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共6篇)
1.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一
考点规范练42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选择题
1.《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车轴两头固定车轮的“销”),须臾刘(刘,通“镂”,刻削)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对此记载认识正确的是()①错误地认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因人而异 ②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③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 ④坚持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告诉我们()A.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价值的真正体现 C.人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D.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3.退休医生叶如陵拒绝了许多医院的高薪返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和举办医学知识课堂,并利用自家电话提供健康、心理咨询,被社区居民誉为“友善的邻居兼健康顾问”。这启示我们,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邻居的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③发挥自身作用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守望相助作为与邻为伴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A.①③ 〛
4.“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导学号14920138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①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必须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明辨是非,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好价值判断 ④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 A.①② 〛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导学号149201397.2016年3月4日,人民艺术家葛存壮逝世。其一生参演影视作品百余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步入老年后,他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明星之一。他还担任“中华敬老爱老电影基地”形象大使,为老年人公益性电影文化平台做推广。葛老的事迹体现了()①个体的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①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为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 ②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体从社会获得的奖赏程度 ③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这是《感动中国》2015人物阎肃的颁奖词,老先生虽然已去,但一代艺术大师的精神永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付出的劳动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 ②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一生的追求和奋斗告诉我们()①一切言论行动要以合乎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和价值追求 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就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③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价值,通过劳动会使人生出彩 ④只有接受逆境严酷考验、不断砥砺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
11.上海铁路局徐州电务段的“80后”高级技师祁超,参加工作14年来,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铁路;1 400千米,为了确保乘客安全无虞,每一寸铁轨他都了然于胸;1 700个技术难题,他将一名技工的工作做到了极致。祁超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①劳动和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②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的价值观 ③彰显自我价值要提升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导学号1492014012.以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为代表的“大国工匠”,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演绎着注重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这蕴含的道理有()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提升消费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的作用。
〚导学号14920141〛
14.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在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纂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
上述材料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哪些知识?
考点规范练42 实现人生的价值
1.D 解析:墨子的意思是“所制作的器物对人有用的就称为巧,对人没用的就称为拙”,这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不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
2.C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告诉我们人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3.D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 创造价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追求,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理解并满足的应是邻居的合法合理需求,排除;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4.A 解析:用光明驱走黑暗,用爱心驱走仇恨,彰显的是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故①符合题意;黑暗与光明、仇恨与爱心是矛盾双方,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新旧事物的关系,故排除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本题答案选A项。
5.A 解析:材料中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说明党务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①②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③错误;④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的表述不够准确。所以答案选择A项。
6.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中三种境界蕴含的道理,第一境界反映了成大事业者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①符合题意。第二、三境界反映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②符合题意。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不可能自然转化,故③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人的本质属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条件,故④排除。故答案选A项。
7.D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8.D 解析:①说法错误,人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故排除;②说法错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在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故排除;“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表明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人民的满意是最高的奖赏,表明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9.D 解析:①说法错误,要看付出的劳动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和社会,如果是为他人和社会付出的劳动越多,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就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材料与此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10.A 解析:“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启示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①符合题意;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条件,但不是全部条件,②错误;“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③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1.B 解析:祁超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作出了卓越奉献,显示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 奉献,①符合题意;祁超努力钻研技术、把工作做到极致,体现了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②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12.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而不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13.答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并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因此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使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解答时首先明确所运用的知识有哪些,然后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工匠精神分析即可。
14.答案:①针对疟疾这一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③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为解决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的疟疾,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包括价值判断的来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的特点、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等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具体描述阐述相关知识即可。
2.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二
基础练习
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3.《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A.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在于使结构多样化。
B.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C.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索。
D.设置强烈悬念,可以造成极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题。
4.《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5.下面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①“可恶!然而„„”②“可恶!”③“然而„„”两次说“可恶”,意思有什么不同?两次“然而”表现了鲁四老爷怎样的态度和思想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下列四句话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我很sǒng()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着了芒刺一般
②我在极短期的踌chú()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③“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wú()着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èi()反盈天的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①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毕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
③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④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3.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a.简洁
b.直捷
c.直接
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
b.偶然
c.间或
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a.精神
b.神采
c.光采
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a.悲凉
b.悲苦
c.悲郁
d.悲哀)的神色。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为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 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而就
B.因为却所以
C.既然也所以
D.即使也就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________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
A.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②乌裙③月白背心④脸色青黄⑤眼角上带些泪痕⑥蓝夹袄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7.“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8.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这些老女人:()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要听她这段悲惨的故事。
A.发自善良本意的同情。
B.把咀嚼别人的痛苦当成开心的事。
C.同情是主要的,好奇心是次要的。
D.好奇心是主要的,同情是有限度的。
9.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家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光天化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开斥责。
10.祥林嫂被卖时曾“出格”大闹,卫老婆子分析原因说:“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作者写卫老婆子这句话的作用是:()
A.揭露了鲁四爷平时对祥林嫂灌输礼教纲常,用礼教杀人的面目。
B.说明了祥林嫂的大闹是受鲁四老爷影响的结果。
C.交待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祥林嫂精神上的孤独和痛苦。
D.说明了祥林嫂与众不同是因为她在鲁四老爷家里做过事,见识自然就多。
11.阅读下面一段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也许有罢,——我想。”„„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1)祥林嫂临死前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答话起了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祥林嫂对“魂灵”又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得有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聊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厌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下面一句话,回答提出的问题。
①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②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③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④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1)这句话是从不同方面说的,请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但愿不如所料是客观上不可能发生
未必竟如所料是事实上恰就发生
每每恰如所料是主观上不愿发生
(2)这句话的意思是:()
A.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
B.是鲁迅先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
C.表现“我”对自己说过的话怕负责任。
D.表现“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3)这个复句的层次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赏析下列句式的特点,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阅读《找死的年轻人》,完成后面问题。找死的年轻人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艺儿也没什么可学的!”
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却觉得都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
“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位置,到了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地也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呢!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地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来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老人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
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年轻人看看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
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慧》。
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1.从情节结构看,第1段是全文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第2~4段中,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他为什么会想到了死呢?(不超过3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死的情节,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句“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一结尾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表现这篇小说主旨的三项是:()
A.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B.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乐趣。
C.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认识到人生的美丽。
D.用事实教育人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E.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中才能真正品味幸福。
F.帮助别人就要诚心诚意,持之以恒。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D 2.B、C 3.D 4.A、E 5.这段文字有叙述,有描写,也有议论。刻画祥林嫂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①第一个“可恶”对大白天在面前抢人表示气愤,认为有损鲁家尊严。②第二个“可恶”是对卫婆子发泄怒气。③两次“然而”认为婆家抢人也有理,表露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和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思想性格。
7.(1)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2)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3)顶针。不但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和顽固守旧的性格。(4)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综合练习
1.①悚②躇③梧④沸
2.①毕—必②煊—暄③蔼—霭④韪—讳 3.①d ②a ③d
④d
4.B
5.C
6.C
7.C
8.D
9.D
10.C
11.(1)临死前对“魂灵”、“地狱”产生的种种疑惑,说明祥林嫂对自己悲惨命运已产生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只是朦胧的,带有迷信色彩,因而也是自发的、软弱的。(2)同情她并想安慰她,却起到了相反作用,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恐惧,加速了她的死亡。“我”是一个善良、进步的知识分子,既不敢大胆否定这些迷信说法,又无力救治祥林嫂的精神创伤,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好人。(3)“希望其有”是封建迷信思想,想要在阴间见到儿子,“希望其无”是害怕死后被两个丈夫分尸。
12.(1)①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的贫穷受欺的人。②鲁四老爷一类的富人。③像祥林嫂这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④鲁四老爷之类的封建统治者、卫道士。(2)反映了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这一切都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也烘托了“我”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之情。
13.(1)“但愿„„”连“是主观„„”,“未必„„”连“是客观„„”,“每每„„”连“是事实„„”(2)D(3)A
14.(1)“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句(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艰辛。(2)用了感叹句、疑问句和设问句式,表明“我”先是惊异,后是支支吾吾,怕负责任的心态。拓展练习
1.序幕(或“引子”)为全文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 2.自认为悟透了人生,感到一切都没意思,只有死才伟大,才永恒。(意思对即可)
3.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执迷于错误的人生观十分危险,因此应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3.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三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④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15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说,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需求
①把握了事物发展的主流 ②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方式是改革开放 ④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某市在当地医院部分科室试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行期间未发生过一起逃费、欠费的情况。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特殊性通过矛盾普遍性表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主要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二是要分步走,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这一政策的内容是基于以下哲学道理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②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是渐变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④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力量具有不平衡性,要善于抓重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①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
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5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正式投入生产,该产品取材于猪眼角膜,这将改变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奇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要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创造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砒砂岩和沙子,它们一个保水,一个漏水,一个板结一个透气。据此,我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的合配方,将沙漠改造出大片良田。沙漠变良田的成功佐证了
①人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的联系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 ④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秸秆是玉米、油菜等的副产品。传统的“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空气,增加雾霾,还影响交通。2014年,河北农民发明了“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河北农民对秸秆处理方式的这一创新再次证明
①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要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废”与“宝”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④矛盾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性,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9.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①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 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告诉我们
①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②部分制约整体,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看问题要力求全面,要抓主流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④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绿色消费
②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 ③要遵循价值规律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匈牙利记者比罗某次写稿时不小心划破了稿纸,他想,要是把笔尖换成圆珠就好了。于是,他请教一名化学家,化学家说:“笔尖换成圆珠没问题,可是圆珠的周围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写字呀!”比罗想,如果让圆珠转动的时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吗?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依靠圆珠的转动送出墨水的圆珠笔。圆珠笔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在实践中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
②在批判旧事物的基础上寻找新思路是实现创新的内在要求 ③不断质疑原有的经验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把握偶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现实需要的必然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基于此,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和肩负的任务
①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③贯彻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这一要求
①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告诫我们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 ④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④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思维方式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
20.两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生命垂危的美国医疗援助人员在服用一种名为ZMapp的药物后病情开始好转,但该药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未进行人体安全测试。对于是否应该对病危感染者使用这一新药,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该争议的出现说明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客体的全面认识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
①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 4
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因为
①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 ②历史与现实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 ③现实就是历史的重复和再现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④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大道多歧”,人生难免要面对抉择、做出取舍,这就需要我们 ①根据主观需要制定客观对策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从普遍真理中寻找特殊规律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6.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
27.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28.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29.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材料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律体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 7
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
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综合训练1答案
1.B 【解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立足于客观现实,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所以要求我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题选B。①错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生的,事物的发展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原有事物的扬弃,所以认为“突破一切传统观念”的做法是错误的;世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④错误。
【考点定位】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高考警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B 【解析】材料中通过分析得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体现了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体现了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选B。①③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发展的观点
【高考警示】从社会发展到人的成长,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办事情要循序渐进,做学问应日积月累,量变与质变尽显生活的智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始终是高考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看不到曲折中有前进,更不会有意识地“退一步”蓄势而为,是缺少辩证法的表现;看不到前进中有曲折,盲目乐观,不能正确应对难以避免的挫折和困难,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2)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理解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在认识上,不能用质变的重要性否认量变的重要性;在实践上,不能忽视量的积累。
3.B 【解析】“率先试行,然后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②③正确,选B。①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意味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④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本题选B。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高考指津】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4.A 【解析】题中“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①正确;“要分步走,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观以及主次矛盾的关系,③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高考警示】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答案】B 【解析】①错误,主动创造性是人的意识的特点,植物没有意识;紫露草被密封在玻璃瓶内,是人为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自己否定自己,②说法错误;紫露草被密封在玻璃瓶内,是绝对静止,但其内部诸要素根据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该植物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即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 9
与发展,本题选B。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知识再现】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6.A 【解析】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材料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就是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表现,说明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选A。③错误,创造联系要抓住本质联系而不是表明联系;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
【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7.D 【解析】①说法错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④错误,意识的作用再巨大也要受到物质的制约,该观点违背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沙漠变良田的成功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②③正确,故本题选D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相关知识 【误区警示】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 10
不能消灭规律。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说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①是错误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是错误的;③④对应正确,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是唯物辩证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首先排除④;对中国的认识,要多个方面考虑,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在认识客观事物时要坚持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该题选A。
考点:全面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告诉我们想问一下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同时要抓住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题肢①④适合题意;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题肢②说法错误;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选A。
考点:抓主要矛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强调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即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③适合题意;“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调了抓事物的主要矛盾,④适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主次矛盾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但不是支配作用,③是错误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文化的多样性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公益广告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广告语设计有听觉冲击力,更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啰唆、含糊,拗口。题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由此可见,①项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价值规律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②③两项不合题意;没有买卖是由杀害向保护转化的条件,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④项适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点:正确的消费观、矛盾双方的转化 15.A 【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立足实践是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把握必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需要的偶然联系,故排除。题肢①②说法正确,同时也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名师点睛】创新观知识答题模式(1)创新的原因
第一:创新的哲学依据 A唯物论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B、辩证法的依据: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C、认识论依据: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创新的意义:
总的作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6.C 【解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的统一,故题肢①正确;“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名师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无论事 12
物怎样特殊,总包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拱形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7.D 【解析】上述材料中的“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同时也能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题肢③④正确。题肢①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8.C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故排除;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应该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根本原因”。题中“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因此答案C正确;选项ABD均不是根本原因的角度分析的,因此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是否应该对病危感染者使用“ZMapp”这一新药,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所不同,使用“ZMapp”这一药物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正确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客体的全面认识,①②正确。③④本身说法均对,但与题意不符。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21.B 【解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以①是正确的,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需要我们尊重客观实际,另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立场、知识构成和历史观、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形成,材料中日方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说明了该观点,④正确。②错误,否认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③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考点定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名师点晴】不能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是否自觉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②“无限的创造力”在材料中体现,讲话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 13
主体;④表述错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3.B 【解析】
试题分析: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这是因为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历史也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①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是其原因,排除;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现实也将成为历史,③是错误的认识;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社会历史的规律 24.B 【解析】
试题分析: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先进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②错误;题文中进行的是教育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而非生产关系,故排除④;国务院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做出了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决定,而这一决定对于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
考点: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5.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非从主观需要制定政策,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应该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故①③错误;人生面对选择,做出取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做出取舍就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故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
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两点论和重点论。26.
(1)①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4分)
②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3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分)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3分)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分)
(3)①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保护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保护古建筑才能;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保护古建筑的信念;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保护传统古建筑。(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但不能超过4分)【解析】
试题分析:
(1)依题意,此题需要阐述传统建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传统建筑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而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载体”,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可以展示民族文化的个性。
(2)本题知识限定范围小,需要对知识点细化作答,因而其主要要点有:辩证否定的定义、与联系、发展的关系、实质,再结合“与古为新”的意思加以阐述。
(3)依题意可知,本题知识限定在必修4第12课,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树立对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的正确观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求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付出个人的劳动和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求要以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条件进行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主动参与脚踏实地。
27.(1)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文明交往行为和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2分)
②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2分)
③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分)
④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激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2分)
⑤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2)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克服其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做到与时代精神的结合。(4分)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做到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3分)
③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要有创新意识,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通过创新实现,只有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组织答案,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设问指向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认真解读、获取和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及要求的角度,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8.(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15
(2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商业贸易能够促进商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传播,(2分)通过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能够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4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古丝绸之路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基础和条件。(2分)但联系是变化的、多样的、有条件的,(4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各国利益协调等难题,需要我们发挥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背景,限定范围为“文化传播”,设问指向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把知识过渡到文化传播上,然后分别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媒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软实力等角度回答。
(2)本题属于评析类的材料题,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本题中首先要求我们回答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分析其合理性;然后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析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并分析观点的不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联系的特征 29.
(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举措,都是围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展开的。(3分)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统筹考虑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体系的综合配套。(3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3分)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分)
(2)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3分)
③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分)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2分)(3)①以法治文化熏陶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树立法治信仰等。(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1)结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 16 的,属于如何做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坚持系统优化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到相应的措施,然后结合者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具体说来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角度进行文化创新。
(3)本题要求考生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考生在提出具体的措施时,要注意“从文化层面”的模块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提出营造氛围;可以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等。
4.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四
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复杂、交战最为激烈的地区冲突,中东问题一向是联合国关注的焦点。中东问题的存在表明()A.地区冲突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B.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紧张、局部缓和 C.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
解析:A项“主要障碍”错误;B项“总体紧张、局部缓和”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C
2.2009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多人伤亡。印尼恐怖爆炸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这说明()A.恐怖主义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B.恐怖主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C.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D.打击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任务
解析:A项错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B项错误,混淆了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项不符合实际,不选。答案:C
3.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双方一致决定,继续将发展相互关系作为本国外交的主要优先方向之一,保持中俄关系发展的连续性,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体现了()A.维护中俄两国共同利益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C.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D.中俄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解析:A项说法错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C项不符合事实。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
4.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项目曝光后,引起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轩然大波。此事件被称为 “棱镜门”,涉及美国9大互联网服务商与国家安全局之间存在的所谓“数据合作关系”,其造成的影响正在全球网民间持续升温,成为连日来国外媒体评论的焦点。下列对国际形势分析正确的是()①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竞争和冲突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③霸权主义和强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公共安全方面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答案:C 8.在世界银行的总部外,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正在计算现在全世界长期挨饿的饥民的数量。随着数字逐渐逼近10亿,世界银行呼吁决策者将粮食问题放在首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A.当今世界并不安宁 B.发展问题仍然存在
C.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D.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悬殊
解析:粮食问题属于发展问题,世界银行呼吁决策者将粮食问题放在首位,强调解决世界发展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普遍认同应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多边贸易机制未来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①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是对称的 ②世贸组织推动国际分工和资源的全球配置 ③各成员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多边贸易机制的发展能消除竞争和冲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解析:本题以2011年世贸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中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①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涉及各成员的地位及权利关系,故舍去;②项各成员认同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说明世贸组织推动了国际分工和资源的全球配置;③项正确,各成员认同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但在多边贸易机制未来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说明各成员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对立甚至冲突的根源;④项说法错误,并不能消除竞争和冲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答案:D
2.近两年来,世界各国求和平、促合作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但巴基斯坦境内发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不断发生。巴基斯坦政府在通过武力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两股势力的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巴基斯坦政府的反恐行动。上述材料表明,现阶段国际基本形势是()A.国际竞争激烈化程度在加剧
B.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C.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成为制约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D.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解析:材料一方面强调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强调威胁和平的因素,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没有正确表述题意;C项错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
①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②恐怖主义威胁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家利益 ③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分歧逐渐减小 ④举行这一军事演习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俄罗斯等五国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说明这五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恐怖主义已经威胁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家利益,这有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①②④正确;③说法不符合实际,应排除。故选B项。答案:B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我国出境人员逾3 452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我国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材料的主要信息是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我国出境人员增多,表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②与题目无关;③说法正确,外交部开通相关网站并提供服务表明我国在厦行相关职能;④说法错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法律地位是相同的。答案选B。答案:B
8.2013年3月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发表了《德班宣言》。《宣言》强调,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重申21世纪应该是和平、安全、发展和合作的世纪。这表明()A.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金砖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德班宣言》强调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项符合题意。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A项错误。国家之间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的差别,C项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D项错误。答案:B
9.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加上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所带来的粮食减产,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在挨饿,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更深的贫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A.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C.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D.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材料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国际形势和不利国际形势。
答案:有利形势: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不利形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国际经济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竞争日益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等等。
1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伴随着叙利亚危机、朝鲜发射卫星等国际问题发生,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许多国家之间的分歧、竞争等进一步显现出来,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摩擦或冲突,这给全球和平与发展遮上了一道阴影。对此,有人认为:在国际关系中,维护国家利益必然引起摩擦乃至冲突。因此,世界不可能实现和谐与共赢。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解析:作为辨析类题目,首先要对观点进行全面的判断,观点中的“必然”和“不可能实现”说法错误。其次要分析好错误的原因,既要看到利益对立可以引发冲突,又要看到共同利益和世界形势有利于和谐与共赢的实现。
5.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五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十条举措,无疑对近来持续“高烧”的楼市泼下了一盆冷水,不仅影响了不少买房人的购房计划,也迫使开发企业重新审视市场走向。这告诉我们()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社会基本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了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答案: B
2.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趋势,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说明()
A.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 A、B错误,C和材料主题不符。
答案: D
2010年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据此回答3~4题。
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人才规划纲要》。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
D.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材料强调了《人才规划纲要》出台的原因和必要性。注意C不是最佳选项。答案: B
4.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哲学上讲,这主要强调的是()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 材料强调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答案: D
5.读表:《问候语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 2007年 2009年
吃了吗 下海了吗 跳槽了吗 买股票了吗 买房子了吗
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答案: D
6.有关专家指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产业化,现代化之路,必须大力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完善、补充,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完善、补充,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要求,故选B。A、C本身正确,但不为材料所表明。D本身错误。
答案: B
7.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选举法修正案,首次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这体现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析: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要求,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D表述不科学。
答案: C
8.李大钊曾经说过,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上述材料反映了()
A.阶级是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现象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阶级分析法是矛盾观点在阶级社会中的运用
解析: “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反映了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对反动阶级的革命,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故选B。
答案: B
9.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向社会公布,继续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这一做法的哲学依
据主要是()
A.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 B
10.2010年,全国许多地方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一工作法就是凡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先由村党支部提议、再交村“两委”商议、然后交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决议。决议形成后,还要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实施结果。这一做法是由河南省邓州市基层工作人员率先提出并在当地农村全面实施的。这主要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解析: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变革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 C
11.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安泰是世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B.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重视发挥正确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
D.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解析: 英雄离不开大地,我们离不开人民,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答案: D
12.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②材料不体现。
答案: B
13.2010年4月25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推荐2010第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片的通知》,推荐《孔子》《球泡森林》等17部国产动画片,全国电视台各频道可予以优先安排播出。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意在发挥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③可以杜绝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 ①材料中没有体现,③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
答案: C
1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首先要保增长、促发展。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增长就谈不上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保增长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举措,如果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科学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这是因为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经济发展了,就可以搞好其他一切工作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解析: 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C过于绝对。
答案: B
15.2010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上述要求重在强调()
A.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通过降低国有经济比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只有改革经济基础使之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解析: B、D错误。C与材料不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20分)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0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同的作用,体现了这一点。(10分)
17.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现在改革正进入全面深化的阶段。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这些,都迫切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目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极好的机遇。政治体制改革有它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能盲目行事,不能急于求成,但又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0分)
(2)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0分)
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0分)
(2)①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盲目行事。(3分)②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3分)③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因此,深化政治体制,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4分)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6.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六
A组 基础达标
1.“饿了么”网上订餐平台由于无证经营餐馆被“3·15”晚会曝光之后,被成都市食药监局约谈,并处以15万罚款。近年来,虽然国家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在不断加强,但食品安全事故仍层出不穷。实现食品安全,政府必须()①依法履行职权,坚持执政为民 ②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市场监管 ③坚持以人为本,严格依法行政
④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②④
C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①不符合题意;企业经营者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④不符合题意。] 2.国务院2016年6月印发的《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提出,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上述规定有利于()①促进政府审慎行使权力 ②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强化政府在公平竞争审查中的责任 ④规范国家权力机关办事程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A [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观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材料主体是政府,④不符合题意。] 3.某市网友针对该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提出“机动车限牌”的建议。该市公安局积极调研,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后给予回复称,机动车“限牌”措施涉及诸多因素,是否采取机动车“限牌”须综合考量、谨慎决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政府重视基层话语权,尊重公民民主权利
②公民积极履行义务,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③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 ④公民理性监督,增强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C [某市网友提出建议,该市公安局积极调研,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后给予回复说明了“政府重视基层话语权,尊重公民民主权利”“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①③符合题意;网友提出建议是行使权利而不是履行义务,②不符合题意;网友提出建议属于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理性监督,排除④。] 4.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大督查第三批督查问责和督查表扬工作汇报,20个市、20个县受到国务院表扬,1 148名干部因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被相关地方严肃问责。国务院此举旨在()①督促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坚持依法行政,有所作为 ②引入社会参与机制,对政府工作形成监督 ③推动政府改进作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④强化预防腐败机制,促进政府廉洁自律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A [国务院加强督查,旨在督促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坚持依法行政,有所作为,①当选;推动政府改进作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③当选;国务院加强督查,不属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②不选;不属于预防腐败的机制,④不选;故选A。] 5.针对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国家卫计委表示,这一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是通过反复权衡利弊,审慎决策而作出的,且将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这表明我国政府()①立足人民利益依法行使权力 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 ③坚持依法决策,减少决策失误 ④坚持科学决策,保障公民决策权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材料中的政策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将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公民无决策权,④错误。] 6.2016年5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通知》将政务公开聚焦到事关国计民生的具体项目上,再次为如何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减少寻租空间破题。政务公开的实施()①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 ②杜绝政府权力的滥用 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 ④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B [本题考查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实施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③④符合题意。政务公开并没有拓宽民意反映渠道,①与题意无关;②中的“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答案选B。] 7.201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范围内,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此举有利于()①推动政府科学民主施政,增强政府公信力 ②消除政务信息垄断壁垒,实施政务信息共享 ③规范行政裁量,依靠公民权力监督公共权力 ④降低政府公权力,防止权力寻租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B [本题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①②观点正确,故B项应选。③中“依靠”错误;④中“降低”错误。] 8.观察下图《政务微博》,正确的说法是()3
①体现了公民的监督权 ②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 ④保证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A [《政务微博》是公民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①③正确;②中的“扩大”说法错误;④中的“保证”说法错误。] 9.2016年3月,上海市公安部门破获的1.7万罐假冒名牌奶粉案引发社会关注。就本次的假冒名牌奶粉案,作为权威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明知有不法商贩将成人奶粉罐装为婴儿奶粉售卖的情况下,在其公告和发布会上公布了“假冒奶粉符合国家标准”的信息,引起公众质疑。区别一个政府部门是否具有权威的标志是()A.是否做到依法行政 B.官员是否由民主选举产生
C.办事是否体现全体公民的意愿 D.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D [区别一个政府部门是否具有权威的标志是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D项观点正确。] 10.新华社北京2016年6月30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对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严重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设立的审批事项已取消或下放,或不同文件对同一事项重复要求、规定不一致等506件国务院文件宣布失效。国务院的这一做法()①说明政府可以代行全国人大部分立法权 ②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 4 要求 ③说明政府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 ④有利于维护国务院文件的权威性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C [国务院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也有利于维护国务院文件的权威性、严肃性,②④正确;全国人大有立法权,不存在政府代行立法权的说法,①错误;国务院宣布失效一批文件,不是决策活动,③不符合题意。]
B组 能力提升
11.“打击号贩子”成为2016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开年热词。对“号贩子”行径的愤怒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打击这一违法行为还需依法进行。为此需要()①针对各种“票号”贩卖行为完善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惩处 ②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不断完善行业监管法规,提高服务水平③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相关服务人员道德修养,杜绝内外勾结 ④加强对医疗卫生系统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司法水平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A [③强调道德建设,不是法治角度;对医疗系统执法人员的培训能提高执法水平,但不能提高司法水平,④表述错误。依据材料“在对‘号贩子’行径的愤怒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可知,打击“号贩子”需要运用法治手段,①②符合题意。] 12.2016年初,江苏省泰州市效能办设立“蜗牛奖”,颁发给全市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以此倒逼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快推进快到位。这样做有利于()①督促政府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政府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④政府克服懒政、怠政,杜绝失职、渎职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C [材料中的举措有助于政府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②③正确,故C项应选。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某县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的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
(1)“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当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途径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
(2)你认为万某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解析] 第(1)问考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的有效途径,涉及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第(2)问,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具体途径,依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途径即可。
[答案](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即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同时还要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2)打县长的专线电话或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到政府网站进行维权、通过信访制度维权、通过行政裁决制度维权。
14.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瓶颈,如产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障不够完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不够强大、文化市场的行政审批还需依法规范和减少等。
材料二 《意见》指出,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提升执 法公信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职能”的知识,谈谈政府该如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知识,说说在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力。
[解析] 第(1)问,考查“政府的职能”的知识,主要涉及政府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第(2)问,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大方面分析。
[答案](1)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可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扶持,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应重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政府具有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政府应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④政府应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为人民文化生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必修4 第4单元 课时2 实现人生的价值】推荐阅读:
2016届高三一轮总复习政治必修3同步练习 第4单元 第10课.doc07-21
高中政治 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09-22
100测评网初三语文上学期_第一单元 第4课时 画山绣水08-31
2024高考政治总复习【配套练习】-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含解析)06-16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10-18
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07-27
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10-01
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