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

2024-07-17

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精选8篇)

1.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 篇一

第Ⅰ卷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鼙pí鼓 未遂suí 骊lì宫 城阙què 勖xù勉

B.饥馑jǐn 扃jiǒng牖 修葺qì 引擎qíng 栏楯shǔn

C.薜bì荔lì 佝偻lǚ 召zhào见 筵yán席 莳shì秧

D.踯躅zhú 凝睇dì 脂zhī粉 汀tīng州 哂shěn笑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白皙 文身 照相机 明火执仗

B.斑驳 坐落 流线形 世外桃源

C.倦殆 度假 名信片 缔结邦交

D.呕气 脉膊 捅漏子 坐阵指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C.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D.这些文章或辨析真伪,或分别源流,或比较优劣,或品评得失,其结论虽难说都是不刊之论,但都建立在丰赡的材料基础之上,可谓持之有据,故令人信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

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

动。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

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

剂的黑名单。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

率。

D.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

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5.下列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实以蕃(而且)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认为)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关系) 夫差以酣酒亡(因为)

B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其莳也若子(种植)

轩凡四遭火(总共)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迎)

C往往而是(到处)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每次)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沿袭) 秉烛夜游(持,拿着)

D苟有能反是者(假使) 苟且偷生(姑且)

吾与点尔(和) 雪肤花貌参差是(长短不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国家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6.下列对文章表述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均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B.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必须让所有学生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让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

C.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D.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

一旦取消分科,就会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7.下列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避免学生个性的片面发展,帮助他们建构完整的人格。

B.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让学有生接受到更广的学科知识。

C.让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高校录取制度改革。

D.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让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

8.文章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不能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 )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B.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D.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

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0.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为国以礼

B.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 府吏见丁宁

C.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第Ⅱ卷 (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24分)

1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析。(4分)

答:

(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4分)

答:

14.古诗文默写。(每空l分,共6分)

①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②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③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④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⑤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⑥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 — 19题。(22分)

空巢

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自己在空巢面前无来由地气短,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来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和一大串未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击空巢。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他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5.“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技巧(4分)

16.文章第二、三、四段描写了哪几类“空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17.文章第三段写到“名人故居”,试分析“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中“起点”的意味。(6分)

18.文章最后说“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特点?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作者来年愿望的理解。(6分)

六、语言表达(8分)

19.依据下面报道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为防止一些质量低劣的国外大学和跨国皮包公司招摇撞骗侵害我国自费留学生的利益,教育部考试中心近日决定,今后将定期向社会公布信誉良好,并经所在国政府机构批准的国外院校名单。

据了解,该中心已公布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符合要求的高等院校名单,近期还将公布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高校名单。这些院校都经过所在国政府机构批准,具有学位教育资格。由这些院校颁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所在国政府和中国教育部都认可。另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近期还将公布经各国教育机构批准、具有办学资格的语言学校、职业学校以及技术学院的名单。由于我国政府不鼓励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因此,有关部门将不提供国外中小学学校名单。

七、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是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以一种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

全面理解材料内容,联系社会或自身作文,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二

一、 (24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发酵(xiào)佝偻(lǒu)

富饶(ráo)百舸争流(kě)

B. 剽悍(biāo) 酝酿(yùn)

绯红(fēi)日薄西山(báo)

C. 宁谧(mì)兑现(duì)

胚胎(pēi)松柏常青(bǎi)

D. 琴弦(xuán)花蕊(ruǐ)

哀悼(dào)雕栏玉砌(qi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显赫 灰烬 斑斓 名列前茅

B. 辨别 潦倒 树阴 变幻无常

C. 狼藉 天籁 隧道 妇孺皆知

D. 喧闹 端祥 花瓣 心悦臣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欢迎2009年《教育科研通讯》,全年6期,共24元,也可破月订购。

② 刘师傅决定把珍藏多年的家谱贡献出来,为县史的研究献上一份的力量。

③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A. 订阅 绵薄 点破

B. 征订 浅薄 点破

C. 订阅 绵薄 打破

D. 征订 浅薄 打破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发展自身,创造美好的未来。

B. 我们思考问题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并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权衡各种利弊作出综合判断。

C. 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

D. 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医生的医学知识丰富至极,别说小手术,再大再复杂的手术,他也游刃有余。

B. 光新二小的老教师们一谈起那段坚守在乡村小学的峥嵘岁月,个个激动不已。

C. 目前制假者使用了高科技手段,造假水平蒸蒸日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D. 他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该不是网恋惹的祸?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 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星期六下午,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D. 由于厂家众多,且质量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小家电市场很难形成大名牌优势。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年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文字,开始领略其中。

① 汹涌的内容② 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③ 澎湃的情思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③①②D. ③②①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记人记物,记亭台楼阁,记游山玩水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如《丰乐亭记》、《喜雨亭记》等。

B. 古代士大夫除姓名外,还有字、号、斋号、谥号等,当古人行文中对某人官名、地名、姓名、字、号等几项谦称时,先称字,后姓名。

C.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词又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人称作豪放派的代表作。

D. 类比是鲁迅散文常用的手法,他经常从日常生活、历史传说谈起,然后针对现实,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春末闲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9.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静”、“悲凉”三个词语既写了故都秋景的特点,也写了内心的感受。

B. 这是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概括和精描细绘,把故都之秋写得细腻逼真。

C. 如改成“来得清、静和悲凉”,意思未变,情味却大变,抒情色彩大减。

D. 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下文即由此而写景抒情。

10. 对于第三节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碧绿的天空,色彩淡雅的牵牛花,一两只驯鸽,整个画面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B. 捧茶碗,望碧空,对蓝朵,听鸽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

C.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是因为蓝白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D. 描写北国之秋的景物,多用象征性描写,以小见大,读来寓意深刻。

11. 对槐树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声无味,是秋的点缀。

B. 写脚踏落蕊细微柔软,细腻地传达出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的特点。

C.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让作者潜意识中有一丝悲凉,感到秋的深沉。

D. 一丝落蕊即能牵动心魄,这是白色恐怖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凄凉沉沦心境的反映。

12. 在艺术表现上,节选部分很有特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写到了江南之秋,构成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色深味浓。

B. 不写故都名景,只写“破屋”院子里的见闻,最平常的景物也能表现出北国的秋景、秋味。

C. 明写北国秋景,实写作者心情,选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

D. 这几段文字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洒脱。

三、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而大渴喘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轩裳珪组[注]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注]轩裳珪组:官员的车马服饰,这里指官场应酬。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散步

B.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说明

C.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 哀:怜悯

D.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幸:幸而

1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C.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5.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B.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 客曰:“其乐如何?”

17.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人认为醉翁“屡易其号”是为逃名,逃名者徒然自累;醉翁自己则自得其乐。

B. 天子哀怜醉翁憔悴病衰,准许他的退休请求,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

C. 醉翁想沉醉于“五一”之乐,可惜他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乃因世事太累。

D. 官场上的内忧外患劳顿人心;沉迷于琴棋书画则能放松心情,欧阳修选择了后者。

第Ⅱ卷

四、 (19分)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译文:

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 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2),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4),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5) 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6)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 ,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9) ,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10)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2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题。(6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这首诗以 再现了时间的遥远,以再现了空间的辽远。(2分)

(2) 诗中用飞将军李广这则典故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五、 (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1~24题。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① 我经常旅行,远的曾经飞越北极圈,在拉普兰欣赏过夜半不落的太阳。那景色实在神秘,完全把人类排斥在外的荒凉旷寂的世界有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心。但是,我在北欧的旅途中,是在瑞典波的尼亚湾的海岸和芬兰的湖沼地上描绘白夜的。那是绵延不断、一望无际的针叶林与湖泊,是人类可以居住生息的处所。

② 我并不喜欢描绘阒无人迹的风景,所以我的作品多是(1)飘逸散发着人的气息的景色。但是,其中大抵是没有人物的,因为我描绘的是象征着人的心灵的风景,它自身叙述着人的心声。

③ 我喜爱古老的小镇,家家户户的的墙壁都渗透着几代人的体温,人们的生活依然保留着闲情逸致的情趣。在德国的古都,可以看到所有的窗边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里看,花朵一律朝外,不及街上观赏的那么娇艳动人。每个窗户都结构奇巧,别具一格。

④ 我作品的主题、随笔的内容,往往是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而发。我经常回忆起在战后狂飙突进的时代,我却走着(2)偏离时代潮流的另一条路。但今天看来,这条路还是走对了,而且决心今后继续走下去。

⑤ 因为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破坏了自然与人类,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地球上一切物质的存在意义及其尊严迷失丢落的危惧性与日俱增。不言而喻,恢复平衡感是至关重要的。而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人们应当更加谦逊地对待自然与风景。在这里,出门旅行,接触大自然固然必要,兴味浓郁地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亦有裨益。但我以为,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

⑥ 我观望着庭院的树木,不,是凝视着枝柯上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绿得莹洁可爱,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烁,这不禁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嫩芽初吐的时节。

⑦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绿叶生长的地方,还挂着一片褐色的枯叶。当它凋零飘落,你诞生了。坚挺硬实的幼芽饱孕着青春秀润的生命力。

⑧ 尽管有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婷妍交辉,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嫩稚的尖芽。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⑨ 春天终于来了。嫩芽欢欣地绽开了笑靥。那片落叶化为腐殖质回到土壤里去了。

21. 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加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2)

22. 文章第⑤段说“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这句话中“生命的根本含义”指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下文回答。(4分)

答:

23. 第⑦段与最后一段中写到的“嫩芽”,在倒数第二、三段中用“你”来称呼,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谦逊地对待风景,并不是要出门旅行,或者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关键是要观察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

B. 文章在内容上层层推进,语言清新淡雅,写景中充满理趣,令人掩卷深思。

C. “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作者以强烈的反问说明了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衡的必要。

D. 文章在选材上很有特点,作家选择富有启示性的自然与风景,并由此引出对生命的感悟。

E. 本文标题为《一片树叶》,可文章前四段却没有写到“一片树叶”,这几段尽管与下文没有必然联系,可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六、 (4分)

25. 依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下句,使之与上文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痛时,内心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

七、 (70分)

26.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给自己找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

给自己找个对手,不是盲目地寻找“敌手”,把对手打倒在地,决出胜负,而是不断地锤炼自己。我们是普通人,也有一个强烈的渴望,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的浪波。

你不也曾有这样的渴望吗?请以“对手”为话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 C (A组“酵”、“舸”,B组“剽”、“薄”,D组“弦”、“砌”不对)

2. D (“端祥”应为“端详”,“心悦臣服”应为“心悦诚服”)

3. A (“征订”是从杂志社的角度说,此处是从读者角度说,因此应该用“订阅”;“浅薄”有贬义,应该用“绵薄”;“点破”与上下文意境相符合)

4. B (“从”改为“以”)

5. C (“蒸蒸日上”是褒义词,此处属误用)

6. D (A项句式杂糅,B项语序错误,C项“整整”与“左右”矛盾)

7. B (内容—情思—哲理,按逻辑顺序)

8. B (先官名,次地名,后姓名、字号)

9. B (不是“客观概括”,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10. D (不是“象征性描写”,而是“白描”)

11. D (“白色恐怖”、“凄凉沉沦”是牵强附会)

12. C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

13. A (走:快跑)

14. D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第一个“以”是用来,第二个“以”是因为)

15. C (C是意动,其余都是使动)

16. D (A.虽然:即使这样。B.成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C.得意:从……中得到快乐)

17. B (“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不对,文章开始说的是“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18. (3分)你是个想要逃脱名声的人吗?(这样)多次改变自己的名号。

19.(10分)(1)画船听雨眠 (2)细雨梦回鸡塞远 (3)水落花春去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5)苒苒物华休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百啭无人能解 (8)人比黄花瘦 (9)零落成泥碾作尘 (10)年年知为谁生

20. (6分)(1)秦汉明月 万里出征(每空1分)

(2)批评边将腐败无能;作者期盼朝廷重用良将,保卫边疆。(每小点2分)

21. (4分)(1)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的风景。(从画线句子后面的一句话提炼,“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各1分)

(2)创作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的作品。(从画线句子前面的一句话提炼。2分)

22.(4分)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在困境中积聚力量,取代旧的生命获得成长。(“生命的根本含义”根据原文第⑥~⑨段内容提炼,“困境中积聚力量”2分,“新的生命取代腐朽的生命”2分。意思对即可)

23. (4分)拟人。(2分)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树叶的赞美之情。(2分)

24. (4分) A、E (A. 作者并不反对出门旅行。E中前几段是为下文铺垫。对一项得2分)

25. 例:被动承爱磨难的人,在经受磨难的打击时,内心是惶恐的,磨难使他仿佛落花日渐凋零。(从句式、句意、表达几个方面判分)

3.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篇三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而理科班面临6 月份的会考,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 我倍感压力;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2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不够。如何加强他们对地理的重视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4个,4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六.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七、具体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学、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求,为会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也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教材的整合,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根据《课标》要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弥补教材的不足。改变传统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转化,由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

3、重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关键性目标。要在教学中倡导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稳固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

4、重视备课环节

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处理好“量”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校内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校际交流,寻求共同发展。

八:进度计划

周次

教学活动安排

1制定本期高二地理教学计划;激发、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向学生介绍本期必修3教材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

2完成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教学,计划课时2;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3完成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4完成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和问题探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自己命题,进行第一次月考。

5试卷分析;完成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6完成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7完成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8完成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的教学,计划课时3;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自己命题,进行第二次月考。

9完成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教学,计划课时4;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

完成本册教材知识内容的教学,考前知识复习梳理;自己命题,对本册教材进行统考训练;期中考试。

1期中试卷分析;对学生本期成绩、表现进行总结;布置后期教学计划:复习必修一教材第一二章节内容,时间安排一个月。

2进行摸底测验;全面梳理教材脉络和和强化主干知识,使学生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把握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系统、细致的讲述教材内容;进行跟踪训练;及时进行点拨辅导;师生互动,由学生事先准备、自主提问,当堂解决;进行针对性、总结性训练与试卷分析。

16——期末

全面进入初中地理教材的复习。

计划人:王峰峰

4.7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篇四

经过孩子们的刻苦学习,它们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二册和部分必修三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诀窍。但问题还是有的:

⒈班际发展不平衡。就我所带的两个班级来看,二(16)班是个艺术班,学生基础虽然不是很扎实,可是它们天性活泼,爱提问题,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二(15)是个纯粹的文化班,学生虽然基础较好,可是性格偏于内敛,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有一定难度。

⒉班内发展不平衡。同一个班级内部,由于人数较多,学生也鱼龙混杂。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比较积极,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材分析:

由于面临着高考改革问题,孩子们的压力实在是很大啊,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选修六环境保护和初中区域地理即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在内的学习与复习,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学习起来真是大大的累,大大的难噢,可怜的孩子们。

三、教学理念:

1·教育要公平,要面向大众化,一定要让孩子们齐头并进,尽可能的做到这一点,要知道没哪一个孩子是后娘养的。一定要把孩子们的基本功打得扎扎实实的,为今后高考开个好头。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重点在于看图,学习地理不看图,就好比学习英语没有词典,上山砍柴没有斧头。

2·在注重公平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即允许部分孩子先学,通过先学带动后学,最终实现孩子们共同学习的理想蓝图。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方式上,尽管新课改确实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们要搞明白哦,是主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当然还是我们老师,不然要老师干什么?虽然学生能比较积极的参与到师生互动的氛围之中,但是大体上还是要按照咱们预先铺好的路走。

2.但与此同时,老师的过于集权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导致学生在一种压抑诡异的气氛中学习,这是很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对于在课堂上的即兴提问,咱们老师一定要有迅速而敏捷的反应,一定要用铁腕来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维护课堂的团结与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学得更自由,更有尊严,我想,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3.对于课堂效率是一定要注意的,一定要留出充分的时间,不然学生怎么独立思考?一定要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节课45分钟一定要讲到最后一秒钟甚至拖堂吗?我想这个最好不要,累了学生也累了自己,效果还不好,干嘛要吃力不讨好呢?

4.要因材施教。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咱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无视这种差异的存在。所以要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跟上,发挥各自之优势,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教学进度

九 月:必修三后两章。十 月:选修三之全部。十一月: 必修一前半部。十二月:必修一后半部。

5.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 篇五

本备课组现有4位老师,其中高级教师3人,中级1人,年龄构成上老、中、青三结合,他老师都有多年任教高三、高二的经验。

二、工作目标:

1、落实市县教科院、教研室有关学科教学的计划、要求。

2、按照学校年级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教学工作。

3、教师群策群力,分工协作,最大化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对待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2、每周安排一位老师开设研讨课,探寻最高效的课堂。

3、遇到教学中的问题在办公室随时交流解决不过夜。

4、到宁阜中学学习,取他人之长。

四、教学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地理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地理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地理,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高二年级共有16个班级,其中4个侧重选文科的班级,有4位地理老师任教,文科班主要目标是争取高考中得高分。本学期文科班级学习的内容是必修三和选修海洋地理,按课标要求须36个学时,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2、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二一年的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不良习惯。目标是争取高考中得高分。

3、基本措施

(1)教学分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2)课前预习。精心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3)课堂精讲。教师只讲重点,解释疑点,讲方法、讲规律、讲能力。

(4)精选习题,有效训练。

(5)强化贯彻,重要坚持。

(6)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

(7)要坚持教学“六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6.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 篇六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7.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有时不经意间看见一个标的物,或房屋、或树林、或驿站、或炊烟……就会浮想翩翩,赋予它不同的情感,记忆的闸门犹如洪水,勾起一段或美好或辛酸的回忆,陷入深深地沉思中。这说明()

A.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 B.思维决定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存在反映思维 2.小源在撰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你认为小源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哲学基本问题

C.哲学与时代精神 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中国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到:各地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学生实际入学时间。如果年龄尚不满6年,但孩子各方面条件都适合入读小学,那也可以允许孩子入学,而不能以年龄为唯一标准。上述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下尊重客观规律 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要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某地的芒果行销海内外,近年来当地果农瞅准了顾客希望全程追踪水果品质的消费心理,开始试水认领芒果树,顾客获得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果农也借此多挣了好几倍的钱。从“卖果”到“卖树”,极具创意的芒果营销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满足自身的需要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③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改变事物的本质联系实现认识的目的 ④立足于顾客的消费体验,人们可以在实践中构建有利于致富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7年10月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Rainer Weiss,Barry C.Barish和Kip S.Thorne,以表彰其在引力波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这项轰动世界的新发现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一个世纪前的预测,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测宇宙的新途径。从唯物论角度看,材料表明()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 ②先进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具有指导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一些疑问。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确保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取得成功 ②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从整体着眼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②善于抓住机遇才能促成事物飞跃 ③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8.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激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新中国六十年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①要在质变基础上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②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总是处在平衡和不显著的变化过程中 ④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近日江西连发数道禁令,向机关干部“葛优躺”式的工作作风开刀。如上班严禁穿背心短裤,上班不准带无关人员进入办公场所,生活中不准发生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等。有关方面指出,作风建设必须从小事抓起,常抓不懈。这是因为()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的发展是从不显著的质变开始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的量变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12.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公共自行车固定车位的束缚,使用十分方便,广受市民欢迎。但是,随着投放量的不断增大,乱停乱放等问题日益显现。这告诉我们()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③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2017年9月4日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十年来,金砖国家在合作发展中提炼出了互尊互谅,平等相待、团结互助、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金砖精神,使金砖国家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金砖精神被提炼出来的过程,也是金砖国家合作成为典范的过程,这说明国际合作()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③整体由部分构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巴黎协定”是2016年签署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定,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人类对自然由敬畏到抗争到破坏再到今天的保护体现了()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规定了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习近平用“亲”“清”两字阐明了新型政商关系。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但有人认为,要想做到“亲”就不可能做到“清”;同样,要想做到“清”就不可能真正“亲”。该观点错在没有看到()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③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④把握对立和统一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吴京的《战狼2》取得空前的成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吸收了国际类型片的特征,即“一个人对付一个非正义秩序”,但电影背后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价值观,里面有很多国家符号和国家形象,包括国徽、国旗,最后的护照等,这是对好莱坞类型的一种中国式改造。这主要体现了()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特点各不相同

17.公输班(即鲁班)雕刻凤凰,凤凰的冠和爪还没有雕成,翠绿的羽毛也没有雕好,看见他的身子的人,都嗤笑凤凰的丑陋和鲁班的笨拙。等凤凰雕刻完成,人们又纷纷称赞凤凰的神奇和鲁班的技艺高超。“公输刻凤”的寓言告诫我们()A.学会客观全面地观察问题,不能片面下结论 B.在评价事物的过程,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在实践中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陈规旧说 D.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评价事物

18.国内某博物馆的一个大型展览汇集了众多精品,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但展品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与关联,展品铭牌上也仅简单地用文字写出名称、年代、出土地点,像是把库房搬到了展厅,让观众看不出头绪,提不起观赏的兴致。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物展览的规划设计需要()

①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汇集更多文物精品以吸引观众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讲好展品故事,增强展览知识性和趣味性 ③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用特定主题把文物串联为有机整体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把重点文物摆放在瞩目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右边的漫面《盲目扶贫》启示我们()A.要敢于胜利,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B.要坚定信心,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C.要全面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分析,依据致贫原因制定脱贫办法

20.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同时,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趋多元,一些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随之而来。只有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寻找社会的“正能量”就是()①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要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坚信前途光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1.生活处处有哲学。下列社会流行语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 ②中国式——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③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的导向作用 ④新常态——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B.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核心问题 C.攻克次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D.充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腾讯坦言,微信这个产品,如果不是顶着公司内部手机QQ部门的反对坚持做下去,而是由另一家公司率先推出,腾讯“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腾讯对微信产品的研发说明()

A.创新要求实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 B.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科技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4.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为的发展速度几乎令所有对手望尘莫及,它毫无疑问是国际“赛场”上表现最强悍的中国公司之一。华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用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改变自身。华为的做法蕴含的道理有()

①追求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 ④对复杂事物坚持发展与回归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5.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它是目前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稀将“彻底改变21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由此可见()

①石墨烯的利用将开辟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对石墨烯的创新利用将进一步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对石墨烯属性的创造性认识是实现该技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④科学家的前瞻性预测将进一步推动石墨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材料二 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材料三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27、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风起云涌,互联网日益与诸多行业、领域、业态融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动力。

材料一:近年来,建立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网络约车应用市场快速发展。网络约车的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网络约车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甲认为:网络约车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零散资源、降低出行成本、缓解出行难、给消费者带来高效和方便的服务,应该用网络约车取代现行的出租车形式。

乙认为:网络约车发展过程中暴露了网络约车平台把关不严,车主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监管,恶性竞争等问题,不应该推广。

材料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热情被点燃。目前,倡导创新、开放和参与的“创客文化”和“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构建,降低了创新门槛,使有志创业的人士可以将创业的战场向互联网转移,通过参与微商、电商、物联网等新兴经济业态,开展经营、销售和服务,在互联网上圆自己的创业梦想。请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你对“网络约车”的看法。(16分)高二文科政治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BCAD CACBC 11-20 CCCBA CABDD 21-25 BBACC

二、非选择题

26答:(1)①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只有正确的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体现了人类的某些错误思想;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人们没有尊重规律的结果;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起来,人们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①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在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又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不断发展。

8.高二地理上学期试卷 篇八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清代考据学家章学城在《校雠通义》中说:“后世文学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令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是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2、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3、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 董仲舒

D朱熹

4、辛亥革命中将剪掉辫子作为与清朝彻底决裂的标志,但在剪掉时许多人发出感慨,如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在剪发时大声喊到:“剪吧,剪就无法无天”,此处清朝与“天”之间存在联系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5、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创造能力

D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6、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7、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8、顾炎武曾说:“昔日清谈谈老庄,今日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

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 C深刻揭示明朝灭亡根源

D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9、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的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道德的存在

10、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评雅典民主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11、“他们是国王、皇帝及公爵的乖巧臣民,从没有半局怨言。可他们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里等待幸福永生的来临,而努力在地球上建立起自己的天堂。”文中“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2、“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以上言论旨在 A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

B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 C提倡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

D批判教会的腐败

13、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生活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 社会契约

C 天赋人权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分别被看作是16世纪和18世纪的精神符号。16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④ 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术成本无关 D人类的需要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16、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前列。”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

A指南针用于航海 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雕版印刷术

17、“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C 说书人的随意夸张 D 绘画的意象化

18、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 ②画家提出“以形写神” ③是文人画的代表作 ④ 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写到: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 》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可以谓之为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A B C D 20、20、史学家洪业在研究杜甫生平时,根据杜甫41岁以后的诗常常提到妻儿,情深意切,证明杜甫成婚于41岁左右,有的学者据唐代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考证,杜甫成婚于31岁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具有历史真实性 B元稹的研究是第一手资料,其考证应该可信C孤证不立,洪业和元稹的研究都不足为信 D研究历史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仔细考辩 21、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说;“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 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这说明了当时

A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 B 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 D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力学

22、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科学》杂志在线文章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应霍尔效应。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不相关的是 A普朗克 B达尔文 C玻尔 D爱因斯坦

23、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你认为这一理论应该是

A进化论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24、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 B 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25、(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 C 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

二、非选择题

26、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态,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以重大影响。当今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从历史上承袭下列来的传统社会心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己被人欺凌,但也可以欺凌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鲁迅《灯下漫笔》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论语》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菜根谭》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三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也还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儒家哲学智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有哪些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心态(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中国传统社会心态和传统文化成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前营社会积极心态和创造先进社会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爱护和阐扬真理起见,下列命题将在文学和神学硕士及常任讲师妈丁路德神甫主持之下。在威登堡举行讨论。凡不能到会和我们口头辩论的,请以通信方式参加。奉主耶苏基督的圣名。阿门。

(35)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36)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37)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与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的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恩惠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拣选者一方面说,是完全根据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加尔文

材料三 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状态,宁可收入微薄的生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生活—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话说的好;“要么吃的好,要么睡的好。”显然,新教徒吃的高兴,而天主教徒乐于睡的安稳。

(1)概括材料一 二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的高兴”的含义及原因(6分)

(3)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宗教改革是怎样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的(4分)

28、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研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有掌握的高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器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地二位。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危险?(6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BDCBC

6-10 CDABA 11—15 BABCD 16—20 DBDCD 21-25 BBADB

26、(1)主奴等级;尊天认命;知足乐世(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

(3)小农经济盛行;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影响

(4)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善于对待传统文化和观念,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7、(1)观点:购买赎罪券不能赎罪(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上帝具有决定作用(先定论,否定天主教的权威)(2)含义:新教更重视商业活动和财富积累。

原因: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尔文教的先定论鼓励了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热情;新交徒主张建立廉洁的教会,有利于积累财富

(3)推动:肯定了人具有自由和自主的信仰,追求现实幸福;打破了天主教的禁锢思想(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28、(!)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电的发明和运动奠定基础,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途径:内部研发;外部引进

因素:国家统一;君主立宪确立;政府重视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等问题

上一篇:假期社会实践记录表下一篇:滨州市中考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