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五个维护

2024-06-28

民族团结五个维护(精选7篇)

1.民族团结五个维护 篇一

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未放松,他们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2008年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都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在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中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内团结各民族、对外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长远大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州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也需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渗透与分化,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的导引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也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传递现成的知识,缺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的养成和独创性的发挥,致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导向取决于观念导向。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首先要改变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师本”传统,转向“生本”的理念。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未来发展为落脚点,努力把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新的教育过程,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完成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等。其中,讲授式是至今仍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民族知识、传播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教育也被形象地称为“灌输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开拓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民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三、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预期的目的,除了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方法外,内容与重点也至关重要。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因其生活环境、专业背景、发展方向不同,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有区别,民族团结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对象不同,选择和取舍不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范围、深度和重点;而且不同学制、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所选择、取舍和侧重。一般而言,应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紧密结合当地民族、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实际,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构建互动式学习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达到学生肯学、爱学、会学、长知识、受民族团结教育之目的。

其次,高校对民族大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育人环境,及时掌握民族学生动态,及时解决民族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加强对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其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学生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

四、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根据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一些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舞蹈演出等格调高雅、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参与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共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活动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民族地区切身体会那里的发展变化,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民族地区现实情况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对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与方法,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把各族青年学生紧密

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民族团结五个维护 篇二

2009~2011年高考考查本专题考点的试题:

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这两个考点近3年高考试题未涉及。“选”指选择题, “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系。

本专题内容涉及民族和宗教, 知识内容较多, 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既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有效存储, 又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调用。尤其值得提倡的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构建的过程是检查考生对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过程。

2.走出误区。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掌握知识, 注重的是综合性。在此基础上, 考生还要加深对每个考点中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针对本部分考点在高考中侧重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涉及的知识易错、易混点比较多的特点, 考生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地把握知识内容, 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这直接关系到选择题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关注热点。

高考能力立意决定了高考试题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就本部分而言, 要重点关注本年度内的与民族、宗教相关的社会热点。如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国际道教论坛召开等。考生一方面对这些社会热点背景要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点指津】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有利于切实保障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客观要求。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 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考点拓展:

(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②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国际和国内敌对势力相勾结, 进行民族分裂和破坏活动, 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同时, 由于不同民族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差异, 也影响到民族间的交往。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也会影响到民族团结。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政府履行文化职能, 进行宣传教育, 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2) 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

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与帮助背离了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分析: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进行人力物力支持, 这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这恰恰是维护民族平等的客观要求, 而不是对这一原则的背离。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分析:这种说法混淆了民族平等原则和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两个概念。民族平等指各民族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权利。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发展较为落后, 各民族间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经济上的共同发展。

分析: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共同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我国历史上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拓展:

(1)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①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不能理解为各民族, 也不能将“聚居”理解为“居住”。③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 三级。④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⑤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 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的关系。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

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某种宗教,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体现, 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保护公民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③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①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考点拓展:

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认识误区。

(1)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是要发展宗教事业。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国家不鼓励, 也不干涉公民信教。

(2) 认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所进行的任何宗教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保护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高考回眸】

1. (2011·重庆文综卷·34) 2011年, 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 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 同时, 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针对新疆实际, 对新疆实施优惠政策, 其他地区对口援助新疆, 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①④应选。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③表述错误。答案为B。

2. (2011·安徽文综卷·6) 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进行对口支援, 有利于增进民族平等和团结, 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贯彻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也体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④正确。①中“政治保证”表述明显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 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 (2011·江苏政治卷·18) 2010年8月, 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 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增强民族自豪感, 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故②③应选。①夸大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没有必然联系, ④错误。答案为C。

4. (2011·海南政治卷·12)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 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 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进行解释, 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④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规定, 受法律保护, “解经”工作与保障教职人员的权利无关, ①错误;②夸大了“解经”工作的作用, 应排除。答案为D。

5.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 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 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 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65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 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 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 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设问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 要求考生调动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第二层, 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 概括出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题干信息分别从西藏人民当家做主、广泛自治权和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这三个方面作了提示, 考生要善于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 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设计】

1.2011年5月27日至29日,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 从2011年开始, 未来五年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一措施

A.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B.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

D.能够消除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2.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 先后制定了279件具有西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内容涉及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民司法、医疗卫生、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为维护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益,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①西藏自治区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③西藏自治区具有立法自治权 ④西藏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 针对宁夏自身特点, 挖掘宁夏自身潜力, 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初步形成了具有宁夏民族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宁夏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民族自治机关人大及法院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治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长处和优势 ③国家统一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多民族国家的人民如果把爱本民族与爱祖国、爱兄弟民族对立起来, 热衷于民族纷争, 那么怎能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呢?我国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个民族成员结合起来。”这段话说明

①我国各民族不存在自己的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进步的前提 ④民族热情和爱国热情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16日, 美国无视中方坚决反对, 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此举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这说明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我国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②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反对一切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活动 ③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反对宗教与其他国家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年10月, 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论坛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共建和谐世界。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5月23日,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西藏实际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1980年以来, 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专门研究不同时期的西藏工作, 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西藏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 在座谈会精神指引下,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 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民族团结为保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 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 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西藏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 结合材料一, 说明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西藏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提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援疆能缩小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但不能消除差距, C、D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2.D 提示:材料中西藏自治区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表明西藏自治区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①入选;西藏自治区制定法律、法规, 是西藏自治机关行使立法自治权的表现, ③入选;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3.C 提示: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 不包含法院和检察院, ①错误;③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4.B 提示:我国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各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①错误, ②正确;④错误。

5.A 提示: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达赖长期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以任何方式会见达赖,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利用达赖干涉中国内政。①②正确。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③正确。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错误。

6.D 提示:在我国, 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7. (1)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对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维护民族团结。③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有利条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够凝聚各方力量。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自治的有机结合。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能够保障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④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能够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 协调本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

作用:①西藏自治区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②西藏自治区政府要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西藏特点,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

3.民族团结五个维护 篇三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等暴力事件。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公安、武警,对在拉萨街头十分猖狂地进行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依法打击,迅速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国家法制,维护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次打砸抢烧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策划煽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事件。同时为了破坏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藏独”分子还在世界各地阻挠奥运圣火的传递,力图将奥运会“政治化”,遭到国际社会和奥委会的强烈谴责。

【考点链接】

一、政治学科

1.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关具有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公安、武警,迅速平息了事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2)国家机构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公安、武警,对在拉萨街头十分猖狂地进行打砸抢烧的不法分子依法打击,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国家法制,维护了西藏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3)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我国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自治区成立43年的事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西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宗教已经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我国宗教组织已经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人权和促进西藏传统文化及宗教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护、修缮、建设文化和宗教设施,满足了西藏同胞和信教群众文化和宗教活动的需要。

(6)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主权国家应该履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义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美国、欧洲议会通过了有关涉藏问题的议案,这是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西藏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外国和国际组织均无权干涉。

2.哲学常识

(1)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是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都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次打砸抢烧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策划煽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事件,打砸抢烧事件只是现象,妄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才是本质。

(2)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

(3)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央政府的扶持,东部各省市的援助,加上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使得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西藏自治区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3.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为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2)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大力促进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基建工程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奠基;国家利用特殊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西藏发展;中央财政惠民新举措,开启西藏地区农牧民新生活。

二、历史学科

1.唐朝实行和亲、会盟,加强与西藏的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两位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有关生产技术、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2.元朝设置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3.明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明朝在西藏还建立僧官制度,对各教派首领酌情封赐,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4.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设置管理机构,创立金瓶掣签制度。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分别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确认他们是藏族的政教首领。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为了避免西藏灵童“转世”的纷争,乾隆年间,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这项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最终实现统一。

三、地理学科

1.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登山探险旅游资源等。西藏的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具有很高的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良好。

2.青藏高原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西藏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大;南部冬季温和,降水丰沛,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北部气候的垂直变化大。

【综合训练】

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历来是各国领导人关注的问题。回答1~3题。

1.右图是乾隆帝颁赐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与之相联系的重大历史现象是()

A.西藏与内地经济技术交流密切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

C.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当时西藏地区封建迷信盛行

2.9世纪中期出现的“长庆会盟”表明()

A.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B.契丹“蕃汉分治”政策的成功

C.北宋与辽对峙局面的形成D.南宋和金对峙局面从此确立

3.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这标志着()

①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②中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③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 ④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铁路建设在我国历史上既走过艰难的历程,也有过辉煌成就。读下图,回答4~7题。

4.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充分说明了()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5.义和团民众揭帖写道,“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义和团掀铁道反映了()

①近代中国人民对科学的愚昧无知 ②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能 ③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 ④掀铁道是反侵略斗争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半个世纪前,他们就为修建自己的铁路进行过殊死的斗争;半个世纪后,他们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指的是()

A.成昆铁路 B.兰新铁路 C.宝成铁路 D.京汉铁路

7.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图中所示铁路线,其中属于“文革”时期建成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卡”是西藏人民传统的艺术品,一般挂在墙壁上,表示吉祥幸福之意。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1)“孔夫子讲学”唐卡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 自公元634年开始,至公元846年吐蕃王朝瓦解,在这213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和吐蕃之间使臣来往不少于191次,吐蕃使团来唐125次,唐朝使团入藏66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 元朝中央曾于1268年、1287年和1334年三次派官员在西藏大规模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区的“乌拉”制度(“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元朝时有专人负责驿站交通事宜,规定驿道沿途居民负责传送公文,供给马匹,供应来往官员食宿)。驿站的建立,使西藏的驿道更加畅通和完善,更加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中国西藏新闻网》

(2)试用唐朝有关史实说明汉藏人民友好交往的具体表现。

(3)元、明、清三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明显加强,试用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4)比较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元朝时西藏地区“乌拉”制度的建立有何积极意义?

(5)新中国是怎样处理和解决西藏问题的?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并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一年后正式运行。它的终点也没有止于拉萨,还建设了拉萨到日喀则、林芝等地的青藏铁路延伸工程,形成了以拉萨为枢纽连接西藏各地的网状支线,把西藏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材料二 我国冻土分布示意图

(1)青藏铁路建设面临许多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就是主要问题之一。试分析冻土对铁路运输不利的影响。

(2)我国非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界线与我国什么等温线分布基本一致?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青藏铁路通车后青藏高原地区最适合发展旅游业。试评价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并叙述开发旅游资源时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材料三 面对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青藏铁路建设者首先确立了“生存重于施工”的原则,建立了物质生活储备基地和主要食品加工车间,解决“吃饭大事”,还斥巨资配置了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围绕冻土施工技术立项近80个科研课题,先后在多年冻土隧道开挖、支护、衬砌、通风成套技术等多方面取得新成果,把成果用于指导施工;建立健全了环境管理体系,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制度,对施工期长江源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2005年10月,青藏铁路铺设下最后一根钢轨。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藏铁路建设对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什么启示。

(5)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胡锦涛主席亲致贺信,盛赞青藏铁路建成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简要分析青藏铁路建成的经济意义。

10.博大精深而又独具特色的西藏民族文化,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人民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区域和宗教信仰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医学、天文历算等。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维护和发展西藏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系列尊重、保护和繁荣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和措施,使西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1)列举唐朝时期西藏民族在文化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2)简要评述文成公主入藏对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3)概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三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的壁画、堆绣、藏戏等文化瑰宝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藏文化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她成为人们认识西藏、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4)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的?

(5)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发展藏文化的意义。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针对达赖指责中国在进行所谓的“文化灭绝”,温家宝总理指出,从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主改革到现在,西藏是在进步了、发展了,那种所谓“中国政府灭绝西藏文化”的言论,完全是一派谎言。我们不仅有能力维护西藏的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要继续支持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保护西藏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 西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藏戏、藏纸、唐卡绘画、藏医藏药、卡垫藏毯制造等,都承载着藏民族延续千年的文明和智慧。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投资潮和旅游热,西藏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商业开发中焕发新生,藏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在藏纸方面已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兽皮纸、彩绸纸、印花纸等十几种藏纸新品种,并根据各种纸的性能制作出壁画、雨伞、灯笼、贺卡、日历等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欢迎,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1)结合材料,说明发展和保护藏文化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意义。

(2)西藏地区在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进程中如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参考答案:1.B 2.A 3.A 4.B 5.A 6.C 7.D

8.(1)①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儒学文化影响深远;③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长庆会盟”。

(3)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密切,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明朝加强对西藏管理,派驻卫所,建立僧官制度;自清朝顺治帝始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4)重要变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此后一直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积极意义:保障了驿道的畅通,有利于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有利于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5)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一五”期间,修筑了三条进藏公路,即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加强了西藏与外部的交通;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9.(1)多年冻土表层夏季受太阳辐射作用局部融化,地表下陷;冬季结冰地表隆起,因而引起多年冻土表层上升或下沉,导致铁轨变形。

(2)1月0℃等温线。

(3)青藏高原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如珠穆朗玛峰、青海湖,布达拉宫、藏族宗教文化与藏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的集群性和地域组合较好;当地旅游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接待能力;青藏铁路通车为解决位置的通达性和缩短市场距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4)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青藏铁路建设者确立了“生存重于施工”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环境保护,体现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青藏铁路建设者立足于沿线实际情况,先进行课题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施工,体现了一种科学求实的态度。

(5)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青藏铁路的建成有利于内地与西藏之间物资和信息的交流,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沿线各地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青藏铁路不仅成为西藏扩大对南亚国家边境贸易的强大“助推器”,还将使西藏逐步成为我国与南亚经济交流的前沿,促进我国与南亚经贸大通道的形成。

10.(1)创制吐蕃文字;元丹贡布编著了《四部医典》。

(2)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加快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3)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进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落实民族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答出其中三点即给满分)

(4)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经济和交通等因素影响着藏文化的传播,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若运用因果联系原理解答,可酌情给分)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建立了藏文化与外界之间新的具体联系。(若运用联系的条件性原理或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解答,可酌情给分)

(5)①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若答到民族平等,可酌情给分)②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合作。③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若答到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影响力等都可酌情给分)④发展藏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回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酌情给分)

11.(1)①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能够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发展藏文化产业,使文化与经济交融,形成文化生产力,可以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③发展藏文化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④发展藏文化产业可以增强西藏地区与国内外的联系,扩大交流与合作。⑤发展藏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论文 篇四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诸多民族,而不是单一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已知的新疆两千多年历史中,新疆地区是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许多人留下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新疆多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现状,更构成新疆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

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新疆民族发展演变进程的常态和趋势,这不仅是新疆民族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史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另一些则在经历过一度的发展辉煌后逐渐衰亡。在历经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之后,除汉族之外,现代新疆的各民族已没有一个是汉唐时期生活在新疆的民族原体之嫡传,甚至没有一个民族文化是按照那个时期某个民族文化模式和发展轨迹而直接延续下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谓“民族是一个历史概念”的论断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分布聚居的事实,以及各民族的迁徙活动和相互交往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汉晋时期的塞、乌孙、匈奴、汉人、大月氏、鲜卑、高车、突厥,唐宋之际的回鹘、葛逻禄、契丹,到元明时期的蒙古、回、畏兀儿、吉利吉斯、哈萨克,以及清朝时期的卫拉特蒙古、满、锡伯等。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过程中,民族之间的混杂、接触、交往、融合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多民族杂居生活的实际使各民族形成共识:即“民族团结是福”。各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并因此而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及今日,新疆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社会现实确实是有历史积淀作为其基础的。

今天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公元前60年,今天的天山南北各地归属汉朝,新疆自此后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翻开了我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人民共和国繁荣富强的壮丽史诗,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我区是多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60年来,我区各民族实现了政治上完全平等,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全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日益深厚牢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各族人民群众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是分不开的。历史与现实告诉各族人民群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任何企图制造**分裂的坏分子也战胜不了的力量。我们要继续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把我们的工作事业做得更好,以使我们各民族间的团结更加稳固牢靠。

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学习体会

各民族大团结对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安康幸福是如此重要、如此珍贵;她是力量之源、希望所在、福祉所依。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大量的事实也印证了一个道理:民族纷争,则国不安宁,百业凋敝,列强欺凌,民不聊生;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社会安宁,人民幸福。各民族大团结是包括新疆各族儿女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加强和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是人心所向,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全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新疆各民族的团结,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小平同志早就讲过,没有社会稳定,我们什么事也干不成。新疆的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而新疆的社会稳定又关系到全国的社会稳定。没有全国的社会稳定,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新疆的小康、新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更无从谈起。大力推进新疆的民族团结事业,对于新疆乃至全国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新疆同全国一样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纵深演进,出现一些阶段性的问题和矛盾在所难免,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实施分裂破坏活动也不可避免。但是,不管什么风吹浪打,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疆各民族的团结一定会始终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民族团结事业一定会更加蓬勃地发展。

这是因为,我们有牢固的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有强大的民族团结的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我们有坚强的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有充分的民族团结的政策保障———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有雄厚的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新疆和平解放以来,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我们有温暖的民族团结的依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紧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的新疆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60年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在伟大祖国的怀抱,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为之高兴、欢呼,可那些民族分裂分子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多年来,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造谣惑众、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等卑劣手段,一直都在进行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党的民族政策、破坏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活动。他们一手策划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阻碍新疆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就是要在各民族间制造仇恨和对立,借以浑水摸鱼,把新疆从祖国的怀抱里分裂出去。毫无疑问,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敌人。

对这些敌人,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心存慈悲。一方面,我们要高举维护法律尊严的旗帜,依法严厉打击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彻底揭穿他们的谎言,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的政治局面。

5.维护民族团结 篇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个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中华民族在追求、探索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祖国统一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把爱国和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总是把维护祖国统一当作自己的崇高职责。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努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任务。为了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是每个国人都要担负的责任,更是当代大学生的重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维护祖国统一,履行崇高职责,就是要揭批**,反对分裂,认清**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集团的分裂活动严重威胁着我们国家的安全与统一。因此,在西藏,讲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反对分裂,就要旗帜鲜明地揭批**。在西藏与祖国关系问题上就要揭批**散布的种种谬论,认识**几十年来在分裂祖国问题上的罪恶勾当,看清**分裂祖国是为了恢复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的实质。在此基础上,与**划清界限,揭穿他的阴谋,同**分裂集团斗争到底。要用西藏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用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对比,用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的具体事实,控诉旧西藏的黑暗落后,歌颂新西藏的幸福美好,让各族群众真正明白谁在造福西藏人民,谁在祸害西藏人民,从而自觉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西藏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基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以及学校的统一要求,主要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采用团、队、班会,民族歌舞、民族团结故事会等方式,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民族知识讲座,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动。

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中华人民才有衣食住行等行为习惯。人民的思想最容易体现出民族精神,做中国人都要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有优良的品质,一切要达到更好,最好。就这样,民族精神吸附在你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上。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中国的名誉,千万不要做出让中国丢脸的事。

“民族精神”这个词语,他包含了许许多多深刻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它象征着中国卓越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这作为动力推动着中华人民把民族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去。因为这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命的强大支柱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里强调“极为重要”,说明不是一般的任务,而是意义特殊、作用特别重要的任务。我理解,这种特殊、特别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民族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像一条精神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维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宏图伟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希望。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引导人们心系国家命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将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对这项伟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族精神世代相传,其中的道德精髓今天仍然适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做好工作关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以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状态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交流网络化的大趋势已使文化的闭关自守几无可能;少数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因此,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同时,也只有批判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竞争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使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赢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发展条件。

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弘扬民族精神,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同国际反华势力和台湾分裂势力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台湾某些人宣扬“台湾独立”、“一边一国”等分裂祖国的主张,这不仅是对国家统一的严重践踏,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肆意亵渎。我军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捍卫国家统一的神圣使命,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随时准备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实现国家统一贡献力量,这是每个革命军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6.维护稳定民族团结心得 篇六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裂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

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新疆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

反对分裂维护团结稳定,就要深入揭批“分裂分子”图谋“分裂新疆”

“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新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新疆走中国特色、新疆特点发展路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社会稳定、繁荣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新疆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分裂分子”集团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一贯彻、三坚持、两推进”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使我区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夺取我区发展稳定的新胜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疆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二:反对分裂、维护各民族团结的稳定”心得体会

“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心得体会

中央做出的《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中央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工作提出的总体设想,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贯方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全面推进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新疆的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更好的领会贯彻中央的决策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应借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提高我们新疆党员领导干部素质,以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

要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和社会

全面进步,需要国家的支持,但从根本上说要靠新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长期努力。需要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部署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部署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根据职能分工,拿出近期及今后一个时期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贯彻意见和工作措施,为制定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要扫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人为的障碍,为新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将中央给予新疆的巨大鼓舞化为不竭的动力,努力推进新疆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而努力。一是要正确认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目标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共中央去年8月做出了《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部署》。中央指出,新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多民

族聚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丰富的战略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对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对周边地区日趋复杂的形势,新疆在全国发展和稳定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央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中央对新疆的扶持力度,在国家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土地利用、交通发展、对外贸易、税收征管、干部人才、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和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对新疆给予政策倾斜,使新疆直接享有一些符合新疆实际、操作性强的特殊政策。中央给了我们政策,给了我们机遇,能不能发展起来,能不能发展好,关键还要看我们党员干部能否把握住机遇,能否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央指出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是新疆一切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做好新疆发展与稳定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新疆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确保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努力开创新疆团结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新疆发展与稳定工作的战略方针是:认真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增强民族团结,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新疆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

中央明确指出实现新疆发展与稳定目标必须从四个方

面予以保障。一是思想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从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不断加深对新疆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认识,为实施新疆的发展与稳定战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政治保障: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是保持新疆长期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三是法律保障:在新疆这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文字、多生活习俗并存的民族聚居区,必须坚决地、全面地、严格地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时候干扰国家法律和政令的实施,以任何借口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以任何形式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进程,逐步健全保障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四是政策保障:中央各有关部门要把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在国家投资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我们常在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压力并存。确实如此,当一个机遇来临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有三种应对状态。一是神经麻木,根本没有意识到发展的机会已经到来了,和机遇白白错过;二是意识到了,但因为准备不足而手足无措;三是早就做好了方方面面的准备,机遇成了瓮中之鳖,被牢牢抓在了怀中。

这次机遇不会在人们的无意识之中溜走了,因为自治区

已召开了专门的大会,并组织全疆各地认真学习加以贯彻。但意识到机遇和抓住机遇之间并没有一个必然的等号。要扫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机制、体制和人为的障碍,为新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将中央给予新疆的巨大鼓舞化为不竭的动力。应对机遇的具体作为应该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工作中的创新,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二者都不容易。“创新”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在原来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则是一个挣脱旧框框的过程,它需要克服种种思想障碍和工作定势。

我们的有些体制、工作机制已和不断变革的、迅猛发展的社会整体相脱节,虽然我们也在发展和前进,但较之东部省区而言,新疆还是个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省区。

肯定是有些有形无形的东西在制约我们事业的发展,是

什么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旧的体制和机制之外,由于人们思想意识上的不到位而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也是阻力之一。

这些旧的、错的东西不破除,新的东西就无法畅通无阻

地进来,哪怕中央有再优惠的政策、有再好的发展机遇,这些障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甚至消解掉好政策、好机遇。

所以我们必须站在中央对新疆的新要求的高度、站在切

切实实推进新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新的要求来对照自身,要求自身,自觉地、也是必须地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审查自己目前的思想意识、工作机制等是否能和中央的新要求衔接起来。

找出存在的障碍应该说不难,难的是克服和改正它。这

就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大局意识,以促进新疆的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者。思想意识上去了、行动自觉性提高了,克服和改正目前体制、机制和人为的障碍自然会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唯有这样,中央给予新疆的巨大支持才会被用足用好,政策优势才会通过实施者的配合和创造性地发挥凸显为发展优势。篇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学习心得体会

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境内民族分裂组织和团伙虽然遭到不间断地打击和重创,其活动空间相对缩小,活动频率有所减弱,但从根本上来讲,由于其基础犹存,残余分子并未完全被消灭,特别是其随时得到国际反华势力和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支持、指挥,他们决不会停止分裂破坏活动,仍将继续寻找机会和突破口,与我进行殊死较量。在新疆,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是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破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我们与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斗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进行斗争的继续。民族分裂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他们所仇视的不仅是汉族干部和群众,而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族干部群众,也包括爱国宗教人士。他们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统一的罪恶目的,丧心病狂、不择手段。我们与他们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你死我活的斗争,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虽然断不了根、绝不了种,但也永远翻不了天,我们完全具备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有利条件,有绝对的能力维护新疆大局持续稳定。回顾十多年来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党中央高瞻远瞩,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提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为我们领航掌舵,对我们取得反分裂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疆社会政治大局已连续多年保持平稳,这一大好局面的形成,是中央长期以来对新疆稳定工作高度关心、果断决策、大力支持、及时指导的结果,也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并不断加大治本力度的工作成效的直接显现。总的看,我们已牢牢掌握了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人民群众的向心力空前增强,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新的复杂形势下有力驾驭新疆工作全局、为党和国家大局作出新的贡献的决心和信心。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全区大局已保持10年的持续稳定,为维护新疆长期稳定

7.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探究 篇七

教育部2008年12月15日发布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对青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校要不断加强对青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在青年成长成才成人的全阶段。呼伦贝尔学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非常浓郁,这为呼伦贝尔学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院在每周七天共14次的校园广播中,有1 /4的时间用来播放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设立在校园里的24块宣传板,每月更新一次,其中固定的五块版面由各院系轮流负责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使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我国所有民族院校和一些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在学生中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宗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我国民族政策的教育,使其主动贯彻我国民族政策,牢固树立起振兴各民族经济文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地区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此类课程的课时。笔者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做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调查时了解到,内蒙古地区大多数大学生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知了解程度较高。他们认为,现在的民族政策符合我国实际,这对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各民族师生共同创建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汇融合、和谐共存与提高的校园内部各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外在和内在表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民族地区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对于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人文和物质环境,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中,应该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多民族的生源构成决定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呼伦贝尔学院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一些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做如下梳理,以期能对其他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1. 常年开展的民族民间广场舞是呼伦贝尔学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常态活动

由于地处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呼伦贝尔学院每年都组织3 000多名学生学跳民族民间广场舞,并有1 000人以上的学生参加民族民间广场舞表演比赛。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民族民间广场舞的推广普及和传承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自信健康的心理,增进了团队意识,有效地开辟了思想教育和德育的新途径。

2. 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各民族同学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呼伦贝尔学院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精品化。截至2011年,已经开展了18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呼伦贝尔学院的品牌传承项目,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已成为校园文化艺术的盛会,整个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总计参与学生达到万余人次。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陶冶了他们的精神情操。各民族学生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

3. 坚持开展“让爱伴我成长———我与民族同学的故事”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

近年来,呼伦贝尔学院一直在全院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让爱伴我成长———我与民族团结的故事”征文活动,各民族同学也乐于参与其中。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评比,将选出的优秀作品报自治区教育厅,并以获奖作品为演讲内容进行演讲比赛。把民族团结教育寓于征文演讲活动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 校园民族文化涂鸦墙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当前涂鸦在中国慢慢地被人们所熟知,很多城市都掀起了“涂鸦”热,大大小小的涂鸦作品出现在涂鸦墙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涂鸦一词最早起源于一句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顽皮乱写乱画,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而现在所指的“涂鸦”作为一种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喜爱,并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涂鸦文化。

呼伦贝尔学院为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陶冶学生的民族情操,特在校园体育馆后面的文化墙上开展“民族文化涂鸦墙”活动。不同民族的学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特色以文字与绘图的方式展现出来,既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文化育人氛围,促进了各民族同学间的交流交往,又成为校园传播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的新兴载体。

5. 搏克大赛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往,是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搏克是蒙古族的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其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倡导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谐的平等关系。在内蒙古同类院校中只有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搏克运动员在进行小规模的训练和比赛,很少有举办全校比赛的。呼伦贝尔学院针对搏克运动的特点,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生实际,基本上每年都要举办全院范围的大学生搏克比赛,通过搏克比赛所倡导的人人平等、不畏强暴、不欺凌弱小,重在参与的精神,达到增进友谊、加强民族团结,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呼伦贝尔学院的搏克比赛分团体组、男子组、女子组,参赛选手主要以蒙古族学生为主,其他民族同学也积极参与,甚至蒙古国留学生也参加了比赛。经过几年的发展,由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发展到一百多人参加,观看学生也越来越多,受众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对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明显。

6. 蒙语主持人大赛、民族舞蹈比赛等活动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3 700多人。作为多民族融合的边疆高校,决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性,也使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体现呼伦贝尔学院加强民族团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民族歌舞晚会、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诗歌比赛、民族文化讲座、“舞动校园”全院舞蹈比赛、蒙语主持人大赛、蒙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必将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科学感受力、文化领悟力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四、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寓于主题活动中,使之成为一项常态教育活动

为提高青年学生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呼伦贝尔学院团委组织各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团日活动,例如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以学习研讨、座谈交流、主题报告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热潮。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民族团结代代传”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五、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邓小平理论认为: “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性措施。”[2]学生干部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学校活动开展、上下信息的传播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呼伦贝尔学院在选拔学生会、社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干部成员时,特别注意少数民族学生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比如呼伦贝尔学院的第16届学生会,普通成员242名,其中少数民族59名,占24. 4% ; 部长及副部长共38名,其中少数民族17名,占44. 7% ; 而3名主席团成员中则有两名是少数民族学生。各院系各班级也都注重选拔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学生来担任学生干部,这个举措是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特别纯朴,注重感情,一旦教师对他们表示理解和信任,并委以重任,他们一般都会全力以赴,协助学校教师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活动,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各高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从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

上一篇:1-班组长安全施工管理责任书下一篇:初一下期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