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2024-06-23

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共4篇)(共4篇)

1.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篇一

一、黔东南苗族服装服饰的几种典型模式

1. 清水江型。

分布于清水江沿岸为中心区域, 为交襟中长上衣, 衣领后拖, 刺绣装饰于衣的袖、肩、背等部位, 下装为百褶长裙, 全身配银饰繁多。该型共12种款式, 包括施洞-革东式、革一式、黄平式、台拱式、西江式、巫门式、柳川式、稿旁式、高丘式、贞丰式、久仰式、六合式等, 其中, 银饰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特别是在重要节日的盛会上, 苗族女盛装上的银饰成为必不可少的配件, 如头部银饰的银帽、银冠、头箍、簪子、银梳、银花等, 胸部银饰有压领、银链、银锁与胸兜以及巾扣、烟盒、牙签等挂饰, 手部银饰以银丝制成造型各异的手饰为主, 其中黄平式和西江式是苗族众多支系中银饰最多的种类之一。

2. 湘西型。

此型是以湖南凤凰、花垣和贵州松桃的服饰为标本, 其中三穗式是湘西型的一种, 以黔东南州三穗县寨头为主, 分布于天柱县、锦屏县、镇远县等地, 头部用黑帕包裹成盘状, 圆领右衽大襟衣长及膝, 衣围肩、襟边、衣袖镶花, 有胸兜, 下半身以统裤及挑花裤为主, 脚着绣花布鞋, 盛装佩以银饰, 如银头箍、项圈、手镯、压领、耳环等。

3. 短裙型。

此类支系服饰的特征是挽云髻, 裙式以短裙甚至超短裙为主, 身着多层重叠衣饰, 前后用围腰罩饰。该型服饰亦有4种类型, 非别为大塘式、舟溪式、久敢式、古装式。

4. 月亮山型。

月亮山型分布在月亮山地区, 喜对襟式上衣、围胸兜, 羽毛飘带裙, 以榕江县八开镇月亮山区为主, 上有圆领右衽大襟衣长及膝, 统裤绣花布鞋。此服饰的特点是极少的银饰。百鸟式仪式服, 有雅灰式、八开式、高隋式、平永式、岜沙式、加鸠式、加勉式、高增式、融水式。

5. 丹都型服饰以丹寨、都匀一带为主, 为短上衣直统中长裤, 不穿裙。前后围裙花饰长, 有龙泉式和坝固式两种。

二、黔东南州苗族服饰的现代影响及倾向

由于黔东南地区苗族深居大山, 受交通条件的限制, 很少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从而形成各支系、各山寨之间不同的服饰特色。因此, 黔东南地区市、县、区、乡方圆百里间, 不同地域间仍然服饰形态各异, 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习俗文化和审美情趣。交流途径的封闭造就了服饰文化的多样和持久。然而, 如今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帮助下,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援下, 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旨在建设“县县通高速, 乡乡通油路, 村村通公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大有益于我国的民族融合和团结, 加速了各民族间文化及习俗的相互渗透。而电视等媒体的出现和普及, 却对地域文化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在“打工潮”的影响下, 外来文化对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在无意中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渴望抛弃“落后的”地方文化, 尽快融入时尚文化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色彩正日渐远离贵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原先本民族特色浓郁、工艺复杂的服饰也有逐渐被简便的现代服饰取代的趋势。

由于苗族服饰独具匠心的造型设计, 风格迥异的发式装饰, 种类繁多的刺绣图案, 使它极具审美价值, 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因此, 这也使长年深居山中的苗家人看到了商机。而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服饰文化资源被近乎疯狂地开发利用。在贵州东南部的凯里市, 我们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服装和服饰的工艺品交易市场, 地摊、商铺、作坊, 批发、零售应有尽有。这种貌似繁荣的景象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也导致苗族服饰文化精髓的迅速衰退甚至消失, 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着市场。苗族服饰一般采取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生产模式, 但由于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商业浪潮的冲击下, 费工、费时的高成本手工制作逐渐被机械化产品取代。加之在逐渐开放的社会形态下, 苗族人也渴望与外界社会有更多的交流, 许多苗家后代渐渐脱去自己民族的服装, 而逐渐和汉族同化。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家族承传制逐渐解体, 服饰文化物化传播的方式逐渐减弱。而苗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其表达民族习俗和宗教神话信仰的色彩十分显著, 如苗族的节日盛装和姑娘的嫁衣都是穿者亲手制作的, 从绣工到纹样色彩都极其精美, 极具审美价值。因为传统的节日聚会、祭祀活动和姑娘出嫁, 在苗家人心中是极其神圣而庄重的, 服装则是他们表达虔诚心理和对生活热爱的最好的载体。然而, 人们在现代社会猎奇心理的作用下, 原生态文化受到大力追捧, 民族节日成了旅游开发项目, 表达苗家美好愿望的故事、传说等成了迎合旅游者心理的素材, 节日、传统服饰等被注入商业化因素, 从前每年一次的节日活动, 如今每天都在上演, 而演出者的着装也已经少有采用传统材料亲手缝制的, 几乎全是化学面料、机器生产的服装。苗族服饰文化生活实用的物质性和自娱自乐的精神性被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大大削弱, 民族服饰及以其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被注入过量的商业因素, 自娱变为娱他, 功利目的势必减弱苗族服饰文化的价值。

2.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篇二

关键词:苗族服饰;剪纸纹样;刺绣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7-02

一、施洞苗族刺绣图案与剪纸图案的关系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各地,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与刺绣是本民族服饰特征,不止用于服饰上、还有头饰、床上用品等。剪纸的主要工具为剪刀或者刻刀,其次是纸,剪纸底样的图案来自于苗族神话,历史传说等,经过想象创作结合剪纸工艺的方式,剪出精美的图案,苗族把这些图案视为美好的吉祥的寓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构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刺绣在古代称为“黹”。据《尚书》中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有规定“依画而裳绣”,直到湖北湖南出土的战国绣品,刺绣水平极高。而刺绣在汉族文化中所称为“女红”,多为妇女所做,苗绣亦是民间最具少数民族特色和风格的工艺,也多由苗族妇女所做。苗族把图案绣在服饰的上面可以说是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可以找到苗族各支系的历史联系。南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记载,“宜五谷、蚕桑,织染采文绣、罽毲、帛叠、阑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1]。描述了少数民族一刺绣为服的历史。尤其是黔东南施洞等地区的刺绣纹样也及其出色,如以神话传说、故事为创作题材的刺绣纹样,绣工及色彩等应用完美。

二、施洞苗族剪纸工艺与刺绣图案的结合应用

施洞的苗族剪纸与刺绣金美绝伦,他是把自己的文化穿在身上的一个美丽的少数民族,通过在服饰、头饰、首饰等运用剪纸纹样与刺绣及色彩符号等抽象造型表现,图案造型的种类包含很多传说故事、人、动物、植物等,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劳动中沉淀出的艺术瑰宝。在《苗族古歌》中有描述:“姑姑对嫂嫂,说句什么话?嫂嫂对姑姑,说句什么话?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2]说明剪纸与苗族远古的生活息息相关,剪纸工艺出现在远古的苗族生活中。

在施洞的服饰制作过程中,图案纹样是最主要的元素之一,这一元素主要靠的是剪纸工艺结合刺绣来完成,苗族剪纸是为了方便在服装上更好的刺绣作出图案,只作为苗族刺绣、织绣图案的底样。在铺上剪纸纹样后,在纸样上运用刺绣手法刺绣完成,根据剪纸的图案主要运用的绣法有平绣为主,破线绣和锁边绣为辅,平绣的绣法是将剪纸纹样铺平,用很细的线根据剪纸轮廓平铺绣在纹样上,这样的绣法也叫作剖线绣,将线破成丝绣,直到将图案绣满,形成平面式构图。最后轮廓线锁边,以锁边的方法来勾勒出图案的形态,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固定图形还可以使布面平整干净,绣完整的纹样也具有立体感。在施洞苗族剪纸纹样中主要以动物形象为主题,人物次之,“在动物的形象中,有龍形,龙牛、虎、象、狮、狗、猫、猴、鹿、鸡、鹅、羊、牛、马、猪、兔、鼠、蜈蚣、蛙、蟾蜍、穿山甲、鱼、虾、蟹、蝴、蝶、蝙蝠、蜜蜂、锦鸡、猫头鹰、鹅、喜鹊、雀等”[3]。动物形象的剪纸纹样《鱼龙图》的特征是鱼身龙头,并长有一对牛角,在空的地方配以花鸟或者人物,人物一般骑在鱼龙身上。

人物形象主要配以动物使用,在以植物变形成为简单的花草纹,造型变化多样,最具代表性的人与动物的剪纸图案纹样之一的历史性图案苗族女英雄“务么细”,剪纸图案上的务么细背上长着两双翅膀,举着伞,有骑着马的,骑着龙牛或者鱼龙,在结合蝙蝠、鸟、鱼龙、蟾蜍等吉祥寓意的纹样作辅助图案。不仅以此来纪念英雄人物,也具有给予人美好愿望和强烈的装饰效果,图案上就这一主题的剪纸的造型变化多种多样,如人物形象与苗龙结合,人与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和谐相处,不仅反映人与自然的联系,也体现苗族的历史渊源悠长。在苗族服饰上,精美的刺绣图案显示出苗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刺绣图案主要使用在服饰上的袖臂、肩、衣襟、围腰,搭配上精美银饰显得更加华丽。剪纸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刀和纸,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最早出土于洛阳西汉古墓中的青铜剪刀,剪刀锋利可铰断纸、布、麻线等,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方便的裁剪工具,在施洞地区的剪纸主要剪和刻并施。而纸得出现大大促进了剪纸的发展,纸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代替了古人在娟、帛上书写,成为后人书写的重要工具,以及对于剪纸工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要绣出精美的刺绣图案,必须要学会剪纸,在施洞地区的剪纸主要使用的工具有剪刀、刻刀、矬子、蜡板、锥子、等。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工艺主要分为几大部分,首先,把需要大小尺寸的纸裁剪叠在一起,一般一叠大约15张左右,在用线或者捻子钉在一起固定,在第一张白纸上绘出图案纹。其次,是把绘好的样稿放在蜡板上,蜡板是为了防止刀具磨损。在绘好图的样本上剪或者刻,根据所绘的样稿和所需要的画面采用阴刻和阳刻来区分线条的粗细和图案的明暗关系,使用刻刀把大块空白的镂空,也就是阳刻,阴刻则是保留下来的面。最后是把剪完的纸分页码好,也可以放在布面上辅助刺绣,但一般会把最上面绘有样稿图的第一张保留下来,作为以后绘图参考样本。

三、对于施洞苗族刺绣与剪纸手工艺的现状分析

苗族服饰是记录着苗族历史史诗的载体,刺绣与剪纸工艺便能更好的作为记录的工具。它是为了纪念祖先开天辟地和人类神话起源的传说,苗族古歌《开天辟地》中的互答互问中“哪个生最早,火耐算最早,哪个算最老?火耐算最晚。府方生最早?府方算最晚。府方生的晚,府方不算晚。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养优生最早,养优算最老.... ...天刚生下来,相叠在一起,哪个是好汉?劈开天和地。剖帕是好汉,打从东方来,举斧猛一砍,天地两分开。”[4]在古歌中唱到先有府方,再有火耐、剖帕、修狃到云雾,然后由巨人把天开把地劈开。在如“蝴蝶妈妈”和“姜央造人”等人类起源神话系列的剪纸纹样,反映了苗族祖先的朴素的唯物思想,人与自然甚至与万物的演变观念。

如需要完成一套苗族盛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都在盛大的节日活动上穿,精美的刺绣配上重达十几斤的银饰,烘托节日的隆重。刺绣剪纸纹样不容易保存,费工又费时间,所以成本比较高。现在集市上有专门以卖剪纸纹样的苗族妇女,一方面可以鉴于别人的图案纹样,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另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人会剪纸的越来越少,这样可以直接买剪纸就可以绣了。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交通的便利,受到商品经济和现代经济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几乎外出到发展省份打工,以这种方式摆脱贫穷,以至于使传统手工艺逐渐没落,大多数只有中年妇女还在刺绣剪纸,再者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机器可以代替人的工作,不仅时间快,成本也低,而且做出来的刺绣品不仅粗糙而且颜色单调。如今传统手工制作的刺绣价格逐渐长高,不会做苗服的买一套服装大概需要一万元左右,传统刺绣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更显得手工刺绣越来越珍贵。

总结:

施洞苗族剪纸图案内容丰富,造型多变,大部分都只用在装饰服饰上,不仅做为刺绣底样,而且作为作为苗族民间文化的历史载体。苗族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传说做为穿着题材,苗族妇女的独特想象力,对于图的胸有成竹,和手工艺的娴熟,把这史诗作为创想与剪纸、刺绣融为一体,体现了苗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对自然对人造物的崇拜。不仅延续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也是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先的尊崇。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M].中华书局,2014.6

[2]钟涛.苗族民间剪纸[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1

[3]潘定智 杨培德 张寒梅编.苗族古歌[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1

3.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篇三

一、隆林苗族服饰图案概述

从历史上看,苗族伴随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进行了多次的迁移,也使其民族服饰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的苗族所处地域文化和影响因素都不同,服饰图案类型也会有所不同。隆林苗族服饰图案是其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隆林苗族被众人称为“花一样的民族”,充分说明苗族服饰穿戴的讲究和多样。百色隆林共计有六支苗族分支,其服饰和图案保留相当完好,隆林苗族服饰大致可分为六种:素苗服饰、清水苗服饰、红头苗服饰、白苗服饰、偏苗服饰、花苗服饰,其中女性服装形态各异,男性则大体相同。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隆林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苗族人民身着本民族服装,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在于人们对服装的认知程度有所改变;另一方面,苗族服装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费用。基于种种因素,隆林苗族服饰制作工艺可能会失传。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百色隆林苗族服饰图案与中国文化渊源的研究,从而推动苗族服装的完善和发展,进而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完整性。

二、隆林苗族服饰图案与中华文化渊源

对于隆林苗族服饰图案与中华文化渊源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针织技术;二是蜡染技术;三是服装款型的结构。

首先,针织技术并不是苗族特有的文化产物,而是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下得到的民族产物,和其他民族针织技术相比苗族服装更加注重使用麻、布、棉作为材料进行针织,即苗族人民常说的“苗锦”。从苗族妇女的“苗锦”针织技术可以看出其细心的编织和创新理念,内容既包含了我国的大江大河,也有历史人物;既有花鸟鱼虫,也有自然风光。另外,在环境作用下,隆林苗族妇女还会创造出属于其民族地域发展特色的新图案。

其次,在针织技术基础上,苗族人民的蜡染技术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渊源,蜡染技术发展到现代,依然保留其原始的传统蜡染工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苗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蜡染方式,并在苗族中广泛流传,拥有极为浓厚的历史文化,在人民追求现代健康生活、绿色生活下,苗族的蜡染基础以其精细的工艺、绿色环保的制作方式,深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蜡染中由于涉及条纹走向,因此在设计中会将蜡染原料深入纹理之中而不影响服饰其他地方的布局,其技术手法高超依然被现代的服装设计者所惊叹。

最后,服装款型的结构设计。多样化的苗族服装不仅依靠条纹组成,也会依靠不同布料的服装上的拼接,图形呈现出其他的效果。苗族服饰中形状最特别之处在于上衣的前面留有两条长长的“燕尾”,通过“燕尾”可以使着装上衣置于裙内还是外部,不同的燕尾装饰也会起到良好的美化作用,而且也可以适当调节衣服的胖瘦,让人深感舒适。此外,百色隆林的苗族服装依然富有中国原始韵味,如在参加盛宴、比赛、民族节日中,部分男性的服装图案整体均呈现大型几何图案的布料结合,显得厚重的同时,更体现出男子的阳刚威武之感。

三、苗族衣饰纹样

纹样即纹饰,是按照一定的图案结构规律,经过抽象、变化等方法而进行规则化和定型的图形。服饰的纹样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花纹和图形。苗族服饰在人们看来是“穿在身上的史书”,之所以说是史书,在于苗族的服饰是伴随着地域改变而进行发展变化的,其拥有一定的变化性。从苗族服饰图案看,有以历史时间为代表的人物、事件图案,也有山川大海、日月草木的图案,都是勤劳的苗族人民通过针织、刺绣、蜡染等传统民族技艺在服装上表现出来,苗族服装图案是几百年来苗族祖先刚强性格的体现,是历史发展的记录,更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保留与追求。从发展上看,我国少数民族更看重宗族文化,因此,生育繁衍对苗族人民的意义非常重要,在服装的图案、针织手艺、蜡染技术上体现出苗族人民对传承的发展,恰恰也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渊源,即对宗族、血缘观念的重视。尽管传统文化通过在服饰图案上进行体现,但苗族人民的表现手法则较为隐晦,其服饰图案表现,既体现民族发展、血缘宗族、生育繁衍的重要性,又有包含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含蓄之美。以蝴蝶为图案的服饰特点几乎可以从百色隆林苗族的众多地方体现,也是百色隆林苗族服饰图案与中国文化渊源的主要基点。

以《苗族古歌》为例,其中对于蝴蝶在苗族人民心中地位就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即蝴蝶作为一种动物,其繁殖能力和生育能力都要明显高于其他动物,因此,蝴蝶受到苗族人民的喜爱,苗族妇女在进行图案描绘中也会将蝴蝶、鸟类与其他图案进行结合,通过变化的针织技法来体现不同的服饰特点。《苗族古歌》中讲到鹡宇鸟替蝴蝶孵12个蛋,苗族对它的崇拜不言而喻,如苗服中多有“鸟啄石榴”“鸟占牡丹”等图案寓意多得子孙。龙也是苗族的图腾,除了寓意它能驱雾降雨给人们带来吉祥、安康之外,龙还代表女性生殖器官,象征人类生命之门,因此产生持久不衰的生殖崇拜。苗族妇女根据自己对龙的认识,绣出了许多组合的龙纹,如“鸟龙”“鱼龙”等图案,象征一种雌雄生殖器,表示生命之延续。苗族人对牛的崇拜达到了圣神化的程度,他们希望男性生殖器像牛角一样强劲有力。由此也可以看出苗族服饰图案与中国文化渊源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4.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篇四

一、云南苗族服饰纹样分类

1、几何纹

几何纹应该是人类最古老的纹饰之一。云南苗族挑花图案一般较为规整对称,多为几何纹,其中包括十字纹、锯齿纹、水波纹、云纹、雷纹、回纹、井字纹、菱形纹等。几何纹样基本占整个图案的70%,大多数以方形、三角形和菱形等为主。如三角形花纹使人有一种稳重向上的感觉,与倒装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使人感到严谨饱满。整个挑花由无数的大小三角形组合而成,中间插绣不同色彩的花卉,与三角形形成对比,形似于绘画中的疏密对比,这样就减去琐碎的机械之感,使整个图案的纹样统一在一起。几何纹样是苗族挑花中数量最多、流行最广,也是内容最为复杂的图案。如图一,文山县苗族挑花女盛装及其胸前的几何纹样。

2、动物纹

动物纹在云南苗族纹饰中十分丰富,造型也十分奇特,特别是一些独有技法的运用,使得动物纹饰变形、夸张,更显其独有的韵味和魅力。如:林中的雀鸟、水里的鱼和螃蟹、花蕊上的蝴蝶、丛草中的蜘蛛、树叶上的昆虫等。苗族挑花图案中的动物形象没有单独使用的,往往把各种各样的动物与花草、植物巧妙地配搭在同一画面上。

提到苗族服饰中的动物纹,就不得不提其中的蝴蝶纹,蝴蝶是苗族图腾崇拜的物象。苗族古歌《人类起源歌》》唱道:“枫树生妹榜,枫树生妹留。”妹榜妹留,俗称蝴蝶妈妈。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也是苗族的保护神,因而蝴蝶又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在苗族的纹饰中,蝴蝶运用得最为普遍和广泛。蝴蝶纹样多是蝴蝶与花朵、石榴或桃子的组合。正看是蝴蝶,倒看又变成了花朵和果实。苗族蝴蝶纹样主要用在帐檐花、裤脚花、衣花边、鞋花、围裙等处,出现频率最高,成为最受欢迎的纹样之一。如图二苗族服饰中的蝴蝶纹,是云南苗族服饰中比较典型的蝴蝶纹,是蝴蝶与花朵、果实的组合,正看是蝴蝶,倒着看就变成了花朵。

3、植物纹

植物纹不仅是苗族纹饰构图的主要配饰,还是主题纹饰。它主要取自日常生活所见的蕨菜、葫芦、八角花、树、四角花、团花及山野中叫不出名的花卉植物。其花草大多为抽象图案,将生活中的花草图案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绣成方形、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抽象纹样。

二、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构成形式及其特点

1、单独图案

单独图案是一种独立的个体纹样,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也是构成其他图案的最基本的单位。在苗族装饰图案中许多纹样造型独立、完整,经常以单独图案的形式出现,如龙纹、鱼纹、凤纹、鸟纹、蝴蝶纹、螺旋纹等。单独图案既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成为其他图案的基本形,单独的纹样还可以分为对称式和平衡式两大类。

2、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受一定的外形限制,其纹样必须安置在特定的外形中,即使去掉外形,纹样仍保持外形轮廓的特点,适合纹样常见的规则形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葫芦形、花形、叶形等。

3、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用一个或几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或左右无限重复运用,也可以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重复扩展的纹样,其特点就是连续性。云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祖先人物形象和植物花卉纹经常以二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单位纹样间相互链接、穿插和呼应,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4、综合纹样

综合纹样是运用单独、适合、连续纹样等综合组织在一起的一种纹样,构图常用方圆、曲直等基本几何形,在经纬线、对角线上作安排布局,再设计适合的纹样图案。

三、苗族服饰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如果能将其利用起来,不是单纯地进行形式沿袭,而是着眼于创造,将传统民族图案的深层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理念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现代包装的创新,又有利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将是今后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1、图案形态的再造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形态的再造主要是对传统图案的形态进行抽象再用,云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一些形态,古人在保持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其简洁、抽象和内涵丰富的特点,正符合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潮流。比如云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几何纹,很符合现代包装装饰简洁时尚的需求;还有蝴蝶纹、团花纹等都是象征吉祥如意,在做一些礼品包装、月饼包装时,就可以对其进行再创造,使其既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又与包装的主题相呼应。

2、图案配色技巧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色彩基本是红、黑二色,分别代表光明和黑暗,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意味着光明战胜黑暗。云南苗族服饰有的以红色为主体基调,同时注重突出红、白、黑三色的大块色彩,其他以蓝、黄、绿则处理成细小的星点;有的在红、黑二色的基础上,重点施以青绿或蓝绿色,视觉上是青底大红,也有金红、紫红、橙红或红底大绿,或有蓝绿、紫绿、青绿对比造成的艳丽明快的强烈块面,或用对比色黄、白、蓝加以调和,极富节奏感,充满生命力,给人一种五光十色、闪烁不定的感觉。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使用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将苗族图案的大胆配色技巧进行对比、归纳,之后用于包装设计中,使其包装突出特有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结语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视觉符号,其形式感和装饰性都极强,并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民族象征意义。将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层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理念结合起来,设计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不乏现代时尚感的包装,是现代设计师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因为它既能使云南苗族服饰的图案得到传承和发展,又能丰富包装设计的素材库,这样才能真正做出具有本土特色甚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友亮,张秀英.云南苗族女服图案的流源及艺术价值[J].民族艺术研究,1994.

[2]田鲁.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氏族象征符号[J].装饰,2004.

[3]凌继尧等著.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杜洪.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构成艺术的交汇点[J].装饰,2005(1).

上一篇:小学蹲点行政工作计划下一篇:中班手工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