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共15篇)
1.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一
论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引言:
法是治国之本,是保证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一起起小学生溺水事件及小学生被侵害案件,这一件件事件的发生,让人触目惊心,令人心痛。这些年幼的孩子无知行为及缺乏自我保护意思给社会、给家庭带来危害的悲剧,让社会、让学校意识到了加强中小学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加强法制教育,让法伴孩子健康成长。
二、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现代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重庆电视台2013年11月25日播出了一段发生在重庆长寿区一居民小区电梯内一女孩摔打1岁男婴的视频引起,随后婴儿从25层坠落,重伤昏迷。但因为施暴小女孩是未成年,警方不予立案。事件引发各方热议。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如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学生围殴同学事件。
同时近年来,我国对儿童的侵害案件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五分之三性侵害受害者都是儿童。根据针对1307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我国,22.1%的女生在18岁之前遭受过性侵害,而迫于施虐者的威胁或羞辱,以及家长或女童本身的隐瞒,此数据远比实际数据低得多。
2、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制课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健康和人格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从小培养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认识一个,人格魅力的可贵,都是法治课的基本内容,如在“自由可贵,人格无价”一课中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愉快,因此每个公民的自由和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的确,人格尊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它泼及一个人的形象、声誉和大家对他的评价。人格上的伤害,会给人的心灵带来很深的创伤,它或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更持久,学生通过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机警对人格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尊重他人人格,维护自己的人格的重要性明白了许多。这样无形中就为他们从小树立了健康人格打下了基础。
3、学习法制课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的基石。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的益处,甚至对我们的整个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终生受益,反之若一个没有好的行为习惯,也将难以在社会立足和发展,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半夕所能养成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要从小培养的,法治课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范本,它涉及的内容广泛有维护健康、珍爱生命的,有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有师与生父母与子女日常行为方面的等等,如遵守公共秩序课指出:社会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在生活中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相应的准则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保证我们这个大家庭生产、生活秩序井井有条。它的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既准确精细的法律条文叙述,也有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实力,还有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图片,可谓图义并茂,叙例结合,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它的编排合理,紧紧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相应内容,既让学生学起来有趣,又学的有用,总之法治课的学习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律观念,使法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法制教育将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社会,人生价值的判断与看法,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将使广大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上确保对人生的正确、恰当合理的看法。树立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因为它明确告诉我们做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应从小如何去对带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例:小学生要从小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残疾有困难的学生,不要自私自利眺不起人,不能自作主张,我行我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规矩办事,按法律办事,有事找大家商量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等,孩子一旦从小就有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判断那么将对他们今后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和发展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既形成自己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人生观。
5、开展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
1、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小学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中学法制教育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健全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项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动。
3、充分发挥法制教育课的作用。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护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国旗下讲话、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有奖征文、模拟法庭、“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等相关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举办法制教育报告会、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教育图片展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制教育活动的质量,将法制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4、完善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制度。学校和政法部门积极联系,每个学校聘请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并由学校颁发聘任证书,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5、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家庭知识讲座、家校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动。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普及活动,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远离网吧,健康成长”大型签名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7、积极开展调查与理论研究。针对当前“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独生子女”增多和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犯罪低龄化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开展工作的新机制与新途径,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2.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
计算机的继续教育在是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教材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和计算机专业存在较大差别, 所以在计算机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 而应该结合实际, 进行重新的规划。确保中小学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计算机来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 这是计算机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教师只有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计算机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对计算机方法和理论进行学习, 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计算机继续教育就是计算机的操作, 这样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现状
随着目前大学开展计算机普及教育, 大学教育已经开设计算机公共课并具有统一的考核要求, 因而新上岗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但是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应用仅停留在文字的处理上, 对于计算机的其他途径的应用则并不多见。因此, 为了进一步扩大计算机的应用的实际效果, 计算机继续教育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国内的情况,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正果的计算机培训并不成体系, 较为零散和非专业, 因此, 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大都停留在基础水平, 并没有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试验设备不足、缺乏现成教材等。所以要确保我国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使其满足21世纪发展的实际需要, 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就应进行努力的研究, 找出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 实现计算机继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为计算机学科在知识方面更新加快, 不断涌现出新器件、新方法、新技术, 所以, 应结合计算机在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来对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课程加以调整, 特别是应对新软件使用加以掌握。在教学内容方面对某些老化知识进行删减或压缩, 及时补充新技术、新方法, 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水平
根据教师的专业性质、特点、工作需要, 在不同专业中, 计算机的应用深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小学教师在计算机继续教育方面也是分层次的, 针对不同专业应有不同要求, 从而依据相关的需要来对不同计算机应用人才加以培养, 所以, 中小学教师在计算机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层次的需要来进行不断的扩展。
首先, 应要求教师对微机系统的操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加以掌握, 其中包括中文表格和文字的处理、DOS操作命令、使用微机数据库等。这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所应学习的基本知识。
其次, 应确保教师能够运用计算机来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 即具有开发能力。这要求教师能够运用高级语言 (如BASIC、FORTRAN、PASCAL、C) 或一种数据库语言 (DBASEI、FoxBASE或Fox-PRO) 来进行程序的熟练编写。相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文字处理, 而不是进行程序的编写。
再次, 经过前面的基础, 进一步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 比如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知识进行学习, 使其具有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对软件进行开发研究的初步知识。
最后, 应根据学科的各自需要, 对计算机应用课程进行开设。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教学实践, 发现为了确保教师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加深其知识的理解, 就应对教师的试验条件进行努力改善, 确保实验教材具有配套性。
三、确保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水平得到提供的重要意义
要想使得中小学计算机继续教育队伍得到培养, 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 就应将计算机继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进行计算机继续教育, 使得从事继续教育者能够提高再学习的能力和欲望。不断对学生者的知识构成进行拓宽创新, 使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得到提高, 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使其贯彻于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 实现教育和科技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在应用方面的持续开发创造能力, 使得资源开发创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发挥计算机继续教育在科学技术加快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认识计算机继续教育在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不仅是对教师专业性要求的提高, 同时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对于完善我国基础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行的新时期, 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的程度如何, 关乎着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力度和程度关乎着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继续教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宁娟.计算及应用在中职生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与现实[J].华章, 2011 (12) .
3.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三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又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中职学生年龄在14—18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学生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的特点非常突出,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使得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这些都增加了中职教育的难度。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
第二是个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的理想和追求,精神萎靡不振,学习上不思进取,行为上自由散漫。
第三是学习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第四是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约束意识,存在自我评价不当现象。而一部分独生子女(中职学生)又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只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却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二、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教育内容指出: 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各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愈来愈完善的情况下,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和育人水平。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整体水平,即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等因素。其中教师的师德素养又关系到一名教师能否称为合格的教师,能否培养出合格高质量的学生,所以本文主要阐述师德水平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首先要表现为具备良好的师德素养,这样他在从事教育事业时就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职业倦怠,故步自封。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形成一个高学历,低能力,老资格、小字辈,瞧不起别人又不被别人瞧得起的状况。
2.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捧着金饭碗做着泥瓦匠,修修补补,无规划、无目标,得过且过,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追求。更有甚者,无案施教,顺水流舟,全凭意识流,耗费时光,误人子弟。
3.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照本宣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
二是缺少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对教学进行科学策划的能力。
三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动态教学内容的能力欠缺。
四是缺少师生互动,学生表现主动求知的欲望不够。
五是以训练为主线,创设“学中做,做中学”的情景,帮助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不够。
由于以上的原因,导致目前社会上一些职业院校的部分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表现出综合素质低,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差,眼高手低,挑三拣四,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师德素养的养成教育,提高育人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素质的能力是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师德好、专业理论水平高,特别是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做人有标准、学习有干劲、就业有本领、提高有方向。加强以专业为核心的文化课程学习,把明确的学习目的、做事的真实本领、发展的文化基础、处世的职业道德紧密自然结合,提高教学效益,提高育人效益。
现今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从实践者转化为反思者或反思探究者,才能应对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四、良好的师德素养,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须坚持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德促教,突出实践技能教学为目的,最终达到育人的结果。
如今,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离市场的需求还有偏差,如果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他就能够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其中包含对专业课实践教学能力的钻研与实践。 有助于促进和提高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完成育人的目的。显而易见,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技能的教师,也就培养不出高技能的学生。
结束语
4.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篇四
【摘要】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且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练习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以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往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实在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进步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看是人的基本欲看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看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是非、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进步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进步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字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穷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在艺术门类中,书法最具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而从目前书法教育的书法教育的现状看,整个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熟悉,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民学习法普及书法的教育的气氛。希社会和教育部分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5.浅谈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五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能丰富审美的感情,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给他们带来活波舒畅的情绪及乐观主义精神。美育也是培养小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事物的美的教育。
虽然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整个社会、学校、家长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学科学习,家长的观点,使学生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扼杀。据调查,99%的学龄前儿童都喜欢绘画,随着年级的升高百分数愈来愈低。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趁机好,忽略了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上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学校各方面,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认识不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出问题
普遍学校、家长、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认识不到美育的重要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认识,更新观念,确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思想,把美育工作视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各种社会进步,唤醒了人们多年的社会审美需要。
二、分析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
人的心灵是相同的。康德说:“美就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的自身教育,使其具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培养。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具有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对其他学科起到辅助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感情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积极性创造性。可见,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成为一个有机体。
3.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多元化。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的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4.有利于培养新时期各方面的人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拘泥于某一学科的单一只是,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那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的做好工作,成为优秀的人才。
(二)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1.美术课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
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它曾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2.审美教育对人类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世界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掌握的。虽说爱美之心是人皆有之,但个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是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德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3.小学生处于发育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4.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追求美、更好的创造美,就必然需要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小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
5.通过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是对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和裸体扑克、淫秽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做美,有的人由于受到淫秽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裸体扑克和淫秽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他们用纯自然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宣泄,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淫秽物品的侵袭,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禁止的效果要好。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益处。
(三)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2.其他方面,如产品包装、广告业、日用工业、室内装饰等都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都需要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广大学生今后将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他们有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的工作将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帮助。
三、解决问题
结合美术课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担负着美育重任的美术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德育人,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怎样才能在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在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欣赏课中的美术作品大都是顾金钟国外的名家名作,属于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可以是分散的现实美得到集中,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现实美得到永恒的保存,使美丑混杂的事物中的美得到提炼和净化。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因而在欣赏课中就注重运用恰当的点拨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受到画面中的美。在中外人物画欣赏时,由于主观条件不同,不同的学生不仅在审美感受能力上有高低之分,而且在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方面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有一阶段学生以时髦流行为标准,大量购买小摊上的“美人照”“卡通片”在文具盒上,笔记本上,课桌上到处粘贴。针对这一实际,我搜集学生当中有代表性的明星画和课本上的人物画相比较,问学生:画片上的人物美还是课本上的人物美,有的学生单从人物五官来判断,认为画片上的明星美。我耐心引导学生:平常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美,不能单从脸蛋身材着眼,还应注意人的神态、表情、姿势、气质是否美。同样欣赏人物画,除了看画面但个人是否符合美的特点外,还应注意画面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是否美。同时应欣赏各种人物画的技法特点,它为表现画面人物美采用了哪些技法。最后还必须注意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区别。有了正确的鉴赏方法,学生在欣赏课中能从实践提升到理论,感受到艺术的真谛。在山水画欣赏课中,改变欣赏课由老师自己津津乐道一幅画一幅画一讲到底的做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看课本上指定的中国画,提出问题:你认为那幅画最美,美在什么地方?让前后桌以小组形式讨论,这样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但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对一幅画作出全面多角度的评价。这是由老师和学生一同总结欣赏中国画的方法步骤:第一,感受画面所描绘的祖国壮丽的山河,循着画面可以一睹祖国山河的风姿,大自然的壮丽雄奇;第二,体会中国山水画用笔、用墨、着色、构图之妙,即创作者的技巧之美。然后,让学生按这种方法去欣赏,并比赛谁感受的最深刻,最全面。经过欣赏练习,学生对欣赏中国山水画能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数。在欣赏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时,有的学生从画面
本身分析:万里长城两岸崇山峻岭,村舍阡陌,浅滩险礁,长江之水,碧波浩荡,使人觉得祖国山河美丽无比,令人自豪;有的学生从技法上分析:画家为表现绵延不绝的青山绿水,以墨为主,墨色交融一体,泼墨泼彩,使画面气势磅礴。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结,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
(二)在课内外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艺术作品因其形式,内容和风格的独特性,比较容易被学生感受,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所在,则是鉴赏能力的向深层次的延伸。在熟悉的校园中发现美,如:校园中的建筑物、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等无不充满美的因素,应到学生发现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美能够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生活的情感。对学校的建筑物,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教学大楼的空间组合之美,体型之美,比例尺度之美,质感之美,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情趣等,并让学生感到主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体会是和谐交融之美,还是对比烘托之美。对学校的景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居住的城区建筑物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符合美的规律。最后,刚学生运用发现学校环境美的方法,发现家庭环境中的美,对家庭中家具的摆放、工艺品的陈设、整个家庭环境气氛协调中的美的因素予以挖掘发现,对不美的因素加以剔除。
(三)在各学科中渗透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可以对其他学科起到辅助作用
明确确立各学科的美育标准,并强调教师要把美育自觉地渗透到各学科当中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因素,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1.品德课教学,可直接讲授美学知识,向学生展示社会美、信仰美、心灵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和审美理想。
2.科学课上的教学,可通过介绍时代的丰功伟业、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的地矿宝藏,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
3.语文课中也可以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体会本民族语言所具有的音、形、义的文字美;从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美;通过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领会文章的主题美和结构美。语文课中有优美的图画,优秀作品,不但要讲字、词的含义还要运用艺术手段和电教媒体创造情境,化人于清,把那些生动、具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一种美的意境中去,打动他们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数学课,清晰的数字、柔美流畅的线条、立体形象的图形、精炼严谨的语言,规范整洁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抽象逻辑运动变化的美。
5.体育课是健与美结合的艺术。通过动作示范之美、场地设计之美、队形排列之美,是学生掌握准确、协调、矫健、灵敏的动作、组合变化的造型,形成健美的体魄,进而培养学生勇猛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6.音乐课,《歌曲黄河大合唱》表现了滚滚黄河雷霆万钧、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以及他所孕育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伟大性格。歌曲崇尚的美使我们始终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甚至于课后,那澎湃的激发仍长久地留在同学心中。
7.课外活动中也应当注意美育渗透。课外活动是实现美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校外教育阵地,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健美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优化教育环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和补充,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爱好,组织成立的合唱队、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板报小组、读书小组和各学科的兴趣小组。组织学生看电影、看小说、欣赏音乐或美术作品,学生抱着一种深的情趣去欣赏,在不知不觉的欣赏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的受到教育,这种由美感得来的教育一旦留在心中就不会轻易逝去。
(四)在美术习作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由于有了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由开始老师点拨引导他们去感受美发展到能用自己的视觉感官和生活积累主动去感受美。只有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学生才能创造出美。在美术教学中我注意张贴学生的作品,让更多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浓厚的绘画兴趣。同时不放过任何有利时机,去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有一天下着毛毛细雨,可见,学生在蒙蒙细雨中尽情玩耍,玩得很开心。看到这个场面后,我觉得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用绘画手法表现生活的好机会,就来
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观察这欢乐的场面,从画面色彩、画面动态、画面背景到画面意境,从感性到理性,感受朦朦春雨中,各色雨伞、各种有趣活动构成的美好生活。上课时,要求以“春雨”为题目进行绘画创作。由于有了课间的指导,学生对比较难表现的主题有了亲身感受,觉得有东西可画,兴致很高。更有许多学生触类旁通把视点转移到了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或表现春雨中的人间真情,或表现大自然在春雨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创造出不少令人叫绝的好作品。
(五)在群体之中,培养人格
在群体活动之中,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个性特长,锻炼创新思维、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创编活动课中,各组小组长发挥领导职能作用,在安排任务时能够尽可能地让其成员发挥特长,擅长绘画的绘制人物、动手能力强的制作道具、善于表演的做演员,还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角色。当我把课程内容交给学生之后,就任凭他们自己去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学生的个性,也正是在这样的集体之中才得于更好的发挥和展示。学生们开始合作的时候,有点各自为政,慢慢地开始学会了配合,无论是查资料,还是上台表演,大家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还懂得了互相谦让。合作使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团队就像块美丽的拼图,不管缺了谁都会是不完整的。美术课以小组的形式上课,使比较孤立的学生渐渐地融进了集体,体会到了一个集体的成长,不只是各自成员的成长,而是每一个个体都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家各司其职,彰显才能,但又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增进友谊的过程。总之,美术课把学生带出了一个封闭的世界,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特征,发挥了其创造的潜能,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学生创编表演、展示风采、培养精神
目前美术课程的教学,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强调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出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学习为实现目标。在教学《会走的小人》一课时,我决定让同学们过把瘾。比如设计人物形象时,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动画人物的教学方案,围绕不同动画片的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画、剪人物、做会走的小人。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整个演出过程的整合能力。课前,我要求学生分组,组长统筹安排组员的工作,基本准备工作由学生自己解决,难度比较大的绘制人物个性特点、剪挖套手指
小孔及剪人物外形轮廓可以找老师帮忙,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了起来。同一小组的同学会因为动画片中的一句台词或为剧中人物的脸部造型而争论,但最终还是会为了小组利益——集体的荣誉,采用对剧情发展有利的意见。所以在上课表演的这一环节中,几乎是一组比一组精彩,简直让人出乎意料。例如:学生钮春雷在演出《西游记》片段中大胆创意,他们制作的各种道具,真是令人惊奇、惊讶、再惊叹,他们的表演生龙活虎,使台下欣赏之人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李涛他们的《三个和尚》也是风趣幽默,尤其是最后设计的一个非常搞笑的场面,更是画龙点睛,让人回味无穷,拍手称快。如果这堂课采用传统的方法,照样也可以完成教学计划,把会走的小人做好,这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画画,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这堂课,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喜好的学生就能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最终是以一个比较完美的群体出现在课堂上。这样的创编活动,在展示小组风采的同时,更体现了班级大集体的风采,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发挥着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目标。我在教学中正是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展开,尝试着给学生提供一个在各个方面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使他们在艺术海洋里遨游的同时,又能学会表达、交流、沟通,更能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审美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到运用美术弘扬美好生活,小到运用色彩造型、构图等美术原理进行家庭摆设,以及个人日常穿衣戴帽等。一般地说,人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我们培养的是普普通通的学生,针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那也值得自豪,学生们能够欣赏名家之作,能够欣赏不也是一种素质的提高吗?
参考文献:
【1】陈望衡.《美育与素质教育》.教育与研究.2001(7)【2】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执出版社.1980.7.(1)【3】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1)
【4】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12.(1)【5】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1983.2.10
6.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六
神泉镇中心小学 元惜慧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祖国未来的栋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为了使其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实施起来。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交通更为便捷,人与人之间外在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早在1995年一项国家级科研调查中就发现:有30%的小学生和35%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数据在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班级中孩子的心理状态成了我最关注的焦点。
一、学生的现况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沉默寡言,孤僻离群,自我封闭;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做事缺乏自信,时常怀疑别人在议论、讥讽自己;有的却过于骄傲自满,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对人对事大大咧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可又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从不考虑他人,遇事迁怒于人。有的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而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上因过分紧张而晕场„„诸如此类,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对健康的描述是“健康不仅是无疾病和不衰弱,而且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好状态。”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大会亦发表了著名的《阿拉
木图宣言》,宣言指出:“健康是没有疾病或衰弱,更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因此,中小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的。
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发生一些心理变化,导致问题。[1]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并且,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心理的自我调适机制相当不完善, 若缺乏有效引导, 极易形成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尤其是初中生, 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过渡期, 身心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等, 使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 中小学生存在普遍的学习焦虑, 以及易冲动、自制力差、责任心不强、意志薄弱、孤独、逆反、忧郁等心理倾向。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 按照国际标准, 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地区抽样选取16, 472 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9%,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可见,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研究与探讨。[2]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工作两年来,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和父母关系、老师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我深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大意义。
首先,中小学生应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形成对自己正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其次,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另外,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是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实施素质与创新教育, 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就常规教学而言,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发展规律,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
三、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
200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3]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0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在政府、政策的大力倡导下,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中小学也都要求开设心理咨询师,并配备心理辅导教师。随之,在大众媒体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报道增多。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第十二套栏目“心理访谈”就是近年来推出的专门的心理健康类的节目之一。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你我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4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
而对于小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5]而我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黎龙辉,刘良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2]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R].1999.8.13 [4] 苏霍姆林斯基(苏).帕夫雷什中学[M].越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60.[5] 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10
7.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七
一、韩国文化教育在韩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韩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当中, 我们能够列举的文化语言融合的例子有很多。韩语中最为重要的“敬语”, 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交流过程当中是否使用敬语, 要依照双方的亲密度、年龄差、社会地位高低以及社会关系等进行区分。同样的敬语, 也会因这些因素而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所以, 想要学好韩国的敬语, 就要先对韩国传统的地位划分文化有所了解[1]。此外, 韩国人在交流过程当中, 会有省略人称主语的表达习惯, 这与韩国的“无我”文化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韩国注重社会的整体性, 所以在社会活动当中, 韩国人并不会将自己或他人视作一个独立个体, 而是会将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会以省略人称主语的方式来表达, 所以, 如果不对韩国的“无我”文化有所了解, 那么对这种表达形式也自然无法很好的理解。此外,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但是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在行为上也是相同的。比如, 韩国人在长辈或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前, 无论是传递物品、接受物品或是吸烟、饮酒等行为, 都会有许多独有的礼仪要求, 所以在与韩国人交流的过程中, 如果不注重这些礼仪, 必定会被韩国人视为不礼貌, 那么也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 在韩语的学习过程当中同时也要注重对韩国文化的学习, 只有对韩国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真正懂得怎样与这个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与交际, 才是真正有效的韩语学习过程。
二、国语教学中如何进行韩国文化教育
首先, 想要在韩语教育当中更好的渗透韩国文化, 韩语教师应当先提升自身的韩国文化及韩语知识含量, 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的使者, 有着授业解惑的使命, 所以, 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丰厚的知识基底, 学生自然也不会对韩国的文化有很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掌握好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以最适当的教学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渗透韩国文化,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2]。
其次, 在教学过程当中, 还要注重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及语言对比。不同的国家地域, 其文化环境也一定是有区别的。对比是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语言的不同、文化的不同, 也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 只有借助两种文化之间的比较, 才能发现国语与汉语之间文化底蕴及语言表达形式的异同。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不仅要能对韩国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 还要对国语和韩语的各方面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比较, 这样一来, 才能够让学生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异同有更加明确的了解, 增强对韩语及韩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比如, 在中国人进行交流时, 我们通常会使用到“嗯”这一拟声词, 在中国, 这是十分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 但是韩国人在交流时, 是不使用“嗯” (네.) 这一拟声词的, 在韩国使用这一拟声词, 是会被认为没有礼貌的, 这正是中国与韩国语言化的区别所在[3]。
第三, 我国现在已经步入了媒体时代, 各种媒体教学设备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韩语教学也是一样, 在韩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更多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韩国的文化氛围。例如, 在对한국요리 (韩国菜肴) 相关的词汇、知识与相关习俗进行讲解前, 教师可以先对韩国的代表性菜肴进行了解, 并找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 在课上进行展示, 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与图片, 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韩国菜肴的精髓, 并以此代入课堂上所要讲的内容。利用影像、声音等教学素材, 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打造出一个韩国气息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借助视频资料, 学生还能直接看到在交流过程当中韩国人的肢体语言及手势等非语言形式的交际, 进而增强学生对韩国文化的直观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 学习韩语, 并不只是要学会韩国的语言, 还要了解韩国相关的民俗文化。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才是国家之间交流的最有效渠道,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但要教给学生韩国的语法词汇, 还要让学生了解韩国特色的生活习惯与民风民俗,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如同亲临韩国一样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提升自身的韩语交际能力, 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韩语学习效果。
摘要:语言, 是在交际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工具, 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 在汉语教学当中也不例外。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普及, 语言科目的教学重点也开始逐步转向语言交际能力方面, 但目前的韩语教育却始终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 不重视文化交流的弊端。因此, 本文将主要就当前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韩国语教育,文化教育,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金芝.谈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导刊, 2012 (4) :180-181.
[2]徐锦波.在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 (中) , 2012 (2) :79-80.
8.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八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不能代替人的精神追求。如果迷失了人生的价值,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青少年学生如何学会认知?如何才能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科学知识?如何学会做事,敬业练达,开拓进取?如何学会共同生活,用爱心善待他人,与人们友好相处,携手并进?如何学会生存,与自然和谐共处,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关键是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德育教育永远伴随着人的成长,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的事业,完成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任务,实施素质教育,“重中之重”是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德育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体系,既包括优化内容,选择科学的方法,建构评估体系,也包括德育人员队伍建设和德育环境的建设等。在中学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思考教育实效性问题,有利于我们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创新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青少年当成是有主体自由选择的人。学校德育不是僵化模式和先验信条的“象牙塔”,德育的作用决不是按照教育者的观念和标准“克隆人”,而是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选择的能力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标准。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是削弱了德育,基础教育重视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劳的任何短缺都可能给人带来“残疾”。
讲道德的社会必然是文明的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循环的社会。我们在强调道德成长对人的全面成长所带来的效应时,更要批判“何言必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观点。在不讲道德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尊严和利益都无法得到实现。“善有善报”是义与利关系的体现,反映道德的规律,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领域中的“大师”,都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没有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人生理想的孜孜探求,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不会升华人生的境界,就不会感悟事业的真谛,也很难在事业上达到真理的彼岸。
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初中课程的重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懂得“成长中的我”,学会“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和“学法用法”;正确对待和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学会“交往与沟通”、具有“交往的品德”和明确“权利与义务”;在利益分配上,要懂得“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学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与社会秩序”、要“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等。初中阶段教育的任务是要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生源和为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各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初步认识社会。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并不等于把学校德育看作是只有阳光没有风雨的温室。要向学生客观地介绍社会,让青少年实事求是地了解社会,在比较中不断提高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相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要相信青少年的选择,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拓宽德育的途径。否则,德育工作一旦脱离实际,将是多么的孱弱和无能。在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心理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教给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学生中拓宽德育的教学实践空间,重视在综合实践课中德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明理、激情的基础上,自觉践行。我们还要充分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讲求情感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精髓是思想道德精神。教师像一座承载人类文化的桥梁,承接、传导和发展人类的文明。教师用自己的品德、心血和才华影响、教育学生,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有浊而我自清,安贫乐道,甘为烛台,使学生的生命之光更高更亮。这是迈向21世纪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
9.浅谈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九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个文化深远、底蕴深厚的国家,中国的德育教育蕴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髓。传承优秀传统,发扬中华文化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学生在小学阶段,其身心不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但是,小学阶段也是人思想最纯粹、心思最单纯的时期,在此阶段开始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佳选择,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是塑造人格和三观的重要启蒙时期,任何因素都会导致其思想的改变和偏颇,因此,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导懵懂的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素质是极其必要的。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相关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的德育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研究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小学生对德育方面的学习没有一个较为完整且清晰的概念,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现阶段的问题主要有三点:首先,教师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个人的教学方式,对于德育教学的认知有一定的不足,导致教学成果不显着。其次,师资力量不足,缺少专业的德育教育教师,大部分的德育教育课程都是语文老师或其他学科老师兼顾。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刻板陈旧,往往只是通过枯燥的个人讲解来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单方面传授大道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只重课堂,脱离生活。
人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实际生活,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知识带来的乐趣。在德育的发展中也是如此,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从而聚集众多具有优秀品质的灵魂,形成当前的中华民族的德育文化。一旦脱离现实生活,该方面的教育会显得非常空洞,苍白无力。据了解,只有少部分的学校为小学生创造和提供深入社会的实践体验机会,大部分学校担心无法承担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因此仅仅将德育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中。然而,纯粹的理论学习和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无法发挥德育教育应有的作用。想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层面及效果,应该着手打造一个适合的教育环境。
三、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目前,小学使用的《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有几种版本,其中,人教版的教材使用了绘本式的表述方式,这是德育教育教材里程上的.一大进步,其教材中包含说明式叙事和讲述式叙事两种叙事形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适合学生阅读,而且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阅读,还有利于在不同的方面展示学生生活,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根据统计,课本中的教学材料多以儿童的生活事件为主,其次是动物类的传说以及童话。因此,教师在使用课本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走出“绘本”使用误区。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比较容易陷入几种误区:以图代讲,将德育课程变成了语文课堂上的看图说话训练;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错误地解读了绘本的真正意义;将绘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割裂,导致学生的课堂体验不足。想要走出这几个误区,就要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中绘本的实际意义和目标定位。
众所周知,绘本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其良好品德发展的有效载体,亦是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中,绘本不仅仅在形式上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教学情景,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目的。利用此绘本教材,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加以引导和指正,并做到因材施教。
2.紧抓绘本教材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做到让课本与生活结合。小学生看到绘本的第一想法就是读取故事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绘本讲述的课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绘本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思辨生活。其次,除了学生生活,还要重视绘本讲述的内容与故事和自编故事的整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观培养以及个人体验,实现绘本生动化,彰显其细节,使得绘本教学活起来。最后,教师要利用绘本唤起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其实不仅是在被动地看故事,也在通过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故事中的内容,并用自身的力量去创造和发展故事内容,学生在主动创建个人世界的过程中不断与课本进行对话。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将课本内的绘本内涵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体验,通过组织活动加深学生对绘本的情感体验,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想象空间,在与绘本沟通时抒发心声。
3.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其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时间仍处于家庭中,他们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父母的思想之上的。因此,身为家长,应当肩负起身为孩子“老师”的责任,不要只是言传,更要做到身教,家长的道德品质没有问题,才能真正地使孩子受益。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其实不难,比如,尊老爱幼,在公交车上为有需要的人让座等。这些教育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师课堂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且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抽象道德思想转化为实践,使学生印象深刻。
10.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
【摘要】据统计,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里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导致毕业后找工作出现了问题。所以,职业规划要趁早,认识设计在童年。我们应该从小学就对孩子实施职业规划的引导,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拟定将来的职业方向。提前学习我们所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一、概述
1、职业规划的含义
职业规划即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尽早的认识自己,认识职业,然后在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体是第一,我们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第二,制定职业目标,目标就是方向,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明确奋斗的方向。第三,对比差距,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以后,我们就要将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现状作对比,来发现自己的缺点。第四,制定计划,即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减少差距。
2、对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有利于减少小学生课余爱好培养的盲目性
如今的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盲目的培养孩子在各方面的特长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喜好。据报道,当一个人从事与自身爱好相互吻合的工作时,能够创造出比不爱好的工作几十倍的效益。所以,尊重孩子爱好,有规划的培养小学生课余爱好意义重大。并且,从孩子报考大学的角度,我们也不难发现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另据报道,在海南的2013年二本院校录取中有522名考生被退档,造成退档的原因除了考生对招生政策和规则不了解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并不只在海南,其实在全国的大学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绝大多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对专业的好坏和从业方向更是一无所知,然后就跟风选了一些比较热门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如果我们在了解职业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将会对以后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
2.2有利于小学生心身健康的发展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要改革。根据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等。也就是说当前的教育形势正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教育的改革。因此,学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组织规划实践,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分析社会现象,抵制不良诱惑。另外,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
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在特长。在接触社会后,加强了对一些职业的感性认识,慢慢的对种职业有了认识,了解职业中的良性竞争,最后,在兴趣、特长、职业认知的前提下,慢慢地培养了职业规划的意识。
二、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问题
1、职业规划教育得不到重视
1.1、学生家长方面
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只有优异的成绩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所以,经常在小学的阶段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过多的与外界接触,从而使孩子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最后导致孩子对自己人生缺少切合实际的规划。
1.2、学生方面
研究表明。98%的小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有了好成绩才是好孩子,在家长和学校对成绩的要求下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对人生没有一个长远的适合自己思考和规划。而一个大学研究表明,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满意,而且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最后在大学毕业后出现了许多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情况。
1.3、学校方面
现在大多的的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一味的追求高分,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引导,每天都局限在书本的海洋中。孩子多在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规划然后再培养综合素质核能力,孰不知,这已经晚了。
2、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化程度低
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通过模拟、实践操作是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慢慢掌握一些技能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学校还会有专业的老师教你如何制定目标、制定计划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中国,更注重专业化教学,从古代到现代都是如此。而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却很低,往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三、如何开展中学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1、建立专业师资队伍
各学校应该建立一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专业化的指导老师在职业规划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老师专业化才能形成规划教育教学的专业化。而学校方面,可以组织职业规划老师参加一些就业洽谈会和企业招聘会等,了解职业的方向性和就业市场的形势,在不断地实践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2、将职业规划纳入课程体系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职业规划的教学重要性并不比普通文化课的重要性低。所以,小学阶段,学校可以将职业规划纳入课程体系,内容可以包括个人发现、职业体验、职业素质培养、就业形势分析等内容。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实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及早的明确目标。
3、注重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结合3.1教师家访
教师家访是学校和家庭的纽带,教师通过家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而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学校和家庭都在关注自己的学校,慢慢的是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3.2开家长会
家长会也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方式,学校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而家长也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减少与家长的意见分歧,使学校的活动可以有效的开展和进行。
3.3组织家长教育活动
家长教育活动就是家长学生老师互动的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活动的形势可以是游戏或者座谈会,在活动的过程中彼此消除了隔阂,可以自由的畅谈自己的对职业规划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心身健康的发展。
4、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规划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希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来推动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就业市场的调研、模拟的企业招聘会、职业技巧演讲比赛等。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夏令营去一些企业参观,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企业的管理和职场的操作流程。在参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职业规划的意识、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及时改正。职业体验是规划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重要实践。
四、总结
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潜力。职业规划体现了教育的额基础性。我们只有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才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在如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求我们能够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充分发挥个人将价值,确定职业目标,不断突破自己,把握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1.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积累;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拥有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积累功夫不到家,感悟就是缘木求鱼。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见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以下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记忆常用词语和名言警句、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加以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运用于片段练习。
3、教学中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是背诵,没几天学生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用于积累的本子,平常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写上去,每一课结束时留十多分钟让学生自由积累“好词佳句”。每一周抽一节课给学生积累,这样学生有了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指导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手中有书看不进去,只想看书上的画面。这样,学生即使有书也没用心读,更谈不上积累。针对这个现象,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布置一些课外搜集资料的作业,如: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在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三国,并评价三国人物。学生看《三国演义》的情绪空前高涨。借助这股“东风”给学生介绍好书阅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为了有效地利用课外书,让学生以较少的费用买到最有价值的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课堂内外》、《作文大本营》等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提倡同学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假期要求学生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童话、寓言、故事、名著,并要求写好读书心得。
3、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阅读课外书时,写在积累本上。一本书读完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长期坚持阅读,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写日记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多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
1、在学生容易迁移的地方练习。如《春游》要求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可事先回忆《美丽的草塘》、《草原》等文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理使用好词佳句的目的。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地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在情节简单处练习。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二
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 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 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 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 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 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 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 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 那就是孩子 (特指小学生) 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 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但到了假期 (寒、暑假, 尤其是春节) 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间迷失方向“重操旧业”, 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 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 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是非观念模糊, 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 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 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 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 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繁重的课业负担,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学校只为应试, 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 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 不重德育,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 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 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 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 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 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并且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 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 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 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不怕学生出错, 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同时,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可以筹措资金营造氛围,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和满足欲。
三、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 同时还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执教品先行, 育人先育己”。教师一方面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依法治执教;另一方面教师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 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 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同时要在教育学生方面、评价学生方面多想办法多谋策略, 精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改变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为多样性, 因为“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00种方法教1个学生, 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种方法教育100个学生”, 在“传道”和“授业”的同时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遵循“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的原则”, 努力使学生在“得道”的同时领悟“德道”的含义。在“授业”的同时重在教给学生“获业”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同志以“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简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则。改变简单粗暴的传统教育方式, 用水的柔性、春雨的滋润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不是椎的打击, 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日臻完美”印度著名的诗人泰戈尔又一次阐述了“润物无声”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奇迹。古人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让学生怎样做人, 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知道, 正人必先正己,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楷模形象, 尤其是小学阶段,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 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去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宏伟蓝图, 雨露滋润和苗壮, 辛勤育花花更红。
四、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祖国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随时都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 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应变本领和心理承受能力, 而这些能力和本领需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 而这些绝不是单靠心理教师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 众所周知, 我国的青少年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 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要改变这种状态, 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宽容的心理素质, 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信念。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此外, 目前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造福于社会, 然而错误地使用网络将极大的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千千万万的懵懂少年, 造成了不少青少年犯罪, 过早地断送自己的前程。国家虽然在青少年进入网吧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净化网络抵制非法网站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 从某方面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但当在面对高额的利润、网络虚拟的诱惑以及幕后的钱权交易时, 许多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教育工作者, 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迷茫甚至崩溃了, 面对天真无邪的童心被利益熏心的魑魅魍魉逐步引入谷底深渊时他们彷徨而手足无措了。还有就是“各自打扫门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圣贤”明哲保身的思想, 严重羁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齐抓共管的脚步,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上的悲哀。除此之外, 个别地市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歧视、因贫困导致辍学而流落街头以及八、九十年代后出生孩子孤僻、任性、缺乏团队意识等现象, 都是严重影响青少年德育滞后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 经历了“二战”失败以后的日本和德国在短短几十年里仍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 这与国民教育的成果息息相关。在日本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把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置于首要, 从小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建立起了团结、团队、共荣的意识;而在德国“每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强烈意识更是植根于每个德国民众的心里, 他们从关心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行为操守甚至于节约每一滴水入手, 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 这也是别人成功的经验所在。而在我国, 特别是我们广大的西部地区, 由于经济的落后、意识的淡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消极思想不仅严重影响了地区教育的滞后也耽误了一大批正待成长、含苞待放的花朵。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 “染苍则苍, 染黄则黄”, 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和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了解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长大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13.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三
在现场,一位班组长领着几位职工在一台新桩机开钻之前,又将其性能、操作注意事项给职工们一一进行了交代,要求职工们牢记,并熟练掌握。在这之前虽然进行过多次安全操作培训,但班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进行了安全交底。这就是华成地基海宁银泰城项目部的班前安全交底。
班组安全交底是每一个工程开工、每一台设备(装置)投运前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应针对具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作业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安全交底是每一个工程开工、设备投运前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班组是施工现场作业的排头兵,班组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就桩基施工而言,所有的施工生产任务都必须落实到班组去完成。时下,在深化企业体制改革、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企业安全建设的确十分重要。下面本人就多年在一线工作生产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要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
班组长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前沿阵地,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组的安全生产水平,只有班组长这个“前线指挥员”把住安全生产关,班组的安全才会有保证。为此,班组长要带头学习桩机操作规程和遵守安全生产条例,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安全知识理念;在对待安全问题上要严字当头,不能做安全管理的老好人,要掌握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善于用道理去说服和启发班组员工,组长的生产决策正确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操作的安全程度。
二、要加强班组的安全思想教育
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三级安全教育不可或缺。在对待安全建设工作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对班组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比如现场《安全生产警示录》,是一种最为直观的安全思想教育方式,通过对其它单位事故案例的剖析,可使班组员工充分认识到因违章作业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警钟长鸣。前不久,有家桩基企业的一名操作工,因桩机转动轴没有加盖防护罩,结果穿越时裤子被转动轴卷住,幸亏发现及时拉破了裤子,迟一步差点丢了性命。举一反三,加深掌握以往的事故发生原因,对照自身的工作实际,认真进行反思,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促进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三、要加强班组对事故发生的预防和交底制度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就是以事故防范为主,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桩机施工各个环节各有特性,但也有相同之处,各种的操作规程修订和完善尤其重要,要充分利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桩机操作规程和施工安全规则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班组要针对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和预防控制措施。比如在桩机开钻作业前,召开好“开孔会”,向班组员工交底,并以书面形式宣读,交底和被交底人亲手签字。有的项目当安监人员来检查,在翻阅该班组一年来的安全交底资料本时,发现接受交底培训教育的员工签名笔迹,均出自于班长一人之手。那还有什么安全交底。交底使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做足预防措施。再比如当由新的工艺需要调整作业方案时去共同研究对策,积极探讨施工作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等。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生产预控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加强班组员工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
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才能成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的明白人,才能知道在作业中如何操作是正确的,如何操作是违章的,才能有效
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所有参与生产作业的班组员工都要严格执行“三不伤害”的原则,否则,安全生产,无法保障。为此,公司安保部门和操作部门要定期组织班组员工认真学习货类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规定,定期组织机械司机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技术部门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检查和保养,尽量避免“带病”机械参与生产作业。实践证明,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交底”是不能省略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严格执行,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就能确保职工在生产岗位上,按照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发生因违章操作而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给企业和当事人及家庭带来损失。俞言
2011.5.31
14.论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四
通过几次大学军事教程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国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对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更加意识到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所需要的产物,是关系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代中国充满血与泪的历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因为作为掌握加高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素质素养的当代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青年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不安全因素仍然威胁着人类安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力量此消彼长,处于不断的分化组合当中,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能源争端日益尖锐,此外,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西化的企图从未放弃过。中国目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各个角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到中国在国防安全上存在诸多不乐观的因素:
⒈陆海兼备,陆地疆界和海岸线漫长。这些地方在战时都极有可能成为侵略者入侵的门户。
⒉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复杂。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在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领土矛盾资源争端日益凸显.某些邻国野心勃勃,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日益明显。有些国家内部不稳定因素多,一旦发生内战或冲突,必将影响中国安全。有些西方大国还将一些弱小邻国作为向我国渗透的前哨。此外,有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争议。
⒊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台湾当局公然叫嚣一中一台,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却也得到了某些国家的支持。“台独”势力积极策划台独,拒绝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提出的回到 “九二”共识的主张。民进党于2005年举行了首次台海风云兵棋推演,仿真2010年两岸濒临战争边缘时,美国与台海三方的决策互动状况与情境推演。
⒋边疆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近年来东突势力日益猖獗,威胁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进而对我国领土的完整统一构成威胁。
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再者,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威胁,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增强国防观念,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国防力量,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中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只有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得到增强,进而也必然会推动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综上所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国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5.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篇十五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 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 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校主环境, 应以崭新面貌出现, 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 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 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 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 提高学生兴趣, 活跃学生身心, 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四风”建设。 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发展。 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 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 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 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 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 充满欢乐和信心, 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 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 思想意识差,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是班级管理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做好转化工作,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 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例如, 我班的蔡小宝同学, 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 每次作业都欠交, 不愿读书背书, 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脾气大, 成绩很差。 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 偶然中我发现他原来是很关心集体的, 他每天早上一到学校, 就抢着帮同学值日, 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因此, 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 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这么认真的话, 那么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 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 我几次的跟他谈话及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 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 改变自卑心态, 重拾学习信心。 现在, 他真的变了, 作业很少不交了, 而且成绩有所进步。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情绪。 对学生要和蔼可亲, 以诱发他们的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 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 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 尤其是“弱势群体”, 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 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培养健康情绪, 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只有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 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归属感和自信心。
五、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般来说,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 但是, 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 如果困惑不及时给予消除, 任其长期积累, 超过学生年龄心理具有的承受力, 则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 形成孤僻、懦弱或急躁、粗暴等人格阻碍。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 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谈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谈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10-26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11-08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意识10-27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11-12
浅谈民间美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07-27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07-02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11-08
浅谈中小企业的团队建设与激励06-26
浅谈中小企业如何构建品牌的价值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