土受当地气候环境、设施、技术水平等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裂缝。有些裂缝在承受活载或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锈蚀,严重影响梁体的强度、刚度及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本文尽可能对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部位作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方便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梁体裂缝总体分为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及表面龟裂,下面就该三种裂缝常出现部位、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简单阐述。
一、受力裂缝
受力裂缝一般出现在梁体终张拉后或承受活载作用下,部分梁场由于存梁台座承载力设计达不到存梁要求,梁体受自重影响造成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亦为受力裂缝,受力裂缝在混凝土徐变及承受活载作用下会不断扩展,其危害性比较强。梁端腹板变截面处纵向裂缝
该种裂缝在T梁中较为常见,多出现于终张拉之后,特别是曲线梁较为突出,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徐变及受张拉影响梁体回缩,该裂缝会出现扩展现象。
1.1 成因分析
1.1.1 该部位受端模锚盒影响,钢筋设计布置不当,造成此处浇筑成型后混凝土基本处于“无筋”状态,较易开裂。
1.1.2该部位上下截面受临近孔道(N2及N3)张拉影响,受力面积悬殊较大,造成混凝土回缩量不一致,从而产生裂缝。
1.2 预防措施
1.2.1准确控制张拉力。张拉时必须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对张拉油泵、油压表、千斤顶及时检查标定,张拉过程中送油速度宜慢不宜快,单个孔道张拉完成后及时以伸长值作校核,保证持荷时间,确保回油锚固力与计算值相符。
1.2.2 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变截面处加设一层钢筋网片并绑扎牢固以增强该部位混凝土抗裂性。
2下翼缘与梁底交界处竖向裂缝
该种裂缝多发生在梁体初张前后或移出制梁台座后,该种裂缝在静载试验中易作为判定梁体合格与否的关键。2.1成因分析
2.1.1 梁体在浇筑完成后,早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强度未到设计值进行初张或初张后混凝土强度上升慢,移出台座后受自身重力影响开裂。
2.1.2 初张拉时张拉力不足或张拉回油锚固力达不到计算值要求,梁体张拉力不足以抵消自重产生开裂。
2.1.3 梁体在温度未达到“2个15℃”前进行拆模。因底板较厚,混凝土凝结期间产生水化热,内部温度较高,下翼缘外侧接触空气的部分偏低,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移出台座后受自身重力影响导致裂缝扩展。
2.2预防措施
2.2.1 梁体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早期强度上升,若梁场需加快制梁台座周转或遇冬季施工可考虑蒸汽养护,蒸汽养护需按相关规定执行。
2.2.2 初张拉力可适当加大,建议控制在终张拉控制应力的15%,张拉持荷完成后,及时检查回油锚固力,确保回油锚固力至计算值(回油锚固力为该孔道最终张拉力值)。
2.2.3 梁体拆模时确保环境与表层以及表层与芯部温差不超过15℃。3 梁端侧面竖向裂缝(支座板处)
该种裂缝多出现于初张拉之后,支座板处梁体两侧沿梁底至梁面方向产生竖向裂缝。该种裂缝短期不会影响梁体质量,若长期不处理,会造成内部结构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严重影响梁体耐久性。3.1 成因分析
3.1.1 初张拉时,梁体受力会产生压缩起拱变形,梁底回缩时,支座板与底模钢板、梁底混凝土与底模钢板间摩擦力不一致,从而造成支座板处沿梁底竖向开裂。
3.1.2 初张拉后,梁体产生一定弹性上拱,而制梁台座呈二次抛物线布置,此时梁体受力处于梁端处,若不及时将梁体移出存放,梁端会由梁体自重而产生开裂。
3.2 预防措施 3.2.1 支座板安装后,应于支座板与底模两侧及前端空隙处涂抹润滑剂来减少后期初张时的摩擦力。
3.2.2 梁体初张后应及时将梁体移出存放。4 沿预应力管道纵向裂缝
该种裂缝多出现于梁端第一、二节间的下缘侧面及梁底,有些亦出现在腹板与下翼缘交界处,此种裂缝一般处于预应力管道部位,走向与预应力管道也一致,特别是梁底出现此种裂缝的长度及宽度会影响静载试验效果。
4.1成因分析
4.1.1 梁体下翼缘较宽腹板较薄、钢筋布置很密导致梁体下翼缘及梁底混凝土较难振捣密实,该种部位混凝土抗裂性能差。
4.1.2 张拉力过大,梁体受高压在下翼缘或梁体混凝土较易产生纵向裂纹。
4.1.3 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偏少,梁体浇筑过程中,钢筋受混凝土横向挤压向外侧偏移导致保护层过薄,梁体张拉时受到过高的纵向压力而沿预应力管道或主筋方向产生裂缝。4.1.4 混凝土配合比中,过多的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水化热较高,该种热量过多的囤积在预应力孔道内得不到释放,导致梁底或腹板与下翼缘交界处沿预应力孔道方向开裂。
4.1.5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离析,粗骨料少,强度不高。
4.2 预防措施
4.2.1 合理掌握混凝土浇筑工艺以及分配好附着式振动器部位及振动时间,保证梁体下翼缘及梁体梁端混凝土浇筑密实。
4.2.2 控制住张拉前后的两个“三控”,精确控制张拉回油锚固力。
4.2.3 定位网片位置固定牢固,尺寸控制精确,确保孔道不偏向于梁体两侧。钢筋保护层垫块需呈梅花状布置,且每平米不得少于4个,若施工中发现个别部位保护层偏薄可加设垫块。
4.2.4 梁体浇筑采用合理的施工配合比,适当降低水灰比,浇筑完成后可适当提前拆除端模以帮助混凝土散热。
下翼缘至腹板斜向裂缝
该种裂缝多出现于距梁端4-8m,自下翼缘开裂延伸至腹板,呈斜向布置。
5.1 成因分析
由于制/存梁台座地基处理不良,或台座强度及承载力不符合要求,存梁后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梁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导致梁体开裂,该种裂缝对梁体危害较大,严重的可能引起梁体断裂。
5.2 预防措施 梁体存放场地选用应避开膨胀性土区域,其地基承载力应通过检算并经测试合格后方可施工。梁体存放后,应坚持进行沉降观测,直至稳定后方可停止观测,若发现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应针对沉降量于梁底加设垫块继续测量或对台座打斜桩进行加固处理等。
二、非受力裂缝
非受力裂缝在梁体中较为常见,其产生原因繁杂,一般由温差、混凝土收缩、钢筋锈蚀及冻胀等方面引起,下面就其产生的一些主要部位及成因进行简单分析。桥面裂缝
该种裂缝在桥面分布较广,多为表面裂缝,呈纵横交错,有些裂缝甚至贯穿整个桥面。1.1 成因分析
1.1.1 混凝土塑性收缩。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出现泌水以及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1.1.2 混凝土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便产生收缩裂缝。
1.1.3 桥面二次收面不及时或收面时洒水。由于桥面外露面积大,混凝土塑性收缩比较大,而二次收面主要是起在混凝土初凝前提浆弥补表面缺陷以及早期裂缝填平等作用,故此道工序显得尤为重要。因混凝土自身吸水已趋于饱和状态,若收面时人为洒水,致使多余的水呈游离状态,较易产生干缩裂缝。
1.2 预防措施
1.2.1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混凝土振捣要密实。
1.2.2 梁体浇注完成后应对桥面及时进行覆盖,防止表层水分过快损失,遇夏季施工时,覆盖后可进行洒水处理。
1.2.3 混凝土初凝前对桥面及时进行二次收面。挡碴墙裂缝
该种裂缝多为竖向裂缝,一般处于挡碴墙面或外侧面,宽细不等,有些会延伸至上翼缘板。
2.1 成因分析
桥面两侧受梁体腹板中心张拉影响而受力不均,导致桥面外侧(挡碴墙)受到较大应力,故在挡碴墙处设置断缝若干,往往断缝模具无法固定或固定不牢固,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模具移位,起不到伸缩缝的效果致使挡碴墙受张拉影响产生裂缝,也有部分由于挡碴墙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产生裂缝。
2.2 预防措施
适当加大断缝厚度,并于挡碴墙模板加设卡具(建议焊钢筋条)以固定断缝模具,挡碴墙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要人为采用振捣棒触碰断缝磨具。3 封端混凝土表面裂缝
封端部位混凝土产生裂缝多为混凝土干缩裂缝,一般表现为表面龟裂。
3.1 成因分析
封端部位混凝土本身具备微膨胀性,亦可补偿混凝土收缩变形,但该部位混凝土用量少,较难振捣密实,完成后不易养护,且大面积于空中暴露,水分散失快,比较容易出现干缩裂缝。
3.2 预防措施
封端混凝土用干硬性混凝土施工,坍落度控制在40mm左右,封端完毕后及时喷涂养护剂或采用塑料纸薄膜进行覆盖保湿。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较易分辨,该裂缝一般出现于梁底及上翼缘板,混凝土裂缝周围存在暗黄色锈斑,时间越长,该种裂缝越明显。
4.1 成因分析
若钢筋发生锈蚀,其锈蚀产物的体积一般比原来大2倍以上,致使钢筋周围混凝土受到挤压,若钢筋锈蚀严重,钢筋保护层过薄可直接可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混凝土开裂后会加速钢筋的锈蚀,从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严重破坏混凝土结构,影响其耐久性。
4.2 预防措施 加强钢筋的防锈处理,产生锈蚀的钢筋需进行除锈处理后方可进行绑扎工序,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钢筋绑扎完成后检查保护层垫块数量及布置是否合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横向应力致使钢筋侵入保护层。
冻胀引起的裂缝
冻胀引起的裂缝多出现于压浆冬季施工中,该裂缝多出现于腹板及下翼缘,走向与预应力管道一致。
5.1 成因分析
场内预制桥梁中,混凝土冬季施工较为完善,但后期压浆工序保温措施往往比较困难,在浆体初凝前,若浆体受冻,其体积会发生膨胀挤压管道,混凝土受到巨大压力而产生开裂。
5.2 预防措施 冬季施工时尽量不安排压浆工序,若必要时需采取篷布覆盖煤炉取暖或其他方式进行保温,确保在压浆后三天梁体温度不得低于5℃。
三、表面龟裂
表面龟裂是梁体常见且较难避免的一种裂缝,裂缝较细,无规律可循,分布于梁体各部位,多出现于桥面、梁端及修补后混凝土表面。成因分析
1.1 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未及时覆盖,梁体外露面积较大部位受风吹日晒,混凝土干缩出现裂缝。
1.2 混凝土中水灰比过大,则混凝土收缩性大。
1.3 砂石料级配不好,空隙大,混凝土易收缩产生裂缝。
1.4 混凝土表面受昼夜温差较大影响或混凝土养护水温与梁体表面温差较大产生温度裂缝。
2预防措施
2.1 梁体混凝土浇筑完后,桥面要作好二次收面并及时进行覆盖,跟上养护。2.2 梁体浇筑采用合理施工配合比,适当降低水灰比。
2.3合理选用中粗砂及级配碎石,混凝土振捣务必保证其密实性,严禁为方便施工人员操作而降低混凝土质量。
2.4 混凝土初凝期间加强表面覆盖,合理掌握好梁体养护时机,特别是夏季要注意梁体保湿,不得在高温下对自身干燥的梁体进行洒水。
四、结束语
尽管桥梁裂缝成因复杂,但只要在相应部位认真总结分析,我们就能避免同样的裂缝出现在下一片梁上,加上严格控制各工序质量,我们就一定能制出合格的桥梁。
10.教师体罚学生心得体会 篇十
明城二小 陈金凤
今天学习了,从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有一次,班上学生刘阳的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在我心目中这个学生还不错,不是特差的,当时我改作业时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室里我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他不吭声,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他的耳朵,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学习、反思,我现在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冲动,应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处理。千万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去不分青红皂白的体罚学生。那样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就算他们真的犯了错,也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
总之,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篇二: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案例》
心得体会
今天我看到了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我体会到了,我们的教师为什么对学生“恨之入骨” ?大多数后果严重恶劣的体罚件。主要原因和老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少老师由于多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社会观念也是导致体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 的惯性体现。此外,升学考试指挥捧高悬在教师头顶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师体罚学生行为层出不穷。很多农村家长认为:老师打人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打得太重了。就连一些学生也觉得老师打学生理所当然,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 另外,对于法律观念的淡漠,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律师认为:对于体罚学生的做法,中国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和制裁。因此会导致体罚现象反复出现。在法律发达的国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稍微对孩子进行打骂,立刻就会有警察或有关部门来干涉和依法处置。而在中国,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法,更够不
上犯罪。人们一般认为,老师并不是故意伤害,大多数体罚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是因为缺乏对于能否体罚学生,国内国外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泰国采取禁止体罚的法律,可家长却难以接受,认为有些情况下给孩子几记耳光是非常必要的。英国政府明白家长的苦心,同意家长可以用手打孩子屁股。那么老师呢?在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办?真正的严师不是“罚” 师。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己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体罚” 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绝对正确。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对于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要尽
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竞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的,有的学生会睡懒 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则,教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大错。我们要用正向阻力化成推力进行教育教学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学习《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案例 》
心得体会
松山中心学校
樊凤珍
2013年11月14日篇三:关于体罚学生的心得体会
用爱感化学生
现在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虐童”了,对此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个“体罚与变相体罚”专题会,感触良多。
观看了几个都是教师对孩子体罚学生的视频,真让人触目惊心。老师体
罚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有些导致学生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在学生心中也会可能烙下终生的印记。体罚作为惩罚的一种形式,是不能与批评划等号的,这是性质截然不同的强化手段。批评是针对学生的过错或不良习惯进行的否定性评价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积极引导,言词可以激烈,情绪可以高涨,表情可以变异,但出发点均是善意的,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震荡,利于改变不良行为。惩罚比批评要严厉。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体罚绝对不是个好方法,而且它带来的不利后果恐怕是让人更难以接受的。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粗暴和体罚也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体罚只能使孩子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体罚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果不顾及学生的感想,学生的身心就会严重地受到伤害。
在和学生发生某些不适当的矛盾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不仅可以避免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当某些学生调皮时,自己有时脾气比较大,在学生不听的情况下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到一边去冷静,去“暂停休息”一下,听上去很友好,没有恶意。毕竟小孩子没有被体罚,也没有人被训斥,他只是被制止,被带离现场不难看出这是为什么。作为大人你可以想象出,如果有人因为你说的话或你做的事而迫使你一个人孤立,你会感到多么的愤怒和羞辱。然而,或许很难想象。
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老师必须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老师。
“一张笑脸相迎、一颗爱心相送、一腔真诚相待、一个满意相伴”。从今天起,我要好好的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童年更加的幸福,快乐!把所有的仇恨变成对学生的爱,用爱鼓励自己,有勇气的在教育路上前行。篇四:严禁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的学习心得
严禁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的学习心得
安固小学 张亚云
通过学习《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严禁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的紧急通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教师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对学生,对老师,对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体罚学生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学生们。小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够成熟。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到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体罚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某句话而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自暴自弃,荒废一生。他们还可能因为体罚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什么都不敢做,导致本应有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其次,体罚对教师也不是没有危害的。体罚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的声誉,教师必将会为他这一糟粕的行为付出代价。教师体罚学生还充分体现着教师的无能。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明白“严师出高徒”的可取之处在于治学求知态度的严谨,他们会用说教代替体罚。所以,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会体罚学生,而是用笑容和慈爱去感化那些荒漠的心灵。每个体罚学生的教师不要追求眼前一时的效果,他必须明白:在我们这个法治社会,体罚这样的主观行为千万不能超越法制这个客观的规则,否则,法律是无情的!采用体罚的老师是不配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的,是会受到社会的舆论的。最后,体罚对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学生可能会以学习老师的这些暴力行为代替学习知识。凯洛夫说过说的:“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乐子效仿的榜样。”可见,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天然的影响力,倘若教师使用体罚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学生就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们就很有可能学着老师的方法去欺负弱者,最终带来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会导致师生间隔膜加厚,学生会因对老师的反感和恐惧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老师会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最终师生都不会得到好的成绩,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可见,在教育中,体罚这种主观的行为,是不宜提倡、必须反对的。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应遇到问题多采取“软方法”处理和表扬式教育。综上所述,优秀的职业道德风范,良好的工作态度,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对老师是相当有利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都起着不小的作用。而这些优秀因素的形成是与教育理念分不开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需要继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多从那些优秀教师身上吸取经验,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素质的,道德高尚的人。我要学着去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敢于向体罚现象作斗争。也希望今后在教育界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体罚”的字眼不再出现,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的学习生活!篇五:学习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学习体罚学生案例心得体会
张马小学 杨彩艳 观看了教师体罚学生的有关案例我的感触很深:对于当事的老师来说,他肯定是善意的,想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惩戒那种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或犯错误的学生,但现在是法制社会,像古代那种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这就叫好心办坏事。作为一名教师,体罚学生肯定不可取,想要教育好学生,我认为应该先从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做起,让学生愿意接受您,平易近人一点才更有效果,真诚的对待学生,万事不要都以批评来处置,和学生谈话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意,有良心的学生都不会当做耳旁风的。体罚等措施只会带来学生对老师造成极大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背着你干!
【浅析教师体罚学生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推荐阅读:
浅析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预防11-15
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08-19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11-27
教师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08-30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12-02
浅析我国煤矿瓦斯爆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何识宽论文)09-23
教师课堂语言暴力浅析07-10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