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2024-09-17

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10篇)

1.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一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有效评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一定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下面我就何老师早上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与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一、课前互动,期待式的语言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如课前交流中,何老师说:“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师:怎么来检验她没有吹牛呢?生:上课时,像黄老师说的.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时何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课中交流,生生互评

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何老师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课中活动,激励式评价

在学生理解了数对的含义之后,何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袋子里有写着数对的卡片,从袋子里摸奖,摸到哪个,就请卡片对应的同学站起来,这位同学就是今天的幸运之星。

全体学生兴致高昂,等待着成为幸运之星。老师摸出了第一个卡片,一名学生站了起来。何老师问:“你为什么站起来?生:因为卡片上写的是3列2行,我就是3列2行的。师:请你到前面来,领取一颗幸运之星,然后请你来给发幸运之星。这名学生兴冲冲的来到台前,领奖,激动不已。师:下面我们请一名学生来摸奖,被摸到的同学站起来,你们两人就是今天的幸运星搭档。”学生全都兴奋不已,有的学生激动的叫起来:老师,我来。

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的目标行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感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幸运之星的激励式评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动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贯穿始终,示“意”代评

在教学数对的含义时,有一个片段,何老师:老师只有一个孩子呀,怎么出现了四个呢?

生: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从哪儿开始数列,从哪开始数行的。师亲切的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说:你看,说得真好,这就需要我们统一定位。

再如:在后边比较王乐和周明位置的活动中,数对(2,6)和(6,2)有什么不同?学生表述的不太清楚。

师示范引导说:因为数对(2,6)表示的是xxxx

生:第2列,第6行。

师:而数对(6,2)表示的是xxxxx

生很自然的说:第6列,第2行。

师:因为6在第一个数对中表示的是xxx(生:第6行xxxx在第二个数对中xxxx生心领神会的说:表示的是第6列),而2在第一个数对中表示的是xxxx

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完整的叙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何老师始终都在巧妙地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示意引导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虽隐晦但却效果明显,虽无声却胜似有声,可以说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从何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只有尽可能不断变换评价方式,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去熏陶、感染学生,展示课堂评价的魅力,才能在评价中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2.二年级的数学上册《统计》评课稿 篇二

二年级的《统计》是在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听了朱老师的课,由充的感到朱老师的.基本功扎实以及对小朋友的心理特征掌握透彻。

教学例1时,朱老师先用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引入,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请小朋友统计各有多少小动物。在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让小朋友们先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自己想出了可以小组合作,每人记一种小动物。让小朋友们自己提出要小组合作,体会小组合作的好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然后朱老师再引导小朋友看例1的统计图,朱老师在这个环节分析得特别仔细,事物的名称、数据的范围、单位名称等一一向小朋友们明确、示范、强调。最后朱老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小朋友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这些都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小朋友轻易地就学会了。

一点建议:

1、在复习部分应该重点强调的“正”字收集法上课时漏悼了,这是本节课的最大失误,这个环节是“统计”数据的基础,应该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要掌握,这是数据准确的基础。

3.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三

谢老师是我的同事,她为人谦和,工作勤奋。走进她的课堂,你会感受到一股扎实而不失灵动的教学气息,欣赏她的课,总让人感叹其设计精巧,生成出彩。一直以来,她和她的课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天听了谢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这一课,我的收获颇多:

首先,我来谈谈这堂课关于口算教学现状的研究和对策

我们国内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计算技能。不少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家里人,或者学校里老师,就已经进行了加减计算的渗透。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基础。面对这样的现状,谢老师在设计时,考虑了两个方面:(1)引入新知时,沿着学生原有计算经验的路径进行教学,不再套用情境。比如,学生第一步学习不进位加法时,当复习完“43+20”“20+50”等几道含有整十数的口算题后,谢老师把其中的整十数改一改,变成了像“43+25、23+55”这种较复杂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学生借机站在原有的计算台阶上,思维继续往上攀登;当学生第二步学习进位加法时,谢老师出示改题模板43+2□=,她告诉学生,这次把出题目的权利交给你们,请你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让它变成一道更难的题目。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然而然生成学习素材和良好的思维情境。谢老师从中有选择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样的设计让我们看到老师在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备课过程中,始终以学情为主,顺学而教;(2)重视过程教学。考虑到哪怕是较复杂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但是学生依然有能力算出结果。谢老师用智慧的话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她说,有句话说得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说说看,你们是怎么算到的?”借助话语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导向到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去,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发表个性算法。比如计算43+29,除了转化为含有整十数的口算题进行计算外,还可以想:43+30=73 73-1=72。由此拓宽了学生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的认识。原来计算时,既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以前掌握的知识;还可以进行一些巧算,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当学生学习了口算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后,谢老师引导他们及时比较反思,比较43+25和43+29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不同的算式中找相同,从相似的算式中找不同,学生自然而然梳理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同时又为下一步估算做了准备,思维获得发展。

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谢老师的教学行为,正传达了她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践行。

其次,整节课的练习设计也是亮点之一,它促进着学生的思维建构。

计算课的练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以达到熟能生巧。它其实和其它课一样,承担着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建构的使命。在这里,谢老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赋予每一次练习独有的价值。比如,抢答口算时,看似简单的口算巩固,但谢老师精心制作了“口算台历”,让计算变得生动起来。这让我想起了吴正宪老师说的“要把有营养的知识放在好看的瓶子里。”怪不得学生们在这个环节算得有滋有味的。我想大家肯定对谢老师准备的一份份口算台历充满兴趣,还有点好奇。在这里,我就稍稍透露一下。这是谢老师偶然间产生的一个灵感,当她有了灵感之后,并没有让它消失,而是立刻找到了万能的百度,搜索“DIY台历,”果然找到了台历板子,线圈,她特意叮嘱卖家钻好孔。买回来后,她自己动手,一份份装订,写数。这样,就出现了今天课堂上充满教师智慧的学具——口算台历。在做算一算,比一比这一题时,谢老师既巩固了学生对进位加不进位加的认识,同时,又引出计算教学的又一个重任,估算。在这里,估算建立在学生能否正确判断进位加的基础上,课上谢老师是这么说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判断是否进位很重要,其实判断是否进位,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估算呢。”看得出,在这里谢老师又一次借学生之前的计算经验之力,化简教学难点。有了前面扎实的基础,学生进行估一估时,显得如鱼得水。谢老师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再一次创造性的使用练习,让学生估算几题后,出示一些不完整的算式,比如估算2□+4□得几十多呢?学生在留有思维空间的挑战中,感受进位和不进位对估算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谢老师组织的一个个计算活动,一次次夯实学生的计算技能,丰富计算经验,发展思维。最后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具有一定挑战性,还进一步揭示了估算的现实价值。细细品味,回味无穷。

4.《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四

一、章晓燕老师的设计层次分明。

从啦啦操引入,贴近生活,学生有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意见不统一,为了统一怎么办?板书很多学生的说法,体会同一位置很多不同方法,学生产生统一的需求。

二、课上教师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注模型的建立,利用图到圆圈的转化,然后是数对的基本要素列和行,更加明确了列行的含义、规则。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被感悟、被结晶。而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另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位置,学生情感体验丰富,能力得到提升。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些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简单地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

三、活动丰富。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通过写数对、找数对的方式进行分层次变式练习:普通数对、两个数字相同的数对、颠倒数字位置的两个数对,含有字母的数对,逐层深入,进一步理解数对中各个数的意义。通过找同列、同行的学生的位置,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从在教室中找自己的位置到找同学的位置等等活动,设计的及时。因为课上到此时学生已经疲劳,此时活动能加以调节,学生又感兴趣。

四、章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更值得我学习。

因为下午上课干扰多,章老师能不断肯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学生说4列3行,4,3……答案,教师鼓励学生说:“看,我们自己的表达竟然和数学家很接近。”

五、课件制作精美,行和列是一一呈现,学生指到哪儿课件就显示哪,效果及时、直观。

板书主题鲜明,重难点都在板书中,但有点过满,可以更凝练。

5.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评课稿 篇五

一、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学习。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喜欢爱笑的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方老师都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安定、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

新教材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难找到切合学生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切合点,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而且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生字宝宝”便由此孕酝而生,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认识新宝宝——学习生字;

为生字宝宝找家——理解词义;

生字宝宝找伙伴——扩充词汇;

二、加强参与意识,主动地学习。

1、重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

小老师带读——自主找出易读错的字音;

一起来帮忙——在插图中找准词语的位置,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送生字宝宝回家——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培养个性化朗读。

前置作业——收集冬天的.词汇,动物多动情况,拓宽学生思维,增加识字量,激发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上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开心中学,在玩中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6.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六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了方向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础。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回顾本节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一种新的数学表达形式“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

尚德 勤奋 健美 创新 · 敬业 博学 赏识 善导 蓝田县北关小学 让每个人做闪亮的小星 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

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盘点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一、评价方式单一

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它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在课堂上,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缺少的学生之间的评价,所以这一方面还需改进。

二、没有让准确地“数对”再现

尚德 勤奋 健美 创新 · 敬业 博学 赏识 善导 蓝田县北关小学 让每个人做闪亮的小星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方式表示淘气的位置。学生经过创作,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随后我挑选了三位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学生抄写在了黑板上,之后才引出标准的“数对”写法。在教学后,我应该引导学生再看,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简洁表示方法,让所有同学一起修改之前三位学生写的,再次巩固标准“数对”写法。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7.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七

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和探讨的平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合理安排时间的思想;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爱惜时间、节约时间的思想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本节课也贯穿着两个思维方法:

1、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2、充分利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不要让烙饼的`锅空着。

这节课林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林老师主要以小明一天的生活,如准备上学、为客人沏茶、妈妈烙饼奖励小明为学习的主题。整个过程流畅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去。

2、林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体现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每一个教学的重点部分林老师给了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的机会。采用了小组合作、个人展示、全班评论等不同的方式学习新课。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这节课中还有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太多,学生对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这种数学思想还没有理解,就马上学习充分利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能够跟上教学进度的只有班级里的几个尖子生,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将学生考虑进去。

2、在教学同时做多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可能由于时间紧促的关系,学生没有时间好好体会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那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事件安排要有一定的次序。

3、多一些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学习和体会。比如烙三张饼的时候,在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之后,学生如果能自己在动手烙一烙,效果会更好些。

4、观察发现并总结归纳。通过观察发现烙饼张数和时间,学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函数关系。这本可以作为本节课的亮点,使知识得到升华,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总结。

8.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八

确定位置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是新课标提倡的理念。上课初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本课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有序探究、建立模型。

有序探究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取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为后面的学习减轻压力。先引导学生有序探究,使学生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用到两个数据,懂得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及准确性,发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并用数对进行介绍,使学生建立模型并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已学知识

用“第几组第几排”描述物体在平面中位置的方法。(1)第几组:面对物体,从左往右数。(2)第几排:面对物体,从前往后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现实情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教材附页1 方格纸 棋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生活中任何物体都有它的位置,你的座位就是你此时在教室里的位置。你能用第几组、第几排来描述一下你自己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按列分组,然后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组数 排数)2.讨论归纳。

你们是怎样确定第几组、第几排的?谁有好的方法?(第几组:从左往右横向数;第几排:从前往后纵向数)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某一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把学生已有经验与本节课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明确“组”“排”的含义及确定第几组、第几排的规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有序探究,建立模型。(课件出示教材63页情境图)(1)观察、交流所获信息。

这是淘气他们班的座位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引导观察,探究描述。

找到淘气的位置,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描述。

(先横着从左往右数,他在第2组,再竖着从前往后数,他在第4个,所以说淘气的位置是第2组第4个)(3)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表示淘气的位置? 淘气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可以怎样填?(4)理解表示淘气位置的两个数的含义。

①根据“淘气的位置可以表示为(2,4)”,试推想一下“2”和“4”的含义并说明理由。/ 4(因为淘气在第2组第4排,所以这里的“2”表示淘气在第几组,“4”表示淘气在第几排,板书:淘气 第2组 第4排)②笑笑的位置可以怎么表示呢? [学生推想笑笑的位置可以表示为(1,1)] ③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2个)设计意图:通过用“第几组第几排”表示位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通过尝试与对比,达到方法优化的效果。

(5)认识数对,建立模型。①数对的意义。

我们用来表示淘气和笑笑位置的(2,4)和(1,1)就是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这里,我们用小括号把两个数括起来表示一个位置,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数对)②数对的具体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横向观察,在第几组(列)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并点上逗号;再纵向观察,在第几排(行)就在小括号里写几。如:淘气在第2组第4排,用数对表示为(2,4)。[板书:(2,4)] ③数对的书写格式。

写数对时,先写组(列)数(横的方向)、再写排(行)数(纵的方向),然后用小括号把代表组数和排数的两个数括起来,组数和排数之间用逗号隔开(特殊情况下,组数或排数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6)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①组织学生将座位图抽象成方格图。

方格图有横向(水平方向)、纵向(竖直方向)之分。横向表示组数,纵向表示排数。②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你能在方格图中找到笑笑和淘气的位置吗?

学生先按照“先横后竖”的数对顺序来表示位置,然后汇报。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说一说他们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4 [引导巩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横的方向,即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的方向,即排数。(4,3)表示奇思坐在第4组、第3排,(1,4)表示妙想坐在第1组、第4排](2)你的3个好朋友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请你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学生自由发言,进一步明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方格图上纵、横轴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在方格图中找出相应数对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64页1题。

(1)指导“列”与“行”要与座位中的“组”与“排”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正确找到列与行,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2)根据数对在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

(引导学生明确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2.完成教材64页2题。

(1)引导学生明确图中小鸟的位置(1,2)是从哪个方向怎样数的。(2)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其他两只小鸟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3)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3.分别让第1组和第3排的学生起立,并让学生依次说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引导学生明确:表示同组学生位置的数对中的第1个数字相同;表示同排学生位置的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相同)⊙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布置作业

画出班级的座位图,并表示出自己的位置。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组数

排数

数对 淘气

第2组

第4排

(2,4)笑笑

第1组

第1排

(1,1)

9.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评课稿 篇九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推一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按要求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动手、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看书P81,观察方格纸上三角形的面积。

2、想一想: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二、研究探讨

1、让学生4人一小组讨论:分别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自己拼一拼、议一议、推一推,看能不能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合作探讨学习,师巡视。

3、检查反馈:(如果学生拼出,则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师作必要的补充纠正。)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下面的图形:

4、比一比: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面积呢?

5、推一推:

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强调:为什么要“÷2”?(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字母公式为:S=AH÷2

6、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错。必须是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才有这样的关系。)

7、迁移练习

例:一块三角形钢板,底是84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让生独立做。

(2)检查:84×25÷2=1050(平方厘米)

三、练习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请学生说明理由

2、口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3、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底 42厘米

高18厘米

底 6米

高3米

4、一种零件,有一个面是三角形,它的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这一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有一个底面是三角形的水池,底长8米,高是底的3倍,求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

四、总结。

10.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说课稿 篇十

(1)关于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83—P84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二课时的内容。

2、地位与作用: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知识基础。

(2)关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方向、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掌握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从现实空间中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用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根据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3)关于教学流程

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实践应用——交流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多媒体呈现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学法

1、小组合作交流

2、动手操作

3、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程序(相关内容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

1、创设“笑笑元旦要去动物园游览”的情境,结合导游图:

(1)笑笑可以去那些景点游玩?你能用学过的数对知识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

(2)撤去方格图,将新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方格,你们还能够确定它们具体的位置吗?——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探索新知

1、探索物体具体方向

(1)点名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方向来表示位置(其它方法只要正确也给于肯定),此时及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熊猫馆、虎山在什么方向?学生可能会说:熊猫馆、虎山都在猴山的东北方向,还有可能说北偏东一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还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方案A:学生如果能想到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出示30°角的虚线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虎山在北偏东60°(或东偏北30°)方向上;

方案B:如果学生不能想出这种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帮我们呢?

归纳:可以结合角度来确定物体的具体方向。

(3)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需要的角度。

(4)说一说:大象馆、鹿苑的具体方向

2、结合具体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笑笑想去熊猫馆的附近新建的一个百鸟林,可是笑笑发现熊猫馆和百鸟林都在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她给妈妈说不清鸟林的确切的位置,你能帮帮她吗?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给出(量出、知道)百鸟林、熊猫馆到猴山的距离再加上方向就可以确定了。

(3)给出各景点到猴山的距离,让学生起来说一说它们的具体位置。——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及时改正,突破重点。

(三)实践应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注重课外的拓展延伸。

1、练习一:“夺宝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方向与距离。

2、练习二:“中心广场”——是上一个“夺宝游戏”练习的延伸与提高。本题给出了距离与景点,需要学生具体测量角度并填写位置,有助于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抽象的概念。

3、练习三:“说位置,找区别”——让学生进行观察,先确定不同的观察点,再判断方向,体会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此题也是为了下节课84页第二题,即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准备。(突破难点)

4、练习四:“气象雷达如何确定位置”——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愿望。

5、练习五:辨析题——让学生在讨论辨析中突破难点,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条理的观察,在确定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观察角度。

1、西偏南20°和南偏西20°的方向是一样的。

2、电影院和超市都在车站的南偏东40°方向,它们的位置肯定在一起。()

(四)交流评价——总结这节课的效果

提出问题:你如何把动物园的景点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活动:先小组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扮演妈妈,请同学来介绍。

四、板书设计

——直观、简明,帮助学生归纳方法,突出重难点

上一篇:《小小的幸福》---教育教学演讲稿下一篇:这件事真使我什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