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散文欣赏(精选15篇)
1.精品散文欣赏 篇一
【精品】欣赏作文汇编四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欣赏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欣赏作文 篇1世上爱有很多种,然而,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最使我难忘,此时感动的爱的却就是妈妈的爱。我想人世间。只有妈妈的爱才会那么真切,那么温暖。那么甜蜜。那么无微不至。那么无私伟大!
妈妈的爱就是一阵清凉的风。记得有一年炎热的夏季晚上,闷热的空气笼罩着大地。没有一丝风。树木都安静的不能再安静了。一向让人觉得脑子里总就是,“嗡嗡”的响。哎这个晚上可这么过啊?这时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说,“乖孩子。好好睡。睡着了就凉快了。”听着妈妈的关爱话语,不知不觉的我进入了梦乡,好像在清凉的水中游泳,嬉戏。哇!真凉快呀!好舒服呀!我在梦中笑醒。睁眼一看妈妈在给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额头上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
妈妈的爱就是一道温暖的阳光。那就是一冬季的夜晚,我在灯下静静的写作业。妈妈在一旁陪着我。这时,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妈妈紧锁双眉。左思右想。可怎样也做不出来,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哪道题不会做了?我把这道题指给妈妈看,妈妈拿支笔又就是画线段,又就是打比方地给我讲。我一边听不懂。妈妈又不厌其烦的给我讲,此时讲到我听懂为止。妈妈去睡觉时已经快十二点了。外面的月亮也静静的睡着了.....妈妈的爱就是遮雨的伞,每一次下雨天,妈妈都会赶到学校,此时用一把伞罩住我的身体。可她自我却总就是被雨水淋湿。妈妈的爱像春天的风,像冬天的火。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给我热情。给我勇气,帮忙我度过难关,使我健康成长。
妈妈像就是一位美丽的仙女,她轻轻挥动魔法棒,把光明喝期望带给了我却把烦恼和痛苦剥夺。让自我”享受”妈妈像一位彩虹仙子吗,把成功和七彩阳光带给我,把失败和风雨挡住自我无怨无悔的默默承受,妈妈像高大的帆带领着我,在生活的海洋上航行。总而言之,妈妈的爱就是我们的幸运女神有她的地方,我就会充满快乐和力量。如果有一天你问我幸福就是什么。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就是妈妈的爱。
妈妈就是我今生最大幸福,就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欣赏作文 篇2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公园。那里有精致的亭台,有玻璃似透明的人工湖,有漂亮的儿童乐园......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就是望州公园。春天,蒙蒙细雨,洗去树上的灰尘,一阵微风暖暖吹过,给公园送来温暖。草地上的小草挂满珍珠般的雨珠,在阳光照射下雨珠闪闪发光。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人工湖上飞翔,在柳间飞舞,穿梭……远远望去柳枝条毛柔柔的东西就是快要发芽的新叶子。牵牛花高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对着太阳歌唱,好像在庆祝春天的来临。给森林公园增加了活力。夏天,爬上山虎们你挤我碰都想攀上高峰。一阵风吹来,爬山虎们发出了哗哗的响声,好象在歌唱它们自己的绿色。月季花池里盛开着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像天上的彩虹从天而降,十分美丽。秋天,秋姑娘把藏了很久的巨大的一合五彩缤纷的颜料毫不客气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蒲公英也进入了冬眠。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孩子们翩翩起舞,开始了它们的旅游记。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西北风呼呼刮过树梢。雪停了,精致的亭台上落满了雪,草地上盖满了雪,树上积满了雪……整个公园侵在银白色的世界里。望州公园一年四季就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今天早上,我读了《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的样貌虽然不美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枝丫,但是它却有着美丽的内心,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在西北那个险峻的环境中,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信念,扎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许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它不在乎这些,它依旧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态,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应该退缩,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地直面困难,愈挫愈勇,在不断的困难与挫折中成长!
欣赏作文 篇4一年级时,我很欣赏邢夏斌的数学,因为每次的小测试都是他最快,而我总是落在他的后面,虽然有时我也比他快,但得100分的机率却不多,欣赏自己。
二年级时,我很欣赏郝梦的朗诵,因为她朗诵时声音总是那么洪亮,表情总是那么丰富,让人听了,总是那么舒服,而我却总也举不起那只好像灌了铅的右手,只能听别人的朗诵。
三年级时,我很欣赏韩欣冉和陈弘毅的作文,因为她俩的作文每次都得满分,每次都写得那么好,让人感到他们的笔下总是吐着芬香。而我的作文总是把一朵朵好好的花的花瓣摘掉,只留下一个光杆杆。虽然有时也会有“评”的作文,但我总觉得,自己的花还是没有他们的香。
四年级时,我学着开始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数学有什么地方做得比邢夏斌的好,什么地方做得比邢夏斌的简便快捷;欣赏自己的朗诵,看哪里比郝梦读得更有感情,哪里比她读得更洪亮,哪里比她的表情更丰富;欣赏自己的作文,看这里是不是比韩欣冉写的幽默,看那里是不是比陈弘毅写的新鲜。
赏着赏着,我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比邢夏斌脑子转得慢,但也不乏细心;自己虽然比郝梦的声音小,但也能读出自己的品位;自己虽然跟韩欣冉、陈弘毅并肩前进,但自己的花更大更香了。
2.精品散文欣赏 篇二
一、欣赏散文的构思之美
散文取材广泛,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学生往往不易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应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基本特点出发进行教学。
一般来说,记人叙事的散文常以人物事件发展为线索,如鲁迅的《范爱农》;写景状物的散文多以空间的转换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矛盾的《风景谈》;游记散文多以作者的游踪和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等。
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之美,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以《春》为例,作者用独特的构思,把抽象意义上的“春”用五幅画的形式展示在读者的眼前,使人如临其境。写“春风图”时,作者是煞费苦心的。风无形、无色、无味,难以写出来。但作者通过调动各种感觉来写,就把春风写得有形、有色、有味了。如通过触觉来写“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就把春风柔和暖人的、像母亲一样的特征精确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接着,作者又通过写嗅觉来表现春风的“味”:“风中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混合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写春雨也是一样,春雨不同于其他季节的雨,作者深明其异,只用一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就把春雨细密、光亮、轻盈的特征表现出来了。显而易见,这种特点只有春雨才具备。这样写,正好紧扣了题目《春》,因而恰切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为内容服务,散文的线索总是和主题思想密切相联而成为文章贯穿始终的纲。篇章开头、结尾、段落、层次、前后呼应、布局谋篇都由这条线索串连组织。因此,分析散文时抓住了线索就理清了文章的来龙去脉,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教会学生这种分析方法,就交给了他们打开散文大门的钥匙,然后才能帮助他们登堂入室。
二、欣赏散文的语言之美
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含蓄、凝练,一篇好的散文常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多种表现手法描绘出诗一般意境,令人赏心悦目、韵味无穷。
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这样的例子几乎在所有的散文名篇中都可以找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出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棱棱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讲解这段描述塘中“月色之美”的片段,要抓住“泻“、“浮”、“洗”、“笼”、“照”、“落”、“画”这些动词,既要讲清其本义,又要讲清在此处的意义和作用:“泻”字,以动写静,把静态的月光写出动感,与“如流水”的比喻恰切呼应;一个“笼”字,突出了月光的朦胧缥缈;一个“画”字突出了月影的艺术美;其余都借助荷塘的景物(如“青雾”、“叶子和花”、“淡淡的云”、“灌木”等)来写月色的飘逸美,颜色美及梦境一般的童话美、神秘美、和谐美。一句话,写出了塘中月色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之情。
三、欣赏散文的艺术之美
写作特点要讲出真正的“艺术特色”,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里有个“实事求是”的学风问题。许多作品虽选入了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瑕疵的。如《小米的回忆》,这篇文章内容不错,有些段落确为动人,但开篇的一段“小引”就多少有点破绽。《依依惜别的深情》,可称佳作,但个别材料也不一定没有失当之处。讲作品也有个“扬长避短”的问题。“十全十美”的作品毕竟极少。不要给学生的审美观方面留下那种绝对化、简单化的印迹。什么都是“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结构严谨”、“语言生动”这几条,也就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了。每一篇侧重一点、两点,也不必长篇大论地展开,要让学生在朗诵、熟读之中自己去印证、体会,并且学以致用,可有意识地配合作文练习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艺术手法。茅盾的《风景谈》只讲夹叙夹议这一特色即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抓住“多点辐辏”式的写景方式和多用两相对应的骈俪语句、读来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这两点讲清楚即可。
四、欣赏散文的情感之美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饱含作者充沛的感情,因此,要用作品浓烈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健康向上的情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欣赏散文,要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能产生这种效果呢?主要在于作者巧妙地把“父亲”的“背影”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表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为了安葬“祖母”,家里没有现钱,必须变卖典质。真是凄惨!丧事办完了,老境颓唐的“父亲”还要到远方去谋求差事。多么令人伤心的一幕!而分别时,年迈而行动已经不便的“父亲”出于对“我”的关心和安慰,硬要爬上爬下地穿过铁道给“我”买橘子!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伤心和感动得落泪?“父亲”的背影,又怎能不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学生就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精品散文欣赏 篇三
【关键词】中职教育 音乐欣赏 精品课程建设 方法新探
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特别增加了“具有基本的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内容,规定中职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校于2012年启动音乐欣赏精品课建设工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校精品课程组成员深入一线课堂,查找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新的教学平台,研发出 坚持“以情育德、以情启智”,以审美为核心,以激发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中职生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实际,以新的举措应对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音乐欣赏精品课程。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依托“泰勒原理”确立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指导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自主探索、协同合作,形成一门具有示范性、职业性、创新性和共享性的音乐欣赏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改变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一、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精心选取适合中职生赏析的音乐作品。
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的音乐欣赏教程除了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就是针对中学教育层次的学生,高等院校音乐欣赏专修和普修教程对于中职生来说欣赏的深度过大,而针对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高中层次学生的音乐欣赏教程对于中职生来说赏析的广度又不够。因此设计更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更为迫切。
1、选材原则:
我们针对中职生的实际认知和欣赏能力,本着教育性、科学性、整合性、拓展性的原则,精心选取了适合他们欣赏的各类音乐经典作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原则,合理序化教学内容。
2、选材特点:
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中,我们不但重视解读经典的传统作品,同时兼顾作品的多元化、民族性和时代感。比如我们选择音乐作品的种类、风格尽可能多样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立足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向学生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接纳和掌握民族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缺乏选择与鉴赏能力这一点,我们将当今在世界上流行的音乐剧、舞剧以及具有赏析和教育价值的流行音乐收录到教材内,既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有及时给学生日常的音乐欣赏提供审美指导。
3、一大亮点:
我们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彰显本地特色,比如我们在教材戏曲章节拓展环节中加入了山东吕剧、山东琴书、即墨柳腔、胶州茂腔等山东与青岛本地的音乐文化,在流行音乐章节的拓展中加入了青岛本土原创音乐,在紧密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在美育中完成德育升华。
二、开放学生的听赏空间,让音乐伴随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听赏数量与质量相矛盾的问题,我们效仿国外某些大学的教学方法,将本学期需要学生听赏并掌握的曲目整理成表,根据教学的进度计划制定出学科进度计划。在学期初合并需要欣赏的音、视频资料一并发给学生(如果学校精品课网站建立起来,学生就可以通过音乐资料库来自行进行在线赏析或网络下载),让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和赏析音乐,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将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拿出来进行现场听测,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听过作品,有没有记熟作品的经典旋律与名称出处。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建立听赏的感性经验,为课堂的理智欣赏提供基础,这样既扩充了学生欣赏作品的数量,同时也为课上重点赏析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预听,为课堂上进行的理性欣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鼓励学生积极聆听,听测的结果会以成绩的形式记录,作为最终学期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深化导学的实质作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提前一星期发放下周的导学案,上面会标注好每星期的学习任务,我们并不是只给学生学习资料,而是在导学案中有明确的赏析要求,在导学案中,我们一般将任务分为三大版块。
1、第一版块——音乐知识积累
音乐欣赏的一些基本理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我们在学案上以填空、选择、填表、判断、连线等试题形式,将本章节中关键的音乐知识点特别是需要记忆的常识性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课本、查阅互联网等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构架。当教师在课堂上将重点知识再次提示出来时,学生们已经对于这个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方面就会更深入,学习效果也会更胜一筹。
2、第二版块——分组承担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学成果
4.精品散文欣赏 篇四
妈妈的包包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宝宝甚至也背过妈妈的包包。前期我们进行过纸工包包的制作,是通过撕贴的形式进行外部轮廓的体现的。今天,我们有了更深一步的要求,表现出妈妈包包的内部结构和里面的物品。首先我请孩子们回忆了一下妈妈包包的形状,为轮廓打好基础。大部分的包包都是长方形的,还有圆形的,梯形,爱心形。接着请孩子们说说妈妈包包里有什么?这下子可打开了他们的话闸,个个争先抢后的说起来。
QQ说:“妈妈的包包里有唇膏,因为妈妈的嘴唇总是很干。”
黄启航说:“妈妈的包里有一个圆圆的车钥匙,上面有三个按钮,一个开门,一个锁门,一个开后备箱的。”
陈鋆说:“妈妈包里还有香水,很香很香。”
朵朵说:“我妈妈还有一个钱包,里面有好多的一百块。”
方子言马上接上:“还有一个零钱包,专门放零钱的。”
周泽江说:“妈妈的包里还有一包餐巾纸,专门给我擦鼻涕的。”
董玮晨说:“我妈妈的包包里还有我最喜欢的玩具,每次出去都要带着的。”„„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妈妈包包里怎么都是宝宝们需要用的东西啊,妈妈真是好爱我呀。我边听宝宝们的回答,边将他们口述的东西画在包包里,不知不觉,包包里全都满了。讨论之后,孩子们的思维也被打开了,纷纷迫不及待的拿起画笔画起来。
5.精品散文欣赏 篇五
活动名称:音乐欣赏:快乐的小老鼠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乐意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尝试随音乐自由的用动作表演小老鼠出洞,吃食、回家的音乐情节。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小老鼠上灯台”进入活动室。
二、请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
教师:你感觉是那一个小动物来了?(幼儿回答)
三、分段欣赏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乐于用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A、让幼儿欣赏A段的音乐,1)你感觉更像哪个小动物?听音乐引导幼儿说出小老鼠。
2)音乐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让幼儿大胆想像,表述,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3)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小老鼠出洞时的紧张和没有看到猫时快乐的情感体验。
4)幼儿跟随A段音乐进行大胆表现。
B、请幼儿欣赏B段的音乐。
1)教师提出问题:音乐里的小老鼠在干什么?(让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大胆想像,表现。)
2)教师引导幼儿进入找食物的情节。
3)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自由表现。充分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4)幼儿跟随B段音乐进行大胆表现。
C:请幼儿边欣赏A1段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四、完整的欣赏音乐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
五、根据音乐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整体感受音乐。
本节课是一节小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快乐的小老鼠”。是典型的ABA1段的结构,生动形象。A段的音乐不断由弱变强,由慢到快而得名为“加速度”,B段音乐格外轻松活泼,最后回到A1段。
6.散文中的精品 篇六
——解析《秋雨散文》有感
《秋雨散文》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缰》五部分。
《文化苦旅》是作者第一部散文集,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全书共37篇,旨在探讨中化文明兴衰荣辱的内在原因,以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借鉴。本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句话:“我无法不老,但我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苍老后的年轻。”这段表述,表面看似作者在谈年龄,其实在谈中华文明百年的风雨与坎坷,百年的屈辱与无奈,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刻骨铭心,经苦涩后的回味,中国人要找回雄汉盛唐时的辉煌,即苍老后的年轻。
《山居笔记》是作者继《文化苦旅》后又一本探讨传统文化的散文集。作者在香港沙田的一个山坡上,完成了《山居笔记》的写作。文中表达了作者自觉承担起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让读者一起去感受中华文化中感人肺腑的辉煌和让人窒息的阴影。
《霜冷长河》是作者以探讨当今各种社会现象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反复思考,觉得中华文化留给现代最深的阴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处世观念,因此,作者在本书中逐一进行探讨。
《千年一叹》一书,是秋雨先生考察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及印度河——恒河文明所写成的102篇日记。全书重在探讨这些曾孕育过全人类的古文明彻底坍塌的内在规律,同为人类古文明的中华文明得
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行者无缰》一书,是作者继《千年一叹》之后,考察欧洲文明所写的79篇游记散文。文中探讨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在充分肯定欧洲文明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欧洲文明“自满、自享、自闭”的隐忧之情。
7.精品散文欣赏 篇七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许多年, 为什么选修课教学没有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为什么语文教师在教学选修课时还要篇篇精讲而不愿进行专题教学?在经过调查分析后, 我们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选修课教材虽然在编排上异于传统教材和必修教材, 这些文本也足够经典, 但依然是文选式的。这种文选式架构, 与教师在必修课教学中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教师自然也保持着因循旧有模式的巨大惯性, 特别是当选修课教学由理想走向现实后, 老师们在观望和迷惘中, 渐渐失去了革新的冲动。二是选修教材编写本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让教师无所适从。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三个专题, 它们本身并不能完全孤立, 欣赏一首诗歌要“知人论世”, 也要“置身诗境”, 还要“因声求气”, 这三种鉴赏方法并不能断然隔开, 按哪一种主题进行专题教学都会顾此失彼。而散文部分也存在着“示例”不够典型及选文与专题主题不匹配的问题, 前者如第四专题所选的陆游作品《过小孤山大孤山》, 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散文中, 还是在陆游的作品中, 这篇作品都缺少代表性, 因而也难以承担“示例”的作用;后者如第五专题所选的苏洵作品《六国论》及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这两篇文章是史论文中的典范, 形制规整, 把它们列入“散而不乱”这个专题中显然让教师们摸不着头脑。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教学实际中, 很多教师对于选修课一直抱有不敢放手的想法, 宁愿求全求深, 唯恐挂万漏一。其实, 选修课自有其特点,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自主性、灵活性远远地超过了后者。选修课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形式的呈现以及难度深度的把握上教师是有自主权的。教师可以综合考虑教情学情等要素, 科学而富有实效地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突出重点, 去除枝蔓, 连缀成线, 以使教学思路更清晰, 学生视野更开阔。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的一些做法, 谈谈如何对这一模块进行专题重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的选修模块之一, 编者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 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六个专题, 且诗文分列:诗歌部分三个专题, 依次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涵咏诗韵”;散文部分也是三个专题, 分别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这种以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知识或方法为标准建构的专题, 不仅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 而且能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诗歌散文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但确如前文提到的那样, 教材编写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教学, 我们对这一模块进行了一系列的重构。
一是对与专题主题不契合的个别文本进行替换。如“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专题的“示例”《长恨歌》, 该文主要是从讽喻的角度对诗人创作的意旨和作品的主题进行探讨, 其他方面如白居易的生平事迹、诗歌创作的背景等均未作介绍, 只是建议学生“根据作品本身和相关文献资料作出自己的理解”, 而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既可以是歌颂李、杨爱情, 也可以是讽喻当时李氏荒淫误国, 还可以是爱情讽喻相结合, 这种多义性使得对本文的鉴赏即使是介绍了创作背景, 这种背景与诗歌的主题关系也不大, 这种情形造成了专题目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方法在本诗鉴赏过程中的明显缺位。再如第五专题“散而不乱, 气贯中脉”中的《六国论》, 这篇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总论点“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而后两个分论点紧跟上:“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接下来, 第二段论证对应第一个分论点, 第三段论证对应第二个分论点, 该文论证非常严密, 何来“散”呢?又怎么能作为“散而不乱”的代表?“示例”的作用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若教材的例子不足以全面概括单元学习的重点, 教师则可以另选作品作为赏析示范, 如白居易的《秦中吟》、欧阳修的《泷冈阡表》, 用它们作为“知人论世”和“散而不乱”的“赏析示例”代替《长恨歌》、《六国论》则是很有示范性和典型性的。
二是对不太合理的专题进行整体重构。本模块第四专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是需要进行重点改组的部分。《教师教学用书》在这一部分的“说明”中指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 但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 常常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而, 诗歌的形象非常发达, 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 句式散化, 篇幅可长可短, 表情达意不受格律限制, 可以兴之所至, 自由挥洒, 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按照这个说明及本专题的主题, 这一专题的选文应该诗文对举, 以进行对比赏析, 但是教材却不是这样。从“赏析示例”的《过小孤山大孤山》到“自主赏析”中的《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再到“推荐作品”的《西门豹治邺》、《大铁锤传》等, 全是散文作品。那么, 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单篇形式还是专题形式, 都无法让学生明白在“创造形象”方面“诗文”是“有别”的。为此, 我们对这一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重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学生们在初中学过的散文, 在简要分析后, 把杜甫的《登岳阳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一两首拿来作为“赏析示例”对比阅读, 使学生明白在描写岳阳楼方面诗歌散文在创造形象时是各有特点的, 然后在自主赏析《项羽之死》时, 引导学生把它与杜牧的《题乌江亭》、胡曾的《乌江》、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咏项羽》等一起来阅读;学习《阿房宫赋》时, 把它和胡曾的《咏史·阿房宫》一起比较赏析。这样的重构不仅能突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主题, 让学生明白“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 但各有特点”, 而且能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是打破原有专题甚至是教材的限制, 依一定的标准选择相关篇目重构专题。主要是同类文本的共性阅读赏析或比较赏析, 分析这些篇目的共性与个性。如按照同一体裁建构专题, 在学习《项羽之死》时, 把它和《西门豹治邺》、《大铁锤传》、《种树郭橐驼传》组合成人物传记专题;按照同一题材建构专题, 在学习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时, 把它和谢灵运及王维、韦应物、储光羲、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同类诗歌集于一处, 形成“山水田园诗赏析”专题;按照表现手法建构专题, 在学习李白《越中览古》时, 把它和其本人的《苏台览古》、刘禹锡《石头城》、韦庄《台城》、岑参《山房春事其二》合在一处形成“诗词中的对比技巧运用”专题;以流派或风格为标准建构专题, 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 把它和温庭筠《菩萨蛮》、李煜《虞美人》、周邦彦《苏幕遮》、姜夔《扬州慢》建构“婉约词欣赏”专题;以时间断代为标准建构专题, 把陆游、辛弃疾、岳飞、陈亮等诗人的作品集结构成“南宋爱国诗词赏析”专题;以作家属地为标准建构专题, 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作品集在一起, 形成“古代江西籍作家诗词赏析”专题;以某一作家个人的作品为主建构专题, 学习杜甫的诗歌, 我们选择杜甫的一些作品建构“沉郁顿挫———杜甫与杜诗”专题, 当然也可以将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建构“李白与杜甫”、“苏辛豪放词”等专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选修教材精心选择了中国古代诗文发展的主要时期、重要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集中编排,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认识中国古代诗文的特征, 掌握诗文鉴赏的基本规律, 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穿起来, 从整体上获得对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流变的初步了解。欲达到上述目标, 围绕专题主题的单篇精讲教学固然是不能完全摈弃的, 但在选修课教学中如果一味墨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是教学惰性的表现。我们认为, 在当前选修课教学不甚理想的背景下, 教师应有专题意识和课程意识, 并在继承必修课教学传统中促进选修课教学的发展, 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当然, 这种创新是以建构主义哲学作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 这个过程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而另外一方面, 选修课教材的设计是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了改造与重组的余地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编者在“前言”、“致同学们”中分别指出:“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 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列举一些作品, 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章节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的阅读和理解运用中, 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 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 几个平台, 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所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篇与篇的组合、单元专题的整合, 由点入手, 以点带面, 步步扩展, 纵横联系, 使单篇课文成为专题乃至模块整体架构中的有机部分, 以发挥整体效应, 帮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获得对诗歌散文的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妍.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及实施建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8 (5) .
[3]张妍, 龙胜祖.选修不是全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 (8) .
[4]吴俊.走出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误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 (12) .
[5]徐思源.单篇单元模块——谈选修课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0 (7) .
8.精品散文欣赏 篇八
1.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霾(mái) 神妪(yù) 奇葩(bā)
霰雪纷飞(xiàn)
B. 聒噪(ɡuō) 鼎铛(chēnɡ) 羁旅(jī)
诡谲多端(jué)
C. 国殇(shānɡ) 剽掠(piāo) 子嗣(shì)
怙恶不悛(ɡǔ)
D. 桎梏(ɡù) 佝偻(lǒu) 垣墙(yuán)
谑而不虐(nü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绸缪 凋谢 廷掾 怄心沥血
B. 逸豫 跌宕 寂廖 面面相觑
C. 滞留 溽热 阴霾 轻歌曼舞
D. 修茸 凌厉 讫今 切中肯綮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 面对日本发生的强烈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C. 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D. 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4. 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气概。
B. 《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
C.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D. 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有四处“后人”,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二、阅读理解(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受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①,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以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郁悼(yù yáo):通“郁陶“,忧思郁积。
5.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时流辈咸推之推:推举
B. 既罹窜逐 罹:遭受
C.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转:调任
D. 例移为柳州刺史例:按照旧例
6.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
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②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瘴。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7. 下列各项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 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 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①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5分)
②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5分)
③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5分)
三、诗歌鉴赏(2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12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9. 两首诗同以“筝”为题材,试分析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各自有什么特色?(6分)
答:
10.试概括两首诗各自所表现的主旨。(6分)
答:
11. 补足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③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⑤叶上初阳干宿雨(周邦彥《苏幕遮》)
⑥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四、语言运用(4分)
12. 请分别写出下列文句所评价的诗人。(4分)
(1)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自题所居曰“顾曲堂”。
(3)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4)师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五、单元写作(40分)
13.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项羽拒绝了屈辱地活着,选择了自刎;司马迁为了理想拒绝了死亡。一次拒绝就是一段佳话,你有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吗?
请以“拒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9.奉献青春散文欣赏 篇九
在我离开这家公司的前几天大催就告诉我,公司要裁员可能你和小李都要被解雇。公司加工车间平时就他和袍哥两个人,只有在接到大活时才会招工。我能到公司打工就是因为要给“天盈房产中介公司”做那个展架的原因。这个消息也许是于老板故意事先透漏出来的,也许是大催根据常规,总之我在心里已经有了被解聘的心理准备了。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于老板摊上官司了。晚上我们去公司门市吃饭的时候,袍哥跟我们闲话说于老板这几天没来公司是因为他几天前醉酒打人,到现在还关在派出所没出来呢!他跟我们吹嘘说,只有他有办法把于老板弄出来。我们一头雾水,将信将疑。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于老板才露面。那天于老板上班,文员徐姐的眼睛里充满了温柔,看到于老板她关切的对于老板说:“于哥这几天你哪去了,你不在我们感觉好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于老板对她摆摆手没说什么,将袍哥叫到跟前耳语了几句,就叫袍哥带着我们几个回车间去了。
吃过了晚饭后,袍哥对我和小李说:你俩准备一下吧,从明天起不用上班了。尽管我心里有了思想准备,但是亲自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还是不舒服,一夜无话,难以入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我穿着干净的衣服到了公司门市,在那里坐等于老板上班来给我结账。在这里打工的二十几天,我对这里由陌生到熟悉,现在又由熟悉变成陌生,我的心里起伏不定,心思总是静不下来。虽然我已经习惯了在解放广场找工作,但是我还是不希望经常的混迹于劳务市场,找个地方踏踏实实的干活挣钱似乎已经成了我的奢望。也许我的人生注定要漂泊,停留是短暂的,一时的安逸只是漂泊的过程当中遇到了礁石暂时驻足而已。
当我怀里揣着于老板给我发的这二十几天的薪水,拎着行李走出“众信装饰”的加工车间时,我的心沉甸甸的。耳边好像又传来了那首歌:“打工十二月词曲:朝阳:一月我离开家乡/叫上我的哥们李志强/两天两夜的坐火车呀/要去广州闯一闯/二月我俩遇见一老乡/他在一个玩具厂帮忙/多亏他照顾我俩过了个年呀/过了年又为工作忙/三月我俩等在大街上/和别的人一起等希望/都说那谁谁谁可发了财呀/想当初他也是这样/四月来个工头真叫胖/他对着我们几个把手扬/等到我急急忙忙上了车呀/才发现志强不在场/五月来我来到工地上/在建筑队里修楼房/每天都顶着太阳流大汗/累得我只想往倒躺/六月我薪水才领上/领钱时候心都在发慌/一个来月挣了有六七百呀/致富路上看见曙光/七月我写信给爹娘/还寄了几百块钱回家乡/想到了他们该多高兴呀/再苦再累我也无妨/八月十五明月挂天上/胖工头送来啤酒一箱/他告诉我们都别想家呀/说这里就和家一样/九月我大祸临头上/一块砖头把我手砸伤/没想到胖工头会把我炒呀/发了点钱就算了账/十月我心里直发凉/玩具厂老乡也不知去向/一个人在天河路上来回地走呀/兜里的钱也快花光/十一月我找见李志强/他当服务生可比我强/谁曾想他扔给我几十块钱呀/只说了句现在他很忙/十二月我返回家乡/爸爸妈妈哭了一场/一家人吃了顿包饺子呀/那味道可真叫个香”。是啊这首歌产生于上个世纪的流金岁月,在那个滚滚的打工潮将千千万万的像我一样的农民子弟从土地吸引到城市变成为资本打工的劳工群体时,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依然是懵懂无知。
10.雪思散文欣赏 篇十
远处的山披上了洁白的盛装,田野上一层厚厚的地毯铺展开来,树木也穿上了雪白的衣裳,银装素裹,被装扮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你尽情绽放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灿烂,天地之间,俨然成了一幅雅致而纯净的美丽画卷!
漫步于恬静如诗的雪地上,山无语,树无言,白茫茫一片,庄严而寂静。一切似曾相识般由记忆的深处走来。曾经你给的那份温暖的记忆,让我爱上你,喜欢在你飘舞的天空下漫步,喜欢思绪与你一起飞舞着冬日的浪漫静美。而今形单影只的身后,留下一串孤独清晰的脚印,瞬间被风雪覆盖,或深或浅,犹如岁月走过的痕迹,轻轻浅浅留在记忆当中。那年,终究没有走出那个冬天,飘雪的日子,成了我对那场没有结局的意外邂逅心灵的祭奠。事事经年,成了一生的刻骨铭心,萦绕在脑海中无法抹去的记忆。这漫天飘洒的雪花,便是思念凝成的泪滴。
走在由悲悲喜喜坎坎坷坷砌成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总是有一处绝美的风景令你留恋,亦如眼前这纯净雪白的世界;总会有难忘的景致令你记忆犹新,宛若空中飘落的雪花,在流年的记忆中飘舞;总是有一份感动令你难以释怀,似这飞舞的浪漫与神圣醉在心海;总会有一份无奈的伤痛隐藏在心的一角,那是那个没有走完的冬天。那些远去的,重来的,轻轻疼在心上。
生活有太多的不尽人意,亦如眼前的白雪,既有它的浪漫和神圣,也有它的寒冷。任何事都具有其两面性,所谓的无论人或事,没有尽善尽美之说。再完美的玉也有它的瑕疵,再完美的人也有他的不足,再完美的人生也会有遗憾。让心在大自然的静美中感悟,感知生活,感恩于世。放下该放下的,珍惜该珍惜的,删除该删除的,即便走在寒冷的冬天,犹豫在生活的拐角处,一样也会走进人生阳光明媚的春天。
11.一节散文阅读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篇十一
《天池云天》这篇散文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有两点:一是运用了大量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云和水作了妙不可言的描写;二是既着意写景,又融情于景、情理交融。作者由惊讶到遗憾再到敬仰,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感染读者,让读者在不知不觉的文字享受中得到灵魂的洗礼。因此,在设计教案时,笔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味、积累、运用文中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将教学难点定位为“理解作者情感”。
为了突出“赏云品水”这一教学重点,笔者构思了三个有创意的设计:其一,分组。男生“赏云”,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品味描写云的比喻的精妙之处;女生“品水”,赏析写水的语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男女生对对方品赏不到位之处再作补充,以期营造课堂竞赛的氛围。其二,勾连。将文中写水的文段与课本中《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中写水的文字进行比较赏读,以期达到课内外相互勾连、温故知新的课堂效果。其三,化用。结合课本中“做一回导游”的语文实践活动,现炒现卖,引导学生整合文中的精妙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口头创作解说词,向游客介绍“天池云天”的美景,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突破“理解情感”这一教学难点,笔者紧紧扣住文中概括描写天水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呀,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做足文章:首先,指导朗读。从感情、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精心指导,反复朗读。其次,虚拟穿插。在文中,这一句仅仅在第四段出现了一次,引领了下文,但笔者却将其虚拟安排在“赏云”和“品水”两个教学环节之后,并要求学生读出彼时彼处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再次,紧扣文本。连同虚拟的两次,文中三处出现的这一句,“呀”字蕴含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笔者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总结概括相应的情感,再带着相应的情感朗读。这样,从结构上来看,对这一句的三次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从内容上来看,对这一句的品味成了理解作者情感的突破口,使课堂颇具张力。
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东坡先生昭示后人,要想华章溢彩,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阅读,丰富的阅历需要学生步入社会慢慢积淀,而广博的阅读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一直以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受到广泛重视的,但对之作有计划、有序列、有目标、有指导的安排,似乎是一件很繁难的事。其实每周有一节这样的阅读欣赏指导课,每节课突出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引领学生触类旁通,持之以恒,再艰繁难的事也会变得简约易行的。
以下是笔者对《天池云天》的教学设计,以供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1.领会天池天、云、水的和谐统一,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珍爱之情。
2.品味、积累、运用文中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导入文本
展示一组天池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天池的迷人风景,请学生用词语来评价看了以后的感受,导入散文家是如何用文字来表现这一人间仙境的。
二.整体感知,读出云天之美
1.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
褶皱(zhě zhòu) 疲惫(bèi) 湛蓝(zhàn) 游弋(yì) 饱蘸(zhàn) 晕化(yùn) 矜持(jīn) 堤岸(dī) 尴尬(gān gà) 唏嘘 (xīxū) 剔透 (tī) 惬意(qiè) 钦仰(qīn) 缜密(zhěn) 漂洗(piǎo)
2.找出文中概括描写天水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
预设:呀,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
3.指导朗读“呀,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预设:“呀”,要读出惊讶之情,“即刻”重读,稍作停顿,引出“失态”。
4.找出具体描写天、水的段落。
预设:第5段、第7-9段、第15段。
5.指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7-9段和15段。
三.细部涵泳,品出语言之美
(一)赏云(男生)
1.品出作者比喻运用的精妙之处。(提示:主要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品味。)
预设:第7段,白云喻成绵羊:都是白色,毛茸茸的;“天神放牧”写出了白云的自由自在。
第8段,白云喻成蘑菇:都是白色、饱满的;“丰满”“享受”体现了白云的幸福、安闲。
第9段,白云喻成羊毫,蓝天喻成宣纸:白云与羊毫都是白色,都很轻柔;天空广阔无垠,像铺开的宣纸。“挥洒”写出了白云的动态,“润浸晕化”,写出了白云在蓝天上慢慢移行、相互融合的动感。
2.“分明”和“朦胧”是否矛盾,你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分明”是指色彩,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对比鲜明;“朦胧”是指情态,白云在蓝天上慢慢移动,就如同洁白的汁液在醇蓝的宣纸上润浸晕化开来一样。
3.作者还描写了白云的哪些特点?
预设:纯粹、随心、任性。
4.齐声朗读第7-9段。
5.如果在第9段的后面插入“呀,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这里的“呀”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佐证的词语。
预设:这里的“呀”要读出自愧不如的遗憾。
佐证词语:紧迫感,快慰,劳作后疲软的感觉,唏嘘遗憾,自愧笔力绵软苍白。
(二)品水(女生)
1.指名朗读第15段,圈划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作赏析。
预设: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倒映在水中的白云的动态。
吹皱:既写出了风的细微,又表现出了波浪微微起伏的动态。
含蓄:前文中“若隐若现”的金光倒映在水中的情态被描摹得活灵活现。
牵动: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巨大魅力。
2.温故知新:我们在课本中学过哪些经典的写水的文言文?背出写水的文段。
①课件展示: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比较第15段文字在写法上与《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中写水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预设:《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着力表现水之清,通过水中鱼、石来写;本文通过水中白云、蓝天的合影,着力表现水的平静和清澈,扣住“天池”名称的由来——“天镜神池”来写。两段文字都未直接点出水的自身特点,而是侧面表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男女生分角色一齐朗读写水的文字。
4.如果在第15段的后面插入“呀,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这里的“呀”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佐证的词语。
预设:这里的“呀”要读出钦仰、赞美之情。
佐证词语:呆滞了眼神,注目和钦仰,深感惭愧,用敬意的眼光仰望,对“风景如画”这个词语产生了怀疑和不屑一顾。
(三)化用
假如你是导游,向游客介绍天池的云水,请你化用文章直接描写云水的词语、句子设计一段解说词。
示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天池。来到天池,不能不欣赏那天上的白云。你看,那茸茸可爱的白云,多像是天神放牧的绵羊;那丰满实在的白云,多像是生长在蓝色天际的蘑菇;那如梦如幻的白云,多像天神挥动着长毫在创作这一幅既分明又朦胧的写意画。来到天池,更不能不欣赏那蓝色的水。你看,云絮像泳在水里剔透如玉的仙子,蓝天在水中无声地轻歌曼舞,含蓄的光焰和水的绸面相融合,牵动你的眼神。这一切一定会让你陶醉沉迷,流连忘返。
四.深度探究,悟出情理之美。
思考、讨论、交流对“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谁还能拥这样的云天”一句的理解。
课件展示:
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这样的云天是多么的 !
谁拥有这样的云天?只有 的人才能拥有。
预设:和谐、恬淡、纯净、宜人。
敬仰自然、珍爱自然、意趣盎然。(言之成理即可)
五.教师寄语,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自然是神奇的大师,她设计了奇山异水,白云蓝天;
自然是和谐的家园,她是人类灵魂永远的故乡;
自然是智慧的哲人,她引导人类赏云品水,懂得敬仰。
12.怎样欣赏散文 篇十二
看到一篇散文,写篇读后感还可以,如果人家提出要你欣赏一下,可能就作了难。因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片茫然。是欣赏他的立意,还是欣赏它的结构?是欣赏它的语言,还是欣赏它的气质?是了解它的创作技巧,还是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总之,欣赏有许多方面。如果是一篇短而浅的散文,全面地谈谈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一篇有份量的名篇佳作,或者是一部散文集,如果全面地欣赏分析,没有宏观的把控能力,可能就要感到吃力,甚至于写出来自己不满意或作者不以为然。
我要告诉读者的是:以我多年从事理论评论工作的经验来看,如果不是受人之托非要就一部散文集做评论,我还是建议,要把你读一篇散文之后印象最深的一点生发开去,写成一篇欣赏散文的短文。也就是说,攫取一个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题),或者是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各个层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语言谈点观感。因为这是你可以并且有能力把握的小题目,是散文的一个侧面,抓住这个侧面,就可谈深谈透,把握实质。我在评论陈翰乙杂文帝王系列时,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抓住帝王系列这一部分,从而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论证,并给予方向性的指点。在评论米奇诺娃的那本散文集时,尽管我是从宏观上谈她散文创作得与失的,但我还是就语言这方面谈得最多最细最透,也最容易打动读者。
在这里举个例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华在写赏析时仅仅抓住散文在结构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评论,因此就被编进了《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文章开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极其苦闷时,寻求超脱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缘情写景的。评论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结构上的安排,中间三段怎么样写荷塘月色之美,然后介绍内外结构的均衡安排,形成一个圆型结构。然后又介绍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更有精心练句用词。
欣赏网络散文,其实还是美学范畴,是一种审美活动。就是说,你对一篇散文或一部散文集读后,就感受美的地方发表评论,它是不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得这样美?这是一种以散文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也是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和途径,同时更是一种再创造。好的鉴赏文章本身也是艺术品。从欣赏主体即评论者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生活经验。只有经验过的东西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一位哲人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缺乏应有的艺术情趣和修养,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有些读者在一片叫好中感到茫然,谈不出哪里好来,就说明这种缺少艺术修养的情况。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要想作出伟大作品,他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才可以像希腊人那样,把琐碎的实际自然提高到精神高度。欣赏亦如此,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功。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它做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欣赏散文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一是看立意如何?即有没有真知灼见,独到的思想内容,奇特的人生感受,深沉的生命追问,自然个性的张扬。好的散文一定是立意新奇、思想独到、个性突出,有着深刻生命体验的。反之就不是好的或优秀的散文。还是那句话:散文谁都会写,写好不容易!二看散文的构思技巧如何?有人概括为“新、奇、巧、妙”四字,也不无道理。一篇散文,特别是司空见惯的题目或题材,别人都写过,比如生命啊、幸福啊、人生价值啊、理想啊等等。如果你在结构上没有新意,很可能就会落入旧巢。欣赏者就可以从这里发现问题,越是老题目,越要看有无结构上的新奇巧妙。三是看意境创造。因为散文是造境的艺术,它不同于小说,看有没有故事,人物刻画怎么样?散文主要看意境,一篇散文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就是对文学史的贡献。四是看语言特色。有没有语言特色,是衡量一篇散文成不成功的标志。成功的散文往往是语言上有特色的,能不能创造出独特的散文语言风格,也是衡量散文好或差的重要标志。我在评论米奇诺娃散文时,就抓住她在语言上的创造和特色进行评论,别的不是没有价值,而是语言有独特的价值。这就是我的发现。罗丹在《艺术论》中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要善于发现散文语言的含蓄美、音乐美和智慧美。由于散文是介于诗歌与小说的文学样式,因此,在散文里读出诗意,特别是那些散文诗,更应该是美的语言。同样是叙述一件事或故事,散文也与小说不一样,小说平铺直叙即可,而散文却要求叙述时带有感情和节奏,要朗朗上口,要有诗意。所以,大家看于坚等人的散文好,好在哪里?在语言。他们原来都是诗人,后来转写散文,就把诗歌语言带进了散文,于是有了诗意:悦耳动听,节奏明快,抑扬顿挫。因此,有人主张,年轻人要想学散文,最好先从写诗练起,诗写好了,再写散文就得心应手。其它的方面,比如作者思维、写作背景、反映内容等,都可以在欣赏中一并了解,不是重点,有的评论者甚至于不去过问那些。
13.雪球散文欣赏 篇十三
前些日子,我在寒风的呼啸中起来,偶然瞥见窗外的景物有白色的覆盖。我以为是下了雪,待跑出去只发现是霜。我想到了雪球,不知道她居住的地方是否下过雪,是否与我们这一样寒冷?我倒乐意冬季的雪精灵降临我们这一带,不是为了好玩,只是异常的思念。我愿在冰冷的天地间堆砌起一个大雪球与小雪球,点燃彼岸冬季里的热情。
我曾以为,冬季的寒冷是没有什么能够抵御的,哪怕是一把激情燃烧的火。只是在某年夏天,我寻到了能够抵御冰冷的东西。它是火的颜色,拥有火所有的一切性格,却只是一个动漫人物。它有一个很温暖的名字,叫做阿狸。它是雪球的最爱,因为喜欢雪球,爱屋及乌地我也喜欢上了它。不仅是这一点,还有它所令我敬佩的勇气和追求。它比阳光耀眼,不管是阴天还是雨天,它都能爆发出强大的活力。即使是在黑暗中,它也能够乐观地积极向上。由它,我想到了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的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期盼,让我对冬天的抱怨少了很多,对冬天不再惧怕。
14.穿越散文欣赏 篇十四
人类是旅行的狂热爱好者,对于他们而言,空间变换的旅行已经不再新鲜,时间变换的旅行成了新宠。所以,有了穿越。
穿越,跟死亡的区别是:死亡会坠入到无知无觉的世界里去,但是穿越,虽抛弃现世的生活 ,痛苦的离别家人,能在异世继续生活,机缘凑巧的话,还能穿越回去。所以,想着 若是因为死亡发生的穿越,还是利好消息,岂能不穿越?
所以,伤心着离世之人的时候,要想着他们是穿越了,我们悲伤的心便可以得到抚慰。但是我甚是好奇,穿越的主角为什么都是年轻人,老人小孩怎的排不上号?后来一想,便也觉得释然,旅行,还是耗费体力的活计,还是年轻人做主力会比较好。
时间的旅行可是比空间旅行更加刺激,因为目的地和行程都是未知的,全凭机缘做主,什么时候离开现世,到什么朝代的什么地方,都是未知的。穿越是重新投胎,也是技术活,穿越好了,吃喝玩乐都不愁。但要是没穿越好怎么办?
我们这些个现代人,回去古代又能做什么?放我身上,我能做什么?我瞬间后悔自己的“少壮不努力”了,首先,历史上有名的时代有名的人我还能记得一点,剩余的已经还给老师了,所以,穿越的`好处――先知,对我来说,失效了。那三百六十行,我究竟能做什么?
按照我现世的职业,我是做过传统农民的,所以那个时代的农民我应该能做,但是农民不好做,那个还没有袁隆平,也没有那么多优良作物的时代,想必是更加不好做,我耕种的田地能不能确保不饿死?
我原来英语老师的行当在古代肯定也是行不通的,我可能更加迫切需要老师去学习文言文,当然,要穿越去将英语的国家也是好的,希望不是很久的朝代,因为那时候,英语也还没有真正形成,我过去了更是凄惨。
我也没有好好研习厨艺,现代花样繁多的菜式没能拿去抓一下古代人的胃,真是可惜。
……
15.精品散文欣赏 篇十五
品教案
(人音版第13册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欣赏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教材简介]:第五单元《金色乐章》是围绕着欣赏中外世界名曲而设计的,本节课是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所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也是他小夜曲体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在此安排的用意意是让学生了解小夜曲体裁,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热爱。本课的学习领域为感受与鉴赏。[教学目标]
1、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其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能在聆听、演唱、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掌握小夜曲及相关音乐知识。
3、能够创造性地参与自制拨弦乐器等音乐实践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1、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象声词有感情的演唱主题音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自制拨弦乐器的音乐实践中。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引导讨论、动手实践
[教学手段]:书、皮筋、课件、钢琴,动手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教师演唱歌曲舒伯特的《小夜曲》(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种氛围)
3、由讨论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内容引出小夜曲体裁及小夜曲的概念。【活动意图:本节课通过“旅行”这种形式进行,由教师演唱歌曲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把学生引入“小夜曲”的世界,引出小夜曲的体裁和概念,为欣赏作品做准备。】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交流听后的整体感受。(由学生演唱出的主题旋律,更加加深印象)
2、讨论演奏形式,演奏乐器。演奏形式为弦乐合奏,乐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播放乐曲的主部主题
(一),讨论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先演唱旋律,再加入旋律线演唱),用象声词“beng”演唱旋律。
2、播放乐曲的主部主题
(二),讨论乐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先演唱旋律,再加入旋律线演唱),用象声词“la”演唱旋律。
3、分别播放两个副部主题的旋律,找出相对应的旋律线。动手制作拨弦乐器演奏副部主题
(二)。
4、综合练习。男、女生分组演唱各自旋律,加入拨弦练习。(让学生熟练各练习,为再次聆听加入演出做准备)
(三)再次聆听、体会内涵
1、完整欣赏乐曲。并通过聆听主题、唱主题、奏主题等参与活动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
2、根据聆听三段主题旋律的变化,通过提问引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奏鸣曲式。
【活动意图:由于聆听完整的乐曲时间很长,所以在欣赏中加入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如:唱主题,自制拨弦乐器参与演奏等等,使学生继续保持欣赏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巩固检测、当堂反馈
1、本课知识的检测。
(演奏形式:弦乐合奏;体裁:小夜曲;曲式结构:奏鸣曲式;乐曲情绪:欢快活泼,流畅明快)
2、通过三首乐曲听辩“小夜曲”体裁。(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小夜曲:海顿“小夜曲”)
3、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说出曲作者—莫扎特。
【活动意图:课堂知识当堂检测也是欣赏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欣赏器乐小夜曲作品及对作品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检测,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四、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1、拓展欣赏
欣赏海顿的《小夜曲》,讨论乐曲的情绪,演奏乐器等。
2、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教师就本次“音乐之旅”作简要小结,并给学生提供其他音乐家写作的小夜曲
等资讯,提出希望。
【活动意图:因为本节课只欣赏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一部作品,课堂内容不丰富,所以拓展环节中继续欣赏奥地利另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海顿的一部器乐小夜曲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器乐小夜曲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非富多彩的形式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对本节课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对乐曲进行了大量的聆听,通过让学生唱小夜曲—奏小夜曲—说小夜曲,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入部分,我先选用一首经典的舒伯特的歌曲小夜曲,自己来唱,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快速的导入正课。
课堂中,每段的旋律我都设置了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模唱旋律、换用象声词演唱旋律,动手制作拨弦乐器演奏旋律等等。学生忙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从中记住了主题旋律。
【精品散文欣赏】推荐阅读:
经典广告语欣赏(精品)10-13
四季散文欣赏08-17
黄昏散文欣赏08-29
雪散文欣赏09-03
怀念乡下散文欣赏07-04
优秀抒情散文欣赏07-11
名家优美散文欣赏07-17
随心想了散文欣赏10-17
午后的时光散文欣赏10-30
关于冰心的优美散文欣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