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社团活动计划

2024-07-02

诗词社团活动计划(共13篇)(共13篇)

1.诗词社团活动计划 篇一

诗词诵读教学计划

曹雪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内容。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为长大后实现理想打牢基础。

3、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爱好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分认识,积累相关的知识。

4、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

5、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材分析: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

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实施方法

1、读熟——感知诗歌的格律和分行。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把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语调读准确,把诗词饱含的丰富情感表现出来,方法很重要。首先要求学生读通,可以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等形式让学生试读。把生字掌握,把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可以把学生不知道或读错的地方作指导。其次,要读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最后,要读出韵味,诗词的精炼语言美。

2、读懂——分析诗歌的情感突破口。

传统教学中“惟师”“惟书”禁锢学生头脑是课堂教学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憋端,而诗词教学中以课本为限,以教师为准,表现得最为明显。

3、读透——领悟诗歌的艺术表现技巧。

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其实,许多诗词意味深长,诗中有画。而许多名画又配以诗词,又为画中有诗。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诗歌自身美的特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2.诗词社团活动计划 篇二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 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 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然而目前相当多的中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笔者曾在任教的初三年级某班做过调查, 该班45 人, 其中喜爱古诗词的仅有5 人, 占11%;另有5 名学生对古诗词略感兴趣;其余的学生则不喜欢古诗词。究其原因除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和外部社会的影响外, 可能还有以下几点:①古诗词距今久远, 缺乏时代特征, 格律严整, 言语含蓄, 文意难懂;②中学生生性好动, 又忙于数理化, 缺乏阅读古诗词必备的一颗“沉静的心”;③教师或止步于读背默, 或纠缠于典故, 或专注于诗歌思想, 切割了诗词的完整性, 破坏了诗歌的美感, 影响了学生的接受。

对古典诗词拒之千里的初中生, 对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却又非常喜欢, 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即如何在两者间架设桥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尝试, 力求以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从而充分领略诗词的精妙绝伦,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修养。

于是我尝试采用咏唱古诗词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古代诗词歌曲着手

1、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找出5 首古典诗词原创或改编的歌曲。学生找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邓丽君主唱) 、《明月几时有》 (王菲主唱) 等;又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演义》主题曲) 、《枉凝眉》 (《红楼梦》主题曲) 等;最后在音乐课本中找到了《满江红》、《送别》、《孔雀东南飞》等。

2、课代表汇总歌曲, 安排各小组演唱, 要求唱出诗歌的情感、意境。有些同学找来相关书籍并上网查找, 力求准确把握诗词内容、仔细揣摩诗词意境;有些同学找来MTV或录音带, 加深感性认识, 模仿他人的唱腔甚至融入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还有些同学干脆请出音乐老师, 在音准、音高、换气等专业方面进行辅导。

正式活动时, 要求演唱者提供原创诗词文本和改编后的歌曲文字, 并陈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观众在结合原诗词创作背景、意境、主旨的基础上, 着重就情感把握做出中肯的评价。有争议的, 留待课后查找资料再解决。

二、向学生适当介绍古诗词吟诵方法

学生找到的古典诗词歌曲与古代诗词的演唱和吟诵不同。为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我向学生介绍了前人吟诵诗词的通常方法。

古诗词吟诵介于朗诵与吟唱之间, 文人的所谓“吟诗”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现在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看到文人吟诗的原貌。我便邀请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来给学生做示范, 并介绍吟诵的技巧及有关的基本知识。当学生看到老先生在讲台上闭目晃脑、俯仰自得的神态时, 干脆缠住老先生请求他指导自己学习吟诵。

通过吟诵, 学生不仅了解到古代文人是怎样吟诗, 而且对古诗词的兴趣倍增。

三、创设条件, 尽可能地恢复古诗词“原唱”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是根据某一曲调或词牌, 供歌女直接演唱而填写的歌词, 如果能让学生了解到那些非常熟悉的诗词在当时演唱的原貌, 将更引人入胜。

于是我找到了根据宋代留下来的工尺谱复原谱曲的唐宋时代诗词演唱的磁带, 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当学生在委婉缠绵的乐曲声中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时, 效果往往比文字的分条析缕好得多。通过这种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后我再要求学生将现代影视歌曲中的古诗词演唱与唐宋时代的演唱进行比较, 写出研究文章, 把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

现代昆曲被称为最古老的剧种, 最直接地表现了明清传奇戏剧的原貌。我们为了拓展学生视野, 选择了一些课本之外的著名曲目, 如《牡丹亭·闺熟》、《桃花扇·哀江南》, 我们找来了昆剧的CD片, 将相关内容摘录出来后进行诗词鉴赏, 在悠扬缠绵的古典乐曲声和艳丽舒展的舞台表演欣赏中, 学生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由浅入深,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进入纯文本的阶段

精心挑选和印发了以唐诗宋词为主体的古代诗词讲义, 引导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一般是将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作为古诗词鉴赏课, 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采用多种形式, 如老师讲解、学生介绍、讨论和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同时, 注重学生笔头训练, 采用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形式, 学生一方面鉴赏古诗词, 另一方面进行中考的模拟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 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的, 学生不再那么讨厌古诗词, 班级中还形成学习古诗词的小热潮。

1、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通过唱的形式, 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 学生沉浸于诗词, 古今相通, 对诗人们寄情世外、漱涤万物、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的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2、古典诗词唱出来的前提是背出原文, 这样诗词背诵由原先的教师要求学生背变为学生自己要背。在一遍遍反复吟唱中, 学生已将诗词牢牢记在心中。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前的语文课堂程式化, 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学生厌烦当然在情理之中。如何让学生重新热爱语文, 亲近语文, 这就要靠教师的引导和挖掘。将语文融入社会生活中, 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让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走进作家的生活时代, 和作家同呼吸, 共命运。如此, 作家的情感就内化成了自己的情感, 学习的激情也被点燃了, 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基础。

反思拓展:

1、没有自主性的学习, 就无法培养创造性。教师总认为学生缺乏自主性, 但通过这一教学尝试, 笔者发现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当其体会到“我尝试, 我能行”时, 自主性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而且当自主性表现出来时, 学生的创造性往往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意境, 真实地再现诗人当时的境遇, 学生特地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幻灯片。例如, 在制作《明月几时有》时, 他们也不是单纯地选用王菲的MV, 而是重新设计皓月当空、清冷孤寂的环境氛围。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资源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现学习的探究性和活动中的合作性。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主性的表达和培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活动, 也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没有自主, 就没有创造。

2、团队精神在合作性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 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在“古典诗词唱起来”活动中, 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象变得多样化。他们通过团队行动展开竞争, 拓展学习的领域, 彼此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彼此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借助互联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搜索或网上交流, 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活动中, 表演者投入地唱一次, 把对诗词的理解淋漓尽致地通过歌声传达出来;而欣赏者在感受这种情感的同时, 还结合诗词本身客观地进行评价, 并提出建议。当一名女同学在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 下面传来了一些窃窃私语。唱罢有学生质疑:《虞美人》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 以问起, 以答结, 以高亢快速的调子, 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其感情之深厚、强烈, 真如滔滔江水, 大有不顾一切, 冲决而出之势, 而女同学演唱只有哀婉之情无悲愤之感, 如果让男生尝试演唱也许会更好。这样的质疑, 对错是其次, 可贵的是学生对诗词有了兴趣, 有了属于自己的领悟。

3、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古典诗词唱起来活动中, 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针对《蒹葭》改编成《在水一方》, 学生提出疑问:《蒹葭》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 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 致使贤士隐居, 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 此诗乃明志之作。这样, 学生对诗词就不仅仅停留于欣赏的层面, 而是上升到探究的境界。又如, 《枫桥夜泊》辞约义丰, 传达出厚重深远的内涵。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 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 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产生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而这种韵味在改编的《涛声依旧》中就荡然无存。学生经过反复吟诵, 自己就发现了文言文及白话文语言运用上的异同。这已完全不再是教师命令下的学习, 而是变成了探究性学习。

3.中国当代诗词社团关注 持社小辑 篇三

《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乃人之情感意志诉诸语言艺术,为韵律之文。诗之声训为持,语见《礼记·内则》及《仪礼》,乃维持、承负之意。刘彦和《文心雕龙·明诗》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孔颖达《诗谱序正义》:“名为诗者,《内则》说负子之礼云‘诗负之’,注云‘诗之言承也’。《春秋说题辞》云:‘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淡为心,思虑为志。诗之为言,志也。’《诗纬·含神雾》云:‘诗者,持也。’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性,使不失队(坠),故一名而三训也。”

吾侪值兹大雅衰微之世,焉心忧,取诗持人情性之义,由王翼奇、杨启宇、熊盛元、刘梦芙、段晓华、龚鹏程六人发起创立持社。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斯乃匹夫之责,议定本社简章于下:

一、凡志在复兴诗道,为人诚信,行事笃实,诗词创作与学术研究有相当造诣者,得为社友。

二、社友自愿结合,同德同心,戒虚声,绝伪学,切磋诗艺,持之以恒。

三、创办社刊,继承弘扬传统人文精神与高雅艺术,登载近百年来纯正之诗词作品与理论文章。不参与任何涉及个人之争论。

四、自筹经费,每年定期聚会。条件成熟时,举办高层学术会议。

公元2010年11月16日同人聚于乐山,协商推举杨启宇为社长,段晓华为副社长;熊盛元为主编,刘梦芙为副主编;聘请陈永正为顾问。复于18日登峨眉金顶,宣告持社成立。

首批社员为(以齿为序):陈永正(顾问)、王翼奇、王邦建、蔡淑萍、杨启宇、王玉祥、熊盛元、王蛰堪、刘梦芙、陈仁德、段晓华、王燕、龚鹏程、景蜀慧、吴金水、汪茂荣、魏新河、张青云、潘乐乐、陈伟。

曾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诗起百年之衰,功在千秋之后,同道者盍兴乎来!

2011年秋九寨沟采风会后洪君默、韩继泽入会;2013年春苏皖采风会徐战前入会;2014年秋潮州第二届国诗大赛林英男入会。

4.古诗词的教学计划 篇四

1、趣味古诗词课的开展。

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语文老师,这样在原有的文学功底和对语言文字通彻的理解感悟基础上,设计整堂课,将吟诵和提高语文素养有效结合起来,将声、色、画、艺融为一体,课上学生学习一首古诗后,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古诗,或自吟自诵,或表演诵,或换调改唱,或改写文体,或古诗配画……把古诗吟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位位小诗人,一本本精美的吟诵本就展现在大家眼前。使学生一节课40分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首古诗,更重要的是受到古文化的熏陶,自主意识上去喜爱上古文化,在知识、能力、情感上“三”收获,这样也更加提高了教师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文学修养。

2、一天诵读一首诗。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值日生自主选择诵读内容,抄在黑板“古诗角”上,利用课前带领同学们诵读,所以课前几分钟从每一楼走廊经过,总会听到琅琅的读诗声;学生们也乐于把每天一诗抄在自己的“百宝箱”摘抄本上,设计编画,常常在小伙伴之间交流翻阅。这样学生不但有了积累,而且养成了吟诵的好习惯。

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使古诗教学得到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孩子们语言文明、说普通话,自主吟诵,已蔚然成风。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诵古诗”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诵古诗”的校园文化是本学期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色。我们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培养学生阅读大量的经典诗文;利用综合实践的部分课时进行儿童新诗的写作指导和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1)、诗香雅韵满校园。在活动之前,我指导学生选择两首古诗,充分展现班级特色,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古诗意境。学生们对这种形式喜闻乐见,表演者神形惧到,吟诵着一首首动听的古诗,小听众们听得、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也不由自主地吟上一吟,整个活动场面其乐融融,诗香四溢……

2)、儿童新诗传校园。

如果说感受古文化是一次情感的熏陶,情操的陶冶,那么新诗创作就是一

次创新火花的迸射,是体验诗文化的延伸。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不但会吟诗,我还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也俨然成为一个小诗人了。

3)、文化楹联溢校园。

对联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融诗歌艺术与书法艺术于一体,学生平常生活中接触对联教多,例如春联、喜联、寿联等等,但是认识了解却不够深,本学期通过各位副班主任早晨的领读欣赏和作为班主任的我的指导和学生的课间积累,此次活动,学生在对联知识的抢答、对联故事表演中都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参与性。

5.诗词竞赛活动方案 篇五

的校园文化氛围,现决定在我校开展“书香润泽童年 阅读点亮人生”古风古韵赛诗会。

【活动目的】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活动主题】“书香润泽童年 阅读点亮人生”

【活动时间】第10周星期四下午三四节课

【活动地点】报告厅

【活动评委】周主任、周子琳、郭梦妮、管婷

【主持人】张欣娜、贺娟

【得分标准】

前五轮比赛每班学生答对一题得10分。第六轮比赛看正确率和速度,按速度依次为10分、8分、6分、4分。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各班语文老师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在本班进行初赛,选定五名同学参赛。选手名单在周一下班前上交给年级组长。选出的五名选手周四下午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选手要求是:

1.背诵熟练,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能诵出古诗的节奏。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服装整洁。

第二阶段:进行古诗词擂台赛。

【比赛范围】

第一轮抽背古诗、第二轮补充古诗、第三轮给上句接下句、第四轮给下句对上句。第五轮根据诗意背古诗。第六轮选字成诗。

【比赛规则】

这次古诗词大赛共分为6轮进行:

第一关:必背诗文诵读,选手抽取必背诗文的题目。背诵时要求背完整,吐字清晰,精神饱满,节奏准确,包括题目、作者、诗句,不得漏背,背错字。由评委判定是否得分。

第二关:选手抽取答题卡填写,由评委判定是否得分。

第三关:抽取古诗的上一句,选手对接古诗的下一句诗,由评委判定是否得分。

第四关:抽取古诗的下一句,选手对接古诗的上一句诗,由评委判定是否得分。

第五关:选手根据抽取的古诗诗意说出古诗题目并进行背诵。

第六轮:选字成诗。

【活动准备】

1.各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比赛前要要求学生按座位就坐,要求学生不得喧哗,不得随意走动,还要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认真聆听,学习其它同学的优点。

2.各班班主任选好参赛学生,并为班级制作好班牌。出好题。

3.王xx负责场地布置。

4.xxw负责打奖状。

5.张xx准备开场主持稿并主持。

6.xx现场主持并准备背景音乐。

7.xx准备好5个话筒。

8.语文老师配合音乐老师准备2个节目。

9.杨xx负责照相。

6.校园诗词大会活动方案 篇六

——校园诗词大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课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背诵优秀诗词。“学校诗词大会”的开展就旨在落实课标要求,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学校根深叶茂,同时也必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活动主题:

浓浓古诗情 悠悠民族魂

三、活动具体要求

1.题目范围:以学校规定的“优秀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为基础,适当扩充部分内容。

2.准备阶段:各班根据学校推荐的优秀诗词篇目要求学生熟记掌握。

3.选拔阶段:七、八年级每班选拔3人组队参赛。

4.开展阶段:2021年11月25日下午14:00(七年级)

2021年11月26日下午14:00(八年级)

四、活动形式及流程:

1.第一轮“谁与争锋”

必答题(题型围绕朝代、诗人、某句诗中单个字的正确读音等常识进行出题)。题目出现后,每组由一名选手答题,中途不得更换选手。答题过程中停顿时间不超过10秒,答对一题加1分。

2.第二轮“卓尔不群”

抢答题。根据提示要求说出相应诗句(题型有:a把九宫格或十二宫格里的字组成一句诗;b写上、下句),答题时间不超过30秒。答对一题加1分。

3.第三轮“超强记忆”

必答题。每小组选出一名队员抽一道诗题,然后由此队员背诵完抽中的诗词。中间停顿不超过10秒,顺利完成背诵,得5分。

4.第四轮“巅峰对决”

每组随机抽一个词语,然后说出含有这个词语的一句诗,每说一句加1分。中途停顿不超过10秒钟。5.计算得分,现场颁奖

五、活动要求。

1.辅导老师仔细阅读本方案,认真组织班级初赛,选拔出班级最后优秀的学生参加比赛。

2.参赛选手比赛之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3.参赛选手穿校服,并在比赛开始前2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

天长市第三中学

7.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尝试及反思 篇七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然而目前相当多的中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笔者曾在任教的初三年级某班做过调查,该班45人,其中喜爱古诗词的仅有5人,占11%;另有5名学生对古诗词略感兴趣;其余的学生则不喜欢古诗词。究其原因除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和外部社会的影响外,可能还有以下几点:①古诗词距今久远,缺乏时代特征,格律严整,言语含蓄,文意难懂;②中学生生性好动,又忙于数理化,缺乏阅读古诗词必备的一颗“沉静的心”;③教师或止步于读背默,或纠缠于典故,或专注于诗歌思想,切割了诗词的完整性,破坏了诗歌的美感,影响了学生的接受。

对古典诗词拒之千里的初中生,对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却又非常喜欢,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即如何在两者间架设桥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一些尝试,力求以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而充分领略诗词的精妙绝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修养。

于是我尝试采用咏唱古诗词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古代诗词歌曲着手

1、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找出5首古典诗词原创或改编的歌曲。学生找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邓丽君主唱)、《明月几时有》(王菲主唱)等;又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主题曲)、《枉凝眉》(《红楼梦》主题曲)等;最后在音乐课本中找到了《满江红》、《送别》、《孔雀东南飞》等。

2、课代表汇总歌曲,安排各小组演唱,要求唱出诗歌的情感、意境。有些同学找来相关书籍并上网查找,力求准确把握诗词内容、仔细揣摩诗词意境;有些同学找来MTV或录音带,加深感性认识,模仿他人的唱腔甚至融入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还有些同学干脆请出音乐老师,在音准、音高、换气等专业方面进行辅导。

正式活动时,要求演唱者提供原创诗词文本和改编后的歌曲文字,并陈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观众在结合原诗词创作背景、意境、主旨的基础上,着重就情感把握做出中肯的评价。有争议的,留待课后查找资料再解决。

二、向学生适当介绍古诗词吟诵方法

学生找到的古典诗词歌曲与古代诗词的演唱和吟诵不同。为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我向学生介绍了前人吟诵诗词的通常方法。

古诗词吟诵介于朗诵与吟唱之间,文人的所谓“吟诗”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现在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看到文人吟诗的原貌。我便邀请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来给学生做示范,并介绍吟诵的技巧及有关的基本知识。当学生看到老先生在讲台上闭目晃脑、俯仰自得的神态时,干脆缠住老先生请求他指导自己学习吟诵。

通过吟诵,学生不仅了解到古代文人是怎样吟诗,而且对古诗词的兴趣倍增。

三、创设条件,尽可能地恢复古诗词“原唱”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是根据某一曲调或词牌,供歌女直接演唱而填写的歌词,如果能让学生了解到那些非常熟悉的诗词在当时演唱的原貌,将更引人入胜。

于是我找到了根据宋代留下来的工尺谱复原谱曲的唐宋时代诗词演唱的磁带,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当学生在委婉缠绵的乐曲声中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时,效果往往比文字的分条析缕好得多。通过这种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后我再要求学生将现代影视歌曲中的古诗词演唱与唐宋时代的演唱进行比较,写出研究文章,把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

现代昆曲被称为最古老的剧种,最直接地表现了明清传奇戏剧的原貌。我们为了拓展学生视野,选择了一些课本之外的著名曲目,如《牡丹亭·闺熟》、《桃花扇·哀江南》,我们找来了昆剧的CD片,将相关内容摘录出来后进行诗词鉴赏,在悠扬缠绵的古典乐曲声和艳丽舒展的舞台表演欣赏中,学生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由浅入深,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进入纯文本的阶段

精心挑选和印发了以唐诗宋词为主体的古代诗词讲义,引导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一般是将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作为古诗词鉴赏课,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如老师讲解、学生介绍、讨论和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同时,注重学生笔头训练,采用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形式,学生一方面鉴赏古诗词,另一方面进行中考的模拟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的,学生不再那么讨厌古诗词,班级中还形成学习古诗词的小热潮。

1、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通过唱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学生沉浸于诗词,古今相通,对诗人们寄情世外、漱涤万物、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的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2、古典诗词唱出来的前提是背出原文,这样诗词背诵由原先的教师要求学生背变为学生自己要背。在一遍遍反复吟唱中,学生已将诗词牢牢记在心中。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前的语文课堂程式化,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学生厌烦当然在情理之中。如何让学生重新热爱语文,亲近语文,这就要靠教师的引导和挖掘。将语文融入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让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走进作家的生活时代,和作家同呼吸,共命运。如此,作家的情感就内化成了自己的情感,学习的激情也被点燃了,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基础。

反思拓展:

1、没有自主性的学习,就无法培养创造性。教师总认为学生缺乏自主性,但通过这一教学尝试,笔者发现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当其体会到“我尝试,我能行”时,自主性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而且当自主性表现出来时,学生的创造性往往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意境,真实地再现诗人当时的境遇,学生特地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幻灯片。例如,在制作《明月几时有》时,他们也不是单纯地选用王菲的MV,而是重新设计皓月当空、清冷孤寂的环境氛围。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资源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习的探究性和活动中的合作性。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主性的表达和培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活动,也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没有自主,就没有创造。

2、团队精神在合作性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古典诗词唱起来”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象变得多样化。他们通过团队行动展开竞争,拓展学习的领域,彼此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彼此的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借助互联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搜索或网上交流,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活动中,表演者投入地唱一次,把对诗词的理解淋漓尽致地通过歌声传达出来;而欣赏者在感受这种情感的同时,还结合诗词本身客观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当一名女同学在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时,下面传来了一些窃窃私语。唱罢有学生质疑:《虞美人》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而女同学演唱只有哀婉之情无悲愤之感,如果让男生尝试演唱也许会更好。这样的质疑,对错是其次,可贵的是学生对诗词有了兴趣,有了属于自己的领悟。

3、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古典诗词唱起来活动中,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针对《蒹葭》改编成《在水一方》,学生提出疑问:《蒹葭》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这样,学生对诗词就不仅仅停留于欣赏的层面,而是上升到探究的境界。又如,《枫桥夜泊》辞约义丰,传达出厚重深远的内涵。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而这种韵味在改编的《涛声依旧》中就荡然无存。学生经过反复吟诵,自己就发现了文言文及白话文语言运用上的异同。这已完全不再是教师命令下的学习,而是变成了探究性学习。

当然,本次活动通过吟唱的方式让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古典诗词真正蕴含的文学魅力绝不是只咏唱几句就能品味出来的,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究才能有更多的领悟。

8.诗词诵读活动主持稿 篇八

女:有这样一种书, 被代代相传,人们称之为“经典”。 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女: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男: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女)让我们读着诗唱起来;让我们唱着诗舞起来。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老师共六位,他们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判这次比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光临表示欢迎。

接下来有请戚校长就古诗文唱诵比赛活动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我宣布:兴谷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高年级

1、看,六(2)班的同学已经等不及了要为我们诵读古诗文,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场。

2、六(2)班的同学表现很出色。纵观古今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才思泉涌,挥毫泼墨,最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文。在历史长河中,这些经典诗文,犹如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有请神采飞扬五(2)班上场。

3、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如同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有请精神饱满的六(1)班上场。

4、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中华经典古诗文,余音袅袅,神韵悠长。下面有请气宇轩昂的五(1)班上场。

中年级

1、女: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有请满面春风的的三(1)班上场。

2、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有请英姿焕发的的四(2)班上场。

3、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有请神采奕然的的四(1)班上场。

4、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奇文共欣赏,疑议相与析。请听三(2)班为大家诵读古诗文。

低年级

1、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中,摘取最亮的那颗星。有请聪明可爱的一(1)班上场。

2、诵读经典,可承民族之精髓,曾学习之兴趣,强大脑之记忆,提审美之目光。有请精神抖擞的一(2)班上场。

3、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有请神采飞扬的二(1)班上场。

4、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让我们亲近中华经典。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让我们诵读中华经典。有请神采奕奕的二(2)班上场。

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男: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9.130班诗词大赛活动方案 篇九

一、活动背景: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总是让人为她的韵律和内涵所折服,她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她蕴涵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为弘扬中华汉语言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130班借此机会,举办本次“130班诗词大会”活动。

二、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诗词大会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130班的整体发展。

三、活动时间:3月31日 班会加晚读课时间

四、活动地点:130班教室

五、活动要求:

1、工作人员:2名主持人;2名计分员;3人维持纪律;2人看抢答;(工作人员也需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必答题时必须要答题)

2、全班分9队,每六个同学为一队;每队成员确定好队长、队名、口号、成员编号,抢答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参赛之前上交(队名、编号提前做好,越有创意越好。)

3、每队基础分60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分和减分

六、活动过程与内容:

(一)活动总设计:

1)各队成员需提前15分钟到场,由工作人员对大家宣读比赛规则; 2)各个参赛小队务必服从比赛规则,如有违反将按照规定处理; 3)竞赛规则见附表;

3)比赛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必答题部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部分;第三部分是诗词朗诵部分。

4)决赛结果将在比赛结束后公布,由参与嘉宾为获奖集体颁发奖品;

(二)活动过程与内容规划:

1、全员大作战(每人一题,54题)

必答题。分六组题目,每队按成员编号进行答题。(如一号题目,每队必须是1号选手答题,其他成员不得提示,否则此题作废)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此项工作人员也必须要参与。

2、诗词任你读(每队2题,18题)

必答题。每队2道题,可由任意成员答题,答对加5分,答错扣5分;

3、幸运之花落谁家(准备12题,看时间关系,如果有时间进行抢答,没有时间则适当删减)

抢答题。每队根据之前提供的抢答人员举手进行抢答,工作人员判定,进行抢答。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4、诗歌朗诵(评委打分)

七、活动对象:130班全体成员

八、活动经费预算:奖品费用:100元

九、奖项设置:据得分情况,选出前三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为冠军(奖品:笔记本 加操行分3分)亚军(奖品:签字笔 加操行分2分)季军(奖品:笔芯 加操行分1分)参与奖(加操行分0.5分)根。根据个人得分情况,选出三名最佳诗人。

为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增强团结合作意识,请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130班宣

附表

诗词大会比赛规则

一、总则: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总是让人为她的韵律和内涵所折服,她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她蕴涵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为弘扬中华汉语言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130班借此机会,举办本次“130班诗词大会”活动。

二、比赛流程:

说明:比赛开始的基本分数为60分 第一轮:全员大作战

必答题

1、分六组题目,(每人一题,54题)

每队按成员编号进行答题。(如一号题目,每队必须是1号选手答题,其他成员不得提示,否则此题作废)

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此项工作人员也必须要参与。2.本轮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对各个队的分数进行通报; 第二轮:诗词任你读

必答题

1、每队2道题,18题可由任意成员答题,答对加5分,答错扣5分;

2.选手只需要直接回答,由主持人在他答题完毕后进行统一评判和点评,并示意加分情况; 3.本轮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对各个队的分数进行通报;

4.题目回答正确后主持人会给参赛队伍加上相应分值,回答错误后主持人会将扣分。第三轮:幸运之花落谁家

抢答题

1、准备12题,看时间关系,如果有时间进行抢答,没有时间则适当删减

每队根据之前提供的抢答人员举手进行抢答,工作人员判定,进行抢答。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

2、选手只需要直接回答,由主持人在其答题完毕后进行统一评判和点评,并示意加分情况;

3、本轮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对各个队的分数进行通报;

4、如果发生同分数的时候,主持人可以选择启动附加赛,附加赛只限同分值队伍,维持抢答题规则;

第四轮:诗歌朗诵

1、各个队派一名选手进行诗歌朗诵,由评委打分,10分制,最终累加到改组成绩当中。

2、本轮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对各个队的分数进行通报;

10.诗词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十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作为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策划中秋赏月会系列活动,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活动研究。了解古往今来咏月诗作者的生平,比较历代文人咏月的意境,领略咏月诗的魅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以听读说写并重,以课内外结合、政史地结合的方式去赏析诗歌,拓展教学,丰富知识,训练学生大文科思维能力,概括组织能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活动准备:

策划者事先向学生交代活动创意,把初步方案(演示文稿)交给有关的主持人,方案有弹性,以便活动中作适时调整。

分组由小组长负责;收集咏月的诗词(各组分朝代搜集,避免重复)。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中秋夜,月光洒满小操场,高一(13)(14)两班学生分别围成两大圈。舒缓的音乐声伴随浑厚而深沉的朗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学生情不自禁地和着录音,高声吟咏。

在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缓缓介绍:苏轼这首著名的中秋词,写于41岁时,当时他政

治上不得意,在外放时,要求与其弟苏辙临近也未如愿,于是,这年中秋之夜,独自饮酒赏月,挥笔作词,表露了自己天上人间,出世入世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倾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全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体现了苏轼豪放的词风。作者将哲理的内容带进词中,增强了思想的深度和意境的深远,所以此词为历代人所喜爱,年年中秋有人吟诵。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作浩如烟海。其中咏月诗就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许多诗人把月作为寄托情感之物,对月亮的圆缺,发挥自己极大想象,借月表达思乡之情,爱恋之情,喜爱之情……我们在座的同学,趁今晚月光皓洁,不妨借景吟诗。

(二)学生活动

(1)以点歌的形式,或以带月词语接龙形式,引出各小组朗诵的同学及诗词点评的人员。

①借月寄托思乡情,如李白《静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

②借月传递孤寂之情,如杜甫《月夜》,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③借月抒发喜爱之情,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刘方平的《夜月》、于良史的《春山夜月》等。

(2)每小组活动完毕,穿插唱“月”的歌曲,如《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或独唱,或小组唱,或集体唱。

(3)小组赏析诗词后,开始非群体组织活动,各位约自己的同桌或班上最亲近的同学,漫步于校园月光沐浴的花丛中,放飞自己的思绪,回味吟月诗的意境,身临其境般地体会诗人的个中感情。半小时后集中在多媒体教室。

(三)教师指导

(1)利用Powerpoint讲述欣赏古代诗词要领:

①明确背景材料,把握抒情基调和主旨。如杜甫《月夜》,是安史之乱中,杜甫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不幸遭遇叛军,被掳往长安。其时,他的家人正在~州羌村。这首诗即身陷长安的诗人思念家小,借望月表达对妻子的深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情思深婉。

②品味意象,再现情境,体验作者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指物象的客观性特征与诗人的主观感情的结合,即情与景的`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瞑》通过写秋山雨后黄昏时分的恬美景色,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陶醉愉悦的心情,表现了自己追求高洁的意趣和迷恋山林的情怀。全诗情景交融,自然而清新,明丽而幽淡。

③咀嚼字词句,赏析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联想、想象等及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有助于披诗入情。

(2)结合史地知识,对诗词作多层面理解,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如杜甫《月夜》一诗,运用历史课中学习的唐代“安史之乱”史料,结合理解本诗;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里,遥望月亮,感觉不同,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诗词作一些科普知识方面的解释。

(3)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获取相关的知识,展开以此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体现知识的延伸,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

①各人自行组织的诗词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周末时间搜集资料。

②在搜集资料后,语文老师组织各小组负责人,指导他们如何舍取资料,确定好自己的论述角度。

③将各人所写的内容,由组长统稿,最后形成小论文,递交学校评选。

活动个案评价:

在VCD、XP流行的现代社会,语文教学要亲近古诗情,让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就需要教师有创意的策划:趁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咏月诗赏析活动,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

11.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推动教学工作,第十三周周二下午,我们在本校的多功能厅开展了古诗文背诵比赛。本次比赛历时两小时左右,选手来自三、四年级班,分班集体和个人比赛。共有二十四个背诵节目,均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现将此次比赛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活动方案及其意义,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十二周周四下午活动课时,本段全体老师学习了《比赛方案》,各班主任教师积极性高,很重视此项活动,并积极向所带班级学生宣讲活动形式、活动意义。由于人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自选喜欢的课内外古诗文、有两个周的筹备时间等有利条件,各班参加预赛的选手很多,最后个班选出三名参加个人比赛。他们借图书、选材料、找音乐、背文章、加动作,指导教师也从朗诵技巧方面热情指导他们。各班都掀起朗读古诗文的热潮,形成了学习古诗文的浓厚氛围。

二、做好比赛前工作,选出最佳选手

星期一,各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时间,在班上让报名参赛的学生一个个登台背诵,并发动台下同学评不足、提建议,然后反复练习,反复观摩。报名的学生针对同学的建议、指导教师的意见,不断提高朗诵水平。

三、领导大力支持,组员各负其责,决赛有条不紊 周校长,马校长,亲临比赛现场,组织安排学生,刘丽娟老师,安排照相,组内成员各负其责:六个班的语文老师位评委,刘老师和张老师合计总成绩,其他的副科老师和数学老师管理会场秩序,活动开展有条不紊。首先进行的是集体比赛,第一个上场的是四二班,他们班突出的特点是对每首诗进行了解析,接下来是四三班的学生,他们班的主题是以春、夏、秋、冬来选诗,每个班级都又他们的特点。班级比赛完了是个人比赛,每个学生都很优秀,他们大胆的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古诗词水平,最后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们都显示了较高水平和良好的欣赏理解能力,他们精彩的背诵和赏析使全场师生听得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决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个人组比赛时部分学生因为怯场没有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班集体组在朗诵的时候学生的小动作比较多。

12.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二

我校举行了“中华好诗词”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广受学生喜爱的古诗词为考查点,以笔试的形式考试,学生兴趣高涨,查资料,做答案,叙感受,陶醉在古诗文的海洋中,精神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升华,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略中华古诗词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积累,激发全校师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我们学校于11月12日进行了“中华好诗词”知识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学生全情投入,热情高涨,气氛浓厚,比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效果

为了使经典诗文知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学校长任组长,语文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指导本次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古诗文知识竞赛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检查,使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活动,按步骤分阶段有序进行

根据步骤,我们把本次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各班主任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参加校级比赛做好充分的部署。

2、各班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活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三、积累古诗词

1.首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积累背诵古诗词,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利用晨读和课前两分钟进行诵读,然后把会背的古诗词按一定的顺序积累在活页积累本上,为以后的复习整理提供了方便,而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各班同学在班级内互相比较,互相竞赛,比比谁积累的最多。

四、举行了“中华好诗词”,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各班级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学校举行了“中华好诗词”,各班学生不但熟练背诵而且在积累古诗词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通过古诗词积累比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后我们还会多举行这样的古诗词比赛活动,让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五、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竞赛,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反思,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1、如何选择背诵古诗。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心理特点,先选择《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应背古诗,琅琅上口、合辙押韵、耳熟能详的古诗。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古诗,这些古诗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会背,而且要求会

2、要常抓不懈。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们还要利用晨读、课前三分钟说话、语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向家庭延伸,唤起学生背诵古诗的热情,并使这种热情经久不衰。

3、要和读书结合起来,但还不限于这些,学生的读书班级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级的特色。

4、古诗文背诵要求四、五、六年级在背的基础上要落实到笔上,要求会背的古诗要会默写,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归归类,从季节、花草树木、带有数字的、描写边塞或军旅生活的、描写友情送别的、珍惜时间的古诗等积累背诵。今后学校还要通过不同的形式验收。

中华经典诵读,好似一根无形的教鞭,鞭策着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勿忘“充电”。学生们朗朗的诵读声至今萦绕于耳,通过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不仅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而且使学生在此活动中,提高了诵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我们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地开展这项活动,让“古诗”这一华夏精髓真正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中华好诗词竞赛活动总结

2015--2016学

西 桥 头 中 心 小 学

13.我爱记诗词活动环节 篇十三

(1)活动第一环节(要求各组出一名选手答题):连连背。当主持人说完上句诗,选手应马上回答。如主持人说“海内存知己”,选手就必须迅速接下句“天涯若比邻”,每个答一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不扣分。

(2)第二环节:主持人报一个诗人的名字,选手有10秒钟的思考时间,逾时视为弃权。如主持人说李白,选手必须在10秒钟内背出李白的一首诗,每位学生回答一题,答对一题5分,答错不扣分。(2)活动第三环节:考验选手对诗词及诗人的了解。诗词库里的诗词分为二到六年级,分值为10到30分,选手根据所选择的题库进行回答。每个题库里3小题,都是关于一些诗词(主持人念出一句诗,要求选手正确的写出其作者。或描述一种场景,由选手写出诗句,或念出一首诗,要求写出其诗名。)。

选手准备好后主持人念一句诗,要求选手正确的写出主持人所念的诗句、题目和作者。答对相应的题,则加相应的分数。主持人说出题目60s后停止答题。

4)活动第四环节:诗词接龙。主持人对每组说出一个字,每组成员在20秒的思考后背出含有该字的诗。如主持人对选手说“花”,选手可说“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共10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时间大概15分钟。

节目表演,时间大概10分钟。

(5)活动第五环节(根据分数高低确定答题顺序):我来说你来猜。每组出2名选手上台,一人看诗词,一人根据诗词,描述意境,要求里面的字不能涉及到,否则犯规,若犯规或者答不出来则可接着答下一题,每组有5分钟时间答题,每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时间大概20分钟。

上一篇:养老保险怎么算下一篇:部编版《雾在哪里》教学设计