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网络在线学习心得(共9篇)
1.清华网络在线学习心得 篇一
走进清华心系茂名
(清华茂名镇长领导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我把它当做人生座右铭。每每想到这句话,都能沉思翩翩,今天,身临此境,切身处地的深刻感受,难于言表,从来未曾有过。有机会来这里学习,感受清华大师的风范,熏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收获盈满,如沐春风!在此,我由衷地感谢茂名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基层干部培养的重视,给我们安排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这段时间给我们授课的导师们,您们辛苦了!
清华大学作为全国首席学府,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我倍感荣幸。我十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来之前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处于归零的空杯状态,把握好在清华的每一分钟,每一节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剖析我镇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找适合发展我镇经济的理论依据,以使所学发挥最大效用。
(一)收获知识,如沐春风
学海无涯“乐”作舟。孩童时候读书感觉是辛苦的,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如同小学生怀揣着求知的心踏进这所最高的学府,学习是那么的快乐,因为有那么多著名的学者给我们讲授,他们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道国情民情如数家珍,述民情民生贴近百姓。在短暂的十几天时间里,我认真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张利庠教授的《新 1
农村建设模式》、林万龙教授的《城乡统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董晓宇教授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等等,每一节课都那么的精彩,原本一堂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导师们的悉心讲解,让所有人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使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
(二)感受风范,震撼思想
如果人的思想要进行一次质变升华,就需要一次深刻的思想震撼的话,那么此次在清华的学习历程是让我的思想受到强烈的震撼的,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清华治学的严谨、学风的浓郁、文化的深厚,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个人;老师们弹精竭虑、诲人不倦,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感敬意;导师们的高瞻远瞩、权威风范,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感仰慕。每种感受都可以成为对自己的鞭策,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莫测,我们当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颠覆,只有自强不息,遵循天道,厚德载物,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物欲横流中昂首阔步。
(三)交流碰撞,共同进步
学习期间,大家在学习上认真投入,做好笔记,虚心请教;在生活上相互帮助,关爱有加;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大集体。遵守纪律、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得到了清华领导和导师们的赞誉,展现了我们茂名人的良好风尚。导师们多角度、深层次的抛砖引玉,启发了我们的思维,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格局,在积极的交流碰撞中,不但增进了友谊,更使我们的知识得到升华,共同进步。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种子,收获了思想的种子,收获了文化的种子,收获了友谊的种子,这些种子让我的思维茅塞顿开,视野豁然开朗,思路异常清晰坚定,我们把这些种子带回茂名,秋后定会硕果累累。
2.清华网络在线学习心得 篇二
这次清华学习, 既实现了我18岁时拥有的梦想, 又再次把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 使我认识到:不学习就要落后, 不进步就得淘汰, 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学习是唯一的出路!我曾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上已出了不少成绩, 理应是优秀教师。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才深深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 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升了, 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骨干教师, 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等。从几位名师身上, 我明白了上课不是教材的翻版, 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读两句话, 而更应关注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做学生的拐杖,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 老师们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必须不断提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从清华回到学校后,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方法,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真正做到把从名师身上学到的好东西落实到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从而实现既提高自身素质, 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近两周的实践, 我感受最深的是韩军老师的“诵读教学”模式以及董晓平老师的“读写一体化”训练, 让我在教学中有如虎添翼的感觉。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我们的老师从清华回来后, 她上课更有激情和方法了, 我们更喜欢上语文课了。”此时, 我更坚信:把名师的方法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学是正确的, 是受学生欢迎的, 效果也是不错的。
下面我着重就这两个方面谈谈心得体会:
(1) 韩军老师说:“吟诵, 是语文课的根本之法。语文课本是读书、诵书、抄书课;而非听书、讲析、做题课。语文课无趣, 应是语文老师无情。”他主张痴迷吟诵, 回归传统。我永远忘不了他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时感情的投入到位, 他能“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血肉”, 诵出杜甫的悲愤苍凉。而且诵的方式有很多, 可配乐诵、分角色诵、表演诵、接龙诵……花样多多, 情趣多多。
回校我决定先上示范课, 看看学生的反应, 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 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课上, 我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诵读, 先自读正音, 再亲自范读, 接下来由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现代版读、方言读等等, 最后叫学生齐读一遍整理思绪。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读了八遍左右, 当问能背诵的同学有多少时, 只有五个同学没有举手, 而绝大部分同学已经能理解全文内容, 第二节课只需点拨归纳一下即可。这样就改变了以往老师只注重讲词义、抄翻译、详分析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知不觉加深记忆, 明白课文内涵。
(2) 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老师们常会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遨游, 结果老师累、学生烦, 可做少了又担心无法备战中考。而董晓平老师的读写一体化训练, 解决了这个矛盾。他讲的是将高考的各种题型融入到阅读训练中, 每期练十篇精选的范文即可。我想我校初三五个语文老师, 在中考前各精选一套有代表性的阅读题, 将中考的各类考题融入阅读训练中, 不就能让我们的学生轻松迎战中考吗?
我上了一堂观摩课《迎战中考读写一体化》, 学校领导和十八位语文老师参与了听课和评课, 我将中考的汉字注音、改错别字、成语运用、概括标题、仿句、议论文阅读、作文都融入到一篇现代文阅读中训练。课堂上我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学生也十分积极地参与, 评课时老师们都认为效果不错,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不失为迎战中考的捷径。如果让学生长期这样有方向、有目的、有效果的训练下去, 不愁学不好语文, 而且再也不用打疲劳战了。
第二天, 校长在全体老师会上高度的评价了读写一体化, 而且要求从初一就开始实施, 具体做法由我指导。如果从初一开始, 每期练五套, 每套四段阅读题, 包含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几个内容, 三年30套, 共120篇阅读文。我想不但迎战中考不用怕, 连参加高考都行。教科室主任也找我, 问我能不能以此为契机, 带领老师搞校本校研。我说:“行啊, 就把读写一体化训练作为我们学校的课题来研究吧, 明天就分工落实下去。”没想到我此行清华, 不但自己受益匪浅, 还给学校带来了“活水”。
3.清华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清华大学晋中市中青年干部
素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习体会
第*期中青班学员 ***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9月11日,满怀对前沿知识的渴求、对世界名校的仰慕、对顶级大师的崇敬、对新朋老友的深情,我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为期8天的中青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学习。真实地融入到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清华的魅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学风,让我饱享知识大餐,饱经思维洗礼,如醍醐灌顶,意犹未尽。研修班的学习对本人是一种思想再造过程。
一、圆梦在清华
清华所传承的是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以来,她共培养出近11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体育馆上“为祖国健康工作四十年”誓言更是真实地凸显了清华学子淳淳报国赤子之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良好的文化传统,为清华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这是清华独特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二、学习在清华
学校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课程设臵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局部解剖;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实践;既重视讲授,又注重互动;既有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还有媒体关系与危机应对课程。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清华大学对每期培训班的授课老师都实行严格评估制度,由学员无记名填写表格对老师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等实际效果进行评估。这次安排给我们上课的不仅有清华的知名教授,还有国内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专家。刘书林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和生活实际讲述了21世纪领导干部素质提升;侯景新教授讲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关系;张学政教授以激情飞扬、渊博知识、独特视角,给我们讲述了领导科学与艺术;钟朋荣教授用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和实例生动地讲述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栾帆老师讲述的媒体关系与危机应对,使我们明白了领导者处理与媒体关系和科学应对危机的基础是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傅思明老师和董晓宇老师分别讲解了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和公共管理前沿;姜平老师和孟小权老师讲授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思想与对策和领导干部的语言艺术;李成言老师以实例分析生动地讲述了廉政建与官德修养。每次授课都能把大家带入一个忘我的知识境界,教授们温文尔雅,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使我们对国际国内的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气氛热烈,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学习期间,大家自觉遵守培训时间,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旷课、上课时间自觉关闭通讯工具,甚至忘了下课时间。
三、收获在清华
在清华学习短短8天,生动的教学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受益匪浅。现就本次学习培训浅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的楷模。领导干部要有高素质、高境界、高情操、高能力,要有真学识,要做真表率,并且指出,学识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当今社会,新知识、新理念、新事物层出不穷,并且更新迅速,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更新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扩展学习领域,才能防止知识的老化、思想的僵化、能力的退化,才能在领导岗位上发挥好领导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二)领导干部要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思想观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总结和提炼出了丰富的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再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每一个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思想的再完善再丰富,都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在这个时代中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这些理论的思想渊源,认识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熟知这些理论的内容,还要学会在这些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开展工作。在此次培训中,共安排了两节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白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前在观念上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偏见,认为它仅仅是一种新理论,现在看来,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思想观念转变到科学发展上来,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变陈旧的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才能在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三)领导干部要学会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科学管理,提高领导水平。首先要学会用人。在工作中要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具体讲就是要见人所长、容人所长、用人所长、励人所长,同时,要正确析人之短,容人之短,努力治人之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是用人的人,要力避事必躬亲。其次,要学会管理,在管理中要善用激励,要区分对象、区分时间、区分方法进行激励发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最佳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再次要学会决策。领导干部相当于指挥中心,就是发号施令,让员工们按要求执行,所以领导干部必须会决策、善决策、能决策、决好策。在决策中首先要打开空间,做好选择;其次要快速反应、快速选择;再次要避免经验主义,避免僵化,要学会借助外脑,并能够把握主动权,当机立断,切忌瞻前顾后,犹柔寡断。
(四)领导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实干精神。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常言道“创新则生,守旧则亡”。工作中,既要有创新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举措,只有会创新、善创新、常创新,才会永远保持生命力,才能有发展的活力和冲劲,才会取得发展的新成果。当然,领导干部除了要善于创新外,还要具有务实重干的精神,有一句话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讲实干,重实效,求实绩,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所以,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实”字,从实处着手,在实处落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五)领导干部要努力工作,做部门员工的榜样,在业务上要当行家里手。作为领导干部就得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对本部门的工作内容、性质做到心中有数,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在业务管理上,要思路清晰,计划周详;工作中要率先垂范。率先垂范能形成一种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别人愿意和你一起工作,为你分忧解难。当领导,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篇二:清华大学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台江县后备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
学习心得体会
6月8日至20日,我有幸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后备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参加学习,这既是自己工作学习生涯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全方位感受清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治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良机,更是提高个人自身综合素质和提升领导力的难得机会。历时十余天的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意识、开阔了视野,充实和丰富了自己,驾驭实际工作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许多思想和内心的感悟将使我终生受益。
几点收获:
一是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的学习,课程设置比较紧凑,体现出范围广、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学员在短短12天时间内完成了十多门课程80个学时的学习计划,主要学习了公共管理、管理沟通与协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国际形式与国家安全、科学发展与依法行政、走进音乐世界等专题讲座,聆听了清华大学知名教授的讲课,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力和领导艺术,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是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这次培训,授课教师都是知名学府教授,也是某一学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展现了许多新颖的思维方法,这些新的思维方法,能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新的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可以说,通过这次研修,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三是感受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在清华学习期间,感受到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百年校训的熏陶,深切地体味到清华“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学习中除开设基本理论讲座外,还着重加入了“政务礼仪、走进音乐世界”等一些现代文艺课程,让学员们更加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领导魅力和个人魅力的重要性,增强做一个知识面广、修养文明、体格健康的新一代党员干部的意识。
几点体会:
第一,要开创一项事业,必须树立正确理念。清华人才确立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校训,才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要开创一项事业,就要树立一种精神、坚持正确的理念。对此,我认识到,要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坚持创新的理念,坚持创新的作为,在一个新起点、新层次、新水平上来思考和谋划工作,才能建立工作新机制,增添工作新活力,推动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坚持实干精神。朱自清先生说:“清华的精神是实干”。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途径。“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不打官腔,不只炼“嘴功”,要改变工作作风,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落实放在第一位,只有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干一件成一件,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位为台江谋发展、为人民谋利益的实干干部。
第三,要提高自身才能,必须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参加这次培训班,我更加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台江“主动融入凯里城市经济圈,实现台江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台江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地加强学习,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向领导学经验,向同志学方法,向书本学知识,向实践学本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推动台江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有良好的心态。概括地讲心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习惯变,习惯变则人格变,人格变则人生变。总之,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反映信念。在工作中,有个别干部成天怨天尤人,埋怨社会不公、埋怨工作辛苦,对工作失去了激情,什么事都不管,一天都在混日子,结果把耽误了工作,把自己也荒废了。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才会对工作充满激情,从而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从工作中体现出我们的个人能力和人生价值。
走进清华,充满期待,走出清华,充满感激。虽然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但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内涵,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投入到今后工作中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为台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篇三:清华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参加了这次“清华大学——国土资源局干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与全体学员一起,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一流学府。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通过聆听那些学术大师的生动授课和名家前沿的理论成果,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一、升华了思维理念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资深博导教授和国内名家大师,他们个个知识渊博,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比如周士渊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与阳光心态》、刘旭涛老师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周培玉老师的《领导智慧与国学修养》、董晓宇老师的《领导力与执政新理念》、韩廷春老师的《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周孝正老师的《当前社会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等课程都使我大受裨益,使我的思维理念得以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拓宽了知识领域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国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人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们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三、提升了能力境界
学校给我们培训班安排了六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加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剥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4.清华网络在线学习心得 篇四
——清华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水木清华,厚德载物。
我在清华大学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由于是满怀仰慕与自豪、带着圆梦之心踏入清华的缘故,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始终做到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用心经历。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就是感受深、收获多、提高大,是我人生经历中一段短暂而难忘的激情燃烧岁月。当然,我能顺利完成在清华大学的培训学业,一要感谢省财政厅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是各位领导为云南财政干部搭建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二要感谢清华大学老师的教诲,是老师们用学富五车的渊博知识和深入浅出的分析点拨,为我们“充电”和更新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三要感谢单位的同事们,是同事们分担了更多的工作,使我能安心地在这里接受清华精神的熏陶。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及体会。
一、感悟清华精神,收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虽然是第一次走进清华园来学习,但清华大学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我并不陌生,因为她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紧密相联、风雨同舟。1911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了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她是在中国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中诞生的。明耻自强的精神,使清华大学从一开始就肩负了民族振
兴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责任。学术独立,教育自主,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文理会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思想;“行慎于言”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育才目标;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一直传承在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和清华大学的血脉中,使清华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批先进分子,为先进理念而奉献牺牲,强有力地带动了清华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熏陶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红色工程师、著名学者和科学家,以及当之无愧的经国栋梁。
在学习的日子里,我多次好奇而激动地漫步清华园,任性遐想圆明园的辉煌;想像八旗皇太子在清华园、迎春园读书成长的如烟往事;仿佛听到了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当年敲人振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铿锵演讲。默视“闻亭”,我想到了西南联大轰轰烈烈的“一二〃一”运动,敬仰和缅怀在昆明遇害的民主运动战士闻一多先生;在无月的京秋夜晚,我几次悄无声息地走近“自清亭”,独处在幽静的煤屑路和池水边,寻觅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勾幻中学时代的朗朗书声。在清华校园中,还有一连串震撼民族精神的名字,如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师,梅贻琦、蒋南翔、梁思成等教育思想大家,华罗庚、叶企孙、杨振林等世界著名科学家,胡锦涛、朱镕基、吴邦国、姚依林等经世济民、支撑着新中国大厦的栋梁,正是这些中国近现代历史中许许多多的先锋人物、撼人事件、优秀文化在清华校园中的积淀与传承,凝聚成了今天的清华精神,成为激励清华学子奋发图强、— 2 —
创新奉献的校园文化。
二、努力更新知识,收获了新的信息和思维方式
在清华校园短暂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听讲座、勤思考、社会调查、讨论交流、拓展训练和自学等形式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当今世界格局以及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公务员能力素质提高等方面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个方面:
(一)领导干部要培养把握世界格局思考问题的战略眼光。在学习中,有关国际形式和世界格局的讲座,对我启发很大。如果我们掌握了把中国发展与世界格局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就能充分利用世界各国优势,助推我国的发展。同样,如果我们学会了把大局与小局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就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发展。我国领导人在把握和运用世界格局,通过谋势、借势和造势,促进国家稳定发展方面有许多精彩的典范案例。仅择两个侧面作一些浅显分析。
1.毛泽东的大外交思想。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忘记,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在百年屈辱和战争的废墟上建立了新中国。为冲破世界各国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新生政权的封锁,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通过察势、谋势、造势和借势,充分利用世界格局的变化,形成了我国走向世界的大外交思想,为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中国与美、苏两个大国的世界格局来看,我
国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采取了向苏联老大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既避开了意识形态领域与美国对立的现状,又争取了苏联的大量援助,壮大和发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肩负新中国的两大使命,第一次访问了苏联。一是商谈国家安全。主要是争取斯大林废除俄中不平等条约,解决中苏边界问题;二是商谈国家建设。主要是争取斯大林对新中国建设的援助,苏联在我国的“一五”时期援助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应该说,这是毛泽东巧妙利用世界格局,推动新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原因是出现了中印之战、援越抗美,尤其是与苏联老大哥闹翻后,世界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丧失了继续对外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遭受连年灾荒和美、苏经济军事制裁的极度困难时期,于1956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喷气式飞机的国家,又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在新疆的罗布泊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正像毛主席幽默地说的一样:叫花子也要有根打狗棒。正是毛泽东“以核制核”的大战略思想和决策,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稳定了世界和平的大格局。同时,为了备战,毛泽东还提出并实施了“三线建设”,既加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又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优秀干部,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4 —
他们都是“三线建设”中历炼出来的国家栋梁。进入70年代,特别是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建交,到1976年毛泽东主席去世时,与我国邦交正常化的国家达到了117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80年代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完成了国际外交准备,这就是毛泽东大外交思想结出的丰硕果实。
与新中国当年加入联合国、争取世界的承认和支持一样,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紧紧抓住了和平与发展的良好时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经过艰难的斡旋与谈判,于2001年12月加入了世贸组织(WTO),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世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通道。
2.当前的台海关系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运用大智慧和大战略眼光来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美、日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小国家都不希望大陆和台湾统一。而各个国家的动机又不一样,美、日是希望利用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美国更是利用中国的台湾岛建立了以夏威夷、关岛和台湾三个岛屿为核心的三条岛链,从军事上保证了美国控制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其他小国家不希望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国政府的援助。而台湾对中国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在军事战略上,台湾处于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点,是首都北京的门户,是太平洋上不会沉没的“航空母舰”。在经济战略上,台湾岛及其周边
几百里的领海,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黄金通道。目前,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而95%以上的对外贸易又是依靠海洋通道来实现的。在政治战略上,如果台湾独立,中国政府将丧失国家完整自立的合法性,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会面临像前苏联一样国家解体的悲剧。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国土面积超过了50%,如果台湾独立了,国家还会稳定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能存在吗?所以,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是有底线的,只要台湾当局没有突破独立的“底线”,我们都应该运用韬光养晦的大战略思维,理性地处理台海问题。因为中国的台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和世界格局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如果台湾当局一旦宣布独立,那么,中国政府也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一国政府如果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也就不可能确保国家安全。所以,台湾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对外关系的“底线”,是不能进行任何交易的国家主权问题。
此外,我国面对当前的朝核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反恐问题,以及国内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等方面的决策,我们都应该从把握世界格局的变化中来思考和理解。
(二)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我们知道,一个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 — 6 —
关键。如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遇事要学会权衡利弊、不偏激,要全面、发展地思考问题等,都是一个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体现。下面,我仅就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目前,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问题?是大家关注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在宏观经济中,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经济数量指标体系以GDP为核心,可以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可以在没有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通过要素投入实现增长。我国行政管理中较多地存在的“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政绩工程,高投入、高能耗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就是过度强调(GDP)经济增长这一数量指标的结果。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的干部尤其是财政干部,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数量,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经济质量指标体系以经济结构为核心,包括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指标,它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增长,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什么水平?可以用上述两类指标来衡量。如2005年(按名义汇率计算),美国的GDP总量144,866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近30%,位居第一,人均GDP超过了42,000美元。我国的GDP总量20,548亿美元,排世界第五位,仅相当于美国的1/
7、日本的1/2.3。中国的人均GDP1,352美元(按平均汇率计算为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
31、日本的1/27。但是,国
际上大多认为,中国的统计低估了经济总量,原因是有的产业和产品没有纳入统计,而且人民币没有按照市场汇率换算。所以认为,中国经济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不少学者则认为,中国的统计高估了经济总量,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官方公布的要低。但从经济质量指标来看,如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或发达程度。在世界最落后的国家中,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平均为72%;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国家(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的)平均为54%;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接近1,600美元的)平均为40%;高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平均为8%;发达国家平均为4%;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为2%。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比重1978年为78%,现在为45%。所以,从就业结构看,中国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落后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了,只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发展”是自己与自己相比较取得的进步。当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强大了,才能叫“复兴”。而一个国家,只有复兴了才能自强。
此外,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也是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基尼系数只能作为衡量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一个参考指标,而不能作为衡量标准。目前,如何处理发展速度(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如何提高中国公民及全社会的诚信度等,都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在游戏中收获的启示。我在拓展训练中,先后参加了付出与回报、雷阵、改善等9个项目的团队训练,一开始觉得太简单,但每个项目做完后,都会得到一些启示,通过队员之间的总结交流,会有一些较清晰的认识。我在所有项目的团队训练中,有三个方面的强烈感受和一点深刻的启示。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要研究和把握规则。我认为,这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环节,因为“正确地做事”,对一个团队来说,是一个正确选择目标及方向的问题,只有目标和方向正确了,团队的行为结果才会真正有效。否则,组织行为的结果将会危害团队。这就告诉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正确把握文件精神和领会上级意图,是正确地做好事情的前提;二是要有一个统一的协调和指挥。由于所有训练项目都带有群体性,而在游戏规则中又没有明确的组织指挥或领导者,所以我们在活动开始时,都会出现明显的混乱状态,而一旦团队中有人充当了领导者角色,整个组织活动很快就会变得有序、高效,并能正确地完成目标。可见,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是保证团队“做正确的事”必不可少的首脑,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关键;三是要重视总结,按照分工协作原则提高效率。要在研究游戏规则的基础上,组织分工,搞好配合。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通过“头脑风暴”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效率。在现实中,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按照规律分解工作,明确职责,大胆授权,并通过分工、协作和检查、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还一点启示就是:有团队精神的群体能够发展壮大;
而没有团队精神的群体必然走向灭亡。这在自然法则中也能找到证明,如具有团队精神的人类能战胜最强悍的狮子、老虎;具有团队精神的蚂蚁、蜜蜂甚至能战胜大象猛兽。事实上,今天最需要我们来保护的,恰恰是那些最强悍的狮子、老虎。可见,最强大的东西往往是最难长久的。总之,我认为这种在游乐中启发人的教育方式,最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最容易启发人。
三、在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
我认为,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经历和机遇,是构成人力资本要素的若干变量。清华大学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维方式,既有利于我们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又有利于我们积累丰富而难得的学习履历,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个体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升财政干部的人力资本价值。可以说,我们到清华大学学习,一方面是党组织和单位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培养,是个人难得的经历和机遇。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在学习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将会成为清华同窗的缘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延伸和加强,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重要信息资源,有利于同学之间在今后的交往、交流和工作中扩大联系、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更好地为云南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管好家、理好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富民强国服务!我一定会把这次学习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联系工作实际,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到正派诚信谋发展;勤政廉政不偷懒;公正办事不 — 10 —
5.清华省培学习心得 篇五
机电数控部:赵金泉
2012 年 7 月 21 日至 2012年8月12 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让我们这批久离校园的中职教师重新体会了一次大学校园生活。在这儿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感谢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扶持。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是一次提高和升华,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受益终生。
我能和来自全区的同行精英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倾听清华大学这所全国最高学府的教授亲身授课,心里倍感荣幸。聆听了傅水根、张学政等教授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听取了国家教育局职成教司师资处处长郭春鸣的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政策走势,明确了以后的发展方向;观摩了同行精彩说课,提取了大家之长;参观了著名的国子监、孔子庙等地,得出了职教的方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受益非浅。既有理论上的提高又有知识上的积淀,更有教学技艺上的长进。这些将是我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也将会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与提高的动力与基石。在这段时间里我有两个总结:
一、是最温情的学习环境:此次培训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尤其是基础工业培训中心的洪亮主任、赵之璋主任、李生录老师、裴文中老师、班主任白老师还有所有的实习老师等。他们每个人工作尽心尽责,对我们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使我的清华学习有了一段完美的学习经历。什么事都为我们提前想在前面,办在前头。这些老师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人生境界将永远激励我,为我今后当好老师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二、是最丰厚的学习收获:
1、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学校为我们配备了校内最强的师资。他们每个人都那么谦和友善,个人的教学水平师德水准都深受每个学员的喜欢。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 “AutoCAD”、“PowerPoint”等课程。老师们专业知识的广与深,让我深感以前知识的不足和老化,我感到兴奋,也感到吃力,我天天坚持认真听课,做笔记,勤问勤动手。在他们身上,治学的严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竟然结合得那么完美,我真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我学习的楷模。每一天我都努力吸取每一滴养份,勤奋的享受着这知识的盛宴。
2、另外学校更是专门请来全国数控专家张超英教授、周维泉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他们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本专业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方法,开了眼界,观念上得到更新,而且还具体的学习,自己动手加工产品,聆听名家的讲座,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现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使我对我国的职教政策、法规及职教发展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真切感受到了国家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我深受鼓舞,也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我相信,这些理论和方法将会在我今后的职业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3、在培训期间,学校不仅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还组织我们去国子监、孔子庙去参观,比较古代的教育制度与现在的不同之处。
4、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区,其中大部分是各所中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部分还是领导,大家对职业教育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学习期间互相交流,探讨了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前景、职业教育在各地的现状、职业学校目前面临的新问题的难题、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等等,为今后回校开展机加工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既向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的技巧方法,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收获又是最大,能力提高也是最快。
此次培训感触很多,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或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家坚定信心,积极努力战胜了自己的心魔,经历了心理的考验,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更熔炼了一支坚强、团结的优秀团队。
6.清华网络在线学习心得 篇六
整体来看发展良好,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选择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在线教育网站——学堂在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数据抓取发现, 该网站上提供的所有课程总量480 个, 联盟高校提供课程259 个, 即将开课有155 个, 已结课的课程有33 个, 正在开课的24 个, 可自助学习的7 个, 签字认证课程是2 个。按照课程所属科目来分, 在该网站上共分为67 个科目, 涵盖人文社科、教育心理、经营管理等学科。从现有报名人数看, 最受欢迎的课程共收到180262 位学员订阅。为了更好地分析数据, 先来弄清楚MOOC (慕课) 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在此基础上, 继而分析“学堂在线”数据背后的教育资源、运营现状、知识价值这3 方面的问题。
1 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基本要素分析
1.1 MOOC的发展及特点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1因其大规模和开放性等特点, 已成为国内外互联网上的热点。一般认为, 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 最早课追溯到2007 年, 当时,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发起一门名为“Intro to Open Education” (INST 7150) 的网络开放课程, 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析课程资源并参与该课程。随后, 2008 年1 月,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Alec Couros教授开设了一门网络开放课程, “Media and Open Education (EC&I 831) ”, 邀请全球众多专家远程参与教学, 这是MOOC的前身。“MOOC”是2008 年戴夫·科米尔 (Dave Cormier) 和布莱恩· 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 对乔治·西蒙斯 (George Siemens) 和斯蒂芬·唐斯 (Stephen Downes) 在马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英文名“Massive Open O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缩写。这门“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课程吸引了25 名在校生和2300 名免费在线参与的学生。
对MOOC课堂的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视频、在线练习、答疑辅导这些表面现象, 透过多元领域内容提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探讨谁来组织内容、谁来提供服务、怎样到达用户这3 个问题。国内在线教育所背靠的资源有两种:一种是有传统教育背景的公司;通过优质内容, 对消费者收费;一种是有互联网背景, 本身有成熟的网站平台, 把流量作为资源换取中介或广告费。2013 年10 月, 清华大学研发出网络开放课程平台——“学堂在线”, 面向全球提供课程, 分为在线学习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作为高校课程的集结, 免费提供教育资源, 目前合作的伙伴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联盟高校。
MOOC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 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 设计与传统课程有些类似。以“学堂在线”为例, 其典型特征是不提供学分, 为了相关认证, 也可以进行评估。结合该案例发现, MOOC具有如下的特征:1) 在网站平台上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 如包括课程名称、介绍、目标、主讲人、课后作业、期中/ 期末考核等, 这不同于一般视频网站上提供的教学资源;2) MOOC是一种资源和信息均开放且全部通过网络传播的教育形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3) 拥有大量参与者的巨型课程, 同时还兼具社交功能;4) 在MOOC上学员拥有主动权,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5) MOOC本身没有传统课堂完整的教学资料, 学员更通过主动的提问和复习, 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
1.2 MOOC的基本组成要素
Kop和Sara Ibn El Ahrache等认为, MOOC由5个主要元素组成:教师, 学习者, 主题, 学习材料和情境。2Panchenko L. F. (2013)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对相关研究的分析, 认为MOOC对教师而言具有13 个优点:免费参与;支持在职培训;让学习者接触到知名大学的教学风格;能比较不同的方法论;从学生角度体验远程学习;体验论坛讨论;体验同伴评价;拓展关于教学方法论的视野和知识;借助MOOC增加在大学讲授课程的机会;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英语听、读、写技能的提高;建立新的专业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
根据《2013 地平线报告 ( 高等教育版) 》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 尽管在MOOC的具体实施中包含了不同的哲学取向, 但是早期和当代的MOOC有一个共同点:它们运用了大量新兴教学法和工具, 包含混合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和众包交互 (crowd-sourced interaction) 等。这些都使得MOOC与传统E-learning (在线教育) 相比, 更倾向于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性, 在其中发挥教室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 不仅提高内容针对性还能调动学习体验。
2 基于市场效率理论对“学堂在线”的分析
2.1 “学堂在线”平台上的效率解析
从经济学上来看, 效率主要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中, 价格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起调节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是从需求方来看, 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来获得;二就是资源是否能最大化、最合理化的提供给生产效率最高的企业或者个人到资源利用率的最高, 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最高效运作。对于整个MOOC市场来说, 评价其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MOOC平台上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效率、制度有序效率以及在整体行为效率。MOOC市场如果只是单一的在线教学资源配置问题、不完全信息、制度的限制、有限理性等都对市场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换个角度看, 要想从市场效率角度来探讨如何发展MOOC市场, 有效的方法包括, 进行资源配置方式的调整、信息的显示和传递、激励机制的设计、制度的创新、有限理性的矫正都是改进市场效率的重要方式。
从市场效率这个角度看, 主要考察“学堂在线”的卖方想尽可能多的获得课程订阅, 买方 (广大网民) 想尽可能看到更多优秀资源, 同时尽可能地去听懂课程。二者通过该网站达成交易, 从其中各取所需。从经济学市场角度来看, 效率就是用来衡量商品能否成交和成交难易程度的问题。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的媒介运营效率便是指其采用怎样的手段来促进在线课堂的“交换”。借用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当市场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时, 每个“理性的经济人”从利己的角度出发, 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下, 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 可以是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 在达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时, 市场是最有效率的。
立足整个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来看, 虽然有众多互联网教育平台与“学堂在线”竞争, 但其所有的高校资源, 本身造成一种天然垄断, 也就决定了其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另外, 不存在盈利压力问题, 直接影响了良性的市场化运作。以“学堂在线”为例, 其本身背靠的清华大学平台决定了资源垄断的特点, 这本身就产生了市场壁垒, 直接决定了其竞争领导者的地位。
尽管相对实现了教育权利普及这一问题, 但是在“学堂在线”上没有解决在线教育平台的一般性问题, 如没办法提前评估学员的基础知识, 也就很难提前预估学习效果;从提供课程的学校看, “学堂在线”上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MIT等高校, 通过在线教育这一新形态, 提高学校的关注度, 也承担了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从网站这一媒介平台看, 搭建“学堂在线”这一入口提高用户流量, 同时沉淀的学员数据, 为更好分析学生兴趣和引进什么类型课程提供可能。
扩展到整个MOOC市场看, 根据下表内容, Peter E. Sidorko研究发现MOOC的优势是对于学生来说, 没有先修条件, 也没有规模限制, 完全是开放的, 不仅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同时还是免费易得的。从学校角度来说, 实现了大学的社会使命, 推出课程的成本低, 对于声望的提高有着正向影响, 由于学生采用的是在线学习的方法, 使得在后台沉淀大量学生学习数据, 对于下一步课程改进提供依据。当然MOOC其自身的不足, 也限制了市场效率的提高。没有正式的学分认证, 几乎没有什么师生互动, 没有强制性学习时间作为保障, 因此存在高注册率、低成功率的问题。从大学角度看, 没有先修条件, 就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受到影响。还有学术诚信、第三方平台等问题亟待解决。
2.2 “学堂在线”上的“无效率”问题
“学堂在线”的研发得益于整个MOOC的兴起, 通过对该网站的分析最终发现整个MOOC存在无效率的问题。所谓无效率, 指的是卖方和买方不容易进行商品交换。对比有效市场, 卖方和买方很容易发现彼此, 并在最小价格摩擦下实现交易。为什么说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知识市场是无效的, 虽然卖方提供教育产品明确, 但对于学员来说, 因为缺少有效准确的学前评估, 加上对于自身基础认知的偏差, 他们很难判断恰当的课程信息, 即使能够获得相关信息, 但是其适用性也很难得到。
选取“学堂在线”上480 个课程再次分类, 共分布在67 个学科中。首先, 从课程与报名人数的相关性来看, 排名前十位的课程中, 除了介绍清华这所学校视频内容的吸引力外, 管理营销类课程便有3 门分别是, 营销:人人都需要的一门课 (17591 人)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 (17558 人) 、决胜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商业模式 (12914 人) 。尽管这类课程受到追捧, 但无法评估营销管理类课程对于学习者是最有价值的。在这十名中当然也不乏人文色彩的课程, 但是总量偏少。
其次, 从各科目课程数量看, 排名前十名的科目有:计算机学科 (80 门) 、工程学科 (47 门) 、环境·地球学科 (27 门) 、数学学科 (25 门) 、经济·管理学科 (22门) 、生命科学学科 (22 门) 、物理学科 (18 门) 、社科·法律学科 (16 门) 、文学学科 (15 门) 、医学·健康学科 (14 门) 。
在这个排名中更直观看出, 实用型课程受到媒介平台经营者的重视, 一方面, 这些课程对于提高学员技能有直接的效果, 对于技能课程的普及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文学学科和医学学科教育资源较少。以上的数据看出, 其市场无效率体现在, “学堂在线”本身开源特性面向是全球学员, 由于信息不对称, 无法对目标国家或地区人们的需求进行准确把握, 也就没法及时进行教学资源调配。“学堂在线”的媒介平台上没法实现市场需求的评估, 也就导致最后上线的内容无法满足最大数量知识消费者所构成的市场。所以在生产导向上没有畅通渠道掌握最优的信息, 而且最佳的知识提供需要高昂的成本, 由此影响市场的有效性。对于“学堂在线”上的高校机构来说, 最后只能舍弃小部分市场, 而采用最大众化的知识。
从“学堂在线”的运营模式看其处于市场无效率状态, 即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研究分类科目在总课程量的比重发现, 20% 的科目占据所有课程的80% 的比重, 呈现出“二八定律”的特点, 这个在1897年由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的模式在该媒介平台上得以验证。下图3 所示, 总共67 个科目中, 前21 个科目共384 门课程占480 门课的80%。
通过上述数据发现, 以“学堂在线”为代表的MOOC市场要想保持优势, 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决定了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每个课程上都沉淀了大量用户时间, 学习这门课的成本同时还意味这失去学习另一个知识的机会成本, 对于只有碎片化时间的在线学员来说, 既要付出时间同时还要付出精力, 这个精力可能包括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对某个课程的接受度。每个学员自身学识的局限造成了MOOC市场资源的稀缺性, 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 导致更多消费者想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本身教学资源总是供给不足, 更是造成稀缺性资源的关键。从“学堂在线”的传播内容看, 提供的产品是教学视频, 传授的是知识, 而知识分为显性及隐性的, 很多课程没有办法承诺学员在完成学习后, 能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尽管有“助教”和“考试”, 但由于处于网络自主学习状态, 没有办法像学校用一些限制性措施监督学员学习, 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还好掌握, 但是对于一些需要更多思考的课程, 没有办法能实现有效转让, 这也最终产生了无效率。
3 全球环境下的在线教育市场
3.1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模式
由“学堂在线”来看整个中国在线教育市场, 它已经突破传统教育资源照搬到网络平台的模式, 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 把基础课程、技能培训等作为传播介质, 国内高校或培训机构为传播内容的生产方, 每一个网民作为所面向的受众。除了在传播模式上, 完全呈现出双向反馈, 在整个行业中还表现为一种削弱“知识鸿沟”的传播责任感。根据i Media research数据, 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 以上的增速, 到2015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 亿元。同时具备精品化、垂直化、互动化等特点的在线教育市场, 竞争以日趋激烈, 在定位精品教学水准的基础上, 根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定位自己的经营战略。
“学堂在线”按业务模式界定, 属于“教育机构类”, 其他3 种模式包括:社区与工具、垂直教育服务、教育平台。 (网易有道CEO周枫) (见表1) 在图表中我们看到, 比如“100 教育”可以归为社区与工具模式, 类似于一个“淘宝店家”, 该平台上的老师可能没有教师资格, 也没有上过讲台, 但由于拥有专业技能, 通过出让培训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收费;比如教育平台-“网易公开课”, 凭借泰勒·本·哈沙尔《幸福课》大获成功, 使千万网友意识到, 在该平台可以看到哈佛、牛津、剑桥等名校的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经营, “网易公开课”已积累庞大用户量;又比如垂直教育服务网站, 主要是在线上提供与线下类似的教育内容和服务, 以收费课程为主。
3.2 国外在线教育对比分析
在线教育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发展。从政府到学校都将在线教育提到战略高度。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MOOC这一“革新的潮流”能够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教育成本。[4]
以美国为例, 其本身有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灵活、多元的教学形式, 通过推进数字资源, 用电子教材取代传统纸质资源, 把固定的面对面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2012 年, 美国的顶尖大学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目前, 美国在线教育品牌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老师为核心要素的传统讲授课程为主, 另一类是没有老师讲授, 以动画演示加互动为主的在线教育软件。更多的还是第一大类。2012 年4 月, Coursera与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80 多所名校合作, 采取共同招生形式, 创新推出结业证书和就业服务项目, 部分教授为学生颁发自己签署的结业证书。就业项目是向参与的雇主提供一个学生名单, 该名单显示某个特定地区、特定学科的优秀学生。如果有满足要求的学生, Coursera会先询问学生是否有意被介绍给公司, 合作高校也可以参加这个项目。
英国在2003年便出现在线学习平台School Jotte, 为英国上千学校提供在线平台和软件建设。高校在自身发展中也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为师生服务, 提高教学质量, 如英国约克大学, 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网上教学系统, 同时还有为在职人员提供执照类培训的课程。在英国, 2013年1月创立的垂直在线教育服务网站My Tutor Web, 其提供定制的在线课程, 一对一为学员提供教学服务。My Tutor Web上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对比荷兰发现, 由于其移民局规定, 通过任何形式要在荷兰定居的人, 都必须参加荷兰语考试, 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居留资格。因此针对荷兰语学习的在线网站抢占这一市场资源。移民局的网络荷兰语学习平台“Naar Nederland”, 学员需购买在线课程及材料, 便可以获得学习资格。相较于其他国家, 荷兰的在线教育语言类平台最多。
4 结论
以“学堂在线”为代表的MOOC在线教育, 作为一个媒介平台其传播目标是便于受众获得知识。从媒介市场的竞争看, 内容选择、拍摄制作到技术维护等, 都耗费了高昂的成本。以哈佛大学的《公平与正义》为例, 授课地点是在哈佛著名的桑德斯剧场, 有1166 个座位。分为上下两层环形排列。公开课视频由哈佛大学与WGB公司联合制作。不仅在拍摄环境上斟酌再三, 在视频拍摄中更是应用广播级高清摄像。多支的专业话筒现场收音, 不仅保障老师讲课的录制, 还能很好的还原现场感。据现有资料看,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每年的资金预算大约为700 ~ 1000 万美元。学校自身承担一半, 基金会与个人的社会捐赠承担另一半, 还有全球开放课程联盟CORE、OOPS的支持。相较于中国的MOOC市场, 同样不考虑盈利问题, 由于资金赞助的有限, 怎样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 还能够实现整个平台的市场化良性运作, 当开放性的MOOC遇到市场无效率问题时, 教授选择的课程怎样用“最优效率”转化给学生?怎样使得课程开设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的学员获得收益?到底是讲授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介绍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市场有无效率的角度无法解决那么多问题, 但是却可以带来很多思考, 正如Keith Button在High Education上发表的《关于MOOC的十个经验教训》所说:“MOOC对传统大学的颠覆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此, MOOC绝不是传统课堂的照搬, 而是一种“混合式学习”, 它让在场的学习与网络的讲授相结合, 在实现社会公益性的同时, 把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当做一种生命力, 让每一个课程承担起文化表达和市场诉求。
摘要:目前, 在线教育市场打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束缚走向网络平台,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用多元的教学内容面向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 或免费或收费的进行知识资源的分享和传播。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与知名学府合作的形式, 免费向全球各地学员提供课程。能够看到, 对于MOOC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分析, 很少从市场效率角度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上67个科目共480门课程进行分析, 探究该媒介平台上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效率、制度有序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在线教育,MOOC (“慕课”) ,市场效率
参考文献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2) .
[2]Rita Kop, Fiona Carroll, Cloud Computing and Creativity:Learningon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http://www.eurodl.org/materials/special/2011/Kopp_Carroll.htm.
[3]Panchenko L.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s an Alternative Way of Advanced Trai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 Professors, 2013 (6) .
7.参加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篇七
一是环境美
走进清华园,不由得赞叹她那种厚重、朴实、不张扬的美。没有太多高高矗立的炫目建筑,映入眼帘更多的是那依地形修建的花园、草坪,绿道旁供人休憩的长椅,风格古朴而造型别致的路灯,随处可见的自行车,以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打印社等等。还有那个深夜时分还亮着灯的奶茶店,为校园平添了一份温馨。
信步于文学家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边,亲身感受那一池醉人的荷香荷韵;来到“水木清华”建筑前,细细品味雕梁画栋和意境高远的楹联; 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雕像,感受先生的大义凛然、一身正气;在清华学堂和大礼堂前驻足沉思,虔诚地与先哲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一切,让我在工作了十多年后,又一次体验到了久违的温馨充实的校园生活。
二、收获大
一周的学习,我收获很多,眼界和学识也有了提升。授课老师有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也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学者,还有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中央电视台的知名评论员等,他们学识渊博,理念精深,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有十分独到的见解,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预算管理与改革、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等财政专业知识,也有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国际形势、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博弈论等社科人文类知识;既有课堂教学,也有实地参观,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精心的课程安排体现了领导对干部成长的良苦用心。
三、感悟多
通过在清华园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的校训以及“行胜于言”的校风熏染了我,让我明白自身要具备百折不挠的韧劲,任何困难都压不垮的精神,以及为目标不懈奋斗的恒心和毅力;让我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撸起袖子、沉下身子,做出一番工作业绩。
2、在开班动员会上,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相关领导就告诉我们,对于培训班老师们的观点应当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大胆地质疑,切忌不加思索地一味接受。是的,老师们在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难免有的知识点会有疏漏或偏离的地方,我们应当带着问题学习,勤于思考,秉持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并把这一方法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8.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原州四中 司小林
九月的一个午后,很安静,日子在静静的流淌,思绪飘向在清华一周的学习,总感觉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已经结束,感悟颇多:
一、育人须得好环境
“孟母三迁”是流传千古的教育佳话。“三迁”的目的就是选择优良的育人环境。而清华,多少年来,那波澜不惊的荷花池、荷塘和万泉河已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清华精神。池塘、河水本身是个不说话的,由于地点的不同上升到一种精神,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候超过了人的说教。我们知道育人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美化校园环境,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路平坦,水长清,窗明亮,地无尘。置身此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行为自然规范,举止必然高雅。优化人文环境,建橱窗、树报栏、办壁报、贴警言,开广播,立规范,勤活动,读诗篇。置身此环境,耳闻目睹文明气象,谁肯做愚昧粗鲁之人?环境育人,是教育不可偏废的重要方面,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投入,但愿我的学校景色迷人,团结和谐。
二、活一天就到学一天
清华园的美丽神韵熏陶我,而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专家,他们一个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再一次感悟了知识的力量,时代发展之快,我们不学,就得落伍。一个个博学多才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看到他们不仅具有演说家的口才和艺术家的风采,而且让我们从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他们都是不断的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可持续获得知识的人。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他们是一个永不满足的知识富有者。有一节课讲的是沟通与表达的艺术,老师叫杜敏,原来我只注重自己专业知识,对沟通、表达认为没什么,谁都会,没什么可学,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与学生的沟通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多大,我知道了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认知对象的技巧,沟通说服的技巧,说实在的,我以前在别人说话时,动不动就打断对方,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通过杜敏老师事例的讲解,使我明白要学会倾听,特别是让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是要节制发表看法,我会铭记这句话的,因为它是我很多缺点中一个缺点的最好诠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有的人在平凡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有的人轰轰烈烈成就卓著,做出了显赫的业绩。但我要说,不论谁,活一天就得学一天。因为天天学,才使我们感觉我们还活着。
9.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我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于2013年8月12日参加了清华大学—麻江县教育系统骨干人才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第二批的学习,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 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也 感谢 领 导 给予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十分 珍惜。此次培训 时间 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节课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知识财富,真是受益非浅,体会 颇多。
一、了解清华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并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这次学习的住宿之所便是清华接待服务中心—紫荆公寓。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
二、生活清华
在清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研修班的57位同学每天结伴骑车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回穿梭。尽管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异常丰富的。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践行“行胜于言”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人文日新”精神,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人才、治国栋梁。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攻绩。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加快发展,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三、所学所思
此次麻江县教育系统骨干人才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共5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聆听了1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教育管理领导人领导力的提升,学校开设了《教育管理者如何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助者》、《清华精神与教育家情怀》、《走进音乐的世界》、《教育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高效沟通成就魅力管理者》、《如何听课与评课》、《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校园安全管理》、《发展每个人的天赋才华》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感受颇多、收获颇丰。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班课程,增强了学习紧迫感。参加学习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教育管理已经很多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管理理念,学校还是能不断发展,随着年龄逐渐偏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不是那么迫切,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更高要求,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行。但此次参加清华学习班,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实在太少,而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当今这个时代,仅凭现有的理论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了。特别是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内容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上课时我总是认真听讲、生怕漏听了哪个环节而影响了学习,能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自觉遵守学习班制度,课后还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在学习期间我曾想,学习永无止境,人不学习,如同朽木啊!今后一定要加强学习,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书籍,充实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升工作能力;
通过5天的所见所闻,拓展了眼界和思维。站在临泽看生源,觉得教育教学还可以,自己也算是事业有成,干劲少了,拼劲没了,但是真真融入到清华的培训中,通过和外面的教育家交谈、聊天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沧海一栗,我们的学校管理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简单的教材重复。走出清华,回到学校,我将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将所学的现代教育管理知识用到学校的规划发展实际中,真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人民教育者。
通过学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人生就一个小括号,人生的两端就是括号的二个弧线段,人生的经历就是括号当中的内容,也就在这填充括号的人生历程中, 我们肩负的是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自己,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能把自己看的与别人没关系。当前,我县教育事业正推向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前段,在县委政府和教育局领导正确指引下,学校有一个长期发展规划。我们一定要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勤沟通、多交流,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接触政府支持学校教育优先发展条件,发展壮大学校办学规模,走自己的路让社会认同,不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遇事,不要硬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可以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带头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出路,争取在人生的括号中填充更多的内容。
【清华网络在线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学习心得(清华远教学习)10-16
赴清华学习心得体会11-11
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12-17
清华学习感悟吴文丽11-19
清华大学高考心得07-20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08-17
清华教师研修班心得06-25
网络党课学习心得07-18
网络协议分析学习心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